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4年腊月二十六是多少号汇集20篇

浏览

7551

作文

116

2024农历腊月二十三吃什么

全文共 209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传统文化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腊月二十三吃什么

1、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饺子的做法:

材料:半肥猪肉150克,韭菜100克,饺子皮20张,盐,胡椒粉,姜末,花生油少许,芝麻油几滴,陈醋,辣椒酱,生抽,酱油

做法:

(1)猪肉剁成肉末,韭菜切成细茸。

(2)把剁好的猪肉和韭菜放盘子里,加盐,酱油,胡椒粉,姜末,少许花生油,(有芝麻油就滴几滴),然后拌匀备用。

(3)水烧开后,把包好的饺子放下锅里,水烧开后,添点冷水,如此反复三次,把浮起来的饺子捞起来即可。

(4)另备个小碗,放点陈醋,辣椒酱,生抽调匀,就是吃饺子的酱汁了。

2、吃关东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关东糖,又称灶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

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3、吃麻糖

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麻糖以精选糯米、芝麻、白糖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无任何化学污染,无任何添加剂,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麻糖以香、甜、薄、脆的独特风味闻名于世,具有香而不艳,甜而不腻,回味无穷,形似玉梳白似璧,薄如蝉翼甜如蜜的典型特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

附注:

小年的习俗 祭灶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灶神画像,将灶神请回来。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小年的习俗 大扫除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小年的习俗 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小年的习俗 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

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小年的习俗 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小年的习俗 贴窗花

建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

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小年的习俗 地方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认为小年捣蒜会把家里捣穷了。

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借景思情作文:故乡的腊月

全文共 1889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过后的一天,我回了趟乡下老家。

坐火车,转汽车再乘三轮车,折腾好几个小时,下午两三点钟终于到家了。都说现在的交通方便,其实对我老家来说,还不是那么容易,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由于地处矿区的老家来往煤车过多,路都轧坏了,坑坑哇哇,尘土飞扬,一路颠簸,感到十分的疲倦。在路边的麦苗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阵冷风吹来,顿觉清爽。面对空旷的原野,是那么新鲜,在城市咋也享受不到。

母亲在楼道的廊檐下晒暖,冬阳透过稀疏的树枝洒在母亲的身上,母亲拄着拐杖在挪步,十分艰难。母亲老了,实在是太老了。八十快上九十的人了,能不老吗?望着老态龙钟的母亲,心里涌动着一股说不出的味道,母亲似乎感到有人到跟前,谁?我,我是你的大儿子。大概母亲听出了我的声音。你咋回来了?我问母亲,家里人呢?打工的打工,上窑厂的上窑厂,天天不就是我一个瞎老婆子在家。瞎了一只眼的母亲,用另一只只能通路的眼看了看我说:瘦了,老了。能不老吗?马上快奔六的人了。母亲说:也是。我问母亲:这大腊月的,乡里咋还这么忙,大弟两口子呢?都到窑厂装砖去了,几个孩子在外地打工还没回来。母亲这样说。

以前乡下的腊月是一年中最闲的日子,家家忙着办年货,可现在都忙着在外挣钱,我在村子里走了一圈,只见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却不见人影,要是从前,家家屋檐下早挂满了鸡鸭鹅鱼肉,于是眼前浮现出童年乡村腊月的景象。乡里有句老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腊八一过,家家户户就开始忙乎起来,母亲忙着掏粮晒粮,磨面粉,那时没有打面机,多数是等我们睡了,父亲和母亲抱棍推磨,一干就是半夜,有时通宵达旦,磨出的面粉有秫秫粉、小麦粉,头粉留包饺子用,收起来放在另一个面斗里,祭灶前忙着打扫卫生,帮我们制作新衣服,新鞋子,开始蒸年馍,炸馓子、炸绿豆园子、磨黏秫秫面,磨豆腐豆皮、年糕,做酵子,母亲的酵子做的一绝,她把蒸好的米饭冷的半凉后,拌上药子,一天一夜端出来,喷香,甜的可口,那真叫好吃。左邻八舍都找母亲做酵子。父亲就更忙了,今天不是帮人写门对,就是帮人写信,今天赶东集,明天赶西集,置办年货忙的他团团转。遇上星期天,我就闹着和父亲赶集,一大早,四面八方的人们像潮水般的往集上涌去,有担挑手提的,有牵着拉着的,也有抱着挎着的。有买有卖,集市上可热闹了。纵横的十字大街摆满了摊点,琳琅满目的商品、新鲜的蔬菜瓜果应有尽有,满街的吆喝声不绝于耳,油炸的香味扑鼻而来,各式各样的年画对联随处可见,大街上人头颤动,人挨人,人挤人,一条街下来,满身大汗,虽然天冷,也抵不过热气腾腾的腊月集。鱼市鸡市上围满了人,猪肉摊子在排队,买肉的人你挤我涌,合作社打油买布的水泄不通,街东头是玩猴的、街西头是唱戏的、街南头是玩杂技的,街北头是唱大鼓的,天空中不时响起鞭炮声,娶新媳妇的也在这时凑热闹,真是锦上添花,热闹又添热闹。可我无心观赏这些,跟着父亲,只想混把花生,两根油条。乡下的大腊月集真是热闹。

