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恩平的家乡风俗【实用20篇】

在这个繁荣昌盛的年代,我们青少年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厚望,将用自己满腔的热血去建设我们的祖国,发扬祖国的光辉传统,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下面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关于恩平的家乡风俗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1905

作文

397

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在清明这一天里,各地都有地方特有的习俗,比如我的家乡——胶州,除了扫墓、踏青,还有不一样的节日习俗,比如荡秋千和吃蛋饼卷大葱。

我最先知道荡秋千这个习俗还是爸爸告诉我的,我十分疑惑,清明节为什么要荡秋千,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清明节荡秋千,古时女人最爱。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习俗,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树,在劳动中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民间最早的秋千活动,人们称为“千秋”。传说是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时只是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汉武帝时因为它与“千秋万寿”这个祝寿词冲突,而改为“秋千”,后来就改为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妈妈还对我说,他们小时候,每当到清明节,街道上的大树都挂着秋千。那个没有电视、手机和电脑,只能在街上找乐子,寻乐子,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这些可爱的习俗吧!

那高高的秋千挂在高高的大树上,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被吸引过去,忍不住都要坐上去,并要晃悠几下,大人们寻的是童年的记忆,而小孩子是在寻找实实在在的乐趣。当我看到这高高的秋千时,首先得反应是:哇!好高的秋千呀!玩起来一定很刺激。当我坐上这高高的秋千时,双手分别握住两边的铁链,爸爸走到我身后,先轻轻的推了一下,秋千荡不起几米又回了来,我着急得让爸爸把秋千使劲往上推。只见他使劲一推,在一瞬间,我迅速地“飞”了起来,刹那间,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小鸟飞翔在湛蓝色的天空,无忧无虑地“飞翔”。

清明荡秋千让我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吃单饼卷大葱又让我品尝了美食的滋味。单饼卷大葱是用玉米面、小麦面粉、土鸡蛋及大葱制成的一种食品,是山东省的地方传统名吃。它的吃法也十分简单,是将大葱洗净蘸上甜酱黄豆酱用刚烙好的煎饼卷着吃,辛香辣伴着甜酱的味道,好吃又开胃。

眼看今年的清明节就要到来,待疫情消散,让我们一起去体会民风民俗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以家乡风俗为标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的脚步离我们近了。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一天。

备年货

超市里人声鼎沸,里面的音响又在大声播报:“豆角二块六毛钱一斤,西红柿三块钱一……”随即又响起了喜气洋洋的歌声:“好运来,祝你好运来……”人们在各个货架上挑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一瞬间货架前竟挤满了人。

有人在挑选着蔬菜,有人在挑着鱼肉,有人在挑着新衣服……可能是因为过年的缘故,人们都有秩序地排好队,等待着付款。出了超市门,每个人都憧憬着新年除夕夜

大扫除

过新年,当然要有一番新气象,新面貌。正是为了辞旧迎新,所以才会打扫自己的家。扫地、拖地、擦窗、洗被子、洗碗筷……每一个缝隙都不放过。虽然很辛苦,累得直不起腰,但是辛勤换来了一番干净、整洁。地板可以照清你的脸,窗户闪闪发光,干净的衣物在窗外翩翩起舞。然后是自己的卫生,每个人都要洗澡,换上新衣新袜。整天大家都忙得团团转。

除夕夜

除夕的光景总是短暂而美好的。饭菜一个个送上餐桌,浓郁的香味顿时敞开来,使人垂涎三尺。当全部菜肴上桌时,就好比一桌“满汉全席”。

大人们站起来祝酒,小孩子们就抓紧时间,争先恐后地夹起好吃的往嘴里送。烫烫的饭菜总是会使我们张开嘴哈气。大人们坐下来时,除夕的团圆饭才刚开始:有人一声不吭地享受着美食,有人和老者们谈笑风生,顾不上吃饭,还有人吃一口,然后没等咽下去就开始说话了。

饭后,大人们笑着离开,小孩们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装的全是零食。除夕夜

春节已经过去了,但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它像一本书,记载着我的成长,它又像一盏灯,照亮了新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过年风俗200字作文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马上就要到过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都盼着过年的到来吧!

