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驻村日记和民情日记【汇编20篇】

含羞草是一种神奇的植物,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它的有趣之处。开学吧小编整理了含羞草的观察日记,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6176

作文

435

扶贫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走访,让我们真正感受了生活在农村最低层的农民的清贫和困苦。他们的现状需要改变,他们的贫寒需要温暖,他们的心里喝望关怀。我是带着一颗沉重的心走访完这些特困户的,他们的可怜,他们的无奈,他们充满救助的眼神……,至今都留在我的记忆里。

九岗山村金筑二组的杨树春,四十零岁,之前是一个当地小有名气的泥水匠,家境还算可以。好汉只怕病来魔,一场重病,让他这个家彻底垮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相继失学,到外面打工自谋生路去了,积蓄多年准备建房的近十万元存款,也因病早已花光,现在已是债务累累,年近八十的母亲也是有病在身,就他四十零岁的体弱小巧的妻子承担着这个家庭的全部责任,家里可说是一贫如洗。

我们来到他家,给了他慰问金,并说明:这次大走访民情调研活动是县委、县政府响应党中央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号召,访贫、问苦、抓落实,搞民情调查,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人民疾苦……这时坐在椅子上的杨树春很吃力地试图想站起来感谢我们,可他的腿己经基本瘫痪,站不起来了,顿时,他哭了。他告诉我们,他病了近六年了,这些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政策的优越,他早就没在这世上了。每年县、镇、村三级把他作为重点困难户照顾,不论是平常还是过年,民政的救济、政府的慰问、社会的捐助,他都享受了。他说他虽困难、贫穷,可他却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优越与温暖……。

最后,我们离开他家的时候,杨树春硬要他的家人,将一个山间挖的竹笋送给我们,当我们拒绝时,老杨再次流泪了,他说他虽是一个瘫痪了的废人,但他内心里感到了我们是他的亲人,如果我们不收下他的心意,他很难受……看着他种充满救助与无奈的眼神,我怕拒绝会伤了他的自尊,只好连同他的情意一同收下,捧在手里沉甸甸的。我知道,我接过的不只是竹笋,是信赖,是希望,是一份充满着血肉情谊的责任。

我听了他心存感激的话,接过他情重如山的竹笋,我也让他感动了。我想我们的群众是如此的朴实,他们虽在生活的最低层,常伴他们的是清苦、贫寒,可他们知道感恩戴德,他们对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是那样的坚信,那么充满寄望。这样使我更感到作为人民的公朴责任重大,我们的责任与任务,不只是去看望与救济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关心人民疾苦,带领人民群众改变现状,脱贫致富奔小康。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双联工作个人民情日记

全文共 225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阳光晴好。按照镇党委统一安排,全镇干部下村入户访民情

在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南平结合开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进一步建立深化“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要求干部蹲点驻村,收集民情民意,在一线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这也是新形势下,建立和促进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的一项有效举措。

镇里立足实际,将每周二定为“下基层日”。为深化落实,不纸上谈兵,今天,镇里统一派车,将十九名驻村干部以及一些包村干部送到各自联系的村中, 这也是区委召开“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动员推进大会以来,我镇首次大规模、强力度的深入推进开展这项工作。

根据分工,我这次安排蹲点的村不是我所挂点的,而是因为某些客观不可抗的原因,人员调整后的另外一个村-坋垱村,由于这个村原是由政府另外一个副镇长挂点联系,而我刚来王台工作不久,除了自己挂点的际州村,全镇十九个村还未曾一一深入,所以,对要蹲点的这个村村况,还不是很了解。在粗略通过文字了解了这个村的大概情况后,我决定趁着今天下村的机会,能够深入了解一些实际并且真实的情况。

匆忙带了自己的水杯,包里塞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和一些文件材料,便开始出发。陪我一起到村的是镇里的包村干部-文化站站长卢爱珍,作为一名本地干部且一直包村联系坋垱的她,显示第一次带我去是很必要的,因为她对这个村的情况非常熟悉。

我们到了村后,下车的地方便是这个村的本自然村-坋垱自然村,本来提前和村支书邹来仁约定好先去村部看看,听组委说这个村是区里的党建示范村,出身组工干部,又做过党务工作的我还是改不了以前工作的思维惯式,所以计划先去村部了解下。卢站长陪我去村部要经过村民的家门口,这时候刚好遇到要出门的原来的村老支部书记,因为上次团委工作调研,我到这个老村主干家喝茶过,虽然只有一面之缘,却还没待我主动问候,老支书看到我们便热情地邀请来他家坐坐,既然是下村,我便也欣然答应,老支书主动拿了两把凳子,我们便在他家门口闲聊起来。

先和老支书聊了聊村里的情况和他以前做村支书的一些感受想法,后来问起他离任后的生活状况,得知他除了家里的农业,偶尔还在南平搞搞投资做一些投资的小副业,感觉很钦佩,便玩笑地请求他教我一些致富经验。他看我随身还带着杯子,一直问我要不要添水,我笑了,说,这不是下来不能给村民增加负担吗?水当然也要自己带了,书记和卢站长都笑了,“水我们还是有的……”

聊了大概半小时,邹书记骑着摩托车来了,便先带我们去村部转转。到了村部,发现一楼很多人,走近才发现,很多人在挂吊瓶,我才知道,原来坋垱村的村医在村部一楼,听说这个村医的医术还不错,我在村支书的陪同下进去看了下这个村医诊所,常规药品还是挺多的,虽然条件有限,但是看起来还是比较干净,村医和我亲切地握手后,我便到了村部二楼,听说我要来蹲点驻村,邹书记专门给我安排了房间,我去的时候村里的通讯员正在打扫卫生,看他们这么热情,我说不用客气,按照区里的要求,我们要住在村民家,这样也便于我和村民聊天,不想给村里增加麻烦。

