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成语故事:神采英拔(通用20篇)

浏览

3324

作文

1000

天下无双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

黄香是湖北江夏人,母亲早死了,父亲是个小官员,父子二 人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黄香知书达理,对父亲十分孝敬,在 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把床上、枕上的席子扇凉,让父亲睡得舒服 些;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先钻进被窝,把被子温热一点,再请父亲睡 下。因此父亲更爱护他,帮助他学习许多知识。

黄香长大以后,做了官。在他当魏郡太守期间,有一次遭到水 灾,当地的百姓被洪水冲得无家可归,没吃没穿。黄香拿出自己的俸 禄和家产,分给了受灾的百姓。因为黄香幼年时期勤奋好学,知识渊 博,对父亲又十分孝敬,所以博得了许多人的赞美。当时在京城里流 传着这样一句民谣:“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

始吾闻夫人弟公于天下无双

释义 天下没有第二个,独一无二。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不常见的励志的成语故事:歧路亡羊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杨朱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着名学者,人称杨子。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这个邻居的全家人都去找,同时也请杨子的仆人帮着一块儿去找。

杨子说:唉,不过是丢掉一只羊而已,何必要让那么多人去找呢?丢羊的人说:因为岔路太多了。

那些找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道:找到了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杨子问:为什么找不到呢?他们说:岔路中间又有很多岔路,我们不知道羊往哪一条岔路上去,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很有感触,脸上露出了很不愉快的神色,沉默了很长时间,整天都没有笑容。人们觉得特别奇怪,便对杨子说:羊又值不了多少钱,更何况丢的也不是你家的羊,你为什么这么闷闷不乐呢?杨子没有回答。

有一个名叫心都子的人在一旁边听了说道:道路因岔路多了,容易使羊丢失;学者因为不能专心致志,可能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原文是: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杨子闷闷不乐的原因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歧路亡羊这一成语由大道以多歧亡羊演变而来,比喻事情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歧路,岔路;亡,丢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鹊巢鸠居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晋文公追一只鹿追丢了,问路边一个休息的人,那人用脚指着一个方向说:“那边去了。”文公说:“我问你话,你什么要拿脚回答我?”那人整整衣服,站起来说:“对一个不像样的君王就是这样。虎豹讨厌清闲,喜欢接近人,才会被捕获。鱼鳖讨厌深水,喜欢浅水,所以会被钓到。君王讨厌老百姓,喜欢游玩,所以会丢失他的国家。诗经里说‘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君王打猎不回去,他的位子就不保。”

文公就往回走,在半路遇到大臣栾书。栾书问:“看大王面带喜色,打到猎物了吧?”文公说:“我没有打到猎物,但我听到了好的言论,所以高兴。”栾书问:“说话的人呢?”文公说:“我没和他一起来。”栾书说:“听了好的言论却忘记这个人,是强盗行为。”文王就回去请那人坐车一起回来了。

(《刘向新语 杂事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亲痛仇快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亲痛仇快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朱浮传》。

朱浮和彭宠,都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功臣。朱浮性情急躁,而彭宠则是个性格倔强、非常骄傲的人。两人因意见不合,互相争执,仇恨越来越深。后来朱浮向刘秀密告彭宠,于是刘秀下令召彭宠进京。彭宠拒不服从命令,并带领部队去攻打朱浮。朱浮写了一封信给彭宠,劝他要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千万不可轻举妄动。最后朱浮劝告彭宠说:“干国家大事的人,不应该对个人私利注意太多,希望你为自己的老母和幼弟想一想,‘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仇者所快’。”

后来人们把上述朱浮所说的原文简化为“亲痛仇快”或“亲者痛,仇者快”,用以说明人们进行一件事情或处理一个问题时,不要弄成使自己人有所伤害,使敌人高兴,即不要对敌人有利而对自己人有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名无实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国语,晋语八》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了我何故。”

