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幼儿成语故事100篇 小学生推荐20篇

导语:父亲的爱,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温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父亲节的作文,欢迎查阅,谢谢!

浏览

1333

作文

1000

童话故事小学三年级作文200字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森林里住着三只会说话的动物:狮子、兔子和熊。

有一天,熊在睡大觉,一只狮子正好经过,看到了熊,口水“直流三千尺”呢!狮子一边向熊逼近,一边说:“哎呀,我一出门就碰到了一只又大又肥的熊,运气真好!”

兔子正好要去找熊玩,可是被狮子发现了,狮子就去抓小兔子,但小兔的速度太快了,就在狮子垂头丧气的时刻,才想起了熊,它一回去,熊却不见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狮子抓兔子的时候,熊就醒了,它看见狮子在抓兔子,怕狮子会抓它,所以逃走了。而狮子却傻呆呆的站在原地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学狮子那样三心二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完璧归赵的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赵国得了一块玉璧,叫做“和氏璧”。秦昭襄王知道了,便写信给赵惠文王,说愿意以十五个城的国土来交换这块宝璧。当时,秦国强,赵国弱,赵王明知秦王阴谋骗取“和氏璧”,但是又不敢拒绝。他和大臣们再三商议,想不出一个妥善的办法。这时,一个宦官的门客蔺相如,表示愿意去办这件外交大亊。他说:“让我把璧带到秦国去,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愿履行他换城的诺言,我一定负责完璧归赵。“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勇敢机智的人,便同意他为使臣,派他带着玉璧到秦国去了。

蔺相如来到了秦国,见了秦王,把璧献上。秦王看了宝璧,非常高兴,还叫大臣们和后妃们一个个传递着欣赏,满口赞好,却不提换城的事。蔺相如便说“这件名闻天下的宝贝,确实是好,可惜还有一点点小毛病秦王信以为真,便把壁交给蔺相如,叫他指出毛病在哪里。蔺相如接过璧,后退几步,靠近柱子站着,怒气冲天,严厉指责秦王不讲信义,揭薛秦王假意用十五个城来骗取宝璧的阴谋。秦王又羞又恼,想叫武士来强抢。蔺相如早已料到这一着,便面威胁道:“大王若来强逼我,我情愿把脑袋和宝璧一同掩碎!”面就作势向柱子撞去。秦王怕心爱的宝璧真的要被撞碎,赶紧叫人劝阻,连声道歉,并且答应把十五个城划给赵国。

阐相如说:“赵王派我把宝璧送来,是很隆重的,曾经斋戒五天。大王也该斋戒五天,然后举行接收典礼才是!”秦王无奈,只好同意。蔺相如回到离所,立即叫随从抄小路把璧送回到赵国。

五天到期,蔺相如去见秦王。秦王知道宝璧已被秘密送回赵国,非常生气,但是还有什么办法呢?杀死蔺相如吧,为了没有骗到宝璧而杀赵国使S,这件事传出去可并不光彩;发兵进攻赵国吧,事情闹大了,更要被各国笑话。秦王便只好放走了蔺相如,也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解铃还须系铃人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解铃还须系铃人

成语拼音:jiě líng hái xū jì líng r

成语用法:作分句、宾语;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由谁解决。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成语来源:宋·释惠洪《林间集》下卷:“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

成语造句:钱钟书《围城》:“这都是汪太太生出来的事,‘解铃还须系铃人’,我明天去找她。”

成语故事:南唐法眼宗始祖法眼法师在金陵清凉寺给众僧讲佛经,希望他们潜心向佛,遵守清规戒律。法灯和尚却偏偏不爱遵守这些清规戒律,但人很聪明。法眼法师问谁能从凶猛的老虎脖子上取下金铃来,法灯和尚回答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解字开头的成语:解铃须用 解铃还须 解铃还是

包含有解字的成语:不求甚解 老妪能解 解铃还是 土崩瓦解 庖丁解牛 远水不解 解铃还须 解铃须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依依不舍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依依不舍

【汉语拼音】yī yī bù shě

【近义词】: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反义词】:一刀两断、扬长而去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那卢楠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

