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优秀20篇

从“公车上书”开始,近百年来,中国大学生一直都担当着全社会的先锋角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历史,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779

作文

1000

麒麟楦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典源出处《太平广记》卷二六五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唐衢州盈川县令杨炯词学优长,恃才简倨,不容于时。每见朝官,目为麒麟楦许怨。人问其故,杨曰:‘今乐假弄麒麟者, 刻画头角,修饰皮毛,覆之驴上,巡场而走。及脱皮褐,还是驴马。无德而衣朱紫者,与驴覆麟皮何别矣!’”

释义用法唐代杨炯富于才学,看不起他人,把朝官称为“麒麟楦”,即披上麒麟皮的驴。后以此典指人徒有其表而内里没有真才实学。

用典形式

【画麒麟】 唐·杜甫:“要闻除猰, 休作画麒麟。”

【楦麒麟】 清·钱谦益:“世事但堪图鬼魅,人间只解楦麒麟。”

【麒麟楦】 宋·黄庭坚:“忽思麒麟楦,突兀使人惊。”宋·陆游:“残骸皆作麒麟楦,旧友仍非处士牙。”清·叶衍兰:“鸣珂金紫焕,赫赫麒麟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将记住那样的年代那样的人高一作文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外公喜欢吃剩菜剩饭。

与其说是喜欢,不如说是习惯。每次饭桌上,不管主食多么丰富,在外公面前的,永远是一盘油腻腻的炒菜——很明显,是上次吃完肉时剩下的。外公每次都会将这样的一盘炒菜倒进自己的碗中,从上到下将盘子刮干净,然后混着饭一起吃。因为他知道,我们是不会吃的。

小时候的我一度认为这样的吃法是极其美味的,但在尝试过第一次后,直到现在也没有尝试第二次的勇气。

锅里刚熬出来的鸡汤,自然是十分鲜美,可谁也不会像外公那样,舀起最上面的那一层油,美滋滋的喝了起来。我也试过一次,只有一次。

母亲也曾劝阻过外公,不要再将反复炒过的油汤下肚,对身体没有好处。可他依旧重复着同样的事,吃着同样剩下的,多余的油。就连小区物业送的菜油、酱油,他都小心翼翼的保存了下来,以至于过期时,都舍不得丢掉。

这样吃饭的习惯,终究换来了一场大病。面对着昂贵的检查费医疗费,以前那一点点省下来的油,似乎微不足道。那个曾经为一斤菜价而与菜贩争地面红耳赤,为了省去公交车费而愿意徒步走向目的地的外公,是否曾后悔过?

我想,从未后悔。因为那个饥饿年代的人,习惯了委屈自己。

那个年代,肥肉也是一道好菜,面条很是稀少。母亲说,有能力靠自己的劳动换来一家人一天的粗茶淡饭,已是一种幸福。这也母亲能够体谅外公的原因吧。

那个年代,节约,许是一种本能。什么样的年代,造就了什么样的人。

满足究竟是什么?是一间温暖的房屋?是一家人齐聚一堂?是一顿丰盛的饭菜?或许对现代许多有志青年来说,不是。或许对于曾经的外公来说,是。或许那些油对于外公来说,是对曾经自己的还念,是与那时还未去世的外婆一起奋斗过的艰苦岁月,青葱爱情。

母亲健康的身体,或许就是从外公省下的一滴滴的油中,换来的。

那次大病好后,外公似乎不再在油上斤斤计较,可能意识到自己辛苦省下的钱,却不够垫付自己医药费的二分之一。终于,他舍得将鸡汤上的那一层漂浮物,舀起来,在犹豫之中,走向了垃圾桶。

那个年代或许有很多的伟人、科技的腾飞。但我可以在耀眼的无数成就中记得,属于那个时代的珍贵品质。

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才会懂得节约。而我,似乎明白了外公默默坚持中的那一份倔强。什么样的时代,铸就了什么样的人,造就了怎样的品质。

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历史只会长,不会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走过历史的家门口作文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你与历史相遇过吗?你知道吗?历史可以很好看,也可以很好玩。

三皇五帝竞峥嵘,女儿武装俏玲珑。贵妃皇后掌天下,英雄不尽且从头。当中国人埋头苦读于历史课本的时候,当我们正纠结于历史上那些离我们十万八千里的名家将相的时候,我们为何不选择换个角度看历史?其实,有的时候,历史就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生活,也许会有勾心斗角,也许会有儿女情长,也许会有国仇家恨,也许会有君临城下。

不知不觉,走过了唐代。纵观中国历史五千年,武则天是唯一一位登基在位的正统女皇。古代中国,是一个父权夫权的固守封建礼教的国家,男权至上的准则似乎是天生的。可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有一位连历史都要对她肃然起敬的人。虽然先有吕后,后有慈禧那种一手遮天的女子,可那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惑乱朝政。而武则天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稳定边疆、发展经济、打击世族大阀等等,开元盛世,盛唐的崛起,其中也有她的一份功劳,若不是她继承了唐太宗的政治观念与手段,光凭软弱的唐高宗,是绝对无法开创这种基业的。她是武媚娘,她是武才人,她亦是武则天,她的这一生,无法衡量。乾陵的那块无字碑也许便是她最好的印证,任何人都不能评价她,就连她自己都不可以。

