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寻访红色足迹征文:追寻红色的记忆(精选20篇)

浏览

4367

作文

329

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征文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天空自由翱翔的和平鸽,仿佛把我们的记忆又带回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我们不会忘记,从卢沟桥的枪声到平型关的大捷;从台儿庄的血战到百团大战的反攻,从南昌起义到陕北快师,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撒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多少华夏子孙为了和平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革命烈士们是时代的先锋、是民族的脊梁、是祖国的功臣!他们的精神光照千秋,他们的英明永垂青史.

同学们,我们身处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在我们身上寄托着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祖国未来繁荣强盛的重任,已不可推卸的落在了我们肩上.我们今天缅怀革命先烈,就要弘扬先烈的崇高精神,继承先烈的革命遗志,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安定祥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报国本领,加强道德修养,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胡主席要求我们当代少先队员一定要牢记人民的重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现在,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四好少年!

常言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国富.”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树立建设强大祖国为理想,坚持不懈,努力奋斗!震我中华,扬我国威!

1.缅怀革命先烈的初中作文600字

2.清明节缅怀先烈作文

3.2017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征文

4.清明节缅怀先烈600字

5.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的初中征文

6.七年级清明节缅怀先烈的作文

7.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征文600字

8.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征文范文

9.初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征文

10.寻先烈足迹述革命历史的征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寻找红色足迹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之时,正是花儿盛开的季节,烈士陵园里的花格外的红、格外的艳,它们一定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布满青苔的石壁长满了杂草,四周插满了崭新而鲜艳的五星红旗。烈士的雕像是那么庄重与肃穆,他们的眼神显得深情而坚定,仿佛正向我诉说英雄背后的不朽故事……

《红岩》是中国比较著名的一部红色小说,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是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的。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的故事: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我佩服江姐的坚贞不屈、许云峰的临危不惧,我喜欢视死如归、佯装疯癫、机智深沉的“疯老头”华子良……我更喜欢书里瘦小聪明的“小萝卜头”,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仍然顽强的活着,并利用自己孩子的身份帮助大人们完成了许多工作,我放下这本书后心情依然无比激动,闭上眼睛一幅幅让我感到崇敬、悲愤和感叹的画面闪现在我脑海里。“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对新中国诞生后“天将破晓”时的憧憬,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中!

我认为“红色”这个光荣称号同样也属于像烈士一样层林尽染的枫叶。它没有像花那样选择肥沃的土壤,却把根深扎在山上,大山赋予了它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在所有植物即将枯黄的时候,它为大山披上了比彩霞还要鲜艳的衣裳。秋风吹过她婆娑的树冠,显得更加婀娜多姿;秋雨飘洒将它火红的叶片冲刷的更加艳丽。在寒流面前,她挺直的树干,没有低头。醉人的红叶,红的那样热烈、那样迷人。它有火一般的激情,旭日一般的艳丽。它没有芳香却胜过千万朵玫瑰;它没有温度却像火一般的灼热。季节终将变换,第一场雪来了,白色和红色相互衬托,雪将它的叶子用白色遮掩,但透过冰棱依然清晰可见的还是你那比彩虹还瑰丽的色彩!虽然枫叶的枝条没有被雪压弯,但终究没有力气挽留自己的树叶,叶片飘落,呈弧形旋转为你跳了最后一支舞,散落在枫树的脚下。它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让枫树预防寒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当我置身于烈士陵园,却仿佛真切地听到了战场上传来隆隆的枪炮声和先烈们冲锋陷阵的呐喊声;仿佛看到了战场上熊熊燃烧的火焰和遮天蔽日的硝烟;深切的感受到了血染疆场的惨烈和凯旋高奏的欣喜。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徒然而起。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为祖国献一份力。

停下笔,我对红色又多了几分了解。让我们“留意寻常小事,寻访红色足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访红色足迹征文小学生

全文共 2092 字

+ 加入清单

进步的思想之花,在这里绽放;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燎原。从陆家嘴到石库门,从外滩到龙华,……它们见证了开天辟地的光辉时刻,铭记了建党初期的深刻印记。

建党九十周年前夕,记者华东红色之行的第一站,就从享有“红色之源”、“东方明珠”之誉的上海开始。

红色书籍再现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

位于上海市卢湾区兴业路76号的这座青砖黛瓦镶嵌西洋雕花的石库门古朴庄重,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跟随讲解人员步入纪念馆,过去的故事一幕幕呈现在眼前。

随着人流,记者拾级而上,走进了二楼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厅。450平方米的展厅内,展示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170多件,文物原件近120件,占展品总量的80%左右。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4件,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历史面貌,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历史背景、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情况、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全过程,展示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中国革命史。

展厅内,陈独秀、邹容创办的《新青年》、《革命军》;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译本;李大钊的肖像照原件和他使用过的英文打字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图;中共一大召开的上海石库门民居和嘉兴南湖的红船……一一展现在游人面前。

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共一大胜利召开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陈列室内还按中共一大会议室原状开辟了一个蜡像室,用1:1比例还原了一大开会时的情景。栩栩如生的蜡像,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场景,定格了伟大的时刻:年轻的毛泽东目光炯炯,站立着慷慨陈词,董必武、李达等其他代表,或会心微笑,或侧耳细听,或伏案思考,或认真记录……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真实再现了中共创建时的伟大历史,生动反映了党所走过的波澜里程。展厅内人头攒动,气氛庄重肃穆,每一位瞻仰者都怀揣追思心存敬仰,他们在历史文物前驻足,在代表照片前沉思,在会议蜡像前默念。

来自苏州大学的一位女研究生在每一件展品前都久久伫立,她深情地说:中共一大就是一盏引航灯,凝精神聚人心,筑起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我们在这里追忆先贤、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就是要激励自己,用双手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小小客厅复原

中共一大会场庄严情形

从二楼走下去,穿过通道,记者走进了中共一大原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间18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辟为革命纪念地对外开放。

