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孔融和祢衡的 忘年之交古文优秀20篇

在中国的古文化是十分深远的,那么关于中国古文化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1826

作文

90

小学生自创小古文作文350字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山林

向前行百二十步,见一山洞,洞上立牌,曰:茶叶山。

走入洞内,见一树林,向前行约十步,乃为洞口,仿佛若有光。抬望眼,豁然开朗。青树翠蔓,棵棵苍翠挺拔。中有一湖,湖如碧玉,镶嵌于群山,晶莹剔透,水光潋滟,潺潺流水声撩人心扉。四周石壁,斑斑苔痕。群山环绕,美丽至极。

此地如桃花源,凉风习习,缕缕幽香。果园呈现于眼帘,姹紫嫣红、葱葱郁郁。菜园整齐有致,草丛鸡鸭成群。池塘白鹅戏水,曲项向天歌。山中乃多户人家,鸡犬相闻。木舍低矮,错落有致。

山里人见吾等人,热情相待,设酒杀鸡做食。问从所来,吾等一一答之。闲聊之后,香飘四溢,细细品味,吾喃喃曰:“此乃人间美食也!此味乃人间难得几回尝!”

饱饭后,向山林进军,甚是凉爽!绿树成荫,白云悠悠,为避暑胜地。四面青山,如诗如画,令人心情舒畅。

复出,得车,归。

朱某听吾讲述后,欲与我一同前往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的忘年之交贺奶奶作文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个对我很有好处的朋友,给你们说了肯定会吓一大跳,她就是德阳外国语小学的校长——贺菊昌奶奶

上学期,我在学校因为经常打架“出了名”,经常被贺奶奶请到办公室里谈心。她有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虽然年纪比较大了,但是精神矍铄。

记得开学不久,贺奶奶知道我和英语老师发生冲突,就叫我到她办公室里。我只在开学典礼上见过她,觉得很陌生,也有些害怕,不知道她会怎样严厉地批评我。但是,贺奶奶非常和蔼,她笑眯眯地说:“你就叫李时乐吧?有点名气啊!看得出来,你很活泼,也很机灵,为什么会这么调皮?”我吞吞吐吐地回答道:“我上课总是管不住自己,要和老师顶嘴,还要打同学。”她说:“啊,原来是这样,你是管不住自己。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要明白,一个人做好很难,学坏却很容易。”我答应贺奶奶好好改正错误,做一个全新的我。

可是,要学好真的很难,我还是经常管不住自己。有一次,我又和同学打架了,贺奶奶知道了,赶紧放下手中的工作语重心长地教育我。就这样,我已经把她当作好朋友了。我现在已经变了,不再打人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我进步大。我终于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贺奶奶也为我感到高兴。

虽然我只在这个学校读了一学期,可是我已经改了很多缺点,这一切都离不开我的良师益友——贺奶奶。

[我的忘年之交贺奶奶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名人成长故事系列之孔融让梨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学习古文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承载着上下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的古国,古文更是博大精深。从盘古开天地开始,一直到现在,古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古文名著,值得我们后人去体会,去欣赏。

三年级的时候,妈妈给我买来了一本《论语》,让我每天读一篇,抄三遍。那时我对古文一点兴趣都没有,抄好了,不去看它的意思就立马走人。

到了四年级,我才真正对古文有感觉起来。那时,张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上下两册的小古文,里面有什么黑猫和白猫的故事,名人的故事,让我们细细去体会,那一则则精练的小故事,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好!