释义:表示空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

故事:一天,晋国的大夫叔向去拜访老朋友韩宣子。韩宣子是当时晋国的六卿之一,职位很高。但他见了叔向,不住地唉声叹气,说自己很穷。不料叔向听他这样说,便站起身拱手向他祝贺。韩宣子不解地问道:“我是有卿的名,而没有卿的实际,无法跟大夫们相比。我正为此犯愁。你为什么要祝贺我呢?”叔向正色道:“我就是因为你贫穷才来道贺的呀!穷,不一定是坏事;你只要回忆一下弈武子三代的遭遇,就可以知道了!“叔向知道韩宣子很清楚奕武子三代的不同遭遇,所以特地提起了这件事。最后他又说:“我看你像弈武子一样贫困,就想到您已经有了他那样的德行,所以才表示祝贺。不然,我只会担心,哪会再向您表示祝贺呢?”韩宣子听了叔向的话,顿时愁云消散,向叔向行礼说:“多谢您对我的指教,要不我连自己将走向灭亡也不知道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壶中天地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云笈七籤·二十八治》。

离成都一千多里的地方,有一座云台山,相传那里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据道家书籍记栽,被尊为正一天师的张道陵,曾经带着三百七十名弟子来到云台山修行。不久,张天师看到道观没人管理,就派弟子张申为云台道观主持。在张申的悉心管理下,云台道观的香火越来越兴旺了。

当时有个名叫施存的人,一心学道,想成为一个长生不老的仙人。他听说云台山有张天师派驻的神仙壶公,便不远万里来到云台山向麥公学道。原来神仙壶公就是云台道观的主持张申,他所以称为神仙i公,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亊。

有一次,人们意外地发现,张申身上有一把酒壶,只要他念动咒语,壶中便会展现出日月星辰、蓝天大地、崇山峻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各种奇境。更令人惊奇的是,到了晚上,张申把宝壶放在地上,念了咒语后,便钻进壶里住宿,尽悄享受里面的神仙世界。他把壶中的天地称为“壶X”。所以,人们称他为“壶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刀山剑树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dāo shān jiàn shù

【出处】《太平广记》卷三八二《裴则子》至第三重门,入见镬汤及刀山剑

引《冥报拾遗》

【释义】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刀山火海、龙潭虎穴

【相反词】风平浪静

【同韵词】惠然之顾、撑肠拄腹、角巾东路、食不果腹、大难不死,必有后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因循贻误、徘徊歧路、本相毕露、......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五代时期,南汉君主刘鋹昏庸无能,把朝政交给宦官龚澄枢处理。龚澄枢为人刁滑,生性残暴。文武百官被他认为是门外汉。官吏们一旦犯错就被强迫爬上刀山剑树或者被赶进兽场与虎象格斗,弄得人们怨声载道,不久就让赵匡胤灭了南汉

【成语举例】我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痛苦也怕很难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成语故事:声名狼藉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典出《汉 司马迁 史记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四君者,皆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於诸侯。”

《柯劭忞 清史稿 卷三二二 列传一百零九 尹壮图传》:“各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臣经过地方,体察官吏贤否,商民半皆蹙额兴叹。”

秦国大将蒙恬与大臣蒙毅,祖父子三代屡为秦建功立业,出谋划策,深获秦始皇赏识,并委以重任。始皇死后,幼子胡亥继位,即秦二世也。亥轻信谗言,令毅自杀。毅心不服,便列举史上君主误杀良臣之事,及其覆灭与亡国之命运。盼亥能以史为鉴,引以为戒,以免“声名狼藉”,为天下所不齿。胡亥不听,终杀蒙毅。尔后,复以君命迫恬,后恬亦服毒自杀。

狼藉:据传狼群常于草地卧息,离时常将草地弄乱以灭其迹。后常以此语形容凌乱不堪。

“声名狼藉”。本据蒙毅之言而改编。以喻人之声望与名誉极其恶劣,或行为不端,不守法纪,常用此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家之言成语故事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yī jiā zhī yán

【成语典故】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成语释义】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着。

【成语用法】作宾语;指有独特见解

【成语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一家之辞、一家之论、一家之说

【同韵词】处之夷然、无话不谈、别易会难、东阁待贤、烽火连年、文思如泉、多易多难、袒臂挥拳、满腹疑团、缚鸡弄丸。

【年代】古代

【灯谜】诧

【教学同步】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高中六册·课文·13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走南闯北,收集各种史学资料,用近20年时间撰写出52万余字的《史记》。他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按事实撰写历史,以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评价历史人物,他对好友任安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成语示例】皆当补译,以成一家之言。  梁启超《论译书》

