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简爱读书笔记精彩语句摘抄(通用20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给各位的简爱读书笔记精彩语句摘抄,感兴趣的朋友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1824

作文

1000

笑猫日记塔顶上的猫读书笔记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这本书让我懂得要去珍惜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还告诉我如果有人成绩比你好,你千万不能嫉妒他,要靠自己的努力,用实力去超过他,那才是真本事。如果你光会嫉妒不会努力,那你始终赶不上他。我们要像虎皮一样全心全意做一件事,用实力来证明自己。不要像那些资格猫一样,自己没有实力,偏偏嫉妒别人。

这本书主要人物是笑猫和虎皮猫,笑猫是一只神奇的猫,他会笑:微笑、狂笑、冷笑、狞笑、嘲笑,还会皮笑肉不笑,他是一只有思想的猫,相信性格决定命运。

我很喜欢笑猫,因为他总会在我伤心的时候给我快乐,我也喜欢地包天,那傻乎乎的样子,经常逗得我发笑。

这本书主要讲了:翠湖公园里有一座美丽的白塔。伴着第一缕春风,一只美丽的虎皮猫出现在塔顶。这惹怒了一群著名的“资格猫”,他们上不去的地方,绝不允许别的猫爬上去!他们开会咒骂,愤怒的旅行……这些疯狂的行为,受到了老鼠的嘲弄,让公园里的老鼠乐翻了天。这是一个热闹好笑而令笑猫忧伤的春天。

我读了这本书后,受益匪浅。有时候,因为读的太着迷了,都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仿佛身临其境。

如果你读了,相信你会感动,会流泪,会哈哈大笑,会开始生命中最初的思考。

笑猫日记,百读不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红楼梦》读书笔记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题记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传唱着。这句诗出自于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了《红楼梦》的悲惨结局和它之中蕴含着的作者对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与无奈。

前几天,我刚读完《红楼梦》。第一次读时,那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清高,宝钗的大方,凤姐的见风使舵、心狠手辣……总之,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中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当时,我就是这样理解的

但当我再一次细细品读之后,随着见识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只意味着一个俗气的故事了,他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那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也让我领略到了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回想的黛玉初进荣国府,府中上上下下,都一片欢迎。然而,当她父亲死后,那曾经对她嘘寒问暖的人,便一点点冷淡下来。而当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候,又有谁管过她的死活?

她的一生,正如她当年所吟唱的诗句一样: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

玉黛林中柱,金簪雪里埋。——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论语读书笔记800字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千年积淀,深深的凝聚在《论语》一书中。

——题记

本人才疏学浅,未能参透《论语》一书中深刻的道理,也未能根据书中内容而引经据典地讲出一连串的引人深思的感想。但在此,我只求简略的谈一下我在看完《论语》一书后的感受。

“仁”

孔子一生富有政治理想,推行礼治德政,其学说核心为“仁”

“学”

孔子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也非常大,他主张“有教无类”兴办太学,弟子达三千之多。那么,孔子又是怎样理解和对待“学”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告诉我们“学”

这些语句从古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伟大的学者为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学”

“君子”与“小人”

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太多太多的语句告诉我们“君子”与“小人”

“君子”于“小人”绝非几句话就可以辨别清楚的,但若无这几句话,则可真是分不清了。

薄书一本,一万余字,细读一遍,一生无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灰姑娘》读书笔记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灰姑娘》讲的是一个女孩子,母亲死了。她的继母整天让她干活,对她很不好,但是对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却很好。灰姑娘想去参加舞会,她的继母却不让她去,害怕给自己丢人。灰姑娘在母亲坟前许愿,得到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参加了舞会。王子只和她跳舞,一连三天都是这样。最后,王子想了办法,最后找到灰姑娘,和她结婚了。他们很幸福地生活在一齐。

读过灰姑娘的故事,我感受到人要善良,要学会忍耐,不管别人对你怎样不公平,都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骆驼祥子》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长篇小说,资料十分精彩,故事很感人。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的作品有许多,如: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杯具故事。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而搏斗的结局,却是他的失败而告终。

下头这段故事说的是,祥子的雇主曹先生因被人诬告不得已远走他乡,祥子又因曹先生的牵连,白白的被孙侦探劫去了用来买车的全部积蓄。祥子怎样也想不通这是为什么。但被迫得到隔壁家借宿一晚了。

祥子需要被人证明他的诚实,就像我们需要身份证一样。祥子需要被老程证明,他是守义的,也是厚道的,他是有良心的。你千万不能认为祥子不拿曹家的一草一木是应当的。祥子不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他没有上过什么学,没读过书,他可能压根就没听过什么“平贱不能移”、“舍生取义”的大道理。