大致看了下村里上墙的一些党建制度等后,邹书记说上次区委组织部领导来检查,对党建工作还不是很满意,他也有一定的压力。我说,没事,作为区里党建的示范村,该做的还是要好好做,但是党建也是一种长期工作,成效必定很难短期实现,以后认真按照要求,会得到肯定的。

离开村部后,因为今天也是我第一次正式来这个村蹲点,村情必须首先了解,所以,我让村里的支部书记首先带我把三个自然村走一遍,在坋垱自然村正遇到农村电网改造,看到很多农户在工人的带领下按装电表,一个村民知道我是镇里的领导,便问我能不能把电表转在他自家的门口,这样方便他查询,我笑了,说,这电网改造装电表都是统一的集箱表,放心吧,能统一管理,也比较好看,如果都装在自家门口,那就等于白改造了……在村民后门绕看的时候,看到一个几乎近80岁的老奶奶,戴着眼镜在读圣经,嘴里还在哼着颇有味道的调,神情怡然自得,我走了上去发现她旁边的凳子上放了两本圣经的书籍,便问下老奶奶是不是信基督教,她摘下眼镜,也许是因为发现我比较感兴趣,自己找到知音,便停下自己的吟唱,热情招呼我坐还拉着我的手要给我讲,我笑了笑,说等我这次把村转完再专门来听你讲解,旁边的人都笑了。

最后到了这个村最美的自然村,莲花新村,之所以最美,是因为这个自然村共有51户,全部是比较典型的别墅,规格非常整齐,后来到书记和村支委家坐了下,了解到这个自然村的实际情况,反映了一些村民对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的构想,比如,周边的美化工程、娱乐广场等一些思路。提到美化工程的时候,邹书记给我讲了今年村里新申报的一个项目,一个护坡工程已经初步审定,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把这个工程的土方来填补新村周边的低洼地,然后搞一片绿色生态观光区,我感觉这个想法很好,同时也得知村里想建一个蓄水池,因为我分管水利,所以希望能够趁机反映下这个问题。作为分管水利的,事关村民饮水安全的问题不可忽视,近来一直在忙镇区水库工程和水厂水饮用水安全的事情,今天得知原来坋垱村民也存在这个问题,邹书记说这个村的水源由于毗邻两个村,经常会发生争夺的状况,偶尔就会发生一些纠纷。要能建一个自己的蓄水池非常好,但是这个需要项目,村财比较薄弱,无法实现,所以只能希望上级给予支持。我把这事记在心里,这也是初次来村蹲点收集到的最重要的民情民需信息,希望真有办法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我同时在想,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干部,真切希望来日和这个村尽快一起成长,期待和它一起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驻村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9月11日,霍城县民政局的领导及干部,还有清水河镇的民政干事找到工作组,落实李得海老人军人生活补贴的事,由我带路,我们一同来到李得海老人家。

现住清水河光明路2巷的李得海,1934年10月10日出生,回族,丧偶,农业户口,户口在宁夏泾源县香水镇,现在靠捡拾垃圾为生。1951年2月由平凉参加抗美援朝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在平凉自立团独立营四连二排当兵,后调往宁夏泾源县公安队工作,1987年前往新疆至今。1998年5月,李得海在原宝地对面住的两间砖木房屋,因规划要求搬迁。2011年李得海居住的房屋因失火不能居住,经社区、镇民政办协调区镇党委,通过抗震安居资金新盖一间20平米砖木房,居住至今,老人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工作组先后两次进行了慰问,在入户走访时,李得海老人向我们反映了他生活补贴的事,老人说:“生活补贴我一直都没有领,你们工作组能否帮助解决?”

问老人:“老家有亲戚吗?是否他们在领?”

老人却始终回避老家宁夏的亲戚不谈,说起三宫及大西沟亲戚的事,但工作组却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向县民政局咨询了这方面的知识,并经协调,由县民政局向宁夏泾源县民政局发函同意将老人的老军人生活补贴(每月525元)转至霍城县发放。今天县民政局到老人家来,主要是落实老人是否前面领取生活补贴,如果没有领取,将协调宁夏泾源县纪委帮助协查。

说话间,这时旁边的一位邻居走了过来,告诉我们:听父辈说起过,钱一直由他老家得智障的儿子在领取。于是给老人讲:“我们已经调查了,是您的儿子在领取您的生活补贴,对吗?”。最后老人终于承认是老家的儿子在领生活补贴的事。

问老人:“从您儿子那里把补贴追回给您,好不好?”

老人说:“钱都花了,我不要。”

问:“现在把您的补贴转到霍城县清水发放可以吗?”

老人说:“这好得很!”

告诉老人:“您是否愿意回宁夏老家,民政局有救助站可以免费送您回家的。”

老人说:“我不回去,我喜欢新疆这个地方!”

