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才疏意广的成语故事通用3篇 作文汇总20篇

导语:雷锋叔叔喜爱帮助别人,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雷锋的故事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3284

作文

1000

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续写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心想: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知道的多;而我整天坐在这口井里,知道的就少,真的是这样吗?于是,青蛙决定跳出井口看个究竟。

机会来啦,接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井里的水满上来了,青蛙趁机一跳,跳出了井。他惊讶极了。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蓝天下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荷塘。荷塘里,绿油油的荷叶像是一把把小伞;荷叶上,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荷花开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一只蜻蜓立在花骨朵上,难怪古人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青蛙陶醉于这一切的美好,听见了小鸟的声音:“喂,朋友,我没骗你吧?”“是的,朋友,我现在知道了,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呀!”青蛙不愿意再“坐井观天”了,他跳进荷塘,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从此,荷塘中又多了一位捕捉害虫的小能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墙倒众人推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墙倒众人

成语拼音:qiáng dǎo zhng rén tuī

成语用法:作谓语、分句;用于官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近代

成语解释:比喻一个人一旦失势,就遭到众人的非难和攻击。

成语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罢了!好奶奶们,‘墙倒众人推’,那赵姨娘原有些颠倒。”

成语造句:朱自清《笑的历史》:“他们也要帮衬几句了!用人们也呼唤不灵了!总之‘墙倒众人推’了。”

墙倒众人推的成语故事

唐明宗时期,董璋在四川叛乱,唐明宗派安重诲亲自去押送粮草,受到凤翔节度使朱弘昭的陷害,被调任河中节度使。唐明宗派翟光业与李从璋去河中观察他的活动,说如果发现有叛乱的迹象就处死安重诲。李从璋借机杀害安重诲一家。

墙字开头的成语

墙倒众人

包含有墙字的成语

赐墙及肩 宫墙重仞 祸发萧墙 墙倒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半途而废的成语故事及寓意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他的妻子 是一个知书达理的贤慧女子。

有一天,乐羊子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心 里很高兴。

回到家里,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妻子,并把金 子拿给妻子看。他的妻子看了看金子,又看看乐羊 子,然后温和地对他说:“我从前听人说‘壮士不饮盗泉之水,廉洁的人不食嗟来之食’。路上捡来的金子, 怎么可以拿回家来呢?”

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很受感动,就把那块金子 又扔回到原来的那个地方。

第二年,乐羊子离开家人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 地方,去拜师求学以增强谋生的本领。

有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中织布,乐羊子突然回 到家中,他的妻子很惊讶地间:“你的学业这么快就 完成了?”

乐羊子呐呐地说:“学业还没有完成,可是我在 外画,天天想念你,所以回来看看。”

他的妻子听了以后,转身拿起织机上的一把剪 刀,哼哼几下把织布机上已经织好了的布剪成了两 段,乐羊子忙上前阻挡,他的妻子就对他说:“这织布 机上的布,是一丝丝地累积起尺、成丈、成匹,是长期 辛劳的结果,现在我把它剪断了,就等于前功尽弃, 白白浪费了时间。你读书求学,不是也和我纺线织布 一个道理吗?”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所感动,于是又立刻离开了 家,继续拜师求学。

几年后,乐羊子终于完成学业,然后寸返回家乡 看望妻子。他的妻子高兴地站在门口迎接满载而归 的丈夫。

半途而废故事: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被甲据鞍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pī jiǎ jù ān

【典故】《後汉书·马援传》载:汉·马援年六十二,请出征,光武帝以其老,未许。“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释义】形容武将年虽老而壮志不减。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战争

【结构】联合式

【押韵词】翫其碛砾不窥玉渊、千里无烟、加膝坠渊、风和日暄、影迹无端、咸五登三、枝木之冠、一溜烟、倏忽之间、狼狈不堪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国内局势未稳,西北少数民族发生动乱,大将马援62岁了请求带兵出征,光武帝刘秀认为他年迈不允。马援说他还能被甲上马,于是亲自演示自己不减当年威风,光武帝看后十分高兴,称赞他宝刀未老,允许他带兵出征

