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度BBC最佳纪录片《地球脉动》观后感【实用20篇】

浏览

1294

作文

845

2024重返狼群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看这个片,最好不要以电影的角度去欣赏它,因为它也许无法像大片那样去取悦你,满足你的感官。若以纪录片的真实去看,并思考,可能会对你有所触动并激发新思维,可能比较适合小众。

片中的格林是真实的狼,非电影虚构,大部分镜头采取纪实方式,当然为了增加趣味性导演和主人公的对话偶尔会抖几个小包袱娱乐下。

片中的格林(狼)并不是我们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只有兽性的野兽,它有自己的感情,记记忆和灵性,懂得感恩,甚至还很聪明。主人公和格林的互动,格林做的种种举动不觉间让人动容。

大的环境让狼遭到大量屠杀,数量岌岌可危,生存日渐困难,虽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却并未得到真正的关注和有效的保护。

此片也许会让你重新思考人与动物的微妙关系,生物链等问题,同时也反应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

狼的捕猎行为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并非滥杀无辜,更比不上人的贪婪。片中主人公的自白中让人不禁心中一动:“我看到格林的眼中并不是我要杀。而是我要活”,也许只有主人公能深刻的感受到狼的真实。也许我们大多数人对狼的负面印象来自于书本上的故事,并未深入的去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

万物皆平等,万物皆有灵。

看过以后也许你会对生命有深度的理解和感想。

能够使人认识真实世界,并启发新思维进而想努力改变的片子,即是好片,另外看到一些人直接差评,故给5分。

1.2017重返狼群纪录片观后感

2.野生动物保卫战《重返·狼群》观后感

3.重返狼群电影完整版观后感

4.重返狼群电影观后感

5.雪狼犬电影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1565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就像早春的约会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

身影清瘦、眼神坚毅,行动坚决、步伐坚定……张桂梅犹如一枝面对重重困难却傲然迎着寒风怒放的梅花一样,在云岭大地散发着丹桂般浓郁的幽香。品读“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一位坚韧纯粹、迎难而上,甘做人梯、无私奉献的师者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动容,令人感佩。她的精神值得学习、值得传扬。

张桂梅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40年如一日,扎根云贵高原的偏远山区,义无反顾投身教育事业,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的女孩走出大山,改变了三代人的贫穷命运。她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用言行引导孩子从小树立志向、追逐梦想,注重言传身教,传扬红色基因,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广大学生自觉追求;她实干苦干、甘于奉献,用爱心和智慧点亮山村千万女孩的梦想之灯,诠释了为人师者的师德与担当。她用实际行动,勾勒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当代“四有”好老师形象。她的先进事迹和高贵品质,值得学习,更值得见贤思齐,传承弘扬。

“我这辈子的价值,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的,不管是多还是少,毕竟她们后面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幸福的诠释各种各样,但幸福的笑颜确是一样的;幸福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幸福的价值却是万宗归一。为了贫困山区千万女孩子的实现自己的梦想,张桂梅如燃烧在山中的蜡烛,心无旁骛、无怨无悔,践行着当初立下的誓言。张桂梅是千千万万新时代劳动者中的普通一员,但却充满力量、充满激情,散发出温暖山区儿童、温暖世界的光和热,是新时代妇女投身脱贫攻坚巾帼建功的杰出代表,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为孩子梦想铺路的优秀人民教师。她的事迹,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充盈着激荡人心的力量。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回望张桂梅投身教育事业的道路,她正如一条小溪,潺潺流进教育资源相对“贫乏”的山区,用崇高的精神、可贵的品质,滋润着贫困山区儿童的心灵,在山区润养出一片精神的“绿洲”。张桂梅同志扎根山区教育40余年的时间里,克服着病魔缠绕带来的病痛,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孩子身上,在病危时拉着县长的手要求提前支取丧葬费……张桂梅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师代表。以张桂梅同志为镜,照一照自身有没有迎难而上的自觉担当,缺不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少不少甘为事业燃尽自己的“无我”境界,通过对镜自照,汲取前行的精神力量,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弥补能力短板、扛起岗位责任,努力成为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的担当者、燃灯者。

“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没有任何其他条件”。张桂梅扎根边远少数民族山区,就像一盏点亮在山区的“灯盏”,不但深深扎根山区,还在12年前创办起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12年间行程10万多公里,走访了丽江大山里的1527名学生的家庭……她用一生坚守了立德树人的初心,践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她的学生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学生在她的精神感召下回到华坪县为家乡建设奉献力量。她的品质,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她,无愧于“时代楷模”这个称号。典型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践行榜样的精神,要始终扎牢思想根子、笃定前行方向,厚植人民至上情怀,始终为群众谋福利、添福祉。要甘于做一颗“火种”,立足本职岗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点燃自己的同时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用实际行动奉献社会、造福社会。

学习先进,重在实践,贵在笃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都应自觉把学习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与自身做人、创业、成事相结合起来,让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汲取榜样精神力量中实干苦干、担当有为,让初心在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中砥砺,让奉献在担当、实干中燃放,让人生在奉献、作为中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过年的祥和。它如一头野兽,疯狂地摧残着病人的身体,它们还一直在寻找我们,同时,也一直在向地球发起进攻。

但是,在这一期间,中国人并没有退缩。钟南山爷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钟南山爷爷一直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但他却连夜赶往武汉。

17年前,钟南山爷爷也曾带着医治人员奔赴一线,他还曾说过:“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病人的生命”。因为这句话,让所有看到他的病人都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而十七年后的今天,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又一次站了出来。从他的身上能感受到一股蓬勃的气息,他成了我心中最美的抗疫榜样。

没错!在疫情面前,像钟南山爷爷这样的人涌现出了很多。如:身穿红马甲,每天站在小区大门前的志愿者;不顾自己安危,每天守在马路中央的交警……

我的爷爷以前当过兵,这一次,他首当其冲报名成为了小区的志愿者,每天都要去小区门口站岗。因此,我十分担心爷爷的身体,曾劝爷爷不要去了。而爷爷严肃地对我说:“在这期间,我们都是国家的一份子,都应该贡献一份力量,我曾经当过兵,身体素质很好,所以,我应该尽责任。”听完,我向爷爷竖起大拇指:“爷爷,你也是我的榜样!”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一定能打败这病毒,到时候迎接我们的是鸟语花香的季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央视纪录片《镜子》全集观后感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由央视《天网》栏目十年酝酿的纪录片镜子》,就讲述了三个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启蒙教育的故事。