因为过年的时候有好多好吃的,而且,我们还会在墙上贴一些对联,还有一个大大的“福”,说起这个“福”字,我还记得:

有一次,我问妈妈这个“福”字为什么贴倒了?妈妈说:“因为这么一贴,不就寓意着福到了吗?”我念叨了一会儿,真的!就在过年的一个星期前,我就看到爸爸和奶奶在收拾家里了,当然,我也有任务了!那就是:整理书柜。

我的书柜非常乱,因为我经常不把书放回原位,下面,我要来收拾书柜了,我先把书全都放到床上,接着,我们把故事书放一类,四大名著放一类……很快就把书柜整理好了!!!

我们就好好盼着春节的到来吧!祝大家在春节里玩得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400字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在春节,我的家乡有许多风俗,如:贴春联、舞狮、包饺子……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包饺子。

除夕,妈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馅儿和饺皮,准备包饺子。我在一旁看见妈妈和婆婆包的一个个胖乎乎的饺子,觉得挺好玩,不由得也拿起一张皮儿,准备包一个。我用左手托着饺皮,右手夹上满满一筷子馅儿,放在皮儿中央,把饺子皮的两端往中间一合,使劲一捏,不料,馅儿不听使唤地从饺皮侧面钻了出去。我一看,赶紧把馅儿堵住,可皮儿仍然“张着大嘴”。弄了半天,就是合不拢“嘴”,我也变成了“大花猫”脸上全是面粉,整得大伙儿看了都乐呵呵的。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妈妈看到我灰心丧气的样子,好像摸透了我的心思,走过来说:“是不是要放弃了?”我点了点头。“来,我教你。”说完,妈妈便给我做了示范,看过,我就明白多了。重新拿起一张饺皮,学着妈妈那样,把皮儿托在手中,轻轻地夹起一小筷子馅儿,把皮两端往外一揪,再往上一合,用虎口使劲一捏,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就包好了!我按照这个方法连包了好几个。

“煮饺子啦!”说完,妈妈就把包好的饺子放进锅里。过了一会,热腾腾的饺子就出锅了,我连忙拿起筷子尝了一个,太好吃了!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高兴。屋外,爆竹声还在彻夜回响。

家乡的风俗还有好多好多嘞,下次我和你们再一一述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习惯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民风民俗。而我今天要说的是春节。

一说到春节,大家就会想到一个相关的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就会吞食牲畜,伤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入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外村来了一位乞讨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牵牛赶羊,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谁还有心关照这位老人,只有村东的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老人许诺说:婆婆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可她依然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他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大响声“年”浑身战栗,狼狈而逃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件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样的习俗在我的家乡依然流传至今。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取更岁交子之意。而且,鱼也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象征着年年有余。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关家乡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这个民族,有许多的节日,而我们小孩总想着过节,因为嘛,小孩子贪玩,每逢过节,学校就会放一两天假,虽然作业可能比平时会多一些,但是还是有玩耍的时间。

我就是其中一员,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尤其是在家乡度过的中秋节,因为八月中秋,正是收获的季节,乡邻的亲戚邻居们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在我的家乡过中秋啊,可好了,每年临近中秋节,妈妈还有奶奶总会给我们包月饼吃,因为,中秋节是要吃月饼,赏月的。妈妈和奶奶做的月饼可漂亮,可美味了,做的月饼啊,大大的,圆圆的,喻意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但你别小看了这么一个月饼,它的做工啊,可谓是千奇百变,其中,我最喜欢桂花瓣的图案,妈妈雕的桂花瓣图案可是堪比雕刻家。不仅如此,月饼还是由新鲜的面和馅做成的。月饼的种类有很多种:有五仁,有莲蓉还有冰皮的,我最喜欢莲蓉的了,还特意去查了关于这种月饼的配料,主馅是:面粉,转化糖浆,蛋黄,蛋白,奶粉等。做出来的月饼,只要端上桌,就有一股诱人的香味。

在中秋那晚,全家人都会在院子里,以主桌为中心,吃着月饼,喝着茶,赏月亮,在那一刻,我总会想起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虽然现在生活在这繁华的城市中,街市上有琳琅满月的月饼,但我还是喜欢在家乡妈妈还有奶奶做的月饼,那是在街市上买不到的,吃一口就会令我感到回味无穷。

我喜欢过节,但我更喜欢自己家乡的中秋节,因为家乡的中秋节令我难忘,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月饼,品着茶赏着天上那酷似玉盘的月亮,那画面十分温馨吧!