【成语解释】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依依不舍造句】晚会结束已经大半天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依依不舍的成语故事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候》再说陆公在任,分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摘隐,剔清利弊,奸宄慑伏,盗贼屏迹,合县遂有神明之称,声名振于都下。只因不附权要,止迁南京礼部主事。离任之日,士民攀辕卧辙,泣声载道,送至百里之外。那卢柟直送五百余里,两下依依不舍,欷歔而别。后来陆公累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卢柟家已赤贫,乃南游白下,依陆公为主。陆公待为上宾,每日供其酒资一千,纵其游玩山水。所到之处,必有题咏,都中传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生我和书的故事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外号叫“小书虫”,为什么呢?因为我特别爱看书,看着看着,我会忘记时间,忘记自我。因此,我与书的故事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但是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一次看书,看到忘记了一切。

三年级的一个星期六,我的妈妈在图书馆借了一本《皮皮鲁传》——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看的。我拿到书,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再也没有心思写作业了。我拿起那本《皮皮鲁传》,迫不及待地翻开,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吃完饭后,我又在看。我感觉自己身临其境……看着看着,我似乎也被皮皮鲁的正义所感染了,一会儿为他的处境担心,一会儿又为他的胜利所激动。

“要睡觉了,十点了。”在书中的我,隐隐约约地听到了妈妈的声音。

“好。”我头也不回地回答道。可是,过了一会儿,我就又把妈妈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了。

书中的故事太精彩,我不能自拔地陷入书中的情节又继续看了起来。我的眼睛在那一排排跳动的字符中划过,手紧紧地抓着书,好像有人要抢走它似的······

不知不觉的,时间像流水一样溜走了,而我却浑然不知。忽然地,我如梦初醒,原来,书已经被我看完了。恍惚间,我仿佛又听到了妈妈的声音,我如同触电般回过神来,立刻翻下床,跑到钟前,时钟已经指向1点钟了!这时,我才感到困意向我袭来······

第二天,我成了个“熊猫眼”,闹出了大笑话。可这时心中想起莎士比亚说的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营养品。与书为伴,在书海中徜徉,记录着一个个美好的故事,也承载着我们之间许许多多跌宕起伏的故事!这就是我和书之间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四年级小学生作文成长的故事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成功也有失败,其中有一件往事十分让我难以忘怀。

记得六岁那年,有一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事都出去了,只剩我一人在家,孤零零的。妈妈只给我留下了几个面包,让我饿了就吃面包,他们下午就回来。中午,我在楼上看电视,看着看着,觉得手有一点冷,我没有找到热水袋,突然发现了火机,我想是不是找一点纸烧着了烤一烤。然后我就找到了一些没有用的纸,用火机点燃了,把它们放进家里垃圾桶里,火点着了,可火势越来越大,一会儿就连塑料垃圾桶也烧着了,我心里十分害怕。当时我不顾一切,硬着头皮把垃圾桶端起来,从二楼门口扔了下去,我的手也被烧起了一个水泡,当时疼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也就在这时,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看见地上正在燃烧的垃圾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马上跑到二楼,二楼有非常大的烟雾,他们看到我问:“怎么了?”我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放声大笑,说我怎么那么笨,有火就用水灭呀!我说当时我没想起来。

这件事告诉我:“遇到危险时,头脑一定要清醒。”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干过这种傻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道不拾遗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郑国国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使了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还主张了依法治国,指定了严厉的刑罚来处置犯罪分子。所以,当时的郑国经济甚好。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富裕。

有一次,张三在路上看到了一包东西,疑似重物。可是张三观察了很久,来来往往的人非常多,可是就是没有人前去拾起。

这时他走到一个老百姓面前问:“地上的那个包看上去里面肯定有重要物品,为什么路过的人那么多,却没有一个拾起来的?”

老百姓回答:“我们的生活很富裕,不需要去捡别人丢弃的东西。更何况丢东西的人肯定很着急,他自会寻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幼儿成语故事选集

全文共 5239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应该从幼儿时期抓起,那么有哪些成语故事适合幼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成语故事选集,欢迎阅读!

