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节的风俗作文5篇 作文怎么写精品20篇

在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一些有趣的风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趣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738

作文

307

各地的春节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来临,就代表新的一年开始了。在春节的每一天里,人们都过得非常快乐!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我的家乡在徐闻,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各种各样的迎新春活动层出不穷,但其中最有趣的是“金狮抓彩”和“游花车”。

大年初一天刚亮,醒狮队就开始给各家各户拜年了。这时,人们会把早已准备好的用红包和糖果拼成的“彩头”,高高挂在屋檐或二楼的栏杆上,让狮子“抓彩”。当狮子给户主拜完年,醒狮团的师兄弟们就会轮番表演南拳、大刀、长枪等各式各样的功夫,之后就用搭罗汉的方式,一层一层地搭成人梯给狮子“抓彩”。狮子爬在人梯的最高层,首先向所有在场的人行叩首礼,然后就跃起身子用嘴去抓 “彩头”。你只要听到欢呼声,“彩头”肯定被狮子抓到了。

游花车是最热闹的庆春节活动。大年十二,每个乡镇都会根据自己的特色扎出别具一格的花车。花车的款式各不相同,有的扎的是丰收喜悦的瓜果满园,有的扎的是经济腾飞的高楼大厦,有的扎的是喜迎春色的满园花香,还有的是五洲同庆的太空遨游。花车五颜六色,彩灯闪烁,彩旗飘飘,美丽极了!每年一到游花车的时候,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从各个乡镇赶到县城,从各个小巷涌上街头,围着游行的花车笑呀、跳呀,这辆是我们镇的,那辆是你们镇的,互相转告着,欢笑着,脸上洋溢着欢庆丰收的喜悦。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一个充满吉庆,充满欢乐,充满喜悦,充满希望的春节。它总是那么令我陶醉,令我激动,令我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春节的风俗作文700字大全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是古人描写春节的情景,我也喜欢春节。

春节前两天的早晨,我起床时,爸爸妈妈都已经穿好了衣服,爸爸开着车带着我们一家到了爷爷奶奶家里。爷爷不在家,奶奶在家里看电视,我和弟弟在外面玩。

到晚上,我们一家人在厨房里做团圆饭,爸爸和奶奶切菜,妈妈和大妈做饭,我烧锅。厨房里飘出的阵阵菜香可把我馋得不轻,只盼望着赶快开饭。

过了一会,饭做好了,爷爷把酒拿了过来,这真是在一年中阖家欢乐的一天呀!共饮屠苏美酒,品尝着团圆饭中各种爱吃的菜:辣椒炒肉、胡萝卜丝、鱼汤、红烧排骨等,我们都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姐姐还把果汁拿了过来,大家都吃得很欢畅。

晚饭后,就开始做游戏了,妹妹给爸爸气球,爸爸把气球吹得好大,我们就开始玩踩气球。我和弟弟一队,姐姐和妹妹一队。开始了,我跑向姐姐,踩来踩去,就是踩不着,结果给姐姐踩了一个。我向后跑,看见了妹妹,妹妹踩弟弟的气球,趁她不注意,我把她的两个气球全都踩爆了。可游戏太激烈了,最终我还是输了。

除夕这一天一大早,爸爸妈妈起床了,把我叫了起来,我说:“妈妈,有什么事?”“你说有什么事,要贴对联了。”妈妈说。我赶忙起床,爸爸把“福”字贴到了,我立马提醒说:“您把‘福’字倒过来干嘛?”爸爸说:“你已经长大了,有什么问题可以自己想办法查阅书籍资料。”回来之后问了爷爷奶奶,才知道爸爸是想要福到我们家,才故意贴倒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新春快乐。”话音刚落,就拿了红包,两个红包里居然有800元巨款呢!

在新的一年中,我真开心,我真想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放鞭炮,剃头发……我们南阳过年的习俗和规矩太多了,弄得我摸不着头脑,对,找正在贴春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正在贴“福”字,他竟然把“福”字贴倒了,我焦急的叫起来。爸爸不急不慢的说:“没贴错,没贴错。”

“那为什么将‘福’字倒着贴呢?”我疑惑不解的问。

爸爸说:“‘福’字倒着贴,说明福气到(倒)咱们家了!”爸爸说完,停下手中的活儿,给我耐心的讲解起来。

爸爸说,过年还有一种习俗——放炮,这也与年有关。传说,“年”是一种独角兽,每到腊月的最后一天,它便出来吞吃人们的食物,威胁人们生命,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这种独角兽有三怕——怕光、怕声、怕红颜色。于是,每逢过年,人们就贴上红红的对联,挂上大红灯笼,燃上红红的蜡烛,还要砍伐竹