该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纪录片在充分呈现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给观众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我们该如何让心灵回家?让爱不再变成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圆明园纪录片的优秀观后感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伴随着王朝的兴盛而起的盛世园林--圆明园,终将也随着帝国的消亡而毁灭。一个王朝兴盛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可笑的是竟然无人察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闭关锁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便是一个国家衰败的开始,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都是一样,不与外界交流,只是沉迷于自己的幻想,殊不知,这便是衰退和灭亡的开始。

对于如今的中国,还有很多人、很多组织特别是政府的内部沉迷于安逸的生活,殊不知,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与外界保持互动,才能准确的感知到外界的变化,及时的调解自己、改变自己。

如今的中国,让人感到一种僵化的气息,似乎灵活的因子已经单薄甚至消失不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对当前人们的真实写照,对于想要改变自己的人来说,不断地提升自己并根据外界来改变自己,正是最好的选择。

当前中国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体制的僵化,限制了文化、思想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而人们也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渠道来反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正是渠道的缺乏和监督的缺失,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最突出的便是腐败的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依赖于教育、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如今的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变,技术上最大的浪潮便是数字世界,与之相对的便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大数据描述的不仅是当前数据急剧增长的现实和趋势,更本质是思想的改变,如今关于大数据在中国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1)基础设施的限制。比如带宽和网络的接入问题(2)意识上的问题,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大数据究竟给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而是一笑置之。(3)产学研的连接和合作问题。

作为21世纪,中国的高级知识和研究人员,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历史,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以史为鉴,并充分借鉴外国的经验,根据本国的实际现状,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和科学。肩负起领导和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此乃吾辈有志之士之愿和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精选学习心得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近两个月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从武汉开始蔓延全国各地,有报导分析病毒有可能来自于蝙蝠,并由穿山甲传播,但来自于野生动物是比较肯定的。

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一只小小的蝙蝠何以引发一场疫情?如今,湖北、武汉乃至全国都在全力防控疫情,许多人正在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场疫情的背后全是蝙蝠的罪过吗?

据说现在很多人喜欢吃野味。野味,顾名思义,是用野生动物做成的食物,人们吃野味,都是在追求一种新鲜好玩的刺激感。事实上,没有任何研究成果可以证明野味一定有利于身体健康。相反,野生动物身上会携带多种病菌,有些是连高温都灭不了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有一些人的无知导致无节制的猎捕,许多应受到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自然润玉了万物,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与必要的物质资源。我觉得人类应感恩自然,不可凌驾于自然之上。近年来,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了改善,但有时自然需要我们的不是呼吁,也不是宣传,而是行动。

我们要爱护大自然。节约、循环、绿色、低碳、文明,这些耳熟能详,但是我们都做到了吗?吃野味、丢垃圾、排污水、乱伐树木等并没有全部杜绝,这些破坏生态系统,浪费资源的行为,迟早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也许就是一个教训。

我们要亲近大自然。现在全世界全人类都提倡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我国更是如此,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保护大自然,改善环境是一项大工程,它无时无刻不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和大自然交朋友,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

我们的家园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纪录片《英雄之城》观后感精选学习心得

全文共 1263 字

+ 加入清单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问在“疫”线抗争的“逆行者”们,这是一场特殊的考察,特殊的节点、特殊的地点、特殊的慰问,饱含着总书记对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特别的重视,总书记亲临“疫”线指导工作,如春风送暖,如雪中送炭,如战鼓擂响,让我们心头倍感温暖、脚下顿添力量。战“疫”攻坚时期,党员干部当进一步坚定决心、增强信心、笃定恒心,用“心”驱动,“疫”战到底,夺取疫情防控工作的全面胜利。

年这个春天注定被记入史册。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这个祥和的春节蒙上了一层阴影。党中央及时做出决策部署,全国上下一盘棋,联防联控,国人大力支持,不走亲、不访友、不聚餐,“宅”家不出,有效阻止了疫情传播。疫情肆虐,当你在家享受“岁月静好”之时,有一些人正在负“疫”前行,平凡而伟大。

快递小哥,被总理称赞为“疫情中的逆行者”“平凡英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行业关停,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幸好有这个群体,他们普遍放弃休息,依然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用责任架起一座连接商家与千家万户需求的爱心桥。3月9日下午,快递员代表李杰登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很好地证明了在我国“民生无小事”。疫情当前,民众日常生活要靠这些“金牌骑手”的无私付出,他们跑得多少,群众出门就少了。疫情过后,请不要随意对“迟来”的小哥发火,请不要吝啬你手中的一个“赞”,这样才能让他们“跑”得更安心、更舒心。

环卫工人,被人们赞誉为“马路天使”“城市美容师”,起得早、睡得晚,做着最脏最累的工作。虽然这个岗位不受瞩目,但,就是这个群体,一个由老年人、下岗工人组成的队伍,一个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队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点,却明白身上的使命之重,没有豪言壮语,依然默默无闻坚守岗位,义无反顾地“逆行”在一线,那一抹“橙黄”穿梭在街道、社区、乡村,清扫街道、消毒杀菌、收集转运垃圾,成了疫情防控工作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疫情面前显大爱,拿着微薄的工资,平常连瓶矿泉水也不舍得喝的他们,却积极捐款。疫情过后,请记得每年10月26日为环卫工人节。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社区保安就是这道防线上的突击队。疫情肆虐,全国各个社区、住宅小区的保安人员充当“黑脸门神”,用大义坚守岗位,守护人民健康。社区、小区保安人员任岗位普通,责任却很大,门岗需要24小时值守,返乡人员信息采集、健康状况、体温测量等工作要一丝不苟。除此之外,坚持每天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消杀,还有大多保安人员做起了“采购员”,为居民免费采购生活物品,并送到门前,为的就是守好疫情防控的这“最后一公里”。疫情过后,请善待保安人员,因为他们也是人民群众安全的守保者。

这个世上本没有英雄,只是大灾面前让无数平凡的人们成为了英雄。我想,只有在中国,才能让这些平凡的人在疫情面前无私无畏。化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话,“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社区保安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疫情期间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大家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录片于海河观后感

