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最浓的年味儿(热门20篇)

导语: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舌尖上的年味儿作文,希望的大家认真阅读!

浏览

2118

作文

181

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最开心的事情,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过年!不仅是自己过新年拿红包时的喜悦,更多的是走街串巷拜年、家家户户团圆、无处不在弥漫的年味儿!那简直就是一部新年贺岁大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情洋溢的上演!

年味儿就是劳累了一年的“喜羊羊”风尘仆仆往家赶,为父母做上一顿贴心饭,欢聚一堂的围桌团圆!远离家乡漂泊的儿女就像喜羊羊一样乐观勇敢,说说一年的工作收获,诉诉以往的生活经历,听听父母对自己的期许评价。这是高兴的年味儿!

年味儿就是辛劳了一年的“慢羊羊”长辈在家的翘首期待,两鬓的白发、衰老的容颜,感慨岁月流逝的同时还是对小辈们的来年满怀期盼!父母犹如慢羊羊村长一样永远是儿女的依靠,家永远犹如羊村是暖心的避风港。这是苦涩的年味儿!

年味儿就是心酸了一年的“灰太狼”总结以往岁月的喜怒哀乐,感叹挣钱养家的艰辛不易!灰太狼很辛苦,屡战屡败却永远不能退缩:百般思量如何完成“红太狼”的任务,千方百计如何达到“小灰灰”的心愿。这是伤感的年味儿!

年味儿就是长高长大的“小灰灰”在父母的教育下如何变得更加善良勇敢;年味儿就是大智若愚的“懒羊羊”回顾过去展望新年如何变得更加从容聪明;年味儿就是心灵手巧的“美羊羊”思前想后考虑将来如何变得更加惹人喜爱;年味儿就是健壮鲁莽的“沸羊羊”反复斟酌思索以后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却又不强势┅┅

[年味儿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家的年味儿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吉舒辰

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到了,大放鞭炮、贴福字,每家每户,年味儿各不相同,今天,我就来讲讲我家的年味儿。

清早,我一觉醒来,一阵芳香扑鼻而来,起床一看,原来是奶奶在搓芝麻汤圆呢,一只只圆子,犹如一张张的娃娃脸,十分可爱,我再也忍不住了,抓起一把面,开始学着奶奶的样子做圆子,奶奶说:“不要小瞧做汤圆,这当中也有很多技巧啊”,做汤圆还有技巧?我根本不相信,我抓起一把面,三下两下就捏好了,再一看,哎呀,这哪里是汤圆,既不圆又不方,分明是个怪物啊,这个怪物露出丑陋的面孔,仿佛在嘲笑我,这个时候,我的脑海里有个声音,我一定要打败怪物,找回那只可爱的娃娃脸。

我仔细观察奶奶的动作,原来先要掐出一小段面疙瘩,大概和爸爸的大拇指一般大小,然后放在手心,用双手来回地揉捏,直到把它揉捏成球形,这才算是一个标准的汤圆。经过我的反复尝试,终于一只胖乎乎、圆滚滚的汤圆诞生了。

年味,原来不仅是圆子的味道,更是努力和收获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年味儿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春去春又来,又到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开年,这一天也少不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腊八味儿

全文共 1466 字

+ 加入清单

刘怡筠

明儿就是腊八,传统农历上清清楚楚记着一笔,从明儿始,就真的开始过年了。

从深冬清晨天边淡淡的青白色,映在初开白梅还带着浅霜的瓣尖儿上时,腊八儿笑意盈盈地溜进每家每户,趁着当家的老爷子眯着眼睛坐在灶前打盹儿,盘着手舒服地听着砂锅里小火慢炖的腊八粥欢快地“咕嘟咕嘟”响时,调皮的腊八姑娘悄悄一挥手,冬枣儿莲子儿软烂,黑米白米炸开了花儿,红豆扁豆香糯可口。混着冰糖温暖而清淡的甜意,氤氲在湿软的白雾中,袅袅腾起。倏的,老爷子微微一趔,惊得睁开眼睛,仔细一瞧砂锅盖子,已经左右摇晃地在锅肚儿上跳舞,“咕嘟咕嘟”唱得更加欢快了。老爷子忙颤颤巍巍站起来,伸出皲黑的手,平日里的破抹布也忘了垫,徒手一把掀开锅盖,猛地白雾朦胧了眼睛,涌入鼻中,老爷子别过头猛咳嗽了几声,再回头看锅中炖的正好儿的腊八粥,拿着大木勺搅了几搅,翻了几翻,笑意便漾在嘴角、眼角、额头深深浅浅的皱纹里了。

