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历史名人曾国藩的故事经典20篇

书籍才是宽广的知识海洋,让我们跟着书籍一起遨游知识海洋吧。下面请继续阅读开学吧小编整理的我的读书故事作文,希望你喜欢。

浏览

3069

作文

1000

个经典的中国名人读书故事

全文共 1556 字

+ 加入清单

一、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匡衡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匡衡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二、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由于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孙敬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孙敬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由于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孙敬,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孙敬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三、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一次,李白从学堂跑出来,到河边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来磨去,李白很惊讶,就问老婆婆磨铁棒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棒何时能磨成针呢?"老婆婆说:"只要有恒心,铁棒一定能磨成针。"李白听完很惭愧,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诗人。

四、映雪夜读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孙康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孙康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孙康一觉醒来,突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孙康眼花缭乱。孙康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突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孙康急急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孙康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孙康也从来没中断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五、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闻一多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闻一多。闻一多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闻一多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六、华罗庚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华罗庚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华罗庚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七、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侯宝林勤奋好学,使侯宝林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侯宝林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侯宝林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侯宝林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八、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张广厚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张广厚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由于张广厚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张广厚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初一历史成语故事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1、揭竿而起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中投军。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与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指挥家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爱迪生一生留下了2000多项发明成果,而每一项成果的发明过程都是极其艰难而复杂的,以电灯发明为例,他前后一共做了2000多次实验。

一个人的生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那么,爱迪生又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和精力中,创造出那么多的发明成果,经历着那么艰难而又复杂的实验过程呢?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我查阅了有关介绍爱迪生的书籍。最近,在阅读《爱迪生传》一书时,才解开了这个谜团。书中说,从爱迪生的发明来讲,“爱迪生”的称谓,不仅仅是指爱迪生本人,而是他所率领的一个研究团队。也就是说,爱迪生的发明,不只是爱迪生一个人的发明,而是爱迪生率领的团队所共有的发明;爱迪生所经历的极其艰难而又复杂的实验过程,也不是爱迪生独立完成的,而是这个团队所共同完成的。

据《爱迪生传》中介绍,爱迪生的个性“像电灯一样,照亮整个房间”,他很善于激发团队中每一位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根据每一位队员的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所以,团队中的所有队员都乐意跟他一起工作,都乐意为他效力。

施特劳斯高超的指挥才能,凭借的也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他所指挥的一个团队。1872年,“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来到美国。美国人想创造一个世界之最,请施特劳斯指挥一场由2万人参加演出的音乐会。一个指挥家一次指挥几百人的乐队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何况是2万人?

然而,施特劳斯却成功地指挥了这个由2万人组成的乐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那么,施特劳斯是怎样指挥一个如此庞大的乐队呢?施特·劳斯说,其实他只是指挥了100人。原来,施特劳斯担任的是总指挥,下面有100位助理指挥,他所指挥的,就是这100位助理指挥。2万人的乐队,再由这100位助理指挥去指挥,每位助理指挥分摊下来,也仅仅指挥了200人。

真的没有意外,每个成功的人都是指挥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发明家贝尔德发明电视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1851 字

+ 加入清单

贝尔德,英国人,发明家电视(即摄像机和电视信号接收机电视机)的发明者。他和费罗·法恩斯沃斯还有维拉蒂米尔·斯福罗金各自独立发明了电视。

1925年的一天,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店顾客盈门。一批又一批的顾客涌向店内两间相连的小室。据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机器,能把接收到的图像再现出来。

观众们乘兴而来,但扫兴而归。因为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模糊不清的影子和闪烁不定的轮廓。

“这不是吹牛吗?这叫什么图像。”

“追求广告效应,不讲真话,应该告这个所谓的发明者”。“不是他的错,是百货商店老板的馊主意”。人们议论纷纷,有一些热心者则不断地向发明者追问:“你怎么不把图像弄清楚些呢?”“你能不能传一只动物什么的给我们看看?”