可他这个底层辛苦挣命的小老百姓,竟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大丈夫们的誓言,这实在应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因为我们会发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及感悟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偶然有一天,我读到了《苏菲世界》这本书,它使我重新认识了世界并收获了许多哲学方面的知识。哲学本是枯燥无味的,但《苏菲的世界》几乎让我成为了一个哲学迷,使我去追寻着“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苏菲的世界》主要讲了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从这天起,哲学家艾伯特、席德、苏菲亚、席德佳艾勃特少校等神秘人物一个个出现,苏菲也在运用少女的悟性和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谜团。然而,事实比他想象的要更加怪异……

“苏菲”这个字,有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也是智慧的世界,我就在里面探索从古至今的哲学知识,从自然派哲学家开始,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马克斯、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在每一个时空里的哲学思想都在这本书里展示出来。其实,我在看书的过程中也在试着思考那些哲学问题,我好像不再是一个深居在兔子皮毛底处的人了,《苏菲的世界》把我拉了上来,使我用新生儿的眼光重新审视着这个世界,想要一睹那个魔术师的真容。

《苏菲的世界》,不但帮我学习了哲学知识,拉了我一把,而且使我悟懂了一个道理,让我受益匪浅。

我还清楚的记得在534页里,艾伯特说的话:“一个真正的哲学家永远不能放弃。”是啊,我们在校园里学习就像哲学家探索真理的过程一样,只有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才能成功。例如苏格拉底,他批评各种形式的不公不义和腐败现象,向地方势力挑战,最后因此。苏格拉底原本可以求饶,但他却觉得如果不成仁取义,就无法完成他的使命,而由于他如此从容就义,所以吸引了许多徒众追随。苏格拉底坚持不懈,宁死不屈,最后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这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才能成功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飞速流逝,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我永远不会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皮皮鲁传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郑渊洁是一位童话作家,他笔下的皮皮鲁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孩子。他聪明,纯真,富有爱心。当然他也和其他男孩子一样有时会有点调皮、任性。一起和皮皮鲁挑战想象的极限吧。

《皮皮鲁传》有许多系列,例如:《皮皮鲁和舒克贝塔》、《皮皮鲁和梦中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皮皮鲁和罐头小人》这本书。

里面讲述了:鲁西西在开午餐肉罐头时发现里面没有肉,而有五个火柴大的小人。鲁西西决定要保护这五个小人,但她没有把秘密泄露出去,特别是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从不让她和哥哥皮皮鲁养宠物。鲁西西给那些罐头小人们找东西吃还给他们缝制衣服,为他们去了名字。

罐头小人们很是感谢她,于是他们私下决定为鲁西西做些什么,因为在罐头里听过人讲话的声音所以罐头小人们自学了讲话。但事情终没有瞒得了皮皮鲁,皮皮鲁知道后也同鲁西西一起来保护罐头小人。皮皮鲁带罐头小人一起上学,其经历让人忍俊不禁。

747最让我佩服的是皮皮鲁虽然生在这个只认分数的时代,但他因此没有屈服,保持了我们所没有的那份纯真,有爱心。说实话我挺羡慕他的,当个坏学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鲁西西也同我一样挺羡慕皮皮鲁,并从中体会到了做坏学生的种种委屈,好像是坏学生在哪都不受尊重:受好学生的排挤,老师的唾弃,就连有些活动只准好学生参加……这还不算太严重,最让人心痛的是爸爸妈妈的埋怨逼迫。鲁西西自从和皮皮鲁联手之后,就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这之后鲁西西决定加入“坏学生”联盟。从一个成绩优秀的乖乖女变成了一个上课不听讲、爱和爸爸妈妈顶撞的坏孩子。她体会到了坏孩子的心声,联合他们当然还有罐头小的帮助,让全学校、全市、全国甚至全省的老师们改变了以往对坏学生的看法。当然这只是童话,现实总还是残酷的,我相信这是郑渊洁爷爷的愿望,也是全部学生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朝花夕拾读书笔记300字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在书店闲逛时,偶然发现了《朝夕拾》这本书,我很好奇,于是我就翻看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鲁迅。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树人,浙江绍兴人。

这本书主要是写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这本书一共被分为篇作品,每一篇资料都十分精彩。例如:《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这本书的淳朴吸引了我,我想:淳朴也正是鲁迅老先生的性格特征,我们也就应像鲁迅老先生那样,拥有这样的性格特征。

这本书正是由于它的淳朴,而使它让很多人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骆驼祥子学生读书笔记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翻完书的最后一页,不禁深深叹了一口浊气。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的淳朴农民到最后却沦为社会垃圾。

