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中生写我的心愿作文合集4篇 作文题目【汇集19篇】

家乡,这个熟悉的名词,承载着千千万万人无法诠释的爱;小编收集了高中生写我的心愿作文合集4篇 作文题目,欢迎阅读。

浏览

5257

作文

67

小树的心愿高中作文精选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小听见从远处传来欢乐声,原来是小兔还有小松鼠、小猴子在一起玩,小树自言自语的说:要是我可以和小兔子一样,那就好了,真想没有根啊!妈妈说:别瞎说了小树睡着了他在梦中梦见自己没有根了......

一天,小树听见从远处传来欢乐声,原来是小兔还有小松鼠、小猴子在一起玩,小树自言自语的说:要是我可以和小兔子一样,那就好了,真想没有根啊!

妈妈说:别瞎说了小树睡着了他在梦中梦见自己没有根了,小树跑来跑去,小树没有根真自由啊!

小树跑着跑着感觉很渴就去找水了可是小树没有了根怎没喝水呢?

小树感到越来越渴了,小树趴在地上哭, 哭着哭着小树就醒了,他对妈妈说:是啊

从此以后小树再也不敢离开他的根了,小兔他们都在树下玩耍正好可以和小树一起玩。有一天小树渴了,没有人给他喝水,怎没办?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以诚信为题目的高中学生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第一学期中,有一堂经济政治与社会课上,老师给我们讲到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我又想起班主任陆坚老师对我们全班同学所说的话就是:“我们先做人后做事。”我们如何做人、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要求、做人的原则等。

我在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已经二年了,中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学校教会学生各方面的内容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因此,如何把学生日常学习和纪律教育的范围扩大到日常生活的教育,如何深化学生的科学生活观,是我们教育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心理的不稳定性和对社会认知的片面性使其行为容易出现偏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格脆弱,依赖性强,意志力、耐挫力较差,缺乏进取心;二是心灵深处有严重的自卑感,有被淘汰和失败的感觉;三是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唯我独尊,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表现出极强的逆反心理;四是早恋问题严重;五是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时常感到彷徨迷茫;六是崇尚暴力、是非不清。生活的不规律性和缺乏生活常识,常常使他们被动地适应环境。为此,积极引导学生科学地生活,端正良好的生活心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首要前提。要让学生了解到,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与人的差异,就有各种矛盾。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是特别的,都是与众不同的。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要相信“人性本善”,学会处理人际之间的关系,如果连同学之间这种最单纯的人际关系都无法处理,中职学生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劳动者。中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种职业素养来源于生活的态度,一个在生活中随便的人,对待工作也不会有所专注。许多中职学生由于在学校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毕业后到就业岗位往往适应不了岗位的特别要求,。一旦就业工作单位的生活与自己在校在家的生活有所不同,就暴露了这些毕业生生活品质的劣势与不足,从而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稳定性。为此,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诚实守信是人们优秀品格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做人的美德,是成就事业、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法宝。值得人们去深深地思考与实实在在的践行。

所谓诚,乃诚实也;信,乃守信,信用也。它是一种个人正直的表现。诚则有信,信则有誉,诚实和信用情同手足,密不可分,它们共同构成事业大厦的顶梁之柱。人们应该积极培养这种优秀的品格。

首先,诚实需要坚守我们的人格。人格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普通而又现实的问题,用简单的话来说,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的总和。它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一个概念。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在自己的生命中,人格是第一宝贵的。人格比“名”更崇高,比“利”更伟大,它是一个人的无价之宝,是任何代价都不能换取的。

其次,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要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就应该办事实在,不扯谎言。有道是诚信是金,诚信是宝。一个人如缺少诚信是无法立足的。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诚信美德是通行人间的特别证件。诚信还是人类社会和平发展,和平相处的基础,也是人性中最宝贵的部分,它与伪君子无缘,与空谈家远离。

总之而言,诚实守信是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利器,天下没有任何一种广告能比诚信的美誉更能取得他人的青睐,善于对诚实守信做出深入的思考,进行认真地实践,必将使我们的人生更加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树的心愿高中作文精选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世间万物皆有梦想,或许宏伟,或许微小;或许达到,或许早已放弃。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有一些事物,一直在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它们或许不为人所知,或许被人忽视,但它们一直在坚持,永不放弃。

在我还是个小小的,上下学都还需要父母接送的孩子的时候,有一次,正值百花齐放,那天放学,我和妈妈一起走在路上,路边开满了各式各样的鲜花,轻轻一嗅,鼻腔间就溢满了香气。一路上, 我时而走走跳跳,时而看看这边的牡丹花,时而看看那边的迎春花,不亦乐乎,直到回到家后,我才依依不舍地收回了早已遨游在花海中的心。但天公不作美,天才暗下来没多久,耳边就传来了阵阵的雷声,不一会儿,雨就淅沥沥地落了下来,逐渐变得越来越猛,到最后竟下成了滂沱大雨,雨水打在地上,“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响,听着就惊人。

第二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出门去上学,却发现了一个让我难以接受的事实:昨天还在盛开的花儿全都跟被霜打了似得焉了下去,如同一只只落了毛的凤凰一样低落地垂下了头,再不复它往日的气势。见到这一派凄凉的景象,我也不由自主地垂下了头,闷闷地走着。妈妈看见了我这个样子,有些担心,她往周围扫了扫,突然地,她的视线定格在了一处,她故作欣喜地对我说:“快看那边,那是什么?”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只是一棵长的比较直的小罢了,昨天的百花齐放让我根本没有注意到它,现在一看,一片低落的景象中似乎只有它挺起了腰杆,在暴雨的打击下顽强地立着。我不禁问道:“妈妈,为什么它还立着?”妈妈笑了笑,说:“因为它想长大呀,如果就这样就折了,它就没办法长成参天大树,没办法给人们带来绿荫了呀。”

当时的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到了现在,我已经完全明白了妈妈的意思,就像我们中国一样,历史上我们经历了那么多那么大的挫折险阻,但如今却依旧顽强地发展着,这是为什么呢?就和那小树一样啊,为了成为一个在没有人可以欺负的国家,为中国人民带来一片“绿荫”!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像小树一样,挺直腰板,抵抗风雨。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希望在那小树长成真正的参天大树的时候,我们的中国也走向了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树的心愿高中作文精选

全文共 1692 字

+ 加入清单

很久很久以前,山顶上矗立着三棵小,它们谈论着自己长大后的心愿

第一棵小树的心愿是想成为一个漂亮的珠宝箱,它对另外两棵树说道:

“我想装载世界上最炫目的珠宝!”