更热闹的要数过年那几天,从年三十到年初三,鞭炮不断,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母亲从早忙到晚,包饺子,攥汤圆,稣炒油炸,变着花样让我们吃好喝好,一家人围着大桌子,推杯换盏,其乐无穷。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新年的气氛十分浓烈,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有的到二月二,年的韵味还没有消散。

走着想着,只顾往前走。大侄子啥时回来的。一扭头,看见是原来的老邻居马大叔,忙递上烟,和大叔唠嗑起来。眼看着快过年了,咋不见人呢?大叔告诉我,年轻人都到外地打工去了,能挣钱,你看看这楼瓦雪霜的,他指着一座座楼房说。只留下我们这些缺胳膊掉腿,不中用的空巢老人了,跟随大叔转过弯,看见一处楼房前停着一辆奔驰轿车,大叔说这是狗蛋的,不叫小名恐怕你不知道,我问,是二叔家的狗蛋,不是他是谁,一说狗蛋,我太熟悉了,打小在一起玩,一块长大,比我小几岁,现在是大老板了,在南京搞房地产开发,发了。大叔说。这人真是三十年河东转河西,小时要饭,现在都成了大老板了,我叹息又羡慕。大叔陪我从村东走到村西,见到的没有几个人,差不多关门闭户,一点年的气息都没有。眼看快到祭灶了,都咋这么存住气,大叔说:现在的年好办,不用赶集,村头就有超市,想要啥都有,现在谁还稀罕鸡鸭鱼肉,天天都过年,就想吃点粗茶淡饭,要不几天,出外打工的人都就回来了,他们差不多都有车,一家人和年货随车就有了。不过也有不回来的,年上值班,说是三倍的工资,大叔真是懂的多。根旺出去五年都没回来,院子里都成荒草了,大叔朝前指了指说。

这趟腊月老家之行,总感觉乡下的年味有些淡。过年不应过钱,更不该攀比,只要一家团圆开心快乐,热热闹闹就好。这样才有真正的年味。

[借景思情作文:故乡的腊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腊月里,梅花开了500字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里,公园里的梅花灿烂盛开,仿佛一场盛会。

梅花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孤芳自赏、纯洁无瑕。像一只骄傲的天鹅屹于冰雪间。“千白丛中一点红”。开得刺眼,开得高傲;是因为它美的别具一格的缘故么?是的,它的美的确与众不同。它的美,比起娇艳的牡丹、绚丽的月季、清秀的荷花来说,别有一番风味。是的,即使它不如茉莉清香、不如菊花美丽、不如桃花艳丽,但它的确很美,它的美绽放在风雪中,盛开在风雨里。开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于是当人们饱赏百花之俏丽,走出门外,看到这株傲于风雪之中的红梅,谁能不为它倾倒?谁能不被它征服?谁能不被它别具一格的美丽所吸引呢?是因为它美的精神的缘故么?是的,中国人爱梅花,是爱梅花傲雪斗霜的精神,爱梅花谦逊的精神。爱的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爱的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爱它不怕困难,于无声处,傲然挺立。

梅花的作用很多,把青梅可以制成乌梅,可以镇咳,祛痰,解热,杀虫等。花蕾还可以生津化痰,活血解毒等。

邰丽华《千手观音》,令观众眼前一亮,人们震惊于聋哑人所铸造的非凡!可是这样的成功在邰丽华的心中早已成为可能——当年幼时她从同伴口中读出“哑巴”,从别人眼中读懂“不屑”的那一刻起,她就痛下决心:一定做个不凡的自己!残疾、痛苦与不屑,她都抛在脑后,她只有不断的追求,努力,奋斗。今天的绚丽与风采,今天的掌声与羡慕,不正在情理之中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腊月二十三小年习俗精编

全文共 237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过小年”,是传统习俗,北方多选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多在腊月二十四。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传统“小年”与“祭灶”息息相关,“灶”同“造”,《汉书·五行志》中说:“灶者,生养之本。”它与饮食息息相关,关系民生,牵涉甚重,故列入官方五祀之中(即《汉书》中所说:“大夫祭门、户、井、灶、中霤五祀。”)但天子不祭,由大臣主其事。

灶离不开火,所以它的主神是火神祝融,先秦时期都是夏日祭灶,取其热度相近,且夏历六月代表祝融的大火星亮度最佳,《礼记·月令》中说:“是月火王,故祀之也。”《抱朴子》亦称:“孟夏可以祭灶。”