从前的祥子对生活有些骆驼样的积极坚韧。他不安于现状,一心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去活的更加精彩,他宁愿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多赚多一点钱,来实现这个梦想。可最终他也没有完成这个在那个时代算得上奢望的理想。

祥子所展现的人生无时无刻都建立在利益上,包括他和虎妞的爱情。也是因为利益而慢慢变质。其实准确的说,那不叫爱情,只是两人在黑暗世界互相依靠,互相取暖而已罢了。祥子的理想也如这样慢慢变质,这或者是现实,它们不能调和,却很神奇的出现在了一起。就如同栓在一根脐带上的婴儿。现实也绝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人们能做的,只有奋斗,可是就算有的时候不停奋斗,理想也会随着现实改变。所以,保持本心才能改变现实,祥子终究也没有保持本心不变。

对于祥子,更多可能还是遗憾。他那么努力,可还是被生活打败了。说到底,农民出身的祥子因为自卑而承受不了理想一次次破灭而失去了生活的本来意义,所以,他还是一个懦弱的人。

作品本身也写到:“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中。”祥子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的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在第一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是格列佛在小人国的时候:他说我的脸上有许多大坑儿,胡子比野猪的鬓毛硬十倍,皮肤几种颜色混在一起,看起来让人很不舒服。但在这一句中,作者就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很形象的描述了格列佛的面部特征。

文章总共分为四卷,每一卷都讲述了离奇的故事。第一卷写的是格列佛在小人过的遭遇;第二卷写的是格列佛在大人过生活遇到的种.种困难;第三卷写得实在飞岛国;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 “慧骃国”的所见所闻。

通过读了《格列佛游记》以后,我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冒险、敢于面对新生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体会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等。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使我感受到了:格列佛敢于冒险的精神和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他也在一次次的旅行中获得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用自己一双的眼睛真真实实的看社会、看人类、学会怎样生存、学会适应身边的环境。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然,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随意的像格列佛那样随意的去漂流,要想去体会漂流,就让我们多读游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皇帝的新装读书笔记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读完这篇童话,我刚开始有点不太明白,我想皇帝一定是特别聪明、特别厉害的人才能当上的,可是他怎么这么容易被人骗呢?

爸爸告诉我,这是因为这个皇帝太喜欢炫耀,最后连真假的荣耀都分不清,彻底被自己的虚荣心给打败了。就像喜欢打游戏的人在游戏里比谁更厉害一样,这都是虚假的胜败,没有意义!

想想我自已,我已经有很多玩具了,可每次看到别的小朋友在玩一些我没有的玩具时,我就想让爸爸妈妈也给我也买一个。其实我自已心里也明白,玩玩具会影响学习,再说也没什么好玩的,何况我已经有很多好玩的玩

具了。这应该也是我的虚荣心在作怪吧!我不能和这个愚蠢的皇帝一样,我要学会看清真相,一定不能让虚荣心给打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父与子》读书笔记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位名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些高尚的人谈话。”也有一位名人说过:“读书就像登山,读的越多爬的就越高;读书就像耕田,读的越细丰收的就越多。”

这几天,我一直沉浸在书香中,不论北风怎样呼啸,都没有离开一本书,这本书名叫《父与子》。《父与子》这本漫画书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的,是德国幽默大师埃?奥?卜劳恩的不朽杰作。

文章写了一对父子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搞笑的事,虽然看似一些平凡的小事,但在这位作家夸张的手法下,一切平淡的生活都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引人入胜的书”这一章,讲的是一家人用餐前轮流被这一本充满魔力的书吸引,父亲叫儿子去吃饭而自己却被该书吸引忘了吃饭,这章虽然只用了6幅图画,但很清晰的表达了这本书的“魔力”所 在。再比如,“鱼儿来信”一章,也只有6幅图画,说的是爸爸去钓鱼,儿子写了封信在一块牌子上,趁他爸爸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把信放在爸爸正在钓鱼的鱼钩上,爸爸拿起鱼竿,看到了牌子。在这一章中,你只要仔细去看就会发现,画面中有一些很细节的东西,比如那个鱼钩上的浮子,在没有牌子的时候,它平平浮着,可是在挂了牌子后便有一些下沉,这些在画面中都清晰可见,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结合生活实际来完成作品的。

我看了这本书之后,发现人类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快乐。虽然我们生活中会有许多的烦恼或挫折,但是它并不能磨灭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那一幅幅精湛小巧的画面闪烁着智慧之光,无言地流泻出纯真的赤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我相信,它将永远地呵护着人们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暑假西游记读书笔记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四大名著,大家都耳熟能详,家喻户晓。但这四本厚厚的书并不是每一个人看完了原著版,但我可以打包票的说这四本书中的《西游记》在全国14亿人中,一定有上9亿人看过电视剧。

