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端午节的作文(经典20篇)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小编收集了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793

作文

320

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一阵阵放鞭炮声吵醒了睡梦中的我。我从窗口向下望,只见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忙问姥姥:“姥姥今天是什么日子?”姥姥笑着说:“傻丫头,今天是中国人民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起床,马上和我一起包粽子。”我高兴极了!

姥姥告诉我,端午的古风习原本很多,有浴兰、射圃、系彩、涂臂、佩香囊、赠朱索、贴赤符、采术、蓄药、烹鹜、葅龟、蒲酒、枭羹,等等。但经过岁月流水的淘洗,许多风习都已渐远渐淡、湮没无闻,惟有与祭奠屈子紧密相系的食粽和竞渡,却与时演进、蔚为大观。姥姥包粽子,我打下手。包粽子时,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呢?”我忙问姥姥:“姥姥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呢?”姥姥说:“这个习俗还要源于一个故事。据历史记载,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入泪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据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泪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泪罗江,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从此,每到这个日子,人们便纷纷争渡江中,投以饭食,祭奠英魂,一个普通的民俗节日便慢慢演变为含有特殊意蕴的全民族的盛大祭典,代代相衍,传流不息。”“哦,我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啊!”说话间,粽子不知不觉已经包好了。当粽子煮好后,我觉得这时的粽子远远比旧时的粽子香了许多。

我喜欢粽叶的清香,喜欢艾叶的幽香,我更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萍乡。哪里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有中秋节,清明节,国庆节……可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

在端午节前夕,我们家准备好苇叶、新鲜的肉、红豆、绿豆还有那糯米。到了下午,我和爸爸去采艾叶,准备明天插在门上。

端午节到了,我们把昨天准备好的食材全部搬上桌。别小看了这些小小的粽子,想要包好它们,可不是这么容易的。开始包了,爸爸拿了片苇叶,然后,爸爸放了肉的糯米放在了苇叶上,之后再小心翼翼的用苇叶一下下地把糯米裹了起来,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也跟着学,结果,弄得满手黏糊糊的,不过也勉勉强强做了几个。我们做了很多个粽子,奶奶把包好的粽子都放到锅里去蒸。过了几十分钟,那锅盖上已经有了好多晶莹剔透的水蒸气了。终于,粽子蒸好了。一股粽香和肉香的味道扑鼻而来,我就像饿虎扑食一般,拿起一个就赶紧剥开苇叶,可是,这粽子是刚蒸出来的,烫得要命,那粽子就在我的手中翻滚来翻滚去,像一个小孩在我手上活蹦乱跳的。还是妈妈把这个烫得要命的粽子拿走的。妈妈让我等几分钟再吃,我按耐不住,等一会就问好了没,真是度秒如年啊!终于可以吃了,我狼吞虎咽的拿起一个粽子剥着吃,尝到自己做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接下来,我和爸爸妈妈还去看了龙舟比赛,撒了雄黄酒。

这次的端午节将会成为我记忆中一道闪亮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诗人屈原,举行了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

爷爷一早就起来挂艾叶菖蒲,传说它能避邪,保平安。妈妈还给我佩戴上了一个漂亮的香囊,听说带上它,小孩能平安长大。

最有趣的是包粽子。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奶奶一大早就到市场上买来了粽叶、五花肉、红枣、咸蛋、糯米等,于是便包起了粽子,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红枣、五花肉、蛋黄等,包成三棱形,包好后放在大锅里煮了3、4个钟头,终于出锅了。我闻到那香喷喷的气味,口水直流!伸手去抓,却烫到手败下阵来。奶奶包的有大肉粽,有蛋黄粽,还有红枣粽。嗬!这粽子放在一起,真像是粽子大赛呢!既漂亮又好吃,要是让我当评判,奶奶包的粽子一定得冠军!

到了傍晚,大家欢乐地在一起喝起了雄黄酒,饭后,外公还带我到苏州金鸡湖看赛龙舟,真是好看极了。这一天真是太有趣了。所以,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字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

端午节的习俗可不只有吃粽子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佩香囊,有驱赶瘟疫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那一天,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听老师忿忿地说,韩国要将端午节申遗了。作为炎黄子孙。真有点坐不住了。从我做起吧!今年端午节,要让它过得更有中国味。耐心等到五月初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城里人都绞尽脑汁寻找休闲娱乐场所,我却去了外公家栽秧。