“对不起、对不起。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贝尔德在一边无奈而又尴尬地回答着人们的追问。

贝尔德是个不到20岁的英国青年,当时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通讯、广播了。世界上许多发明家,其中有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大师,都想发明能传播现场实况的电视机。但都没有成功。贝尔德却立志要发明电视机。

贝尔德在英格兰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实验窒。但他没有实验经费,只好用一只盥洗盆做框架,把它和一只破茶叶箱相连,箱上安装了一只从废物堆里捡来的电动机,它可转动用马粪纸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扫描圆盆”,还有装在旧饼干箱里的投影灯。几块透镜及从报废的军用电视机上拆下来的部件等等。这一切凌乱的东西被贝尔德用胶水、细绳及电线串连在一起,成了他发明机的实验装置。贝尔德知道电视机的原理:应该把要发送的场景分成许多小点儿,暗的或明的,再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出去,最后在接收的一端让它重现出来。

贝尔德在他简陋的实验室里年复一年地实验,他实验装置被装了又拆,拆了又装。经过十八年的努力,1924年春天,贝尔德成功地发射了一朵十字花。但发射的距离只有3米,图像也忽有忽无,只是一个轮廓。

为了找明图像不清晰的原因,贝尔德又开始了新一番试验。他想原因也许是电压不足?于是他把好几百个干电池连接起来。他接通了电路,可是不小心左手触到了一根裸露的连接线,高达2000伏的电压立即把他击倒在地,他昏迷了过去。第二天的伦敦《每日快报》马上用大字标题报道了贝尔德触电的消息。贝尔德一时间成了英国的新闻人物。

贝尔德灵机一动,就利用报纸来为他筹集资金。他设法为记者们做了一次实物表演。一家小报做了通讯。伦敦的一家无线电老板闻讯赶来。表示愿意提供经费。但要收取发明的收益的一半份额。

贝尔德同意了这样苛刻的要求。他的实验装置从黑斯廷斯运到了伦敦。

但经费很快又用尽了。他的试验似无重大突破。

一家百货店的老板又来同他订了合同。每周付他25英镑。免费提供一切材料。但贝尔德必须在他商店门前操作表演。

现场表演又是失败。贝尔德生活日见艰难。没钱吃饭,没钱付房租。他只好忍痛把设备的零件卖掉,以此维持生活。他家乡的两个堂兄弟得知贝尔德陷入绝境后,给他寄来了500英镑。贝尔德得救了,他立即又投入试验。

成功的日子终于来到了。终日陪伴他的木偶头像“比尔”的脸部特征被清晰地显现在接收机上了。这一天是1925年10月2清晨。

“成功了、成功了”贝尔德兴奋地喊叫着冲下楼。一把抓住一个店堂里的小伙子,拽他上楼,把他按在“比尔”的位置上。小伙子吓得直打哆嗦,但几秒钟后,他也吃惊地喊叫起来:“真是奇迹,真是奇迹。”因为贝尔德的“魔镜”里映出了他的脸。

贝尔德终于震惊英国,资助他的人纷纷涌来。贝尔德更新了设备。开始更大规模的试验。

1928年,贝尔德把伦敦传播室的人像传送到纽约的一部接收机上。

不久,又出现了新的奇迹。贝尔德把伦敦一位姑娘的图像传送给她正在远洋航行的未婚夫。

贝尔德的名字在全世界传开了。他申请在英国开创电视广播事业,但没有得到批准。但要求电视广播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问题提交给议会,经过激烈的长时间的辩论。议会决定了开展电视广播。

1936年秋,英国广播公司正式从伦敦播送电视节目。此时的贝尔德又开始埋头研究彩色电视。

1941年12月,贝尔德传送的首批完美的彩色图像获得成功。可惜的是贝尔德的实验室被希特勒的飞弹击毁了。但贝尔德重新开始研究。1946年6月的一天,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播送彩色电视节目,但劳累过度的贝尔德却在这一天病倒了,没有收看他的研究结果。6天后,他离开了人世,终年58岁。

在英国南肯辛顿科学博物馆里,游人能看到贝尔德发明的第一架电视机,还有陪伴他多年的木偶比尔。比尔咧嘴笑着,仿佛在向游人诉说贝尔德的艰苦发明的故事,也好象在为贝尔德成功而欢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名人故事巴斯卡尔和费马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故事

巴斯卡尔费马

更早些时候,法国有两个大数学家,一个叫做巴斯卡尔,一个叫做费马。

巴斯卡尔认识两个赌徒,这两个赌徒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说,他俩下赌金之后,约定谁先赢满5局,谁就获得全部赌金。赌了半天,

A赢了4局,

B赢了3局,时间很晚了,他们都不想再赌下去了。那么,这个钱应该怎么分?

