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二语文作文教学【汇总20篇】

语文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科目,因为我喜欢我们的语文老师,她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你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二语文作文教学,一起看看吧!

浏览

7711

作文

179

深圳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刍议论文

全文共 1826 字

+ 加入清单

深圳特区是一个移民城市,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语言不同程度地带有方言色彩,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深圳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学校的教学设施齐备,录放机、投影仪、电视机、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应有尽有。特区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来自各个方言区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悉、掌握以至能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教师、教材和教法等都适应特区的实际,适应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以下,笔者从深圳特区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探讨有关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一、语文教材的现代化1.教材内容的现代化就语文教材来看,由于很多课文历史较久,思想性太强,语言的差别也较大,远离学生的生活,不适宜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据统计,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现代名篇及外国文学名著占有不少的比例。我们不能否认这些名著的价值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但学生在学习这些作品时,疲于疏通文字障碍,理解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及深刻的思想内容,难得闲暇去学习写作手法,况且这些不朽的名著的写作手法也绝非一朝一夕,三、二节课的时间就领会得了的。那么,能否引入现代化的教学内容,选择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自然,有着指导写作意义且易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文,就成为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特区语文教学大胆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保留了人教版教材基本篇目的基础上,适量增加了一些贴近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并适合采用现代化教法的课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水平。

2.教材形式的现代化书本是传统的教材形式,这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便于携带,可随时随地反复阅读。但这种形式缺少形象性和直观性,且形式单一,显得呆板,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对传统的教材形式进行改革。我们可以使用诸如录音带、录像带、投影片、电影、电视、电脑等媒体进行教学。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习的过程形象、生动、轻松、直观,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编写适合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多媒体教材,成为特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目前,深圳市电教站组织专家编制了各种教学软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这些软件把教学、练习、批改、考试和有趣的电脑活动融为一体,既帮助了教学,也帮助了学生学习。这些软件已成为了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手段,综合生理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教育学等科研成果,在继承以往合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掌握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教与学相得益彰的效果。深圳特区的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整体改革的同时,大胆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向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还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特区的一部分小学已实行双语教学法。这种方法将普通话和英语同时作为教学语言,使学生在学习母语和其它课程的同时,像学习汉语一样地学习英语。双语教学法可以早期开发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促进儿童智能发育,减轻儿童长大后学习英语的负担,提高了儿童的语言交际能力。双语教学法,切合深圳的实际,为1997年香港回归创造了条件,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队伍的现代化要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掌握多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能够操作现代电子设备的教师队伍。现代教育意识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传统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优劣,发扬优良传统,摒弃陈旧观念,不断汲取新的科学知识,正确运用现代化手段,使语文教学适应特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应该是开放的,现代的教师应该具有能够接受现代意识的广阔胸怀和视野,有丰富的学识,有教学改革的胆识和能力。

目前,在深圳特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学历日趋提高,大多数小学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教师则不乏研究生乃至博士、教授。这就为特区语文教学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当然,深圳特区的教育并未满足于高学历。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近年来,深圳市教育局不断地组织教师参加岗位培训和各类进修班(如电脑培训、英语培训、教学法培训、双语教学培训等),为教师队伍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条件。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深圳特区开展语文现代化教学的成绩,初尝语文现代化教学的成果,同时也坚信,语文现代化教学必将在深圳乃至在我国其他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蓬勃地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高中语文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以及文学修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作文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而且在高考中,作文在整张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对其高考成绩有很大影响,因此如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是重中之重。下面是笔者自己的几点教学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初二语文期中考试作文:有阳光的日子

全文共 1384 字

+ 加入清单

阳光日子【篇一】

火红的玫瑰有了阳光的照耀才更显妩媚,洁白的百合有阳光的滋润才更显神圣,所有的生命因为有了阳光的洗礼才充满生机。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狂烈的暴风雨毫无预兆地来了......

一只初为人母的燕子每天清晨都会出巢觅食,今天也不例外。在太阳的光辉中,露珠被蒸发了,燕妈妈出巢了,她到处寻找着食物,准备回去为她那双儿女做早餐。忽然,天变色了,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呼啸的狂风使劲吹击着树木。燕妈妈担心了,她想尽快找一个遮蔽的地方。终于,她飞到了一家的屋檐下。然而令燕妈妈牵肠挂肚的是她自己那双刚出生的儿女会不会饥饿,担心狂风会不会把自己的家给摧毁,担心她的儿女会不会躲不过这一劫,是否从此这个世上就她一个孤苦伶仃了呢?

燕妈妈开始后悔,后悔出来,她在想,假如自己不出巢的话,那孩子现在便不会无依无靠。她心疼,揪心的疼,仿佛燕妈妈已看到自己的孩子们现在正大声呼啕着,嘴中正喊着“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啊......” 但是,现在燕妈妈却什么也不能做,她只能等,等着暴风雨的停止。殊不知她自己的孩子正如她心中所担心的那样在危险的边缘徘徊。终于,孩子们在暴风的夹击下,与他们温馨的巢穴一同双双坠地,孩子们的呜咽声也随之消失......

此时,正在胡思乱想的燕妈妈似乎感应到了什么,便发疯一样地奔出去,也顾不得什么狂风暴雨,只因为心中的那一缕希望让她这么不顾一切。终于,她回到承载着自己家的那棵树下,看到的是一双儿女的冰冷躯体,燕妈妈伤心欲绝,悲鸣从她嘴中溢出,混合着雨水侵蚀了她的羽毛……

这时,一个七八岁大的小男孩从树旁经过,他撑着伞,目睹了这一幕。

雨停了,太阳又推开乌云的遮掩,顿时,阳光普照着大地万物。小男孩抬起头,阳光正倾泻在他的脸上,暖洋洋的,很是舒服,他低头注视着地上的燕子,心中不禁暗想:有阳光的日子又来了,但燕妈妈会觉得它温暖吗?

阳光倾泄在燕妈妈那湿松的羽毛上,与此同时,也覆盖了小燕子的全身......

有阳光的日子【篇二】

阳光,给人带来了温暖与光明,拥有幸福的家庭就是拥有爱的阳光。

有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和妈妈莫名地吵起架来,我想劝阻他们,可我这小小的声音怎么能抵过这两个大人的争吵声呢?我跑了出去,看着天上的白云,心情舒畅多了。回到家爸爸妈妈不再吵了。我说:“你们怎么这么爱吵架啊?”爸爸没说话,妈妈说:“因为你感冒的事情,我们为该给你买什么药就争论起来了,现在没什么事了,你去做作业吧。”过了一会儿,妈妈回屋了,爸爸在看报纸,但他们谁也不理谁。我回到屋,把这件事记在了日记本上。到了明天,妈妈做饭,爸爸看电视,他们依旧谁也不理谁。我拿了一个苹果洗了洗,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这个苹果多红!是我爸爸让我给你洗的。”这时,我看到妈妈眼中有泪,我就跑了出去,对爸爸说:“爸爸,你看妈妈在厨房不知怎么哭了。”爸爸连忙起身跑到厨房,问妈妈怎么了……我跑到卧室,写了一封信给了妈妈和爸爸,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都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可我不希望你们吵架,我不想只要一半的关心,你们的关心就像阳光一样照在我的身上,我不想丢掉这份温暖!

从此我们一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

从此,爸爸与妈妈吵架后,夹在中间的我便成了传话筒。爸爸妈妈的爱就像阳光照在我们身上,让我时刻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拥有幸福的家庭就是拥有阳关的日子,有阳光的日子是幸福的、是甜蜜的、是温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年初二下册期末语文作文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总以为你是破陋摇晃的老屋,不再能给我保护;总以为你是发着阵阵淡黄光圈的旧煤灯,不能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总以为你已是折皱不堪的老黄历,掩着岁月的纸香,却无法再有昔日的光彩。这些曾经的天真的以为,现在想来竟有点可笑。

对于你的记忆,如同沙滩边数不尽的渺小的贝壳。直到记忆的海潮涌上岸,才将那覆盖着的黄沙洗去,直至露出深刻的无法磨灭的纹理。现在的我踱在这回忆的海边,任凭海潮拍打我深陷黄沙的赤足,一遍遍地刷新与你的过往,乘着记忆的海风飘到深蓝深蓝的海中央……

你知道吗?爷爷。时隔四个月,我总会想起最后一次见你的情景。当时的我只是眼眶湿湿的,竟如何也哭不出声。但现在,多少次想起你,我都总躲在被窝偷偷哭泣,多少次,我不敢作出声,就怕别人发现。

奶奶总跟我说你的事,我知道她除了我是谁也不会说的,所以我总保留着对你特殊的回忆。你说过,等你的病好了点,就买辆电瓶车,带着奶奶出去溜风。活了大半辈子了,竟还没开始好好享享福呢。奶奶每当说起这话,总会哽咽。我知道那是相伴一生的最后的承诺,没能实现是很悲凉的。我也觉得难以想象,平时对奶奶总是责备的你,竟会如此贴心地与奶奶笑谈未来生活;平时总蹬着一辆老式自行车的你,竟肯放下“老伙伴”,体验“新奇”。

是不会分享欢喜时的心情吗?还是只有在真正夜深人静时才肯放下包袱?是你知道人生的确需要一点美好和欢笑,强硬不公的命运才会软化,是你知道一家人总需要相互扶持和关爱吧。否则你怎会因为我从学校回来吃一顿便饭,还要蹬着自行车舍近求远地地到大街上买菜,大汗淋漓却从不顾惜?那可是来回一个多小时的路啊!

