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重阳节风俗作文推荐两篇 作文题目(汇总19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样的衣着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228

作文

26

重阳节风俗佩茱萸簪菊花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有佩茱萸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重阳节各地风俗

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1)陕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2)江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3)莆仙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4)土家族

对重阳节,黔东北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5)云南

在滇西的一些乡村,每年九月重阳节,老人们都会相约到一块,泡制着一定掺上了收获在七月间的金银花的茶。那是特别的饮品,尽管那些茶与那些金银花都是滇西山间随处可采的东西,却被端到了重阳节的餐桌上,成为招待客人的上品茶饮,问题不在于金银花茶的药用,而是有一个植根于滇西山乡的传说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来世上,草木一秋,人不外乎是一棵有一点点思想的草罢了,那么短暂的一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和缺点,而金银花在当地人们思想里就是解除失误的灵丹妙药,把它加入茶中,便成了解除痛苦的琼浆玉液。

(6)山西

九月九日,山西的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7)北京

北京人在重阳节时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意思是"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8)惠州

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9)台湾

台湾重阳节庆,配合九月吹起的无雨北风,有放风筝的竞赛习俗,如台湾俗语所说:「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哮」。竞赛中,当败者的风筝落地,成为众人抢夺的猎物时,那就是「风吹(风筝)断落土,抢到溶糊糊」。

(10)香港

除了遵循重阳节的一些普遍习俗外,香港行家指出,秋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但重阳节过后大闸蟹的品质会更佳,重阳节为吃大闸蟹的最佳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重阳节的风俗作文500字篇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重阳节的风俗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重阳节的风俗作文350字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赏菊花、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重阳日这一天,大家会从出国留学网四面八方来欣赏五颜六色的菊花,因为菊花在古代象征着长寿,也就是代表祝福老人们长命百岁。在赏菊花的同时,人们还会登上高山,眺望远方,这样可以达到心旷神怡、健身驱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是吃重阳糕的风俗,因为“高”和“糕”是同音字。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粮食丰收,品尝新粮的意思,后来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的习俗。代表了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在古代,茱萸是一种草药,可以驱虫避邪,并能消积食、治寒热。古人认为九月九日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因此,人们喜欢在重阳节佩戴茱萸来避邪。

重阳节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和“久久”是同音,包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到了八十年代,我国把“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倡导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重阳节各地风俗

全文共 1423 字

+ 加入清单

陕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2)江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3)莆仙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4)土家族

对重阳节,黔东北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5)云南

在滇西的一些乡村,每年九月重阳节,老人们都会相约到一块,泡制着一定掺上了收获在七月间的金银花的茶。那是特别的饮品,尽管那些茶与那些金银花都是滇西山间随处可采的东西,却被端到了重阳节的餐桌上,成为招待客人的上品茶饮,问题不在于金银花茶的药用,而是有一个植根于滇西山乡的传说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来世上,草木一秋,人不外乎是一棵有一点点思想的草罢了,那么短暂的一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和缺点,而金银花在当地人们思想里就是解除失误的灵丹妙药,把它加入茶中,便成了解除痛苦的琼浆玉液。

(6)山西

九月九日,山西的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7)北京

北京人在重阳节时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意思是"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8)惠州

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9)台湾

台湾重阳节庆,配合九月吹起的无雨北风,有放风筝的竞赛习俗,如台湾俗语所说:「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哮」。竞赛中,当败者的风筝落地,成为众人抢夺的猎物时,那就是「风吹(风筝)断落土,抢到溶糊糊」。

(10)香港

除了遵循重阳节的一些普遍习俗外,香港行家指出,秋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但重阳节过后大闸蟹的品质会更佳,重阳节为吃大闸蟹的最佳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重阳节的风俗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二年级写作文题目是重阳节600字