全文共 1860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市农委开展了学习向于海河同志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于海河同志的生平简历,于海河同志的感人事迹。于海河工作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平凡又感人,令人潸然泪下。于海河同志对工作认真,对群众友善,对父母孝顺,对自己要求严格,真正做到了心系百姓,敬业奉献,燃烧自己,温暖百姓。于海河同志参加工作以来,他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忘我工作,为宝清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曾先后被评为市第二十五届劳动模范、市第八届十佳公仆、市农村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11月6日,于海河同志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51岁。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于海河同志入党26年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向于海河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树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展示共产党员的风采。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崇高境界。于海河同志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0余年,在本职岗位上始终做到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宝清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领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农业事业,常常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无私奉献,毫无怨言。工作期间,先后争取农业重要项目30余项,争取项目资金7.9亿元,扶持了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一手筹划建设了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去世前一天下午还带领大家实地研究工作,直到去世前的最后时刻还忍着剧痛在病床上修改关于园区建设的汇报材料。于海河同志把一生最大限度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真情为民的公仆情怀。于海河同志为民服务意识强,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经常深入村屯了解情况,能扑下身子和普通百姓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想方设法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是百姓眼中难得的“好官”、“贴心人”。于海河同志患有严重的关节疾病多年,主治医师和家人曾多次劝他卧床休息养病,但是他一直拖着病腿坚持工作在一线,忍着病痛深入百姓家中访贫问苦、解决困难,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爱戴,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得知他不幸离世的消息,数千名干部群众自发参加告别仪式,痛哭着为他送行。于海河同志真正做到权为民 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体现出党员领导干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本色。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于海河同志在工作上高标准、在生活上低要求,生活简朴、为政清廉,从不贪图享受。他衣着朴素,生活节俭,同事们都说他不像领导干部,天天一瘸一拐、满面风尘的背个大包出入在田间地头、村屯小道,是典型的“农民”形象,即使出公差跑项目,他也坚持吃住简单,从不讲排场,尽量为组织减轻负担。尽管于海河同志长期担任宝清县乡镇和县直重要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职务,却始终经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秉公办事、严于律己,从不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和家人谋求私利。于海河同志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办事,全心全意为民,以实际行动树立了党员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先进形象。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我将自觉抓住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这一契机,更加自觉地深入学习于海河同志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数十年如一日为农服务的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他自己清苦也要心系贫困群众的公仆情怀,做一名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好公仆;做一名求真务实、敢于担当、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人民的勤务员。具体到工作上,学习他兢兢业业扎根基层,深入服务于农业基层一线,爱岗敬业,努力为民服务。克服在上下协调能力欠缺的不足,争取更加快速地掌握业务的方方面面,迅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业务素质,始终要保持工作向基层倾斜,工作向农村(林场所)靠拢,服务重百姓需要,不重名、不重利,重实干,求实效的朴实优良的工作作风;始终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产业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扎扎实实地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生活品质提高贡献自己的劳动、服务和才干,把对农民群众的关爱真正送到了农民心里,做一名让大家认可的为农民服务型的农业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录片榜样观后感

全文共 141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都会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榜样,也正是这些榜样的力量促使着我们不断奋进,永不懈怠。在参加了党支部组织的“学习对国企党建工作的重要讲话,以及全国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支部会议后,我又认识了一位新的榜样-李万君。

李万君是中国中车的一名焊接高级工程师,人称“工人院士”,在看了两遍介绍他的先进事迹的视频之后,我对其中的两点内容感触最深。第一,李万君同志在参加工作之初,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充满了不满,充满了抱怨。他去找他的父亲,希望父亲能够托关系帮助他调换一下工作岗位,但他的父亲似乎并没有像许多父母怜爱自己的孩子那样“怜爱”他,连问他是什么原因想要调换工作都没有,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工作干不了也得干,得坚持,啥活儿都得有人干”。这一点让我这个刚刚入职的新员工产生了很大的触动,说实话,我想我们千千万万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应该绝大部分都和李万君刚参加工作时一样,无论我们自己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我们似乎对自己所从事的具体的工作内容都并不是特别特别得喜爱,我们对自己每天的工作状态似乎都感到不是最理想,我们都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一些不满、抱怨,或是因为过于忙碌,压力过大,或是因为对工作环境和待遇感到失望等等,总之,我们绝不会放弃自己,但基本都会对工作的适应感到吃力和艰难,我也一样,我还没有能够完全从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适应如今的高工作强度和高工作压力的工作状态。但李万君父亲的这句话敲醒了我一下,我意识到了自己现在的不足,意识到了自己对待某些事情态度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我正在渐渐明白,工作了,不仅仅是社会身份的转变,不仅仅是生活状态的转变,我们都要承担起更重更大的责任,我们需要“扮演”好我们的每一重角色,我们需要咬牙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不断进步,以应对未来更多更大更难的困难和挑战。第二,李万君同志在节目中被问及关于跳槽或被其他公司挖角的问题时是这样回答的,他说“人要知恩图报,我的技能和我的荣誉,是企业,是党给的,尤其我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个样来”。他的这句话让我同样倍感敬意,在现在这个金钱至上,功利的社会,我深深感觉到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似乎越来越不那么安分守己,不那么愿意默默耕耘与奉献,人们都渴望挣更多的钱,都想着在一个公司干两年然后就跳槽,最终自己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思考怎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怎么做出真正对社会有更多意义和价值的贡献,许多优秀的企业也越来越开始强调忠诚比能力更重要,我想这是与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相悖的。我个人认为人生一世,做出哪怕一点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贡献,远比挣更多的钱更有价值。我希望我们都能有一颗安于平凡、简单、无私奉献,感恩与真诚的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地发现,我们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多,而时间却永远是那么地不够用,每当我早上来到办公室时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那么多人早已开始了工作,而每当我晚上离开办公室的时候,我也总会发现,还有那么多人还没有离开,我知道,无论是对待工作的态度,还是对工作的努力程度,我都还有很大很大的不足,更别提我工作能力上的差距了。我会向李万君这样的全国优秀党员学习,同时也会向我身边的许多优秀同事学习,不断鞭策自己,永不懈怠,我希望我能不辜负父母、老师、朋友和自己,我会不断提醒我自己,要再努力多一点,再对自己更狠一点,为家、为祖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红色传奇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发掘和利用党员革命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4月5日,蒙山县委宣传部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利用“靓TV”手机平台集中收看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制作的党员教育纪录片红色传奇》。为保证学习效果,蒙山县委宣传部以党组织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为主、党员个人通过手机登录靓TV党员教育平台观看为辅的观看方式,并开展一次“学党史、感党恩、强党性、铸忠诚”为主题的座谈交流活动。

