0

初中作文课教学实录【最新19篇】

我相信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好的朋友,朋友之间都有一份珍贵的友谊。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生活因友谊而精彩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1087

作文

71

三年级作文和家人在一起课堂教学实录

全文共 1169 字

+ 加入清单

一、图片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大家熟悉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看

生:想。

(播放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看了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生1:妈妈对我的爱。

生2:爸爸妈妈很爱我们。

生3:我想到了我的奶奶很爱我。

师:是啊!爱,是一个多么亲切,多么温馨的词语。爱,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家人给我们的爱,就像阳光雨露,哺育我们成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家人对我们的爱。 (板书课题)

二、说一说

师:在写之前,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在家里你和谁的关系最好。

生1:我妈妈。

生2:我爸爸

生3:我的奶奶很爱我。

师:你和他们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事情呢?你愿意把你和他们之间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吗? 生:愿意。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首先来看看要求。(大屏幕出示说话要求)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

(指名朗读)

生:要求: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清楚具体经过,2.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讲述当时的情景,3.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制作好的档案卡,在小组内把自己与家人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吧。 (学生小组内互相介绍家人)

师:下面我们一来介绍介绍。谁愿意把自己的家人介绍给大家呢?

(集体交流)

生1:和我关系最好的是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叫黄春霞,今年36岁,是一位农民。妈妈文化不高,却常常教育我要好好学习。于是,我对妈妈一直反感,因为妈妈爱唠叨、爱数落我。: 生2:我爷爷

三、围绕档案卡中写到的故事练习写一个小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充满温情的故事写下来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写下来吧。在写之前,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写作要求。

(大屏幕出示写作要求)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

(指名朗读)

生:1.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自然段写。

3.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表达出你和家人之间的爱。

师:听清楚要求了吗?赶快开始写吧。

四、学生自由习作

五、范文引路,自主修改习作

师:许多同学都写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展示展示。谁愿意把自己写的故事读给同学听(指名汇报)

生1:我的爷爷是一位农民,今年七十岁了,身子骨还很硬朗,每天早上爷爷都要叫我陪她去跑步。

生2:

师:听了同学们的故事,老师也有故事与大家分享,你们想不想听?

生:想。

(大屏幕出示范文,教师朗读范文)

师:刚才,听了老师写的故事,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好。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好在哪里?

生1:有对话的描写。

生2:有心理活动的描写。

师:那你想不想让自己的文章也像老师写的这么好?

生:想。

师:那接下来请同学们对照老师的范文,自主修改自己写的内容,要注意尽量加上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还要注意分段描写。

五、学生资助修改片段后展示交流。

六、作业:

师:下去之后,请同学们自己写的片段,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和××”。下课!同学们再见!

[三年级作文和家人在一起课堂教学实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初中化学教学日记

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1.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认识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观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等加以整合,做出对教学的整体规划、构想和系统设计,形成一种思路,对一系列具体的操作层面的教学事件做出整体安排,形成一个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观念,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

2.教学设计的流程

依据学习主体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定。

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对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分析。主要是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从事新的学习的基础。其二,对技能目标的分析。主要是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和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习者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其三,对学习者所学内容所持态度的分析。主要是了解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所持的态度是否存在偏差和误解

3.教学策略的选择:

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

选择教学内容后,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核心活动和任务。任何核心学习活动的设计,首先要与学习内容相适应,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能够落实教学目标。其次要与学生的经验背景相一致,具有驱动性,能够吸引学生,使其主动参与。第三,好的学习活动应当具有可生成性和价值性,学生完成此活动,能够从中激发衍生出其他相关的可研究的问题,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意向。因此,好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应该是以一个活动为核心的一组活动,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

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的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设计更是重要。探究活动是学生个体独立完成,还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合作小组是两人一组,还是四人一组,组内成员如何构成;小组进行完探究活动,如何进行交流活动,是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还是学生个体自愿发言;交流活动是一个专题进行完,再进行另一个专题,还是每个小组把所有的内容依次都汇报完;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认真设计。

4.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与反思

教学活动实施后,要针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活动,这对于教师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最关键的是要看每一位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是否都有提高和进步。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方案中将教学实施的详细情况进行记录整理,特别是学生的各种活动和各种观点,并且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的设计是否真正做到了基于学生的经验,具有基础性、现实性、现代性;学习任何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否具有驱动性,吸引学生参与,是否探查了学生已有的相异知识,了解了学生想要探究的问题;学习活动组织和管理形式的设计是否有效;教与学的材料的设计是否充分、适合等。

5.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综合而言,现代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规律及心理特点,教学目标要求多元化;教学内容既要注重结构化,突出有意义的联系,又要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教学过程则倡导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建构过程和学习活动;教学评价应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采取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评价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教学日记

全文共 192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推理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那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强化学生思维意识和动手操作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目标。下面就一下几方面谈一下关于生物实验及创新的认识。

一、认真备课,掌握步骤和要领

教师在备课时应先做好实验,分析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例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操作时用左眼观察时,同时右眼睁开,转动物镜时,应扳动转换器。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

再如,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将实验步骤概括为擦→滴→取→展→盖→染。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呈圆形,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二、指导实验,及时反馈和调控

在实验中,教师通过巡视,随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这是实验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与调控。例如,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急于观察,但未按课本的有要求操作,他们或用高倍镜对光,或光圈反光镜未调好,就急于调整粗准焦螺旋,眯着眼睛看目镜。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对照课本的操作要求,检查自己的操作错误并纠正。学生在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时,往往心理负担较重,动作技能还没有熟练,出现一些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耐心的支出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实验结束后,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对普遍存在的失误应给予分析和纠正。让学生吃一鉴,长一智。整个过程要处分发挥学生的整体作用,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正确处理规范与创新的关系

中学生物实验大部分属于验证性实验。而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除了掌握课本结论外,还应提高学生的创新与探索意识。教师在实验过程城中,既要要求学生严格规范实验操作,又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练习和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有些学生会对显微镜感兴趣,除了完成教师规定的操作外,还会放一根头发或一张纸在显微镜下观察,这种做法是对显微镜无损的,。却反映出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不但不应制止,还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说说实验结果,引导学去理解“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在这一实验中,一些学生会转转目镜、物镜等,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判断视野中的污点在哪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将某些验证性试验改为探究性试验

探究性试验与验证性实验相比,更能发挥学生的整体作用,克服思维定式的束缚,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例如在“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时,我就鼓励学生把它变成探究性实验。人体呼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吗?人呼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吗?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相同吗?提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这一实验中可将打气筒变为吸耳球,考虑到学生没有使用过吸耳球,在实验前向学生出示洗耳球并简单介绍他的作用。然后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制定了下列实验步骤:①取甲乙丙三只试管,分别注入10毫升澄清的石灰水;②用玻璃管向甲试管中吹气,重复几次,一段时间后,发现甲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取一只玻璃管插入乙试管中,不断用吸耳球向玻璃管内压气,与向甲试管中吹气的时间相同,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④以丙试管作对照,比较甲乙两支试管,发现甲试管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深;⑤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的成功与失败都会引起学生注意,进而探索实验材料的选择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验创新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一定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反思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其实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书面表达能力就是作文。但语文作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付出了很多,结果教学效果不是很高,令我们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很是头痛,这里面有我们的教材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有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还有其他很多原因。那么,究竟如何让作文教学中师生都很轻松愉快呢?以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能与诸位同人共享。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具体的现状就有如下几点。一是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本来就是个很系统、很严谨的教学内容,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比较随意,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设想。虽然整体目标都清楚,但是具体到实施时,“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即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大家心里恐怕并不是十分了解。二是教学效率低下。本身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在教师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都是敷衍了事,随便写写完成任务了事,没有达到最终的写作效果;写作前部分教师不重视写前指导,写后讲评,改时不是就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集中笔墨,讲评也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批改中的评语都是套话,甚至有些作文出现不改,拖改现象,有些批改的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错字别字、标题标点、开头结尾、语言表述等等,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什么都没解决,学生写了不少,写作的水平提高却不快。三是作文与生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成篇。

二、初中语文作文兴趣的培养

作文教学重在激发兴趣和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什么都快,写作也是如此,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后面的作文教学就不成问题。传统的作文教学,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局限在课本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以致使学生作文空洞、呆板、虚假。作文教学时可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传统的说教教学让学生昏昏欲睡,在教学中加入有趣有益的游戏、把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动脑去想去探索,才能在开心的活动中培养起浓厚的作文兴趣。如把课堂开设为运动场,让学生扳扳手儿,捉捉迷藏,钉纽扣比赛,打补丁比赛,削苹果比赛,无不其乐融融,气氛热烈。还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故事会,辩论会,主题班会等等。

[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二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想象作文《亚马逊河探险记》教学实录

全文共 3568 字

+ 加入清单

课前预热——谈话切入,确立探险意识

(学生课前背了五六首古诗,其中一首是《题临安邸》,刚巧的是,上节课全国教学比武一等奖获得者王自文老师上了《古诗二首》,其中一首就是《题临安邸》。)

师:同学们,我怀疑你们刚才是不是也在跟王老师上课,怎么那么巧合啊?

生:(摇头)

师:他们刚才学了两首古诗,其中一首就是《题临安邸》,学得非常棒。咱们有没有学过这首诗吗?在课外背的吧?来,我们把感情调动起来,试试看,能不能背得比他们更棒?

生:《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我在想啊,要是你们刚才也在王老师的课堂上,也一起学的话,肯定,背得跟他们一样好,或者说不定比他们背得更好!

(主持人介绍上课老师及相关班级)

师:好,同学们,听到了刚才主持人的这段话吗,知道了我叫什么名字了吧?

生:叫张祖庆(信)

师:庆,大庆的庆,你再叫一遍好吗?

生:叫张祖庆(信)(笑)

师:庆,大庆的庆。觉得我的名字怎么样?

生:我觉得你这个名字很特别。

师:为什么特别?你说说看。

生:听到这个名字,我联想到了祖国庆祝。

师:联想到祖国大庆,名字多么的通俗易懂!是吗?广东的孩子,说话特别甜,我怀疑你是不是早晨吃了甜的早茶了?(笑)

师:同学们,我已经是第三次来广东了,接触过广东的一些孩子,我觉得广东的孩子跟咱们杭州孩子相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广东话说得特别好!(笑)但是,我觉得你们和杭州的孩子相比,还有一点,感觉好象不如我们杭州的孩子——不是杭州话说得特别好,而是胆子比杭州孩子小。你相信不相信?

生:不相信。

师:用你的行动来表示,站起来,大声地说。

生:不相信!

师:我举个例子听了也许你会相信。有一回,我在杭州另外一个学校上课,也跟大家聊天,我介绍了自己姓张后,问孩子们姓张的历史上有哪些名人?有个孩子说张学良,我问张学良谁知道呢?有一个女孩子也大概和你差不多个儿,把手举得最高。我让她站起来回答,她大声地说:“老师,我知道,张学良有个弟弟,叫张学友(哄堂大笑)。”笑了是吧?我表扬了这个孩子,我夸她有五大优点。第一听得认真,要不认真说不定回答是刘德华呢!(笑);第二,声音响亮,让每一个老师和同学都听到了!第三注意力集中,第四尊重每一个人;第五,更为难得的是自信,敢于表现自己!同学们,这就是杭州的孩子,胆子大!知道的敢举手,不知道的也敢举手。

师:好,你们敢不敢挑战杭州的孩子?(敢)好,我开始提问题了!提几个难一点的问题。

师: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是哪个学校哪个班级的孩子?

生:(没有举手,直接回答)

师:举手啊!把你的勇气表现出来!

生:我们是永康小学六(3)班尖子班的学生(由于广东孩子普通话不准确,“尖子”听起来像“天子”。)

师:什么?天子班?哪个天子(笑),长大了当皇帝的班级?(笑)

生:是尖子!六三班尖子班!

师:哦!尖子班,尖端的尖,子弟的子。哈哈,我从你的身材上就看出你就是尖子!(大笑)(该学生比较瘦!)

师:这一回,我要问一个和这节课学习有关的一个问题。在古今中外的探险家当中,你最佩服的是谁?举手!

生:我最佩服的是鲁宾逊,他是一个探险家。

师:为什么佩服他?

生:因为他在一个荒岛“下流”了二十八年(师插:是漂流,不是下流——笑),在一个荒岛上漂流了28年……(师接然后活着回来了,你特别佩服,是吗?)你看这位同学,越说越自信,握一下手——为自信握手。还有谁说?请五个同学。

生:我最敬佩的是德.立昂这位探险家,因为他为了寻找传说中的不老泉,虽然他没有找到不老泉,他找到了一个神秘的小岛(师:叫做?)叫佛罗里奇!

