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党员《筑梦中国》纪录片观后感(优秀20篇)

《大国工匠》纪录片里面的人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下面是党员观看大国工匠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4813

作文

1000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用三天每天一集看完了最新的BBC纪录片《中国新年》。前两集拍摄的很好,以几位不同的外景主持人在各地深入介绍体验中国人是怎么过新年的及为了新年整个国家政府在后台的努力运转展开的中国春节。看得人真是自豪感油升。背景音乐是很典型的英式中国风。

中国红红的热闹的景色、家人的团聚、背后政府强大的运转再从中融入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给外国人几乎是全方位的介绍中国新年。片中哈尔滨冰城,北京打树花和第二集片尾北京城夜空的烟花真的让人很感动。

但是第三集我几乎是快进看的跳过了HK,拍摄的略仓促。可能是想从香港这个中英都有影子的城市拉近中英观众的距离感,但是拉近不了我的认同和归属感。虽然选择录制的城市相对数量较少,但总体是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

对了纪录片中讲到打树花是最后一位传承人,其实不是啦。在cctv9《太行山处过大年》纪录片里有专门介绍各种各样的烟花和打树花哦。

感慨祖国的地大物博,为生为中国人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纪录片《较量无声》观后感

全文共 1734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军方新近推出的影片《较量无声》,觉得片中的观点毫无道理,与常理不符。以下是一些个人的观后感,一起拿来讨论。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片中认为:中国改革三十年来取得经济奇迹的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家都知道,正宗的"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在建政后,也实行过这样的制度,但结果却是经济停滞、饥荒遍地、百姓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正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不下去了,中国才改革开放,适度放开了私营经济和开始建立市场经济,并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在这之后才实现了高速增长。所以,中国经济奇迹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造成的,而是中国放弃社主主义制度、向西方国家学习并融入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结果。但是由于体制原因,现在中国的私有经济还没有完全放开,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使中国经济渐渐失去了先前的活力。

日本、德国、南韩等许多国家都有过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现在的印度经济也在以高速增长,一段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并不能证明一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满清时期的洋务运动期间,经济也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最后却烟飞烟灭。前苏联等许多国家经济也有过高速增长,但最后却崩溃了。

二、中国腐败的真正原因

片中认为中国的腐败是由于美国思想渗透影响的结果。按这样的逻辑,美国的腐败应该比中国多,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的腐败遍地,而美国却廖廖无几。有两个世界公认的政治学原理:1、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2、权力只对来源方负责。根据这两个原理,就会明白中国为啥腐败那么多,因为中国官员的权力过份集中而且没有监督和制约,而且权力来源于上级而非民众,所以中国官员腐败现象很普遍,官员天天喊着"为人民服务",却只对上级亲近却与民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美国对政府权力有着深刻的认识,知道绝对的权力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灾难,美国宪法的设计就是避免权力的集中并且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所以才通过三权分立、司法独立、新闻舆论自由、多党竞争、地方自治,官员直选等多种手段对政府权力进行分散和制约。美国官员都是民选的,所以官员不用受亲民教育就和民众有着很强的亲和力。世界清廉指数评比中,排在前面的全部是民主国家,没有一个集权国家。

三、美国是否要残害中国

片中认为美国是一个对别国怀有恶意的国家,但是现实不是这样的,看看美国占领过的国家:日本、南韩、德国现在无不是国家富强、人民生活美好。其它跟着美国的国家也都过的很不错。再看看那些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东欧已经抛弃了社会主义,朝鲜和古巴也奄奄一息。美国之所以要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是因为:历史上的非民主国家像苏联、希特勒、二战前的日本、现在的北朝鲜等,无不是对外侵略成性,对内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以社会学的角度看,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光着屁股的原始人,而美国等西方民主国家已经是穿着裤子的文明人了。美国想让中国穿上裤子,但是中国某些人怎么也不肯,硬说美国人让中国人穿裤子是残害中国人。

四、关于选举的认识

片中有一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说的是一个去美国考察总统选举的中国官员回国后发表微博:选举是一个政府获得权力的基础。但片中却是以警告的口气说这句话的,对选举有着明显的敌视。官员经普选产生已是世界和中国人的共识,我国宪法也规定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知道片中为啥连中国的现行宪法也敌视?

五、对苏联倒台的认识

片中认为苏联倒台是一个历史悲剧,是美国搞的鬼。但事实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给苏联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最后苏联人民自己抛弃了这种制度,与美国无关。现在的俄罗斯人民实行免费医疗、生活水平较苏联时期有了较大提高、可以选举领导人,官员财产公开。比苏联时期不知强了多少倍,世界普遍认为苏联解体是人类的进步。

六、对中国前途的担忧

中国现在经济高速增长近三十年,到现在,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像人口红利,出口贸易,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等已经逐渐消失,中国经济近几年一直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消费,却长期停滞不前。中国经济现在增长乏力。想一想,前苏联、印尼、北朝鲜、智利等拉美国家以前都有过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但是,几十年后,由于政治改革滞后,最后无不引发社会动荡,先前取得的经济成就也都没有了。

中国现在的表现与这些国家很相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thisischina观后感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3271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美丽中国》是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看过之后给了我深深的触动。纪录片作为“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 影电视艺术形式” ,其手段在于对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其目的在于以展现真实为 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但是,自然类纪录片因为较少有人的参与,缺少人与人之间 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与社会类的纪录片相比, 它更多地表现为单纯 的猎奇与对真实镜头的捕捉,在思维品格上难以胜出。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观念是非常重 要的,创作者在拍摄纪录片之前,先要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思考。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或多或 少地体现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态度, 纪实的品格上升为思维的品格, 才能使创作进入审美的 层次。 国际自然类电视节目主席帕萨`萨拉斯曾说: “自然类影片绝不只是动物、树和昆虫等非 常近的镜头和放大镜头,还有被称为自然精神的东西。也就是说拍摄自然类纪录片,首先需 要摄制者对自然的热爱和了解,要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它需要一种人文精神,而绝不 只是为了追求感官刺激。 ”他同时还说: “现今社会强调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单纯的指对人的 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的关怀、看护和尊重,还有我 们所在的这个大自然,包括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关怀,真诚的对自然世界 的一种关怀。 ” 《美丽中国》是一部反映中国自然生态的纪录片。由 BBC 环球公司与中国中视传媒股 份有限公司联合拍摄,英文名称为”WILD CHINA” ,也有译为《野性中国》《锦绣中华》, 历时三年拍摄,共六集。与其说这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它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诗一般的画 面、 伴之纯粹大自然的声音、 独具中国气质的磅礴之声相结合的美丽画面??都给我们带来 了一种久违的震撼,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视听完美享受。 然而,不仅如此,纪录片《美丽中国》中更有一种陷于画面和音乐背后的、厚实的浓浓 的情怀,一种博大警世的人文关怀流淌其中,它不仅给我一种视觉的震撼,更让我有了对自 然的震撼与敬畏。 《美丽中国》中的人文精神。在整部纪录片中,没有清晰的人物对白,解说词只是展示 性的, 可以说主要是在用视觉语言和影像的力量展示着自然, 更展示着不朽的人文主义精神, 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 张家界深山溪水中的娃娃鱼,贵州山间的叶猴,茫茫雪山中被呼为“山中野老”的滇金 丝猴,迁徙途中在鄱阳湖歇脚的浩荡鸟群,上海郊区寺庙中 400 余岁高龄的斑点龟,贵州岩 洞中的蝙蝠。 傍晚时分, 古老爹倚在窗前, 仰头远眺, 看着遮天蔽日从北方飞来的成群雨燕, 计算着它们南来的日子,并以此盘算着插秧的日期。金腰燕飞来的第二天,各家各户就一同 忙着把秧苗移到山间的梯田之中,而头上的雨燕也在忙着建筑新巢。 如此清晰逼真的视觉语言让我在体味生命力量的挣扎的同时, 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这 部 6 个小时的纪录片中,所展示的动物、植物是与我们人类一样平等而珍贵的生命。在优美 的摄像的引导下, 渐