“今年的腊八儿有着落喽!”说罢老爷子又捋捋花白的胡子,盖上了灶火。一转身,从阳台上抱来了已经撂在那儿了一年的老坛,仔细地擦干净,细细地,一滴不漏的倒了白醋,一瞬间小阳台清冷的凉水似的空气升腾起醋的醇香。老爷子将昨日晚上熬夜剥好的一搪瓷碗的雪白蒜瓣儿一股脑儿倒进去,再细细封好坛子,重新置回墙隅间,静等年三十儿的“腊八蒜“开坛。待一切都忙好了后,老爷子一碗一碗将粥盛好,摆在桌席间,开了餐厅暖黄色的灯光。凉菜、酱菜、熏肉、还有一碗碗色美鲜香的腊八粥。

腊八儿的一天匆匆而过。

晚间,老爷子领着小孙女,走到阳台上,拉来两把躺椅,舒舒服服地蜷在柔软的垫子里,浅浅淡淡地望着窗外被霓虹灯染得光怪陆离混沌颜色的夜晚天空。已经晚间八点过半了,这日的晚上和平日并无两样,形形色色的人们都扮演了这条街上的一个匆匆过客:西装男举着电话,粗鲁地朝电话那头的客户喊着写什么;打扮的再正式不过的白领低着头,踩着高跟鞋,“啪嗒、啪嗒”的匆匆前行,手里捏着一份密密麻麻的资料,还时不时瞅两眼腕上的表;三三两两的高中生在车站下站着,手里捧着手机,页面不是在近些天火爆的游戏的对局界面上,就是在QQ、微信等即时聊天系统界面上停留,时不时的提示音也显得苍白而机械化;道路的转角会滞留些个年轻人,脸上带着微醺的醉意,和好友坐在长椅上看天空,聊八卦。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腊八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节日。老爷子没转头,只是开口,带了一丝无可听闻的叹息:“爷爷小时候啊,村子里过腊八儿,家家户户都出门庆祝,庆五谷丰登,拜岳飞,演社火,说书,五花八门的看都看不完……那时候,我们村兴吃腊八面,不喝粥的……”

馋嘴的小孙女睁着一双亮亮的眼睛,脆生生的打断道:“爷,腊八面是啥?好吃不?好吃不?”“好吃呢!”“啥味儿呀?”“拿新磨得小麦揉好面,切成丁的土豆、萝卜、豆腐、黄豆做成臊子,浇在面上,再淋一勺肉臊子,三两下一搅,用搪瓷大碗盛着,味道可香着呐!”“那爷你啥时候也给我做呗,我也想尝尝,就定在明年腊八儿,好不好?”“哎——,爷不行,爷老了,没那精力、也没那手艺。我们村那腊八面做的最好的是老李家的媳妇,三年前去了,也就再没人做出来那味儿了……”。老爷子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小下去,又恹恹地打起小盹儿来,“呼噜呼噜”,很浓重的呼吸声。这一年的腊八,也就算是过完了呦。

……

腊八,不知道怎的就逐渐在人们的脑海里渐渐谈去了身影,不见腊八粥摆在桌席之间,不见阳台角隅里泡的瓶瓶罐罐的腊八蒜。看着眼前的台历,忽的想起自己还是个小小丫头时,家里过腊八的情形,便忙找到厨房里那个忙上忙下的身影,提醒道:“爷,明儿是腊八节,可别忘了呦。”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年味儿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一家去欧尚超市购买年货,走进超市,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让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快过年了。

超市里到处挂满了大红的灯笼,琳琅满目的商品堆满了大大小小的货架。从日用商品、食品、饮料到各式衣物、玩具再到大小家电,全部分门别类地排放得整整齐齐。很多商品都用礼盒包装好了,那一个个、一种种、一层层的精美包装,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超市里的人可真多呀!他们有的推着小推车,东瞅瞅,西瞧瞧;有的蹲在那里,拿着同类的商品相互比较,犹豫不决;有的急匆匆地直奔自己购物的地方,拿起就走;有的相互讨论着,时而咨询一下售货员阿姨……

好不容易买完了年货,到了收银台前,我不由傻了眼,几十个收银台前全都排起了“长龙”,没办法,只能耐心等待了。

走出超市,我回头看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再一次感受到强烈的年味。看着那一张张笑脸,我感受到了人们心中的那份幸福与满足。我心中默默祝愿大家——新年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年味儿高中