来到农田边,那场景把我吓了一大跳:田里有深深浅浅的脚印,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虫子在水里跑呀、跳呀。农田里会不会有水怪呀?我真有点害怕了。在外公的再三催促下,我终于鼓起勇气,放下一只脚,踩在泥土上。泥土软软的,像海绵一样,一脚踩下去,还有许多气泡往上冒。

这农田会不会像沼泽一样把我陷下去?我试着用力往下踩,终于踩到了底。农田好像在故意捉弄我,我好不容易迈开右脚,泥巴又拉住了我的左脚。没走两步,我就一屁股坐在了水里,栽秧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呀。太阳像一个火球烤着大地,阳光让我睁不开眼睛。我的身上痒痒的,似乎有数不清的蚂蚁在爬。我用泥手这儿抓一下,那儿挠一下,很快就变成了一个泥人,身上散发出的味道比臭豆腐还难闻。

外公一边给我示范栽秧的动作,一边讲解栽秧的要领:深浅要合适,深了不肯长,浅了栽不活;间距要合适,宽了不行,窄了不能很好地接触阳光。真是“看者容易做者难”呀!

上完课之后,我拿起一株秧苗,用中指按住它的根部就往泥土里插。我感觉秧苗的根已经钻进了泥土里,可我刚一松手,它就迅速弹了起来,浮在水面上。我再用力一按,水又没过了它的头顶;我一松手,它又像弹簧一样跃出了水面。在外公的指点下,我终于掌握了一些技巧,栽下的秧苗总算勉强站稳了。

该休息了。我爬上田坎,腰好像被针扎过一样,好半天都伸不直。放眼一看,外公栽的秧苗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有序;我栽的秧苗东倒西歪,有的三五成群挤在一起说悄悄话,有的相互排斥,好像永远都成不了好朋友。

外公说:“几个月后,我们一起来割稻谷。经过脱粒、晒干,再用机器去壳,它们就变成了白花花的大米。”我觉得,我终于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家乡端午节的风俗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汕头市,那儿是一个繁华美丽的城市。有古朴自然的古钟园,有整洁美观的住宅区,有热闹非凡的自由市场,有……但是,值得一谈的还是我老家的文化习俗。

每到重要的日子,我们的习俗还真不少。端午节我们有称五月节,最主要的是赛龙舟。这既是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一项体育活动。

还记得在老家最后一次过端午节的情景,那天很早,我很弟弟就到岸边等待看龙舟,出乎意料的是,岸边不是稀稀落落的几十个人,而是那些和我们一样,怀着期待的心情在等待。

迷雾紧缩得大江上,隐约传来嘿咻嘿咻的号子。一排排人划着浆,随着节奏,整齐而有力。身形狭长的小船,巧妙的集中了人力,昂首破浪,逆流而上。

这时才发现,岸边已是人山人海了。欢呼声,喝彩声,震撼运动员的心。显得更有气势了。

近了,近了……我看到龙舟上的人了,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响亮的口号声,伴随着龙舟在激流中穿梭,来去自如。不禁让我陷入思考,这一刻,我才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集体才是我们发展才能的地方。一滴水,不融入大海,总有干涸的时候。就像我们一样,不也需要集体的力量吗?

赛龙舟正进行激烈的比赛中,我的心情随之激动起来,我想看到,团结后的成功;我想告诉自己,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渴望自己,也拥有一个团结的集体,一起向成功的顶峰出发。

那一次,最后一次看赛龙舟了,我不再是以前那个懵懂的女孩,只在一比赛的结果;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赛龙舟已是一个象征了。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首流传千古的歌谣,作为文化,他已遗失了很多,但它的含义却被人们流传下来了。也许,当我无意间唱着这首歌谣,心中找已渴望,自己能亲身去体验赛龙舟,也只有龙舟矫健的身影,才能充分显示出我心中的那一份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端午节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佳节——端午节。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这阵阵儿歌声中,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要问端午节的来历,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给大家讲其中一个吧: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位爱国诗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边做官。昏庸的楚王总是听信那些奸臣、小人谗言,不听屈原的忠言。后来楚王竟把屈原削职流放了。在流放的过程中,屈原看见楚国都城被敌军占领,百姓遭殃,惨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愤,于是跳江自杀。人们非常伤心,划船找屈原的尸体,还包粽子给鱼虾吃,希望鱼虾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于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就把这一天作为端午节,用包粽子、赛龙舟的形式表达对屈原的缅怀之心。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呢!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粽子几乎是每家每户过节必不可少的物品,奶奶在包粽子前,总是要先把粽叶泡上很长时间,再煮上一天。裹粽子时是先取三片煮好的粽叶,围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往里面放些糯米,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馅料,诸如:花生米、红豆、肉、蜜枣等等。再用棉线捆起来,一个玲珑可爱的粽子就诞生了。但现在还不能吃,还要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我们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开一个热腾腾的粽子,蒸汽直冲天,而粽子活像个老爷舒服地躺在粽叶里。糯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金银剔透,就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草叶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顾不上烫,咬了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品尝了美味的粽子。这真是个快乐且有意义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6月16日,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了。每当想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那位值得让人纪念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爱国主义写成了一首又一首诗,直到后来国家灭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为国投江自杀。这感人事迹感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他们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建立了这个节日——端午节。

