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节习俗的优秀作文20篇

浏览

5807

作文

297

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参加端午节赛龙舟活动。”什么?你不信?那我就带你去看看吧!

我们的比赛地点在福州长乐市三溪村,传说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由于三溪村端午节赛龙舟的比赛历史悠久,比赛还没开始,岸边就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了。我看到这情形,一下子血液沸腾、激动万分,也忽然紧张起来:这是怎样的比赛啊,这么多人这么早就赶来看了?快快开始吧!放眼溪里,已有几艘龙舟开始练习了:有的在练习加速;有的在练习控制方向;有的在练习整齐划一的节奏,还有的在练习怎样增加士气。

比赛马上开始了,我们一家三口也穿上救生衣参加了赛龙舟比赛,我们登上了“祥龙号”,哈,我好激动啊——我竟然也能成为一名龙舟赛手,多么光荣啊!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发挥!我们的桨开始跟着手转了起来。哗啦啦!啪!溅起的水花仿佛雨点般落到船上“安家”。我飞快地拿起勺子,手忙脚乱地把这些“入侵者”赶走了,因为爸爸告诉我船上的水会增加重量,减慢船速。这时,有一艘龙舟赶了上来,大家看见了,手里的桨像风车似地转地更快了,我们的锣更响了、桨更快了、心更齐了,我跟着叔叔大伯们大声地呐喊:“嘿,呦,嘿,呦!”我忽然发现我的声音竟然也能这么响亮!我们的呐喊声汇成一片,淹没了水花声,和着锣鼓声,响彻长空!听见了吗?那声音是那么振奋人心!在我们齐心协力下,那艘龙舟被我们远远地甩到了后面,就这样,我们使出了看家的本领,吃奶的劲,在这次的龙舟赛上,越划越勇,超过了所有的对手,获得了第一名!虽然满身是水,虽然嗓子喊哑了,虽然手臂都划疼了,但我们,十分开心。

这次激烈的龙舟赛,让我真切地懂得了什么叫做团队的合作精神,只要人心会齐,就会显示出无穷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初中端午节的习俗议论文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你们听过这样的童谣吗?“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写的就是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

说起端午节,你们知道是为了纪念哪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吗?他就是屈原,他被别人陷害,被迫跳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所以就在这天把粽子扔进汨罗江,喂饱鱼虾们,不让鱼虾们吃掉屈原的尸体。在端午节这天,我们还要赛龙舟,是为了捞起屈原的尸体,可是没有捞起来。屈原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我们只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才一直这么做的。

我们合肥过端午节,每家的长辈们都会准备很多的材料,包很多不同馅料的粽子,还要去菜市场买艾草,挂在自家的门窗上,艾草是可以驱蚊避邪的。

端午节每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饭,很有气氛,而且让我们这些小朋友们,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看来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农历5月初一,天才蒙蒙亮,母亲便叫醒我说:“快起来,割艾草、菖蒲去。去晚了,就割不到了!”

哦,端午节又到了。我便欢天喜地的来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来,几乎是每一个大门及房门口都挂上一副。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里,散发着浓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早饭吃过后,不用母亲吩咐,便邀好几个伙计上山去摘箬竹叶扎粽子了。

其时的家山,新竹成林,蝉鸣嘶嘶。还有满山的芒花,开得红艳似火,“或一簇簇,或一片片,乍看似少女的笑靥,仿佛又如天边的彩霞。”

箬竹叶一般长在地势较阴的山坳里。其竿细细,其叶硕大。山风吹来,叶叶相撞,沙沙作响。摘箬竹叶,要拣新叶,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叶片,中指一顶叶柄,“啪”的一声脱落。

我们这些孩子们,在故乡的怀抱里,这山望着那山高地跑着,跳着,留下一路欢笑。我们比着,谁摘得箬叶多,谁摘的箬叶大。

箬竹叶摘回家后,母亲拿到锅里淖过,再拿到清亮的溪水里,一张张洗刷干净,就开始包扎粽子了。母亲把箬竹叶卷成圆锥型,然后用饭勺,填进糯米,用筷子插实,包好,将嫩竹篾一捆,一只只棱角分明的粽子便扎成了。

