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奶奶做早饭时的动作描写(通用20篇)

动物世界多姿多彩。每一只小动物都灵巧、可爱。童真童趣的孩子们都有自己及其喜欢的小动物,喜欢它们的眼神,喜欢他们俏皮可爱的滑稽表演。下面提供奶奶做早饭时的动作描写,欢迎阅览!

浏览

6573

作文

267

描写奶奶的优秀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天,我刚上完奥语、奥数课,我就和妈妈飞奔到爸爸医院——看奶奶。因为奶奶生病住院了,我们大家都很牵挂她。

到了医院,我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奶奶住的病房。刚一进门,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我看到奶奶憔悴的身体无力地坐在病床上,枯燥的双手爬满了皱纹,病床边有一根长长的输液管接在她的手上。她的手微微地有些颤抖,拿着勺子,艰难地吃着午饭……我快步走到奶奶的床前,对着正在吃午饭的奶奶说了一声:“奶奶好。”然后悄悄地问了问旁边的姑妈:“姑妈,奶奶得了什么病啊?”姑妈小声地回答:“奶奶得了带状疱疹,现在好多了。”然后,奶奶还把衣服扒开来给我看看。我一看,又是一阵心酸:只见奶奶的肩膀上、背上都是大片大片的红斑。我想,奶奶生病有部分原因一定也是为我操心的。她总是担心我在学校不喝水,经常会肚子疼。

想到这儿,我在椅子上坐下,定了定神,开始和奶奶聊天,从学校趣闻聊到国家大事,我都讲得有声有色,想分散一下奶奶的病痛,好好地报答奶奶平时为我的操劳,让奶奶学会劳逸结合。

这时,奶奶脸上露出了微笑,看来我们的聊天起到了作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描写奶奶的主题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哎呀,兜住!”奶奶说。

今天,我们回到老家看望爷爷奶奶,下午我们正准备回去时,奶奶突然想起了什么,就连忙说:“对了,刚磨好的面,给你们兜点,记得上次去你家就没有面了。”于是,奶奶快速地拿了个干净的袋子 给我们盛面,很快的奶奶给我们盛了满满一袋子的面,我能看到奶奶那已经劳累的面孔——她皱了皱眉头,但很快地舒展开,她不想让我们知道她的劳累、她的辛苦。奶奶吃力地把那袋沉重的面从里面 的屋里抱出来,爸爸看到后说:“我抱吧!”但是奶奶却毫不在乎自己的劳累,说:“不重,我能行。”她笑呵呵地说着,把面放了下来。

“你们兜点花生米吧,我已经剥好了。”刚装好了面,奶奶又说。

“别弄了,你们自己留着吃吧。”爸爸连忙说。

“你们为什么不要?我和你爸也吃不完。”奶奶似乎有点生气。

这时,爸爸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奶奶又找出一个干净的袋子,让我撑着,我看到奶奶一碗一碗地往袋子里装着,心想:奶奶这么亲我,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报答奶奶。

装好了面和花生米,奶奶还不停息,一会儿装豆角,一会儿装韭菜……总之,只要是家里有的,奶奶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也要给我们留着。

我望着奶奶忙碌的身影,心想:奶奶已经六十多岁了,该享享清福了,可她总是闲不住,总是为子孙操不完的心,这就是我的奶奶,只求付出,不求回报。

这就是我的好奶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文教学动作细节描写

全文共 3276 字

+ 加入清单

外国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我国人民艺术家老舍也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可见,动作在刻画人物性格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作文中的人物形象流于扁平呆板,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描写不生动。特别是动词选用方面,显得平淡无奇,毫无形象力。

因此,要写好写人记事文章,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描写,而动作描写则是其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品读经典课例,学习精品动词,绘现人物特征的方法,引领学生一起探讨动作描写的技法。

一、感受经典 归纳方法

人,没有生下来就会作文的,都有一个从模仿到创作的过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图画,先要描写耳目手足的石膏像,叫做基本练习。学生阅读写作从普通文入手,意思正是如此。普通文易于剖析、理解,也容易仿效,从此立定基本,才可以进一步弄文学。”“若不先作基础练习而径与接触,就不免迷离避恍。”对我们日常教学而言,这“普通文”便应是教材编定的课文,课文大都文质兼美,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就成了我们向学生系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根本依据,也是学生吸收语言材料、写作技巧以及思想质料的重要材料。因此,把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以课文为跳板,并从中摘取智慧结晶,为己所用,是我一贯坚持的做法。

(一)例文技法一:让动作凸显“性格特征”。

首先我选用对比阅读魏巍《我的老师》和品读分析朱自清的《背影》中的两个动作片段: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然后让学生思考“她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学生大都回答“善良、温柔”之类的关键词。接着,亮相第二个片段:

2、“她是一个温柔,慈爱的老师,总是亲切的对待我们,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我们都很喜欢她,依恋她。”

通过对比,哪种方式更形象可感?很明显,作者通过选用准确的动词“落”、“迎”、“轻轻地敲”、“笑” 把我的老师慈爱、温柔的形象刻画得生动可感。然后看另一例子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经典片段:

3、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采用定点镜头的描写方法,通过选用“蹒跚地走”、“慢慢探身”、“穿过”、“爬上”、“攀”、“缩”、“倾”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描写把望父买橘的全过程写得款款动人。品读这个例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动词中归纳父亲的特征,父亲之所以会“蹒跚”是因为“人至中年”,父亲之所以会“倾”是因为“肥胖”、父亲之所以不辞辛苦去买橘是因为“爱子”,不难分析出,每一处动词都烙印着我的父亲此时此景的特征。

(二)例文技法二:让动作传递“内心活动”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因此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更可以从中窥探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下面选用两个例子:

1、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鬼子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芦苇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绿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孙犁《芦花荡》

2、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朱自清《春》

这两个例子主要是从动词修饰用的角度欣赏动作的生动传神。比如《芦花荡》中写到老头子为了替大菱报仇,精心设下圈套,最后胜利报仇一幕。作者选用“砸”、“敲”、“狠狠地”等一系列动作写出老头子打鬼子时的痛快,从这些动词中我们感受到老头子心中的喜悦和痛快。再如朱自清中的《春》,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选用“偷偷的”、“钻”写出了初春小草生机勃勃,惊奇可爱的情态。

在欣赏经典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例子,结合师生的生活经验,反思平时作文中的问题,如何做到生动传神,经典名家告诉我们要想在行动中凸显形象特征,必须做到精选动词,并加上准确的动词修饰语,那么它的形象就立体起来了。

二、口头作文 智慧交锋

通过以上经典课例的学习,我们总结归纳了选用动词的技法。要让技法产生效能,那就是实践。我采用两种训练方式。

(1)看图口头作文。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人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口头作文训练中,每个人在听讲交流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触.因为任何一位“听讲者都不可避免地要发挥接受主体的创造才智”。动作,是一瞬间的肢体语言。不同的人对动作的捕捉角度是不同的,不同性格的人对动作的解读也有着千差万别。口头作文正是在通过不断的“智力杂交”和“智慧交锋”中拓展了学生的横向和纵向的思维力,想象力、感知力,因面促进了智力的发展,是训练精选动词的良策。

利用幻灯片我播放了一组运动照片,这是学生们刚刚体验过的一场校运动会照片,然后我依次出示下列几个问题:

1)、请说出几个连续的动词

2)请在动词上加一些修饰语。

3)请用上一些生动的修辞。

4)请想象此时的一种心理。

5)请把它完整地写出成一段话

每个问题出示完毕后,都学会一定的时间思考、交流、切磋,最后。实践证明,通过看图口头作文,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由最初的几个简单平常的“跑”、“跳”等动词,发展成为“瞪”、“弹”、“飙”等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动词。把画面上的人物说得的跃然纸上,形象感人。

三、书面评改 切磋高下

互评互改是写作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学习写作的有效方法。不仅能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还能养成字斟句酌的良好写作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于培养学生改的能力。这样,学生自我创作的过程中,既实践了技能技法,也吸收了他人之长,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和修改文章的水平。”,是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不论是教师的评改,还是学生的自评自改,抑或是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改,都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必经之路。本课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情景:

