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端午节的作文精选20篇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小编收集了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770

作文

320

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虽然它没有春节那么隆重的气氛,但它却寄托了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我们家乡端午节主要的风俗就是包粽子和插艾草。

端午节前两天,妈妈就把粽叶和艾草早早地买了回来。妈妈先把粽叶放在清水里洗净、浸泡,将洗净的糯米倒进了盆里。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拿了几片粽叶,用手指夹着将它们卷成圆锥体,把糯米放进去,中间再放上几颗蜜枣和肉。妈妈娴熟地转动着手,一会儿一个粽子包成功了。妈妈告诉我粽子可以包出很多花样,有三角形的、菱形的、船形的,还可以用蒲叶包成正方形的。包好的粽子被放进锅里煮了三、四十分钟,一锅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清香四溢,馋得我立马想尝上一口。

在妈妈包粽子的时候,我和爸爸也忙个不停,那就是插艾草。我把艾草和菖蒲分成几束,用红线扎好,爸爸将扎好的艾草和菖蒲分别插在院门、堂屋门、厨房门上。明间传说这样可以避邪纳福。艾草还可以做药材用,每年大伏天的时候,奶奶用晒干的艾草烧一大盆热水,给我泡澡,这样不仅可以防菌防病,还可以让蚊子不叮咬我。

我喜爱我,也喜爱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我的家乡的端午节更是有很浓郁的节日色彩,不信,我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吧!

端午节一到,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下午,我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100字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我的家乡在河南南阳,家乡有独特的端午习俗,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喝雄黄酒,还有热闹的龙舟比赛。

每到端午节,最有意思的是包粽子。妈妈会提前准备好粽叶和材料,我们自己动手包粽子,包粽子也不容易,看着妈妈熟练地包着粽子,我也想动手包一个,我拿了一个粽叶,放点米和红枣,拿着绳子绑呀绑,费了好大劲才包好一个,虽然没妈妈包的好看,但这是我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还是很高兴。

每到端午节的早上,我会早早的起床,用妈妈提前准备的水洗洗脸,据说这水头天晚上已被嫦娥下了药,洗过脸后一年都不会得病。

餐桌上早已摆满了热气腾腾的粽子、鸡蛋、鸭蛋、大蒜等,我赶紧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这就是家乡的端午节,给我带来了许多喜悦和欢乐,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端午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的端午,空气中弥漫这糯米和艾叶的香气,清香宁神,层层的雾气掩映着热闹的气息。

犹记几千年前,那位诗人抱石投入了汨罗江,人们纷纷划船寻找,龙舟,粽香在节日里传承下来。今天的端午是否还似当年那样,龙舟驰骋,糯米粽香。

是否还记得,那一年手包粽叶,糯米在手中回旋,慢慢的绕成一个又一个喜人的粽子,蒸笼的青烟弥漫,江南小镇的细雨朦胧,谁手持艾叶,一曲离散,吹尽了断桥的哀愁,喝尽了那一杯三生三世的雄黄酒。

说到端午,应该有不少人记得五色线,小小的丝线在手腕脚腕上绕来绕去,绕成一个个五彩的结,小孩子戴上去格外的喜人辟邪的说法也在其中流传下来,下雨天的时候拿下来顺着河水流走,总少不了雨天的诗意。

我还记得家乡端午节必须是要吃粽子的,那芭蕉叶包裹着的糯米,层层的香气萦绕在鼻翼之间,小心翼翼的剥开粽叶,生怕是破坏了粽子的形状,糯米的软糯香气与粽叶的清香混合在一起,令人久久回味,一口咬下去,便是无穷回味。

南方的许多地方或许还留有着端午佩香囊的行为,这香囊里有着朱砂,雄黄和香药,外包丝布不仅样子玲珑夺目,而且也是清香四溢,有着祈福安康避邪驱瘟之意,在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也是精巧至极。

手包粽子,手采艾草只有亲手才能体会到端午的乐趣。粽香、五色线、艾叶、赛龙舟。这本是端午节最常见的习俗,如今却能见的几个又有谁人能知,连那粽子也都是超市里的各色粽粽子的品种也是五花八门,各色粽子争奇斗艳,却也失去了曾经的那种手包粽子的欢乐,民俗在渐渐淡去,哪个才是我们想要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赛龙舟是我们水乡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我们水乡人力争上游,敢为人先的精神。据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民间活动。今天,我们家乡又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比赛。

