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朗读者告别观后感模板3篇 作文【经典19篇】

导语:昨天已经过去,快乐与悲伤,成功与失败,都已如流水逝去不返。明天的灿烂辉煌掌握在今天的手中,梦想将在今天扬起风帆去挑战明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告别昨天的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浏览

3995

作文

184

朗读者第十一期观后感

全文共 910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经历的学习方式,学生时代中,每一个人都在校园朗读中感悟文字表达的力量和魅力。但是限于当时人生阅历尚浅,朗读显得较为功利,学生们更习惯用背诵一词,来替换“朗读”这一概念。其实,朗读是一种和文字的互动,更是一种读书人和作者的内心交流,朗读若到情深处,时时刻刻会牵引情感,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在朗读过程中放缓速度,甚至干脆停下来,用心品味作者在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而背诵更像是一种走马观花的体验,即便耗费了时间,却无法让人产生足够共鸣。

我们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技工处组织学生利用晚自习第一节课的时间,观看央视再度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观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普通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自己最为真挚的情感。

《朗读者》就像 “一股清流”,它形式“清爽”、内容“清新”、让人内心“清净”。看似简单的节目设置,实则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每一篇文字的选择和朗读,其实传递的是个人成长、情感体验和人生价值观。它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同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在这些《朗读者》的故事分享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真实人生故事的魅力。我们通过这些故事去发现世界,重新看待父子情、友情、爱情,告别稚嫩和执拗,用更加包容的态度去面对感情,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人生体验。让我们行动起来,开始朗读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cctv朗读者观后感1500字

全文共 1868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类节目受追捧,使得央视也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央视,真人秀时代的落后者,出现在央视平台上的真人秀显得那么水土不服,以至于灿星《了不起的挑战》播出一季后就换了平台。此番《朗读者》开播,并且挤掉了《星光大道》的排期,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几近全面沦陷的央视综艺,在娱乐化浪潮中前后失据的央视综艺,似乎明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找准了与平台调性相契合的节目类型。凭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在综艺林立的山头,央视顺利安营扎寨。对《朗读者》,央视也给出了极大的平台礼遇,节目在中央一套和三套周六日晚八点黄金档播出,开播当晚《新闻联播》特意作了节目预告推介。

天时地利之外,《朗读者》成事更有人和。这是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制作的节目。作为央视一姐,董卿并不高调,13年主持央视春晚的经历,敌不过《中国诗词大会》上仿佛是信手拈来的吟诵为她在社交网络吸的粉。腹有诗书气自华,媒体似乎发掘出一个新的董卿,争相献上赞美之词。杨澜之后,中国电视荧屏上要论知性、落落大方的主持风格,董卿确是独一份。这样的主持人,与《朗读者》的节目气质是契合的,二者互相成就。董卿也把自己的文化趣味带进了节目中,《朗读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过去一年准备的结果,也不是之前一年在美国学习的结果,它是二十年的积淀。”

话虽如此,《朗读者》的诞生之路亦不乏坎坷。策划一年多,即使有董卿和央视的背书,找冠名商、拉赞助还是一样难。文化类节目要怎么做得抓人?这是横在节目制作方和广告商面前的难题。文化类节目的呈现出口有限,汉字书写、诗歌吟诵、成语接龙、国学典故、猜灯谜等形式几乎已被穷尽;而若不包含竞技、PK元素的话,则节目形式又将更为简单。

《朗读者》以“朗读”为切入口,它很像一个读书沙龙,董卿是知性的女主人。国外有作家朗读自己作品的传统,巴黎街头,随意走进一家书店,里面就可能有一个作家,在面对听众朗读自己的新书。电影《成为简·奥斯汀》的最后就是作家朗读的镜头,《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马丁兴致来时也会自己读一段。与《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一样,朗读是一种颇雅的文化活动,但其实并不是作者的特权。朗读属于每一个人。

《朗读者》每期以一个主题词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首期的主题是“遇见”,邀请了许渊冲、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鲜花山谷夫妇、无国界医生蒋励等六组嘉宾来作朗读和分享。有明星有企业家有学者有素人,嘉宾类型丰富又有层次感。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和意义。”濮存昕带着小时候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故事而来,以一段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来感谢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荣国威医生。别人对你的帮助,不是理所应当;在有能力帮助别人时,不要事不关己。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扬。”之后上场的是无国界医生蒋励,中国版“姜暮烟”,她远赴阿富汗进行医疗救助。从炮火中走来的蒋励和她的同行者们,共同朗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Bob Dylan的《答案在风中飘扬》(“Blowing in the wind”),美国六、七十年代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阿甘正传》中珍妮在舞会上演唱的歌曲。

“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出现在《朗读者》中的身份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他要朗读在儿子柳林婚礼上的致辞。致辞写得很好,“我荣幸地有机会给柳林当爹有四十几年的历史了”幽默开场,勉励他们“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以强大的心脏去面对未来”。带着紧张、兴奋和幸福综合的复杂情感,这是企业家的另一面。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成都的鲜花山谷夫妇,一千两百亩花田是爱的承诺,结婚26年还保持着为对方读情诗的习惯。他们为观众带来了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情书。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世界小姐张梓琳刚刚生下女儿,她朗读的是作家刘瑜写给自己女儿的文章《愿你慢慢长大》,年轻妈妈非常动情。