晚修下课后,班主任把期末考试的成绩贴在公布栏上,顿时教室热闹了起来……

要求:请灵活运动动作描写,刻画学生百态(不同性格的人,不同动作表现,不同心理活动)

这个虚拟场景为学生设计了很多遐想的空间,根据所学内容按照要求完成一个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片段描写。学生完成后,关键是互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评改即是是一种能力训练,也是一种提高写作技能的途径。

那么动作描写如何评改呢?我首先出示三条评改要求:①动词是否准确,不可替代。②人物特征是否鲜明。 ③动作修饰语是否恰当。学生在评改中,有的圈出动词,有的划出生动的句子,有的在旁边写上旁注,这个过程是学生内化、深化、延化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修改一篇文章,利用这样半扶半放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例如:有一位学生写道“他看到自己的成绩后,低头走出教室,一个人在操场大哭了一场”,评改的学生在旁边写道:“你怎么知道的呢?”简单的评点,道出了叙说角度与作者角色统一的问题。更有学生从动词、修辞等方面与作者进行交流与切磋,在评改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关于如何教学动作描写的技能,提高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有很多,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也只能根据学情,排除浮躁的心理,静心探究,不断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在课文中学技法,在生活取营养。在平时学习训练中能选用好动词,并加以修饰,能写出人物身份、性格特点,能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并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还能和其它人物描写的方法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勤积累、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将成为作文的快乐主人,定能做到绘其行,现其人的艺术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动作描写的作文:传动作猜谜语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上课时,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我们玩一个游戏。”我们听了欣喜若狂,手舞足蹈,班上顿时沸腾起来了。

老师神秘地说:“这游戏叫抽签猜动作。游戏规则是:‘每位同学上去抽一张签,按签上所提示的动作用肢体表演出来,台下的同学若能最先准确无误地猜出相应的动作词,则可以和表演的同学一起得到糖果奖励。’”同学们更兴奋了。

游戏开始了,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等待着“好运”来临。第一位上去的同学是鹏醒,只见鹏醒走到老师面前抽了一张纸条,然后背对大家,若无其事地把纸条交给老师,表演起动作来:他用中指和食指夹住一根烟,然后吸了一口,又呼了出来。我们看了立刻把手举起来,“抽烟”、“抽烟”,可惜我慢了一步,抢糖计划-一失败。可我毫不气馁,进行下一步计划。稍后是林沁选手上场,我虎视眈眈地看着林沁,林沁拿到纸条打开一看,只见他“噗哧”一声笑了起来,然后学鸭子“扑通”一声倒在沙发上。我心想:为什么林沁不倒在地板上,那会更有趣的。想到这儿,我立刻提醒自己集中“火力”,准备举手,只可惜林沁遇到“跳舞”这一高难度的动作,大叫倒霉,最后弃权了。我的“火力”白集中了,抢糖计划二失败。我心中暗暗地想:“没关系的,下次还有机会。”于是我找回信心,进行第三次“猛攻”。下一位是我最好的朋友——林晨,我信心十足地想:这次‘猛攻’应该能成功!当我想到这儿,林晨就开始表演了,只见林晨一手拿着遥控器,一边看电视。这,我应该早就想到了,等我回过神来,“看电视”这三个字不知被哪个机灵鬼响亮地蹦出来了。抢糖计划-再次失败。就这样,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上去表演,我一次接一次地失败。终于在最后一轮中,我急中生智,使出“必杀技”,好不容易才“拿下”。

我总算明白: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眼疾口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妈妈做饭动作描写作文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妈妈因为工作忙,所以家里的饭都是由姥姥做,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吃着妈妈做的饭菜时的那股香甜劲,我想:什么时候若能吃上妈妈做的饭就好了。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姥姥带着弟弟到老姨家去了,家里只剩下妈妈、姥爷和我。因为没什么事,所以都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了中午,姥姥还没有回来,而这时的我们早已是饥肠辘辘。看来,只能从我们三人中选出一个人做午饭了。首先,我被淘汰,因为我还太小,不会做饭。接下来姥爷也被踢出局,有妈妈在家,总不能让姥爷——一个大男人兼长辈来做饭吧?

最后,妈妈理所当然地被推选为做午饭的大厨。妈妈下厨房,我可是第一次看到,决不可错过欣赏的机会。只见妈妈系上围裙走进了厨房,嘿!看到去还真像个能干的家庭主妇。只见她几下就把菜切好了,我几乎没有听到切菜的声音。妈妈做事可真是干脆利落,我心里想。一会儿菜下锅了,和刚才一样,没有听到什么声音菜就做好了。再过一会儿,饭菜全都端上了饭桌,前后只用了十几分钟,可真是神速!

一声“开饭了——!”我们这些等待已久的“饥民”便迅速地坐到了饭桌旁边。只见桌上的菜漂亮极了,有绿绿的豆角,黄灿灿的土豆。那鲜绿的豆角配上红色的肉块,如果从色彩搭配上来讲,真是无可挑剔,再配上黄色的土豆块,色彩丰富极了。从造型上来讲,也是合理之至:细长的豆角,方形的肉块,圆形的土豆(那土豆几乎跟没切似的),很富有变化。

我夹起一块土豆送到嘴里,“哇!好脆!”我不由地喊。再一品,怎么是生的!我又夹了一根豆角,也是生的。看着那巴掌大的肉块,嘿嘿!这下我可长记性了,我夹起肉块轻轻地咬了一小口,发现里面还有血丝。最后,只有用米饭来填饱肚子了,但我打开电饭锅一看,呵!米还泡在水里呢!原来妈妈只插了电源,忘记把电饭锅的闸按下来。这时我家的猫走过来,冲我“喵喵!”直叫,我才想起来,它和我们一样没吃午饭呢。正好,那些不能吃的肉可以给它,免得扔了可惜,没想到猫闻了闻转身就走。哈哈!妈妈做的菜连猫都不吃。

这一天,我们只有饿着肚子,而厨房里的烂摊子,也只好等姥姥回来收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动作描写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1)词语:

身手敏捷风驰电掣动如脱兔举目眺望大步流星昂首挺胸手舞足蹈张牙舞爪

分析:这些都是描写人物动作时最常用的一些成语,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动感十足。

活用:适用于描写各类人的动作描写,在运用时要在仔细观察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人物的动作写好写活。

(2)句子:

那个最先提出以这个浓度就可消解黄连之苦的女孩,率先用舌头舔了舔已经变成黄色的液体。没想到她大口吐着唾沫,连连叫着,苦死了,你们千万不要来试,赶紧往里面兑糖。我们拿起高浓度的糖就往黄水里倒,然后又推举一个人来尝。这回试验者不停地咳嗽,咧着嘴巴吹着舌头说,太苦了,兑糖吧。那一天,循环往复的场景就是,女孩子们不断地往小半瓶微黄的液体里兑着葡萄糖,然后伸出舌尖来舔,顷刻抽搐着脸,大叫“苦啊苦啊”……(毕淑敏《不要把黄连掰碎》)

分析:作家将一群女孩尝黄连的动作写得既具体又生动,尤其是一系列动词“舔”“吐”“叫”“倒”“咳嗽”“咧”“吹”“兑”等的选用十分的恰当、准确,将女孩的胆小害怕、活泼可爱的性格表现出来了。

活用:仿照此段,为了表现人物的某种性格可以将人物典型的一系列动作写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代名著中摘抄优美人物动作描写的片段

全文共 1487 字

+ 加入清单

1、智深也趁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2、智深大踏步近众人面前来,那张三、李四便道:“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父。”口里说,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智深不等他沾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踢下粪窖里去;张三恰待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扎。后头那二三十个破落户惊得目瞪口呆。

3、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之情,他日令人请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到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4、玄德到溪边,见不可渡,勒马再回,遥望城西尘头大起,追兵将至。玄德曰:“今番死矣!”遂回马到溪边。回头看时,追兵已近。玄德着慌,纵马下溪。行不数步,马前蹄忽陷,浸湿衣袍。玄德乃加鞭大呼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言毕,那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