有时候,我会不自觉地走到老房子的后门口,定定地站在那,看那堆满半屋的稻草和十几捆木材,似乎耳边又传来你锯木头的声音。回想你当时大汗淋漓,拼尽全力做这些事时,我看得出你是痛苦的。百般劝告,你却总是淡淡地说:“现在能动就多做点,帮老太婆多劈点,够用几年呢,烧火也容易点。”爸爸妈妈知道这种事,总会又急又恨地责备你。你独自在灶膛,摆弄着稻草,虽一句未说,但我分明是看见了微动的嘴角——是欲言又止吧,在那种时候,你想看见的无非是一家人和和气气,而不是充满了无奈的责备。而当时的我竟也沉默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怎么说。

过去我多少有点不理解,但现在冷静想想,竟发现你是多么不容易。为家奉献了一辈子,把汗水都倾注进一家人的衣食住行的满足,可能是所有劳动人民的特质吧,你在最后一刻仍不忘朴素的坚持,把心血无私送给你爱的、爱你的每一个人,痛苦并快乐着!

爷爷,该让我怎么对你说?在看懂你的这一时刻,我发现嘴角竟有那么欣喜;想念你的每一次也因你给我的感悟而倍加亲切。我会用心,用血记住你的每一次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二环保语文作文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必然会给我们带来身心的快乐和无限的快乐。“保护环境,爱护公共物品,建设和谐完美的房子”的话题传遍了街道各处。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的社会道德规范。

清晨进入学校,可以闻到花草树木的清香。进入公园后,可以看到清脆的草地和波涛荡漾的湖。进入广场后可以听到简单好听的音乐。这样完美的环境给我们每个人带来新鲜的空气和欢乐的感觉。这么美好的环境,我们应该携手合作,保护环境,爱护公物。这样才能坚持下去。个人破坏环境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很大的伤害。要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的好习惯。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保护环境、爱护公共物品的小卫士。

目前,在我们的学校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不保护环境,破坏公共物品。在广场上,人们跑过喷泉,甚至把垃圾扔进喷泉里。在学校,有些学生踩草地。教室里有些同学正在白色的墙上乱画大家心里都要明白,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古人说:“人无德。”一个小学生是否爱惜公共设施,从小就体现了一个人的良好品质,在大的地方体现了国家的礼仪度。为了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美丽,为了使我们的孝义更加美丽。期待同学们做:看到赃物捡起来,看到踩草地,不破坏公物。从我开始,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光有环境意识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自己维护“环境卫生”,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

俗话说:“好,小,恶,小”要养成好的环境习惯并不容易。让我们都怀着善良高尚的心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只有这样,学校才会变得更加美丽,大家都会更加高兴,社会更加完善,国家更加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反思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其实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书面表达能力就是作文。但语文作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付出了很多,结果教学效果不是很高,令我们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很是头痛,这里面有我们的教材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有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还有其他很多原因。那么,究竟如何让作文教学中师生都很轻松愉快呢?以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能与诸位同人共享。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具体的现状就有如下几点。一是作文教学无计划。作文教学本来就是个很系统、很严谨的教学内容,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比较随意,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设想。虽然整体目标都清楚,但是具体到实施时,“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了事,即或是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是由着学生的马儿跑,写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训练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大家心里恐怕并不是十分了解。二是教学效率低下。本身学生对写作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在教师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都是敷衍了事,随便写写完成任务了事,没有达到最终的写作效果;写作前部分教师不重视写前指导,写后讲评,改时不是就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集中笔墨,讲评也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讲评,批改中的评语都是套话,甚至有些作文出现不改,拖改现象,有些批改的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错字别字、标题标点、开头结尾、语言表述等等,每次都是全方位批改,全方位讲评,什么问题都涉及到,什么都没解决,学生写了不少,写作的水平提高却不快。三是作文与生活脱节。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作文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生活也不能化为作文题材,学生既没有丰富的词汇,又不熟悉多样的题材,作文时文思枯竭,硬挤强凑,自然文不成篇。

二、初中语文作文兴趣的培养

作文教学重在激发兴趣和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什么都快,写作也是如此,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后面的作文教学就不成问题。传统的作文教学,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局限在课本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以致使学生作文空洞、呆板、虚假。作文教学时可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传统的说教教学让学生昏昏欲睡,在教学中加入有趣有益的游戏、把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动手去玩、去做,动脑去想去探索,才能在开心的活动中培养起浓厚的作文兴趣。如把课堂开设为运动场,让学生扳扳手儿,捉捉迷藏,钉纽扣比赛,打补丁比赛,削苹果比赛,无不其乐融融,气氛热烈。还可以把作文课开设为故事会,辩论会,主题班会等等。

[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反思二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柳芽擎风,绿更悠——《中学生》与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全文共 2940 字

+ 加入清单

一、阅读课标指引,阅读现状分析

1、有关初中语文阅读的要求

新课标指明了初中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养成默读习惯,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2、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阅读活动形式匮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长期以来,我们在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主要依靠课本、阅读练习和初中必读书进行。课本的阅读难以摆脱知识性、技巧性、机械性的应试能力训练,必读书目也仅仅简单涉猎,总体来说初中学段学生的阅读直接目的就是应对各种知识性考试,阅读兴趣往往因较大的考试压力而变得无味。同时课本、练习册和必读书目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显得陈旧、枯燥,无法吸引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由以上几个因素来看,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存在不小的困难。

(2)学生的阅读面狭窄,阅读量不够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但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仅仅依赖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阅读目标是不现实的,没有充足阅读量的积累,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实难提高。分析近年的中考阅读试题,文章题材丰富,涉及各个学科,由于学生平时阅读量少,知识面较狭窄,从而导致对某些文章的理解欠准确。

(3)阅读活动缺乏指导,学生阅读随意性强,缺乏阅读技巧

课本教学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学生必然会采取放慢速度的精读,很难切合学习任务实际调整阅读的速度,从而在考试中影响答题速度,同时考试中文章不免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学生难于从整体上通览文章的框架,往往一叶障目。由此可见,学生缺乏阅读技巧方面的指导,而深入分析起来,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合适的阅读材料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

3、报刊阅读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语文新课标提出:养成默读习惯,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因此,除了充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丰富阅读材料至关重要。

切身的阅读教学实践证明,《中学生》就是可以作为辅助阅读教学、开阔学生眼界的材料。该报由四大板块组成:综合板、知识板、学习板和休闲娱乐板。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反映中学校园精彩生活的“热点聚焦”、“青春短笛”、“青春论坛”、“读者信箱”、“校园明星”、“校园BBS”,又有丰富学生知识、拓宽视野的“窗外世界”、“电脑家园”、“创造发明”、“时事追踪”,还有各科学习辅导及丰富学生的课外娱乐生活的“开心果屋”、“少年书屋”、“动漫时空”。

二、阅读原则,活动促进

为了保证学生报纸的使用效果效果,我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了以下原则:

1、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力求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

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报纸同样也是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因此我在组织阅读一期报纸之前一定会通读所有内容,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水平、兴趣来精心的挑选材料。通过研究发现,我所教两个班很多学生喜欢“热点聚焦”、“青春短笛”和学习板块,我便多次在课堂上组织阅读这一版面的文章,并作点拨。

2、以锻炼学生合作能力为中心,利用活动来引领提升阅读水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活动设计可以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我在阅读资源的选材中,时刻考虑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活动的形式。特别是合作阅读习惯的养成,我在阅读和教学中坚持设计小组合作讨论,开展演讲、读书交流、报告会、辩论赛等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但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特别重视活动的目标指向性,以提高学生的专项能力为根本落脚点,换句话说,没有目标的活动是无效的,没有意义的。

3、通研教材,寻找材料与课本内容的想通点,迁移感悟

《中学生》报刊相比于教材,更加的贴近生活,靠近学生的实际,对于教材来说,报刊的阅读更大的作用是辅助课本教学的,所以在教学中应寻找报刊与课本内容的共同点,进一步来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课内外阅读的联系。例如《中学生》对成长烦恼的表述跟七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就很贴切。

4、阅读的细无声,滋润学生的情感体验

《中学生》中的内容紧跟时代的变迁,书写学生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无疑都是真实的、感人的,学生们在阅读中跟多的能体会到“共同语言”,所以进行无味的情感教育灌输,不如通过阅读潜移默化中来塑造学生的优秀德育品质。我经常结合报刊中不同的文章,进行情感教育,比如:珍惜亲情——《背影》;友谊——《羚羊木雕》;与他人相处和沟通——《音乐巨人贝多芬》;勤奋——《傅雷家书》,懂得感恩——《我与地坛》等等,都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报刊阅读的实施方案