【成语示列】赵国廉将军,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据鞍走若云。

明·刘基《宝林同讲师渴马图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202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人胡卜,年轻时在一个县尹家里当门客,专管祭祀方面的工作。他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一是画画。

一天,县尹带领胡卜等一千人,去祠堂祭祀祖宗,拜祭完毕后还有剩余的酒,县尹便将其中一壶酒赏给胡卜等随行门客。这时有人提议:“县尹赏给我们的只有一壶酒,如果人人有份就不够喝,但若是让一个人喝就绰绰有余。我有个建议,不知是否可行?我们在地上比赛画蛇,谁画得最快,这壶酒就是谁的。”大家都同意了。胡卜更是暗暗叫好,他好的就是酒这一口,而且画蛇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县尹也来了兴致,自愿出任裁判。

县尹一声令下,门客们都拿着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胡卜轻车熟路,三下五去二地就画好了。县尹将酒递给了他。胡卜正打算喝时,看见别人都还在地上忙乎,他就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呀,等我给蛇再画上4只脚吧!”

胡卜的。蛇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人一把夺过酒壶说:“你这画的是什么玩意,有谁见过长脚的蛇?没说的,这酒应该是我的了。”说完,一仰脖子,痛快地把一壶酒喝了个底朝天。

县尹和那些门客都嘲笑胡卜是个做事缺心眼的家伙:“瞧瞧,这哪里画的是蛇,简直就是一只壁虎嘛!”

胡卜懊悔不已,酒没喝着还引来了人们的讥讽,他红着脸灰溜溜地走了。

从这以后,胡卜都害怕出门了,出门就会有人笑他。有时上街为县尹采买物品,认识他的人就会装着郑重其事的样子问他:“兄弟,还在画蛇吗?”

胡卜也不好发作,只好忍气吞声地说:“没事画那玩意干啥。”

但胡卜的内心很不好受。他知道如果继续在这里呆下去,人们还会拿“画蛇添足”的故事说事。胡卜向县尹提出了辞去门客的职务,到外地谋生去了。

斗转星移,一晃10年过去了。

一天,胡卜又回到了家乡。胡卜回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挽回10年前的负面影响。胡卜派人到处张贴布告:为了将本县打造成绘画艺术之乡,特在本县范围内开展一次绘画比赛,比赛内容:纸上画蛇。人们看了布告后不由自主地想起胡卜10年前画蛇添足的笑话,大家猜测,胡卜这家伙肯定不会参赛的。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胡卜照样参与其中。通过一个多小时的现场角逐后,比赛结果当堂公布,人们惊奇地发现,获奖者竟然是胡卜,更令人们惊奇的是,胡卜画的仍然是一条有脚的蛇。这就很令人不可思议了,当年的门客们在想:“胡卜这家伙,莫不真是缺心眼,他难道忘记了10年前画蛇添足的故事吗?这脱离实际的有脚之蛇怎么偏偏就获了奖呢?难道评委们的脑袋都进了水不成?”

直至第二天看了报,人们才明白了就里。

第二天的《楚天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胡卜的蛇画,还附有一则盛赞这幅画的评论文章:《我们的时代就需要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文章中说:“蛇本无足,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它有足了。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没有我们做不到的,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作者10年前就大胆地画蛇添足,他的思想比起我们有些因循守旧的人,至少要开放10年。胡卜为我们的领导干部做出了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东施效颦

Xi Shi, a famous beauty, had a pain in her bosom(胸部) , so she had a frown

on her face when she went out. An ugly girl who lived nearby saw her and thought

she looked very beautiful. therefore when she went home, she also put her hands

on her bosom and had a frown on her face.

When a rich man in the neighbourhood saw her, he shut his doors tightly and

did not go out. When a poor man saw her, he took his wife and children and gave

her a wide berth(保持安全距离) .