中午,我们全家吃过粽子,去河边看龙舟。来到比赛现场,只见河两岸彩旗飞舞,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极了。我们好不容易才挤进人海里面,看见河面上已有十几条龙舟在游动,有的桡手还向岸边的观众挥手。龙舟前面是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中间放着两面铜锣和一个大鼓,最后面插着一枝旗子,旗子上面写着本村的名字,两旁坐着一排健壮的桡手。随着大会主席的号令声,信号弹腾空飞起,比赛正式开始了。桡手们立即拼命地划动手中的船桨,一条条龙舟迅速向前方划去。现场立刻沸腾起来,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谱成一曲雄壮的交响乐;龙舟、彩船、彩旗、人群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桡手们穿着同样颜色的背心,如同出征的战士,观众们都拿着照相机手机不停地给他们拍照。

龙舟上的桡手们在奋力地划呀划,新基村的龙舟一直在中间,突然,人群中传来一阵阵欢叫声“新基加油!新基加油!”在观众的激励下,新基的桡手们更加卖力了。新基村的龙舟划破河水,迎着浪花冲上了最前面,其它船队也不甘示弱,你追我赶。

最后,新基村队员团结奋斗的精神使他们夺得了第一名。这次龙舟比赛不但精彩,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端午节高一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5月5,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说的是端午节,今天就是端午节,我和外婆一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准备好糯米、粽叶、绳子等。我看着外婆把糯米放进水里泡了十分钟左右,糯米全湿了,有点胀,然后滤干水;粽叶一片一片洗干净,用开水烫好,烫过的粽叶变得更软,而且有清香飘出来;绳子也要剪成长短合适的一段备用。

外婆首先拿着两片粽叶,一折,做成一个圆锥型的“斗”,用左手固定好,再把糯米放进“斗”里,注意不要装太满,右手把粽叶的尾巴往前拉,紧紧的盖在“斗”上,并用手指把盖的边缘压下去,弄平整以后把过长的粽叶折向右侧,用绳子绑好,一个粽子就完成了。

我是第一次包粽子,看着外婆流畅的动作,我觉得应该不会太难,说不定我能包得比外婆的漂亮呢。我闭上眼睛回忆了一遍外婆的动作,也学着外婆的样子,做“斗”,装米,盖盖子,可是我的盖子总是盖不紧,边也压不结实,反复练习后,总算弄得差不多的时候赶紧用绳子绑起来,我的第一个粽子包好了!我拿过去跟外婆包的粽子比一比,外婆包的粽子很精神,我包的粽子就像一个“怂包”。不过外婆说虽然我包的不是很漂亮,但是第一次包能包成这样就很不错了。我开心的拿着自己包的粽子闻了闻,发现味道特别清新。

煮粽子的时候一定要用灰水煮。灰水是木柴燃烧后的灰,加水,再过滤后的水。粽子起锅了,我立刻冲上去拿起一个我自己包的粽子就咬,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我自己包的就是比我外婆包的粽子好吃。

我喜欢今年的粽子,喜欢今年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有很多节日,我尤其喜欢五月初五端午节了。

今年的端午这天节,我们全家人一起抢着吃妈妈刚刚包好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咬了一口,说:“哇!妈妈包的粽子可真好吃啊!”妈妈笑着说:“你这个小馋鬼!粽子呀,有三角形、菱形、方形、柱形…… 可真是样式繁多。如果按照馅料来分,可分为猪肉粽,黄豆粽,蜜枣粽,蛋黄粽等,味道各不相同。”我俏皮地说:“还是妈妈做的最好吃。”我一下子就吃了三大个。香喷喷的,里面的肉馅更是鲜嫩。吃了一口还想再咬一口。

我们一家人吃好粽子后,又开车赶去观看赛龙舟。

到那时,岸上的观众已是人山人海。河上的龙舟活灵活现,两侧做工十分精美。赛龙舟的叔叔们,穿着红背心,头上用手巾盘着英雄结。他们可谓信心满满,蓄势待发。一声枪响后,各位叔叔们用力划着龙舟,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非一般地前进。刚开始,旗鼓相当,不分上下,最后红色的龙舟胜利了,红色龙舟上的人们欢呼起来,我们也欢呼起来。

今天端午节过的真开心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传统的节日期——端午节

相传,古代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因为反抗坏人的残酷迫害,于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杀了。百姓们便组织小船到江中寻找屈原的尸体,同时,为了不让诗人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里喂鱼虾,好让鱼虾吃饱不去吃诗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五月初五这天叫做端午节。

又因为五月初五有两个“五”,所以民间有许多跟“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用蓝、白、黄、黑、红五种线系在儿童的手腕和脚上,称“长命缕”。小孩子系上这种线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的门上插菖蒲、艾草等东西,让这些东西给人们带来平安;在这一天,大人们为我们准备了水,在水里放了些艾草,给我们淋浴,希望我们一年不生病。

每逢端午节,人们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洒下艾草水,把毒虫杀死。

我的介绍,你喜欢听吗?