【成语例举】

◎ 从这一点说,历史研究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人云亦云,因循旧说,而在于汇通古今之变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成一家之言。

◎ 他还论证了"史法"和"史意"的相互关系,阐有了史学属性在于著述具有别识心裁,成一家之言,而不能仅仅编纂历史事实,没有史学思想。

◎ 本文当然只是一家之言,本版刊出的目的在于引发大家的议论:在当代社会,汉语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和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但如何为变革中的汉语提供文化规范?这个问题关乎汉语言文字的命运,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尊。

◎ 在具体的论述中也是不囿于一己之见、一家之言,而是从善如流、广泛汲取。

◎ 这些有关舞蹈渊源的论述,都可作为一家之言,供我们在欣赏舞蹈过程中思考。

◎ 周所长乃是小有名气的学者警官,法律系毕业,操办刑侦十几年,不但常去学堂讲演一番,更著文立说,成一家之言。

◎ 一家之言":个性化的主持风格、独特的视角、客观公正的观点、到位评述的追求目标。"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不逞之徒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不逞之徒指的是因失意而胡作非为的人,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年》关于子驷的一段记载。

子驷,即郑国的公子驿。当时,郑国各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内部矛盾很尖锐。郑僖公是被子驷杀死的。子驷杀僖公,立了僖公的五岁的儿子嘉为国君(即简公),这样,他就操纵了郑国的国政。后来,有不少贵族的公子就联合反对子驷,准备发动政变。子驷知道了,便“先下手为强”,杀了子狐、子熙、子侯、子丁等公子3子狐的两个儿子吓得逃往卫国,其余的反对派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子驷对尉止也有很深的成见,因此,在晋国率领诸侯之师攻伐郑国,郑国出兵抵御于牛首的战役中,子驷故意减少尉止部队的兵车数童。尉止俘获的俘虏,子驷又不算数、不计功。当初子翩在划定田边地界的时候,还侵占过司氏、堵氏、侯氏、于师氏的田地。因此五家贵族纠合了一批不逞之徒(不得志的人),以公子们被害为由,发动了政变s十月十四日这一天,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带领众人,攻人宫中,杀了子驷,把郑简公劫走,局势极度紧张。后来子产和子娇发兵,杀了尉止和子师仆,侯晋、堵女父和司臣逃到国外去了,乱事才告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成语故事:哭竹生笋的故事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在吴国有一个叫孟宗的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家里失去了男丁,所以生活比较困苦。即使如此,他的母亲仍然想方设法让他念诗书,学礼仪,鼓励他结识一些读书人,以便将来出人头地。

有一年,县试(在县内举行的考试)时,各地的考生都到孟宗居住的地方来参加考试。有些考生贫困,没有多余的钱财住客栈,孟母就请他们到她家里住宿。她还缝了很大的被子给那些考生盖。她说:“我的孩子仰慕你们众位的品德和学问,可我又没有能力好好招待你们,只能做这点事表示对你们的敬意。”于是,孟母名声很快传遍了各地。

孟宗是一个非常孝顺母亲的人。他知道母亲含辛茹苦,才把他培养教育成人,所以心中对母亲又愧疚又感激。

有一年冬天,孟母突然病倒了,躺在床上许多天,什么东西都不想吃。一天早上,她忽然对孟宗说:“孩子,真奇怪,我现在忽然想喝点笋尖汤。”孟宗听说母亲想喝汤,非常高兴,因为母亲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身体越来越衰弱了。不过他马上又发愁起来,因为当时正是寒冬,而竹子要到春天才会发芽,到什么地方去找竹笋呢?孟宗想着想着,不觉皱起眉来。孟母见儿子这副表情,便说:“哦,我大概是病糊涂了,这节气哪儿来的竹笋呢!算啦!”

