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归园田居六首陶渊明【精彩20篇】

扩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也是我们写作文的一种,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归园田居六首陶渊明吧!本文就是开学吧为你们分享的一些关于归园田居六首陶渊明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1556

作文

96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700字

全文共 777 字

+ 加入清单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陶渊明留下的不朽诗篇。陶渊明是南朝有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和散文大都在歌颂自然,讽刺社会。他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令所有人都印象深刻。对我来说陶渊明不仅仅是一名文学家、诗人,更是一位有骨气、有胆量、有豪情的伟大人物,他嫉恶如仇,厌恶黑暗的官场,不屑与那时代官场之人同流合污,只求回归自然,洁身自好。我对他的印象最为深刻。

陶渊明生于败落的官宦世家,他从小有豪情壮志,立志为国奉献。但身居官场后,他看见那里面肮脏污秽、残暴不公。社会的腐朽令他悲愤不已,可他无能为力,他厌恶官场的黑暗,愤然辞官,隐居田园。便有了妇孺皆知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田园生活贫苦而清淡,但陶渊明乐在其中,正如诗仙李白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便在这清贫自在的田园生活中度过了余生。陶渊明,离我很远,却又似乎是一个老朋友,我熟悉而又陌生,《桃花源记》使我认识了他,知道他内心所向往的生活;《归田园居》使我了解他,他不羁的性格,对官场阴暗的厌恶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不为五斗米折腰》我看到了他的高傲,遗世独立,正如他毕生所爱的菊花,像个不与世俗争奇斗艳的隐者。

陶渊明的品质如此高洁,但他的一生是那么不遂人愿。家道中落、国家腐败,年少壮志的他看到了社会的阴暗面,心中悲伤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独自生活在自己的“桃花源”里,带着疲惫的身体和充实的灵魂,以及淡泊名利的心走过无数春秋。

陶渊明的心愿固然美好,但他所向往的“桃花源”终究不可能实现。一味的逃避世界,逃避事实,而不去改变只会落得“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悲惨境地,但陶渊明不屈权贵、淡泊名利的优秀品德值得后人传颂。

陶渊明,你正如一朵盛开的菊花,不似牡丹富贵,不似梅花高傲,也不似桃花绚烂,你平静、淡然,犹如为天边的启明星,永远闪烁着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饮酒其五陶渊明扩写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作者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陶渊明,我眼中,你最美初三作文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如悄然飘落的冬雪

如淅淅沥沥的春雨

如夏日浓荫里沙沙而过的风

如轻轻随风舞动的秋叶

陶渊明你化作世间万物从我身旁走过,蹁跹如蝶,轻盈如风。

陶渊明 我眼中你最美。

忆往昔……

有你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

有你归隐田居的辛勤忙碌

有你衔觞赋诗的忘怀得失

有你视如仙境的世外桃源

每每品味着你,陶醉在浩渺的知识海洋中,我总感到心旷神怡、受益匪浅。

疲惫时,想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忙碌。

悠闲时,品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贫困时,想想“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艰苦。

读书时,品品“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忘我与痴迷……

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多少次梦回归园田居,与君理荒秽……

多少次与君饮酒共乐,体味“顾影独尽,忽然复醉”的痴迷……

多少次置身于世外桃源,与君往来种作之景时时映入眼帘……

你那与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不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魄力让我肃然起敬。

你那与其“同流合污”,还不如“但使愿无违”的意愿让我内心强大。

你那与其“衣食住行不用愁”,还不如“种豆南山下”的辛勤让我佩服。

你那与其“追求功名利禄”,还不如“心远地自偏”的勇敢让我叹服。

陶渊明,你所拥有的魄力与清高真的让晚生钦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呜呼!陶渊明,在此我为你颂歌、为你沉醉、为你疯狂……

我将用我的真心去品味你、咀嚼你、体味你……

[陶渊明,我眼中,你最美初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眼中的陶渊明初中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何必像牡丹一般齐争芳斗艳?又何必似睡莲一样濯清涟不妖?你当然有你文雅高洁的一面。做好平淡、真实的自我,这就是你,一个当之无愧的君子——陶渊明

在黑暗的官场苦熬了十三年,想必你很早就已彻夜不眠,憧憬着那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吧!天不负有心人,你终于辞官隐居,不为那五斗米、几斤肉而丧失了对自然地追求与真实的自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大概,这里才是你内心的归宿。

我多么羡慕你的田园生活!虽然没有奢华典雅的宫殿,虽然没有那滋味鲜肥的鱼肉,虽然没有那高高的位置、丰厚的俸禄,但是,你却拥有着弥漫诗香的屋舍、泥土芬芳的农田、高尚深韵的志趣。正可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你有自己的思想。黑暗的官场中,百官大臣们多以物质操控思想,而你是以思想操控物质、环境、以及生活。虽然桃花源只是你想象中的,但在我看来,你早已迈进了自己创造的“世外桃源”,——此乃一片静谧、圣洁的土地啊!