全文共 125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沿着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胜收的景色。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人都在沿着山麓攀爬,我们登上山顶,看见了许多老人在香山顶峰上庆祝自我的节日---老人节。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一样的方式进行庆祝。在他们中间坐着一个老爷爷和几个老奶奶,老爷爷坐在凳子上用手风琴拉着《欢乐颂》,曲调欢快、优美,令人陶醉。 We climbed along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and saw the beautiful scenery on the mountain.We also saw many elderly people climbing along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We climbed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and saw many old people celebrating themselves on the peak of Xiangshan-Old Man Day.Some of them sing, some dance, and celebrate in different ways.There was a grandfather and a few grandma sitting in the middle of them. The grandfather sat on the stool and pulled "Ode to Joy" with a wind piano. The tune was cheerful, beautiful, and intoxicated.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作者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为了感悟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我们来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们沿着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胜收的景色。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人都在沿着山麓攀爬,我们登上山顶,看见了许多老人在香山顶峰上庆祝自我的节日---老人节。

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一样的方式进行庆祝。在他们中间坐着一个老爷爷和几个老奶奶,老爷爷坐在凳子上用手风琴拉着《欢乐颂》,曲调欢快、优美,令人陶醉;旁边的老奶奶则用小镲和小鼓等乐器为老爷爷伴奏,乐曲在这个小乐队的演奏下显得十分动听。周围许多老人围者这个小乐队尽情地跳呀、唱呀,使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游览完香山,我和爸爸妈妈就出发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们深深的祝福送给了老人。按照每年的习俗,今年重阳节村委会又给爷爷奶奶发放了慰问品,这体现出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敬老、爱老之风传遍了神州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重阳节风俗作文600字初一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还有几天就是九九重阳节了。我趁10。1假期期间想亲手为爷爷奶奶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陪他们过个快乐的重阳节。

做点什么呢?我思前想后,后来爸爸说做重阳糕啊,不过有点复杂的,你最好去小区卖早点的叔叔那学下。吃完午饭我就立马去店里学习,只见糕点店的师傅正在忙着,还有几天就重阳节了,他们家重阳糕的卖得很好,我就站在一旁认真的看着,一道道工序我看花了眼。这时一位叔叔对我说:“小朋友这个太难做了,你还是做点简单的吧,这个要技术的”。

我回到了家,爸爸问怎么了?"叔叔说重阳糕难学的。”妈妈听到了说:“做饼好了,简单又美味”。这主意好,因为之前妈妈在做饼的时候我有这一旁看过,我倒挺感兴趣的。妈妈很快帮我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米粉,南瓜,紫薯,白糖。我按照之前她做的方法先把南瓜和紫薯洗净放锅里蒸,15分钟蒸熟了,先把南瓜泥白糖和米粉搅拌均匀,那颜色黄黄的真好看,然后再把紫薯糖和米粉搅拌均匀,紫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

全部拌好我开始学妈妈的样子做小饼了,捏来捏去就是不圆,也学妈妈在紫色的饼上加上黄色的眼睛和嘴巴,黄色的饼上加上紫色的眼睛和嘴巴,做成了笑脸的形状。全部做好下来开煎饼了。这时妈妈说爷爷奶奶年龄大了,牙不大好,最好蒸着他们吃。妈妈的心真细,不是她提醒估计这饼爷爷奶奶也吃不了了,10分钟后爱心饼热腾腾的出锅了,我把它们装进盒子里迫不及待的给爷爷奶奶送去。

爷爷奶奶听说饼是我亲手做的,一人拿起一块品尝了起来,连连夸赞我:“小乐乐你做的爱心饼既好吃又好看,棒极了!”只见他俩笑得合不拢嘴,我在一旁也自得其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以后我要经常给他们做好吃的,经常陪他们出去走走玩玩。

最后衷心祝天下所有的老人身体健康,幸福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重阳节风俗作文600字初一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金秋送爽,菊香,桂香飘香的`季节,也正值迎来了重阳节