成语一《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成语二《万死不辞》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回蝉曰:“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兴叹,不想为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

释义:意思是虽然有一万次死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故事: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骄横跋扈,出入宫廷用皇帝的仪仗,并让弟弟、侄儿统率禁军,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论老小一律封为列侯。他还征二十五万民夫为自己修筑宫室,又从民间选来八百美女,纳入宫内。

成语三《安居乐业》

春秋时,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政治革新,他怀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小国寡民”社会大概的样子是: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多的器具,人们也不去用它。不让人民用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上面的这段文字就是安居乐业的大概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成语四《拔山举鼎》

“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力强气壮。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今骓(zhui)不逝。”

项羽,名籍,秦末下相人。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

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

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成语五《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这则成语来源于的《上书谏吴王》,原文是“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着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时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成语六《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x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x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成语七《必恭必敬》

“必恭必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态度极为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和有礼貌。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x。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

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作《小弁》的诗,抒发自已的心情。

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由于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都不派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京,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必恭必敬”,也有写作“毕恭毕敬”的。

成语八《专横跋扈》

汉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梁冀,肩膀上耸,眼角倒竖,说起话来口齿不清。他从小放荡不羁,喜好喝酒、打猎、斗鸡。靠了他父亲和当皇后的妹妹的权势,官越做越大。

梁商死后,汉顺帝任命梁冀为大将军。接着,顺帝也死去,梁冀为了掌握朝政大权,强行把年仅八岁的刘缵立为皇帝、这就是汉质帝。质帝虽然年幼,但很聪明。他见梁冀非常骄横,有一次召见群臣时,看着梁冀说:“这位是跋扈将军!”“跋扈”,是霸道、不讲理的意思;梁冀听到质帝这样责骂,恨透了他,他命手下人把毒酒加入饼里。质帝吃了,当天就死去。

在决定立新君的时候,大臣们又联名上x,要求立刘蒜为帝。当时,蠢吾侯刘志正在和梁冀的小妹议婚,于是粱冀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当众宣布立刘志为皇帝。这就是汉恒帝。接着,将力主立刘蒜为帝的两位大臣害死。

刘志因梁冀的关系而当上了皇帝,自然封他的小妹为皇后。这样,皇太后和皇后都是他的妹妹,他的权势更大,也更胡作非为了。梁冀利用搜刮来的钱大造豪华的住宅园林,开辟大片的猎场。仅仅一座兔苑就造了好几年,绵延几十里。

后来,梁冀当皇太后和皇后的两个妹妹先后去世,梁贵人受到桓帝宠幸。梁贵人本名邓猛,父亲早死,母亲宣氏改嫁给梁冀的亲戚梁纪。梁冀的妻子见她得长美,就认为干女儿,改姓梁,并把她送进宫中,结果受宠。梁冀怕她母亲宣氏泄露真情,派人去暗杀她,不料刺客被她家隔壁人家发现而逮住。

宣氏得知这个情况后,进宫向桓帝哭诉。这时,桓帝对梁冀的横行霸道已非常不满,就召集一些大臣商仪,决定除掉梁冀,并立即派出一千多武土包围了梁冀的府第。梁冀和他的妻子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当天自杀身死。

成语九《为虎作伥》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

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比喻为坏人做帮凶。

成语十《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龙戏珠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二龙戏珠

【读音】er long xi zhū

【释义】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二龙戏珠的故事】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两栖动物,它产生于华夏图腾文化,远古的三皇五帝均以龙作为图腾。珠,即珍珠、夜明珠,龙珠可避水与火,是吉祥的象征,民间喜欢在佳节戓庆典时举办舞龙表演以示庆贺。舞时由一人持彩珠(也叫彩球)与双龙戏舞,称二龙戏珠或双龙戏珠。这一舞龙形式及以后出现的舞龙绘画图案,都是由一个民间故事引申出来的。相传,天池山中有个深潭,有两条青龙在此修炼,它们关心附近百姓的疾苦,时常行风播雨,使百姓们过着衣食无忧的太平日子,两条龙也备受人们的爱戴。天池潭也是天宫仙女们洗澡的地方,每当月洁风清时,仙女们就到这里洗澡嬉戏。一次,仙女们在池中正洗得尽兴,一个浑身长毛的怪物猛扑过来,对裸身的众仙女进行调戏,她们高呼求救。两条青龙听到呼救声,立即披甲持械奔向天池潭,见是一只熊怪正在撤野,二龙齐心英勇奋战,熊怪战败被擒。众仙女把青龙搭救之事,告诉给了王母娘娘。王母一时善心大发,从宝葫芦里取出一颗金珠,给青龙送去,让它们早日修炼成功。金珠只有一颗,它们谁也不想独吞下去,你让给我,我推给你。推来让去,一颗金珠在二龙之间蹿上跳下,金光闪闪。时间一长,此事惊动了玉皇大帝,忙派太白金星下凡查看。太白金星视察后,把两条青龙潜心修炼,心地善良,讲义气的品德对玉帝汇报了一遍。玉帝也受感动,便又取出一颗金珠给青龙送去。于是,它们各呑下一颗金珠,都成了掌管百姓命运的天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励志简短成语故事破釜沉舟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