现在,妈妈又给我买了《孙子兵法》《弟子规》《三字经》《三十六计》来让我感受古文的魅力。

一次,我在看《孙子兵法》,有句话“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我理解为:我方不可能胜,胜的是敌方。但是,意思并不是这样的,是指: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在于自己主观的努力,而敌方是否能被战胜,取决于敌方自己的失误,而非我方主观所能决定。真是太深奥了,我的理解与意思有着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古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虽然我们不生活在古代,但我们不能丢弃承载着历史精华的这门学问,而应好好了解它,珍惜它,因为这是我国文学永久的、耀眼的明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古文观止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余以三年光景,每日晨读,阅毕《古文观止》,虽非正业,却是入职学校以来最大收获,颇有些心得,请略陈陋见。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_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古人为学入门读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读,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见当代中国教育之偏颇。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____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取《左传》传承“春秋大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比较相符。苏东坡曾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载道”论,韩文公逆谏人主,纠治世风,力挽唐代崇佛之狂澜,足可当之;但若就文字论,韩氏_似未达这等境界,东坡先生的评价多有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

古今_,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观止》所选_,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无疑是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_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笔尖所及,气贯长虹;余每每读罢,未尝不为之折服、为之太息。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这四篇奇文,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等,人生际遇不同,不必苛求。

《观止》一书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觉,而且不才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儒家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为本,因而不取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_;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也有异议,故几乎不取魏晋一代的_;编者是清代学者,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之争影响颇深,故宋代理学一脉_全不取,是《观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学者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_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_都不在其列。以上诸点,令“观止”黯然失色。

历朝历代之文,以明代_最差,宋濂_多媚骨,阳明心学多偏锋,皆不足法,其余更不足论,其原因仍不得正解。个人以为,或许中华文明历经5000余年,至明代已垂垂老矣,国运不济,国势保守,文风英气不足,老态有余,全无汉唐气象。从学术的角度看,中国文明自“经重于史”的时代起,即自南宋起,文明的自我革新、自我反思的能力就日渐衰退。从武术的角度讲,有宋一代,重文轻武,血性渐失,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自宋始,愈演愈烈,直至近代不能复兴。可悲可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文新春贺词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小编给大家收集了关于古文新春贺词,希望能帮到大家。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在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在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假如我是孔融作文600字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话说,我4岁那年的让梨举动,让当时在家里的大人们都惊叹不已。但当时也只是亲戚们在家,所以这事也没传出去多远。

一天,一个大概是“闲着没事干”的家丁将此事告诉了一个“狗仔”,正苦于找不到新鲜事的“狗仔”决定将此事炒一炒。可想而知,我就像当年那个“范爷”一样,一夜成名,红遍了亚洲。

为了能将此事上头条,那个可恨的“狗仔”还请了个“P图高手”回来,将我的照片“PS”了一下,当时的我让梨动作重现江湖。当然,这事上了头条,图片上的假孔融看上去真别扭!

这几天,全世界的人都把我家当成了纪念馆,还弄了个牌匾:“孔融让梨纪念馆”。每天,一批又一批的人到我家参观,东摸摸、西看看,木地板都要被磨出脚印了。更可恶的是,那些好莱坞明星也来到了我家,他们的“香吻”都落在了我粉嫩的小脸上,我一天都不知道要擦多少次口水!

现在,我可是“影视明星”了,什么郭敬明、王岳伦等大牌导演天没亮就吵着要我拍电影;各种企业商家拉着我去拍广告;现在就连走在街上,都听得到“咔嚓咔嚓”的声音。

还有那些什么批评家,天天批判我,说什么“让个梨也这么高调,一点都不谦逊”。难道这些是我所想的吗?

又是一天,我被稀里糊涂地拉着来到电视台,众多记者围着我,我忍无可忍了,对着他们大声喊道:“其实我根本就不是让梨!那天我只是吃得太撑,想吃个小梨而已!”

记者们面面相觑……

假如我不是孔融就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孔融让梨”新说作文400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孔融小的时候聪明好学。他4岁的时候就会背许多的古诗词,而且谦虚有礼,父母和亲友都很喜欢他。一天父亲买了些梨子,挑了一个最大的让孔融吃,孔融摇了摇头:“在家中我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梨就让给哥哥吃吧!”