它开始想象自己是一个精雕细琢的珠宝箱,装满了贵重的宝石、闪闪发光的金子以及其他的珠宝。

第二棵小树的心愿是想成为一艘坚固的轮船。它骄傲地宣布说:

“我要承载有权柄的君王和王子们,让他们乘着我周游世界,完成重要的旅行。”

它开始想象自己是一艘巨型游轮,在大海里乘风破浪。

第三棵小树不想离开这大山顶,它只想在山顶上茁壮成长。它说:

“我希望当人们抬头看这座山的时候,会看到我站在这里,指向天堂。”

它开始想象自己以后枝繁叶茂的样子,自豪、快乐地指向天空。它想象着,人们抬头看它时就想起了上帝和上帝对他们的爱。

许多年过去了......在雨水的沐浴和阳光的照射下,三棵小树长得又高又壮。一天,三个伐木工人爬上了山顶。

第一个伐木工看了看第一棵树,他说道:“这棵树很漂亮。木匠一定愿意买这样好的树。”他砍倒了第一棵树,把它带到了木匠店里。

第一棵树想:“我马上就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变成漂亮的珠宝箱了!”

第二个伐木工看了看第二棵树,说道:“这棵树很强壮,造船的工匠一定会乐意买这样结实的树。”说完他砍倒第二棵树,把它带走了。

第二棵树想:“很快我就要成为国王的御用轮船了。”

第三个伐木工来到第三棵树面前,它站得更笔直了,自豪高兴地指着天空。但是那个伐木工根本没有抬头看第三棵树一眼,他喃喃自语道:“我要哪棵树都行!”然后他砍倒第三棵树,把它带走了。

在木匠的店里,第一棵树并没有被雕琢成漂亮的珠宝箱。木匠仓促之中把这棵树做成了一个普通简陋的食槽,用来喂养牲畜。

第一棵树陷入了深深的悲伤失望中:“我现在这个样子怎么能装珠宝呢?我只能装干草和麦秸了。”

在造船厂里,第二棵树并没有被造成能乘风破浪的大轮船。曾经强壮的它被锯开,造成了一条简陋的小渔船。

它哀叹道:“我只能盛满奄奄一息的鱼了!我现在这个样子怎能承载君王呢?”

在木材厂里,第三棵树被劈成了木头柱子堆放在院子里。

它的愿望和梦想破灭了。它想:“我再也不能像我梦想的那样了,我现在这个样子怎能指向上帝呢?躺在这一堆木头里,只能等着被风化,然后腐烂了。”

很多年过去了,这三棵树几乎都要忘记自己的梦想了。然后……

一天晚上,第一棵树做成的食槽跟往常一样站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马厩里,对周围的动物来说,它只是一个提供食物的地方。可是这天晚上却有些不一样,一对年轻的夫妇因为镇上人太多,客栈都满了,只能住在这个马厩里。当月亮高高升起的时候,一个婴孩出生了。年轻的母亲一边轻轻地把这个婴孩放在食槽里的干草上,一边轻轻地给孩子哼唱着动人的摇篮曲。一股敬畏之情突然充满了这个卑微的食槽,它知道这个婴孩一定比全世界的一切珍宝更珍贵。

又过了一些年,第二棵树每天只不过是在一条普通的小河里航行,在它的甲板上堆满了翻来覆去垂死挣扎的鱼。可是这天下午,这条小船没有像往常一样被塞满一堆堆的小鱼,船主把它轻轻地拖到了岸边。岸边挤满了人,他们热切地聆听一位年轻人传讲着充满真理和生命的话语。

人群实在是太拥挤了,为了让人能更清楚地听到他讲的话,那位年轻的老师必须站到岸边的船头上。老师充满权柄的话语给这条简陋的小渔船带来了新的生命,它知道自己承载了万王之王。

又一些年过去了。一个阴沉沉的星期五,在一堆被遗忘已久的木头柱子中,第三棵树劈成的木头柱子被拖出来钉成了一个很简陋的形状,捆放在一个人的后背上。当那个受伤的人被迫背着第三棵树艰难地走过长长的,满是灰尘的小路,爬到山顶上的时候,小树难过极了。

在山顶上,当那个人的手和脚被钉到第三棵树身上的时候,小树几乎要哭出来了。几小时后,那个虚弱的人断气了。这时第三棵树认为它美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很快,那个人的尸体被取下来放进了坟墓,第三棵树羞愧地站在山上。

星期天的早上,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第三棵树从山顶往坟墓的方向望去,它惊奇地发现,几个妇人目瞪口呆地站在空空如也的坟墓前!就在那一刻,他忽然明白,每当人们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想起上帝对他们的爱!它满心欢喜地站在山顶上,把身子挺得又直又高,指向天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中生作文:我的心愿啊

全文共 934 字

+ 加入清单

搏击长空是鹰的心愿,春华秋实是书的心愿,五谷丰登是农民的心愿,桃李满天下是老师的心愿,儿女健康是父母的心愿……我也有一个心愿,就是让父母永远幸福安康。

近期,我在网络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九十几岁高龄的大妈给她的儿子打电话,他在电话里说道:“儿子呀,妈不要求你给我什么,你只要多多给我打电话就行了。”谁知儿子听了后,竟在电话那边丧尽天良地说道:“给你打电话,啊呸!你知道现在电话费多贵吗?我还要留着买狗粮呢!”看完后,我下定决心,要让我的父母过上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绝对不能发生这样的悲剧!

首先,我要努力学习。早上早早地起来读书,然后再刷牙,洗脸,吃早饭。我还要精通各国语言,在学校里学英语,回到家中学日语,等到日语学完后,我还要学法语,葡萄牙语等各种国家的语言。于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了我的座右铭。

然后,我还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的孝心。上学期间,我写完家庭作业后就要为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是,比如:拖地,洗碗,擦桌子等,有时还要帮爸爸妈妈洗脚。到了假期,早上一起床就回去帮爸爸妈妈做生意,晚上回家时我再做作业。在这期间,我曾经多次想到要回家,但一想到要让爸爸妈妈过上幸福安康,无忧无虑的生活,我必须尽孝时,我就坚持留了下来。

最后,我还要给予他们喜爱的东西。爸爸爱吃糖,我要经常买糖给他吃。我会趁他熟睡的时候偷偷地把我准备好的糖放在他的枕头旁边。当他醒来时,就会第一时间发现枕头边的糖,并会为我这些糖是哪来的,而我会很惊讶的说:“呀!我的糖怎么不小心落那里去了?”而后又装出很无奈的样子道:“唉——算了吧,既然都到你手里了,那就给你吧!”妈妈很爱美,每当换了一件衣服时,都会第一时间问我好不好看,向她这么爱美的人呀,当然喜欢护肤品了!我会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用自己积攒的钱为她买护肤品。我会在她原来的护肤品快要用完的时候,再把新护肤品每天一点点慢慢的倒进旧的护肤品的瓶子里,这样一来,她就会感觉这瓶护肤品好像永远也用不完似的。每当这时,我就会暗暗偷笑,这是一种甜蜜的笑。

有一天晚上,我偷偷地听见了爸爸妈妈在小声的聊天,别的我听不太清楚,但有一句非常清晰,那就是“我很幸福”。顿时,我的心像吃了蜜一样甜。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心愿实现了!