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照片里的故事叙事小学生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照片里,一个男孩正独自骑着自行车驶向远方,只留下一道精致而去的背影。

这张照片是我无意间在qq相册里翻到的,它早已尘封多时。如今,终于重见天日。起初,刚看到这张照片时,我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这不是我第一次骑车上路吗?而且那次我不是一个人走的吗?怎么还有照片?我一头雾水。随机,思绪片刻后我恍然大悟:这应该是妈妈偷偷跟着拍的。

刹那间,遗失的记忆突然浮现。将我带回了那个暑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上周就说一个人骑车去上课了,这都几天过去了?今天必须骑车去。妈妈不满地向我命令道。

这都二十几了,四十就上课了,迟到了怎么办?下次一定,这次就免了吧!我苦苦哀求道。

迟到了我在微信上跟老师说,你别管这么多,不骑车去你就走过去吧,烦我我不送你去。见妈妈如此坚决,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我也只得妥协。

刚上车,就有些踉跄,差点摔下来。大半年没骑车,突然让我骑车上路,这不是让我‘送死’吗?我在心中默默埋怨。

算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不然就真迟到了。我默想。

片刻,就来到了照片拍摄处。依稀记得,在这条路上,我悠哉悠哉地骑得是摇头晃脑,很快地就适应了,不久前的生疏也褪去不少。

接着,两条相邻的坑坑洼洼的马路也被我通过,成功过度到了非机动车道。随后,却是步步惊心,一次是不小心在个坑里颠了下面差点碰到路边停的车,一个是过红绿灯时被一辆电动车追尾了。但是我似乎像是被上天眷顾了,两次都是有惊无险。到达目的地后也是赶上了,没有吃啊的哦。一路上,虽然有不少磕磕绊绊,不过总体来说还算顺利。

回忆的胶卷也随着故事的结束而停止,就在我退出照片是,我不经意间看到了相册吗成长。我愣了愣,又联想到了照片的拍摄经历。

我若有所思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总会对我们进行磨练,不要有所抱怨,因为这是父母对我们未来的关心,而且父母也总会在我们身后支持、陪伴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_900字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奋。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铁杵磨成针的原文

李白少读书①,未成②,弃去③。道逢老妪磨杵④。白问其故⑤。曰:欲作针⑥。自感其言⑦,遂卒业⑧。

《潜确类书》

铁杵磨成针的注释

①少(shào)少年时候。

②未成没有完成。

③弃抛弃。

④老妪(yù)年老的女人。杵(chǔ)棒。这里指铁棒。

⑤故原因,缘故。

⑥欲想要。

⑦感其言被她的话所感动。

⑧遂(suì)于是,就。卒完毕,结束。业学业。

铁杵磨成针的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食宿相兼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shí sù xiāng jiān

【典故】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汉·应劭《风俗通·两袒》

【释义】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两者兼顾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东食西宿

【同韵词】拭目以观、三风十愆、罪恶迷天、朝四暮三、道键禅关、食为民天、看风使帆、罪莫大焉、尸禄素飡、致命一餐。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齐国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东西两家公子同时来求婚,东家公子很富有但相貌丑陋,西家公子是一个英俊的穷书生,姑娘的父母很为难,叫姑娘自己定夺,她说两个都愿意嫁,白天在东家吃饭,晚上去西家睡觉,食宿兼顾。

【成语示例】盾矛互陷多奇疾,食宿相兼乏好方。 清·钱谦益《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中游好》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五年级我和同桌的故事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同桌是一个男生,他个子高高大大的,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虽然他的脸上有些不好看,但总的来说,还是没有多大的问题。他是我们班上赫赫有名的学霸,全年级第一名,我非常荣幸和他成为同桌。 My table is a boy, he is tall and big, she has a black and beautiful hair.In terms of, there is still not much problem.He is a well -known school hegemony in our class. He is the first place in the whole grade. I am very honored to be the same table with him.

