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柯一梦是神话故事的成语吗(汇编20篇)

寓言故事大家看过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柯一梦是神话故事的成语吗,欢迎阅读!

浏览

6392

作文

1000

由寓言故事得到的成语五:仙人指路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人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颇负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故事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两岁能文、四岁会武的神童,只因后来科场失意,擂台负伤,改行经商后又把老本蚀光,在走投无路时就奔赴黄山来寻师访仙。哪知跑遍了千峰万壑,连一个药农、樵夫的踪影也没见到。干粮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烂了就披树皮、树叶。渐渐地变得骨瘦如柴,一天终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

不知过了多久,来了一位身背蔑篓,脚着山袜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过来,问明情况后,老人哈哈一笑说:“你怎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个力气活干干,免得把一条命丢在这荒山野岭白白喂了豺狼虎豹。”说完还送些野果给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话是对的,就千恩万谢地辞别了老人。

没走多远,猛一下醒悟过来:“我跑遍全山连个人影也没见过,那老汉分明就是仙人。”他回头就追,追上老人后就双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给指引一条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说:“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实不相瞒,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这才看破红尘.隐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见老汉风度不凡,气宇若仙,决心拜老人为师,苦苦哀求不止。谁知等他抬头再看时,这老人却变成了一块高大魁伟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头前百拜千叩,忽然石头人肚里发出声音:“踏遍黄山没见仙,只怪名利藏心间,劝君改走勤奋路,包你余生赛神仙.”

神童最终还是听信了仙人的话,后半生不但成家立业,而且日子过得很火红。难怪清人曹来复以诗记之:“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处指迷途。”在人胜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石的形状又变成了喜鹊,旁有一棵青松,状若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称“喜鹊登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柳絮才高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liǔ xù cái gāo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尚书仆射谢安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里把儿女辈召集在一起谈论诗文经义,要求子侄们用诗形容此时的大雪,侄儿谢朗作诗“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欣赏侄女的诗才。

【出处】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成语举例】柳絮才高称谢咏,麻衣喻切有曹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无边无沿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无边无沿

【汉语拼音】wú biān wú yán

【近义词】:无边无际、无边无涯、无边无垠

【反义词】:狭窄不堪、羊肠小道

【成语出处】徐光耀《平原烈火》:“他们就在这一个连一个的村庄里头,就在这一块无边无沿的平原上,鱼儿一样地游来游去。”

【成语解释】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无边无沿造句】漫山遍野、无边无沿的油菜花构出一幅绝美的画卷。

【无边无沿的成语故事

《平原烈火》是一本由徐光耀编写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英雄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徐光耀,1925年生,河北雄县人。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1953年毕业于中央文学讲习所。1938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新华分社记者,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四百生灵》,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等。1953年至1956年曾带军职以作家身份回故乡搞初级农业合作社。开始了新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打仗,赵国败了,赵国的平原君想挑选二十个门客与自己一同前往楚国求援,结果挑来挑去,还少一个。这是有个叫毛遂的门客向平原君推荐了自己,他说:“既然人数不够,先生不如带上我出发吧!”平原君经不住毛遂再三恳求,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从上午谈到中午,也没有谈妥派援兵结盟这件事,毛遂不耐烦地冲上殿去,楚王斥责他:“我和你的主人在说话,哪里轮得到你放肆?”毛遂拿着剑对楚王说:“十步之内,你的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来真的,便不敢轻举妄动,竖起耳朵听他发表“高见”。于是毛遂把出兵援赵有利于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终于撤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霜露之疾的成语故事及出处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汉朝的公孙弘年轻时很穷,在海边放猪。四十岁时开始学习《春秋》,六十岁时,汉武帝广招天下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被征为博士。七十六岁时公孙弘当了丞相,封平津侯。虽然贵为三公,但公孙弘生活却很简朴,每顿饭只有一个荤菜,把自己的俸禄都给了故人宾客,家里没有什么余财。

后来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朝廷追拿其党羽正紧的时候,公孙弘却生病了。他觉得自己关键时刻不能给国家出力,给汉武帝上书请求辞职。汉武帝回信说:“……你不幸得了小病,就像寒霜朝露一样,很快就会好的,目前朝廷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你,你看看医生,休养休养,好了就回来,为什么要辞职呢?”又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做为养病之用。不久,公孙弘的病好了,就又上朝理事了。