有一天我坐在公交车上,汽车行驶中摇来摇去,站都站不稳。这时见前面坐位上有位阿姨准备下车,我就小跑过去抢位坐下了来。终于可以不站着了,我心想。可是刚坐下没多久,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手拿拐杖的老爷爷,他走一步晃一下,就这样走到了我面前。我既想让又不想让。突然,我的脑海里闪出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人家孔融4岁就知道将大梨让给哥哥,自己要小的,更何况我都这么大了,想着想着就站起身来,一把扶过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说:“爷爷,您坐这里吧!”“谢谢你啊,小姑娘”老爷爷笑着对我说。“没关系,这尊老爱幼是应该的。”我微笑的对老爷爷说。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有部分已经忘了要尊老爱幼,要谦逊有礼。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学习谦让、懂礼貌、尊重他人,要具备尊老爱幼和尊敬长辈的好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文警句参考

全文共 3809 字

+ 加入清单

古文警句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

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6、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9、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1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1、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1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1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14、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1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6、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1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20、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1、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23、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2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5、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26、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8、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

29、君子强学而力行。——杨雄《法言·修身》

3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3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3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34、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35、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7、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3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39、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40、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41、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4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4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45、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4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4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8、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5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5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52、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5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54、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56、谨于言而慎于行。——《礼记·缁衣》

5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58、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

5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0、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6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62、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63、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6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6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68、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69、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7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7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73、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7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76、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77、轻诺必寡信。——《老子》

7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7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8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8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8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8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85、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8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8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8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9、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9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91、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9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93、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冲国传》

9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9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9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98、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9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10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0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02、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103、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10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0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0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07、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

10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09、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112、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113、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14、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11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116、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1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118、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119、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120、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2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2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12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124、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2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26、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27、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2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3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31、贫贱之交不可忘。——《后汉书·宋弘列传》

132、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1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13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135、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36、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3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13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39、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古文的作文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是大家的拦路虎,而我希望自己是武松,下面我把自己打虎经验一一向大家背诵。

一.释意虎。在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就是认真把其翻译成白话文,乍一看,容易啊!可当你翻起来时会异常困难,此时,我们就应该借助古文字典,资料来翻译,但仍要注意某些介词,代词等。代词必须弄清楚代指什么,而有时名词也要注意,因为它们常常由名词变成动词,大家一定要灵活运用哦。

二.资料虎.文言文一般有其作者或出自某某书,当考起来时往往忘记了题目,还有背景等。当我们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应该过问家长,老师,同学或翻阅相关资料,从而使自己对其了解更上一等,更加地深入。

三.背诵虎。当通过二虎关后,自然就要背诵了。我开始还被它打伤过呢,后来我细细研究,发现它的敌人就是勤。在每一个青晨必须不厌其烦地反复诵读,记住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继而一段一段地背,这就是武松-我“打虎”的经验,如果采用我的方法有效果,一定要宣传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中考作文常用素材:经典古文名言

全文共 6399 字

+ 加入清单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78.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文观止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古文观止》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自我读起此书时,背过的古文不过就寥寥数文。实在是好文众多,只得走马观花般学习皮毛,而在观止的选传中,犹独钟情于《战国策》李斯的谏逐客书与三国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李斯敢写谏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对的,表现其的勇敢与智慧,文章结构紧凑,举例充分,论理十足,可谓是绝。诸葛孔明写《出师表》,表现他正直,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品格。下面我就选谏逐客书二段来品析。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2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写谏逐客书时,正为秦王因韩国实施「疲秦计画」,而大怒。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范围之内,于是李斯将谏章呈给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销逐客令。试问;如果谏章不能打动秦王,那么秦王会不会以叛党的名义杀了他。答案是肯定的。从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胆量,从容,淡定,真学才识。从文中看,亦如此。第一段以“臣闻……”作为起始,一连串的因果实例摆出,环环相扣,层次明了,接着说明为何不赞成,否定秦王的决议。第二段“夫物。”,我犹以为重要,一针见血。突出中心。