但是,他还是有一些缺点的,比如说:人嘛!得了全年级第一,总是难免会有些骄傲的。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却是天才,不用带书都能学好,门门考第一,连老师拿他都没办法。就拿这次来说,全班同学都带了卷子,就他一个人没带,但他却一点也不着急,就像姜太公钓鱼一样稳坐钓鱼x,老师气冲冲的问:”你的卷子呢?怎么没有带来。“

只听同桌学霸不慌不忙的说道:”老师,你着什么急嘛!我都还不急呢。我就一句话,我没带来。但我全都会了。“老师听了同桌学霸的话,直接说:”那你把这些题,全部给我做出来,我就不追究这件事了。“只听我的同桌学霸,不紧不慢的讲着,该怎样做题的思路理得十分清晰,最后,连老师也目瞪口呆了,说不出话来。

在这个时候,其实我十分想自己也有这样一个聪明的头脑就好了,但是我知道,那种就不是我的。

而有时候,我的同桌做起事来一丝不苟,为人十分正直。在老师没打预防针的情况下,就突然考试,由于我没有认真复习。所以我不会做,正好,我同桌他肯定会。于是,我给他使眼色,让他把答案传给我。他知道了我的意图后,并没有我想的那样把答案递给我。考完试后,我本来是想去教训他一下的,可是,他说把答案给我等于就是害了我,这样我不再想教训他。

这就是我的同桌,一个让我琢磨不透的家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是可忍,孰不可忍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是可忍,孰不可

成语拼音: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ěn

成语用法:作分句;指绝不能容忍。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是:这个;孰:什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绝不能容忍。

成语来源: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成语造句: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3章:“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成语故事

春秋末年,鲁国贵族季孙氏操纵朝政大权,把鲁昭公赶到齐国,把鲁哀公赶往卫国。他更为放肆,在家设置“八佾”这个只有太子才能享用的大型舞乐队,严重违背了周礼,孔子气愤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是字开头的成语

是可忍,

包含有是字的成语

一身是胆    马首是瞻    解铃还是    唯命是从    丁是丁,    老而不死    是可忍,    三十六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鸟的故事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有魔法的小鸟来的一座大山上,它以疲惫不堪,在山上休息了一段,因为国王正在捉那它,它是从皇宫逃出来的,还有一群群的官兵正在捉它,国王发号令国王说“如果那个把它捉到,我把一半江山给他”这事传到了个个国家。

这时它的魔法也消失了,它现在必须有人给它医了它,不就会中毒,它中了官兵的的毒,毒把它的魔法弄消失了,只有解了它的毒,魔法才会可以用。

忽然,一群村民在再思考,一个村民说:“只要我们捉住那只有魔法的小鸟,我们就成富翁了。我们就不会在这山上了,还不会被山下的官兵包围了,就是那只那魔法的小鸟了,害的我们很残,只要我们捉到它那就太好”魔法的小鸟知道了一切自己飞走了,自己被别人说,自己一各飞到远处不在连累这些村民了,

一天,有魔法的小鸟把身上的毒解了,有了魔法真好。它很给高兴,它飞到山上往下看它自言自语的说:“好大的世界,为什么没有我逃的地方了”又看远处的山上在有官兵在捉找小鸟,好多的人啊!它看见用魔法把这些官兵给隐身,

自己想一个动物生活,自己不要在逃避中。自己过的轻松好一点的生活,它每天都在逃避,每天躲躲藏藏的有什么好的,自己出去走走,看看这大世界的美丽。这一天,它进了城了,自己飞到了里面飞到一条大街上停了飞行在大街上走

忽然,许多的官兵把小鸟包围了。

请看下集,小鸟是否逃出了官兵的包围。

[小鸟的故事小学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说我的寒假生活故事小学作文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就要结束了,在这28天的寒假里,我收获了很多,也过的很快乐,就在那天大年三十,家家都买齐了烟花爆竹,准备好了年夜饭,等着过新年。