在端午节里,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戴香囊。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妈妈教过我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乡建湖,这里的人们也都这样。端午节前夕,就包好了粽子,插好了艾叶,戴好了香囊。洒黄酒,驱害虫,把房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喜气洋洋地迎来端午节。

端午节时,我最爱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气可香啦!让人闻着心旷神怡。我也爱吃粽子,特别是那甜丝丝的蜜枣粽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粽子让人吃了赞不绝口。

知识渊博的爸爸对我说,端午也叫端阳、重五划龙舟当时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投粽子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我听了,才明白为什么要赛龙舟、投粽子了。

我爱家乡的粽子,爱家乡的香囊,更爱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爱家乡的端午节600字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6 月 16 日,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了。每当想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那位值得让人纪念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爱国主义写成了一首又一首诗,直到后来国家灭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为国投江自杀。这感人事迹感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他们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建立了这个节日——端午节。

在端午节里,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戴香囊。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妈妈教过我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乡建湖,这里的人们也都这样。端午节前夕,就包好了粽子,插好了艾叶,戴好了香囊。洒黄酒,驱害虫,把房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喜气洋洋地迎来端午节。

端午节时,我最爱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气可香啦!让人闻着心旷神怡。我也爱吃粽子,特别是那甜丝丝的蜜枣粽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粽子让人吃了赞不绝口。

知识渊博的爸爸对我说,端午也叫端阳、 重五 划龙舟当时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投粽子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我听了,才明白为什么要赛龙舟、投粽子了。

我爱家乡的粽子,爱家乡的香囊,更爱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作文300字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五月初五,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

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艾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等,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一早,我刚睁开眼,就看到妈妈在门外忙着什么。过去一看,原来妈妈在插艾草,餐桌上还摆着用艾草煮成的鸡蛋和几个香喷喷的粽子。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端午节。看着煮的绿绿的鸡蛋和香喷喷的粽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来,几分钟,两个鸡蛋和一个粽子就没了影。

到了晚上,我们到爷爷家一起过端午。饭菜上完了,爷爷从柜子里拿出一瓶像是药酒的什么东西,还要我们每人喝一口。我问爷爷:“这是什么呀?”爷爷笑着说:“这是雄黄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过雄黄酒,喝了一口,感觉辣辣的,但心里想着:“这样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么。”

吃完饭,我们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龙舟。来到大明湖,发现有许多人在湖边等着看龙舟比赛呢。我们找了一块“绝佳”的观看场地,来观看龙舟赛。只见参赛的龙舟一字排开,龙舟大约10米长,半米宽。龙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战术配合,有的在做热身。岸上的观众都为哪条龙舟能夺冠猜测着。我看中了一条绿色的龙舟,这条龙舟上的人都很健壮,热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赛就要开始了。

站在船上的发令员一声枪响,几十条龙舟像蛟龙一样,在水中穿行着。那条绿色的龙舟处于第五名,船上的击鼓手奋力地呐喊着,激励船员们奋力前行。我也呐喊着,用全部的热情我支持的龙舟加油。观众们也都紧握双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龙舟夺冠。我呐喊着,为那条绿色龙舟加油。船员们仿佛听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奋力地划着。只见绿色龙舟超越了另外两支龙舟成为了第三,这时,他们又超越了一条龙舟。我更加卖力的呐喊,希望他们能夺冠。绿色的龙舟已经于第一名齐头并进了,这时距离终点还有50米,船员们奋力地划,终于取得了第一名,这时绿色龙舟已经冲过了重点。“14号龙舟是冠军”随着裁判员的宣布,全岸观众沸腾了。我也为绿色龙舟的好表现欢呼。顿时,大明湖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明湖,端午节虽然过去了,但它留给了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之中节日多: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要说我最喜欢的节日,那非端午节了。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关于她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有一次楚怀王被抓了,囚禁在秦国,后来他逃出去了,可是却在路上病死了。楚国人民恨极了秦国,尤其是一位叫屈原的大夫,他对新任国君提出建议:操兵练马,为怀王雪恨。可令尹子兰却说屈原坏话,屈原被革了职,由于心情低落在五月初五投江自杀。后来人们在五月初五这天用赛龙舟等方法纪念他。