子焚烧,焚烧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闪出红红的火光,就可以把“年”这种野兽吓跑。这就是春节贴春联、放爆竹的来历。

我又问:“那为什么二十七要剃头发呢?”爸爸吸了一口烟,慢慢的说道:“民间有一句俗语: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剃了头好过年啊!”哦,我明白了。

正在这时,院外响起了孩子们唱着的童谣:“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我完全沉浸在他们的欢乐中,也奔出院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风俗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转眼又到了中国最重大的节日,春节,通常在这个时候,小孩子最高兴,因为有红包拿,当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春节风俗,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春节风俗吧。

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都会煮好热腾腾的汤圆,然后,我们就会和爸爸忙上忙下的搬张桌子出来,在桌子上面摆好8个碗,8双筷子,整齐的摆放好/,接下来,就该把热乎乎的汤圆盛在碗中啦,最后爸爸就会跪着烧纸钱。祭拜完了以后,我们都争先恐后的抢吃汤圆,因为吃老祖宗吃的东西不会生病。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春节风俗,可是它却体现了我们中华名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祭拜,是对长辈的尊重,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长辈的思念,体现了一个孝字。

不管是什么样的春节风俗,都应该很好的传承下去,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家乡春节风俗作文200字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们早早的吃过年夜饭,便兴致勃勃地和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们到楼下放鞭炮,放烟花。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手里拿着一根,让爸爸帮我点燃火焰,我很兴奋,也有点害怕。烟火点燃的瞬间,“嗖”的一声,然后烟花像断了线的箭一样冲上了天空,在天空中散开了一朵美丽的“花”。一会儿烟火又像散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真是太美了。我望着这美景,看呆了。还没回过神来,一朵紧接着一朵,冲向天空。最后,爸爸拿来了最大的烟花,它又大又沉。爸爸让我们退后一些,站远一点。然后无数的烟火在黑暗的夜里,显得格外夺目,格外美丽,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烟花放完了,我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四川春节风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年底,我们全家就从常州赶回四川。在四川,大年三十要吃猪头,正月十五要吃猪尾,这讲究的是“有头有尾”。大年三十做饭要装十二碗米,这代表着来年十二个月都丰衣足食。吃不完剩下也沒有关系,这叫“年年有余”。“三天不动生”,就是指新年初一至初三只能吃大年三十剩下的饭菜。

正月初一,爷爷一大早就要去看看圈里的牛是站着的还是卧着的。如果是站着的,那就预示着今年的雨水来得早;如果是卧着的,则预示着今年的雨水来得晚。“喜鹊初一叫,今年出玉米;麻雀初一叫,今年出水稻。”这些都是古人在生活中发现动物有预知能力,然后总结出来的谚语。

如今老人们渐渐老去,年轻人都进城了,许多习俗被人们渐渐淡忘。只有到了春节前后,在城里工作的人们才从各地回到老家,与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孩子团聚在一起,欢度春节。我多么希望老家的过年习俗永远地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春节的风俗英文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Today is a year, finally to the New Year, my mother and I go to the supermarket in the evening, we bought a lot of delicious, also bought a couplet and everyone, then bought a lot of fireworks, happily went home.

Back home, I help mother first stick couplets and everyone on the door, and then help my mother make dumplings together, dumplings cooked, mother turn on the TV, we are eating delicious dumplings, watching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the party is very good-looking, especially liu qians magic show, amazing.

The fireworks lit up the night sky, and my mother and I set off firecrackers and fireworks to set off. The New Year is finally com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汕头春节风俗作文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汕头地处潮汕平原,是个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的好地方。汕头的春节更是别有一番风趣。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阴历一年最后一天,故又称“大年夜”。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从这天起到除夕,家家都要打扫卫生,购置年货,都要杀鸡宰鹅,另外还要贴春联,有些人则要买些水仙,梅花,桃花摆放在家中,用以增添节日气氛。

春节是汕头人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旧历正月初一,是我国农历的新年,初一拂晓,人们都穿上新衣,向长辈拜年,长辈还就要给孩子压岁钱,到处一片喜气洋洋。

