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寒节气养生习俗汇总(实用20篇)

“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寒节气养生习俗汇总,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2297

作文

1000

初中端午节的习俗议论文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婆婆在包香软可口的粽子。“加油,加油”电视上正播着赛龙舟的热闹情景,我突然有了一个疑问,端午节为什么要塞龙舟呢?我问了一下妈妈,妈妈是这样说的.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赶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我说:“屈原的故事可真感人啊!”妈妈又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除了妈妈说的,我还知道一些习俗,端午节还有包粽子,于门上艾叶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

就在我说完的这一刻,一阵香味扑鼻而来,是婆婆包的粽子煮好了,我们一家开开心心的吃粽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大的节日,也是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倒过来贴,“福”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是怎么来的?” 妈妈说:“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非常凶猛。每到除夕,”年“就会吞食生畜,伤人性命。因此,人们只好逃往深山。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这儿住了一晚。”年“来了,老人让村民点燃爆竹,”年“吓得狼狈逃窜。原来,”年“怕红色、光、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放爆竹。这一天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我们全家准备吃团圆饭。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在桌边,桌上有鸭、虾……餐桌上必有的两样东西一样是鱼,一样是火锅。火锅热气腾腾的,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是甜品,代表家人甜甜蜜蜜。 吃完了年夜饭,我们就来到前门放鞭炮。 开始放鞭炮,“砰——砰——”,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鞭炮飞上了天空,“噼哩啪啦”好响的声音,多么美: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绽开的花朵,还有的像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这时,天空就成了百花园。“爆竹声中一岁除”,就这样,除夕过去了,新年又来到了。 中华民族的节日多姿多彩,而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写中秋节习俗的小学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都很重视,关于它的习俗,也很有趣呢!

在70年代的农村,大人小孩都过不上现在的好日子,但是每逢中秋节,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蔚蓝的天空上,在这柔和的月光下,无论多么穷苦,家里都要买上四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放在桌子上,做成一个供盘,条件好一点的,还可以用上好的白面,里面放点儿糖,蒸成圆形的,就成了梦寐以求的“月饼”,也做成供盘,乞求苍天保佑一家人的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现在生活富裕了,中秋节的食物琳琅满目,家里有各种各样可口的水果,还有大大小小、种类繁多的月饼。这天一家人一起去赏月啦,一块儿在家里一边吃月饼,一边聊天啦,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啦,快乐无比,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给亲人、朋友送箱月饼,代表团团圆圆;给家人送一些包装精美的苹果,代表平平安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反映了:不能回家团圆的人,到了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除了春节,这是人们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了。

八月十五正值农忙季节,人们欢欢喜喜吃月饼,高高兴兴收粮食,其乐融融。中秋节,代表丰收,代表喜庆,代表团圆,农民们收获辛辛苦苦种来的五谷,脸上不由露出会心的微笑;小孩子们可以约好地方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晚上则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赏月,或是在家里聊聊天儿,这是多么美好的节日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日记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到了,我和妈妈去市场买粽子。

到了市场,我们第一个目标——买粽子。到了卖粽子那儿,我的眼一下惊呆了。“天哪!这么多种!我倒!”你看那数都数不清的粽子,各种各样。这边有甜的,那边有咸的等等,多得使我眼花缭乱。我们买了几十来个就回家了。

我们把粽子煮熟了,一人分了一个粽子,我轻轻一咬,啊!

一股香甜可口的味道流入我的心田,太好吃了!