我的家乡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在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老一辈们用五彩线编成跟彩波一样的美丽的小绳,在端午节早上给我们戴上,象征着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还要去逛端午,其实说白了就是野餐,早上我们把好吃好喝的都装在包里,让大人们带我们去野外吃。

记得去年,我和爷爷去了牛头山,我还捡了一块高20厘米像猪似的石块呢。回到家里奶奶说:“去山上可以冲去一年以来的霉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无病无灾。”我问奶奶那你为什么不去呢?可她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后来奶奶还告诉我,端午节是个古老的节日,她小时候也喜欢过端午节。下周就是端午节了,我希望端午节快点儿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爱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在这一天家家的门前都挂满了艾草,我家也不例外,奶奶一大早就到街上买了一大把艾草回来,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艾草,因为它会发出一阵奇特的香味,非常难闻,刺鼻。我一直埋怨奶奶是不是着迷了。奶奶不但不生气,而且还告诉我为什么要挂艾草︰是因为五月蚊很多,挂艾草可以蚊蝇,不仅如此还可以驱魔的,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的,我慢慢地闻了闻周围已经没有一阵难闻刺鼻的艾草香了,而有着一阵美好的祝愿。

端午节不但要挂艾草,而且还要吃粽子。说到粽子,我便想起了去年奶奶做的粽子,奶奶还像以前一样做着,我在好远就看到了粽叶了,糯米那清清的香味了,包好粽子,我们就把粽子放进锅里,我真想立刻就吃到粽子,3分钟过去了,5分钟过去了,粽子怎么还没好呀,我等不及了,过了一会,粽子出锅了,我立刻就拿出一个,看见那晶莹剔透的粽子,我尝了一口。我顾不上热,也顾不上斯文了,真是香甜可口,那里面的红豆像天上的小星星闪闪发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了。每当想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那位值得让人纪念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爱国主义写成了一首又一首诗,直到后来国家灭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为国投江自杀。这感人事迹感动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他们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建立了这一个节日——端午节。

在端午节里,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戴香囊。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妈妈教过我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乡建湖,这里的人们也都这样。端午节前夕,就包好了粽子,插好了艾叶,戴好了香囊。洒黄酒,驱害虫,把房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喜气洋洋地迎来端午节。

端午节时,我最爱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气可香啦!让人闻着心旷神怡。我也爱吃粽子,特别是那甜丝丝的蜜枣粽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粽子让人吃了赞不绝口。

知识渊博的爸爸对我说,端午也叫端阳、重五划龙舟当时是为了打捞屈原的尸体;而往江里投粽子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我听了,才明白为什么要赛龙舟、投粽子了。

我爱家乡的粽子,爱家乡的香囊,更爱家乡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有关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首先把糯米用欗叶包成一个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颗大红枣,用欗叶裹紧,系上五彩绳,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妈妈一个个地做着,汗水无声的落着,终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开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两个小时才会又香又糯.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屈原,楚国丹阳人,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老百姓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有关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端午节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今天农历初五,这一天有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它能和家乡的春节、清明、中秋节一样热热闹闹,处处洋溢着人们欢歌笑语,欢度节日的快乐。

家乡的端午节更加隆重,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准备迎接它的来临,后几天准备划龙舟庆贺。这天人们买好箬叶、棕、糥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更加具有节日气氛,你看现在离节日还有四五天,挨家挨户都在紧锣密鼓地包粽子。原来单调的粽早有了改进,现在有豆沙馅的、板栗馅的、蜜枣馅的……真是五花八门,口感好极了。满街都能闻到粽子飘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带来节日的气氛。

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早餐桌上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早点,让你看得眼花缭乱。不过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圆、粽子、茶蛋和大蒜,这是家乡传统的佳肴。大家欢度在一起,团团圆圆,吃得热热闹闹,津津有味,但对我来说到没有什么新鲜感,因为这些东西我早就吃厌了。听外公说,他们小时候多么盼望节日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只有过节才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平时那有这样好的生活呢?