师:是佛罗里达,不叫佛罗里奇,你给他改了个名字。这个小岛叫阳光国度。我觉得你的回答也非常的阳光——尽管错了一个字。

最后还有三位同学,机会留给勇敢自信的孩子。

生:我最敬佩的探险家是叫露丝的一位探险家,因为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勇敢地面对。我记得他是和一个(学生想不起名字——师提示:你忘记名字的人,是吗?),当他面对困难的时侯,虽然有火蛇突然救他,但他还是坚持地活下去。(师:希望你待会儿在探险过程中向她学习。)师:还有一位,还是两位?两位,好!

生:我最佩服的人是麦哲伦。因为他绕地球航行。

师:最后一位孩子,把手举得最高。我要找一个眼睛里写满了自信的孩子。

生:我最敬佩的探险家是何露娜(音)!

师:你敬佩的是探险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是吗?虽然是个虚构人物,但是你认为他就是你心目中的英雄。好!

师:孩子们——你们的表现,一下子让我改变了对广州孩子的看法——比杭州孩子只差了一点点,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超过杭州孩子。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信走进课堂。

(师生问侯!)

第一板块——创设情景,诱发探险欲望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聊了探险家的故事,看得出,同学们对探险家都很佩服。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一直藏着一个梦——那就是探险的梦。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圆这个梦——进行假想探险。到什么地方去呢?知道吗?大声说?对,亚马逊河。(板书)师:同学们,探险可不是无计划的冒险,我们首先对要去的地方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的关于亚马逊河的资料。那么亚马逊河原始森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影响?用一句话或两句话来说。

生:亚马逊河是一个非常神秘非常美丽的地方。(师:神秘而美丽)

生:我认为亚马逊河是一个药材的大宝库,因为药材有99,9%,(师:这句话好象没有表达清楚,想想能否表达清楚一点,再说一遍,好吗?——学生第二次还是没表达清楚。)

师:还是没表达清楚,你的意思就是: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药材出自亚马逊河,是吗?这是医生最喜欢去的地方。

生:我觉得亚马逊河是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师:为什么呢?生:因为那儿的许多动物和昆虫都会对人类造成一定的伤害。师:会给我们人类生命造成危胁。

生:我认为亚马逊是一个有很多猛兽的地方,但是又是一个非常葱绿的森林。师:葱绿,这个词语用得真好啊!)

生:我认为亚马逊河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因为它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物种。

师:是的,那里的物种很丰富。看来大家对亚马逊河了解得可真是不少,相信,接下来看了老师为你们制作的这个片子,大家对亚马逊河了解得一定会更加真切。(课件播放亚马逊河的风光片和《冲出亚马逊》电影片段剪辑。教师结合课件画面叙述):

这,是风光旖旎的亚马逊河。

这,是资源丰富的亚马逊河。

这,是神秘莫测的亚马逊河。

这,是危机四伏的亚马逊河。

师:呵呵,有些同学看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我要考验考验同学们,现在谁还敢去亚马逊河的请举手。(举手的只有三五个——台下老师笑了)是不敢去了吧?(笑)我再问一遍:敢去亚马逊河的请一齐用声音来告诉我,敢不敢?(大部分学生很犹豫地说“敢”,还有个别说不敢——台下又一阵笑声)。好象被老师逼的!再问一遍,敢挑战自己,敢去探险的,响亮地说,敢不敢?(有几个学生大声地说敢,但是底气还是不足——老师又一阵笑声)。有几个孩子确实不敢,(来到第一排第一座,问一个男孩子)你不敢是吧?(生:是不敢)为什么不敢?

生:因为猛兽太多了。(笑)

师:你怕一不小心,回不来了,是吗?(笑)是的,人不管做什么事,应该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是很多同学想去,你,我建议你,等会儿他们在探险的时候,你留在大本营,好不好?生:(犹豫地)不好!师:不好,是不是?那好,一起去。“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呢”?为他这份马上转变的态度鼓掌。(凑近这个孩子关切地)待会儿老师会保护你的。(笑)

师:大家对亚马逊河有了一个了解,咱们在精神上已有了一定的准备,现在该做物质上的准备,咱们能不能空手而去?生:不能!师:那应该带一些什么工具呢?老师为大家提供一个工具超市。咱们到里面去看看。出示屏幕:在下列物品中选择三件,你认为最重要的三件作为探险工具。大家要选确实最重要的三件工具。前后四个同学很自然地组成一个探险小队。你们首要任务就是:选定最重要的三件工具,同学之间商量一下,想想为什么这三件工具是非带不可的?

生:(在探险小队里讨论带些什么工具,气氛热烈)生:我们小组认为带消毒垫子,手电筒,麻*枪。师:说说带的理由。生:消毒垫子的作用是对友要是被咬伤,可以马上消毒,不让毒性扩散全身;带手电筒是因为亚马逊河那边是非常黑的(师插:森林里遮天蔽日);带麻*枪,用麻*枪射猛兽。

师:打断一下,你为什么不带攻击力更强的冲锋枪呢?

生:因为我觉得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伤害他们。

师:多么善良的孩子!这个小组的孩子都很有爱心。带枪的目的不是伤害动物而是为了保护自己。

师:你们小组带什么?

生:我们小组决定带指南针、小篷帐(师插:小帐篷,而不是小膨胀,帐篷膨胀起来可不好——笑)、麻*枪。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在迷路失散的时候,找到出口;帐篷可以让我们在露营时预防那些蚊子、吸血蝙蝠。麻*枪(停,刚才讲过了,不讲了,讲一件和别人不一样的。)

[想象作文《亚马逊河探险记》教学实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作文课教学反思

全文共 1249 字

+ 加入清单

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先生道:"有的人原来写文章,东拉西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杂乱无章。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渐渐摸到了门儿,有了章法,上了轨道,所以说它‘像作文’了,就是说,它符合了作文的规范。有的人文章越写越成熟,看上去就和常见的作文不一样:没有常规的套路,不沿袭惯用的话语;或为时而作,或为事而作,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有事理的巧思顿悟;似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有章法却不死守定法。这时说它‘不像作文’,是说它对学校作文规范的超越。从‘不像作文’到‘像作文’,是进步,再从‘像作文’到‘不像作文’又是一种飞跃。"

作文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指写文章,这里的"作文"是词组,《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此还作了一个补充说明: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二是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这个"作文"是名词。现在通常讲"作文"大概就是指学生习作,"像不像作文"想来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

我们现在教作文往往是就作而教作文,课堂上宣讲作文法,然后是出题目练作文,接下来是按作文规则评作文,有的地方还组织学生背作文选。总之,"学作文"、"像作文"的意识太强。一些学校写作教学搞得成功,或是通过读书来带动,或是通过自由创作来带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作文意识。

有的人能在文章中道出别人看不出、想不到、说不明的东西,这里面有语言上的功夫,为文技巧的功夫,更有学养上、识见上的功夫。一篇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才智,可以看出作者十年、几十年的功夫。功夫表现在文章之内,但却修炼于文章之外。

人们谈健身之道,重在营养和锻炼这两条。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也强调多读多写,与所谈健身之道暗合。目前语文教学的手段,也还不外乎大量的摄入与大运动量的操练这两个方面。不过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发现学生较普遍地患有语文营养不良、发育不正常之症。病根在哪里?恐怕在于补养与练功不得法。这些年来,我们根据"科学配方",采用大剂量的按照"科学法则"提炼的补药加以喂养,丸散丹膏过量,瓜菜米面不足。现在许多学生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有的学生虽有兴趣却苦于没有时间去欣赏,还有的学生则不敢萌发兴趣,在好些个中学里各种文学作品都成为违禁的书,仅有的阅读材料便是课本和作文选。另一方面,机械化的操作早已成了包括语文在内的各门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这种教法学法,借一句练功的行话来说,属于意念太紧,训练不当,难免走火入魔。

为文当有法,然而并无定法,优秀的作文就在"有法"与"无法"、"像"与"不像"之间;教育须有模式,然而又不可死守定式,出色的教育大概也在有模式与无模式之间。规则有序的钟摆声和紊乱无序的噪声都不是音乐,优美悦耳的旋律总是存在于有序与无序的和谐配置之中。在即将迈进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育,正在呼唤"绿色食物",呼唤产制绿色食物的"绿色工艺",呼唤生长出绿色工艺的"绿色培育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作文: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

全文共 4611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人类学”的出现,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这个命题表明:文化是人创造的,被人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规范着人,具体的人总是生存在特定的文化世界中。

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所谓人的文化属性,是指人在为了满足自己的系统需要而实现系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和特点。统观人类的发展史,我们便会发现,人的生存价值目标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种水平上,从充饥到美食,由性交到爱情,人总是在既有的水平上不断优化自己的生存状态。显然,在人的系统需要中有一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支配着它,虽然这种完美的尺度是发展变化的,但却是在满足任何需要时它都是要发挥作用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既是人避祸趋福本能的升华,又是人关于“我”的意识在诸种关系中愈来愈凸现,要求全面发展的自觉度愈来愈鲜明的表现。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就是趋优意识,由于它对人的需要的支配,不仅增强了需要自身的更新性,而且增强了需要在活动中的动力性和超越性。人之所以不会长期地重复前人的生命活动,而不断地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或者,人之所以要与旧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重建适应自己需要的新的生存方式,其内在根源就是支配需要系统的趋优意识。为了趋优而创新,使人类的文化得到持续的发展,也使人自身获得了历史的、现实性的自由,并日趋逼近那种以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真正自由。其实,被人的“受动性”所引发并激扬的人的“能动性”本身,就包含着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这一基本的文化属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当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时,绝不仅仅是一个本然的事实判断的命题,而且也是一个当然的价值判断的命题。因为人们虽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创造,但由于人在以对象化为特征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着自己,发展着自己的趋优意识,这就使其创造不可能不改变那些不再适合需要的一切社会形式。这样一来,“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优化而创造新的生存方式的历史,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的基本文化属性也正是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的。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欲望、理性和精神构成的。欲望和理性,主要调控人的物质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则指向主体的存在被社会所认可和肯定。大凡能被社会认可和肯定的个体,其生命样态,必然具有某种优化的特色。这种追求生命样态的优化,既是人的心灵(精神)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也是人的文化属性最具个性特征的展示。

“为了趋优而创新”虽然是作为文化存在的人的文化属性,但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对其有着清醒、自觉意识的。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关注人的发展程度这一问题。判断人的发展程度(主要是精神境界)的尺度不是别的,正是人自身所确定的意义世界及其对此的自觉状态。人对自己确定的意义世界的自觉状态特别重要。确定意义世界容易,对其能自觉维护,努力实现,并能在新的高度上发展、提升其意义世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的发展程度既可以成为社会发展和人自身进步的推动力,也可以构成其难以逾越的历史的屏障。

我们从人作为文化的存在、其文化属性是“为了趋优而创新”,谈到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是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进而引出人的发展程度问题,就是想给大家一个思考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

阅读是为人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的

从文化的视角看,阅读是人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人是在交往中生存的。人的交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个体生命轨迹的交往,最能看出一个人的追求和向往。

在人的多样态交往中,阅读──交往的一个基础层面,是主体与对象互为“文本”──是不可或缺的。它所追求的是对对象的认知、理解、把握和运用。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在其历史活动中,都要通过交往、阅读,建构自己的社会文化圈。一般地说,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有两种相对稳定的“居民”:一种是直系亲属(所谓自己人)、“有意义的他者”(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另一种是与主体生命意义密切相关的“物”,如农民的土地,知识人的研究手段。通过交往、阅读确认对象属于自己所迫切需要的,人们大都会将其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成员。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总是处于不断地组合与优化之中,从这种组合与优化中能够见出主体交往、阅读的层次和境界。

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进而在其实际的生存中,把优秀图书作为自我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成员,就是了不起的成功。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人的阅读虽由于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但真正的阅读作为一种极具个性化特色的交往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服务的。就一般的阅读交往行为来看,主体生存自觉性高者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选择(能够作为阅读对象的,总是体现了主体的一种目的与追求)──阅读对比(特殊交往中发自内心的一种认可)──适度吸纳后的整合(有意无意间的一种内化过程)──再次进入待优化状态(期待新的阅读交往行为)。学生一旦能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自觉地将优秀图书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居民”,这就意味着优秀图书将伴随他终生,并为其生命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特别是,由个体阅读引发的具有一定群体性的评价性阅读,不仅为主体营造了一个特定的公共领域(这是主体个人社会文化圈得以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在群体性的相互交流中,锻炼了主体言语交往中重视论据的优良品性(在评价性的互阅过程中,要使自己的评价令他者信服,就必须持有难以辩驳的论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存理性来说,极为有益。