种豆南山,同友人吟诗作对,好不快活!你完全摆脱了世俗的压力,活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虽不如宫廷奢华艳丽,而这里的一角淡妆浓抹总相宜。不注重高贵的名利,不沾染官场的烟熏雾气,这就是你,好一个脱俗的五柳先生!

然,也许你若生在现代这个社会,那样的生活大概会更艰难吧……

[我眼中的陶渊明初中作文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读陶渊明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晨起在晓风里诵读陶渊明的诗文,仿佛置身宁静的田园;静夜在灯下誊写他的传记,如同与他对话。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常常听到一句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时我并不知您,也不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只是从心里觉着,诗中的每个字里都流淌着一种宁静美好,悄悄地浸润了我的心灵。在自家的矮篱旁小心翼翼地采撷下一朵朵沾着露水的菊花,任菊香与清露沾上衣襟,沾上鬓角,沾上舒展的眉梢。采花累了的时候,一抬头便能看见连绵的群山。山峰既不高耸又不险峻,只是在天地间勾勒出一道温柔的线条。这样的生活,幼小的我和您一样向往。

真正走近陶渊明,是我学习了《桃花源记》之后。您用文字描绘的画面,既真实又缥缈,真实得让人向往,缥缈得让人失落。当您写下“怡然自乐”时,您的嘴角有没有上扬?当您写下“无人问津”时,您有没有轻叹,或是从眼角滑落一滴晶莹的却快要干涸的泪?这时候我才明白您的苦痛、您的煎熬。您想救天下百姓于水火,却又无法忍受为五斗米折腰;您想要过安逸舒适的生活,可是内心的良知驱使您以笔去揭露社会的黑暗。

我以为您的内心是消沉的,可是我错了。当我诵读您的《归田园居》、《杂诗十二首》以及《五柳先生传》时,我的内心忽然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坚定却宁静的力量。是的,您没有放弃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也没有停止对现实的批判,但我却看到了您的坦然,您的放达,您的洒脱。您的快乐来自于读书、醉酒,您的快乐是忘却得失,与自然共舞。社会的黑暗、世风的污浊不能击垮您,您在一声放达率真的笑中将它们甩到云外。

我不敢说我真的从那一个个文字中穿梭千年读懂了您,但是我从您身上得到了感悟。您采撷的不是东篱下的菊花,而是心田上的一朵宁静;您望见的不是南边的群山,而是心灵中的那座坚守。您的坦然洒脱,更像是一坛佳酿,我自愿沉醉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不愿做陶渊明——大学生活反思作文

全文共 3947 字

+ 加入清单

已经很久没有独自静下心来好好与文字打交道了,前几次麻木的坐在电脑前,手指下意识地在键盘上游离,不知道想告诉自己些什么。好失败啊,仿佛对文字失去了直观的感觉,曾经相识的伙伴此刻却变得那么的陌生与疏离。更让我觉得人格分裂的是心中又有一种必须吐之后快的“块垒”在不停的搅扰着我早已纷乱的思绪,焦躁、烦闷、茫然、虚浮、空幻……很想寻找出问题的症结,但是越是急功近利地整理杂乱无章的情绪越是让我摸不着头脑,结果只剩下一次次苦思与冥想在心头纠结,纠结,纠结……多米诺骨效应正潜藏在心底暗自发酵,发酵,发酵……直至喷薄欲出的一刹那准备做个永久性的了解。

大学生活并非像中学时憧憬的那般美好的像乌托邦,回想起当初听完高中老师对大学天国世界的描述后同学们脸上露出的那种对大学心向往之的欠揍表情真的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大学圈子里出现太多中学不曾有也不会有的状况,很多只有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才会出现的包括人际问题交往问题竟然都一一在大学生的身边出现,而且出现的那么突兀和没有道理。一直以愤世嫉俗的文艺青年自我标榜的笔者在这些欲望的漩涡中也漫无目的地挣扎着,犹豫着,彷徨着,非功利地追求着,探寻着,奋斗着。我不太想用尔虞我诈来形可爱容纯洁的大学校园,我也不太想把心机、城府、手段等恶劣的词语安放在我亲爱的大学生朋友身上,我更不愿意把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比作一场少部分人之间带有强烈追求为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与达到自我目的的完美化而进行的类似政治家们之间的玩弄手段与权术的黑暗斗争与政治博弈。

呵呵,或许我的思想太过偏激,或许我的想法太过单纯,或许我的视野不够开阔,或许我的阅历不够丰富,或许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或许我说的这么多根本就是无聊透顶的废话,或许你可能要批评我说你小子只不过是想在单调的生活中制造一些可笑的噱头罢了。

