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幼儿园简单成语故事(热门20篇)

成长,成长会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会把我们的点点滴滴给记录下来,直到终生,成长才会消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简单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浏览

3905

作文

1000

一衣带水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释义: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间隔,后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水。

故事: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虽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颖询问灭陈的计策,高颖回答说:“江南的庄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们在他们的收获季节,扬言出兵,他们一定就会放弃农时,屯兵防守;他们作好了准备,我们便不再出兵。这样来几次,他们便不会相信。等他们不作准备,我们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们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粮食不像我们北方屯积在地窖中,而屯积在茅、竹修建的仓库中,我们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烧毁它,如果连烧几年,陈朝的财力就大大削弱了,灭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

隋文帝采取了高颖的计策,经过七年的准备,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陈。出发前,他对高额说:“我是天下者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够因为一条像衣服带子一佯狭窄的长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晋王杨广为元帅,率领五十万大军渡江南下,向陈朝的都城建康发动猛烈的进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获了陈后主,灭掉了陈朝。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完璧归赵成语故事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完璧归赵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例 句

1. 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请你放心。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

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合浦珠还儿童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合浦珠还

【拼音】: hé pǔ zhū huán

【解释】: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成语故事】: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成语拼音:huáng lí hēi lí,dé shǔ zh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取得好效果的方法。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狸:山猫;雄:强有力的。比喻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有好的效果就是好方法。

成语来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秀才驱怪》:“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成语造句: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演化为现代的白猫黑猫论。

黄狸黑狸,得鼠者雄的成语故事

清朝时期,徐秀才不愿为清廷服务,就改学道术为人驱鬼,一个朝廷大员请他驱鬼,好酒好菜侍侯,闭口不谈驱鬼事情。晚上一头兽头人身的怪物来舔食剩菜剩饭。徐秀才吓得拼命狂叫吓跑了那怪物,后来再也没发现了,人们感叹:“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黄字开头的成语

黄粱梦    黄狸黑狸    黄耳寄书    黄粱一梦    黄绢幼妇    黄粱美梦    黄羊任人    黄公好谦

包含有黄字的成语

黄粱美梦    黄绢幼妇    黄粱一梦    黄耳寄书    黄狸黑狸    黄粱梦    周瑜打黄    骊黄牝牡    螳螂捕蝉    梦熟黄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患难之交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交:交情;朋友;患难:危险和艰苦的处境。共同经历患难的朋友。指交情很深。

成语出处:明 焦竑《玉堂丛语 荐举》:“仲举与文贞在武昌,因患难之交,讷黑窑匠以一文。”

成语繁体:患難之交

成语简拼:HNZJ

成语注音:ㄏㄨˋ ㄋˋ ㄓ ㄐ一ㄠ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患难之交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经过困难而成好朋友。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难,不能读作“nán”。

近义词:生死之交、患难与共、刎颈之交

反义词:酒肉朋友、狐朋狗友、狼狈为奸

成语例子:他们是患难之交,彼此了解,情同手足。

英语翻译:friends inneed

俄语翻译:испытанный руг

其他翻译:amitié partagée dans ladversité

成语谜语:病友

成语故事

唐朝柳宗元考取进士后经王叔文推荐,升为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司马。后来转任柳州刺史。他的好友刘禹锡迁擂州刺史,擂州是蛮夷作乱的地方,为了让刘禹锡照顾家庭,就上书申请与刘禹锡换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二龙戏珠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二龙戏珠