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忽然,我好象想起了什么,问:“妈妈,为什么农历的五月初五要吃粽子呢?”妈妈说:“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传说是为了记念屈原而有的传统节日。屈原是战国时一位忠诚正直的楚国大臣,他曾经多次直言进谏,可当时的楚君并不采纳,还将他革职流放,后来秦国攻陷了楚国,屈原则愤而抱巨石投汨罗江而死。据说这一日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为了保全屈原的尸身,纷纷划船到江上把粽子投入水中,为喂饱鱼、龙、巨蟹。从此,每一年五月初五,楚国人都到江上赛龙舟,投粽子纪念他。到现在一直这样。”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耶,今天我又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了。”今天,我不仅吃了粽子,还知道端午节的来历,真是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附:二十四节气

全文共 4110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四季,四季十二个月,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五天为一侯。节气歌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人们大都耳熟能详。歌里面包含二十四节气的名字以及每月两个节气的日期。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少昊时代.人们就确定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是一年四个季节的开始,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第一个节气是立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春季是指气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太阳暖。小春作物长势加快,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立春春打六九头,春耕备播早动手,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阴,花倒春。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备耕也开始。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诗曰:

“千山绿意长, 四野满花香。 悦鸟山光里,  心随鸟语芳 。”

第二个节气是雨水,雨水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春雨贵如油” 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果木嫁接,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及时浇麦,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一年之计在于春”,光阴易逝,季节催人。

第三个节气是惊蛰,惊蛰是:春雷乍动,惊醒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这时,气温回升较快。到惊蛰,就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所以说,“二八乱穿衣,春天后母面”。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诗曰:“一声雷震早,万物复更新。小草池塘绿,黄莺唱柳音。

山花招戏蝶,紫燕叫人亲。首首春歌好,曲曲动我心。”

第四个节气是春分,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春分后,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第五个节气是清明,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气候温暖,春意正浓。“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朝诗人杜牧对春雨的写照。

第六个节气是谷雨,俗话说:“雨生百谷”。降雨及时而且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茁壮生长。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栋花;谷雨时节,布谷声声,柳絮飞落,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这时,气温已达20℃至22℃,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可以栽地瓜。此时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诗曰:

“谷雨时节花信风,山野葱茏杨柳青。

杨絮如雪飘飞尽,雨湿桐花迎万红。”

第七个节气是立夏,立夏是指夏季开始。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农谚说:“立夏小满,雨水相赶”。“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无处置”。有诗曰:

“立夏时节栽地瓜,山弯河曲众人家。

赏心农院看新雨,露润滴开月季花。”

第八个节气是小满,小满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有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翁卷诗曰:“乡村四月闲人少,才蚕桑又插田”说的是江南乡村栽插水稻的景象。

第九个节气是芒种,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农谚说:“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麦到芒种自死”:“芒种少雨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芒种正是北方小麦收获、玉米播种时节。

第十个节气是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所以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第十一个节气是小暑,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小暑前后,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诗曰:

“夜雨倾盆朝彩光,枝丛蝉卧唱清凉。

禾田无草辛勤事,村里闲翁论夏忙。”

第十二个节气是大暑,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宋诗人杨万里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第十三个节气是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立秋以后,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提防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立秋再矮的草都结籽”“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诗曰:

“立秋时节清凉始,葵花向阳盛开时。

玉米穗齐欲授粉,地上百草已结籽。”

第十四个节气是处暑,“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仍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说“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也可能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第十五个节气是白露,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农谚说:“滥白露,天天走溜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农谚还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

第十六个节气是秋分,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气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

第十七个节气是寒露,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时应抓好小麦播种。

第十八个节气是霜降,霜降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麦到芒种秋到秋,过霜降刨芋头”霜降过后,开始大量收挖地瓜。北宋词人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霜降期间,田畴青葱,秋菊竞放。诗曰:

“东山金日起,新野披霞衣。雨后晴方好,禾苗露欲滴。

苗全苗亦旺,草长草衰期。满目深秋里,菊开正艳时。”

第十九个节气是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现在,人们常以凛冽北风,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候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这时已是干季,湿度迅减,风速渐增,对森林火险必须高度警惕。

第二十个节气是小雪,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第二十一个节气是大雪,“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有时能够目睹大地白雪皑垲,树木披银饰玉,观赏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瑞雪兆丰年”,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农谚。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象给小麦盖上御寒的棉被。诗曰:“

天地灰蒙阴布浓,鹅毛朵朵落无声。

乡村被雪人多喜,美酒温炉话岁丰。”