课时安排:每周一、三下午最后一节阅读课。

内容安排:学生合作自读报纸,交流感受,收集精彩,迁移课本。

阅读活动设计:

1、我来读报,大家瞧

学生的阅读往往采取眼睛注视的阅读方法,容易走神,为此我根据班级的实际开展了“我来读报,大家瞧”的活动,学生们两两结对,一人读,一人看。活动中学生的阅读方式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的效率和把握重点的准确率都有很大提升,开始过程生疏,效率可能低,但是日积月累,效率大为提升。

2、读报心得交流会

阅读需要技巧,更需要真实的感受,为了展现阅读的效果与收获,组织学生开展了读报心得交流会,不局限于《中学生》,扩展到学生喜欢的报刊。一切活动由阅读爱好者组成,从征文,到活动安排,再到评比表扬,全程由学生承担,每次交流会设立读报小能手荣誉称号,颁发给前三名学生。

3、《中学生》征文活动

通览报纸的情况下,每两周有征文小组组织征文活动,活动的主题由征文小组选择,每两周进行一次活动,比如刚刚进行的“感恩”征文,学生参加积极主动,张安然的《诗雨》让学生们十分喜爱。

还包括:我与《中学生》摄影展、报纸剧展播、阅读大比拼、速写作文等活动。

总之,荷花擎,香更悠。我利用两个学期对报刊阅读教学进行探索,虽然路上充满了未知与不见的荆棘,但是我的收获是以前教学无法给予的,新的尝试让我在报刊阅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由于活动的探索刚刚开始不久,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推敲的。例如:在活动的整体设计的系统性上有所欠缺,活动间的联系不是十分的密切,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现象;同时在学生的兴趣点的把握上还有一些偏差,接下来应做更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教学中模式化现象存在,活动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缺乏灵活性。总之,在今后的报刊阅读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增强积累,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阅读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二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道不尽的母爱500字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这是我从小就会唱的一首童谣,每当听到这首童谣,那幸福的泪水便会夺眶而出。这世上最温暖的地方不是软绵绵的被褥,也不是热腾腾的火炉,而是妈妈的怀抱。是她给予我宝贵的生命;是她手把手教我走路,又是她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妈妈就像太阳一样无私德照耀着我、爱着我。亲爱的妈妈,三月过后,我就快满十岁啦。十年的养育之恩,怎能不叫我衷心的感谢您,我亲爱的妈妈。

记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不小心着凉了。那天爸爸正好出差在外,妈妈让我吃了感冒药。本以为会没事的我半夜里突然发起高烧。妈妈一会儿喂我喝开水,一会儿摸摸我的额头,一会儿量量我的体温;由于体温一直居高不下,凌晨两点,妈妈只好送我到医院去。在路上,妈妈怕我冷,把自己的外衣解开包住了我,顿时一股暖流流进了我的心田,而我可怜的妈妈却冻得直打哆嗦。不知什么时候我迷迷糊糊睡着了。醒来时,在我身边的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而是眼角布满血丝的妈妈。我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扑进了妈妈的怀里,此时此刻,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还记得那次我因为发现自己作文走题,见到妈妈时不是很开心。细心的妈妈知道后安慰我说:“孩子,这次失败了,下次再来嘛!然后仔细和我分析走题的原因,教我以后怎样写好作文;我一听到妈妈激励的话,心里的那个结顿时解开了,妈妈真的非常理解我啊。所以我从未一失败就气馁,因为是妈妈用那双温暖的手将我从失败的魔掌中扶起,教导我“失败乃成功之母。

几年来,不管春夏秋冬,还是酷暑严寒,每个星期六和星期天,妈妈都要送我学习钢琴、英语等课程。为了辅导我学好这些课程,妈妈有时像个小学生一样拿着笔记本,和我一起坐在教室里听课。妈妈听的是那么认真,记得是那么仔细。我的学习,倾注了妈妈多少心血啊!妈妈经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想起妈妈的话,让我信心百倍。妈妈,我一定会争气的,请妈妈放心,我永远也忘不了妈妈为我所付出的一切,我要用优异的成绩和将来对社会的贡献,来报答我亲爱的妈妈!

妈妈,您听见了吗?这就是我的心声,也是我的誓言。祝妈妈节日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环保主题初二语文作文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走在武进,走在树木花草环绕的巷道上,漫步在绿色的人行道上,今天我要和朋友们一起去种树!

说到种树,你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其实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他是中国第一个倡导人们种树的领导人。3月12日也是孙中山先生去世的日子,所以每年的3月12日都成为植树的节日。

植树活动即将开始!来到新天地公园,看到的是一条长长的街道,边缘断断续续,一点春色都没有!神色不免让人有些伤感。我们今天要让这片不毛之地繁荣昌盛!

我和我的搭档被分配到玉兰树上。我很好奇的观察到玉兰树的长枝上只有几片绿叶。从远处看,它像几个大洋葱。我忍不住笑了几声。望着玉兰树的底部,看起来像端午节的饺子,真的让我新奇!我又从地上捡起一片叶子,哎!这叶子好像和别的叶子不一样!因为一边是绿色,一边是黄色,我仔细一看,绿色的一边是针状的茎,看起来生命力很强!但是反面不一样。他是浅橙色的,摸起来毛茸茸的。涂在脸上,突然感觉有点冷,鼻子里冒出茶一样的香味。当他闭上眼睛的时候,他立刻觉得自己像花朵一样绽放。大自然真美!我把树叶抛向空中,树叶慢慢落下,就像一只死去的蝴蝶,展翅飞向大树!

徐辉,开始种树吧!听完伙伴的叫骂,我赶紧冲过去,戴上手套,拿起铲子,在那里铲土。铲了一段时间,没有挖出坑来。就在我郁闷的时候,一个长相和善的老师走过来对我说:“这位同学就是你没找到技巧。”我茫然问:‘老师,有什么本事?快教我!”“你应该把铲子放进土里,用脚踩下去,然后把土铲上去。“按照老师的方法,我把铁锹踩进土里,然后用吃奶的力气把土挖出来。经过我的不断努力,终于种出了第一株广玉兰!突然一种成就感涌上心头,啊!大自然是奇妙的!我在树下许了一个愿望,希望花又大又漂亮!

经过早上所有同学的努力,现在断断续续的绿荫成群结队,让人很自豪!也让我意识到种绿色,保护绿色,保护环境,保护自然是我们人类在地球上长久生存的必由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全文共 1940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教育,关系着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生涯,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若要实现小学生在语文运用方面的能力提升,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开展课外阅读学习,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能够丰富语文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提升其对于语文写作学习的兴趣。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与思维比较幼稚,自制力较差,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因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往往会有较多的困难。鉴于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注重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乐于学习。当小学生对学习有了足够的兴趣时,才会集中精力并主动参与语文写作学习,从而提高语文写作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在进行语文作文的教学时,可以多鼓励学生阅读名人列传以及其他相关书籍,帮助在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时,帮助其书籍当中汲取更多的养分。由于多数的名人列传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以及故事性,因而能够吸引小学生对于书籍阅读的喜爱,并且名人列传的故事具有良好的榜样作用,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逐渐被榜样的力量所感染而更加热爱学习。同时教师作为与小学生接触和交流时间比较多的人,学生的思想也较容易受到来自教师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籍,并加强对学生的交流和指导,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1]。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学作品感知力

借助课外阅读可以十分有效的提升人们文学感知力以及写作能力。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中,家长以及教师普遍认为只有教科书以及工具书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而课外书籍则只会误人子弟,因此家长以及教师在为孩子进行书籍的购买选择时多以作文大全以及好词佳句之类的书籍,而对于其他文学类读物则不会过多的去考虑,这主要是由于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下家长与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意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得到了家长以及教师的一致认可,并得到了学校方面的重视。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感悟生活周边的事件,并激发感想,从而为其写作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在实际的课堂写作教学中,课外书籍阅读较多的同学往往能够拥有更为广泛的知识面以及更加敏捷的思维能力,无论是在遣词造句还是人际交流方面都拥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也即是说只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便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文学理解的能力,既能减轻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压力,也可以使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快乐,使其更加乐于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语文写作学习效果[2]。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加强学生语文写作的素材积累

语文写作需要在学生积累大量文学素材的基础上才能展开。而这些文学素材一方面需要小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和挖掘,另一方面则是通过阅读课外书籍进行获取,这两者在素材的积累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每天的读报以及自由组成课外阅读小组的方式下,指导学生收集和积累文学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看法,在进行素材的积累时不仅仅要注意量的累积,也要注意质的重视,将一些比较优秀的写作手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好的写作能力。并且就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而言,写作能力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语文作文写作,也包括了与其年龄相对的文学体裁创作,例如简单的诗歌或者是童话故事的创作等。小学生若要想写出相应的作品则必须拥有丰富的文学素材积累,也即是拥有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在拥有充足的词汇量以及文学感知力的同时,小学生便拥有了较强的文学表达能力,因此也能够写出有模有样的文学作品。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比较喜欢的文学词汇或者是文学内容进行摘抄并一一做好归类和收集,随着积累的不断加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也逐步加强,对于文学素材的理解和应用也将更加得体和恰当[3]。材料积累作为的一项比较容易体现的阅读效果,能够帮助小学生完成写作材料的丰富。而在其实际的写作当中,也能够完成对于所积累素材的重新整理和组合。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并且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拥有更为充足的课外时间,丰富其课外生活,使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掘在生活周边的文学素材,加强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小学生文学情感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总结

由于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在基础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要加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应用,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以及写作能力,并加强小学生文学素材的积累,使其作品的内容和题材更加丰富多彩,对于生活也能拥有自己的感悟,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二暑假生活语文作文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暑假便结束了。新的学期如约而至,翻开崭新的一页,回过头来,想一想我的暑假生活,那可真是高兴又悲伤呀!