据解说员介绍,中共一大会议原址完全按照当年原样陈列。厅堂内,是雪白的墙壁,朱红木的地板,中央是一张铺着白色台布的长方桌,一盏有灯罩的白炽灯,吊在桌子的正上方,桌子四周摆放着12只圆木凳、2张茶几、4把椅子,整个会场显得异常庄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20年秋至1921年春,上海、北京、长沙、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纷纷成立。他们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921年6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来自北京、上海、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国焘主持。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制定并通过了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和“联合第三国际”;所通过的第一个决议确定: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并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使工会避免成为其他党派之傀儡”。大会还选举出了中央领导机构。

斗争年代最终确定

“七一”为党的生日

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在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的无产阶级因此有了战斗的司令部,中国的劳苦大众从此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解说员尽管无数次向来访者介绍这段历史,但每次说起来还是充满感情。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张玉涵告诉记者,当年确定“一大”召开日期颇费了一番工夫。因为在战争年代档案资料难寻,具体开幕日期无法查证。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

至于党的“一大”开幕日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由党史工作者考证清楚。根据最新发现的史料和考证的成果,人们确定“一大”的召开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如今,“七一”已成为人们每年纪念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节日文化的一个部分。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倪兴亮说,由于今年是建党90周年,因此各地来访者热情高涨,前5个月访客就超过了19万人次,最多一天达到了5100人次。预计,随着7月1日临近,人数更会有所攀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追寻大自然的足迹作文300字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充满着神奇和奥妙,大自然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寻找吧。

大自然在花盆里。你看,那几朵美丽的小花,枝叶绿油油的,像涂了一层燃料,生气勃勃。花朵娇艳,像一位美丽的少女。花朵是大自然的化身,使大自然变得愈加娇嫩、美丽。

大自然在嫩芽里。几株小嫩芽还是翠绿色,只有小指那么高,但生命力旺盛,有几株斜得歪歪扭扭,可还是顽强的活下来。嫩芽是大自然的化身,使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

大自然在露珠里。清晨,每片叶子花朵上都会有一滴小小的露珠,在太阳的照耀下,神采奕奕。露珠是大自然的化身,使大自然充满精神。

其实,处处都是大自然,它是一个未知的世界,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走!我们一起去寻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阅读红色经典振奋改革精神征文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近日,战略支援部队某部结合“坚定改革强军意志、投身改革强军实践”主题实践活动安排,积极开展“捧读红色经典,领悟使命担当”读书交流活动。进一步让全体官兵领悟红色基因,培育战斗精神,打牢献身国防、矢志军营的坚定信念。

交流活动中,该站6名官兵从《诗人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长征》《苦难辉煌》《红岩》等6部红色经典书籍中汲取精神养分,提炼精神内涵,分别以“瞻仰领袖风采、当好革命传人”“传承发扬长征精神,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苦难之后,方知辉煌”“沂蒙精神 永放光芒”等为题,围绕读书学习过程中体会收获与全体官兵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引得全场上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个个红色的故事、一次次深情的讲述、一句句振奋的呼号,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名官兵,现场的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并引起了全场官兵的广泛共鸣。

捧读红色经典,领悟使命担当。受到现场氛围影响,官兵们纷纷起身上前,为大家讲述了此次交流学习中的感悟和心得,并就自己所知道的红色故事与官兵进行分享,现场不时传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该站教导员李亮在总结时说道:历史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更不能忘记,作为红军传人,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烈遗志,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继续为改革强军事业奉献青春。

为深化教育效果、强化官兵感情认识,在该团旧址举办“回望团建历史,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让官兵以身临历史遗迹,感受艰苦岁月的方式方法,引导广大官兵继承传统、牢记初衷、恪守承诺,始终保持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

据了解,此次读书交流活动,该团给基层营连共计发放《忠诚与背叛》《亮剑》《遵义!遵义!》《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长征》等红色书籍几百余册,并在团政工网开设“红色经典”读书专栏供官兵阅读。还充分利用宣传展栏,军营广播等载体,开展“学典型、助成长”主题征文活动,激励官兵多读书、读好书,使官兵进一步了解我党、我军的发展史,鼓励官兵学习先进事迹,争当红色传人。目前,读红色书籍在该团已蔚然成风,成了官兵们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持续将主题教育贯彻到官兵们日常生活中去,坚定信念,做一批对党和团队的忠诚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寻访红色足迹

全文共 2792 字

+ 加入清单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红色旅游,顾名思义:这样的旅游,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而是把旅游的目标重点,定位于与中国革命历史有关的事件,发生的地方。不仅仅让游客观赏那里的一般视觉风光,更是要人们观看风景表面的青山绿水时,深度解读这里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不忘过去,不忘先烈,不要忘记他们曾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日子,抛头颅、洒鲜血,把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人民的利益永远地留在了一方热土之中。

我们这次“红色之旅”行动方向------挂云山。

(二)

七月的天气,有句话一语概括其状态“七月流火”,流火的日子里,采风团的各位成员的情绪更加高涨。在出行前几天,考虑到天气的原因,圈主东方可可和采风团负责人提出,时值三伏,再因挂云山山高坡陡,建议:“六十岁以上、以及身体状况不佳之士,最好不要去登山、爬坡、攀顶,以免万一体力不足,透支生命,伤害身体。可留在山下,在村子里走访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幸存者,请他们为采风团员介绍那过去的事情。”

河北省井陉县的挂云山,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的战略要地,是百团大战几个大战场之一。这里也是太行山脉(河北段)和华北平原的接壤地。百团大战前期,八路军熊伯涛纵队司令部就设在挂云山西侧6华里处的三峪村。我们这次红色之旅的落脚点就是在这里,我们将从三峪村走近挂云山。

挂云山,位于太行山麓井陉、平山、获鹿三县交界之处,是太行山脉九龙山的主峰,海拔近1000米,峰峻岭陡,山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察冀边区红色根据地。