糯米需淘洗干净,晾干,用少量的碱和之。有时还在粽子中包上一些红豆、红枣、花生米及腊肉,味道就更好。

粽子扎好便是晚上了。晚饭过后,父亲把粽子放在锅里,用准备好了的干柴煮上三四个小时,再让它焖到第二天天亮。食之,粽子余温尚存,还带着浓郁的箬竹叶的清香。

粽子从初二一直吃到初五。到初五那天,母亲还要做包子,煮盐水蛋,煨大蒜子。对了,母亲还在蛋壳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我的脖子上。这种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蛋当然是越大越好,如果能在脖子上挂上一个大鹅蛋那就雄壮了。玩腻了,就用蛋打架,谁的蛋碰破了,就吃掉。最后留下的就胜利者了。

到了傍晚,母亲把艾草、菖蒲收起来,蘸雄黄酒,撒到屋的每一个角落,消毒避虫。还在我们的额头上,手背上,脚背上涂一些雄黄。

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啦。家乡的粽子与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与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啦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与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啦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啦。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啦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啦,掉啦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啦。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啦,光开花不结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1063 字

+ 加入清单

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崔寔(逝于一七○)的《四民月令》记载:“是月(五月)五日可作酢;合止利黄连丸、霍乱丸;采葸耳,取蟾诸,以合创药,及东行蝼蛄”。除了治难产的缕蛄外,其余都是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见疾病的丸药。

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光从“长命”、“续命”等名称看来,就可以知道,当时人是多么畏惧恶日对生命所造成的威胁。不仅在实际上制作治病的丸药,在心理防卫上,也要仰赖五彩丝来抵御那超自然,不可见的鬼魅及兵灾。

尽管有这些顾忌在,端午的生命力并未因之减,积极祈禳的习俗仍随处可见。周处(二四○-约二九九)的《风土记》记载晋朝新兴的端午习俗有:“采艾悬户上,踏百草、竞渡”等。悬艾固然是为了禳毒,踏百草就是后来称为“斗百草”的游戏。而被视为端午特色的竞渡习俗,也在此时出现。据宗懔(约四九八-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按语:“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史记》中并未确实记载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说颢然是受了传说的影响。事实上,竞渡、祈禳。表面上是为拯救屈原而举行的竞渡,基本精神仍不脱恶日驱邪崇的本意。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浴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或是用来针灸。据说这种艾草,在针灸的时候别具有疗效。一般人则将艾草扎成虎形,或是剪彩作为小虎,再粘贴艾叶于其上,在端午节时配戴。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来泡酒。

陈示靓(约一二二五-一二六四)的《岁时广记》卷二一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宋人的巧思还不仅限于此。同样是禳毒的菖蒲及艾草,他们也会加点花样,使它的外形艺术化。吴自牧的《梦梁录》(序于一二七四年)卷三记载南宋杭州的端午:“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也有人以泥塑天师像,以艾为头,以蒜为拳,悬在门上辟邪。“天师”及“虎”是未朝端午最常出现的两种形象,因为他们的外形威猛,足以镇慑邪魔外道。同时也可看出道教对端午习俗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天气一天天变暖,夏季即将来临,这让我想到一个夏天的端午节

相传春秋时,楚国大诗人屈原不被楚王赏识,遭受官员排挤,被流放在外,屈原虽被流放,却仍然心系祖国,看着楚国渐渐衰败,屈原忧愤不已,最后跳进汨罗江自杀。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也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包儿。而在我的家乡,这些习俗却颇有不同,下面我就与大家说一说我眼中的“家乡的端午节”。

粽子那是必不可少,可是我家乡的粽子却与大家眼中的粽子大相径庭,有什么不同呢?就是——家乡的粽子用法、用量都极其简单,只需在端午节前几天将糯米、粽叶采购完毕。把粽叶洗净,糯米泡软,就步入下一步——包粽子了。粽子的馅中也只需包入糯米,吃时,也只蘸糖,虽然十分简单,但却令人回味无穷。

在端午节这天,早晨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鸡蛋。薄皮馍卷鸭蛋和韭菜盒子,非常丰盛,现在你就明白了家乡的粽子,为什么这么简单了吧?

