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2周年大会观后感(精彩20篇)

与梦同行,中国梦是少年梦,也是我的梦。让我们爱护环境,为美丽的中国出一份力!小编收集了中国梦畅想2049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6705

作文

1000

开学第一课少年强中国强观后感300字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当观看完《开学第一课》后,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防疫的知识,在这场战疫里,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生命在疾病面前显得多么的渺小。所以普及防疫知识,人人有责,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更多的防疫知识,学会好好保护自己,让自己快乐健康地成长。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中,除了学到许多防疫知识外,还有让我又一次看到抗疫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

面对疫情的时候,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冲在疫情一线,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担当,什么是责任,他们是我心目中的抗疫英雄。当然啦,在这场与疫情的较量中,还有其他很多动人的故事,总之,离不开许许多多逆行者默默的付出。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让我们一起传播抗疫精神。

让我看到了,原来每个人虽然是这个社会的沧海一粟,但只要每人贡献出自己一点点的力量,就可以点亮整个社会前行的光。也许黑夜很长,但请相信总会看见曙光。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每一个为“疫”而战的人,都值得我们感激并尊敬。每一位逆行在防疫前线的白衣战士都是最可爱的人,是最美的风景,也是防疫最坚实的力量,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谢谢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抗美援朝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爸爸带我去看《金刚川》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__周年的影片,该片以战士、敌人、防空炮台和桥上四个视角讲述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始终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

《金刚川》这部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据一名人物原型爆料,这次战役是他最难忘的战役,战士们连续七次修复三十七米长的大桥,用血肉之躯筑起金刚川上的水路通道,保障了部队和物资输送的通行。这个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当时为了争取谈判主动权,志愿军发动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这条河是本次战役中重要的军事通道,而唯一的桥梁岩里桥却被敌方损毁。为了抢占军事先机,我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抢修战斗,却一次又一次的被敌人炸毁。敌方轰炸机在两个多小时内向桥梁扔下数以千计的炸弹,而我方不惧牺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复战略通道,直至战斗胜利。

看完电影后,我激动不已,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更多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我用爸爸的手机查了抗美援朝的资料。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跨过鸭绿江,25日开始了抗美援朝的战争。当时我们的新中国成立后没多久,百废待兴,工业力量薄弱,无法制造先进的武器。因此,在抗美援朝的整个过程中,先进的武器都属于对手,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炮弹都得数着用。但最终,战争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武器敌不过勇气、强权敌不过正义,经过无数志愿军战士的努力,最终我们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为什么我们能够以弱胜强?为什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能够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我想一位主动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的老兵说的话就是最好的答案,他说:“我不是不需要幸福,我不是天生愿意打仗,可是敌人要剥夺我们的幸福,我不能有别的选择。”

我想如果把视线放到今天,侵略者想要入侵我们的国家,剥夺我们的幸福,无数的解放军战士和无数的叔叔阿姨们,一定会像志愿军战士们一样,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保卫我们的国家。

最后,我要向伟大的志愿军战士致敬!学习他们为了保卫祖国而不畏牺牲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最新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在电视上观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心传》。

这是一个美食纪录片,共有八集,我和妈妈看的是第二集,讲述的是中国美食的传承。片中通过播放榨油、挂面、糕点、中餐、海鲜等美食的制作过程,讲述了我国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的美食文化,在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的主要传承方式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这部片子里播放了各种各样的美食,看得我直流口水,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还有美食的神奇制作方法,比如:北方人制作的挂面,面在他们手中就像一根弹性超强的绳子,越拉越长、越拉越细,就算底下挂着石头居然也不会被拉断,我感觉好神奇啊!在片子当中还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是一个师傅对他的徒弟们说的话。他收了二十个徒弟,但只有一个徒弟看到了他的绝技。因为这个徒弟最用心、最努力,每次下班她总是最后一个走,只要有剩余的材料,她都会用心地练习,所以师傅把自己的绝技传授给了她。这不就像我们学知识一样吗?如果自己不用心不努力,即使老师教得再好,成绩也不会提高的。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部又好看又有意义的纪录片。如果你喜欢美食的话,你也可以去看一看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

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2020,这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蔓延至祖国的大江南北。可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在疫情“大敌”来临之时,有多少人迎难而上,主动担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执着坚守诠释着最美“逆行”。

钟南山爷爷,是此次“抗疫”战中最令我敬佩的人,他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仿佛他就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的定海神针。17年前,非典疫情爆发,面对未知的病毒,人民陷入恐慌,钟南山爷爷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病人,与死神争夺生命——老人,变成了战士。17年后,84岁的钟南山爷爷依然感动所有中国人。当新型冠状病毒出现时,本应在家安享晚年的钟南山爷爷依然挺身而出,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在这里我要向您郑重地道一声:“谢谢您,您就是那个最美逆行者,向你致敬”。

