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联精彩集锦有哪些(经典19篇)

放寒假的时候,在街边卖卖东西,赚一下零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的作文:

浏览

6825

作文

1000

贴春联贺新年作文_对联600字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一年中最欢庆的日子。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精挑细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了每家每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也为春节增加了几分喜庆的气氛。

今年的三十,由我来贴春联,我做好了准备工作,却发现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区分哪副是上联,哪副又是下联?我左思右想,抓耳挠腮,没了辙儿,只好去请教妈妈。妈妈对我娓娓道来:“别着急喔,你不是学过拼音吗,现在可以派上用场了!”我一听立马来了精神,“我们先用拼音分别拼出两幅直联中最末尾的那个字,再用声调来区分。如果那个字的声调是三声、四声或入声,则那个字所在的那副联就是上联,应该贴在我们正对门的右手边;如果那个字的声调是一声或二声,则那个字所在的那副联就是下联,应该贴在我们正对门的左手边。”妈妈的话音刚落,我就迫不及待问:“为什么呀?我们平时读书写字不都是从左到右吗?”妈妈微微一笑,点了一下我的小鼻子说:“问得好!这是因为呀,我们国家古代是以右为尊,竖排的文字都是从右念到左,这也是沿袭传统哦!”

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恍然大悟,原来贴春联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和讲究呀,我今天又学到了一些传统民俗知识,真开心!区分好上下联之后,我一丝不苟地贴起来,我的家在新春联的装点下焕然一新,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关春节的七字春联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上联:新岁牧歌需纵酒;下联:黄牛奋进不着鞭

上联:一曲牧歌传牛背;下联:无边柳色绿村头

上联:勇当改革排头兵;下联:甘作人民孺子牛

上联:有福人家牛报喜;下联:无边春色燕衔来

上联:有庆年头牛得草;下联:无垠大道马扬蹄

上联:玉鼠回宫传捷报;下联:金牛奋地涌春潮

上联:玉碗生光辉琥珀;下联:金牛焕彩耀星辰

上联:猪肥牛壮家家乐;下联:燕舞莺歌处处春

上联:猪肥牛壮家增福;下联:食足衣丰民自安

上联:子去丑来腾锦绣;下联:鼠归牛到竞辉煌

上联:万里清风舒画卷;下联:一鞭神骏奋前程

上联:万里征途千里马;下联:十年树木百年人

上联:万缕彩霞迎旭日;下联:千匹骏马带朝烟

上联:万马奔腾五彩路;下联:百花齐放四时春

上联:万马千军创大业;下联:五湖四海涌春潮

上联:伟业千秋人奋志;下联:征途万里马嘶风

上联:魏武挥鞭吟老骥;下联:悲鸿泼墨画神驹

上联:文明社会春风意;下联:龙马精神海鸥姿

上联:文明盛世飞春色;下联:锦绣前程亮马蹄

上联:文章须纳风云气;下联:翰墨应催骏马图

上联:无边春色百花艳;下联:有庆年头万马驰

上联:无须添足蛇归洞;下联:不待扬鞭马奋蹄

上联:午岁争迎千里马;下联:新春更上一层楼

上联:向阳花木三春秀;下联:得意马蹄一路风

上联:小龙大殿鹏飞志;下联:骏马方乘改革风

上联:小龙游罢清平世;下联:骏马腾欢大有年

上联:新春贴留吉祥草;下联:骏马图挂墨韵斋

上联:新骏扬鞭奔大道;下联:亲朋酌酒贺丰年

上联:新岁更腾千里马;下联:壮心高展九霄鹏

上联:雄关似铁千骑越;下联:捷报如云万里飘

上联:雄狮竞舞中华志;下联:骏马奔腾民族风

上联:雄心驯服腾云马;下联:壮志敢擒出海龙

上联:扬鞭策马开新纪;下联:立志兴邦展壮猷

上联:一代英豪图伟业;下联:九州骏马踏雄风

上联:一路马蹄花引蝶;下联:万家春色柳闻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春联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放寒假了,学习没那么紧张了,我每天都到章老师那练习书法,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通过练习书法,能够使我写的字工整端正,同时也能提高我的专注力,使我在课堂上能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更快理解和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要点。