96岁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压轴登场。现场朗诵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别丢掉》,动情处热泪盈眶。他是“诗译英法唯一人”,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100岁前翻译完莎士比亚所有作品。董卿为了烘托,问场下观众:“床前明月光都会背,怎么翻?哪个英文好点的跟我说你敢翻?”许老可爱极了,忙不迭地接茬“这个不难翻的”,然后开始解释,场上场下笑声一片。许老桃李满天下,节目的最后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学生朗读他翻译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第6期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导演陆川来说,《可可西里》无疑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标记之一。十几年来,这部当年的惊世之作始终影响着陆川的人生和创作。近日,在央视《朗读者》第六期节目中,陆川再度提起那段可可西里的往事,并朗读了一篇《藏羚羊的跪拜》,又一次引发了观众的讨论。在之后的采访中,除了《可可西里》,陆川还聊了不少有关《朗读者》和个人作品风格的问题。他透露原本董卿找他来是做幕后工作,之前为了逃避朗读还耍了不少赖。而谈及近年来作品风格的转变,陆川则直言自己一直没把电影当做一个职业,因此总想尝试不同的事。

其实在一开始,陆川是作为节目导演候选人被董卿挑中的,不过因为还有两部新电影在筹备,转行做综艺的事也就暂时搁置了。但在《朗读者》筹备的前期,陆川也参与了一部分策划工作。尽管相识多年,但这次的合作还是让陆川对董卿有了全新的看法,“我觉得董卿特别能团结人,她找了很多优秀的‘大脑’一块开会,我也参与了两次,感触很深。如果没有董卿,这节目可能做不到这么好,她本人的气质和对朗读的尊重就是这个项目的DNA。”

而作为一个常年躲在监视器后的导演,陆川并不擅长待在镜头前面,他甚至认为自己是一个“见光死”的人。这次在《朗读者》中,虽然陆川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在镜头前尝试朗读,引发了不错的反响,但据陆川透露,他自己平时从来不朗读,为了逃避这次的朗读处女秀,他还曾对董卿耍过很多赖。

在董卿的坚持下,陆川最终还是登上了舞台。如今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陆川自己也深受感动:“不是为我自己感动,是为董卿感动。我是看着她怎么一步步把这个事儿做到今天这个样子,这种坚持很不容易。”

每一个创作者都拥有超乎常人的情感,而创作就是将这种情感抒发出来的过程。在节目中,董卿爆料陆川是个容易流泪的人,这与大众平时对陆川的印象大相径庭。

从《枪火》到《可可西里》《南京!南京!》,陆川的许多作品都透着股冷峻的男人味,人物也总是沉默压抑着。在与董卿的对谈中陆川自曝为了让影片更冷峻,还剪掉了一大段煽情段落,“因为可可西里不相信眼泪”,听起来特别酷。

然而在采访中,陆川却承认了自己泪点低的事实,他说:“我确实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最主要喜欢流泪的场合是看电影,看各种电影我都会哭。”因为怕被人看到自己流泪的样子,陆川特别喜欢一个人看电影。去年,因为一部名叫《生门》的纪录片,陆川在飞机上感动到不能自己,结果被空姐多看了几眼,让他颇为尴尬。不过好在这种感性的一面也只在看电影时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朗读者的观后感内容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是从当下社会现状以及情绪的投射。这是个追求"快快快"的信息爆炸社会,精神绷得够紧,压力总是很大,时间过得太快。文化类节目的悄然回暖,呼应着国民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升级,满足了大众对于知识、审美、情感的多重高阶需求,缓解了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文化焦虑"。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作为一档用文字承载情感的节目,《朗读者》的氛围相对安静,节奏更为舒缓,和追求刺激、热闹的"快消内容"截然不同,恰恰会满足受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

《朗读者》不是一档读书节目,而是用文字抵达情感,从每个人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分享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人世间共通的情感,会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宽度、厚度、浓度,遍尝人生百味。

节目每期以一个充满寓意的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有关"遇见",有关"选择",有关"陪伴",有关"眼泪"......名人和素人同台,分别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聆听一段安静的诉说,就仿佛路过一段人生。这些故事看似关于别人,其实映照着最为普世的情感。

一整季串联起不同的人生关键词。《朗读者》还原着电视人的初心,希望节目带来的触动能溪流汩汩地从观众心灵流淌开来,在沉淀的甜美和安宁中,找寻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朗读者观后感600字作文

全文共 1143 字

+ 加入清单

上周日无意间打开电视看到央视频道正在播出朗读者,董卿主持正在采访濮存昕,看了一段被这个节目深深吸引。它和以往的访谈节目大不相同,除了简短的采访,嘉宾还会朗读一段文字分享给特定的人群。一期节目会有四到五位嘉宾,满满的温暖。

《朗读者》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生故事。我认为《朗读者》是央视从《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打造的又一爆品。

边看节目边发朋友圈谈了一点感触,没想到很多朋友留言有共鸣。此刻我从我的角度给各位朋友做一点分享。

董卿变得柔和起来

前几年在看董卿主持节目的时候我就判断董卿是一个控制型的女人。节目中不断展现她的强势,经常打断嘉宾和评委的话,让人觉得有些反感。之后就没怎么关注她,直到诗词大会董卿的蕙质兰心让很多观众惊讶,这次《朗读者》让我对董卿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发现董卿变得柔和起来,无论主持还是表达让人觉得很舒服。董卿作为制作人及主持人,用一个个“遇见”的故事和精美的文字展现出有血有肉的人生经历。

这就是她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各种不同的人,有很多人很有才但是未必懂得和别人交往,做事的时候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想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在很好表达自己的同时还让别人舒服。

如何与人交往?我认识的李局有几句经典的话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与人合作要学会:

三把最管用的钥匙:尊重、微笑、谢谢。

三个带来:带来快乐、带来利益、带来希望。

世界小姐张梓琳分享为人母的故事

世界小姐张梓琳与大家分享了人生中母亲角色的转变,世界小姐带给她的是惊喜,而作为一位母亲则是更多感性和感动。也正如她在节目中给孩子朗读的《愿你慢慢长大》:“愿你被许多人爱,如果没有就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能够睡到自然醒。”

许渊冲老爷子诠释热爱的力量

第一次知道许袁冲是源于《朗读者》,老爷子今年已是96岁的高龄,每天却工作到凌晨三四点。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他的名片上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第一人”看完这个是不是觉得老爷子很狂?其实不然。

许渊冲的人生格言是"自信使人进步,自卑使人落后",此言非虚。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言:"足下译著兼诗词两体制,英法两语种,如十八般武艺之有双枪将,左右开弓手矣!"迄今为止,有哪一位外国学者能够用中英文互译?有哪一位中国学者用英法两种外语翻译过中国的诗词?"