5、萧长贵一听强盗二字,更吓得魂不附体,马上想穿裤子逃命。急忙之中又没有看清,拿裤脚当作裤腰,穿了半天只伸下一只腿去,那一只腿抵死伸不下去。他急了,用力一登,豁拉一声,裤子裂开了一大条缝。至此方才明白穿倒了,重新掉过来穿好。把长衣披在身上,来不及钮扣子,拿扎腰拦腰一捆,拖一双鞋。6、西凉兵来得势猛,左右将佐,皆抵当不住。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来捉曹操。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7、陪审员们刚刚坐好,庭长就对他们讲话,说明他们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庭长讲话的时候,不住地变换姿势:一忽儿用左胳膊肘倚在桌上,一忽儿用右胳膊肘倚在桌上,一忽儿靠着他的椅背,一忽儿靠着他的圈椅的扶手,一忽儿把一叠纸的纸边弄齐,一忽儿摩挲一把裁纸刀,一忽儿摸一支铅笔。

8、贾母这边说声请,刘老老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9、古斯达夫像一个野蛮人在跳一个战争舞,他张开嘴巴,眼睛炯炯发光,向前瞪着。草地上只有他一个,跳上跳下得象一个球,一忽儿用脚跟踏着跳,两条腿替换着踢飞脚,踢到头那么高,每一踢就发一声尖喊。接着他又腾空跳起,在空中转了一个大身,掉下来的时候,只停在一只脚跟上,随即象一个陀螺似的旋转起来。

10、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11、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搓揉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忽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描写奶奶的作文

全文共 962 字

+ 加入清单

看到题目,你一定羡慕我有一位白领奶奶。说起我的“白领”奶奶呀,可真叫人哭笑不得。 奶奶今年69岁,眼不花,耳不聋,可是年纪大了,身上总是会有些小毛病。 这不,一个多月前,我们村来了几个“专家”,每天准时讲一些养生、保健知识。

奶奶一开始不愿意去,邻居劝她:“你在家没事干,权当玩呢!再说啦,‘专家’讲完课还发东西,不要钱!”奶奶就被忽悠去了。这一去她就上瘾了,每天像我上课一样准时,回到家还给我和妈妈讲保健知识。我暗想:“专家”就是“专家”,连我不识字的奶奶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我上了几年学了,还不如奶奶呢! 更让奶奶兴奋的是,“专家”每天都会免费发一样东西。一进门,奶奶就大声喊:“看!今儿又发了一袋洗衣粉。”“乖,奶奶给你领个玉镯。”“她爷,我给你领了几贴膏药,你一贴腿就不疼了。”你别说,那膏药真管用,爷爷和奶奶多年的老寒腿还真不疼啦!奶奶更相信“专家”了,简直成了免费的广告员。 一个月下来,肥皂、小铝盆、小塑料筐各式各样的东西,奶奶领了一大堆。看着这些东西,我对爷爷和妈妈说:“奶奶快成高级‘白领’了!”他俩哈哈大笑。爷爷笑得捂着嘴边咳边说:“是啊,我们家也有老‘白领’了。”奶奶刚开始有点儿蒙,后来明白了,便嘟囔:“咋啦?治好病还给东西,这都是人家‘专家’的心意,你们还不领情!你们不要,我领多了,开小卖部去。”

没过几天,奶奶又报告好消息了:“‘专家’一瓶药酒卖20块钱,限定20人买,明天再把20块钱退了,药酒是白送的。”妈妈听了,有些不相信:“妈,说不定是骗钱的。”奶奶怕被骗,没买,可第二天一早就开始埋怨妈妈:“都是你不让买。看吧,‘专家’今天真把钱退了,他们白得一瓶药酒!再说了,这酒在别的地方还买不到呢!”第三天,奶奶花50块钱买了个铝锅,隔天拿着退回的钱和白得的锅,美得她逢人就炫耀。又过了两天,奶奶花二百多块钱买了两盒什么花粉,可再去等退钱时,“专家”再也不来了。 爷爷气得不得了:“妞她妈说不让你买,你还不听,这可好了。看你以后还能(意同耍小聪明,当地方言)不能啦!”“奶奶,这次被‘专家’骗了吧?”“去!去!你也跟着瞎起哄。”

奶奶白了我一眼,“花钱消灾,上一次当学一次乖。下次再有这事,我一分钱也不花,光当‘白领’还不行吗?”奶奶的话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瞧,这就是我的让人哭笑不得的“白领”奶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描写奶奶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奶奶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奶奶的外貌中体现出了和蔼。奶奶的头发已经白了,可是还有着年轻时一种气概。奶奶的眉毛弯弯的,浓浓的,从中透着一丝和蔼的气息。眉毛下是一双有活力的眼睛,虽然奶奶已年过半百,可是眼睛还是那么炯炯有神,奶奶的脸上永远露着一丝微笑,奶奶的嘴角永远也是微微的向上扬,奶奶从不开口骂人。

奶奶的和蔼可亲不仅仅表现在外貌上,还表现在奶奶的行动和想法上。

有一次,我和奶奶去菜市场。我们到了一处买青菜的摊子上。买主以两块钱的价格出售,奶奶明知是吃亏了。可还对我说:“买主可能家境贫穷,所以才会高价出售。”奶奶的心灵其实非常脆弱,有时经常受到打击,所以想保护我们的心灵不受伤害,而奶奶的做法则是非常和蔼,而且从来不动手打人、骂人。奶奶从不喜欢用骂或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一直用提醒的方式让孩子来努力。奶奶还会为觉得孩子做得对的事情为辩护到底。

奶奶也很勤劳。在乡下,奶奶每天都在六点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帮全家炖好一天要喝的开水,在刷牙、洗脸、吃早饭。之后拿起拖把,开始拖地。等我们起床后再帮我们烧早饭。奶奶每天都晚睡早起,而且还要一刻不停的工作,真辛劳。

最后,我觉得我有这么好的一个奶奶,我真幸福。而我以后也会多听奶奶的提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奶奶对我省心,不对我操心,不放不下我,在乡下的家中和爷爷无忧无虑的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关于描写奶奶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动作描写的好句

全文共 1763 字

+ 加入清单

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容。 他这个调皮鬼,书念得太快了,劈劈啪啪,像是炒花生米一样。 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地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 我贪婪地读着书,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芳草嫩绿的草地。 她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他又埋头写起作业来,屋里静悄悄的,只听到钢笔在纸上沙沙写字的声音。

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像几十株花儿在静悄悄地承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

她在脏衣服上打上肥皂,就“哼哧哼哧”地搓起来,一个个小肥皂泡儿从衣服上冒出来,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大堆白沫子。

我先在锅里倒入少量的油,等油冒烟的时候,我赶紧把鸡蛋倒入锅中,只听见“嚓”地一声,鸡蛋在油锅里迅速泛起,它地边缘多像小姑娘裙子上的花边。

我立刻兴奋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从妈妈手里抢过救生圈,光着脚,欢呼着奔向大海的怀抱。

只见我向前冲了几步,有力地一跳,那矫健而倒立的身影在空中

迅速旋转着,又迅速落入了水中。

我瞪圆了眼睛,两只耳朵都支起来,仔细地捕捉每一个细小的声音。

我和几个小伙伴轻轻地拨开野草,掀起断砖,像寻觅珍宝似的捕捉蟋蟀。

我从起跳线上拔地而起,一瞬间,我舒展身体,越过 1.25 米 的高度。

我猛一扬头,发现老师正定定地看着我,我便把脸扭向一边,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站起来,脚跟立不稳,只觉得天旋地转,身子不由自主地转着,好像脚下踩了个陀螺。

想到这儿,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像脚下生了风,三步并作两步往回跑。

我把游泳圈一甩,“扑通”一声跳进了游泳圈,像小泥鳅似的游了起来。

我拿起面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面皮上,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粘乎乎的,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面皮儿,馅冒出来了。我赶紧“急救”,又从另一边冒出来了。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面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

轮到我们钉了。我迫不及待地把线浸了唾沫,捻了捻。可是我一捻,把那几个小毛头捻得又细又长,穿针得时候,穿来穿去就是穿不进去。我只好把毛头拽下来才穿进去。接着,我在线得末端打上结,由于线上有唾沫,打结得时候,老是粘住手指,好不容易才把结打好。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

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人物动作描写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的:让学生能观察到人物动作,并添加形容词描写下来,描写的相较于昨天的更详细一些。