到了西汉,祭灶仍在夏天,楚人自称为祝融后裔,所以祀之尤勤,直到今天,山东部分地区仍认农历六月初一为“小年”,即此风余脉。彝族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其实就是小年,亦祭火神,并祭田神等。

南方六月过“小年”有相当的合理性,因为自古这里粮食两熟,二三月播豆类和荞麦,六月正好成熟,相当于北方“一年”,所以逢半过年,即“一年打两春”。此外,南方还有一些地方阴历十月过“小年”,那是用楚历,楚以十月为岁首。

东汉时,祭灶改到腊月,因“祭灶”一度被皇家冷落,只在民间流传,当时传说灶神在每月最后一天上天,但究竟是哪一天,并无定规,被认为是“淫祀”之一,为不耽误农时,东汉时官方将其归入“百祀”,安排在冬季农闲时进行。但此时“小年”规矩淆乱,有的地方认腊月八日,有的地方认腊月九日,有的地方认腊月二十四日。到了唐代,腊月二十四日的说法才渐渐固定下来。

宋代为彰显“正统”,官方一度将“祭灶”又改到立夏,所谓“宋制:立春祭户、祭司命,立夏祭灶,季夏土王日祭中霤,立秋祭门、祭厉,立冬祭行。”元代因之,但始终未得到民间响应。到了明代,只好妥协,立夏、岁暮各“祭灶”一次。到了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之前还是因袭明制,此后嫌麻烦,统统改成腊月二十三了。

按旧制,祭灶要献黄犬,即“汉阴子方,腊日见灶神,以黄犬祭之,谓之黄羊。阴氏世蒙其福,俗人竞尚,以此故也。”但究竟是黄犬还是黄羊,一直争议不休,到清代末期,京城多使用张家口购入的黄羊“祭灶”,但只有富贵之家方能如此豪奢,普通人家多用麦芽糖,麦芽糖呈黄色,算是代表“黄羊”出席。

1、祭灶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民谣有“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民间早就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就是说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2、吃灶糖

祭灶神的贡品不需鸡鸭鱼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让灶神尝点儿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古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灶糖是一种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如今的现代人,更多的人用品尝糖瓜,来度过小年节令。此外,饺子、火烧也是小年的特色节令食品。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3、扫尘

祭灶之后,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春节前扫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扫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4、剪窗花

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剪窗花是旧时女子比赛心灵手巧的手工之一,每逢过年,巧手的女人就会挥舞着剪刀,在红纸上作画,那时候有功底的女子不需要画图样,一般都是即兴创作,随意性很强。而现在的剪纸,也是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品,还可以在剪纸中获得乐趣。

5、写春联

写春联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动。 春联是有讲究的,它能驱鬼避邪,保家家户户平安无事。据说,春联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是桃符(桃梗),上面刻着咒语,每到新年就弄一副挂在大门两旁。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6、理发、赶乱婚

按照北方习俗,小年当天大人小孩都要沐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正月里不理发的传统习俗,以及想美美地过个新年的想法,让市民们都养成了春节前理发美发的习惯。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寓意

全文共 307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俗话说“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上天”,这天人们叫它“祭灶日”。下面是YJBYS作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祭灶日”最早叫“纪灶”。纪灶,是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炊者”。后来人们便把看火、煮饭的人说成神了,说他是管火、管灶的“灶王”,“纪灶”也变成了“祭灶”。

相传灶王爷姓张,民间素有“灶王爷本姓张,一碗清茶三炷香”之说。灶王爷原本是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赌博把老婆也输给了人家,后来贫困交加,又到前妻门上讨饭。前妻心地善良,就给了他一些吃的和钱,不巧正赶上她的后夫回家,张某为避嫌疑,只好躲进了灶堂里。

后夫是个勤快人,一进门就烧水洗澡。张某一时良心发现,害怕自己这会儿出去,有碍前妻的清白,便咬牙硬挺,结果被活活烧死了。从此以后,张某的前妻每日早中晚做饭之前,都要在灶前烧香祭拜,并托辞说是“感谢灶和锅子煮饭给我们吃”,引得邻里亲戚也都学她的样子,天天三次祀灶了。玉皇大帝闻之此事,感慨万千,便封张某为灶王爷,让他呆在人间探听世风人情,并规定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上天奏报。从此,人们也简化了礼数,只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集中祭灶了。

过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习俗。过去,到这一天,整个节日活动都是围绕“灶王爷”来展开的。祭祀时,摆上供品和香案,把旧灶神揭下来焚烧,即送灶王爷上天。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高头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佛龛神像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一家之主”。“民以食为天”,把灶王爷奉为一家之主也并不份。为了讨好灶神,古人还要用“灶糖”(也叫“饴糖”,用米、大麦、粟或玉蜀黍等粮食,经发酵醣化制成的)来祭灶神。堵灶神的嘴,不让他乱说。