[高中生作文:我的心愿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树的心愿高中作文精选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小猪跟着猪妈妈去山上采野果。走着走着,小猪发现了一棵奇怪的,树叶浓绿茂密,树枝上结了一个金色的果子。猪妈妈告诉小猪,这是传说中的愿望树,无论什么愿望,只要拿着这颗金果子,闭上眼睛心里默念三次,就会实现。不过,金果子只能用 一天,小猪跟着猪妈妈去山上采野果。走着走着,小猪发现了一棵奇怪的树,树叶浓绿茂密,树枝上结了一个金色的果子。猪妈妈告诉小猪,这是传说中的愿望树,无论什么愿望,只要拿着这颗金果子,闭上眼睛心里默念三次,就会实现。不过,金果子只能用一次…… 小猪欣喜若狂,成天盘算着要许下个什么心愿好。“巧克力?牛奶糖?堆积如山的玩具?还是……”小猪想着。

小猪的妈妈是卖野果的,他们的家座落在一座很高的山上,猪妈妈每天都很早下山去买果子,很晚才能赶回家。

有一天,小猪妈妈回来很晚,小猪很气愤,吵着要妈妈“赔礼道歉”,还骂了妈妈一通。妈妈伤心极了,拖着沉重的步子回到了她的房间,接着埋头干起了家务……小猪惬意地躺在小床上,没有丝毫的难过。片刻后,小猪坐起来,陷入了沉思。慢慢地,他低下了头,忽然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啊,我这是怎么了?一点也不体谅妈妈。今天妈妈因为辛苦地赚钱而回来晚了,全都是为了我呀!我竟然还责怪她。尽管如此,她也没生我的气……而我许愿,只想到满足自己的私欲。我怎么这么自私?比起妈妈……”想到这儿,小猪的眼圈不由得湿润了。 第二天,小猪早早地起床,决定去向许愿树许愿。他摘下果子,默默地说了三次自己的愿望———让妈妈成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吧!愿望树刹那间被感动了,它轻轻地对小猪说:“你的快乐,就是你妈妈最大的快乐。你要多关心她,让她少为你操点心……”

从此,小猪天天微笑着迎接妈妈,帮助妈妈干活,他们快乐而幸福滴在山顶上生活着。因为,在那座山顶的小房子里有着最最真诚的爱!那金果子许下的愿望是最“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年心愿作文高中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冬姑娘已翩然而至,20XX年年正微笑地向我们招手!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曾拥有过欢笑,拥有过阳光,但这都将成为记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将都是全新的!新年带给我许多憧憬:我希望世界不再战争,充满和平。贫穷的人们能住进宽敞、明亮、舒适的房间,有丰富的食物,他们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乘着航天飞机去无边无际的太空遨游,一睹太空的神奇和美丽;希望火星上出现一条条河流,充满生命的力量,让人们可以在火星上生活!我希望建造一座座坚固的大堤,让洪水不再泛滥,人们不再受到洪水和海啸的袭击,灾区人民有一个安宁的家园!我希望机器人可以代替煤矿工人在井下采矿,煤矿工人不会再受到瓦斯爆炸的伤害,让他们的孩子不再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我希望城市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街头出现一辆辆太阳能汽车,让空气不再受到汽车尾气的污染。工厂的烟囱上都能安上空气净化装置,让我们每天都能看见蓝天白云!新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会更精彩。

因此,我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也展现着对自己新的期望在新年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新年,我立志:不做语言的巨人,要做行动的主人!因为我知道:成功不是靠梦想来实现的,而是靠自己的行动!当然,在新的一年,学习上要取得新成绩,就要不懈地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并不仅仅是兴趣,还是一种责任,是我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同时学习必定会有负担。没有苦的。累的过程,就不会有进步和提升。我将把自己的喜悦,悲伤都化作前进的助力和动力,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进步。成功会带给我们喜悦,但成功背后必定是辛勤的汗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的心愿高中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心愿有很多,它们好比是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在这其中,有一颗星星特别地大,发出的光特别地强,跟个小太阳一样,那是代表着我最大心愿的星星。

小时候,看着哥哥一天天背着画板出去又回来,心里不由生气了羡慕之情,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背着画板出去。当我报上了画画班,当画画的心愿油然而生,见了谁都跟说一声:“我是小画家了!”

可是如今,画家的形象在我心中轰然倒去,我开始追求音乐的道路,音乐家成为我心中的新偶像,我出这个心愿是缘某年的春节联欢会,那一次,春晚上面有人在唱歌和舞弄各种乐器,我听地入迷了,不由唱了一首童谣,妈妈说我是个小白灵,还说我将来一定是音乐家,“音乐家?”我十分疑惑,。“就是和电视上的那些人差不多。”妈妈解释道。“哦!”我点了一下头,心里却下定决心做一个音乐家。

为了实现梦想,我不惜报了歌唱培训班。一心一意学音乐,在学会了一些歌曲后,我放弃了歌唱。报了小提琴这个西洋乐器,我全心学小提琴,每次结束后,都会腰酸背痛,下巴红肿,手指上充满松香。因为我基础不太好,所以常让老师训。但我并不灰心,仍然不停地练习。其他人两首练完了,我一首才拉下来。为了让我更加出色,我开始一遍遍唱谱。有时在学校,下了课,我的手不由动了起来:空弦,二指,二指,二指。口里唱到:咪,到,到,到。”这时,有同学笑我:“梁昕怡,你发神经了吗?”听了这话,我十分难过,但并没有放弃。仍然在坚持。

有一次,我的拉琴姿势不对,以至于声音听着不舒服,当老师的姑姑一个箭步冲过来,把我揪到镜子前,让我看一下自己的姿势,并骂了我一通,面对镜子中的自己,我真想大哭一场,当时就打算放弃。但是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我的心中——贝多芬。“贝多芬耳朵聋了,但还是成了一个音乐家,我算什么,一个小挫折就要放弃。”在短暂的思想斗争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要心存愿望,并为之努力,播撒下汗水的种子,就一定会收获成功和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的心愿高中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心愿,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做公务员,有的想做飞行员……而我呢?我希望能当一个出色的科学家,这样就可以尽我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人。

假如我是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会说话的书。这种书可以让老年人不戴老花眼镜,打开书来就能听到娓娓动听的声音,通过触摸或对话就能实现书中内容的自由切换。如果只想安静地阅读,通过手指的滑动就能放大到自己适应的字体。

我还要把这种技术应用到盲人身上,让孩子们不再通过盲文就能实现阅读的自由。盲文书籍毕竟是有限的,也是一种阅读的鸿沟,但这种书籍可以实现盲文和正常文字的转换,让孩子们在两个世界自由穿梭。书会把盲童带到另外一个世界里,生命中因为有了阅读而让孩子们充满希冀。这样的书还有一种功能,可以实现不同文字之间的转化,如果你是一个非洲的孩子,双语直通会让你了解另一个国度的不同语言和习惯。