霜露之疾”形容病很轻,很快就会痊愈。

(出自《汉书公孙弘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成语故事:心腹之患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心腹之患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心腹之患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去。他的儿子夫差继承吴王之位后,为报父仇,励精图治,后来大败越国,并乘胜攻入了越国的都城。越王勾践率领着仅存的五千残兵败将退到了会稽,并派人向吴国求和。

吴国的大臣伍子胥对夫差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举歼灭他,将来一定会后悔。”可是吴王夫差因为这次的大胜而骄傲自满,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劝谏,下令准许越国议和。吴王大胜越国以后,夫差自以为从此可无后顾之忧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晋国、齐国等国家比试比试,分个高下。而这时的越王勾践时刻不忘丧国之耻,卧薪尝胆,越国的国力渐渐恢复起来。伍子胥又规劝夫差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可吴王还是不听伍子胥的规劝。由于他连年用兵,结果国力空虚,终于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国消灭了。

成语“心腹之患”由“心腹之疾”演变而来,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

成语出处

《左传·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后汉书·陈蕃传》:“寇贼在处,四肢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成语谜语

谜语:肚子里头长瘤子(打一四字成语)

谜语解析:腹: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瘤子是一种异常增生而形成局部的肿块,为隐患。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萍水相逢成语故事_700字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萍水相逢”这则成语的萍是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这个成语来源于《王子安集.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王勃字子安,是唐初著名的文学家。他少年时便很有才学,6岁时就能写文章,而且写得又快又好;14岁时,已能即席赋诗。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合称“初唐四杰”。他15岁应举及第,曾经担任参军,后因罪免官。

公元676年,王勃去交趾探望做县令的父亲。途经洪都时,都督阎伯屿因重修的滕王阁落成,定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在那里宴请文人雅士和宾客朋友。他的女婿吴子章很有文才,阎伯屿叫他事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到时当众炫耀。王勃是当时有名文士,也在被请之列。

宴会上,阎伯屿故作姿态,请来宾为滕王阁作序。大家事先都无准备,所以都托辞不作。请到王勃时,他却并不推辞,当场挥毫疾书,一气呵成,写就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各宾客看了一致称好。阎伯屿读后也深为钦佩,认为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写的要高明得多,也就不再让吴子章出场着文了。

《滕王阁序》构思精绝,文气通顺畅达,而又纵横交错。序文在铺叙盛会胜景的同时,也流露出王勃壮志难酬的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几句的意思是:关山重重,难以攀越,有谁为失路的人悲哀?今天与会的人像萍浮水面,偶然相遇,都是他乡之客。表达了他生不逢时,慨叹自已命运不佳的心情。

不久,王勃离开洪都,前往交趾。不幸的是在渡海时遇难,死时才26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神话故事读书日记600字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人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慢慢传下来的智慧的结晶,它已流传了千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学库的珍贵遗产。现在很多小朋友都喜欢读这一本神话故事书,当然我也特别喜欢。

这本书中的故事智慧和神奇的色彩描写了很多神通广大的人物,比如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和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才华卓绝的代达罗斯……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月亮和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和俄狄浦斯。阿尔忒弥斯她非常勇猛并且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父亲铲除了两个巨大的怪物,之后又从瑟琳娜女神手中抢走了掌管月亮的权利,最后做了狩猎女神和月亮女神。但她非常嫉妒,凡是对她不利或者不好的人和事绝对不会手下留情,一定会置于死地。俄狄浦斯善良正直,才略过人,但是阴差阳错“杀父娶母”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无法接受事情的真相最后痛苦的离开了人世间。

一个个故事描述通过对人物性格、心理、动作等各方面体现了人物鲜明的特点,情节生动,耐人寻味。通过故事也让我学会了许多的道理,比如才艺卓绝的代达罗斯,他虽然聪明,但是有一颗嫉妒心,因为他狭隘的内心害死了自己的亲外甥,最后得到了报应失去了儿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一定要以平常心看待人和事物。赫拉克勒斯从小机智过人掐死毒蛇,长大后更是非常的英勇,为了替民除害独自一人潜入狮子洞穴杀死了狮子。最后终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得到了认可升入奥林匹斯山上,认可成为了天神。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幸福,才是长久的幸福。

