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影片建军大业的观后感【20篇】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让我们祝愿人民军队更加发展、更加强大!下面开学吧为同学们整理了影片建军大业的观后感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1102

作文

477

2024抗战历史题材影片《诱狼》观后感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电影《诱狼》的故事情节,给人的感觉与独立第2混成旅团作战并消灭阿部规秀的似乎是曾雍雅的游击第3支队——影片名《诱狼》即暗指曾雍雅的谐名“狼诱子”。实际上,曾雍雅的游击第3支队只是充当诱饵的作用。阿部规秀的职务为“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名头挺吓人,其实只辖5个独立步兵大队(5个步兵营,也就相当于是一个加强团团长),管辖着涞源、蔚县、怀来三个(县)警备区(等于是一个地区专员)。每个警备区驻守一个独立大队,另外两个随独立第2混成旅团司令部驻守张家口。黄土岭战役八路军投入兵力为聂荣臻为司令员的晋察冀军区所属第一军分区的第1、2、3团,第25团,曾雍雅的游击第3支队(杨成武的第一军分区实际上也就是晋察冀军区的主力),第3军分区的第2团,第120师的特务团共7个团,按每团2000人计算,约在一万多人。据战史记载,黄土岭战役八路军经6天战斗,仅以伤亡500人的轻微代价,消灭日军1500人——实际毙伤日军122人(其中战死83人,负伤49人,八路军伤亡在1000人左右。——见1939年11月18日日本驻蒙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给陆军大臣細俊六的报告 摘自《军事历史》2011年第2期“关于陆军中将阿部规秀战死之报告”)。

独立第2混成旅团共辖5个步兵大队(营),5000人兵力。黄土岭战役阿部规秀并非投入其全部兵力,而是投入其中第2、第4大队两个大队即5000人中的1500人,占其总兵力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的兵力需要留守涞源、蔚县、怀来三个警备区。黄土岭战役八路军只为自卫反击,粉碎日军的“肃正”,保卫根据地,并非主力决战。在来年的百团大战的东团堡战斗中,面对百余日军,同样是杨成武第一军分区主力数千人历经三天苦战,伤亡数百人。况且黄土岭战役,日军1500人的大部队,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仅经6日战斗,竟能够全歼!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不一样的青春影片《六弄咖啡馆》观后感

全文共 2096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日同事约看《六弄咖啡馆》,最后看了《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影厅出来,看到《六弄》巨大的海报,海报上只有董子健一个人认识(看过董子健出演的《山河故人》)。

老早前,在某网文上看到它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并称台湾青春电影三部曲,这评价是颇高的,至少前2部都挺让我触动的。

去电影院看了《六弄》。人生像一出戏,每一弄都把人带向一个结局,最终的结局和最初的开始早就在冥冥中注定了。

不得不说,关闵绿是个痴情的少年,但也是个傻X的少年。痴情是个褒义词,他单纯善良,爱心蕊,从高中开始,一直到大学。小绿是个付出型人格的人,这种人格并不完整,某种程度上注定会把一段感情带到沟里去。他打工,挣钱给心蕊买东西,他千里迢迢从高雄坐火车去台北看她,只为和她见面,亲亲,甚至坏事儿都没做过。

如此看来他是个好少年吧。

可是感情里,好少年通常没有好结局,感情应该是一种不自觉的双方共同维护的情感关系。现实里,大家爱的是王大陆,爱的是柯景腾,爱的是有点坏坏的男生,愿意爱,也愿意在爱情里收割女孩的心思。(说到这里女二和心蕊在学校一个阶梯上聊天,关于选择罗杰还是小绿那里,取景是《那些年》里一样的画面吧,还有考大学成绩下来后,小绿和心蕊坐在一个圆形圈里大树下的秋千上,那里也是《我的少女时代》里王大陆带妹子滑旱冰的地方吧。)

感情是个互动的过程,电影几乎没有呈现过女孩为男孩在这段感情里做过什么。不是说指责女生,而是显然电影重点要强调的是小绿的付出型人格在感情中的体现。感动么?感动。但生活要的不只是千里迢迢的感动,要的还是平淡如水的陪伴。

最让我感动,觉得很燃很热血的地方是,小绿叫上自己的好兄弟,骑车从高雄到台北去看妹子。大桥上一辆车都没有,他们骑着摩托在风雨中疾驰,最终到台北,露宿街头。他去问猫店,那只加菲的时候,我就猜到肯定被那学长买去送妹子了。果不其然。

千里迢迢的浪漫,最终败给了平淡如水的陪伴。

站在感情中立的立场上看,电影里,女孩几乎就是几句话,或者偶尔的亲亲,就搞定了男孩,甚至男孩吃醋她和学长变魔术那里,小绿也是在姑娘的一个小魔术把戏里被她给融化了。如此看心蕊,包括她关于未来的规划,关于他没陪着她,关于她在大城市里价值观的成长,甚至还说心蕊幼稚没成长——她好像是个绿茶婊。我觉得这里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小绿把心蕊看成了自己的一切,当然电影不足的一面是,他妈妈也是他的一切,可却没有表现出来。

电影只有一个主角,即关闵绿。关闵绿的爱情几乎是一个独角戏。独角戏得他觉得他在付出,所以,当姑娘被抢劫了钱包,他千里迢迢赶到台北,还会发生那样一段争吵,他知道付出,却不明白陪伴的意义。

所以,当最后小绿和心蕊感情破裂,他们在咖啡馆里观点冲突。小绿说我在磁带上贴着,要永远和你同在,他不断地强调要与妹子同在,直到最后他摔了杯子。我就觉得,从现实的角度,我也是个有些付出型人格的人,可我真的不想做小绿那样的人,虽然曾经的我也很像他,为了爱疯狂,疯狂折磨自己,可那一点也不是爱情。所以,现实里的我在找寻情绪的出口,至少努力地改了,变得更节制而尽可能的理性。

疯狂意味着盲目,盲目意味着会做很多傻事。比如最后小绿,夹在女友离开,以及亲人离世的夹缝里,心心念念地给好兄弟写信,要他去开一家咖啡馆,然后自己选择去死。大抵就是那晚,他叫妹子一起看烟花之后,没有回去,也永远没有回去了,溺死在了海里吧。所以也才有了好兄弟最后一个人在海边,比划着少年时他们一起玩闹的动作,那是这个好兄弟最后的纪念。

可是,我丝毫不觉得小绿的死让我感动或者觉得无奈。我就觉得他懦弱!看电影期间,我猜到他和心蕊会分手,他妈妈会去世,可我还猜了,小绿和心蕊分手,小绿痴情地一个人学好英语,去西雅图学做咖啡,最后妹子反而没有去,留在了台湾,少年多年之后,在他们曾经熟悉的街道,开了一家咖啡馆。最后,多年多年之后,妹子已经嫁给了别人,偶然推门进来,发现店老板是小绿。

如果是这个结局,我可能会默默地为小绿点个赞,你是个痴情的人。

可他选择去死,我只能说,你是个懦弱的人。死亡意味着虚无,就算好兄弟帮你把这家店继续开下去,于你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却抛给了好兄弟一个情感的负担,这个负担可能是终身的包袱。

同为付出型人格,我都看不起你。所以,不想做小绿,也不希望心蕊做小绿的女朋友。从个人视角去看小绿和心蕊的感情,觉得心蕊或许有点太不近人情,可现实的角度,却又觉得,你怎么可以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一个遇到家人离世和情人分手的困境而选择死亡的人!(补充一句,心蕊那个女演员,短发的样子真漂亮。哈哈。)

这个人得多不成熟。生活里,可能还有很多比失去家人失去情侣更大的痛苦和苦难,埋伏在你人生的前路上。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豆瓣状态,千万别和内心戏很多的人做朋友。那些人会在心里把一个小事情发酵成很多很多的情绪,这直接影响人和人的简单相处。的确,那不是个好习惯。虽然不知道小绿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不难猜出,他也是个内心戏很足的少年。强大的内心戏,把他逼入了死胡同。

同样经历过亲人离世,经历过爱情分崩离析,看我还多贱地活着,像一碗鸡汤一样,还在用心地等待那个将至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纪实影片《天上的菊美》观后感

全文共 2611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里的菊美用他短暂而绚丽的一生诠释了“为人民服务”几个字的深刻含义。二十岁刚刚当上乡干部的菊美多吉,骑着摩托车在山路上奔波,阳光中裹着飞扬的尘土,干劲十足,像清晨的太阳,清新明亮,绚丽多彩,如诗如画。龙灯大草原上的菊美多吉犹如正午的阳光,炙热、炫目、分明,体现着成熟男人的热度和力度。过了而立之年的菊美多吉,有着鲜明的党性,坚定的政治立场,丰富的工作经验,强大的工作能力,像黄昏时分的高原,美丽而深沉。