[有关家乡的风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风俗,家乡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风俗挺有意思的吧!如果你有机会过来我的家乡玩,我一定会给你介绍更多有趣的风俗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家乡应该都有一些特别的风俗

我的家乡——华港,是江苏泰州的一个小镇。没错,这里有白墙红瓦,有小桥池塘,可所谓诗情画意。

我们这春节前最热闹的一天就是除夕了,在那一天我们都会去买糖果等一些过年期间要用的东西,而晚上我们则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并喝守岁酒,看春节联欢晚会。

每次除夕,我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会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并且我们里华人过节日最离不开的就是鞭炮了,在春节期间我醒来都是被鞭炮叫醒的。一吃完早餐,我们小孩子都会不约而同的排成几个小分队出去拜年,而我们回来会收获满满,会有许多五彩缤纷的糖果,有巧克力……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节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元宵节就应该吃元宵(汤圆)。我曾经在一次包元宵中问过爸爸:“元宵节为什么是吃元宵?”爸爸这样跟我说道:“吃元宵是从古至今留下来的规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你知道元宵为什么是圆的吗?”我说不知道,他又说:“元宵之所以是圆的,那是因他他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知道了吗?”我恍然大悟,说着说着奶奶已经将煮好的汤圆盛出了锅。因为有自己包的,所以感觉这汤圆格外的圆,也格外的甜。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还有很多,我都非常喜欢。经典永流传,让我们把这种习俗传承下去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100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习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接着就要将家里的被褥床单衣服什么的全部洗干净,将屋前屋后也要收拾妥当,做到窗明几净,干干净净迎接新年。二十五开始做馒头,馒头的面要发酵,发酵的时间就可以准备馒头馅,馅有很多种,我家一般都喜欢坐糯米肉丁馅的,青菜肉丁馅的,豆沙馅的,平安菜馅的,还有芝麻馅的。现在想来家里的馒头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买的包子有嚼劲多了。

二十八左右开始帖对联和福字,不知几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妈妈解释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现在的对联一般是买现成的,手写的少了。记得小时候在家,每年的对联都是自己写的,别人一来,爸妈都会对别人炫耀那是我儿写的对联,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时候是特盼着过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大年三十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为晚上的年夜饭准备,杀鸡宰羊,煨汤炖肉,凉菜热菜准备一大桌,晚上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用。我们家是一大家,每年我们兄弟姐妹都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都是用一个大圆桌来吃饭,伴着晚会上的相声小品的哈哈声,年味气氛十足。

我们家一般在年夜饭中途的时候就去放烟花爆竹,我们兄妹几个都会抢着放烟花,点着了放孩子手里,看谁的烟花放得高,放得远,好开心。晚上会一直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等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去放鞭炮,然后我们打牌,爸妈会去准备芝麻杆放在门边,门槛那儿还会放一根木材。

然后就是吃早点,一般就是枣茶加各色点心,去村里给长辈拜年。

从初二开始拎着礼物走亲戚,亲戚如果多的话,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节才能算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风俗作文之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怀集,家乡有许多奇特的风俗。我最喜欢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了,因为在端午节时,我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腌肉生”。

你们想吃“腌肉生”吗?我可以告诉你们“腌肉生”的做法。“腌肉生”是一项技术活,选料最关键,要选取农家饲养的土猪肉。制作肉生时,先把鲜猪肉切成薄片,盛于碗盘内,用高度纯正米醋浸过面。如果醋的浓度不高,要更换多次泡浸。当所浸泡的薄肉片由红色转为紫白色时,可以说薄肉片已经腌熟了。吃肉生前,可用高度米酒(50-60度)略为腌浸一会儿,肉片便略微卷缩更爽脆,然后取来生蒜、生葱、紫苏、炒木耳、煎蛋丝、花生粉、粉丝等作配料。当地人在食用时,喜欢用较大的食用盘或茶托盛上配料和肉片,再加上生盐和生油搅匀,也可以根据各人的嗜好,加点白糖或辣酱佐食,更加美味可口。这种食法,既可去除肥腻,又有清热去暑解痧的作用。

每逢端午佳节,下帅村民都喜欢用这种美食招待亲朋好友,。即使已离开本土到外地工作的下帅人,仍保持“腌肉生”过端午节的习俗。

我喜欢家乡端午节时的风俗,我更喜欢我的家乡怀集。

[家乡的风俗作文四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成都的旧年俗件件都是老成都的回忆。每年过春节的前一两天,我们家就会提前进入过年的那股紧张、欢喜、红红火火的氛围。