第二十二个节气是冬至,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民间俗曰:“一九二九怕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开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小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

第二十四个节气是大寒,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表明,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把二十四节气历法称为“农历”,又俗称阴历。俗话说:“节气不饶人,岁月不饶人”,是人们“人生易老天亦老”的感叹,是岁月易失、人生苦短的感叹。而警示人们,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把握今天,珍惜现在。诗曰:

“日落日朝新, 风吹雨打频。

芳华春几载, 岁月不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霜降节气的习俗

全文共 2907 字

+ 加入清单

养生导读:最近天气转凉,时令也将临近霜降节气。10月23日就是霜降,那么霜降有什么习俗,你知道吗?相信不少人都想知道霜降的习俗,今天小编就为你盘点霜降的六大习俗。

10月23日霜降,它是我国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意味着冬日的脚步日渐临近。霜降是天气渐冷,逐渐有霜之意,反映了水汽凝结和气温下降的程度。此时全国各地的秋收冬藏正在陆续展开。

我国北方地区,霜降时节大都处于秋忙收尾阶段,主要工作有关注麦田苗情,及时修补麦苗,清理庄稼秸秆、根茬,翻耕土地等。由于此时小麦均已播种上,麦田苗情是最让人担心的事,人们需要及时发现缺苗断垄,进行补种,以避免粮食减产。庄稼收获后,秸秆、根茬等还在地里,这时需要及时清理,因为秸秆、根茬上多潜藏着越冬虫卵,只有将秸秆、根茬清理后,来年地里才会少受虫害之苦,俗话说得好:“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

霜降时节也是翻耕土地的时期。正所谓“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翻耕土地的事此时不能耽误,否则等到土地受冻,就无法翻地了,不能毁坏地下蛰虫或虫卵,同时无法实现冬日养地之目的。而对于棉花没有采摘完毕的人家,霜降节仍忙碌在棉田里,因为“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所以人们努力争取霜来临前摘棉花。

我国南方地区,霜降时节大都处在三秋大忙时刻,抢收双季晚稻、晚玉米、甘薯等,有的地区则忙于茶叶的培土壅根、棉花采摘等。俗话说“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说的就是霜降后抓紧收割双季水稻之事,莫贻误农时。

对于南北方各地而言,霜降时节也是粮食开始入仓入窖收藏的时期。由于南北方各地情况不同,所以储藏方式也不尽一样。山东一带多将晒好的粮食装进盘好的粮囤。像红薯,有两种储藏方式,一种是打地窖存放,一种是切成片,趁天晴晾成地瓜干,然后入囤。

此外,霜降节在民间还有许多讲究以祛凶迎祥,求得生活顺利、庄稼丰收。例如山东烟台等地,有霜降节西郊迎霜的做法;而广东高明一带,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当地小孩以瓦片垒梵塔,在塔里放柴点燃,待到瓦片烧红后,毁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随后将瓦片丢至村外,称作“送芋鬼”,以辟除不祥,表现了人们朴素的吉祥观念。

霜降的习俗

1、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其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一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

柿子虽然美味,但一定注意不要空腹吃;吃的时候也要适量,每次最好不要超过100克;未熟的柿子不要吃;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不宜食用。

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胶,吃柿子后总有一部分留在口腔里,特别是在牙缝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对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所以在吃柿子后应该马上喝几口水,或及时漱口。秋季是大闸蟹上市的季节,中医认为,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易凝固成胃柿石。

2、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带根手杖,这样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在爬山时要注意力集中,并注意脚下石头是否活动,以免踏空。在陡坡行走时,最好采取“之”字形路线攀登,这样可缓解坡度。

3、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杂五行书》说:在屋舍旁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驱风逐邪祛寒的茱萸,民间作驱病疗疾之用。

4、霜降到了拔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农谚有“霜降萝卜”一说,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白萝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价格便宜的植物性食物,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谚语,现代也有人称萝卜为“土人参”。白萝卜还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此外白萝卜还有抗病毒、抗癌的作用。