据了解,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摄制的十集大型党员教育纪录片《红色传奇》,以1925年梧州建党到1949年广西全境解放的历史为背景,用不争的事实,通过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展示了建党初期和革命斗争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纪录片中,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的环境中表现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深深地触动了县委宣传部党员干部的心灵。

在收看了《红色传奇》后,党员干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后感。大家一致表示,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生命的动力,在无形间集聚着强大的力量。在今后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要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绿色农业、优势工业、特色旅游、品质城镇、福祉民生”的发展思路,增强大局意识,认真履职尽责,挖掘典型素材,采写出更多有质量的精品稿件,为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鼔与呼,为蒙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年度科幻影片《降临》观后感

全文共 1585 字

+ 加入清单

那一天,我仰望着西斯廷教堂的穹顶,心中明白渺小自己所背负的宏大使命即将结束。我用左手向上挥去……一束圣光,缓缓降临……

1月20日,《降临》在国内上映。当日,我膜拜了这部神片。

电影散场时,有些观众抱怨看不懂。的确有些烧脑,但在影片结束时,大部分观众还是读懂了它的叙事结构与主题思想。

第二天,我拜读了一些影评,发现大部分作者是读过原著才进行观影的,对影片解析的非常透彻,不留死角。我深感已没有再动笔的可能性,因为无法写出新意。

直到临睡前,我有了些奇怪的想法。也许只有我这种没看过原著而直接观影的人才会蹦出这样的念头,因为原著党的思维方式已经先入为主的被禁锢了,恰是我这种脑中“空”的人才会更加辩证的去看待它。

以下是我的思索过程,比较长,但绝对新颖。

一、语言决定思维模式

“语言决定思维模式”,这是本片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论。

我们常说西方人与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以前我们把它归咎于基因。事实上,在西方长大的华裔也会具有西方人的思维模式,这就明显绕开了基因这个因素。我有个儿时的好朋友从小学就去了美国生活,我可以感觉到他的思维方式是和我们不同的。我问过他一个问题,“你的梦里是用英语还是中文作为第一语言?”他告诉我更多时候是英语。

我想这便是“语言决定思维模式”的一个实证。基因决定了体质与性格,而语言与文字环境却潜移默化的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这便是香蕉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BC)、海归与土鳖的区别所在,大家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二、高效的语言造就了高效的思维模式

片中的外星人“七肢桶”用的是一种图形式的语言与文字,它高效到了一瞬间便可表达出无穷尽内容的程度。也就是我们人类用线性语言需要讲述1小时、1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信息内容,七肢桶一瞬间便可完成交流。

打个比方,有些人会一目十行,但他的阅读方式仍是从第一行第一个字到最后一行末尾字节,只不过他跳过了许多非重点。而七肢桶是一目一页,瞬间全盘接收每个“字”的信息内容,不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因为他们的文字是非线性的,没有起始与终点。

这是一种理论上成立的强大技能,类似于电脑语言,兼顾信息的海量与准确性。再从“语言决定思维模式”推理,七肢桶的思维模式将是革命性的、超人化的。这便是他们为何能预知未来的原因。因为当思维方式由线性转为非线性,时间概念变从单向矢量转变为如其文字一般是多维多向的,就没有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分别了。

片中女主角学会了外星人的语言,从而理解了他们的思维模式,继而掌握了预知未来的“本能”。她是七肢桶前来地球的目的,因为3000年后外星人需要地球人去拯救他们,她便是那火种与关键。片尾七肢桶完成了使命,默默的离开了地球。

三、《降临》与宗教

七肢桶这类物种似乎已经脱离了人的范畴,而走向了神。

宗教里的神、佛与上帝都具有同样的特性,无所不能、预知未来、摒弃了人间的烦恼与情感,这便是“超人”的“神性”。

而人类则恰恰相反,能力有限、懵懂未知、充满了七情六欲所带来的众生之苦。这便是“人性”。

佛陀在创教之初是悲天悯人、情感丰富的,直到他涅槃成佛才达到了“神性”的境界,此后祂便不在人间了。

游离于“人性”与“神性”之间的是庄子。大多数时候他可以“逍遥游”,顺其自然,断绝几乎所有人间的欲望与情感。但他仍保留了底线式的“人性”,这使得他更像是仙,而不是神。这里面暗含了太极图的奥秘,黑白两色象征了“人性”与“神性”,庄子式的仙在无边际的白色(神性)里残存了一点黑色(人性),而我们大多数未能悟道的人却是在无边际的黑色(人性)里参透了一点白色(神性)。

七肢桶的思维模式使他们“进化”到了“神”的境界,预知未来便不再是什么难事,而人间的情感也几乎不再挂念,这便是为何明知一个伙伴会死他们仍会从容赴命的原因。他们看淡了生死,弃绝了情感。

七肢桶感召了女主角,使她放下那未来女儿终将逝去的苦痛,从容的去面对一步步即将到来的“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筑梦路上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534 字

+ 加入清单

一部片子的特色,不只是由宏大叙事主题决定,还取决于它的叙事内容和方式。《筑梦路上》选取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32个重大事件,各构成一集,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风雨兼程的筑梦路上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这样的叙事内容和方式,使跨度将近一个世纪的叙事空间被集中的主线串接起来,这就是一个梦想、一条道路、一组精神。正是这三条主线,揭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能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一个梦想就是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各种各样的政治力量都为此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过探索和努力,结果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被历史和人民选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领导力量,是因为她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筑梦路上》讲的就是先锋队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先锋队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是怎样走在前列、探索奋斗的。全片叙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奋斗中的重大事件、作出的重大选择、创造的重大成就,每一集都与实现民族复兴息息相关。在不少集里,创作者还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与中国梦的关系有意识地作了勾连。比如,第三集把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艰难岁月对革命未来如“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的畅想,与同时期知识界关于未来中国梦想的征文一事对照起来叙述,即是一例。这样的叙述,使观众很容易体会到全片的主题。