端午节这天家家门前还要挂“桃老虎”呢!你肯定要问:什么是桃老虎呀?它是用桃叶和纸做成的挂件,现在这门手艺只掌握在家里奶奶辈的手中。它的具体做法是:将提前准备好的桃树叶折成老虎耳朵样的圆弧形,在镶进两张相同的圆形纸板中间,在最外面一层贴上红纸,做老虎的脸,用毛笔画上“王”字图案,再剪好老虎的五官贴上去。这样,可爱不失威风的桃老虎就做好了!端午节,把桃老虎挂在门上,有拒毒,辟邪的作用!它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家乡的端午节正因它有着些许与众不同的韵味,才成为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也叫“五月节”。过端午节时,人们要吃粽子,赛龙舟。据说,举行这些活动,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据说,屈原为了表达他的爱国情而投入汩罗江。 人们听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划着船赶来打捞他的尸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们就把食物仍进江中喂鱼。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这样做。

久而久之,人们又改为用芦苇的叶子把糯米包成粽子仍进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一眨眼,以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赛龙舟是广州端午节的例牌节目。这一天,兴高采烈的人们会赶到珠江两岸观看赛龙舟。我和妈妈、姥姥怕看不到 赛龙舟 ,一大早起了床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珠江。我们本以为来得很早。等到了离我们家最近的二沙岛珠江边时,我们都惊呆了:珠江两岸挤满了人,有大人、有老人、有学生、还有很多大人抱着孩子,几乎到处都站着人。岸上是人的海洋,江上是船的海洋。上百只各式各样的 龙舟 整装待发。

上午九点正,随着一声发令枪响,一只只五颜六色的 龙舟 犹如离弦的箭急驰而出。“比赛开始啰!”只见一只只 龙舟 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你看!一只挂着黄旗的 龙舟 遥遥领先,紧跟其后的挂着绿旗的 龙舟 也不甘落后,只见众人齐心协力,用力划动双浆,不一会儿就赶上了黄旗的 龙舟 ……“ 加油呀!加油呀!”在人们的呐喊助威声中,伴着急促的鼓点和响彻云霄的响锣, 龙舟 好手们斗志昂扬、奋力挥 舟 ,冲向彼岸。好一副 龙舟 竞渡,百舸争流的景象。

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很多,我真想把所有节日的精彩写给大家。下回吧!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在人们的印象中,充满了浓浓的中华色彩:吃粽子、点雄黄、赛龙舟……这样一个中规中矩的传统节日,有朝一日竟然能够与手工DIY挂上钩?!如果,你在端午节这天有幸来到了我们的社区,那你能感受到的不仅是对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欣慰,还有古老节日的现代化活力。

端午节当天,社区的售楼大厅灯烛辉煌,人声鼎沸。大厅中央摆放着一张古色古香的长条桌,桌边有若干把做工精致的太师椅。桌上摆着几大盆白白的糯米和碧绿清透的箬叶,俨然一片庄重的氛围。哈哈,你猜的没错——一年一度必选项目,包粽子!在场参与的孩子们包得可认真了,四角形的,三角形的,有的甚至还包成了一个扁扁的多面体哩!

你可能会说:“这没什么好玩的,不就是包个粽子嘛!”少侠莫急!端午节的另一大习俗,就是“佩香囊”。且看,清过桌面后,一座五彩斑斓的“花园”立地而起:红的布,蓝的布,绣着招财猫的,印着樱花的……简直就是一座布匹市场。对于什么针头线脑的,我们就有点“班门弄斧”了。一旁的几个助教老师轻巧地飞针走线,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无需多时,一个精致美观的香囊就出世了。但是到我们亲自“磨刀上阵”的时候,可就没这么规范喽。一个个香囊“歪瓜裂枣”,摆在同一张桌子上,可以称为“群魔乱舞”。有的小朋友照着老师的做,成品“马虎过关”;一些同学是照着往年家中购置的三角形吊坠香囊创作的,还缝着大气的流苏……“不走寻常路”的我另辟蹊径,缝制出的成品竟然和《红楼梦》中记载的种类没什么两样。我特地选用了红底仙鹤纹的布料,用五彩绳做了一个可调节活扣链系上。香囊底端坠着一条中国红流苏,增加了许多趣味。自己做的香囊佩戴在胸前,可是别有一番甜蜜滋味呢!