假如我是科学家,我还要发明一种非常漂亮而奇特的防偷自动笔。这种笔长13厘米,粗3厘米,笔身上有许多个按钮。这种笔的功能有许多,一是可以写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只要把笔上的一个颜色按钮轻轻一按,笔就会自动地帮你把原来的颜色换掉,换成一个你想要的颜色,实现色彩的自动搭配,全动能切换;二是可以帮助你解决难题,你只要把笔尖放在题目上,再按一下帮助按钮,笔尖通过扫描,进行数据提取,类似的问题也会实现触类旁通,这要比一节课来得实际。如果你还是不懂,就按一下重复按钮,笔就会重新讲解给你听,直到你会了为止;三是可以帮助你保管学习用品,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种笔有一个保管功能,你离开坐位时,只要按一下保管按钮,然后把指纹锁定开启就可以了,等你要的时候输入指纹就好。最后把笔放在文具盒里。如果有人打开你的文具盒,笔就会发出一种警报声,还会把自己死死卡在原位,这样就防止偷东西了。

用宽容的心拥抱世界,世界会给你一个拥抱。以己之能,助人达愿,这就是我的心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心之所向,愿之所在,整理行装,走向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高中作文题目习惯的作文

全文共 1579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习惯”:①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如习惯成自然/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②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显然①是对动词“习惯”的解释,其近义词是适应(tobeusedtogetusedto);②则是对名词“习惯”的解释,英文对应的词汇是aacustom。

我们大约可以这样界定:个人的“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谓之习惯(ahabit);群体的习惯就是风俗acustom,或者习俗、风尚。

下边重点讨论一下个人习惯,即个人“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方式。

习惯,是一个人惯常的行为方式。按照习惯行事,就感觉自然,感觉理所当然,感觉天经地义,感觉到没感觉。而违拗一个人的习惯,让他或强迫他去做某事,他必然感觉不爽,因为他不习惯这样做,这样做不符合他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习惯中,都是习惯的产物。小至生活起居,大至国际交往,莫不如此。

个人的习惯,很大一部分是社会风俗和风尚影响、熏染的产物;另一部分则是在身边个体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就前者而言,个人的习惯又融入到社会风尚和风俗中,进而影响和熏染同代他人或者下一代人的习惯。就后者而言,个人的习惯,直接影响他身边影响力低于他的个体,比如其子女或者下属。

习惯虽然是个人的事,他人一般是无权干预的——比如你习惯做百灵鸟,早睡早起,我习惯做猫头鹰,昼伏夜出,甚至彻夜不眠,大家互不干预——但是,对习惯的评价,很多情况下还是有客观标准的。个人习惯被容忍的底线,是当你依习惯行事的时候,不影响别人的合法权益。否则你的习惯,便难以被道德甚至法律所许可。再进一步,对个人身体健康或者事业成功有益的习惯,会被认为是好习惯;反之就是坏习惯。坏习惯如果不损害别人的合法权益,也会被容忍,但是很难被认同,比如某人喜欢闭门抽烟写作的习惯等。

有人这样形容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前者显然是指好的习惯,你可以驾驭他,使之为你服务;后者是坏习惯,你被他驾驭,他让你的状况越来越糟糕。

习惯既然是“长期逐渐养成的”,那多半是后天的产物。没有人天生是有条不紊的;也很难有人天生是乱糟糟的。但因为个人诸多的习惯中,很大一部分是社会习俗和风尚熏染的产物,而社会习俗和风尚的形成,必然有其客观性;故这些习惯,便不是你想怎么培养和改变就能怎样培养和改变了的。比如要让一个人养成日暮而作、日出而息的习惯,估计也难,甚至完全做不到。

关于习惯的养成,有一段妙譬:它有如纺纱,一开始只是一条细细的丝线,随着我们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行为,就好像在原来那条丝线上不断缠上一条又一条丝线,最后它便成了一条粗绳,把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给缠得死死的。可见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它就像在模型中硬化了的水泥块——很难打破了。

但俗话所说的“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前者毋庸置疑——好的习惯,实难短时间养成;后者倒也未必。比如对一个信仰坚定的成年“好”人(如方志敏烈士),要让他学坏,甚至根本办不到,哪怕给你三年乃至一辈子时间去教养或者怂恿他。可见习惯一旦养成,其顽韧和巨大的力量,不容小觑。这也正是教育存在的必要所在。

恶习并非不能改变,虽然这改变是很难的。因为人毕竟是理性的动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改变之以方法,再假以时日,一个人就有可能成为新人。

有人说要除掉旧习惯,最好的方法是培养新习惯、开辟新的心灵道路,并在上面行走及旅行。作者对此颇(极、深)为认同,但这显然亦非一日之功也。

人们往往将事业成败的因素,归结到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中的意志。习惯却往往被轻视甚至被忽视。事实上,让良好的习惯推助成功,会更加轻松而有效。如果你渴望成功,就尽快养成好的习惯吧。而好习惯的养成,从自身方面说,贵在重复和坚持。寄语重视成功的读者每天一问:今天,我重复和坚持了吗?

[高中作文题目习惯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作文题目我憧憬的高中生活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三年的生活转眼就到了末尾。不敢回头眺望,怕因没有努力而留下遗憾,怕昔日的记忆冲垮了心中的坚强。手握生活的笔杆,承着对生活负责的态度,真不知应该给这段难以忘记的时光画上什么符号。是逗号,表示不完整?是省略号,表示自己难以对现实评判而选择逃避?还是问号,表示迷惑而无所得?如此这般,生命又有何意义?

我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我不愿生命如此平庸,我不愿浑浑噩噩的度过初中生活。作为一个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好学习,学好习。理想是方向,是为之奋斗的目标,而我在初中阶段的目标就是考上庆一中,因为有了目标,所以我不像没头苍蝇一样乱飞乱撞,有了良好的开端,就成功了一半,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他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一个伟大的理想是由诸多小的理想构建的,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有各自的理想,一步步去实现,那离最终的伟大理想就进了一步,这样积小成多才能实现理想,也不至于因理想与现实的沟壑而望之胆怯了。

有了方向,还要有动力。

我的动力,来自于家人的期望,老师的教导,朋友的支持等等。上学时拿着的零花钱,每一张的背后都是父母,家人的付出,回家后每一顿热腾腾的饭菜都是用爱做成的;上课时老师的谆谆教导,下课后老师的批评,都是老师的一片苦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对学生没有感情,又何苦去把时间浪费于此;拼搏路上朋友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便足以带来太多太多。这一切,难道不是我们前进时的动力源泉吗?还有那些看似是拦路虎的嘲笑,伤痛等负面情绪,换个角度,不也是前进的理由,一种动力吗?