关于这本书,它是一本十分优秀、它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书里生动有趣的文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读者们对书中的四位主人公们——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记忆深刻,这也是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和成功之处。 我与这本书结下了一些未解之缘。从我四五岁时,我母亲就每天当我临睡时都捧着一本幼儿启蒙版的《西游记》读给我听。六岁时,在砂子玲的小卖部旁,总是拿着母亲给我买的金箍棒不释,而这颗童心害得我小学前三年的成绩久久不上,也许是这本书的诱惑太大了,当时我太小,抵挡不住吧。九岁那年,我陪着爷爷在乡下津津有味地观看着《西游记》的电视剧,有时累了也抖擞起了精神地学起了六小龄童先生的几个经典动作。到现在,十二三岁了,看《西游记》的原著,有时也联想到小时候的点点滴滴且念念不忘,也有时联想到由六小龄童老是演的每一部《西游记》,更有时想到启蒙班的几个小插图,而为母爱的伟大所感动。

在看原著时当然是揣摩人物形象:唐僧:虽说是金蝉子转世,好歹也是一个上仙的来世,却屡次被妖精捉走,而无法自己摆脱妖怪的手爪。但唐僧内心果断,例如:他要孙悟空回他的花果山再也不能回来,自己也当没有他这个徒弟,说到做到,信念坚定、百折不饶。孙悟空:桀骜不驯、爱憎分明与仗义。桀骜不驯可以从他平常说话的语气来看看出。每次回答或平常讲话都将一个字词说两遍,而且一个比一个调子高。爱憎分明其实也可以从"三打白骨精"中看得出,本唐僧把他赶回花果山,后面听到师傅遇难,立马乘着筋斗云赶到师傅跟前。猪八戒:虽贪吃、贪图美色和动不动就喊着分行李散伙,但他知错能改。沙僧:有恒心、毅力、吃苦耐闹和毫无怨言地卖力。 读完这一整本书,我懂得了:有种大智慧叫孙悟空,有种优点叫猪八戒,有种精神叫沙僧,有种警告叫师徒四人。(因为人无完人,谁没有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父亲的病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父亲的病》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后来鲁迅去日本学医也有此原因吧。文章一开始讲述了一位名医的事迹,而后引入到少时鲁迅为父亲请医找药治病,与两位重金聘请的所谓的名医周旋数年的经历。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写出几位名医明知病无法治疗还骗取医费,治不好就开些奇怪的药引,故弄玄虚,或者推卸责任说一句“医能疫病,不能医命,对不对”。他们种.种行为都是为了金钱。也表达了作者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的痛恨,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

我想,周父的病在现在哪怕治不好,可那些神奇的药方一拿出来,也一定会成为人们的笑柄,两个“名医”也会被揭穿,被世人所唾弃。可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背景下,这样的医生反而受人推崇,身价不菲,人们对其毫无质疑。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封建落后的思想深入国人。这不仅仅是医学技术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观念上、综合国力上又何尝不是是固步自封。人们对中医盲目相信,而对西医却一无所知,甚至反对。那时的社会也就像周父一样病入膏肓,鲁迅通过讽刺那些庸医来对当时的封建腐朽的社会进行批判。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是父亲痛苦死去,遗留给作者的"的错处"与无尽的悔恨。这也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腐朽封建的思想。在欧洲人经过工业革命进入了机械的时代,中国却盛行女人“裹足”、“巫医不分”,延续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识,使中国人难以走出落后的泥沼。

所以,我们如今更丢弃封建腐朽的思想,相信和努力发展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上至朝廷,官场,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宝玉,金陵十二钗,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具有才华,个个都出口成章,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黛玉和宝钗了。

黛玉或许是从小体弱多病,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的眼泪总是又多、又细、又长。空有了一颗玲珑心和无人可及的诗情才艺,真是让我倍感遗憾啊!

反之,宝钗从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格就大家闺秀所具备的大气了,因此也更得长辈们的喜爱了。更是“是非面前绕道走”,连丫头们都喜欢她。而我又觉得她虽然表面上是风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红楼梦》里对每个人都是刻画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心思,读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更感到世态炎凉,真真假假,到头来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红楼梦》引人入胜的地方数不胜数,真不愧为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活着》读书笔记作文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活着》写了七个人的生与死。凤霞难产而死;有庆在校长生孩子时,为她献血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家珍因自己的一双儿女死了,伤心过度而死;苦根吃豆子撑死了。只有福贵还活着。

其中有庆的死最悲催。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了给校长献血,在抽血时,脸色由梅红变苍白,由苍白变青紫,直到死也不说一句话。就这样,被活活地抽干了血。