武汉疫情出现大爆发的时候,还有一位老人和钟南山院士星夜驰奔武汉,那就是李兰娟奶奶。李兰娟奶奶目前已经70多岁高龄,但她不顾个人安危,仍然带着自己的医疗团队来到疫情最严重地带——武汉。她凭借着自己先进而又科学的医疗经验,率先提出武汉“封城”。这一举动让疫情不再向全国疯狂蔓延,使疫情在全国得到了根本性的控制。在武汉救治期间,由于长时间带着口罩和防护镜,脸上压出了道道深深的红色印痕,但李兰娟奶奶给我们国人的印象始终是镇静、从容。有您和钟南山院士这样的科学家在,我们就不会害怕。因为你们的逆行与负重前行,才给了我们的岁月静好。

为了打赢这场战“疫”,各省援助湖北医疗队,主动请缨,在请战书上毫不犹豫的按上自己庄严而又神圣的手指印,奔赴疫情中心地带,在远隔千里的他乡与病魔较量。他们当中有的甚至没有告诉自己的家人。明知此次前往,有可能面临被感染的风险,可他们明知“山中有虎,却偏向虎山行”,目的是为了与病魔较量,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从病魔手中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你们当中有许多人24小时坚守在病区,戴着严密的口罩、护目镜,穿着闷热不透气的防护服,水也不敢多喝,一天工作下来,累的腰也直不起来,但也只能短暂地平躺着缓解一下。当新闻中报道每日治愈人数的时候,我想这些数字就是你们努力成果的最好见证,那每日增加的自愈人数,就是你们最大的勋功章。

在这次抗“疫”战中,还有无数“逆行者”。他们是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是一声令下、义无反顾,奋战在防控处置一线的公安民警;是带领居民群防群治的街镇、社区工作人员......

在这里,我作为一个初中生,向你们致敬!你们的付出,我们全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除了感谢,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只能不添“麻烦”,勤洗手,戴口罩,不聚会,防疫情,从我做起。我想这就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

加油!抵抗“疫情”从我做起,谢谢现在正在努力工作的医生和护士,你们辛苦了,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祝愿“疫情”早日结束。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使这次“疫情”之战长久,但我坚信,众志成城,同心战“疫”,疫情终将被击败,春天必会繁花烂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校园诗词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里,我爱上了一档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人生自有诗意。”这是主持人董卿老师常说的话,也是我喜欢这个电视节目的原因。当选手答题开始,宁静幽远的古风音乐便响了起来,配上绚丽的水舞台,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感觉身心都被陶醉了。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诗情,不一样的人生!

《中国诗词大会》中可谓是人才济济。上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稚气未脱的孩童,高手如云。有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所有想象”的高一女孩武亦姝;擅长用文言文写作的初一学生叶飞;满腹文采的北大工科博士生陈更;还有伶牙俐齿的王若西。

其中,第九场的二号选手白茹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茹云是一个朴实、乐观、坚强的人。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白茹云和诗词的最初结缘,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她的弟弟小时候脑子上长了一个瘤,发作的时候,就使劲打自己的头,打得头都破了。白茹云这个长姐就在这个时间给她的弟弟背诗,弟弟听了,便安静下来。弟弟再哭再打头,她便再背。她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古诗词的。

白茹云在六年前也生病了,得了淋巴癌。为了做化疗,为了省24元车费,她放弃直达的车,早晨5点起床,辗转5小时,转车来到医院治疗。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她竟然坚持把一本《诗词鉴赏》看完了。做完化疗,她五官都有些退化,可她依旧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讲完了这么催人泪下的故事。大家都忍不住落泪了,而我们可敬的白茹云却笑着说:“我现在已经不觉得有什么了,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波折,这都不算什么。”我对她敬佩得五体投地。我想,此时,只有一句话能形容她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做自信的中国人观后感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反思一下张教授的演讲,张教授说的并不是要中国自信,而是要中国人相信中国政府,也就是要中国人对所谓的自己的政府相信,把“相信政府”偷梁换柱的说成“自信”,是不是太可笑了?譬如我自说自话,你提出疑问,我就说你不能提出疑问,你提出疑问说明你不自信,你要自信,你自信就是相信我。这逻辑是不是太可笑了呢?堂堂教授如此愚昧无知,令人发指。

其实,普世价值也是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和承诺的。普世价值,是肯定了人的一些基本的权利,是一些底线性的,譬如受教育的权利、医疗救治的权利、信仰自由的权利等,这被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认可、支持并写入《联合国公约》即《人权两公约》,中国是联合国《人权两公约》的签署国。在国际上,普世价值所引起的争论主要在实行上。在国内,普世价值所引起的争论主要在了解上。国内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政府签署的《人权两公约》的具体内容,等于也不知道普世价值的内容为何物的,但在这种不知缘由的现象层面就大打口水仗。这是不理性的表现。所以,中国人不要不问原因的打内战,而是要搞清原因,弄清什么是普世价值,弄清什么是民主,弄清自己的确实所需,再争论也不迟啊。