这段时间的饮食尽量吃些生的白萝卜块。白萝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萝卜一是下气,解腹胀之围;二是白萝卜入肺,肺应秋季,白萝卜可以加强肺的“肃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肠运动,“肺与大肠相表里”。

5、鸭子好吃霜降补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看来他们也必定会过一个开开心心的霜降节气了。

鸭可谓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尤其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润燥首选吃鸭。

不但鸭子浑身都是宝,更是全身皆美味,除了有着名的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杭州老鸭煲等各地招牌美食,还有鸭血粉丝汤、毛血旺、香辣鸭脖等特色小吃。即便是一碗清火老鸭汤,也能让人既饱了口福又滋润了身体。

6、霜降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牛肉是全世界人都爱吃的食品,中国人消费的肉类食品之一,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凡身体虚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为相宜。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但牛肉的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胆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儿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节日习俗作文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朋友,如果你来我的家乡,就可以看到重阳节正宗的民风民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正是看老人、饮雄黄酒的节日,我们家也正是如此。

在公鸡打鸣、太阳出来时,我们迎来了重阳节,姥姥听见公鸡打鸣,便拿了几根艾草挂在门头上,还说:“艾草不上头时,不能说话,不然不吉利。”

清晨,姥姥就开始打扫房间了,随后,又用了几根艾草扫了扫屋里的地板,我也学着姥姥拿了几根艾草,姥姥边扫边念着俗语:“艾草扫一扫,蚂蚁蚊虫都往外跑。”

刚出了屋门,姥爷拿毛笔,在我头上写了一个“王”字,还说:“写上这个,妖魔鬼怪都不敢骚扰你。”

临近中午,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我们可以要食物了。小孩子们挨家挨户串门,还可以要两三块糖和一些小零食。

回到家中,家里变得和春节一样热闹,亲朋好友都来家中聚餐,厨房里也开始“叮叮当当”忙了起来,顿时,开始了一段交响乐:“咕嘟咕嘟”“呲啦”“叮叮”等声音此起彼伏。

吃饭时,客人们井然有序地坐着,饭也是琳琅满目:有糖醋鱼、四喜丸子、白糖赤米、手扒鸡等,只见姥姥给妈妈夹菜,爸爸给姥爷倒酒,小孩子们也吃着五花肉、火腿,大家其乐融融,这场面,如果你看了以后,你会觉得十分温暖。

太阳悄悄爬上了老枣树,我坐在摇椅上,听姥姥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在温暖的阳光下,我就这样乘着凉风,晒着太阳,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听到妹妹朗读《端午粽》这篇课文,我的思绪突然回到了去年的端午节

“过端午,赛龙舟,吃粽子,喝黄酒……”。一大早上窗外传来了欢快的儿歌声,我从睡梦中醒来,才突然反应过来:今天是端午节!咦!爸爸不是说他们单位要举行健步走活动吗?我连忙从床上爬起来,跑到爸爸、妈妈的房间问爸爸:“爸爸,你们单位今天不是要举行健步走活动吗?”爸爸看看表,不慌不忙的说:“没关系,我们单位的活动七点开始,现在才六点。”听了爸爸的话,我悄悄地钻进爸爸妈妈的被窝里想再睡一会儿。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忽然很好奇“为什么会有端午节呢”?

我就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传说楚国战败,屈原抱着石头投江自尽。屈原死后,百姓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人们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后来人们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竹笋壳包住饭团,外缠彩丝。后来就慢慢的演变成了现在的粽子。为了寄托哀思,各地还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这一天,人们还会在门上插上艾叶,给小孩带上香包,还有的带着彩绳,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妈妈的故事让我长了一番见识。

七点整,我和爸爸来到了他们单位的集合点——西城阁。我们健步走到四桥又原路返回到西城阁。活动结束后,我和爸爸就回家了,一进家门,一股丝丝的清香扑鼻而来,馋的我口水都流出来了,原来,妈妈已经煮好了粽子、鸡蛋和大蒜,粽子的口味可多了,有红枣味、红豆味、蛋黄味、腊肉味……好吃极了。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端午节,即参加了爸爸单位的健步走活动,又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

转眼间今年的端午又快到了,希望那个时候疫情已经过去,我们能快快乐乐的过一个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习俗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不觉,大年已经到了。小区里的每家每户都贴上了漂亮的春联与窗花。除了贴春联这个习俗还有非常多其他的习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这些习俗吧!