快到春节了,一起学习的哥哥、姐姐们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写春联了,他们还准备在赶圩天时去大湖镇上给当地的乡亲们写春联呢!我也心痒痒的,急忙问章老师:“老师,什么时候也教我写春联呀?”,老师说:“别急,明天就教你们写了!”,我对第二天写春联充满了期待。

我想了解春联的由来,就让爸爸帮我查找有关的知识,下面我就向大家作个介绍。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第二天,老师开始教我写春联了,先是手把手的教我写,然后让我自己练习写。

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写出了一幅完整的对联,还行吧,为了写好它,我的笑脸可是也吃了不少墨水。

梅传春信寒冬去,竹报平安好日来,最后祝大家四季平安,幸福安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联的成对出现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原先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贴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吉祥如意经典八字春节春联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上联:面向世界虚怀请教 下联: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上联:万象更新精神焕发 下联:百花齐放春满人间

上联:服务周到群众满意 下联:态度和善顾客称心

上联: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下联:五湖四海一体同春

上联:科学春天百花齐放 下联:人间美景四化宏图

上联: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下联: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上联:安定团结四海添喜 下联:政策称心五虎逢春

上联:选贤任能唯才是举 下联:励精图治振兴在望

上联:增产增收年年物阜 下联:多劳多得家富人勤

上联: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下联:三江四海五谷丰登

上联:奉养父母年年康健 下联:教育子女天天向上

上联:关心农民物质利益 下联:保障社员民主权利

上联:春暖风和花香鸟语 下联:民富国强人寿年丰

上联:四化建设春风得意 下联:百花齐放艺苑生春

上联:花香鸟语人勤春早 下联:风和景明民乐年丰

上联:劳动致富生活改善 下联:勤俭持家衣食丰足

上联:九州春色莺歌燕舞 下联:四海征程虎跃龙腾

上联:大地回春山河壮丽 下联:阳光普照玉宇澄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春联日记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腊月三十,是我们所有人大喜大庆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我起床特别早,洗完脸后,便和爷爷一起在楼房的大门上贴春联了。

贴着贴着,爷爷给我讲述了他大半生贴过一次春联的故事。爷爷说,他60多岁了,过年时贴过一次自己创作自己书写的春联。那是很久以前,春联的上联是:听喇叭唱歌,下联是:看铁牛耕地。横批是:幸福生活。那时,迎来了得之不易的安宁生活,爷爷也从来没看到过铁牛耕地,更没有听到过喇叭还会唱歌,只是听人说过未来的幸福生活就是这样。

爷爷的一席话我至今还在默默的回想着:几十年过去了,祖国发展强大了,人民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看看爷爷,比比自己,天地差别。就说我家吧,也和大家一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止是天天能听到喇叭唱歌,见到铁牛耕地,还在电视中看见了载人飞天,听到了两弹一星的轰鸣等更先进.更科学的成就层出不穷。

爷爷贴春联的故事深深的教育着我.激励着我要奋发图强,为国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爷爷的春联情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年一到腊月,街坊四邻买了红纸,纷纷跑来请爷爷帮忙写对联。凡上门来的人,他都不好意思拒绝,从接受“任务”到最后收摊,要忙上好几天。

现在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不多,市场上卖的春联全是印刷品,烫金配图,太俗气,且内容也缺乏新意。来求对联的大多是亲戚朋友,也有慕名来的,说是手写的对联墨香气四溢,才有年的味道。爷爷写字很讲究格式,要先量好尺寸裁纸,按字数多少折出印记,再左手压纸,看准位置下笔;每写一个字,力求结构匀称,笔画到位。春联有竖副、斗方、横批,一户人家少说也要写一个小时。爷爷还会根据各家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容。家里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肯定少不了写一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有下海捕鱼的,就写“渔港春来舟送暖,海湾冬尽网飘香”。爷爷还爱自编联句,将一些市和乡镇的地名组合到联句里,如“南通小康富裕路,海门大开广进财”“金鸡送喜家家乐万年,玉犬添福户户呈瑞祥”。