这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也让我对作者感到敬佩,也让我对自己感到愧疚。想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无法自立,也没有像作者那样有主见,遇事懦弱胆小。不能沉着应对,面对一些物质的事物,也不能够地面对。所以我立志学习作者的这种精神品格。而我也很庆幸读了这本让我很惬意,很享受,很有启发的书。

没错,就是它—《古文观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最给力的寝室扣分检讨书古文版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风和日丽,似水柔情的早上.不幸的是我们在离开寝室前不幸的忘记关掉阳台灯,导致我们不幸的d607寝室不幸地被阿姨扣了一分.故作此检讨书以舒其过:但一日,睡衣正浓,忽然石破天惊床板俱裂,乍醒唤室友,一看手机,方知迟到,在这危急存亡之秋,奋不顾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到教室,竟然忘关灯,以致被扣一分,无奈,时遇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心比天高,实在不幸.无奈,造化弄人,天亡我也.俗语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次扣分,几次忧愁.此苦难消在心头,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饭堂一长龙.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经过反省,顿知本人已一错再错。犯下不可挽回之罪,外幸一日三省,浪子回头。以下乃本人所犯过错。

此次扣分,违背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宗旨,对不起党和国家,学校领导的关心。此乃不忠,一罪业。

此次扣分,源于我们忘记关掉阳台灯,浪费了大量资源,浪费了广大劳力,人民的心血。此乃不仁,二罪业。

此次扣分,辜负父母的精心培养。此乃不孝,三罪也。

此次扣分,枉费老涂开学时三令五申,一片用心良苦。为此事殚精竭虑,寝食难安,人比黄花瘦,此乃不义,四罪也。

综上所述,本人已犯不忠不义不不仁不孝之罪。本该身首异处,所幸活在改革开放之春风化雨沐浴之下,才得以苟且偷生,苟全一命,阿弥陀佛!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况且吾穷且意坚,然不坠青云之志,如临风之玉树,有怀投笔,幕宗懿之长风,有文光可射斗牛之虚也。如北斗而临凡世,鹤首而立群鸟,千灵视而侧目,万物思而黯然。文采风流已临精神世界之绝顶层巅。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训有曰:事不过三,若有一次重来的机会放在我面前,我一定不会忘记关阳台灯,不能待扣分之后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无聊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给这个机会加上个限期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然此事难辞其咎,自知罪孽不浅,我重新学习了学生守则,反复检讨,已严重违反多条,真是晚节不保,深切感悟,镇定思痛。扪心苦对,惆怅于怀,却不能发自于胸。 大呼郁闷之时才恍然大悟。古者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天不降大任于吾也,亦苦吾心志,劳吾筋骨,饿吾体肤,空乏吾身。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扣分故作此检讨。重为同学所笑,以侮辱班风。虽累百世,垢弥甚而。是以肠一日而九迥,居则忽忽若有所失,出则不知其所往.

鉴于此,鄙人以后会行事必多份小心,少份倾心,淡然处事之便息事宁人。愿老师您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吾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仅拜检讨书以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冬梅古文写作_初二作文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梅乃花中君子,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傲雪独立,次第而发,临寒吐芳,枝直而古朴,萼红瓣白,蕾若凝玉。

遥观其身,华(1)与雪浑溶一体,只见星星萼片红如火,甚是艳丽。细闻,梅香已幽然袭来,此香令吾身心俱乐,兴奋至极,方知盖(2)诗云梅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

观四方,茫茫雪原,不见一物,不禁失口吟到:“花海林原不复在,唯见雪梅独自开,吾心已达忘我境,忧愁早到九霄外。”(3)

记于壬午年十一月。

(1):华,通假字,通花

(2):盖,指为什么

(3):这是一首自作小诗,反映观梅之后,受之影响而产生的超然脱俗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第一次学古文_作文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不久前,我们相约在竹林小院,在这里,我曾第一次古文,学后,才明白古文原来是那么简单,那么有趣。那节别开生面的课让我加浓了对古文的喜爱和好奇之心。