几经周折,李得海老人享受老军人生活补贴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工作组帮助老人办理了农村信用卡,并写了申请,并由县民政局将其身份及申请有关资料邮寄至宁夏泾源县民政局,相信不久,老人就会尽快享受到生活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党员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全文共 141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市民政局全体干部职工39人,在局党组书记的带领下,到昌宁县柯街镇柯街村走村入户,与柯街村77户(287名)困难户、五保户、低保户、烈军属和残疾对象等特殊群体,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制作了《保山市民政局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民情联系卡”》 154份。全体干部职工个人出资,对柯街村77户特殊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送去了月饼、食用油等礼品,表达了市局每位干部职工对柯街村困难群众的深情厚意。

来到柯街村渔塘村时,已是中午12点钟,天气闷热,没有一丝风。在柯街村黄副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马从文(56岁)家,全家6口人,其父母健在,妻子平时在家照顾老人和家庭,女儿留在家中,生有一个小女孩,在读中学。全家人居住在400多平米的院落,倒也显得宽敞。他的父亲83岁(1931年出生),母亲81岁(1932年出生),两位老人均享受高龄补贴和新农保待遇,由于其父亲属于三级伤残,当地民政部门早已为其办理了低保手续。两位老人行动迟缓,眼睛有点不好使,听力也下降了很多,每天力所能及在家做事;看得出来,他的妻子是一位善良贤惠、勤劳能干的农村家庭主妇,她动作熟练的倒茶让座,还拿了几样小吃,很热情的招待大家。全家人没有技术,靠种庄稼过日子。当问及他父母的养老事宜时,马从文不暇思索地说:“现在老人年事已高,我和妻子都会很耐心地照料,父亲虽然到了高龄,但仍然闲不住,打猪草、扫地、喂鸡等能干的都干,听说你们要来家里,看,今天的地都是他扫的。”我想,一个83岁的老人,每天还能做这么多事情,无怨无悔,不急不噪,精神尚好,老人可敬。来到老人面前,发给他香烟,他比较热情地接着,由于与老人交流不便,我只好借助手势表达对老人的问候,老人会意的点点头。马从文的母亲说:“家里虽说不富裕,但地里产的粮食每年都够吃,除了买油和盐巴,每年粮食换的钱还是基本够用。”

他家里虽然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暂时没有更多的经济负担。但是经济隐患比较大,毕竟双亲年事已高,吃药看病是难免的,老人一旦病倒,无法承担过重的医药负担,这是一个很现实很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与马从文告别之后,走在不太平坦的山路上,我想,一定抽时间多到农村、多下基层,多掌握第一手材料。

从马从文家出来,已经是14时20分钟,下一个是杨忠然家。

几点体会:一是农村,民风纯朴,尊老爱幼,只要经济跟得上,居家养老仍是当代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二是农村缺乏技术,致富门路不多,渠道很少,经济发展相当滞后,加之交通不便,发展经济需要政府大力引导;三是高龄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需要有人照料和侍奉;四是父母含辛茹苦将我们拉扯大,我们也含辛茹苦将孩子拉扯大。我们是父母的孩子,但现在,在父母进入老年时,我们却是父母的大人,敬老要细心,爱老要耐心,养老要爱心,养老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五是农村家庭,虽然经济比较困难,但幸福指数并不算低,有的家庭“用粮食换的钱,除了买盐和油”,似乎钱并没有更多的用处,选择少,痛苦也少;六是局里制定柯街村发展“15559”行动计划(即:到2016年,柯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并明确了产业支撑;结合村庄规划,建设5个村民和党员活动室,目前已建成两个;架设5条人畜饮水管道;修建硬化5条村庄道路;结合绿化荒山行动,以种植澳洲坚果为主,绿化荒山9000亩。我把它叫做“1万5室、5管5 路,9千亩山”),很具体很管用,对农村发展,具有提升和跨越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情日记下乡走访记录

全文共 1280 字

+ 加入清单

10月23日星期三 天晴

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我们先后走访了五户农户,了解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今天走访的一位老农,让人心酸。他叫马索来么,已六十九岁了,家里只有长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个儿子都不争气,一个个在外过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顾两个老人,用当地的话说就是“不上路”。为了维持贫寒的生活,这位老大叔耕种13亩地,还当村里的护林员,管护大家的退耕还林地。尽管如此,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享受到农村低保。我的心里很酸楚,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从兜里摸出一百元钱塞在他手心,让他买双鞋,因为他穿的鞋实在是太破了。他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转过头悄悄的对村支部马书记说下次调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从四社小库土返回到一社山梁时,时间已不早了。我们把村里简易的公开栏用墨汁刷了两边后,大家一齐动手,划线的划线,写字的写字,画边的画边,不一会儿把黑板报办了起来。黑板报的右下角还写上了让村民们抓紧开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笔画上了一朵红牡丹,远远望去还有点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想起来,感到农村工作虽然苦点,但也十分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双联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早上5点多钟,手机响了,我一看是正在进行拆迁工作的北西组组长李淮亮打来的。“杜书记,昨天到你同学家动员她搬迁,她说啥都不愿意,现在他都影响了一大片,你看咋办吧?”李淮亮带气的说到。挂上电话,我就想,一定是她——赵红梅,我初中的同学。

6点20分,我赶到了同学家。没想到刚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哎呦,杜书记,那么早大驾光临,有啥事,说吧。”那说话的语气就像吃了酸葡萄一样——“咧牙”!我笑着答道:“俺这不是没吃早饭吗,想到老同学你这,蹭碗稀饭喝。”就这样,我开始了今天的“正事”.我们从同学时的生活,谈到了毕业后的娶亲生子,最后她谈到了自己的今天。她现在患红斑狼疮多年,常年靠药物维持。有一次发病,她把刚炒好的一锅菜都倒在了自己的身上,现在脖子下面留下了一片疤痕。一对双胞胎儿女,都在上高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每月千把块钱,没有低保,家里的日子过得挺紧。我一看,火候到了,就对他说:“你有实际困难可以提出来,我们想办法给你解决,可咱也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搬家,这样会影响大局的。”当着她的面,我同社区书记、主任通了电话,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对于向赵红梅这样的户,确实有实际困难,符合低保申报条件,应及时予以申报”.我当场给予她答复:“你把所需的申报材料准备好,交给我,社区会尽快给你申报的。”想不到,她这时候还逗我一句:“杜书记,这算不算走后门呀?”