接受现实,回望初中。只因我的拼搏填补了遗憾,我至少努力过,所以我给这段时光画上圆满的句号。只因我的拼搏得到了回报,所以我给这段时光画上感叹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高中作文题目大全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而老师这样的人最让我尊敬!

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就像阳光雨露一样,无声无息的滋润着我们;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就像《荷叶·母亲》中莲叶为荷花遮风挡雨;对我们的批评教育,就像一盏明灯在茫茫大海为我们指引方向......

我们的语文老师——郭老师,她的个子不高,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仿佛望穿秋水,令人捉摸不透。眉毛浓而长;鼻子不大不小,下面有一双樱桃小嘴,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舌灿莲花。

她为学生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细心呵护,循循善诱。课上,她总能绘声绘色地带我们融入到课文中去,让我们听的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脑海里不断浮现画面,令大家全神贯注。课下,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十分啰嗦:气温下下降,多穿的衣服;

每天必须吃早餐,不吃早餐不进教室;课间文明玩耍,不制造安全隐患;书要认认真真读,字要工工整整写,饭要好好吃......也正因为她那繁琐的唠叨才能体现出她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所以,无情的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一丝又一丝的痕迹,头上也增添了一根又一根雪白的银丝。这便是她爱我们,为我们默默付出的明证!

但,慈祥的郭老师也有严厉的一面......

花开花灭,岁月轮替。转眼间,离期末只有7天,可经过一天的车马劳顿,我早已疲惫不堪,可作业还没碰,怎么办呢?“有了!”我灵机一动,一肚子坏水涌了上来,我是课代表,敷衍了事一下没事的,应该没人知道。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竟说干就干......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果然“冤家路窄”,郭老师竟亲自检查我的作业。我忐忑不安,不好,大事不妙,要露馅了,‘凉’了‘凉’了!果不其然,郭老师脸上洋溢的笑容逐渐僵住,眉毛拧成了一条线,大发雷霆:“去打电话,把你家长叫来!”

妈妈来了,我极不情愿的走进了办公室,步履艰难,好像身上背了什么东西似的,十分沉重。窗外的狂风叱诧,枯枝敲打着窗棂,落叶颤颤巍巍倾诉着对它的不舍,鸟儿叽喳乱叫,好像都在嘲笑我似的。我愤愤不平: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要请家长吗,真是小题大做!在办公室站了一会后,

我按耐不住内心的情绪,抽噎了起来。这时,郭老师突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很聪明,但老师希望你不要自甘堕落,要脚踏实地,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听了这番话后,我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更悟出了一个道理:“严师出高徒”郭老师是多么的伟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像郭老师这样的人让我无比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中毕业前的心愿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我想在小学毕业之前完成我的很多愿望,然后好好地放松一下,毕业前的愿望作文。在毕业前我想首先应该把学习计划写好,然后再按上面的步骤一步一步去努力,将来考上重点中学。在努力的同时也要放松自己,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就没去过长城,本来有机会的,但是没珍惜,唉!所以呢,我想要去北京旅游一趟,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美妙。当然,这也是我的愿望。在毕业之前我想还要把身体养得棒棒的,让自己的体力变强,然后再长高点儿,因为妈妈总说我是班上的中等个子,非常着急,所以我想再长高些,这样我就放心了。我不是最喜欢英语吗?我想让我的英语变得更好,更强,。

我希望毕业前我的词汇量有一千多个,演讲能力与外国小朋友不相上下,能大胆的站在台上表演故事……希望英语能成为我的特长。我要从自己的不足之处出发,改正自己的错误缺点,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女孩,不要做一个不动脑筋、懒惰的女孩。最近,王老师总对我的作文很不满意,还说没有新奇感,总是写原来的东西,应该要旧题新写,其实我也觉得自己的作文因为骄傲而退步了,自己也很着急。我在家里现在一般都不喜欢看书了,所以作文慢慢退步了,唉!自己不好的习惯最终还是害了自己。但是我决不会罢休的,我还要努力,我就不信努力还会落后,因为:功到自然成。毕业前的愿望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会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第八届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题目高中组

全文共 294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组总决赛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几个渔人从海底捞起一个瓶子。里面有一小片纸,上面写着:“谁啊,救我!大海把我抛掷到荒岛。我正在岸上等候救助。赶快。我在这里!”

“没有日期。现在去一定太晚了。瓶子可能已经在海上漂流很久了。”第一个渔人说。

“而且没有标明地方。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哪一片海。”第二个渔人说。 “既不会太晚也不会太远。这个名叫‘这里’的岛屿无处不在。”第三个渔人说。

他们都感到不安。寂静落下。

为什么几个渔人都感到不安?这段文字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2 0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

1. 取譬适当,杜绝虚假;

2. 行文畅达,说理明晰;

3. 感情真挚,戒用套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以补为题目作文高中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清风拂过,那缕愁云终于散去,明月,补全了天际最后的缺憾,补齐了遥不可及的银河。

窸窸窣窣的声音响起,一丝微弱的光窜入了房间,心中升腾起一丝疑惑。

于是,借着月光起身,蹑手蹑脚地将脑袋凑到门口,朝客厅的方向看了一眼,一盏绿色的台灯趴在桌上,有气无力地散发着微弱的光。灯下,外婆戴着老花镜,手握着针,缝合着一件衣服,仔细瞅瞅,似乎是想要补全臂膀上那条不应景的裂痕。

借着月光,我看清了那件衣服:一件衬衣,棕色条纹,蓝色格子,我不禁心头一沉,那正是我中午弄破的衣服。

骄阳似火,我喝净杯中最后一点映着暖阳的水,准备上学,外婆叫住我,拿来一件衬衣,让我换上,我瞟了一眼那衣服,棕色的条纹,真是既老旧又难看,但是,表面却一丝灰尘也没有,似乎刚刚洗过。我冷笑:“前年的衣服,怎么还拿出来穿。”说罢便急着走,外婆执意让我穿上,我无奈,但又实在讨厌这土个拉擦的颜色,我心中闪过一丝恨念,于是,穿到胳膊肘时,我用力一扯,衣服应声破开了一道口子。我得意地甩下那件衣服:“看,我说穿不了吧!”然后,留下外婆呆楞在原地,盯着破开的衣服。

我并不相信什么青春期,什么叛逆,然而,面对外婆的关爱,我一次又一次拒绝,那撕破衣服不过是沧海一粟,莫名地,我与外婆之间,似乎破开了一条银河,一缕愁云罩在心头,挥之不去。

灯下,外婆依旧在执着地补着那件衣服,用手中线和灯下光,将皎洁月和心头爱,一齐补了进去。外婆揉揉眼睛,似乎有了些许的困意,而后深深叹了口气,把毛衣换一个角度,接着补起,线,一点点补足了衣服上的空隙,月光的歌声洋溢在缝隙间,那是外婆的爱。