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

当我们理解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后,便会很自然地意识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为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较为扎实地体现这一理念,有必要重视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要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概括地说,就是认识的能动性、实践的创造性和与“有意义的他者”良好的合作品格。这种主体精神的确立,是以主体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自觉为前提的。对于教师来说,尊重学生,有必要重新理解“把人当作人”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里的后一个“人”字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实存的人的当下状态;再就是其应有的价值状态。把人当作人来尊重,对学生实存的当下状态,从“人人平等”的层面理应保持相互尊重,但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还须有从“应该是”的价值层面上的更高境界的尊重。正是这后一种尊重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尊重;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就是立足于这种尊重基础上的。任何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都有赖于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要求师生彼此互为“有意义的他者”。如果说,人是通过和有意义的他者的对话,才得以进入自己所处的文化世界中的话,那么,师生间平等、真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话,在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中的作用就不能低估。

其次,要正确理解基础与主导的关系。强调语文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必要的,这是长期教学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这两“性”统一的形态应该是多样的,它应视具体文本的特征而有所不同,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侧重于工具性,强调“本色语文阅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本位思想”;有的则侧重于人文性,凸现文本所表现的人文精神,要求学生认真体验健康的人文情怀。应该说,这些教师的实践都是有意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搞清楚的,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必须接受语文学科属性的规约。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不只是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都具有人文性。这就说明,不同学科的人文性,应通过各自的学科特点来体现,不能将人文性游离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加以抽象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果不紧密地结合语文的词语、文体、写作特征等等具有工具性色彩的扎实教学,就很可能出现“空”、“偏”“远”“杂”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有的教师提出了“品词”“品句”“品读”,讲究阅读教学的“感悟”“积累”“运用”,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建议。

我们能否这样认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是其基础,它具有本体意义,没有这个基础,语文教学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不成其为语文教学;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主导价值取向,它的基本指向是用文本所提供的健康的人文精神,持之以恒地健全学生的文化人格。失去主导价值取向,语文教学就不可能较好地完成自身的任务。

再次,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构成的教学环节的构想。时下教师们都比较重视教学环节的优化,对一堂课的环节构想非常细致严谨,这是应该予以肯定的。构想教学环节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课本要做整体性的教学构想。课本到手,必须对课本作整体性的、富于创意的熟悉,以便把握课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体性要求;这既是为以后的每一课的教学环节构想作必要的准备,又是对一个学期里的语文阅读教学作有计划的安排。二是在诸多的环节构想中,要以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或人格构成为出发点。不同类型的精当作业,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所思予以内化。上手操作最易调动人的内部积极性(心劲儿),这是知识得以内化的重要途径。内化的前提是,作业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既得知识,能激发学生对新领域的探究兴趣,能与学生的情感、愿望相关。作为一种过程的内化,需要良好的教学境遇。这种境遇的形成,有赖于:1.鼓励具有创意的各类学生作业;2.师生言行一致的道德风尚;3.积极进取的群体心愿。当然,这样的教学境遇不能只靠语文阅读教学来建构,但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特色,却决定了它在建设这种良好教学境遇中有着义不容辞的重任。

再其次,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生成知识功能效应的途径。人的智慧,是其知识、经验的功能效应。语文阅读教学从某种角度看,它应有利于学生将其知识、经验转化(生成)为智慧。阅读教学的各种环节的构想,毫无疑问要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与把握,这一点不能动摇。但这种理解、把握不能教条化,不能模式化,而要智慧化。所谓智慧化,就是有生气的活化,呈现有合理依据的多样态理解,并在对比分析中深化学生的思路,在差异性基础上探求理解的同一性。一个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可能每节课都像公开教学那样准备、那样展示,这不现实。但根据课本的总体要求,有计划地选择若干课时,进行既紧密联系文本实际,又能针对性较强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应用智慧的教学,却是必要和可能的。每个学期能坚持这样的教学数次,构成一条智慧化的教学链,中学阶段肯定能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功能效应的生成,拓展出多种途径来。由语文知识转化成的智慧,不同于理化知识转化的智慧,也不同于政治、历史知识所转化的智慧,尽管这些智慧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构想教学环节时,在切实把握文本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想象、情感体验、言语建构与表达所构成的综合性智慧的生成和发展。

最后,缓求突变,务求渐进;不求完美,但求进步。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色,它的效能主要不在当下,而在久远;它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实效。真正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明白,人文学科的教学改革,要取得名副其实的成就,在思想方法上要拒斥急功近利,拒斥急就速成,缓求突变,但求渐进;不求某一种教学的完美,但求脚踏实地地进步。这不是保守,这是务实!

[初中作文: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优秀作文

全文共 3648 字

+ 加入清单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由于“错题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错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屡教不改的出现同样错误,初中数学反思作文。“错题资源”在运用上存在问题。

二、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归纳了“错误资源”的教育功能

挖掘和利用“错题资源”的教育功能:适时集体讲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供探索空间,培养探究能力;捕捉错误背后,培养创新性思维;关注细节,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通过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则更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应加以有效利用。对于“错误”的产生,教师要宽容对待,更要善于利用,因势利导,培养学生正确归因错误并巧妙地利用错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错误”因此美丽起来,让课堂因此更精彩、更鲜活。

新课程呼唤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这必然伴随着大量差错的生成。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差错,教师是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还是合理利用这些差错,发挥错误的价值,使教学平添一份精彩?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错误原因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学生各种错误的想法往往被教师忽略,致使有价值的“错误”资源得不到应有发挥。首先宽容学生出现错误,让学生自己说出解题时各自错误的想法,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其次把错误的资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各个不同环节,利用“错误”,找到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自主学习的探究点,去伪存真,理解数学本质;利用“错误”,激活了学生,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停涌现。最后议论“错误”,对错题进行反思,反思解题思路的完整性和严密性;反思所涉及知识点的深刻性、透彻性。“正确,有可能是一种模仿;错误,却大凡是一种经历”。对教学而言,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更多的教学资源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部分错误,以及通过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则更是一种真实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应加以有效利用。

1.适时集体讲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都会启发诱导、点拨激疑,热情地邀请学生来回答问题,哪怕学生只是错误的一点想法和思路,我们也要给以鼓励和启发。学生答错了也不见得是件不好的事,错误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是非常正常的。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不断复杂化,甚至趋于成熟的过程。[案例]学习了第三章第一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我发现作业本上的一个题目很多学生做错了。利用集体讲评,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纠正错误,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主动建构,形成了正确的知识。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教师的宽容、鼓励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2.提供探索空间,培养探究能力。

数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学生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预想不到的错误。我们应该把错误看成教学的资源,并充分利用,化弊为利,将错就错,培养学生正确归因,让课堂因此而精彩,让“错误”因此而美丽。

(1)让“错误”成为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自主学习的探究点。

很多错误是可以预见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预见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充分呈现出来,以此为重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辩,从“错误”中寻找真理。教师以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设计错误,设置一些思维陷阱,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思考、辨析、比较,从而发现错误,进而修正错误,最终学得更牢固的真知。[案例]教学“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时,教师出示例题:

例:计算: ,让学生先独立计算,暴露出自己的错误。计算后,教师将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整理,大致有五种情况。利用“错误”,找到学习新知的切入点、自主学习的探究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症”下药,面向全体实行分层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让“错误”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点

创新思维的特点是创新,不是重复,这就要有较强的独创能力,要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潜心钻研教材,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经常给出标新立异的提问,这样往往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反响,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案例]计算:

在一次初三数学复习课中发现很多学生做错了,大多数学生错误的解法是把分式的化简当作分式方程,教师没有让“错误”溜走,而是让学生的思维再现在大家面前,却发现这“错误”是如此美丽。把化简设为方程来解,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由此,激活了学生,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停涌现。

3.关注细节,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

议“错”是培养严谨的学习习惯的好方法。议“错”是学生对自己错误的反思,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平时我们总能听到教师道出这样的埋怨:“这道题刚刚讲过,学生又做错了。”而学生也常拍着脑袋喊“冤”:“这道题我已经做了好几遍了,怎么又做错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师生没有讨论错误产生的原因,关键只注重解题结果,轻视解题错误后的反思。反思是一种主动“再认识”的过程,是思维的高级形式。解错题后的反思是对整个解题活动的反思,包括对习题涉及知识点的反思、解题思路的完整性、严密性、严谨性的反思等等。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让学生在议错赏错的过程中,放松思维,体验成功。

①议“错——反思解题思路的完整性、严密性

初中生由于年龄和思维的特点,学习时往往不够深入,满足于一知半解,解题时常常因思考不周密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议论错误,能使学生充分暴露其思维的缺陷,对错题进行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②议“错”——反思所涉及知识点的深刻性、透彻性。

总有不少学生眼高手低,拿到一道题目,一看很简单,所涉及的知识点很熟悉,解题方法也比较明确,于是思维就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结果解题时就容易错。[案例]在一节反比例函数的复习课上,我出示了三个错题。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原理没有深刻理解,对性质理解得不透彻而出现的短视性思维障碍,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都深有体会。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自主感悟、体验。我通过引领学生体验错误,反思错误,感悟错误,让学生的错误成了课堂教学的亮点,达到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目的。

(二)探索了“错误资源”的有效运用方式

教材中的每章节的每题错误是有各种不同原因出现的错误。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者,只有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针对不同错误的特点,运用适当的策略、适当的方式,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才能更好的推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根据“错误资源”的不同特点,我们实践探索了以下三种使用方式。

1、组织学生自主纠正

部分“错误资源”,内容易懂,不细致产生,学生一拿到作业本自己马上会发现错误的原因,可以让学生自主纠正。分课内引导纠正和课外合作纠正两种方式。

(1)课内引导纠正

在课内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组织学生课内自主纠正。教师根据“错误资源”内容设计问题或设计“错题”改正,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最后给予归纳、总结。

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问题意识的加强,还可以有意识地将根据“错误资源”内容设计问题或设计“错题”改正题这一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去做,有时学生会提出许多老师想不到的问题。

(2)课外合作纠正

让学生把做错的题目带回去订正,若自己发现不了,与同学合作交流、讨论进行改正。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要以“长作业”形式开展,布置学生在课外对做错了题目的反思与体会,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体会。通过与学生的反思进行书面交流,我得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思考与认识:①审题不细导致错误。②忽视隐含条件导致错误。③理解不清导致错误。

2.进行课堂讲评;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动态及其教学的导向是课堂讲评课的重点。

3.开展专题探究。

部分“错题资源”是对教材知识的补充,可以用来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这些材料内容丰富,知识性、探究性、应用性强,如果单靠学生自主纠正,难以取得最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专题探究。

(三)对初中数学“错题资源”教学的反思与有效运用的几点建议:

1.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推敲

2.教学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给学生留下思维外化的足够时间

3.解决数形结合思想,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多角度思维

(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本课题的研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错题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创新作文教学实录

全文共 1851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教学实录,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师:今天我们上一堂创新作文课,即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师板书:“故事新编”编出精彩)

师:同学们先听听下面这篇文章;然后认真思考这篇文章有哪些优缺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朗读短文《八戒当官》,生听完教师朗读后大声笑了起来。)

师:此文思维活跃,想像丰富,读来令人发笑。下面请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为了便于发言,我们分四个小组进行,每小组指派一名同学整理观点,代表本小组发言。准备时间为6分钟。(生畅所欲言)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代表谈谈看法。

生(一小组):这篇文章形式新颖活泼,借神话人物八戒来刻画当今社会的贪官污吏,极富讽刺意义,值得我们学习。

生(二小组):我们同意第一小组的看法。此文的语言幽默诙谐,极富表现力,如“副科提正科,得花两万多”等。把贪官的丑恶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

生(三小组):本文作者想像大胆新奇。写八戒成了州长后,昔日的嫦娥居然为八戒的钱和权与他重续旧好。语句不多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人们自私、势利的变态心理,令人深思。

生(四小组):本文改编了古典名著《西游记》,乱点鸳鸯谱,违背了原作,八戒的语言与我们现代社会的人差不多,显得离奇荒诞。我们提倡文章要真实表现生活,此文做得不够。

师(微笑):四位同学讲得都很有道理,反映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前三位同学都给了此文很高的评价。总的说来,这篇文章是成功的创新之作,文章于幽默诙谐中见沉重,把一些腐败现象揭露得一览无遗。文章做到了形式新,想像新,语言新。第四位同学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不少同学都有这种看法。的确写文章要有真实的体验,要说真话、抒真情。同学们试想一下:类似此文中八戒的贪官有没有?

生(齐答):有。

师:这是不是真实的呢?