She only knew Xi Shis frown looked beautiful but she did not know the

reason for its beauty.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故事之危如累卵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危如累卵

【拼音】: wēi rú lěi luǎn

【解释】: 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出处】: 《韩非子·十过》:“其君之危,犹累卵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

【举例造句】: 大名危如累卵,破在旦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

【成语故事】:

晋灵公准备建造一座高九层的楼台,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他开诚相见地告诉所有人说:“谁敢劝谏我,格杀勿论。”

荀息听说这件事后,要求拜见晋灵公。晋灵公拿着弓箭接见了荀息。

荀息说:“我不敢来劝您,但我能把十二个棋子叠起来然后再在上面放九个鸡蛋。”

晋灵公说:“那你就表演来看一看吧。”

荀息定了定神,认真地把棋子摆在下面,再把鸡蛋一个个的加上去,旁边的人看了都非常紧张,晋灵公连说:“危险啊,危险!”

荀息此时胸有成竹地说:“这并不算什么,还有比这个更加危险的事情呢。”

晋灵公说:“还有比这个更危险的吗?我还真想看一看。”

荀息说:“建造九层高的楼台三年是不够的,而且还得劳民伤财,男人不能下地耕田,女人不能在家织布,百姓过不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国库还要全部被用光,邻国这时侯正好可以侵略进来,眼看着国家很快就灭亡了,到了那个时侯哪里还谈得上享受呢?”

晋灵公听了恍然大悟,他懊悔地说:“是我的过错,没想到情况这么严重啊!”于是马上下令停止九层高台的建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志竟成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ǒu zhì jìng chéng

【典故】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后汉书·耿弇传》

【释义】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同韵词】老虎头上打苍蝇、畅叙幽情、四海飘零、蚌鹬争衡、法有定论,兵无常形、以狸致鼠、以冰致绳、世道人情、荼毒生灵、老朽无能、天纵多能。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大将耿渰奉光武帝刘秀的命令去平定张步的叛乱,在战斗中不小心中了对方一箭。他咬紧牙关,带伤继续战斗,士兵们深受鼓舞,最终打败了张步。刘秀称赞他说:“你取得最终胜利,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语举例】改日须醵公分,畅谈一日,以贺素兄有志竟成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六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一曝十寒的故事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有个叫孟轲的人,大家称他为孟子。孟子善于通过打比方来发表议论。

当时,有人指责孟子不尽力帮助齐王。孟子便解释说:“比如说,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十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甚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品质好起来呢?”

这个成语源于《孟子》—《告子上》

一暴十寒:比喻做事无恒心。

另注:“一暴十寒”的注音为yi pu shi han ,“一暴十寒”是一个固定的成语,“一暴十寒”中的“暴”也是固定的,不能用“曝”这个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汉语言中的精华,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我爱中国的文化,爱它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中华成语故事》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个成语故事都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道德和理想......我们可以通过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可以得到教育意义的启示。

其中我比较喜欢勤能补拙的故事,它讲了白居易的故事,他不仅是唐朝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而且也是为官清廉.深得民心的好官。这与他的个人做事的态度和原则有关。他认为:一个人天生的资质是很重要的,但是后天的努力更重要。这告诉我们:一个人天资差一点没有关系,关键要勤奋,勤奋了就能弥补笨拙的缺憾!现实生活中,笨并不代表成绩不好,聪明也并不代表成绩好,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刻苦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成绩!

古人好学求知的精神,是我值得学习的优秀榜样。我要“勤能补拙”,认真学习,不负父母的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成语故事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初,晋国的卿大夫(国王及诸侯分封的臣属,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知伯,在率领韩、赵、魏三卿灭掉晋卿中行氏之后。向韩、赵、魏三家索取疆土。韩、魏两家因害怕知伯,都给了他土地,但赵襄子不肯给予。于是,知伯又会合韩氏和魏氏的军队攻赵。

赵襄子采用大夫张孟谈的计谋,暗中与韩、魏两国联络,说如果赵国被攻灭,对他们是不利的。最后,韩、魏与赵的军队秘密联合起来,偷袭知伯的军队,把知伯活捉了。

在这场争斗中。张孟谈为赵国立下了大功。可是事成之后,他却向赵襄子提出辞呈,不再为赵襄子干下去了。

赵襄子觉得很奇怪。问张孟谈为什么要功成身退。

张孟谈回答说:“从前有人说,春秋五个霸主所以能很好地治理天下,那是因为国君都能驾驭臣子。而绝不为臣子所驾驭。如今我作为臣子,名声显达。地位高尊,权力重大,信服的人太多了,所以应该放弃功名,削掉权势。”

赵襄子不高兴地说:“我听说凡是能辅佐国君的,名声才能显达;功劳大的,地位才能高贵;对国家能负责任的,才能委以重任;只要自己忠诚,众人便会信服。先圣所以能安邦定国,就因为这样做的缘故。你为什么要辞离呢?”