第五篇: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有许多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等。

但我最喜欢端午节。相传,古代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因为反抗坏人的残酷迫害,于五月五那天投江自杀了。百姓们便组小船到江中寻找屈原的尸体,同时为了不让尸体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投到江里喂鱼虾,好让鱼虾吃饱不去吃诗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五月初五叫做端午节。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各种味道的粽子都有。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河面上,放下几十条龙舟,十几个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

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有机会来我的家乡吃可口的粽子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不少的传说。最着名的就是纪念中国历史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很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到了端午节那一天,我们一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吃粽子。粽子的形状有三角形、四角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子里面的陷也有很多种,有豆沙、霉干菜肉、芹菜肉、还有红枣的,味道非常好。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先把外面的绳子解开,再把粽叶剥掉,啊!真香,我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可惜我的肚子已经装不下了。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握着船桨动作协调、齐心协力地奋力向前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落,使水手们更加鼓足了干劲,勇往直前……每年赛龙舟的场面都非常壮观。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且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啊!端午节真好,我真想每天都是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条彩绳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题记

前两天大连一直阴雨连绵,太阳也没露一下。昨天总算碰上了一个晴天。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只是后来,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端午节盼望着,终于把期待已久的端午节给盼来了。又闻到那想念已久的粽子香,荷包香。吃粽子是我们家乡端午的习俗,每年端午家家都会包粽子,煮鸡蛋。青青的柴叶包着白白的糯米,煮熟闻一闻,清香扑鼻,没吃就陶醉了。吃完粽子,大人们会去野外采些或者买些艾草,青蒲等香草给孩子们煮水洗澡,驱蚊。洗完澡后会给他们换上新衣服,戴上香荷包和彩色绒线,祝福孩子们在夏天里蚊虫不侵,健康成长。换上新衣服的孩子们会聚集在一起玩耍,比比谁的衣服好看,谁的香包好闻,谁的绒线鲜艳,非常热闹。家乡的端午节,人们会一家子人聚在一块吃饭,一起品尝着粽子,谈论着孩子,享受这幸福的好时光。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悠闲,平淡。你喜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香,香厨房。

艾草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家围在一起,小孩缠着大人讲那个熟悉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寻找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时,大人们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们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飘香,你是否对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吃着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遥望天空,隔着笼罩着的蒙蒙工业雾气,是否还能望得见天上那颗闪耀的星星?

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大片的麦田消失了,在城市的边缘,我们已经很难看见“出门一望麦儿黄”的景象了。是啊,时空的变换,端午节是否也在这钢筋水泥的挤压中越走越远呢?喧闹的城市,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欲望,父辈们的欢乐,是否已淹没在城市的闪烁的霓虹灯中了呢?

我们已经不能理解父辈们少时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来也乏味,而我们感兴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鸡爷爷;我们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兴趣了,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网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对奶奶教我的歌谣,我也觉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录制各类摇滚歌曲!

然而,我们没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吗?我们似乎缺少了一些快乐,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责任。在喧闹中,我们正在迷失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在这一天,人们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民间习俗。

今天,我们全家人来到江边看龙舟比赛。江边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这拥挤的人群中,站在这人群中,我真有一种唐僧师徒步入火焰山的那种炎热的感觉。当主持人宣布去年冠军队——红队出场时,江边顿时沸腾起来。不一会儿,所有的队伍都出场了,他们做好了最后的准备,都蓄势待发。

当裁判员一声令下,所有的队伍一起出发。这次比赛共有七支队伍参加,他们的龙舟按彩虹的颜色顺序排列。有的队伍依照船头指挥员擂鼓的节奏前进着,拼命地前进着,一下子领先排在了前头;而有的却弄得手忙脚乱,落在了最后,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江上的选手们使劲地划着,在江边观赛的人们也没闲着。他们不断喊着加油助威的口号,助威声一阵比一阵强大。选手们在观众的助威声中显得更加卖力,更有冲劲。指挥员擂鼓的声音震耳欲聋,选手们配合默契,富有节奏,各个队伍都士气高涨。