孟宗马上告诉母亲:“您别着急,我会尽量想法找点笋尖回来炖汤给您喝的。”可是他心中又想,答应起来容易,可是最近这两天这么冷,寒风呼啸不停,动物全在冬眠,花草树木离出芽生长还有一段时间,我怎能找到笋尖呢?可是一想到母亲要喝笋尖汤,他马上来了力气,于是扛起铲子、锄头,冒着风雪向山中走去。终于走到了一个竹林。当他看到白雪像地毯似的厚厚铺了一地,更加心惊:“天哪!几乎连青绿的竹叶都看不见,上哪儿去找新笋尖呢?这实在是办不到的事情呀!老天爷,可怜可怜我吧!我母亲病得那么重,若是找不到笋尖炖汤给她喝,那我可一辈子也不能心安哪!”他想到母亲正在病床上期待笋尖汤,鼓足勇气对自己说:“我挖一挖试试吧,我可以一寸一寸地挖,到挖着笋尖为止。

寒冬腊月,土冻得像铁一般硬,他吃力地一铲铲挖下去,一直累得筋疲力尽,仍然看不到半点绿色的笋尖。孟宗挖不出竹笋,又想着病床上的母亲,不由得对着土坑哭了起来。哭了好一阵子,当他睁开泪眼往地上瞧时,不禁吃了一惊。原来,他面前的冰融化了,竹根四周的冰土都变成了软泥,软泥中居然有几个绿尖顶冒了出来!

”呀!笋尖啊!笋尖啊!“孟宗惊叫起来,心想:这不会是做梦吧?他连忙弯腰去拔,拔出一个,摸了摸,哈哈,心中窃喜。原来真的是新鲜笋尖!母亲的愿望终于可以满足了!问题是,刚才还什么都没有的土坑,怎么会在突然间长出新鲜的竹笋来呢?太不可思议了!难不成是上天的赏赐?”嗯,一定是的!“孟宗对着上天叩首说,”谢谢老天爷!“

孟宗挖出土坑中的笋尖,赶回家去做笋汤。孟母看见儿子拿了竹笋回来,也非常吃惊。她喝了儿子给熬的笋汤之后,病没过多长时间就痊愈了。

后来,孟宗更加努力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者,并且当了朝中的大臣,做了很多好事。

——《二十四孝之十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坚壁清野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847 字

+ 加入清单

荀彧,字文若,颍川(今河南中部)人。他的祖父荀淑博学多才,德高望众,所生的八个孩子,个个才华出众,被人们称为“八龙”。他的父亲荀绲,曾经担任济南相一职。叔父荀爽,位居三公之列。出身于这样的名门望族,荀彧从小就耳濡目染,具备了治国安邦的经世之才。南阳名士何隅对荀彧推祟备至,认为他有辅佐君王的才干。

汉献帝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荀彧以孝廉的身份被拜为守宫令。董卓作乱后,他要求外派,当了亢父(今山东济宁市南)县令,很快又弃官回乡。回到颍川后,他对父老乡亲们说:“颍川是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天下有变,这里必定会遭受战火,应当尽早离开,不能久居。”但父老们都留恋故土,犹像不决。正好他们的老乡、时任冀州牧的韩馥派骑兵来迎接乡亲,荀彧就独自率宗族去了翼州。后来,董卓的部将李榷出关东一直掳掠到颍川、陈留一带,留在颍川的乡亲们果然多被乱军杀害。由此,人们不得不佩服荀彧的远见卓识。