是不是把钱分成7份,赢了4局的就拿4份,赢了3局的就拿3份呢?或者,因为最早说的是满5局,而谁也没达到,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

这两种分法都不对。正确的答案是:赢了4局的拿这个钱的3/4,赢了3局的拿这个钱的1/4。

为什么呢?假定他们俩再赌一局,或者

A赢,或者

B赢。若是

A赢满了5局,钱应该全归他;

A如果输了,即

A、

B各赢4局,这个钱应该对半分。现在,

A赢、输的可能性都是1/2,所以,他拿的钱应该是1/2×1+1/2×1/2=3/4,当然,

B就应该得1/4。

通过这次讨论,开始形成了概率论当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数学期望。

在上述问题中,数学期望是一个平均值,就是对将来不确定的钱今天应该怎么算,这就要用

A赢输的概率1/2去乘上他可能得到的钱,再把它们加起来。

概率论从此就发展起来,今天已经成为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名人读书的故事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就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就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就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就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奥斯特洛夫斯基咬唇写书名人故事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本著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就是一块钢铁。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贫苦的工人家庭。他从小丧父,十岁给地主放牛,继而当童工。生活的苦水洗亮了他的眼睛,在老布尔什维克的影响、教育下,他加入了共青团,参加了红军。

在部队,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由于头部、腹部受伤,他不得不退役,参加到经济建设战线上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无论来到哪里,都是拚命工作。修铁路、防洪抢险,他都不顾已经受伤的身体,以致全身瘫痪。接着,又一次严重的打击发生了:二十四岁的时候,他的双眼失明!

躺在床上,什么都看不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并没有丧失前进的信心,生活的信心,和献身革命的信心。他决定:要拿起新的武器—笔,继续投入战斗,“藉此把我送回全线进攻的无产阶级的队伍里去。”

一九三O年,《钢快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开始写作了。身体瘫痪、双日失明的人,怎样动笔?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奥斯特洛夫斯墓躺在病床上,首先构思整部书的轮廓,并把每一章的每一细节想好。为了写好人物对话的句子,常常边背诵,边思索,好象自己同自己交谈一样。

有时,他口授,让人代写,因为他的手臂只有肘以下这一段能活动。有时,他白己写,办法是,先用纸皮做一个框子,然后用手摸着框子,在里面写,这样就能防止把两行字重叠在一起。框子是垫在一叠二三十页的自纸上的,这叠白纸用一个夹子夹着。

入夜了。被书中情节所激动的心潮还平静不下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接连写下去。他一页又一页地写着,写好一页,左手从夹子上抽下这一页,到天亮,他的爱人一看,已经落了满地的稿纸,她连忙收拾起来。这时,她看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嘴唇有一层淡淡的血痕。显然,这是为了抵抗病魔的折磨,他忍痛而咬出的。他就是这样度过许多个不眠之夜。

一九三四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正式出版了。这部以整个生命写成的书,鼓舞了好几代的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张道陵的故事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张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八世孙。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顶绿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个角。垂手过膝,有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汉光武进武十年生于天目山,他母亲梦见巨人自称是魁星下降。身穿锦绣并且拿了一枝奇花给她。他母亲接过来就醒了,只觉得满室异香,整月不散。由此感应而怀孕,张道陵诞生那天,有黄云笼罩在房子上,紫气弥漫在庭院中。房间里光华如有日月照耀,并且又闻到梦中的异香,久久不散。