爷爷年纪大了,握毛笔的手没以往那么灵活了,时间一长,手臂发酸,戴着四百度的老花镜也觉得眼睛模糊。尽管爷爷起早带晚、熬冷受冻地写,可却从不收人家的钱物,他说,“春联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情感的流露,更是修身养性的乐趣,一年就这一回,尽点义务算不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难忘的送春联活动叙事作文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前夕,写字培训班举行了热热闹闹的学生送春联活动

会场里人山人海,有来观赏的家长,有来写字的学生,还有来观赏的老年人。会场的墙上贴着几个大字,“春暖新河路,墨香泉山堂。”我看着别人写得那么认真,心想:我也要挥毫笔墨,大展身手!

于是我沉着地往墨盘里到了点墨,提起笔沾了点墨,舔了几下后便信心十足、一笔一画地写道:“五湖四海皆春色,近水远山盡得辉。”和“万象更新”几个大字。写完后,在我旁边的一位老爷爷夸奖道:“好,这字写得真好!”我听了,顿时脸红了起来,如果跟那些学了很久的人比,那还是一般的!

写完后,我欣赏起其他学生写好的对联,发现那些对联精美别致,一看就是用心之作。玻璃上还贴满了一张张“福”,其中有一张是我写的哦!

活动结束了,我很开心,因为我今天不但当着大家的面写毛笔,大展身手,而且还受到了长者地夸赞,为他人送上亲手写的对联,真是太有意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观春联展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写的《春日》中的“桃符”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春联”哦!当时人们在桃木板上刻上鬼怪畏惧的“神荼”、“郁垒”两人的名字,起到“驱魔辟邪”的作用。而今天人们贴春联则有了更多的意义!春节期间,在浙江美术馆举办了一个“金鸡唱晓丁酉年春联展”,我和爸爸慕名而至。

我们一起来到了布置春联展的2号展厅,那个展厅很大,被展板隔成很多小间,来看的人有很多。有拄着拐杖的白发老爷爷,有拿着手机不停拍照的小青年,还有像我一样来增长见识的小孩子。我刚进展厅,一股翰墨的香气扑鼻而来,好多火红的春联一下子映入眼帘。

在展厅中的每一幅对联都不一样,有四字联的,有五字联的,还有七字联的。很多对联中所用的字体各不相同,有用行书挥就的,有用隶书的写成的,也有用草书、篆书、金文等形式写的。这些对联都出自于不同的书法家笔下,有王冬龄、骆恒光、斯舜威、明庐等。他们的书写风格或者潇洒飘逸,或者端庄大方,或者古朴典雅。每一个字写在方方的红纸上,好像都被写活了,都在翩翩起舞呢!

在浩如烟海的对联中,有一幅我最喜欢,这是一幅行书对联,内容是“灵猴献桃千户乐,金鸡报晓万家春”。爸爸希望我能和猴子一样机灵,也希望我这个属鸡的儿子在接下来的本命年中能有好运气!

在展厅的门口,还有一个互动体验区。是专门给参观者进行书写体验的。我和爸爸决定写一幅对联,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建议爸爸写“灵猴献桃千户乐,金鸡报晓万家春”,加上一个横批“万事如意”,哈哈,真是太棒了!

带着满满的“收获”,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贴春联有学问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乐乐:你们是不是刚学过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

豆豆:是,刚刚学过,我背一遍吧!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吹暖人屠苏。千门万门瞳瞳日,总把旧桃换新符。

乐乐:我考考你这首诗里的“旧桃”和“新符”是什么意思?

豆豆:你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旧桃”和“新符”又叫“桃符”,指的就是春联

乐乐:春节就要到了,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分上下两联,分别贴在门的两边。现在我有一副春联请你来贴: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别贴倒了!

豆豆:哪能呢?上联贴在门的左边,下联贴在门的右边。

乐乐:错了!上联应该贴右边,下联才贴左边呢!