听妈妈说,重阳节有好多习俗,例如:登高、做菊花糕、祭祖等等。总之是孝顺父母及老人的节日。

重阳节这天,晴空万里,秋高气爽。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成熟,热烈的气息,我们一家六口准备好去南阳森林公园——独山。

未出发前,我偷偷告诉奶奶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们去爬独山"。奶奶仿佛信了,可过了一会,奶奶自己哼哼哼哼哼哼哼唱着,九九重阳日,是我老太太的老人节。看着奶奶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乐的很,因为奶奶知道今天是重阳而不是我的生日。

我搀着奶奶的手,上了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奶奶给我讲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很多孩子在重阳节这天离奇失踪了,原因是他们不孝顺父母及老人,所以重阳这天才被鬼抓走的。故事是假的,可它反映了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孝顺!

我一直挽着奶奶的手,走走歇歇,走走停停,至到十一点钟,我们一家才爬到独山之顶。站在山顶之上,我突然想起了唐朝大诗人王维写的重阳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样的千古绝句,又想到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在下山的路上,妈妈还给我讲了许多关于重阳的感人事迹,使我对重阳节的理解更加彻底了,我自行惭愧啊!内心决定,以后多帮妈妈干点家务,多给奶奶端茶送饭,做一个孝顺父母及老人的好孩子!

此时此刻,我仿佛陶醉了,陶醉在这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重阳节日里!陶醉在中华民族大孝大爱的美德里!让我们携起手,把孝顺父母及老人的美徳传遍神州大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重阳节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了解重阳节吗?如果不了解的话,那就我帮你们讲解一番吧。

重阳节又称“重九”“敬老节”“登高节”。人们在这一天要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重阳节的习俗有很多,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上一小红旗,点上蜡烛灯。

描写重阳节的古诗,歌谣也不少呢!陕北有首民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啊,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唐代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在198x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的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记得在去年的重阳节时,我和一起弹古筝的好朋友在花东社区表演,献给老人们一首令人回味无穷的曲子“渔舟唱晚”,赢得了爷爷奶奶的热烈掌声。

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对重阳节有了更深的了解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重阳节风俗作文600字初一

全文共 1356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或“敬老节”。重阳节历史悠久,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它有着非常多的习俗,比如说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九九重阳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是一个尊老、敬老的日子。于是,我准备给奶奶一个惊喜。

回到家,我弯着腰、蹑手蹑脚地上楼,像小猫一样悄无声息地踱到房门口,“噗”的一声,我跳了出来。咦,怎么没反应?哦,原来奶奶出去买水果了。我想,可以趁奶奶不在家,准备点什么。

首先,我将作业完成了,接着帮奶奶泡了一杯热茶。在倒开水的时候,些许热水烫到了我的手背,痛得我哇哇大叫,但一想到奶奶能喝到热茶,这点疼算得了什么!

这时,奶奶回来了,她进门放下包,准备倒一杯水喝,我指指那杯热气腾腾的绿茶,奶奶惊讶地问:“这是你倒的吗?”“不是。”我答道。“是开水先生和茶叶小姐在杯子里约会哩!”奶奶听了后,明白了我的心意,开心的摸了摸我的头,欣慰的笑了。

我看看钟,已经到新闻的时间了,便拉着奶奶坐到沙发上,打开电视,调到新闻频道,说:“奶奶,您看您最喜欢的新闻吧。”在一旁的我,还学着电视里的样子,给奶奶敲敲背、捶捶腿,小肉拳头敲得奶奶笑眯了眼,直夸我是个好孩子,我可开心了。

吃饭时,我把妈妈买的一只炸鸡腿夹到了奶奶的碗里,把另一只留给了自己。奶奶说:“这鸡腿还是你吃吧!”“不行,您吃!”我坚定的说。“你吃吧,这样你就能长的高大结实。”“不行,要胖的,我减肥!”“那我吃了就不会胖呀?”“您以前总是省给我吃,吃一两次不会胖的!”“你吃……”“您吃……”这只鸡腿就不停地在我们的饭碗里“转悠”。最后,奶奶拗不过我,只得把鸡腿吃了。“嗯,太油了!”奶奶说。“嘻嘻,这样才好吃嘛!”我得意地大笑。奶奶也笑了。