或许我真的就是像你说的这样。

突然想起中学时的政治课堂上老师询问大家人生理想时同学们五彩缤纷的回答,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的说了一大坨后,总结出来都不过是希望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种种。相形之下我的回答算是比较“惊世骇俗”的了。“我想生活在一处具有桃花源气质地方的,每天与三两知己谈笑风生,把酒临风,过着自在逍遥不受世俗约束的快乐生活。”说罢后老师就给出了一个“隐士风度”的评语,当时的我都有点飘飘然的仙风道骨的感觉了。

或许那只是当时我无心的戏言,但现在如此“愤世嫉俗”的我是否真的需要寻找到这样一处桃花源做个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呢?

或许就像陶渊明那样品味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渴望摆脱“樊笼”复返自然。

这样返璞归真的生活是很让人向往,但细细思量如果真的哪一天让我用大学生活去交换陶东篱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话,那不管打死打不死可以想见我都是不甚愿意的。再想那号称鄙弃高贵、淡泊名利,只求寻找属于内心的快乐与安宁的陶大先生在“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生存情状下能“晏如也”我倒能勉强相信,但是“常著文章”真的只是简单的为了“自娱”与“示己志”吗?如果真的能做到心如止水、终生隐逸,不愿再与红尘世俗有任何的瓜葛与纠缠的话那么还需要“常著文章”吗?我很同意季羡林先生的一种创作观即“写文章是一种惨淡经营的生活方式”,更加赞赏韩愈所谓“文以载道”关于创作的主观目的论述。陶先生既然还能想到通过一支秃笔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看法观念、人生态度,就是想以文字的传承方式让后人明白甚至理解同情他面对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而做出的非理性思维的无奈的选择,甚至是想给予后人“古有先例,不要重蹈覆辙”的警示与告诫。而非号召大家都去如法炮制,动不动就来个让人瞧不起的消极避世,还要打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冠冕堂皇的旗号来进行无谓的自我维护与辩解,因为相对于“懦夫“这个词来说,人们更容易接受”隐士“的头衔。“归去来兮”又何尝不是作者一种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呢?封建时代的士大夫们谁人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恐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黄粱美梦陶先生也未必没有做过。他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博得了一代代以君子自居的封建文人的景仰与崇拜,我们自小接受孔孟之道熏染的恂恂儒者学习的是的是千古纲常、春秋大义,岂能让不入法眼的五斗米就折毁了这巍然挺立的铮铮傲骨?但我想说五斗米也是米,彭泽县令也是个官儿,如果先生真的对战乱频仍、纷乱难合的现世打心眼里瞧不上,就不必选择那个官俸只有五斗米的彭泽小令,他只消一有自我意识起始就想着去“乐山乐水”,去遁世隐逸,那么中国历史上也就少了这段广为传颂的具有教科书意义的典型范例了。作者既怀有“兼济天下”大豪情,又有“独善其身”的小性子,结果这两种不可调和的矛盾选择在乱世中激烈的碰撞着,相持着,互斥着,胶着着,我猜作者也想从这不甚健康的思考状态下解放自己,寻找到两者相互制约掣肘的平衡点,但先生殊不知“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科学论断,结果在面对万物皆以萧条且无可挽回的情况下,先生就孤傲的卸下修齐治平的神圣光环,意外的造就了一种畸形的非出于作者本意的无奈的人格理想,这种无奈是作者对时代不给自己制造腾飞机会的无端蔑视,是对自身价值一种无法实现的心理判读,是表面上乐观旷达实则是自我放逐与自我沉潜的痛苦抉择。没办法,峨冠博带的庙堂与水木淡远的山林无法达成和谐的统一,就连曾主导熙宁变法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范仲淹君也只能苦苦悲叹“吾谁与归”,那句封建士大夫们奉为圭臬的忧乐之论只不过是居庙堂之高的达者对处江湖之远者的穷者的带有勉励与思想洗脑功能的实践性规劝,真正能做到的乏善可陈。最终无奈的情愫只能化为一句句深沉的自我解嘲自我安慰式的嗟叹: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回到那个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桃花源,只有那里才是作者真正的人生栖息安宁之所。

陶渊明,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栖息地,我呢?