希腊神话故事真的让我收获良多,它让我回味了希腊悠久灿烂的古希腊文明的同时感悟了不一样的精彩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席不暇暖成语故事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xí bù xiá nuǎn

【出处】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  《淮南子·修务训》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唐·韩愈《争臣论》

【解释】席:坐席;暇:空闲。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事务繁忙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应接不暇、日理万机、席不暇温

【反义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

【同韵词】星星点点、见兔顾犬、左顾右眄、各有所短、复巢无完卵、学疏才浅、断长补短、避井入坎、傍观冷眼、从流忘反.

【年代】古代

【英文】be inatearing hurry

成语故事】东汉乐安太守陈蕃克尽职守、政绩卓著,很受青州刺史李膺赏识,但与朝中大臣意见不合,又被贬为豫章太守。豫章有位贤才徐樨很让陈蕃仰慕,他去豫章家还没有安顿好就去拜访徐樨。他表示要学周武王当年席不暇暖一样去求贤人的帮助。

【示例】真是忙得席不暇暖,人仰马翻。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一回

【成语例句】

◎ 在那些紧张的日子里,张万春东奔西忙,席不暇暖,废寝忘食,身先士卒。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神话的成语故事夸父逐日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的牺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从此,他的部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夸父的后代子孙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是非常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典故成语故事5:唇亡齿寒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灭虢(guó)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yú)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美玉和宝马,他会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难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听后,便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村子里住着一个农夫

他有一块很大的水田

农夫每天都在想,田里该种点什么呢?

后来,他决定,全都种上水稻

于是,他往田里插上秧苗,他插了一排又一排,插了整整一天

才把整块地都插满了小苗

后来,农夫每天都来到田里,想看看小苗有没有长高

他看来看去,觉得小苗还是和以前一样高

等了很多天还是如此

农夫着急了,心想“小苗总也不长高,我是不是应该帮帮他们,把小苗拔高一点呢”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农夫就跑到田里,开始拔小苗

农夫拔呀拔,小苗真多呀

拔了整整一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傍晚的时候,农夫回到家里

说:“累死我了,今天总算帮小苗们长高了一点”

农夫的儿子听完很好奇,赶紧跑到田里去看

发现,所有的小苗都已经枯死了

小苗长大需要一定的时间

可是,农夫很着急,没等到时间就想让小苗快快长大

最后,把小苗拔坏了

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们,做事情千万不要着急哦~要慢慢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排难解纷成语故事_1200字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排难解纷”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调停双方的争执或纠纷。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赵策三》,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公元前258年,秦国的大军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魏王应赵王的要求派兵救援,但领兵的将军在途中按兵不动;与此同时,魏王又派客卿将军辛垣衍潜入邯郸,通过相国平原君转告赵王说,秦军所以围困邯郸,是要逼赵国尊秦昭王为帝,如果赵王能这样做,秦国一定会撤军。

这时,齐国的高士鲁仲连正好在赵国作客,听说辛垣衍叫赵王尊秦为帝,就去见平原君。平原君对他说,赵国上百万军队在国外覆没,现在秦兵又包围了邯郸,无法使他们退兵。辛垣衍要我们尊秦为帝,我哪里还敢说话。

鲁仲连听了平原君的话后,表示他愿意去跟辛垣衍说说。辛垣衍会见鲁仲连后,见对方不开口,便说道:“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人,都是为了向平原君讨点好处。我打量先生的模样,却并非如此,那为什么老呆在这里不走呢?”

鲁仲连不亢不卑地说:“秦国是个不讲礼义、穷兵黩武的国家,用诈术来对待读书人,把百姓当作俘虏,如果秦王毫无顾忌地做皇帝统治天下,那我鲁仲连只有跳东海自杀了,我是决不愿做秦国的百姓的。我所以来见将军,是想为赵国出点力。”

“先生怎样出力帮助赵国呢?”

“我要叫魏、燕两国出力帮助赵国,齐、楚两国已经帮助赵国了。”

“燕国嘛,我可以请它跟着赵国。至于魏国嘛,我也是魏国人呀,先生怎么叫魏国来帮助赵国呢?”