我没有哭,默默忍着,悄悄地,我下了楼,端上来一杯热水,走到外婆身边,把水放在桌上。水,升腾起丝丝热气,宛若一朵愁云,却很快被月光掩盖,水中,灯与月交融,银白色的光,溢满了水杯。

外婆依然在执着地补着,没有发现我的存在。我拍拍外婆胳膊。外婆回过神来,看着我,刚想大声吼叫,突然,似乎是想到家里人都睡了,转而小声地骂到:“这么晚了,还不睡,明天起不来不叫你。”我默默无言,把水推到外婆面前。

外婆低头看着,笑了,皱纹舒展开来,一如清风拂过,愁云褪去,明月,又补全了银河,补回了那一丝丝断弦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第十一届创新作文大赛高中题目

全文共 4765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

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

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性工作者,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

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

[创新高中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以心为题目高中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有人会想,自己的开心、快乐、无忧无虑才是真正的享受,如果小孩子这么想,还好说,因为他们对这个社会了解得很少,对人心的揣测也不够准确,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能认识到,人与人相处最美好的画面就是互相帮助就是脸上流露出的真心的笑。这种笑只有在那个瞬间,才能毫无保留的显示出来。

助人是享受,只有在助人的时候,才是心与心的交流,看到我们的一点帮助能令他人那样的幸福 ,我们也会被传染,那种幸福就叫做“享受”。

享受的含义有很多,包括有形和无形,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享受的最高境界就是精神上的满足,有很多物质上的东西在人们的眼里都不如看到别人那被帮助后的那一刻的喜悦。助人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更是我们做人的标准,所有物质上的东西只能满足我们暂时的需要,而更多时候,我们在意的是精神上的美感,若干年以后,让我们回忆

,我们可能记不住那一瞬间的物质满足,但一定会记得那次助人后的无比兴奋的感觉,那一辈子都不会忘的心情。

助人并不难,而助人后享受快乐的程度直接取决于助人的过程,有一个好的、令人回味的助人过程也不难,只要用心去帮助、去关爱、去理解他人,用心和他人做朋友,用心去解决他的.难处,整个过程下来,就会发现原来助人真的很开心,我们才会悟出“助人是享受”。

助人是享受,让我们把这种享受进行到底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中作文题目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我生在这个世界上,我感到十分幸福,因为上帝把我放在一个和睦美满的家庭里,使我拥有健全的人格,我的父母又把我送到学校来学习,使我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我的家又安在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家里,避免了战争的纷争的纷扰,因此,我说我很幸福。其实,使我感到幸福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当我疲劳时,我躺在暖和的床上甜甜地睡上一觉,便觉得十分幸福,当我饥饿时,吃上一顿饱饭便觉得十分幸福,当我渴望得到新知识时,拿起书细读便觉十分幸福,当生病时,有人送来一句关怀的问候,便觉得幸福。

记得有位朋友曾对我说:“哎,做人太枯燥乏味了吧,我总感觉不到幸福的存在。”也许他是沉浸在幸福中太久了,对这些早已司空见惯。其实,只要我们与贫苦人民对比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正是他们渴望得到的。我们没有理由说我们不幸福。

幸福是一种收获,它是建立在爱传递上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家是一座充满幸福港湾”在这句话中,我可以品味出当时说出这句话的匿名人,一定是爱家的,因为当一个人说出爱的时候内心其实已经被幸福感所占据。

我亲身体验过把爱说出来的感觉,一次班会课后,全班同学对老师衷心地说:“老师我爱你。”后我的心潮时起时伏,这是一种真实的反应。我随后想到陪我走到现在的所有老师,他们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仿佛是昨天的事,我感到十分幸福,在我最艰苦的求学路上,有那么多老师陪我走过。

曾经的老师是那么多,现在的老师是那么多,今后还有更多的老师给我领路。我觉得我将不再孤单,这是一种的幸福。

我要对自己说:“我很幸福我还要对世界宣布:“我很幸福”。世界并不是存在幸福,只是缺少我们发现幸福的眼睛,和创造幸福的心。发现幸福与获得幸福其实都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例文二:我的心愿作文800字高中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到大,我就像一只笼中鸟,被妈妈锁住了,张开翅膀飞不高,张开嘴巴唱不出动听的歌曲。妈妈总以为我还小,其实我长大了。我希望妈妈能够体谅我,给我一个双休日。

如果我有了一个双休日,我会和朋友们一起到游乐场去玩。我们买棉花糖,坐过山车、闯鬼屋、打地鼠……我们玩乐着属于我们的青春。属于我们的幼稚。不需要顾虑大人们的心情,不需要介意大人们的安排,我们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更天真。畅想着属于自己的童话屋,里面是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刺激的海盗船、云霄飞车、危险的游戏任我们玩耍、游乐场的一切因为有了我们都变得很活跃……

如果我有了一个双休日,我可以带着我的小狗到公园去,到大街上,到校园里。城市的繁华被我们贯穿,小巷的拥挤让我们愉悦,或许我们可以像动漫里描绘的一样,飞檐走壁,其乐融融。我可以随意地乱跑,在雨中尽情放肆、淋得一身水却不会被妈妈责备。我也可以很顽皮地去抓小鱼,尽管在这之前我很害怕它;去打小鸟,即使在这之前我非常喜欢它;然后再把它们放生。就像秋天的落叶,大树妈妈放开了它们,让它们的羽翼得以伸展。我很高兴,兴许还会像校门口卖红薯的老奶奶那样大声地吆喝,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语言,那时,我和心爱的小狗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孩子……

如果我有了一个双休日,我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行,我们一起去看海,看海的宁静祥和,看海的汹涌澎湃。我们会在海滩上结实另一家人,他们的女儿和我一般大。于是大人们去冲浪,我们两个女孩则在沙滩上堆造起属于自己的城堡,说着各自的悄悄话,一起谈古论今,一起畅想未来。把所有的烦恼都吐出来,互相倾诉衷肠。然后我们可以捡拾很多很多的贝壳,它们都是那么的精致美丽,每一个贝壳都寄予着不同的人们的不同的心愿,都寄托着每一份沉重的思念和感谢……

如果我有了一个双休日,我想我会很快乐。

妈妈,希望你能理解,女儿渴望自由,渴望可以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是每一朵花儿都得服服贴贴才能绽放,也不是每一株小草都得屈服顺从才能翠绿。妈妈,女儿长大了,不能只在笼子里看世界,世界的精彩,是要展翅高飞才能尽收眼底……

妈妈,我想要一点自由,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我渴望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中组初赛题目

全文共 6328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能力测试(100分)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进行阅读能力测试。

不到5岁便夭折的儿童每年有900万。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产妇死亡概率为33%,这一比率在发达国家仅为0.018%。全球至少有25个国家,大多数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其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5岁。仅在印度一国,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看了上面这段文字,或许你只想把书扔到一边,不去想世界贫穷这件大事。因为这个问题看上去太宽泛、太棘手。然而,我们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劝你不要那样做。