生:(点头)是。

生(少数):不清楚。

师:“故事新编”这种形式往往以人们熟知的人物或事件为依托,融入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况,来达到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目的。它通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主题,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让读者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如对《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新编的故事就很多,也有对中国其他古典名著的主要人物进行新编的,如《八戒炒股》、《宋江下山》等。(师对这两篇文章作简述、简评)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和讲解,同学们对“故事新编”这种形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下面进行课堂操练,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进行构思,写出要点。提示一下:可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人们熟知的人物,或是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等等,进行改写新编,要求有新意,反映现实生活要深刻,时间为6分钟。

生(齐答):好。

师:请同学们举手,把自己的构思谈一下。

生:我写的题目是《武松打狗》,内容要点是写某某某长的“小蜜”养了一只狗,经常咬人,众人皆怒,没人敢制止。于是人们请来打虎英雄武松,武松询问其背景,知其背后有某某某长撑腰,且该长极其凶恶,他也被吓跑了,走时发出了“打狗难于打虎”的慨叹……师:很好,构思巧妙,反映的问题深刻,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新编”构思,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还有其他同学要说吗?

生:我想借神话人物哪吒的故事反映学校补课的情况,揭露应试教育的弊端,并提倡素质教育。题目可拟为《哪吒大闹学校》。

师:具有现实意义和创新精神,不过应尽量把故事写得生动些,以增强趣味性。

生:我所想的故事题目为《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网上情缘》,主要写林黛玉、贾宝玉家庭出身差别大,两人在网上相识、相知,最终走到一起,并不顾家长的反对,毅然辞去已有的工作,创办了“宝黛爱心网站”且获得了成功。师:构思有独特之处,不过要有鲜明的主题,还应该认真琢磨,使文章更精彩。

师:同学们,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人都谈,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讨论,编出精彩的故事来。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对于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领导人的重要活动等庄重严肃的大事不能采用此种形式加以表现。这点千万要记住。生(齐答):明白了。

师:通过这种形式的尝试,我们品尝到了作文创新的乐趣。同学们还可深入思考、认真讨论,想出更好的形式,把作文写得更精彩。下面布置今天的作文题目及要求:

题1:《红楼梦》中刘姥姥独闯大观园的故事令人捧腹,假如进大观园的人不是刘姥姥,而是李白、孔乙己、范进等,又如何呢?请同学们发挥想像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投影仪显示《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园中的场景,教师加以简要评点和启发。)

题2:以《西游记》中的人物或故事为依托新编故事。要求主题明确,反映的问题真实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教学日记

全文共 1846 字

+ 加入清单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第一 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

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鼠妇,分发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

第二 尝试——让学生学习自学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

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

(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接着采用学生依据要求:4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举出许多例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与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教学进度。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第三 反馈——尽可能了解学生

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总结——化零为整以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小结这一环节。这样有利学生把各个小目标达到整合,最终实现总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识的再现与提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何捷游戏作文教学实录

全文共 3914 字

+ 加入清单

一、聊生活,引话题。

师:很多人说现在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你们害怕写作文吗?

生:害怕。

师:还有人说,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没有材料可写。同意的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师板书“材料”。)

师:其实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存在缺乏素材的困惑。有个著名作家说过:只要你活着,就有写不完的话。他的意思是说,生活就是最好,最大,取之不竭的素材库。

师:你喜欢你的生活吗?

生:喜欢。

师:如果让你从自己的生活中找材料写,此时,你想写什么?

生:(小声)不知道。

师:若大生活素材库,你还不知道取舍,可惜。不过也没事儿,你可以尝试写一篇想象文,说说你在未来生活中,最想知道的事吧。这样写会吗?

生:会。

师:其他处于生活中的孩子们,你们有话可写了吗?

(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写作初步构想。)

师:记住,“只要你活着,就有写不完的话”。可是问题似乎还没解决,为什么之前大家会感觉到没材料写呢?其实不是因为没材料,而是因为不会合理运用材料。材料的运用方法很多,这节课只讲其中一种——串联组合法。

(板书:串联组合)

[评析:进入新课改后,许多教师害怕讲授写作方法,希望学生能“神而明之”,“无师自通”。其实,小学习作原本就应该是“习”得的。这里的“习”,很明显指的就是相关的写作知识、技能、方法,教师课堂教学的职责也就是传授这些知识、方法,辅助其形成技能。所以,何老师在课堂第一环节就开宗明义地亮出了教学目标——传授素材运用的方法。这一设计简洁有效。]

二、举实物,道方法。

师:孩子们,老师念初中物理时,才第一次接触“串联”这个词。谁知道什么叫“串联”吗?不知道没关系,可以猜一猜。

生:好像是关于电路的,要把许多灯泡接在一起。

师:敢猜,有勇气,有点接近了。

生:好像说的是把多种事情连在一起。

师:说得好,八九不离十啦。今天我们说的写作文时串联组合素材和物理上的电学没关系。请看(出示一串冰糖葫芦)吃过冰糖葫芦吗?糖葫芦有什么特点?

生:我吃过。由七个山楂串在一根棍子上。

师:是的,都是同样的山楂穿在一起,还有一个关键点,再观察。

生:还要有一根竹签穿过去。

师:说得好,如果取掉竹签就串不起来,联不上啦。别光想着冰糖葫芦啦,从作文角度看,这支竹签可以看作什么?

生:我觉得是文章的中心。

生:我觉得把这当作线索。

生:我觉得是作文的骨架。

师:我比较同意第二位同学说的,这竹签就象征着文章的线索,由它把各个相关联的材料串联起来。再看看,串联起来的材料,都要符合什么特点呢?

生:和山楂差不多,大小要一样。

师:我听出来了,你说的是串联的材料在整篇文章中,比例要基本一致,字数相当,详略相等。

生:还有,所有的山楂,味道要一样。不能有甜有咸还有苦。

师:味道要一样,你说的真有趣。在作文的素材中,老师管这个叫“性质要统一”。也就是材料所描述的内容,记叙的情形要大致一样,所写的内容要相关联。

(板书:字数相当、性质一致)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并总结串联组合素材的注意事项。

生:串联时,一篇作文上所写的材料要差不多。

生:材料类型要一样。

生:详略要基本一致。

师:我补充一点,要牢记以一个线索贯穿全文,这样文章才有条理,各个材料才串联得起来。

[评析:关于素材运用的方法教学,何老师处理得很巧妙。他以孩子们常见,常吃的山楂串为教具,让孩子自由地观察、总结。这一过程既是教师自然而然的传授,也是学生言语表达的练习,一举两得。此外,何老师巧妙引导,使得学生共同发现的结果和教师的教学目标吻合,写作知识能伴随言语表达的过程中比较完整地呈现。可以说,何老师将此部分的知识传授教“活”了。]

三、说命题,讲要求。

师:现在开始轮到你们练习了。请看老师写命题——《班级“疯神榜”》。

(板书:班级“疯神榜”)

师: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生:看了题目,我想到了一些不平常的人。

生:我觉得“疯神榜”加了引号,可能有别的意思。

生:我想到了电视剧《封神榜》。

师:对,这就是一个《封神榜》的谐音命题,但跟《封神榜》一点关系都没有!请听老师解释命题要求。请大家选取四个“疯”为素材进行串联。第一个“疯”,写得是学习方面的“疯”,(板书:学习“疯”)谁能理解这学习“疯”?

生:对学习很狂热,达到忘我学习的境界。

师:是的。再看这第二个“疯”——人来“疯”。(板书:人来“疯”。)谁来试说?

生:有的人平时很安分,可一有人来访,他就变得“疯狂”了。

师:说得好,相信大家周围都有这样的例子。第三个“疯”——无人“疯”。(板书:无人“疯”)再请个孩子猜一猜命题的含义。

生:当一个人独处时,就显得“疯狂”,比如我知道有的小伙伴人洗澡时,喜欢拿着喷头当麦克风唱歌,做值日时,拿扫把当琵琶弹。(生哈哈大笑)

师:这样看来,能发现这些材料的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就是个“无人疯”,其次是你无意中偷窥到别人的自我陶醉。第四个“疯”——玩得“疯”。(板书:玩的“疯”)这个“疯”,谁能理解,别把同学往坏处想。

生:不是指玩闹得疯,是指有某些方面的特长,是经历过“疯玩”后,形成的某种技能,比如打乒乓球很牛,轮滑溜得很棒等。

师:说得好,大家就照你的理解来写。请四组的组长起立。在本节课上,各组先选择一个“疯”来写,之后我们再串联起来成为一篇文章。

师(指一位组长):你们组选择哪一类材料?想写多少字?

生:想写“无人疯”,大约写150字。

师:你为大家定了字数,根据串联的要求,其他各组分别选择好内容,也各写150字左右,给你们15分钟时间,一组一段话,开始写。四个小组长巡视全组,发现小组内写得突出的小伙伴,给予重点指导,一起修改,待会儿将其作文当作小组间交流使用。

(学生练笔,师巡视。)

[评析:在方法呈现后,何老师紧接着就提供命题,讲清要求,分清任务,这样立体式的时间运用,课堂教学环节处理,使得有限的教学时间被充分利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度,确保了每个学生在课内的写作时间。同时,此命题切合学生校园生活的实际情况,能如夏丏尊所述的那样,引燃素材“火药库”,保证每个孩子有话可写。]

四、读例文,共分享。

师:写好后请先试着读一读,有不通顺的地方改一改,再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

(生试读修改自己的作品。)

师:下面,你们就是课堂的主人了,请各组派出一名选手,朗读你所写的段落,请他同学注意倾听,互相取长补短,发现有差错也可以提出。

生1:这个郑榕峰可是个典型的“人来疯”。有一次,许多实习老师来我们班听课。他呀!脸上的表情顿时丰富起来,仿佛像变脸演员一样。只见他迅速调动起全身的幽默细胞,飞快撕下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字,往头上一抛。别的同学看见了,都像金鱼抢食一样跳上去,抢那张纸看。幸好老师及时制止。可没想到他安定不到三分钟,又开始动起来了,居然用笔在课桌敲《大河之舞》的节奏。这回老师转过脸来,怒目圆睁地问: “谁,站起来!”他竟然还挤眉弄眼的,真令人哭笑不得。

师:大家评一评,够疯狂吗?

生:真的很“疯”,实习老师一来,他简直就变了个样。

生:是啊,这段话中写到“像变脸演员一样”,很形象。

生:这位同学按照先总写一句话“这个郑榕峰可是个典型的‘人来疯’”,然后再举例说明,这样写很清楚,我们听得也很清楚。

师:写得好,听得也好。继续吧。

生2:学习“疯”子—魏嘉辰,他的疯劲无人能敌啊!大家都知道蔡老师的作业全年段最少,一天才三项,有一段时间,我和他同桌,我看见他的预习笔记常常抄满了整整一页,也不知道这要花多少时间啊呀!有时候他一中午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全“扫荡”干净了,这功夫真令人佩服。不仅如此,我很经常发现,既便下课了他也很少休息,只是拼命的读书,做作业,够疯的吧。

生3:无人 “疯”就是丁樊同学。我也是偶然发现他的“疯劲”。有一次社会实践,男生一起洗浴。他突发奇想,拿着洗发露的瓶子,模仿歌星大唱《大话西游》里的歌曲“ONIY ONE”,可真令同学们刮目相看,平时上课时,他从来没有这么积极举手发言,没想到在无教师看管的情况下,他竟如此疯狂呀。

(至此,下课时间到)

师:真可惜,大家的发言我没能听完整。不过不要紧,方法掌握了就好写。回家后,每个同学都补充写好四个材料,然后再为文章创作一个开头和结尾。以“疯”为线索,串联组合好四个材料,这样就能写出一篇很完整的作文。如果你对“疯”还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将你个性的素材“串”上去。这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很管用,也很简单。记住,这种方法叫什么?

生:串联组合。

[评析:孩子的精彩片段展示,就是本节作文指导课优质效果的最好佐证。从实际课堂效果可以看出,孩子写得轻松,对命题要求把握准确,个体的学习收效大。]

附:学生习作节选

班级“疯神榜”

石圣琦

相信大家都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吧。知道吗,它出了山寨恶搞版的《班级“疯神榜”》。虽然只有三个人,但人物性格刻画得很鲜明!