唉,先说悲伤吧。暑假里,本想好好歇歇,每天睡觉、玩游戏、看电视,别提有多惬意了,可妈妈好像会读心术似的,把我的小心思了解得透透彻彻的,不仅给我报了奥数班,英语班,还报了美术班、舞蹈班。每天,我没有一点休息时间,学完这个学那个,累得我腰酸背疼,那个滋味呀,可比一天到晚上班都累。

学奥数是为了让人头脑聪明,增长知识,现在却成了小升初的工具;补英语是为了增长见识,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可如今,也成了小升初的工具,而学绘画和舞蹈,是为了让人进入神圣的艺术殿堂,可悲的是,也成了小升初的工具。唉,暑假里,学这么多东西,难道不是增加负担吗!家长们也太狠心了吧!

唉,不说这些丧气话了,咱还是聊些高兴的事吧。虽然暑假里前一个月枯燥无味,但后二十天还是挺让我开心的。

紧张忙碌的补习过后,我大胆地向老妈提出要求,理由就是,我暑假里学了这么多东西,总该有点休息时间了吧。可喜的是,我提出的要求老妈都一一满足,去恒山、游泳、参观故宫博物馆,去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别提有多高兴了!

总之,我的暑假生活是爱恨交织。等明年暑假,我一定不让老妈主宰我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让我陶醉初二作文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一段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这是张爱玲告诉我的。是的,我对语文的心,早已经是被截穿了。因为我知道,对于我而言,爱也语文,恨也语文。

爱让我陶醉

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爱上她的,我只明白语文她给了我很多快乐。我喜欢看书,喜欢看那些有哲理有故事有质感的小说。我最爱张爱玲,爱她说过的每一句话。我记得她给我们留下过这么一句话:回忆永远是惆怅的,愉快的想起会让人觉得已经过去,不愉快的还是伤心。语文中的每一个字眼都能告诉我,如何去做一个好人,去做一个有内涵的人。就像这句话中所说的,既然都已经成为回忆,那么想起来也都只有留泪的样子。尽管这些泪是甜的。人活着,没有一点挫折,那么,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陶醉在语文中,因为她教会我很多道理。

恨让我陶醉。

有人说,最痛苦的一段感情是:只用一转身说再见,却用了一生去忘记。而我觉得,我用一生也忘不了她。因为我恨她的时候,她依旧那么美,让我陶醉。我真的很恨她,因为她会杀死我上亿个脑细胞,然后为了这一道题目,为了这一篇作文,我便会恨她咬牙切齿。看着她忽而遥不可及,忽而近在咫尺,我恨她那善变。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变得享受这个过程,享受着我恨她每一分钟。我的确忘不了她,因为她已经在我心里扎根。

半小时前我还在为了我该写什么而纠结,不过,现在,我已经很顺利地写下了600字。我该是感到庆幸么?我要谢谢在我心中的那个“语文”,是她让我写下了这一段话。

“用针叶樱桃和红,耀一世界的白。”语文,她用她独特的魅力,紧紧抓牢了我的心。语文,她告诉我,要做一个有涵养的人。因为张爱玲我爱上语文,因为失望,才有所期待,因为期待,所以有爱,因为有爱,所以不孤单。就算失望,也有语文一路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能力是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清楚地知道:中学阶段作文教学肩负的重任——要让学生掌握三种文体和应用文等写作能力,作文水平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然而具体到实施作文教学,教师往往一口难言,尤其是对于农村中学教师难教、难改;学生难学、难写。作文教学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整体上明显的现出重读轻写,写作依附于阅读的情况。第二方面,课本上的写作知识介绍简约,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第三方面,写作训练量少。

困境之二:源于教师。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仅凭单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导来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困境之三: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究其原因:农村学生生活面相对较狭窄,又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认识能力低,语言词汇单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农村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和教材原因。

总之,面对种种境况,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确实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问题,这是语文教师务必面对和肩负反思的职责。要从反思中寻求出路,要勇于正视上述陷我们于困境的种种问题,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四年级上册语文《瑞雪图》教学反思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在结构上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联想,夸张的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思路,理清文章脉络,按照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顺序学习全文。“以学生为主体”,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想象,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景色美,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朗读是一种古老的却极富生命力的学习方法,也是品读美文的重要方法。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用朗读去体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堂课总得来说是较好得完成了教学任务的。整堂课各个环节的设置合理,上课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都非常自然。而且我在上课的始终都保持着一种高昂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带领着学生从课堂的开始到结尾。这堂课我自己感觉最值得珍藏的一点便是学生的朗读,从学生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声中,我们似乎已经可以体会到学生从诵读中享受到了快乐。特别是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让学生默读,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有感情的把这个句子读出声来,之后读给你的小伙伴听,接着指名读他(她)喜欢的句子,一边读还一边做朗读指导。这个自然段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运用了多种读书的方法,从第一次读到最后的一次读,学生实际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一个精读的过程了。

当然,这堂课也让我暴露出不少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带领着我进行更多的思考。首先,在教师基本职业素质方面,我感觉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强,除了课前设计过的一些过渡语和叙述性语言外,其余在课堂临场发挥的语言都缺乏感染力,不够美!这一点也直接牵扯到我对学生的评价语。所以,第二点便是评价语单调,对孩子没有起到实际性的激励或纠正的作用。第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员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值得我深深地思考。

这堂课让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通过这堂课的反思与感悟,我想自己会在教学道路上前进一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策略探讨

全文共 5777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小学毕业班作文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毕业班教师煞费苦心,准毕业生们疲于应对,作文成绩总难以提高。面对小考、中考、高考的改革中对作文教学的日渐重视,对小学毕业班有效作文教学途径的探索迫在眉睫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想这是每个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师真正想了解的东西,我愿意以自己长期从事毕业班作文教学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我以为,在不知不觉间,我们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师已经走进了作文教学的误区。也就是说,我们辛辛苦苦的付出,很可能做的是无效作文教学,用的是无用功。学生们在作文课堂上无助的眼神和无力举起的笔,都在提醒我们:我们挣扎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五大误区:

1、无主动性。小学毕业班上下学期,语文教材安排了十四个单元的作文训练项目,这些项目是:缩写、看图作文、一封信、漫画类作文、“快乐的时刻”或“难忘的教训”、写一个人、自由作文、读后感……、20年后、童年趣事、我发现了……、调查报告、假如我会克隆、难忘的人与事,仅此而己,很多严谨的毕业班语文教师严格按照这十四次作文任务进行作文教学,殊不知,做得越好,就越有可能固步自封。我们都看得出,这十四项作文训练内容空泛,虽具有大众性,但缺乏鲜明的个性,缺少能力提升的层次性。可以说,被动地学作文,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极有可能陷入作文教学的泥沼和围城。

2、无目的性。也有毕业班语文教师看出六年级作文教材的局限性。他们高举旗帜,冲出作文围城,却面对茫茫荒野,不知何去何从。是呀,不训练那指定教材,训练什么?是另选作文教材,还是自编教材,这是很让人举棋不定的,是很折磨人的。确实很多老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随意性地指导学生训练。今天训练“写人”,明天就改成“叙事”,这周“写信”,下周“写景”,随意而为,学生弄得晕头转向。

3、无趣味性。其实,从学生角度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对写作文失去了本应该有的兴趣。而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没有趣味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不会高涨的。而他们笔下的作文也一定是枯燥无味,了无生趣,缺乏灵动的生命力的。当作文的教与学没有了趣味这个润滑剂,它的动力会越来越小。缺少了内在动力的作文教学是注定涌不起美丽的浪花。

4、无力性。或者称为无支撑力。我们知道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非作文因素。比如字词掌握、写字、标点、卷面等等。很多教师重视了对学生作文审题能力、作文方法运用能力、用词造句能力的训练,而对那些非作文因素往往无能为力。没有了这些支撑点,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架构在沙盘之上,很容易坍塌,作文成绩自然就很难得以提升了。

5、无效性。或者它是微效性,肤浅性,不深入性。很多老师好不容易选好一个作文训练题目,进行了精心批阅,针对性指导,精心比谰,认真评讲,却也仅止于此,一次作文训练宣告结束。我想很多老师都会这样进行训练,这显然是不够的,效果是不够好的,如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要知道,作文训练的资源开发远不止于此,有些被浪费了。这也是个误区。需要我们走出来。 二、小学毕业班有效作文教学的八个策略

