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端午节的作文【最新20篇】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小编收集了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783

作文

320

我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突然想起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来,而且越想越怀念。

我的老家在云南镇雄的一个山村里。小时候每逢过节,都要高兴一番,因为节日期间,或者父母会给买件新衣服,或者会吃一顿香喷喷的饭。而过端午节时,则更有一番情趣。老家过端午节和别的地方一样,粽子是一定要吃的,此外还要喝雄黄酒。据老人说,喝那种叫雄黄酒的东西可以防止蛇近身。老人们还会将雄黄酒围着房屋洒一圈,也是为了蛇类不会侵入房屋之内,以求全家平安。端午节这天,老人会叫我们到野外去采一种叫扁竹根叶的宽叶草来包粽子。这种草大多生长在竹林里。我家四周有很多竹林,扁竹根叶不少。但是为了采到较宽的扁竹根叶,我们一群小伙伴便会钻进茂密的竹林里去寻找。像猴子一般在竹林里忙碌一番后,我们便乐颠颠的将一捆捆扁竹根叶扛回家,并帮助父母清洗干净。包粽子的时候,看着大人们熟练的动作,我们也想一试身手。但大人们基本不让我们插手,因为包粽子也要一定的技术,包不好,那糯米就会流出来,煮熟后的形状不好看,吃起来的味道也差得多。经过大人们的一番忙碌后,香喷喷的粽子终于可以享用了。我们那里吃粽子除了用白糖外,很多人家都有一种特别的糖。这种用一种叫甜高粱的杆自己熬制出来的糖,黏糊糊的,特别的香甜。将粽子沾上一点这种高粱糖,吃起来简直就甜进心里去。大人们吃的文明,而我们小孩子们则做不到,狼吞虎咽、满嘴都是黏糊糊的糖,那狼狈形象,而今想起来都会乐。狼狈归狼狈,但开心呀!参加工作后,每年的端午节大多有好酒好菜,可是吃不出童年的那份味道了。儿时的端午节真好!真想再回到老家重温一番童年端午节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的家乡在安徽,家乡可热闹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家过节。

端午节的前夕,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插上艾叶,是为了避邪保平安,还有驱蚊的功效。包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人们早早准备好糯米、箬叶、腊肉等材料。只见他们先把箬叶叠成漏斗状;接着舀一勺浸泡好的糯米铺在上面,压一压;再放一片腊肉在糯米上;然后又把糯米铺在腊肉上并压一压;最后用绳子扎实,一个肉嘟嘟的粽子就诞生了!

煮好的粽子香气批扑鼻,吃起来黏乎乎的,味道美味极了。

下午,新安江畔,早已挤满了人,呐喊声此起彼落!走近一看,原来他们在赛龙舟!一条龙舟上有13人,其中一人,击鼓助威,12人划船。只见“砰”地一声,发令枪响了,8条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直奔终点,最后8号船不负众望,夺得冠军。顿时,岸上的人们人声鼎沸、热血沸腾。

我喜欢家乡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仅有粽子吃,而且还有精彩的赛龙舟可以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端午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童谣说的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在战国时期一位大诗人屈原所说楚国的都城被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他来到汩罗江边,怀抱石头,投江自尽。楚国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悲痛。他们含泪划着船来打捞屈原遗体,还把粽子扔进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躯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五月初五定为了端午节。

每年端午节,外婆都会包粽子给我们吃。外婆和妈妈先买了一些新鲜的粽叶,清洗干净。先放进热水里煮一会儿,同时将准备的糯米浸泡好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外婆先选取两片粽叶,从中间把叶子卷成圆锥状,接着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米,猪肉,最后用棉线绑住,一个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外婆喜欢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粽子:我喜欢蛋黄粽,妈妈喜欢肉粽,外公喜欢板栗肉粽……外婆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还没等粽子出锅,空气中就已经弥漫着粽子的香味,叫人馋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马拿出来大饱口福。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必备的活动。看,河上停着十几条颜色各异的龙舟,龙舟上的健儿个个意气风发,如同出征的战士。比赛一开始,十几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冲了出去,你追我赶,谁也不甘心落后。每条龙舟上的指挥员站在船头,随着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锣鼓声。双手挥着蒲扇,鼓动队员向前奋进。站在两岸的观众们,也是个个神采奕奕,目不转睛地望着那一条条奋力前进的龙舟,心情像大海般波涛起伏。