【读音】er long xi zhū

【释义】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二龙戏珠的故事】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两栖动物,它产生于华夏图腾文化,远古的三皇五帝均以龙作为图腾。珠,即珍珠、夜明珠,龙珠可避水与火,是吉祥的象征,民间喜欢在佳节戓庆典时举办舞龙表演以示庆贺。舞时由一人持彩珠(也叫彩球)与双龙戏舞,称二龙戏珠或双龙戏珠。这一舞龙形式及以后出现的舞龙绘画图案,都是由一个民间故事引申出来的。相传,天池山中有个深潭,有两条青龙在此修炼,它们关心附近百姓的疾苦,时常行风播雨,使百姓们过着衣食无忧的太平日子,两条龙也备受人们的爱戴。天池潭也是天宫仙女们洗澡的地方,每当月洁风清时,仙女们就到这里洗澡嬉戏。一次,仙女们在池中正洗得尽兴,一个浑身长毛的怪物猛扑过来,对裸身的众仙女进行调戏,她们高呼求救。两条青龙听到呼救声,立即披甲持械奔向天池潭,见是一只熊怪正在撤野,二龙齐心英勇奋战,熊怪战败被擒。众仙女把青龙搭救之事,告诉给了王母娘娘。王母一时善心大发,从宝葫芦里取出一颗金珠,给青龙送去,让它们早日修炼成功。金珠只有一颗,它们谁也不想独吞下去,你让给我,我推给你。推来让去,一颗金珠在二龙之间蹿上跳下,金光闪闪。时间一长,此事惊动了玉皇大帝,忙派太白金星下凡查看。太白金星视察后,把两条青龙潜心修炼,心地善良,讲义气的品德对玉帝汇报了一遍。玉帝也受感动,便又取出一颗金珠给青龙送去。于是,它们各呑下一颗金珠,都成了掌管百姓命运的天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成语故事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1: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有害处。吃枣子则恰好相反,对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却有害处。”旁边有一个呆子听了之后,马上自作聪明地说:“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枣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那位医生很感兴趣,便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呆子得意地说:“我吃生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去,这不是可以让生梨有益于牙齿,而避免了它对脾脏的伤害吗?”旁边有人听了这话就问:“那么枣子怎么吃才好呢?”呆子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简单吗?等我吃枣子的时候,我就不用牙齿咬,一口吞到肚子里就是了。这样就可以让枣子对脾脏起到好的作用,又不至于伤害牙齿。”

医生听了反问道:“你吃生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一个地囫囵吞下去而不咀嚼,肠胃能消化吗?又怎么能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呢?”这个呆子无话可说了。

故事2:两败俱伤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陈轸(zhěn)的人。他非常聪明,遇事总是能想出很多好办法。有一次,他受到楚王的派遣,出使到秦国去。当时,韩、魏两国互相攻打,打了一年多,仍然没有分出胜负。秦惠王打算出兵干涉,可一时也拿不定主意。秦惠王知道陈轸很有见识,便向他请教。

于是,陈轸讲了卞(biàn)庄子刺虎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正要咬一头牛,卞庄子见了,马上拔出剑来,想冲过去与老虎搏斗。

旁边的人劝他说:“这两只老虎正在争吃一头牛,争着争着就会互相撕咬,结果一定是小的被咬死,大的也会受伤。到那时,你再去刺杀那只受了伤的,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解决了。”

卞庄子觉得这个人讲得很有道理,就远远地看着那两只老虎。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互相打斗起来,小老虎被咬死了,大老虎也受了很重的伤。这时,卞庄子冲上去,刺死了受伤的大老虎,一下子就把两只老虎都消灭了。

陈轸讲完了这个故事,然后对秦惠王说:“现在韩、魏两国长期战争,最后必然是弱国灭亡,强国受到很大的打击。到时候如果您乘机把遭到削弱的强国打垮,不就一下子灭掉了两国吗?”秦惠王听从了陈轸的意见,果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故事3:力不从心

东汉时期,北部的匈奴不断骚扰汉朝边境,并凭借军事力量统治西域的弱小国家。公元73年,汉明帝刘庄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抵御匈奴的侵犯,就派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在西域前后生活了三十年。他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为祖国北部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朝廷将他封为定远侯。

班超年近七十岁的时候,感到身体渐渐衰弱,又非常思念家乡,便上书汉和帝刘肇(zhào),请求把自己调回玉门关以内,以免老死西域。

班超的妹妹班昭也递给汉和帝一份奏折,说:“班超现在衰老多病,满头白发,两只手也不听使唤了,耳朵聋了,眼睛花了,走路必须要拄拐杖才行。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班超的力量已经不能使他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了。(原文是:‘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这不仅损害了国家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功绩,而且忠臣也无法尽力效忠,这多么让人痛心啊!”

汉和帝看到这份奏折后深受感动,于是就把班超从西域召了回来,让他安度晚年。班超回到洛阳后,由于旧病复发,不久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一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孔孟之道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原文】:孔孟之道

【标准发音】:kǒng mèng zhī dào

【繁体写法】:孔孟之道

【孔孟之道是什么意思】: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孔孟之道成语接龙】:利出一孔 → 孔孟之道 → 道不举遗

【孔孟之道成语解读】:

【用法分析】: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儒家思想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kǒng mèng zhī dào】采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有关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法如深涧

楚庄王准备去攻打越国,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谋臣杜子。杜子问:“不知大王出兵越国的理由是什么?”楚庄王说:“越国目前政治腐败,兵力不足,正是攻打的好机会,我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杜子又问:“大王有成功的把握吗?”楚庄王十分自信地说:“当然有把握。越国眼下正不堪一击,我出兵必定是马到成功!”