人物NO.1:此人名曰黄晨奕,是个不折不扣的“学习疯”,此人一到六年级,他在班上没有一个朋友,也没说过任何一句话。与他做伴的,只有漫天的练习卷和堆成山的课本。每节课下课和自习课他都在对自己实施“题海战术”。我衷心祝福他早日取得应有的好成绩。

人物NO.2:此人名曰郑哲晖,是一个典型的电脑“玩得疯”。注意!各位不要把这句话的意思搞错了,不是他玩电脑玩疯了,是他快把电脑玩疯了!此人编程、上网、搞动漫、游戏下载……关于电脑的“十八般武艺”是样样精通。不过这是有代价的,他的鼻子上架了一副150度的眼镜。但愿他别那么疯狂,早日恢复正常。

人物NO.3:此人名曰周尊庆,他可是“真的疯”啦。我们全班都怀疑他是不是练了武当派的轻功“梯云纵心法”。下课铃声响了不到十秒,他就已经狂奔在操场上了。上课铃响了,他未跑回来。真的是来无影,去无踪,到了轻功的最高境界。希望他能多一些自我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生物教学日记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生物新课标要求我们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知识性目标的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知识的学习笔者大多是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围绕三个问题导入:1.什么是呼吸,请说出你身边的呼吸现象?2.人或动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3.植物有没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讨论。有位学生提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学内容就这样自然的延续。

二、技能性目标的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

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肯定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也是很有帮助。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同学们植物标本可帮助我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以后不会再出现有的同学践踏学校的草坪这现象。”学生也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1、畏难情绪严重,缺乏作文兴趣

对于语文作文教学来讲,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们摒除作文畏难情绪,激发学生们语文作文兴趣。为什么语文作文会成为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难点呢?我想,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作文的综合性强,考察的是学生们语文综合素养。对于语文作文的教学,应该包括字、词、句、段等等众多的语文基础教学。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写作功底普遍不好,学生们渐渐就丧失了语文作文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难以写出优秀的文章。

2、作文评讲失误,忽视重点

3、作文教学手段落后,脱离本质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是针对性、个性的作文讲解,缺乏写作体系教学。随着语文考试中作文分所占比例的提高,教师也是注意到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也是增加作文教学的时长。但是,教师的语文作文教学更多是停留在作文表面,强调对作文的形式教学。教师缺乏对作文的深入分析,学生们也就难以获得想要的写作手法训练。每当语文考试后,教师总是会针对每篇作文进行评讲,但是,缺乏体系性的作文教学时难以取得显著效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老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全文共 6013 字

+ 加入清单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主要内容:如何写议论文的开头。

师;接下来的几节课,我们将重点讨论议论文写作的外在形式。今天先讨论议论文开头的写法。

先请同学们说说文章开头的重要性。

生:开头开得好,就能很好地吸引读者读下去。

生:开头可以把文章的要点写出来,以便读者一目了然。

生: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做事如此,作文也是如此,所

以开头非常重要。

生:文章的开头好比给人的第一印象。

师:大家对文章的开头都有较好的认识。有人把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凰”的头,凤凰的头小,美,灵活,所以文章的开头也要娇小,美丽,灵活些。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如何写作文(时间最公正》的开头,看哪一组开头最好?

(学生讨论)

师:哪一组先说?

生:“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时间的消费,什么叫时间的消费……”,从这一点引出全文,吸引读者看下去。

. 生:“我看到这样一则谜语:全国有12亿人,每个人都有一个12,但是全国12亿人所共同的只有一个‘12’。我想这个谜语可能就是钟表上的12个数字,这12个数字与时间最公正是比较切实的。”因为这是一个谜,所以读者看了之后急于想知道谜底,从而有兴趣读下去。

师:钟表上的“1—12”提醒每个人只有一个12,从而吸引大家注意。

生:从提出伺题“时间是公正的吗”人手,接下来再展开议论。

师:关于文章的开头,我归纳一下,有这么几点要注意:

一、开头要短小,或开门见山,或引人人胜。

二、开头有四忌:一忌虚张声势;二忌故弄玄虚;三忌无病呻吟;四忌大而无道。

还要注意:议论文的开头用到的材料,下文一定要呼应,这就好比演话剧,开始看到一把宝剑没有出鞘,后面一定要把它拔出来;不要开头讲了很多材料,后面却都把这些材料“扔(忘)”掉了。

三、开头有四种基本类型:

1.描述式乙

2.设疑式。

3.亮靶式。

4.开宗明义式。

这四种类型,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五种表达方式都可以:叙述式的、描写式的、说明式的、议论式的、抒情式的。

下面,我出几个题目,请大家把每个题目用不同方式写几个开头:

1.下周,学校艺术节就要开幕了,此次艺术节的主题是:艺术——生命的元素。

2。使我心灵震撼的一本书

3.艺术与人生

生:“使我心灵震撼的一本书震撼,许多人见到“死亡”这两个字就“谈虎色变”,我们之中又有谁能成为死亡的沉默者呢?记得作者……

师:这位同学看了《死亡日记》后感触很深,引起了心灵的震撼,一开始就表达一种感情。

生:“艺术——生命的元素”有两个不同的开头:

一种是:生命由许多不同的元素组成,物质的,精神的,其中有一种元素无形无影,却不可缺少,那就是艺术。……

另一种是记叙性的:校艺术节开幕在即,在一周的时间内,师生们将充分地展示各自的艺术风采,生命会因此而丰富精彩。……

师:“我们学校即将举行的艺术节,主题是:艺术——生命的元素,我认为这一主题定得很好。……”这也是一种开头,接下来可以讲讲为什么这个主题定得好。

总之,作文的开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但不管从哪个方面来写,都要尽量写得“巧”一些。

最后,我出几个题目,请大家回去练一练,并指出你为什么要这样开头?

1.提倡写短文

2.礼貌小议

3.有感于王励勤夺冠

4.不为与有为

5.说“变脸”

选好角度 因“题”制宜

主要内容:议论文如何审题。

师:上次我出了五个题目,请大家拟开头。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谈谈,你是如何写的?

生:“王励勤是我国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在刚刚结束的世乒赛上,他帮助中国男队夺冠,并且在男单男双两个单项上获得了冠军,成为上海的骄傲。这是他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的。

师:开头概括地讲,后一句引出下文论述的重点。

生:(陆竣)

提倡写短文

有些同学偏爱长篇大论,一动笔便是洋洋洒洒几千字,要是细观其中的内容,却实在是“朴素”得可以,几百个字便可说清楚的观点,他偏要人为地拉长再拉长,原来颇为精彩的内容在“稀释”之后显得冗长乏味。所以我说:要提倡写短文。

有感于王励勤夺冠

本后世乒赛的最后一场男单决赛中,王励勤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反败为胜,击败了队友孔令辉,第一次夺得了男单世界冠军。

在为他高兴的同时,我感到他的成功来之不易。为什么说他夺冠来之不易呢?让我们回顾一下他这几年来的大赛经历吧。

不为与有为

“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所谓不为,即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

“年轻有为”,所谓有为,即获得成就,或曰:成功。

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即只有坚持原则不做某些事,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说“变脸”

变脸是川剧的一大“看家本领”,是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然而,生活中有些人说变脸就变脸,实在是太令人心寒了,就从我前些天的经历说起吧。

生:使我心灵震撼的一本书

轻轻翻开这绚丽动人的画卷,我看到了一个古代日本的风情卷:遥远的平安王朝,华丽的贵族生活,复杂的宫建斗争,凄美的爱情故事,带着淡淡哀伤的散文式丈笔,一行行如泣如诉的描述。

《源氏物语》,一曲对没落王朝的挽歌。

《源氏物语》,让我心灵震撼。

《源氏物语》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源氏物语》成书于11世纪,作者紫氏部,全书共五十五由,故事以贵族生活为主,主要描写了光源氏的爱情故事,间接触及社会现实,全书语言典雅,极兵古典美,读来令人震撼。

生:(蒋)

艺术——生命的元素

组成水的元素是氢和氧,组成食盐的元素是钠和氯,组成全刚石的元素是碳,组成生伞的元素是什么?除了衣食住行外,还有什么?这,就是“艺术”。

常听人们说:“我没有艺术细胞,这辈予注定与艺术无缘。”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艺术乃生命的元素。

生:说“变脸”

《镜花缘》描写了一个“两面国”:那儿的人都有两张脸,看见怎样的人就用怎样的脸来应付。现实生活中虽无“两面国”,但难道没有“两面人”吗?

眼皮一眨,面孔一张。舞台上“变脸”的把戏非常难学,不是每个人都能学会的。而那些“资历超众”的人变起脸来,更是“出神入化”得让人不忍学,也无从学起。

师: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刚才同学们的开头都很好,说明大家是经过认真思考的。当然,在实际写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同学开头很急促,好像飞机没有滑行就飞上了天;也有的同学开头很犹豫,论点的提出显得很不自然;还有的同学把后面要说的话统统放在开头来说,结果反而什么也没有说清。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议论文的审题。

请一、二、三、四组的同学分别考虑以下几个题目:

1.“提倡写短文”和“礼貌小议”;

’ 2.“礼貌小议”和“有感于王励勤夺冠”;

3。“有感于王励勤夺冠”和“不为与有为”;

4.“不为与有为”和“说‘变脸”’。

分别把两个题目进行比较,考虑该怎么写?

师:下面,我们先看看“提倡写短文”与“礼貌小议”在写的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应该怎么写?

生:“提倡写短文”主要针对“为什么要写短文,怎样写短文”来写。“礼貌小议’则可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来写。

生:“提倡写短文”是针对一种现象来展开议论的,“礼貌小议”重要的是对“为什么要有礼貌”作进一步的阐述。

师:值得注意的是:“提倡写短文”题目本身就是明确的观点,而“礼貌小议”没有明确的观点。

有明确论点的题目,要重在证明,在证明时又要有针对性,要有一个假想的读者,不要泛泛而谈。比如,“提倡写短文”,要针对那些写长文章的人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认识道理,要提倡写,还要提出具体的写法。

没有明确观点的题目,要先提炼确定观点,选好角度,写出自己的感受,如“礼貌小议”首先明确“礼貌”是有限制性的范围,“小议”要注意它的启发性。

师:请大家模仿这两类题目分别再拟一些题目,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

第一类: 第二类:

时间最公正 有感于美国的霸权主义

注意环境保护 小议“疯牛病”

遵守交通法规 小议“人生价值”

师:下面,再对第二、三组题目进行比较。

生:“礼貌小议”可以针对社会上有的人对礼貌的看法,指出礼貌是什么。“有感于王励勤夺冠”可以从夺冠这一角度深挖他的精神。

师:“有感于王励勤夺冠”可以写王励勤本身,也可以写过去蔡振华对他的批评,也可以写最后一场如果王励勤不上场,结果会怎样,从而讲到用人的问题,还可以从王励勤讲到我们自身的学习,多种多样,生发开去。

“有感于……”是第三类题目。过去高考出这样的题目: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这类题目很大,包括:“中学生活”——从初中到高中;“回顾”——语文课、数学课可以回顾,下乡学农、思想教育、艺术训练也可回顾;“思考”——提出什么问题。这类题目应该大题小作,选好

角度,突出一个侧面,可选一条线,也可选其中一块。

师:再说说“不为与有为”。

生:讲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生:把两者的概念阐述清楚,然后在文章中阐明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出正确的观点。

师:这一类的题目是对举的概念,首先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再提供几个类似的题目:

1.想和做: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只想不做、只做不想都不行。

2.稻与稗;稻是好的,稗是坏的,一正一反,否定一个,肯定另一个。

3.自大与自信:否定一个,肯定一个。

4.树木、森林、气候:互为因果。

5.不能与不为:辩证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这类题目要有所侧重,既要两点论,又要重点论。什么叫有所侧重,比如“想和做”,就要针对生活中的有些人只想不做,在这方面有所侧重,或针对有些人只做不想,不动脑筋,在这方面侧重。不要四面出击,面面俱到。

师:最后是“说‘变脸”’。说“变脸”是针对待人而言的,可从形象的描绘出发,加以引申,从物到人,从具体的形象到抽象的思想,从川剧的变脸到生活中的变脸。

最后,概括一下:

1.有明确观点的题目:重在证明。

2.没有明确观点的题目:确定论点。

3.大题目:选好角度,大题小做。

4.对举的概念: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有所侧重,既要两点论,又要重点论。

5.说“变脸”之类:从形象的描绘加以引申。

6.作业:针对这五种类型,拟五道题目,然后讲讲题目的论点、中心是什么?

大题小做 纲举目张

主要内容:如何编写议论文的写作提纲。

师:今天我们来探讨如何编写议论文的写作提纲。首先,我想问大家什么叫“蓝图”?