比赛渐渐接近尾声,对于选手们来说,可以算是已经到了冲刺的阶段。观众们都屏住气,全场几乎没有呼吸声,只有船上指挥员的擂鼓声。红队依旧领先着,排在最后一名的紫队开始奋起直追。这时,有的观众忍不住了,高声地喊着,为紫队打气,这也让紫队更加充满信心。紫队连续超过了五个队,一口气将自己的排名提升到了第二位。这时裁判员鸣哨了,比赛也随着哨声结束了。最终,红队卫冕冠军成功,紫队获得了第二名,刷新了队伍的最好成绩。观众们再次沸腾起来,对紫队这种奋勇争先的精神给予鼓励。

比赛结束了,时间也在飞快地流逝着。今天,我看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也过了一个欢乐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的端午节作文350字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海门,海门的端午节特别有意思。

我记得每一年端午节快到的时候,外婆就会来到小河边采摘芦叶。她踮着脚,仔细观察哪片芦叶是最合适的,然后轻轻地摘下。她告诉我不能采那些太老或者太嫩的芦叶,我总觉得外婆的眼光特好,每次采摘的芦叶总是恰到好处地包裹住粽子。

芦叶采摘回家,还要剪去两端,放在水里浸一夜,洗干净之后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外婆的手就这么轻巧地翻腾几下,一只粽子就包裹好了,每次和外婆学包粽子,总是来不及看,要外婆手把手教才能包裹出一只粽子。

包好粽子就放锅里煮了,我总是在锅边眼巴巴地等着,好不容易熟了,也顾不得烫,立刻拿了一只剥开,墨绿色的芦叶包裹着乳白的糯米和红色的枣子,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好看极了。忍不住咬一口,糯米、红枣的香味混合着芦叶的清香直往心肺里钻。

今年的端午节马上到了,我期盼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

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下午,我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800字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平静,今天放学早点回家,要快点完成作业。”妈妈在送我上学的路上叮嘱道。

“为什么?”我好奇地问。

“因为快要端午节了,外婆说给你包大肉粽吃。”妈妈微笑着回答。

“哦耶!”我兴奋地大叫。要知道大肉粽可是我的最爱。

下午放学后,我快速地写好作业。回到家看到外公、外婆正忙着包粽子,我放下书包,开心地要求立即加入。“好,好,好,小丫头,快去洗手。”外婆爽快地答应。我仔细地用洗手液将手洗得干干净净。

“一、二、三……二十二、二十三,哇,你们已经包了二十三只粽子了。”我将包好的粽子认真地数了一遍。在我们家,外公可是包粽子的能手,只见他将二片粽叶叠在一起,折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左手拿着挽好的粽叶,右手拿勺将馅料放入挽好的三角粽叶中。最底层放二勺糯米,中间放上一大块五花肉,然后最上面又盖上一勺糯米。“咦,外公,这些肉怎么红红的?”我歪着头问。“那是因为肉用酱油和酒腌制过呀。”妈妈抢先公布了谜底。这时外公已将包好的粽子绑上了红线,一个美观的粽子就呈现在我的面前。看到外公熟练地手势,我的手也痒痒的,决定大显身手好好表现。

我先取了两片粽叶,在妈妈的帮助下挽成三角形,然后学外公有模有样地放入馅料。“哎呀,不好,馅料从底部都漏下去了。”大家看我紧张的表情,笑得前仰后合。我又试了几次,结果馅料还是从“漏斗”中全部漏光。

妈妈见我像泄了气的皮球,赶紧转移我的注意力:“平静,你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

“是农历五月初五。”哼,这就想难倒我?还好老师曾告诉过我们。

“那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妈妈继续问。

“因为粽子好吃呗!”我脱口而出,边说还边咽了一口口水。

“来,妈妈给你讲个小故事。”一听有故事听,我立马来了精神。

“古时候,有个非常爱国的诗人叫屈原,他向楚王提出一个富国的计策,可是当时楚王不仅不听,还要将他流放到边彊。屈原伤心欲绝,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选择投江自尽了。当时人们怕他的尸体被鱼虾给吃了,就包了粽子扔进江中喂鱼虾。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五月初五那天定为端午节,而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也就一直流传至今。”原来端午节吃粽子还有这么一个典故,我恍然大悟。