跟随者历史的滚滚车轮,来到乾明元年(公元560年)三月二十一日,高长恭受封兰陵王。传说,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慑敌人,每每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黄金面具,战无不胜,在战场上享有威名;传说,北齐兰陵王高长恭是个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的将领,以骁勇善战而闻名。史书上所记载,兰陵王的父亲是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的长子文襄皇帝高澄,但母亲却连姓氏都没有留下。史官揣测他的母亲肯定是一名卑贱的宫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非常讲究血统门第的士族年代,所以兰陵王虽然贵为帝胄皇孙,可是处境却十分尴尬。北齐和北周在邙山这个地方曾经有过一场恶战。北齐名将兰陵王率领500铁骑两次冲入敌阵,杀敌无数,史称邙山大捷。“人生妄区别,共尽同草木。何待雍门弹,令君泪盈匊。”

羽扇纶巾笑谈间的周郎,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连乔家大女儿也倾了心;甘罗十二岁便为上卿,辅佐太子扶苏,可终究为二世胡亥做了嫁衣,大秦灭亡;握剑醉舞的美人虞姬红了大江两岸;沙场上力能举鼎的西楚霸王将丹露挥撒乌江。楚汉之争被项王用滚烫的鲜血画上了无奈的句号。

历史,总记录了一些模棱两可的东西,似乎有意不让我们走进去,站在历史的家门外,远远的看着历史家里发生的一切,可望不可及。或许,终归有一天,历史也会邀请我们去做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人物传记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最早听说屈原,是吃着粽子听奶奶讲的,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懵懵懂懂的我对屈原充满好奇,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赢得千后世的景仰?渐渐地长大了,读的书多了,对屈原就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敬佩!

他才华非凡。大约在公元前319年,年约二十岁的屈原当上了楚国的左徒,辅佐楚怀王励精图治,处理朝中内政外交大事。为使国家和民族能够长治久安,屈原制定了几项法令,打击了一些结党营私的活动。后来,他又出使齐国,说服齐王,结成楚齐联盟。公元前318年,楚齐魏韩燕赵六国在楚国订立了六国联盟,楚怀王被推举为六国“纵约长”。为此,楚怀王更加赏识屈原。

他坚持正义。屈原生性耿直,再加上旧贵族郑袖等人的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299年左右,屈原被逐放到汉水上游一带的原野上。在流放期间,屈原十分忧伤,不过他坚持正义,创作了《抽恩》,《思美人》,《离骚》等作品。

屈原时刻爱国。公元前278年春天,秦军攻破楚都郢城,在烧杀掳掠的同时,还捣毁了楚国先王的陵墓。郢都的陷落对屈原是沉重的,这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老人,怀抱一块大石头,纵身跳进汩罗江中。

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生都遭受着恶人的诋毁,过着流放的生活,但他的爱国精神让人震撼,受万世敬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倾听历史的声音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的长河,生生不息,倾听那历史的声音,让这清音唤醒迷茫的人们,让这清音久久回绕于我们耳边,

历史的长河,无尽情愁,倾听历史的声音,品味诗情诗意,让浪漫奔放的诗词,伴着历史的巨浪,在你我心中流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此潇洒不羁,他坚定乐观,留芳千古,无论被贬还是升官,他都未沉沦,看那赤壁,曾留下过他多少辉煌!他只享“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观“大江东去浪淘尽”,思“千古风流人物”,这就是苏轼,“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黎民院乞儿”的豪迈苏轼。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历史的长河,传递着历史的清音,听啊,那历史的清音缓缓飘入了非陋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他的人生几经受挫,为政治革新,他得罪了当朝贵权,受多般刁难,半年时间,势力知县竟让刘禹锡搬了三次家,最后仅为斗室。然而,刘禹锡不畏强权所迫,在这陋室,他依“调素琴,阅金经”,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他知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此情趣高雅,如此安贫乐道!这陋室,孔子曰:

“何陋之有?”

历史的长河,传递着历史的声音,听啊,那历史的清音轻轻飘到了南山脚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一个爱菊至痴的人,他富有情趣,悠哉游哉。不满朝政,他隐居田间,不惧势力,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就如同菊花,“花之隐逸者也”,他只愿享“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多么一个有自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按自己意愿去生活的人啊。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倾听那历史的声音吧,在这美妙的旋律里,品味最初的清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历史将记住屈原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用崇尚忧国忧民的美德来约束自己,即使为此牺牲生命也不足惜。