有庆难道连死都不知道吗?还是他心中,校长的生比自己的死更重要?这个人让我百死不得其解。现在有庆这样的人物在我们身边已经非常少了。但像他这样能为别人着想的人还是挺多的。就说我们班的谭老师吧,她是我们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在我们眼中应该是很厉害的人,她就是“标准答案”。

可有一次,谭老师在算3X+1=13时把X算成了5,我一看这道题,掐指一算结果X是4。我正要举手的时时候,我们班同学都异口同声地说:“x不是5而是4。”谭老师仔细算了一遍后,说:“哎呀,果然错了。幸亏你们提出来,以后有错都要及时提出来!”我们听了,不但没有嘲笑谭老师,反而更加敬重她了!我们也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我们不但要像有庆一样为别人而活,我们更要为自己活。

我明白了余华想借有庆告诉我们,活着有多难,死却如此简单,唯有为自己活,才能活出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日》的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那一刻你倒下去轻盈得尽量不压住一只蝼蚁那一刻你倒下去缓慢得几乎耗去我一生追忆。

有什么比淡漠更无情有什么比忘却更无义任凭岁月蹉跎,光阴如梭我还将永远呼唤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远方的军号随淡去的狼烟不染杀气曾经的光荣如屋檐的冰撞已成点滴有什么比淡漠更无情有什么比忘却更无义就算秋风萧瑟,芳华尽落我依然深情誓言你在我心里,你在我心里有什么比失忆更无情有什么比颠覆更无义就算秋风萧瑟,芳华尽落我依然深情誓言你在我心里,你在我心里

夜,出奇的静。我独自在台灯下看着《红日》,心似乎也沉浸到了书中……

《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王牌部队,他们发起了涟水战役,与华东野战军交锋。华东野战军的沈丁部队在涟水与敌主力部队二次交锋后,实行战略后撤,退到山东,休整训练。经过修整后的人民解放军在莱芜战役中,灵活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国民党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途穷计拙。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他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地,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的战争,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革命,有奉献,有牺牲。最重要的是,团结。

人是群居动物,团结是人类进步的最大原因,中华民族也是一个热爱团结的民族,"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是我们人人耳熟能详的格言,但在某种意义上,团结被我们视为一种品德、一种精神,而没有作为一种智慧来看待。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团结。团结就是成功,又来团结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人人都不团结,只顾自己,是干不了大事的。我们每个人团结起来,一心一意的去做事,就算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只要每个人都团结起来做。就算这件事的困难度再大,也一定能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长征》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1805 字

+ 加入清单

信念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长征》开始部分就提到一个1922年到达中国的外国传教士薄复礼。19世纪30年代,他跟随着红军度过了一年半的时光,当他回到英国后对全世界说:“中国红军那种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著,是前所未闻的。”这是一个连虔诚的基督徒都觉得讶异的问题。他们的信念来自上帝,而红军的信念从何而来呢?

当代青年人很难想象:70多年前的中国大地是怎样的一个场面,为我们创造今天幸福生活的红军先辈们,面对的是一个如何艰难的处境?让我们回到书中描述的20世纪初的那个时代:“1911年的辛亥革命,这个国家经过长期的痛苦酝酿和短暂的暴力行动推翻了封建帝制统治,然而革命使巨大的国家骤然裸露于政治混乱中。随后出现的以中国国民党为轴心的政权,从来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统一过中国,疆土、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的裂缝在这片国土上纵横交错。国家前景暗淡不明,军阀争斗无休无止,政治统治空前脆弱,各种新锐思潮与各类陈旧陋习冲撞演绎出畸形世态,掌握绝大部分财富的少数集团导致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极端贫困----民国以来的中国,是一段无法叙述清晰的混乱时光,整个民族心灵麻木已久但睡梦浮浅极易惊醒。这种混乱在某种意义上对产生人类历史的惊人事件显得极其难得,因为当各种政治见解、政治主张和政治信仰不可避免地纷纷滋生之时,在思想的旗帜下聚集起一支张扬和捍卫思想的武装力量就不足为奇了”。

“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经历短暂的合作以后,最终走向了破裂。中国共产党按照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开展的革命运动,不可避免地触及了代表作为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国民党的利益,这种政党之间的冲突意味着一个无法调和的问题,即中国革命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单纯地消灭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重新统一中国?还是进行一场把劳苦大众从不公正的社会体制下解放出来的阶级革命?共产党和国民党因不同的政治信仰而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因不同的阶级地位而追求着不同的社会利益---社会利益的不同是人类冲突的本质所在,本质的冲突是永远无法调和的。因为革命目的的不同主张,不久便演变成政党之间的政治对抗”。