1、知识性。一个小学准毕业生,是需要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写好作文的。虽然说知识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从幼儿园、一年级至五年的学习循序渐进地来增长见识的,当然还有六年级的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虽然,也不是说小学毕业班的作文教学对学生知识性的提升完全无能为力,我就尝试了以写两种读写方法:(1)每天三读。选一些美文,让学生早起大声朗读一段美文。傍晚十分钟轻读一篇佳作。晚上入睡前就着床头灯看一会儿精美的文字。这样不但增长了文字积累,而且培养了语感。(2)每周一记。每周来让学生看十篇好文章,不局限于小学生作文选,儿童文学、世界名著、中国作品、卡通画作均可涉猎。只看作文选容易偏食,那些经过家长与编辑老师层层修改的作文早已失去了小学生的灵气,不值得大读特读,应该让学生从自己兴趣的书籍出发,扩大到相近的方面,乃至更广,“五谷杂粮”都是作文的维生素呀。然后让学生作五篇读书笔记,可以是读后感式的,也可以是摘抄好词好句方式的,还可是编内容提要式的,下周一上交,教师应浏览一遍,尽量评高分,学生会越来越有兴趣做这件事。我的学生多年来坚持做这一点,并为一这方式取名作“采蜜本”。这一方式得到家长支持,一个家长在儿子笔记本上书写:“密蜂采蜜,我采佳句”,以勉励孩子,试试几周,相信孩子的知识悟性会得到提高,而作文需要知识来丰富。

2、素材性。作文是需要材料来建构的,材料从哪里来,上面说的阅读是一个途径吧,阅读积累到的相似的素材能构成我们的写作选用素材。但是真正的大素材库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要让我们的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也要让家长认识到这一点。这样,假日呀,周末啊,去外地旅游,甚至每日上学前、放学后,到家前屋后走走看看,也是很好的深入生活的做法。我们会发现,走到大自然中,会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最可贵的生活馈赠。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值得我们去辨识,去观察,去回忆。做生活的有心人,自然会记下许多素材于脑于心,在写作文之时材料就会信手拈来,文思就会喷涌而出。写作教学的素材性,还可以表现在作文指导中所讲的故事,所做的游戏。二者都提供了写作素材。尤其是写作游戏,作为课堂上刚刚发生的生活,让学生记忆犹新,写起作文来自然言之有物,笔下有神了。

3、趣味性。这是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儿。不仅对小学毕业班学生重要,对任何一个年级学生学习作文来说也都重要。小学生对待作文的畏惧心里,源于作文教学的单调古板,不会变通,趣味索然。对症下药,当然是让作文课生动起来,让学生兴趣作文起来。为了增强小学毕业班作文课的趣味性,很重要的做法是:1、注意语言的幽默性。2、讲写作事故。3、做写作游戏。在我的作文指导课前,总有一个写作故事揭题激趣的环节,针对每一次作文训练题目,我总会选择一个或多个与之相关的精彩故事,通过生动讲述,引人入胜,揭晓写作任务。学生听故事之时聚精会神,深深被吸引,趣味性上来了。课堂进行之中,在学生稍感困顿之时,安排一个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让整个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妙趣横生,这是非常有趣的。这些写作游戏均与本次作文题目有关,与重点训练项目相连,既可以作为课堂上调节精神之用,也可以写入作文作为重要素材。譬如,学生在《千足虫》游戏中,扮成蜈蚣前进,既培养了动身能力,协作精神,也让学生更有趣味地参与写作。

4、示范性。小学生写作文,从模仿开始,是一个正确的途径。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决定了他们是善于模仿的,是长于模仿的。所以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念范文,确实对学生具有示范性,这对包括六年级在内的小学生来说都是有效的。有的人认为这对毕业班学生来说效果不大,这不对,毕业班学生同样需要追随者(范文作者),并且渴望超越他(她),范文对他们来说更有挑战性。有老师不敢在自己班上念范文,据说一念完范文,班上学生所写的这次习作,十有八九是要雷同的。这很大的原因要归咎到教师没有进行作文引导,学生无力可借,无法可依,只好跟了范文去模仿去写,甚至去抄袭,这不是学生的错,多半过失要算在教师头上。一个好的毕业班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不但要有专门的写法指导,更要让范文成为载体,向学生传递素材,融入写法。这样,范文才成为真正的示范性作文。对待范文,可以有以下几种做法:(1)去作文选中选一篇恰当的。(2)自己写一篇下水文。(3)让优秀学生写一篇下水文。(4)从作文选中选用的一篇教师进行修改后加以运用。相信,用其中最适合的一种方法诞生的范文,一定极具示范性,学生的习作源于范文,高于范文,这才有利于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体现了从模仿能力到发挥个性特长相结合。在我的作文班上,一篇同样的范文能够带动学生写出各不相同的佳作。

5、方法性。很多语文专家希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要讲过多的作文方法,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不要讲“比喻”“夸张”一类的术语给学生听。我知道他们强调的是“教无定法”,“作文也无定法”。强调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与运用那种不必知道叫什么法的方法。这就显得遮遮掩掩了。我认为,既然还是有必要将方法授予学生,就不必“犹抱琵琶半遮面”,让学生知道方法名称又如何,让学生明白方法的全部不更好吗?不必担心方法概念的深奥难懂。我的做法是将比较深奥的术语、方法,用自己的理解消化后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说给学生听,尽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举例来说,在作文手法授予方面,凭这样观点,不仅让学生学习了小学作文教材中涉及的六个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反问、设问、排比。还多讲了40种手法,它们是:拟物、借代、引用、层递、插入语、反复、对偶、示现、呼告、离析、抑扬、摹绘、移就、舛互、互文、象征、错综、倒装、回文、拈连、复说、婉言、双关、共用、顶真、通感、衬托、仿拟、类叠、对比、插注、转类、撇语、缺略、列锦、简缩、移时、感叹、对举、警策。事实上,学生们在我通俗的传授当中知道了手法的概念,在我例举的有趣例句中明白了该手法的特点,在妙趣横生的仿造例句比赛中品尝到了创新的喜悦,在课堂发言、口语交际与作文训练中享受着运用的乐趣。手中有法,心里不慌,学生们更加轻松地驾驭方法,应对各种类型的作文题,是方法让他们信心十足。当然,我也让他们记住一句话:“没有最好的方法,如果有,那只能说最好的方法就是运得最恰当的方法。”

6、互动性。如果认为作文就是学生一个人的事,过分强调独立作文,学生会觉得非常寂寞,这是很糟糕的。不要让学生觉得,对于他们的作文,家长无能为力,老师高高在上,同学退避三舍。大家都爱莫能助。为什么不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呢?为什么不让他们互向伸出热情的手呢?让安静的写作课堂热闹起来,让学生互动起来,这是很有趣的作文法。互动会带来新鲜感,会带来乐趣,带来竞争意识,产生好强心理,产生写好作文的推动力。这互动性,既可以体现在现场作文后,让学生相互传阅,互相评改,自评自改,看谁的文章受欢迎,谁的人气指数高(即被评论的次数最多)。也可以将这种互动蔓延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借阅同学们的作文继续互评,继续建“楼”(每一条评论可以说是建一层楼房),也可以让邻居、家长参与评论中来。你想,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阅读了多少篇作文——而且是产生在他们同学当中的作文,不是作文选中被编辑老师改得面目全非的那种所谓的优秀作文——收获该有多大呀,等他们拿回自己的作文,看到了别人的美言,看到了别人的逆耳忠言,对自己的修改是大有裨益的。“文章不厌百回改”,其实应该说“文章不厌百回评”,评是改的前提,纳百家之言后,哪怕只改一次,也是最大地利用了这一次作文训练的资源啊。

7、周期性。在我的作文训练,中每周是都要进行一次作文指导,进行一次作文讲评的。一周一个台阶,循序渐进,是有周次性的,也有周期性。一般说来,我将相近的作文训练项目集中在几周之中,完成训练之后定期测评,再转入下一个专题训练,这样便于学生比对,便于学生掌握专项作文知识与技能,从长远来看,这个周期就更明显了。辟如我教三年、四年级时,会提倡初学作文,可以奔驰,学生作文写得很具体是受我表扬的,因此他们越写越长,进步很大。其实进入五年级,可以考虑在某一段时间内,规定学生作文不能超过两页,不能超过600字,这样在一个限字的框架内,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只有比质量了。这样就进入一个更加重视作文质量的时期,所谓从量变到质变了。升上六年级上学期,又可以放宽篇幅,字数不限,于是学生就进入一个追求写得又有字数又有质量的周期。“长——短——长”,从量变到质变,这样周而复始,是很容易让学生的作文水平产生梯级提升的。在六年级,也可以分小周期进行这样的训练。此外,还有从课堂作文到课外作文再到课堂作文的周期训练,可以有不限时作文到限时作文再到快速作文的周期训练。我们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每周最重视的一项作业就是作文,当进入不限时作文周期时,我会特意选周一指导作文,这样,他们会绞尽脑汁用一周时间精心经营出一篇美文。待进入限时作文周期,特有的考场氛围和竞争性,又逼迫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将一篇现场作文完成好。周而复始,学生作文会更上一层楼。