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读通了老子道德经,天文地理河图洛书地无不通晓。后来被选为贤良方正的官,然而虽然做官,而他却志在修道,不久就隐居到北邱山里,有一只白老虎衔神符送到他座榻旁。汉和帝曾经赐他做太傅,并封他为冀县侯,三次下诏他都婉拒了。他后来到了四川,爱上四川的山明水秀,于是就隐居在鹤鸣山上。山上有只石鹤,每次一叫就表示有得道的人来了。张道陵在此苦心修道,不久就听见神鹤的叫声。

张道陵和弟子王长一起修炼龙虎大丹,一年有红光照室,两年有青龙白虎来保护丹鼎,三年丹成,他也就成了真人。不久他又遇到神人指点,修成了最高的道术。他能飞行天上,能听见极远的声音,又能分身隐形,比如他能一面在池上划船,同时又在堂上吟诗,变化万千、神奇莫测。

顺帝年间某夜,太上老君降临在他住的地方,授给他雌雄剑和许多符□,要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大鬼神。张道陵精修千日,炼成了种种降魔的法术。不久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共亿万数为害人间,他们带来各种瘟疫疾病、残害众生。张道陵于是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鸣钟扣罄,呼风唤雨指挥神兵和这些恶鬼大战。张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变成了莲花。鬼众又放火来烧,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烧了回去。鬼帅一怒又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不料真人用丹笔一画,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纷纷叩头求饶。但是他们口服心不服,回去后又请来六大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张道陵神闲气定,不为所动,他只用丹笔轻轻一画,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人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只好叩头求饶。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一座山分成两半把六个魔王困在里面,动弹不得。于是魔王只得答应永世不再为害人间。

由于张道陵除魔去病,救活万人,百姓都跑来追随他,拜他为师的一时竟达好几万人。张道陵就把他们组织起来,并且订定律令、分配职务,教给他们道理,劝他们努力行善,就这样慢慢成立了道教团体,而张道陵本人也就名副其实地成了道教的祖师。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上帝派遣使者持玉册,封张道陵为正一真人,他在飞升前授给长子衡斩邪二剑,叫他要驱邪诛妖,佐国安民,世世由一个子嗣来继承他教主的地位。嘱咐完毕,张道陵就和弟子王长、赵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而他所创立的道教一直在民间传到今天,由于他规定入教者需交五斗米,因此也称「五斗米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小学,他学问是靠母亲教导和自修得来。他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谅解与耐心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发明大王”。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贡献。 “浪费,最大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时间办更多事情。”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助手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成语故事600字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划粥割齑

【拼音】: huà zhōu gē jīu

【解释】: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成语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

“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经将你永久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很多的出路吗?”在一次学术报告后,一名记者对数学大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师的脸上充满微笑,用他还能活动的3根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后,显示屏上出现了上面四段文字。

3根手指和一个能思维的大脑是霍金身上惟一能动的部件。这个人生的斗士,这个智慧的英雄,除了他超人的意志之外还靠什么?靠的是爱,还靠的是高科技。没有爱他的人的照顾,卢伽雷病是不会让他活到今天的,也许他在生病之初就与世长辞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不能动弹,但可以说话,才得以口述完成他的巨著。我国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巨著《柳如是别传》和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也都是著者在双目失明或双目视物不清的情况下全凭口述而“写”出来的。

可霍金只有仅仅3根能微弱活动的手指和一双不会说话的眼睛,没有计算机,他怎么去表达他的思想;还能将他的智慧发挥出来吗?没有发达的医学,他仅仅能活动的3根手指如何总能动弹?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他微弱的3根手指又如何能产生伟大的学问?成功的喜悦,胜利的光环,常常会令人忘乎所以,但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所以,这个如今完全可以骄傲地面对人生的人,他在回答完那位记者的提问后,又艰难地打出了第五句话:“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名人的感动故事

全文共 1323 字

+ 加入清单

易建联出生于广东鹤山市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邮政职工。父母的身高都在170米以上。因为遗传的缘故,他生下来就比同龄人高,这让他处处显得傲气凌人。