生:饱含美好愿望的计划。

生:光明的未来。

师:同学们讲的意思都对。但它的本义是什么呢?为什么不叫“红图”“白图”呢?蓝图是在感光纸上画上建筑的图纸,晒了以后,会变成蓝颜色的线条。也就是说,在感光纸上制成的图纸,就叫蓝图。后来比喻成计划、规划等。写作提纲就等于作文的蓝图,要把作文写好,就要先有个设计,绘好蓝图。

师:下面,我再问,议论文的提纲应怎样着手编写?你们都编过,先请你们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先从总的方面人手,即确立论点,然后确立分论点,再找出具体的依据。

生:在写提纲之前,先有个提纲的提纲。即先想好这篇文章有什么内容可以写,再把要写的东西在心里理一遭,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序编排出采,并标上序号。

师:提纲怎样编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看清题目要求。

比如,有这样一个题目:毁树容易种树难。有的同学一看到树,就把种树乘凉搬上去,这就没有审清题目。因此,审题是编写提纲的前提。

2。大题小作,选好角度。

即切人点要小,口子不要开得过大,角度要独特新颖。

具体来说,议论文的提纲编写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提出问题(开头);

第二,分析问题(主体);

第三,解决问题(结尾)。

师: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开头时应注意什么?

生:开头要简短,要引人人胜,不能虚张声势,要明确。

师:分析问题部分又应该怎样写呢?怎么分段?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要有分论点,最好层层深入,并且与开头紧密结合在一起。

师:分析问题有三种方式:并列式论证、递进式论证、正反论证。

论证时要注意:

1.每一段要有观点,有材料,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2.各段的内容不要交错,不要纠缠在一起;

3.段与段之间要注意呼应;

4.在表现手法上要体现议论的色彩。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文章什么时候采用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对比式,这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而定,有时也会出现交又的情况。

师:下面看结尾,结尾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用简短的话把自己的观点再重申一下。

师:结尾要注意:

1.结尾是全文的归纳,但不是重复前文;

2.要注意提高引申;

3.要给人以回味、激励、启发、思考。

上面讲了编写提纲要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来实践练习。

师:我出一个题目(破墙透绿”赞),请大家编提纲。(同学们讨论)

生:1.先陈述一下我们学校的“破墙透绿”工程。

2.然后提出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意义。可从两方面考虑:

对学校带来的好处:.借此展示学校的风采。

对行人带来的好处:看到更多的绿色。

3.再总结一下: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杰作。

师:我们可以这样来列提纲:

1.开头:从学校的“破墙透绿”说起;

2.主体:“破墙透绿”美化市容;改善生态环境;把学生的生气勃勃的风貌展示给外界,显示教育的蓬勃发展。

3.结尾。

这是并列式。下面,我再讲一个材料,大家看看怎么写?

5月24日,郝海东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对中国足球队有关情况发表了看法,包括对主教练的训练、比赛等方面。

6月7日,中国足协的有关官员召开新闻发布会说:“郝海东的言论不合时宜,欠妥,发表的时间、时机、提出自己看法的方式或多或少地对当时中国的国家队征战小组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在一段时间以后做出相应的处理。

(学生讨论)

生:看到这则材料,我想起了我们所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既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周全齐王的面子。由此看来,郝海东说话要注意场合、方法,要顾全大局。

师:像这样的题目,要先明确你是赞扬郝海东,还是赞扬中国足韧的官员,即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看了这则材料之后,可以联想到动机与效果。有了动机,还要看效果,郝海东的动机是好的,但效果不好,所以从这则材料得出的观点可确定为:说话做事要将动机与效果统一起来。郝海东的言论对中国足球队比赛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这一角度来说,作为一个球星,应从大局出发,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不应在关键时候发表有损于比赛的言论。

当然,你也可以从这则材料得出其他观点,比如:听意见要有民主的风度。因为足球比赛本来就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广泛地听取意见,这样才有利于比赛成绩的提高。难道有的比赛成绩不好就是因为郝海东讲了这些话的结果吗?不能因为比赛成绩不好,而把罪都归在郝海东身上。如果全国人都说中国足球一定赢,那么中国队就能赢吗?所以听意见要有民主的风度,有时不能用行政措施来要人家讲话或不要人家讲话,特别是体育、艺术、文学更是应该百花齐放,而不要官方来发表什么谈话。

总之,大家要确定一个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时用并列、递进、一正一反的形式皆可。

下面,我再提供两个题目,作为课后练习:

1.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请就此会议主题谈谈你的感想与体会。

2.我校艺术节闭幕式进行电视直播时,有些班级的电视机只有影像,没有声音。因此,不少同学不看,埋头做功课,连班主任也是这样的态度,对此事置之不理。请就这件事谈谈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写人作文课堂教学实录

全文共 1337 字

+ 加入清单

师:上一堂课我们讲到了写人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抓住了人物的特点,我们又如何把人物写生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在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先来做一回小老师,请大家议一议,评一评下面两段人物描写有什么不同,谁好谁劣,“好”的好在哪里,“劣”的那里不足。

片断一:“李云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长着一对乌黑的大眼睛,睫毛长长的,黝黑的,腮帮鼓鼓的。他喜欢穿一些图案动感十足的运动衫。”

片断二:“李云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穿一些图案动感十足的运动衫。他那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乌黑调皮的大眼睛,油黑闪亮的长睫毛随着眼帘忽闪忽闪的。碰到困难的事儿,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生:第一段只写出了李云的大眼睛、睫毛、腮帮等容貌特点,而第二段还抓住了“睫毛随着眼帘忽闪忽闪的,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这些情态,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这样就把李云机灵、淘气的性格特征写得活灵活现。

师:讲得非常好!抓住了人物的情态,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就能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写得活灵活现。这确实描写人物的一种好方法。

板书:抓住人物情态描写

生:第二段描写:“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写,把它的眼睛写得具体很形象。

师:采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来描写人物外貌往往能把人物写得具体、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不愧描写人物的一种好方法。

板书: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描写。

生:作者虽然抓住了李云的眼睛、睫毛、腮帮、穿着特点来写,但只抓住了人物的静态来写,没写出的动态情况,只显示出人物的“形”,没有传物的“神”,显得比较死板,人物“活”不起来。而第二段不仅抓住了人物的容貌静态特点来写,还抓住了动态特点写。“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 这种“动“、“静”结合的写法,不仅把李云机灵的性格特点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了,而且还把他遇到困难是那种肯于动筋的内心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师:讲得非常精彩。采用动、静结合,描写人物外貌,不仅把人物的性格特点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了,而且还把人物的内心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这又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描写人物的一种好方法。

板书:采用动、静结合描写

师:今天我们学了好几中描写人物外貌的好方法,现在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到的这些方法来修改一下自己上次写的的作文。比一比,看谁修改得好。修改完后请大家上台,把自己原来的作文和修改后的作文念一遍,看谁修改得最好。

生:原文:“我的表姐今年十八岁了,高高的个儿,白皙的面皮。厚厚的嘴唇上涂了厚厚的一层口红,头发长长的,眼睛黑黑的。身穿一件红色的西服,脚上还穿这一算共色的高跟皮鞋。

改稿:“我的表姐今年十八岁了,高挑苗条的个儿显得非常修长。她身穿一件红色的西服,脚穿一双红色的高跟皮鞋,沿着一条线儿往前走路,远远看去仿佛一个标准似模特。白皙细嫩的面庞,白得像冬瓜,嫩得像白豆腐。厚厚的嘴唇上涂了鲜红的一层

显得格外的耀眼,长长的乌黑油亮的头发,披在肩背,不停地左右摆动显格外漂亮,黑亮黑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看起人来炯炯有神。

[写人作文课堂教学实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教学实录

全文共 3089 字

+ 加入清单

一、入课

师:在上课前,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动漫《回归》。(播放大方广网站中的影音艺苑--动漫园地--回归,学生在欣赏中赞叹声一片)

师:刚才大家看了这一组画面,有什么感觉,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 :真是太美了!

生 :壮观!

师:看来我们同学的语言在美景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吗?

生 :看了这些图,感觉很祥和,精神上特别放松,神清气爽。

生 :画面清幽,感觉身临其境一般,心里什么也不会想了。

师:这些同学已经领悟到山水的意境了。的确,山水的灵秀会涤荡我们心灵

尘垢,让我们的心灵远离尘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呢?靠什么呢?

生:靠语言!

师:对,我们这节课就是要学会用语言去描绘美景。

二、比较赏析

师:现在我们做个尝试。(幻灯片显示秋天月夜图,生欣赏)这画面上有哪些景物呢?

生 :有皎洁的月亮,有云彩、枯树……

生 :还有田野、水和房屋。

生 :整个图片是蓝色的,让人觉得很安静、清幽。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景物组织成一段文字。(幻灯片显示文段:夜幕降临,一

月亮升上天空。树木、房屋、田野都笼罩在月色中。四周一片宁静。)大家看这段文字,你们觉得这样写好不好呢?

生:虽然都写到了,但感觉不像描写,只像是对景物的概括,很粗糙。

师:那如何能算描写呢?

生:加一些修饰的词语。“一轮清幽的月亮照在枯萎的老树上,稀稀疏疏的房屋静默着,村庄、田野都笼罩在月色中。”(教室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师:蔡××同学出口成章,大家觉得他的语句比屏幕的语句多了什么?

生:他用了“清幽”“枯萎”“稀稀疏疏”这些形容词来修饰,更生动。第一太简单、太直白了。

师:好,用了修饰的词语会使文句生动,这就是描写的魅力了。所谓描写就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包括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把景物写得生动。现在老师把写月亮的这一句改动一下,大家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 :用了三个比喻句,写出了月亮的圆,也写出了月亮的光辉,很生动。  师:同学们比较一下,改后的文字比原文多了哪些内容?效果有何不同?

生 :“垂悬”比“升”字好,更准确,“升”表示一个过程,但图片上感觉不到。

生 :我觉得“倾泻”这个词用得好。很准确地写出月光像水一样流下来。

师:月光会流动吗?

生:不会。

师:那“倾泻”在这里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生:噢,我知道。月光是静态的,用“倾泻”化静为动,与上面的“如水的清辉”“瀑布”照应。(师生一起鼓掌)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的确,这样一改,月色就深深地映在我们脑海里了。再比较一下四周环境的描写有什么改进没有?

生 :我觉得“硕大无朋”也用得不错,它与前面的“广袤”都写出了大地的宽阔,现在又将大地比作“摇篮”,让人感觉大地很亲切温和。  生 :这一句在原句基础上加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它把树木、房屋、村庄、田野融为一体,比作“襁褓中的婴儿”,把大地比作“摇篮”,给人很温馨、亲切的感觉,也把画面中的幽静祥和的气氛表达出来了。

师:说得好!这样一改,整个画面的清幽祥和的特点就凸显出来了。大家的评论都很到位,目光如炬啊!好,我们继续看最后一段的比较。

生 :我觉得这个“褪”字用得很好,“褪”字就好像白天的喧闹声像潮水退潮一样渐渐地退去。(教室内掌声不断)

生 :从“四周一片宁静”到“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写的是人的主观感受,由四周环境升华到心灵的宁静,情景交融。

师:好啊,我们同学都有资格去当评委了。面对同一描写对象,要想使它鲜明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以美感,用什么表达方式效果会更好呢?

生:描写。

师:是啊,叙述显得平淡、直白,而描写却显得具体、生动可感。

三、总结方法

师:通过以上语段的分析、讨论和交流,同学们能总结出几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吗?

生 :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的修辞。

生 :可以加一些表状态的修饰语。

生 :可以用一些准确的动词,化静为动。

生 :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描写才会形象。

生 :还可以写出人的主观感受,情景交融。

生 :还可以开放五官。我觉得这段文字只有视觉,其他感官没有,既然很静,老师说过,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师:有道理,那你能不能给文章加个听觉的句子?(生为难)哪位同学帮忙一下?

生 :“褪了下去”后面加上蛙鸣。

生 :蛙鸣不好,树枝枯了,秋天没有蛙鸣。

生 :“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生 :“冷不丁传来几声秋蝉的哀鸣。”

师:同学们才思泉涌,下面有机会让你们也露一手。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总结一下,写景的方法最主要就是三种:第一运用修辞(板书),包括比喻、拟人、对比等,把景物的特点描绘得更形象;第二加修饰语(板书),在描写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质、颜色、状态的词,把景物写活;第三融入主观感受,就是情景交融(板书),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

四、习作互评

师:方法归纳出来了,下面就让大家一显身手。我们就运用这几种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片断,要求:1、认真观察,2、抓住景物特征,3、运用描写方法。老师提供两幅图给大家,分组写,限时8分钟。

(幻灯片显示图片,8分钟后)

师:现在停笔。下面是展示、互评。互评时注意以下要求:1、描写了哪些景物?2、具体运用了哪种方法?3、用得恰当吗?如不恰当,可试着改动一下。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写好的文字读给大家听?(生举手)

师:这位同学勇气可嘉,其他同学认真听。

生:隔着火红的枫叶,一挂小瀑布欢快地从岩石间跃出,像一条小白龙腾跃着身姿扎

入潭中,溅起一簇洁白的水花。潭中的水一定清凉又甘甜,要不,那潭边的草儿怎

么会绿得这般滋润,这般可爱呢?