看着楚庄王那盲目自信的样子,杜子语重心长地说:“大王,您所说的情况并不全对。越国目前情况的确很糟,可是我们楚国的情况也很不妙啊。人的智慧跟人的眼睛一样,一个人可能常常深谋远虑,但往往想不到近忧,这就像人的眼睛常常看得很远却难以看清自己的睫毛一样。大王您很清楚地看到越国的危机,却对楚国的不足缺乏足够的分析。您仔细想想,楚国的军队其实并不强大,曾被秦国、晋国打败,还丢失了几百里的疆土,这不是兵力不强的表现吗?楚国的政治也未必清明,像庄(足乔)(jue)这样的大强盗,可以在国内横行霸道,肆意违法,而各级官吏却对他毫无办法,这不也是政治腐败的表现吗?依我看,楚国的情况要比越国更加糟糕,大王您看不到这些,却还想着要对越国用兵,这不正像目不见睫那样缺乏自知之明吗?您是否想到别的国家也会像您对越国的考虑一样而对楚国虎视眈眈呢?因此,大王的当务之急应是认真把楚国自己的事办好才对呀!”

杜子的一番话,说得楚庄王如梦初醒,心服口服,他决定不去攻打越国,从此加强对楚国的治理,使楚国真正强大起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犯“目不见睫”的错误,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以把握眼前的情况。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如不进行矫正将是很危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故事书读后感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要会闭气,一口气憋不住水就会倒灌进耳朵,鼻子,那滋味可不好受。还要学“打腿”,两条腿要绷得笔直地上下摆动, 一次就要摆动几百下,教练把五次合为一组,每天学游泳,都要求我们至少要做五组,每天我的两条腿都要摆动几千次,等学完回到家,真是又酸又累。

好几次,婆婆看我学得这么辛苦,很舍不得,叫我别学了。可是我不愿放弃,咬着牙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在水里轻松的漂了起来,一口气就游到了对岸,我终于学会游泳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那一刻我是多么快活啊!我想,这都是因为我和愚公,磨铁棒的老奶奶一样,有股子认准目标,坚持到底的“傻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天花乱坠的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天花乱坠成语何来

贾蓉复进城来见他老娘,将他父亲之意说了。又添上许多话,说贾琏做人如何好,目今凤姐身子有病,已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做正室。又说他父亲此时如何聘,贾涟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你老人家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应了替聘。说得天花乱坠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

天花乱坠成语解读

①天花乱坠:据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时感动上天,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后多形容言谈极其动听,但不切实际,或用甜言蜜语骗人。

贾蓉又进城来见尤老娘,把他父亲的意思说了。他又加上许多话,说贾琏做人如何好,现在凤姐身体有病,已经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做正室。又描述他父亲这边会如何聘,贾琏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尤老娘去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答应了嫁出去。他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

天花乱坠成语故事

贾琏素日久闻尤氏姐妹之名,后因贾敬丧事得缘相见,渐渐地和尤二姐眉目传情。后来,贾链和贾蓉说到尤二姐长得如何标致,为人如何好,真是举止大方、言语温柔,无一处不令人可敬可爱。

于是,贾蓉帮忙从中撮合。他先说动了贾珍,之后进城来见尤老娘,将他父亲贾珍的意思说了。又说贾琏做人如何好,现今王熙凤身子有病,已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王熙凤一死,便接了二姨进

去做正室。又描述他父亲此时如何聘,贾琏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尤老娘去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应了替聘。他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虽然尤二姐幼年便指腹为婚许给一张家的儿子张华为亲,但张家现已败落,尤老娘早就想退婚。况且此事又是贾珍做主替聘,贾琏又是青年公子,遂连忙过来与二姐商议。二姐是个水性的人,早先就与姐夫不妥,并常怨恨错许张华,今见贾琏有情,况是姐夫将她聘嫁,有何不肯,这样,贾珍、贾蓉父子就一手撮合帮着贾琏偷偷地娶了尤二姐做妾。

天花乱坠成语史例

刘哗在魏明帝时代担任侍中,谈起话来有声有色,深受信赖。

一次,明帝想讨伐蜀国,群臣皆曰不可,明帝私下问刘哗时,刘哗都说:“可以。”但刘哗和群臣商议时,却又附和说:“不可以。”无论是可或不可,刘哗总能分析得头头是道,说得天花乱坠,朝臣或皇帝都很信服。