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易建联两岁时随父亲来到深圳。

他3岁时,就学会了怎样把家里的电器弄得四分五裂,4岁时就把邻居的孩子打得跪地求饶。他进幼儿园才一周,就成了园里的破坏大王。班里的同学都不喜欢他,避而远之。老师经常打电话到家里诉苦。

因为朋友越来越少,易建联找不到玩耍的乐趣,索性玩起了篮球。那个时候,也只有篮球才是他唯一的朋友,他有什么快乐和忧愁的事,都会在运球的时候大声说出来,在他看来,那是很正常的事,但别人暗地里却骂他疯子。

7岁那年,他进了深圳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读书,他向学校最有名的老师学习篮球。

他不信自己不能闯出一番成就,易建联信誓旦旦对母亲说,你们看着吧,不出10年,我将成为中国篮球史上最有价值的球员。在家人看来,他的话只是对理想的一点毫无意义的安慰。因为,那时,他是一无所成。

10岁时,他身高已经有180米。他紧紧记得当年的那个誓言,他和几个同样爱好篮球的伙伴组建了一支篮球队,他取名叫“梦之队”。队伍组成后他们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父亲看在眼里,又喜又忧,喜得是他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当年那个顽强而又灵气逼人的自己,忧得是他担心顽皮的儿子会把上课的时间也拿来练球。

为了监督他的学业,易建联父亲不得不经常请假去学校看望他。

12岁生日那天,父亲带他去游乐园玩。走到门口,父亲突然问他要不要到山上去,因为那里的体育馆正在举行一场少年职业比赛。但是等观光车的人太多,等了很久还没位子,父亲突然提出抄近路走,这样时间还能快一点。

他感到很惊讶,这里他来过几次,并没有发现父亲所说的近路。父亲笑了,拐了一个弯后指着一处陡坡说,就从这里上。

他愣住了。父亲没有理会他,借助旁边的一棵小树,几下就翻上去了。8分钟后,他们走到了体育馆的前面,父亲指着来的那条路,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成功其实就像我们争先恐后地赶到山顶,如果都去坐观光车,不知要轮到什么时候,就算坐上了,也被别人远远甩在了后面。既然都只是一个过程,为什么我们不选择其他的方式呢,比如走路,虽然前面有荆刺和陡坡,你也许会跌倒很多次,但只要坚持下去,你总能比别人捷足先登,也只有那样,你才能形成自己的优势啊。

父亲的这番话,让他铭记在心。

因为有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他很快报名参加了深圳的街头篮球赛,虽然第一轮就被淘汰,但他没有泄气。他和队员击掌发誓,明年重新再来。

回到家不久,他没有想到,深圳体校教练戴忆新竟然闻讯而至。他庆幸自己遇到了伯乐。由于有了专门而系统的训练,他的身高与球技直线上升。

20××年,身高达202米的他入选中国国家青年队,在20××年到20××年的比赛中,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CBA史上最年轻的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

他就是中国篮坛的热门人物,被称为新一代人气王的易建联。

20××年8月,他签约密尔沃基雄鹿队,成为继王治郅、巴特尔、姚明之后,第四位进军NBA的中国球员,他也是第一位到现场经历选秀过程的中国球员。

他的至理名言就是:“荆刺和挫折,在一个人的理想下根本不算什么,鄙视它,爬上去,山顶上的你才是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上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历史名人李清照的故事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一饭千金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雷锋名人小故事1:参加人民解放军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参军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雷锋心急如焚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但鉴于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但是雷锋在工地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都舍不得放他走,就不同意他报名。这可急坏了雷锋,他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余政委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他参军的志愿和决心。

就在武装部的余政委和工程兵派来的接兵的领导专门研究了雷锋的入伍问题的时候,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政治素质好,入伍动机明确,虽然身高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身体条件差些,但他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但是相信他入伍会成长得更快,最后勉为其难决定批准雷锋入伍。