灶神当然冇得,但这天吃点糖的习惯,却在蛮多位子保留下来。因为这天“过小年”,是进入“年关”的标志,之后就是“过大年”了,人们希望能够甜甜蜜蜜过年关、无病无灾又一年。

腊时腊月吃点糖,也确实有养生保健的积极意义。糖自古就被当作药物使用,或直接用于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或作为矫味剂,改变和中和一些具有刺激性药物的性味,以便被病人接受。

附注: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初二。但是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腊月二十三 主要活动:祭灶,吃灶糖。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祭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腊月二十四 主要活动:扫尘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五 主要活动:做豆腐 接玉皇 赶乱岁

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同时也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腊月二十六 主要活动:割年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 主要活动:宰鸡 赶大集 洗浴

宰鸡赶大集

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八 主要活动:贴花花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腊月二十九 主要活动: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腊月三十 主要活动: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除夕

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农历腊月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三

民间称这一天为“小年”,意味着宣告春节正式开始。旧时有糖瓜祭灶、祭拜祖宗等习俗。京津地区有民谚:“要命的糖瓜,救命的饺子。”这是指过去小年是债主催债讨债的高潮,也是穷人躲债逃债之时,熬到除夕夜煮饺子时,就不会再有人登门讨债了。如今祭灶活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放鞭炮、吃糖瓜的传统仍被沿袭下来。

腊月二十四

民间通常把这一天定为“扫房日”。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掸尘扫房子”的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这时的大扫除与平时相比,扫房要更彻底,不留卫生死角,以达到让家焕然一新的效果。

腊月二十五

旧时民间在这一天有“糊窗户”的习俗。早年的住房一般没有玻璃,主要靠糊纸挡风。腊月二十四扫完房子后,转天要把旧窗纸撕下,房顶、墙纸都要除旧布新。贴上新窗纸、红窗花,糊好白墙并贴上新年画,以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如今许多家庭在这一天仍有擦玻璃、贴窗花的习惯。

腊月二十六

沐浴又剃头。天津有民谚称:“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有钱没钱,洗澡过年。”按照传统民俗,从这一天开始到腊月三十前,大人孩子都要洗澡、理发、洗衣,以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过去这一天也有“炖大肉”的习俗,以筹备过年所需的肉食。如今洗澡、采买肉食已很方便,但仍有人会在这一天理发烫头。

腊月二十七

“二十七,宰公鸡”,是因为“鸡”和吉祥的“吉”谐音,人们都希望讨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彩头。过去年俗有不少讲究:做好的鸡要放到除夕才能吃;吃时要摆在桌子中间,而且要整只放,不能切块;除夕夜不能吃完,要留一点,因为春节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才算圆满。如今已没有这么多约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十二月腊月结婚对联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雪伴红梅放

门迎淑女来

腊月梅花勿让雪

新春玉步待迎人

合欢共举黄封酒

辞岁新添翠袖人

旧岁将辞且趁吉时行吉礼

新年即届迎来春始探春人

菊垂金作屋

梅点玉为容

交柯松树傲腊霜

并蒂梅花报新春

腊月梅花勿让雪

新春玉步待迎人

红灯高照鸳鸯舞

鸾凤和鸣岭上梅

合欢共辞黄封酒

度岁新添翠袖人

腊粥试调新妇手

春醅初熟阖家欢

阖家欢庆腊月禧

并蒂盛开一枝梅

吉日红花梅并开

良宵家庆月双圆

良缘一世花开艳

美景三冬月更圆

载雪梅香飘绣阁

临风腊鼓入兰闺

节到满年人满意

阳开生泰旦生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腊月二十三习俗:扫尘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祟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一天我过得很快乐。

我老家有个传说,说:昨天是“灶王爷”上天去汇报一年的事情。为了让“灶王爷”只言好事,我们老家这一天要吃饺子和玉米糖。因为饺子需要包,就等于把“灶王爷”的嘴封上,只让他上天说好事不说坏事。吃玉米糖是因为想让他嘴变得甜一点,其实还是让他说好事。

昨天我和妈妈上天虹超市去买包饺子的面和包饺子的馅。我们买了角瓜和鸡蛋,因为我要吃素馅的。最后还买了一袋面粉。

回到家,我妈妈把面和好了,又把面用刀切一小块一小块的让我按面饼。我一按,好软啊!于是我问妈妈:“为什么面这么软?”“记住,软面饺子,硬面条。饺子的面就是要和得软一点。”妈妈说。我按完了面饼,妈妈又把面饼擀了擀,面饼变得薄薄的,然后妈妈教我包饺子。因为我第一次包饺子,所以妈妈让我少放点馅,然后把面皮中间对折捏好,再把面皮其它部位捏紧,不要露馅,一个饺子就完成了。我包的几个都是“瘦瘦长长”的,而妈妈包的全是是短短胖胖的。我问妈妈:“为什么我包的又瘦又长,没你包的好看?”“每个人不是天生就会干什么事情而且能干好的,你多包几次就包的漂亮了。”