虽然我们自己制作的粽子和香囊远远不比市面上买的好,但是在我们的心底,这些“形态各异”的粽子永远是最甜最糯的,那些“缤纷多彩”的香囊永远是最香最靓的……因为这些“劳动果实”的温暖陪伴,所以这个端午节肯定是我们从此以来度过的最独特的一个,也是我们永远镌刻在心中的一个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每当到了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写“王”字,这是为什么呢?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国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身体,只吃他们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那在家门口挂艾草和菖蒲,还有挂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和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挂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虫子来咬。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

喝雄黄酒是为了让蛇不来咬,就又有这个习俗了。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呢!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欢粽子呀!可是当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种辛酸。

这个端午节我知道了屈原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将来未国家做贡献的人!真是一个令我难忘的端午节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全文共 1438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粽子是端午的庆节食品,且被赋予纪念楚国大夫屈原的意义。按《续齐谐记》,屈原以五月初五日投汩罗江,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以楝叶塞上,以彩丝缠之,不为蛟龙所窃,乃是粽子之由来。但近人黄石在《端午礼俗史》里,却反对此说,认为粽子祭屈原只是“茶余酒后谈资,据作考证则大谬。”台湾学者殷登国在《夏至的节礼习俗》一文中,亦曾考证粽子最早是夏至的一种时令食品。各派学者,各执一词,亦各有据。不论粽子的起源如何,它已演化为端午,乃至夏令的传统食品了。

包粽子一般是用竹叶或苇叶包裹,古人也有用艾叶、茭叶、菰叶裹的。用艾叶裹的叫作艾香粽子。粽叶要先用水浸泡,再洗干净。糯米也要预先用冷水浸泡,泡好后将水沥净备用。古人包粽子很讲究,要在糯米中放入红枣、板栗、胡桃、柿干、银杏、赤豆、姜桂等物。如果要包碱粽,可先用石灰水少许洒在米上搅拌之,使米变成微黄色;或在煮粽子的水中放入少许柴灰或石灰,煮出来的碱粽会格外芳香好吃。

在唐宋时代,粽子也曾受到过皇室的喜爱。唐明皇在位时,每年在端阳宫里都要精工制作一批粽子和粉团。粉团盛于金盘之中,然后让宫女们用金质小弓箭去射盘中的粉团,射中者以粽子为赏。可是粉团滑腻,并不好射,宫女们为获得吃粽子的奖赏,必须全神贯注,认真拉弓引箭才行。唐明皇则在一旁取乐,并吟出了“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的诗句。这种宫廷游戏至宋代仍延续不断。

古人还在粽子中加入药物,以疗疾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将治疟药与粽子并食治疗疟疾效果良好的记载。南北朝时,卢循将中药益智与糯米同裹,制成“益智粽”,呈献给宋武帝刘裕吃,治疗他的脑力衰退、思维迟钝的症状。粽子也曾激发过古代诗人们的创作灵感。元稹有“采缕碧筠粽,香梗白玉团”;温庭筠有“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姚合的“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将簪艾一枝”,这些都是对粽子的歌咏。

粽子后来也成为人们在端午期间馈赠亲友的礼品。旧时,一些朱门大户的节礼除粽子之外,还要配以桑椹、樱桃、荸荠、黄杏、五毒饼、玫瑰饼等时鲜物品。而小户人家则只能勉强裹几只清水粽,既充节物,又当食粮了。

北京地区的端午粽子均以苇叶包裹,以马蔺系之。市间售者以江米小枣的为主,近郊农民进城推车串卖者多为黄米小枣粽子。南方人更讲究吃粽子,时至近代已形成系列,主要分苏式、广式两大类。苏式有白米粽、赤豆粽、豆沙粽、鲜肉粽、火腿粽等,味道纯正,别有风味。广式主要有豆沙粽、叉烧蛋黄粽,以及有斤把重的什锦裹蒸粽等,更是独具特色。后来,北京的桂香村、稻香村等南味食品店在端午时就专门供应南味粽子,以供南、北食客随意选购。北京人可尝个稀罕,可领略一下南国风味儿;南方老客儿可吃到家乡的“特产”,饱以口福,更是不亦乐乎!

吃粽子的习俗不仅在国内流行,在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也较为普遍。粽子居然能漂洋过海,传播了中华的饮食,恐怕是发明粽子的古人所始料不及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

比赛的队伍有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和鼓声中划着龙舟前进。这项活动是由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寻找屈原演化而来的,这个传统一直保持了两千多年。在端午节,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着肉。花生。蛋黄以及其他材料,再用竹叶包裹而成,而粽子的传统则是来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将屈原的尸体吃掉。因为端午节流行于汉。

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相信这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个节日吧?可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其实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三个不同的说法,第一个是为了纪念屈原,第二个是纪念孝女曹娥,第三个是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一个传说是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公元23--220年),曹娥为救父投江。事情是这样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纪念伍子胥,关于这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那么,人们在过端午时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第一个就是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第二个就是端午节吃粽子;第三个是佩香囊,据说可以避邪驱瘟;第四个是悬艾叶菖蒲;第五个是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第六个是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小时候记事起端午节好像就只有吃粽子这一风俗,感觉家里人也不是很重视这个节日,不过我倒是挺喜欢的,因为我超喜欢吃粽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的习俗作文200字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快到了,我在家跟着奶奶学习包粽子.