“在社会极端不公平的年代里,富人的噩梦就是赤贫者的梦中天堂。在不知道什么是梦想的时候,赤贫的农民只求能够活下去。他们为此到神庙里祷告和哀求过,但是依旧活得一贫如洗牛马不如。当一面画着他们所熟悉的镰刀和斧头的红旗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当举着红旗的人告诉他们穷人也有权利过好生活的时候,他们讶异、欣喜、冲动,然后赤着脚板跟上那面红旗无论走到哪里。这样的情景几乎能够解释二十世纪初中国所有革命发生的根由。”

“中国苏维埃共和国,尽管存在的历史十分短暂,但这个“国中之国”存在的时候却充满了勃勃生机。站在今天的角度,无论如何都无法准确地想象当时中国瑞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深山静谧,篝火熊熊,因为拥有理想和信念而能够战胜一切苦难的红军士兵此时此刻享受着无比的快乐,他们跳着唱着。在偌大国土上的这偏僻一隅,烈烈燃烧的篝火向着夜空腾起璀璨的火焰。谁能透彻地解释,那些九死一生的红军士兵在这个夜晚歌声为何嘹亮?快乐从何而萌?”《长征》一书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这样一支队伍里,令红军官兵舍生忘死的动因是,只有在这里他们才拥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人世间的平等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犹如梦幻中的珍宝。红军是这个世界上官兵之间从着装到待遇几乎没有任何差别的军队。是红军使广大红军士兵获得了人的尊严,使他们拥有了改天换地的梦想和勇气”。“所有的红军成员,无论是占少数的政治军事精英,还是占多数的赤贫的农民官兵,因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仰,他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早的政治追求。所以,没有理由把一个人或一支部队认定为中国革命史上的政治主角----自人类进入有政治纷争的时代以来,所有推进文明的力量从来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而只能是某一种理想或某一种信仰。因此,红军战士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中国工农红军,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他们是无产阶级及其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红军战士懂得,要使自己和所在阶级的根本利益得到保障,就必须彻底消灭剥削、压迫他们的一切反动阶级及其反动政府。共产主义社会,正是他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实际上就是为实现自己及其所在阶级的最大利益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与感悟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阅读了世界名著——《海底两万里》,那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巨作。

书里主要讲述了“我”——皮埃尔,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尼摩船长的“鹦鹉螺”号潜水艇,从而开始了皮埃尔的海洋冒险之旅。由于“鹦鹉螺”号一直被世人当作“海洋怪物”,尼摩船长又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凡是上了船的人,一律不允许下船。最后,海上发生了一次大漩涡,把尼摩船长和“鹦鹉螺”号潜水艇永远地卷入了海底,而“我”却坐着小艇死里逃生。

读完名著,我特别佩服尼摩船长,他意志坚定,从来没有放弃过要穿越海洋的伟大理想,但他最终为了实现理想而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认为他是值得的,他的死是有价值的。他只要有了梦想就会不停地追梦,反之,现实生活中的我,做事总是有头无尾,缺乏意志力和恒心,也从没有设立过目标。从现在开始,我为我自己树立了两个目标:短期目标就是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我要考入前十名;远期目标就是要考到重点高中。我要为此努力学习。

《海底两万里》中的灵魂人物尼摩船长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我也要像他那样意志坚定,顽强、刻苦地学习,以此来报答所有关爱我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茶馆》读书笔记以及心得

全文共 1032 字

+ 加入清单

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叫做裕泰的茶馆里。

这部话剧主要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在时代的变迁中逐渐走向破灭的故事。历经了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裕泰茶馆,在当权者和小人的谋划下最终被改成了“花花联合公司”。而一生守护着茶馆的王利发掌柜选择了在他的茶馆里自杀。《茶馆》该剧可以说是很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而恶人不一定有恶报。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腐败被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先谈谈这幕话剧中的人物吧。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每个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职业、阶级的不同群体。看似多达几十位的出场人物,却无一显得重复。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等等身世不同、个性显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就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刻在脑中。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坏。通览全文,在我眼中他作为一个掌柜,很圆滑又显得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然而,在结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馆被高官与小人夺取,默默地在后院自杀。这一情节,仿佛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心酸不已。这么一个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柜,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人物,以其行为与性格的强烈反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满。

再谈谈这部话剧的特殊之处。《茶馆》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成功和戏剧结构的巧妙、严密。话剧全凭台词塑造人物,一个人的性格全体现于他的每一个字眼中。“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语言功力令人叹为观止。《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都有生活气息却意味深长。在戏剧结构上,《茶馆》可以说是“形散,神不散”。整部话剧虽年代跨度大,没有主线故事,但毫不显得零散难懂。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主要人物,从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松散但有了连贯性。其次,故事中人物父子相承,虽然年代变化了,但每个人物所代表着的群体依旧存在,并随着时间的迁移有了细微的变化。令故事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最后,每个人物都扮演着自己的故事,同时又与各自所处时代密切关联。揭示了社会一角,展览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