自由、民主、普世价值等等,中国政府都是支持的,而且从来没有反对过。只是中国党政认为普世的东西到具体的事物层面上,是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特点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中国特色,譬如西方认为中国政府专制,中国政府不承认是专制的,而是认为是民主的,只是民主的程序方式有所不同。但到了中国内部口水战时,自由、民主、普世价值等就变成是毒蛇猛兽般的坏东西了,很少在自由、民主等的内容、程序、方法上进行讨论,而是选边站的敌对和极端的谩骂,这似乎也是个中国特有的怪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礼观后感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叶连平老师九旬高龄仍坚守三尺讲台,20多年来退而不休,他是我们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和道德楷模,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认识到教育是如此美丽。”9月12日上午,刚刚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红星中学英语教师张桂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在叶连平老师身上,学到了无私奉献精神。“叶连平老师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努力用知识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用爱照亮他们通往梦想的阶梯。这位老党员,几十年来,不忘初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默默付出。”张桂霞说,在叶连平老师身上,她学到了爱生如子的道德情操。叶连平老师是“四有”好老师的生动典范,他忘我的精神令人钦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三尺讲台,一生情怀。

“叶连平老师曾说过:老师的工作,绝不止在三尺讲台上。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重要的!”张桂霞告诉记者,她在10多年教学生涯中发现,因为经历不同,孩子们的性格、智力、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她会更加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整理并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观察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走进他们的内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在集体中都有存在感和归属感。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十多年来,张桂霞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青年教师、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张桂霞表示,荣誉代表过去,她会努力用自己勤勉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刻苦的学习态度,促进学校“让学习成为习惯”学风的形成,让学生慢慢明白终身学习的道理。她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学校“闪闪红星,放飞梦想”团队里的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用一颗母亲的心做教育,和学生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借出差无锡的机会,上海楷麓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久明匆匆赶回和县乌江镇卜陈村,再次看望自己的初中老师叶连平。

“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了?”2个多月前,叶连平骑自行车买菜,回家路上遭遇交通意外受伤,常久明一直很牵挂,“等您身体恢复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几天。”

在村民们眼中,叶连平就是村里不灭的“蜡烛”,也是照亮孩子们走出村里的希望之光。

常久明曾一度刻意躲着叶连平。那时,初中生常久明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家境贫寒,父母就让他辍学学缝纫。一天下午,常久明硬着头皮把即将辍学的事报告了叶连平,意外的是叶连平并没有当场责骂他。常久明随即离校回家。

就在那天天擦黑的时候,正在棉花地里帮父母干农活的常久明,看到远处一个身影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叶老师怎么来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惊,常久明赶紧躲了起来。

常久明家距离学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过河,当时还正值汛期。叶连平最终没有说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笼罩着田野,躲在暗处的常久明盯着那个渐去渐远的落寞身影,忍不住热泪盈眶。

“尽管我后来还是辍学了,但成为叶老师的学生,是我一辈子的幸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资助叶连平奖学金基金。

叶连平坚持每年到每个学生家至少家访一次,不管多远都一定访到。特别是那些在校表现一般、家庭困难、住址离学校远的学生,他更是格外关注、关爱,多次上门。在卜陈学校周边的乡村田野间,经常会看到一个老人,提着马灯跌跌撞撞地赶路,有时身上还沾了很多泥水。

“叶老师对学生负责,是出了名的。”令叶连平曾经的同事、卜陈学校教师戴启涌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叶连平批改学生作业,连标点符号都会一一校正。

“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叶连平当班主任时,曾带着学生勤工俭学,用赚来的钱购买课外书给学生看,开阔学生眼界,在当时算是特立独行了。多年后,那个班的学生发现,当初勤工俭学挣的钱根本不够买那么多课外书,是叶老师自己贴钱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五下午,老师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中的两位人物,林俊德,陈斌强,我觉得我最敬佩的人是林俊德。

林俊德是一个中国工程院院长,他在住院期间,只顾着工作,连拖了三次手术,所以,林俊德和死神展看了殊死搏斗。他每天很早起床,坐在椅子上拼命地工作,医生说他这样不能坐着,坐着只能让病情加重,可是他执着的跟医生说:我能行,我要把工作内容都传到电脑上。这时,医生也被林俊德感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林俊德从早到晚都不休息一次,他的老伴和医生都劝他快点休息,免得病情加重,可林俊德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劝告。

终于有一天,林俊德再也扛不住了,他同意休息一会儿。可是,当他闭上眼睛就再也睁不开了。

看完我热泪盈眶,心想:林俊德也太拼命了,自己快要死了,还这么拼命的工作,从早到晚连休息都不要,甚至连拖了三次手术,还要每天早起工作,我真感动,很惊奇,所以,我要向你学习,以你为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一天,我正看着枯燥无味的电视节目,突然,一阵清脆的“叮铃铃”声把我惊醒了,我四处张望,想看到什么东西在响。哦,是电话!这么早谁会打电话来呢?我心里在想。我马上跑过去,拿起电话喊道:“喂!是谁呀?有话快说!”“是我,儿子!”“啊!是老爸呀!刚才说的话你就当它不存在。”我像老鼠见了猫似的,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过错。“算了,算了,不和你斤斤计较,以后记得要有礼貌就行!对了,我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我们可以去新疆了,而且是今天!”“真的?太好了!”我一蹦三尺高,“老爸,万岁!”