为什么说紧张呢?每年过节前一两天,我都会拿出我最心爱的毛笔写春联,我妈妈向来追求完美,春联自然也是每年都要折腾好久。

贴春联可有好多讲究,横批若是从右往左写,上联就贴右边,反之上联贴左边。对联单贴可不行,要一边一幅,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发拼音里的三声、四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发拼音里的一声和二声。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会开开心心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成都人都爱吃,吃年夜饭也讲究,我们家就是一个例子:香肠、腊肉、鸡、鸭、鱼、牛、八宝饭,有时还会有梅菜扣肉和粉蒸肉。光听这些菜名,我的口水就要从嘴里流出来了,更何况年夜饭真的出现的时候呢。

正月初七这天,我们家就会去游草堂祭杜甫,这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曰”大家都会去杜甫草堂祭拜大诗人杜甫,这习俗起源于唐代,据说是诗人高适写下了一首诗名为《人曰寄灶二拾遗》,后赠于杜甫,诗曰:“人曰提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于是每年“人曰”便成为我们老成都人游览草堂,缅怀诗圣杜甫的特定日子了。

到了正月十六,别人早就过完了元宵过完了年,可老成都人就不,他们耍性大,人家过完年,他们还要再过一天年。而这一天就要老城墙上走百病,厚着脸皮再过一天新年。

倒回去再说正月初一成都人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和家人一起穿新衣去武侯祠,游喜神方,“喜神方”即是喜神所在的方位。依“五行学说”,南方丙丁属火,代表四时里最热的夏天,也有“鸿运兴旺”的寓意,因此,成都人认为城南即是喜神的方位。加上城南的武侯祠里供奉着蜀地老百姓崇拜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英雄人物,这里就真成了“喜神方”了。

这些习俗,老早就有了,一直流传到现在,于是才说:“成都的旧年俗,件件都是老成都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九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大全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想到吃粽子、洗艾草、赛龙舟,不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系五色缕。

五色缕也叫延年缕,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色彩明艳、鲜亮的丝线编成的细绳,从五月初一开始系在人的手腕上或脚腕上,直到初五才能摘下来,有防御蛇蝎和避灾免难的寓意。这个习俗究竟从哪一辈开始不得而知,仿佛是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有。

在我们家乡戴五色缕有一个讲究,不能随意丢弃,要戴到端午节那天洗艾草水时才能解下来,且解下来的五色缕要扔到河里,如果解下来时遇到下雨天最好,有让灾难病痛随波而逝,这一年将会过得风调雨顺平安顺利的寓意。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因为编成五色缕的丝线的质量太差,我戴着一出汗,手腕上就红一道绿一道的,花花绿绿,活像个调色盘。我觉得不好看,于是等到没人时,我就趁机将手腕上的五色缕解下扔进了垃圾桶里。不幸的是,正当我以为这件事已经悄无声息的过去的时候,外婆发现了,将我狠狠地斥责了一顿。那眼神仿佛我犯了十恶不赦的大错,直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斥责后她又仔仔细细的挑选了5种颜色明亮的丝线重新编成了五色缕再次系在我手上,且一遍遍的叮嘱我不能随便摘下来,说那是我这一年的平安福。

现在我和外婆已经没住在一起了,但是每逢端午节即将到时,妈妈都会编好五色缕并系在我的手腕上,五色缕成了我过端午节的象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家乡的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春节是干什么的吧?我们中国的习俗:发红包、放鞭炮、贴对联,这些习俗也像东西一样有一个由来、历史、特点。它们的由来: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柱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会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须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

夜晚时分,”年“兽进了村看见了火红的对联,听见了一声声巨响,又看见了火光,吓得浑身一抖,怪叫一声,便逃了回去。

从此以后,年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放鞭炮等习俗来吓跑”年“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乡风俗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94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溧阳有个习俗,新年来临前,家家家户户都“请祖宗”。我家也不例外,我们会请“老祖宗们回家过年”,俗称“请祖宗”、“做羹饭”,这是一种祭祖形式,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请祖宗”的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每年我都会跟着爷爷、爸爸一起“请祖宗”。爷爷告诉我,“请祖宗”是为了祭祖、怀念祖先、先人。奶奶负责准备好祭祖的食材,有猪头、雄鸡、鲤鱼、肉圆、豆腐、青菜、萝卜丝、小团子、苹果、酒水、碗筷、小酒杯、蜡烛一对、香一把、香炉……我和爸爸按照爷爷的指示,把八仙桌摆到大厅正中间,桌子上方放一条长凳,然后左右两边各放一条长凳,下方不放凳子,地上放一个草蒲团,磕头用的。爷爷把食材、器具摆放到桌子上,一眨眼的功夫,一切都摆放好了。我好奇的问爸爸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东西。爸爸娓娓道来,准备的这些材料都是有讲究的,都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食材一般是“三荤三素”,三荤一般是鱼、肉、鸡,三素一般为豆腐、青菜、萝卜。还会有猪头、猪手、猪尾巴,鱼必须是一整条鲤鱼,不扣腮、不去鱼鳞,鸡必须是雄鸡而且要会打鸣的。我听得全神贯注,不时的点头。