豆豆: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平时写字不是从左到右吗?

乐乐:春联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古人的书写习惯是从右到左,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习惯,贴对联也应如此。

豆豆:可有的对联根本看不出哪是上联,哪是下联,怎么办?

乐乐:没这话。比如刚才那副对联的“辞旧岁”“贺新年”吧,要先“辞旧”才能“迎新”。

豆豆:你这是从内容上来看的吧?

乐乐:还可以从数字上来判断,比如“一年伊始,万象更新”,一般数字小的是上联,数字大的是下联。

豆豆:噢?我用课文中的春联来试试:“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一年”在前,“十里”在后,真是这样!要是没数字,内容也看不出上下联,又怎么办呢?比如“山明水秀,鸟语花香”就很难分辨。

乐乐:这又何难?看上下联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就知道了。如果是第三、第四声的就是上联,如果是第一、第二声的就是下联,“秀”是第四声,是上联,“香”是第一声,当然就是下联了。

豆豆:真的?我来试试,还用课文中的春联——“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秀”“漫”第四声,“好”第三声;“兴”“多”和“安”都是第一声,果然如此。

乐乐:学会了贴春联,以后就不会闹笑话了。

豆豆:春联里面的知识真不少,今天的收获真大,感谢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福星高照财源广进七字春联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福星高照荣华宅,

财源广进富贵家。

迎新春万事如意,

贺佳节富贵吉祥。

幸随鸿运金门开,

福伴荣华富贵来。

福泽四海兴国运,

禄赐九州享寿康。

事业辉煌腾云起,

前程锦绣步步高。

喜居宝地千秋盛,

永发财源万代荣。

迎春接福人财旺,

和顺家庭万事兴。

望前程兴旺发达,

创大业万里生辉。

九州进宝行鸿运,

四海迎春庆吉祥。

鸿图大展事业兴,

富贵吉祥财源旺。

走鸿运平安如意,

开福门富贵荣华。

喜迎四季平安福,

笑纳八方富贵财。

好日子红红火火,

和睦家平平安安。

龙腾盛世千家喜,

春满神州万物荣。

万事如意全家福,

荣华富贵满堂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春联作文800字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新春佳节,我与爷爷一起学写春联

来到书房,爷爷取来笔墨纸砚。我便在一边观看,只见他手握笔杆,如蜻蜓点水般在砚台上轻轻蘸了几下,一抹黑顿时拥上笔尖,那毛笔就如有了灵魂一般,活了过来。爷爷先用手把纸抚平,说时迟那时快,但见那毛笔如卧龙腾飞,如祥凤展翅,一股淡淡地墨香顿时间在空气中漫开,叫人神清气爽。爷爷的手不停地挥动,如风卷残云般利落,那毛笔如影随形地在纸上飞舞着,跃动着。我惊了,不一会儿,一个“岁”字就出现在纸了,横竖撇点,丰厚饱满,骨力刚健,如风雨般豪放,真让我神游其中,敬偑不已。

还未完!又见那毛笔在纸上飞舞,无意间督见爷爷神态端庄,双眉紧锁,笔在他手中简直使活了,都让我怀疑自己的眼睛,这真的是那双粗糙的手吗?那双曾为我洗衣做饭,时刻关爱我的手吗?如今像返老还童般的又变得灵巧起来。一会儿功夫,对联写好了。“年年岁岁道平安,团团圆圆闹春节”真是句美,字美,人更美啊!

俗话说得好,看时容易,做时难。接下来轮到我我,这下我可慌了,一手抓笔,一手拿纸,弄得手忙脚乱。爷爷在一旁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急,不急,我们应该有条不紊地做事。万事开头难嘛,继续加油!”听了这番话,我又充满了信心,重头再来。这不,笔拿好了,纸就拿来了,一切准备就绪。刚开始,我十分生疏,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小心翼翼地落笔,又小心翼翼地提笔,生怕写错了。可总磕磕碰碰的,要么这笔写歪了,要么那笔画写糊了。看着这歪歪扭扭的字,我心烦意乱。刚一想放弃,回首望见爷爷那充满鼓励的目光,我始终不甘放弃。挺直腰,握好笔,端正身子,再次写起字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往后就轻松多了,写出来的字也增色不少。

此时,爷爷又摸摸着我头,笑盈盈地对我说:“你看,这字不是照样写好了吗?在平常生活中,若是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鼓起勇气去面对,静下心来去思考,才获得成功。”我恍然大悟,原来这看似平淡无奇的春联里还蕴藏着不少学问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新新一年新气象,如今我不仅长大了,还学会了写春联这一门艺术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联起源于什么年代?