教学重难点:观察仔细,把人物产生的动作加上动词描写出来。

一、课前回顾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怎么去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大家都有回家观察过爸爸妈妈(身边的人)的外貌,发现了每个人不同的特点。那我们今天,就来观察每个人不一样的动作描写。

二、新课导入

请一位同学上来(做了几个动作),请问刚刚这位同学他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刚刚我们说的是不是在描写他的动作?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物的动作该怎么去写。

三、教学过程

例文:小英跑到跳高台的横杆前,左脚踏地,双臂摆动,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横杆。

刚刚这段话描写了什么用几句话?有几个动作?同学们也能和他一样,把动作详细的描写出来吗?现在老师来做几个动作,请每位同学把老师刚刚做的事情用几个句子描写出来。分析每个动作怎样形容最恰当。

布置作业: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家里,仔细观察身边的人或路上的人,将其中一部分详细地描写出来。

[小学二年级作文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描写我的奶奶作文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奶奶今年六十二岁,一脸慈祥,可她最大的缺点就是唠叨。

每天早上,父亲去上班,奶奶总要唠叨一番:“儿子,车钥匙带好没,包带好没,手机带好没……”听得父亲耳朵都起老茧了。她还喋喋不休,似乎每个人突然消失了,只剩她一个人在那唠叨,父亲见奶奶讲得正欢呢,便赶紧溜之大吉了。奶奶每次讲完后,看见父亲不在了,便会很生气地说:“你现在不听,看你以后怎么办。”

虽然奶奶爱唠叨,但在我心中依然是个美人。

有一次上美术课,教师让我们画自己最喜欢的人,于是我就画了奶奶。奶奶长着一头黑白交错的头发。小时候,我总问:“奶奶,为啥你的头发又白又黑呢?”“由于是让你气的。”我听了以后,再也不敢惹奶奶了,由于怕奶奶头发全白,到时候就不是美人了。又白又黑的头发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眼睛下有一双小巧玲珑的嘴巴。我把这副画交上去了,教师给了95分,我可开心了。回家后,我献宝似的交给奶奶,奶奶看着看着,又开始唠叨,说:“画成什么样,我有那么难看吗……”还没说完,我就以经开溜了。不然,我的耳朵就要长老茧了。

这就是我的奶奶,一个爱唠叨的奶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动作描写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包饺子细致动作描写600字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终于到星期六,忙碌了一周的爸爸妈妈可以过个惬意的周末啦。妈妈问我:“咱们午饭吃什么?你最想吃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饺子!当然是饺子!”吃了整整一星期的大米饭,烦都烦死了,今天我要吃香喷喷的饺子啦!想想就直流口水。妈妈慈爱地摸摸我的头笑眯眯地说:“好,好,今天就给你包饺子吃。”

妈妈和爸爸就开始忙碌起来了,爸爸负责和面,妈妈负责搅馅,不一会儿,准备工作就绪。接下来,爸爸妈妈开始分工合作包饺子。妈妈熟练地把爸爸擀的饺子皮托在手里,用小勺舀起馅料填进饺子皮,然后把饺子皮对折,用右手食指和大拇指在顶部捏一下,用其他的手指拢住饺子皮的边缘,用力挤压几下,一个饺子就捏好了。

妈妈动作娴熟,轻松地包了十几个饺子。我跃跃欲试,说:“妈妈,原来做饺子并不难呀!我也想试一试。”妈妈笑着说:”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不一定容易。”我说:“没那么夸张把?不信我包给你一个看看!”

我信心满满地学着妈妈做起样子包起来。放馅、对折、捏边,一切是那么的顺利,我得意洋洋地向妈妈眨着眼睛,“怎么样,我包得不错吧?”

“我的闺女呀,快瞧瞧你的饺子吧,皮被馅撑开了,露馅啦,哈哈!”爸爸带着嘲笑的口气说。

我着急地向妈妈求救:“饺子爆开皮了,怎么办呀?妈妈?”妈妈语重心长对我说:“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真不一定容易!”我谦虚地点点头。

妈妈拿过包子认真地研究着:“你看,饺子馅是从底部漏的,是你挤压的时候用力太大了。咱再包一个,这次用力小一点。”我小心翼翼按照妈妈的要求又重新包了一个,果然没有像上次那样裂开了。妈妈竖大拇指为我点赞,爸爸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的日光。

饺子煮出来了,我心满意足地吃着热气脑腾的饺子,心里别提多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打篮球动作的作文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食堂里传出一阵阵喊声,他们在干什么呢?哦!他们在打篮球

裁判员小周用手一扔,那只篮球向小鸟一样使劲向上飞,又向炸弹落了下来。只见小周一个漂亮的跳跃,将篮球接在手中。他拍着篮球如入无人之境,那只篮球也向一只小青蛙呱呱地一蹦一跳。他一跳顺风的来到篮球筐旁,我赶紧使用36计第一计团团转,我命令“打手”将小周围住,可小周却使出传家功夫-猛虎咆哮,一声怒吼,球落入了篮球筐里。

我又使用了第二计跟东跟西,他往左,我们也往左。他往右,我们也往右。他一把将球传给小谢,我们朝小谢奔去,突然,他们闹起了窝里反。我赶紧使用第三计,顺手夺球,我抢过球,一下子扔入了篮筐。

我们队终于打败了号称“东方不败”的猛虎小周。这真令人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作技巧:描写动作刻画心理

全文共 1771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物的动作,哪怕是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能体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特征。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抓住人物扱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写作技巧:描写动作刻画心理,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划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除了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让人物内心独白或产生幻觉外,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其它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即间接心理描写。这种手法用得好,同样能揭示人物内心的奥秘,刻划人物的性格,还可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一般说来,人物心理的间接描写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神态揭示法

“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譬如在《故乡》中鲁迅先生是这样通过对中年闰土的神态描写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的: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分别十几年的儿时伙伴相见,理应有说不完的相思之言,道不尽的欢快之情。但是,中年闰土与“我”相见之后,只是脸上“现出欢喜”之情——内心是高兴的,然而随“欢喜”同时现出的还有“凄凉”。这说明经过半个世纪的磨炼,闰土的头脑中烙上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印记——儿时的朋友决不能与今天的“老爷”划等号,于是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闰土乍见儿时伙伴的喜与哀、酸与苦以及精神麻木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准确的神态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行动反映法

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曾经说过:“最好还是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可见,具有人物鲜明个性的动作对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往往具有特别传神的效果。譬如在《孔乙己》中鲁迅先生这样通过对孔乙己的动作描写来反映其心理的: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因为孔乙己从心眼里就瞧不起那些短衣帮,所以对来自他们的嘲笑丝毫不在意。相反,为了显示自己与短衣帮的不同,他便将九文大钱——“排”在柜台上。“排”这一典型化的动作充分反映了孔乙己得意、炫耀的心理——你们是些什么东西!只能花四文大钱,有我阔气吗?

三、语言透露法

古语云:“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在不同的场合,人物会因心境的不同而说出不同的话,这些不同的话语恰恰透露出人物特定的内心世界。譬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莫泊桑是这样通过语言来刻划“母亲”的心理的:

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真算是一个有办法的人。”

母亲回来了。……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这两次截然不同的语言,形象地透露出在“母亲”心目中,于勒是好是坏,该亲该疏完全取决于有钱没钱,准确地刻划了“母亲”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心理特征。

四、环境衬托法

清代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话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和景物的描写总是为刻划人物,反映主题服务的。因此,特定的环境和景物描写往往能折射出人物特定的心态。譬如在《社戏》中,鲁迅先生是这样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我”去看戏途中的心理的: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也许是渔火。

这段文字,作者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笔,对田地里碧绿的豆麦、水中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星星点点的渔火、豆麦和水草的清香、宛转悠扬的歌吹作了尽情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形象地衬托出了“我”与小伙伴们去看戏途中那种欢快而迫切的心情。

值得注意的是神态、行动、语言等描写,有时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融为一体,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其次,要力求使所描写的神态、行动、语言等符合特定情景中的人物的心态,不能为描写而描写。第三,要强调描写的真实性。唯有真实才能透露出人物内心的秘密,才能打动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描写动作的四字词语

全文共 275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传承了数千年,其中四字成语便是其中一种。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描写动作的四字词语,欢迎阅读参考!