到了新疆,爸爸就带我们去乌鲁木齐市的小沙漠玩。爸爸首先带我玩摩托车,这太刺激了,这次比赛是摘旗子,我们也摘了很多旗子。最后达到了最高峰,也就是终点。接着,我们订了个旅馆,然后去吃晚饭。在街上,有各种应有尽有的商品。我们到了吃晚饭的地方,我吃到了当地的特色手抓饭,“这简直是我有生以来吃到的最好吃的饭!”我感叹道。

第二天,爸爸带我们去吐鲁番的葡萄沟玩,那里是盛产葡萄的地方。那里的紫葡萄像一串串紫水晶,绿葡萄像一块块翡翠玉,黄葡萄像晶莹的玛瑙……品种繁多,酸甜可口,好吃极了!

最后是去骑马,我的马总是不听指挥。我叫东它往西,我叫西它往东,总是和我唱反调。下坡时,那匹马跑得飞快,我使劲地拉它还是不停,后来还是爸爸帮了我,让我逃过了这次即将降临的“灾难”。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新疆,希望下次还能到新疆来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人民的名义观后感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牵头创作的《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正式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该剧真实震撼地演绎了荧屏“打虎”,开播以来引起强烈反响,不但收视告捷,在社交媒体上也引发热议。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反腐电视剧的热播,生动展现了反腐败斗争的真实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一大批腐败分子受到法律应有的惩处,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构成。

权力离老百姓很近也很远,就像人们在关注反腐剧、反腐斗争一样。但是,官员廉不廉、政党纯不纯,老百姓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能够从弱变强、从建党到建国,成功经验就在于得民心。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广大人民群众痛恨腐败,必然会力挺反腐,而反腐作品道出了民众心声。《人民的名义》首集就取得了全国网收视率位居同时段第一的好成绩,说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顺党心、合民意,有着广泛和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腐败最严重的不是贪了多少钱,而是人的堕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人民的名义》是艺术化了的现实,而我们更需要直面现实、直面问题。这也如同行进中的中国,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绩有多好,都不能忘了发展是在较量着什么,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而这也恰好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人民的名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将生的希望让给国人。—— 题记

今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在武汉爆发。当人们有说有笑的吃着可口的年夜饭,享受着与家人相聚的欢乐之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在为我们的国人奋斗着。

家家灯火通明,可有的家里丰盛的年夜饭,整整齐齐地摆在桌上,餐桌旁却留着几把空空的椅子。医院里灯火通明,医生和护士一次又一次给予病人希望,给予了国人希望。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没有白费。患者的好转,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敬的白衣天使,是钢,亦是铁。为了一个个鲜活而又美丽的生命,他们用尽了一切办法,往死里拼!不顾脸上被防护器具勒的多难受,不管工作有多么劳累,可他们,每一个人——情愿冒着被感染,甚至死亡的生命危险,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没有一个人丝毫的有过退缩的念头。他们是英雄,为国家,为人民,为病人。他们是钢铁,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在危险之下毫不退缩。他们是美丽的白衣天使,他们在鬼门关前和死神抢生命,他们是可敬的,亦是可爱的。但英雄是人,钢铁是人,白衣天使亦是人。他们想家——谁不想呢?可他们没有回去,反而从全国各地纷纷来到武汉,支援一线。他们走时,孩子们拉住他们的衣襟。孩子们害怕,他们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他们走时,年迈的父母拉住他们的手,老人们害怕,他们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他们泛着泪光同亲人们告别。那泪光里莹莹的,是坚定,是刚毅,是勇敢。他们是钢铁,是英雄,但他们也是孩子的父母,父母的孩子。他们是最伟大的,最可敬的逆行者!

英雄是最勇敢的,也是最无助的。你可否知道?他们全副武装的面具下,是否藏着晶莹的泪花?他们的眼泪,从不会让人轻易看见。可它们的眼泪,无助的让人心疼。他们舍了小家为大家,他们告诉了全世界,什么是中国力量,什么是中国榜样,什么是中国精神!

他们是美丽的,可敬的白衣天使,他们是逆行者。我深深为祖国有这些可爱的逆行者而感到骄傲。

逆行者是最可敬的人,他们是国人的守护神,他们是国人坚实的后盾,也是国人们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689 字

+ 加入清单

开头:当《感动中国》的熟悉旋律在耳边唱响,2月27日,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又一次润湿了我们的眼眶,用榜样的力量传递中华美德的正能量。

连续几年的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都会有为我国国防、军事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今年也一样。那位前辈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华专注做了一件事,尽管他的名字并非如雷贯耳,但他的事业却世人瞩目!他参与了研究氢弹,在当时,他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经验的核武器研究权威人士,还被其他国家的人嘲讽,而且他还有即将研究成功的原子弹,可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他没有犹豫选取了毫无经验之谈的氢弹,他就是为了打破美国的核威胁和核垄断。他靠天分和勤奋为我国的氢弹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身体原因,89岁高龄的于敏没到领奖台。他的儿子于辛代为领奖。当主持人白岩松问:“当明白要把感动中国这个奖杯给爸爸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于辛回答:“他觉得他已经老了,他更期望年轻人去得到这个奖项,去激励人。”目前,89岁高龄的于敏仍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以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带给咨询和推荐。我想“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吧。