全文共 1490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呢?后来,想了很久,我终于想明白了,人们看重的是春节的这种氛围,团圆的氛围,热闹的氛围,好玩的氛围。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个团圆饭,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谈谈工作,谈谈学习,谈谈家庭,小孩子穿上崭新的衣服,去放鞭炮,点烟花,给长辈们拜年赚压岁钱。传说除夕夜有叫“新年”的怪兽,许多人还会整夜不睡,这种习俗叫做守岁。过年的时候,人们总有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

过年固然好,可是,春节又将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我却发现,近年来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似乎过年能让我们高兴高兴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赚点压岁钱了。春节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的节日,成了给幼年的小孩子们乐一乐,玩一玩的日子。

过年领着5岁的表弟去玩,走在街上,他东瞅瞅,西看看,好像什么都是很新鲜的样子,一会儿要去买氢气球,一会儿又要去游乐场玩,还有广场许多小吃也令小家伙垂涎三尺,吵着嚷着要买这买那。玩一次旋转木马能让他高兴很长时间,买一盒炮来放,能把他吓得躲在我身后不敢露面。看到广场有漂亮的花灯,拉着我的手就往广场跑,要去看花灯。叔叔给了他二十元钱零花,他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喊着:“耶,爸爸给我钱了,我有钱了。我们去买好吃的!

可是,相比之下,我这个姐姐就显然成了个陪玩人士。对我来说,氢气球已经不再是我可以玩的东西,去游乐场也只是高兴一小会儿而已,广场的小吃都吃的腻了。陪着表弟去玩旋转木马,看到都是一群小孩子,似乎旋转木马也只是童年时代美好的梦了,去看花灯,花灯也只能图个漂亮,去放炮,放炮不过是噼里啪啦响几声罢了。至于表弟对二十元零花钱的热情,我就更是没有了,表弟才5岁,没人一次性给过比这二十块更多的零花钱了,可是对我来说,这二十元零花就很普通了。表弟喜欢的东西,对我都没有了吸引力,而对于过年来说,我也没有了从前的那股热乎劲儿。

眼下也正是过年时,与以前的过年相比,虽然现在过年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精神文化却总是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那些年的过年更热闹,更开心一些,我们似乎更怀念以前的年味儿。以前过年时,总是盼着年关时候能和爸爸妈妈一起贴对子贴福字,能全家人一起扫屋子,能架起年货来准备点年货,总是盼望着三十晚上能看春晚,能一晚不睡觉守岁,能放包饺子吃饺子,总是盼望着大年初一能和爸爸妈妈领压岁钱花,能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能放鞭炮放烟花。那些年,身为小孩子的我们听到鞭炮声会乱蹦乱跳,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拿着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舍不得花,最后还是都给了老爸老妈,等到别人家放完炮就跑过去,看看有没有剩余的小炮再捡回来自己放,午饭时看着桌上许多好吃的,流着口水却又舍不得吃,因为一年也难得改善这么几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这些好吃的了,过年的时候爸妈总会领着我们一家到摄影馆照许多相片,我总是摆出各种姿势来显摆,妈妈总说我爱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质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妈也会给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亲友也会给足够的零花钱,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娱节目天天有,好吃的随处可见,最不缺的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数码照相机,想什么时候拍照就什么时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就把精神文化给忽略了,过年的程序删减了一道又一道,过年的氛围也少了一层又一层。

过年也是一种文化,在如今这种精神文化短缺的时候,或许,追求民俗,一家人围在一个大火炉前讲讲各自的故事,参加参加各地的风俗活动,也能找到一些年的感觉……我思索着,那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何时能重新出现在年关呢,那份我怀念的年味儿,那种特殊的精神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浓浓的年味儿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在人们热切的期盼中姗姗而来,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除夕还未到来,大街小巷早已有了卖鞭炮的小贩。他们吆喝着,一边讨价还价,一边抹着头上的汗水。他们憨厚的笑容和鞭炮的喜庆化为了欢乐的年味。

家里,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给孩子们准备压岁钱,收送节礼,去超市购置年货,发祝福短信……孩子们也不闲着:他们一会儿跑到这个长辈前说几句:“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会儿跑到那个长辈前说几句:“年年有余,大吉大利!”,乐得大人们合不拢嘴。当然,孩子们也不忘要几个压岁钱,更忘不了要些零食甜甜自己的嘴。大人们的忙碌和孩子们的顽皮化为了祥瑞的年味。

除夕夜,一家人欢聚一堂,享受家庭的和睦。天真的孩童拎着鞭炮,挨家挨户的拜年。大人们坐在电视机旁,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观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他们频频举杯,一饮而尽。电视里有趣的相声,让人捧腹的小品,优美的舞蹈,惊险的杂技,使除夕夜的气氛达到了高潮。饭菜的香味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化为了温馨的年味。