一九六零年一月八日,雷锋领到了入伍通知书,随新兵一同由辽阳来到驻地营口市。他做为新兵代表在欢迎战友入伍大会上讲话。

雷锋所在团是有着光荣战争历史的部队,他决心以实际行动发扬优良传统。开饭时,他主动给大伙读报,宣传党的政策:休息时,他教大家唱歌,雷锋在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无此的温暖,由于他身小臂力弱,开始练投手榴弹时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消消地出去练习,十几天后,他终于和其他同志一样,在实弹学习中得到了优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少儿名人故事扁鹊偶得牛黄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有一日,正准备将煅好的青礞石在桌上研成细末,为邻居阳文治疗中风偏瘫后的痰壅。门外突然喧闹阵阵,出门问其原因,原来是阳文家的一头牛近来日渐消瘦不能耕作,儿子阳宝请人将牛宰杀,发现牛胆囊中有异物,众人感到奇怪,于是拿来请诊视。

从中取出几粒蚕豆大小的石头,擦拭干净后回到桌前,推开礞石,准备细看这奇怪的石头。这时屋外一阵惊呼,阳宝奔来告急:“家父一口气上不来,又在抽搐了!”放下手中的怪石,立即前去诊视,急急吩咐阳宝:“快去将我家桌上的礞石拿来!”阳宝慌忙取来了药石,令他研成细末,然后取出五分给阳文灌下。一会儿,阳文抽搐渐止,气息渐平。

回到家里,发现桌上放的最大一块怪石不翼而飞,忙问道:“是何人动了桌上之物?”家人告诉他:“是阳宝动过,说是你叫他来拿的。”沉思片刻自言自语道:“今日用此怪石治阳文之病,疗效神速,难道此物还有豁痰定惊的作用?!”以后,有意用牛的结石取代礞石治病,并暗中观察。三天以后,阳文的病竟奇迹般好转,甚至偏瘫的病体,也能够稍稍动弹。

由此,始知牛胆囊中的结石“苦凉入心肝,能清心开窍,清热解毒”,并将此结石取名为“牛黄”。

牛黄,味甘。归心、肝经。有熄风止痉,开窍化痰,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最新的名人珍惜青春的故事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比尔·盖茨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更好地为祖国 川问胞服务定出去。” 1973年秋,盖茹该看这条校训走进厂哈佛。 依照比尔·盖茨的优越条件,他qJ以直接L二年级,但是 他的父母觉得他还足一步步来更好。根据后来事情的发展.

他 们很后悔当初的这个决定* 尽管报考的专业足法律预私。但孟茨并不炬继众父业。他意识到买真之市有——种深切的材晚驱使他应该向另一方向发 展。车好开明的父碌尊垦盖茨个人的看法,他们希望盖扶能找 到自己对未来的感觉,

而个愿人为限制他的天性。对一个人最 /解的莫过十他n己。 比尔·盖茨到了哈佛之后,心仍然索系在计算机上。所幸 的是哈佛的教学比较灵活,他在读本科的时候,除经济、历史、 文学、心理学等必修课之外,还选修了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 等课程。学校并曰允许学牛同时攻读研究生课程。

比尔·羔茨 进大学F也获得批准同时攻这本科和研究牛课程。他对法律以 及 些学科实在没仑多大兴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可是每次 考试成绩也不算差。据说有一次考希腊文学时,他竞酣然入睡。 临考老师以为他是在潜心思考,可是见他过了半小时仍一动不 动,才把他从梦中叫醒。他勿忙答卷,差点没来得及把题做完, 4K结果居然得f一个“B,’.为此他得意非凡。 比尔·盖扶在考试的课堂上睡着并不令人很惊奇。对于熟 悉他的人来说.不这样倒是奇怪/。因为比尔·斋敌对于他喜 欢的事物,常常二天;反不睡觉。

比尔“盖茨的同伴怎么也理 解不了比尔·盖沃是怎么对付缺眠96。因为他们也熬夜,fR常 常公熬了l 8个小时到24个小时后,就再也支持不住了,而比 尔·盖茨常常熬到3G个小时或更多。