听完故事,外公、外婆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煮,那肉香夹杂着粽叶的清香,从厨房飘散而来,让我垂涎三尺。请跟我一起来个深呼吸,说不定你也能闻到我家的粽香味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885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年里最喜欢过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妈妈在门外忙着什么。过去一看,原来妈妈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香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来,几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我们到爷爷家一起过端午。饭菜上完了,爷爷从柜子里拿出一瓶像是药酒的什么东西,还要我们每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心里想着:这样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么。

吃完饭,我们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龙舟。来到大明湖,发现有许多人在湖边等着看龙舟比赛呢。我们找了一块绝佳的观看场地,来观看龙舟赛。只见参赛的龙舟一字排开,龙舟大约10米长,半米宽。龙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战术配合,有的在做热身。岸上的观众都为哪条龙舟能夺冠猜测着。我看中了一条绿色的龙舟,这条龙舟上的人都很健壮,热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赛就要开始了。

站在船上的发令员一声枪响,几十条龙舟像蛟龙一样,在水中穿行着。那条绿色的龙舟处于第五名,船上的击鼓手奋力地呐喊着,激励船员们奋力前行。我也呐喊着,用全部的热情我支持的龙舟加油。观众们也都紧握双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龙舟夺冠。我呐喊着,为那条绿色龙舟加油。船员们仿佛听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奋力地划着。只见绿色龙舟超越了另外两支龙舟成为了第三,这时,他们又超越了一条龙舟。我更加卖力的呐喊,希望他们能夺冠。绿色的龙舟已经于第一名齐头并进了,这时距离终点还有50米,船员们奋力地划,终于取得了第一名,这时绿色龙舟已经冲过了重点。14号龙舟是冠军随着裁判员的宣布,全岸观众沸腾了。我也为绿色龙舟的好表现欢呼。顿时,大明湖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明湖,端午节虽然过去了,但它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在我们那里也不是什么重要的节日。在我的记忆中,我们那里没有庆祝过所谓的端午节。没有其他地方举行的什么赛龙舟等活动!只不过到那一天的时候,家家都忙着包粽子,其他的都没有什么了。

小时候,对端午节没有太多的记忆。也不知道怎么跟大家说。只不过在最近几年我们村有不少人开始重视端午节。

到那一天,家家都以挂艾叶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刀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当然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大多家庭都自己包粽子。一家人忙忙糊糊的,忙着过节,感觉很幸福。

自从出来上学工作之后就很少回家了,也没有在家过过端午节,所以现在我们家里有什么风俗习惯我也不是很清楚了。不过总之赛龙舟和吃粽子及插艾,是绝对不可能少的。

以上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没有什么太大的活动,所以在我的记忆中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想可给大家说的。也许我们的家乡太落后了吧!这个也不清楚,在加上农村的人不太重视这个节日,所以大家有时候都淡忘了。所以请其他朋友把自己家乡的端午节风俗习惯说出来让大家来参考,说不定你们的风俗习惯我们也会延用的哟!呵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端午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童谣说的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在战国时期一位大诗人屈原所说楚国的都城被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他来到汩罗江边,怀抱石头,投江自尽。楚国的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悲痛。他们含泪划着船来打捞屈原遗体,还把粽子扔进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躯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五月初五定为了端午节。

每年端午节,外婆都会包粽子给我们吃。外婆和妈妈先买了一些新鲜的粽叶,清洗干净。先放进热水里煮一会儿,同时将准备的糯米浸泡好后,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外婆先选取两片粽叶,从中间把叶子卷成圆锥状,接着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米,猪肉,最后用棉线绑住,一个粽子“宝宝”就诞生了。外婆喜欢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包不同的粽子:我喜欢蛋黄粽,妈妈喜欢肉粽,外公喜欢板栗肉粽……外婆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还没等粽子出锅,空气中就已经弥漫着粽子的香味,叫人馋得直流口水,我恨不得立马拿出来大饱口福。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必备的活动。看,河上停着十几条颜色各异的龙舟,龙舟上的健儿个个意气风发,如同出征的战士。比赛一开始,十几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冲了出去,你追我赶,谁也不甘心落后。每条龙舟上的指挥员站在船头,随着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锣鼓声。双手挥着蒲扇,鼓动队员向前奋进。站在两岸的观众们,也是个个神采奕奕,目不转睛地望着那一条条奋力前进的龙舟,心情像大海般波涛起伏。