晚上,我睡得可真香,大概连导弹爆炸也吵不醒我。还做了个好梦,梦是怎样的?你猜……

重阳节风俗作文600字初二6 6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又到了这年的国庆节,并也迎来了我们的传统佳节——重阳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被称之为“重九节”和“老人节”。重阳节的活动十分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

说到重阳节,它源自于战国时期,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分为“阴”“阳”两类,“阴”代表着黑暗,“阳”则代表着光明与欢乐。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两阳相重,便称之为重阳节。

重阳节,敬老是必不可少的。尊敬老人,先要从我们身边做起:比如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他们奋斗了一生,都是为了我们。现在他们老了,我们身为他们的.晚辈,身为他们的子孙,是时候该我们孝顺他们,帮助他们了。将我们中华民族的孝道发扬光大。

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人,不止局限于我们的亲人。如今,有许许多多的空巢老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人陪伴,没有人关心。但我们都是祖国的一份子,都同为炎黄子孙,也可以给予他们关心,也可以给予他们温暖。

孝敬老人,不要只在乎形式,不要在节日的时候才表达关怀,无需用金钱和物质去衡量关心的程度。身在外地的,一条短信,一通电话,只要是流露真心的问候,老人也会很高兴。经济不太好的,平时多帮老人做些家务,和老人聊聊天,也是的孝道。

孝敬老人,这不只是义务,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源自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重阳节的风俗作文500字篇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是老年人的节日。一大早,爸爸就带着我到笔架山登高。

来到山脚下,秋风阵阵,格外凉爽,山上还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美丽极了!哇!那么早就有许多人来登山了,山上还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好像山爷爷也跟着笑了。

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往山上爬,看到山腰上有哥哥姐姐,还有爷爷奶奶,我心想着一定要超越他们,爬上顶峰。一开始路还比较平缓,大约爬了十几分钟,路就越来越窄,越来越陡了,我一步一步吃力地走着,过了一会儿,上衣都快湿透了,气都快喘不过来。我真后悔,心想:爬山可真辛苦,又渴又累,还出一身汗。正当我想坐下来时,有一位老奶奶走过来对我说:“小朋友,累了吧?爬山可不能坐下,否则之前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我疑惑地问老奶奶:“大家都说山上的风景特别美,可我怎么看不到美景呢? ”奶奶回答说:“你刚到半山腰,还没到最顶峰,怎么能看到最美的风景呢?”听了老奶奶的话,我信心十足,用尽所有的力气向前爬。经过一小时的努力,我终于爬上了顶峰。看到我们美丽的城市和大自然的美景,我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大自然真美啊!”

通过这次爬山,我懂得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心地克服它。坚持就是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各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汇总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江西省】婺源县九月九日,篁岭举办晒秋节。婺源篁岭古村还保留较好的“晒秋”生产生活现象,秋季有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需要晒干贮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

【河北省】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市】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2010年中国民协授予南阳市西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 ,并在西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这里都会举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二年级写作文题目是重阳节600字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金菊飘香的季节,九九重阳节如期而至。“九九”谐音“久久”,寓意长寿健康,也传播着“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 In the season of Jinju Fragrant, the Ninety -nine Chongyang Festival arrives as scheduled."Nine -nine" homophonic "for a long time" means longevity and health, and it also spreads the virtue of "respecting the elderly, respecting the elderly, loving the elderly, and helping the elderly."