端午节那天,外婆家门上还会插艾叶,外公在角角落落里喷上雄黄酒。听妈妈说,艾叶和雄黄有辟邪驱瘟的作用。

吃粽子,赛龙舟……这些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闹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过端午节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吃,有些地方还要举行龙舟比赛,据说,这一风俗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一大早刚起床,我便见妈妈拿着几枝带有香气的草挂在了门口。我好奇地问妈妈:“这草叫什么名字呀?为什么要挂在家门口呢?”妈妈向我解释:“这种草叫艾嵩,是端午节每户人家门口都要挂的。你可别小瞧它,它能驱除人身上的疾病。”我这才想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呀!再一看手脖,妈妈早帮我系好五彩线了。接着,我、爸爸、妈妈也分别用泡过艾嵩的清水洗了手和脸。家里到自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艾嵩香。

我们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旁,爸爸提议,我们来滚鸡蛋。我挑了一个又大又圆的鸡蛋,于是取名为“大肚皮”,妈妈挑的鸡蛋个头也不比我的小,为了增加它的斗士精神,“胜斗士”这个名字也就产生了。老爸的鸡蛋看起来挺灵巧,就叫它“小机灵吧!”

决斗开始了,擂台上放着两枚鸡蛋,不用问就知道红方是我的“大肚皮”,蓝方是爸爸的“小机灵”。妈妈一声令下,我们便开始比赛。“一、二”我一用劲,“大肚皮”滚向“小机灵”。老爸也用手一搓,两枚鸡蛋分别冲向对方。可谁也没料到,小机灵缺乏实战经验,晃当一声掉下“悬崖”,不攻自破了。“耶!我赢了!我跳了起来”。妈妈这时已经跃跃欲试了。我又开始挑战妈妈。别看“胜斗士”这个名字听起来厉害,还不是一下就被我的猛将“大肚皮”轻松打败了!

不论是输了的时“小机灵”、“胜斗士”,还是赢了的“大肚皮”,都带着我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吃进了肚。

我们吃粽子,玩游戏,但可千万不要忘了端午节的由来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三年级作文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三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节日期——端午节

相传,古代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由于反抗坏人的残酷迫害,于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杀了。百姓们便组织小船到江中寻找屈原的尸体,同时,为了不让诗人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里喂鱼虾,好让鱼虾吃饱不去吃诗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五月初五这天叫做端午节。

又因为五月初五有两个“五”,所以民间有很多跟“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用蓝、白、黄、黑、红五种线系在儿童的手腕和脚上,称“长命缕”。小孩子系上这种线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插菖蒲、艾草等东西,让这些东西给人们带来平安;在这一天,大人们为我们准备了水,在水里放了些艾草,给我们淋浴,希望我们一年不生病。

每逢端午节,人们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洒下艾草水,把毒虫杀死。我的介绍,你喜欢听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正当麦子成熟。旷野飘香的时候,端午节来了。每到这天清晨,家乡家家户户的窗户和大门上便插上艾条和菖蒲,母亲们便在孩子腰间认真的系上菖蒲,口袋里放一些艾叶,说这样能除邪防病。

传说当年黄草率领农民起义军路过天长,百姓纷纷避兵躲藏。黄草在路上碰见一妇人背着个大孩子,牵着个小孩子,觉得很稀奇,后来一问才知,大孩子是邻居所托,他为妇人的善良所感动大,吩咐这妇人回家后在窗户,大门上插上艾条,士兵就不会进去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插艾条。为什么要插菖蒲呢?听爷爷说,菖蒲是古代一位道行极高的的道士死后所化成的,有驱魔消灾之用,所以大家也都插一些菖蒲保平安。这一天,母亲会早早起来用早已准备好的原料包粽子。粽子有甜粽子和咸粽子两种口味,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弥漫整个厨房。我是一个大馋鬼,每次煮好粽子,我都会第一个尝一尝,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粽肉升腾着蒸汽,散发出一种特有的粽香,两种粽子放在同一个盘里,好像两种耀眼的红白宝石,让人口水直流。因为人多,所以包的粽子也多,我的肚子也是鼓鼓的