张孟谈说:“大王所说的是成功所必须的东西,而我说的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道理。我听说,从前君臣一起打天下。最后取得成功,这是常有的事。但成功之后君臣权力平等,臣子的结局美好,那是没有的。不忘记以前的事,以后的事也就好办了。大王即使不同意我辞离,我也没有力量来帮助您做事了。”

赵襄子见他说到如此程度,知道无法挽留,只好同意他辞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前度刘郎成语故事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qián dù liú láng

[成语解释]    度:次,回。上次去过的刘郎又到了。泛指去了又来的人。

[典故出处]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成语故事

刘禹锡(772-842)是中唐诗人。由于受王叔文“永贞革新”的牵连,公元805年,他被贬往郎州(湖南常州)任司马。九年后,四十多的刘禹锡才被召回长安。听说玄都观的千数桃花,开得很好看,就和朋友去观赏,并写了首《游玄都观》的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播州(贵州遵义)当刺史,后改为连州(广东连县)刺史,又调任夔(音魁)州(四川奉节)、和州(安徽和县),后被解职。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被召回长安。

当年玄都观的热闹已经没有了:千颗桃花荡然无存,只有青苔上几丛菜花在春风中摇曳。

诗人很感慨,又写了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故事:精忠报国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精忠报国是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岳飞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精忠报国是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槁木死灰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干枯的树木;冷却的灰烬。比喻心灰意冷;消沉已极或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冷漠无情。槁:干枯。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成语繁体:槀木死灰

成语简拼:GMSH

成语注音:ㄍㄠˇ ㄇㄨˋ ㄙˇ ㄏㄨㄟ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槁木死灰联合式;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槁,不能读作“ɡāo”。

近义词:万念俱灰、灰心丧气

反义词:生气勃勃、意气风发

成语例子: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英语翻译:completely apathy

成语谜语:高

成语故事

大观园内只有李纨一个寡妇,她原是贾珠的老婆,贾珠死后,她与五岁的儿子贾兰相依为命。她出身金陵名宦家庭,知书达理,她青春丧偶后,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对外界一概不问不闻,就知道侍亲养子,是一个贤妻良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窝窝囊囊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窝窝囊

【汉语拼音】wō wō náng náng

【近义词】:憋憋屈屈

【反义词】:扬眉吐气

【成语出处】

1、老舍《我这一辈子》:“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

2、王朔《浮出海面》:“我把腿笨重地搭在练功杆上窝窝囊囊堆在那儿。”

【成语解释】窝气或指人懦弱,没本事,受委屈之后表现出的烦恼,窝气或指人懦弱,没本事。,受委屈之后表现出的烦恼。

【窝窝囊囊造句】这一次比赛输的窝窝囊囊,他心中一点都不服气。

【窝窝囊囊的成语故事

老舍《我这一辈子》:熟人们找我定活,也往往就手儿托我去讲别项的事,如婚丧事的搭棚,讲执事,雇厨子,定车马等等。我在这些事儿中渐渐找出乐趣,晓得如何能捏住巧处,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我在办这些事儿的时候,得到许多经验,明白了许多人情,久而久之,我成了个很精明的人,虽然还不到三十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激励人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22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学习带有激励成语故事,感受故事带来的积极向上正能量,为人生奔跑路加注一股动力,满血复活,激情四射,向美好的未来招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激励人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1)【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2)【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3)【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4)【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着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5)【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6)【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着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7)【囫囵吞枣】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8)【狗猛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为了招来生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皿收拾得清清爽爽,而且在门外还要高高挂起一面长长的酒幌子,上书“天下第一酒”几个大字。远远看去,这里的确像个会做生意的酒家。然而奇怪的是,他家的酒却很少有人问津,常常因卖不出去而使整坛整坛的酒搁酸了,变质了,十分可惜。