首先,“兔老师”让我们把古文整整齐齐的抄在笔记门上,面对一个“大西瓜”,“兔老师”让我们举起小刀,刷刷几刀下去,西瓜已经成为了一块块,经几次细细品味后,我们“大功告成”,一篇使人眼花缭乱的古文终于被我们踩在脚下,那次学习的是《论语十则》中的第一则,这次的课堂让我明白:时常温习旧知识,不也很快乐吗?当朋友从远方来,我们不开心吗?即便别人不知道自己的优点,但却不恼怒不生气,不还是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才华的人吗?

这就是我在竹林文学社第一次学古文的经历,他真正让我明白汉字是多么有趣,古代人是多么聪明,一字多用,意思也随之变化,从中也就反映了古代人的聪明才智,第一次这样学古文,不仅让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温习,朋友和别人误解个人时的态度,而且,它也让我明白如何学古文,那就是:要把古文分割开来“逐个击破”,再套串起来,如此而已,使古文变得又容易,有简单。如果把古文比作一个“大西瓜”,那么,我们就要用“智慧之刀”把它切割。古文其实并不神秘,关键在于掌握方法,运用智慧破解它,这也许就是我第一次学古文所明白的道理吧!

正因为有了这个道理,在今后学古文的道路上,我将越战越勇!每当想起第一次学古文的经历,都感到一阵微微的喜悦。

[第一次学古文_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生活与古文作文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小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一遍遍地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那时的自己总觉得这些枯燥的古文哪有小沟里的鱼虾好玩,便也只是懵懵懂懂,哪曾想长大后的自己竟与这些古文联系到了一起。

小时候记得的第一句大道理便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时总觉得这句话怎这样拗口,但一想好像是这么个理。有一次,我在餐桌上看见了一个小朋友把不喜欢的菜给了妈妈,我便教育他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时候觉得自己真像个小大人,便对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后便读到孔子的“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一定不会孤立无援。是啊,毕竟现在德字当道。总是有新闻说谁又救了谁,又有谁帮助了谁。古时清正耿直的人也都希望能有一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礼的邻居。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习近平指出:“邻居可以选择,邻国不能选择。‘德不孤,必有邻。’只要中日两国人民真诚友好、以德为邻,就一定能实现世代友好。”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伴、为邻。

“乡愿,德之贼也”也是有很深的体会,那些看上去善良,实质没有是非观念,丧失原则,媚世的人是道德的败坏者。正如古时和现在的一些官员不就是这样的人吗!败坏社会风气,光凭钱和人缘便可以“飞黄腾达”。古时的唐太宗可是十分珍惜性格刚直的宰相魏征啊。

子日:“主忠信,毋有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这不与我们的生活又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吗!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肯定有许许多多的人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吧。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从冰箱里拿牛奶时,奶瓶一滑掉在地上摔碎了,牛奶洒了一地。妈妈闻声赶到厨房,没有责备,没有教训,更没有惩罚,只是拿来海绵,叫孩子一起把地板上的牛奶收拾干净。随后,妈妈和蔼地说:“打碎一瓶牛奶没关系。重要的是下次不再打碎。现在,我们去给一个空瓶子装满水,看看怎样才能抓得牢?”在妈妈的指导下,孩子很快发现只要两手握紧瓶颈部分,瓶子就不会掉了。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着名的科学家斯蒂文·格伦。

孔子是中华民族道德信仰的核心,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论语》被北宋宰相赵普称赞“半部《论语》治天下”,每每当我悟出的道理总有古文早已说明,不得不称赞那些古文的智慧。

现在我们需要通读那些国学经典,只有通读才能悟,只有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像白杨一样巍然屹立在沙漠之中的英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景的古文自编500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九华山之行