目前应该还处在寻找ing的状态,而且是带有的一种无目的无意识的空洞的寻找,这种不佳的状态使我不经联想到二战结束后西方现代文明在战争中的那种爆炸性的自我摧毁下人们内心滋生的空前的绝望感,正是由于这种强烈的绝望感作祟,存在主义哲学才有其生长的土壤。如果让我把自己现在的状态做个比喻,加缪笔下的《局外人》或许比较恰如其分。进入学校之前对学校对专业对班级的种种美好的断想统统被扫进公墓,仅存的激情可能只有在上课时才能找到暂时的寄托与慰藉。我不是很想用混乱无序来形容我现在所处的这个班级,进校前就有人正面或侧面的向我传递着相同的信息:这个由通过艺术道路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组成的集体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的不团结与学风问题。开始我并不相信别人口中的贬低会真的存在于这个专业这个班级,毕竟今年我们专业的过关率是跟往年相比最低的一届,就是说最终通过选拔被挑选进来的同学都是一匹匹在专业评委老师严格的审度下脱颖而出的千里良驹。我同样也不想用事与愿违来对我刚才所说的内容给予否定,但是从某个侧面看那些曾对我透露过相关信息的人一语成谶。

我也不想具体罗列我到底哪些不满与埋怨,这不是在开批斗大会,别人的事情我也无权过问,毕竟每个有都有自己的想法,何况是在我们这个多么富于鲜明个性的班级。做好自己最重要,我永远坚持这个简单而朴素的观点,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那样最终还是自己吃亏,毕竟未来是属于自己的。

那么我就放开手去寻找吧,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浸淫现代文学领域多年,尤其着力于鲁迅思想学术研究。他将自己研究鲁迅的心得结集后没有流于俗套叫什么“鲁迅概观”、“鲁迅浅谈”云云,也没有像什么“鲁迅心理思维构建与精神分析引论”种种般故弄玄虚,而将书稿付梓时冠名为《心灵的探寻》,大师级的学术研究就在这里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与风采。按理说钱教授作为中国当代一流的鲁迅专家、学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绝对可以利用其学术权威以压倒性的姿态将他的研究理论束之高阁。但它没有这样做,相反他只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探寻一位中国20世纪思想巨人的内心世界,他给出的不是终极真理,只是一种能动地引导大家去探寻未知世界的思考与做事的方式方法,至于最终能不能探寻得到则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探寻过程中的心灵体味。我想我现在也应该学着点钱教授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心态,只要自己树立一个前进的目标,然后向着目标进发,探寻自己的心灵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其实细想陶渊明不是也树立了一个自己的目标吗?可是问题在意他的这个目标太过逼仄狭小,或许在他的那个历史环境下还可以勉强安身立命,但于今天这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来说,只能成为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任人唏嘘。

喜欢尼采“上帝死了”的超人哲学,喜欢他孤傲决绝的处事原则,更敬佩他将自我的绝对意识演绎到如此瑰丽多姿。别人的所作所为又与我何干?连上帝的意志我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这天地玄黄间的芸芸众生?黄仁宇最终是没能做成中国的拿破仑,但中国却多了一位见微知著并以其睿智打开国人视野的历史学家。胡风将他洋洋洒洒的“谏言书”呈递给毛泽东时必定早已想清楚这样做会招致的后果,但是他还是固执的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虽然连反革命集团始作俑者的大帽子都扣到了他的头上(尽管后来为胡风平反),但如今任何一个有良知的自由思想者都奉他学习的榜样。

所以我不会选择做“陶渊明”,我要做的应该是“尼采”、“钱理群”、“黄仁宇”、“胡风”,大学毕竟是求知上进的殿堂,管他腥风血雨、山崩地裂、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一步步踏实地走下去,终会抵达理想的彼岸。

抛却那份沉沦颓丧,寻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不管我要不要找,想不想找,能不能找得到,路都要靠要自己走下去。

“我将穿越,但我终不会抵达。”

坚定的走下去吧,笔还在自己手中,信念还在自己心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致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先生

您好。

我不止一次的读过您的诗,比如田园诗,咏怀诗,饮酒诗,听过您的事迹。从对您略知一二到深知。

我们最近在学你,我知道,你有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和“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心境。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的人生;喜爱的人生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之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但其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身感无所感的焦虑。

与您的初识是你的《桃花源记》您描写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的社会。

近期我们学了您的几首诗,我我对您的诗充满了敬畏之情,我最佩服您的《归园田居》。您写了您种豆的辛苦,可是种的豆,却没有几颗,我喜欢您归园田居,其乐悠悠的做法。我为您的辛苦感到惋惜。

祝您在天堂生活快乐

对您敬畏的学生石银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心目中的陶渊明作文700字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一句简单易懂,一句纯真朴实,一句发自肺腑的短句。勾勒出了作者的心愿,简简单单。只想写写文章抒发志趣,只想忘记悲伤,以此自终。一个多么美的梦,无忧无虑,无金钱左右。谁会有这么伟大的志趣呢?那就是著名的陶渊明

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历来都被称为“田园诗人”因为他很多杰出的诗歌都是归隐田园以后的作品,他赞美劳动生活和大自然的优美恬静幻想出没有贫穷与压迫的理想社会。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辞藻的文风。对世人深有影响和感触。今天我就谈谈我心目中的陶渊明!