在短短的100分钟里,我曾几度潸然泪下。电影的主人公——菊美多吉心系群众、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他的生命绚烂绽放,然天妒英才,他的人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满世界的芬芳、留下了满世界的爱。

菊美多吉是青春无悔、梦想飞扬的阳光青年。电影中,刚刚走出校门的他,意气风发,干劲十足地回到家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曲曲折折的山路上,黝黑的脸庞洋溢着开朗的笑容、洋溢着青春的正能量,他正如清晨冉冉升起太阳,清新明亮的笑容,绚丽多彩,如诗华美、如画壮阔。我知道,这时候的他,心里装的是家乡、是高原美好的未来生活,怀抱朴实的情怀,努力工作,是一个年轻共产党员最初、最朴实的愿望。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2004年,我刚参加工作,担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政治辅导员的情景。那时的我,作为一名基层团干辅导员,对自己严要求、对工作高标准,始终坚持以服务学生、学校、社会为宗旨,时时关注每位同学的思想波动和学习动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从学习、生活、身心等各方面对学生施以关怀,把浓郁的爱生之情和科学的管理之道有机结合起来,为他们导航引路。

菊美多吉是一个有血有肉、深情不悔的淳朴藏族青年。对亲人,他心心顾念、一往情深;对群众,他满腔热血、无限热忱。影片中,他把他的爱情完完全全的给了他一见钟情的妻子,他的深情、他的执着里燃烧着他青春无畏的血液。然而,他太忙了,以至于他很少有时间去看望家人和孩子。他带头动员村民修路;他把洛桑家的土豆需要补种、村里的小学生上学要用字典等事情,作为一项项重要事情记下来;牧民的牦牛丢了,他也要负责直到追回来。当南充首批援藏项目的鲜水河大桥修好时,新桥和旧桥鲜明的对比,影片中,激动的菊美和乡亲怀着快乐的心在桥上奔跑着欢呼着。影片中的这些让我想起了2010年由我带领学院团干辅导员、学生分会干部成功举办山西农业大学首届校园美食文化节的情景,很多师生在品尝后对同学们的手艺赞不绝口,尤其是现场制作的冰激凌和烤鸭更成为校园美谈,那时的我,也是无比高兴。

菊美多吉是一个胸纳天地、坦荡无私的中国共产党员。他心中装着的是川西甘孜的雪山草地,装着的是高原上的牧民。他坚持一心为民,坚持群众事无小事。影片中,他为格朗大叔解决的两个困难,没有惊天泣地,那种感动和温暖却在我心里久久萦绕。他为格朗大叔的女儿讨打工工钱,受到私企老板的刁难:“你是乡长,应该办大事,不应该为区区几百元来找我”。他却大义凛然:“我是乡长,百姓的每一分钱,在我心中都是天大的事!”菊美多吉发聩振聋的“咆哮”不仅仅征服了私企老板,也征服了所有人的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用满腔热血维护了共产党员的形象,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爱民情怀。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热情与亲和、更需要细致与耐心,我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我要向菊美多吉学习,一定办好广大师生的每件小事。从食品学院到农学院,我曾亲自参与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开展如发明创作、学术论文或社会实践等创新性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帮助学生联系指导教师,解决实验室、实验经费问题。曾与指导老师一起,对品种选择、育苗移栽、施肥保墒、整地覆膜等各环节进行精心指导和示范,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的创业热情,涌现出了更多的自主创业团队,学院的科技创新和学生的创业就业工作都走在了全校的前列。2014年4月,我和其他5名指导教师带领105名有志创业的学生,赴山东寿光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创业实践。我带领同学们深入企业,体验生活,不仅仅使学生们掌握了具体的生产技能、培养了学农爱农的浓厚兴趣、养成了吃苦耐劳和团结进取的优良品质,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们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为将来更好地进行农业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菊美多吉是一个为国为民尽忠尽责的好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好儿子。他把所有情和爱都播撒在生他养他的雪域高原,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生他养他的土地和人民。片中,他身患严重高血压,频频出现眩晕、出现头疼,却不顾医生的警告,坚持在高原工作,他说:“我生在甘孜,长在甘孜,为什么不适合在甘孜工作”。为了牧民早日用上“太阳能”,过度劳累的他和衣躺在汽车后排座位上,再也没有醒来。他掉落的笔记本,还有他没有撕掉的笔记,他的生命还应该继续发光发热...... 我要像菊美多吉学习,做一个工作用心,勤于思考,精于创新,专干实干的人。

我想,在生活中像菊美多吉这样的人民公仆应该还是很多的。在书中、新闻上,曾看到过许许多多像菊美多吉一样的“小官”,却解决了百姓着急解决的实事。为人们修桥铺路,帮农民选购良种,调解民间纠纷,解决孤寡残疾的柴米油盐,化解社会不安定因素 ......一件件具体的、琐碎的事情组成了他们每天的生活。他们是党和政府与群众最直接的接触者,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不得不需要以超常的精力,去迎接随时可能出现的挑战。“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他们常拿鲁迅的“孺子牛”精神来勉励自己。

在电影的最后,在干净蔚蓝的天空里,一只苍鹰自由自在的翱翔,我宁愿相信,那就是他--菊美多吉,他在天空里看着他热爱的高原、深爱的家人,他终于有时间陪着他的妻儿、守着他的老屋。

他心系群众、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情怀让天地动容,与日月齐辉。菊美多吉,他才是高原最美的风景。菊美多吉同志虽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他是我们工作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务实奋发的工作作风,公而忘私、克己奉公、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并将此转化为工作的动力,结合自身实际,加倍努力,与班子成员一道,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开拓创新思路,切实为广大师生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团结和带领学院教职工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心理学影片《黑天鹅》观后感推荐

全文共 1617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黑天鹅》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导演,娜塔莉波特曼,米拉库尼丝及文森特卡索主演,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真实惊奇的故事。

女主角尼娜(娜塔莉波特曼饰)是一位资深舞蹈演员,自幼习舞,渴望成功。在被提升为女主角后,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与另一个舞者——莉莉(米拉库妮丝饰)的竞争之中。随着演出日子的临近,尼娜的压力越来越大,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精神问题。

电影结构紧凑,故事叙事有条不紊,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多种意象的使用,更是作品显得连贯,扣人心弦。片子中最令人影响深刻的莫过于颜色和镜子的使用。

首先是颜色。该片的颜色主要有黑色、白色、粉色和灰色。其中又以黑白色为主,为影片笼罩了一层阴郁的色彩。

白色是纯净的,无暇的,正如白天鹅一样,美丽、优雅,也如其一般追求完美。主人公尼娜一开始是以白示人的,素净的脸庞是白皙的,围巾是白色的,舞衣、舞鞋也是白色的。这种对颜色的一致要求体现了尼娜对完美的极致追求,同时,也可将其理解为一种强迫症的表现,对细节吹毛求疵,这种自我束缚是尼娜不堪重负,最终产生精神问题,不时出现幻象的原因之一。

与之相对的是黑色,剧中另一女主角——莉莉,是黑色的代表,无论是衣着、外表,或是行为、动作无不显现出黑色的魅惑力量。整部影片也可以看做是尼娜从“白”向“黑”转变的过程。剧中,尼娜为了保住女主角的位置,不得不做出一系列有违本性的行为,使自己变得更加性感、有诱惑力、更加符合编舞约翰(文森特卡索饰)的要求,真正从白天鹅转变到黑天鹅。依我看来,“黑”并不是邪恶的象征,他代表的是一种更加富有张力的力量,他是狂野的,充满魅惑的,他代表了内心的欲望。

其次要说的是粉色,有人说粉色象征着尼娜最初的纯洁,在我看来不全是这样的。从影片中,我们不难发现,粉色主要出现在尼娜的房间里,粉色的墙,粉色的饰品,粉色的用具,而这些集中出现在她的家里,换句话说就是尼娜母亲的控制范围内。粉色可以看做是小女孩的颜色,而这种颜色多是母亲在女孩年幼时为女孩营造出来的颜色,她很美,很温暖。可是问题是,尼娜已经28岁了,她年轻漂亮,应该拥有许多朋友,可我们并没有从影片中找到尼娜在舞团外的朋友(当然,那两个在夜店认识的男孩不予考虑)。不管什么事,尼娜总想与母亲分享,可到了后来,她却无法忍受母亲,拒绝她甚至伤害她,这就可以说明问题了。尼娜的母亲年轻时也是一名芭蕾舞演员,因为要生尼娜,放弃了舞蹈,他便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倾注在尼娜身上,小的时候,她强迫尼娜跳舞,长大了控制其生活、朋友,母亲的期望与控制也是尼娜不堪压力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这里,我更倾向于把红色认为是冷暴力的象征。

接下来说说镜子,这里所指的镜子并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镜子,一切能反映事物形象的物体都可成为镜子,比如水、窗户甚至人。镜子里的世界亦真亦幻。