渐走进了大自然的世界, 逐渐用一颗平等的心态感受着自然中生命的起 起伏伏。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美的享受,更融入了一种生命的整合:当我们知道 在拍摄后的几周后 400 余岁高龄的斑点龟死了时会遗憾; 在蛇岛上, 当我们看到鸟儿逃脱蛇 的攻击时会高兴??影片中, 往南迁徙的鸟儿在枝头歇息, 透过画面观众看到伪装的腹蛇就 附着在同一棵树的树枝上,且仿佛那腹蛇一张口就要吞下鸟儿了,内心就会焦急万分,担忧 鸟儿能否躲过蛇的攻击。当看到有的鸟儿未能逃脱,只能成为腹蛇的食物时,令人感到无助 和无奈,并感受到了生物链的冷酷与无情。这一切令观众的心随着自然生命而跳动。 《美丽中国》中展现给观众的自然世界与每一个人所面对的并无不同:孤独、疲惫、不 能支撑和致命伤害。 《美丽中国》用它的镜头告诉人们:自然生物是我们的朋友,只不过与 我们生活的方式、地点不一样。也许是社会生活太过复杂和疲惫,我们早就忘了其实所有的 生物都是地球的主人,我们应该发现,这个地球不仅仅属于我们,还属于动物,属于更多的 生灵。纪录片引导人们关注或者说重拾的,可能正是已被忽视掉的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生物之间奇妙的感应和联系。 如果每一个观众都在观后像珍惜自己一样善待动物, 那么这就 足以体现这部纪录片在现实中的价值和意义。 理解爱护珍稀动物, 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的意 义,正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美丽中国》中的生态平衡观。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物质享受和现代生活的 同时,也带来了人类与自然的隔阂和异化,人类的心灵越来越粗糙,感觉越来越迟钝,心肠 越来越坚硬??于是生命的意识淡薄,悲悯情怀丧失,人文精神缺乏,人类成为唯一只爱自 己的冷漠动物。但是《美丽中国》 ,它带给观众的不仅是美轮美奂的中国自然视觉奇观,还 有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 人们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与脆弱, 让冷漠已久的心灵变得湿润、 柔软。 这部长达 6 小时的大型纪录片的特点是以自然为对象, 以平等的视点关注人与自然界中的生 物。以纪实的手法和写意的风格,来抒写和展示自然的奇观和生命的奇迹,让观众有机会近 距离地观赏中国大自然中生存的各种生命,在观赏中感受自然的壮观、神奇与美妙,感受生 命的庄严、神圣与美丽,同时也对自然法则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 《美丽中国》把思考的领域从自然界扩展到人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它是 在借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观察人类的行为,反思人类未来的命运。或者说,它不是从人 类的角度看自然,而是从自然的角度解读人类,即将动物的世界作为这个世界的主角,从自 然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的行为, 巧妙地将动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进行艺术化的对比, 用暗示和 警示的方法来审视人类的价值观念及许多悖论性行为方式。 无污染无破坏的自然环境本来是 自然界最美好、最壮观的景象,而人类无止境的开发与建设却把这些美好近乎破坏殆尽,多 种物种濒临灭绝,美丽的自然美景不复存在,最终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当我们从大自然的 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时, 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面貌与形态, 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的自身结构和 内在关联,才能看清自己面貌的丑陋和行为的愚蠢。 《美丽中国》中人文精神指导和欣赏下的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是

纪录片创作者用以构成 视觉形象、表达制作思想的各种手段技法的总和。因此视觉艺术、画面思维是纪录片制作人 员应有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电视纪录片表达创意、展示故事的主要创作思维方式。对于纪 录片来说,视觉是第一性的。纪录片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 “好看”是纪录片的“核” ,因 此,视觉语言是纪录片思维品格表达的一种最重要手段。 正是基于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与深厚的感情, 纪录片 《美丽中国》 用独具中国气质的磅礴、 浑厚、 包容的声音结合美丽的中国自然画面, 把原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主题拍成了洋溢深厚 人文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品,其视觉语言充溢、表现着浓厚的思维品格。如大量的长镜头,跟 随对象的运动,用特效表现的风云变幻、万物生长,大量的航拍镜头展现出壮阔的美感、梯 田区的整体视觉冲击效果;运用自然光线、光度的强弱,光位的顺光、逆光、侧光,光比的

明与暗等,追求写实性;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切换自然中的不同场景,无不集中反映着人与 自然和谐这一伟大主题。同时,拍摄者在摄像时总是尽可能地亲近拍摄对象,获取最真实的 视觉画面、获取自然的最美好的瞬间。对于摄制者来说,它们已经不是单纯的物或景,而是 怀有情感的相互依存的“伙伴” 。 《美丽中国》 “创造和利用现实” ,以自己的人文精神与思想来指导纪录片中视觉语言的运 用,而绝不是为纪实而纪实,做呆板、机械的原生态记录。如此生动的记录给所看到的人巨 大的启发。我们都应站起呼吁: “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和那些历史悠久的自然人文景观! ”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3月2日下午,大型纪录影片《厉害了,我的国》在市工人文化活动中心二宫首映。该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当日,我市组织300名党员干部观看了影片。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于3月2日起在全国影院上映,我市工人文化活动中心一宫、二宫和全国同步放映。影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报告中***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该片不仅从圆梦工程、科技创新、绿色中国等多角度展现了我国的大国风采,还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等超级工程。影片场面震撼恢弘,大国雄姿跃然眼前,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教师党员老县长高德荣观后感

全文共 7229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让独龙族人民早日脱贫,高德荣毅然回到独龙江畔,手把手指导和帮助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他任过乡长、县长等职,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坚持民族平等;无论办事还是重大决策,都尊重民族意愿和感情……

他深情地说:“官当得再大,如果自己的同胞还穷得衣服都穿不起,别人照样会笑话你。我只想为独龙族群众发展进步多找点路子、多想点办法,让独龙族在小康路上永不掉队!”

清晨,“老县长”披衣出门,环顾寨子。

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每天起床,先出门看看寨子上空的炊烟。

云雾在群山间缭绕,山峰仿佛飘在空中。江水轻唱着向南奔去,水色透碧如玉。

独龙江美,独龙人勤劳。

39年来,为了尊严和梦想,他带领独龙族的乡亲们不懈奋斗,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兄弟民族的支持下,把一个封闭、贫穷、落后的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领进了21世纪。

他今年已满60岁,已经退休。但是,为家乡发展的这颗心,从没退休。

性情

说起“老县长”,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几乎无人不晓。一位外地来的诗人写道:“你的故事,街边的补鞋匠也能讲上几段。”

然而,记者日前在独龙江边见到他时,丝毫没有感到诗意。

身高不到1米6,肤色黝黑,笑容憨厚,眼里透着几分精明,不主动看人,衣着举止土气。别说“县长”,看上去顶多是个“乡长”。

可他确实当过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长,而且在7年前当选怒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厅级,独龙人里最大的官。

之所以称他“老县长”,据当地干部讲,这样亲切,他喜欢听。

“今天要谈,就谈民族发展问题,其他一概不谈。”坐在桌子旁,他开门见山,调子很高,没有表情,空气中浮着一丝冷淡。

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稳宜金介绍,“老县长”不让宣传他,只是为了让独龙江引起更多关注,获得外界帮助支持,才勉强答应“配合”。

独龙江逶迤奔流,在巍峨的高黎贡山和担当力卡山脉之间,冲出一条深谷。江边狭小的河滩台地和山腰上,居住着古老神秘的独龙族。千百年来,这里的氏族部落刀耕火种、结绳记事、住茅草房,女子纹面,山外人称其为“俅人”。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才有正式的族称--独龙族,原始山民一步跨入社会主义。

目前,独龙族在全国约有7000人,其中4300多人聚居在独龙江乡。

大山阻塞、景色秀丽、农耕渔猎、鸡犬相闻,多么像世外桃源!可是,奇绝风光,常在徐霞客笔下的“险远”之地。寒冷多雨,苞谷低产,独龙人生活困难,至今仍有一些人在吃救济和低保。

所谓现代物流,在这里还是神话。1964年,政府在高黎贡山上开出一条人马驿道;直到15年前,才修起连通外界的盘山公路。至今,独龙江乡每年仍有大半年时间大雪封山,形同“孤岛”。这期间,独龙人最怕得重病,有些妇女连怀孕都要算计时间。

“独龙族发展不起来,把我宣传得再好,我也没面子。”他看着记者的眼睛,认真地说。

在后来的接触中,记者感到,他把“面子”看得很重很重。

“戴着落后的帽子,很不光彩。没有共产党,没有兄弟民族,就没有独龙族的今天。”

“一个民族,必须对国家和兄弟民族有贡献。老是伸手,抬不起头。”

据当地干部讲,“老县长”虽然把独龙族的落后挂在嘴边,但别人不能提,听了他会生气。

记者小心翼翼,生怕哪惹着他而中断采访,但他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他用“滇普”或独龙语与人谈事,采访还是不时被打断。后来,他干脆站起来,不辞而别。见记者跟进里屋,有些愠色:“采访到此结束。”

记者看他往手上倒了好多种中药和西药,一仰脖全吞进嘴里,正想劝他这样吃药不好,他转脸嘿嘿一笑,幽默了一把:“没事,这叫中西医结合。”

稳宜金是白族干部,和“老县长”在贡山县班子里共事多年,双方引为至交。他安慰记者:“他是有点‘硌’,有时和我们吵得凶,但只要是工作,他回头会表示友好,会主动找你开玩笑。”

“老县长”名叫高德荣,曾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代表独龙族到北京开过会。

记者很想搞清楚,为什么他有这么高的威望?