从小学我们就开始接触诗词。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陶渊明成了我们最为熟悉的诗人。而他们的作品也都伴随着我们成长,成为了我们常见的“朋友”。

陶老先生的作品无一不透露着自己的想法志趣。他不慕荣利,自得其乐,率真放达。而他的作品也成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陶渊明猥琐,面对现实社会却选择了逃避。自己满腹才华却不为国效劳。任意将自己的才华埋没山林。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当时社会不比今日。人尽其才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陶渊明也想为国效力。可是当时官场昏暗。人人利益熏心,是金钱如生命。如此社会哪有陶渊明这一类正直的人的容身之地?归隐田园后的陶渊明不也在用诗词表述自己吗?不也在有文字将自己的才华挥舞得淋漓尽致吗?李白、杜甫不也是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所谓适者生存不就是这样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为五米斗折腰不也是这样吗?无法面对的社会只有逃避。但陶渊明的逃避是对自己生命的升华。倘若他在官场,那率真、不慕荣利的陶渊明还会存在吗?这些诗文也将不存在。

我心目中的陶渊明就是隐士。是一个指引道路的明灯,也是激励“千里马”的“伯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学察到。读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接着,陶渊明又指着一块大磨石问:“你看那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凹面呢?”少年答:“那是磨损的。”“那你可曾见到,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呢?”少年说:“不曾见过。”陶渊明又进一不诱导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久而久之,磨损而成。由此可见,‘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所学知识就会不知不学地慢慢忘掉。”循循善诱的开导,使少年悟到了为学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给陶渊明的一封信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陶兄:

久仰你大名了,今日我有幸给你写,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也劳您在百忙之中指教一二。

近日,我拜读了您的大作,深深地被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性格所震撼;也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更深深地被您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不讳”所折服。

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酒,是你的钟爱;诗,是您精神的寄托;菊,是您品格的化身。

您居陋室而不悲,因为那里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污浊;您常常食不果腹而不躁;因为你有精神食粮。

我对陶兄您十分敬佩,您是我心中的偶像。因为你如菊一般,是位隐士。但我不明白,一味的隐居会解决问题吗?隐居,在我看来就是逃避。为什么不学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什么不学梅“孤芳自傲”!与其逃避,不如面对,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留下千古美名。

我还有一事向请教陶兄。酒,乃文人墨客皆爱之物。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曹操“酾酒临江”,赋诗写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边塞诗人有“葡萄美酒夜光杯”……但到最后,哪个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呢?既然如此,为何要靠酩酊大醉来增加自己的痛苦呢?陶兄,您也是诗坛之中爱酒之人。您能告诉我原因吗?您是否亦是为了逃避而用酒来麻醉自己呢?用酒来控诉自己处境的不平吗?还是用酒来寻求那短暂的快感呢?

若我所问有不当之处,还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污浊社会中的一枝菊花,一枝独秀。

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

陶兄,打扰了,就此搁笔。

此致

敬礼!

您的仰慕者:朱江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600字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其人其文章与品格能够流传千古,依我看,正是因为一个‘真’字。

有晋一代历来注重一个人的出生门第,而陶渊明正是东晋名将陶侃的后代。按照门第来看,陶渊明极有可能步入官场后平步青云,如果他又可以‘聪明’地搜刮些民脂民膏,也许陶渊明会荣华富贵一生,成为下一个石崇王恺。

但也许是看透了官场污浊奢靡之风,无力改变却又不想同流合污。也许是顺应自己返璞归真的天性,陶渊明先后五次辞官,过上了自己想要的山水田园的幽居生活,超脱与俗人俗事,与山林鸟兽共休息。陶渊明找到自己的‘真意’,那就是道法自然,与自然万物生灵休戚与共。就是这样‘真’的人,才能无视金银财帛与功名利禄,就算是连自己最喜欢的酒也喝不上,却写出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样的句子。做到‘悠然’--发自内心的快乐恬静。就是这样‘真’的人,才能在‘短褐穿结,单瓢屡空’的窘迫中说自己是生活在葛天氏,无怀氏时代的人。自然自然,自然而然,遵从内心,即是本真。世间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很少,而陶渊明却可以做到,正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真谛,只要过着自己理想的生活不论是满目萧然还是春和景明的境地都会被他忘怀,洒脱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就是这样,养养菊,种种豆,写写文章,便是最大的享受。

有‘真’者,亦有‘不真’者,古今亦有。诗名大如孟浩然者,在山中‘假隐’多年以求一官半职然而却终不得唐玄宗赏识,郁郁而终。我们也不乏是这样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率真?这谈何困难,又谈何简单。看看陶渊明吧让我们这些‘鸢飞戾天者’可以‘望峰息心’,找到属于自己的‘真’之所在就是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550字