当老爷子和董卿聊起翻译时,活力四射、两眼发光、乐在其中。我想这就是爱好的最高境界,翻译乃老爷子的真爱。他说自己有一个小目标,如果能活到100岁,他要把剩下的不到30本的莎士比亚的著作翻译完。老爷子都如此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朗读者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在老师的强烈要求下,我迫于无奈地观看了一档我毫无兴趣的节目——《朗读者》。

作为一个宁可躺着无所事事,也绝不愿意在课外手沾书籍的“厌学者”,我本实在不懂得,一档只有朗读的节目,会有什么精彩的看点,哪些地方,会惹人眼球。而当我真正走入它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我彻底被它吸引了。

正是朗读者,将书籍的底蕴与魅力放在了一个聚光点上,让那些书籍中难以言会的一切都像蜡烛般在骤时间明亮起来。本期朗读者来请来了一位我十分喜爱的明星嘉宾。TFBOYS-王源。作为一个年少成名的高一学生,年纪轻轻便走出了世界,享受舞台的灯光和无数粉丝的追捧。这又是多少少男少女梦寐以求而不能及的呢。然而节目中的他却表明,一切的一切,都绝不是这样。一个人的能力与名声越大,他所承受光鲜的同时,也决然少不了质疑和否定。一个16岁正值意气风发的少年,却承受着同龄人绝不能及的关注,也许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非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那些不堪入目的文字和那些刺人入骨的言语,无异于是一座山的压力。然而他,16岁的王源,并没有泄气或停滞不前。面对那些糟心的种种,他选择了坦然。正如他的朗读里: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清楚别人该怎么过活,而对自己却一无所知。在他去联合国发言时,他看见自己座位前的名牌上竖立着“China”,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那种真实,灿烂,洒在了每个人的心里。在这个和我同龄的人气偶像身上,在他的朗读里,在他温柔灵动的声音中,我看到了他一颗红彤彤,赤裸裸的心。那种能让冰雪融化的力量。

或许这就是朗读者的魅力,在朗读里,温柔而又透彻的剖析每一个我们所熟识的明星,或者说是偶像。在某些灵魂清澈的池里,他们或许和我们一样,并不因为自己备受瞩目,而忘记了生活,在他们身上,依然能透过《朗读者》,找到人性的光辉,拾取我们都不舍得丢弃的最初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第九期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1338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把自己写的这首诗朗诵给我的自行车,这辆我亲手组装的自行车已经陪伴了我整整2年,我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今日清晨6时多,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大二男生徐国清就赶到了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门前,成为央视"朗读亭"现身武汉后的第一位朗诵者。

"朗读亭"因央视文化栏目《朗读者》应运而生,目前它已走过了北京、广州、上海、杭州、西安等几大城市,今日是首次来到武汉。记者在武汉大学看到,这座高约3米的"朗读亭"外观古朴别致,内部有两个go pro摄像机以及一套完整的录音设备。朗读者进入后,只需要对着圆形的麦克风念出自己准备的内容即可。为了保障朗读者们在亭内不受干扰地释放情绪、忘我朗读,亭子外面的央视工作人员会遥控"雾化"设备,将亭子玻璃调整成毛玻璃状态。

很多《朗读者》的粉丝们昨日都是清晨七八点就赶到武汉大学,在亭子前面排起长龙。他们中有学生、教师,也有公务员、企业白领,尤以女性居多。等候的过程很枯燥,爱好者们却乐于享受,他们要么捧着一本书轻声吟读,要么互相交流,临时提高一下技巧和节奏。

央视《朗读者》外拍组有关负责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这么美丽的大学校园里朗诵,无疑是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武汉人对于朗诵的热情也是令我们意外的,今天共有140余人登记要朗诵,这个数字在我们之前走过的几座城市里面也是位居前列的,一般来说,首日登记朗诵的人数都在120人左右。"

记者注意到,这些武汉的朗读者们在进入"朗读亭"前,还纷纷在登记表上写下自己的心声。"希望成为一生的朗读者","朗读,让心灵更加美","让人间充满真情和温暖",这些寄语满满都是正能量。

据介绍,这座充满爱和温暖的"朗读亭"今天还将继续在武汉大学等候朗读者们的到来,此后它还将在武汉"漂流"6天。从明日开始,"朗读亭"将先后到达汤湖图书馆、东湖屈原纪念馆行吟阁、西北湖广场,在这3个地点各对外开放2天。

每个朗读者都有自己的故事

献给朋友、父母、老师、家乡、董卿......今日,走进"朗读亭"的人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心愿。

来自江夏区大花岭小学三(7)班的李恩妮是昨日最小的朗读者,年仅8岁。昨天是上学时间,小恩妮却坚持要请假赶到武大朗诵。小恩妮的妈妈告诉记者:"她是一个很有追求的小女孩,每期《朗读者》必看,所以我想这个小小的愿望还是应该满足她。"

这一次,李恩妮的朗诵内容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鲁的散文《美丽的愿望》:"即使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要有一些美丽的愿望......"她说,我想把这首诗献给妈妈,希望妈妈永远幸福。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今日春光明媚,陶晓辉女士把女儿送到武汉大学附属第二小学后,一时兴起到珞珈山走走,正好遇到了刚刚开放的"朗读亭",她便报名朗读了林徽因的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