镜子显现了真实的生活。尼娜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镜子,舞厅里的巨大落地镜,家里的折叠式镜子,明亮的镜子照出了尼娜的全部,优点、缺点,就像一双双眼睛,冷酷地盯着你。这是来自队友的觊觎,是来自约翰的压力,还有来自母亲无处不在的控制,在这样的密切注视下,尼娜的压力急剧上升,她恐惧缺乏安全感,精神的崩溃也是必然的事。

镜子同样是虚无的。尼娜常常从镜子中看到另一个自己,另一个邪恶的,使人惊惧的自己,而这其实是尼娜心中担忧惶恐的显现。他人也是镜子。夜店里尼娜遇到的一个男孩说:“哦,原来你是舞蹈演员啊,难怪你们长得都一样。”试想世界上的人都与自己一样那该多么可怕。而芭蕾舞团却恰恰营造了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相似的衣物,一样的发髻,一样的动作,让人分不清,究竟我是我还是别人是我。现实与幻象一片混沌。镜子里的世界捉摸不透,但可以从中窥探到人类的潜意识。在演出间隙,尼娜用镜子杀死莉莉,即可反应这一点,尼娜希望排除一切障碍,但她出现了严重的幻觉,以至于把镜子中的自己当成了莉莉,以至于伤害了自己。

影片的真实与虚幻相互交织,正是依靠种种意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部享誉甚多的片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毛丰美》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3023 字

+ 加入清单

在“十三五”开局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这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核心是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打造“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政治氛围,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作为党员,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投身“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

以我校“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为契机,食品学院在4月25日召开了“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布置会,学院张彧书记深入阐述了“两学一做”的科学内涵,并布置了食品学院的工作安排,特别是将把深入开展向毛丰美同志学习活动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理解把握毛丰美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实质,组织广大党员对照毛丰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深学细照笃行。

鉴于此,我也对毛丰美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认真学习了他的有关事迹。逐步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毛丰美作为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将辽宁省凤城市的大梨树村打造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绿色村庄、中国幸福村庄,实现全国文明村“三连冠”。30年前的穷山沟,如今一跃成为“辽东第一村”,这一切巨变都离不开这个人,也离不开融入他血液的“干”字精神。

心系百姓、坦荡无私的农民代言人

毛丰美在当地村民眼中,是一个古道热肠、坦荡无私的好人,也是一个心系百姓,真正带领他们过上“城里人”一样生活的好干部。

1980年,毛丰美当选为大梨树大队大队长,又立下了“让大梨树人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的铮铮誓言。为了实践自己的誓言,他工作的中心、活动的轴心都围绕老百姓展开。从1985年开始,村里每年以致富基金的形式,给农民无偿发放农用物资,至今已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先后投入2亿多元,建起了太阳能校舍、村级邮局、卫生院、图书室等,实现了集中供水、供电、供热,通上了小公汽。如今的大梨树,宛如江南水乡,村在景中,人在画中,山水相依,空气清新。大梨树人都说,是毛书记领着俺们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

毛丰美深知,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群众的利益、群众的期盼就是他一辈子奋斗的动力。他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听取意见,将广大农民的意愿和诉求带人大会议上,虽然他在会上说的都是方言,但都是实理,并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认可。建议降低农村电价,实现城乡电费同网同价;建议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建议推进农村金融、让农民贷款不再难不再贵;建议提高粮价并加大补贴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建议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并提高农村养老金定额标准……20年来,毛丰美的建议推动了我国许多农村政策法规的出台,如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养老政策等,他所推举的一项项提议为全国农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信念坚定、勇于实践的实干带头人

在大梨树万亩果园的最高峰,矗立着一座鲜红的9.9米高的“干”字石碑,记录着毛丰美留给大梨树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坐标。苦干、实干加巧干,是毛丰美自己总结的“干”字精神内涵,也可以说是“干”字精神的三重境界。“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实干,重规律、求实效;巧干,讲科学、闯市场。”这三重境界里面都浸透着理想的支撑与思想的润泽。理想决定了毛丰美肯干、思想决定了他“会”干。这位农民出身、一辈子与土地和农民打交道的辽东汉子,是大梨树“干”字精神的培育者与践行者,是大梨树村的筑梦、逐梦与圆梦人。

中国自古有农民不经商的说法,然而,从毛丰美临危受命这一刻起,大梨树人就开始在他的带领下,兴建了凤城市内第一家宾馆、最大的封闭式商贸中心、第一家大型露天农贸市场……在改革开放之初,毛丰美就敢大胆地带着村民进城闯市场,但这一决定并非他一时头脑发热。熟悉毛丰美的人都知道他每天雷打不动地看新闻,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其他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他都带着村“两委”成员一起学。他坚信党的政策里有好日子。他常对党员干部和群众说,听党的话跟党走,准没错。对党忠诚、信任,对政策感知敏锐和理解深刻,这都是毛丰美做出各种决策的坚强后盾和指路明灯。

身先士卒、团结群众的执着领路人

起初毛丰美在大梨树村群众大会上公布他的远景规划和宏伟蓝图的时候,大梨树的村民在茶余饭后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年轻人憧憬着万亩果园建成后的景象,但一些老人觉得不太可靠。毛丰美明白,对于群众动摇的情绪,言语没有说服力,有说服力的只有行动。他带领班子成员上山开始做整体规划和准备,经过现场勘查之后,召集了由村班子、村组干部和强壮男劳动力组成的120余人的队伍开进了伊家沟,开始了垦荒造田。进了山,毛丰美抡起了第一镐。从那一刻起,他就身先士卒干在了第一线,寒风中,单薄的身子却冒着腾腾热气,衣裳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背上的汗碱一圈一圈画着图画。经过40多天的苦战,毛丰美带着突击队员在伊家沟里修出了500多亩高标准的梯田。当大梨树村民亲眼看到原来的荒山沟如今修成了高标准的梯田,个个心服口服,那些原来对建果园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也纷纷表示,铁了心跟着毛书记干下去。正是毛丰美的身先士卒、事必躬亲激发了广大村民团结一致、一同打拼致富的信心。在兴建凤泽市场时,他带领全村壮劳力全部吃住在工地,仅用7个月就完成建设任务,创造了凤城的“深圳速度”。目前,经营多年的凤泽市场,稳定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年缴税金200多万元。

毛丰美的一生都在努力践行自己在入党和当选大梨树大队大队长时立下的誓言。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源于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源于对党员宗旨的坚持。

如今在全党上下高度重视开展“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之际,作为共产党员的我,一定认真学习毛丰美同志的先进事迹、先进思想。学习他心系群众、坦荡无私、信念坚定、勇于实践、身先士卒、团结群众等重要精神。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把理想信念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

保持公仆情怀,全心全意为老师和学生服务

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公仆情怀,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全心全意为同学和老师服好务,维护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室的高效安全运转,做好实验和日常工作的准备工作,做好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工作,做好来访人员和学习交流的接待工作,充分展示国家工程中心形象。

廉洁自律,以校以实验室为家

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坦荡无私,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工程中心的一个烧杯一个试管,节约使用任何公共资源,以身作则,团结、影响和带动周边所有的人,使中心成为有爱、有力量、有目标的集体。

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干事创业

始终保持开拓进取、敢于实践的精气神,做好教学,做好科研,做好培养学生的工作。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能有干事创业的能力,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继续用“干”字精深激励自己,勉励自己,也要用“干”字精神让自己在学校的发展中留下痕迹。

正值“十三五”规划开局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奋斗阶段,我将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禁毒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学校组织班主任观看禁毒电影《黑白记忆》,这使我对“禁毒”这两个字有了深刻的认识。

看完了这场电影,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毒品太可怕了!毒品,它拆散了多少原本幸福和-谐的家庭、摧毁了多少原本年轻鲜活的生命、葬送了多少原本灿烂辉煌的前途!毒品,你害人不浅!你利用人们的善良与无知,用“飘飘欲仙”的感觉勾引他们,用治百病的奇效吸引他们!用一本万利的价格诱-惑他们……使这些追随者心甘情愿的拜倒在你的脚下,为你发疯,为你痴狂,为你左右……殊不知,这一切的一切的背后是万丈深渊。

影片讲述了四个花样年纪的孩子们多次吸毒、戒毒、复吸、忏悔和不能自拔的故事。他们的悲惨遭遇,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愚昧无知,也是坠入深渊的原因之一。一些人从小就没有接受过这类的教育,导致缺乏应有的防范常识,再加上毒贩子正是利用人们这一弱点,乘虚而入,引诱人们误入歧途,走上不归路。 作为一名教师突感责任的重大,如何教育我们的学生远离毒品的诱-惑,对毒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更加需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谨慎地择交朋友和高度的警觉和自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唯有将预防毒品从意识转化为行动,再由行动上的拒绝升华为精神上的排斥,从生命的高度去抵制这种食人瘟疫的诱-惑,才有可能做到远离毒品而不受侵害。