爷爷开始主持仪式,他先把香炉上的蜡烛和香都点着,大家要保持严肃不能说笑。接着,爷爷拿了几个元宝在大门口点然,一边点元宝一边嘴里振振有词的说:“老祖宗们,回来吃年夜饭啦!”话音刚落,我看见爸爸开始给“老祖宗们”倒酒。桌子的三面,各放着三个酒杯、三副筷子,爸爸倒好一次酒就磕一次头,一边磕头一边嘴唇不停地念叨着。爸爸磕完头,我就立马跟上去磕头,一边磕头一边祈祷老祖宗们保佑我们大家平平安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酒过三巡,爸爸给“老祖宗们”添饭。我和爷爷在大门开始烧元宝,爷爷一边点元宝一边说:“老祖宗们,拿去用啊!”我不停地把元宝放进去。爷爷说:“烧元宝时要虔诚,元宝要慢慢烧。不要用木棍去挑动元宝,否则会弄破元宝。很快元宝都烧完了,“老祖宗们”都拿到了。这时,我听到爷爷在说“老祖宗们,吃完饭,慢走啊!”我抬头看到,爷爷一边说一边在挪动长凳。

夜幕已经降临,“请祖宗”也接近了尾声。我若有所思,“请祖宗”虽然是传统风俗,但是在举家欢庆之日将老祖宗们请回家,是对祖宗先辈的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同时,爷爷和爸爸的祈祷,是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我们后代平平安安,是深情的祈福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风俗五年级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是四川华蓥的一个小镇,说起家乡的风俗,我想最有趣的最值得说的,就算是举办婚礼了吧。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男女双方的父母都十分重视。在举行婚礼前,双方的父母忙前忙后的,发喜帖办嫁妆等等。买来的嫁妆先放置在女方家里,到了新娘出嫁的那一天才一起送到男方家里。最热闹的还是举办婚礼的那天。那天的一大早,新娘在女方家梳妆打扮,等待新郎的到来。新郎到来以后,新郎、新娘一起走出女方的家门时,新娘用手捂住脸轻声的哭泣,表示对娘家的留恋。当接新娘的队伍开始走时,女方家里人就开始放鞭炮。另外,新娘还带去几位年轻的女子,表示陪嫁。男方去接新娘回家时,一般来说都不超过中午十二点钟。如果在同一条街上,有两户人家娶媳妇,谁先娶回来得快,就意味着谁先得孙子,先发财。所以娶新娘,娶回越早越好,如果新娘去新郎的路上,要过桥的,新娘必须往水里抛几枚硬币。新娘到男方家后,新房里的蚊帐是由男方的舅母或婶婶帮挂的,一边挂一边还说一些吉利的话,男方的父母给挂蚊帐的人一个红包。

在喝喜酒的时候,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了,因为他们可以得到一个对于他们来说是数目不小的红包。

家乡的风俗除了举办婚礼是有趣的以外,其他的像三月三、端午节等等,也非常有趣,有机会再给你们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家乡的风俗春节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烧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拜个年,一年一年保平安”,这首歌谣从古唱到今,传承着我们家乡的习俗和文化。

一走进腊月,家乡的年味更浓了。旧时的过年就是从八月初八开始,到按历年正月十五才结束,现在,亦是如此。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日。比较讲究的人家,每逢这天早上会吃“腊八粥”,泡“腊八蒜”,以示欢庆丰收,预祝来年五谷丰登。