在反对讨伐蜀国的众臣当中,态度最强硬的是杨暨。杨暨每回从朝廷出来,就去拜访刘哗,请教刘哗的意见,而刘哗总是一再重申反对出兵的立场。有一天,杨暨和明帝讨论伐蜀之事。杨暨恳切规劝,希望明帝打消念头,他说:“我的话不足采信,但侍中刘哗是先帝的谋臣,他也常说蜀国不可以讨伐。”明帝认为杨暨搞错了,把刘哗召来对质,但是刘哗一言不发。

有人密报明帝说:“刘哗不忠,常迎合皇上,献媚逢迎。不信皇上可以在和刘哗说话时,故意用和您想法相反的意思问他,如果他的回答跟您话里的意思不同,表示刘哗的想法跟陛下真的不谋而合;如果陛下怎么说,他就怎么响应,表示他善于迎合。”明帝试了以后,发现刘哗果真只会揣摩上意,于是渐渐疏远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莫须有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莫须有

成语拼音:m xū yǒu

成语用法:作谓语、补语、定语;指凭空捏造诬陷。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紧缩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莫:大约;须有:指可能有。也许有。指凭空捏造诬陷。

成语来源:《宋史·岳飞传》:“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成语造句: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看来许之罪其实是‘莫须有’的,大约有人欲得而甘心,故有此辣手。”

莫须有的成语故事

南宋时期,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抗击金军的侵略,所向披靡。金军闻风丧胆,指使投诚的秦桧回南宋朝廷,离间岳飞君臣的关系。岳飞父子等被秦桧诬陷治罪,韩世忠心中不平,责问秦桧。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字开头的成语

莫须有

包含有莫字的成语

鞭长莫及 、一人立志 、一筹莫展 、一夫当关、 莫须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19 字

+ 加入清单

【一叶障木】是个成语,它所说的故事是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一天从书上看到‘‘如果得到螳螂扑捉知了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就在树林转,寻找螳螂遮身的叶子。终于他看到了螳螂遮身的叶子了。他扑了上去,但是那片叶子掉地上和其它的叶子混在一起了,找不到那片叶子,他只好把全部叶子带回家了。怎样才能找到那片叶子呢、他只好一片一片放在头上问老婆看不看的见他,最后,他老婆被问烦了,就说看不见。他乐坏了。就用叶子遮住自己,来到街上。当着店主的面拿店里的东西。店主奇怪极了。就把他送官府了,当官府知道了原因后,就哈哈大笑,把他给放了。

读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感到很有趣。这么一个故事用四个字就概括了,让我们一看这四个字,就知道它是什么故事。这个成语用我们现在的解释是指一个人看不到事物的全貌。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都是一个故事。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所以让我们一起去看成语故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故事:不合时宜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不合时宜”这则成语的时宜是:当时的需要。不符合时势的需要,与世情不相投合。

这个成语于《汉书.哀帝纪》,待诏夏贺良等建言改元易号,增益漏刻,可以永安国家。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汉哀帝刘欣是汉成帝的养子,二十岁即位做了皇帝,定年号为建平。自做皇帝以后,哀帝经常生病。建平二年六月,哀帝的母亲丁太后得病去世。担任“黄门待诏”的顾问官夏贺良向汉哀帝上奏说:

“汉朝的历法已经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当时没有顺应天命,所以他没有亲生儿子。现在,皇上您生病的时间已很长了,天下又多次发生各种变异,这些都是上天的警告。皇上只有马上改变年号,才可以延年益寿,生养皇子,平息灾祸。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不照着做,各种灾祸都会发生,人民就要遭受灾难。”

哀帝听了夏贺良的一番话,也盼自己身体健康,就在建平二年六月甲子日,即丁太后死后的第四天,发布诏书,大赦天下,改建平三年为太初元年,改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把计时的漏上的刻度从一百度改为一百二十度。

改变年号以后,哀帝还是照样生病。夏贺良等人想趁机干预朝政,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对。哀帝也因夏贺良的话没有应验,派人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作了调查,知道他们实际上是一伙骗子,于是在八月间又下诏书,说道:

“黄门待诏夏贺良等建议改变年号和帝号,说增加漏的刻度可以使国家永远安定,我误听了他们的话,希望给天下带来安定,但是并没有应验。夏贺良等所说的所做的,都违经背古,不合时宜。六月甲子日的诏书,除了大赦一项之外,全部废除。”

这次改元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夏贺良等人因妖言惑众,被处以死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语故事《卧薪尝胆》第二课时教案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有取得最终胜利的道理。

3、有感情地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成语故事-——《卧薪尝胆》。(读题)

2、“卧薪”是什么意思?“尝胆”是什么意思?