毒品,这个万恶不赦的魔鬼,它不知让多少人犯下了滔天大罪,也不知道拆散了多少幸福的家庭,驱走了多少人的快乐。毒品是个魔鬼它伪装得再好,最终也还是个魔鬼。摘下面罩后,留下的依旧是那个吞噬光明的恶魔。所以作为一个生存者,我们必须远离毒品,制止它在这个世界上嚣张与猖狂,捍卫人类的安定与和-谐。

一般来说吸毒的多为两种人,一种是空虚。空虚的人觉得什么都没劲,无事可做,活着没劲,死了也没劲,总想找点刺激,那就吸毒吧,那玩意刺激.一般人不是都不敢碰吗,我敢!不都说戒不了吗,我偏不信!这种人怕吓唬吗?!找刺激爱冒险的人本来就不太把健康和生命当回事,你越说危险他们越要试试。对于这些爱冒险的人来说,小时候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这类人的教育就应从小加强。另一类就是缺乏家庭温暖的人,这类人的教育除了老师之外还需要社会力量,给予他们温暖、关怀。

影片中更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吸毒的人中,青少年占多数。只有正确认识毒品,才不会陷入泥塘。提高警惕,拒绝毒品,才是最好的方法。如果说吸毒是瘟疫,那么最容易受传染的是我们。那就让我们加强防范意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共同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吧!

我要对孩子们说,对毒品要敬而远之,不受坏人诱骗,理智一点,否则,是拿自己的生命、人生作一个输定了的赌注。一旦沾上毒品,就像鸟儿没了翅膀,怎能向美好未来展翅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荒诞喜剧影片《史密斯夫妇》观后感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当年看史密斯夫妇是毫不犹豫地打了两星的烂片分,今年重看居然看出新意来了,如果不是我过度解读,那么影片确有其独到之处。

故事开始于婚姻咨询,结束于婚姻咨询,如果把其中无厘头零逻辑的杀手情节看作是夫妻心理的投射,整个故事其实讲的是婚姻关系。

金领俊男美女在本不该产生恋情的工作场合一见钟情,迅速堕入爱河,没来得及深入了解就结婚了,五六年后激情归于平淡,男的看女的事事掌控完美得几近刻板无味,女的看男的无视她对于家庭的牺牲和付出麻木不仁,表面却还是相敬如宾的完美夫妻,问题严重到要去婚姻咨询了还说,只是例行公事。

这时一件冲突的工作成了导火索,双方都希望对方退让,结果小吵大吵乃至大打出手,意外发现对方有那么多隐瞒,用杀手的各色武器对轰来体现夫妻冲突的你来我往直观且酣畅淋漓得多。

比如换窗帘的对话就是很典型的夫妻案例,

妻子‘’如果你不喜欢我可以换回去‘’

丈夫‘’好吧,我不喜欢‘’

妻子‘’……你会习惯的‘’

后来丈夫装死留遗言还要说,那窗帘真的很恶心2333333

因为还相爱,即使拿着重武器互轰还是忍不住留手,在一次次冲突中重新找回自己和对方的爱,冲突也是一种磨合,让彼此多了了解,最终不再是带着完美面具出席各种场合的模范夫妻,回家在一张床上各看各书,各关各灯。

结尾重回婚姻咨询,丈夫说,快问我们性生活指数,十分,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安全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201X年2月28日,在四楼会议室,我有幸观看了公司下发的安全警示教育片。通过观看影片使我对安全工作认识进一步深刻,产生了一些感想。

开展各项工作应当将安全放在首位。保证安全是开展各种工作的前提,只有保证安全,才能有效的完成任务。通过观看警示片,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任何一个事故都将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对公司的声誉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财产失去了,可以通过努力再去获得,而生命失去了,是无法挽回的。随着,生命的流逝,一个一个家庭也将彻底破碎。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作中没用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不懂得安全操作常识,一味蛮干所造成的。确保安全不是一句空话,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努力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将安全摆在开展各种工作的首要位置。

安全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为了确保安全,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分工;需要具体的实践操作;需要经验的积累。这一切的前提是头脑中有安全意识,而安全意识源于学习和监督。这要求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安全培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工作实践中;认真参加安全例会,查找、分析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漏洞,通过通报的事故案例自我警醒、查漏补缺、积累经验;合理规划工作中的安全要素、流程,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切实贯彻落实安全制度,科学安全开展工作。

思想约束行动,行动影响结果。思想指挥着我们的实践行动,一件事如何思考决定如何去做,如何去做对最终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行动中,要认真贯彻安全工作指导方针。在开展工作之前,我们应当积极同相关单位密切协调、配合,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当面作业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预案、开展安全教育、落实安全交底。每时每刻我们的作业面都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及时掌握工作动态,除了解工作面本身之外,周边人文、自然环境,以及天气变化等情况,也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根据工作动态,及时灵活调整科学安全的工作方法已经成为我们所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发生事故时,应当及时向救援单位报警,同时,封锁危险区域,展开自救和互救工作。自救和互救工作,对事故产生的后果具有重要影响。发生事故时,懂得自救互救知识的人,要比不懂得的人逃生几率高数倍。自救知识来源于日常的基础安全技能培训。具备互救能力的团队,救援效率要比不懂得团队高数倍。互救能力的培养则来源于安全方案制定以及方案演练。行动是思想的最直接体现,只有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才能真真切切的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最终在实践行动中充分贯彻落实安全工作。

安全无小事,一丝一毫的疏忽都有可能酿成灾难。我们应当时刻警醒,始终在头脑中存有安全意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只有确保安全,各项工作才能获得成绩,个人才能成长进步。以上,是我个人观看警示教育片后的一点感想,不当之处,还请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红色影片勇士观后感

全文共 1422 字

+ 加入清单

勇士》是一部动作性很强的影片,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不仅仅只为动作而动作,除了紧张激烈、视觉冲击很强的战斗场面,影片还赋予了正确的思想内涵。曾几何时,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很多描写革命历史的作品,只有纯粹的故事而无前因后果和理想信念,更有恶意篡改历史的作品在误导、毒害着我们的青少年,各路神剧充斥了我们的文化宣传阵地、网络荧屏。《勇士》基本遵循了历史的本来,所以我们才能听到“我们中间谁不是与土豪劣绅、贪官污吏有着深仇大恨”、“为了理想、信仰”、“同志”(虽然有些地方仍然以兄弟相称)等等这样的台词。影片将战士们的坚定顽强与英勇献身,一步一步铺开、深化、强化,而观众的情感与情绪也在红军战士的战斗与牺牲中一点一点被感染。

一开始,战士娄山关的死让人一惊,因为之前影片毫无征兆,在树林里行军的红四团突遭川军埋伏,娄山关被子弹击中倒下,一句话都不曾留下。此时,观众心里一紧,但还没有引起情感上太大的波澜,只是自然地认为,打仗,牺牲是避免不了的。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战事的紧张,及至山娃子跑死、王冬宇累死,不禁就让人眼眶湿润了。在与敌人争分夺秒的赛跑中,有人倒在了路上,有人倒在终点前。最后,攻打铁索桥,几十位司号员,号角齐鸣,突击队员在两岸密集的火力中冒死前进,直至胜利攻达对岸。在这一场向死而生的战斗中,勇敢、悲壮、冲锋、无畏、牺牲……这个时候影片的情绪达到高潮,观众的情感也达到高潮。

我在这样的泪眼模糊中看完影片,听着胜利后的红军将士们山呼“红军万岁”,心思伴随红军战士的足迹,去往远处的雪山——长征途中,更艰难的跋涉正等着他们呢!