包完饺子,我们拿去煮。“开饭喽!”妈妈说。我们把饺子端上来,吃了起来。味道真的不错哦!尤其是我包的,我感觉更“好吃”

啊!过小年真是好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腊月二十三送灶神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一是:二十三 ,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

其二是: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乐。

晋北地区流传的歌谣是:腊月二十三 、灶君爷爷您上天 ,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

北京地区的歌谣则是: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

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为了除旧迎新,我国民间还有在小年“扫尘”的习俗。林希介绍说,扫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老百姓称之为“扫尘”“掸尘”。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我们一家人干了一下午,却换来了一个干净又整洁的家。真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母女俩提前买好车票爸爸腊月廿八可回家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参与赌博,小婷爸爸被处以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自从他被抓后,小炒店不得不关门。母女俩相依为命,只盼他早日释放,一起回家

这几天,小婷天天往派出所跑。“警察叔叔,你们不要关我爸爸太久,他是个好人,去年过年,我们还约好今年一起回老家放鞭炮,再过两天,会赶不上回家的车。”面对哭哭啼啼的母女俩,民警只能递上一杯热水,一份盒饭。

办案民警童警官告诉记者,在审讯时,爸爸得知自己是女儿举报才被抓的,情绪一度很激动:“他一开始对女儿举报自己的行为非常恼火,还说出去后要好好教训这个不孝女。”

“其实举报完爸爸以后我真的好后悔。我已经好多天没看到他了,好想他。”一提到爸爸,小婷忍不住开始掉眼泪。孩子毕竟还小,她爱着父亲,舍不得他受一点伤,当初的举报,是她尝试挽救爸爸,可眼看爸爸失去自由,她又情不自禁自责起来。

当童警官把小婷的这些话转告爸爸时,这个一直骂骂咧咧的男人,突然狠狠扇了自己一耳光,接着抱头痛哭,喃喃自语:“我真不是个东西,老婆孩子对我这么好,我还骂女儿,我还打老婆……”

童警官说,李爸爸会在腊月廿八释放,母女俩已经买好了返回河南的车票,如果一切顺利,他们能在大年三十回到老家过年。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什么日子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三”: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腊月二十三小年祝福语短信

全文共 1872 字

+ 加入清单

小年忙碌清灶厨,扫除旧尘整洁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腊月二十三小年祝福语短,欢迎阅读。

1. 小年祝福短信-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你小子签我的饭局也该还了吧,小年快乐,前提是请我吃顿好的。

2. 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小年快乐

3. 小年炮竹已唱响,严阵以待骏马扬。一声号令万马驰,昂首跃起威武前。整装备马驰春年,万事齐备一声唱。跳起舞蹈荡春潮,只欠东风腾大年。祝你小年喜乐忙!

4. 小年到来身繁忙,擦窗扫地净壁墙。屋里屋外变了样,干干净净心欢畅。恭恭敬敬送灶王,上天送来福星降。开开心心迎新年,备好年货不慌张。祝小年快乐吉祥!

5. 小年到来不慌张,紧张有序购物忙。美味佳肴不可少,鸡鸭鱼肉冰箱藏。水果美酒各多样,来客招待送君尝。靓丽衣裳都买好,过年新装穿身上。快快乐乐过小年,幸福生活任徜徉!

6.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你小子签我的饭局也该还了吧,小年快乐,前提是请我吃顿好的

7. 新春快乐!吉祥如意!幸福康健!新的一年,心平气和,顺顺利利,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小年快乐!

8. 祝你小年快乐: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年年如意、岁岁平安;财源广进、富贵吉祥;幸福安康、庆有余;竹抱平安,福满门;喜气洋洋!

9. 开心迎大年,小年先登场。开心办年货,糖瓜甜又香。祭灶杂面汤,平安送吉祥。干净迎新年,庭院打扫忙。小年送祝福,幸福又安康!

10. 一零年的尽头,一一年的开头,小年夜,虽然我在这头,你在那头,叮嘱总在口头,祝福握在手,温暖你的心,愿你来年事业更有劲头,生活更有奔头。

11. 圣旨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小年将至,特赐红包一个,内有幸福万两,开心万两,快乐万两,青春万两,笑容万两,原卿家饱尝幸福快乐之心情,钦此!

12. 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每日睡到天大亮,工资领到手抽筋,别人加班你加薪!

13. 手机小年内存需更新,正在删除通讯录,全部信息将丢失。请稍候……

14. 听说过年你要到我们家做客,我弟弟会代我去接你,为便于确认身份,请你左手拿两条上等烟,右手提两瓶茅台酒。

15. 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幸福,吉祥是领子,如意是袖子,快乐是扣子,口袋里满是温暖,穿上吧,让它相伴你的每一天!新春快乐!