10点10分了,她说:“我现在还不能搬,我不能干活,得等俺对象来搬。”我一听,这咋行,得趁热打铁。我一拍胸脯说道:“你找人搬,费用我个人给你出,况且今天是5月8号,农历四月十八,好日子,就今天搬完。”见我如是说,她也没好再说什么了。

就这样,我运用“友情牌”在拆迁中打了个硬仗,把我同学的家“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双联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3月28日 天气:扬沙

为规范有序、科学推进双联富民行动,认真贯彻省市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今天,我局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中层干部一行39人,组成9个工作对接联络小组,深入到我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点古浪县土门镇新丰村9个村民小组,与乡镇、村、组分别对接座谈,进村入户向群众宣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和惠民政策,座谈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分析贫困原因,寻找致富途径,融洽干群关系,为下一步开展帮扶工作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个联系点,地税干部都与困难群众促膝相谈,在拉家常中倾听他们的心声,详细了解他们吃、穿、住、行以及上学、就医、就业、养老和春耕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对民情民意、贫困户住房情况、耕地面积、燃料类型、饮水、收入、劳动力及贫困原因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

对接之后,从方便农户的角度入手,及时将包含联系人姓名、手机号码、行动要求为内容的“民情连心卡”发放到帮扶农户手中,力求使联系沟通无极限。

通过走访座谈,帮扶小组了解到,金色大道横贯该村东西,且紧靠黄羊河农场。依托这一地理优势,群众对发展特色种植业和暖棚养殖业积极性很高,他们希望党和国家能继续制定出台更多的惠农政策,提供必要的、能够发展养殖、种植的资金,修建乡村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级文体活动室,在全省广大干部的帮扶下早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群众还对村务公开、土地产权纠纷、农田灌溉缺水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在初步摸清联系村和联系户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将根据联系村的需求,结合地税实际,将尽快制订出分村帮扶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民情日记400字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在参加完市里举行的新春团拜会后,我们?三送?工作组一行在杨忠明组长的带领下,来到凌田村开展?三送?活动。

刚到凌田村村口,杨忠明组长的电话铃声响了:?喂,是杨部长吗,我是凌田村的谢志明,有一件事,不知道能否麻烦你帮助解决一下。??什么事,要不,我现在马上到你家里来,电话里讲不清楚,你只要说是哪个村小组的就行。??我是凌田3组的。??好,马上到,待会见。?说完,我们一行驱车来到了谢志明家。原来,谢志明去年在广东打工时,不小心,右手臂被机器碾断,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落下残疾回到家里,并到市里办理残疾证,可到现在还没办下来。当得知这一情况后,杨部长马上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工作人员一边翻查着资料,一边解释说,可能是疏忽了,没有找到谢志明的资料,并答复说,三个工作日内为其办理好残疾证。谢志明一家高兴地向工作组道谢,并从家里拿出年前发放的?连心卡?说;?是它,帮助我找到了你们,我是试着为你们打的电话,没想到你们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就来到了我家,并顺利地为我解决了一大难题,这真是一张使干部与群众心连心的‘连心卡’?。

这一事情的解决,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其实群众不需要我们干部为其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他们还是非常通情达理的;只要干部真心为群众办实事,那怕一张小小的卡片,也能撑起一片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村干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1140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林溪镇的村村寨寨时刻活跃着一支支“精准扶贫”入户调查工作队,他们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平日还是周末,都走村窜户,深入群众家中详细询问其生产、生活情况,并认真评估登记。自林溪镇启动“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镇党委、政府紧扣“精准”二字开展工作,全镇精准识别工作稳步推进。

调查技巧“精准”培训。自“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林溪镇第一时间成立以镇三家班子主要领导挂帅的,以各贫困第一书记、挂点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镇“精准扶贫”工作。10月20日,林溪镇组织全体乡干,各村党支书、主任,区、市、县第一书记以及县、乡镇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召开“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动员培训会。重点强调要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工作方法,公正、公开、透明的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做到入户真,调查真,数据真。会上还就精准识别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技巧进行了详细培训,为下一步精准识别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保障“精准”投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使精准识别顺利开展,林溪镇精准投入从吃、住、用、行等方面为精准识别工作提供保障。此次,派到林溪镇开展精准识别工作的区、市、县工作队员来自19个后盾单位,共计37人。为扫除他们驻村工作的后顾之忧,林溪镇除动员各村帮助工作队员安排宿舍的同时,为他们购置了床垫20张,被子40床,被套40套,资料袋、遮阳帽、手电筒等用具也一应配齐。针对部分偏远村屯开展工作难度大的特点,林溪镇加强调度,统筹安排全镇公务用车全部服务精准识别工作。截止目前林溪镇共投入4万元为精准识别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宣传发动“精准”到位。在“精准扶贫”宣传方面,林溪镇充分利用“百姓宣讲”这一平台,组织本乡镇侗款师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要求、方法步骤等内容编成侗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容易接受的形式进村入屯进行宣传。10月20日,在林溪镇冠洞村冠大屯举行的“百姓宣讲”专题报告会上,侗族款师吴怀新以侗款《精准扶贫,共同致富奔小康》进行宣传,受到群众欢迎。同时,各工作组抓住重阳节各村活动多、群众集中的有利时机,将精准扶贫宣传动员会开到行政村,开到活动现场,开到群众当中,把“精准扶贫”宣传到群众心中。截至目前,林溪镇共计悬挂“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横幅28条,发放宣传资料7500份,为入户开展精准识别调查营造深厚的社会氛围。