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也有一位人物,他就是师昌绪。他研究出来的空心涡轮叶片,被业内称为航空发电机第一关键阶,我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这个技术的国家。感动中国给他的颁奖辞是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但2014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让我们为这位老人深深的鞠上一躬吧,感谢他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母爱是天底下最深的爱,陶艳波把此爱发挥到了极致。他的儿子杨乃彬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从此,陶艳波成了儿子的耳朵,成了儿子最好的同桌,这一同桌就是12年,她陪儿子从小学读到了中学,如今杨乃彬已成为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母亲啊。在颁奖典礼上她笑说道,我陪儿子读书都比当年我自己读书时都认真。因此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辞是: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潜力的儿子一齐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在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在这个院子里有一个持续了39年的故事。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构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虽然这都是些小事,但是39年始终如一日的坚持下来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齐,就不再离开。陇海大院里的邻居,给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瘫的高新海一个家。”这是感动中国给予的颁奖辞。

除此之外还有在今年埃博拉病毒的救治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医疗队,十三年如一日守护父亲的朱晓辉,像一名战士一样治疗麻风病的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还有为我国新疆地区人命安定生活而坚持的木拉提?西日甫江,更有好心人“炎黄”——张纪清,“移民第一职责人”——赵久富,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

这些人物都用自己的行动甚至是一生诠释了“仁智礼义信”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正能量,让我们行动起来向这些人物学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全国抗疫表彰大会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各级领导干部要“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把疫情防控斗争的各项部署落细落实落到位”。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打赢防疫阻击战,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必须关键时刻站得起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在战疫一线谱写“血与火”的时代之歌。

在战疫一线检验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感染人数继续攀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已有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遏制疫情蔓延的势头,在充分发挥医务人员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需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严防严控、严格排查,阻断传染源,同时做好民生领域的其他工作。因此,领导干部要有“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勇气和魄力,在普通群众隔离在家的时候,“逆行”战疫一线,靠前决策,靠前指挥,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着力解决时下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现实利益。

在战疫一线感悟责任与荣耀。入党誓词中写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我是党员,我先上”彰显的不仅是勇气与担当,更是责任与荣耀。“为官避事平生耻”,疫情防控面前,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更要在危难时刻敢于站出来、跳出来,不顾生死,义无反顾,共赴时艰。向疫情宣战,集结号已经吹响,党员领导干部是群众的“主心骨”和“定盘星”,“人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积极走好群众路线,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众志成城,戮力同心,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时代的责任与担当,舍我其谁,舍生取义,努力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在战疫一线锤炼党性和信念。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员领导干部需直面生死,能否经受住考验,是党性信念是否坚定的“试金石”。共产党员,就是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抗疫前线党员先上”“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如果没有强大的党性信念支撑,又怎能直面生死依然无畏。坚定的党性信念不是自然而生的,而是要经过严格意义上的党性历练才能产生,疫情防控是当前最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锤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意识的“主阵地”,要自觉在战疫一线强信念之“筋”,健理想之“骨”,推动全党上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感动中国人物孙景坤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1206 字

+ 加入清单

孙景坤是96岁高龄的志愿军老兵。他曾舍生忘死血战沙场,作战英勇荣立一等功。载誉回国后,他却深藏功名解甲归田,带领村民改变家乡贫困面貌。

在丹东市光荣院,一件挂满军功章和纪念章的军装挂在孙景坤老人的床头,这是他那段戎马生涯的见证。

孙景坤的儿子孙福贵:我父亲很怀念他牺牲的战友,他有时候经常看这些奖章,再顺手去摸一摸,他的脑海里可能想的很多。

1948年参军入伍的孙景坤曾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并立下赫赫战功。1950年,孙景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因激战负伤回国治疗,伤刚好又再次奔赴前线。

1952年10月,在配合上甘岭战役的一场战斗中,身为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了增援161高地的命令。当时,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送弹药上去要冲过十几条封锁线。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营长就告诉我,你带领这九个人,扛多少手榴弹、扛多少子弹。一出发一看,飞机就来了,我们瞅准机会赶紧往上冲。

冲上阵地的孙景坤,和所剩无几的战士们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他们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孙景坤一人就击毙了21人。

从中午一直到半夜,孙景坤和战友们浴血奋战最终守住了高地。因为作战英勇,孙景坤荣立一等功。1953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在回到家乡后的几十年里,他却从未提起这些荣耀。

孙景坤的女儿 孙美丽:我问他,你怎么不讲你战争年代的事情,他说我不能说,一个个熟悉的脸庞都倒下了,我不愿意说那些,心里难受。

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乡务农。在办理党组织关系时,他“隐藏”了自己的战功和荣誉,回乡第三天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后来作为生产队长的孙景坤,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用几年的时间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并带领村民一同修建水坝改造耕地。