全文共 4906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起源于什么年代?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春联起源于什么年代?

五代十国,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来源

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期,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宋代时期,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到了明代时期,桃符才改称“春联”。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代时期,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春联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变而来的。相传古代有一凶暴甚於鬼的人叫后羿,被桃枝打死,大家就相信在门楣上悬挂桃枝可以驱鬼;后来又盛传山林里住著「神荼」、「郁垒」两位神仙专门吃鬼怪,大家就把桃枝刻成这两个神的模样悬挂在门上,期能永久平安,这就是所谓的桃符。

后来桃符渐渐简化,以方形红纸画个桃形,再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代替。到唐朝以后,又在这红纸写些吉祥话,再修饰对仗,慢慢就形成今天的春联。

春联发展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楹联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是中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中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明代时期,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类别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 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大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 “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大家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联产生时间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一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

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大家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

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几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春联;“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就是春联的横披;“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的单幅文字,如在过年时在庭院里贴上 “抬头见喜”、“出入平安”、“恭喜发财”之类的文字;“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单扇门或影壁上,春节时大家喜欢倒贴的“福” 字,就属于这种“斗斤”。

中国古代春联可以知识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候的春联是刻写在门庭木掾或石柱上,也有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以后又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北方人称之为幌子)以装饰门庭。及至造纸术在我国古代发明后,春联便由文人墨客书写在纸制条幅上悬挂,进而再发展到大家用红纸书写并张贴在门亭与厅堂。

“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大家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以为娱乐。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中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中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中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因此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欣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大家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贴春联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盼望着,盼望着,又一个新年要来到了,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现在的我再也不像以前那么矮小了,伸手就可以摸到门框,这次我要亲手贴春联,我把这个心愿悄悄地藏在了心底。

春节前几天,妈妈忙里忙外大扫除时,我就关注着要不要贴春联了。果然,妈妈擦好了门后,就对一幅从超市里买回来的春联发了愁,自言自语道:“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啊?”我听到后,立马一个箭步冲上前去,连声说:“我知道!我知道!”我迫不及待地指着春联对妈妈讲解了起来:“对联应该从右往左读,如果该对联的末字为仄声字,应贴于右边;如果该对联的末字为平声字,应贴于左边儿;大门上的‘福’字应该倒着贴,表示‘福气到,幸福到。”我的话音刚落,妈妈笑着拍拍我的背:“小伙子,不错,长大了嘛!”

“嘿嘿!那么这一次就由我来贴春联吧!”我脱口而出。

“行!”妈妈爽快地递过手中的春联。

我敬了个礼,拿着春联站到了大门外,仔细看了看,把春联的上下联分好后,工工整整地用胶水贴在了大门的左右两边,随后又高声地朗读一遍。红红的春联带着屡屡喜气,也透着浓浓的年味,也快乐了我的心。

过年了,我又长大了一岁,我要学更多的知识,让自己能为妈妈做更多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最新的五字经典春联大全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春风迎新岁 春光回大地