屈原高尚的精神为后入所追求,在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屈原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齐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在后世人眼中可谓是一大伟人。“众人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爱国志士屈原,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中,不被世俗权贵所迷惑,“虽九死其犹未悔”,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全天下正遭受着饥寒痛苦的老百姓,而自己作为士大夫却束手无策,不顾生死纵身一跃跳入江中,为后世可歌可泣之人。面对朝廷的腐败,君王的昏庸无能,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被楚怀王接受,最终楚国被强秦打败,满怀悲愤的他投江自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屈原的一生,远大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实现,一生不得志,想要隐退却却又心系祖国和天下人民而不能隐退。不仅思想伟大,还“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他高洁的人格,纯正的心灵,为后世之人所敬仰。在不得志面前,他懂得“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即使受挫,也始终坚持“虽体解勿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观点,他忠贞不移,不改初衷。用“吾独好修以为常”来表现自己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此付出的自觉态度,而不为世俗所改变。又“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熟异道而相安?”表明屈原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正所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屈原不仅是为人正直高洁,心怀大志,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著作,他的著作也是受后世名人所夸赞。在《艺概》中:“顿挫莫善于《离骚》,自一篇以至一章,及一两句,皆有之,此所谓“反复致意”者。”在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中又被赞之:“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屈原一生所留下的,不止是这些诗篇,留下的更是他高洁的人格和那为我们所学习的宽阔胸襟,为人民着想心系祖国的精神。这样的伟人,历史将会永远记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将记住今天的中国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毛主席解放全中国,中华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落后走向兴盛再到衰落。直至今天,正走向繁荣的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不懈努力着。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以来,大家都更加积极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将每个人的小梦从四面八方会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在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已提出“中国路”与“中国桥”,而今天都在一一实现。年轻的工程师们没有闲暇的时间逛街喝茶,而是日日夜夜守在每天只进寸土的山洞中,喝着并不甘甜的白水,吃着简单朴素的饭菜,甚至连与老婆孩子通话的时间都没有。正是因为有了这群年轻而又敢于牺牲自己奉献自己的人们,中国才会有当今世界上最多的铁路,最长的跨海大桥,甚至最稳最快的搭桥技术。他们就是“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更是中国冉冉升起的希望。

中国从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吃好穿好,这一切都归功于中共的各届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

一个国家的素质从人民代表就可以显现出来。近来,党的第十九大三中全会已经顺利闭幕,在会议上,有各个地区的人民代表及党的各层领导人,开会期间无一人缺席、喝水甚至去卫生间。这难道还不足以体现出中国国民的高素质、高修养吗?

记得“纪念反法西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在天安门前举行了大阅兵,中国军人用矫健的步伐整齐划一的从天安门前迈过,留下的就只是响彻云霄的口号。迈过了,迈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迈过了,迈过了外国侵略者的羞辱;迈过了,迈过了曾经不美好的一切。现在的中国只有人民的团结统一,只有新型的武器装备,只有让人不可撼动的地位。仅仅几个小时的阅兵仪式就让世界为之震撼,中国给以了世界,给以了历史最完美的答卷。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斯剑气如霜……”中国正是如此,在历史的长河中饱受磨难,历经沧桑,被折磨得千疮百孔,最终,一把利刃诞生了。

在世界的一处,有这样一个国家,那里有蓝天白云,那里有绿水青山,那里的人儿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哪儿是我们的家,哪儿,还有一个梦……在这个梦里,人人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这个国家的名字叫——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将记住那段时光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题记

那年夏天,妈妈做手术,我将所有的担忧和害怕全都压在心底,语气轻松地对妈妈说,只是个小手术,你别担心。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第一次从心底明白了感恩。

手术室门前的等候区是闹哄哄的人潮。站着的,坐着的,靠在墙壁……。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手术门,护士喊到:“xxx家属请到……",紧接着手术室的门打开,护士推着一辆移动病床出来,病人的家人便围上去,一起推着病床回到病房。

妈妈进手术室已有两个多小时了。

我抬眼望着手术室的门,打开了一次又一次,却始终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我原本冷静的心逐渐泛起担忧。爸爸说医生告诉他手术时长约两个半小时,可是怎么还没有出来呢?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三小时过去了,三个半小时过去了,我开始坐立不安,爸爸在楼梯间的窗口处抽了一只又一只的烟,但,除了等待,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四个小时后,妈妈终于被推了出来,她此时已经清醒过来了,但精神极差,脸色惨白,头发黏在她的双颊,她的嘴微微张开,却没有力气说话。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脆弱的她。

手术后的第一晚最难熬,需要家人通宵陪伴,妈妈的麻醉过后,伤口便很疼,头晕乎乎的,她嘴里哼唧着难受,想睡觉,可是手术后六小时不能入睡,我便趴在她耳边一遍一遍地叫她:妈妈,你别睡,再坚持一下就好了。她实在撑不住时,我就和爸爸轮流陪她说话,讲讲以前的趣事实在不行了,就用手去撑她的眼皮。

到下半夜的时候,爸爸仅仅在一旁的椅子上稍微眯了一会,妈妈有各种反应,频繁小便,她不能下床,我和爸爸帮她,第一次做这种事,开始笨手笨脚的后来也就得心应手了。人缠绵于病床时,吃喝拉撒全被困于一张小小的病床上,令人心恢。等到她能下床的时候,我扶着她去卫生间,用温水帮她简单擦拭身体,换件干净的衣服。在病床上时用手搓她的脚,让她暖和起来,就像在照顾一个幼儿。我忍不住想,在我小的时候,她也是这样手把手照顾我的吧!