听说当天记者恰巧生日,他立刻变得友善起来,吩咐老伴去自家池里捞两条鱼。“你远道来,按独龙族风俗,晚上为你庆生,咱喝两杯。”看着记者,目光温暖。

大山里的人,心眼直,也很热。

归根

“辞官”回乡,人们一般只是想想说说而已,但高德荣真这么干了。

也不是彻底不想当官。方便为群众做事、有利于地方发展,官还是会当的,只是不想要当官的派头、地位和待遇。

2006年,高德荣从贡山县县长任上,当选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到州府六库上班的第一天,他就把办公室钥匙交了出来,向组织提出回独龙江乡工作。

“独龙族同胞还没脱贫,让我把办公室搬到独龙江去吧!”他申请说。

后来,他争取到了兼任州委独龙江帮扶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差事。7年前的一个夏日,时年53岁的他回到独龙江。

办公室就是他在江边简陋的家。退休的老伴也跟来了,成了“‘老县长办’的勤杂人员”。

他从不喜欢待在办公室,就喜欢下乡。路上、寨子里、火塘边、工地上、树荫下,都是他的办公场所。

“官已经当到头了。我如果连几千人的事都管不好,怎么好意思去当更大的官”;

“独龙族人口再少,也是祖国大家庭里的一员。独龙族贫穷落后,我对不起党和政府,对不起百姓,也对不起自己”

……

话听上去有些耳熟,但结合他“人往低处走”的做事风格,感觉真诚。

外地人可能不清楚,州府六库现在还不通飞机、铁路,怒江州是全国最边远的地州之一,而独龙江乡又是怒江州最边远的乡。

从六库去贡山县城,沿着怒江边狭窄的公路,开车最快也得6小时,弯弯曲曲的公路容易让人晕车;再从县城去独龙江乡,要翻越海拔3300多米的高黎贡山垭口,开车最快也得4个小时,其中要经过约23公里的盘山“搓板路”,颠得让人胃痛。封山期间彻底不通车。

独龙江闭塞,过去交通靠走,传递消息靠火炮。天气阴冷潮湿,蚊虫多,旱蚂蟥吸血吃个饱。以前物资匮乏,苞谷不够吃,要挖野菜补充。“老县长”的身高,或许与他年少时营养不良有关。

相比独龙江,六库可是个“超大都市”。但走出去的人,很少有回头的。在六库站住脚跟,是山里人的梦想,甚至是人生成功的重要标志。

“老县长”不看重这些。

年轻时,他已有过一次主动返乡工作的经历。

18岁那年,高德荣考上怒江州师范学校,背着行囊踏上人马驿道,走出大山,人生大道从此在脚下铺开。1975年,毕业留校,走上校团委书记岗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前程似锦。

然而工作4年后,他递交了一份申请,请求调回独龙江乡教书。

“一个民族要发展,没有文化不行。我受党的培养,读了书、明了理,独龙江需要我,所以我就要求回来了。”“老县长”解释道。

那次回乡,在乡里一“猫”就是10多年。教书育人、异常清苦。后来,基层工作急需有文化、情况熟的少数民族干部,根据组织安排,高德荣又走上了“仕途”。

“在独龙江苦不苦?”“我的幸福指数很高啊!”他咧嘴笑道:“在这里我心里很踏实、很舒服。看到民族进步,我就快乐幸福!”

一个人如果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坚持的理由。由此,会变得坚忍、执着、独立、无畏。

“官当得够大了,如果不为人民做点事,活着的时候群众不要你,死了以后,马克思也不要你。”他说。

看着这位特立独行、像农民一样的老人,记者不由从心底生出几分尊敬来。

老家是“根”,老乡也是“根”。“老县长”脸上的皱纹,有点像高黎贡山上的珍稀植物大树杜鹃,树皮斑驳,但这种树树形苍劲,根扎得很深,花朵绚丽。

火塘

独龙人家的“客厅”里,有一个火塘,大家围坐着烤火、说话、喝茶,有时还会喝点自酿的酒。火焰跳跃,水壶“吱吱”冒着热气。

“老县长”喜欢看火苗。家乡,就是这种柴火燃烧时散发出的暖暖的、有点呛人的味道。

“冬天,我们独龙人就烤火。”他邀请记者到他家坐火塘,只见他不时添柴火,给水壶续水,拨旺火苗。

在迪政当村雄当小组李文仕家的火塘边,“老县长”也不时地往火塘里添柴火。

“还有什么困难?发展上有什么想法?”

“吃的穿的都有,明年还想多种点草果。”

迪政当村离乡政府约30公里。年近七旬的李文仕说,“老县长”经常来,一来就一家一家看,坐东家火塘,看西家牛圈。最偏僻的人家,他都要去,大家都熟悉他,他也熟悉大家。

“老县长”不仅关心群众脱贫致富,也挂念群众眼前的实际困难。

一次,又要下乡。驾驶员把车子发动,等待他上车。“老县长”却搓着手,来回走。后来,他一副打定主意的样子,对屋里的老伴马秀英喊道:“老婆子,没钱了,给拿点钱。”

马秀英知道这钱又要送给困难群众,一边拿钱一边嗔怪道:“你是为大家挣工资哩。”

在同事们的印象里,“老县长”的工资大部分用在了接济群众。每次下乡,汽车后备箱里都装着给困难户的大米、油和腊肉等。每送到一家,他都会说:“这些东西和钱,不是我老高送的,是共产党关心我们少数民族,上级让我送来的。”

“我们全家都是拿工资的,我家脱贫了,但独龙族还没脱贫。”“老县长”说。

“有空慰问群众,就是没空‘慰问’一下家人,陪陪我们。”女儿高迎春说。

儿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高德荣并没有去张罗。他老早就说,婚礼的事必须靠自己,不准大操大办,不准以父母名义请客。

儿子高黎明在贡山县考公务员,连考3年才考上。有人说你父亲是州领导,给你安排个工作不难吧。但“老县长”只说了一句话:“好好用功,多看看书。”

后来,高黎明结婚前带未婚妻去昆明拍婚纱照,当时知道父亲也要去昆明,可犹豫再三,还是没敢开口提出搭车,而是挤了一天长途汽车去省城,拍完照又坐长途汽车回来。

在贡山县城有一幢破旧的四层老楼,高德荣的家就在其中的一套单元房里。面积约46平方米,家具老旧,屋里没有卫生间。不是亲眼所见,记者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厅级干部的家。

多年来,高德荣一家就住在这里。它也是独龙江乡亲到县城办事、读书的“接待站”。高迎春告诉记者,屋里有时打地铺睡十几个人,下脚的地方都没有。现在高黎明一家还住在里面。

州里多次提议在贡山县城给“老县长”调大点的房子,但他坚辞,也没拿过补贴。“贡山穷,住房紧。我又不是什么金贵人,住习惯了,让别的同志先改善吧。”即使到州里工作,他也没要六库的房子。

他极不愿意谈自身经历和家事,每当记者提起家里人对他的看法时,他总是用“对家人是应该好一点”之类的话搪塞过去。但对老百姓好,他不含糊。

2005年冬,贡山暴雪。2月18日,他带工作组沿独龙江公路察看各村灾情,到半道时,雪崩路断。高德荣说:“看来路一时无法抢通,双拉娃村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干等不行,走着去,今天无论如何要赶到。”

在深雪里蹚了三个多小时,天擦黑时,一行人终于抵达双拉娃村。刚到村口,就听见有人喊:“县长带人来了!县长带人来了!”