"女儿在学校也算“诗词小达人”,她能够背诵五六百首古诗词。"陶女士透露,"我要把自己朗读的整个过程用手机录制下来,带回家放给女儿听,最近我们之间产生了些小矛盾,希望她能理解妈妈的爱。"

走进"朗读亭"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则是武大哲学学院大三学生凌佳薪期待已久的心愿,"我12岁时公开朗读的第一篇稿子是《荷叶.母亲》,十年过去了,我想体会一些不同的感觉,没想到,朗读到最后,我的情绪被彻底调动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朗读者第十期观后感胡忠英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登场的第十期《朗读者》主题词是“味道”,杭州人看着特别亲切,因为有杭帮菜掌门人胡忠英。这次胡大师出场的身份也格外隆重,字幕打出的头衔是:G20杭州峰会餐饮文化组组长。据说胡忠英上《朗读者》,是董卿亲自点的名,也是她心中这一期的重头戏。

胡忠英的节目是3月22日晚上录的,一共录制了40分钟,所以有很多精彩花絮没有放出来。

比如上场前,胡忠英在化妆室吃了一盒工作盒饭。候场时,节目组有个刚结婚的小姑娘拿了笔和本子,来请教胡忠英怎么做菜。胡忠英隆重推荐了杭州的湖羊酱油,手把手地教她做蒜蓉鱼片。

直到演播间里,胡忠英和董卿才第一次见面。“当时董卿用杭州话和我问好:‘你是杭州人?’我也用杭州话回她:你的杭州话讲得蛮好嘛,董卿说她在杭州待了五年。我问她有没有吃过南方大包,她说想不起来了。后来她嘉兴话出来了。可惜摄像师说没录进,第二遍她就改别的台词了。”胡忠英说。

节目录完,董卿还和胡忠英约好:“下次我来杭州吃鳕鱼狮子头。”这道菜是G20菜单上的,“因为很多老外吃不来鱼刺,所以用鳕鱼做”。

胡忠英在解密G20菜单时,全场观众都听得咽口水,像龙井问茶,把猫耳朵做成茶叶的样子,好看到不舍得吃;桥与荷,简直马上可以吟诗,“接天莲叶无穷碧”。

胡忠英说了三个70秒的秘诀,可以看出严谨的匠人精神,“70秒把36盆菜装好。70秒18个跑菜生把菜送到,70秒放到手上。保温箱里都是85℃,盘子里也是85℃,每个细节都考虑到,在国宴上没有差不多的说法。”他朗读的是古龙的散文《吃胆与口福》,献给已故师父童水林。录制前,胡忠英一直担心自己的普通话,“我在家里练了几天,夫人给我纠正,嚼是个多音字,我特地查了字典,在文章里念jué,开怀大嚼。”他一共念了两遍,第一遍有点快,董卿笑着问,“要不再来一遍?刀功都练了十多年了,这朗诵再来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

全文共 1888 字

+ 加入清单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各方好评不断。在2月18日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该节目在豆瓣上的评分就已经高达9.0分,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上连续两小时排名第一,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的名字纷纷登上微博热搜,许渊冲先生多部作品也登上当当图书板块热搜榜……《朗读者》收获了观众“零差评”的好口碑,被追捧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

将值得尊重的生命与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

《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既有著名作家麦家、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们熟悉的名人,也有来自四川金堂县的周小林、殷洁夫妻俩这样的普通百姓。节目将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cctv《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cctv《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这是节目制片人、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中的开场白。

“做《朗读者》,一方面是因为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另一方面是我个人的兴趣,我对文学很感兴趣,同时对人也很感兴趣。”董卿认为,“从《朗读者》中像是寻找到了其高吻合度,因为这档节目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让时代背景和个人兴趣同步共鸣。”

总导演之一田梅认为,真诚是《朗读者》最大的特点。事实证明,“非市场化手段”一样能够赢得收视率与口碑双丰收。当下,艺人参加真人秀综艺的片酬水涨船高是公认的事实,但田梅认为,《朗读者》在邀请嘉宾时更多是靠真诚与情怀而非其他,“很多人是花钱请不来的,比如马云先生,他很愿意参加我们的节目”。

“节目为观众打开了斑斓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人类共通的,它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对于这样一个清新脱俗又平易近人的节目的走红,另一位总导演刘欣并不感到意外,他认为随着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升级,文化类综艺确实迎来了“突围”的时机,“直击观众内心最深处的那份感动,才能引发最大程度的共鸣,做到这点很难,但是却很重要。”

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

饱含书卷气,是这档综艺的另一显著特征。朱自清在《文学的美》一文中写到:“文字的艺术,材料便是‘人生’。”当一对来自四川的普通夫妇念起《朱生豪情书》中的语句,“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爱”,我们很难不被感动;翻译家许渊冲已96岁高龄,却仍坚持每天工作至凌晨三四点,说到动情处,他感慨“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我们心中也很难不起敬意。

“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字字读得响亮。朗读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更多时候,朗读也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成风化人,也正是我们做这个节目的初心。”董卿表示cctv《朗读者》第五期第一次观后感中小学辅导

文汇报首席记者王彦谈道:“汉语之雅驯,文化之宽广,情感之丰厚,全都在节目不疾不徐的节奏中渐次打开。”

为了让《朗读者》能拥有期望中的独特气质,董卿邀请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导演陈维亚、作家刘震云、导演陆川等人,一起加入策划,还邀请了著名作家铁凝、王蒙、余秋雨、冯骥才担任文学顾问。在朗读者的选择上,不管公众人物或普通人,唯一的标准是必须具有阅历和感染力,这样才能很好地勾勒出文字所描绘的情感。而至于读什么,节目策划之一的刘震云认为:每个人都有朗读的原动力,他们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会与我们产生怎样的共情。说到底,《朗读者》想做的是从文学出发,走向情感和生命体验,将每个人连接到一起。