8、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性,是对老师、同学提出的一个共同的重要的课题。对教师而言,尤其是毕业班语文教师,按部就班,过于呆板地执行教学大纲,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任务显然是不够的,每一周的作文训练也不能老调重谈,冷饭生炒。就我而言,很重视一周一个创意,一周一个点子,一周一套方案。这个创新的点子可能是我从用一周时间,从办公走路,到吃饭睡觉冥思苦想出来的,也可能靠某个灵感的闪电击中大脑所致。无论如何,从这种创新点子的产生到完善成一个作文指导教案,都是我很享受的一个过程。毫不夸张的说,一周的构思,半个小时的编写,两节课的指导,是我一贯创新作文的原则。体现在批改作文上,创新也是让批改大量作文本永远保持新鲜活力的源泉。有时,我从第一本到第五十六本的批改,有时将作文分优中差三类进行批改,有时随机抽取作文本进行批改,饶有趣味。作文评讲课上,大抵每个老师都有欣赏佳作这个环节吧,也可以创新啊。除了从头念到尾的赏评,也可以先选取一段美文作导语吸引学生再念全文,还可以先念一半作文再问学生情节可能怎么发展然后念下去对照,其乐无穷。对于学生作文中的创新之处,可能是一个手法的恰如其分的运用,可能是一处细节的精妙描写,可能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绝佳过渡,也可能是一个匠心独运的开头、结尾,哪怕是一个能点亮我们读者眼睛的题目,都要予以表扬。这样,学生在作文中,立意会创新,选构会创新,构思会创新,表达会创新……创新无止境,可以说,创新让学生的作文永远向前。

综上,我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五大误区”与“小学毕业班有效作文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谈了我对小学作文尤其是毕业班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纯粹是从个人教学经验出发,仅是一家之言。但是,这些做法是我长期坚持的,也是被我的无数学生证明是有效的。但愿这些还嫌粗糙,未加以严格理性提炼的私家经验能够给小学毕业班语文教师一些启发与帮助,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了。还有,我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经过证明的有实效的作文教学法,一定要坚持,再博取众长,为己所用,就是最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了,因为最适用的就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就是最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二故乡语文作文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来了,多美啊!这是春天的回归,万物复苏的季节。蛇、熊、青蛙等冷血动物……都停止冬眠,爬到地上享受春天。小鸟在春天歌唱,花儿开了,草发芽了,燕子飞回来筑巢,春天给大地带回了多彩的气息。夏天,我们可以在金色的沙滩上玩耍,在无尽的大海中游泳,在任何地方靠近太阳,与家人一起享受家庭幸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在果园的苹果树上,许多红色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那棵葡萄树上的葡萄又紫又大。看起来让人流口水。两棵石榴树上结满了红石榴,肚子鼓鼓的,有的饱满得胀鼓鼓的。就像听一些搞笑的笑话。张开嘴笑。薄皮,开皮,白色和红色石榴,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扔到嘴里。很甜。很好吃。冬天的气息悄然降临人间。他吹的时候,全世界都是粉玉做的。当他像鹅毛一样吹倒了雪花,吹散了人们对冬天的热爱,欢乐的气氛弥漫在人们的心中。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每一棵树和每一棵草。

我的家乡是监利县,位于长江中下游。这里盛产油菜、藕、鱼、米。它一直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春天,油菜花盛开时,美丽的春天、黄色的花朵和迷人的香味吸引了成群的蜜蜂、跳舞的蝴蝶和大量热爱自然的游客。

夏天,荷花盛开,在绿色的荷叶中,每朵荷花都优雅芬芳。池塘里的红鲤鱼像一条条红丝一样在水面上跳来跳去。

秋天,当水稻成熟时,一望无际的稻田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吹来,稻海卷起金色的波浪。打谷机在田里唱着收割歌,农夫叔叔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冬天,随着寒冬的到来,大雪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白毯子,麦苗躺在白毯子里呼呼大睡,预示着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是我的家乡——监利;我爱你,我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初二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作文:_________,感觉真好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题目】_________,感觉真好

感觉就是简单的心理过程。平时,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别人理解的时候,孝敬父母的时候,取得成功的时候……你的感觉往往是非常好的。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你要写的那一方面内容,填在题目的横线上。要写出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以记叙为主,恰当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成长的感觉真好]

我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当流星划过天际的时候,我再也不会因越长越大而烦恼了,因为,长大的感觉真好!”

流星划过的瞬间,记载着岁月的流逝与点点滴滴,而我,则在这似梦一般的岁月里,渐渐长大.

儿时曾经害怕过长大,认为长大以后,就没人疼、没人爱啦;认为长大以后生活的天空将是一片漆黑;认为长大以后就再也快乐不起来了;认为长大以后生活将会受到拘束……我一遍又一遍念叨着不想长大,不想长大,但太阳仍旧每天升起,时光仍在匆匆流逝. 转眼间11年过去了,我长大了,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子,这时,我才发现,原来长大的感觉很美妙!

长大以后,我从一个脾气倔强的女孩变得温柔了,虽然仍喜欢斤斤计较,但至少不像从前那样哇哇乱叫,我学会了自律,学会了乖乖呆在家里不乱跑.我学会了与人相处,明白了不能勾心斗角,不能针锋相对.

长大以后,我从一个喜欢在外面疯玩的“野孩子”变得爱学习了,我不再留恋外面的世界,喜欢在书海里遨游的那种感觉.我也明白书是精神的粮食,读书使人快乐……这也是长大以后才改变的,也就是因为这个,让我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读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小时候不识字,读不懂书,只知道“生活”这本书最难,最深奥.长大后,我开始阅读这本 “深奥”的书,它让我受意匪浅,因为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太多太多……

长大以后,我从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孩子变得爱好写作了,我总会被自己或是别人那些优美的文字所感染着,熏陶着.自从去年过春节上网时遇到了一个名为“小荷”的作文网,我便更加努力的写作.读书+写作,开启了我的心灵之门,让我看到了心灵深处那片一望无际的蓝.

长大以后,我从一个“小心眼”的孩子变得学会宽容啦!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这是长大以后才悟出来的,相信这个道理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宽容是美德……

长大以后的我,真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改变后的我变得成熟了许多;不用再让家人操心,我会自己管理自己啦!这种感觉真的好棒,好爽!

我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当流星划过天际的时候,我再也不会因越长越大而烦恼了,因为,长大的感觉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二暑假生活语文作文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参加了足球班、街舞班、练字班等。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我们街舞班组织的龙潭大峡谷和高阳山温泉两日游。

那天早上我们七点出发,历经四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五彩斑斓的龙潭大峡谷了,这里可真美呀!有蔚蓝的天空,有茂密的大树,还有碧绿的小草……风景秀丽,景色怡人,景区玩的项目有很多,我玩了走钢丝、摇摇桥,还有空中楼梯。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空中滑索,上去时,我胆战心惊,当时还有其他人在玩,我等了一会儿,就轮到我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害怕,把眼睛紧紧的闭上,后来我发现其实一点也不可怕,我就大胆的滑了过去,终于顺利的到达了终点。

第一天玩下来,我腿脚都很累,但是玩的很开心,所以这些累都值得!第二天,我们又去了三门峡的高阳山温泉,到了后,哇,这里可真大啊!老师办完卡后,工作人员就带我们去更衣室,换好衣服后,我们就去水上乐园了。这里可真热呀,我和舅舅就去了游泳池,舅舅说:“我来教你蛙泳吧!”我说:“好呀!”刚开始学的时候,我老是喝水,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我心里对自己说:“不能放弃,坚持就是胜利。”最后我终于学会了蛙泳的技巧,能顺利的游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我们结束了两天的旅行,要回家了,我心里恋恋不舍,心想:“下次再来好好游玩!”