7月27日上午九点多,天气晴朗,艳阳高照。采风团来到三峪村,在村头稍作停留,便准备上山了。三峪村离挂云山还有大约两公里的路途,温书记为了尽量减少采风团团员的体力,临时调动几辆村民的私家车,把近四十名团员,分几次承运,运至挂云山山脚下。出发之前,圈主东方可可再一次强调:请各位正视自己、斟酌自己的体力、体能,不能上山的就留在山下。

河北省博客圈资深博主、年纪最长者:赵富山,次长者:杨继信,博客圈中坚力量:石家庄第一博客、草舍一牤、石门老贵、石门捕鼠犬、狼者雨冈、昨夜星辰、如风、耕读燕南,红尘最深处、海的浪漫、古道小荷以及来自众业联盟和多家纸媒、流媒、网媒的记者组成了31人行登山队。31位勇士,跟着副圈主红小鬼沿着陡峭的山路,在刘春亮肩扛着的那杆迎风招展的河北省博客红色的圈旗的引领下,向着山顶进军,寻访革命历史遗迹,踏着先烈的足迹,亲临曾经的战场,感受前辈英勇无畏的革命主义精神。

浩浩荡荡的队伍消失在了苍翠葱郁的挂云山里后,山脚处留下了五女二男:五女:依兰、圆周率、灵芝草、如月、鲁荣琴;二男:东方可可、草莽。

虽然是兵分两路,红色之旅采风行动内容不变。留在青山下,不愁没资料。山下故事依旧感动着年老、体弱、亚健康的五女二男。温书记带着我们走进半坡上正在修缮的六壮士陵园。为我们开小灶,为不能登山的五女二男讲述1940年发生在此地的故事……。

(三)

1940年8月底,百团大战破袭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在井陉战场的八路军完成了破击正太铁路和攻克井陉矿的任务后奉命转移。为扩大战果配合主力部队转移,井陉地方武装巧妙出击,牵制敌人。

9月初,熊伯涛率领的晋察冀军区左翼纵队从挂云山西侧的三峪出发,过岭口、下平山,向北转移。日军闻讯后,急忙集中兵力,使用围追堵截手段,妄图把我军消灭在滹沱河畔。

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拖住敌人,三中队队长李鸿山,和区大队妇女部部长吕秀兰根据地形,进行战斗部署。

吕秀兰出生在邯郸大名县一个贫苦农家,十五岁时,家乡遭了水灾,为了保住性命,父母带她逃荒到井陉,后将她卖到了井陉一户农家当了童养媳。苦难的生活磨练了她刚强的性格。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毅然参加了抗日。在她20岁时,调到区妇救会工作,不久当上了武装部长。百团大战一打响,她带领民兵,配合主力扒铁路、割电线,英勇战斗在第一线。哪里危险哪里就有她,她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和战士们一起一次次地打退敌人的进攻。

9月6日黎明,李鸿山在主峰玉皇顶开了战前动员会。他说:“为了掩护主力部队、中央首长安全转移,我们要在这里死死拖住敌人。只要坚持到下午5点,咱们的任务就算完成。”接着,吕秀兰用手捋了一下短发,语气也十分坚定地说:“我们民兵要坚决配合三中队,粉身碎骨也要咬住敌人。”当时,吕秀兰的勇气与坚定感染了所有的人。

有人发现敌人正向我军主力部队转移的方向追去,李鸿山果断下令开枪吸引敌人。敌人听见枪声,以为我主力部队就在挂云山上,于是立即停止北进,从四面对挂云山形成了合围之势。上午10点多钟,敌人发起进攻。一阵炮轰之后,在机枪的掩护下,伪军在前,日军督后,从之字形小道向上进攻。挂云山四周围攻的敌人共计约有三、四千人。我方守卫挂云山的两个排和区小队,加上三峪、上庄两村的民兵,不到200人。而且只有一挺轻机枪。战士们凭借天时地利之优势,拖住敌人。整个上午敌人对主峰和卧狼垴实行轮番进攻。敌人凭着人多火力强,这批被打下去,那批又冲了上来。八路军战士和民兵们则越战越勇,他们喊着口号,互相鼓励着,狠狠地打击敌人。

战斗打得十分惨烈。虽然留守挂云山的八路军战士、民兵只有一个中队的兵力,但是,李鸿山和吕秀兰带领民兵模范队、青抗队、少年队,在武器简陋、弹药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参展,奋勇阻击,在挂云山上坚守了整整一天,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敌人伤亡惨重。到太阳偏西时,敌人的进攻还是毫无进展,只是丢下了半沟的尸体。

日本指挥官不知山上到底有多少八路军。为了摸清虚实,敌人暂停攻击,从石家庄调来一架飞机,在挂云山上空侦察一番飞走了。李鸿山和吕秀兰立即分头检查阵地,并告诉同志们:敌人不会罢休,一定要坚持到天黑。当时李鸿山正发着烧,当他走到主峰东边的元君庙,拖着病体,趴在悬崖边一块大石头后边观察敌情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李鸿山中队长英勇地牺牲了。

李鸿山牺牲后,指挥战斗的重任就落在了吕秀兰的肩上。她虽是年仅22岁的妇女,但大家都信任她。她把战友牺牲的悲愤埋在心里,让区小队战士李芳芳代替她在卧狼垴上指挥,自己留在主峰,并要求同志们节省子弹,多备石头,狠狠地打击敌人。

吕秀兰在完成牵制敌人、掩护群众的任务后,又率5名同志阻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突围。在打退敌人的又一次进攻后,6位勇士弹药用尽,他们把抢砸坏,面对着从四面涌上来的敌人,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纵身跳下悬崖。他们是共产党员吕秀兰、15岁的儿童团员康三堂、炊事员刘贵子,还有康英英、李书祥和康二旦,后被人们称颂为“挂云山六壮士”。

七十多年已经过去,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的英勇抗敌不畏牺牲的精神,为他们修建了陵园。汉白玉雕塑的六勇士塑像庄严屹立,六勇士英灵与世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寻找红色足迹800字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传承中华美德,寻访红色足迹,实现中华复兴与民族富强。