在贴福字时,爸爸把门上所有的“福”字都贴倒了,我对爸爸说:“爸爸,你的‘福’字贴倒了,赶紧把它们撕下来重贴。”爸爸说:“你以前不知道,现在爸爸告诉你吧!‘福’代表福运与福气,贴‘福’是民间传统习俗。把‘福’倒过来是指幸福已到、福气已到。”听了爸爸的介绍,我才知道为什么要将“福”字倒过来贴了,我恍然大悟。

还有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呢?传说,年是只凶猛的大怪兽,会吃人的牲口,它循环365天就会出来一次,人们十分惧怕,但是它怕光与响声,因此人们就燃放非常多带光的鞭炮来驱赶它们。为了确保安全人们还会在这一天做一顿丰盛的团圆饭,吃完静等12点,开始大量燃放鞭炮,放鞭炮击退年兽,年兽被赶跑了,人们就安全了,又有一个新的开始。所以十二点就有了守岁的习俗。

这就是春节习俗。除了这些还有非常多其他的习俗,比如吃饺子,包春卷,看花灯等等。为了体验更多的春节习俗,我们大年初五还去杨柳湖去看了花灯,有各式各样的花灯:财神爷爷、鲤鱼跳龙门、秦淮八艳、十二生肖、深海明珠......让我大饱眼福。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春节里用心体会春节习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春节习俗小学生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习俗春节,是小朋友最盼望的节日,因为可以放鞭炮,可以添新衣,可以收压岁钱,这对于小朋友是最快乐的事了。但是我们每年都过得春节到底有什么习俗呢?

贴对联,放鞭炮在我们的爷爷奶奶的口中是这么来的:传说每到腊月的除夕日,每一个村庄都会出现一个千古神兽——“年”,“年”每年在这个时候都会出现来吃人,害人。有一年年兽又一次出来吃人,正巧有一户人家正在生着火,年兽看到了那一团红火,火焰烧到了木材上发出了声响,年兽看到了火焰听到了响声,立马拔腿就跑,最后就形成了鞭炮与对联。

除夕夜过去了,到了腊月三十那天,全家都在一起吃着团圆饭,热热闹闹,伴着时间的悄悄流逝,到了晚上24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鞭炮声响起,新的一年就这样来临了。

正月初一时家家户户开始走亲戚,拎着礼物去个亲戚送上祝福,每个小孩子都会收到属于自己的压岁钱。

我喜爱春节,春节的习俗是这么丰富这么有趣,我热爱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二十四节气之大寒的由来及习俗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四节气大寒作为压轴出现,吸千年寒冰之灵气,携万古冰川之气势。大寒时节,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了,虽偶有大晴天暖阳温尔,但凛凛寒风依然占据主场优势,让人们忘不了它。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去看看,大寒时节是怎么来的,它又有着什么样的传统习俗呢?快来看一看吧。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的由来及习俗

大寒的由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大寒的习俗

一、迎灶神

常用的灶神联上也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图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图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示男女授受不亲。也有的地方对灶王爷与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这一说法了。

二、食腊八粥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端午节的习俗议论文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的童谣吗?“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写的就是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说起端午节,你们知道是为了纪念哪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吗?他就是屈原,他被别人陷害,被迫跳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就在这天把粽子扔进汨罗江,喂饱鱼虾们,不让鱼虾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端午节这天,我们还要赛龙舟,是为了捞起屈原的尸体,可是没有捞起来。屈原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我们只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才一直这么做的。