全文共 1117 字

+ 加入清单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流云伴着坎坷飘过清幽的山涧,风雨携夹沧桑掠过古老的年代。东晋——一个风雨飘摇,乱世纷杂的历史片段。壮美的宫殿,无上的皇权,个人的壮志满怀仅似一蜻蜓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黄龙褂的苍穹下,似乎并没有什么可以腾起壮阔的波澜。归隐途中的元亮,你的失落与无奈又何止一恨字了得?你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壮志还没有离弦驰骋,就已湮没于一声无以名状的归去来兮。世与我而相违,市廛的喧嚣只在眼中投下失落的阴影,你毅然驾车远去,一路尘土飞扬,并无一人举酌相送,也曾幻想,更曾迷离,或许还有布谷鸟的吟唱未央

晨露,清酒,鸟鸣,诗意的田园生活如一只曼妙而又深远的骊歌,元亮你沉醉于它的音符,陶冶于它的旋律。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望断天涯,心远地偏。随心而游的你并没有刻意伪装,却赢得了身后一字靖节的高风亮节,随遇而安的你只做本色自我,世后人却流传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于世间绵远流长。你的心境照亮了黑暗的仕途囹圄中人,你的理想幻化成了千百年文人雅士追寻的目标。一切的一切,元亮你都在恣意间挥洒,无意间流露,人如其生平,你生活得自然洒脱,无拘无束,却也桀骜不羁,暗含几许惆怅。曾记否你抚孤松而盘桓,并没有忘却百里青山之外百姓的疾苦,你孤单并非因为你不快乐,只是无相与者,你感慨于乱世不随人意,理想不称现实,于是你劝人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于己你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梦想并非你所抛弃,是乱世不容你一盏明灯,高风亮节。事后,不需思虑,无需慨叹,你融入自然,逢客必饮,有酒必醉,醉于山水,更醉于心。春及则种,夏至则耕,秋来则收,冬来则闭门自赏风景如画。一室之内,多日感受,你更名一字潜,是潜心,抑或是潜于世俗之外,或许只有那日你檐下的鸟儿瞥见了那一瞬你面部的光华,然而几千年的轮回,东晋的鸟儿飞断了羽翼也到不了如今的年代,那个时代的记忆只有随风消遣,埋藏于时光的车轮匆匆,终只有陶潜二字出土,留给后人无尽的景仰与浮想。

十载一轮回,生命的光华经不起时光的侵蚀与打磨,不论你如何超然于世,依然会叹于感吾生之行休,亦或许是你真的超脱了凡人对于生死的遐想与恐惧,早于你有生之年便有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豁达。真的是生如夏花,死若秋水,平静得原于自然,归于大地。

纵览你一生清贫,诗般的生活入梦,你的形象却也一样高大,同样迷离。后人的眼光还不足以承载审视你一世的光环,稚幼的眼中你永远是亘古的英雄!沧桑的古老遗留下不变的客观,而不同的年代又有不一样的论断,你定格在古老的东晋,而在我狭小的部落格中赋予你的是无限的景仰。我眼中的陶渊明,只一词心境缠绕了一生的潇洒旅途。

我眼中的陶渊明,心境如其人,千年之叹于陶潜五斗诗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欣赏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是乡里小人也——陶渊明

很早就听说陶渊明很了不起,有骨气,不向权贵低头。

陶渊明又名潜,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出生在没落的地主家庭,他青年时代有远大的抱负,曾经三次做官,但由于官场的黑暗和腐朽,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过隐居生活。

陶渊明归隐后,生活变得十分贫困,要过年了,别人都是忙忙碌碌的,而他家却还冷冷清清的,由于他爱写诗,于是他挥笔写下一副传于后世的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读过书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意思,上联缺“衣”下联少“食“横批没有“东西”,陶渊明用自己的只是创去连宣泄困苦,虽然身苦,看心态乐观,不改初衷。

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折腰时心已愧,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和浮华所改变。

比如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写出了他不涉官场的尔虞我诈,不陷入世俗的恩恩怨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娴静少言,不慕容利,点点风骨,跃然纸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娴静少言,不慕容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

人生在世,始终一帆风顺是天方夜谭的,面对挫折坚信,我们绝不能望而生畏,徘徊不前,生活的积极者,应像陶渊明一样为自己的志向“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求名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于浊世中,洁身独立。

[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陶渊明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参加农业劳动。后来由于农田不断受灾,房屋又被火烧,家境越来越恶化。但他始终不愿再为官受禄,甚至连江州刺使送来的米和肉也坚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着作郎,也被他拒绝了。