这个卖酒的宋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于是向左邻右舍请教这好的酒竟然卖不出去的原因。邻居们告诉他:“这是因为你家养的狗太凶猛了的缘故。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提着酒壶准备到你家去买酒,可是还没等走到店门口,你家的狗就跳将出来狂吠不止,甚至还要扑上去撕咬人家。这样一来,又有谁还敢到你家去买酒呢?因此,你家的酒就只好放在家里等着发酸变质啊。”您看,一匹恶狗看门,就能把一个好端端的酒店弄得门庭冷落,客不敢入;如果一个国家让坏人控制了某些要害部门,其后果必然是忠奸颠倒,百姓遭殃。

(9)【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10)【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温良恭俭让的故事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这则成语出自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注音】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典故】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

【解释】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温良俭让、温良恭俭

【押韵词】名德重望、遣兵调将、装模做样、跳跃纸上、千形万状、花街柳巷、人不可貌相、殊形诡状、直截了当、一蛇吞象、......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

【成语举例】物有本来,事有终始,以温良恭俭让之德,五者乃圣德光辉。 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

【其它使用】

◎ 我倒希望能跟她学坏,这样就不用辛辛苦苦地做你温良恭俭让的老婆了。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如鸟兽散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rú niǎo shòu sàn

成语故事】汉武帝刘彻任命大将李广的孙子李陵为骑都尉,驻守北方边境。一次他率领五千人马从居延杀出,攻打匈奴境内的浚稽山,把三万匈奴兵杀得大败,匈奴单于派八万大军前来包围,汉军孤立无援,李陵只好叫伤残士兵作鸟兽散以免全军覆没。

【典故】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释义】象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也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溃败

【近义词】逃之夭夭

【相反词】云合雾散

【成语举例】粤兵素弱,见之即溃,如鸟兽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一字千金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yī zì qiān jīn

[成语解释]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典故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子楚)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一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身的进修,对这样的一篇价值极高的文章,我们便可说它“一字千金”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文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一篇文章,稿费价格之高,相当于“一字千金”。不过,通常我们还是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骊黄牝牡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骊黄牝牡

成语拼音:lí huáng pìn mǔ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实用性:一般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骊:黑色;牝:雌性的鸟兽;牡:雄性的鸟兽。比喻非反映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

成语来源:明·文徵明《跋采临帖》:“观者当求之骊黄牝牡之外也。”

成语造句:请不要被事物的骊黄牝牡所迷惑。

骊黄牝牡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穆公让孙阳(伯乐)挑选出很多千里马。伯乐老了,秦穆公问他有没有继承人,他推荐九方皋。九方皋出去找了三个月回来说在沙丘有匹黄色的母马,可派人牵回一匹纯黑的公马是匹好马。伯乐认为九方皋更能相出马的内在素质。

骊字开头的成语

骊黄牝牡

包含有骊字的成语

探骊得珠 骊黄牝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寓言类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南北朝时期,有个擅长画龙的人名叫张僧繇。他画龙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传说,有一次,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白龙,但令人不解的是,这四条白龙都没有点上眼睛。有很多人问他:“先生为何不点上眼睛呢?”张僧繇回答说:“点上眼睛很容易,但一点上,恐怕龙就会破壁腾空而去。”人们不相信这一说法,都要他点上眼睛,看看龙到底会不会飞走。

在众人的执意要求下,画龙点睛的主人公张僧繇只得提起笔来给龙点睛。他刚点了两条龙的眼睛,忽然雷雨大作,接着,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墙壁开裂。人们仔细一看,原来墙上的那两条画了眼睛的白龙已经腾云驾雾,飞到天上去了。而那两条没有点睛的白龙,仍然留在了墙壁上。

人们这才相信了张僧繇所说的话。

画龙点睛的启示:

我们做事要抓住事情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