我们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来,再把芦苇叶放在锅里煮3个小时左右拿出来,再去超市买蜜枣和花生,然后就开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芦苇叶把它卷成一个圆锥型,不要把叶子用完(等会还要把粽子包上呢),然后我们往里面放一点糯米,再把蜜枣放进去再放一点糯米,再把花生放进去,把口填满把边上的粽子叶扣上去,用线或叶子把粽子包上再系上.经过这番忙活后我们的粽子就成型了,像一个三角形.注意:一定要系紧不能太松,太松的话会在煮粽子的时候松开,整锅粽子就会变成一锅糯米汤了(我就办过这事,把奶奶搞的哭笑不得.)千万不要像我学,包得那么松,变成了一锅粥.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时候了,我们包好的粽子要下锅了.煮的时候先开大火煮滚了以后用小火煮,煮2~3个小时就可以出锅了.如果喜欢吃肉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再做肉的一样很好吃.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现在粽子成了我们的传统食品,现在我仿佛又闻到了阵阵飘来的粽子的香味,听到奶奶喊:“吃粽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说实话现在我不是太喜欢吃粽子,吃的最好吃的一次是在庐山,那是刚爬过山,从当地的一个山农那儿买的.,不知道是饿的缘故,还是粽子太小,还是和同学争吃的缘故,那粽子真好吃。从那以后经常吃粽子,但是再也尝不到那样好味道的粽子了。

吃的最开心的一次,是一个朋友送的,很多,吃了很长时间,但是不好吃,仍然回味那山农的粽子。想忘掉那粽子的味道,但是总是在回味。

有一个小的愿望还能吃到的是庐山的粽子,那个味道真的很好。虽然我知道可能永远不能吃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习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所有地方的人都在为这快乐的节日做准备,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的气氛。在我们家的端午节那真是既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本年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端午节那天,我们全家商量着本年要来点什么呢?这时,我脑子里的一根筋“嗖”地一下子蹦了出来,来办一个包棕子大赛,说干就干,我连忙把亲朋好友全部都请来参加包棕子大赛。正在大家都手忙脚乱忙着包棕子的时候。突然,我抬头一看,这些棕子不是破了,就是没包好。唉,怎么样可以获胜呢?忽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一闪而过,我为何不做一个心形的棕子呢?我先把棕叶折成心形,再把糯米及肉放在里面,将棕叶包扎起来,用绳子系好,这样一个心形的棕子完成了。

看着大家陆陆续续包好的棕子,我感觉我这个心形的棕子很特别。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它们放入锅中,不一会儿,美味的棕子出炉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自己的成果,

本年的端午节既特别又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日记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从睡意中醒来,心里想着今天是端午节不禁兴奋起来。我快速起床了,看见妈妈正在厨房烧着香喷喷的粽子和鸡蛋呢!妈妈还为我和弟弟准备了五颜六色的蛋袋,打开锅盖,那浓浓的香气迎面扑来

,拿出一个热气腾腾的粽子,翻来颠去一阵后,剥开那几片还在散发着香气的箬叶后,里面躺着的粽子就像小宝宝一样新鲜细嫩,招人喜爱。我们津津有味的吃起来!

窗外下起了蒙蒙细雨,本来打算去看端午节划龙舟呢!由于下雨我和弟弟改去了喜欢的图书馆,那里有很多喜欢的书《我爱作文》《智力拼图》《西游记》等等,我们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哈哈。我

听到边上的弟弟傻笑起来,原来他在看《爆笑笑园》书呢,后来我们还在图书馆看了一场电影,又一个快乐的端午节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参考文章2: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进入农历五月,家乡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五月初五的早上,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除了做各式各样的香包之外,还包品种繁多的粽子。

妈妈最会包粽子了。包的粽子有咸有甜,有荤有素,还有桂圆馅儿的、五香味儿的,等等。我对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素粽子情有独钟,里面不仅有大大的枣子,还有花生和芝麻。妈妈包的粽子总是大大的,糯米的浓香里裹着甜甜的枣子,那真叫一吃一个爽!咬一口,含在嘴里慢慢地嚼一嚼,真是越嚼越香!