适值国庆,吾携父母游九华山,登天台之顶,赏九华之奇,游山行之乐。

九华山,乃国四佛山之一,虽主峰不至百丈,却常年云雾弥漫,佛香缭绕,如求一生平安,乃去此山拜佛矣。

吾于山之顶,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如彩带从云间飘落,游人似小白点,零零星星散布于彩带之上,缓行至上。穿云破雾踏上山径。山路两旁杉竹成林,密不可透风,香气弥漫。泉水淙淙,远望,天台峰高插云间,如一穿天银剑耸立于云雾之中。

乘大巴,呼啸而上,观地藏佛矣。其高乃数十丈,手握杖,目之利,扫之数人。人于佛之足,仰之望之,赞叹声多不可数矣!

若此佛乃美景之,山之景更美矣。座座巍峨挺拔、姿意奇特,山脉之间葱绿青翠、缥缈如幻。大王峰伟岸险峻、气势磅礴;莲峰则清秀明媚、娥娜多姿……入得山来,但听淳淳泉声,但见古木参天,但闻阵阵花香,此一草一木皆具神风仙韵。俯视之,透之密麻林,隐约可望城也。房小如橡皮,车则恍若蚂蚁焉。山之上,竹林布之,

此出景美之,便则食香矣。九华之上,最美可谓木锤酥!二声传之吾耳,吾曰:“此乃何等食,可使木锤重锤之?”近观之,香气传之吾鼻,余香绕梁。九华之上,此乃如此食,善哉,善哉!买之哙之,恍若天上之美食矣!

“帘卷倚屏双影聚,镜开朱户九条悬。画图何必家家有,自有画图来目前!”美哉,大王峰!妙哉,九华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名人孔融让梨的故事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孔融让梨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父亲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古文观止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2174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论语》中的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与争议,也没有《诗经》中的烂漫与自由,也非《离骚》的华丽与哀怨,更无唐诗、宋词的豪迈与缠绵,更非《庄子》的遥遥与洒脱,有那么一本书,她除却一切浮华,却将古人的智慧彰显,她就是《古文观止》。

这是一本选摘自周朝到明朝的优秀散文的结晶。书中选摘了《左传》、《史记》、《国语》、《战国策》、《三国志》中的精华。还收集了唐宋八大家的经典作品。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书籍。从一个教育者的眼光出发,我读此书的感想如下:

一、忠义篇的鉴赏

读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我被魏征的忠诚和敢于直谏的精神所感动。其中,“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虚心纳下、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知足”、自谦自制、“慎始而敬终、”三思适度的思想使人受益非浅。

这些精辟而有警示意义的言论如一面镜子,使唐太宗从中照出了自身的瑕疵,从而创造了贞观之治。

我以教育者的眼光来看,也觉得同样有意义。“无因喜以谬赏、无因怒而滥刑。”警示着我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处理任何问题都宜三思慎重、客观公正。然而,人非神仙,难免不被自身的情绪所影响。因此,教师要学会宽容,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们每个教师修身养性的警示牌。知足常乐,学会淡泊。面对众多行业的各种福利诱惑,我们的教师仍能坚守岗位,不动摇,不跳槽,仍能乐教,并终身从教。这也是一种品格。所谓“慎始而敬终”不过如此。

魏征是幸运的,他的谏言创造了贞观之治,为百姓赢得了一个盛世。

另一个忧国忧民的谋臣当推孔明了。他身逢乱世,却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忧国忧民,最终积劳成疾,郁郁而终。他所著的《出师表》使人倍感其爱国之心,赤胆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挡天下一统之大势,虽如螳臂当车,却忠勇可嘉。

相对而言,范仲淹的,《岳阳搂记》,那种彷徨与愁闷,爱国与国人,更深入人心。那千古绝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知被多少公仆用以自喻。他们或许和范仲淹一样,未曾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却从未忘记自己的职责。