喝完了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吃完了泡得发绿的“腊八蒜”,在孩子们的期盼中,我们迎来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在这一天晚上,各家各户都在灶王神像勉强摆上糖瓜,山楂,柿饼,红枣,花生等,求灶君“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俗称“辞灶”。过了这一天,在外经商、打工、求学的游子心怀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开始陆续返家,一路上无数次想象见到亲人的激动场面。家中的亲人也怀着丰收的喜悦,开始陆续购买鸡鸭鱼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称为“办年货”;蒸馒头、打米糕、出豆腐,称为“办年饭”,这些年饭可以一直吃到二月二。

初夕傍晚,全家老幼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共享天伦之乐,叫“辞岁”,然后大家将屋里堂外置办得灯火通明,通宵达旦,彻夜不眠,谓之“守岁”。等到大年初一,人人穿上崭新的衣服,走街串户,互致新年的祝福。从初二开始,人们开始盘算着走亲戚,侯客人。

迎来送往十几天,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人们纷纷走上街头,点花灯、放烟火、玩龙灯、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尽情宣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公路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带着人们迫切的心情,向各自的家乡飞去······

春节,是我们农材最盛大的节日,按照习俗,每个人都要在节日的前一天回家,为春节的欢庆做准备,不过我们春里的春民大多数都在外地谋业,所以回来时需要时间,因此,刚好在那一晚回到家是不太现实的,故节日那天的清晨,便是村里人回归的高峰期。没等起得早的太阳从地平线上爬起,村里的每家每户便亮起了灯。不论大人,老人还是小孩,都没有丝毫的倦意,神采奕奕。村里的人家便大大小小地行动了起来,挂鞭炮,粘红联,煮早餐···忙得不亦说乎。有的人家还提着几捆鞭炮,待到远处亲人归来,便高高的挂起燃放,亲人们在一片欢腾中相见。

按照我们村里的习俗,春节早上要吃一碗甜面的。村民们便将一碗满满的面倒入嘴中,甜而不腻,回味无穷。饶有味道地咂了咂嘴后,便在那依稀的黎明下,挂上红联。村里有这样的说法,谁家的红联要是挂得最早,那就是好运来的最快的。因此村民都争先恐后地将一张张鲜红的对联完好地粘在对应的门框上,大门上。

挂好对联后,人们便会放响第一个“庆年炮”,便是将一捆长长的炮挂在屋顶上燃放,有兴致的人家还会将鞭炮摆弄成“运”字形或“龙”字形等形状,以企盼新年能交好运,得大喜。就这样,当鞭炮挂好燃放时,天也差不多亮了,在一阵阵耀眼的火光和喜庆的炮声中,淡淡的阳光从云缝间撒下,如同世上最大的鞭炮绽放出最美丽的光芒。

而我们村最大的鞭炮在村里的广场上,四跟高达十米的柱子上,缠绕交织着一条长长的巨龙,巨龙张开那庞大的嘴在天空咙叫,在柱子上游走。随着太阳的升起,村民们便陆陆续续地聚集到广场上,仰望着半空中的巨龙,向着它祈祷心中最美好的愿望。不知谁点燃了巨龙的尾巴,巨龙在半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它吐出耀眼的火焰,火焰一圈一圈地将它的身体包围起来,正当它全身被火焰覆盖的瞬间,它变成了漫天飞舞的鲜花花瓣,在天空中缓缓落下。这是全村最美的好的时刻——点燃村里最大的鞭炮。观完这一出盛事后,村里人便带着自己的亲人,子女去到处游玩,渡过这一年中最美好的一天······

这就是我乡村的春节,它充满了喜庆欢乐与笑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俗,我去过很多地方过春节,只有妈妈老家的春节是我见过最特别的。

我妈妈的老家是河北,房子是个四合院,分东、西、南、北四个屋,她那里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九的晚上就要在北屋摆贡品,这里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贡品,一张正方形的桌上中间先摆上一个猪头,猪嘴里叼着一个猪尾巴,外婆说:“这代表有头有尾,猪头左边摆上一只鸡,代表吉祥如意,右边摆上一条鱼,代表年年有鱼。”接着还要炸藕盒,“藕盒”就是把莲藕切片,两片中间连着不切断,把调好的肉馅放进去,然后在外面裹上面粉放到油锅里炸,炸成金黄色捞出来,放到鱼的右边,然后再开始炸牛肉丸,炸好以后放在鸡的左边。这样桌上的贡品还没有摆完呢,还要在猪头、鸡、鱼、丸子、藕盒后面都摆上一个前一天就做好的桃子形状的馒头,渐变的粉红色做的特别好看!然后再在馒头后面摆上五盘各式各样的糖果。所有东西的后面贴着一张天帝老爷的画像,画像两边各挂着金黄色的锡纸元宝,然后在猪头的前面放上香炉,香炉上插上一根龙形状的香,外婆说:“这叫盘龙香,一根刚好烧一天,每天烧一支!在每次吃饭之前还要还要磕头烧纸,一直烧到年初二,这样所有的贡品就算摆完了,而且每家每户都是这样摆的。”