宾夕法尼亚大学近期的一项实验表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会令我们无比震惊。研究人员发给每个学生5美元,让他们填写一份简短的调查表,然后再给他们看一份传单,请他们为“拯救儿童”(全球慈善机构之一)捐款。传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有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是这样的:

马拉维的食品短缺影响着超过300万儿童;在赞比亚,自20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已导致粮食产量下降42%。因此,300万赞比亚人将面临饥饿;400万安哥拉人(占安哥拉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已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超过1 100万埃塞俄比亚人急需食品援助。

另外一些学生所看到的传单上画着一个小女孩,还有这样一些文字:

罗西娅是一个来自非洲马里的7岁女孩,她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甚至面临着挨饿的危险。然而,您的经济援助将会改善她的生活。有了您以及其他好心人的支持,“拯救儿童”将与罗西娅的家人以及社区里的其他人一起帮助她,让她能吃饱饭,接受教育,具备基本的医疗及卫生常识。

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1.16美元。和第一份传单不同,第二份传单展现了一个而不是数百万人的困境,看了这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了2.83美元。这样看来,学生们愿意为了罗西娅而承担一点儿责任,但在面对广泛的全球性问题时,他们就不免有些泄气了。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随机选定了一些学生,先告诉他们这样一个现象,即人们不愿关注那种泛泛的信息,他们更有可能会捐钱给某一特定受害者,然后再给这些学生看那两份传单。结果显示,看了第一份传单的学生平均每人捐款1.26美元,与事先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差不多。然而,看了第二份传单的学生在得知这种现象之后,平均每人仅捐了1.36美元,远远低于不知道该现象的学生所捐的钱。鼓励学生们再想想反而使他们对罗西娅不那么慷慨了,但马里人民也没有因此得到更多的援助。

学生们的反应是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大多数人在面对贫穷等问题时的感觉。我们的本能反应是慷慨,特别是在面对一个身陷困境的7岁小女孩时。然而,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们一样,我们在重新考虑之后常常失去信心:我们捐的那点儿钱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且这些善款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这本书会让您再好好想想,如何摆脱那种“贫穷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感觉,从一系列具体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这一挑战。这些问题只要能得到恰当的定位并为人们真正理解,就能够逐一得到解决。

遗憾的是,关于贫穷的辩论往往不是这样展开的。很多侃侃而谈的专家并没有讨论怎样抗击痢疾和登革热最有效,而是专注于那些“大问题”:贫穷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信任自由市场?穷人能够受益于民主制吗?外来援助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杰弗里·萨克斯是联合国顾问、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任,同时也是一位贫穷问题专家。他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贫穷国家之所以贫穷,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往往都气候炎热、土地贫瘠、疟疾肆虐、四周被陆地所包围。因此,如果没有大量的原始投资助其解决这些地方性问题,这些国家很难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然而,这些国家却因为贫穷,无法支付投资回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所谓的“贫穷陷阱”。除非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落到实处,否则无论是自由市场,还是民主制,都帮不上什么大忙。外来援助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启动一种良性循环,即辅助穷国在关键领域投资,从而提高其生产力;由此而产生的更高收入会带来更多投资,收益将呈螺旋状上升。萨克斯在其2005年《贫穷的终结》(The End of Poverty)一书中称,如果富国在2005~2025年间每年拿出1 950亿美元的资金来援助穷国,那么贫穷问题到2025年末便可完全得到解决。

然而,还有一些侃侃而谈的人认为,萨克斯的回答是错误的。曼哈顿的威廉·埃斯特利挑战了纽约大学的萨克斯,随着其著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The Elusive Quest for Growth)及《白人的负担》(The White Mans Burden)的面世,他已经成为反援助人士中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之一。丹比萨·莫约是一位曾在高盛投资公司及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她于近期出版了《援助的死亡》(Dead Aid)一书,并在书中对埃斯特利的观点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援助的弊大于利:援助使人们停止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腐蚀地方机构并削弱其作用,导致一些援助机构形同虚设。对于贫穷国家来说,最好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只要有自由市场和恰当的奖励机制,人们就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接受外国人或自己政府的施舍。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看待世界运转的方式上,对援助持悲观态度的人实际上表现得颇为乐观。埃斯特利认为,“贫穷陷阱”并不存在。

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能解决问题的人,还是相信那些认为援助只能使问题恶化的人?这一问题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解决,我们需要的是证据。然而,遗憾的是,那种常常用来解答大问题的数据并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引人注目的奇闻轶事比比皆是,有些事件甚至可以用来支持任何立场。例如,卢旺达在遭受种族灭绝之后的几年里得到了大笔捐款,整个国家逐渐走向繁荣。由于国民经济得到了发展,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开始制定政策,尽量不再接受援助。那么,我们应将这个例子看作是援助好处的证明(萨克斯的观点),还是自力更生的典型代表(莫约的观点),还是二者兼备?

由于诸如卢旺达这样的个例没有最终定论,大多数研究哲学问题的人更喜欢在多个国家之间作比较。例如,针对世界上几百个国家的数据表明,接受更多援助的国家并不比其他国家发展得快。这常常被认为是援助无用的依据,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意味着相反的观点。或许,援助使某些国家避免了一场灾难,没有援助的话情况会更糟。对此,我们并不了解,只是在泛泛地猜测而已。

然而,假如没有支持或反对援助的依据,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放弃穷人?这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不是我们所应持有的。实际上,答案是可以找到的。这本书整体上就采用了一种答案延伸的形式——不过不是萨克斯和埃斯特利喜欢的那种泛泛的答案,它要告诉你的不是援助的好与坏,而是援助在一些特定的事例中是否带来了好处。我们虽然不能断定民主制的效力,却可以就是否应改变其组织方式谈谈感想,使其更有效地运行于印尼的农村等地。

无论如何,对于某些大问题(如外国援助是否有效)的回答是否像我们有时听到的那样重要,我们尚不明确。无论是伦敦、巴黎或华盛顿特区那些热心于帮助穷人的人,还是不那么热心于此的人,他们都认为援助的作用十分突出。实际上,援助只占每年给穷人所划拨的款项的一小部分,大多数针对全球穷人的计划都由各国自身的财政部门制定。例如,印度基本上不接受援助。2004~2005年间,印度为穷人的基础教育计划投入5 000亿卢比(310亿美元)。即使是在非洲这样急需援助的地方,这一数字也只占政府2003年度全部预算的5.7%(如果我们排除尼日利亚和南非这两个几乎不接受援助的大国,那么这一比例为12%)。

更重要的是,援助的是是非非引发了无数没完没了的争论,这模糊了真正的重点——钱的去处。这就意味着政府要选择正确的资助项目——该项目对穷人有好处吗?是该给老人发养老金,还是为病人建诊所?然后,弄清楚最好的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比如,诊所的运作及人员配备可以采取很多不同的方式。