一条道路就是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程,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重要历史时期。无论搞革命、搞建设,还是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着中国梦的前进方向和实现途径,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迎来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做的最主要事情就是寻路,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探索开拓并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筑梦路上》前15集,主要叙述中国共产党为开创和拓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所做的奋斗牺牲,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艰辛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所做的艰苦奋斗。没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道路的探索、创造和积累,就不可能最终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梦路上》后17集,集中笔墨描绘中国道路的开创和展开,以大量事实告诉观众,担当领导完成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在这条道路上带领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特别是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的各集,展示了许多重大战略的部署和落实,以筑梦路上的新故事,彰显了当代中国的道路自信。

一组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和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有信仰的牵引。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旗”、精神之“钙”。中国共产党在筑梦路上不仅带领人民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还创造和积累了一系列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筑梦路上》反映了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百余人次的事迹片断,涉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经济特区拓荒牛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精彩体现。《筑梦路上》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是靠自己的精神作风把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奋斗的,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全体人民来实现,必须通过不断为人民造福来体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讲好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和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1572 字

+ 加入清单

就在两会筹备之际,柴静将她的调研资料都提交给了全国人大,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高度关注。也就在2015年初的腊八节,她站在了星光影视园的演讲台上,面向观众和摄像机背后的大众,心情起伏地讲述着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不需要任何讲稿,那些想要说的话,已经在她心底憋了太久。2月28日,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上线仅一天,就被播放了近亿次,片中,一次次的采访、一组组的对比、一个个的案例、一串串的数字,令听众们不禁陷入深思。与人们休戚相关的大事让观众心有戚戚,“同呼吸,共命运”在这样的背景下,已不是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实在紧迫的问题。

拜访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权威部门和学术机构,调研污染空气的企业、事主及其背后的执法困境,柴静用了数百个数据、几十张图表,为我们拨开雾霾背后的层层真相:燃煤和燃油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而这些问题的监管执法又很难落实。没有严惩不贷的手段,就难有改进和创新,就会让金山银山和矿山毁掉青山绿水和蓝天。为此,她呼喊,她奔走,她在担当曾为新闻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关心每个人健康,带给每个人希望,这不是女神是什么?

当然,个人调研毕竟并不专业,难以概全,角度和辨析也可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内在的关联性还不直接,一些系统的解决方案亦有待商榷,但它至少起到了启蒙引导的科普作用,让人们对雾霾、空气乃至水源清洁等诸多令人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倍加关注。有关注就会有监督,有呼吁便能有进步,而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往往能决定至少是影响解决问题的速度。我们衷心期待着互联网的公民行动精神,能够尽早尽多地从线上走到线下,能够从一人一事一时一地的一言一行做出改变。

据柴静自述,促使她展开雾霾调查的原因是她的女儿没出世便患有肿瘤,从一出生就接受手术,因此她决定辞职,打算用相当一段时间照顾孩子,并帮助更多的孩子寻找雾霾的真相。柴静这种因为心底有爱惜而去做什么的初衷的确让人感动,不过,我们不禁思索这样的调查报告的撰写者为什么是柴静?我们更加希望下一次这样的报告不再是公益性质的个人调查,不再是柴静和雾霾的私人恩怨。柴静的声音,打开了一个黑匣子,应该让更多的民众“看见”,也需要让更多的高层听见,正如人民网在官方微博中所言:“穹顶之下别让柴静太孤单”。

新的《大气防治法》正在酝酿,环保部门和环保组织的权力将被加强,也许能就此长出“铜牙铁齿”。然而,我们不应就此静默等待,而应立即采取行动,因为,每一天我们都在呼吸,每一天我们都被伤害,我们又岂能等待?作为个体,我们能做的或许不多,但纵观历史,许多深刻的重大改革往往萌发于每个微乎其微的努力汇聚起来的力量。公众监督的力量是绝对不能低估的,因为它无处不在,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网络覆盖如此广泛的今天,群众的眼睛更加雪亮,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我们岂能懒于作为?

从公权力部门抓起,落实各项法规,重拳惩治不作为的部门、钻空子的企业、无视法的个人;从身边改起,与有污染的企业、有扬尘的工地、冒黑烟的车辆、排油烟的饭店作坚决的斗争;从自己做起,少烧煤炉子、少开私家车、少买排碳量大的企业产品……包括这次她拿出自己前年出书赚来的百万稿费拍摄和制作了这部让人震撼的纪录片,以及由此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绿色发展、能源体制改革话题的升级式讨论,也是一个唤醒人们麻木神经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若是人人都这么毅然决然地捍卫我们这颗蓝色星球的环境,人类的健康才有真正持久的保障。

“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柴静的呼唤让人怦然心动。从自传性作品《看见》到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我们蓦然发现退隐一年的柴静能够再次走红是必然的,因为当她把关注的目光从自己身上放大到整个星球时,她就已经成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录片《航拍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空中旅程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 ”片头一出来,大气磅礴,内心隐隐感动。

看到有人开玩笑地感谢节目组:《航拍中国》让大家看到了陕西不只是有黄土高坡,新疆不只是草原毡房。我是偶然在电视上被新疆篇的美丽街景吸引看的,觉得画面特别精致,每一帧都可以作屏保,仔细看节目名称才知道是全程航拍的。看科普《航拍中国》全部拍摄动用了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总行程近1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赤道4圈。祖国真是有颜又有钱!