因此,我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二、孝道似曾走远

本书记载孝道的较少,但李密的《陈情表》使人感到自己不够孝顺。

李密写《陈情表〉〉本是推辞、拒绝入朝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话语,使晋武帝明白其心志,不仅不被治罪,还受到皇恩沐浴。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赤诚又另人同情。

这种言论,我将其概括为“感恩”。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经常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而观我自身,实在是做得不够:父母年迈,却不在身边。他们有病痛时,我却不能侍其汤药。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每一个人一生都难以报答的。因此,工作再忙、离家再远,我们都当常回家看看。

三、教育者的困惑

作为教师,要读的相关内容首当其冲是《师说》。“传道、受业、解惑”是每一个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每日必备的基本工作。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言论使人难以接受。其实,我们的知识不断老化,不加以学习,就会不如弟子。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一尴尬?

“不耻相师”回答了这一难题。当学生出难题“考考你”时,我们要放宽心,即使请教于学生,。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无知才是我们所要禁忌的。不要觉得自己是大人,面子上过意不去。要知道:“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只有虚心求学,才能遂心从教。而“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是我们应警戒的。

再者,我认为有意义的作品还有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这篇文章本是作者通过描写郭橐驼种树的方法来阐明做官要顺乎自然,减少繁杂的政令滋扰的观点。但从教育者的眼光出发,我认为这篇文章同样有借鉴意义。

其一:不要抹杀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好动、好玩。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时时要求他们循规蹈矩,应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予他们改错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展。

作为家长,也要尽量使孩子有自由空间。不要自做主张,就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培训、辅导班。应问问孩子,你们是否愿意学。

由于老师、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因此,孩子们在大人面前很听话,却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性格。谁也不知道他们性格上有哪些缺陷,需要怎样引导。正如我们喜欢的盆景,永远只禁锢在盆中,永远也离不开园丁的悉心照料。这样的孩子到社会上,经不起折腾。不能承受打击和失败。

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过于干涉,只会适得其反。即“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其二:孩子需要什么

作为家长,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作为教师,你了解学生吗?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惟恐子女(学生)才能一般,不能出人头地,更怕他们有陋习。因此,我们要求他们向指定的模式发展。其结果只会使他们失去自己的个性,变得千篇一律。

就像时下的青年整容一样,美是美了,却千人一面,失去了本来的真。

我们对子女(学生)的教育很难做到理性。这就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的教育胡同。

孩子门需要什么?不过是一点自由而已。

我们常常抱怨没有“千里马”,其实千里马常有,只是我们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

此外,书中的历史典故、唐宋八大家的写景散文,也是很值得一读的。我才疏学浅,做此论而已。

利的好官。官大小都一样可以为国为民,何必一定要身居相位呢?我们教师也一样,虽只有一方三尺讲台,却也足以使我们传递智慧、施展才华,体现自身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续写古文鹬蚌相争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鹬和蚌都被渔夫给抓住了,他俩都觉得很愧疚。鹬对蚌说:都怪我,我不应该和你斗来斗去的,如果我不那么自私,也不会酿成这样的苦果。不,都是因为我,如果我张开嘴巴跳进河里,不与你周旋的话就不会被抓住了。蚌伤心地说。唉这两只动物都发出了沉重的叹息。啊!有了!蚌大叫道,我先咬住渔夫的脚,让他放开装我们的袋子,然后你趁机逃走,我来拖住他!

好!快到渔夫家了,计划开始实施。蚌借助鹬的身子跳出了袋子,一口咬住了渔夫的脚,渔夫大叫着扔开了袋子,捂住了脚。鹬跑出了袋子,望着渔夫残忍地扒开蚌的嘴,十分气愤,用力地啄了一下渔夫的头!啊渔夫惨叫了一声,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快,过来,我带你离开这里!鹬大叫。来了!说着,鹬抓住蚌,把他送回了水里。从此以后,鹬与蚌成了最好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