放学的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想,该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呢?东想想,西想想,可还是想不出来……

快到家门口时,我一拍脑门想起来了,粗心的我只记得是重阳节,却忘记了奶奶的生日正巧也是这一天。两节一起过,去给奶奶买个蛋糕,再写个祝福心愿卡吧!这虽然不是一个新颖的主意,但也能代表我这个做孙女的心意。

我把想法和妈妈说了,妈妈立刻在家附近饭店订了一个包间,并且还通知了家里的其他亲人到场隆重庆贺。

我去麦菓蛋糕店选购了一个“甜心花园”蛋糕,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回家,找来两张颜色鲜艳、代表年轻活力的卡纸,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五个大字——重阳节快乐,分别想送给爷爷、奶奶各一张。我将两张卡纸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提着蛋糕,和妈妈一起去饭店给奶奶欢庆生日喽。

家里亲人陆陆续续到齐了,奶奶、爷爷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把贺卡分别捧到奶奶、爷爷面前,只见二老对视了一下,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爷爷唏嘘了一口气,问道“贺卡是你做的?字写得好棒哦,爷爷、奶奶很高兴,谢谢小孙女!”听到夸奖,我高兴得蹦了起来。

“但是,爷爷、奶奶喜欢实际朴实一点的东西,比如你的学习成绩啊!还有爷爷、奶奶更希望我们的儿女、孙子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工作、生活、学习和成长啊!”此时,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亲情味道,感悟到了长辈对儿孙们的那份至真疼爱。

“甜心花园”蛋糕蜡烛点燃了,我默默地祈祷,祝我的爷爷、奶奶长寿安康,也祝天下所有如爷爷、奶奶这般年纪的老年人们合家快乐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重阳节的风俗作文350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了解重阳节吗?如果不了解的话,那就我帮你们讲解一番吧。

重阳节又称“重九”“敬老节”“登高节”。人们在这一天要吃重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重阳节的习俗有很多,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做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做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上一小红旗,点上蜡烛灯。

描写重阳节的古诗,歌谣也不少呢!陕北有首民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啊,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唐代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的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记得在去年的重阳节时,我和一起弹古筝的好朋友在花东社区表演,献给老人们一首令人回味无穷的曲子“渔舟唱晚”,赢得了爷爷奶奶的热烈掌声。

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对重阳节有了更深的了解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重阳节各地风俗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1)陕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2)江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3)莆仙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4)土家族

对重阳节,黔东北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5)云南

在滇西的一些乡村,每年九月重阳节,老人们都会相约到一块,泡制着一定掺上收获在七月间的金银花的茶。那是特别的饮品,尽管那些茶与那些金银花都是滇西山间随处可采的东西,却被端到重阳节的餐桌上,成为招待客人的上品茶饮,问题不在于金银花茶的药用,而是有一个植根于滇西山乡的传说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来世上,草木一秋,人不外乎是一棵有一点点思想的草罢,那么短暂的一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和缺点,而金银花在当地人们思想里就是解除失误的灵丹妙药,把它加入茶中,便成解除痛苦的琼浆玉液。

(6)山西

九月九日,山西的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7)北京

北京人在重阳节时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意思是"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8)惠州

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9)台湾

台湾重阳节庆,配合九月吹起的无雨北风,有放风筝的竞赛习俗,如台湾俗语所说:「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哮」。竞赛中,当败者的风筝落地,成为众人抢夺的猎物时,那就是「风吹(风筝)断落土,抢到溶糊糊」。

(10)香港

除遵循重阳节的一些普遍习俗外,香港行家指出,秋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但重阳节过后大闸蟹的品质会更佳,重阳节为吃大闸蟹的最佳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重阳节的风俗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沿传至今的重阳佳节。它又有一别名,叫做老人节。

每到这一天,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人们往往都会带着老人、孩子前往街市、高山上观光、游览,好不热闹!