这部纪录片很让我喜欢的是不局限拍一两个大众熟知的景点,观众跟着节目地图的节奏走,配着旁白的解说,好像真的在这个城市生活过一样。祖国一直在发展且发展很快,《航拍中国》很好地让我对其他省市更新了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我们都要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今年也不例外。在这次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中,这十一个人的事迹都让我深受感动,其中,最令我感动的还是王峰。

在一个夜晚,王峰所在的居民楼已经休息了,突然,大厅的自行车失火,火势迅速蔓延,住在一楼的汪峰第一个苏醒,他醒后救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把他们送到安全地区,接着,再次钻进火海,将二楼一个老爷爷和两个小孩子救了出来,楼上还有很多人,他再次钻入火海,将的上十几家的邻居挨家挨户都安全救了出来,但是当他出来的时候,已经快烧成了炭人。在他去往街上的途中,他留下了一条长达六十米的血脚印,那是多么令人震惊,这将是他人生最后的足迹。这串血脚印染红了天,浸红了地,也染红了我们的心。当地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要抢救他,短短六天,就收到了二百万元的汇款,可是最终没有挽回他的生命。

我看到后很震惊,一个普通的人为什么要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那些与自己素不相干的人呢?他原本可以放弃楼里的人们,带着自己的家人离开,可是,他没有,他选择死亡,用自己的死亡换来别人的生存。

我很惭愧,记得有一次,我爸爸在工地上,让我帮他递一下锤子,可我却当没听见一样。汪峰面对不认识的人还要选择用死亡帮助他们。我面对着自己至亲至爱的爸爸,竟然一点都不理睬,更何况只是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小事情。现在想想,我该多么惭愧啊!

我决定,我以后一定要学习王峰的这种精神,不管遇到的是生人还是熟人,也不管遇到的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我都要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秦玥飞观后感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秦玥飞生于1985年,初中毕业于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中毕业于南开中学。据他的高中班主任回忆,论平时成绩,秦玥飞只能算中等偏上,但综合能力特强,在当学生会干部时,表现出极强的领导能力。

他凭着托福满分的成绩和突出的面试表现,申请上美国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2011年,他以优异成绩完成了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专业的学习,并获得了文科学士学位。

毕业后,他没有像其他海归一样去跨国公司或大型金融机构做白领,而是选择了去基层做一名普通的村官。

2011年,秦玥飞到湖南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尽快融入村民的生活,秦玥飞入乡随俗,改变了很多。来村里的第一天,天气炎热,早晨起床后全身都是汗,秦玥飞提着水桶去冲澡。却不想,这件事立即在村里传开了,有的说他娇气,有的说他嫌农村脏,还有的说他浪费水。

“如果身上还保持任何‘外来气息’,就难以真正融入农村。”这是村民给秦玥飞上的第一课。于是,秦玥飞开始意识到,要想真正成为贺家山村的人,生活习俗就得和村民一致。为此,他开始减少洗澡次数,印着英文字母的花哨T恤,反过来穿,穿上解放鞋干活。渐渐地,村民开始信任秦玥飞,冬天送他军大衣,上门找他修电器,甚至找他帮忙干农活。

要想在贺家山村站稳脚跟,还需为村民做些实事。贺家山村有条水渠,村里300亩良田全靠它引水灌溉。但10多年来,这条沟渠一直无人修理,而且越堵越厉害,雨天不易排涝,干旱天引水不易进来。刚来贺家山村时,秦玥飞听到民怨最多的就是关于这条水渠。

秦玥飞掌握情况后,便上网查找国家相关政策,四处奔走寻求各方帮助,每次的来来回回的路费都是从自己每月1450元的工资支出。他寻求各种社会资源支持贺家山村建设,共为村里筹集资金80多万元。

村官秦玥飞还为村里维修道路、安装路灯、扩建敬老院,并拉来了乡村信息化教育项目,从一个“陌生人”成为贺家山村的名人,他与村民的相处也变得自然而融洽:村民路上碰到秦玥飞,会主动打招呼、握手。走在路上,有村民追着往他手里塞鸡蛋……

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他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好评。

2016年度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余秋雨对秦玥飞做了如此评价:一份份学历,很像一步步离开土地的台阶,但是这位高材生把全部的台阶反转成一次隆重的返回。

【颁奖辞】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纪录片《味道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391 字

+ 加入清单

味道中国》着力于回归食物本源,讲述食物和制作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首部美食电影,着力于回归食物本源,讲述食物和制作者之间的关系。下面语文迷为大家精心整理提供味道中国的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味道中国》上映之前,神评论已经零星出现。其中一条豆瓣一星短评这样写:“拍美食纪录片真好,既能让屁民忘了苏丹红和三聚氰胺,还能让屁民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关键完事还能弄成电影骗屁民的钱,既省了演员出场费还打了广告。洗脑作用真是堪比手撕鬼子。”

不知这位网友和天朝什么仇什么怨,要拿“屁民”和纪录片撒气。后来公映,料想拒绝洗脑的人士未必会进影院。我等“屁民”没忍住,去喽了一眼。这一喽,出事了。兴许是受到《舌尖上的中国》大红的蛊惑,好好的食材不讲、烹饪难提,《味道中国》的起手式,就奔着催泪去了。

立春时分,北地冰雪初融,南方的饮食生意已如火如荼。第-四-代肉燕传人陈师傅才露了一手擀燕皮的功夫,形同尾巴遭踩七寸被捏的配音女声就亮嗓了。原来,上了年岁的陈师傅后继无人,女儿却醉心击鼓。可经过日复一日的濡染与感化,女儿终于“放下鼓槌,拿起燕槌”,成为肉燕第五代传人。这一段的结尾,画外音是一句话:有一种爱,来自于爱上同一种味道。

这是《味道中国》的标准格式,节气开头,故事铺陈,鸡汤收尾,如是往复。清明是江鲜欲上的时节,淮扬菜大厨老仰要为行将出国的外孙女露一手。去骨的江刀捏成鱼丸,本已拍出《饮食男女》开场的节奏,孰料老人家一开口,“鱼丸,弯就是家。”再配上影片“食物永远是表达爱的最好方式”的定调,瞬间又泄了气。

或许是制片方太想强化“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急于剖白乡土巨变、后继乏人对中国饮食传统带来的冲击,所有故事的编排,都有着极尽鲜明的预设。仿佛观众定要对着食指大动的珍馐,看着看着就馋了,吃着吃着就哭了,才对得起主创的用心良苦。

于是,讲述义乌的豆皮师傅,到大城市“淘金”,因为水质问题,豆皮都做不成了。回到故园,又发现年轻人都做起了小商品生意。分明是扎扎实实的社会现象,硬是拧出了人心不古的慨叹和默然坚守的情怀。“安静的味道需要一颗安静的心慢慢体会。”话是如此,一五一十说出来,少了留白,反倒成了变相的“只要998”。