我们合肥过端午节,每家的长辈们都会准备很多的材料,包很多不同馅料的粽子,还要去菜市场买艾草,挂在自家的门窗上,艾草是可以驱蚊避邪的。

端午节每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饭,很有气氛,而且让我们这些小朋友们,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看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春分节气记叙作文

全文共 1351 字

+ 加入清单

纱一般的薄雾,丝丝缕缕地从弯曲的河沿上飘拂开来,萦绕着睡梦中的村落。

树木刚刚生出细叶,还没能盖住村庄里参差的屋脊。一只黑色的大鸟,划出一个漂亮的弧线,轻轻落在一支扬向天空的房檐上,它四处观望了一番,昂起头,高声叫道:“架架格格,架架格格。”

这只像是乌鸦的黑鸟,名叫元鸟。它在春分时来临,秋分时离去。不过,也有人说它其实就是燕子。燕子也是一种奇异的鸟,它只在和睦人家的房梁上筑巢。任何捣毁燕巢的顽童,都会受到父亲严厉的责打。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元鸟的鸣叫,让村里早早就变得忙碌了。不只是要种树,还得卷起裤腿下到池塘去栽藕。

麦子在这一天也开始拔节,得赶紧施肥。春分这天实在有太多的事要做。大人们很是忙碌,孩子也有自己的任务。他们必须在村里找到一种叫做“佛指甲”的草,把它栽在小盆里,在爷爷的指导下,放到屋顶上。孩子身子轻,动作快,只要不是故意调皮,就不会弄塌屋顶房檐。老人们把这种草又叫做“戒火草”,说在春分这天放在屋顶,能消灾避火。孩子们呢,觉得好玩,能坐上屋顶,可不是常会有的机会。

从屋顶下来之后,还有一件事要做,这也是孩子们喜欢的。母亲早已煮好十多只实心的汤圆,放在盘子里晾着。父亲昨天晚上,就从竹林里砍来十几根竹子,竹竿上还带着青叶呢。各家的孩童把一只只汤圆戳在竹竿的顶端,扛到地里,再一根根插在自家的田埂上。这叫“粘雀嘴”。希望糯米做的汤圆,能粘住偷食的雀儿的嘴巴,让它受个教训,今后不再敢来。

事实上,最馋嘴的,恐怕不是雀儿,还是孩子们自己。

因为做完这件事之后,他们立即就呼朋引伴,到河边的空地上,烧野锅,吃春菜了。有人拎来了铁锅,有人下钩钓鱼,有人寻找柴火,有人在小河的斜坡上挖起灶台,更多的人,四散开来,采挖野菜。春分时节的野菜鲜嫩甜美,种类繁多。等钓来的两条鱼在锅中翻滚之时,他们就把野菜择洗干净,放入锅中。这时候,香气一阵阵在田野里飘散开来,所有人或坐或跪,紧紧围在锅灶的旁边,。伸着头,咽着口水。他们早已急不可待了。

野炊春菜只是打个牙祭,到了真正吃饭的时辰,村子里便陆续传来妈妈唤归的声音。妈妈们拖着长调,喊着孩子的乳名,孩子们便远远地应答着,撒腿往家跑去。

屋门口早已摆放好一张宽大的方桌,大人们嘻嘻哈哈地聚在一起,轮流到桌前,尝试着把一只只鸡蛋竖立起来。乡村里的人们,用游戏的方式,证明着春分这一天所象征的阴阳调和。而在皇宫之中,对这一意思的表达,要庄严堂皇得多。

皇帝有个铜制的漏刻,漏壶里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里滴在下面的箭壶之中。缓慢上升的水面,慢慢从壶盖的孔中托出一根带有刻度的箭杆,箭壶盖上立着一个表情严肃的铜人,箭杆的刻度经过铜人双手环抱之处,即为此时的时刻。在春分这一天,箭上刻度上下长短一样,都是五十刻。表明日夜平分,各为12小时。

这个日夜均分的日子,对皇帝而言,至关重要。他虔诚地率领他全部的妃缤,去叩拜司掌生育的高禖之神,并献上牛、羊、不,以最为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在禖神之前,那些怀孕的妃殡将得到礼酒和弓箭。这与西方神话里用弓箭象征突如其来的爱情竟有着不可思议的相似。