荀彧在翼州待了没多久,就投奔当时以奋武将军的身份驻扎在兖州东郡的曹操帐下。曹操非常赏识他,曾经不止一次地拉着他的手说:“你就是我的张子房啊!”将荀彧与辅佐汉高祖刘邦的名臣张良相提并论,可见他在曹操心中的重要地位。荀彧果然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从二十九岁起,一直以司马这个最高军事长官的身份跟着曹操南征北战,为他出谋划策,直至曹操三分天下,建立曹魏政权。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当时,曹操没有多少兵马,加上处于偏远之地,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前期荀彧做的主要工作是替曹操经营兖州,巩固后方。另外,他还不遗余力地为曹操招揽了不少人才,如郭嘉、钟繇、司马懿等。由于荀彧的加盟,曹操集团迅速壮大起来,为日后的发展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94年,曹操借口报杀父之仇攻打徐州陶谦,他的老朋友张邈、陈宫却暗中与吕布勾结,以夺取兖州。吕布大军压境时,张邈为了骗取军粮,就对荀彧说吕布是来帮助曹操讨伐陶谦的。荀彧一眼识破了张邈的险恶用心,并果断采取对策:一面集中城中兵力准备对付吕布,一面急调东郡太守夏侯敦前来助守兖州。当时曹操带领主力去攻打陶谦,兖州城没有多少留守兵士,兖州州治鄄城里的不少官吏见大势不妙,就暗中与张邈、陈宫串通,好为自己留条后路。下辖诸县的官吏见吕布来势凶猛,审时度势之下,也纷纷选择投降,兖州情况危急!荀彧当机立断,在夏侯敦赶到的当晚,就安排他诛杀了谋叛的数十位官吏,这一招立刻稳住了人心和阵脚;同时,他又与程昱设计保全了范县、东阿县,与鄄城形成三足呼应之势。由于后方相对稳定,曹操回师后,很快得以整顿兵马,打败吕布,夺回兖州。

次年夏天,徐州牧陶谦去世了。曹操想趁机攻取徐州,再来对付吕布。但荀彧对曹操说:“自从上一次战争结束后,徐州方面己经结成同盟,加上现在正是麦收季节,对方必定会把粮食藏起来,再巩固城池,使曹军受困。万一到时攻不下徐州城,我们在附近又无法完成粮草补给,那么,用不了十天,咱们这支十万人马的大军,不用作战就会陷入困境。现在的兖州虽然一片残垣断壁,但好比是汉高祖的关中、光武帝的河内,可以作为建功立业的根基。”曹操听了连连点头,又问:“依你之见,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呢?”荀彧又说:“假如现在我们分一支兵往东,去攻打陈宫,陈宫一定忙于应战,无法兼顾西边,我们就可以抽出人手把熟了的麦子收了。在粮草丰足的情况下,再去攻取吕布,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攻下吕布后,再与南方的扬州结为同盟,一起讨伐袁术,这样,我们的势力就能够延伸到淮河、泗水一带。假如现在舍弃吕布去夺徐州,就会陷入两难的处境:如果留守兖州的兵力多了,则攻打徐州不够用;留守兵少了,万一吕布乘虚而入,带兵前来攻打,我们就不足以应付。”听了荀彧的一席话,曹操茅塞顿开。他按照荀彧的方案行事,果然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坚壁清野的意思】现指游击战中晢时撤退前,收藏物资,使敌人一无所获。坚壁,加固营垒;清野,将四野的财物清理收藏起来。(坚壁清野是什么意思)

加强防御工事,转移人口财物,收割已熟了的庄稼,以抗击敌人的入侵。

【活学活用】其实坚壁清野虽是兵家一法,但这究竟是退守,不是进攻。(鲁迅)

【妙语点拨】“坚壁清野”的战术来源于曹操欲攻刘备,有远见卓识的荀彧,足智多谋,谏说徐州收麦,必坚壁清野,以逸待劳。曹军如至,必久攻不下,兵马劳顿,不战而返。于是曹操转而集中攻打吕布。所谓兵法,须集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因素。荀彧谏言中的坚壁清野,是一种较为消极的防守法。由于它主要主张严防死守,因此常与诱敌深入相结合,以达到困死、饿死敌人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趣味成语故事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探骊得珠

【拼音】: tàn lí dé zhū

【解释】: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出处】: 《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成语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他就坐下来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阳光下闪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亲说过,在河的最深处有许多珍宝,可是谁也不敢去,因为那里住着一条凶猛的黑龙叫骊龙。他想,要是潜到河底,找到珍宝,我们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现在这样一天干到晚,三顿还吃不饱,不如豁出去试一试。他把心一横,三下两下脱了衣服,一头扎进冰冷的河里。

开始他还看得见四周的小鱼在游来游去,再往深处,光线变得越来越暗,水也越来越凉,最后,他什么都看不见了,四周一团漆黑。他心里有点害怕,不知该往哪儿游。就在这时,不远处有一个圆圆的物体在闪闪发光,定睛细看,啊,原来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气游过去,双手抱住明珠,使劲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怀里。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后撒腿就往家跑。

父亲一见明珠,就问他是从哪儿得到的。他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父亲讲述一遍。父亲听了说:“好险哪!这颗价值千金的明珠是长在黑龙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时候黑龙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没命了。”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天衣无缝成语故事_700字

全文共 648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有个叫郭翰的先生,他能诗善画,性格诙谐,喜欢开玩笑。盛夏的一个夜晚,他在树下乘凉,但见长天如碧,白云舒卷,明月高挂,清风徐来,满院飘香。这时,一位长得异常美丽的仙女含笑站在郭翰面前。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小姐,您是谁?从哪来?”