端午节那天,外婆家门上还会插艾叶,外公在角角落落里喷上雄黄酒。听妈妈说,艾叶和雄黄有辟邪驱瘟的作用。

吃粽子,赛龙舟……这些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闹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城里人都绞尽脑汁寻找休闲娱乐场所,我却去了外公家栽秧。

来到农田边,那场景把我吓了一大跳:田里有深深浅浅的脚印,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虫子在水里跑呀、跳呀。农田里会不会有水怪呀?我真有点害怕了。在外公的再三催促下,我终于鼓起勇气,放下一只脚,踩在泥土上。泥土软软的,像海绵一样,一脚踩下去,还有许多气泡往上冒。

这农田会不会像沼泽一样把我陷下去?我试着用力往下踩,终于踩到了底。农田好像在故意捉弄我,我好不容易迈开右脚,泥巴又拉住了我的左脚。没走两步,我就一屁股坐在了水里,栽秧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呀。太阳像一个火球烤着大地,阳光让我睁不开眼睛。我的身上痒痒的,似乎有数不清的蚂蚁在爬。我用泥手这儿抓一下,那儿挠一下,很快就变成了一个泥人,身上散发出的味道比臭豆腐还难闻。

外公一边给我示范栽秧的动作,一边讲解栽秧的要领:深浅要合适,深了不肯长,浅了栽不活;间距要合适,宽了不行,窄了不能很好地接触阳光。真是“看者容易做者难”呀!

上完课之后,我拿起一株秧苗,用中指按住它的根部就往泥土里插。我感觉秧苗的根已经钻进了泥土里,可我刚一松手,它就迅速弹了起来,浮在水面上。我再用力一按,水又没过了它的头顶;我一松手,它又像弹簧一样跃出了水面。在外公的指点下,我终于掌握了一些技巧,栽下的秧苗总算勉强站稳了。

该休息了。我爬上田坎,腰好像被针扎过一样,好半天都伸不直。放眼一看,外公栽的秧苗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有序;我栽的秧苗东倒西歪,有的三五成群挤在一起说悄悄话,有的相互排斥,好像永远都成不了好朋友。

外公说:“几个月后,我们一起来割稻谷。经过脱粒、晒干,再用机器去壳,它们就变成了白花花的大米。”我觉得,我终于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人们要裹香甜可口的粽子。

谈起粽子,历史上还有个传说。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投江自杀。人们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第二年人们划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粽子外面包上箬竹叶,四角形状,系上五彩绳,再投进江里。

于是从那时到现在,人们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裹粽子吃。家乡制作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箬竹叶、细长的棕叶、糯米、板栗、腊肉、蜜枣。妈妈先把箬竹叶与棕叶一起放在清水中浸泡,并用刷子洗干净,把腊肉切成腊肉丁;然后将箬竹叶围成圆锥的形状,像一个又尖又大的漏斗,用勺子盛起糯米一层一层的平铺在箬竹叶上,一边放上板栗,另一边放上蜜枣;接着将腊肉丁放在中间,再铺上一层薄薄的糯米,好像为板栗、蜜枣、腊肉盖上雪白的被子;最后把箬竹叶裹起来,成为一个个粽子,每头有两个尖锐的小角,好像一个穿着绿衣裳,顶着四角帽的小精灵。这样,一个粽子就做成功了。

粽子包好以后,放在锅中煮上几个小时,便可出锅拿来品尝了。妈妈打开锅盖,一股热气立刻冲了出来,热气中掺杂着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我解开粽子的衣裳,里面露出了白花花、香喷喷的糯米,咬下去一口,糯米既脆又软又黏,十分润滑。一颗颗糯米就像一颗颗白玉珍珠,一边的蜜枣散发出诱人的气息,像一颗颗红珍珠,它那耀眼的光彩染红了周围的糯米,使白糯米换上了红衣裳。蜜枣甜甜的,又香又脆,板栗虽有点苦涩,但苦尽甘来,使人回味无穷。

吃粽子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放在锅里煮,可以放在火炉上烤,还可以切成片状,放在锅里煎。粽子吃不完可以放在冰箱里,储存很久,想吃时再拿出来煮、煎着吃,也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增加朋友之间的友谊。

粽子,你香甜可口,是端午节里一道香甜的食品,是人们心中喜爱的食品。我爱你,家乡的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