春光洒万里 瑞雪兆丰年

喜气到人间 瑞雪映千家

春光投富户 春花香庭院

春晖满庭院 喜色入重门

喜鹊唱枝头 欢乐溢门窗

春晖盈大地 春来花气盛

春来柳亦醉 正气满乾坤

妙笔着华章 辛勤五谷香

伯乐荐骏马 彩云捧旭日

常鼓兴邦志 良师育良才

朝霞染红梅 永怀报国心

持家勤与俭 春促山河变

春到风光美 建国富而强

人描天地新 家兴喜事多

春风初应律 春风吹腐浊

春风催万物 花信早传梅

瑞雪兆丰年 新雨润百花

春风发万卉 春风暖大地

春风暖大地 丽日照千门

江山红万年 喜雨泽神州

春风暖四海 春风荣草木

春风新燕子 正气盈九州

瑞雪润河山 香月古梅花

歌潮逐心潮 秋风振凤毛

大地春风劲 大地千山秀

丹桂香千里 长征战鼓催

神州万象新 松柏青万年

党指幸福路 德门增百福

地暖花长发 勤开致富门

农户驻三阳 林幽鸟任歌

时霁鸟声繁 日出花更香

春来瑞雪里 春暖群芳喜

春情寄柳色 人在画图中

风清百鸟鸣 日影泛桃烟

春染千顷绿 春染乾坤绿

春染万花蕊 花开万朵红

旗开日月红 风香两岸人

春水千溪绿 春意随人意

春雨新龙角 神州万里红

夜雨书声静 雨过千山润

月醉杯中酒 春风墨韵浓

春来百鸟鸣 梅思画外春

德风熏赤县 清音歌盛世

安定千家乐 法雨润苍生

新年纳余庆 宏略振环宇

忠厚传家久 佳节号长春

和风舞柳绿 神州藏黛色

风来花自舞 春辉迎大地

春到风光美 春至鸟能言

正气江乾坤 家兴喜事多

梅花报春信 梅花传雅韵

岁岁平安日 瑞雪兆丰年

瑶草寄幽心 年年如意春

乾坤风雪荡 红梅传喜讯

物华天宝日 中华日月新

绿柳舞东风 人杰地灵时

乾坤添春色 春降千门福

瑞雪飘千里 日月增光辉

花开万户欢 春风绿九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联学生手抄报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下面是关于春联学生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春联手抄报1

春联手抄报2

春联手抄报3

贴春联的文化内涵

春节,是中华民族“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与贴门神。中华民族这些传统庆祝活动中最有文化底蕴的非贴春联莫属。过年的时候贴春联,庆祝新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传统春联是红底黑字,稳重而且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贴春联作为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城乡人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中国人在新年开始家家户户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在爆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门框上或门心里。

新年新气象,从家家户户门口的春联就可以看出,红底黑字或红底金字的春联,似金龙出海,狂凤起舞,洋溢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红色喜庆与春意。正所谓“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已成为辞旧迎新的标志,春联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贴春联的来历

春节,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与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宋代时期,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很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与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与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这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其得名和推广和朱元璋密不可分。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春联在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春条、横披、斗方等几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春联优秀作文300字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我喜欢上了写毛笔字,快过年了,爸爸说:“雷孟奇,过年你能不能帮我们家写一幅对联啊?”我说:“好啊,我还想把对联写好了送给外公外婆和舅伯舅妈呢。”爸爸就为我挑了一幅笔画少、我容易写的对联,上联是:春为一岁首,下联是:梅在百花先,横批是:四季平安。我每天放学回家先把作业做完,都会练练毛笔字,我要争取在过年前把对联上的字练好。一天一天过去了,爸爸妈妈夸奖我说:“雷孟奇的字写得越来越好看了。”快到过年的时候,爸爸就买了很多的红纸给我写对联,我在红纸上不停的写啊写,没写好我就重写,直到觉得满意,我写了很多很多的对联,我选了三幅写得最好的春联,两幅送给了外公外婆和舅伯舅妈,他们都夸我的字写得好看,我还留了一幅准备贴在我们自家门口。

到了腊月二十四那天,爸爸和爷爷真的把我写的春联贴在了门口,我心里高兴极了。我还要好好的练字,明年争取写得更好,把春联送给更多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牛年春联_对联作文300字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牛年春联