这一天到临了,我早早的起了床,和舅舅弟弟舅妈去买好了鞭炮,我很兴奋,到了买鞭炮的店里,我们精心挑选了很多鞭炮,和一些小的,店主说给你们打个折吧,那些小鞭炮的钱就免了,我们买了四个大的,没想到居然花了2000多元,这令我震惊了。

回到家,吃完中饭,外婆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了,眼看外婆从街上买了许许多多的吃的,有鱼有虾有蔬菜,还有油炸食品,看样子就口水直流。恨不得早点把这些吃的秒速干完。

吃年夜饭的时间到了,可是外公还没有回来,可能是因为有事吧。我们就等了外公十来分钟,可是他还没有回来,我就等不及了,急忙吃了起来,嗯…不错不错。尝尝这鱼,尝尝这肉,尝尝这虾的。外公终于回来了,我们在位置上坐了下来,打开饮料马上吃了起来。大家都吃的津津有味,吃完年夜饭,就到了最有兴趣的时间了,“放鞭炮”。

舅舅把鞭炮搬到了家门口,用打火机点燃导线。兹兹兹……只听见导线燃烧的声音,过了一会儿。“砰”的一声只见烟花窜上天空,“啪”一声巨响,接着发出了几百声这样的声响。我们看着烟花,心里乐嘻嘻的。之后到了7:30时我们看了春节联欢会,还一边在手机里抢着红包。

这回寒假的春节我们过的很快乐,希望下次寒假也能像这回这么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青云直上的出处与成语故事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

《史记》。

在战国期间,魏国的范雎非常有才华,只是因为家里太穷,无人引荐,只好委屈在中大夫须贾的府里当差。

一次,须贾奉魏昭王之命前往齐国,范雎竭力争取,终于一同去了。他们在齐国待了好长时间,与齐襄王谈的事情始终落实不下来。齐襄王发现魏国的来人里,范雎虽然官不大,口才却很好,很具有说服力,出于欣赏,齐襄王就赏赐给他黄金若干,好酒几坛,范雎哪敢接受,这可是非同小可的大事啊!

须贾听说此事后,认定范雎透露了魏国的秘密给齐襄王。回国后,就把这件事向相国魏齐作了报告。魏齐十分恼火。命令下人打断范雎的肋骨,打落他的门牙,之后把他扔到厕所里,是死是活,听天由命。

范雎在看守的好心帮助下,逃离了厕所,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改名换姓躲了起来。范雎就以张禄为自己的名字,时刻在寻找着出人头地的机会。不久,机会来了。秦昭王派王稽出使魏国,去看看有无什么人才。范雎在别人的引荐之下,随王稽到了秦国。

范雎凭自己的聪明才能,很快就让秦昭王另眼相看了,并得到了重任。后来,范雎竟然做了相国。

那时,战争连续发生。魏国听说秦国要攻打自己和韩国,便派须贾前往秦国请和。须贾及魏国人也不知道现在的张禄就是范雎。范雎听到了这件事后,暗自庆幸,报复须贾的计划早已经拟好了。

须贾一行人到达秦国之后,范雎便派人查明他的住处。然后,他身穿带补丁的衣服,孤身一人来到须贾的驿馆。须贾见到他之后,大吃一惊,他认为范雎早就死了呢。见范雎到了这个地步,想想当初自己所做的事,须贾不禁心存怜悯,连忙派人送他一些粗布衣服,并请他吃了一顿。吃完饭后,他们二人便谈论起秦国相国张禄。范雎谎称自家主人认识张禄,可以替须贾引荐。

范雎带着须贾直奔相国府。府里的人见相国回来了,赶紧退让走开,神情间怀着敬畏之色。直至到了内厅大门口时,须贾才豁然开朗,为何范雎一路不必下马车,张禄就是范雎。这下子可把须贾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脱掉衣服跪在地上,连滚带爬蹭到范雎面前,请求饶命。

须贾磕着头,连称“该死”,并发誓说:“小人怎么也想不到您能冲着青天一直上升。从此以后,我不敢读天下的书,更不敢过问天下的政治了。小人罪大恶极,怎样处置就在大人您嘴里了,小人该死啊!”