乡亲们闻声,纷纷跑出家门,不少人拉着高德荣的手哭了。

独龙人家的火塘,给人暖暖的感觉。“老县长”就像长辈,和他一起,也有这种感觉。

心念

大山能遮挡人的视线,但遮不住人的眼界。在他看来,独龙人要追赶,“远”靠教育,“近”靠产业。

他的睿智和兴奋点,从他的眼神里就能感受到。

“独龙族再不能出文盲和穷人了。”一提起教育,他话就多。

“独龙族必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要具备和外界交流的能力,不然即使脱了贫,迟早会返贫。”

第一次回乡工作时,他就在母校巴坡小学教书。

上世纪70年代食品配给不足,加上缺衣少穿,每年都有一些学生辍学。为留住学生,每年封山后,他都会冒着严寒,天天跑到乡物资调配员那里软磨硬泡,只为给学生争取十斤肉。看着学生们吃肉,他却在一旁悄悄抹泪。

当乡长后,高德荣一心惦记村民子女的教育。

他曾特地赶到迪政当村一户困难群众家里,掏出两百元钱递给男主人,说:“生活困难是暂时的,孩子没文化是一辈子的,要让娃儿读书。”又走到孩子面前,掏出自己仅有的一支钢笔递给他:“娃儿,这支笔送给你,好好读书,将来走出独龙江。”

这个男孩接过笔,紧紧攥在手里。转眼20多年过去了,他已成家立业,在贡山县城参加了工作。当年的那个下午,他记了20多年。

阿利英,一户村民的大女儿,读小学二年级时因贫辍学。高德荣知道后,资助了她家一笔生活费,孩子复课以后,还不时接济这个家庭,勉励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将来好走出独龙江。现在,阿利英已读完初中,她最大的梦想是以后考上大学,对得起“老县长”。

当地干部说,“老县长”是一个“矛盾体”,总是鼓励别人走出独龙江,而自己却往独龙江钻。

在高德荣和当地干部努力下,在外界关心支持下,独龙江乡教学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一说起发展民族产业,“老县长”话更多。

“独龙人不能靠挖石头、砍树致富,不能破坏这片青山绿水,它属于国家。光种苞谷也解决不了问题,要搞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

独龙江峡谷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达97%,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什么才是他说的产业呢?经过反复考察,他盯上了一个当地从没种过的产品--草果。

草果是一种调味料,贴地生长,喜阴,适合在林下种植,易成活,少病害,好管理。现在产地收购价每公斤10元左右,群众在房前屋后、河边山上、草间树下大规模种植,有的人家一年收入达十几万元,祖祖辈辈没见过这么多钱。

撼观念难于撼山。曾经,一些村民不相信这种红彤彤的小果子能发家。为此,“老县长”第一个“吃螃蟹”。

“做一堆计划,不如做一件实事。”在离乡政府几公里远的独龙江畔,他建了个培训基地,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宝贝”。他自己育草果苗,一边试种,一边请专家指导,先取得经验。

如何推广,他有两招:一是经常杀猪宰羊,免费提供吃住,吸引村民来学;二是送苗。

巴坡村的木利光55岁,种草果5年。他回忆说,自己年龄大些,学得慢,去“老县长”的基地学了10多次,还拿回许多苗。“有这样的好事,我们当然感激他。”木利光说。

在高德荣等的推动下,独龙江乡的草果种植面积已逾4万亩。乡里的第一个企业--草果烘焙厂也已建成投产,开始向深加工要利润。

现在,重楼、中蜂、独龙牛、独龙鸡、漆树、蔬菜等一批特色生态种植养殖项目在独龙江边发展壮大。

“老县长”越说越兴奋:“以后要建‘绿色银行’,独龙人需用钱,都到山上取。”

他畅想,独龙江生态好,今后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业,也就是“有品位的旅游业。”

“加快独龙族产业发展再也等不得了。”他一挥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尊严

今年4月10日,天刚放亮,“老县长”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招呼大伙上山采野杜鹃花。因为这天是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实施“最后一爆”的日子。

“轰隆隆”的炮声响起,中午时分,隧道全线贯通。在欢呼声中,“老县长”灿烂地笑着,把一束束杜鹃花插在工程建设者胸前的口袋里。

这一天,“老县长”和独龙江人等了很久,也努力了很久。

要冲破大雪封山,办法就是在高山雪线以下,在较低海拔处打一条长6.68公里的隧道,并对通乡公路进行升级改造,使路面避开冰雪困扰。

独龙江穷,贡山县财政也很困难,只能靠国家和各级各部门支持。为此,他没少奔波,一有机会就呼吁。

“我坚守独龙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在现场,这样我说的话别人会信。”

与贡山县、独龙江乡和独龙族同胞生产生活方面有关的项目,他从来都是“壮着胆子、厚着脸皮”,上省城、跑北京。有一次,在北京一主管部门的办公室里,一连“泡”了7天。

他的逻辑是,国家那么大,怒江、独龙江那么远那么小,上级很难了解真实情况,向上反映情况是当干部的职责。

他的另一个逻辑是,党和政府、全国人民关心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自己也要争气,把生产搞好,加快发展,不掉队,不拖后腿,不给国家抹黑,用行动来表达感恩。

如今,独龙江通村公路通了,桥架起来了,移动通信、广播电视、卫生院、中心校、银行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全乡主干公路总里程已达140多公里。

“老县长”不无得意地说,过去要跑完所有村组,步行要64天,现在开车只要1天,“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每当干部群众称赞他贡献大时,“老县长”总说:“不是我能干,是共产党对我们少数民族好!”

“老县长”坐不住,总在干这干那。他说:“人活着就要做事。不然生命没意义。”

行车时,如果看到路上一块落石,他会第一个跳下车,“我来搬”!过去他多次和丙当村小组护林员木新荣一起巡山,用砍刀开路,啃干粮喝冷水睡防雨布。

就连饭桌上,他也最忙。有了“过生日”的交情,他对记者亲热了许多,不停为记者夹菜。当记者准备为他夹菜时,他调侃道:“不要不要,你走后也没人给我服务,习惯了就麻烦了。”说完,顽皮地大笑。

“阿角朋”

相传,从前独龙人食不果腹。这时,一位叫“阿角朋”的巨人,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平整土地,收集山林间的野果等种子,沿独龙江河谷一路播撒,长出果实供人食用,自己最后累死,融入大地。

“你像‘阿角朋’吗?”

“不像,我要向他学!”“要说有,共产党和兄弟民族,才是我们独龙人的‘阿角朋’”。

在他家的火塘边,他讲了自己的一次经历。1975年,一把火烧掉了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的许多房子,还有从附近5个县刚刚抢运进来的全部过冬物资。眼看大雪就要封山,冬天可怎么熬啊!许多人失声痛哭。

接到报告后,党委政府立即组织抢运,干部、群众、军队紧急动员,骡马不够,就人背肩扛。

“马上要下雪了,山路上全是运粮的人,连当时的州长、军分区司令和政委,每个人都分到了背粮的定额,大家打着火把翻越高黎贡山。”忆往事,“老县长”眼睛有点湿润,“相同的事,1992年又发生过一次。”

“你说,共产党对独龙人好不好?共产党的干部好不好?”他凝视着记者,当然不是在等答案。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党和政府整乡推进、整族帮扶战略实施,独龙江乡又发生巨变。峡谷里,一幢幢“别墅式”农家小院映入眼帘,私家车开上了柏油路,不少独龙人用上了手机,家里用上了宽带、电脑、太阳能热水器。“老县长”晃着手机说:“过去看报是月报,看刊是年刊,现在中央一决策,我们马上就能知道。”

“老县长”情感丰富,喜欢写歌词。他曾写道:“丁香花儿开,满山牛羊壮,独龙腊卡的日子,比蜜甜来比花香。高黎贡山高,独龙江水长,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来比水长。”

……

每个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不同,对幸福快乐的体验也不同。在告别独龙江时,看着眼前这位送别的老人,记者联想到,虽然他比实际年龄苍老,身躯不再挺拔,但他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一位当代“阿角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党员逆境王牌观后感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2月24日,公司组织了全体党员观看了励志大片《逆境王牌》,《逆境王牌》以齐鲁石化总经理李安喜同志的事迹为题材的励志大片电影,是一部反映石化行业题材的主旋律影片。