——题记

2016年9月3日10点整70发礼炮响彻了整个首都的天空,振奋了所有中华人民的心,震撼了整个世界!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随着庄严而高昂的国歌声,让我们回忆起那一段红色的历史,那是一段可怕的回忆,悲惨的回忆啊!无数祖国同胞为了现在美好的生活而战死沙场,无数无辜的人民死在敌人的枪击下,无数英雄好汉与敌人拼死争斗换来了如今美好的家园,请与我一起走进身边的红色历史。

今年8月上旬我来到了江阴的鹅鼻嘴公园,一只硕大的船只停留在一个三叉路口,看似它仅仅是一艘普普通通的农家渔船,它身后却藏有红色的记忆渡江战役第一船。那是一个历经血腥风雨的年代,这艘船在敌人的炮台下,来回运送战士了六次,减少了不少的伤亡。

深入公园,可以见到黄山炮台的遗址,它是,光绪年间,为防外舰入侵,特在此增筑炮台,使它成为中外闻名的江阴要塞。前进的征途上,血色记忆中的不畏艰难;时时刻刻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再向前。

8月底我来到了我们的首都北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前山只等闲?”是啊,整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也许这仅仅是一个数字,大家并没有在意,但当你走上长城,你知道,你错了!远远望去,长城绿树环绕,蜿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矗立于世界的东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人的骄傲!当你踏上长城,就相当于踏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课,陡峭而崎岖的台阶,近一百三十度都陡坡,当我登上第一座烽火台时却已是气喘吁吁,举目远望长城气魄宏伟,雄伟壮观,分外妖娆,一种民族感油然而生:长城的修建工程有多浩大;长城上的战争有多残酷;长城上曾经躺下了多少祖国英雄好汉!

眼前浮现出一幅幅悲壮的红色场面,想起了陆游的悲壮词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金戈铁马,往事如云。

黄昏时刻来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坦克、步枪、飞机、炮弹、卫星……每一样武器都是当时革命人士智慧的结晶,每一样武器都有一段红色的历史。抬头望向天空,火红的落日就像当年人们斗志昂扬的心。那是勇敢、顽强、坚定,排除一切障碍的心!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回到潍坊,我来到了潍坊的烈士陵园,方形烈士碑亭高10米,飞檐翘角,熠熠生辉。一点儿也不逊于天安门广场前的革命英雄纪念碑,高26米的纪念碑矗立广场中央,碑体正面“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贴金大字出自毛泽东主席的手体。烈士陵园的各处建筑都深深的反应出战士们的伟大,与人民的团结!

红色文化是党史,中国革命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的生动体现。寻访红色文化的过程,既是观光赏景的过程,更

是学习历史、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过程。

让我们一起传承中华美德,寻访红色足迹,实现中华复兴与民族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红色,是美好的颜色,是中国人的颜色。每当到春节,到处张灯结彩,红色的灯笼,红色的福贴,红色的对联,。到处张灯结彩,节日气氛洋溢在邻里之间,但是红军们的心酸,大概只有他们懂。

茫茫的沙漠上,寒风刺骨的冰天雪地上,甚至在枪林弹雨中,哪里没有他们的身影?

以前看过《红岩》这本书,书中写的很好,在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眼眶湿润了......灰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他平静下来去看她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不敢去想。书上是这样写的: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再看下去。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去。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监狱里,他在监狱里受尽了折磨,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食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竹签是竹做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其他同志,江姐走向刑场,光荣的走了。这就是革命时代坚强的女子,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这就是红军坚强不屈的良好品德。

记得听说过一个小故事:1935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女红军们刚拖着疲倦的身体赶到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一群敌机突然从山后飞过来,其中一架快速俯冲下来,一阵激烈的机枪子弹迎头扫射,许多红军伤员躺在担架上根本动不了。 贺子珍本来是隐蔽在路边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担架,这时,子弹投了下来,在她身边顿时腾起一股烟尘……

敌机飞走了,枪声、爆炸声停止了,硝烟和尘土渐渐消散开去。贺子珍的身体里嵌满了弹片,鲜血把军衣浸染得殷红

如今,中国,努力开拓新的科技,研发更厉害的武器,红军留给后人,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我们要感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勇往直前,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快乐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长征精神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曾几何时,这里留下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里流传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流传永恒的长征精神!这里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这里是插入云霄的娄山关;这里是冰雪覆盖的央金山;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人命运的征程,已在人们的评说中过了大半个世纪。按我们熟悉的某种说法“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再说下去,就成了枭鸣似的烦扰。然而长征却不同,人们总在不断言说、探究、拷问。

我想或许是源于长征所代表的一种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温情!

漫漫长征路上,一个战士倒下了,千万人民站起来,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有多长,红军洒下的汗水就有多长!巍峨的雪山掩盖了革命战士的躯体,却掩盖不住他们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先烈的生命,却夺不走他们的精神!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可歌可泣的事迹,可赞可叹的信念,可敬可畏的军魂!又有谁能不为之感动为之震撼呢?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长征的精神永存!

长征是一个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过程。这其中的艰险自是我们这些在和平年代出生的人难以想象的。前途漫漫,环境险恶,粮食短缺。而我们的前辈却穿着草鞋在雪地中、沼泽中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走向了光明,走向了胜利。坚持不懈的精神在长征路上播撒。作为英雄的后代,我们也试着学会坚强。

此时,我感觉到一种力量,一种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最壮丽的一页:永恒的英雄,永远的信念,永远的丰碑!喇叭声仍咽,战鼓声犹响,马蹄声还鸣。若要问在长征精神中学到了什么?我会回答,学到红军永存的信念!时间不会磨平记忆的棱角,我们不会忘记这段历史,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希望之火就不会灭;只要心中依然永存信念,胜利就在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啊,又到了清明时节。桃花又开了,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小草又绿了,成片成片点缀着大地;春天又迈着轻盈的舞步来到了人间……你们用生命换来了这美丽的春天,可你们却看不到了。“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