到了年三十,一眼望去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一派祥和喜庆,人们忙着贴对联,粘福字,到了中午要包饺子,这也是北方特有的习俗,外婆说:“过春节吃饺子,取自《更岁交子》,也是继承祖先的习俗,饺子包好以后要在祭祀祖先之后才可以吃。所以饺子是一种具有仪式感的食物。再有饺子的形状向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符合中国人过年图吉利的想法,而且饺子皮薄馅足,味道非常鲜美,百吃不厌,在这里七八岁的小孩就都会包饺子了,所以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了,到现在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们团圆的象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听完外婆这样一说,我更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具有重大意义,深深感收到我们祖先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节日风俗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开封,开封节日民俗有很多,我来跟大家讲讲吧。

斗鸡:是开封人喜爱的一项民间传统博戏活动。斗鸡比赛勇猛激烈,精彩有趣。斗鸡的选择、饲养、调教、训练,都有一套严格、科学的方法,极富乐趣。开封斗鸡协会每逢旅游文化节日都要举行斗鸡比赛,场面十分热闹。

盘鼓:过春节,逢节庆,打盘鼓,是开封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开封盘鼓节奏性强,套路多变,气势宏大。目前,开封有盘鼓队30余支,每逢元旦、春节、国庆和文化节、菊花花会、庙会,都要举行盘喜表演和比赛。那隆隆的盘鼓声,豪放的击鼓英姿,促人精神振奋。开封盘鼓队曾赴日本表演,广受赞誉。

风筝:四月春风放风筝,是开封市民家家户户喜爱的活动。开封风筝历史悠久,花样繁多,制作考究。每到春季,古城上空风筝纷飞,争奇斗艳。民间艺人制作的工艺风筝、微型风筝,是中外风筝爱好者收藏欣赏的佳品。

夜市:开封夜市久负盛名,位于市中心的鼓楼夜市规模最大,小吃品种最多。这里的风味小吃,调制精,风味雅,深受中外宾客的喜爱。“炒凉粉”、“杏仁茶”还曾远涉重洋,赴新加坡表演,备受欢迎。如今,逛夜市、品小吃、体味古都民俗风情,已成为游开封的一大乐事。

菊会:早在北宋时期就盛极一时,明清时代养菊之风更为盛行,已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品种繁多近千余种,有菊城之称。深秋时节,满城金菊盛开,游人络绎不绝,形成了传统的菊花花会。

鸟市:养鸟是七朝古都开封的风俗,(www.yuwenmi.com)是其他古都都所不及的特点。追溯汴京鸟市的历史,在《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记载。从开封养鸟人家留下来的古董上,还可以看出在明代开封的养鸟、买鸟又有了新的发展。到了清代,开封的养鸟达到鼎盛时期,鸟市就在大相国寺。

灯会:开封的元宵灯会自宋代以来绵延千年。古都灯会继承了历史传统,不断发扬光大。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规模宏大。每当元宵之夜,市内造型各异的彩灯比比皆是。整个古城火树银花,璀璨夺目。一年一度的灯会,常常吸引大批中外游人前来观赏。每年的元宵灯会让人充分领略“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绚烂风姿。

庙会:一年一度的东京禹王大庙会是展示开封民间艺术的大舞台,也是品尝开封风味小吃的好去处1993年,开封恢复了“东京禹王大庙会”这一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庙会期间不仅有民间祭祀活动,而且还有舞狮、盘鼓、旱船、踩高跷、吹唢呐、豫剧、京剧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及风味小吃、旅游商品展卖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在这一天里,不管你身在何处,都要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腊八节虽然不像元宵节那样张灯结彩,但也是一派热闹景象。

关于腊八节有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过一独木桥,牛失足滑下桥腿摔断了。后来他做了皇帝,又想起这事,于是就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杂粮的粥,吃的那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上一个腊八节时,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采购了大米、红米、黑米、核桃仁、杏仁、花生米、红豆、莲子等等。回家后,把它们放进水中浸泡了两个小时,然后一股脑儿倒进了锅里,加热水,开火熬粥,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慢慢的,粥的香味就飘散出来了。