说起端午节,不得不说屈原。汨罗江边,屈原大夫的内心充满无奈。楚怀王昏庸无能,屈原眼睁睁看着国土被侵略,大好河山毁于一旦,他感到昔日的楚国不复存在,于是绝望地在汨罗江边轻轻一跃,就此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荡舟江河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担心鱼虾会吃掉屈原的身体,纷纷将米团投入水中,后来就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家乡的端午节还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赛龙舟、饮雄黄酒、吃煮鸡蛋和在家门前插菖蒲等,真是不胜枚举,乐趣无穷。

年年都有端午节,我对端午节的感受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都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的习俗作文100字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节日,我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相传屈原是春秋时代的楚国大臣,他忧国忧民,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由于奸臣陷害,加上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屈原伤心绝望之下便投江殉国了。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便往江里扔好吃的食物。第二天,人们才知道他们扔的食物都被鱼吃掉了,并没有吃屈原的尸体,由此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不但有吃粽子的习俗,而且赛龙舟这个活动也很有趣。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传说古时候楚国已经被秦国占领,屈原非常伤心地投江死去。老百姓非常舍不得屈原死去,他们决定划船去寻找屈原,但是一直没找到他。为了纪念屈原,我们有了赛龙舟的活动。

端午节有这么多活动,我真喜欢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为什么端午节,要定在五月初五呢?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人迫害,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这一天,会包粽子、赛龙舟、饮用雄黄酒、佩香囊等等。

今年端午节,我看爸爸妈妈在包粽子。我非常有兴趣,就搬了个椅子,坐在旁边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包粽子。拿起两片竹叶,用手把竹叶折成菱形,然后用勺子挖一点糯米,放进弄好的菱形竹叶里,中间可以放上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比如葡萄干、瘦肉块、红枣等;然后再放一层糯米,再把两片竹叶合起来,最后用细线把竹片封好,松紧适度就好。下面就是煮粽子,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三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煮好以后趁热取出。

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们在电视上观看了龙舟比赛。只见河面上一条条龙舟有条不紊地停在那里,一个个龙舟健儿手持划桨,蓄势待发。龙舟大小不一,船手人数不一,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

就在此时只听裁判员一声枪响,一条条龙舟飞速往前划起来,岸上的人们为他们鼓掌加油。船手们奋力划着,不敢有一丝懈怠,舵手精准的调整着龙舟的方向,鼓手奋力地敲打着锣鼓,并且喊着口号一起加油前行……

不知不觉中,粽子的香味飘进了我的鼻子里,我急忙跑去厨房,看见妈妈正在取粽子,我拿起粽子剥去竹叶,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这个节日不仅教会了我包粽子,还让我上长了不少知识,真是一次难忘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起习俗,就要说起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

其实在我们江浙地带并不是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为国而死却被投入江中的伍子胥,当时百姓在端午节,也就是说他的祭日。于“江溯涛迎涛神”的赛龙舟。

端午节,大家必吃不可的也就是粽子了。

粽子又称“角黍”,是为了鱼儿不肯食楚国大夫屈原,所发明的美食。

端午节那天清早,早早的就听见水在滴滴答答的响,原来是大人们开始淘糯米了,“刷刷刷”屋里顿时时飘满了清香,咦,为什么还有一股树叶的香气呢?喔!原来是芦苇叶,只见妈妈先将叶子、糯米、粽绳洗干净,再用剪刀,剪去中叶小须,将粽叶光滑的面朝里圈成漏斗,将再放入糯米,最后合起来用绳子给他五花大绑就完成了。然后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放入蒸笼中。给他来个桑拿浴。

终于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裹上白糖,咬了一口,软软糯糯的入口即化,真好吃!

说起端午节,还有人会想到赛龙舟,这是一种竞赛,考验的是团队的协作能力,力争第一,只听见锣鼓喧天。“一二一二”叫着口号,有一支队伍夺冠后笑容满面,每个人都喜笑颜开,因为这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比赛,并不完全为的是输赢,而是为了一种乐趣,一种参与,更重要的是将这种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传统精神延续下去。

民谚云“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菖蒲做为重要习俗之一。端午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将家中打扫干净,将艾叶,菖蒲插在家门前,为了辟邪祈求吉祥,而现如今,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看见门口摆放着艾草菖蒲,为端午营造出浓烈的节日气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的我们应该认清历史,研究历史,将中华民族的历史延续下去,并创造出新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