从怀胎十月到呱呱坠地,她满怀兴奋,期待和不安走过了多少个白天黑夜,无声泪水侵透三百六十五个不眠的日子,那是作为一个女人幸福的眼泪,却也是忍受了多少心酸和痛苦的眼泪,当我们在她的呵护下一天天成长,她的生命却在一天天消逝,在她的额头上深深的留下一条条痕迹。

很美好,她遇见了我,很幸运,我遇见了她,温暖了我的整个世界,那段时光让我学会感恩,成为了一个像时间一样能欣赏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历史典故之丝绸之路的故事

全文共 2132 字

+ 加入清单

大探险家、大外交家张骞在汉武帝初年做郎中时,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汉朝,他们说敦煌(在今甘肃敦煌西)和天山当中有个月氏(rùzhī)国,恨匈奴,想报仇。汉武帝想跟月氏联合起来切断匈奴跟西域各国的联系。他下诏征求精明强干的人去联络月氏,张骞应征了。有个投降过来的匈奴人叫堂邑父,还有一百多个勇士都愿意跟着张骞一块儿去找月氏国。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带着一百多人从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南)出发。陇西外面就是匈奴地界。张骞他们走了几天,终于给匈奴兵围住,做了俘虏,只好住在那边,一住就是十多年。别人都分散了,只有堂邑父跟张骞在一起。日子久了,他们说话、做事,跟匈奴人没有什么不同,匈奴人对他们的看管也放松了。

有一天,张骞和堂邑父带着干粮,趁着别人不留心时,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要到月氏去,又不知道月氏在哪儿,只往西走。他们跑了几十天,逃出了匈奴地界,闯进了一个叫大宛(在今中亚细亚)的国家。

大宛在月氏北边,是出产快马、葡萄和苜蓿(mùsù)的地方。大宛是匈奴的邻国,懂得匈奴话,张骞和堂邑父都能说匈奴话。大宛人向国王报告,大宛王早就听到过在很远的东方有个中国,地方很富庶,吃的、穿的、住的讲究得没法说,金银财宝、绸缎布帛多得用也用不完,这会儿听到汉朝的使者到了,连忙欢迎。

张骞见了大宛王,要求国王派人送他们去月氏。大宛王就派人送张骞他们到了月氏。张骞见了月氏王,说汉朝愿意跟月氏联合起来共同去打匈奴。

可是,月氏王不想这样。原来月氏老王被匈奴杀了以后,月氏人立他的儿子为王。新王率领着全部人马和牲畜往西逃,一直到了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月氏人打败了大夏,就建立了一个大月氏国,月氏王不想再去跟匈奴作战,只是很有礼貌地招待汉朝使者。

张骞和堂邑父在月氏住了一年多,没法叫月氏王去打匈奴,只好离开了月氏回国,经过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和大宛,到了匈奴地界,又给匈奴逮住了。他们只好又在那边过了一年多。匈奴的太子和单于争夺王位,国内大乱。张骞同堂邑父就逃回来了。汉武帝见了十三年未见的张骞,拜他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

张骞还想再到西域去。他向汉武帝说:“我在大夏看见邛(qióng)山(在今四川)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大夏人说是买卖人从身毒(juāndǔ)——天竺(今印度)买来的。大夏在长安西边一万二千里。大夏人从身毒买到蜀地的东西,可见身毒离蜀地不远。我们要是从蜀地出发,走西南那条道儿,经过身毒到大夏,就不必经过匈奴了。”

汉武帝听了,打算用礼物和道义去跟这些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匈奴。他再一次派张骞为使者,从蜀地出发,带着礼物去结交身毒。这次,张骞把人马分成四队,从四个地点出发,走了两千里地,有的给当地的部族打回来,有的给杀害了。往南走的一队人马绕过昆明,到了滇国(今云南南部)。滇国的国王原来是楚国人,很客气地招待使者,愿意帮助使者找道儿去身毒,但昆明人不让过,张骞只好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这次在南方结交了一个从没听到过的国家,也很满意。

后来西域一带有许多国家看到匈奴被汉朝打败,就不愿意再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张骞说:“匈奴西边有个乌孙国(在今新疆)。皇上不妨先结交乌孙王,跟他和亲。乌孙以西的国家,像大宛、康居、大夏、月氏,就容易结交了。”

汉武帝派张骞为使者,拿着汉朝的使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有牛、羊一万多头,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价值几千万的礼物动身了。

到了乌孙,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把一份很厚的礼物送给他,对他说:“要是大王能够搬到东边来,皇上愿意把那边的土地封给大王,还把公主嫁给大王做夫人,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这对咱们两国都有好处。”

乌孙王请张骞暂时休息几天,自己召集大臣们商议商议。乌孙王和大臣们都害怕匈奴,商议了好几天,决定不下来。张骞就打发他的副手们拿着使节,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古代波斯)、身毒、于阗(tián)(今新疆和田一带)等国家。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许多使者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就打发张骞先回去,他借着送张骞回去,派了几十个人到长安去探看一下。