辽宁省丹东市山城村村民曲华成:这个河一发水就把地都冲坏了,(孙景坤)领着大家伙儿修这个拦河坝,想办法叫大家伙儿富裕起来。老百姓心目中非常信任他。

村民有困难,孙景坤想方设法解决,而他自己的孩子却沾不上一点光。在家务农的大女儿孙美丽今年已经快70岁了,因为小儿麻痹她从小右腿落下残疾。她告诉我们,16岁那年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却在父亲的坚持下让给了生活更困难的家庭。

孙景坤的女儿孙美丽:当地电话局里头招一批工人,要电话员,我非常高兴,我这回能当工人了,俺爸知道了,说什么也不让我去。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当这个党员,不能一切为自己着想,要多为群众,也为国家。

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孙景坤最终决定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那时候人们才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志愿军将士后代徐江娜:这个(位)老英雄,他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在和平时期他又深藏功名,都是对后代的一种教育,我们就是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观后感

全文共 135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群”小人物”的“大坚守”。纵观古今,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坚守,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坚守一份悠然;李太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坚守一种洒脱;廖俊波只砍枯枝当柴烧,坚守一颗初心;黄大年一腔热血返故土,坚守一个信念。而我要说的是长江水文的一群小人物,他们从春走到冬,从南走到北,从白走到黑,以坚守的力量诠释对事业的忠诚,对选择的承诺,以最深情的诉说告白这条不枉此“行”的水文路。

2015年开始,长江水文参与到了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项目的建设中。这不仅是“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更是中巴友谊的见证,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每年春节前,卡洛特现场都会有一批人员的轮换。即便身后就是万家灯火,水文人前行的脚步依然坚定如初。今年年初,现场的厨师也请假回国过年了,这可愁坏了营地里的大老爷们。他们不仅要面对匮乏的物资,艰苦的环境,几乎为零的文体场所和慢如蜗牛的网速,就连吃饭也成了问题。可没办法,吃不了现成那咱就自己动手呗。于是,在巴国的一个角落里,一群兼职“大厨”诞生了。大年初一那天,我收到一张越洋照片和一段视频——一桌尽力而为的年夜饭和来自营地的新年祝福。当时鼻头突然就酸了,因为彼时彼刻我正被家人环绕着,而我却清楚的知道有这样一些家庭,他们正思念着父亲,思念着丈夫,思念着儿子。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用坚守和奉献守护着我们的“团圆”。前些日子,有同事回国了,和他谈起异国春节时,他聊得最多的却是杀鱼的时候手被划伤了,炒菜的时候耍起了“天女散花”……讲到最后居然炫耀起自己突飞猛进的厨艺,但是,对这个特殊春节的寂寞与心酸他却一笑而过了。我想,他不是不苦,他只是学会了在坚守中发现一丝乐趣。

在营地里有一位“元老”级人物,一年12个月里,他大概有10个月都在现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一名80后奶爸。因为工作他只能忍痛和儿子长期分别,父子间少有的亲近也只能依靠冰冷的电脑屏幕。眼看儿子一天天长大了,可望向父亲的眼神却一天天陌生了。一次视频聊天时,小宝贝看着父亲硬生生地叫了句叔叔。当这声清脆却异常刺耳的叔叔在千里之外的陌生国度响起时,周围沉静了,这个直击人心的拍打让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谁又能承受来自孩子陌生的目光。我们问他,苦吗?他笑笑说:“把本职工作做好也是给儿子作榜样。”我想,他不是不苦,他只会学会了在坚守中寄托一份情感。

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水文工作很苦,没错,在狂风暴雨中一路逆行,很苦;在骄阳烈日下翻山越岭,很苦;在异国他乡饱受寂寞,很苦。可即便身处在这一个个“沟渠”之中,水文人依然不忘时时仰望星空,他们将横在工作与生活之间的荆棘通通拔掉,因为心之所向去寻找了一个平衡点,一个既能在大爱中坚持自我,又能在小爱中成全彼此的平衡点。就是这样一群“小人物”,他们默默践行着江河守护者和把脉人的使命,把“坚守”二字深深融进了自己的骨血中。

多少辉煌的成就,都是在埋头苦干的坚守中铸成;多少豪迈的跨越,都是在日积月累的坚守中抵达;多少伟大的梦想,都是在代代相传的坚守中实现!长江水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的历程,就是一代又一代水文人用痴心不悔的坚守铸就辉煌的历程!我相信,用执着坚守的长江水文明天会更好!我坚信,用力量筑成的中国梦,必定会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圆梦成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开始播出了,这一次又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奇、怎样的感动。

最令我惊奇的是第三个感动人物——阿里帕—阿里马洪。她是十九个孩子的妈妈,但是这十九个孩子都不是她的亲生骨肉。“不是亲生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部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过了亲情。泉水最轻,母爱最真!”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母爱是最伟大的、无私的。阿里帕—阿里马洪给我们展示了母爱,她是伟大、无私母爱的典型。他不愧是20_年的感动中国人物!