仙女说:“我是织女,从天上来。”

郭翰问:“你从天上来,能谈谈天上的事情吗?”

仙女问:“你想知道什么?”

郭翰说:“我什么都想知道。”

仙女说:“这可难了,你让我从哪说起呀?”

郭翰说:“人们都说仙人聪明,你就随便说说吧。”

仙女说:“天上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绿树常青,花开不谢。枝头百鸟合鸣,水中游鱼可见。没有疾病,没有战争,没有赋税,总之,人间的一切苦难天上都没有。”

郭翰说:“天上那么好,你为什么还跑到人间来呢?”

仙女说:“亏你还是个读书人。你们的前辈庄周老先生不是说过‘在栽满兰花的屋子里呆久了,也闻不到香味’的话么。在天上呆久了,难免有些寂寞,偶尔到人间玩玩。”

郭翰又问:“听说有一种药,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你知道哪有吗?”

仙女说:“这种药人间没有,天上到处都是。”

郭翰说:“既然天上多得很,你该带点下来,让人们尝尝有多好呀。”

仙女说:“带是带不下来。天上的东西,带到人间就失去了灵气。不然早让秦始皇、汉武帝吃了。”

郭翰说:“你口口声声说来自天上,用什么证明你不是说谎话哄人呢?”

仙女让郭翰看看衣服。郭翰仔细看完,奇怪的是仙女的衣服没缝。

仙女说:“天衣无缝,你连这个都不懂,还称什么才子,我看你是十足的大傻瓜。”

郭翰听完,哈哈大笑,再一瞧,仙女不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20则

全文共 392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成语是汉学精髓,但具有古韵的成语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些难度的,不妨将成语故事化,通过故事的形式教导孩子学习成语了解成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生简短成语故事20则,欢迎大家参考!

1、沆瀣一气

唐僖宗时,有个叫崔沆的主考官,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由于两人都姓崔,而他们的单名“沆”和“瀣”连在一起,又恰恰是表示夜间水气的“沆瀣”两字,于是有人就开玩笑说他们是“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比喻彼此气味相投。

2、不自量力

春秋时,弱小的息国与较大的郑国相邻。一次两国发生争执,息国国君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出兵侵略郑国,被郑国军队打得大败。当时有见识的人就认为息国不仅无理,而且还“不量力”,是走在死亡的道路上。果然,没有多久,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3、乐不思蜀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由昏庸无能的儿子刘禅继位。后来蜀国灭亡,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带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请刘禅饮酒,席间让人表演了一些蜀国的娱乐节目。当时跟随刘禅投降的蜀国人看后都产生了亡国的伤感,唯独刘禅嬉笑自如。后来司马昭问他是否怀念故国刘禅却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或乐而忘返。

4、从善如流

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晋军元帅栾书率军前去救援。楚军一见晋军,就撤回去了。栾书于是转而攻打依附楚国的蔡国。楚国急忙派出两个县的兵力,前来援救。这时,晋军上下斗志高昂,准备迎战楚军。只有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栾书退兵,避开楚军的锋芒。栾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后来晋军趁楚军回国之际,出兵攻克了蔡国。

从善如流:比喻乐于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5、多难兴邦

春秋时,楚灵王为了称霸,想与诸侯会盟,派椒举前去邀请晋平公参加。晋平公想拒绝,司马侯劝他去。晋平公说:“晋国地势险要,战马多,而楚国又多灾多难。我们完全用不着怕它。”他劝晋平公把眼光放远点,同意楚灵王的邀请。“多难以固其国”后多作“多难兴邦”。邦:国家。

多难兴邦:指多经困难,反而可以促使上下团结奋斗,使国家强盛起来。

6、买椟还珠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7、守株待兔

从前有个农夫,有一天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兔子撞到田边的树桩上死了,他什么都不用做,白拣了一只兔子吃,很高兴。

从此,他就不再种田,干农活了,天天坐到树桩上等兔子,结果就饿死了。

寓意:不要把偶然的幸运,当成长久的依靠。

8、揠苗助长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寓意:做事做人不忍急于求成,最终适得其反!