初四这天是要迎神的。初一到初五,街上十分热闹。商号店铺从初一到初五一律停业,这是一年中职工们唯一的较长的假日。

转眼间,元宵节到了,这一天,大人们开始做汤圆,所以汤圆又称“元宵”。我们家自然也不例外,妈妈一大早就把材料准备好,汤圆是由糯米做成的,晚上一家人就要围坐在一起吃汤圆。元宵节晚上,到处张灯结彩,挂上了各形各色的花灯,有的人把谜语贴在灯上,这叫“灯谜”。小孩子还要在街上迎花灯。元宵节一过,春节长假才算完全结束。这样,春节就在一片欢笑声中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的家乡——蓬莱春节风俗

全文共 1451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

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

“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 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

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

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风俗说明文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6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按照北京的民俗,我在过年时总结了四大民俗:

春节风俗之一——贴春联。贴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春节风俗之二——贴窗花。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间正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时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显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把剪刀,一张小纸,就能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就能在各家各户的窗户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纸作品——窗花。

春节风俗之三——年画。除了在门口贴春联,在窗户上贴窗花,欣赏年画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这一张张年画为家家户户增添了几分和谐安详的气息。旧时,家家户户在春节里,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新春之所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

春节风俗之四——中国结。遍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中国结的身影,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从大致小,从粗到细,大红色的中国结透露出中国文化的深邃。

春节风俗使我们的节日丰富多彩,而且过的十分热闹。民俗已经深入人心,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春节的风俗优秀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城市里过年热闹非凡,但也处处充满着喜庆的味道。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人们早已准备好了。当夜幕降临时,便响起了轰轰烈烈的打鼓与乐器声。一支队伍缓缓走来了,队伍里每个人都打扮的十分滑稽!

在最前头的,是两个举着花伞的老年人,看起来像60多岁的人了。不过,精神得很呢!他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扭着腰,像是两位容光焕发的少女。

紧接着,后面的两个扭秧歌的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们手里拿着一把带有彩带的扇子,脸上一个劲地笑不停。身体跟面条似的扭来扭去,豪无倦意。

再后面的,是最有趣的大头娃娃。几个人带着大头套,不时地向旁边的人招手。整个队伍热热闹闹,在街头上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除夕那天,许多小贩早已把天蓬拉开,摆上桌椅。准备迎接客户呢!一道街上摆设满了大盖蓬。大家都等着到晚上呢!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这条街上早已经人山人海了。有的人忙着吃饭,有的人忙这挑首饰挂链,还有的人忙这买春联呀什么的。

每棵树上挂满了红灯笼,红火而美丽。不管是谁,只要一走到树下,总要停下观望一会……

家乡的习俗真是数不胜数,家乡的春节真是充满快乐的年味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春节风俗议论文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来庆贺新年,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取同一种祝福方式——我老妈十几分钟就收到许多条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我很喜欢,开头是这样的:“昨日拜年早了点儿;明日拜年挤了点儿;后日拜年迟了点儿;此刻拜年正是点儿!”

这日还是去探亲拜年的好日子,于是我和老爸老妈一齐去我姥姥家。当然,去那里的人不光只有我们三个人,还有我的舅舅、舅妈、大姨和大姨父,以及我想念以久的两个姐姐。吃完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大院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始放烟花了。我们穿好外衣,拿着两大包的烟花爆竹向中心广场走去……

“当,当……”12点的钟声刚刚敲响,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映的光彩夺目。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了漂亮的大花园!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纵情地欢笑、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这边的“闪光雷”刚刚炸开;“蹿天猴”又鸣叫着飞上高空;那边紧追着“金龙狂舞”;这时一朵烟花又炸开了,里面喷射出火花,越喷越高,越闪越大,慢慢呈现出一棵树型,一朵朵金色的火花从“树”上摇落下来。“噢,发财了!”人们望着“摇钱树”欢呼雀跃起来。

啊!新年是多么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节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里,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习俗比如。

压岁钱:春节,大人都要给小孩压岁钱。这不是没有由来的.。相传,古时候的中国曾经有个怪兽叫“祟”,这个怪物经常在除夕夜到小孩家里吃小孩。于是家里的大人都把钱装在红色的包里,夜晚悄悄地放在小孩的枕边。等“祟”来到床边时,红色的包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将“祟”吓跑。因为“岁”与“祟”同音,后来,长辈就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送给小孩,这样小孩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了。到了现在,压岁钱已经变成了在新年的第一天,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会拿出压岁钱给晚辈。