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来见汉武帝。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乌孙王送给他的几十匹高头大马,喜欢得了不得,格外优待乌孙的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又过了几年,张骞派出去的那些副手们都带着各国的使者陆续回来了。汉武帝非常高兴,他知道了西域有三十六国,他们害怕匈奴,只好把自己的奴隶和财富交给匈奴。这会儿汉朝跟这些国家交好,他们不必纳税,都很很乐意地跟汉朝结交。

乌孙王不愿意搬到东边来,汉武帝就在那边设立了两个郡,一个叫酒泉郡(今甘肃酒泉),一个叫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民勤东北)一年到头有官员和兵士守卫着,不让匈奴南侵。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域三十六国都知道张骞心眼好,够朋友。因此,在很长一个时期,汉朝和西域的友好关系就建立起来了。汉朝从西域那边得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西域各国从中国得到了丝和丝织品,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发展了生产。张骞走通西域的这条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后来人们就叫它“丝绸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先秦时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诗歌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A、儒家经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 ,在“五经”后增加(《乐》)。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历史散文

《左传》《战国策》《国语》。

“春秋三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D、先秦诗歌

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②《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有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以历史的话题作文600字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汨罗江畔,风萧萧,水泱泱,惊涛拍岸。江边,一位儒士身着素衣,仰天长叹。为国王的昏庸无道,他愤恨;为奸臣的阴险狡诈,他无力;为自己眼看国家的沦陷却无能为力,他绝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狂风怒号,云雨骤变,只听一声长啸,他纵身跳入水中,激起一片绝美的水花。银珠四溅,那是英雄泪。

长安街上,一位醉者,一手酒坛,一手纸扇。一阵快饮,潇洒长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边回荡着那爽朗的笑。他好比翱翔的鹰,奔腾的马,深宫圈的住他的人,圈不住那棵不受羁绊的心。饮酒吟诗,那是他的生活,决非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可以比拟!怀着“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进还复来”的自信,他去追寻他的梦!

茅庐当中,卧虎藏龙,待刘备三顾茅庐,方才出山。独坐空城,焚香操琴,披鹤氅,戴纶巾,吓退十五万兵。足智多谋,为众首领所追捧。他却忠心耿耿,只为刘备效力。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流传千古。羽扇纶巾,长袖飘飘,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重的一笔。

荷花丛中,在落日余辉之下,一位少女划着小舟,踏上归途。怎奈“争渡”竟“惊起一滩鸥鹭”。世事难料,往日清纯活泼的女孩会变的愁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是她后期生活的写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窗外,下雨了,绿肥红瘦对吗?红颜泪,无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笔下,诞生了那柔弱的女子——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为落花如泣如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花落有人葬,却不知自己已走到香消玉陨的边缘。花谢花飞花漫天,红消香断有水怜?花落,人怨,愁漫天,无人念!可怜那弱不禁风的黛玉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历史的短片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国而死,因战乱而流淌着热血,你们渐渐远去,但是精神却洒满了你们远去的道路。

汨罗江畔

汨罗江畔,一位老者在江边痛哭,仰天长叹:“举世皆浊我浊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面色憔悴,迷茫地眺望远方,苍老的江风拂起他的鬓发,扬起他的襟袖,吹响他腰间冰冷的佩剑,激荡起他心灵的创伤,他双眼模糊,步履艰难地向江边走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哀愁,纵身一跃,消失在茫茫江中。

屈原,你满怀雄心壮志,就算是刀枪血海,你也为国而战,但因小人谗言,昏王压灭了你的理想之火,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即以死来证明,就让滔滔不尽的江水吟唱你震撼古今的爱国激情。

北宋河畔

北宋时期,弘扬了一种崭新的词文化,还孕育了一位伟大的词人-苏东坡。

他的一生坎坷曲折,因遭小人陷害,被贬到黄洲。他并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境乘船出游,陶醉于山水之间,他的豪情也就矗立在北宋河畔。

英雄虽然离开,但是英雄的故事却一直都在,长留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不会忘记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春雨纷飞,桃花开了,又是一年桃花节。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血丹霞志士心”,逝去的人儿啊,行云不见,流水不停,留下的只是他们英雄的灵魂,只是他们不朽的功勋!

清明时节,留恋于梅家山顶,沉醉于鸟鸣声中,高大的树木环绕在“成渝铁路烈士纪念碑”的周围,苍劲的大字向我们诉说着筑路民工们的动人事迹——

筑路工人们,他们本可以在农忙时节扛起锄头、披着蓑戴着笠,悠闲地种地,农闲时可以与自己心爱的家人同享天伦之乐。但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他们满怀雄心壮志,毅然舍弃小家,为的是成就一个美好的大家,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淡淡的月光笼罩着沱江之水。

筑路工人们佝偻着身体,双眼盯着镐头,一边工作,一边还时时喃喃道:铁路修好了,人民的好日子也要来了。平凡的话语中蕴含着你们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你们时而低吟,时而激昂,时而抬起疲惫的脑袋望望已铺好的铁轨,看着它们,你们笑了,这是欣喜的笑容,这是你们的心血啊!你们期待这铁路早日峻工,憧憬着机车隆隆的美妙乐章。