有人评论说《茶馆》是一曲旧时代的葬歌,也是一曲挽歌。《茶馆》这三幕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而老舍先生仅仅用一些个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想当你合上书本的一瞬,你会感觉到你和那些小人物一起度过了漫长艰辛的五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幼师读书笔记摘抄

全文共 4140 字

+ 加入清单

初读《爬上豆蔓看自己》,有很多朦胧的感悟,可惜一支拙笔无法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本书我会经常阅读,一直珍藏。它让我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激发我去反思、体验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让自己真实地活着,做真实的事情,用自己真实的声音生活,用自己真挚的情感从事教育,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生活。仔细想来,作者的工作状态似成相识,原来我平时也是这么工作的吧,只是我不是一个有心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就把辛黛瑞拉当成我的镜子,经常来照照,因为我知道我是喜欢我的职业,我也能从观察、了解并理解孩子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幸福。

本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之一,是一本充满感性色彩又令人深思的一线幼儿教师的教育日记,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感悟与反思,记录了一个普通幼儿园教师在和孩子、家长交流中的喜怒哀乐,自己专业成长的足迹,对生活、工作以及生命的感悟与体会。本书真实反映了幼儿教师的生活原貌,从个案的角度记录了幼儿教师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六部分,第一、二部分介绍了作者的理想教育生活和日常教育生活;第三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第四部分介绍了作者在教学中的感悟;第五部分介绍了作者和家长的爱心联系;第六部分抒发了作者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书中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良好的反思和学习精神对于新教师有着推进作用。从作者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教育对其而言是一种信仰,她的文字中给人的感受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她能更多真正的从孩子出发,当看到孩子的表现没有预想完美时,她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在诸多篇日记中都能看到作者一一讲述每名幼儿的进步,将理解、宽容孩子贯穿在现实生活中,而不仅仅是放在嘴上。因此,她能走出常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看这本书时,觉得真像是自己在写日记。同是幼教工作者,写的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每看一篇,生活中的某一片段就会跳出来。如有一篇随笔是《爱唱歌的小麻雀》,讲了她上午因为一直在纠正孩子的常规,结果该上的课都没有上,下午又受老师之邀去听课。回到教室以后正好课程安排是讲故事活动就给孩子讲述《爱唱歌的小麻雀》。因为是临时决定的,没有任何的教具,但是她调整了教学方法,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故事,再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故事,最后以小麻雀的口吻把早晨没有唱的歌唱给小鹿宝宝听,其实就是唱给孩子们听,后来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也让我想起公开课,她的做法可能就是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做法可能比她更好,但是我们因为公开课结束就过去了,时间长了可能就忘记了,但是这位老师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感悟,再次打开的时候也是一种经验的借鉴。所以边读书边思考,是阅读《爬上豆蔓看自己》中养成的习惯,会被一句话、一个小片段所吸引,便停下来细细思索。因为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己有一种新的审视和批判精神。所以刚开学的时候也曾试着每天在博客里写写自己的教学感悟,发生在身边的精彩瞬间,觉得也是一份快乐,但是后来因为家里很忙就慢慢疏忽了,只是偶尔想到了就写点东西在里面。

高美霞的日记给我最深的印象有这样几点:

第一, 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教育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这些教育日记反映的就是教师和孩子的生活,是对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叙述,也是对教师生活感悟的叙述。其中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敏感,体现了教师的生活趣味,生活态度。在日记里,我们可以感受老师和幼儿鲜活的生活场景和活动,我们可以认识一个个反复出现的有自己思想的、充满活力幼儿。在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老师的困惑和苦恼,看到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互动、磨合。在日记中,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作者的文笔平实中透着优美,叙述的很多生活事实充满情趣,让人感受到与孩子的共同生活也是诗意的生活。

第二, 有反思的职业习惯。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事实的文本,也是一个心理的文本,是一个教师不断反思的文本。对幼儿教师而言,人人都在实践,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在反思。这些日记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反思精神,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意味着对自己有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精神。其实,这些日记本身就是反思的产物,写日记本身就是给自己“照镜子”,就是审视自己言行。这些日记中,作者对自己言行的很多分析是难能可贵的。

第三, 有自觉的学习精神。

看了这些日记,我觉得作者有很高的学习热情,有自觉的学习精神。对教育实践的敏

感,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分析,需要教育理论和综合素养的支撑。从日记中可见,作者的阅读面是很广的,对一些理论和思想有一种渴求的精神。有些著作作者是精读的,充满感悟的。这种学习精神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能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与个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努力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自己。