陶渊明是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适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气节为代价。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致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作文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我们都知道您是伟大的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具有“田园诗人”之称。虽然您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我们惊叹,您在我们心中播下了人世间有“世外桃源”的想法,让我向往您想象的生活,在自己的“仙境”中生活。

您知道吗?在我这个充满憧憬的时代,每个人都对未来有一份美好的向往,但是每一个人对向往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人没有了对未来的向往,身体就如同一幅行尸走肉:没有知觉,没有血液,没有了人类所可以做的一切,在学过您的《桃花源记》之后,我心中一直有对“世外桃源”的美好憧憬,想去感受一下“人间天堂”的感觉。

您知道吗?我喜欢您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正应了“田园”这一词,您利用“田园”的美丽来衬托您的美好生活,您写的诗也是那么的优美,把田园的风情与乡村独有的特点写了出来,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会喜欢您的性格与写诗特点。

我记得有一次在上您的作品——《桃花源记》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在品析您的片段时,语气是那样的深沉,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此。在一片寂静的山谷里,有一群与世隔绝的人,他们不闻世事,只为过着自己的生活。这一切都写出了您对那种神仙般的生活,其实我也挺向往那种生活的,没有人打扰,没有那些所谓的官职来侵犯,我只为与世隔绝忘了一切。

如果是那样的话,全世界的人都没有了忧愁,只有快乐,我尊敬您、喜欢您,喜欢您的作品!我对您的尊敬胜过了一切,希望您的作品有更多人喜爱。

此致

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心中的陶渊明作文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一位安贫乐道的文学家;一位擅长借景抒情的田园诗人;一位影响深远的辞赋家;一位品质高尚的散文家......

"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和菊花可谓是有着不解之缘,陶渊明把菊花视为自己人格的化身。菊花素雅美丽,清新淡泊的特点与陶渊明高洁的品质,不同于世人,不随俗流的志趣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后人就把菊花作为君子,淡泊俗尘,隐逸者的象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在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陶渊明将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描述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有"颖脱不羁,任真自得"的个人情趣。

他以怡然自乐的心情,把大量农村农民的生活如实写入诗中,如:"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优美的农村生活图景。不过在陶渊明的洒脱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内心的苦闷,如"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理也可奈何,且为淘一觞"这表明他对世事还是没有忘却,尽管隐居山林,陶渊明还是无法消除心中的矛盾。

陶渊明的诗文,看似质朴、实则华丽。在其平淡醇美的言语中,充分表现了陶渊明淡泊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他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俗黑暗的厌恶和憎恨;充分表现诗人对美好和平的理想生活的憧憬......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或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陶渊明的影子,有的淡泊名利;有的向往田园;有的纯朴清新......我们也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像陶渊明一样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写给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81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读了您的《五柳先生传》,我对您不由产生了敬佩之情。您少年时就颇有壮志,博学能文,心中就装着国家和人民。您二十多岁就出任仕途,在多年的官场打拼中,进进退退,一直无法实现心中远大抱负。您有高尚气节,不肯委身与世俗同流合污,以及“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不屈傲骨,着实让我敬佩。最终您隐居田园,终有了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您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源于您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田园的热爱,您坚守着心中所向往的、喜爱的东西。这正是为何,您能写出如此优美的山水田园诗词,您能对后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而这都是您的由心而发,说心里话,是您淡泊名利、质朴率真的体现。

在您的《五柳先生传》中,您生动的塑造了一个不慕荣利,抱扑守真的五柳先生,他隐姓埋名,他闲静少言,他嗜酒爱书,他奔放洒脱,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其实分明反映出了最真实的您,您有着和五柳先生一样的品德、一样的情操,他就是您,您托名“五柳”,刻画了这样一个隐士形象来表达您坚定的念: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志趣。即使您一直穿着粗布短衣,即使您的饭瓢常常空着,而您从不会抱怨,因为这才是您追求的生活,您这种乐观旷达着实令我十分羡慕。

您曾说过您“性本爱丘山”,您觉得您对田园山水之爱似“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您的正气让您看不惯这宦海之混沌,您认为归隐田园是您唯一的归宿。其实像您这样的人才不应当或不可以这样消极避世,社会中多多少少有些好的或坏的人和事,就像在再明亮的阳光照射下,都会有影子,都会有光亮照射不到的地方,我们不能被那些阴暗面影响,反而我们要影响那些阴暗面,做到“出污泥而不染”,这才是真君子。

我相信,如果您真的能豁然,您的才华一定能得以施展,您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您隐居之后虽然了无牵挂,但这对您自己、对国家都是一种损失,只有为国家、为人民尽力了,才真正算实现了自身的生命价值,才会死而无憾。您当时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机遇,一旦机遇来临,您要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后在这里,我表示对您由衷的赞美:您是一位伟大的文人、高洁的隐士,您就是我们课本中的“五柳先生”,您是我们心中共同的榜样,您的精神、您的作品和您高洁的灵魂,会一直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此致!