16. 洗去旅途的苦恼,换上小年快乐的心跳;丢开闯荡的疲劳,抓住小年收获的美妙;放弃回乡的艰辛,紧握小年团圆的美好;赶跑失意的泪水,展开小年舒心的微笑;朋友,祝你小年快乐,团聚美好!

17. 楼台亭阁换新颜,白墙青砖碧瓦亮。街人闪亮美衣装,姑娘小伙结对伴。热闹非凡大街巷,手提肩扛采购忙。姑娘累的把气喘,小伙压的高声喊。愿小年乐乎!

18. 辞旧迎新小年忙,擦窗扫地净灶膛。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锅碗瓢盆洗干净,买来鸡鸭美味尝。愿你小年多如意,快快乐乐迎新年!

19. 新年新气象,扫地擦窗抹台,屋里屋外要新象;洗碗刷锅搓筷,桌上桌下要景象;修身理发整衣,人前人后要形象。热热闹闹又一年,祝你快快乐乐过小年!

20. 小年送年货,摘一个快乐果,添一勺好运糖,加一瓢健康水,来一点平安色调,愿你品尝悠闲自在的味道,享受轻松曼妙的感觉,让心情潇洒不喧闹!

21. 小年快乐翩翩来,大年将至心情欢。打扫卫生除积尘,清洁灶膛送灶王。家里家外大变样,干干净净心欢畅。迎来好运进家门,五谷丰登更辉煌。祝小年快乐健康!

22. 小年忙碌清灶厨,扫除旧尘整洁屋。灶爷神仙来祭拜,招财纳福都不误。整装过年西装服,置办年货多丰富。心满意足逛街市,盛世年华好幸福。愿小年心花怒放!

23. 祝你小年快乐: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年年如意岁岁平安;财源广进富贵吉祥;幸福安康庆有余;竹抱平安,福满门;喜气洋洋!

24. 祝君小年好!新年新面貌!新年新心情!新年新开始!新年新运气!新朋旧友齐愿你,万事总如意,钱途千万里!

25. 小年年来临,送你好心情:甭管大海再多水,大山再多伟,蜘蛛再多腿,辣椒再辣嘴,总之你最美,快乐永不悔

26. 金蛇将离去,玉马腾空来,人间逢小年,好事一串串。灶王嘴巴甜,为你说美言,快乐永相伴,财运喜连绵,健康和平安,天天把你见,愿你幸福一万年!

27. 一年将尽小年到,蛇舞马奔新年临。爆竹声声震天响,焰火冲天夜光明。灶神升天言好事,送来好运家门进。祝福短信及时送,小年快乐心愿成!

28. 小年先来到,我把福来祝,好运天天交,生活步步高,彩票期期中,打牌次次赢,口味顿顿好,若敢把我忘,小心挨棍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寒假日记3:腊月趣事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腊月二十六,浓浓的年味渐渐漫延开来。人人被这欢乐的气氛笼罩着。下午,妈妈的单位分鱼,我也去参加了。

一吃完饭,妈妈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我向单位跑去。开始分鱼了。分鱼采取抽签式,抽到多少号就拿多少号的鱼。

我环顾四周,恩,20号的鱼又多又大,我一定要抽到它!新年有个好福气嘛!我闭上眼睛,伸进装纸条的箱子里。我用手翻了又翻,搅了又搅,最终选定了一张纸条,心里暗想:不管它了,好坏就是它了!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纸条,一定要是20号!一定要是20号!我慢慢打开,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2”,我一惊:但愿美梦成真!这个美梦已经完成了一半了,一定要持续下去!

我慢慢打开整个纸条,一看纸条的内容,我差点蹦起来——纸条上清清楚楚地写着“20”这个数字!“妈呀!太好了!”我激动地惊叫一声,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走,取鱼去!”妈妈招呼我一声。

我们来到“鱼堆”面前,绷开袋口,我带上手套,抓起一条青鱼的鱼鳃,将它扔进袋子里。哇,这条青鱼好沉啊!它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显得十分富贵。青鱼似乎还活着,它的两个鱼鳃不停鼓动着,似乎在喘息着,在做着垂死挣扎。它的整个身子扭成了“S”型,似乎十分痛苦。过了一会儿,它不再动了。难道它死了?我似乎有些同情它,快过年了,而这条青鱼和在空地上的所有鱼一样,还没撑得过去。可是,我又为它感到庆幸,因为它摆脱了即将要面临的宰杀、烹饪等一系列更为悲壮的环节。

过了一会儿,所有的鱼都进了塑料袋,妈妈再用一个大塑料袋套在外面,以免发生意外。我数了数,恩,有10条呢!

年味越来越浓,这次,我分享到的不仅是鱼,而是过年的快乐,和节日的气氛。最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分鱼的快乐所在,这种快乐是其他任何事物所不能比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腊月的雪作文450字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数着秋去冬来的枯叶,赏着香气盈盈的腊梅,望着百年常青的松柏,我走在小区的街道上,时不时地抬起头仰望天空。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内心渴望的种子正在生根,我是多么希望见到这腊月里的第一场雪!