筑路工人们啊,你们奋斗的一生,为后人留下巍峨的丰碑,你们奉献的一生,为中华民族书写了壮丽的诗篇!筑路民工们啊!你们为祖国建设不怕苦、不怕累、英勇奋斗、甚至流血牺牲的精神,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

迈着沉重的脚步,向着伟大的英雄的纪念碑,虔诚地献上一束美丽的桃花。啊,桃花,请你代我告慰英烈们在天之灵:“你们对中华民族的付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春雨纷飞,桃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但英烈们的精神却只会永垂不朽。历史不会忘记,有每年的桃花作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回望历史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回望历史,它的一点一滴满满的都是文化。我们都说,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一直都在追究文化的内涵和存在。自然,也会有人问:“什么是文化?”其实,文化在生活中,可是他们并没有被国民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反倒被人们破坏,曲解。

在我的老家,据一些年长的长辈介绍:“这里本都是一排排青色的瓦房,还有不少的碉楼。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瓦房和碉楼大多都因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改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高楼大厦,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瓦房。”我不禁为此感叹:那些建筑了一百多年的青瓦房,竟保存至今,散发出一种特别的,迷人的美。可惜现在已经少之又少了。

湛江是粤西最大的城区,这个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1899年,湛江被法国“租借”,名为“广州湾”。1945年,抗战胜利,广州湾回归,正是名为“湛江”。湛江这个城市的闻名,应该是从法国统治的那一段时期开始的。法国留给我们的文化和遗产和文化,也刻画出我们湛江的发展历程。

沿着现在湛江分局警察署走往东堤路,你会发现,原来这里旧残的楼房正被拆除或改造。我们现在往那条路走,仍然会看见正搭梯子在装修。而那些破旧的楼房,正是法国当年留给我们的遗产—法式骑楼。人们因创建卫生城市,把路面扩宽,整理;有些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恐怕过不了多久,这些古老的文化,将会永远的消失在湛江。

国人对待历史就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非但不保护,还要去伤害,破坏他们。这种行为还随着国人,也给国外的建筑带去破坏。

去年,一位国人在国外旅游时,在当地的一座有名的建筑上,“光荣”地刻上了几个大字:XXX,到处一游。这在国际上起了很大的反响,许多国家对这件事纷纷议论并谴责。认为我们中国人都是这样不文明的人,可以随意在一件物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不仅是破坏了文化遗产,更是给我们中国蒙羞,让其他人看不起我们。这样真的好吗?

我真心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再认为破坏这些宝贵而稀少的文化遗产了。我们都追求古风,而这些古派的建筑在我们面前,却要去破坏。让我们好好地保护这些为数不多的建筑了。让我们能够在这一草一木中,体会真正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霍去病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武帝卫皇后的姐姐少儿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卫青是抗击匈奴的名将。汉朝的大将军。西汉初年,北方匈奴屡为边患。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的侵略进行反击。元朔六年(前123),年仅18岁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卫青出征。他率领800骑兵长途奔袭,斩获匈奴2000余人,战功冠于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与匈奴军的战斗中,霍去病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共斩俘匈奴10万余人。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名将,曾下令给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却拒绝了。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励着后人。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将来的陵墓茂陵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状如祁连山的坟墓,用以表彰他抗击匈奴的卓著功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天王巨星”苏东坡

苏东坡才华出众,加上长得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因此拥有大批的粉丝。虽然苏东坡“星途坎坷”,但这些忠实的粉丝却一直追随,对他不离不弃。

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喜欢到西湖游玩。有一天,苏东坡游览西湖时,忽然着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驾船追了上来。苏东坡不知其来意,一时愕然。女子激动万分地说,她自小就仰慕苏东坡,但一直无缘相见,现已嫁为民妻,今日亲眼看见自己的偶像,也了却了多年的愿望。之后,美女粉丝给苏东坡弹奏了一曲古筝,便驾船翩然而去。苏东坡无比感慨,为此,他写下一首《江神子》。

苏东坡谪居黄州时,有一个叫李琪的粉丝,非常想要苏东坡的签名墨宝,但一直没有机会。多年过去了,李琪仍拿不到偶像的签名墨宝,眼看苏东坡就要调离黄州,她心急如焚。离开当日,黄州官员设宴为苏东坡饯行,宴席就设在李琪所服务的酒店。真是天赐良机,李琪决定豁出去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苏东坡酒兴正酣。看到时机成熟,李琪便捧着酒杯跪拜在偶像面前,随即拿出自己的随身汗巾,求苏东坡签名墨宝。苏东坡倒也爽快,让李琪取来笔墨,挥手便在汗巾上写道:“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到此,即掷笔袖手,复与宾客谈笑。只写两句?这可把李琪急坏了,于是她再次跪拜,求苏东坡再续。苏东坡大笑,接着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书毕,在座宾客无不击节赞叹,李琪也了却多年心愿,激动得流下眼泪。