接着,比尔‘盖茨就会彻 底放松lo小时,然后出去走一走.买个馅饼回来.—边吃,一 卫接着十。也计这个时候.足凌晨3时* 比尔·盖茨的睡眠习惯特别古怪,他从不峦被单上睡觉,他 总是注那没铺奸的床上一例,拉过一个屯热毯往头上一蒙,立 刻沉沉地睡着T。在这段时问里,他不会因为屋千里面有什么 响功而醉来,他也不管会睡到什么时候。在后来成功的H子里. 44省他乘飞机的时候。也总是用毯子把头一蒙,—”宜睡到飞机着陆。

这种休息方式,与当年欧洲战场L的章破仑极其相似。 比尔·盖茨的杰出正亿于他不会一味盲从,而是懂得选择 人生的快感来源于自我的文现.而失去自我的决断,肯定 终生都是株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杜子美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找的“橡栗”,是一种不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全文共 2296 字

+ 加入清单

1、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2、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3、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名人励志素材_名人励志经典故事

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4、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6、邓亚萍:苦练球技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

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7、希拉里:有领导能力的小姑娘

伶牙俐齿?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们对希拉里似乎总是褒贬不一,但有一点你无法否认,她绝对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丝毫不比老公克林顿逊色,她不仅从小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还表现出了极强的领导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4岁时的一件事锻炼了小希拉里坚强的意志和决断力。当时,社区中有个霸道的小女孩总是欺负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泪流满面地向母亲诉苦。母亲告诉希拉里,若遭到欺负,就一定要毫不畏惧地还击。小希拉里的确这样做了。此后,希拉里天赋的领导才能日渐显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帮孩子。

8、贝克汉姆:从“赌局”中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

有谁统计过,贝克汉姆在球场上到底吸引过多少人的目光?每当这位世界顶级球星的身影出现在球场,无数的尖叫声立刻响遍全场,相机快门也闪个不停。小贝从3岁就开始踢球,尽

管那时还是“玩”球多于“练”球,但父亲一直苦心培训他,顽皮的他渐渐奠定了对足球事业的热爱。

上小学时,小贝跟父亲之间甚至还约定了一个常规“赌局”:如果小贝能站在禁区边不助跑射门,每次把球踢中门柱,就能从父亲那儿赚到50个便士。总是赢到零花钱的小贝很开心,直到长大成人后他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9、曼德拉:从小就追求正义和理想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他同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进行了几十年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说,曼德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9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从小曼德拉就经常目睹当地大酋长在解决部落争端过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约束,他逐渐萌发了寻求正义和平等的理想。年纪更大一些后,他多次领导同学抗议学校的白人法规,甚至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曼德拉逐渐立下志愿:要为南非的每一个黑人寻求真正的公正。

10、莫扎特: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11、卡莉·菲奥里纳:从母亲那里受益匪浅

惠普前任女掌门卡莉。菲奥里纳曾是男性主导的硅谷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精明强干、坚忍不拔的卡莉曾两度荣登财富“最有权威的女企业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从小就受母亲影响,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强、博学和热爱生活,并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于美国得州一个带有欧洲血统的家庭。父亲是联邦法院的法官,母亲则是一位艺术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亲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亲热爱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1、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2、血战到底: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3、屡战屡败: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4、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5、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6、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7、出奇制胜: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单用火牛阵出击燕军,使燕军大败。这就是孙子兵法势篇中“凡战者,以奇胜。”

8、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9、决一死战: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10、能征惯战: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11、速战速决: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12、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13、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14、连战皆捷: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15、孤军奋战: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16、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17、百战百胜: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18、背城一战: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19、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20、以战去战:用战争消灭战争。

21、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22、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23、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24、短兵接战: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25、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26、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感动的历史故事初一优秀作文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有许许多多的感人的历史故事,其中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江姐的故事。

江姐即江竹筠(1920—1949)四川自贡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48年6月被逮捕。1949年11月14日被秘密枪杀。

只有十岁的江姐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由于她身材天生矮小,够不到高大的机器,只能坐在特制的高凳上,稍有疏忽就要遭到工头皮鞭的抽打。悲惨而又劳苦的童年使江姐深深体会到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吃人的本质,心中埋下了反抗这个人剥削人的社会的理想。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江姐啊!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我感动的历史故事初一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