清明节前,我们七中初一年级一到四班有幸瞻仰了“烈士陵园”。手中的白花无比沉重,因为它是我们沉重的心情的寄托;步伐无比沉重,因为它是沉重的心情的载体。通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有“铭记”两个字的大石头,我看到这块大石头心想:烈士们用鲜血换来了今天,我们一定会铭记的。我们首先庄重的举行了“扫墓仪式”,其后,我们瞻仰了“烈士墓”。烈士墓静静地伫立在青青的草地上。尽管有的烈士只活了很短的时间,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为人民、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这些烈士的事迹向我诠释了——生命的开花结果。

怀着激动而又不舍的心情,我们离开了烈士墓,由体育委员带着进入“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馆里布置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史料和部分革命文物。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认识了七十名烈士:他们的抗日太行军区七分区侦察队成立于1943年,却为了执行任务在秀才庄受日伪军迫害集体殉难于1944年2月20日。我心里对他们油然而生了一种崇敬之情。还有三潭八壮士的事迹:他们在被敌人逼到悬崖边,弹尽粮绝之际,毅然从几百米高的悬崖跳入三潭中。他们浩气荡三潭。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好几个展厅,看了许多革命故事和革命者的遗物,我仿佛觉得历史回放了。最后一个展厅是“国防”展厅,里面展示了中国海、陆、空等雄厚的国防军事。“莫忘历史耻辱,铸就现代国防”。

瞻仰完“烈士陵园”,我深有感触:虽然这些历史离我们有点久远了,然而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些历史、这些历史中的革命英雄。我们要忆苦思甜、居安思危,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今天。

春天到了,你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时事论据:红色追寻

全文共 1261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华社推出大型主题网络直播栏目《红色追寻——三个年轻人的长征路》,于16日上午10时在江西于都开播上线。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早在7月17日,由中央红军长征沿线11个省(区)的省委机关报联合举办的“重走长征路”大型采访活动就在江西兴国启动。各中央省级主要媒体记者沿着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进行实地采访,回顾历史事件、挖掘感人故事、感受时代变迁、弘扬长征精神。应该说,这种让媒体记者深入长征沿线,通过深入采访、用心书写所带来的文字和图片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可以近距离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憾。但震憾之余,大家总会觉着少了些什么,那就是身临其境的感觉。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毕竟对于读者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从别人文字描述或者单纯的几张图片中所体会到的长征精神,终究不如自己去亲身感受来得直接和猛烈。

但在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机会去现场感受一下长征之路的艰辛与坎坷。在这种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如何满足读者的这种更高需求,考验着媒体的服务能力和创新力度。应该说,新华社此次推出的大型主题网络直播栏目《红色追寻——三个年轻人的长征路》,就巧妙地借助了网络直播的方式,实现了带领广大网民和记者一起同走长征路的愿望。这样,在这个中秋假期,小伙伴们在家足不出户就可以跟着新华社的帅哥、美女听老专家讲长征故事,跟着记者的直播镜头去触摸长征的现实遗存,看着记者去吃红军饭,学着打草鞋,这些直播让网友们真正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无疑,这种新闻宣传方式的创新值得点赞和推崇。一则,它巧妙地运用了网络直播的方式。应该说,以文字报道见长的新华社此次运用网络直播进行主题报道,是该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又一尝试。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能让网友能够通过实时画面和记者一起感受长征,起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二则,它拉近了长征和年轻人之间的距离。作为年轻一代来说,长征可能离他们很远。此次新华社专门找来三位“85后”“90后”年轻人作主角,通过他们的眼睛来看长征,以年轻人亲身经历的视角再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再融合了红色后代讲述、真人秀体验等多种元素,更拉近了和年轻人的距离。三则, 改进了官方报道的面孔。应该说,原来的新华社报道,官方感觉重,报道形式相对单一,近年来,通过新媒体产品的不断创新,无论是《四个全面》《红色气质》,还是《国家相册》,再到如今这次大型网络直播节目《红色追寻》,给人的感觉新颖,吸引力强,通过在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端口同时上线,也会吸引大量网民观看,无形中扩大了报道的覆盖面。

8月31日,在中宣部召开的创新新闻传播工作交流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创新是新闻传播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源,是巩固主流阵地、壮大主流舆论的必然要求,要以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善于运用全媒体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注重全媒化传播、可视化呈现、艺术化展示,让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愿新闻报道能涌现出更多《红色追寻》这样的栏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寻访红色足迹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九月三日,对于我们中国人民,对于我们世界人民,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反法西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是啊,回想过去,中国人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但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们伟大的革命战士们,为了保卫这片广大的土地,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即使被捕也宁死不屈,才换来了今天的胜利!所以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去跟随党的足迹去探索历史。

一、回顾历史

1931年9月18日,日军攻陷了我国东北地区,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便是“九一八”事变。接着1937年7月7日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正式打响,从那以后日军便开始肆无忌惮的杀害中国人民,数以万计的人民倒下,大片的鲜血染红土地,场面惨不忍睹……

二、反抗

虽然日本侵占了我国大片土地,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许多人民舍身救国,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不管是共产党也好,国民党也好,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要打鬼子,不管敌人多么强大,我们都要坚定信念,为了保卫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

但是,胜利不是轻易得到的,在这中间有许许多多的英勇顽强的战士为此而牺牲: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吉鸿昌,狼牙山五壮士等等,他们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们的名字却因此流芳百世,被人民视作榜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木前头万木春。历经八年抗战,中国人民终获胜利,三年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南京蒋家王朝覆灭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没有了!但我们不会忘记,卢沟桥上的烽火,南京城里的白骨,我们更不会忘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平型关百团大战来之不易胜利。

三、爷爷眼中的抗战

我的爷爷就生在那个战争年代,见证了日本鬼子的凶残无道,可憎至极,他常常和我说起那个年代的故事:他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冬天没有棉衣穿,每天吃着同一样食物,棒子面,然后各种炖白菜,炒白菜,拌白菜……而且有时炮弹也会落到附近,百姓们的生活不得安宁。那一次,鬼子来到了威海羊亭附近,把那里一个村的人全杀光了,血流成河……爷爷说,他至今都不会忘记日军犯下的罪行,那些鲜红的回忆时不时的跳出来警示着他!