终于开吃了,我给大家每人盛了一碗,然后坐下来慢慢品尝,味道还行,虽然吃起来不如闻起来香,但是我也算是体验了节日的习俗,亲手煮了一次腊八粥,过了一个有趣又有意义的腊八节。

腊八节过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长,晚上一天比一天短,预示着新新的一年就要来临了,人们就要开始准备买年货,准备迎接新年了,这个年也算完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一年级家乡的风俗伊议论文

全文共 1379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三十,我们家的习俗是要吃饺子。妈妈一大早买来了饺子皮和馅,她把饺子皮放在了案板上,把馅倒在了盆子里。妈妈顺手拿起一张饺子皮儿放在了左手掌心上,用勺子舀了馅放在饺子皮上,慢慢用勺子把它们归拢在一起,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往里面轻轻一推,饺子像小船的船头一样做好了,她又如法炮制,船尾也做好了。接着妈妈的拇指和食指配合得像马达,又像一个缝纫机一样,边走边把饺子皮儿的开口缝上了,一只漂亮的小白船就做好了。小白船立在妈妈的手心儿里,仿佛真能航行。我看着妈妈那娴熟的动作,也想尝试一番。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有模有样的把饺子皮放在手心上,五指弯曲,又舀了一大勺馅放在饺子皮上,我三下五除二就把小白船的船头和船尾做好了,就剩下一个开口了,我像妈妈一样捏紧,可总有一些馅儿像在外面贪玩的孩子一样不肯回家,我只好用手把它们塞回去,塞了这边那边又跑出来,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遍,我只好把饺子拆开,把多余的馅儿倒出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饺子才被我包好。唉,包饺子难,难于上青天!我把饺子放在案板上,可我的饺子像肚子里揣了个大皮球似的圆鼓鼓的,真难看!失败乃成功之母,我再包一次,我就不信我包不出来个小白船。

我又拿起一个饺子皮儿,舀了指甲盖一样大的馅包在了饺子里,很快一只饺子做好了,可它根本就不是个小船,像个枯树叶一样,又像一个吃不饱的穷人一样有气无力,怎么也立不起来,没办法,我只好让它靠在妈妈包的小白船上。这时,爸爸提醒妈妈:“别忘了洗两枚干净的硬币包在里面。”“为什么要放硬币呀?万一吃到肚子里怎么办?”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说:“硬币是好运的象征,能吃到的人寓意来年一年都会有好的运气。”我立马把硬币洗干净拿来。妈妈把两枚硬币包在了饺子里。我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两个饺子,就像两枚剑插在了那里。不一会儿,饺子包完了,我趁妈妈去厨房烧开水的功夫,用指甲在那两个饺子上面狠狠地掐了一下做记号,这样我就能吃到硬币啦!我可太聪明了!

过了二十分钟,妈妈喊开饭了。我一马当先冲到了锅边,我拿着勺子在里面扒拉了几下,饺子可真多呀,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它们一个个在锅里面泡着温泉,哪一个饺子里有硬币呢?看的眼花缭乱。我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妈妈不耐烦的催着:“你去那边调水去,我来舀饺子。”哎,真是众里寻你千百度,你却不知在何处。妈妈把饺子端到餐桌上,饺子呀饺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餐桌前,你在盘子里,可我却不知道哪一个是真正的你,你是孙悟空还是克隆机器?能变出这么多替身!我开始发起猛攻,因为我吃到的饺子越多,越能吃到硬币。我一连吃了十个,可还是没有吃到。难道硬币在锅里?不行!我得去看看。我用大勺子在锅里翻了几下,还是没有。爸爸突然大声欢呼:“哈哈,我吃到硬币了……”我跟妈妈对视了一眼,目光中滋出了火花,现在可是三抢一了,我得多吃几个。我的嘴巴一连能塞下五个饺子,我一口气又吃了六七个,可还是没吃到,我的肚子已经撑得溜圆。算了,为了来年的好运连连,这点牺牲不算啥,大不了去运动一下。眼看盘中的饺子越来越少,我的肚皮像个定时炸弹一样快要爆炸了,在最后一刻,我的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唉呦,好疼啊。”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幸运女神终于降临了,我恨不得把硬币狠狠地亲上两口……

这就是我们家过年吃饺子的习俗,你们过年也会吃饺子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