该片通过主人公从严管理、关爱员工,一心为公、勇担责任、使企业扭亏脱困的感人情节,反映了一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崇高的人生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严细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奉献精神,树立了在改革发展新时期的国有企业党员干部敢担当、有作为的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在中国石化工作了17年的员工,看着影片中大家穿着熟悉工作服,走进了石化人挚爱的生产装置,展现了朴实的中国石化工人形象,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影片主人公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信心和力量,多给公司创效益,为公司经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全力以赴做好非油品业务,确保2017年全面实现年度奋斗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纪录片《隐秘征程》观后感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故事具有史诗般的属性,在以往许多长征题材影视作品中,或者立足于全景式的宏大叙事,或者聚焦于某个故事的典型呈现,而作为一部既要关联全貌、又当立足四川的八集体量的大型纪录片,《隐秘征程》一方面有整体背景的清晰交待,另一方面又没有停留在内容过程的线性描述。

该片把核心内容牢牢锁定在红军长征这一伟大事件中一连串最具典型意义的细节元素上,比如草鞋、舟船、干粮袋、标语等等这些看似寻常却能贯穿全局的关键物件或重要场景。因为历史的细微之处,最容易被人所忽略,但他们往往是最能够解读历史真相的关键钥匙,同时也是最能够实现纪录片真实性与贴近性诉求的有效因素,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真精神,于平凡处显不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党员关于《守梦者》观后感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7月20日,纪实类反腐题材影片《守梦者》在京举行首映发布会,首演纪委工作人员的温兆林表示,希望通过影片传递每一个爱国的人都是守梦者,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更加强大的信念。

电影《守梦者》讲述的腐败官员落马的故事,由一座大桥的垮塌事故引起,引出一串连环谋杀案,在幕后黑手掩盖罪行、杀人灭口、自杀与被自杀等重重迷雾中揭开贪官的狡诈、贪婪与凶残,赤裸真实地展现贪官们贪婪的嘴脸和附庸者卑贱的内心、腐败官员的糜烂生活,金钱、二奶,纸醉金迷,可他们表面上却道貌岸然。影片将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画皮下的两面人生,同时也用崭新视角,呈现给观众纪检干部们的不怕刀锋剑雨、流血牺牲的浩然正气,以极强的现实性、话题的敏感性、以及视觉上的可观赏性,刷新了国内反腐题材电影的新高度。

据悉,电影《守梦者》由执导过《寂静的哨所》、《诡拼车》的实力派鬼才导演张力倾力操刀,他坦言:“我的电影一定要讲一个好故事,它要使观众感动,要折射人性的忏悔与救赎。”编剧崔晗则是某市的纪委书记,也曾担任过纪委的大案室主任,亲手抓过许多形形色色的老虎,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也为《守梦者》所讲述故事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提供了令人信服的依据。

片中,香港著名影视演员温兆伦和老牌戏骨连晋将分别担纲正反一号。温兆伦近年来转战大陆影视圈,主演了多部影视剧作品,并参与了一些极具影响力的综艺节目,赢得良好口碑的同时也赚取了大量粉丝。此次参演《守梦者》,温兆伦直言自己是第一次尝试出演纪委工作人员角色,希望通过影片传递每一个爱国的人都是守梦者,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更加强大的信念。而饰演反一号的连晋曾经出演过《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蠢贼》等影片,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喜剧角色。《守梦者》中,他将颠覆形象,饰演一位代理市长,连晋表示,作为香港人第一次演这样的角色极具挑战性,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表演机会,渴望得到观众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教师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烈士冉绪碧和陈曾吉的家人是幸运的,他们珍藏着烈士留下的遗物,可以睹物思人,寄托哀思。

一个木制算盘,一盏桐油灯,一个简易木制书箱,3件由家人捐赠的冉绪碧烈士的遗物,如今静静地“躺”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展柜中。

家住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龙兴村的冉方章,是冉绪碧的侄子。“家里老人都说,如果叔叔活着,一定是家里最有文化的人。爷爷早就有交代,一定要保管好叔叔的这3件遗物。”冉方章说,听父辈讲,叔叔冉绪碧从小就展现出很高的天资和学习热情。为支持他读书,在那个节衣缩食的年代,爷爷冉启基只好让其他3个孩子辍学,全力供小儿子冉绪碧读到了五年级,并为他购置了学算数用的算盘。为了读书,冉绪碧早出晚归,每天都要跋涉四五里山路。为了让冉绪碧好好学习,冉启基还咬牙用12斤玉米换了一盏桐油灯,供冉绪碧晚上学习使用。

渐渐地,私塾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冉绪碧对知识的渴望。冉启基又用60斤玉米当学费为冉绪碧请了一位教书先生。为了便于保存学习书籍和用品,冉启基特意请木匠师傅为小儿子手工制作了一个书箱。

3件学习用品,浓缩了父亲为支持冉绪碧读书改变命运的希冀,也见证了这个乡村少年的思想启蒙。为了追寻革命理想,冉绪碧放下书箱,扛起钢枪,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战士冉绪碧,光荣牺牲。

陈曾吉烈士留给家人的遗物,是他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小战士身着军装,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1930年5月,陈曾吉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长安镇磨盘村,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大。1947年,时年17岁的陈曾吉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军。1950年,陈曾吉随部队入朝作战。那年7月,身为班长的陈曾吉在朝鲜江原道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家人得知这一消息、收到陈曾吉的烈士证时,已是1955年。和烈士证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张陈曾吉的军装照片,这也是他留下来的影像。

在父辈们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感召下,陈家后代也不甘落后,陈寿山的两个儿子和陈虎山的两儿一女,也相继参军报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观后感

全文共 11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至今,一首《十送红军》让我们对当年党和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仍然记忆尤新、感人肺腑。前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要讲话在甘肃引起强烈反响,他说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当年的红军从“鄂湘赣”一路跋涉到“陕甘宁”,从南迁移,浴血北上,扎根陕北,创造了历史奇迹,不得不说,靠的是扎根群众、服务人民,靠的是把党的命运和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命运牢牢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党的军队——红军成为了“宣传队”、“播种机”。如今,如何继续发扬党的光辉事业、保持鱼水一家的干群关系,又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新的时代,有新的挑战,新的征程,有新的障碍,无论在守业和创业的道路行走有多艰难,我们还得不忘初心、保持昂扬的斗志,吹响号角,继续前进!

如何保持初心,接过守业和创业的接力棒,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很好的完成承前启后的使命,我认为,我们必须时常回顾历史,缅怀先辈,向榜样学习。

没有艰苦的过去就没有幸福的现在,第一代创业先辈们为我们打下如今基业,第一、靠的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理想情怀;第二、靠的是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融为一体,达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所以,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无畏和仁爱。

想要开创一番事业,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蹋山留印、抓铁有痕”的坚强干劲。现在,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需要征服的脱贫大山和一道需要跨过的“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沟壑。大国只是表面“颜值”,强国才是根本“气质”,我们不仅要注重“颜值”,关键还要提升“气质”,全面发展,实现均衡进步,才能实现强国梦。铸就民族伟大复兴光辉业绩,首先要靠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正确带路和坚强领导,同时需要我们各个岗位上的干将们紧抓历史机遇,发挥才干和特长,保持坚韧不拔的干劲,大干一番。

干事业、谋发展、富百姓,愿景好,困难多,但是回头去看看那些用热血和青春为我们创下如今之基业的先辈们,去看看我们党在各个历史年代面对困难时所作出巨大努力和正确决定的党员干部们。人人都是血肉之躯,和他们做对比,我认为我们今天很幸福。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就是谨记人民、不怕困难、理想崇高、艰苦奋斗,我们只有传承好这个传统,才能把完成党和人民事业的重任承接下来,当成奋斗的动力,前进的标杆,继续奋斗下去,让我们的青春散发光彩。

品读历史,坚定信念,榜样在前,传承在后,不忘初心,坚强奋斗,勇往直前,不辱使命。我相信,处于奋斗前线的我们,一定能够收获丰富的人生阅历,为我们的生命添光加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注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基层党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党中央以反“四风”为突破口,全力打击各类腐败行为,掀起了反腐败的崭新一页。有资料显示:自2013以来,全国共查处副部级以上干部40余人,其中正国级一人。高调反腐和“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新举措的强力实施目前已经对贪腐分子形成了强大的震慑,而腐败分子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反腐氛围也已经在全国基本形成,官员不敢腐的局面也已成为了普遍现实。