全片最打动我的是古法制酱的段落。酱缸成列,航拍的镜头扫过,几位酱工穿梭其间。晒要殷勤,雨要防备,可酱工师傅面对镜头却说:“古法制酱,一年才有一次。我做了30年,其实才做了30多次。”以事实带余韵,远好过旁白“做酱如同做人,有舍才能有得”的故作煽情。

最惊人是临近尾声,朝鲜族妈妈做辣酱迎除夕,打拼在外的儿女归来,最终却落得一句“有时候我们走得很远,只为有一天能尝到妈妈的味道。”为了触动心扉,连基本的逻辑都不要了,《味道中国》也是真的拼。

愿意为了美食走进影院的观众,对生活的热爱无需赘言。他们自然知道,味道背后有情意,有乡土,事关家和远方。但更多时候,食物只是食物本身,美食纪录片的本职,是如实呈现知识与趣味。知道深井烧鹅多取清远乌鬃,明白北京烤鸭的皮肉分离得益于进炉前嘴对嘴的吹气,感佩人蜷菱桶采摘莼菜的艰难,便足以动人。

更多的意义乃至抒情,大可以听凭观众自行生发。优秀的纪录片绝不止于填鸭,更不会以催泪为己任。所有反馈,理当基于最全面的呈现和最直白的事实。不然,催不出泪,倒反了胃,就难免分寸尽失。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吃不好这一生。以此与全天下吃货,以及《味道中国》主创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迁徙的鸟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24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部节奏缓慢的电影,却讲述着一个漫长的故事。小从刚出生,到长出羽毛,再到张弛飞翔。短短的两分钟,春夏秋冬,已复一年。灰雁,飞越1800英里,从欧洲西南部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短短几个字,展现了一种震人心神的力量,也瞬间让人明白了这部电影的魅力,就是用最简单的温暖带给你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与感动。

候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关于归来的承诺,他们的旅程千里迢迢,经历了危机重重,只为了一个目的:生存。候鸟的迁徙是为生命而战。这是影片开头的话,精炼,简洁,点明中心就好,不必多言。

他的脚上缠着了绳子,用尖尖的嘴巴,抬起脚,弯着脖子,想把它咬下来,呵呵,他灵动得那么可爱,惹人怜惜。余光中曾说过,一切的美都是从惹人怜惜开始的。而这些大雁,体现着的则是自然的美,那是最纯粹,最干净的美。一切的滥美之词用在形容自然上都显得那样肤浅,粗俗,而我不会那么多的唯美词语,我只知道,看着那一幅幅的画面,我惊住了,我听到了来自心灵的声音,很空灵的声音,回荡在心里,好像一下子就变得清明了许多,一切混沌的思想,杂乱,刹那间被洗涤,那种清水流过手心的感觉,那是我最爱的感觉,好像我离完美很近,很近。

气象之美

日月星辰,云雪雨露,春夏秋冬,昼夜晨昏。影片随着拍摄的进度,展现给我们了不一样的节气,不一样的色彩。春意盎然时,一片翠绿直晃人眼,“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大雁们似乎也因着这生机盎然的天气,总是蹦跳着,很欢乐的样貌。冰封大地时,苍茫无边,皑皑白雪,素裹银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我不禁有点担心当毅力不在是唯一的条件,他们还能坚持吗,。毕竟,他们那样瘦小,他们能抵御严寒的侵袭吗,能忍过饥饿的煎熬吗,能挨过这茫茫的雪吗?

情感之美

影片不止一次展现了大雁的情感,令我影响深刻。犹记得一开始,便是妈妈忙碌的帮小鸟觅食的场景。鸟儿们,呆在窝里,张大着嘴巴,不停的叫着,“妈妈,妈妈”。那是自然界最大的恩赐了吧,亲情,没有哪个造物主能创造出如此完美的爱,无私,伟大,不分物种,不分地域,不会被时刻阻隔,被地域分开。看妈妈用翅膀,护着小雁,看妈妈用尖尖的嘴巴,啄着小鸟,与他嬉戏玩耍。感情,重点体现的就是那两只白天鹅,头颅相抵,构成一个完整的心形,与水中倒影交辉相映。最浪漫的象征,他们轻吻,拥抱,脖颈相依,互伴前行,不离不弃,生死相许。经历过惊天动地,最终细水长流,在征途上鼓励,互助,扶持。感情,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齐,再也不能分开。

歌声之美

影片没有过多的背景音乐,只有雁儿们或低沉或高亢的鸣叫,只有翅膀划过高空的时呼呼风响,只有扬起的水花再次掉落水中和海浪相互拍击的声音,只有悠扬旷远的乐声。那些空灵的乐声,为丹顶鹤和天鹅们的舞蹈鸣响最好的节奏,为新生的雏鸟欢喜唱诵。天籁一般的歌声甚至与鸟儿们一齐越飞越高。

迁徙之美

飞翔始于小男孩剪开梦想的绳索,越过湖面,麦田,桥梁,飞过丛林、沼泽、自由女神像和艾菲尔铁塔。每一个身影,轻轻划过的,是我们的心田,留下了最深的记忆。

白天鹅在红色的河流上滑翔,一道绚丽的白,宛如星辰滑落天空;黑色的斑头鹰在白雪的映衬下,与远处的山脉对照呼应;墨色天空中的鸟和月;繁花似锦的大地上银白飞鸟。仙鹤展翅翩翩起舞,行云流水一般,轻盈而又舒展;成群的海鸥并起直飞,气势磅礴,冲击视觉。

迁徙的过程,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副画,美得令我心惊,令我动容。自然的美不单单在色彩,在雄壮,在奇特,更多的美在灵魂深处,美在每一个角度都能带给你最深的感动。

“飞翔不是体力和智力能够解决的,它是一个奇迹”,有个诗人这样说过。

名导雅克·贝汉说:“飞翔对鸟来说不是人们想象的什么乐趣,而是为了生存而拼搏。它们要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许多困难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人与自然

我们坐在荧幕前,看到的是鸟儿们飞翔的姿态,一展翅,一跳跃,觅食,休息……每一个流畅的曲线,都是最完美的弧度。我们体会到的则是鸟的精神,由内而发的一种毅力,令人深深地折服。这种折服,是人类最后的救赎,然而,有人依旧没能体会这其中的美。