想想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这真要感谢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们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喜欢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但我最

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每逢到端午节,人们都喜欢包粽子,吃粽子,听说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因为爱国投江死去,人们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尸体,把米团扔进江里,用这种方法来纪念屈原。

每到这个时候,最热闹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欢看妈妈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绿油油的粽子叶洗得干干净净,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还可以加些蜜枣葡萄干等。放在锅里,煮出来粽子的味道飘满整个房间,再煮些茶叶蛋,味道就更浓香四溢了。一切准备好后,我和家人出去踏青,听说端午节那天早上出去踏青,还可以治病呢!回到家里我急忙拿出一个大粽子,轻轻的扒开粽叶,里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枣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里钻,好吃极了!时间过得真快呀!

终于到了开饭的时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品尝着美味大餐,说说笑笑!开心极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挂着香荷包,手里拎着大葫芦,满屋子跑!高兴极了!

啊!我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小学生作文六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尤其有许多传统节日。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是因为可以吃上好吃的粽子,糯米里有香肠、有枣子、还有肉。端午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楚国有个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国就灭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杀了,人们怕小鱼小虾吃屈原的身体,他们用竹简把米装起来投入江中,可是这些被蛟龙偷吃了,后来人们知道了蛟龙最怕苇叶和五色线,人们用这些东西把糯米包了起来。蛟龙看见这些东西就吓走了,这样小鱼小虾不吃屈原的身体了。于是到了这一天,人们把包好的粽子投进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习俗。

端午节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称为长命缕。名字要插“五端”: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色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有用雄黄酒在儿童的的额头上写一个“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习俗,还有做粽子的方法很有趣。

端午节的那一天,我早早的起床,就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做粽子,每个粽子都是三角体的,而且还是肉馅的,每个粽子看起来都很诱人,我饶有兴趣也参加包粽子的活动中。我学着妈妈的模样拿出包粽子的粽叶,在粽叶上加点糯米,糯米里也塞了点肉,然后把粽叶一片一片地把它包住,再后,就用绳子把粽子打个结。虽然技术是很差,不像妈妈那样心灵手巧做出的粽子,包的很好,糯米也没有掉出来,简直和我做出来的粽子,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我不放弃,我继续做,连做十几个的时候,我的技术越来越好,包的粽子也快比上妈妈了,就这样,我和妈妈做了20多个,有十几个送人了,还有十几个就都给自己吃了。而我也偷偷收藏了几个,为的就是把粽子投进河中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而我也最喜欢端午节,因为我敬佩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600字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山区。村庄的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阴”。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涧溢出,淌过炊烟缭绕,鸡鸣狗叫的村庄。千百年来,古朴安宁的村庄就这样静静的躺在大山的怀抱中,吸收着大地的灵气,沐浴着阳光的光辉。

野鹃花开过不久,就到端午节了。于是,我处在异国他乡而又回忆起在故乡过端午节的情景来家乡的端午节,很多风俗跟外地一样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点钟,母亲起床,把事先准备好的五色小绳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绳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红一色,青一色,好玩极了。

端午节过了,等到第一场雨,孩子睡着后母亲在悄悄的把小声解下来,扔在水里让雨水将其冲走。

用五彩的纸叠了连环小宝灯挂在门楣上,象征着一年的五谷丰登,衣食无忧。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肿的流脓的脓包,疼得我不得安宁,这时八一公公说“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煮沸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后我问八一公公缘由。他说“你这娃子走运,逢上端午节,不然,可够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上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吧!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如今,妈妈也如法炮制,材料一样,但入嘴后口感却不一样。我提醒妈妈:“你用的是这里的酒,而不是家乡自己酿的酒啊!”

我同妈妈已离开家乡多年,但故乡的山山水水,人情风俗在我心屏上总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节已经过完,我多想问问:亲爱的乡亲们,你们又酿端午酒了吗?

[600字家乡的端午节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作文300字家乡的端午节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海门,海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海门可就热闹了。家家户户包粽子,门口插艾条、香芪,并在小孩子们的胸前挂上灌了雄黄的香包,据说这样可以驱邪。

有一年端午节,我看见奶奶在包粽子,便好奇地问:“为什么要包粽子?”奶奶说:“因为今天是端午节。传说在楚国,有一个叫屈原的爱国诗人,因为不愿投敌背叛自己的国家,所以在五月初五投江自杀。老百姓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掉屈原的尸体,纷纷向河里投用芦叶包裹着的糯米团,渐渐演变成现在的粽子。所以每年的五月初五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大家都要吃粽子。”“原来是这样啊!”我不住地点头,“我来帮你一起包吧!”“好啊,等会儿包完了粽子帮我一起打扫房子吧!”奶奶说。就这样,我们把粽子包完开始打扫房子,然后我们一起去看赛龙舟……

那一年的端午节就这样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