也许日夜均分,还象征了公平。皇帝宣布在春分这天,对一切度量工具进行检核。据说,许多制秤的匠人,会选这一天开工,以示公心做事,无愧天地。如此说来,古人将秤又叫做“权衡”,实在颇有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习俗小学生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20xx年5月27日星期三。端午节快到了,我们学校可以休息三天。我为这一刻的到来感到高兴。

晚上写完作业开始看电视,唉!香港一些频道的电视节目已经在播放如何庆祝端午节。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有一首儿歌:“五月五日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蝎子,撒糖,龙舟下水。”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看着电视上又大又好吃的粽子,我不禁流口水。这时,我妈刚好走进来,看到我这个样子。我忍不住笑了。“看你贪吃的样子,明天我买粽子给你吃。”我欢呼雀跃。

第二天,端午到了,我妈买了粽子叶,包在厨房里。她在绿色的粽子叶子里加入糯米、红豆、红枣,包成三角形的粽子,放在大锅里煮三四个小时。之后我妈把粽子泡在准备好的水桶里。天气凉了,她小心翼翼地打开粽子叶子,咬了一口白褐色的种子。紫枣露头蘸糖,可以说没有什么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的形状尖锐棱角分明,象征屈原性格尖锐棱角分明,不与世俗沆瀣一气;粽子里有一些红豆和一个红枣,象征屈原的绝对忠诚。简而言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崇高敬意和对未来生活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端午节的习俗议论文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端午节的由来是:在战国有一个叫屈原的人被小人赶去飘游,在飘游时写了许多诗,所以端午节也叫诗人节。后来,因为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就要灭亡了,于是跳汨罗江自杀了。许多人划着船来来回回地打捞,尸体并没有捞到。有一个渔夫往水里面扔食物,说给龙虾吃饱了,不再咬屈原的尸体了。一位医生往里面倒了很多雄黄酒,说是可以药晕蛟龙。后来,人们在食物上包一种叶子,就成了现在的粽子。

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戴香包、插艾叶、戴五彩绳。五彩绳的颜色有红、黄、蓝、黑、白五中颜色组成。南方过节要吃“五黄”:黄瓜、黄鱼、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人们还要在儿童的头上画“王”字。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一起说一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暑节气如何养生:防情绪中暑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中医“天人相应”之说,气候变化会引起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等异常状态,这是“情绪中暑”引起的。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神经细胞对夏日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高度敏感,高温气候会影响人体的情绪调节功能,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的激素分泌,于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症状。

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恶心等中暑先兆,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高温作业或易中暑人群,为了以防万一,平时也可以适当吃点藿香正气水。

为防“情绪中暑”,一旦火气上来,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纳凉法”等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春节习俗的作文400字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学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可热闹了!插艾叶、包粽子、做香囊……我家也不例外,今天一早,房间里就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粽香味,奶奶早已准备好包粽子了。

只见绿油油的芦叶、雪白的米粒、让人垂涎欲滴的红烧肉、还有一些豆沙和红枣静静地躺在盘子里。我看着奶奶的动作,眼花缭乱,几秒就做完了,我吵着让奶奶教我。

粽子很美味,今天我一定要尝试做一个。我先用芦叶折一个小角,角要正正好好,折大了,米粒会从小角的缝隙里漏出来,折小了,米就放不下。我算好角度,折了过去,手指按在手里,接着我把一半的米粒倒进去,第一步就好了。

接着,我把一块沾满汁的红烧肉放了进去,我又用另一只手把剩下的米粒倒了进去,第二步又好了。

最后就是把芦叶盖上去,用绳子系好,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有点难,系绳的时候,我不知道先从哪边系,手忙脚乱,就求助奶奶,奶奶帮我托住,我小心翼翼地从这边绕到那边,在打上一个蝴蝶结,一个可爱的粽子完成了。