苏东坡59岁时被贬至惠州,当时,他的邻居温氏有个女儿叫温超超,年方16岁,貌美如花。在当时,16岁已经是谈婚论嫁的年龄了,但温超超的眼光极高,任提亲的踏破门槛,她就是不肯嫁人。直到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她才算是找到了意中人,她高兴地对人说:“嫁人只嫁苏东坡!”于是,每天晚上,温超超不顾其淑女形象,愣是翻过高墙,来到苏东坡窗前听他吟诗诵读。一个晚上,窗外的温超超被苏东坡发现了,慌乱之中,温超超马上就翻墙跑回家中。苏轼跟踪寻到温家,问其缘故。温父无奈地告诉了苏东坡实情。苏东坡并不是好色之徒,他答应温父,要给温超超找到一个好归宿。但天有不测风云,不久,苏东坡就又被贬到海南儋州去了,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到苏东坡遇赦放还,途经惠州时,温超超已经抑郁而终。

在京城的皇宫里,苏东坡的粉丝也不在少数。当时,皇宫中的皇太后、皇后、公主和不少宫女都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她们对苏东坡的一贬再贬非常愤慨,但始终无能为力。北宋元丰年间,“乌台诗案”案发,苏轼被逮捕下狱。宋神宗当时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看到自己的偶像入狱,神宗为此闷闷不乐。后来,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搬出了当年宋仁宗“吾为子孙得两宰相”的祖训,为苏东坡说情。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东坡从轻处理。所谓的“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其实就是前任皇帝宋仁宗对苏东坡爱戴有加的一个体现。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宋朝疆域之外,也有苏东坡的粉丝。有一回,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出使辽国,在辽国,苏辙惊奇地发现,辽国人常常向他打听苏东坡的情况。后来,苏辙在给苏东坡的信中写道::“谁将家谱到燕都,识底人人问大苏。”由此可见,苏东坡在辽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当时高丽国有两个兄弟,也是苏东坡的忠实粉丝,他们分别取名为金富轼、金富辙。轼和辙,正是苏东坡兄弟的名字,由此又可见,苏东坡被外国人崇拜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尊重历史初二作文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历史,我想很多人心中一定会“涕泗滂沱”。快停下!历史啊,还真没有这么可怕。

历史,说难点,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进程事件。但说的通俗点,就是一堆小故事堆成的连环画,何况其中的许多故事还非常有趣,并非是枯燥乏味的一堆字。

我个人最喜爱的是唐朝历史,或许是因为它的繁盛,又或是跌宕起伏。那个年代,神龙年间,张莒进士一人自曲江酒醉后,在雁塔上题写下自己的名字,后面的进士们纷纷效法,这就是雁塔题名。这些人中最出名的是白居易,题下的“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被竞相传颂。可惜唐武宗时的丞相李德裕并非进士出身,心怀妒意,命人除去了学士们的题名。

可怜秀士名,一日尽除去。不过,好多人将后唐、南唐与唐朝混为一谈,可真是不该啊!

说后唐,大多数人第一印象便是唐末五代第一将——李存孝了,又或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不过最厉害的应该是他们的养父——“黑鸦儿”李克用。李克用所帅的军队叫“黑鸦军”,因为作战勇猛无比且都穿一袭黑甲而得名,南征北战,打下了一片后唐的土地,可惜庄宗是个虎头蛇尾的人,年少时远近闻名,而年老后却沉溺声色,败掉了后唐本就不多的家底,典型的“用昏庸毁掉一切”。再说南唐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唐后主李煜,若此生不在帝王之家,定是能够成为让人羡慕的文词大家,不过被其他大文豪批评“为赋新词强做愁”;可惜在帝王之家,他的悠闲的性格,让他这个皇帝……总之当得十分不称职。可怜一代君,迫于军敌北封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不过他的邻居,比起他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是后蜀。

后蜀的末代帝王是孟昶,既昏庸又奢侈,自己有能力管理国家,却选择撒手不管,偏安江南,还向宋朝挑衅。最后宋朝派大军前来一举歼灭,就是说,后蜀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可怜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倒是忠贞不渝。身到宋朝帝王宫,心念后蜀君王容。后来在宋太宗打猎时不慎被射死,真是红颜薄命。

中华上下五千年,今日一文道不明。若君欲再解古史,不妨多读文学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亲尝汤药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典故,我们从小到大听过多少,知道多少,了解又有多少,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推荐亲尝汤药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亲尝汤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处】

《二十四孝》。

【释义】

亲自品尝汤药的热度,是孝顺的一种表现。

【历史典故】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初封代王,后来继承皇位,即汉文帝。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对他的母后很孝顺,从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后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的母后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后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后的床前。每次看到母后睡了,才趴在母后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后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后喝。

刘恒孝顺母后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君。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汉文帝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后人为了纪念文帝的伟业和仁政以及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

【成长心语】

自古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刘恒却能做到三年如一日。感恩以孝为先,因为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打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的瞬间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是一条长河,有许多精彩的浪花;历史是一面铜镜,有许多精彩的微光;历史是一面歌剧,有许多精彩的高潮……历史虽早已过去,却影响着今天、明天。