鬼鬼祟祟: 祟:古人想象中的鬼怪或鬼怪出而祸人。指行动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大步流星: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言谈举止: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摩拳擦掌: 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大摇大摆: 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席地而坐: 泛指在地上坐。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蜗行牛步: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飞檐走壁: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煞有介事: 原是江浙一带的方言。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象很了不起的样子。

指天画地: 形容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

额手相庆: 见“额手称庆”。

搔头摸耳: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默不作声: 一句话也不说

抖擞精神: 振作起精神。

指手画脚: 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慢条斯礼: 见“慢条斯理”。

缄口不言: 缄:封闭。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抚掌大笑: 抚: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喃喃自语: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

东躲西跑: 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风风火火: 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拉拉扯扯: 比喻不干脆,不痛快。现形容拉私人关系

拿班作势: 装模作样。

指手划脚: 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

步履维艰: 步履:行动;维:文言助词,无实义;艰:困难。指行走十分困难,行动很不方便

兔起鹘落: 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骂不绝口: 骂声不断。

龙行虎步: 形容帝王的仪态,比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

小手小脚: 形容不大方。也形容做事没有魄力。

像煞有介事: 指似乎真有其事。多用以形容小题大作或装腔作势的样子。

藏头露尾: 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举手投足: 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装神弄鬼: 比喻玩弄手段蒙骗人。

乔装打扮: 乔装:改变服装、面貌;打扮:指化装。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

探头探脑: 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兔起凫举: 凫:野鸭。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姗姗来迟: 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比手划脚: 比:比拟。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

札手舞脚: 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戛然而止: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不言不语: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矫揉造作: 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翻箱倒柜: 翻:倒,反转。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翻检。

出没无常: 忽而出现,忽而隐没,没有一定,使人无法捉摸。

脱缰之马: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扬威耀武: 见“扬威曜武”。

举手加额: 拱手与额相齐,是古人表示欢庆的意思。

撒娇卖俏: 撒:尽量施展。尽量施展娇态,卖弄俏丽。

金鸡独立: 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后也指用一足站立。

眼疾手快: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翩若惊鸿: 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

轻手轻脚: 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

龙骧虎步: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人不知,鬼不觉: 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拿腔作势: 装模作样。

飞针走线: 走:跑。形容缝纫技术非常熟练。

吞云吐雾: 原形容道士修炼养气,不吃五谷,后形容人吸烟。

东藏西躲: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嘁嘁喳喳: 低声议论,搬弄是非

干净利落: 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额手称颂: 同“额手称庆”。

烂醉如泥: 醉得瘫成一团,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样子。

东张西望: 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行步如飞: 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

健步如飞: 健步:脚步快而有力。步伐矫健,速度很快

撒泼放刁: 耍赖撒野。举动粗蛮,无理取闹。

形迹可疑: 举动和神色值得怀疑。

虎步龙行: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眼明手快: 看得准,动作敏捷。

一声不响: 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步履蹒跚: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力竭声嘶: 嗓子喊哑了,力气用尽了。形容拼命地叫喊。

穿房入户: 在人家内室里出出进进。形容和主人的关系极为密切。

手疾眼快: 形容机灵敏捷。

张牙舞爪: 张:张开;舞:挥舞。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挤眉弄眼: 用眼睛、眉毛示意。

破口大骂: 满口恶语骂人

扭扭捏捏: 形容走路故作娇态或有意做作。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爽快、不大方。

慢条斯理: 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不慌不忙。

耀武扬威: 耀:显扬。炫耀武力,炫耀威风。

一言不发: 一句话也不说。

东逃西窜: 四处逃亡与逃避

回眸一笑: 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

狼吞虎咽: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东观西望: 向四周张望,察看动静。

声嘶力竭: 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狼餐虎咽: 见“狼餐虎咽”。

扬长而去: 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熊经鸟伸: 见“熊经鸟申”。

顾影弄姿: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神不知,鬼不觉: 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没有被人发觉。

装模作样: 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给人看。

打情骂俏: 情:风情;俏:俏皮、风趣。指男女调情。

招摇过市: 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蹑手蹑脚: 蹑:放轻脚步。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贼头鼠脑: 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不慌不忙: 慌:急遽忙乱。不慌张,不忙乱,从容不迫

踉踉跄跄: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

神出鬼没: 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干脆利落: 简单爽快。

横冲直撞: 乱冲乱撞,蛮横无理。

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前仰后合: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鬼头鬼脑: 形容行为举止诡秘,不光明正大。

磨拳擦掌: ①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②激动、气愤的样子。

东躲西藏: 指到处躲避藏匿

酩酊大醉: 酩酊: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

鹅行鸭步: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描写奶奶的主题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位严厉而又热爱数学、执著的奶奶,她今年六十多岁了,她一头银发,年龄虽然六十多岁了,但身子骨却十分硬朗。

奶奶平时对我的学习要求十分的严格。记得在我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期中考试,我的成绩非常的不理想,回到家中奶奶看过卷子后,二话没说,利用午睡时间,又把卷子给抄了一遍,让我重新做了 一遍。还有一次是星期六,爸爸妈妈都上班了,九点多时,奶奶出去买菜我独自在家里写功课,奶奶临走时还对我说:“要好好在家里写功课,不能玩。”可是奶奶刚一出门我便趴在桌子上玩了起来, 功课敷衍潦草的写完了。奶奶回来后,看了我写的功课生气的把它撕了,我呜呜的哭了起来,奶奶说:“你看看你写的功课又脏又有这么多的错题,这种学习态度怎么行?”听了奶奶的话,我认识到自 己的错误,又认真工整地写了一遍,这一次奶奶夸奖了我。

奶奶还特别的热爱数学。她年轻时是老师,退休后仍然喜欢老本行,所以她在家里成了我的数学家庭教师,每次做家庭功课时一遇到拦路虎,我都会去请教她,而她也很乐意给我讲题并讲到我会为 止。奶奶常说她给我讲题时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奶奶面对数学题有时还很执著。一次我问她一道数学题,她看了老半天也不会,不过奶奶却说:“没关系,我一定会想出来的。”过了几天,奶奶把我叫 到她跟前说她想出来了,她把这道题给我讲明白后,我问她:“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她说:“这几天我连做饭时都在想这道题,又反复验算,才想了出来。”我听了后十分佩服奶奶的执著精神。

这就是我严厉、热爱学习又执著的奶奶,我爱她,愿她永远快乐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感动作文素材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翻书的时候,一片泛黄的叶子悄然而下,作文 -感动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小学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界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的没有了空间?曾有朋友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我们原来真的失去了好多好多。总有人抱怨这世上可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可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读书累了,父母给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安慰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人啊,每天都被多少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正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小学六年级作文《作文 -感动》。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它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养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感受感动的滋味呢?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都有一千种答案。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宽敞;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当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时,那么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请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吧!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奶奶的爱的作文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爱无处不在,爱是一句叮嘱;爱是一句鼓励;爱是每一个细节。我们每天都被爱包围着,其中那一份爱,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爷爷拿着食谱又在读着:“苦瓜?寒清火、调节血糖……”奶奶听到了,连忙凑过去,笑着说:“看来苦瓜真是个好东西呀!”

放学了,我像往常一样,坐在饭桌旁,哇!真丰盛呀!但是在这“色香味俱全”的饭菜中,还有一道不起眼的菜肴——“清炒苦瓜片。”我好奇地夹了一片苦瓜放进嘴里,啊!可真难吃!我立刻吐了出来;爸爸夹了一片,眉毛立刻拧成了疙瘩;妈妈夹了一片,眼角立刻皱了起来;姐姐夹了一片,硬咽下去;爷爷夹了一片,咳了几声……大家都觉得苦瓜真是难以下咽,但谁也不好意思说出口,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啊!