春来紫燕舞

节到黄牛忙

将军爱战马

农夫喜黄牛

深恩红赤日

忠实老黄牛

岁首春到户

牛年福满门

白头能做识途马

俯首甘为孺子牛

布谷声中闲人少

牧歌曲里颂春多

川原蝶舞翩翩好

田野牛耕户户忙

耕者有牛皆种地

神州无处不欢歌

户户厌恶大硕鼠

家家喜爱老黄牛

花开江左白雪尽

春到人间黄牛忙

花木逢春枝叶茂

牛羊得草体膘肥

腊梅花放雪将尽

春水温升牛甚忙

年丰人寿家家乐

春到花开处处耕

五岭莺歌又燕舞

九州马叫并牛欢

新春人唱黄牛赞

丰岁诗吟白雪歌

一曲牧歌传牛背

无边柳色绿村头

猪肥牛壮家增福

食足衣丰民自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写春联的小学作文500字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金色的光芒缓缓掀开了夜幕,东方的太阳吐出了柔和的晨光,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新的气象。农村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门口贴上了红艳艳的春联。看到门口纯手写的“春到风光美,家和喜事多”,一股骄傲感涌上心头。没错,这不,对联的作者就是我啦!

过年的前一周,辅导老师准备了许许多多红艳艳的宣纸墨水和毛笔,带着喜庆与祥和,陪我们一块写对联。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又有些小紧张呢!老师首先用铅笔在纸上用楷体打了一个模子,这样我们就不易写错字啦!老师真是别出心裁呢。

我拿起笔,轻轻地蘸了一下墨汁,墨水像不听话的小孩儿,拼命地往笔头上爬,我赶快使劲儿把他们抖掉。随后就是“重头戏”啦!笔头刚刚触碰到纸就立马塌了下去,我有些力不从心了,尝试着写了一横,没想到墨水不听话,笔头更不听话!那一横歪歪扭扭的,笔锋就像一个软塌塌的团,一点也不刚劲。哎,写对联怎么这么难啊!我硬着头皮写完了“春”字,无助地看向了老师。老师已经写完了好几个“福”字,笔画刚劲有力,正楷规范而不张扬。

“哇,怎么做到的?”我问。老师笑了笑,说:“你的握笔姿势不对,应该这样……”我照着葫芦画瓢地学。一撇,一捺,果然轻松了不少了呢!

我细细地端详着自己千辛万苦写出来的作品,虽然称不上好看,但我知道,这幅对联里包含了我真诚的祝福与快乐!现在,这幅对联仍精神抖擞地“站立”在门口,承载着无限的美好与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四字的春联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春浓山腹,梅放岭头。

白雪融腊,红梅赋诗。

爆竹报喜,楹联迎春。

爆竹辞旧,桃符迎新。

垂杨系马,沙岸泊船。

春风梳柳,时雨润苗。

春光九十,气象万千。

春回柳眼,红人桃腮。

红楼旭日,绿柳芳春。

春临宅第,喜上梅梢。

江山若画,岁月如歌。

春为岁首,梅占花魁。

春有新意,景无旧观。

椿庭庆集,棣圃春浓。

冬迎梅至,春伴燕归。

蜂抱花须,鱼吹柳絮。

蜂翼弄娇,燕泥衔须。

高堂结彩,华宅生辉。

新岁献瑞,腊梅迎春。

春回柳叶,赋献梅花。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英豪济济,阵势堂堂。

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主欢客乐,近悦远来。

祖国统一,台湾当归。

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风清日丽,鸟语花香。

梅开五福,竹报三多。

勤能补拙,学可医愚。

五羊献瑞,八骏呈祥。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民夸盛会,国展宏图。

闻鸡起舞,跃马争春。

莺歌燕舞,虎跃龙腾。

吉日唯戊,太岁在寅。

门心皆水,物我同春。

百族共乐,两岸同春。

春风送暖,政策归心。

家和业旺,国泰民安。

红梅吐蕊,绿竹催春。

勤能补拙,俭可助廉。

岁通盛世,人肇华年。

人游化日,天与长春。

人臻五福,花满三春。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

日薰春杏,风送腊梅。

三江生色,四海呈祥。

山川毓秀,松柏长春。

山间明月,江上春风。

光饰竹径,影透花荫。

岁且更始,时乃日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