3、过渡:越王勾践贵为一国之君,不享受荣华富贵,却每天睡柴草、尝苦胆,这是为什么呢?周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穿越时空,到春秋战国时期那烽烟四起的古战场上去看一看。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指名朗读课文1—4自然段。

2、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3、学习第二段。

(1)两国国君都有称霸的决心,所以发生了会稽之战,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和几千残兵败将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作出一个什么决定?

(2)理解“万般无奈”的含义,并指导学生读好这种心情。

(3)为了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勾践向吴王求和,为了不让吴王起疑,甘愿和夫人一起去吴国为奴。但他报仇雪很的心思并没有瞒得过吴国的谋臣们,他们纷纷——(引读第二段)

4、学习第三段。

(1)勾践夫妇在吴国过的什么日子呢?轻读第三段,用笔画出描写他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

(2)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住进了___________,给吴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3)根据收集的资料,描述勾践夫妇还受了什么苦,什么耻辱?讲完后用四个字概括填在横线上。

完成填空: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_____________,住进了___________,给吴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尽了屈辱。

5、学习第四段。

(1)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回国后他是怎样生活的呢?看图说话。

(2)你们看勾践的表情,想一想,每次尝苦胆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3)勾践是怎么做的呢?有感情地读课文。

(4)你还知道勾践做了那些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6、正因为勾践有坚定的报仇决心和行动,所以——(引读第五段)

(三)、讲故事。

提示:1、熟读课文;

2、加入适当的语言、表情、动作和收集的小资料,可以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

(四)、课后作业。

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父母或周围的朋友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集合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成语,这里每一个故事篇幅不长,却蕴涵了一个个大道理,大的智慧。今天我扑在书上,吸取着书中的营养。

在这么多个故事,我尤其喜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他讲叙了战国时班,蔺相如因完璧归赵立了大功,得到赵慧文王的器重,拜他为上卿,官位排到老将廉颇大将之上。脾气暴躁的廉颇,因此非常不满,觉得自己战功卓著,不因该排在一个文弱书生之后。蔺相如出于对赵国着想,处处避让廉颇,他的随人甚为不解。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是因为我和赵将军,一旦我们俩内斗,秦国就会趁虚而入,侵略赵国。”手下听了,非常感动。这件事传到廉颇的耳朵里,他非常惭愧,便负荆请罪,从此他俩成了生死之交。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蔺相如的博大胸襟与廉颇的知错就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除此之外,我从《亡羊补牢》的故事中明白了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而是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

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在书中有取不尽的知识,有取之不尽的做人的大道理。在书的熏陶下,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要珍惜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在书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尽情的享受。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故事

全文共 1462 字

+ 加入清单

北宋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叫欧阳修,庐陵(今江西永丰)人。欧阳修幼年丧父,家贫,买不起纸笔。欧母便以荻草在泥地上划字,教欧阳修认字。 欧阳修十岁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书,从那家的一只废纸篓里发现一本旧书,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了来,带回家里细细阅读。 欧阳修觉得韩愈的散文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社会上流行的讲求华丽,内容空洞的文章完全不一样。于是他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 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欧阳修在文学上的声誉已经很大了。他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事。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后来,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说话,这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他们捕风捉影,诬陷欧阳修一些罪名,于是欧阳修又被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他写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便是这时作作。

十多年后,宋仁宗才想起欧阳修的文才,便把他调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欧阳修趁此机会,积极提倡改革文风。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他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那些落选者,对欧阳修十分不满,他们将欧阳修拦住,吵吵嚷嚷地辱骂他。后来,巡逻的兵士过来,才把这批人赶跑。 就在这次考试中,后来的大文豪苏轼崭露头角。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二十岁那年,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和苏辙到京城去考进士。在考试中,苏轼写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欧阳修看到这篇文章后,大赞苏轼是个人才。后来,欧阳修又读了苏轼送给他的一些文章,更加觉得苏轼是个难得的人才。