影片既有王开湘杨成武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史实(据说红四团也是红军中最能打仗的团),又有神炮手是俘虏川军士兵的虚构(真实的神炮手是红军战士);影片既有枪战中的视听冲击,又有细节上的管中窥豹(影片尾声,一只草鞋被木板上的一颗钉子挂住,周边尚有血迹——这个镜头乃神来之笔)。影片情感表达有催人亢奋的司号齐鸣,也有溪水润物般的隽永。譬如因为赶时间,红四团需要紧急开拔,他们不能继续等待与堵截敌军交战的廖大强等人。全团战士包括团长政委都依依不舍默然前行,回望后方,一片空寂的草地忽然闪出廖大强的身影。这时候全团将士并没有欢呼胜利般的跑回去拥抱廖大强,而是默默继续向着泸定桥方向前进,步伐更加坚定!不过,我也会这样想,如果这个地方处理成廖大强最终没能回来,草地静寂的空镜头是不是更能触动观众内心的柔软呢?当然,这样一来,廖大强这个人物就不能参加影片最后的夺桥重头戏了。

黄开湘团长,是红四团的魂,也是影片的眼。李东学的表演,让我想起老演员蓝马在《万水千山》里的表演。而李东学,更赋予人物一种略带忧郁的诗人气质,沉静而又充满血性。指挥夺取泸定桥一战,他手臂一挥充满阳刚血性一声吼:“前进”,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及语音声调极富感染力,将一个意志坚定、不屈不挠、英勇善战的青年军官立体呈现,那一刻,你真的就明白了他为什么会是红四团的魂!顺带说一句,李东学有一个侧面镜头,像极长征时期的毛泽东,他的诗人气质与坚毅面庞,当可以去演绎领袖毛泽东。据说,李东学为了表现腿部受伤瘸腿痛楚的感觉,拍戏时在鞋子里放了一粒石头。演员如此敬业,黄开湘的成功乃水到渠成。

自然,影片中其他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聂远、于小伟、宋佳伦、徐洪浩、王梓程、郑好等众多演员,以他们的阳刚、坚毅,还原了八十年前的红军硬汉。看多了雷剧神剧,对于《勇士》这样的良心剧,惊喜之情难以言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地球上的星星》印度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伊夏在寄宿学校的打击中,迎来了一位特别的美术老师尼克,一个热爱自由也给予孩子自由的人。他带给伊夏改变,让他自信充满活力。

尼克老师举办了一场画画大赛,当天很早的时候,伊夏妈妈早早地起床了,他来到高高的山上,留下了背影,去寻找属于他的灵感。当尼克老师还在匆匆寻找他的时候,他默默地出现,静静地坐在草丛上画着他那神奇美妙的想法。

当他把作品给尼克老师慢慢的欣赏时,尼克眼中流露出的赞叹,给了伊夏一个肯定,伊夏转身看老师所画的作品,他看到自己那快乐、高昂的头,咧开嘴笑的表情,他哭了,并深深地望向尼克…..

伊夏的自卑,愤怒和忧郁还有无法掩饰的悲伤在那时已经彻底被老师的关爱所消灭了。所带给他的是自信和认可。他有了一个可以理解自己的“朋友”,他又有了欢乐,自由,他那对世界的渴望和探索又可以重新拾起,并不会再放下。

有时人会迷茫,有时又会抗拒。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可以让人适应世界,但带给我们的是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心理。可能惨遭失败,被他人嘲笑;或是迷茫,在世界中不止的游荡。但最快乐的就是理解,不是我应该做什么,是我想做什么,自由是平等的。

至上,热爱自由的人。

老师的话——此人,黝黑黝黑的,但是很有才华,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潜质。他很孝顺,会帮妈妈运煤气,是个男子汉。他还很有想法,有自己的主观意见,绝不会人云亦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特种兵训练影片《冲出亚马逊》观后感

全文共 2183 字

+ 加入清单

冲出亚马逊》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拍摄的一部现代军事动作片。亚马逊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一条古老河流。联合国相中了这里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环境,创办了国际特种兵训练中心,代号"猎人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某军特种兵大队两名年轻的中尉王亚林、扈华国,参加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的反游击训练中,经历了近乎泯灭人性的残酷考验,圆满完成了38个科目的训练任务,最终荣获了“国际反游击战队员”荣誉勋章。

中国的两名特种兵,在亚马逊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坚强的意志,不仅仅证明了自己是最优秀的,也证明了中国人是最优秀的。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对于军人,我只能从军训中略知一二。我只知道他们比我们辛苦。每天训练不说,他们还有出入的限制。我曾经认为这很不合理,这样没有自由的生活怎么过?但是当军装穿在身上,心里就多了一份责任。作为军人,是应该在最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就算作别这个世界也在所不惜。没有严格的纪律要求,怎么有高水平的军队?如果每个军人都寻求自己个人的自由,那么军队又如何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保卫国家,保卫人民。所以军人甘愿放弃自由,为维护祖国安定奉献青春。

在猎人学校的训练是地狱式的。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得全力以赴。也许慢了一步就会没有饭吃,就会被炮火伤了自己,这是生死之交的时刻。但是每个人都不会轻言放弃。这不仅仅是为了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的体能和面队危险的能力,还是在锻炼自己的毅力。坚忍不拔,说起来那么轻松,真正被打倒后能够重新站起来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呢?还有更主要的一点,猎人学校是全世界最优秀特种兵的集中营。在这里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个人,而且还代表着自己所在的国家。当要退出去敲钟的时候,国旗就将被降下来。所以每个人都不会轻言失败。为了不落后于其他队员,谁都不肯在医院里多呆一秒。负伤也坚持训练。这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忍耐伤口的疼痛,还有克服自己心理上的松懈。在忍受了那么久的痛苦之后和医院里的舒适相比,每个人都会想要解脱。要克服精神上的障碍,带伤训练。这所付出的比以前多的多。

影片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两名中国士兵追捕犯毒分子的那一刻。他们是那样的无所畏惧、永不可挡。其中的一位不幸被犯毒分子打伤,仍然与敌人顽强斗争。相比之下,另一个国家的特种兵的所作所为截然不同。他为了个人的利益,抛弃了做人的基本——“诚实”。自己打了自己一枪,并从中获得了三万元的补偿没费,最后如愿以尝的离开了学校。而中国士兵,别人劝他离开,但他坚定不移的留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因为一旦他离开,飘扬在“猎人”学校上空的五星红旗将缓缓降下。这时在他的心中祖国的荣誉和尊严是至高无上的,情愿自己面临重重危机,也毫不退缩。看到这儿,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从未有过的骄傲之感。不仅为他——一个普通的中国士兵,也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我是个喜欢无拘无束的。说好听,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说难听就是有点自由散漫。当我看到银幕上军人的纪律性,我不禁震惊。一句命令,绝对服从。无论是再委屈,再痛苦也得去执行。这要是换了我,肯定早就临阵脱逃了。我对自己的想法感到羞愧。魏巍曾经称军人是最可爱的人。没错!我们老百姓的生活稳定建立在军人的无私奉献之上。军民一家亲,这鱼水情怎能不让人感动。

当我们遇到危险时,看到军人,心力便塌实多了。那绿军装仿佛是安全的象征。军人有强壮的身体,有坚强的意志,有灵活的头脑……仿佛超人一般。但这一切可不像说着那么容易,这全靠着后天的磨练。得付出多少才能具备军人的素质?太困难了!猎人学校的训练也许只是军人生活的一面镜子。这里的苦只有军人自己才明白。这里的价值意义却深深地刻在每个老百姓的心里。

影片中中国士兵去救医生的智谋和勇气无疑是让人佩服。临危不惧,这是军人的特质。我还记得九八年洪水的时候,多少官兵战斗在抗洪第一线。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面对洪魔丝毫没有恐惧,反而精神百倍。无眠的日日夜夜使得许多人身体垮了。但没有人愿意下大堤。堤在人在!这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负责。人定胜天!这么多人一条心,没有困难不可以战胜。洪水退去了,我们胜利了!我们敬佩和感激抗洪的勇士们。

同样,影片中的中国士兵表现出的大智大勇营救了医生,安然无恙地归来。奖章和鲜花让人羡慕了。中国士兵是让人佩服的。中国士兵是最优秀的。

这部电影是发人深省的。也许有人只看了战斗场面的激烈程度。但若是只满足感官,这部影片的价值就减少了一大半。这其中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这其中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应该给我们无限的启示和激励。至少可以说为我们今后该怎样做提供了精神上的帮助。我们应该明白怎样从电影中吸取促进自己进步的精华才算是真正学会了看电影。这才最重要。这也是我们看电影的意义所在。我愿意放弃自习的时间去看电影,去接受心灵的激荡,灵魂的洗涤。这是一个人能够达到一个更新境界的必经之路。我得到了!我在精神上,思想上是富有的。这很值得!