第四, 有美好的职业理想。

看了这些日记,给人的感觉是,从事幼儿教育是一种意志的磨练,更是一种享受,幼儿园生活是多彩的,灿烂的。幼儿教师的职业是阳光的职业,是有挑战也是充满快乐的职业。我们所得到的这种感觉是建立在作者美好的职业理想的基础之上的。对孩子充满爱,充满关怀,对孩子给予宽容,给予理解,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这就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引领的职业态度,有了这种职业态度,就有可能去享受职业,而不是忍受职业;去迎接职业生活的挑战,而不是回避职业生活中的困难。读了这些日记,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之中的。是职业理想在支撑着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是职业理想在引领着作者去反思和不断努力。

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多学习(向其他老师和家长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多看书,多反思,多动笔。反思是个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改进方法的过程。很多家长都表示自己脾气暴躁,对孩子缺少耐心,如果能经常反思,就会逐渐增强自我监督的力量,进而逐渐控制自己的脾气,处理问题时更趋平和与理智。如果头脑中装有更多对理性重要性的认识,懂得更多教育孩子的知识,那家长原来那些不科学、不理智的做法肯定会越来越少。家长们一定要抛弃这样的想法:我天生就是急脾气的人,根本改变不了,孩子将来会明白我发火是为他好的。我个人的切身经历使我相信:知识和智慧拥有强大的力量,如果用它们武装头脑,任何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可以变得更冷静、更睿智、更从容!

二、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真正的关注。家长应该爱“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仅仅爱大人理想的或期待的孩子。经常听家长对孩子这样说:“你再哭/闹/撒谎/不好好吃饭……妈妈(或爸爸)就不喜欢你了!”家长的本意是要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却领会成:爸爸妈妈根本不爱我,除非我不犯一点点错误,否则他们就会骂我、讨厌我,甚至不要我了。父母太多善意的想法变成对孩子无意的伤害,当孩子遍体鳞伤时,父母或许还浑然不觉,以为都是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对孩子“真正”的关注太少了:心不在焉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敷衍了事地应付他们的请求;三心二意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向父母吐露心事、表达思想,原因正是我们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孩子怎么可能信任并接纳我们?其实全身心的关注并不需要太多时间,跟孩子一起沉浸在一个游戏中,陶醉于一个故事里,认真的表情、专注的眼神……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满足,增进孩子与父母间亲密的情感。

三、面对孩子幼小的心灵、稚嫩的思想、脆弱的情感,家长和老师需要细腻、再细腻。抛弃那种旧的教育观念:无论我做什么,只要是为孩子好就行了。这份“好”不应该让孩子长大成人后才去回味、体验和理解,而应该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并喜爱这份好。我们的教育的确太粗线条了,我们很少探究孩子那小而敏感的脑袋里究竟有什么奇妙又丰富的想法,我们很少思考该如何理解和尊重孩子,如何引导他们想得更多更深。家长通常觉得反正我是为孩子好,只要孩子照我说的做就行了,孩子始终处于可怜的被动地位。其实,很多孩子自己的事情完全可以由他们自己做主,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着做,如吃什么样的早饭、穿哪件衣服、要不要把玩具借给小朋友等等。教育,真的是一件需要细心加耐心加爱心的事情。

羡慕作者身上那种蓬勃向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和激情。我想大多数教师都是努力的,他们会为自己讲的故事引起孩子的共鸣而高兴,为孩子们对活动的聚精会神而欣慰,为自己的收获而欢欣鼓舞,但这种快乐并不是一直存在的,他们会灰心,会沮丧。为什么孩子这么浮躁?为什么家长这么难以沟通?这种状态说明教师还没有把工作当作心灵的享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后,教师反思过今天的活动了吗?孩子和自己都收获了什么?享受到什么?翻看教师的反思笔记,写得更多的可能是有关孩子的情况,以及一日教学活动环节哪些需要改进等,很少写到自己一天的心情。其实,教师应该记下自己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反映了教师是否用心去做了,反映了教师做事的精神状态。孩子的激情需要教师来点燃。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激情,而只是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选择的内容和材料对孩子没有挑战,那么孩子在活动中就无法产生来自活动本身的原动力,就像作者说的“孩子的眼中找不到发亮的、渴求的眼神”。因此,只有教师产生蓬勃向上的激情,才有可能点燃孩子的激情。教师应该用心灵去享受工作。

从辛黛瑞拉的这些日记中,可以感受到高老师的职业理想不是文字上的,不是口头上的,而是融入到每一天的具体的行为。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也正是作者只言片语中所表达出来的对教育的信仰、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在教育上有如此的悟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一份坚持,日复一日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需要有伟大的灵魂的,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孩子、给予孩子细腻而恰当的关爱更要用尊重和平等的态度面对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