令我最感动的是陈玉蓉。她的儿子的了一种先天疾病,为了救儿子,她把自己的肝脏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为了救儿子,她每天走10公里,七个月一如既往,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剐,剐了又长……终于在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赋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一位母亲,为了救儿子,可以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一个病人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堪称奇迹!

感动人物的感动事件并非都是都是关于国家大事的,认认真真做那份小事,你也会受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队课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既然活着,就要活得有意义!——威廉.费尔普斯

战场上的小草

清晨,我睁开眼,看见了战壕上的一棵小草,青青的绿色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与她周围经过炮火洗礼的泥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初升阳光的照耀下,倔强地向世界展示她生命的意志,预报着春天的来临。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普通群众,而是一名坚强的志愿军战士,但在那瞬间,这美丽的小生命竟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全身心,让我对生命的涵义有了更深刻的领略。“要打仗了,小草!”我小心翼翼地用手将她连根一起移植到一个人们不易踩到的角落,默默地祝愿她永远常青。

总理故乡的兵

我记不清他的“大号”,只记得由于他皮肤黑,同志们都叫他小黑。小黑与我都是淮安人,是周恩来总理故乡的兵

关于最爱的人

每当回忆起祖母慈祥的面庞,我的眼泪就要忍不住落下来。祖母是我今生最爱的人,她也是最爱我的人。十五、六岁的时候,为了筑猪圈,我常一早就去河荡里“揽泥”。干完活,母亲舍不得我,常“奢侈”的给我炒一点我最爱吃的“油炒饭”,我常偷偷地把它拿给组祖母吃。祖母总是对我说:“宝贝,你吃吧,奶奶老了,吃这么好有什么用啊,你吃了还要干活呢!”我在部队的时候,祖母去世了,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却没有与她今生最爱的人见上一面。复员回乡的时候,得知祖母是因一种病毒性腹泻没有药治疗,不断地“拉肚子”、虚脱而去的,心中更不是滋味。母亲对我说:“你奶奶去世的时候,不断的喊你的名字,还说发财啊,国爱;发财啊,国爱。老人家一辈子受够了穷苦的罪!祖母的遗愿至今没有成为现实,我仍是一个没有发财的种田人。但是,一天三顿吃“油炒饭”是不成问题了,每一次我吃着孩子们给我炒的“油炒饭”,就会想起我可怜的祖母,于是一口一口的咀嚼,一粒一粒的品味,不愿浪费每一粒!

……

有人说军人、特别是中国军人不懂得爱惜生命,我听了非常生气。天下没有喜爱死亡的人,每个人都爱惜生命,特别是我们这些经历了太多生生死死的志愿军战士,对“活着”的意义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更深刻的理解。说“不爱惜生命”,是为了保家卫国,爱惜更多更多的生命,让我们的亲人活得更好一些。于是,在军号响起的时候,我们热血沸腾;在枪林弹雨的战场,我们勇敢穿梭!

我曾为了光明去穿越一片令人窒息的黑暗,有幸最终看见了灿烂的阳光,因此我更感到“活着”的快乐。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我无悔无疚,因我的人生在朝鲜战场上已被赋予更深刻的意义。

要是你问我谁是最珍惜生命的人?我一定会说: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民志愿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观后感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医疗机构的专家、医护人员,各行各业的精英源源不断、马不停蹄驰援武汉,驰援湖北。“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每一句都响彻神州大地。

在医院,医护人员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厚厚的护目镜和口罩夜以继日竭尽全力抢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民群众。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以至于医生、护士脱下防护用品时,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口罩戴久后脸上被口罩的皮筋勒出一道道深深的印记和水泡,着实令人心疼。很多医护人员为节约十分紧张的防护服,不喝水或很少喝水,甚至穿上成人纸尿裤,以减少上厕所的频率。很多医护人员为了争取时间,从进入医院那一天起就没有回过家,就为了抢救患者。

为了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国家投入巨资在武汉新建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充分发挥中国精神,奋战在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让更多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早日得到救治。在无数舍小家顾大家的建设者的忘我工作下,2020年2月2日,火神山医院于建成投入使用,2020年2月6日,雷神山医院建成投入使用,2座医院开始收治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极大的缓解了救治压力。

最让我难忘的是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他们在84岁、72岁的古稀年龄,依然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线,这就是我们的大国工匠精神。还有武昌医院的刘智明院长为了挽救患者生命,自己也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他已经躺在了ICU病床上,但他仍然在忘我地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像他们这样的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在高速路口、村口、社区门口很多地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臂上戴着红袖章,手持红外线体温枪,他们就是防疫体温监测员,在抗击疫情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为他们,使得大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得以被发现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因为他们,使得大量的病毒无法继续传播。我看到很多的防疫点的体温监测员为了阻止病毒传播,没日没夜守护在监测点,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在这众志成城的抗疫时刻,我亲眼见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见证了伟大祖国的强大,见证了医护人员医德仁心,见证了各行各业敬忠职守,见证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和积极乐观的精神。这正是中华民族龙之风骨、国之脊梁。我相信多难兴邦,待到春满枝头,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地理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31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屈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看《地理中国》。一开始认为老师布置看的东西都没什么好看的,只是与学习有关而已。就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看了一次。不过,事实并不如此。它并不像我想得那么死板而很有趣。一次便让我爱上了这个节目 在科考队员的带领下,我领略了神秘的幻彩奇湖;欣赏了美丽的沙漠的绿洲;了解了奇幻的湖底森林;神游了神奇的天神南北,一处处胜景都让我难以忘怀,这不只是地理的解说,它更是一本百科全书,有许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