夜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着大家吃苦瓜的表情,奶奶做这么难吃的菜,是为什么呢?听爷爷说,苦瓜?寒清火,调节血糖……对呀!爸爸妈妈上班劳累,需要吃苦瓜;姐姐和我读书用功。上火了,也需要吃苦瓜;爷爷血糖太高,吃苦瓜也可以调解血糖!我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又是一道“清炒苦瓜片”,大家似乎都明白了奶奶的心意,那盘本来难以下咽的苦瓜片很快被吃完了。可是这次我却丝毫不觉得苦涩。只有甜甜的味道从心头涌出,那是爱的味道啊!奶奶看着我们吃得那样开心,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多一分关爱,就多一分美好,我家的饭桌上洋溢着爱与幸福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动作描写作文教学

全文共 882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动作描写作文教学,欢迎借鉴!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的动作呢?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炒菜

妈妈先把白菜一片片洗干净,又一片片摞起来,左手按住菜,右手拿起刀,一刀一刀地切着,把白菜切成一个个的小方块,剩下的菜叶放在旁边。

开始炒菜了。妈妈先把锅坐在火上,等锅烧热后把油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腾起了油烟,发出“嗞嗞”的声响。妈妈先把切好的葱花扔进锅里,等葱花变黄,腾起一股香味,又把菜倒进锅里,抄起锅铲,不停地翻动着。等菜慢慢由白变黄,妈妈再倒入酱油、醋,撒上盐,接着用铲子翻动了几下,撒上白糖、味精,迅速把锅端下来,翻炒了几下,就出锅了。

妈妈炒的糖醋白菜,甜丝丝,酸溜溜,香喷喷,吃起来别有风味。这是妈妈的拿手菜呢!

妈妈是怎样炒糖醋白菜的呢?作者把妈妈炒菜的动作进行分解,用了表示连贯动作的词,然后抓住妈妈炒菜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具体描写。如:先是——洗菜、切菜,开始——坐锅炒菜,又把——菜放锅里,再是——倒入调料,接着——用铲翻动。在这个片段作文里,由于用了表示动作先后顺序及动作连贯的词,清楚地写出了妈妈炒菜时的全过程,并且把妈妈炒菜时那熟练地样子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二、准确运用词语

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动作的词有:拿、提、拎、推等等,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请你阅读下面的作文片段:

擦玻璃

别看张敏的个子矮,可是每次做扫除,她擦的玻璃最干净了!为了看看她到底有什么绝招儿,我仔细观察了她擦玻璃的动作。她敏捷地踩着椅子上了桌子,又从桌子迈上窗台。她先用一块干布掸了掸玻璃,然后再换一块潮湿的抹布,踮着脚,一只手抓住窗棂,一只手从上到下用抹布蹭玻璃。接着,又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蹭了一遍。玻璃上有污点的地方,她就哈一口气,使劲蹭几下,还不干净,她又用手指抠几下,啊,污点终于被她消灭了。她从窗台上下来,站在地上,端详着被她擦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美滋滋地笑了。原来她擦玻璃这样细致,还真有两下子呢!

这个作文片段在写张敏擦玻璃时,使用了“踩、迈、掸、踮、抓、蹭、哈、抠”等一系列的词,把擦玻璃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我们把这些词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就会形成张敏擦玻璃又干净、又麻利的画面,从心底里佩服她把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又快又好地绝招。

从这个实例中我们知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示动作的词,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避免内容空洞无物。

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我们常说:“行动从思想中来”,就是说人物的行动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内心世界。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动作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加鲜明。在描写人物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而更重要的是描写他是怎样做的。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体的事件中写人物的动作,也就是说在叙事过程中,需要表现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或品质时,可进行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人物通过典型的、细致的动作描写,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3.要分步写清楚

在对人物动作进行细致观察后,即要把人物做事情的全过程写清楚,又要把人物活动的每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写具体,这样才能够使得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层次清楚。

〔例文〕

巧做不倒翁

一天中午,我准备用鸡蛋壳做个不倒翁。于是,我找来鸡蛋、胶泥、白纸和浆糊。开始,先在鸡蛋尖的一头戳个洞,把蛋清、蛋黄倒在碗里,把空蛋壳洗干净。然后,把胶泥从戳开的洞里放进蛋壳,粘在蛋壳的顶端,这就是不倒翁的身子。接着,再给不倒翁做顶漂亮的小帽子。先把白纸剪开卷成一个圆锥形的帽子。可是白色的帽子不好看,我想:还是把不倒翁的帽子装饰一下吧!就用彩笔在白帽子上画了美丽的花纹,漂亮的花帽子就做成了,把它用浆糊粘在蛋壳戳洞的地方。最后,用毛笔在帽子下面画上了眉毛、眼睛、鼻子和微微向上翘起的小嘴。一个美丽漂亮的不倒翁做好了。我用手把它按倒,刚一松手它就站了起来,笑眯眯地朝我晃来晃去。我真喜欢这个有趣的不倒翁。

〔评语〕这篇短文把制作不倒翁的经过一层一层写得很清楚、很具体,让人读了能够比较形象地了解事情的情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说动词“戳”字,就写出了作者当时小心、谨慎的样子,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画棋盘

看着容易做着难,这话一点不假,一个臭棋盘,竟让我画了一个下午!

我看人家下围棋,心里挺想学。听哥哥说,要学下围棋,先得熟悉棋盘。我想,怎样画棋盘呢?会画棋盘不就熟悉了吗!于是,我就根据脑子里的印象,打开铅笔盒,拿出尺子、铅笔,吭哧吭哧地画起来。噌噌噌,三下五除二,一会儿就画好了。画完,我端详着自己的棋盘,横线不平,竖线不直,每个小格,没有一个正方形,再一数,跟人家正式棋盘的数也不对呀!哥哥看了我的棋盘,哈哈哈一阵笑,捂着肚子直不起腰来。我只好重画。哥哥告诉我:“干什么都得有个计划,你先量一量纸的大小,再根据纸的大小,算一算每个格占多大面积,接着,画个大正方形,横边竖边都要点上点,把点连起来,一个棋盘就画成了。”我照着哥哥说的画,果然像个棋盘了。哥哥说:“你这还是个半成品哪!要在底下衬张厚纸,边上也要裱上纸才结实耐用。”我又按照哥哥说的做了“加固”工作,一张标准的围棋盘终于诞生了。这棋盘,我看比买来的还好呢!

〔评语〕你画过棋盘吗?读了这个片段,画棋盘的过程就会一清二楚了。小作者写了自己第一次怎样画,第二次怎样画。第一次直接写,第二次记哥哥的话,写法灵活而有变化,这是难能可贵的。

运白菜

“开始运白菜啦!”同学们喊着,笑着,向白菜地里跑去。抬的抬,抱的抱,丰收的菜田里一片欢声笑语。

我们班的劳动干将陈文锋同学挽起袖子,抱起几棵大白菜先码在一起,然后弯下腰去,伸开双臂,使劲抱起来,他脚下生风,嗖嗖嗖地向菜窑跑去。王平同学身高力大,他挑着两只大筐,晃晃悠悠地奔向菜地,大喊一声:“收白菜的来啦!”同学们一窝蜂似的向他跑来,把一棵棵的大白菜码满了大筐,他猫下腰,猛一下挑起来了。李风同学个子矮,抱着大白菜只顾往前,“扑嗒”一下,被土埂绊了一跤,白菜滚在地上,他赶忙站起来,掸掸身上的土,抱起白菜,噔噔噔地向前跑。他怕摔坏白菜,把白菜举得高高的,脸上滚动着晶莹的汗珠。田野里,到处是嘁嚓嘁嚓的脚步声,到处是银铃般的欢笑声。运菜的队伍,就像一条条长龙,从菜地蜿蜒到了菜窑。

菜地里的菜消失了,菜窑里堆满了圆滚滚的大白菜。

〔评语〕这篇短文,在“运”字上大作文章,既写了群体——大家的“运”,又写了个体——几位同学的“运”。这样,就把运菜的动作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地描绘起来了。使我们不仅了解“运菜”的全貌,还知道运菜的具体动作。

擦黑板

今天是小凌做值日。上午第一节课后,她看到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便拿起黑板撩动手擦了起来。