“魏国没有看到帮秦称帝后的害处,如果看到了,那一定会帮助赵国的。”鲁仲连接着又说,“如今秦是个有战车万辆的大国,魏也是,彼此同样称王。仅仅看见秦国打了一次胜仗,就想尊秦为帝。秦的贪心没有止境,如果真的称帝了,就要变动诸侯的大臣,撤换他厌恶的人,赏赐他喜爱的人,他还要把自己的女儿和那些说别人坏话的女人嫁给诸侯做妃子。这种人一进入魏国的王宫,魏王还能泰然自若吗?就是将军又怎能保持旧日的宠幸呢?”

辛垣衍听到这里,站起来向鲁仲连拜谢道:“起先我以为先生是个庸人,如今我才知道先生真是天下少见的高士。请允许我就此告辞,我再也不敢提尊秦为帝的事了。”这时,魏公子无忌夺了前来救赵国但在途中按兵不动的将军的兵权,率领大军来救赵。秦军见形势对自己不利,就此撤退了。

平原君决定封赏鲁仲连,鲁仲连一再辞谢,说什么也不愿接受。于是,平原君摆酒宴请他。等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他走到鲁仲连席前,奉上千金并且为他祝福。鲁仲连笑着说道:“作为天下之士,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能为别人排除危难、解决纠纷,而不收取报酬。如果要收取报酬。那就成为商人了。我鲁仲连不愿做这样的人。”

鲁仲连很快就辞别平原君而去,从此再也没有露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因小失大成语故事_600字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因小失大是一个成语,拼音yīn xiǎo shī dà,是指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形容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得不偿失。

近义词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一叶障目;得不偿失;因噎废食;舍本逐末。

有个书生,住在京城里。一天,他偶尔路过延寿街,看见一个年轻人正在买书,刚好有一枚钱掉在地上,他就走过去用脚踩住钱。等年轻人走后,他弯下腰把钱捡起来。旁边坐着个老人,看了他半天,忽然站起来问他的名字,问完了,冷笑两声就走了。

后来,这个书生得到了江苏常熟县尉的职位。正式上任前,他去拜访自己的上级江苏巡抚汤潜庵。可求见了十多次,巡抚都不见他。巡抚还传下命令,叫这人不必去赴任了,原因是他的名字已经挂进了被检举弹劾的公文里了。

书生大惑不解,问是为什么事情而被弹劾的。人家回答说:“因为你贪污。”书生很奇怪:我连官都还没做一天呢,哪里会贪污?就想进去当面解释一下。

差役再次传达了巡抚的话:“你难道不记得当年在书铺里的事了吗?你当秀才的时候,尚且爱那一文钱如命。现在你运气好,当上了地方官,那你还不把手伸进老百姓的口袋里去偷,成了戴着乌纱的小偷?请快走吧,别一路上哭个不停。”这时他才知道,当年问他姓名的老人,竟是这位汤老爷,于是惭愧的辞官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语故事之卧薪尝胆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疾风扫落叶的故事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í fēng sǎo luò yè

【出处】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

【解释】疾:猛烈。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用法】作宾语;比喻力量强大,进展迅速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疾风劲草、疾风扫秋叶

【押韵词】险陂倾侧、献计献策、盐香风色、喜见于色、水光山色、时时刻刻、风驰电掣、辄作数日恶、如泉赴壑、人心难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前秦皇帝苻坚实行严厉统治,加强前秦的军事实力,先后消灭了前燕、前凉、代国,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并占领东晋的部分土地。383年,他不顾文武百官的反对,认为打东晋是疾风扫落叶一般,亲率90万大军进攻东晋,结果惨败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英文成语故事一:朝三暮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 man in the state of song raised monkeys. the monkeys could understand what he said.

as the man became poor, he wanted to reduce the monkeys food. he first suggested that he give them three acorns(橡子) in the morning and four acorns in the evening.

thereupon, the monkeys protested angrily. then their owner said, "how about four in the morning and three in the evening?" the monkeys were satisfied with that.