尽管人人都痛恨腐败,但人人在各种物质诱惑面前都有可能败下阵来。能不能禁得住各种“糖衣炮弹”无孔不入的侵蚀,这的确是对每个执政官员长期的考验,更需要他们的长期坚持。一直以来,我们的党为了防止官员腐败,从制度上、从作风整顿上、从严肃腐败案件的深度查处上屡施重拳,但腐败现象却仍有一颗颗毒瘤屡禁不止、屡查不绝,反之似乎更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制度建设与日新月异的现实境况相比永远是滞后的、是有漏洞的。因此,将腐败现象控制在最小限度需要的是强大的信念做支撑,需要执政者们普遍筑牢非己莫贪的思想藩篱。

从不能腐到不敢腐再到不想腐,言之简单,实践起来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中纪委的廉政警示片无疑在传达着这样一个反腐理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看似寻常的节点礼品赠送入手,从婚丧嫁娶的传统习俗入手,从每一位公职人员的工作作风入手,警示片以近年来查处的作风问题之典型教材娓娓道来,如春风细雨般向世人倡导重拾简朴风俗振兴国家梦想的深刻道理,其良苦用心希望民众能够从思想上理解,从行动上切实转变,如此才能收到良好的作风效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风建设就如同那涓涓小溪,如同那已经迈出的坚实脚步永远在路上。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内心发生改变,良好的党风政风终究会形成,善良淳朴的民风也终究会回归中华大地,我们的国家也就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央视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前夕,当全国人民沉浸在马上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之中,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让这个本繁荣昌盛的国家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新型冠状病毒由武汉一家海鲜市场发现,虽然致死率并不高,但传染率却十分恐怖。疫情发生后,武汉封城,各地政府陆续制定了对策,禁止人们外出,取消聚会,自我隔离。每个人都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当然也包括我。

当看了《同心战疫》这个节目后,我便产生了对“医生”这个词产生了新的定义,何为医生?他们也是一群有家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谁会不思念家人,但在小家面前,他们坚定的选择了大家,他们不会畏惧病毒,竭尽全力甚至牺牲自己去救助他人。这是身为一名医者早已在心中根深蒂固的责任,救人就是他们的责任,许多医生因口罩而被勒出了血痕,即使那原本光鲜的脸上布满汗珠、血痕,可却仍然散发着熠熠光辉。是这样的一群白衣天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默默无闻的庇护着我们……

这场战斗就这么无声的进行着,毫不夸张的说,每个人都是这场战争中的战士,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正是考验全国人民能否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渡过难关的时候,我们要把力量拧成一股绳,尽己所能的去遵守纪律,尽量待在家中,减少外出,出门带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对从外面带回来的物品进行消毒。我相信自己的国家,相信人民医生,一定会战胜疫情,愿他们早日凯旋而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一部神奇的国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最近一直在被热议,这部三集的作品,没有明星大腕,没有特效传奇,讲述的是一群能工巧匠在故宫修文物的故事,豆瓣评分高达9.4,比《舌尖上的中国》还要高,超过热播剧《琅琊榜》,故宫里这群文物修复师,一辈子兢兢业业,精心维护着传世古董,让很多观众为之动容。

这部纪录片是配合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而拍摄的,故宫出场地,也提供被拍摄者和题材。片子讲述了一群文物修复师的故事,摄制组连导演一共5人,光筹备就用了5年,两位导演光调查资料,就写了10万字,最终连拍带剪7个月,每集50分钟,总投资150万元。观众可以通过镜头近距离观赏故宫的稀世珍宝,而且见证了破碎的文物,经由心灵手巧的修复师,经过繁琐、枯燥、漫长的修复后焕然一新的过程。修复师日复一日的雷同工作,重现文物的风采。其中不少细节很有意思,修复青铜器的师傅称:“调不出来正确的颜色,一个礼拜都调不出来,难受死了。”

还有一位女师傅,花了十年时间临摹出一幅《清明上河图》,片中将她年轻时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对比,一生贡献给文物修复的画面让人震撼。师傅在教徒弟时,第一句话就是:只有耐下性子,才能做好文物修复工作。

片子的旁白里说:“现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这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原来我们身边还有这样的人,真的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纪录片《隐秘征程》观后感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隐秘征程纪录片立项之初,就明确了“以体验还原历史、以数据验证奇迹”的创作方向,以实地体验进行原真性模拟,以详实的数据参数传达事实真相,最终推动故事的生动与严谨表达,提升当代受众的观赏体验。

为了极尽真实地实现这一目的,本片的拍摄调动了各方力量,其中特别组织了216位武警官兵和民兵战士,努力遵循80年前的自然地理等相关条件,重现了翻越雪山,穿行草地,飞渡索桥,舟船横渡,标语篆刻等重要历史场景……

穿越80年时光体验长征, 216位体能强健的武警、民兵从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层面,真实去感受二万五千里穿行的艰难凶险,他们挑战了沼泽险恶、高海拔严寒、行军体能极限……

这是最具有“挑战性、还原性”的长征拍摄,以肉躯体验过二万五千里的艰与难、凶与险,从精神上深切感知由坚定信仰成就的伟大征程。

该片篇幅为8集,每集长度为25分钟。2016年10月19日晚21:30在四川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播出,10月24日晚20:00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21:20在四川卫视播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鉴史问廉·道德之择》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看完《道德之择》让自己感触很多,一个个清官廉吏的待人处事之道深深震撼了自己。片子中提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了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一个人能够做到这八点,会被人们所称颂,区区八个字却涵盖了大道理,大道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唯有用道德力量才能够真正凝聚民心。

古代为官之德讲: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以及清慎勤,是在大的道德观下衍生出来的对官员的要求,廉洁官员以自己的行为感召着世人,像一瓢清水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不绝的流淌:杨震被人们亲切的称呼为“四知先生”,而其学生王密建造的四知台,被人们津津乐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向人们展现一个清官的内心的澄澈。而杨震却金的故事则长久的流传下来。悬鱼太守羊续则以自己的行为向人们揭示一个道理:“大必做于小、多必作于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作为一个官员,不注重细节,就会毁身殒命。杨震和羊续的道德品质成为超越时空的道德力量激励着人们!来到清朝,通过于成龙的事迹向人们展现了“天下第一廉吏”的重要性,康熙懂得重视国家首先要重廉吏,这是治国的道理,放到今天不能不说是一种呼应,党和国家整治贪污的最终目的是让官员们都能够尽自己的本分,清正廉洁,而官员应该洁身自好,试想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如果最终埋没在金钱里是多么多悲哀,于成龙去世的时候,江南士民数万人徒步送了20里路,康熙皇帝破例亲自为于成龙撰写碑文,这是多么大的荣耀,而贪官污吏不会有好下场,只能落得个锒铛入狱的结局,那一种划算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360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一部由柴静自费拍摄的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巨大反响,雾霾笼罩,连呼吸都成了奢侈。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并且形象化的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并且通过柴静的行为来告诉我们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柴静的《穹顶之下》是我唯一一个没有使用快进,从头看到尾的国产纪录片。不夸张说,它代表了我看过的国产纪录片最高水平,值得每一个生活在雾霾阴影下的国人观看。柴静在片中讲述了三个问题,什么是雾霾,造成雾霾的原因,我们该怎么办。

《穹顶之下》获得大众支持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争议。多数批评来自质疑片中内容是否科学,结论是否严谨,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否有效。尽管这些批评有它们各自的合理性,但我认为瑕不掩瑜,并不影响《穹顶之下》成为一个经典的雾霾科普片。毫无疑问,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严重影响每个人生活的程度。尽管雾霾是否造成癌症发病率上升等问题还存在争论,但以此否定《穹顶之下》,我以为属于见木而不见森林的做法。而且柴静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表现得比较严谨,我在本文最后会对这些问题简要谈谈看法。这个文章重点谈《穹顶之下》反映的两个重要经济问题。惊讶的是这些问题在讨论中并没有受到多少重视,但我认为它们是这个新闻调查的核心贡献。

《穹顶之下》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大胆批评了中国政府在环保方面的两个硬伤。第一,该伸手的管理的地方没有出手,造成环境严重恶化,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第二,不该伸手的地方手伸太长,以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为理由鼓励和发展了一批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的企业。