吃过美味的粽子,一定要赛龙舟,可我们这缺水少河所以不能举行龙舟赛,我也就没地方大显身手,只好到电视上看直播,过过眼瘾。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几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看到这,我也想上去加油,不过,只能想想了。。 端午节还与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有关,他就是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学富五车。他在楚王身边做官,楚国因为屈原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百姓听说屈原投江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但一直找不到屈原的身体,于是,百姓借划龙舟驱散江中鱼群,还吧粽子扔到江中喂鱼,希望鱼儿不要吃掉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赛龙舟的来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用生命表达对祖国的爱,我们也应像屈原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做出一番巨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作文600字: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端午节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佳节之一端午节

在我们的家乡,首先,家家户户都要先准备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叶,然后,全家人用这盆水洗澡或洗脸。据说这样可以洗去晦气,还有辟邪的作用。所以大家用这水洗过后,心里总是有种安全感,预示着以后的日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之后,妈妈又用艾叶和鸡蛋一起煮,煮熟后的鸡蛋会变成淡青色,闻闻,淡淡的清香,令人精神抖擞;尝尝,营养又美味。

最后,当然是和亲朋好友一起去看刺激的赛龙舟啦!哇!人真多呀!里三层外三层。红色的信号弹一下子飞上了天。十几条颜色各异、栩栩如生的龙舟一起冲锋陷阵,你追我赶。龙舟健儿们高喊着整齐的口号,大家的心情也被他们感染了,都在为他们打气。我也情不自禁地大声喝彩着。比赛持续了很久,终于有一支龙舟一马当先,得到了第一名!大家掌声雷动。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家乡的端午节!真希望下个端午节快点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我最喜欢的节日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

端午节那天要吃那香喷喷的粽子,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因为自己的国家破亡,于是便愤恨跳江,人们怕江里的鱼儿吃掉屈原,于是便包粽子,将粽子投到江里给鱼儿吃。屈原跳江时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将这天定为端午节。

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可是你们会包粽子吗?要先到店里买粽子叶子,再买点糯米,花生,葡萄干等,先把粽子叶清洗干净,然后把糯米,花生等食物放到粽子叶子上,按照三角形的形状包起来,最后用绳子一绑就好了,由于我是初学者,总是把它包不紧,哎!管它三七二十一呢,先蒸上再说,蒸了一个小时后,打开一看,虽然皮已经开了,但仍然飘着那清香般的粽子味,再尝一口,更是无比的美味。

有些人吃过粽子后,还要赛龙舟。虽然我没有真正看过龙舟比赛,但是依然能想象出那热闹的场面。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尊老爱幼。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长大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端午节5年级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我的家乡——苏州,到了端午节,每家每户都包粽子,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吧!

端午节那天,奶奶教我包粽子。包粽子要准备好粽叶、稻草、米、枣子和肉。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先拿一张粽叶折成三角形,放上米,然后放上枣子,再把粽叶裹住,最后用一根稻草绑紧,一个枣子馅粽子就包好了,奶奶又教我包了一个肉馅的粽子。

奶奶一边教我一边给我讲粽子的由来:在古代的吴国,大将军伍子胥来到苏州,为吴王阖闾建了苏州城,后来伍子胥被吴王夫差杀死,扔到河里,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后,吴国就被越国给打败了,但是苏州城却留下来了。老百姓为了不让小鱼去吃伍子胥的身体,就包了许多粽子扔到河里去喂鱼。到了每年的五月初五,老百姓就会包粽子纪念伍子胥,于是包粽子就变成了一个民间习俗,传承至今。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赛龙舟,这个习俗最早起源于江浙一带,现在赛龙舟已经变成了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

包粽子真有趣,既能自己动手,还能学到知识。以后每年的端午节我都要包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为这快乐的节日做准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的气氛。在我们家的端午节那真是既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今年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商量着今年要来点什么呢?这时,我脑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来,来办一个包棕子大赛,说干就干,我连忙把亲朋好友全部都请来参加包棕子大赛。正在大家都手忙脚乱忙着包棕子的时候。突然,我抬头一看,这些棕子不是破了,就是没包好。唉,怎么样可以获胜呢?忽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一闪而过,我为什么不做一个心形的棕子呢?我先把棕叶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将棕叶包扎起来,用绳子系好,这样一个心形的棕子完成了。

端午节看着大家陆陆续续包好的棕子,我觉得我这个心形的棕子很特别。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它们放入锅中,不一会儿,美味的棕子出炉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自己的成果,

今年的端午节既特别又开心!