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原本写在桃花木上,桃花木是红色的,有驱邪避难的寓意,所以选择桃花木为春联的选材。现在的春联不再用桃花木了,而是用纸来代替桃花木。并且模仿桃花木的红色。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

贴倒福:曾经有户人家,有个奴才不识字,春节把“福”字贴倒了,主人火冒三丈。但一个奴才急中生智,说:“我常听人说,这家的福到(倒)了!这不是意味着您家的福气大了、到了吗!”主人一听,转怒为喜。重重的奖赏了不识字的仆人和急中生智的那个仆人。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家家都贴倒福。

中国的习俗真多!中国有趣的习俗真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剃头发,做年夜饭,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奈之下,我准备去问正在贴对联的爸爸。

“贴错了,贴错了!”我看见爸爸将“福”字倒着贴,焦急地喊起来。“没贴错!”爸爸不紧不慢地回答。“那为什么要倒着贴?”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释道:“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哦,原来是这样!那过年还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呢?”我又发出疑问。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原来,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对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听完爸爸的讲解,我这才恍然大悟。我又问爸爸:“为什么理发要赶在二十七呢?”“哦,民间有一条俗语,叫‘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原来是这样!”

我又发问:“那为什么要大扫除呢?”爸爸说:“大扫除是为了扫除一年的晦气!这是好兆头!”“那为什么送礼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这是因为啊,橘子的‘橘’字与‘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节用橘子相互馈赠求个大吉大利!”“原来如此!”爸爸又说:“还有‘接财神’这一习俗。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户办酒席,为财神爷过生日。”我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太迷信了!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学们,我对“年”的习俗收获很大,可我不知你们的收获,若有更新奇的,快来告诉我吧!我先在这里祝你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我的家乡——蓬莱春节风俗

全文共 1454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最好吃。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

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

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湛江春节风俗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湛江春节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

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家乡风俗的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刚刚过去,过年期间我看到许多户人家的门上都贴了倒过来的福字,我家也不例外。这是为什么呢?我问妈妈,可妈妈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在书上看到,关于倒贴福字还有由来呢。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的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侄了。皇帝听取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节风俗习惯作文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放鞭炮》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节的风俗说明文500字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 的。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 有“灶王爷”神位。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 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 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 祈求。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 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 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 ,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 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

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 欢心,降福来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 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 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 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 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节家乡风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的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的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的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的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自己家乡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在芜湖,春节在腊月就开始了。在腊八那一天,一些还保存着旧习俗的老人家们仍然要煮腊八粥,粥是用各种各样的米、豆子和红枣做成的,有时候还要加上一点芝麻来做。这样做出来的粥不但闻起来很香,喝起来也是美味的。

腊八不但是要喝粥的,这一天很多大人们去上街的。他们为孩子们买过年穿的新衣服,为过年买一些蜜饯干果、瓜子点心。孩子们则喜欢买一些过年吃的糖果,一般都爱买炒米糖、花生糖和巧克力。然后才为自己选择新衣服。

腊月二十左右,大人们就要开始包饺子、作年糕和蒸蛋饺了,而且还要做一次大扫除,要掸灰、擦桌子、扫地…就像陀螺一样团团转。

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开始做团圆饭了,小孩子就开始放鞭炮玩耍。这一天晚上,如果没有非常紧急的事情,都要回家吃团圆饭。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无一例外的有一道红烧鱼,但是都不允许吃掉,吃了就不叫“年年有余”了。晚上大人们吃完了团圆饭,都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孩子们就去放烟花玩儿。三十这一天要守岁,也就是十二点钟之前不能睡觉。到了子时,就要开始放炮竹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早上,人们都要睡到九点十点钟才起床。然后就去拜年。主妇就留在家中做饭。外面到处都是红色的爆竹的纸屑。踩上去软软的。到了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初一到初三是年三天,这几天大人孩子们都喜欢各自玩,到亲戚朋友家去拜年。初一家家户户都要点香。

到了正月初八,大多数店铺都要开张。因为八的谐音就是发。孩子们总是抢着去买东西。大人们就去娱乐休闲。

正月十五,南方人既叫元宵节,也叫过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大人们还爱在元宵里掺和进花生。孩子就在元宵节上尽情玩乐。这一天也是过年中快乐的一天。

过了十五,春节差不多就算是过完了。大人们去上班,孩子们去上学,一切都恢复到原来的日子里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