师:请其他同学点评一下这位同学的描写。

生 :他描写了瀑布、潭水、青草、枫叶。

生 :他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把瀑布写得很生动,很有人情味。

生 :他能在所描写的景物前加上表示颜色的形容词,把画面中的色彩描写得很鲜艳生 :他想像很丰富,看到水的清亮与边上草的绿,想到水的甘甜,把自己的感情都融入其中了。

生:我觉得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没有写到。(大家疑惑)画面中的枫叶是很突出的,但他只写了一句。

师:那你给他加上一句。

生:山风拂过,那枫叶害羞地打着旋儿,陶醉在绿草间,有的似乎不忍这水就这样寂寞地流去,多情地落在水中,与水花嬉戏着流向远方…… (掌声)

师:你的文笔与你的人一样出众,如果把你们两个的描写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篇很成功的习作了。其他同学们点评得也很精当。另一小组写得如何呢?老师随便点一名同学来读一下。

生:夕阳下山了,却忘记把她的披风带走,留下满天灿烂的晚霞。瞧,天边那一道金黄接着暗灰,好象一条鲨鱼张开了嘴。这边的晚霞火红一片,像一只美丽的火凤凰展开双翅,翱翔在碧蓝的天空中。霞光下面盘旋着一群鸟儿,似乎留恋这美丽的黄昏,都不愿意太早飞回家。地上两棵枯树指向天空,像一对走过沧桑岁月的老夫妻,相依相伴欣赏这满天的霞光。(掌声)

师:谁来点评?你来试试!(叫举手的同学)

生 :他这段话层次分明,从远处的天空到近处的天空,再到半空中再到地上。

生 :我觉得他第一句写得好,想像很丰富。

生 :他用了比喻和拟人,很生动很贴切。

生 :我觉得他只开动了视觉,太单调,还可以加上一些声音的描写,“这些儿喳喳地叫着,招呼着自己的亲朋好友快来欣赏这天空的美景”。

师:同学们点评得都很好,很有见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借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一一点评了。大家回去后把这篇作文完善一下。通过以上的训练,同学们能感觉到其实景物描写并不难,只要认真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

全文共 3774 字

+ 加入清单

一、 要重视从“描述”到“论说”的教学过渡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课文乃是“描述”类的,如诗歌、童话和寓言、散文、小说、剧本等,它们基本上属于文学作品。一般直至初二和初三,才开始正式提出“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概念和读写要求。文学作品注重形象化地“描述”;而“论说”则不同,侧重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释事理的本质,论述思想观点,阅读时需要凭借理性的思辨力来条分缕析,理解论辨过程。

进入论说类文章的学习,尤其是解读议论文,难度陡然增大,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从形象思维为主转变到抽象思维为主,完成这一转向,教学中需要增加过渡环节,采用一些办法来缓解矛盾。

1.从文字表达方面,比较“描述”与“概述”的区别。

例如,同一项内容(如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如果作描述应该怎么写,如果充当论据应该怎么写,后者可参考课文《谈骨气》的第九自然段。从“描述”,变为“概述”,这是表述上的变化,体现了不同的表达目的、文体特色。

2.从材料与“中心”(观点)的关系方面,比较“描述”与“概述”的区别。

再看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的实例。详细描述事件过程,其“中心(观点)”是揭示、赞美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和气概;概述该事件,放进议论文当中,是用它来证实“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后者,概述事件与文章的论点发生了密切联系。由此,渗透论辩意识,关注论点与论据如何相互依存。

3.把“描述”改写成“概述”,培养材料与观点相依存、观点与观点相联结的意识。

例如,写三段相关的文字(文段),第一段文字要求描述一件可笑的事;第二段文字要求指出这件事“可笑”在哪里;第三段文字要求透过“可笑”的现象,探究事情的本质,——有哪些让人笑不出来的深层教训。写后两段,显然是牵引学生朝着“议论”的方向转,去寻找“议论”的一般特色。然后,反过来,要求学生把第一段的“描述”改为“概述”,强调材料与观点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强调从概述之中提取“观点”,还要强调所提取的观点之间具有一定的纵深度(一层进一层地谈出个人见解)。

4.参照其他文体的相关写法,引发比照,初步理解“议论”的某些特点。

像举例子、作分类、打比方、发议论等,记叙文、说明文里也经常能见到,其具体的表述作用和使用方式往往与议论文有所区别。通过比照,分辨异同,能够产生一定的借鉴效果。

二、为建构议论文基础知识框架创设条件

1.核心问题:如何指导学生主动、有效地建构议论文基础知识框架。

以往我们习惯于采用演绎法,先由教师提示某些知识要点,再依托课文,通过具体的讲解分析,印证这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了教师提供的分解思路,依据知识点,再去阅读新的篇目,如此逐步推进,形成议论文基础知识的完整概念系统。

这种教学思路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也存在某些问题。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主要是接受教师的传授与指点,跟随教学进程一点点领悟理解,学会分析的技能,慢慢生成阅读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语文知识框架是不是完整科学、认识和掌握知识的序列是不是合理恰当、教与学双方的配合是不是和谐顺畅、训练项目的选取安排是不是准确精当、反馈及相关补偿是不是及时充分,这些因素基本上取决于教材的编辑质量如何、教师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质量如何,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教学效益的获取程度。其中,学生参与教学的被动性,往往又成为制约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教应该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违反了这条原则,就很容易阻碍学生主动建构议论文的知识框架,以致无法有效地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实践能力。

2.探寻实现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框架的有效教学途径。

我想到了这样几条,提出来供一线教师参考,希望通过教学实践,逐渐寻找到实现学生主动建构议论文阅读的知识框架的有效途径。

(1)要激发阅读的动机,消除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阻隔,提高教学亲和力。

小说家刘绍棠追忆过童年时的学习经历。他的语文教师教孩子们读韵语:“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老师依照课文编出一个生动的故事(母亲带着儿子去走亲戚,途中所见所闻云云),让小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习课文,完成识字任务。据刘绍棠先生追忆,他的语文老师四年中每教一课都要讲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语文课上得生气勃勃,教学质量特别好。这,其实就是在激发阅读动机,让一种亲和力弥散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今天教初中生学习议论文,也需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的亲和力,激发出阅读的趣味,而不是把课文视作僵死的语言材料,机械地切割它,提取出一个个冷冰冰的知识点,仿佛只是在凭借概念与推理完成一道数学应用题。

比如,学习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除了分析中心论点、把握全篇要旨,还要不要从字里行间里,细心关注作者寄托了怎样的“哀思”?学习华罗庚的《摇学会读书》,参照作者指示的读书方法,要不要也选择一本书,做做尝试,寻求真实的共鸣?……

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侧面:第一,站在理解作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写给谁看的、想论述哪些主张并与读者进行怎样的沟通交流,直至力求感同身受,明白其思路展开延伸的基本脉络;第二,站在学生精神生活需求的角度,找到他们与文本内容的深层的契合点,抓住那些能让他们心有所动的深刻之处、感人之处。读进去了,读出趣味,这时候再解决技术问题,往往势如破竹;反之,隔膜太深,没读出感觉,诸如知识点之类的破解往往举步维艰。

(2)要结合运用演绎法与归纳法,尽量指导学生自己提取并领会知识要点。

这一条,道理比较好理解,难点在于缺少具体的操作手段和教研经验。董老师强调发动学生“质疑解疑”,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他还主张把议论文划分成若干种类,一类一类地选择典型文章,分析其概貌、功用和特点,从而有力把握住相关的知识要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

此外,我再补充几条:

(1)穿插进行“段落教学”。 “段”,往往是具体而微的“篇”,包含着某些论辩及其表达的要素。在较小的语境中分辨句子的组合、句群的组合,论证方法的运用,论据和论点的关联,乃至论辩的语言特色等等,这比较好操作,不妨多让学生自主探究。

(2)强化“透视”的意识。借助图示法、提要法,把文章内容压缩、化简,透视其逻辑思维的骨架。

(3)安排一定数量的“复原”与“延展”“补充”的练习。

复原:给出某篇文章的“灵魂”(中心)和“骨架”(结构),让学生依照它来写出文章细节,然后与原文对照、比较,体会优劣高下,学习其长处和经验。

延展:给出文章的前半部分,要求接续其论辩的逻辑思路,向下延伸,完成全篇,尔后比照。

补充:掩住文章的某一部分,自主补写,尔后比照原文。——这些演练项目,都先安排写作,再进行总结,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和提取相关的知识要点。这个演练项目的教学价值,还包括了能够高质量地熟悉、掌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此略。

三、寻求培养议论文阅读能力的根本出路

我以为,寻求培养阅读议论文能力的根本出路,还要重温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即追求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那么,通向目标的桥梁是什么呢?还是要重温叶老的教学理念,即“例子说”。他曾经谆谆告诫我们,教材(课文)无非是个“例”。

我理解,例子是很重要的。就议论文阅读而言,它们凝结着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蕴含着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性。而可能性变为真实的教学成果,首先依赖于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演练活动,获取实效。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教学条件的制约下,我们必须依仗课本解决基本的入门问题,把学生引入既定的基础知识框架,当然最好是主要由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框架的建构,掌握基本的解读规矩,具备基本的自主阅读技能。

所谓“框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诠释,也就是达到或者接近及格水平吧。大匠给人以“规矩”,却不能给人以“巧”,若想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必须从“例子”走出去,——走进自由的自主的广阔阅读天地。

所以,我建议创造条件,鼓励或引导学生做这样一些事情:

1.从语文教科书走向课外阅读“读本”(这是每套教材都有的)。

让“例子”的能量辐射到相关的阅读实践区域,直接指导更大范围的自主阅读与思考,慢慢反刍、消化课内所学的知识,用这些知识牵引自己去广泛地印证、深化、细化,完善议论文基础知识框架的建构,比较熟练地运用那些知识初步实现独立阅读,不断扩充运用技能和能力的强度、熟练程度,直到形成比较好的语感。

2.从教科书、读本走向真实的阅读海洋。

应该践行叶老上个世纪40年代提出的主张:语文课,学生要读整本书。这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理念,长期被人们忽略了;后来做过某些补救,但直至今日落实得不好,几乎还是空中楼阁,难以变为教学现实。

具体的措施:(1)鼓励或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涉及的作家原著,如《燕山夜话》等等;(2)鼓励或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集通读,精选一部分文章细读;(3)鼓励或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报刊专栏,持续阅读数月,精选一部分文章细读。可附带要求写出札记,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创办墙报,编辑读书笔记专辑(电子版或纸质版),开设个人博客或班级公共博客展示阅读心得。

如是,则“例子”才真正是例子,不至于把少数例子晒成咸鱼干束之高阁,而是谋求在生活的思想的海洋涵泳,找回那种“峥嵘岁月”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豪迈感。离开真实的阅读、真实的精神生活,要想比较好地掌握议论文的读写技能,恐怕真的是太难办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写景作文课堂实录的教学片断

全文共 1509 字

+ 加入清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内容:

师: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始时,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步入了春了怀抱中。北方的春脚步虽然迟缓一点,但却怎么也阻挡不了春的消息,想必细心的同学们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春的影子了。(让同学们说说看到的春天的景象)

生1:我看到了外面的柳树,它已经发出了嫩芽。

生2:我看到了桃花,是粉红色的,表示春天已经来了。‘

生3:我看到了河里的冰已经融化了,而且还有小鱼在水里面游来游去。

………

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这都是你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来的。那么,你们能把你观察到的漂亮景物用自己的笔写出来吗?

二、带领学生回忆写景要求

生:老师,三年级我们已经练习了写景的作文,升入四年级为什么还要重复同一个文题呢?

师:是啊,同学们,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认知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如果把这种提高运用到我们作文中去,那么我们就能写出与以前的作文不同的感觉的文章来了。

生1:我能,因为我仔细观察

生2:我也能,我还能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好的文章来了。

……

3、回忆写景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我们的第一单元的课本上的文章有什么特点呢?(自由讨论)

三、共同探究写景作文的特点及其方法:

生1:按一定顺序

生2:选定一个景物

生3:抓特点

教师板书:按一定顺序选定一个景物抓特点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来,掌声鼓励一下我们自己。(同学们掌声鼓励自己)可是,我们掌握了写景作文的习作要求,那么我们要想把这样的作文写好,最关键的怎么做?