我觉得不仅是影片中那些精彩的场面震撼着每一个观众,更是影片中人物的那种“铁血精神”,在艰难困苦面前永不低头的意志与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也是“中国”一个期待复兴,期待傲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所要拥有的精神,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所必须拥有的。让“冲出亚马逊”的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让中国在不久的将来真正地成为“东方巨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影片《千与千寻》观后感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宫崎骏的作品都堪称经典之作,看了他的《千与千寻的神隐》,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视觉性冲击和触觉性冲击非常大,真是一部可歌可泣,令人深思,受益匪浅的绝顶之作,深具教育意义。

千寻的离奇遭遇折射了一个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和人魔之间的恩恩怨怨,以及人世间的情感纠葛。

千寻的父母亲在喧嚣浮华的城市中灵魂被侵蚀。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话说严师出高徒,好的家长也出乖的孩子。他们把千寻调教得很有修养,可是自己却做得很不够。他们只顾自己的感受,千寻多愁善感,见花凋叶落,顿生伤感之情,见石像而起敬畏之心,他们却只顾各自欣赏美景,对她不予理会。他们在没人的店里大吃大喝,千寻作为一个懂事的小女孩,她极力劝阻父母亲,他们根本不听,潜意识里只将她看做懵懵懂懂的黄毛丫头,结果被惩罚变成肥头大耳的猪。禁不住诱惑最终会付出代价,自食其果。现实中会有无数诱惑,如果抵不住诱惑,将自陷深渊。

当父母亲变成大肥猪之后,千寻孤苦无依,幸得白龙帮助。千寻最初对白龙心存芥蒂,后来渐渐地信任她,并与这位陌生人建立独特深厚的友谊。她学会了信赖他人,坚守友谊,知恩图报。为了拯救白龙,她铤而走险,克服重重阻难,最终和白龙携手救出了父母亲。说明了友谊的可贵。真正的朋友如虎添翼,能让事情更快更好地解决。

白龙让千寻找锅炉爷爷,目睹那种繁忙的劳动场景,千寻深受感触。生存就必须奋斗,安于享乐是猪栏的理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实现提升自身的价值必须努力拼搏。生活没有任何捷径可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虽然锅炉爷爷没有雇佣千寻,但把她推荐给了小玲。他慈祥随和,像爷爷一样关心千寻。千寻是幸运的,她出门逢贵人,她又是不幸的,遭遇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生死悬在一线之间。

汤婆婆穷凶恶煞,起初对孱弱的千寻很是抵触,不屑一顾,在“腐烂大神”和“无脸人”事件后逐渐对这位瘦小的女孩刮目相看。能力是证明价值的最好筹码,是赢得尊重的最佳尺度。大家都受不了那股恶臭,纷纷逃避,唯独千寻镇定自若,尽管她也受不了,但她坚持到底,赢得了大家的赏识和“腐烂大神”的垂爱。成功总是垂青于善于挑战的人。没人理会“无脸人”,千寻见他可怜,就让他进来屋子。当“无脸人”大施黄金,几乎所有的人都纷纷对他献媚,以至于有几位被他吞食了。千寻对黄金毫不动心,她当时一心救恩人白龙。后来那些黄金都变成粪土,暗喻了“金钱如粪土”。贪婪导致人性的泯灭,贪念莫起,否则害人不浅。现实中,人人往往因贪恋金钱、美女、地位……而葬送自己,得不偿失。敬人者,人恒敬;爱人者,人恒爱,因此后来千寻备受大家呵护崇敬。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终得以完美的结局,千寻一家得救了,重返人世间,享受天伦之乐。

与其说这是一部神话巨制,不如说是现实写照,是现实的缩影,给人心灵春光般的沐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影片张思德观后感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观看了电影《张思德》,又重新感悟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电影讲述了共产党人的动人故事。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但他忠实地实践着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部电影之所以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就在于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这就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都是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张思德以及许许多多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思德,作为一个名字,因为毛泽东的文章《为人民服务》而被世人所知;但作为一个人,又因为年代久远,几乎没有相关记载而鲜为人知。这,无疑给创作者们带来了困惑。但聪明的艺术家们,既把张思德当作被塑造者,又把张思德当做讲述者,通过他的视点和相应的人物关系,串联出周围人的故事,串联出关于领袖、士兵和关于延安的真实故事,并且有机地融合在作品的主题中。

我从电影里重温了张思德短暂平凡但却熠熠生辉的一生,感受他默默无闻、勤苦奉献的崇高而执着的革命精神。张思德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作为共产党的一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革命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奉献。最后在执行烧炭任务中,因炭窑突然崩塌,为救战友的生命而不幸牺牲。张思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一生无我想,尽瘁为人民”的英雄,当舞台灯光突然灭了,手忙脚乱的人们找不到梯子,张思德同志主动充当梯子;当主席的车子爆胎了,张思德同志翻了几个山头,连背带扛又滚,竟是一个人取回了新的车胎;当大娘的猪跑到了河里,张思德二话没说,跳进河塘里抓猪„„张思德拥有着说不完的先进事迹,点滴间凝聚着他对党、对事业、对人民的纯而深的革命情感。

比一比张思德就会发现,许多同志没有张思德辛苦,没有张思德功劳大,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却比张思德多得多。现在,有的人在名利、地位、待遇问题上 甚至公开伸手要职务、要待遇,达不到目的就满腹牢骚,把工作撇在一边。这些同志应该感到惭愧。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通战士,但丝毫也不卑微。他牺牲了几十年后,仍被人们赞颂和敬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能够得到毛泽东同志如此赞扬的能有几人,能够以战士的容光而青史留名的能有几人?

看着英雄比自己,真是隔着长江握手——差得太远了。以前,我只知道读书是为了自己,为了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一心只想往头脑里装知识,不愿为班级负责,对班级工作一点儿也不关心,有时还为了一点小事与同学闹道德不可开交,这让我太惭愧了。现在,我深深地懂得了:作为21世纪的我,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将来孝敬父母,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喜剧影片《走着瞧》观后感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在近年看到的国产喜剧片、动物题材与知青题材的电影中,改编自王松小说《双驴记》的电影《走着瞧》大概是最好看、高妙的一部。高妙之处首先不在于它的“魔幻”或者“黑色幽默”,而在于它设置的双重视界:人反抗体制,驴反抗人。前者冷酷现实,后者荒诞魔幻;前者是微观的,后者更为微观,并为对前者的仿拟。

对作为类型化人物形象的几个主角(双驴除外),观众能很好地理解、接受并轻易地将之链接到他们所熟悉的知青时代中去,比如女生产队队长大莲是体制的象征,马杰是青春、冲动的个人。双驴也是人格化的,但它们的形象与寓指就有点面目模糊,能为各式理解提供足够的空间。

应该说,在“体制——人”与“人——驴”的双重结构中,人(马杰)是尴尬的。他受控制、压迫、规训,同时控制、压迫、规训他手中的动物,那么此时他是什么?看似自主其实并非如此,仿佛悠然周游在他的时代实则只是悬浮在沧海中的一粟。他本质上是被掏空的,是“体制——人——驴”游戏中的棋子,他怎么做、成为什么不是由他定,而是由与他相连接的另外两端决定。

相比之下,反而是两头毛驴更加像知青时代中的极端个体,黑六被“阉割”、被杀死直接源于它的高傲,黒七反抗、自焚则直接源于它为黑六复仇的心理。它们处在“体制——人——驴”链条的末端,却是真正的行动者。这很有意思。两头毛驴在影片中的表演恰到好处,让观众忍俊不禁。但黑六被杀时的主观镜头,似乎能使观众深入它的内心,却显得格局有些小,难使观众与影片中的角色保持冷眼旁观的距离。黑六、黒七得意嘶鸣时的一些仰拍镜头,则有些把电影的格调降低为纯喜剧片的感觉……。当然,这种处理很喜闻乐见,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也无可厚非。

单独地说女生产队队长大莲、马杰或者黑六黒七是主角都不尽如人意,因为他(它)们组合在一起才成为主角,缺一方不可。“双驴记”或“走着瞧”,不过是个声东击西的小说/电影名,它的重心即不在于驴,也不在于轻浮的逗笑,而在于一种严肃、高贵的“不合作”精神。看惯了那些千篇一律的知青小说/电影,有点另类的《走着瞧》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它没有按照常规套路来拍知青题材或动物题材,戏谑、轻松却也严肃、带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最新影片《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后感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设计台词:“告诉你吧,全猜错了”

这是一部很需要后期解读、也很容易被过度解读的电影。还好映后有跟导演程耳一小时的交流环节,澄清了很多本来可能误会的细节。比如片中上海话里掺杂普通话,是因为沪语本身无法发音,起初我还以为跟很多浙江方言一样,普通话都可以用白话念呢,原来导演并无深意。

所谓罗曼蒂克的消亡(英文名直译是“被浪费的时间”),在片尾呼之欲出,指代一个时代的告终。故事跨度从1934讲到1949年,消亡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如今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把背景放在民国,银幕和荧屏上演着一场场盛大的民国时装秀,供人舔屏并追忆着。

典型的民国居室和穿扮

但归根到底,这些作品多是把现代戏改头换面搬到民国,为图个创作自由,很少有将这个时代和它的独特风情作为叙述本体的,因为那样一来,反而容易犯禁。从这一点来说,《罗曼蒂克》是有勇气的作品,程耳也是个有追求的电影人,他要讲的就是那个时代和那时的人。

虽然被刻意打乱了时间次序,并藏起了很多过渡情节供脑补,《罗曼蒂克》并不是一个难懂的故事,或者可以说,它是很多个互相有关联的小故事组成的集锦,这里有心狠手辣的黑帮大佬,随心所欲的交际花,作风古怪的车夫,遭受冷落的姨太太,婚姻破碎的电影皇后……他们合奏了一曲交响。