[家乡的端午节为题目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到那天,人们整天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里。

每逢端午节那天,人们都包粽子吃,听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当初他因国破家亡,悲愤不已,抱石怒投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希望这样鱼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正好那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以示悼念。

你知道粽子是怎么包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首先把新鲜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舀起糯米,并加上绿豆、蜜枣、葡萄干、排骨、花生米,用粽叶把它们包起来并用绳子捆紧,最后把包好的粽子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粽子还在煮的时候那香味就早已飘荡遍了整个大街!你咬上一口尝尝,保证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闻一闻,都会垂涎欲滴,并且那香味直往心里钻。

一顿丰盛的午餐过后,人们就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观看激烈的龙舟比赛。只见两队选手精神抖擞地坐在船上,手紧紧地握住船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整装待发。听到“叭”的一声,一条条龙舟像射出的箭一样向前冲。两岸的人们也欢腾跳跃,兴奋地大喊着:“加油,加油!”一时间,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响彻云霄,热闹非凡!

到了下午,人们也早已满头大汗,该洗个舒服的澡了。按着传统的习惯,人们用早已准备好的艾叶、菖蒲、鱼腥草等烧上一大锅水。全家人都要洗,说是避邪气 ,其实按中药原理是杀菌除湿气。洗了以后,不会生痱子。

朋友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过端午节,你们一定会一饱眼福和口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们家乡的端午节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家乡端午节是要全家一起包粽子吃粽子的。因为以前古代是要考状元的,所以要全家一起吃粽子包粽子,代表了“全家中”。

我们家乡是这样包粽了的:先把两片叶子叠在一起,然后在上面放一层拌好的糯米,再放一层绿豆仁,接着放一层腌过的肥猪肉,最后再各放一层绿豆仁和糯米,把叶子卷起来,绑上绳子。一个大大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们家乡还会划龙舟。一阵鼓声传来,“龙舟来了!”我兴奋地对妈妈说。人们也欢呼起来,“加油,加油。”这样的场面可真热闹啊!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有机会你也来看看吧,我们欢迎你哦!

[我们家乡的端午节小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

端午节的习俗可不只有吃粽子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佩香囊,有驱赶瘟疫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那一天,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听老师忿忿地说,韩国要将端午节申遗了。作为炎黄子孙。真有点坐不住了。从我做起吧!今年端午节,要让它过得更有中国味。耐心等到五月初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家乡的端午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陽。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这阵阵儿歌声中,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要问端午节的来历,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给大家讲其中一个吧: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位爱国诗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边做官。昏庸的楚王总是听信那些奸臣、小人谗言,不听屈原的忠言。后来楚王竟把屈原削职流放了。在流放的过程中,屈原看见楚国都城被敌军占领,百姓遭殃,惨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愤,于是跳江自杀。人们非常伤心,划船找屈原的尸体,还包粽子给鱼虾吃,希望鱼虾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于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就把这一天作为“端午节”,用包粽子、赛龙舟的形式表达对屈原的缅怀之心。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呢!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粽子几乎是每家每户过节必不可少的物品,奶奶在包粽子前,总是要先把粽叶泡上很长时间,再煮上一天。裹粽子时是先取三片煮好的粽叶,围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往里面放些糯米,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馅料,诸如:花生米、红豆、肉、蜜枣等等。再用棉线捆起来,一个玲珑可爱的粽子就诞生了。但现在还不能吃,还要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我们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开一个热腾腾的粽子,蒸汽直冲天,而粽子活像个老爷舒服地躺在粽叶里。糯米在陽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金银剔透,就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草叶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顾不上烫,咬了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品尝了美味的粽子。这真是个快乐且有意义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时候我最爱唱这首儿歌,因为每次唱这首歌的时候就又有的吃,又有的玩啦!