this idiom originally meant to befool others with tricks. later it is used to mean to keep changing ones min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屋建瓴成语故事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刘邦当上皇帝的第二年,有人向他报告楚王韩信暗地里正准备造反。他马上召集文武近臣商议对策。这时,谋士陈平给刘邦出了个主意,说:“陛下假说到云梦泽去巡视,并在陈地会见各个诸侯。陈是楚的西界,韩信得到陛下巡视的消息,一定会去陈地迎接的。当韩信拜见陛下的时候,只要有一位武士就可以把韩信捉住。”

刘邦按照陈平的计策,果然轻易就捉住了韩信。刘邦非常高兴,于是在当天颁布了大赦令。大夫田肯乘着道贺的机会,对刘邦说:“您捉住了韩信,又在关中建都,这是我们应当庆贺的大事。关中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胜于他国;土地广阔,有千里之远;兵员众多,占天下百分之二十。由于地势优越,如果派兵去攻打诸侯,真好比是站在高屋顶上往下倾倒瓶里的水,由上而下,势不可挡。”

刘邦听罢,心中大悦,随即赏赐了田肯五百斤黄金。 大将韩信 韩信,秦末汉初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楚汉战争时,刘邦采用他的策略,攻占关中。刘邦在荥阳、成皋间与项羽相持时,韩信率军袭击项羽后路,破赵取燕、齐,被刘邦封为齐王。不久,他率军与刘邦会合,击灭项羽于垓下。汉朝建立,韩信改封楚王,后因受到刘邦猜疑,被以谋反的罪名杀害。韩信善于用兵,著有兵法《韩信》三篇,现已失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神话故事读书日记600字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暑期里,一本名叫《中国神话故事》的书吸引了我,听后大家可别笑我幼稚哦,它之所以能吸引我,是因为它里面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意义,让人读后感到舒畅万分。

这样吧,我先来给大家讲一下其中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上古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谁也分不清它们,当时人们只能靠打猎为生,如果有人生病了,也不懂如何医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死去。经历了许久年之后,有一个名叫神农的部落首领,带着他的众多手下去寻找治病救人的草药,在一座山上,发现了许多花草,但山又高又陡,没有人敢上去,虽然手下不断地劝阻神农放弃,但他却信心百倍地想登上山顶去采摘。经过了百般周折,神农终于爬到了山顶,而且亲自去品尝各种百草的味道。传说中他成仙了,后人又称他为炎帝。

从故事中,我理解了万事开头难,而且要做好做成一件事情更难的道理。要取得成功,不是十分简单的事,它会有许多的困难险阻,如果退缩放弃了,那成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但相反,如果面对困难我们能迎头赶上,并且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那成功一定会是我们的,就象神农一样,努力了,奋斗了,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对我来说,知识就象是高山上的百草,我只有好好学习,不怕辛苦,多学、多问、多练,高山上的百草也一定会属于我。

这只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其它的故事也都非常的精彩,真是让人百读不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故事读书笔记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可是,妈妈讲的太慢了,也太少了,听到石老师说要看这本书,我立马让爸爸给我买来看,看着看着,我就被成语里面的小故事给吸引住了。真的是太让我爱不释手了,“成语爷爷”真的是太有智慧了,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让我为之深深地吸引。

其中有一个“拔苗助长”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说的是一个人总是觉得他的禾苗长得太慢了,于是就拔出这些禾苗想让它长得快一些,但是因为禾苗离开了土地就全部死掉了……

我喜欢《成语故事》这本书,它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明白了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炼石补天的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传说盘古开天用四根“不周山”大柱子支撑天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将不周山撞倒,天地裂了一条大缝,女娲氏在高山上架起神火,炼了36501块五彩石把天的裂缝补了起来,砍大鳌腿支撑天,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注音】liàn shí bǔ tiān

【典故】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释义】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竭力挽回颓势

【相近词】女娲补天

【同韵词】畏难苟安、一呼三颠、天崩地坍、雄伟壮观、乐水乐山、猛虎离山、万世之安、洗垢求瘢、公听并观、随寓随安、......

【成语造句】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以它为基础的史诗中,往往是征服自然的幻想人物和生产或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如炼石补天的女娲,射落九日的后羿,偷天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和辛勤治水的大禹,多能巧匠的赫尔古列斯,勇猛无敌的阿喀琉斯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