这就是我的暑假生活,一个充实快乐的暑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二作文教学

全文共 335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作文教学有一个长期被忽视而如今必须正视的问题,那便是作文究竟可不可以教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二作文教学,欢迎阅读参考。

很多教师认为“作文教学”既然作为一个堂而皇之的命题被提出来,那其之“可教”必然具备不容置疑的先天合理性,因而便义无反顾地面向学生“全面而深入地教作文”。即使在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也鲜有人怀疑作文是否可教这个“原问题”,而只是在理念创新、教法改进上用力,试图改进教学效果。很少有一线教师深入到初中作文教学的内部,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其构成,看看其在多大程度上可教。只有先解决了作文“可教”与“不可教”的问题,怎样教的难题才会迎刃而解。

其实,对于作文是否“可教”的问题,许多大师都曾提出过真知灼见。比如,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教学生如何开头、结尾、刻画人物等等都没有用,应该让学生先写,之后再讲”,强调的就是作文理论的“不可教”;当代小说大家汪曾祺在忆及师从沈从文先生学习写作的经历时则说,“作文处于可教与不可教之间,而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找什么人,用什么方法来教”;语文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先生更是深入作文教学的内部,鲜明地指出了作文在多大程度上可教。他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教的’,如字、词、句、段、语法、修辞、逻辑和语言,但这几个方面于作文好坏不是关键。二是‘半能教’的,主要指观察能力、体验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力不能直接传入,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吸纳,这比第一条‘能教的’更为重要。三是‘不能教’的,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才气和灵气、胆气和生气。”

以上的名家观点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对于初中作文教学而言,“字、词、句、段、修辞、语法、逻辑和语言”这些作文的外在形式是可以直接教的,但因其并非作文的重点,所以并不值得投入过多的精力;而与作文密切相关的内在能力,如观察能力、体验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等,虽然不可直接作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灌输,但因其对作文十分重要,所以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使之逐步形成。如果说,以上这些尚属可教与半可教的话,那么决定一篇初中作文魂魄的灵气与悟性则是完全不可教的。因为,这些完全是由作者,即具体某一个初中生的生命情境决定的。由此可知,初中作文教学是一个由“可教”与“不可教”构成的混合体,而且在“可教”与“不可教”之间存在一个微妙而神奇的过渡地带,充分掌控并把握这个神妙的过渡带,对“可教”部分毅然决然、直截了当、深入有力地教,对“不可教”部分则不予轻动,不硬性灌输,而是充分发挥教师架桥铺路的引导功能,将学生的思想与灵魂导入澄明之境,使其从内向外生出“作文驱动力”。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教师被卡在“教”与“不教”之间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笔者认为,化解此困境,不妨从以下三个路径入手。

一、教规矩,不教理论

在作文的演武场上,初中生基本上都是新兵。他们需要的是教师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兵”手把手地传帮带,而不是进行理论说教。教师对学生的传帮带,实质上是对学生“教规矩”,也就是将作文基本的要素、体式及结构充分演示给学生,为其圈出一个作文的基本框架,然后任其充分发挥,用自己的笔墨将这个“框架”填满,而学生在填补“框架”的过程中势必同时暴露其优势与缺陷,这正是教师下一步对其进行修正的依据。

我将这个过程总结为“作文新兵练习三步走”。第一步:“我教给你看,你写给我看,讲评”;第二步:“我再教给你看,你再写给我看,讲评”;第三步:“你再写给我看”。比如,在记叙文写作练习中,我只向学生充分讲明记叙文六要素的内涵,让其明确一篇记叙文的必要元素,即什么东西是记叙文不可少的,而并不花费精力先入为主地去讲解记叙文的技法理论。在学生发挥能动性写出文章之后,再根据其暴露出的缺陷进行局部点拨、引导和提升。

二、教思维,不教素材

初中生已经具备通过直接与间接两种途径发掘、储备作文素材的能力,所以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观察、体验、思考、想象等思维训练上,通过这种专门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内化、运用素材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不必将素材的发掘与储备作为教学任务灌输给学生。在现有条件下,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经历及专门的素材教辅刊物、图书及网络直接或间接地获取所需素材。但关键在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素材刊物或图书,都是简单将作文素材作为知识积累重复地叠加在学生的认知视野中,而没有通过有效的素材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之养成观察、质疑、分析、创新的“思维力”。这正是教师应该重点训练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是一个“慢过程”,但一旦真正进入这个过程,效果将是明显的。在这一点上,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学校的语文老师樊阳先生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在漫长的20年中,他坚持每周为学生开设人文小讲座,向学生讲授中西方文化思想史和当下的社会问题,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有责任感,有对生活的热情,能够将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他用20年的坚持锻造一届届学生的“思维力”,在构建学生心灵家园的同时,也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教表达,不教命题

作文从本质上来说是语言的表达,表达得圆满则意味着作文成功,而“命题”事实上是对自由表达的一种限制。也就是说,作文教学中习以为常的“命题作文”,其实很可能对学生的表达欲望构成伤害。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写出意兴盎然的佳作,而对教师布置的命题作文却显得江郎才尽。从初中生的作文基础来看,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作文基础还不牢固,还必须通过片段式的自由表达强化其语言能力、逻辑能力等。教师贪大求全,强行布置的“大命题”作文因超出学生的兴趣范围,使其处于一种表达“失语”的困境,学生久而生厌,厌而生倦,慢慢就会变成命题作文的“哑巴”或“口吃”者,遇“命题”则“不灵”。

民国时代的很多文学大师在其任教生涯中都注意到了“表达与命题”的问题。比如,冰心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就非常注重表达的自由性。她常常布置类似这样的作文:请男同学写出“我理想中的美女子”,同时请女同学写出“我理想中的美男子”。这样的作文任务,新颖大胆,当然会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激情,于是他们纷纷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体验、分析和想象能力,用最好的修辞来完成作文任务。著名小说家沈从文先生在作文教学中一般不给学生布置命题作文,即使写也只是很小的命题,如“教室里的空气”之类。他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先把生活中细小的局部写好,然后再写大篇章。

大师们的教学法对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无疑具有指导意义。虽然命题或半命题作文是如今中考作文的主要形式,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并使这种表达具备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一切命题就皆可被包容在“自由表达”的范围之内。

在最近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微博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作文训练方式。现如今,140字的微博流行于初中生群体中。大多数学生都在利用电脑或智能手机开设微博。140字的微博是写作最好的练兵场,既可以实践作文的“规矩”,又可以在收集素材的同时锻炼思维,更可以在交流沟通中自由表达,还可以发现、阅读、储备各种新颖有趣、营养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设微博,利用课余时间随时记录、描摹、抒写对宇宙自然、人世百态的观察与认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微博互动形成师生互动,教师讲,学生写,学生写,教师评,循环往复,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会日渐精进。

关于学生作文“教”与“不教”的问题,大文豪梁启超先生也发表过精辟之见。他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提到了“规矩”与“巧”两个概念。文中的“规矩”可以理解为作文的基本规律,“巧”可以理解为技巧基础之上的个人灵气、才气。他指出:“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出来的。如何才能作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会巧;然而我敢说懂得规矩之后,便有了巧的可能性。又敢说,不懂规矩的人绝对不会巧;无规矩的,绝对不算巧。”这就是说,作文教学可教者为“规矩”,不可教者为“巧”。然而,在我看来,却是“作文教学千般态,妙在教与不教间”--作文教学妙在教与不教之间,既要让学生懂得“规矩”,同时还要让他们习得“巧”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作文: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

全文共 4611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人类学”的出现,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这个命题表明:文化是人创造的,被人创造的文化反过来又规范着人,具体的人总是生存在特定的文化世界中。

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具有特定的文化属性。所谓人的文化属性,是指人在为了满足自己的系统需要而实现系统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性质和特点。统观人类的发展史,我们便会发现,人的生存价值目标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种水平上,从充饥到美食,由性交到爱情,人总是在既有的水平上不断优化自己的生存状态。显然,在人的系统需要中有一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支配着它,虽然这种完美的尺度是发展变化的,但却是在满足任何需要时它都是要发挥作用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种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既是人避祸趋福本能的升华,又是人关于“我”的意识在诸种关系中愈来愈凸现,要求全面发展的自觉度愈来愈鲜明的表现。追求尽可能完美的意识就是趋优意识,由于它对人的需要的支配,不仅增强了需要自身的更新性,而且增强了需要在活动中的动力性和超越性。人之所以不会长期地重复前人的生命活动,而不断地创造自己的新生活,或者,人之所以要与旧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重建适应自己需要的新的生存方式,其内在根源就是支配需要系统的趋优意识。为了趋优而创新,使人类的文化得到持续的发展,也使人自身获得了历史的、现实性的自由,并日趋逼近那种以全面发展为内容的真正自由。其实,被人的“受动性”所引发并激扬的人的“能动性”本身,就包含着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这一基本的文化属性。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当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时,绝不仅仅是一个本然的事实判断的命题,而且也是一个当然的价值判断的命题。因为人们虽然不是在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创造,但由于人在以对象化为特征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着自己,发展着自己的趋优意识,这就使其创造不可能不改变那些不再适合需要的一切社会形式。这样一来,“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优化而创造新的生存方式的历史,人的为了趋优而创新的基本文化属性也正是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的。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欲望、理性和精神构成的。欲望和理性,主要调控人的物质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则指向主体的存在被社会所认可和肯定。大凡能被社会认可和肯定的个体,其生命样态,必然具有某种优化的特色。这种追求生命样态的优化,既是人的心灵(精神)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也是人的文化属性最具个性特征的展示。

“为了趋优而创新”虽然是作为文化存在的人的文化属性,但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对其有着清醒、自觉意识的。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关注人的发展程度这一问题。判断人的发展程度(主要是精神境界)的尺度不是别的,正是人自身所确定的意义世界及其对此的自觉状态。人对自己确定的意义世界的自觉状态特别重要。确定意义世界容易,对其能自觉维护,努力实现,并能在新的高度上发展、提升其意义世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的发展程度既可以成为社会发展和人自身进步的推动力,也可以构成其难以逾越的历史的屏障。

我们从人作为文化的存在、其文化属性是“为了趋优而创新”,谈到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是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进而引出人的发展程度问题,就是想给大家一个思考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