入户调查“精准”推进。为提高精准识别工作效率,林溪镇各个工作小组除了对贫困户分布情况进行划分外,还对识别对象的在家情况和作息时间进行分门别类,为加快工作进度,各个工作组均启用“白+黑”、“5+2”工作模式,不辞辛劳,不计得失,进村入户开展调查评估,稳步推进全镇精准识别工作。截至27日,林溪镇共完成入户调查评估2503户,10413人,占总任务数的63%。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社区民情日记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12月13日,天气,晴。今天为迎接省上第三方评估,驻村工作队继续到甘林村对贫困户进行培训,驻村工作队长张智国,乡上庞书记,唐乡长与我和黄琼,早早来到甘林村来,下车时张智国队长提着黑色塑料包递到村支书李永军手里,嘱咐他马上熬药喝。队员们问张智国队长从哪儿给李永军弄的药,张智国队长道出了为李永军寻医问药的原委。

李永军刚五十初头,两个女儿一个出嫁,一个大学毕业到处找工作。带领贫困户群众脱贫致富的重担压在他的肩头,为工作为家计忙里忙外,奔波劳累,让他顾不上诊治老病又发新病。张智国队长多次给他介绍到武都去看中医他都顾不上去。张智国队长于是在12月12日驾车赶回武都连夜找到那位有名的尹大夫,打通李永军的电话“连线问诊”,初步了解到李永军老病乙肝“小三阳”已问题不大,而今年三月就查出的胸膜炎没有彻底治疗而复发是当前主病,并再三嘱咐李永军尽快到医院详查,以便对病施治,再不能拖延。尹大夫当即抓了五服中药并取了几瓶中成药,让李永军服用应急。张智国队长以前只听说李永军得过肝病,这时他才知道李永军患有胸部重病。13日天不亮,张智国队长就驾车赶了过来。同志们为李永军带病坚持工作的行为而感动,也为张智国队长为李永军寻医问药而纷纷点赞。驻村工作队一年多来,队员们所做的助人为乐、帮助群众的事例还有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一大早,我就从历市镇政府骑着摩托车赶赴神仙岭以北的车步村开展帮促工作。经过近半个小时的颠簸水泥路,于9:00整到达该村。

到达车步村后,我首先走访了田间地头、新屋下组及部分村民。随后,来到村办公室,和村支两委、村民代表进行交谈。在座的村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发言,共话发展。据村党支部书记钟有良同志介绍,车步村属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省级贫困村,现有人口1886人,外流人口625人, 19个村民组,总户数422户。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禾笋、养殖生猪为主,近年来受自然灾害以及土地贫瘠,缺少创业致富带头人,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5.7洪灾以来坡上的农作物基本绝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积贫、返贫现象比较多。

经过一个多小时二十分钟的交流,我感觉到全村上下创业致富的欲望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寻求发展的好载体。针对该村自然灾害多、土地贫瘠、劳动力富余的现状,我建议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力发展、尽快发展、提速发展。一是鼓励村干部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禾笋,形成规模,以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形成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双带”作用,鼓励农户大力养殖生猪,与大世界、万家惠大超市形成产销链条;三是协助该村与历市镇政府和定南县水利部门联系,抢抓今年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全力扩宽河道;四是建议认真监督实施好村组公路硬化工程,使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下一步打算历市镇民政所协调适当给村里解决部分低保户、五保户物资,并向镇领导请示在七.一之际多慰问几名参与抗战的老党员。

临近端午,但烈日灼热。顶着火热的太阳,经过热情的交谈、走访、询问,对该村群众愿望、观念、思想,对村级经济状况、发展思路、发展难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经意间太阳已开始偏西,拖着满身的汗水、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开始颠簸在离开“差别人一步”的车步村。一路上,怎样帮助群众领会精神、理清村级发展思路,解决村民实际难题、化解农户扯皮纠纷,如何促进统一思想、促进科学发展、促进增比进位、促进和谐稳定,时时在大脑中回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2月20日 晴

天不亮我们几个人就全醒了,比平时在家醒得还早。

按照计划,今天早晨要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学习强卫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并研究近期宣讲活动的要点,这是我们驻村后开的第一个会,虽谈不上正规,但要让参加会议的老乡们听得懂,听得明白,大家心中还是有些紧张。

想不到乡亲们的积极性这么高,刚吃了早饭,村委会里已经坐满了人,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会议首先从学习省委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开始。读罢两封信的全文,大伙的感受很多,说得最多的是省委书记心里始终记挂着咱们农民。大家还说,要切实按照强卫书记在信中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紧密结合上庄村实际,认真规划,营造好科学发展的氛围,抓好乡村党建工作,加快上庄村的发展。

看着乡亲们被激发起来的热情,我们几个也给大伙表了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艰苦奋斗,用干部的辛勤劳动,换来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

会散了,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压力也更大了,强书记的信不但对我们做好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动“五送五帮五推”活动注入了精神动力,也对驻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午,结合这两天进村入户所掌握的情况,工作组按照万名干部下乡要求,提出了工作目标:立足本地实际,整合资源,找准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努力破解资金短缺、带动乏力的问题。