因为那个时候爷爷小,并没能参加抗日战争,但是长大后想为祖国出一份力,于是参加了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站在战场上,他也害怕过,但是一想到朝鲜人民那个感激的眼神,便立马有了动力和信心,在战场上挥洒着汗与血……那场战争以后,爷爷回到了平凡的岗位上,但有时往事就在眼前跳动着、

如今,战争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我们现在的社会安定又和平,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武器,新科技出现,这些科学家有时间致力研究与科技,结根归低还是因为和平,所以我们要维护这个和平社会,同时要铭记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惨痛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寻访红色足迹征文800字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从浏阳,到常德、桑植、通道、邵阳,我这个从未踏上过湖南土地的湖北人,有幸以腾讯新闻特派员身份加入“红色追寻”采访团,走进革命老区。每往前走一公里,带着故事启程的心,便沉重一分。

还在采访途中,记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记者与记者便通过腾读微博热闹互动起来。毛泽东率领红一军团在浏阳文家市东升岭战斗过的战壕;革命烈士贺锦斋的墓碑;常德人民为解放大西南作出过巨大贡献……一张张图片,一段段短小的文字,感染了无数腾讯微博网友……

穿出大山,回到北京,耳旁喧嚣浮华,却难忘湘西的大山情深。此行让我有幸接触到当年信仰坚定、英勇无畏的老红军,让我听到九旬老红军在80年后的今天还能吹出的嘹亮军号……

愿蒲公英种子能深深扎根于三湘四水,生根发芽;愿我带去的种子能扎根于湖南老区,将红色精神飘向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祖国67周岁的华诞,也是长征胜利的第70个年头了。作为90年代出生的一族,我虽然体会不到当时红军奋战的英勇与生活的艰辛,但老师的讲解和书本的知识告诉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士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最伟大的缔造者。

还记得历史课上老师给我们讲红军长征的故事,那是在1933年,国民党对我军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空前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由于我军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结果奋战一年没能打退敌人的“围剿”。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共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长征。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会后经过整编的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杳无人烟的大草地,终于战胜各种困难于1936年10月宣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真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爷爷当年是八路军,虽没参加红军,但他对当时红军的艰苦情景十分了解,当他给我讲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幕时,我悄悄地流下了眼泪。夹金山海拔3000多米,终年积雪,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当地有句民谣形容夹金山:“正二三,雪封山,鸟儿飞不过,神仙也不攀”。爬雪山时,寒冷、狂风、冰雪迎面砸来,高山反应十分严重,每挪一步都十分困难。翻越了夹金山,还有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党岭山又横在他们面前,一些年龄大、身体弱的红军战士,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有的倒在雪里就永远起不来了。过了雪山是草地,在草地上行走,方圆二三十平方米的地面都在摇动,草地看上去是一层草,实则是泥水,竹竿往往插不到底,在上面行走,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沼泽中牺牲。而红军就是在这样的困难面前仍然相互扶持,没有一个人退缩,表现出异常的顽强,这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正确的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支撑着他们能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来抵御严寒、饥饿和敌人而换来明天千万人民的幸福生活。

70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这一代为了缅怀历史,所应该做的就是重温长征精神,在心中牢记长征精神,我们不要让眼前的幸福生活冲昏了头脑,迷失了方向。让我们无论做什么的时候都想一想长征精神--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牢记宗旨,心系人民,胸怀全局,严守纪律,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我想只要大家都能永远心系长征精神,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呈现一幅和谐的图卷,一定会是一个凝聚力强,不断与时俱进和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寻访红色足迹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是建军xx周年的日子。这个日子,我想过得比以前更有意义。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和表哥阳阳一起去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我们去追寻红军的足迹,去缅怀先烈,了解历史。

到了红军广场,我一眼就看见了广场中停放的那架飞机,那是列宁号侦察轻型轰炸机。这是红军缴获的国民党的飞机,也是红军的第一架飞机。我抚摸着机翼,一种自豪涌上心头。

抬头一望,正对面的建筑物上几个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这是江泽民的题词呢!我们快步上前,拾级而上,旁边雕花的扶手十分古朴。

从入口进去,我看见一个大大的电子屏幕,上面介绍了纪念馆的参观路线和七部分的内容简介,从这里我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纪念馆里一尊尊雕像吸引了我的视线。在第一展厅中一排伟人的雕像屹立着,正是他们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再往前走,我看见了徐向前的塑像。徐向前原名叫徐象谦,因为他自己的永远向前的革命精神而将名字改为“向前”。他用自己的一生对“向前”作了最有力的诠释。我们还看见了沈泽民临终前写报告的雕像。他坐在简陋的屋子里,斑驳的墙壁,昏黄的油灯…。虽然有一盆炭火,但从他单薄的衣物上可以想象他的寒冷。这至死不渝的精神让我感动。

革命的成功不单单靠领袖人物,人民大众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雕像同样让我感到震撼。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信阳站工人2000余人提前拉响了罢工的汽笛。截住了一列由南往北的列车,与前来镇压的反动军阀进行针锋相对的抗争。虽然林详谦、施洋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的精神永留人世间。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组雕像是“柳林起义”。红军用“土坦克”打败敌人的“洋碉堡”。“土坦克”就是把棉被浸透水,蒙在一张方桌上。就这样居然把火力猛烈的“洋碉堡”打败了。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在当时红军要取得胜利非常不容易。我们看到展出的实物有:大刀、长矛、红缨枪头、脚鱼叉等,比起日本的东洋刀差远了,更不要说洋枪大炮了。我们还看到了红军穿过的草鞋、军装等。看着这些我心潮起伏,这些锈迹斑斑的武器上不知洒下了多少红军的热血与汗水,我也不由得想起红军与敌军搏斗的场面。我的眼睛湿润了。