瑞雪兆丰年。此时,窗外飘起了鹅毛大雪。白雪和火红的灯笼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精美的图画。雪花飘飘悠悠的落下,在为这温馨的春节鼓掌,为这美丽的夜色歌颂,为这家庭的和睦舞蹈!除夕夜这样感人、欢乐的场景,更胜于画家泼墨,更雄于书圣挥毫。纷纷扬扬的白雪和暖融融的灯光化为了美丽的年味。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针和分针重合,落在了第12格上,时间仿佛定格在了那一刻。大人们微笑着祝福,孩子们雀跃着欢呼。这时,如同穿过无数的时光,大人孩子回忆起一年的点点滴滴,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在经历了风雨挫折后,孩子们又长大了一岁。大人们喜笑颜开地将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孩子早就坐不住了,狼吞虎咽的吃了一通,才心满意足地去放鞭炮。“柳绿花红春即来,杏盛桃绽冬已去。”家家户户的门窗上贴着窗花、年画、对联、……神气的年画和精巧的窗花化为了热闹的年味。

窗花,红透情结;福字,传达心愿。这么多年味混在一起,成就了我们传统的节日------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情感一直让我回味无穷,那就是暖暖的亲情。

放寒假,马上要过年,可却感觉不到丝毫年味。匆忙的人群、热闹的大街没觉出和平时有啥不同,直到那天早上妈妈把我从被窝里揪出来“快点,今天去给外公外婆拜年。”我才一个激灵意识到,这是又要开始马不停蹄地走亲戚拜年。

行进在路上,我们很快就融入走亲戚的大军中。电动车、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川流不息,水果、美酒、饮料、糕点,礼品是各种各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淡淡笑容。

来到外婆家,轻轻敲敲门,外婆立马出现在我眼前,好像早已在等着敲门声响起。赶紧给外婆拜年,脚未踏进门就收外婆一个大大的红包,外公也不甘落后拉着我说:“又高,也壮实。”“是啊!我准备每逢佳节胖三斤。”听我这样一说,一家子人都被逗乐,欢快地笑声里似乎有浓浓的年味。

晚上,舅舅舅妈弟弟妹妹都回来,人一多,整个家好像要沸腾,各人找各人的小团队,爸爸妈妈和外婆、舅母打麻将,舅舅则陪我和弟弟斗地主。一面墙将我们分割为两个“战场”,但战场上没有硝烟的气息,只有欢乐的温馨。我和弟弟拿着大把大把的压岁钱,而舅舅只拿几张一块钱,他看着我们自信地说:“和你们这俩小屁孩儿打扑克这点钱就够。”我和弟弟相视一笑,瞬间便达成秘密合作协议,舅舅却还被蒙在鼓里。接下来,我和弟弟赢光舅舅的钱,当我们故作惊讶地看着舅舅时,他却尴尬地说:“今天牌神没来……”我和弟弟听到这个答案,忍不住开怀大笑。

拿着赢来的“战利品”来到另一个战场炫耀战果,不料,一声声“先借我点钱,一会儿赢给你分一半。”传来,我也毫不吝啬地将钱全借出去,看着空空如也的双手,心里难免还是有点失落,忽而有猛然意识到:他们每个人好像都在用我的钱打牌。忍不住嘀咕地说:“你们这群‘坏人’。”可话语里没有愤怒,只有被自己感动的欢笑。

那是一个难得快乐的夜晚,久久飘荡的欢声笑语里却饱含着浓浓的亲情、纯纯的年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不一样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年的年尾是忙碌的,也是喜庆的。家家户户做好年糕、晒好腊肉,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从农历二十七开始,鞭炮声从零星的一声声到密集的一阵阵,新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转眼已是除夕,身边的年味也越来越重了。

还是凌晨四点的时候,我就已经被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惊醒,望着仍漆黑一片的窗外,我突然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年的气息。

天空刚露出鱼肚白,村子里就热闹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忙着贴窗花,挂春联,爸爸踩着凳子,手里拿着刷了糨糊的春联小心翼翼地对着墙壁比划,下面的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喊着“歪了歪了”“往左些”“再过去点”“对!就是这儿!”边上早有妈妈将精美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还挂上了灯笼,家中一下增色不少。

看大街上,真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商人小贩们早早地摆出了摊子,贩卖各种年货,吃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人们踩着一地的鞭炮屑,来赶这一年一度的热闹。早有贪吃贪玩的孩子来到琳琅满目的摊前,央求着要买。这天早上,各种各样的舞龙舞狮队也会敲着锣鼓,浩浩荡荡地来到各家店门口,说一些吉祥话,讨个好彩头。真是热闹极了。