我越包越熟练,不一会儿,我和奶奶把各种馅儿都做完了。接下来,就是煮粽子了,奶奶把粽子放在水里,“咕嘟咕嘟”,粽子的香味全散发出来了,看着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我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一煮熟,我就让奶奶帮我拿一个,我剥开墨绿色的芦叶,只见雪白如玉的米饭和色泽鲜亮的红烧肉诱人极了,我大口的咬了上去,粽叶的清香,混着米粒的甜味,和红烧肉的咸香,那味道无与伦比。

我们一家人吃着我和奶奶包的粽子,开心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4节气之寒露养生食物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发现皮肤越来越干燥,不少人以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补充水分啦。真相却是,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不过,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情况就大不同了,这种方法,与补充生理盐水是一个道理。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因此,当秋天来临之际,最好“晨饮淡盐水、晚喝蜂蜜水”,以保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春节习俗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又过春节了,有些感想与大家一起分享。

期待VS习俗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是有所期待的,我们小孩子所期待的便是去各家拜年,要红包和那时的一些有趣的玩意儿。而大人们所期待的应该是那说长不长的假期了吧,而对于老人来说,无非是一年到头,一家人又能欢欢喜喜、开开心心地聚在一起了……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有着许多的习俗:守岁、祭祖、贴春联、放爆竹、拜年……这大多数是我觉得繁琐却又值得期盼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大年初一前夜,长妈妈嘱咐我,清早起来第一句话便要对她说恭喜,还要我吃福橘。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春节习俗的重视……

旧俗VS新习

有人说如今“年味”淡了。的确,由于意外事故频发,许多城市已经开始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现如今科技进步巨大,电话、电脑越来越普及,于是,人们开始以电话、电子邮件拜年的方式替代登门问候。造成一些习俗在逐渐离我们远去。以贴春联为例,古人过年时多用两块桃木条写上传说中能驱鬼的门神的名字来辟邪,这就是最初的“桃符”。五代时,后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即春联,到宋代,贴春联已经成为民间过年的习俗。而现如今,却不见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了。可见,这年味确实淡了。

感悟

随着都市越来越喧嚣,乡镇的日益都市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有些传统的东西还在延续着。但有些却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流逝了。春节的习俗也不免会受到一些影响,导致一些改变,一些较为不重要的习俗渐渐地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秋节的习俗作文素材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每个节日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介绍这些节日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寓意等等。都可以在这个节日的故事里得知。

中秋节有很多故事,其中有一个是众人皆知的——传说很久以前嫦娥飞上月宫后。后羿很想念他,一天王母告诉后羿说,月圆时向西做好一些糕团,三更时呼唤嫦娥,嫦娥真的飞来,后来这些糕团就称为月饼。所以中秋节也叫月节等等的名字。

中秋节有很多习俗,活动。就比如赏月,拜月,吃月饼提灯笼舞火龙等等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习俗,活动。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中秋节最喜欢就是吃月饼,然后就是和一些经常在一起玩的人去赏月,晚上九点钟月亮很圆很大。就拿着手电筒去地坛。我们躺在尼龙纸上面,对着月亮。关掉手电筒观察月亮,圆圆的月亮里有一棵树,在月亮上显得很弯曲,好像是绕着月亮伸展,月亮发出来的光很柔和。洁白亮丽,它的光照下来,不用打开手电筒也能看清路。月亮的光照在地上,就像我们也在月亮上面一样。赏玩月我们就开始聊天。不过比我大的孩子都是聊一些我们没经历过的事。聊完天,大的孩子就想捉弄小的孩子,就骗我们说“闭上眼睛在这里睡一下,感受一下。”当我们闭上眼睛多久他们就会跑,所以我们有的真闭上眼,有的眯着眼看他们,他们静静的跑了,我们也在跟着跑,有些跑得比较慢,又追不上我们,被他们吓一吓就边哭边跑等我们停下等他她来到我身边就哭着跑变成笑着跑。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现在的中秋节没什么节日气氛,中秋节变得有点冷淡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