文化类节目未必“冷”

“我参加《朗读者》,是因为看了第一期以后,闻到了它的气息,这是一个在泛娱乐时代下的反时尚节目。如今我们正缺少这样的节目。”节目嘉宾麦家说,“《朗读者》让你可以感觉到它在向经典致敬,那种庄重性正是时下所需要的东西。”

目前,每个省会城市的电视台都有一两档自称为“金牌节目”的综艺节目,各地方台也或多或少“跟风入市”,砸钱做综艺、搞真人秀,但真正值得一看的节目却寥寥无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发文点评:“如今越来越多没营养的综艺节目占据了市场的主体,而《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这才是真正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朗读者》证明文化类节目未必‘冷’。”

“其实文化类节目该怎么突围,我觉得首先还是我们期待着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有所改善。”董卿说。《朗读者》节目组除了把这份对精神文化的尊重移植到节目中来,还在节目之外扛起了更多责任。节目组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设置的流动朗读亭引起很大反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中央台朗读者观后感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朗读者》定位为文化情感类节目,通过节目中嘉宾的朗读,让观众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

蒋雯丽分享与艾滋病患者“亲密”故事

从2002年开始,蒋雯丽已经做了十五年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了,她说当初只是有这样一个愿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结果一做就是这么多年。蒋雯丽与先生顾长卫合作的电影《最爱》就是以艾滋病感染者为背景,而片中就是找了这群感染者来拍摄。在《朗读者》访谈中,蒋雯丽谈起了电影拍摄时的幕后故事:她要求剧组工作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们同吃同住。值得一提的是,今晚在《朗读者》的现场将会出现神秘嘉宾,让蒋雯丽感动不已。

“同桌妈妈”16年陪读 儿子以朗读感恩母亲

除了蒋雯丽分享与艾滋病患者“亲密”故事外,另一位感动无数国人的“同桌妈妈”陶艳波也将和儿子杨乃斌一起走上《朗读者》的舞台。因为16年坚持陪伴患有听力障碍的儿子杨乃斌读书,“同桌妈妈”陶艳波曾获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从无法说出一个词汇,到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杨乃斌16年的学习生涯,全部都有母亲陪伴,这中间历尽艰辛,旁人无法想象。不过,陶艳波从未有过怨言,她说,“教育乃斌是我一辈子的职责。这是一个母亲会做的,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只是坚持走的路比别人长一点。”

为了报答母亲的付出,在《朗读者》的舞台上,杨乃斌将朗读冰心的散文《不为什么》,“献给我的母亲,如果不是她16年的陪伴,可能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当所有人都想要放弃的时候,只有她还一直坚持,一直鼓励我。”他还分享说,之所以来到这个舞台,是因为这么多年,他都想跟妈妈说一声谢谢,但是一直没有好的表达方式。杨乃斌还推荐听障孩子以朗读作为康复训练,“对于一些听障孩子来说,这样的朗读相当于一次康复训练,是有实质帮助的,我小时候也每天都朗读训练。朗读对于听障孩子来说是有特殊的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朗读者青春主题观后感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中国贺岁片之父,冯小刚无疑是游走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最成功的导演之一,《甲方乙方》《非诚勿扰》《手机》等贺岁片让他在商业片市场名声大噪,《我不是潘金莲》《一九四二》则让人认可了他对艺术的追求。而他拍的电影,大多都离不开自身经历。

他曾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写道:“记忆就好像是一块被虫子啄了许多洞的木头,这块木头上刻满了我的青春往事。有蹉跎岁月,也有鲤鱼跳龙门;有对生活的坦白,更有对朋友的怀念。”年轻时他是文工团才华横溢的美工、编剧,女兵情结、战友情谊这些青春的美好让他永生难忘。节目中,冯小刚笑言:“每个战士的心里头,都住着一个文工团女兵。为了跟文工团女兵打个照面,我会算好她们经过的时间,假装拿着饭盆去食堂,有时候可能要来回走三趟才能碰上一面。”

现场冯小刚还分享了一段小时候的经历。他说,那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每周五买电影票去大院礼堂观看电影,“5分钱一张,那是我最愉快的时光。”而他对喜剧的兴趣,也是来源于小时候在礼堂中看到的一部名叫《半夜鸡叫》的喜剧动画片。大院礼堂,就是承载了他无数青春记忆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朗读者第八期江一燕观后感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昨晚,江一燕做客由董卿主持的热播节目《朗读者》。这次小江老师讲述了关于“勇气”的故事。他朗读陈忠实的《晶莹的泪珠》,献给自己儿时的那位燕子老师和大山里的学生们,听完无人不为之感动。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章燕老师改变了江一燕的人生,在一个孩子最孤独的时候,用细小的温暖包裹了她的心。江小爬LOVE 也作为“小江老师”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让千千万万的孩子的人生因她而改变。

朗读者聚焦。关键词勇气。演员江一燕坚持山区支教十年与学生结下深厚情谊,她朗读的是陈忠实"晶莹的泪珠"节选献给章燕老师和大山里的孩子们。演员汪明荃、罗家英朗读的是冯骥才巜老夫老妻》献给他们自已,诠释了中老年夫妻历经坎坷相互照顾的感人故事。秋哥秋妈是一对自闭症患者的父母,孩子们自幼不说话早早关上了心灵的窗户。孩子们不仅生活不能自理要两个姐姐始终陪伴左右,其中一个还患上白血病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生活负担,他们几近精神崩溃。但是父母的使命和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们重振精神在网上设立了自闭症平台,可以帮助更多的自闭症患者鼓起生活的勇气。他们朗读的是海桑的诗《给我们的孩子》。