今天我认识了信阳的革命背景,知道了我们的现在的生活是伟大的红军和广大的农民工人用大刀长矛打拼出来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我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让我们去追寻红军的足迹,永远铭记他们的精神吧!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为更多的人创造幸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696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甲午战争吗?还记得五三惨案吗?还记得南京大屠杀吗?这些都是日本侵略者给中华人民留下的深刻记忆、惨痛伤痕。为了重温历史,我们江宁小学校外辅导员李爷爷带领我们雏鹰假日小队来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寇修建的一座碉堡。

那是一座陈旧的碉堡,砖头与砖头间已有了缝隙,似乎随时就要倒塌。它的门建在距离地面约二米处。破烂的木门上了锁,通过一指长的裂缝望进去,却发现里面断垣残壁,布满灰尘的房梁上结满了蜘蛛网,暗灰色的地上,只有几张破烂的椅子。碉堡上有四个机枪口,据李爷爷说,这些机枪口是用来窥探和袭击的,敌人在里面就可以射中外面的老百姓。

李爷爷告诉我们,这座碉堡是日本人为了保护铁轨,运送军需物资而修建的。当时,由于中国国民党军腐败无能,导致几十万中国军队被几万日本军队打得溃不成军。老百姓想反抗,就拿起各家的铁锹,去砸那道铁轨,想要断送日本军队的军需物资。于是,日本军队为了保护铁轨,保护自己的军需物资,就建造了这碉堡来保护铁轨。

“日本侵略者太可恶了!”听完李爷爷的故事后,我愤愤的想:“不仅日本侵略者可恶,中国国民党军队也太懦弱了!他们面对仅仅只有几万的日本军队,选择的是逃避而不是面对,选择的是投降而不是抗争。这说明了什么?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仰人鼻息!以前,中国军队弱小,日本侵略者才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杀掠。现在,中国强大起来了,还会被挨打吗?不,不会!祖国强大了,人民强大了,就能阻挡别国的侵略了,就可以不怕挨打了!由于时代的发展,人民强大了,做贡献了,让祖国强大起来了!我也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献出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追寻大师的足迹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我学画4年多了,学习了很多大师的作品,但是真正去现场看画展却是第一次。这次可是占了小记者的“光”,妈妈在朋友圈转发集赞,我幸运地获得了一大一小两张亲子票,于是我们在12月3日这天来到了杭州创意设计中心,观看博洛尼亚插画展暨50周年大师作品展。

我走进展览馆,迎面就是一大堵嘉宾签到墙,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好多名字,我连忙也上前去写上了我的大名。检票入场后,我一下子就被墙上的画吸引了。我挣脱了妈妈的手,迫不及待地冲到第一幅画前,聚精会神地看起来,我还情不自禁地把手放到画框上,用手指临摹线条的走向。这时,工作人员走过来提醒我,不能触摸画,我才不好意思地放下手。

在这么多画里,我最感兴趣的是法国画家保罗﹒图森特画的5幅组画《没有花的世界》,画家用钢笔和色粉勾画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一开始就只有黑白的线条,慢慢加入了一个抱着彩色花盆的男孩,植物的色彩慢慢多起来,原本没有花的黑白世界终于充满了五颜六色的植物,真漂亮。我真佩服画家的想象力啊!

看完了最后一幅画,我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画展。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要追寻大师的足迹,学习他们的创意,学习他们对线条和色彩的把握,努力创作自己的作品。也许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为大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学长征精神,做红色传人主题征文

全文共 1724 字

+ 加入清单

自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在实施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中,红军长驱6.5万余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远征。中共“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欢迎董老》一诗中对长征经历的回忆可谓刻骨铭心:“十年前共征鞭北,横断山云桥陵月。荒裔深入地不毛,雪岭高跻天距尺”。当红军在铁路、汽车路、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用脚难走的路之间穿行,经过了包括苗、壮、彝、白、藏、回等少数民族在内的两亿多人口的广大地区,亲身经历了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游牧文明直至原始蒙昧时代的时空转换,大多数革命者真正懂得了“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要把不平衡的状态变到大体上平衡的状态,还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还要花费很大的气力”这样一番道理。

另一方面,长征之路又涵盖了若干中华文化的标志地。舜帝南巡零陵、大禹导引岷江、姜太公垂钓渭滨、诸葛亮渡金沙、唐三藏西天取经、石达开遗恨大渡河……这些史实和传说,人们并不陌生,但精神漫游和身临其境,其收获不可同日而语。“晒经山巅晒经关,玄奘东还曝经篇。羊肠直上通霄汉,银星缀臂似游仙。说大圣,笑语欢。昼夜两越晒经山”——张爱萍《翻晒经山》,生动表现了在新的军事方针指引下,红军将士跳出敌军包围圈后,心中洋溢的积极乐观情绪。聂荣臻《吾非石达开》,更从大渡河畔石达开部全军覆灭与72年后红军胜利过河的古今对比中,揭示了红军超迈前贤的惊天神勇。诗中云:“大渡河流险,吾非石达开。飞兵天际至,历史不重来!”作为三军统帅的毛泽东,更从祖国壮丽山河的跋涉征程中、从现代战争奇观的英明塑造中,获得了救亡民族、重整河山的强大精神动力。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念奴娇·昆仑》之“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到其《沁园春·雪》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谈古论今,纵横捭阖,字字千钧,句句铿锵。令人深切感受到一代伟人对民族前景的无比自信。

安得倚天抽宝剑——这是一次探求马列真谛的铸魂之旅。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不懈求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亡民族之经典理论。

伍修权《历史转折》中云“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它描述了红军将士在面对军事失利的惨痛教训时认识到,照搬照抄洋教条,中国革命就会被彻底葬送。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所坚持的“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战略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朱德《遵义会议》中言:“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后,红军卸下思想包袱,摈弃军事教条,演绎了四渡赤水、彝海会盟、飞夺泸定桥等一幕幕威武绮丽的战争诗篇。长征历经惊涛骇浪、一波三折,直至乘风破浪、波澜壮阔。于是,张宗逊《忆遵义战役负伤》中言:“泽东路线三军戴,胜利会师到渭阳。”