范雎数落了他的三大罪状。并念在他送自己衣服,以及过去情谊的分上,饶了须贾一死。

释义

青云直上其意思是比喻人直线上升到显眼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红和燕子的故事小学作文500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到了,小燕子一家从南方飞回来了,在小红家上空飞来飞去。燕子妈妈千辛万苦造好了一个燕巢,它们一家就在那里面幸福的生活。

一天,燕子妈妈外出为宝宝们捕食,不在巢内。在桃花芳香中,在柳树阴下,三只小燕子在嬉戏打闹。这时,小红在院内散步,她发现了燕巢,突然,一只小燕子从燕巢中掉了下来。它“唧唧”地叫着,声音里充满恐惧;眼睛里充满畏惧感,眼睛里泪花在盘旋,表情上十分悲痛。

这时,一只野猫看见了小燕子,它心想:这下我可以饱餐一顿了。

于是,它一步步向小燕子逼近,只见小燕子退到了墙角,当它发现没有后路时,缩成了一团,一动也不敢动。野猫见小燕子不能动了,就张牙舞爪地向小燕子扑来。这时,眼急的小红看到了一切,大声对野猫喊:“不准靠近它,走开!”小红一边说一边随手捡起一根树枝拼命驱逐它,小燕子似乎听到了声音,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发现野猫已经离开它的身边了,它的心放松了一大半。

小红走到它身旁,用手轻轻地将小燕子捧起,像对待亲人一样怜爱的看着它,对它说:“你不要担心那只野猫再来打扰你们了,你们安心在我家屋顶住下吧!”

小燕子似乎听懂了小红的话,“唧唧”地叫了几声,如同在说:“谢谢你,谢谢你。”之后,小红就把小燕子放回了燕巢。

从此燕子一家在小红家的屋顶上,天天唱着美丽动听的春之歌。

[小红和燕子的故事小学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席不暇暖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席不暇暖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德行》。

席不暇暖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德行》。

东汉大臣陈蕃,从小怀有大志,刻苦好学,为人正直。十五岁时,他废寝忘食地在屋里读书,许多天不去打扫院子,以致满地都是枯枝败叶。-天,有位老人来到他家,见到院子里很不整洁,责备他说:“你为什么不把院子洒扫一下呢?”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在世,应当扫除天下,哪有什么心思去管自己家里的院子?”

后来,陈蕃被任命为乐安太守。他的上司青州刺史李膺为官清正,秉公执法,对属下也要求很严。不少官员为此辞职他去,惟有陈蕃克尽职守,政绩卓著,受到李膺赏识。后来,由于他与当权的大臣意见不合,又被贬为豫章太守o

豫章有位贤才,名叫徐稩=陈蕃抵达淥章后还未安顿好家,就叫人去打听这位贤才的住处,准备去拜访他。来迎接陈蕃的一位官员知道这情况后,对陈蕃说:“大人请先安顿好家眷再说。徐先生就住在城里,过几天再去拜访也不迟

陈蕃回答说:“从前周武王灭纣以后,一进城就去登商朝贤臣商容家的门。他求贤心切,可说是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学古人礼贤下士,上门拜访,有什么不可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幼儿必读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70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一《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成语二《万死不辞》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回蝉曰:“近见大人两眉愁锁,必有国家大事,又不敢问。今晚又见行坐不安,因此兴叹,不想为大人窥见。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

释义:意思是虽然有一万次死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故事: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骄横跋扈,出入宫廷用皇帝的仪仗,并让弟弟、侄儿统率禁军,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论老小一律封为列侯。他还征二十五万民夫为自己修筑宫室,又从民间选来八百美女,纳入宫内。

成语三《安居乐业》

春秋时,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政治革新,他怀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小国寡民”社会大概的样子是: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多的器具,人们也不去用它。不让人民用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上面的这段文字就是安居乐业的大概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成语四《拔山举鼎》

“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力强气壮。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今骓(zhui)不逝。”

项羽,名籍,秦末下相人。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

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

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成语五《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这则成语来源于的《上书谏吴王》,原文是“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着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野心很大,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几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磊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时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成语六《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wu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bai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成语七《必恭必敬》

“必恭必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态度极为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和有礼貌。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bai。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