端午的前一天,家家都忙着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这一天,奶奶是大忙人,我是小忙人。因为奶奶包粽子的手艺最好,而我是奶奶的心头肉,自然要在一边帮忙喽。每次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总是左手拿着粽叶,先把粽叶卷成一个空心的锥体,然后用右手抓米,放进空心的锥体里,直到装满为止。接着奶奶用粽叶紧紧裹住锥体。最后再用一根蓑草把粽叶紧紧扎住。我呢,就在一旁“指挥”——这个粽子包果脯的,那个粽子包咸肉的……奶奶呢,就笑眯眯地照我说的做。等奶奶包好了粽子,我就三个、五个、十个地把那些小巧玲珑的粽子连成串……可惜每次不等奶奶把粽子包完,我就趴在凳子上睡着了。第二天早上,爷爷总会早早叫我起床,让我和他一起从田埂上砍来艾叶插在门窗上,说是可以驱蚊,还能辟邪。

早餐当然是粽子。吃粽子的时候,我喜欢用筷子插在粽子上,然后蘸上白糖。哇,香喷喷的粽子可好吃啦,我一口气能吃掉好几个呢!除了粽子,桌上还会有咸鸭蛋、鲜鸡蛋和妈妈从超市里买来的绿豆糕,足够我们一家吃个痛快!

吃完早餐,奶奶总是会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缠在我的手腕上,还要我佩戴上她亲手缝制的五颜六色的香囊,才许出门。

午餐也很丰盛。除了荤菜,还少不了这几样菜:糖拌西红柿、炒苋菜、凉拌胡萝卜、烧海虾和红红的西瓜。妈妈说这是“五红”。

我喜欢端午还因为爷爷的肚子里有说不完的关于端午的有趣故事。从战国时吴国大将伍子胥被掘墓鞭尸到越王勾践演习水师;从东汉时期的烈女曹娥到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爷爷真不愧是当教师的,他说他的故事能一直让我听到读大学呢!

我爱端午节,它既让我快乐又让我感到神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题记

前两天大连一直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只是后来,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当这个时候,各家各户都包好了粽子,准备那一天吃得饱饱的。还有一首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怎么样,这首儿歌好听吧。

端午又称重五,所以很多习俗都和五这个数字有关联。而且要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子、手腕或者足踝,称为长命缕。

端午节的来历/习俗都很多,说也说不完。其中有一个来历是这样的,古代有个诗人叫屈原,他受到坏人的诬陷,为了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他投汨罗江而死,主张爱国主义。后来的人们赛龙舟是为了捞救他,投粽子是为了让鱼虾吃饱,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我们柳州过端午节的方式是:一大早,大家先去买艾叶和菖蒲挂在门口,再贴上红纸。我奶奶还会包粽子,粽子的材料是豆子、板栗、猪肉。吃起来可香了!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都了解端午节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一阵阵放鞭炮声吵醒了睡梦中的我。我从窗口向下望,只见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忙问姥姥:“姥姥今天是什么日子?”姥姥笑着说:“傻丫头,今天是中国人民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起床,马上和我一起包粽子。”我高兴极了!

姥姥告诉我,端午的古风习原本很多,有浴兰、射圃、系彩、涂臂、佩香囊、赠朱索、贴赤符、采术、蓄药、烹鹜、葅龟、蒲酒、枭羹,等等。但经过岁月流水的淘洗,许多风习都已渐远渐淡、湮没无闻,惟有与祭奠屈子紧密相系的食粽和竞渡,却与时演进、蔚为大观。姥姥包粽子,我打下手。包粽子时,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呢?”我忙问姥姥:“姥姥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呢?”姥姥说:“这个习俗还要源于一个故事。据历史记载,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泪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据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泪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泪罗江,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从此,每到这个日子,人们便纷纷争渡江中,投以饭食,祭奠英魂,一个普通的民俗节日便慢慢演变为含有特殊意蕴的全民族的盛大祭典,代代相衍,传流不息。”“哦,我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啊!”说话间,粽子不知不觉已经包好了。当粽子煮好后,我觉得这时的粽子远远比旧时的粽子香了许多。

我喜欢粽叶的清香,喜欢艾叶的幽香,我更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