军中四面楚歌,纵是孙武在世亦无力回天。虞姬骗过项羽的宝剑,自刎于他面前。一首《垓下歌》何等凄惨,昔日威风八面的西楚霸王今日竟这般无奈。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扔掉了霸王枪,送出了乌骓马,自刎于乌江岸旁,鲜血映红了乌江水。那一瞬间,我读出了英雄的悲壮。

劈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关云长何等英勇;过五关,斩六将,淹七军,美髯公何等智勇;不料吕子明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只得败走麦城,汉寿侯何等悲惨。昔桃园结义,怎能投降变节,“动手吧!”,在屠刀落下的时刻,忠义的鲜血染红了朵朵桃花。那一瞬间,我读出了义士的不屈。

夕阳即将西下,一个人站在汨罗江畔,望着即将被攻破的国都,没有人能挡住嬴政麾下的几十万雄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年的豪言壮语尚未实现,为何付出却没有回报?“天要亡我楚国吗?”望着滔滔江水,大喊一声“再见了,祖国!”,不一会便消失在被夕阳映红的江水中,夕阳慢慢落下了。那一瞬间,我读出了忠臣慷慨赴死殉国的赤诚。

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三试刘备爱才之心。赤壁联吴,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一把烈火烧得魏、吴皆俱,两行浊泪映出武侯心声,蜀汉丞相忠武乡侯诸葛孔明,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然前后出师遗表在,还有那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生何憾!在他闭上双眼的一刻,蜀汉的天塌了大半边。那一瞬间,我读出了有志之士实现抱负的信念与顽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虽只是几个短短的瞬间,却让我受益终生,让我明白了短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在历史的长河中游走作文

全文共 1492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飞逝,历史掩埋在如沙的时光里,回首中了无痕迹,当我认真聆听记忆的回声时,总有一串串画面和名字在苍穹中回响……

1840年,是谁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给我们饱经忧患的民族横添一场场刻骨铭心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5月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6月初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80年。在前80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中华民族在黑夜中煎熬挣扎,人民从这惨淡的境遇里看不到一点希望。这80年,是近代中国屈辱的80年、求索的80年,也是失败的80年。在后80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和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屈辱、贫困和落后,走上了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这80年,是充满希望的80年,不懈奋斗的80年,也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80年。

历史一页页翻过,多少人追求的美酒咖啡,却在精神上蜕去了坚硬的盔甲。面对责任,缺少了翻滚的豪情;面对挑战,缺少了不屈的意志;面对利益,缺少了无悔的信仰;面对困难,缺少了无畏的坚持。严重的精神缺钙者,听听历史的回声吧,声音就是一剂良药——和平,奋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典故:割发代首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释义】割掉头发代替头颅。比喻以身作则,讲诚信。

历史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为了统一中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招兵买马,积草囤粮,千方百计拉拢人才。

曹操手下有两个谋士,分别是毛蚧和苟彧。一天,他们为曹操提了两条建议。其一,要利用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这叫“挟天子,令诸侯”;其二,要重视耕种,开荒种田,广积粮。曹操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接受了这两条建议。于是,经过仔细筹划,开始实施。

他首先打听到汉献帝的下落,然后亲自去朝见皇帝,把皇帝接到许昌,他自封为大将军,开始了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一条措施实施了,曹操心中很是高兴,士兵的士气也很高涨。曹操开始实施第二条措施,解决粮食的问题。他派人起草并颁布了“屯田令”,同时,命令军队也要大量开荒地,实行军屯。并严令士兵保护庄稼,不准践踏禾苗,若违犯,就按军法处治。

一次,正是麦熟时节,曹操带兵出征,任务紧急,队伍行军急速。老百姓都躲得远远的,不敢收割庄稼。曹操得知后,就传下军令,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请父老乡亲不要害怕。士兵们都小心翼翼地走过麦田,曹操骑着马,麦田里突然飞出一只鸟,这只鸟正从曹操骑的马头上掠过。战马受惊,一边嘶叫一边四蹄奋起窜进旁边的麦田。当曹操用力将马即刻勒住停下来时,低头一看,踩倒了一大片麦子。于是,曹操赶紧跳下马,对主管法令的官说:“我的马将麦子踩坏,违犯了禁令,请求按军法议罪。”主管法令的官说:“将军是一军的主帅,怎能议罪?”曹操又说:“我自己制定的法令,我违犯了不治罪,怎么能够服众?”主管法令的官又说:“对尊贵的人是不能施加刑罚的。您是一军的主帅,何况踏坏麦田又不是存心违法,而是出于意外,我看就不必议罪了。”曹操听了,略略沉思一会儿,说道:“既然这样,那就暂且免去死罪吧,但是,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说完,他脱下帽子,用剑把自己的头发割下一绺来,用力掷在地上说道:“姑且用割发代替砍头。”曹操割发严守军令的事,很快在全军传开了。全军上下,个个敬畏,人人遵守军令,无一敢违犯。当时,在曹操的屯田基地——许昌,军民共同发展农业,保护庄稼,这样,使被战乱破坏的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与发展起来。这为曹操打败群雄,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成长心语】

古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以身作则,实属难能可贵。我们现代的青少年,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的小事上,都应该有从自己做起的意识,以身作则,这样,你就会成为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