为援助问题而争论的人基本上都同意一个前提,即我们应在力所能及时向穷人伸出援助之手。这也在情理之中。哲学家彼得·辛格曾写过关于拯救陌生人的道德准则,他评论说,大多数人都愿意牺牲一件价值1 000美元的衣服,换取一个落水儿童的性命。辛格还认为,这名落水儿童就是那些每年活不到5岁的900万儿童之一。经济学家、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他认为,贫穷会导致令人难以容忍的人才浪费。用他的话来讲,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一个来自非洲的贫穷小女孩即使很聪明,可能最多也只能上几年学。她很可能由于营养不足而无法成长为世界顶级运动员,而且即使她有什么做生意的好想法,也没有启动资金。

的确,对于发达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对生命的荒废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对于这个非洲小女孩来说却影响很大:她可能沦落为携带艾滋病毒的妓女,将病毒传染给一个来到非洲旅游的美国人,而这个美国人又会将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她可能会患上一种耐抗生素的肺结核,这种病毒最终可能会传播到欧洲。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足够的教育,她可能已经研制出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良药,或者就像中国小姑娘戴满菊一样,她上学的机会来源于银行职员的一个疏忽,这可能使她最终成为雇用上千人的商业巨头。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在其著作《半边天》(Half the Sky)中讲述了这个小姑娘的故事。即使她没有这样的际遇,我们又有何理由不给她一次机会呢?

我们知道帮助穷人的有效方式吗?当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时,分歧便会显现。

辛格关于帮助别人的观点中隐含了一个前提,即你知道如何去做。在你不会游泳的前提下,甘愿牺牲一件衣服的道德准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正因如此,在《你能拯救的生命》(The Life You Can Save)一书中,辛格不辞辛苦地为读者列举了很多实例,告诉他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伸出援手。在辛格的网站上,这部分内容是定期更新的,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和舍丽·吴顿也是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只谈世界上存在什么问题,而不去谈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只能导致社会瘫痪,而非进步。

因此,真正有用的方式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称,疟疾在2008年造成约100万人丧生,其中大多数是来自非洲的儿童。对此,我们认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这样就可以挽救很多条性命。研究表明,在疟疾传播严重的地区,让人们睡在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中,可以将疟疾的感染病例减少一半。那么,怎样做才能保证儿童都睡在这样的蚊帐中呢?

只要拿出约10美元,一个家庭就能得到一个经过杀虫剂处理的蚊帐,还会有人教他们怎样使用这种蚊帐。政府或非政府组织是否应向家长们免费提供这种蚊帐?或者按优惠价卖给他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去市场上按全价购买?这些问题是可以回答的,但答案却不甚明了。很多“专家”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硬,却拿不出任何有力的证据。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如果玛丽睡在蚊帐中,约翰就不太可能被传染——如果至少有一半人口睡在蚊帐中,另一半人口即使没睡在蚊帐中,他们被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问题是,睡在蚊帐中的孩子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对于马里及肯尼亚的很多家庭来说,10美元的花费有些高。考虑到使用者及社区中其他人的利益,以优惠价销售蚊帐或免费赠送蚊帐似乎是个好办法。的确,免费发放蚊帐正是杰弗里·萨克斯所提倡的。埃斯特利和莫约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人们不花钱就得到了蚊帐,那么他们就不会对其加以珍惜,因而也就不会去用。即使他们用了,也可能会因此对施舍习以为常,在以后需要自己花钱购买蚊帐时便会退缩,或是在需要其他物品时也不愿自己花钱,而是等着别人免费赠送。这种情况会摧毁运转良好的市场。据莫约讲,一位蚊帐供应商就曾因一项免费发放蚊帐计划而破产。在该项计划停止之后,再也没有人愿意以任何价格提供蚊帐了。

要想解释这一争论,我们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如果人们必须以全价(或者至少是全价的一大半)购买蚊帐,他们是否会放弃购买?第二,如果蚊帐是免费赠送的,或是以优惠价卖给人们的,他们是否会使用这些蚊帐,还是将其浪费掉?第三,如果人们以优惠价购买了蚊帐,那么一旦以后价格不再优惠,他们是否还愿意去购买呢?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观察并比较几组人在面对不同程度优惠价时的行为。这里,我们着重于“比较”,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与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相比,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不一样的。

那些自己花钱购买蚊帐的人可能都比较富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种蚊帐;而那些免费得到蚊帐的人可能是因为贫穷,才会被某家非政府组织选中。不过,情况也可能恰恰相反:免费得到蚊帐的人社会关系优越,而穷人由于封闭只好以全价购买。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无法从他们使用蚊帐的方式上得出任何结论。

因此,这些问题最简洁的回答方式就是模仿医学中为评估新药的效力而采用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帕斯卡利娜·迪帕在肯尼亚开展了这样一项实验,随后,其他研究人员分别在乌干达和马达加斯加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在迪帕的实验中,随机选定的几个人在购买蚊帐时享受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通过对几个小组在接受不同价格时的行为进行比较,迪帕便能回答我们前面列出的三个问题,至少在这项实验的背景下是这样的。

在本书的第三章,我们将详细描述迪帕的研究发现。尽管有争议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这些实验并没有告诉我们,将进口的蚊帐以优惠价出售是否会损害当地厂家的利益),但这些实验结果还是使这场争论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极大地影响了这方面的政策导向及言辞。

从泛泛而论转向具体剖析,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一旦我们了解穷人是否愿意花钱购买蚊帐,以及他们是否会使用免费得到的蚊帐,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就不仅是发放蚊帐的最好方式了;我们还会了解,穷人是怎样做出选择的。例如,蚊帐得到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可能是人们不了解这种蚊帐的好处,可能是穷人买不起蚊帐,也可能是他们的头脑完全被当前的问题所占据,根本没空去担心以后的事。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能了解穷人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他们除了手里没有多少钱之外,在生活上同其他人都是一样的吗?或是他们极度贫困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如果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是否会因此而掉入“贫穷陷阱”?

(选自阿比吉特·班纳吉、埃斯特·迪弗洛《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中信出版社)

1.作者认为,人们对贫穷认识的误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要点。(30分)

2.你认为未来的世界会更贫穷还是更富有,抑或会呈现其他面貌?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调查数据及其他理论等,来阐释自己的观点。300~500字。(70分)

二、创新作文写作(100分)

一个人究竟是“富二代”还是“贫二代”,这是他的出身决定的,无法改变。但由于有高考这样的选拔制度的存在,不少“贫二代”最终成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可以说,高考在出身之外,为寒门学子打开了一扇改变命运之门。而现在,由于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与全国重点高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不少有文学特长的高中生通过大赛成功敲开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之门。可以说,大赛在高考之外为广大的高中生开辟了一条通往名校的“绿色通道”。所以,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并非生活的全部,也许在高考之外,还有另一条路,另一种生活,另一个故事……请以“高考之外”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体裁不限,字数限1500~1800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