9、天衣无缝

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传说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里乘凉,见一个仙女从天上下来,她身穿白衣,美丽绝伦。她告诉他她名叫织女。郭翰仔细欣赏织女的衣裳浑然一体,竟看不出一丝线缝,好奇问织女。织女答道:“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10、解衣衣人

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手下的韩信因得不到重用就投靠刘邦。刘邦认为韩信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就把他的衣服送给韩信,还给韩信送去精美的食物、兵马。韩信带兵灭掉齐国。项羽派武涉去劝韩信自立为王,被韩信拒绝。

11、一衣带水

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南史·陈后主纪》。

释义: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称隋文帝,统一北方后,面对长江以南的陈朝就想统一全国,他经常对手下人说:“我是老百姓的父母,难道因为像衣带似的长江就能挡住我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吗?”于是出兵渡江灭掉陈朝。

12、不共戴天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礼记·曲礼上》。

释义——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不愿和仇敌在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

公元1138年,金国派使者要挟南宋皇帝递降书顺表,宋高宗、秦桧贪生怕死,准备降金。大臣胡铨写《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对:“誓与秦桧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斩下他的人头悬挂城门示众,然后诛杀金国使者。否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

13、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14、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5、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16、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17、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18、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19、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20、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司马昭之心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成语解释]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典故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高贵乡公卒”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成语故事

司马懿杀了曹爽,掌握了魏国实权。他死后,他儿子司马师又掌了权。司马师对反对他的大臣大开杀戒,废除了魏少帝曹芳,改立曹髦。对不服从的地方势力东征西讨。司马师死后,他弟弟司马昭做了大将军。司马氏父子三人,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专横。魏帝曹髦忍耐不住了。

有一天,曹髦对三个近臣说:“司马昭的野心,过路人都知道了,我不能再忍受了。今天和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从怀里掏出一道写好的诏书,扔在地上,说:“我已经下了决心,就是拼个死也不怕。”说完他进宫去了。这三个近臣当中,有两个人马上溜出去向司马昭报信。当二十岁的曹髦集合了宫内的禁卫军和侍从太监,吵吵嚷嚷的从宫里杀出来,就被司马昭的人马保围。曹髦最后被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兄弟怡怡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兄弟怡怡

【汉语拼音】xiōng dì yí yí

【近义词】:难兄难弟

【反义词】:煮豆燃萁

【成语出处】

1、《论语·子路篇》: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兄弟怡怡。”

2、鲁迅《彷徨·弟兄》: 你昨天竟急得那么样,叫旁人看了也不能不感动,这真所谓‘兄弟怡怡’。

【成语解释】兄弟和悦相亲的样子。

【兄弟怡怡造句】这一家子兄弟怡怡,幸福长久。

【兄弟怡怡的成语故事

《彷徨·弟兄》:“老三说,老五折在公债票上的钱是不能算公用的,应该……应该……。”益堂咳得弯下腰去了。

“真是‘人心不同’……。”月生说着,便转脸向了沛君,

“那么,令弟没有什么?”

“没有什么。医生说是疹子。”

“疹子?是呵,现在外面孩子们正闹着疹子。我的同院住着的三个孩子也都出了疹子了。那是毫不要紧的。但你看,你昨天竟急得那么样,叫旁人看了也不能不感动,这真所谓‘兄弟怡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春秋时期讳疾忌医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蔡国有位名叫扁鹊的医生,由于医术高明,因此被经常请进宫廷为达宫贵人行医治病。

一大,扁鹊夫拜见蔡桓公,两人见面寒暄一阵 后,扁鹊就看出蔡桓公与色不对,于是说:“大王,您 现在病了,可病还只是在皮肤里,赶快让我给您医治,如果—-”扁鹊话还没说完,桓公就不高兴地说: “我没病。”说完,丢下扁鹊拂袖而去。