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作《小弁》的诗,抒发自已的心情。

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由于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都不派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京,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必恭必敬”,也有写作“毕恭毕敬”的。

成语八《专横跋扈》

汉大将军梁商的儿子梁冀,肩膀上耸,眼角倒竖,说起话来口齿不清。他从小放荡不羁,喜好喝酒、打猎、斗鸡。靠了他父亲和当皇后的妹妹的权势,官越做越大。

梁商死后,汉顺帝任命梁冀为大将军。接着,顺帝也死去,梁冀为了掌握朝政大权,强行把年仅八岁的刘缵立为皇帝、这就是汉质帝。质帝虽然年幼,但很聪明。他见梁冀非常骄横,有一次召见群臣时,看着梁冀说:“这位是跋扈将军!”“跋扈”,是霸道、不讲理的意思;梁冀听到质帝这样责骂,恨透了他,他命手下人把毒酒加入饼里。质帝吃了,当天就死去。

在决定立新君的时候,大臣们又联名上shu,要求立刘蒜为帝。当时,蠢吾侯刘志正在和梁冀的小妹议婚,于是粱冀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当众宣布立刘志为皇帝。这就是汉恒帝。接着,将力主立刘蒜为帝的两位大臣害死。

刘志因梁冀的关系而当上了皇帝,自然封他的小妹为皇后。这样,皇太后和皇后都是他的妹妹,他的权势更大,也更胡作非为了。梁冀利用搜刮来的钱大造豪华的住宅园林,开辟大片的猎场。仅仅一座兔苑就造了好几年,绵延几十里。

后来,梁冀当皇太后和皇后的两个妹妹先后去世,梁贵人受到桓帝宠幸。梁贵人本名邓猛,父亲早死,母亲宣氏改嫁给梁冀的亲戚梁纪。梁冀的妻子见她得长美,就认为干女儿,改姓梁,并把她送进宫中,结果受宠。梁冀怕她母亲宣氏泄露真情,派人去暗杀她,不料刺客被她家隔壁人家发现而逮住。

宣氏得知这个情况后,进宫向桓帝哭诉。这时,桓帝对梁冀的横行霸道已非常不满,就召集一些大臣商仪,决定除掉梁冀,并立即派出一千多武土包围了梁冀的府第。梁冀和他的妻子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当天自杀身死。

成语九《为虎作伥》

唐穆宗长庆年间,传说有个处士马拯,听说衡山祝融峰人住着一个伏虎长老。他带了一个童仆,上山去拜访那位长老。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

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古代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还要为老虎效力。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现比喻为坏人做帮凶。

成语十《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成语十一《天经地义》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释义“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

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在这种情况下,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讨如何使用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淤吉、宋国的乐大心等。

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

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

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着,赵鞅提出各诸候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成语十二《奋不顾身》

“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司马迁传》,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着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司徒王允见董卓如此嚣张,很为汉玉室担心,但又无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烦恼。一天夜里,他到后花园散心,忽然听见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走近一看,原来是家中的歌妓貂蝉。王允问道:“深更半夜,你为什么来这里唉声叹气?”

貂蝉回答说:“承蒙大人恩惠抚养,为我训习歌舞,并以礼相待。我虽然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万一。近来见大人双眉紧锁,知道必定是为国事操心,所以心中忧伤,但不敢询问。今晚又见大人行坐不安,因此也长吁短叹起来,想不到被大人发现。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虽万死也决不推辞。”

王允听了貂蝉的话,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马上朝貂蝉跪下,纳头便拜。貂蝉慌忙扶起。王允流着眼泪说:“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贼臣董卓将要篡位,朝中文武元计可施。董卓有一个义子吕布,骁勇异常,天下无有敌手。方才听了你的话,我想出一条‘连环计’来,先把你许配给吕布,然后再暗中献给董卓。你去离间他们父子两人,让他们因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后挑拨吕布去杀死董卓。如此方能除掉大害,为国效忠。不知你意下如何?”

貂蝉缓缓站起,态度坚决他说:“我已许下大人虽万死也决不推辞,如果不能遵计杀死董卓,以报国恩,愿意死在万刃之下!”玉允和貂蝉共同谋划,实现了“连环计”,结果除掉了奸臣董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