家里,爷爷领着儿孙在祭祖,希望能够保佑来年一家人平平安安,大吉大利;厨房里,能干的妇女们各显神通,要将自己的拿手好菜捧上餐桌;屋外,顽皮的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乐不可支,那清脆的笑声荡漾在空中,连空气里都洋溢着浓浓的、甜蜜的年味。

这忙碌的一天,这忙碌的一年都即将成为美好的回忆,等待我们的将是崭新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描写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春节前十多天,爸爸说,我们还是回家乡过年吧,深圳过年太没有味道了,家乡的年味要比深圳浓得多。我问爸爸,什么是年味呀?爸爸说,年味啊,就是过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对家乡实在没有什么印象,过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乡的过年是什么味道。于是,对于回家乡过年满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飞回家乡。但爸爸说,离过年还早呢,我们慢慢玩着回去。我们由长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阳,然后到了爷爷住的那个叫源头的小山村。

没有深圳的高楼大厦,没有深圳的车水马龙,没有深圳的霓虹闪烁,故乡有的是连绵的群山,崎岖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庄。但是,在这里,我确确实实体会到爸爸所说的浓浓的年味。

先说家乡的打糍粑吧。故乡习俗,过年是要打糍粑的。打糍粑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个很大的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用两根比我小腿还粗的木杵往石臼里使劲捣,大约几分钟后,糯米捣成了糊状,就把它用木杵挑出来,放在一个簸箕里,女大家就蘸一点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再把它压扁,做成圆圆的饼状,糍粑就做成了。打糍粑时,灶里的柴火是红红火火地烧着,蒸笼里的热气是扑扑腾腾地升着,男大家把石臼捣得轰轰的响,女大家手忙脚乱地揉着糍粑,我们小孩子呢,就在那里乱窜着,笑着叫着添着乱,一派过年的热闹景象。

再说说杀过年猪吧。故乡过年,不论家中富有或贫穷,都是要杀猪过年的。一大早,爷爷就请了两个杀猪的屠夫过来了。大家把猪从猪舍里赶出来,那猪可真够肥大的,爸爸说,起码有300多斤。一个屠夫上前抓住猪的耳朵,另一个屠夫从后面抓住猪的尾巴,把猪按在一条凳子上。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你到屋里去,太血腥了,儿童不宜。我满心的不情愿,但又怕爸爸骂,只好走进屋子里面,耳朵里却听见猪凄厉的叫声。过了一会,猪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猪已经被宰掉了。屠夫们忙乱着,把肉切成一块块的,放在桶里腌着,爸爸说,这是用来熏制腊肉的。连村里的几只狗都赶来凑热闹,在那里乱窜,一个屠夫飞起一脚,把一只狗踢得汪汪叫。就连空气中都洋溢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当然,年味最浓的还是放鞭炮了。我们知道,在深圳过年是不允许放鞭炮的。但家乡就不同了,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所以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这可乐坏了我,从一回家,就跑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很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那时,恰好是我爷爷的70大寿,烟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让我放得不亦乐乎。但爸爸说要我注意安全,少放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种热闹的情形,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至于提着鞭炮去拜年,收到压岁钱和无数的红包,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去年过年我真正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过年的年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96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味儿,蕴含着淳朴风土人情,孕育着茁壮成长一代代,更体现出我家乡是具有丰富文化历史铁事实。没错,我家乡就是那被世人称为仅仅只是财富之地——东莞。——题记

大年三十那天,只见妈咪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里,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身”,并且今年搬了家,所以还要把家乡观音请到家里去呢。妈咪是家里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妈咪来传承。而我是家中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一份子,当然要帮妈咪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妈咪,首先到家乡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为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人在新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意思。回到了家乡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爸爸妈咪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这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妈咪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年三十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汤圆。用玉米粉捏成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味道发挥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全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烟花,对新一年憧憬与期待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爸爸发着祝福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美味佳肴。叔叔与爸爸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无可代替。后记:这就是我家乡,即使没有过人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人情味儿。家乡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期间,人们一般要走亲戚,回老家,于是,我就跟爸爸妈妈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庄,再去妈妈老家洛阳。23号我们和其他几个人加行李,满满当当地驾车去了。

经过一整天的颠簸,来到了河南新乡三王庄。到家时已是深夜9点多了,一进卧室就看见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妈妈。她穿着棉袄,正在暖炉旁暖手,一见我来了就很激动地笑了笑,操着满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来了,她便问我长问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听不懂的我便找驰哥帮忙。晚上,昌昌来了,他比我大一点,一见我便热情地带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里的那样好,小店的炮很单一,大一点的店也没有什么好看的花炮,都是响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为这里的人十分好客,虽然生活节奏慢,但却很令很多人羡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点起床去走亲戚,大半的人我那时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脸,很温暖。有一次竟被强迫吃了两次晚饭,使我一连一整天吃不下东西。26号还是27号,我去了洛阳。