群星荟萃,演绎民国群貌

那真是一个值得我们缅怀的时代。那时候讲究仪态的优雅而重于生命,人跟人的交往保持着距离和分寸感,人人都有高度的情绪克制,在最震惊的变故面前也绝不失态,并且做什么都不失一份仪式感。

通俗来讲,就是整部片的逼格很高,这份高逼格,跟主题是相得益彰的。因为对逝去憾叹,更需要放大放慢了来品味。只见有身份老大姨太影后是这样,开车的、跑腿的、甚至中枪就死的龙套,也是这样。

人人都非常讲究仪态

吃个饭,谈个判,杀个人,甚至搓麻将喝茶闲聊天,都感觉是端着的,时刻有社交礼仪在支撑。他们呼吸的每一口气,走的每一步,直到死亡降临的前一刻,都要浸在端庄静好里。

这大概是死者篇幅占比最多的电影之一,因为那些画面都经得起端详,值得停留。有时候逝者的特写在银幕上十几秒,也有时候一个镜头摇过去,满屋子横七竖八躺得很讲究的尸体,让人脑袋里一下子蹦出暴力美学四个字。

每一次死亡都伴随着暴力美学

程耳的作品不多,从1999年的《犯罪分子》,2007年的《第三个人》,2012年的《边境风云》,再到这次的《罗曼蒂克》,每一部都是亲自写剧本亲自导演,每一部都要打磨上好多年,每一部也都有着同样浓烈的个人特色。

他是个实打实的作者导演,跟如今华语圈里许多什么热就拍什么的工匠,是天平的两端。在如今的中国市场环境里,这样执拗的从业者是稀缺的,值得保护和推崇。往大了说,自有电影以来,真正的电影艺术大师,也只可能从这个群体中诞生。

程耳的上一部作品《边境风云》给我的印象很深,那种“人人寡言高逼格”的叙事风格,跟同类型的国产犯罪片截然不同,让人欣喜。而民国黑帮题材,与之更匹配,可以玩得更嗨更溜。对那个似乎遥远而不太远的时代,当代人存在一种规矩森严的想象,去年徐浩峰导演的《师父》也迎合了我们这份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让生命无憾》短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让生命无憾”系列国民交通安全公益教育片于2016年11月22日在北京首映,此次获奖的《分心驾驶篇》是该系列5个篇章之一。

系列宣传教育片以私家车驾驶人最常见、安全隐患最突出的几类交通违法行为为题材,除了《分心驾驶篇》外,还包括《闯红灯篇》、《超速驾驶篇》、《疲劳驾驶篇》及《酒后驾驶篇》等篇章。片子采用写实的风格,真实再现交通事故发生的全过程,揭示了交通事故后果的残酷,警示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拒绝交通违法行为,首映后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此次《分心驾驶篇》在“全球道路安全电影节”上摘得银奖,获得国际好评,也标志着我国在减少交通事故伤害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国际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影片《美丽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2729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美丽人生》是由意大利艺坛所谓的“国宝级”人物罗贝尔托贝贝尼自编自导自演的。《美丽人生》———最初看到片名,我以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人快乐、幸福、充实的一生,毕竟,这样的一生才算美丽。影片的前半部分的确如此。影片主人公是一个风趣幽默且幸福的人,他用自己的幽默给他的妻子与儿子带来了快乐。然而,影片的后半部却是讲述他们一家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主人公为了不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打击与伤害,用各种谎言善意地欺骗儿子,并告诉他:“一切只是个游戏,游戏结束后,我们便可以回家。”最后,主人公为了寻找自己的妻子而送命,但他给儿子留下的并不是集中营灰暗的回忆,而是个美丽的“游戏”。

二战结束后,有许多在集中营存活下来的人回忆往事都痛苦不堪,还有更多的人出来后患上了忧郁症,原因就是集中营的非人生活实在太过痛苦。而主人公却用一个游戏的名义掩盖了这种痛苦,让其儿子的心灵免受伤害,尽管他自己为此付出了生命。

影片中,导演用了不少夸张的手法与一些巧合更加突出地表现这一家三口的感情深厚,也为剧情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美丽人生,片中主人公有一个美丽而幸福的家庭,他为他的家庭做出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美丽的。片中的儿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有一个风趣的父亲,父亲带给他快乐,使他的人生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他的人生也将是美丽的。片中的母亲有了一个快乐的丈夫和一个可爱的儿子,她的人生也因此而美丽。人生的美丽也不单指快乐,更强调人生的意义,人生便因意义而美丽。聪明、勇敢和善良的人们都能缔造出美丽的人生。

《美丽人生》的前半部,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纳粹或者战争的悲剧色彩以及暴力疑点。也就是说,《美丽人生》至此一半,还属完完全全意大利人喜剧的味道。有人说,意大利人喜剧的味道,与他们地处的天然环境有关。《美丽人生》故事背景是战争前的意大利某处一个小镇。逍遥乐天的犹太青年人基多有点混世味道,用了英雄救美女的一招,嘻嘻哈哈出现在银幕之上。基多特有女人缘,他在进大城市投靠开餐馆叔叔时,又有多次巧遇美丽女教师多拉的天作机会。《美丽人生》爱情场面有一些类同小学生誊印描红,动效拍得,实在象一些国产电影中的乏味爱情故事一样,平淡收敛,死水微谰。电影正如观众所料那般,热烈追求,花言巧语,弃富奔贫,情人们随天从愿,而且不久,基多夫妇生活里面,发生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约书亚。

基多一家的幸福生活,这时候才发生了戏剧性变化。《美丽人生》由喜渐悲。纳粹来了,生活不在喜剧。美丽的人生,加上了血腥。我们看到,电影故事进展五年之后,第二次大战爆发了,基多被迫带上小男孩约书亚,在刺刀威逼下登上了开往集中营的闷罐火车。妻子朵拉舍去求生之望,尾随家人一起,主动跟上基多和约书亚,来到残忍,不堪血腥的犹太人集中营。这时候我发现,男主人公曾经一向开怀的那种大笑,不再显得由衷。这时候的基多,他挂在脸上的,是苦苦的笑。隐痛的苦笑。基多开始心事重重。基多为了保护自已可爱的孩子,不让他的小约书亚心受创伤,于是父亲仍然貌似开怀。基多总是骗自已的孩子说,我们在这个集中营的生活,只是暂时的,这只是玩一个挣分的游戏。这是一个挣够了一千分之后,我们就可以赢得一辆坦克车,并且获得人身自由的游戏。小孩子约书亚喜欢玩具坦克车,那是每一个孩子纯真深中的自觉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生活一角。

《美丽人生》中,游戏对于父亲,一方面是为了迎合亲儿子。另一上方面又是老爸的童心未泯。这是一个真实而又美丽的谎言。一个让人笑看又心痛的动情故事。这是父与子的生死游戏。《美丽人生》这种艺术情境的手法,显示了意大利民生开朗乐观的一面,并且影片随时随地用逗乐搞笑效果,神奇的将一个看似不可能发生的童活般故事搬上银幕,《美丽人生》是借用了喜剧的基本原素,进行悲剧演生与铺排。喜剧只是《美丽人生》的一个善良外套。《美丽人生》的真正核心,应当是悲情的。是一种天哭的恸情。她还是大悲之中的人情呼唤。

影片《美丽人生》中间,父亲基多一点一滴都不愿意,让自已儿子幼小的心灵因战争苦难而异暗。基多害怕小约书亚的心灵从此蒙上悲惨阴影。于是导演尽量渴望,把《美丽人生》拍得童真再显,拍得实如温暖。在影片《美丽人生》当中,有这样两处场景,镜头表达的寓意非常。第一处场景,书店前的父子对话:小约书亚问父亲:为什么商店门上挂着犹太人与狗不准进入牌子?父亲回答说:我们开的书店就不挂这种牌子。小约书亚说:我们也挂一个。父亲说好,牌子写什么?小约书亚想了一下,拿格外的孩子气说:野蛮人和蜘蛛不许进书店。第二处场景敌寇关押犹太人集中营里,放送的广播歌剧:在敌寇惨无人道的血腥集中营里,基多一面求生心切,另一方千方百计想和隔壁女监里的妻子取得联系,他渴望向多拉报一个信息,告诉多拉,这一边父子平安。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基多利用敌军广播喇叭,播放了多拉从前喜欢听的奥芬巴赫的歌剧。听见这动人乐声,多拉心里,明镜一样明白了,那边的父与子还活着。艰苦却乐观的活着。父与子,还有母亲,一家人,一边游戏着暗炎人生,一边艰难渡过每一天。