经过集思广益,大家梳理出当前的工作重点:认真制定好发展规划,选准选好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破解生产力落后、难以增效的难题。坚持旅游富民、商贸活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和就业渠道;努力破解人才匮乏、后劲不足的问题。大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强化职业技术培训;努力破解规划不全、导向不明的问题。科学发展规划,要符合地区实际,突出重点,规划一项,成一项,切实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交通、卫生、文化、教育等建设。今后,我们就要按照这些思路展开工作,帮助上庄村人生活得更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扶贫工作民情日记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9月9日上午,我和陈进、岩桥村支书刘学文碰了一下头,对产业扶贫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商议。扶贫工作,最重要是的实现“造血”,“造血”的良方是发展扶贫产业。我们已经在村里建立了20多亩黄秋葵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最近成立了“兴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准备作为向上报告,将其列为重点扶持的扶贫合作社,吸纳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作为社员,充分利用好小额信贷金融扶贫政策,让扶贫户用贷款入股,实行分贷统还,让贫困户通过股金分红,获得收益。光伏发电扶贫产业也正在正行手续报批中。这项工作开始了两个多月了,光选址就几易其址,但是手续一直没有办下来,扶贫项目迟迟不能落地发挥效益,让人不禁有些焦急。

之后,我们到村部整理了扶贫档案,联系了扶贫政策解读和漫画宣传挂图制作、张贴事宜。处理完以上琐事,便到了第八村民小组宾远福、李祖斌等危房改造户家中实地察看,一色的红瓦灰墙,房屋整修一新,看得出来,均是按照住建部门要求进行的改造。我们再到五组,金可贵家的房屋修建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村里今年已动工改造的危房户有8户,有3户已经通过了验收,第二批将有30户以上进行危房改造。一路上,不时有村民看到我们,围拢过来,问询危房改造的政策。我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当下,会慢慢成为现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天气:小雨

自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我们单位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先后几次进村入户,与帮扶对象对接、沟通。在增进感情的同时,我们积极为联系户谋划发展思路,送去力所能及的物资帮助,使他们对省委作出的这项惠民之举、利民之策大加赞许,同时对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也充满了信心。

通过前几次的座谈了解,我们深感帮扶任务责任重大,两村贫困户数较多,如果没有周密的行动计划,被动的往前推进,就难以达到此项利国利民政策的目标,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前几次的座谈了解后发现两村两委会办公设施简陋,日常办公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各类会议和活动无场地、无设备的状况后,我和其他班子成员初步计划为两村两委会资助办公设施设备。虽然我局自身经费状况也不是很好,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钱的地方也很多,但相比帮扶村组的情况,我们自身的困难基本属于可以坚持和克服的。经过努力,我们筹备了办公桌椅、沙发、茶几等办公设备,今天准备送到帮扶村组。一大早,土门镇、永东、新丰两村的人员就来了,我们也组合了人员帮着,抬桌子、装车。天气虽然下着小雨,但看得出,大家情绪都很高、都很高兴。能够为帮扶村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帮扶者,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后续我们将继续努力,竭尽全力做好帮扶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情日记下乡走访记录

全文共 1105 字

+ 加入清单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最好,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联村联户帮扶民情日记

全文共 1538 字

+ 加入清单

一、探访五号村民韩某家

3月16日下午,曹副秘书长带领贺副科长和傻丫头深入联系户韩某家中,刚进院子便看出这个家庭的贫困,只有七八十平米左右的砖混结构房屋,家中简单地摆了几件家具,未烧取暖炉子。曹副秘书长亲切地与韩某的妻子李某交谈,得知韩某已经70岁,李某58岁,儿子韩小某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女儿正在读大学,韩某患有哮喘、心脏病及其他并发症,拄着拐杖艰难地行走,脸色发黑,说话吃力。

通过了解,得知韩某家中收入情况分为两块,目前养23只羊和1头牛,养殖收入每年5000元左右,种16亩地,其中12亩种粮食作物,4亩经济作物,年收入3万元左右,每年政府赠送一吨煤炭用来取暖做饭。

每年家庭支出大约需要3万元,主要用于生产、教育和医疗,每年购买化肥种子、田地浇水大约需要1万元,女儿上大学每年至少需要1万元,韩某患病治疗费除了新农合报销的费用,每年自己需要付5000元左右,人情礼节支出每年大约2000元。

家中电器就是一台闭路电视,机动车辆有一台农用拖拉机。

李某说政府考虑周到,每年赠送一吨煤炭用来取暖做饭,村委干部给与关怀和慰问,她十分感谢政府的关心;现在最关心的是田地如何耕种能收获更多的粮食增加收入;家里喂养一头牛,老人家听说村里有人买了铡草机,想知道购买铡草机是否有补贴,她也想购买一台,粉碎玉米杆用来喂养牲畜;冬天没有什么农活,老年人无事可做,如果有老年活动室,老年人空闲时可以打牌、健身消遣;当问及她对干部思想作风有什么要求时,她说给田地浇水时,村组长不按照交钱的顺序给大家浇水,而是依据关系亲疏决定浇水的顺序,她希望村里多考虑老年人的困难,按照规矩办事。

细细算来,这一家三口人,除去必要的生产、教育、医疗支出,已经所剩无几了,韩某的疾患已经相当严重,曹副秘书长叮嘱老人多休息,按时服药,并问清铡草机的型号、价位,他个人愿意出资帮助老人购买。曹副秘书长详细询问了春耕计划、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留下民情连心卡,说他会经常来看望,知道韩某家缺少劳动力,他表示农忙时抽时间来帮忙一起收割庄稼,减轻体力劳动的负担。