到了洛阳,我见了婆婆——我妈妈的妈妈。她很慈祥,一见我们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认得了昔日如此关爱她的婆婆,好在我们的到来令婆婆很高兴,晚上,二姨回来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乐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宝宝家,宝宝是我的表弟,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在一起玩,他们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谢。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放炮,年都是这样过的。第二天走亲戚,虽没有三王庄一样里的那么近,可一天下来也忙得够呛,一堆作业都没有做。倒是烩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种不同的菜和肉还有粉丝拌在一起煮,一做出来十里飘香,还有饺子,可让我好好品尝了一顿。

一回家,我就疯了似的赶没做完的作业。唉,春节就这么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馒头里的年味儿作文600字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被乡下的长辈揉进了很多独特的味道。

进入腊月不久,外公家便忙活了起来,大家在忙着准备一种特有的节日糕点——带馅的馒头。它与城里顶着花边的包子不一样,它的内里有青菜肉馅或萝卜丝肉馅,外形却是光溜溜、圆乎乎的,好似孕妇的肚。

做馒头前,外婆要进行长达三天的准备。她精心挑选肉嘟嘟的青菜、滚圆的萝卜,接着择、洗、切,每一步都那么细心,仿佛进行神圣的仪式。切成丝状的青菜,在沸水中焯好后,沥干水分,拌入五花肉,调入各种佐料,一直搅拌至闻到香味。

外公拿出自己磨的面粉烫酵,他总说:“自己家的面粉虽然没有外面卖的面粉白,但是吃起来香,有韧劲。”他粗壮的胳膊在大盆里抡着,反复团,反复揉,面粉变成了一个超大的面团。他舒了一口气,轻轻捧起面团放在木桶里盖上被子,好似在服侍一个婴儿睡觉。

三天后,面团膨胀了,霸占了整个木桶,外公着手做馒头了。他调入碱水反复团啊揉啊,搓成长条,再揪成小团,将小面团压扁,托在掌心,再挑上一些事先拌好的馅,填入面团中间,两手的手指灵巧地收边,然后两只手掌轻轻一合一揉,一个光洁的圆团就好了。他小心翼翼地将圆面团摆放在蒸笼中,摆满一蒸笼,外婆便捧到灶台的大铁锅上去蒸。不一会,厨房里就弥散开一股白蒙蒙的水汽,香味也随之四溢开来。外公总是拿第一个馒头尝一尝,当笑容在他严肃的脸上绽放时,我就知道馒头肯定蒸得好。此时的我最为开心,因为我马上就能啃到这香甜独特的馒头了。

妈妈说:“她小时候家里就有这个仪式了。每年蒸馒头是家里最大的事,酵发得好预示着第二年家里方方面面都很顺利。”

啃着香甜的馒头,屋子里一片欢声笑语。整个老屋平添了一股喜庆的味道,这味道不仅属于我家,也属于乡下所有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最后一句‘变味儿’了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传话,你们玩过吗?今天危老师要跟我们做一个名叫传话的游戏。我们都面带疑惑,同时又有几分兴奋地望着老师。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将一句话传给第一位同学,然后第一位同学再传给第二位同学。以此类推,到最后一位同学再公布答案。但每次传话决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游戏开始了。老师弯着腰,用手拱成喇叭状,紧紧地贴在第一位同学的耳朵上。老师在贺光顺的耳朵里滔滔不绝地讲着,贺光顺皱着眉头仔细听着。终于传完了,贺光顺跑到第二位同学面前,小心翼翼的告诉了他。他顿了一下,踮起脚尖。悄悄的传到了第三位同学的耳朵里。他听着听着笑成了一尊弥勒佛。看他那表情,完全没听懂似的。但游戏规则不能破,他思考了一下,传给了下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在梁佳宣的耳朵里乱七八糟的讲了一大堆。此刻,梁佳宣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不明不白的传给了我。我心想:‘这是什么呀!怎么听不懂呢?’她又在我耳边说了一遍,这回我可听懂了。我也像老师那样,弓着腰,俯着身子,用手做成喇叭形。紧紧扣住肖彬研的耳朵。生怕被第三者听到。我把我听到的‘狼吃羊,羊吃草。’原原本本的告诉她。没想到她没听清楚,我着急了。我又说了一遍,可她还是有点迷茫。‘唉,算了,破罐子破摔吧!反正也是个游戏而已。’但事情总发生在我的意料之外。当老师让最后一位同学公布答案时,同学们全神贯注的望着他。我更是紧张的手心冒汗。心里就想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听到的答案是:香蕉羊,湘乡羊。’答案一出,全班被逗得哈哈大笑,我更是笑得前仰后翻。本来一句好好的话:外婆给我讲了一个狼和羊的故事,她一会儿学狼嗷嗷~一会儿学羊咩咩~夸张的表情逗得我哈哈大笑。被我们一句一句的传下来,完全变了个味儿