影片里,世界民族大解放来临前夜,纳粹准备逃走的时候,基多一反笑容,严肃冷静地将儿子藏在牢狱角落的一个铁柜里,并且千叮咛万嘱咐,不让约舒亚发出任何动静,也不要探头出来。接下来,忠诚的基多化妆女犯,又趁乱跑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不幸的是,可怜的基多被核枪实弹的纳粹发现。纳粹押送枪毙基多,经过的舒亚密藏的的小铁柜时,基多仍然还是装出一副乐观开朗的模样,甩开正步,显出惯常喜气,巴望着儿子走过去,同时暗暗示意儿子千万不要出来。再接下来,监牢大墙角落深处一声枪响,基多惨死在纳粹枪口之下。天终于放亮了,小约书亚小心从铁柜里爬出来,他站在空荡荡的牢狱大院子里,杳无一影。这个时候,一辆标记五角星的真坦克车出现在约书亚面前。小约书亚爬了上去,红军坦克隆隆地开去。直到重逢母亲。小约舒亚和父亲母亲一起,肩并肩挨过饥饿,熬度恐惧,忍爱寂寞,并且战胜了黑暗,赢得了一千分,收到了爸爸许诺给他的礼物。那是一辆真正的坦克车。

这是献给孩子的礼物。是父与子的生死游戏的礼物。直到影片《美丽人生》一片终了时刻,我看着小约书亚乘着红军坦克远远开去,路上孩子找到了他的妈妈,当小约书亚拥入爱母怀抱时候,我不禁站起身来,为了这个小男孩约书亚重见母亲,为了孩子收获到了这样一份人生大礼物,深深的致示敬意。同时,也为了小约书亚的爸爸和妈妈们表示由衷敬意。向他们祝福。我为他们的美丽的人生用心鼓掌。用心泪流。我真的,为了他们在那一段暗黑生活中,苦苦挣扎中的惨痛每一天,安静地流下来眼泪。掌声和眼泪,为了这一场电影里的纯真游戏。一场父与子的生死游戏。笑容与欣慰,为了电影里面这个美丽的人生。父与子的生死游戏。美丽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战争影片《荡寇风云》观后感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节奏不行,前面略显拖沓,但是从开打开始全是高潮,层层相叠,很精彩,看完出来的时候稍微有点腿抖站不稳,当然不免略有心累之感。

历史及历史剧了解不深,不做评价,但是总觉得从声音方面来说,需要浑厚有力的声音才符合,而赵文卓和洪金宝的声音,一个丹田气力不足,一个是略带港腔,不免略添逊色。或许不是重点,只是我太敏感。

但以仓田和小出为首的日本阵营,不管从声音、眼神、语调哪方面都是相当精致老练,日语台词也是认真的,不像抗日神剧里只会喊八嘎。(我承认是为了小出去看的,一开始沉迷美颜无法自拔以致于无法跟上剧情,不免带有粉丝滤镜。但是就我而言日方的演出除了浪人头儿有点浮夸以外,是无懈可击的)

武打动作和战略战术很精彩,是全局的亮点,即使是我这种专注小清新说理片二十年的人也看的畅快淋漓。有些地方简直机智。双方都是非常走心地在打啊,虽然没看懂明军后来是怎么反围剿的,是因为提前料到了于是让虎什么炮殿后了吗?(抱歉有记名字苦手症,全剧人名只记住了戚继光)

制作、服装、镜头美学等从我这一介素人的角度来看也很棒。有几个镜头的构造映象很深,很好看,色彩也很舒服,具备印象中历史剧应有深沉稳重。虽然被中间有个地方和结尾突然出现幻灯片字体雷了个措手不及……

bgm也很棒,豪迈沉重的乐章里壮士们英勇赴死,疲惫追击,妇女老人顽强守城,简直泪目嘤嘤嘤。相比之下,苟且于世的在下是如此渺小。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一介庸民何尝能有勇气面对这样壮烈深沉的人生?_(:з」∠)_遂叹之。

总而言之,觉得是一部很真诚的作品,历史剧也越来越少了,应当鼓励不是嘛。去看吧!不会太失望的。但是感觉自己观点很弱,有不足之处恳请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经典暖心影片《美丽人生》观后感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幽默感的基多只是一个普通的饭店侍者,但却凭借着天赋的浪漫赢得佳人芳心,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和温馨的生活。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蔓延,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残酷的灭绝政策,他们一家人也没能躲过这场灾难。犹太血统的基多和儿子也被关进了集中营。而他的妻子虽然不是犹太人,却为了不和心爱的人分离也义无反顾地追随他们进入集中营。人生真正的磨练和考验开始了。活着还是死去,真的成为了一个不得不选择的问题。为了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不受到野蛮战争的戕害,为了儿子能够对人性与未来保有希望和信赖,基多凭借一个父亲强大的心灵和胸怀,用善意的谎言为儿子营造了一个“童话”世界,在重重阴霾下为儿子守住了一份光明。这个虚拟的游戏,让儿子在饥寒交迫又压抑恐怖的集中营里延续着童年的快乐,并成功地度过这段本应艰难的时光,重新回到阳光下生活。然而,基多却没能走出“游戏”,他用全部的智慧与生命与战争对抗,为妻儿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我前后两次看这部影片,中间隔了两年的时间。在高中第二次与《美丽人生》邂逅,很大程度改变了我对世界、对生活、对心灵以及对情感的理解和体验。以往我的关注点局限于影片所诠释的爱情与亲情,觉得爱与被爱都是一种能力。而如今,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影片所传递的生命之爱,她对战争、对人性的反思与叩问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当世界示我以黑暗,我该如何寻找光明?

看过影片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影片的主体部分都在揭示战争对生命的威胁和对人性的摧残,可为什么还要冠以“美丽人生”的名字呢?这也许就是罗伯特·贝尼尼给出的回答,相信人性的温暖,相信坚守的力量,相信光明,相信未来,相信风雨之后的彩虹,相信阴霾之后的阳光,用智慧与爱,守望幸福生活,创造美丽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金刚川影片观后感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赞歌》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部电影《金刚川》。电影8月筹备,10月上映,在所有人都对影片质量心存怀疑的时节下,电影在首波口碑解禁时获得了业内人士“目前中国电影工业水平的最好体现”的高度评价。

迷妹有幸在现场看了点映,电影看完最大的观后感就是——燃。

本以为战争片会浓墨重彩的描绘大场面,但《金刚川》却把重点聚焦在了一座桥。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最终阶段,为了确保金城前线的战力,志愿军必须誓死捍卫这条交通要塞——金刚桥。

这道桥有多重要?

用片中的一句话:赢了,敌人的地狱;输了,我们的地狱。

敌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条生命线,轰炸机、榴弹、定时炸弹轮番上阵,来来回回炸了七次,人民志愿军也反反复复修了七次。

这修桥的过程,就是《金刚川》。

影片别出心裁的通过战友、对手、高炮班、桥这四个视角来展现这一段历史故事,从修桥的工兵团,到敌方空袭的美国士兵,再到掩护修桥抵御空袭的高炮班,最终这一切又回归到了桥上。和历史一样,任何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靠众多人的参与,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最终,成就历史。

电影也在细节上设置了非常多的小心思,蜻蜓、白马、哨子、炮壳、酒壶、烟叶子、桥。比如连接张译与吴京的哨,就是他们传递信息,传递情感的东西。每一次视角的转换,都会在这些细节上,看见前人留下的印记。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赢这最后一战,然后回家。

但在这场异国他乡的战斗里,我想,无论是回家,还是牺牲,他们都准备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影片张思德观后感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张思德》是北京紫禁城电影公司出品,有一股大片的味道!以交响乐团演奏为主的电影配乐的水准不在一般好莱坞电影配乐之下,很切合画面的推进,抒情主题起到渲染作用,就算是拿出来单独听也很具可听性,好像是一个国内作曲家的出品。导演的确有一手,拍主旋律片不只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许许多多的细节,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主题、刻画人物,有血有肉的角色不再如墙上的标语一般空洞,编剧是刘恒,同样功不可没。

电影采用黑白胶片,一部黑白片,这些年来除了张国师的《俺的爹爹娘娘》之外,《张思德》也算第二部了罢。黑白年代,纯真年代,那些人都这么纯,那些镜头都这么亲切:延安灿烂的日子,经典的席地手摇织布机,再现战士力与美的挥铁镐开荒秋收,纯情女战士跳着集体舞,河畔洗衣饮马犹如《东邪西毒》里边刘嘉玲饮马桃花溪的味道,鲁艺里边跳芭蕾的女文艺兵,还有照例是自作风趣的我领导人,还有那个木讷的大龄未婚做事不吭声的张思德,这个踹三脚也出不来一个屁的勤快好心的小矮个。

为什么服务,为人民服务,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南泥湾359旅……熟悉的名词,记得以前的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么?还有历史课本里边的段落么?通过《张思德》来一次怀旧,解放区的天果然是……

落笔细腻,感情真挚,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