一.该伸手的地方没有伸手

环境污染是典型的市场失灵案例。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最强大的经济调节方式。谁使用资源,谁支付应有的价格,以此避免对资源的滥用。但环境问题却不能通过市场解决。如果没有政府管理,污染者不用为污染环境买单,最终必然造成环境恶化。

尽管中国从90年代就一直声称不能走其他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但最终还是没能幸免。为什么中国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出台了那么多法律法规,但最终仍然重蹈覆辙?有人甚至以此为由,提出“先污染再治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此为中国政府解脱。这种观点其实完全是无稽之谈。

当初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问题,当时向天空中排放黑烟的烟囱甚至一度成为工业化和经济发达的象征。因此这些国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尚属情有可原。但在目睹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吃过各种苦头之后,在已经颁布了各种保护环境的法律来避免重蹈覆辙之后,中国再次踏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就显然属于政府失职造成。中国并不缺环保法律,但柴静在《穹顶之下》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环保法律形同虚设,政府纵容甚至直接参与作假的情况。比如卡车作为一个重要的空气污染源,没有得到控制,没有安装任何废气过滤装置的大卡车却被政府颁发合格证。这背后必然存在腐败和不可告人的金钱交易。当然,同样的腐败问题也存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种情况下,与其说环境污染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如说它是政府腐败带来恶果的客观规律。

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要责无旁贷地要维护一个公平有效的系统,不能依赖什么个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因为缺乏一个公平有效的系统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谁不污染谁先破产。因此,柴静在片中指出“坏的制度逼你去污染”,可谓一语中的。类似现象存在其他市场失灵,但政府却没有尽到责任的问题中,比如造假和交通违规等。政府该伸手管理的地方没有尽到职责,问题就难以解决,甚至事态更加恶化。因此,《穹顶之下》带来的思考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的失职,还应该包括造假,食品安全等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市场失灵问题。

二.不该伸手的地方却伸了手

柴静在片中批评了中国的国企垄断行业。她除了认为能源企业的垄断造成了中国能源升级缓慢,仍然依赖污染严重的煤炭外,还批评了钢铁等大量消耗能源却不盈利,产能严重过剩的“僵尸企业”。正是这个原因,《穹顶之下》被一些人打上反国企,试图私有化国企的标签。究竟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是否合理,产能过剩的国企到底多大程度上造成了中国的环境污染?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可能期待一个科普性质的新闻调查得到结论和解决问题。但柴静有理由提出质疑,并提供客观的数据来支持自己观点。持不同意见者完全可以就事论事加以反驳,而不是打上意识形态的标签。

无论如何,中国存在严重产能过剩确实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而政府重点保护的国企行业也确实充当了重要角色。刘海影博士在《中国巨债》一书中对中国的过剩产能有详细的数据分析和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照阅读。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的的确确包括了污染严重的钢铁,煤炭等政府垄断行业。政府对这些行业的补助和保护,毫无疑问是对环境污染的补助,加剧了中国的环境问题。因此柴静提出的观点并非捕风捉影,为黑国企而黑。

而且环保部门自己的官员在《穹顶之下》里也吐槽了监督这些国企在的难度。首先,国企领导自身就是政府官员,甚至比环保部门领导的级别还高,怎么去监督?其次,国企在环保方面的数据不公开,无法对这些企业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如果国企真的不愿意在环境问题上背黑锅,就应该公开这些数据,通过严谨的研究还自己清白。最后,对于大型国企,创造就业和社会稳定也成了最后的政治挡箭牌。不少领导声称,提高环保标准,企业关门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引发社会动荡怎么办,谁负责?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些企业成了“太大而不能倒”的企业,不仅在环境污染问题上,在获得金融资源和其他资源方面也一样存在类似的不合理逆向补助的问题。

因此,柴静在《穹顶之下》提到的国企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尽管程度如何需要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而缺乏类似量化分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数据的不公开和不透明。《穹顶之下》能否成为一个开启此类研究的契机?我们拭目以待。

一些批评者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直接对立起来,认为中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不应该采用西方的环境标准;如果强调保护环境,就会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些观点听似有理,但存在很强误导。首先,中国采用的环保标准已经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现状,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其次,污染环境获得的成本优势根本不能称之为“国际竞争力”,属于饮鸩止渴,杀鸡取卵的行为,不可能长期持续。不客气地说,这种通过污染自己环境来压低产品价格的做法,从本质上讲是牺牲自己的环境来补贴国外消费者的愚蠢行为。

作为科普性质的新闻调查,《穹顶之下》最大的贡献和成功,是对大众环保意识的唤醒。市场在环境问题上的失灵不仅表现在污染人不用买单,而公众也往往不重视自己权利受到的伤害。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存在空气中,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甚至有过而不不及。为什么单单雾霾问题得到这么多人重视?原因很简单,雾霾比其他污染更直观,直接受影响的人数更多,而且直接影响到了最有话语权的城市人群。在过去几十年中,尽管大众的环境权利一再被污染企业侵犯,多数人基本都采取了事不关己的态度。希望《穹顶之下》带来一场环保意识的变革,推动大众主动参与和督促政府做好环境工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大家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改善环境才可能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此外,《穹顶之下》还成功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选题好,瞄准了一个关系的民生的重大问题。我1999年到美国求学后,每次回国除了为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亲朋好友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而高兴,一个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空气质量的恶化。一次到北京开会,前一天晚上有朋友专门打电话提醒我北京的PM2.5又爆表了,让我去前买个防毒口罩备用。电话结束后,我坐在桌子前沉默了很久,哭笑不得。

第二,《穹顶之下》内容相对客观,资料翔实,问题深入。柴静的采访非常专业,敢于理性地挑战被采访者的观点,以此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最可贵的是在影片制作上充分考虑了观众的承受能力,通过直观形象的形式进行科普。和多数说教式国产纪录片不同,柴静在《穹顶之下》里通过数据,通过不断提出问题而引发观众思考。尽管有人指责该片不够严谨,但作为科普片,我认为柴静已经做得非常出色。她采访了普通民众,医疗和环境专业人员以及政府官员,从多个角度展现了雾霾问题。就客观性和真实性而言,比崔永元的转基因调查高出无数个数量级。比如她并没有一口咬定雾霾是造成中国癌症发病率上升的原因,而是通过医生之口用猜测的语气提出这个问题。她更没有把女儿的病归咎到雾霾,而是作为自己更加关心健康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认为这种表达方式存在误导性,这个完全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作为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观众,不应该被这种表达方式误导。

此外有人甚至以柴静的私生活为由,或者臆测她收了国外敌对势力的资金,真正意图是破坏和私有化国企这些阴谋论的角度反对《穹顶之下》。这些情绪化的反对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反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筑梦中国》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我们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这是一部有关中国当代梦想的宏伟巨作。该系列片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观看了《筑梦中国》之后,我们都深受鼓舞,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 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习总书记的讲话将中国梦赋予了具体的含义不再是开空头支票,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

中国梦使我们有了奋斗的方向和动力。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而作为基层干部,更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并将所学的应用到工作实践中,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走向致富的道路。

唯有承受过艰难困苦而始终不曾屏弃梦想的民族,才有力量提出复兴的目标;唯有真正伟大的民族才不会在苦难中沉沦,反而会从苦难中奋起。让我们怀揣中国梦,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凝心聚力、齐心筑梦,这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国家定能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党员《筑梦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737 字

+ 加入清单

筑梦中国》以壮丽史诗的形式从历史的宏大记事来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苦难深重中起身,迷茫困顿中倾力寻求突破口,历经曲折。影片记述中,我注意到复兴之路展览馆中存放的30多本家庭生活账本,其中杨燕秀一家从1965年到2000年三十多年的家庭收支情况,事无巨细,无一遗漏。在惊叹平常家庭极不起眼的生活账本能收录进国家博物馆的同时,我为账本主人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所深深感动。

这是一种高度严谨负责的生活态度。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表达方式:三十多年来,从一个黑白电视机到一块香皂;从前十几年负债生活的苦苦支撑到后十几年宽裕后的盈余,每一笔都不曾放弃记录,这是何等的细心和谨慎。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账本也相当于我们每个干部的工作账本。普通百姓的生活账本如此清晰,干部的工作账本更来不得半点糊涂。办公室承担的“三服务”的职能,是市委的中枢,我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全市相关系统的有效运行。日常工作中,一次通知时间的误差将会影响整个会议的进展;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可能会严重曲解文意;一个数据的错误将会给领导做出错误决策。对于受民之托的每一项事情,受命接手的每一项工作,当认真对待,仔细研究,三思而后行,时刻以一种严谨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件工作。