10天以后,扁鹊又来看蔡桓公,他对桓公说: “恕我大胆直言,大王您的确有病,井且现在病变已 发展到肌肉里,如果再不及时医治,病情就会更加厉 害。”谁知蔡桓公沉下肚来,怒与冲冲,脱口而骂:“大 胆刁医,你竟敢三番五次地咒我有病,该当何罪!”扁 鹊不敢再说,悻悻退出。

扁鹊走后,蔡桓公仍怒火未息,生气地对身边的 大臣们说:“像扁鹊这样的医生,就爱给没病的人看 病,以此来夸耀自已的本事。”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 看你,心中暗暗着急,但谁也不敢多说。

又过了几天,扁鹊又来看蔡桓公,蔡桓公却传旨 不许扁鹊进去。扁鹊担心他的病再拖下去会更严重, 忍无可忍,大胆闯了进去,直接来到桓公榻前,他看 蔡桓公已经画容惟粹,身体消瘦,十分着急,就跪下 说:“大王,您的病现在已经发展到肠胃,再不治疗就 会很危险了。大王的龙体是万民之躯,千万要多加珍 重啊。”桓公还是不相信自已有病,让人把扁鹊赶了 出去。

又过了10大,扁鹊再一次来看蔡桓公。他看了 蔡桓公几眼后,掉头就跑。蔡桓公觉得很奇怪,就派 大臣夫追问。扁鹊回答说:“一个人生了病,病在皮肤 里、肌肉里、肠胃里,用针炙或服药,都是可以治愈 的,可是病深入到骨髓里,药物就没有用了。现在大 王的病已发展到骨髓,我是实在没有办法给他医治 了。”扁鹊说完,叹了口气,走了。

果然,没过几大,蔡桓公就病重,卧床不起,急忙 派人夫请扁鹊,可是扁鹊这时已经到秦国去了。

没多久,蔡桓公就死了。

讳疾忌医的故事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因地制宜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从前长安城里有一个佝偻人郭骆驼以种树为生,很多有钱人争相请他去移栽树木,因为他有丰富的种树经验,经他移栽的树木长势很好,有人询问经验时,他说只是因地制宜,让其自然生长,很多人从他种树经验上悟出治国的道理。

【出处】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近义词】因势利导

【反义词】一成不变

【谜语】乡下人选地方撒尿

【邂逅语】乡下人撒尿

【成语例句】

◎在区环卫所的支持下,今年三月因地制宜地开始建造,一间垃圾间可放二、三只垃圾圆桶,大的可放六只。

◎一条战线、一个地区同一个乡、一个工厂的差别很大,因而机构的设置应该有所不同,要因地制宜,切合实际。

◎除中央规定必设的机构外,其余机构可以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设置。

◎发展多种经营要因地制宜,既要搞第二、第三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各个城市情况不同,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依山傍水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依山傍水

【汉语拼音】yī shān bàng shuǐ

【近义词】:倚山傍水

【反义词】:不毛之地

【成语出处】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成语解释】依:依靠。傍:靠,靠近。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指地理位置很好,褒义词。

【依山傍水造句】风景区内,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依山傍水的成语故事

叶适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五月初九(5月26日)出生在温州瑞安县城南门望江桥一带,叶氏祖籍处州(今浙江丽水地区)龙泉县,在叶适的曾祖叶公济时方徙居瑞安。

叶适的少年时代,家境贫困。“自处州龙泉徙于瑞安,贫蒉三世矣”。其父叶光祖,字显之,性情开朗,有大志而未入仕途,以教书为业。母亲杜氏嫁到叶家的那一年,正逢水灾,家中器物被大水冲尽,自此更为艰难,居无定址,先后迁过二十一处,“穷居如是二十余年”。杜氏生于瑞安,勤劳贤慧,善于教子,她对童年时代的叶适影响很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700 字

+ 加入清单

四字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利害相关,这个成语在古代历史故事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字成语:唇亡齿寒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吕氏春秋·权勋》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反之,嘴唇无齿则一无是处。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 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 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 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 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 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 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