她先擦黑板下边的字,只见她右手使劲地握着黑板擦,快速地擦着。白色的粉笔末像雪花一样纷纷落在她的手背上、头发上,落在她的衣服和鞋上。慢慢地,下面的字擦完了,她就伸直手臂继续擦上边的。后来,她踮着脚也够不到了,又蹦着擦了几下,可惜擦得不太干净。于是她搬来一把椅子,站在椅子上擦。擦到画着课程表的地方,便放慢了速度,小心翼翼地擦着。黑板上的白字越来越少了,黑色的底子越来越大,好像一个辛勤的农民将丰收的稻谷割下来,露出大片黑色的土地。小凌移动了三次椅子,终于将整个黑板擦干净了。

这时,她手上、衣服上都沾上了白色的粉笔灰,可是黑板又变得干干净净了,可以继续为同学们服务了。她掸了掸身上的灰,望着乌黑发亮的黑板笑了。

〔评语〕擦黑板是同学们常做的事情,可是叙述清楚并不容易。这里的《擦黑板》,把小凌擦黑板的顺序写得十分清楚,先纵向擦——由下而上,再横向擦——移动了三次椅子,终于将黑板擦干净了。这篇短文还把小凌擦黑板的动作写得生动、形象。比如“使劲地握着黑板擦”,“快速地擦”,“伸直手臂继续擦”,“踮着脚擦”,“蹦着擦”,“站在椅子上擦”,等等,把一个学生擦黑板的动作,具体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洗菜

我做完作业已十点多钟了,到厨房一看,菜还没洗。我今天就帮妈妈洗菜吧!

想到这里,我便动手干起来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白菜解开来,先用刀把菜根切去。然后把一张张的菜叶剥下来。黄的菜叶,我就把它放在一边;绿的菜叶,我就放在簸箕里。我一棵棵地剥着。突然,一条大青虫躺在一张叶子上,青青的身子,软绵绵、毛茸茸的。我吓了一大跳,顺手把叶子扔掉了。看着扔掉的菜叶,我又想:妈妈长年累月洗菜,不知要遇到多少这样的大青虫,要是都像我这样把菜扔掉,不知要浪费多少菜。一条青虫有什么可怕的!我壮着胆子,鼓起勇气,从地上拾起那张菜叶,硬着头皮从叶子上抓住青虫,赶快扔到地上,一脚把它踩个稀巴烂。这时,我真像打了胜仗一样高兴,又接着选菜了。选完菜后,我再把装菜的簸箕,端到水池边,把每张菜叶两边洗干净,再把菜梗洗得雪白,然后把它整整齐齐地放在簸箕里。

〔评语〕这篇习作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小作者分两步写了洗菜的经过。一是选菜,二是洗菜。选菜的一系列动词如:“解开”、“切去”、“剥去”、“扔掉”、“拾起”、“抓住”、“踩”等用得确切,把自己见到大青虫,先怕后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包饺子

妈妈擀面皮,我和爸爸包饺子。妈妈擀的皮中间厚,边上薄,圆溜溜的。我拿起饺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饺皮儿上边,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黏黏糊糊,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饺皮儿,馅冒了出来。我赶紧“急救”,又拿起了一块饺皮儿,堵住破的地方。可馅又从另一边冒了出来。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饺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这时,爸爸已经包了五六个了。我包的饺子排列在它们中间,挺着“将军肚”,真叫我不好意思。

〔评语〕有的同学叙述自己亲自做的一件事,往往用“不一会儿就做完了。”一句话概括地叙述,内容空洞、干瘪。这篇作文就不是这样写。作者用“拿”、“夹”、“放”、“捏”、“挤”、“冒”等一系列动词,描述了包饺子的过程,以及包得不好看的原因,给人以真实的感觉。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准确地使用动词,是写好人物动作的关键之一。

摊“黄菜”

妈妈的拿手菜之一是摊“黄菜”。每逢节假日或者有亲戚朋友来,妈妈总要露一手。我拿定主意,要学学这道菜的做法。妈妈说:“要学,先得看我怎么做。”

我目不转睛地看妈妈做摊黄菜。她先坐上锅,哧的一声,划着火柴,打开煤气的开关,只听噗的一声,锅底下冒出了蓝色的火苗,均匀地舔着锅底。接着,妈妈从竹篮里拿出四个白花花的大鸡蛋放在案板上。这时,锅热了,她打开油瓶,慢慢地往锅里倒了一些油。又从碗柜里拿出一个蓝边粗瓷碗放在案板上,一手攥着一个鸡蛋,撞了一下,咚地一声,蛋清蛋黄流到碗里。她把四个鸡蛋都打在碗里,端起碗,另一只手拿起筷子,哗哗哗地搅打着碗里的鸡蛋,蛋清蛋黄都混在一起,黄澄澄的大半碗。这时,锅里腾起油烟,放出一股刺鼻的油味,妈妈哗的一下把一碗鸡蛋都倒在锅里,又端起锅,倾斜着转了一圈,锅里的鸡蛋液凝固成一个金黄色的鸡蛋饼,坐在火上,一会儿又端起来,手腕一抖,鸡蛋饼翻了个个儿。妈妈抄起铲子,叮叮叮敲了几下,一盘油汪汪、黄灿灿、香喷喷的摊黄菜出锅了。这摊黄菜能不使人唾涎欲滴吗!下次,我该动手学着做了。

〔评语〕这篇《摊黄菜》,小作者写了多少个动作啊!看、坐、划、打开、冒出、舔、拿出、放在、倒、攥着、撞、流、端、搅、腾、放出、转、凝固、抖、抄、敲、翻……,由于细致地描写了动作,所以使人有现场感。

换灯泡

“灯泡坏了,灯泡坏了!”我们嚷嚷着。何老师听见了,手提工具袋,扛着梯子上了楼。他来到电灯下,把梯子靠墙放好,然后走到电灯开关下,一拉灯绳,灯泡果然没亮,他又拉了下灯绳。接着,他移动梯子,对着电灯支稳,双手扶着梯撑,小心翼翼地一撑一撑地爬上去。到了顶端,他抬起头,用右手扶着天花板,左手慢慢地拧着电灯泡,把电灯泡拧下来后,他又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新灯泡拧上去。接着,他再一撑一撑地从梯子上爬下来。走到开关处,拉了一下开关,电灯亮了,射出耀眼的光芒。我们拍着手又嚷嚷起来:“噢,修好了!修好了!”何老师望着我们,笑着说:“你们这群小麻雀,就会嚷嚷,什么时候才会换灯泡呢!”

〔评语〕怎样换灯泡?这段短文十分细致地描述了换灯泡的一系列的动作:提、扛、来到、放、走到、拉、移动、支、扶、爬、抬、拧、掏、望、笑等。这十多个动词用得恰当,写了手、脚、眼的多种动作。

补车胎

星期六下午,我到自行车铺去补内胎。一位修车的老爷爷,把我的车高高挂起,接着他用撬板往瓦圈与外胎之间撬几下,轻而易举地扒开外胎,又用左手小心翼翼地把内胎抽出来。充气之后,先把内胎放进一盆清亮的水里,只见水里咕噜咕噜直冒泡,老爷爷赶忙拿出车胎。然后就用木锉把有洞的地方,有节奏地锉几下,那儿的皮子又变得薄薄的了。他找来一块小小的内胎,剪成一个圆块,又锉了几下,随后把锉过的地方抹上了胶水,粘在有洞的地方。老爷爷又把内胎放在水中试试,一点一点地移动,仔细检查,确信没有漏气的地方以后,这才放心地放进外胎里,把气打得足足的。他站起身来,高兴地对我说:“没问题了,可以骑了。”

〔评语〕小作者的眼睛就像一架摄像机,把老爷爷修车的过程一一拍摄下来,然后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写出。记叙富有层次,描写细致入微,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拉面

“卖拉面了,卖拉面了。”一阵悦耳的叫卖声吸引了我。于是我拉着妈妈爸爸来到“佳兴商场”门前的拉面摊前。只见拉面师傅头戴白帽,腰系白围裙,双手拿着面团反复揉着。面和好了,拉面师傅把面团揪啊揪的,揪成一米长,用刀切成几段。接着,只见拉面师傅双手拿起一段面上下颤动着,越颤越长,越颤越快,面长得快要拖地了,拉面师傅把面的两头合在一起继续颤动着。经过反复许多次拽拉,面团不见了,变成了无数根细丝般的面条。最后,拉面师傅把面条放在白面粉上轻轻地滚来滚去,面条全沾上了干面,用刀切去两头,拉面就做成了。