阅读是为人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的

从文化的视角看,阅读是人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人是在交往中生存的。人的交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作为个体生命轨迹的交往,最能看出一个人的追求和向往。

在人的多样态交往中,阅读──交往的一个基础层面,是主体与对象互为“文本”──是不可或缺的。它所追求的是对对象的认知、理解、把握和运用。作为文化存在的人,在其历史活动中,都要通过交往、阅读,建构自己的社会文化圈。一般地说,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有两种相对稳定的“居民”:一种是直系亲属(所谓自己人)、“有意义的他者”(具有一定的变动性);另一种是与主体生命意义密切相关的“物”,如农民的土地,知识人的研究手段。通过交往、阅读确认对象属于自己所迫切需要的,人们大都会将其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成员。个人的社会文化圈总是处于不断地组合与优化之中,从这种组合与优化中能够见出主体交往、阅读的层次和境界。

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进而在其实际的生存中,把优秀图书作为自我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成员,就是了不起的成功。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人的阅读虽由于对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但真正的阅读作为一种极具个性化特色的交往活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自我生命样态的优化服务的。就一般的阅读交往行为来看,主体生存自觉性高者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选择(能够作为阅读对象的,总是体现了主体的一种目的与追求)──阅读对比(特殊交往中发自内心的一种认可)──适度吸纳后的整合(有意无意间的一种内化过程)──再次进入待优化状态(期待新的阅读交往行为)。学生一旦能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自觉地将优秀图书作为个人社会文化圈中的永久性“居民”,这就意味着优秀图书将伴随他终生,并为其生命的可持续优化提供充分的营养性资源。特别是,由个体阅读引发的具有一定群体性的评价性阅读,不仅为主体营造了一个特定的公共领域(这是主体个人社会文化圈得以优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在群体性的相互交流中,锻炼了主体言语交往中重视论据的优良品性(在评价性的互阅过程中,要使自己的评价令他者信服,就必须持有难以辩驳的论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存理性来说,极为有益。

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

当我们理解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学背景后,便会很自然地意识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优化发展服务的。为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较为扎实地体现这一理念,有必要重视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要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概括地说,就是认识的能动性、实践的创造性和与“有意义的他者”良好的合作品格。这种主体精神的确立,是以主体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自觉为前提的。对于教师来说,尊重学生,有必要重新理解“把人当作人”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里的后一个“人”字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实存的人的当下状态;再就是其应有的价值状态。把人当作人来尊重,对学生实存的当下状态,从“人人平等”的层面理应保持相互尊重,但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机构,还须有从“应该是”的价值层面上的更高境界的尊重。正是这后一种尊重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尊重;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就是立足于这种尊重基础上的。任何卓有成效的教学活动,都有赖于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要求师生彼此互为“有意义的他者”。如果说,人是通过和有意义的他者的对话,才得以进入自己所处的文化世界中的话,那么,师生间平等、真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话,在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精神的培养中的作用就不能低估。

其次,要正确理解基础与主导的关系。强调语文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必要的,这是长期教学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这两“性”统一的形态应该是多样的,它应视具体文本的特征而有所不同,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侧重于工具性,强调“本色语文阅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本位思想”;有的则侧重于人文性,凸现文本所表现的人文精神,要求学生认真体验健康的人文情怀。应该说,这些教师的实践都是有意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搞清楚的,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必须接受语文学科属性的规约。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不只是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都具有人文性。这就说明,不同学科的人文性,应通过各自的学科特点来体现,不能将人文性游离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加以抽象化。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果不紧密地结合语文的词语、文体、写作特征等等具有工具性色彩的扎实教学,就很可能出现“空”、“偏”“远”“杂”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有的教师提出了“品词”“品句”“品读”,讲究阅读教学的“感悟”“积累”“运用”,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建议。

我们能否这样认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是其基础,它具有本体意义,没有这个基础,语文教学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基,不成其为语文教学;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主导价值取向,它的基本指向是用文本所提供的健康的人文精神,持之以恒地健全学生的文化人格。失去主导价值取向,语文教学就不可能较好地完成自身的任务。

再次,要重视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人格构成的教学环节的构想。时下教师们都比较重视教学环节的优化,对一堂课的环节构想非常细致严谨,这是应该予以肯定的。构想教学环节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课本要做整体性的教学构想。课本到手,必须对课本作整体性的、富于创意的熟悉,以便把握课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体性要求;这既是为以后的每一课的教学环节构想作必要的准备,又是对一个学期里的语文阅读教学作有计划的安排。二是在诸多的环节构想中,要以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或人格构成为出发点。不同类型的精当作业,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所思予以内化。上手操作最易调动人的内部积极性(心劲儿),这是知识得以内化的重要途径。内化的前提是,作业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既得知识,能激发学生对新领域的探究兴趣,能与学生的情感、愿望相关。作为一种过程的内化,需要良好的教学境遇。这种境遇的形成,有赖于:1.鼓励具有创意的各类学生作业;2.师生言行一致的道德风尚;3.积极进取的群体心愿。当然,这样的教学境遇不能只靠语文阅读教学来建构,但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特色,却决定了它在建设这种良好教学境遇中有着义不容辞的重任。

再其次,关键在于拓展学生生成知识功能效应的途径。人的智慧,是其知识、经验的功能效应。语文阅读教学从某种角度看,它应有利于学生将其知识、经验转化(生成)为智慧。阅读教学的各种环节的构想,毫无疑问要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与把握,这一点不能动摇。但这种理解、把握不能教条化,不能模式化,而要智慧化。所谓智慧化,就是有生气的活化,呈现有合理依据的多样态理解,并在对比分析中深化学生的思路,在差异性基础上探求理解的同一性。一个学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不可能每节课都像公开教学那样准备、那样展示,这不现实。但根据课本的总体要求,有计划地选择若干课时,进行既紧密联系文本实际,又能针对性较强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应用智慧的教学,却是必要和可能的。每个学期能坚持这样的教学数次,构成一条智慧化的教学链,中学阶段肯定能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功能效应的生成,拓展出多种途径来。由语文知识转化成的智慧,不同于理化知识转化的智慧,也不同于政治、历史知识所转化的智慧,尽管这些智慧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构想教学环节时,在切实把握文本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想象、情感体验、言语建构与表达所构成的综合性智慧的生成和发展。

最后,缓求突变,务求渐进;不求完美,但求进步。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色,它的效能主要不在当下,而在久远;它的课堂教学讲究的是实效。真正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明白,人文学科的教学改革,要取得名副其实的成就,在思想方法上要拒斥急功近利,拒斥急就速成,缓求突变,但求渐进;不求某一种教学的完美,但求脚踏实地地进步。这不是保守,这是务实!

[初中作文:从文化学的视角看语文阅读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全文共 1906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生活为背景引导作文教学,让学生的想象渗透到作文教学中,将新课程标准落实到语文作文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部分老师忽视了作文教学,最终作文的教学效果差、效率低。作文在中考试卷中占非常大的比重,作文写好了语文成绩就不会太差。作文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无疑是语文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作文教学应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让作文课堂生动有趣。

一、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在写作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和肯定,渐渐打消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慢慢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要让学生多阅读,读优美的文章和段落,背诵一些经典范文,还要注意扩大知识面,阅读一些报刊、名家名篇,读多了背多了,积累的东西就多了。这样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感觉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如流水。作文题目命得怎样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初期进行写作训练时,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选择的题目要贴近学生实际,能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不能信手拈来,内容陈旧重复,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之所以重视作文的命题,而且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是因为防止学生失去兴趣。有了写作兴趣,让学生有灵感就写,发现问题就予以改正,长此以往写作就不再是负担,相反是乐趣,真正实现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作文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息。”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也很空洞。时间长了,还会给学生心理加上沉重的负担,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平时积累,利用生活的源头活水提供写作的基础材料,应当让学生积极体验生活,留意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如节假日组织学生登山,让学生走入大自然;开亲子家长会,让学生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心灵;周末布置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学生体验亲情的伟大。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把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带入课堂,添加上合适的音乐背景以及教师的语言,使学生身临其境。这种方法主要锻炼学生的感受能力。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写出来的作文必会情真意切。(论文范文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美,进而体验作文美。

三、让学生的想象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习作中蕴涵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下笔。这里面想象既要新颖独特,又要科学合理。想象如果不合理、不科学,缺乏依据,即使很新奇,想象也是空想。在作文教学中,我在启发学生想象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说明想象的依据,以此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想象。如某学生构思一篇关于“环保”的话题作文。借用猪八戒的形象,好吃懒做,取经回来后开了一石材厂,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生态环境,挖山毁林,破坏环境,终酿成苦果,最后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想象力丰富,富有创新性,也体现了一个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想象力的培养,要经常让学生进行练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更多的练笔机会,但也不能硬逼着学生去写,学生没有灵感,会应付着写来搪塞你,也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从课堂中各种细节入手,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生活为背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同时充分发挥想象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活起来,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王宝梅。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刍议.金色年华,2012(3)。

高琳雁。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课程,2012(5)。

黄为平。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思考.快乐阅读,2011.(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