忽然,有一两滴水降临,我连忙伸出手探一下,可惜,这并不是雪。渴望的种子在严寒中生长,我一定要见到腊月的雪!

我来回在街道踱步,把担心和失望咽下。终于,当夕阳渐渐隐去之际,第一片雪花慢慢悠悠地飘落人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伸手托住它,只见六角形的雪花晶莹剔透,一碰到手心,立刻化为一滴水慢慢散开。此时,我一抬头,漫天飞舞的雪花纷纷争先恐后地落下,四周已然是一片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雪越下越大,渐渐地,枯叶盖上了雪白的棉被,腊梅戴上了纯白的首饰,松柏穿上了乳白的礼服。叶间白中透着点点翠绿,花间白中映出丝丝梅红。我仿佛看见了各种颜色的雪,粉色的,蓝色的,金色的……

雪下得那么深,下得那么认真,塑造出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朦朦胧胧之中,远处的街灯亮起来了,鹅黄色的灯光映衬着点点雪白,这,就是腊月里的第一场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历腊月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1月2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小年”。民俗专家表示,“小年”不小,从“小年”开始,人们约定俗成地祭灶、扫尘、穿新衣、贴春联、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拜年,大人们还得向晚辈发压岁钱,它为春节拉开了序幕。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中国民间称“灶神”为灶王爷、灶君、灶王、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是人们敬奉的吉祥神、保护神。据民间传说,灶神受天上玉皇大帝之命常驻人家,司察人间的是非善恶。

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老百姓的家中,察一家之善恶,奏一家之功过,保一家之平安。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就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来年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到灶王爷手中。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十分重要。

既然灶神掌握一家的命运,因此,在祭灶时,每家都很重视,为的是求其高抬贵手,增寿降福。除鸡鸭鱼肉外,祭祀的供品中最突出的当属糖瓜,这类食品又甜又黏,不仅甜了灶神的嘴,也粘住了灶神的嘴,同时也粘住了灶神的心,为的是让灶神多说好话。

灶王爷一上天,直到除夕才回来,因此,人们利用这段时间贴年画,杀猪宰鸡,蒸馒头蒸糕,忙忙碌碌、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腊月二十三祭灶节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也有称“小年”或“二十三儿”的。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气氛。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十二月腊月结婚对联大全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婚庆对联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雪伴红梅放;

门迎淑女来。

腊月梅花勿让雪;

新春玉步待迎人。

合欢共举黄封酒;

辞岁新添翠袖人。

旧岁将辞且趁吉时行吉礼;

新年即届迎来春始探春人。

菊垂金作屋;

梅点玉为容。

交柯松树傲腊霜;

并蒂梅花报新春。

腊月梅花勿让雪;

新春玉步待迎人。

红灯高照鸳鸯舞;

鸾凤和鸣岭上梅。

合欢共辞黄封酒;

度岁新添翠袖人。

腊粥试调新妇手;

春醅初熟阖家欢。

阖家欢庆腊月禧;

并蒂盛开一枝梅。

吉日红花梅并开;

良宵家庆月双圆。

良缘一世花开艳;

美景三冬月更圆。

载雪梅香飘绣阁;

临风腊鼓入兰闺。

节到满年人满意;

阳开生泰旦生元。

今宵年满心尤满;

明日人新岁变新。

合欢共醉围炉酒;

度岁新添结发人。

腊梅怒放联佳偶;

瑞雪纷飞庆良辰。

婚宴留客情弥重;

腊鼓催春酒始酣。

并蒂红梅相映美;

双飞紫燕试比高。

腊梅怒放新婚好;

月色欣逢美酒香。

霜妆竹叶藏青缕;

雪压梅花点黛眉。

雪案初吟才女絮;

玉盆新种水仙花。

凤管吹成三弄曲;

熊占吉协一阳生。

筮近新年丝牵翠幕;

缔成佳偶玉种蓝田。

咏雪才高欣谐绣口;

凌云华妙雅擅画眉。

金屋才高诗吟白雪;

玉台春早妆点红梅。

锦瑟瑶琴房中奏乐;

腊梅天竹堂一生春。

宝镜辉生语听吉利;

金钱夜卜颂献嘉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腊月二十三大扫除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到我们的小年习俗,那可真多呀!让我给你细细说道。

我们这里的小年,大多都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这一天,晚上要吃饺子。大人们都忙着发面,割肉,到了晚上好大吃一顿。由于腊月二十三是过小年,所以这一天也会有些过年的气氛。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于是早上,我们全家进行了“除污总动员,”把家里扫的干干净净。

“二十八,贴花花。”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家家都要贴春联,剪窗花。在学校,我们美术老师也教过我们剪窗花,所以我剪了许多窗花小兔子,大老虎.....装饰的家里漂漂亮亮。而且,还要蒸很多馒头。吃个十天半个月。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于是,上午妈妈去市场买来了许多年货。有麦芽糖,春联,还有我们男孩子最喜欢玩的炮竹.......