大街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欢笑声、叫卖声融成一片。超市里有数不甚数的重阳佳礼。人们争相购买各种年糕、甜饼,脸上都带着灿烂的微笑,其乐融融,大家把东西买回家摆成了丰盛的宴席。高高兴兴的吃起来。

在高山上的景致可就不一样啦。大家手拿茱萸,扶老携幼,一起攀登雄伟壮观、高耸入云的高山。登上以后。人们一起谈心,一边远眺,可开心啦,在深秋果,果实丰收,水稻金黄,满地都是充满香气的萸叶,真可谓:

重阳佳节茱萸香,

深秋果实水稻黄。

万人年糕桌桌配,

可乐美酒暖心肠。

中国众多传统节日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重阳节。它代表着幸福和欢乐,洋溢着丰收和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二年级写作文题目是重阳节600字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时,便会迎来重阳节,我们都要去社区看望爷爷、奶奶,或者去敬老院陪陪那些孤独的老人。 Whenever autumn is high, Dangui is fragrant, we will usher in the Chung Yeung Festival.elder.

我们班早早就组织好了。今天一大早,我就准时到了指定地点集合,等待全班同学到齐,准备出发。我仔细一看,发现有的同学亲手做了好吃的糕点,有的同学带了新鲜的水果,有的同学制作了贺卡……

一路上,大家纷纷讨论着要如何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爷爷奶奶们。车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窗外的小鸟叽叽喳喳,好像也要加入我们似的。

到了敬老院,班长向院长说明来意,院长高兴地看着大家,亲切地说;“好孩子们,看望老人呀,可是件好事情”。大家都积极举手,想要赶紧去找爷爷奶奶。经过分组,我和其他两个同学进入了房间,里面有两位位奶奶和一位爷爷。我们三个人赶紧上前:“爷爷奶奶,你们好,我们是燎原小学四年级三班的同学,我们是特意来看望您的。

”“好,好,好,真是乖孩子!”爷爷奶奶笑眯眯地接过了我们的礼物。接着我们又表演了几个节目,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眉毛弯成了一座月亮桥,连声说:“太好听了!”表演完节目,我们提出想帮助爷爷奶奶打扫房间,但爷爷奶奶不舍得,说:“小朋友,谢谢你们来看我们,房间我们会打扫干净的,你们的心意我们感受到了,你陪我们说说话就好啦!”于是,我们又搀扶着爷爷奶奶来到院子里散步、聊天……

转眼间,就到了中午,我们依依不舍得告别了爷爷奶奶,看着敬老院慢慢地消失在了视线中。回去的路上,大家一致决定:只要有空,就会一起来看爷爷奶奶们,带给他们更多的欢乐!

这次的重阳节,是我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节日,祝愿老人们每天都快乐,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重阳节各地风俗作文

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1)陕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2)江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3)莆仙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4)土家族

对重阳节,黔东北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5)云南

在滇西的一些乡村,每年九月重阳节,老人们都会相约到一块,泡制着一定掺上了收获在七月间的金银花的茶。那是特别的饮品,尽管那些茶与那些金银花都是滇西山间随处可采的东西,却被端到了重阳节的餐桌上,成为招待客人的上品茶饮,问题不在于金银花茶的药用,而是有一个植根于滇西山乡的传说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来世上,草木一秋,人不外乎是一棵有一点点思想的草罢了,那么短暂的一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失误和缺点,而金银花在当地人们思想里就是解除失误的灵丹妙药,把它加入茶中,便成了解除痛苦的琼浆玉液。

(6)山西

九月九日,山西的农村妇女习惯休息一天,不干农活。嫁出去的闺女,习惯回娘家过节。

(7)北京

北京人在重阳节时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意思是"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8)惠州

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9)台湾

台湾重阳节庆,配合九月吹起的无雨北风,有放风筝的竞赛习俗,如台湾俗语所说:「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哮」。竞赛中,当败者的风筝落地,成为众人抢夺的猎物时,那就是「风吹(风筝)断落土,抢到溶糊糊」。

(10)香港

除了遵循重阳节的一些普遍习俗外,香港行家指出,秋季是吃大闸蟹的季节,但重阳节过后大闸蟹的品质会更佳,重阳节为吃大闸蟹的最佳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重阳节风俗--放纸鹞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俗呼风筝。” 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