〔评语〕要写好人物,就必须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人物的动作。本文的小作者就是对拉面师傅进行了细致现察,抓住了人物主要的特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了动词,使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活力。

捉蛐蛐

我蹑手蹑脚地顺着叫声寻找着。突然,一个东西一蹦,钻到了墙边的砖缝中,又继续叫了起来。我连忙打开了手电筒一照,啊!好大的蛐蛐呀!你看它,两根触须微微抖动,两只后腿强健有力,叫的时候,它那只小肚子忽闪忽闪的,好像在使劲呢。我刚走近,它就跳到附近的碎砖堆里。我轻轻地把砖扒开,两手拢成喇叭形,慢慢弓下身,心想:这下你可跑不了了。谁知一扑竟没扑着,蛐蛐顺着手边又蹦到了墙根处。我也追近墙根,那蛐蛐似乎知道了我在捉它,索性转身逃进了一个小洞里,再也不出来了。

我焦急地等着,却始终不见动静。唉,怎么才能捉住它呢?突然,我急中生智,忙向屋里喊道:“小弟!拿杯水来!”一回头,小弟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蹲在身边,他听了赶忙起身向屋里跑去。我把水小心地对着洞口倒去,吓,这下可灵了。只见蛐蛐浑身湿漉漉的,一下子从我眼前跳了出来。就在它还没站稳的当儿,我看准了,一扑,终于捉住了它。小东西在手心还一个劲儿地蹬腿哩,我忙把它扣进玻璃瓶。这时,我那高兴的劲儿就甭提了!心想,捉住你可真不易啊!还得动动脑筋呢。

灯下,我举起瓶子仔细看,那只蛐蛐竖起两只翅膀,立起两根触须,翘起两条后腿,盯着我,好像要和我大干一仗!我自言自语地说:“好样儿的,待我再俘虏一只你的伙伴,你有劲与它较量吧!”凑在我身旁的小弟弟好奇地看着我,我们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评语〕本文的小作者把捉蛐蛐的经过和乐趣,写得活灵活现。这说明他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活,对捉蛐蛐的过程:发现——寻找——智擒——乐趣,观察得全面,体验得深刻。这样,就能抓住富有特征的情节,进行细致地描写。

拦车

一位老奶奶被车撞倒了,爸爸拦车救人。

忽然,一辆夏利车停在爸爸身边,爸爸向司机说明情况,那司机摇摇头,“噌”的一声开着车跑了。人群里发出一阵埋怨声。爸爸仍然伸出双手,像一个“大”字,站在马路中央拦截着汽车。一辆黑色的“切诺基”停了下来,爸爸说明情况,那司机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说:“快上车”!爸爸急忙挤进人群,对肇事司机说:“快抬人上车”!那司机好像从睡梦中惊醒了一样,急忙弯下腰去抬老奶奶。爸爸也跪下身,双手紧抱住老奶奶,那司机抬着奶奶的双脚,一步一挨地向“切诺基”车走去。到车门口,爸爸侧过身,双腿跪在车厢内,小心地把老奶奶放在后车座上。看此情景,肇事司机连连说:“多谢你的帮助”!爸爸把手一挥,说:“救人要紧,赶快去医院吧”!汽车喇叭长鸣,向医院驶去。

〔评语〕这篇片段作文写的是爸爸为抢救被车撞倒的老奶奶,拦车送往医院的事。为了展现爸爸助人为乐的精神,小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当汽车停下后,爸爸“跪”下身,双手紧“抱”老奶奶。一个“跪”字,一个“抱”字,写出爸爸救人心切,又小心翼翼的心情。读后给人留下身临其境之感。

扎小辫

星期天到了。这天早晨,我拿着心爱的红绸子来到关叔叔家,要给兰兰扎小辫。兰兰见我来了,就高兴地站到我跟前。我命令似地让兰兰闭上眼睛。然后,解开皮筋,让辫子松散下来。我右手拿着梳子,一下一下,慢慢地把兰兰那乌黑的头发梳开,再用皮筋扎紧,这才取出红绸子,左一绕,右一绕,扎上了两只蝴蝶结。“兰兰,别睁眼。”我把她领到立柜镜子前面。“兰兰,快睁眼看看,多漂亮呀!”随着我的喊声,兰兰慢慢睁开眼睛,从镜子里一下看到了我给她扎的两个红绸子蝴蝶结。她高兴地左瞧瞧,右看看,然后一下子扑到了我的怀里。

〔评语〕描写动作,可以分步写出。分步写出,就是一件事分几步进行的,每一步都做了什么,然后一步一步地叙述出来。这篇作文写的是扎小辫,是分四步叙述的:先写让兰兰站到跟前;接着写解开皮筋,松散头发;然后拿着梳子梳理,用皮筋扎紧;最后写取出红绸子,扎蝴蝶结。这样分步叙述,把扎小辫的过程写得很真实。

捉知了

暑假里,最有趣的活动,就是捉知了。雄知了会“吱……吱……”地叫,像吹笛子一样,又好听,又好玩。白天捉知了,要准备一根细长的竹竿,在竹竿头上粘些蜘蛛网。再准备一个装知了的小笼,就可以去捉了。当你走进树林的时候,知了的叫声从四面传来,你要仔细地听一下,然后顺着声音到茂密的树叶或枝梢上去找。找到以后,要小心地把竹竿伸到知了的背上,粘住知了的翅膀,知了就飞不掉了。

晚上捉知了,比白天更有趣。不过,晚上捉知了要跟着大人才行。我常常跟着爸爸,在没有月亮的晚上去捉。在静静的夜晚,我们常带一个灯笼,爸爸爬上树,用力摇树身,树叶、树枝也跟着动起来。知了被惊得飞起来。但是在黑暗里,它们看不出方向,就飞往有灯光的地方,“扑,扑”地落下来。这时候,我就拿着小笼,一只一只地往笼里放。一个晚上,可以捉几十只哩!

〔评语〕读了这篇短文,你好像和小作者一起去捉知了一样,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欢乐和乐趣。这是由于小作者如实地描写了捉知了的过程和动作。你看,夜晚捉知了,爸爸“爬”上树,用力“摇”树身,树叶、树枝也跟着“动”起来,知了被惊得“飞”起来。一连串的动作,活化了捉知了的样子。当知了落在地上,“我”就往笼里“放”。过程清楚,描写具体,引人入胜。

有趣的小实验

——吹乒乓球

上课了,王老师面带笑容地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做一个小实验。”说着,她从讲台桌上拿起一根铁丝,铁丝上吊着两根线,两根线距离是5厘米。两根线的底部各系着两个乒乓球。王老师说:“谁能把乒乓球吹到两边去?”同学们纷纷举手,王老师先叫一个力气最小的郭华同学到讲台桌前面试一试。只见他鼓足了气使劲一吹,乒乓球没有到两边去,却往中间跑。哎!郭华劲太小,“我们来试试!我们来试试!”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同学们一边说着,一边高高地举起手。王老师叫“大力士”景跃同学来试试。只见他迈着稳健的步子来到讲台前,定睛看了看乒乓球,然后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气,腮帮子鼓鼓的,脸涨得通红,向前一迈腿,“扑”得一声,一股气从嘴里喷出来,冲向小小的乒乓球。“好大的劲呀!”我情不自禁地说。可是,那乒乓球好像跟他作对似的,不住两边去,径直向中间跑。同学们都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时,班里有名的小博士谢辉站起来说:“这是因为嘴吹出来的气流快,压力小,周围的气流慢,压力大,周围的气流把乒乓球压到中间去。所以乒乓球不往两边去,往里跑。”同学们听了他的话连连点头。

多么有趣的小实验呀!我从中又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

〔评语〕写人叙事离不开写人物的动作。本文写的是一次小实验——吹乒乓球。全文略写了郭华同学吹乒乓球的姿态,详写了景跃同学的动作:“往后退了一步”,“猛吸一口气”,“腮帮子鼓鼓的”,“向前一迈腿”,寥寥几笔,使人物形象显得真切。开头交待小实验的做法,结尾点明做实验的目的,首尾圆合,中心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