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购买一台铡草机。

二、探访八号村民王某家

从韩某家中出来已经下午四点十分,走进8号村民王某家中,王某去草滩上放羊了,其妻接待了我们,砖混结构住房150平左右,外贴瓷砖,院落干净整洁,通过交谈得知王某61岁,妻子58岁,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大儿子另立门户,小儿子三口和他们一起居住,儿子在市里务工,儿媳妇照料孙子。家庭收入主要有四部分组成,养殖70只羊,去年卖羊赚了8000元,种植十几亩田地,每年能收入3万元,儿子打工每年能赚2万元,自己交养老保险,每月老两口能够领取500多元养老金,一年下来也有六千多元。

每年家庭支出大约需要2万元,主要用于生产、教育和医疗,每年购买化肥种子、浇水大约需要1万元,孙子上幼儿园每年需要2000元,王某的妻子患风湿病,医疗支出每年大约2000—3000元,人情礼节支出每年大约2000元。

家里种植八亩粮食作物,还种三四亩蔬菜,有30米长的日光温室,养殖70只羊,太阳能、闭路电视、固定电话和手机、摩托车、拖拉机都有。

她还领我们到后院去看自家羊圈,后院占地比较大,但是比较凌乱,玉米杆、羊粪散落一地,曹副秘书长仔细查看后提出仔细规划羊圈,科学养羊,提高绵羊的产绒量。

当问及有没有特别满意的事情,她说国家现在富裕了,实现新农合,看病的负担减轻了许多,她还希望村里发展养殖业,实现大家共同富裕,自家也希望通过多养羊的方式增加收入。

曹副秘书长详细询问了春耕计划、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留下民情连心卡,说他会经常来看望你们,与你们一起想办法,一起努力,共同寻找致富的门路,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重修羊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三进三帮”首日活动开展以来,沭阳县检察院坚决贯彻县委实施方案的要求,经过培训,百余名干警走进村部,开展了持续3天的入户采集信息工作,共采集有效信息1150份。

沭阳县检察院负责的是颜集镇贯勤、梁庄两村村民的信息采集,几乎全院干警倾力出动。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90后干警小姜表示,“我第一反应是,要是有翅膀就好了,可以飞过去;第二反应就是,赶快拿出手机,拍下来让小伙伴们猜猜,我这是在哪里?”

“院里召开过专题信息采集培训会,用PPT方式讲授信息采集的要求、要点和注意事项,确保大家伙认识清、理解实。”院党组副书记徐士明介绍道。但真正走进村部,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

“被狗堵在门外,感觉它再前进一下,我就能一口气跑出十里地!”预防科干警小叶道。这话一出,笑翻了一起来的干警。

“第一天,我们选的时间有些不巧,有些村民家里没人,好多都到田里弄小花儿去了,我们便吸取了教训,及时调整方案,将时间改在了中午和傍晚两个点。”徐书记笑着分享经验。

“我们的干警真正做到了深入每一户家庭,了解、查看实际收入、生产生活状况,并认真填写信息采集表,确保项目全、信息实!”该院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秦飞道。

老话道,一九二九不出手,是说“数九”后的天实在太冷,冻得人手都拿不出来。而沭检的干警们却冒着严寒,按着要求,一家家记录下详细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慰问民情日记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临近新春佳节, 南夏墅街道妇联开展2017年春节走访贫困妇女、贫困儿童送温暖慰问活动,提前向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一共慰问了46户困难家庭,每到一户,都与她们聊聊天,了解她们的想法和需求,并叮嘱他们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可随时联系,将尽全力给予帮助,鼓励她们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并送去棉被、水果、食用油等。走访途中,分明能感受到处处都在洋溢着佳节将至的喜悦。

29岁的张彩虹有智力残疾,丈夫在拆迁的时候摔伤,腰部严重受伤,再也不能工作了,生活困难。

68岁的汤留娣,丈夫肺结核多年,她患有癌症,还有两个精神病一级的女儿需要照顾,生活艰难。

……

这46户家庭中,有瘫痪卧床的,有残疾的,除了因病致贫外,她们更多的是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关注。每年春节,妇联总要对这些家庭进行慰问,大家也似乎形成了习惯,每到这个时候就开始等待了。虽然每年的慰问并不能帮她们解决根本问题,对她们的帮助也许也只是杯水车薪,但当我们把一份份饱含温暖和心意的礼物亲自送到她们的手中,更重要的莫过于心与心之间传递的那份温暖,我们一起用行动告诉她们,她们从来没有被忘记,我们始终关注着她们的疾苦,大家见证的是一份向善向上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走访困难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1976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年关将近。根据工作安排,我们工作组今天走访慰问何桥、瓜圻、大庙、石竹4个驻点村的困难户。我们带了2万元现金和20套被褥,将要走访40个贫困户,每个村10户左右。

阴冷的寒风中,石竹村的石书记已在村头迎接我们。石书记是个办事极认真的人,慰问名单是村委会专门开会定下来的,困难户所在的村民小组组长也都到场陪同慰问。我们对石书记的办事作风感叹不已。

我们来到9组熊大爷家里。熊大爷刚过花甲之年,但家庭不幸,长子残疾,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次子车祸去世,留下两个孩子,一个3岁多,一个10多岁。家庭生活基本靠低保。屋内昏暗,家徒四壁,大家眼圈立刻红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不忍多待。

离开熊大爷家,我们来到4组汪只春家。说是家,其实就汪一人。汪前些年外出打工受伤,现已双目失明。身体倒还结实,可以自理起居,但无法劳动。我问石书记,五保户每月能补贴多少钱?石书记说,现在农村低保分三类,一类对象相当于过去的五保户,补贴最高,每月150元左右。