永远的燕子老师:

每次说到您给予年幼的她的关爱时,她依然满脸幸福,一点一滴铭刻于心。

而关于您的病症,纵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依然是她心底的伤痛。

但她相信,您化为了天上闪亮的星,一直看着她。她所有的事,您都知道。

您会感到骄傲的吧?那个曾经坐在您自行车后座的小孩,如今已是这样善良美好的姑娘。

您也会觉得心疼吧?她眼眸低垂或是沉默仰头,倔强地不让眼泪掉下来的模样。

您和我一样坚信吧?她一定会带着您的梦想,好好地过她想要的人生。

谢谢您出现在她的生命中,给她勇气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

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只是要你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等到那酷暑难捱,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

在央视4月2日晚播出的《朗读者》中,演员张国强和在非洲马里壮烈牺牲的我市维和英雄申亮亮的战友们,一起为申亮亮的母亲杨秋花朗诵诗歌《等着我吧》。申亮亮的父亲、母亲、姐姐来到现场,一起聆听这首感人心魄的诗。

受伤战友司崇昶:

深情回忆亮亮生命最后时刻

在节目中,节目主持人董卿介绍,从1990年开始,我国开始派军事力量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当中。到目前为止,我国派出的国际维和军事人员超过了两万人次,为推动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作出了贡献。2017年,中国赴马里维和行动的全体官兵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几位参与马里维和行动的申亮亮的战友也在该节目中亮相。其中,司崇昶一腐一拐地来到现场。董卿介绍,司崇昶赴马里执行任务时受伤,现在还在康复中,所以,他无法长久地站立。

“有去了回来的,有去了没有回来的。”董卿声音低沉地说出这句话后,镜头对准了申亮亮的父亲申天国,他的眼睛红了、湿润了,明显在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悲伤。和去年相比,他又老了一些。

董卿接着说,司崇昶在2016年5月31日执行任务时受伤了,他的战友申亮亮却牺牲了。

“我每次想到这到心里特别不舒服,因为我失去了一个战友、兄弟。我记得,那里马里时间2016年5月31日2时50分左右,我和申亮亮执行站岗任务,一辆皮卡围着我们营区绕行两圈,开到离我们营区有200多米的一个小土包时,突然加速。这时候,亮亮就喊话制止,然后就指挥我开枪射击。这辆皮卡撞上营区外围的一个沙箱后翻车、着火。亮亮一把把我推了出去。他说:‘司崇昶,你快撤。’我说:‘咱俩一块撤。’亮亮说:‘我是主哨。’然后,他一把把我推了出去。当时就爆炸了,我被炸飞、昏迷了。”司崇昶含泪讲述那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

战友卞龙:

没给亮亮理发成了终身遗憾

“爆炸发生后,我带着快反班第一时间搜救哨兵,最先发现的是副哨司崇昶,他倚在一个小土坡上,胸前全是鲜血。我们在废墟里找到了亮亮,亮亮牺牲了。清理现场的时候,在亮亮的身下,我们看到了枪支。就是这样一个战士,在生命最后时刻,还手握着自己的武器,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还有一件事,我觉得特别遗憾。就是在爆炸的前一天,申亮亮找到我。他说:‘中队长,你给我理个发吧。’我说:‘明天有勘察任务,我明天给你理。现在,这成了我一生的遗憾。’”战友卞龙说。

申亮亮姐姐:

你在天堂要照顾好自己

“这是一个猝不及防的告别,带给战友们的是一种悲痛,带给申亮亮家人的,将会是一辈子的创伤。”董卿这样解读申亮亮的离去给战友和家人带来的影响。

在观众充满敬意的掌声里,董卿隆重介绍了申亮亮的妈妈杨秋花、爸爸申天国、姐姐申海霞。

申海霞说,直到现在,她还舍不得删掉弟弟的手机号,有时想亮亮了,她就会给他发微信:‘弟弟,姐姐想你了。’晚上的时候,她就躺在床上,把弟弟以前发给自己的语音信息播放一遍,听听他的声音,就感觉他还在自己身边一样。

杨秋花说,亮亮是个孝顺的孩子,去年在母亲节到来之前,特意领着她去了一趟县城,给她买了一双旅游鞋。如今,这双鞋她还精心包好,舍不得穿。

今年的清明节,也将是申亮亮家人第一次在这个节日祭奠申亮亮,他们想给申亮亮说些什么?申海霞说:“好弟弟,忠孝不能两全,你为国家尽忠了,对于父母的这些孝,姐姐和哥哥替你完成。你在天堂那边,自己照顾好自己就行了,也要好好的。一家人永远都会想你的,放心吧。”

董卿说:“在阿拉曼英联邦士兵墓地上有这样一条墓志铭:‘对于世界你是一名战士,但是对于我,你是整个世界。’我想,亮亮的离开,这样一次告别,可能是需要一个家庭,用一辈子去面对的创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朗读者第11期观后感

全文共 2223 字

+ 加入清单

我也是一个将要直面六十岁的人了,当然有很多时刻值得回忆: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天,文章发表获奖那一天等等,但我最想说的是关于儿子的那一天。2017年8月31号,这一天儿子坐上了呼啸的列车奔向了远方,我悄悄地将这张车票拍了照,保存了下来。

那一天,是我这个母亲将儿子推了出去。我要让自己的儿子到实践中,要让他到茫茫的人海中去检验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要等到有一天,儿子发自内心掷地有声地说出那句话:“我不比别人差,我能行。”作为一个母亲,我了解自己的儿子,他一定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我相信自己预期的目标能够实现。从那一天起,我也做好了后半生不依赖儿子的准备。