这个游戏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年味儿淡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味儿淡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年味儿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味儿是什么?年味儿是大门上贴起的春联;是窗户上一张张窗花;是厨房里堆成小山的年货;是高高挂起的红灯笼;更是全家人团团圆圆相聚在一起。

三十儿一大早,我就从头到脚穿上了崭新的衣服,准备过年了。看,门框上已经贴上了红艳艳的春联;所有的门上都贴了倒着的“福”字,福到了;窗户上贴满了漂亮的窗花;家里还挂起了串串红红的灯笼和中国结。真是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厨房里,年货早已堆起了小山,鸡、鸭、鱼、肉、水果、蔬菜、桂圆、花生、木耳、香菇,真是琳琅满目。桌子上还摆满了一个个红包,这是压岁钱,是妈妈为我们这些孩子和家里的老人准备的。

电视里播放着欢快的音乐。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年夜饭被端上了桌,真丰盛啊!有水煮活鱼,葱烧海参、清蒸扇贝,还有黄焖鸡、小炒黄牛肉、腊味合蒸,更有年夜饭传统菜式蒸扣肉和八宝饭……。我的口水已经流出来了。大家一起举杯相互祝福。长辈们喝起了酒;我大口大口吃起来,只有一岁多的小妹妹也欢快地敲起了勺子,仿佛在给我们奏乐。大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年夜饭结束,到了我最期待的时刻。妈妈和家里的长辈都拿出了准备好的压岁钱,发给我们这些小孩儿,希望我们来年学习进步;发给家里老人,希望他们来年健健康康。红包里的钱有多有少,却都满载着深深的祝福。

由于我的妈妈来自于北方,我们家过年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你一定猜到了,那就是包饺子。我们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妈妈拿出了准备好的饺子馅儿和和好的面。大家齐动手,有的擀皮儿,有的包,还一边看春晚,一边聊着过去和未来。当鞭炮齐鸣,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也已经包好了上百个饺子。圆圆滚滚、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我们品尝着美味的饺子,欣赏着电视里的歌舞、小品、相声,还抽空拿起手机,到处抢红包。屋子外的鞭炮声越来越响,屋子里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新的一年也红红火火地到来了。

这就是年味,它是热闹、美味和丰收,更是团圆、祝福和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现代化年味儿作文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过了腊八,年味儿就重起来了。

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起了年货:新衣服,爆竹,对联……大伙儿都忙得不亦乐乎。小孩子最盼着过年了,不仅能穿上新衣服,拿上红包,更让他们感到兴奋的是,在新年里,无论怎么皮,怎么闹,爸妈都不会责怪,都能挨到年后一并盘算。

还没到年三十儿,大街上就充满了年味儿——大红灯笼挂满了街市,店门上贴着喜气的春联与倒福,走进一家,里面还挂着充满年味儿的中国结和红辣椒,就连孩子的手上也提着小小的红灯笼。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而这“年”最怕爆竹与红色,于是,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而如今,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了年三十晚上人们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吃着年夜饭,互相寒暄,还边看着春晚,真是其乐融融,年味十足。

过了年三十,就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的清晨,人们都会燃放烟花爆竹,预祝这一年的日子和和美美。小孩子总是最兴奋的,在一旁点起了小鞭炮,不时拍起手来欢呼。无论是大人小孩,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燃完爆竹,梳洗梳洗,人们就开始走街串巷,拜访亲朋好友。大家手里都带着年货,嘴里都说着祝福的话。小孩子则是边拜年边伸手要红包,你若是没有准备,必会十分尴尬。

年味儿会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那一天,人们都会吃汤圆,猜灯谜,逛灯会。过了这一天,年就要结束了。

回味这浓浓的年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年味儿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夜,我们一家三口也不例外,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寻找中国的“年味”。

年三十为什么叫除夕呢?爸爸告诉我,版本有好多种,公认的说法是古时候有一个凶恶的怪兽叫做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夕最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年三十的晚上,每家每户贴大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逐夕兽,以求得新的一年安宁。从此,这种习俗流传下来,年三十就被称为除夕。