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一次承启革命经典的传薪之旅。任荣《浣溪沙·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中言:“万里铁流辉史册,薪传踵武战歌洪。”在长征之前,中外历史上也曾有过亚历山大东征、汉武帝反击匈奴、蒙古军队西征、玻利瓦尔解放拉美等军事远征。但唯有红军的长征孕育出了如此之多的诗词佳作,铸成了永彪史册的军旅文化经典,为革命理想教育提供了绝佳教材。

陈毅《三十五岁生日寄怀》中言:“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它记叙了在敌人重兵进攻之时、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之前,红军将士始终对党的领导和革命理性矢志不渝。萧华《长征组歌》中有经典诗句——“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更是对红军长征的“炼狱之旅”的真实写照。

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我国自古至今的英雄主义经典,有勾践“卧薪尝胆”、岳飞“直捣黄龙”、秋瑾“要将乾坤力挽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民族振兴奋斗和牺牲。长征则在民族命运危急的历史关头,树立了旷古未有的精神丰碑——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突破嘉陵江、血战独树镇等著名战役所呈现出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战斗意志和顽强作风,为之后的全民族抗战准备了充足精神养料,更为新中国的缔造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正如刘瑞龙《破阵子·红军长征五十周年》中言:“围追堵截成幻梦,铁流转战自英雄,豪气傲苍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寻找红色足迹作文800字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红色代表着革命胜利,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一串串革命先辈奋勇杀敌、顽强斗争的红色足迹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幕幕无数烈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你们还记得左宗棠“左公柳”吗?清朝末年,西部邻国的一个军事首领阿古伯在英国支持下,率兵侵入南疆,紧接着,俄国又乘机出兵,占领了北疆的伊犁。我国的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国家告急!当时朝廷众臣中,有一部分人对保卫边疆的认识有些偏颇,主张放弃新疆。眼看新疆就要被外国人侵占,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他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和满腔的爱国热忱折服了满朝文武。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就是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用不到两年的时间,率部完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伟业。

你们还记得邓世昌吗?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时50分,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军舰队相遇,双方展开激烈斗争。日军舰队军舰多,航速快。他们依仗这些优势,妄想一举歼灭这些北洋舰队。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开足马力向“吉野舰”猛冲过去。敌军舰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但“致远舰”这时不幸又被敌军炮弹击中,发生剧烈爆炸,舰上燃起熊熊大火。“致远舰”渐渐沉入水中。邓世昌落水之后,仍不停地大喊杀敌,最后壮烈牺牲。人们永远怀念这位舍身报国的民族英雄!

还有舍生取义的文天祥,手举炸药包的董存瑞,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被摔死在大石头上的王二小……他们的忠义之举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患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练就一身本领,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对得起这些英雄们无畏的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四日,青年人的节日。这一天我们初一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梅园新村纪念馆进行“寻访红色足迹”的活动

刚进梅园新村,就看到了一座周恩来总理的铜像。这是以周恩来爷爷当年走出梅园新村的照片为原型,表现出了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进入纪念馆的第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周总理等领导人的雕像。浮雕上的风和云象征着他们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往里走,陆续记载着周总理生平做过的伟大事迹。重点记载的是:1946年5月到1947年3月以周总理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南京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在国共谈判的每一个回合,周恩来爷爷在原则问题上毫不退让,而在具体问题上又善于采取灵活的策略。这体现了他一心为国,无私忘我的人格魅力。

纪念馆的第二层,展示了一些周总理生前用过的一些东西,如:手表、大衣、皮包……从他用过的这些物品中可以看出周总理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在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有不少活动经费,但他们的吃、穿、用、没有一样是高档的。他们认为在自己身上节约,就是给人民多增加积累。

众所周知,中国开国总理就是周恩来爷爷。他不仅被中国人民所敬仰,同样也羸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他的魅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要缅怀周爷爷,就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他的精神,使之发扬光大。

目睹了这些以后,我们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呀!没有他们这些老前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然,在这一天,我又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在周恩来爷爷的见证下,我一定会积极工作,努力学习,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寻访红色足迹征文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电视机里播放着习近平主席带领大家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唱国歌时那隆重而又庄严的场面,是我也不禁跟着一起唱起国歌。

今天,是全中国人民都值得兴奋的日子——抗战胜利70周年。

而回想起70年前,那些抗日还没胜利,还没结束的日子。所有人都生活在黑暗,相互厮杀的场景里。每一天里,都有许多的中国人死去;每一天,都有许多人活在痛苦当中;每一天,都有许多无辜的孩子死在日本人的枪剑上,或是失去父母。然而,我们现在脚上踩着的的土地,曾经又有多少的中国同胞倒在这里……就在大家快要绝望的时候,他们出现了。

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奋不顾身,与敌人殊死拼搏。他们就是抗日战士,是抗日英雄!如果没有他们,也就不会有我们,也更不会有现在强大的中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在的和平,勇性命换来了现在我们的幸福。她们是我们人民心中的英雄,更是祖国的先锋。

我想,他们每个人都有个愿望,就是:抗战胜利。可惜,他们没有等到那个时刻,就已经牺牲了。但是,他们安息了,她们的努力保护国家,得到了回报,日本人投降。那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啊!

直到今天,2015年9月3日,已是抗战胜利70周年了。看着在天安门广场那些训练有序的军人,还有一些八九十岁的抗战老兵,心里都会感慨:现在的生活那么和平,那么幸福,我们应该要好好珍惜和平,因为他来之不易啊!

像习近平主席在仪式上,讲的一句话:“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家的耻辱是不容忘记的。而为了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先烈,我们都要去记住他们啊。更要珍惜现在的和平,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70周年的胜利,每个人都很兴奋。但每个人都应该要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