这是一种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对比一本本延续多年、详实具体的家庭生活小账本,自己的工作笔记有时候却是零落断续,生活日记也很少写了,有的时候甚至一些需要及时反思和总结的重要事情也没有及时记录,过后便淡忘了。其实,不一定都是写笔记,也可以是对自己所接手的每一件工作务必完整收尾的强制要求,或者只是对文件资料的定期整理归档习惯等等。可能,有的时候我们觉得生活简单就好,有些事情并不重要,却无意忽视了这其实是经常重复做一件有用的事情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这不是无关紧要的一个简单动作的重复,而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曾有研究表明,在所有的人类个体行为中,人们依据感性思维做出的决定超过70%以上,只有少部分的决定是要经过理性的深入思考做出的。因此,坚持养成一个良好习惯不得不说是重要作用的。

这是一种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影片记载,“……1984年11月,账本上第一次出现了余额……”从1965年开始记账,历经19年后方才有了余额。影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但在这里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账本主人持续良久地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力量所在。她正是以这种事无巨细简单方便的记账方式来进行管理和控制家庭收支,最终才实现了从亏欠到盈余,实现众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勤俭节约是广大群众身上所具有的珍贵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个干部都必须学习这种精神,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这也是修身养性的最初条件。

这是一种平凡世界的脱颖而出。平常百姓家的生活账本能被收入国家博物馆就是在极度的平凡中孕育出的不平凡。身处平凡不能甘于平庸,更不能得过且过,要认真、务实、勤恳并坚持不懈,如此一来,平凡的岗位终将给你脱颖而出的机会。

这是一本明明白白的生活流水账。这些简单明了的家庭生活账本就像我们每个干部的廉洁账本。我们的干部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过程中,要不忘修德明志,提升精神境界,时刻警醒,防微杜渐,防腐拒变,记好每个人清正廉洁的账本,坚守党员干部的精神高地。

账本日常收支的细微记录中,家庭的生活从诘据时的负账到富足时的盈余,从以柴米油盐为主要开销到购买大件家电,购置金项链等装饰品。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坚信。这一本本账本其实就是琼海50万老百姓的生活账本。我们要顺应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要求“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推动风情小镇精细化建设和美丽乡村高速发展,让农民笑意写在脸上,幸福发自内心,实现“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好愿想,把琼海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中,南海之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1.筑梦中国观后感党员

2.党员筑梦中国观后感1500字

3.基层党员筑梦中国观后感

4.党员干部筑梦中国观后感1500字

5.农村党员《筑梦中国》观后感

6.党员观看筑梦中国观后感800字

7.乡镇党员干部筑梦中国观后感

8.预备党员筑梦中国观后感

9.党员筑梦中国观后感社区

10.党员筑梦中国观后感2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建党伟业党员观后感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一直很想去看建党伟业,终于在昨天和同学一起奔向电影院满足归来。看完之后很震撼,本以为会是一个严肃的电影,献礼90周年,又涉及政治,但是电影中有很多诙谐搞笑的镜头,给影片增加了几分新意。其实说的就是我们那本历史书上的内容。大家都知道的"历史"。但是影片既没有故意歌颂什么,也没有故意诋毁什么。看了以后我们很清楚的明白为什么党会取得胜利,,导演只是用一些很平实的镜头和桥段就说明了他或者说是政府想表达的东西。从这一点来说,这部电影拍得确实很高明。

电影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请不要期待作为一部故事情节电影巨作来看,这是一部云集中国明星的叙事片,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这段的历史不可能不了解,但是看了片子之后,通过电影手法刻画的人物让我对此段历史又有了一些不同的认识。

起初我和朋友谈到这部片子的说法的时候,大家基本都异口同声的说,演员阵容如此强大,178位大牌明星的加盟,演技肯定不会差,要看的只是剧本写的怎么样,但是看完片子我才发现,我没有权利去对历史评判什么。作为一名坦克世界的游戏玩家,我非常羞愧。我能清晰描述二战的那些历史故事,居然对党历这么模糊。

感谢建党伟业,在次让我感受那段历史,如果你看了你也会有你的感触,另外,千万不要抱着看所谓历史巨片的角度去欣赏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的引人之处就在于,他是史实。

恭喜党建90年,在这个时代,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这样题材的电影,鼓舞、鞭策、启发我们,指引我们前行,建设好伟大的祖国,向着繁荣昌盛共同努力拼搏,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机关《筑梦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51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观看了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该片共分为“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观看了此片,让我既为我国千年辉煌而自豪,又为百年沧桑而感慨。林则徐,在清末中国人民陷入鸦片侵蚀不能自拔时候,挺身而出,最终却落个发配新疆的境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导致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面对列强的凌辱,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破灭,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中国共产党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上甘岭上的一把土,土和炮弹的比例达到一比一,可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仍心怀梦想,坚守信念,夺得胜利;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终于迎来了当代中国的辉煌,中国圆梦,可谓“长风破浪会有时”。

梦想是激励人们奋发前行的精神动力,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把个人的梦想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去。作为一名地税干部也应如此,要把“执法为民,聚财为国”的目标时时装在心中,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不移的加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实干大潮中,努力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活动锻炼增强本领,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其次,要勤奋学习,向书本学,学习最新的税收政策,在实践中学,学习具体的纳税问题如何操作解决,向身边的先进学,学习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尤其作为地税稽查人员,是依法征税的最后一道关口,打击偷、逃、骗、抗税,具有威慑力和震慑力,更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寻找纳税人隐匿收入等作案手段,保证国家税收的完整入库;第三,要立足岗位,履行职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要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坚持做好平凡的事情就是不平凡的,对于稽查案件,要严把关口,仔细核对法律条款以及查补的税款计算是否准确等细微事项,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拥有争取一切正能量;第四,要有扎实端正的工作作风。“空谈只会误国,实干才能兴邦”,切难题,只有实干,才能解决;一切机遇,只有实干,才能紧握;一切梦想,只有实干,才能实现。要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对纳税人需求应对、政策辅导、风险提醒、权益保护等措施,将稽查服务体现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每一个环节,帮助纳税人解决平时涉及税收业务中的难题,从中化解涉税风险,促进纳税人对税法的“自觉遵从”;最后,要自觉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照镜子,正衣冠,勤洗澡,多出汗,排毒治病,在平时的日常检查和纳税人直接面对面的检查工作中,要以稽查铁律严格要求自己,做廉政勤政的带头人。

我们要做有梦想、有理想的地税人,我们应当将心中浓浓的地税情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实际行动,平时要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多做志愿活动,发展文化和道德,争做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有心人,为社会贡献微薄力量。相信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应当有所作为,在为国聚财的道路上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中国梦的建设当中。而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当观看了《筑梦中国》这部历史文献纪录片后,在见证了风雨沧桑、列强侵略、伟大转折、复兴之路后,更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奋斗精神不懈怠,恪尽职守,埋头苦干,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创造出新的业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我最近正专心致志地“研读”一本中华儿女都应该读的书---《我爱中国共产党》。这本书记载了中国共产党走过100年的光辉历程,其中,我最喜欢里面的彭德怀抗美援朝

相信每个生在20世纪的人都听说过彭德怀这个名字,他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十大元帅”之一,正是这位大名鼎鼎的军事家创造了抗美援朝的奇迹。

我怀着一颗着好奇的心翻开了书本,美军率军队攻打朝鲜,轰炸我们国家,杀我同胞,毁我财物,更可气的是美军还用7号舰队封锁台湾,阻碍我国统一,真是忍无可忍。我们组建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彭德怀元帅坚定地表示:抗美援朝一定要打!

于是,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鲜后仅6天就发动了第一次战役,巧妙地运用了迂回包围战术,打得美军晕头转向。紧接着又发动第二次、第三次战役,打得美军魂不附体。彭德怀真不愧是经验丰富、随机应变的老将,最后,美军迫不得已在投降书上签字,彭德怀顺利归师。真是大快人心啊,中朝人民怎能不欢呼雀跃?

这次抗美援朝不仅保全了自己,而且还加深了中朝的友谊,我沉浸在书的世界中,仿佛也成了他们其中的一员,由衷地感到高兴和自豪,是的,无数的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的解放,为了人民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生命。而今天,作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才能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富强!

我爱中国共产党,我爱伟大的中国。这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