有一天,欧阳修跟他的老同事梅尧臣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大意是:像苏轼这样出众的人才的确难得,我真应该让他高出一头呢! 欧阳修这番话一传出去,一些读书人听了都不服气。京城里这样多的人才,难道比不上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后来,大家读到苏轼才气横溢的诗歌和文章,才不得不服输。

苏轼先后当过杭州、湖州(今浙江吴兴)等地方的刺史。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提倡生产,做了一些对人民生活有益的事。 苏轼在湖州时,看到地方豪强官吏的横行霸道,很不满意,便写诗进行讽刺,没想到这些诗传到京城,被几个反对苏轼的官僚从中摘出几句话,诬陷苏轼诽谤朝廷,大逆不道。于是苏轼被撤职,押到京城大狱里,受尽了折磨。后来,因为实在算不上什么大罪,宋神宗才下令把他释放,将他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 黄州有一个地方名叫“赤壁”,苏轼听说后,便邀友人前去游览凭吊。在那里,他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十分感慨。回来以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赤壁赋》。

苏轼不但是写散文和写诗的能手,而且在词的写作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词开创了词风中的豪放一派,他在游赤壁之后写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词风的代表之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掠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文学史上,人们把欧阳修和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出人头地”这句成语就是出自欧阳修的“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而来,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现在常用来高人一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与春天有关的成语故事:满面春风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春风是一年之中最为和煦的风,不冷不热,吹拂在脸上令人舒畅,所以笑容堆满脸,这应当就是“满面春风”这句成语的由来。古人诗句常引用这种情境,例如《全宋诗》中载录了一首释志南和尚的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来临了,和风轻拂脸上,是何等愉悦!至于使用“满面春风”一词,则可从宋代陈与义的〈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诗中看见,诗一开头就说:“纱巾竹杖过荒陂,满面春风二月时。”描述诗人在满面春风的二月,外出散步的感受。陈与义用的是“满面春风”的原义,后来这句成语多用来形容满面笑容,心情喜悦或得意的情状。有时也会和“一团和气”连用。

满面春风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mǎn miàn chūn fēng

【出处】宋·陈与义《寓居刘仓廨》“纱巾竹杖过荒坡,满面春风二月时”

【解释】春风:指笑容。春风拂面,温暖宜人,原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后用来比喻人脸上呈现出愉悦和蔼的面容。形容人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常与“得意洋洋”连用

【近义词】喜气洋洋、春风满面、兴高采烈

【反义词】愁眉苦脸、愁眉不展、满面晦色

【例句】看他满面春风的样子,一定是有什么喜事。

与春天有关的成语故事:满面春风点评

满面春风和“笑容满面”;都有“满脸带笑”的意思;有时可通用。但春风满面偏重在愉快、和蔼、舒畅乃至得意的样子;“笑容满面”偏重在笑。通常我们看到他人心情愉快的时候,就可以说是满面春风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强作解人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解释】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用法】作谓语;指乱发议论的人

【相近词】自作解人

【押韵词】煮鹤烧琴、一棒一条痕、敬天爱民、万古长存、满腔热忱、打瓮墩盆、没世无闻、聚精凝神、挑牙料唇、倜傥不群、......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谢安年轻时对战国时期赵国公孙龙著的《白马论》不能理解,就去向金紫光禄大夫阮裕请教。阮裕写了一篇解说《白马论》的文章交给谢安。谢安对他的解说文更加看不明白,又去请教他。阮裕自叹道自己是强做解人。

【示例】你给我胡乱编派是哪一派的剑法,强作解人,不是太可笑了吗?”梁羽生《牧野流星》第十四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东食西宿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dōng shí xī sù

【典故】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汉·应邵《风俗通》

【释义】比喻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唯利是图,贪得无厌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唯利是图、贪得无厌

【押韵词】留后路、金汤之固、星列棋布、缘情肖物、擎天一柱、褰裳躩步、雍容雅步、贪权慕禄、认贼作父、池鱼林木

成语故事】齐国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东西两家公子同时来求婚,东家公子很富有但相貌丑陋,西家公子是一个英俊的穷书生,姑娘的父母很为难,叫姑娘自己定夺,她说两个都愿意嫁,白天在东家吃饭,晚上去西家睡觉

【成语举例】“东食西宿”,廉者当不如是,马亦自笑无以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五年级成语小故事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史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史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史心里不服,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个铜元,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元,这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将这小史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是由这个故事来的。有时也写成“滴水穿石”,含义是一样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危害。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办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水滴石穿”,战胜困难,得到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