我内心所经受的巨大痛苦和挣扎,就是在儿子大学毕业的当儿。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和成千上万的同龄人一样,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的期望是考研,儿子应该再搏一把,考个研究生,甚至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那样就可以将本科不理想的遗憾弥补一下。儿子也选了专业,报了名,和同学们一起在认真地复习。

放暑假了,我让儿子回来了,我们给他做饭,可以让他专心地复习。谁也没有想到儿子所做的和我的初衷大相径庭。儿子接了一个家教,我怎么都不能理解这个举动,他又不肯解释,后来我想一个小孩,权当调节一下大脑吧。

完全出乎我的所料,儿子每天都要去给这个小孩儿辅导功课。因为孩子程度太差,儿子辅导之后又很有起色,所以渐渐地家长就要求每天去两次。酷暑天气,儿子冒着高温,顶着烈日,要转两次车,几乎是从偌大的郑州市的这边跑到了那边。中午十二点到家,吃完饭顾不上休息,一点多钟就又出发了。心疼之余我也曾把儿子的这种做法理解为爱心,敬业精神,面对这么差的孩子他这么有毅力,肯吃苦,今后做什么都不怕。

我在心里想,你毕竟也在准备考研呀,多么关键的时候哇,时间每分钟对你都很重要,更何况每天你把大块儿时间给了人家,你自己仅靠晚上筋疲力尽地熬夜,复习质量能保证吗?有一天,我压着心中的火,用我的职业作掩护,谎称去看看这个孩子,帮他制定一下语文提高计划,儿子欣然同意让我跟着他一块儿去,从儿子口中得知,家长也很希望我这个教师妈妈去助一臂之力呢。

辗转到了这个学生家,这位家长是个领导干部,这是我的第一印象。可怕的判断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难道儿子这么辛苦地无代价地辅导这个孩子,有什么期望在他身上吗?做领导的都比普通人聪明,最知道争分夺秒。他直接把作业本递给我的儿子,然后将课本和资料递给我,意思是让我们赶紧开始。我把书本都放下,然后将儿子手中的本子也接过来放下。对这位家长说:“咱们先说说话。”他这才勉强坐了下来,夸我的儿子多么优秀,多么有耐心。我没敢打听他的职位有多高,官有多大,只是说儿子现在面临考研,辅导不能再进行下去了。

我拉起儿子从那一家走了出来。路途上辗转一个多小时,不管是顶着大太阳等车的时候,还是坐在车上;不管是在等下一趟车的时候,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还是我们两个一块儿拐到菜场去买菜……整个过程中我没有给儿子说一句话,因为我的心在疼,我的泪在往心里流。那天中午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了,我给儿子做了他最爱吃的番茄炒鸡蛋。

中午我躺在床上,真想发出一种痛苦地呻吟。我想对儿子说的话太多了:“儿子呀,你怎么能这样给自己定位呢?你怎么不能正确地看待你自己呢?你是不需要靠别人来拉你一把的呀,小学时你是班里的前几名,在堂堂有名的郑州八中,一年级和二年级上期,你都是学校培优班的学生。你的语文和英语一直都是前几名,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你的作文向来都是高分,外教总是将你的英语短文印发给同学们。高中时,因为偏科,英语老师允许你上课做其他作业,高考下来,英语老师第一个找到你了解情况。高考毕业你去考雅思,很轻松地考了6分。尽管偏科使你的高考成绩不很理想,但是凭着你扎实的底子,再努力一把,考上研究生绝对没有问题。将来再考公务员,这对你来说是轻松的事,可你自己为什么不去这样想呢?周围的同学靠家长靠关系,那是他们文化课的底子太薄弱了,望尘莫及。”回想起儿子经常给我念叨同学们都怎样不费吹灰之力安排了很好的工作,耳濡目染也是难免的呀。但我希望自己的儿子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靠父母不靠任何人,完全靠自己的实力去拥有一份工作。

我只是简单地甩给儿子一句话:“一切都要靠自己。”接下来儿子参加考研,参加公务员考试,我都陪着他。即将进考场时,儿子面对熙熙攘攘考生,有时候他的眼神是回避的,有时候他不由自主地说一句:“还是这么多人呀。”儿子给我讲过,他坐在考场上叠卷子的时候手都发抖得叠不成。这一切不能不让我看到儿子的内心是一种胆怯,他肯定认为满院子的考生,任何一个人都比他强。他口口声声地说不愿意当公务员,一杯茶水一张报纸很没有意思,我把这当成他害怕考试,他不自信。

是一种无奈,还是形势的发展,现在也说不清了。但当时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必须让儿子知道他很有实力,我也曾经很多次帮他回忆他自己,他总是淡淡地轻蔑地笑笑,然后说一句:“你总看到你自己孩子好的那些方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和酝酿之后,我终于下了决心,让儿子合上了书本,给他指了一个方向,那张车票攥在儿子手里的时候,我相信从那一天之后,儿子会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一切。

在那片热土上,儿子种下了梦想和希望,它们不仅发芽,还茁壮地成长着。如今儿子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喜悦,眼睛总是看着远方,我看到了儿子的眼睛发着的光,那是对未来的一种希望啊!