最令我难忘的是《地理中国——武陵源之“幽潭魅影”》了,它一共分为两集。其实,所谓的“幽潭魅影”,就是指生活在溶洞中的大鲵——娃娃鱼,又名人鱼、孩儿鱼、狗鱼、啼鱼、腊狗等,它和恐龙同时繁盛于3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盘纪时期,被誉为“游动的活化石”,是世界级濒危两栖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上集中,我跟随着科考队员,了解了王国兴的大鲵养殖基地,王国兴被尊称为“中国娃娃鱼之父”。他进行了人工养殖,目前数量已经达到了400多条。科考队员对养殖基地进行了检查,包括水中矿物质含量、温度、光照。随后,科考队员对泉河进行了科学考察,这可是大鲵野外生存基地。 在下集中,王国兴突然告诉记者,说珍藏有一条完整的长达3.5米的娃娃鱼化石,科考队员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至今还没有见到过这么长的娃娃鱼。他们走进大鲵生物科技馆,想要探求问题的真相。在这里,他们了解了无脊椎两栖动物的知识,并查到大鲵和蝾螈中的其它动物生活习性及骨骼化石的区别。蝾螈类的动物,骨骼并不是完全相接,可是,王国兴的这尊化石骨骼是相连接的,而且,颧骨有细微的不同,所以判定,这并不是娃娃鱼的化石。 在考察期间,科考队员在大鲵生物馆里,还听见了导游介绍说仿真娃娃鱼的叫声和娃娃相似,而并不是因为娃娃鱼长得像娃娃而得名的。仿真娃娃鱼的叫声,引起了科考队员的疑问,这真的是娃娃鱼的叫声吗?它和婴儿的叫声区别?通过娃娃鱼叫声和婴儿哭声的频谱图对比,发现现实并非如此,两者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看似柔弱,行动迟缓,穿越上亿年时光的动物,见证了地球的沧桑巨变,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异,是什么使大鲵不受伤害?是什么使大鲵停滞变异的呢?科学家又对此展开了系列的调查,在确保大鲵不受伤害的情况下,科学家找到了一块塑料当武器,戳了几下大鲵的背,发现大鲵背上会分泌出一种白色的粘液,来导致袭击者行动变慢!大鲵的保护色与它生活的环境色融为一体,也为大鲵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经过第第四世纪冰川时,因为大鲵的新陈代谢十分慢,可以两到三年不进食,这也对大鲵的生存非常有利!

看完这集后,我感触很深,大鲵这种和恐龙同时代的繁盛的动物,能延续至今,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可是,随着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对大鲵的伤害,导致大鲵数量锐减,被列为濒危动物。多么希望世间的人能够有意识地环保一些,节约一些,为这些珍稀的动物创造一个舒适美好的生存环境!

我对科考队员的求真意识与求真精神也十分钦佩!对他们那种不道听途说,不人云亦云的做法非常欣赏,每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已科考为证据的实事求是。特别是在科考的途中,还差点发生意外,我们要向科考人员学习。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努力一点就可以让世界跟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走遍中国的观后感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有梦,所以选择出发。世界很大,也很小,我们需要一个梦想的旅行地,来安放疲惫倦懒的灵魂。行走在山水间,看奇幻瑰丽的人间美景。领略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行走是一场灵魂的修行,也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力量。最近我被一本《走遍中国》所吸引。一起来看一看,在这本书里我们安徽的黄山是怎样的吧?

一条小溪,一座村落,青青的瓦片,白白的墙,这里就是绝美尘世——安徽。路口的树下,温一壶老酒,要上一群朋友,聊聊家常,回忆回忆人生的得失,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在安徽有一座山:它有泰山的雄伟,有华山的险峻,有峨眉的秀丽,甚至于燕荡山的巧石……这就是黄山。

黄山聚集了人们对山的所有幻想:巍峨、神奇、俊秀、抚媚,以至于几百年前并有人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之奇。翻开散发着幽幽香气的唐诗宋词,让人不禁想问:黄山究竟有什么魅力?竟然让千百年来的文人墨客对他如此的钟情?然而,当你踏上黄山的土地,呼吸着空中弥漫着丝丝的甜味,抚摸着变成润润的、爽爽的皮肤,问题则迎刃而解了。

黄山是美丽的。它的美不仅在于山上的奇松、怪石,还在于黄山与徽州是合在一起的。还没有登上黄山,只是在徽州的路上,透过车窗看见这冒着一缕缕飘烟的农舍,农舍前是绿意盎然的水田,而远方的黄山如黛,晨韵悠然。这一派田园风光就足以令人陶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