生齐答:平时仔细观察。

师:这按一定顺序指哪些顺序,又要抓住哪些特点?

生1: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到部分,从左到右……

生2:颜色形态

生3:气味声音

生:大小它的变化过程……

教师板书:颜色形态气味声音大小它的变化过程……

师总结:如果我们把上面说的方法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那么我们在写作文时肯定不会无话可说,可是,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生动形象具体

四、老师读范文、学生从中受启示、解疑团

师:看来同学都有同样的感慨,为了解开同学们的写作疑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篇文章,听听小作者是怎样描写她的家乡的春天的。(师读)

教师提出听的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她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生汇报)

生1:因为它写得很生动

生2:因为它写得很形象

生3:因为它写得像真的……

教师总结:从以上分析,你们听得很仔细,要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可采用什么方法?

比喻

教师板书:拟人

夸张

教师告诉同学们写作秘诀并板书:(多观察多积累)

四、让学生欣赏电视上自己校园的风光,感受美。

教师:别人的笔下的校园这么美丽,如果我们学校的校园走上电视,会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放录像,欣赏美。)

2、运用微机出示景点画面,自由描绘校园美景。

师提出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

3、讨论、分析、点评。

五、总结:

1、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让我们一起擦亮慧眼,去发现美、创造美,用我们自己的笔来描绘我们美好的家园。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我们农村小学的周围,虽然没有名胜古迹、沙滩大海,但是有山头古庙、小桥流水、山川大地、日月星辰、鸟语花香、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景物描写的对象。人们常说,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说,字里行间要有情,有写景物中寄托你的思想感情,抒发真情实感。希望你们拿起你的笔,描绘出你自己心中的美好景物。

[写景作文课堂实录教学片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写人作文的教学实录

全文共 391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平时写作是如何写关于人的作文呢?下面是写人作文教学实录的内容,欢迎阅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身边的一个人》,请看大屏幕中的“作文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作文要求)

师:这个作文题目,罗老师前几天已经让你们看了。之所以提前告诉大家,是想让大家思考一下,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目的明确了之后,就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这个人的具体事例, 并且作进一步的观察、了解,不知大家准备好了没有?(生答准 备好了)让我们交流一下。

二、写前交流。

生:我想写的是小区里一个小卖部的阿姨。小卖部的物品 物美价廉,她人又和气,人们都喜欢到她那儿买东西。更难能 可贵的是,她是个热心肠的人。在她的店前立着一块小黑板, 上面写着一周的天气情况和一些关于健康的小知识,旁边还 有一个打气筒,方便了来来往往的居民。

师:这个人真值得写,你选得非常准。一般的店主待人和 气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她还在店前挂了一个便民小黑板,放一 个打气筒。说得不错,请坐。谁还说?

生:我要写的是我家邻居。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他会解 决很多计算机难题。我的计算机有了问题,他一会儿就搞定了。

师:你抓住了他的一个特点——电脑高手,不错。

生:我写的是对门邻居魏叔叔,有一次我家电脑坏了,精 通电脑技术的他得知后,急忙赶到我家,几下就修好了。

师:哦,也是个电脑高手。与刚才那位同学说的电脑高手有什么不同吗?说具体点。

生:为了把魏叔叔写好,我采访了他的爱人何阿姨。(本文摘自小学课堂网)何阿姨说魏叔叔很爱看书,一有空就钻到书堆里。我又采访了魏叔叔的女儿,女儿说爸爸很幽默,家里发生什么争吵,他总以幽默的语言来化解。这几天,我经常到魏叔叔家去串门,留心观察他,并把他写进了日记。我对写好魏叔叔更有信心了。(师带头鼓掌)

师:真聪明,不但直接观察魏叔叔,还懂得去采访魏叔叔的家人,这是了解一个人的好方法。而且她还把这些都记在了日记里。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有这样的好习惯,把平时积累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谁再来交流一下? .

生:我要写的是表妹小慧,她做事有耐心,心灵手巧。围绕这两个特点,我收集、选择了两件事来写。一件事是她和朋友一起堆沙石,只有她一人坚持到底,堆出了完整的城堡;第二件事是她会用毛毛草编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还向她请教过呢。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从刚才大家的交流当中,我听出来了,同学们能够选择身边不同的人来写,有写邻居的,有写小表妹的,还有……

生:自己身边熟悉的人。

三、指导写法。

师:说得真好。这一点,你们做得真棒。大家通过课前的观察、采访,都能围绕人物的品质、特点(板书:品质、特点),收集到了一些具体真实(板书:具体、真实)的事例,这样我们的文章就有内容可写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更丰满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来把人物写鲜活这个问题。回忆一下,平常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众生: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师:你们的积累真丰富。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生:要选准方法。

师:对了,我们要选准了方法进行细致描写。(板书:选准方法、细致描写)刚才有个同学说他要写一位叔叔,这个叔叔非常幽默,那你准备抓住什么来表现他的幽默?

生:我准备抓住他平时的语言、动作来写他的幽默。

师:对,要抓住语言、动作,还有神态。也就是说,写文章用什么方法,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更要根据人物的特点来选准方法。通过刚才的交流,我觉得大家选准方法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选准方法之后的细致描写。只有二者合二为一,写出的人物才可能是鲜活、生动的。

[1] [2] [3] 下一页

四、师生表演。

师: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样吧,我们来表演一个节目,来感受、体会一下,好不好?(生答“好”)罗老师前一段时间在上海学习了半年多,半年多没有见家人和自己的孩子,心中真是很想念他们。“五一”到了,我的女儿坐着火车到上海来看我,还要玩几天。谁来和我配合一下,演演我的女儿?

众生:我、我、我…… 师:就你吧,漂亮的大眼睛,和我女儿一样。

(一女生到台上来,和教师一道表演。)

师:好,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我女儿。我这个女儿从小是跟她姥姥长大的,在家是娇生惯养的。我心里着急呀,孩子不能这样娇惯呀!我打电话对家里人说:现在她也长大了,这回来上海,让她一个人坐火车来,谁都不能拦着。这天,我早早地来到火车站,等那趟火车。(本文摘自小学课堂网)左等右等火车都不来,火车晚点了,晚了一个多小时了。罗老师这时候多么焦急呀。火车终于来了。看着黑压压的人流往外涌,我是急切地寻找。后来,我终于找到了我女儿,我激动的心情真是溢于言表。我们俩就来表演一下这个情节,好不好?(上台的女生说:好。)

师:我们俩不是专业演员,我们起到的作用就是抛砖引玉,你们大家要看我们表现的人物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要选准方法,在仔细的观察之后,进行细致描写。

(表演开始。师、生各站一边。教师急切地上台。)

师:(一边看表、跺脚,一边说)唉呀,这怎么搞的,都晚点一个多小时了,这火车怎么还不来?唉,真是急死人了。(不停地看表,用手指点手表)唉,你看看,你看看!(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这火车不会在路上出什么事吧?唉呀,我的孩子还小呢,这要是……唉呀。(突然向远处看)火车来了!(手搭凉棚)这么多人,陈陈,我的陈陈在哪儿呀?

(学生上场,手搭凉棚,作四处寻找状。)

师:(不停地往上跳,找人)我的陈陈在哪儿呀?(突然激动 起来,张开双臂向学生跑去)陈陈——陈陈——      生:(也张开双臂向老师奔去)妈妈——

师:陈陈——

生:(师抱着生转了一圈)妈妈,我想死你了!

师:(摸着学生的头)长高了长高了,长得更漂亮了!(说着 又把学生抱在怀里)妈妈真想你呀!(生鼓掌)

师:好了,刚才的情节表现了母亲的什么?

生: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真挚的爱。

师:这就是母爱。通过这么一个情节,表现了母爱的炽 热。你准备选用什么方法来细致描写呢?准备抓住罗老师的什 么来写?

生:我准备抓住罗老师的动作来写。她是踮着脚尖,手挡 在头上,眼睁得大大的,向远处望,十分着急。

师:说得真好,观察得非常仔细。

生:我也准备抓住罗老师的动作来写,从她不停地看表、 走动、跺脚,可以看出她非常着急。

师:非常好。

生:我准备抓住罗老师在等火车时的语言来写。那时候她 不停地叹气,嘴里还说:“火车都晚点一个多小时了,怎么还不 来呀?”她非常担心女儿,怕她出什么事。

师:哦,罗老师当时把这话说出来了,其实这也是老师当 时的—— 生:心理活动。

师:很好!请继续。

生:我准备抓住罗老师刚见到女儿时的动作来写,她刚见 到女儿时紧紧拥抱着女儿,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

师:罗老师毕竟不是专业演员,还不能细致地表现出一位 母亲对女儿的感情。同学们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但是这个想 象要在合理、真实的基础之上。同学们应该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把母亲这种焦急的心情,把母亲对孩子的爱,通过恰当的方法、细致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五、合作口述。

师:这样吧,我们四人一组合作,把刚才看到的那一幕描述一下,好不好?(生答好)既然是合作,就有分工,可以一个人说动作、神态,也可以一个人说罗老师的语言,一个人说罗老师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有一个人总协调,看看他们说得是否细致生动。下面我们合作开始。(学生分组活动)

六、学生反馈。

师:我来给大家一个开头。“火车已经晚点一个多小时了,只见罗老师……”

(教师指名一组到台前说,教师和那个表演的学生再到台前边听边演。)

生1:火车已经晚点一个多小时了……

生2:罗老师眉头紧锁,她低头看了看表,焦急而忧郁地看着火车开来的方向。她跺着脚,在站台上走来走去。

生3:还小声嘟嚷着:……

生4:“唉呀,真急人,火车都晚点一个多小时了!”

生2:罗老师额头上早已渗出了汗珠,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生3:她心里还犯起嘀咕—— 生1:可千万不能出事,这可是她第一次出远门。

生3:“呜——”一声汽笛声传人罗老师的耳朵,火车终于进站了。黑压压的人群从火车里涌了出来。

生2:罗老师焦急地踮着脚,伸长了脖子,瞪大了双眼,努力寻找自己的女儿。

生3: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她的眼帘…… 师:这时候,你们再看看我的眼睛和面容……

生1:眼睛二亮。脸上挂满了笑容。 师:(边做动作边问)然后呢?

生2:挥舞着双臂大声喊道:…… 生4:“陈陈,陈陈,妈妈在这儿呢!”

生2:陈陈也看见了妈妈,她奔向罗老师。母女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罗老师抱着陈陈转了一圈。

生3:陈陈激动地说::“妈妈,我想死你了!”

生2:罗老师爱怜地拍着姑娘的头,亲切地说:“乖宝贝,妈妈也想死你了!快让妈妈看看长高了没有。”

生3:母女俩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之中。(全班掌声)

师:哎呀,说得真是太好了!没想到同学们想象力这么丰富,把老师一头冷汗都描述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已经融人到情景当中去了。谢谢大家,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指着黑板上的板书说)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写人要围绕人物的品质和特点用具体的事例来写,以后我们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另外,我们要想写活人物,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根据人物的特点,选准方法,进行细致描写,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的人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写人作文的教学实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从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厌烦心理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分析起来,根本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学是否高、艺是否精、业是否有道、品是否端正、责任心是否强?往往就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方向和程度。为此,解决学生的厌烦心理,首先要从教师入手。

(一)敬业精业,授课精彩。要努力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构思、设计课堂环节,力争每一堂课都是精品。让学生感到听老师讲析作文或课文就是一种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来感染和引导学生。精湛的艺术,高尚的品格,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这种氛围中逐渐萌发对文学、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师下水,现身说法。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举一动,比千言万语还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长期的作文教学中,凡是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我都坚持与学生同题写作,平等研讨,共同修改。本人的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在省级、市级各家报纸、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消息、通讯百余篇。更重要的是,我的这种做法使学生感到写作不再那么难,作家也不是高不可攀。“作文其实就是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好的作文必须要有独到的思想和艺术见解。”学生对作文一旦有了全新的认识,就会彻底打消畏难、厌烦心理。

(三)典型引导,正面鼓励。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不说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话;不做打击和挫伤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事。坚持多从学生的作文中找评析范文,不求完美,但求有独到之处,力争每学期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有被选做范文的机会。同时,注意在学生中培养写作爱好者。本人所教学生中有多名在省、市级中学生征文竞赛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的写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许多学生纷纷表示,

也许将来我也能成为一名作家。继而实现了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的喜人局面。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全面。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赤诚的爱。很难想象,一个对现实生活冷漠、对学生漠不关心的教师会写出情真意切的作品,会培养出品格高尚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初中作文的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