“谢谢妈妈!”这是儿子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这里包含的都有什么,只有我们母子俩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朗读者观后感第3期400字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许多人的答案才决定说一些自己的观点。

任何事情都是开心最重要,可能题主面临两个开心与否的选择,

一是日本环境太压抑让题主已经感受到了不开心,

二是国内环境未知而可能或者必然遇到的不开心,

前者不开心的程度已知而且目前难以改变这种内心的抑郁,后者不开心的程度有待探索但是回国熟悉的环境可能很容易适应改变这种不开心,有投资必然有风险,如果把回国当做快乐的投资,收获是摆脱了日本苦闷的环境以及回到家人旁边,风险是工作的前景以及国民素质或者国内环境不适应等等等,但是事实上国内环境没有那么勾心斗角,薪水也是与个人能力挂钩……

能理解题主患得患失的心情,但是凡事都是小马过河,深浅每个人的说法不一,为什么不试着请一个长期的假期或者通过其它方式回国内生活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朗读者》告别主题的观后感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豪迈的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一个喜欢孩子的人是心地善良的,一个坚持为孩子写作的人是内心纯净的。作为儿童文学家,他用精雕细琢的诗化语言撰写童年,让优雅的思想内涵启蒙未来。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他桃李天下,培养了刘震云、陈建功等一批优秀学生;作为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主编之一,他用行动催生着阅读的成长。曹文轩,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一具有“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作家。而他多年创作的根基、引路人是自己的父亲。在《朗读者》,他要讲述儿时与父亲的回忆、告别家乡的父亲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曹文轩朗读《草房子》节选献给父亲。《草房子》一书是曹文轩童年的缩影,父亲在他的一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这一条幽静深远的人生长路上,父爱伴随着他一步步走向远方。曹文轩将与父亲绵长的回忆一点点记录在《草房子》当中,用这次朗读怀念父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朗读者观后感董卿500字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需要一档如同把花瓣散落发间的节目,听得到心动,闻得到灵魂香气,于是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制作的这档《朗读者》便出现了。接近1年时间的筹备,2月18日晚8点CCTV-1终于要跟观众见面了。

节目每期一个主题词作为核心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

1、朗:朗咏清川飞夜霜,此刻豁然开朗

“朗咏清川飞夜霜。”李白的《劳劳亭歌》让人们仿若能看到声音的响亮清澈,“朗”是独属声音世界的魅力,为了“朗然”,所以需要“朗吟”;因为“朗畅”,所以人生“朗静”。一个“朗”字,是串联声音魅力的纽带,更能唤醒潜在中的本真。我若朗朗烈烈,生命便理直气壮。

匆匆忙忙白驹过隙,却发现自己连回眸的念想都没有,不明不白不清不楚,迷茫由生心境,于是你我,便如同漂泊大海间失去方向的孤舟,手足无措茫茫无期。一个“朗”字,其实是生命中最被人们忽视的财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刹那,应该是幸福的吧。

2、读:那些记载深情的故事与诗篇,都是为了被诵读而存在的

所有的篇章,所有的诗歌,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散文,都是为了被诵读。时间可以流逝,但是记忆可以被深刻。文字成为我们记录的方式,古往今来,阴晴圆缺,那些我们未曾谋面的经历,全都以文字的方式邂逅了。但是若不读,这些饱含爱意和心境的诗行和文章,都会被历史尘封,被时间飘零。没有被读过的故事,它们真的存在过吗?

我们的一生,要遇到太多人和事,太多次被冲散,时间久了我们学会了遗忘。当淡忘成为习惯后,生命中才会满是遗憾,这也是为何我们会孤独,会难过,会空虚,会满目疮痍。只有读到最喜爱的文字,我们的心情才会欢畅。

只有那些故事与经历,被我们读过,我们才会用澄澈的双眸和纯净的心灵去追随,去感激。爱让我们的人生完整,而读让我们的爱更加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朗读者汪明荃罗家英夫妇观后感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自身或他人给予的勇气。本周日晚,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上演以“勇气”为核心主题的朗读。

著名演员汪明荃罗家英夫妇在朗读中分享那些和勇气有关的故事。

普通人或许很难理解汪明荃和罗家英之间的情感,与外界的猜想有所不同,虽然两人相恋了那么久,但其实在结婚之前,他们一直都是分开住的,各自保持着各自的生活。而在持续了几十年这样的“分居恋爱”后,突然要住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两人的生活理念和性格其实很不相同。

现场汪明荃“吐槽”罗家英:“我这个人喜欢干净整洁,他就东西扔的到处都是。”罗家英也忍不住腹诽:“她是个大女人,我也是个大男人,不晓得谁听谁的。”现场这样的斗嘴小插曲几乎伴随着整个访谈,一会罗家英说:“吵不过她们,她们说的都是歪理。”阿姐立刻反击:“现在看的主要都是女观众,你要小心。”于是罗家英只好败下阵来,灰溜溜地表示“不说了,喝茶”,可爱的表现令场面显得温情至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朗读者最新一期观后感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读者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受到观众的热捧。

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此次又担当朗读者的制作人。

很多人认为,在娱乐综艺泛滥的当下,文化类节目走红是大势所趋,可董卿却表示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文化类节目真的迎来了一个春天,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

濮存昕张梓琳的朗读带来清流朗读者是央视主持人董卿酝酿筹备接近1年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期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等嘉宾。

首期节目首先出场的是濮存昕,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

濮存昕曾患小儿麻痹症,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

直到三年级时,积水潭医院的大夫荣国威帮他做了整形手术,濮瘸子的命运得以改变。

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荣国威大夫。

在和董卿交流时,濮存昕还感恩了给过自己帮助的很多人,包括父亲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导演林兆华等,记住帮助过自己的人,不要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有能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不要认为一切都事不关己。

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网友表示在娱乐至死的各类综艺节目中,这是又一股清流董卿用真情扭转真人秀霸屏2017年伊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潘际銮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的家国天下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敬和学习!

——兹心

新一期的《朗读者》中董卿就邀请来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潘际銮

他是中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学术权威,清华大学焊接专业的创始人。他参与解决了我国众多重大工程问题,我国第一条高铁、第一座自行建设的秦山核电站,都有他的功劳。他开创了高铁钢轨的焊接技术,为中国高铁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他担任了秦山核电站的唯一焊接顾问,为中国核电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时至今日,中国高铁不仅遍布全国,更开始走向世界。

1.朗读者皱市明一家观后感2017

2.朗读者第九期观后感【最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