晚上,妈妈做了丰盛的晚餐,还有必须要吃的饺子。今天我非常快乐!

这就是我家的小年,在这里我祝大家人气超越圣母,财气敢当比尔盖茨之母,英气胜过萨达姆,帅气直追贝克汉姆,国际超人非你莫属!小年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腊月二十三糖瓜粘的传说

全文共 139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快到了,你们今天过小年了吗?吃饺子了吗?放假了吗?回家了吗?开心吗?期待吗?又要老一岁啦!糖瓜粘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糖瓜是汉族传统年节食品和祭祀用品(祭灶神)。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传说一】

“二十三糖瓜粘”传说是怎么来的?据汉族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儿童们则把这一天当作春节的序幕和“彩排”。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又到腊月二十三,千家万户糖瓜粘。送走灶王始忙乱,里里外外扫房间。磨好豆腐炖好肉,馒头未蒸面已酸。三鲜饺子枣年糕,除夕晚上全家欢。

【传说而】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这是流传在各省许多地方的一首民谣。说的是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实情,因此每家每户都要摆上供品来祭灶君上天,故称“祭灶节”。而在祭灶君时,许多地方都用麦芽制作的糖瓜为供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来还有一段故事。

故事 传说灶王爷叫张单,家里很富有。虽然媳妇李氏很贤惠,但不能生育,被张生休了。她勤恳过日子,成了大财主。张生的再婚妇人,好吃懒做,坐吃山空,败尽家业,续弦之妻饿死,张生靠乞讨度日。当张生到李氏家讨饭时,二人见面,张生羞愧难当,一头扎进灶坑里,被灶火烧死。张生升天后向玉皇认错,被封为灶王爷。而今关东农村供奉的灶神却演化成为玉皇大帝之弟,玉皇大帝赐给他灶王的封号,让他成为天地间的使者,作为玉皇大帝的耳目。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打道回天宫,与玉皇大帝团聚,并汇报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为,玉帝根据奏报的情况,对这家人进行奖善惩恶。

岂知这位张禅,自当上灶君之后,仍是好吃懒做,不务正业。人们信不过他,害怕他上天之后胡言乱语,便在他上天之日,摆上糖瓜来祭奠他。祭祀时,先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贴在灶君像的两侧,用来提醒他多为百姓说好话,办实事。至于供品糖瓜,是取其又甜又粘的特点,用来糊住他的嘴。当他尝到糖瓜的甜味时,就要多说点好话,如果他想打小报告说坏话时,就让糖瓜的粘粘住他的嘴,让他想说也张不开口。

河南民间多尊传说中的泥匠张奎为灶神,说其锅台垒得好,故死后作了灶神。传说“灶神司人间善恶,上天回好言,可保来年免灾”。河南民间灶神之位多设在厨房的后墙上,灶神画多为朱仙镇木版印制。画之正中为灶君夫妇,头上为玉宇天宫,下面印有当年历法和农历二十四节气表,并标有几龙治水,几日得辛。底部中间是一聚宝盆,外有八仙,左右待立金童玉女,两侧还有鸡犬六畜,俗称“老灶爷牌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作文:腊月·童年·雪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又下了,落满了老家的屋顶。

它们是身着白衣的雪精灵,带着丝丝凉意,顽皮地从天空中飘下。孩子们把棉袄穿上了,把绒帽戴上了,小手也套上了小手套。小嘴一张开,便是一股白烟冒出,笑声随这白烟传得更远了。我把绒帽子找出来,把棉衣翻出来,帽子戴上了,棉衣穿上了,绒鞋也套上了。楼顶,出现了我的身影“下雪了!下雪了!”我欢呼起来。雪像魔法师一样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着我。我在雪地上奔跑着,身后的雪地上留下了一个个小小的脚印。我在雪地山转着,雪和我一起嬉戏。

雪是什么味道的?我一直苦恼着这个问题。雪怎么白,一定是像白糖一样的味道吧?雪怎么轻,怎么松,一定是像棉花糖的味道吧?总之,雪一定是甜的。我的脑子“飞快”的转动着,越想嘴越馋。于是我捧起雪准备吃,但想了想:妈妈炒菜,都要洗一洗,那雪也要洗一洗吧?于是我把雪浸在水里,我就出去玩了。玩累了,我就去找我的雪去了,可是我的雪消失了,又看见我的小猫津津有味的舔着前爪,我立刻“明白”了。“你为什么偷吃我的雪!你赔我的雪!”我大声的对小猫吼着。小猫吓坏了,逃了。

冬天过去了,第2个冬天过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终于明白雪是没有味道的,冬天的老家仍下着雪,而我却在也回不去那天真的我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