走完石竹村困难户,已经快11点了。我们立即驱车赶往大庙村。大庙村走访了10家困难户,其中残疾和患有重病的7户,高龄孤老3人。村支书胡麦佑告诉我们,因病致贫的,是村里困难户的主要部分。我们关切地询问农村医保情况,胡书记介绍说,鄂州实行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分三个档,其中最低的第三档相当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每年缴费30元,政府补贴120元,可享受4万元医保报销。当然也可购买二档三档医疗保险,因为缴费高了很多,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第三档。一般小病,费用够用,大病看不起。困难户们希望政府能再多补贴一些,能到第二档,除特大疾病外,都可以保障了。

草草地吃完午饭,我们直奔瓜圻村。瓜圻村是我们驻点的4个村最大的村,18个村民小组,798户近3000人。这次“挖万塘”活动,他们行动最快,19口塘,保质保量完工,在蒲团乡名列前茅,受到区、乡两级政府表彰。“三万”活动开始不久,湖北日报主要领导带队,一行几十人就是到这个村召开座谈会,并参加修塘劳动的。村支书陈国安快人快语,一边带路,一边介绍情况。

在13组梵正明家,其贫困现状令人震撼。梵与妻子住在村民捐建的靠在路边的两间简易房中,农具、柴火都堆在外屋,一张简易木床和锅碗瓢盆散乱地铺满里间,全部家当加起来值不了几百元钱。我们先是送了500元钱,但走出不远,大家心里总觉得堵得慌,一起又返回去,送了一套被褥。这套被褥可能是他们家最好的生活用品了。

17组王灯堂家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王自己是残疾,老伴、儿子都去世了,儿媳改嫁,3岁孙子与老人相依为命。老小两人基本靠低保生活。离开时,老人不停作揖,连连感谢政府。

瓜圻的几个村我们来过多次了,但在村里穿行中,我们突然觉得和前些日子大不相同,悟了好一阵子,才发现原来村里人多了起来,而且多是年轻人。原来,春节将近,外出打工的人已经陆续返乡。这些年轻人在村前村后嬉戏打闹,凭添了许多生气,我们的心情也马上变得轻松愉快。陈书记说,他们村是个穷村,低保户就有177户。村里没有像样的集体经济和赚钱项目。困难户大多是老弱病残家庭,如果家中有人在外打工,家里的日子就会好很多。

最后,我们来到何桥村。何桥村是我们工作队“下榻”的地方,村委会的几间办公室腾出来让我们住宿和办公。村支部书记老吴年届60,已连任几届书记,村里情况烂熟。老吴憨厚中透着机警,工作作风扎实。修整塘堰他启动的慢,叫苦叫难也多,但任务一旦确定,他立刻行动,也后来居上。当时我们去10组现场看塘,10组提出他们最急迫的是要修泵站,吴极力支持,还给我们工作组打了报告。我们赞成他们实事求是的想法,并调整资金给予帮助。

12组的蔡正国家祸不单行,家里几个人患有精神病,唯有他好一些,是家里的顶梁柱,但遭遇严重车祸,长期卧床。我们到他家时,他卧在里屋床上。我们将500元钱递给他,他执意要下床,被我们拦住。吴书记说,这500块钱,可以管他们家半年生活。

我们来到1组范米兰家慰问。范夫妻二人均为智障,这我们倒是不大奇怪,因为健康人与智障人结婚毕竟是少数。但一家三五口人都是智障,肯定是遗传造成的。遗传性疾病,这在城里大多就不再生育了,但农村似乎很难控制。这是我们在农村走访时经常碰到一家一家都是智障人的重要原因。范夫妻二人的病不是很严重,生活自理没有问题。我们说了一些宽松的话,他们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离开最后一家困难户,天已经大黑,丝丝细雨在天空飘洒。一天跑下来八九个小时,我们身体已疲惫不堪,但心情更沉重。据统计,我们走访的4个村的低保户数,占整个户数的五分之一还要多一点。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我们深深感到,要解决农民的贫困,主要要靠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情日记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一清早乡计生办的宣传车就进了村,送来了几副宣传标语、油漆、刷子。计生办主任简单地向书支书交代了几句就走了。

在村会议室里,我们开了个短会。今年,楠杆乡计生工作被列入县“黄牌”警告乡镇,所以现在楠杆乡的计生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目前村里要做的事就是:以拉网式的方式继续开展基础信息核查,随时掌握好人口流动情况,在村、组显目位置悬挂、书写永久性宣传标语,充分利用好群众会宣传计生政策,“要让群众关注计划生育工作就像关注低保工作那样积极”。

散会后,我和村综治站站长周强并拿着1副标语,提着油漆去了梁子上组。我们分别在烤房上、公路沿线的石头上写了标语。

周强很有感触地说,现在的计生工作比以前好做多了,现在的计生政策又多,基本上涉及到村很多政策都与计生有关。

的确,要想把计生工作好,政策首先要到位,要让群众明白:施行结扎手术、收缴社会抚养费不是计生工作的目的,提倡晚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工作及“三进三帮”活动,2月4日下午,新春伊始,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桂琴,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郑路走进市纪委挂钩帮扶的宿城区王官集镇苗圩村贫困农户家中,给他们送上新年祝福和慰问。

与贫困农户亲切交流,谈心拉家常,详细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所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排忧解难,给2户正在读大学的贫困学子分别送上励志、学习专业类书籍,鼓励她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