中国的有着独特的年俗文化,如包饺子、贴门神、耍花灯,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期盼来年财源滚滚,吃鸡寓意“吉利”,吃鱼就是“年年有余”……不过,听说过年不能吃酸菜,说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说是“白干”。但我觉得,不能光靠这些食物决定来年的好运或厄运,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顾,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得来的。

接着,爸爸妈妈聊起了自己的家乡过除夕的风俗。爸爸给我讲了湖南老家过年的习惯:在湖南,除夕的团圆饭是在除夕的早晨或中午开始的,食物一般有腊鱼、腊肉、油炸豆腐等,还有地瓜干和花生等零食。而且,豆腐是一定要吃的,因为豆腐谐音“多福”或“斗富”,寓意着新的一年更加富有、幸福。爸爸说,他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就是除夕观看花灯,还有耍杂技、变魔术和原汁原味的湖南花鼓戏。

妈妈是江苏人,她也讲起了小时候除夕的情景:在江苏,每家每户的团圆饭都是在晚上吃的,“鱼米之乡”的年夜饭一定少不了鱼,当然和湖南一样,豆腐也是必不可少的。妈妈小时候的新衣服是自家买布料,请裁缝做的,新鞋子是外婆亲手纳的千层底布鞋;初一还会跟同龄小朋友结伴去拜年,一圈下来就会“大获丰收”,瓜子、花生、糖果等把衣服口袋塞得满满的……

听了爸爸妈妈的讲述,我又想到:像我这种在上海大都市“土生土长”的“00后”,和爸妈他们这一代的过年方式就不一样了,主要是使用各种电子产品,并通过网络和老家的亲戚“团聚”。想和远方的亲戚聊天,可以使用QQ、微信或微博私信的方式;如果想见到对方,还能用视频通话模式;想送给长辈一件礼物,能够先去网上挑选,再寄到对方家里;当然,压岁钱也不用给现金了,直接打入我的网上银行账户……于是,我把我的想法也说了一遍。“不过,”我又说,“这样过除夕,虽然省去了回老家时的旅途劳累,但总感觉缺少了家人团聚时的那种温馨味道,不如我们明年回老家过年吧!”爸爸妈妈齐声说“好”!

这时,我们仿佛闻听到了远方家乡的欢声笑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年味儿淡了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味儿淡了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的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的老人们,连才上小学的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的主题是团圆,这话没有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烦恼,体会着家的温馨,亲情的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的话,和一般的节假日也就没有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的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带点年味儿的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的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的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年、民俗意义的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那就是过年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年味儿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盼望着,盼望着,眼前渐渐出现了一片喜气洋洋的红,新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浓浓的年味儿在大街小巷弥漫。

瞧!孩子们换上了新衣,小伙伴们嬉戏着,老人们互相登门拜年,脸上堆满了幸福的笑容,咧开的嘴怎么也合不拢,祝福的话怎么也说不完。就连糖葫芦也沾上了喜气,像一串串小灯笼,庆祝着新年的到来。哦,年味儿,好浓好浓!

三十的年夜饭丰盛可口,既然是年夜饭就自然少不了饺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不时传来一阵阵笑声,我好奇地扎进人堆,往桌子上张望着。奶奶总是包两种馅的饺子,这样,大大的盖帘上总是分头放着不同的饺子,好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妈妈手脚麻利地把饺子下到锅里,饺子在锅中上下翻动,像一尾尾小银鱼,充满生趣。“吃饺子喽!”随着一声清脆的吆喝,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了,饺子刚端上桌,爸爸就往奶奶的碗里夹了三个饺子。可奶奶却看着碗里的饺子笑了起来,我忙问奶奶为什么笑,奶奶笑着答:“这金元宝形的饺子是祝你姑姑姑父的生意越做越大,财源广进;这船形的饺子是祝你爸爸妈妈的工作一帆风顺;这鱼形的饺子是祝福咱们家年年有余哩!”

“哈哈哈。。。。。。”全家人听了奶奶这番话,都笑了起来。“当当当”新年的钟声与笑声一同响起,全家人举起酒杯,杯中斟满了对未来的祝福与憧憬。十几只杯碰在一起,撞击出清脆的响声。空气中似乎有团员幸福的味道。哦,年味儿,好浓好浓。

年味儿,你是家家户户饭桌上饺子的香味,你是孩子们欢喜地接过压岁钱时脸上的笑容,你是斟满了祝福轻轻碰在一起的酒杯。哦,年味儿,好浓好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年味儿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老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老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