关在笼子离得野鸭们,凄厉的叫着,追赶着,却逃不脱细小的网洞,逃不脱人类的掌控。当一幕幕自然美景展此刻我们面前时,那三辆割草机,出现的那样不合时宜。娇人可爱的鹦鹉,关在牢笼中,失去最珍重的自由。一声声的枪响,我如坐针毡,揪心般的疼。突然就怨了,恨了,人类与自然,本是一体,何苦相逼。

好在虽然影片偶尔会有人类的痕迹,却无从掩盖鸟的光芒。笼子,收割机,轮船,铁轨……那些都只是飘过的物件,甚至被讽刺为歇脚点。那本完全是一个鸟的世界,一个人类无从踏足的世界,一个干净的纯粹的世界,却被人类的私欲与血腥,狠狠的破坏着。现代社会真的进步了吗?进步到,连鸟都不如,进步到再也找不到一片净土,安放我们的完美,进不到只能在影片中寻求自然的美,我们明明就身处自然之中,可我们丝毫感受不到安详,清净的美。在欣赏影片时,我想大家大概会忽略吧,时代,科技,高楼大厦,金碧辉煌,那些是不是不美丽了啊,是不是很做作,很刻意,很虚假呢?这一刻,我们以前所坚信的所追逐的,都变得虚无缥缈了起来。

“自然界的美是自然的、纯粹的美,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我们在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中,灵魂能够得到陶冶净化,身心能够得到哪怕是暂时的自由。这对健康人性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

就这样,鸟儿们又飞回当初的地方,再一次飘过老妪,享受人与自然的亲切。影片结束时,我的心还不能平复,还依旧爱着那种跳动着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明宫的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应该是中国最幸福的年代,不仅仅是疆域的辽阔,财富的聚集,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包容感,李氏家族本来就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他们不受教条的束缚,有包容一切的度量,也有勇敢彪悍的作风,这样领导下,中国历史上出现一批的独树一帜的臣子文人,他们在上朝能运筹帷幄,上马能决胜千里。在欧洲正为宗教不同派别血染大地的时候,这里能做到各种宗教自由发展,各个民族竞技而生。即便是打过架的日本和棒子也能很好的包容,还能毫不保留的手把手的教狼,这是一个怎样自信的民族。有这样的保障,国民素质达到巅峰,真正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盛唐时期的中国,更像是一个桃花仙境,世界的乌托邦。

天朝只属于哪个时代,没有包容的度量做不到,像是明朝的尔虞我诈。没有交流做不到,像是元,清的固步自封。没有自信更做不到。

对于经历一系列的殖民,战乱,思想禁锢,病痛折磨的国家,我们有包容一切的度量吗?有海纳百川的自信吗?只不过GDP涨的快点,就天朝天朝的YY起来,天朝不是靠楼推起来的,比起天朝差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年度感动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一向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更像一部荡气回肠的激情诗篇,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心灵,感受着质朴真诚的心声,让我们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赞叹致敬,更凝聚着民族的正能量,点燃着美好的中国梦。

是的,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是一个不缺少英雄的国度,更是一个不吝啬感动的民族,整个颁奖现场,真情与感动交织,生命与伟大交融。十位“感动中国人物”就像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在我们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热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弓腰扛背,沐雨栉风,用粗糙的双手擦亮了爱心捐赠的“金字”招牌;无私志愿者张宝艳、秦艳友夫妇用无尽的善良为千千万万的宝贝照亮了回家的幸福征程;“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老人用一生的爱岗敬业创造健康生命的福音;刚刚过世的闫肃老人与人民始终心连心,唱出了一曲感天动地的世纪赞歌……当他们的故事一一呈现在眼前时,我们不由得感慨,感慨他们的执着坚守,感慨他们的毕生追求,感慨他们的艰辛付出,然而又不难发现,其实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百姓中的一员,遭遇着人生的坎坷,经历着命运的磨难,但他们在逆境之中划出了人生漂亮的弧线,其坚定的信念与崇高的道德就是留给我们最好的一笔精神财富,有了这些,再普通的人生也不会暗淡,再沧桑的命运也会闪光。

整台颁奖盛典,真情涌动,大爱奔涌。爱祖国,爱得矢志不移;爱他人,爱得义无反顾;爱百姓,爱得全心全意;爱家人,爱得炽热如火。正是有了这份浓浓的爱,才有了工作中的勇于担当;才有了名利中的淡泊如水;才有了行动中的奉献自我;才有了家庭中的患难深情。久久地感悟着“感动中国”人物的不凡事迹,我们不禁汗颜于自身的渺小,为曾经的牢骚满腹而羞愧,为昨日的贪图安逸而自责,为以往的追逐功利而检讨。那么只要行动,就为时不晚,只要追逐的方向不变,只要奋进的动力不减,恪守本职也能升华价值,坚守平凡也能荣光无限。

感动中国人物,叩响大爱强音。在为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骄傲与感动之际,我们也将面对新一年的明媚征程,不妨也用朴实的双手擎起爱的火把,不仅照亮脚下的路,也能温暖身边的人,我们由衷地坚信,爱的力量聚沙成搭,人人献出一缕爱的春晖,世界则会春暖花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央视《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战胜疫情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

要增强“生命重于泰山”的政治自觉。“生命重于泰山”,在当前防疫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服从党组织安排。要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与广大群众并肩作战,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和无畏冲锋在“疫”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要增强“疫情就是命令”的思想自觉。“疫情就是命令”,广大党员干部要闻“疫”而动,要充分认识到严峻疫情就是对党性的考验、对初心的考问,要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要以“我是党员我带头”的积极性主动投身到这场严峻斗争中去,以“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决心真抓实干,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攻坚克难。既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在抗“疫”斗争中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真正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在矛盾冲突面前不躲避、在危机困难面前不惧怕、在歪风邪气面前不退缩。

要增强“防控就是责任”的行动自觉。“防控就是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扛起责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实干抓好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以“草摇叶响知鹿过”“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细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从容面对各种棘手问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定力消除群众顾虑、坚定群众信心,在“疫”线当先锋、作表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人民智慧,凝聚群众力量,新时代的“人民斗争”一定能够劈波斩浪、勇往直前,战胜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