敬礼!

您的忠实弟子:某某某

20**年3月2日

[写给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作文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致陶渊明先生的一封信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先生

你好!我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女中学生,我们已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见过很多次面了,已不算是陌生人了。

回首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出多少英雄豪杰,谱写了多少篇壮丽诗篇,在我眼中,你是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一颗星星,许多年前,你为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离开了世俗的官场,归隐于那青山绿水之中,你喜欢菊的隐逸,田野的宁静,所以你寄情于山水,回归于田园,闲暇之余,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愁苦之时,带上那把心爱的古琴,于流水之间,弹出一曲清新于悠然,你厌恶官场的污浊,爱的便是隐居之后的恬淡的生活,犹如一只闲云野鹤,陪你走过这柳岸菊香的岁月,我体会到你心境的超然。

先生,读您,给我带来了一丝清新之感,我多想抛弃一切来到你的田园,和你一起读文、品诗,享受田园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宁静,享受四季美景,忘记世俗。品您,有着莲的高洁,梅的与世无争,竹的谦逊,从你的身上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可又为你的生不逢时而鸣不平•••••

先生,你远离官场,远离深爱着你的人民,把你的才华掩埋起来,你知道有多少人为此而感到惋惜,我想,如果你当初没有归隐,你虽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那比铁还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我想现在你可能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可能投胎在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个,为祖国和人民努力工作来弥补你的遗憾。

先生,你铿锵有力的话语,“我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我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有着与你相同的性格,你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是我人生中的一面镜子,我虽然十分渴望来到你的田园享受四时之景,但我清楚地知道我不能这样做,我不能像你一样,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一个遗憾,让我后悔莫及。

田园固然是宁静,没有纷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固然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但不能因此去躲开,去逃避世俗,我要让我这块金子在日光中灿灿生光,我虽然不像先生你一样的光彩夺目,但我也要让这颗微弱的星光,在夜空中闪烁,哪怕那光只能送一只小蚂蚁回家,我也无悔。

更多优秀的书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归园田居改写500字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每天,天色还没变白,我就挑着担子,扛着锄头下地耕田去了;到了晚上月亮升起来时,我才带着月光回家。

尽管我这样起早贪黑的,不知疲倦的劳累着,奔波着。但庄稼却不像我这么辛勤,豆苗儿依然长的这般疏稀,而野草却长得越来越茂盛,连田埂几乎都掩盖了。

想想我在朝廷做了几十年的官,看清了太多的颠倒黑白,无数的贪官污吏,贿赂和腐败的王朝统治。每天不是讨好这个就是讨好那个,有没有得罪哪个官人,是否犯了什么罪,无时无刻的担心着脑袋还能不能保住……

虽然我没有作过农话,农艺不精,收成不好。但就算是这样我还是乐此不疲。太阳越来越毒,热辣辣的,额头上的,汗水一颗一颗的往下流,浸湿了我的衣裳。这虽然辛苦,却不知好过官场生活几百倍呢!

在这深山里头,没有人间的繁华热闹,灯火辉煌,更没有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针锋作对,没有大城市的水车马龙的嘈杂之声。却更多了一份宁静自然,舒适恬淡。

在这美丽的田园中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安心生活于这大自然中不好吗?

晚上了,夜幕降临了。我也要背着锄头回家了。路上,一些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可是我一点也不觉的可惜,因为违背自己的意愿来到这里自得其乐,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陶渊明的田园高一作文850字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我荡着小船,东折西绕,穿过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水位突然下降,我不得不下船行走了。

刚踏上岸边,便觉得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地方。眼前,片片黄菊,蝴蝶飞舞,蜜蜂访花绿时伸展;身旁,树木繁茂,绿叶浓浓,翠绿欲滴;身后,清澈的小河,流水声潺潺不息,前面不远的菜园边,一座绿绿的茅草屋,端立在那儿,增添了几份悠闲和清平……

看到眼前的这一切,便觉得自己像是来到了与世隔绝的地方,能看到这么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心想,去走一走,看一看,顺着曲折的小径向前走去,毕竟是头一回,心里还有一丝帕意。走了几折后,身被美丽的田园包围了,却有隐约的读书声: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这不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吗?”我心里忽然一喜:“难道是陶渊明的田园?”田园里野草茂盛,稀稀疏疏的有几根豆苗,这可谓“草盛豆苗稀”;再听听四周的音讯,听不到半点吵杂声,这可谓“而无车马喧……”

越看越觉得像陶渊明的田园,可是没见到陶渊明,还不能确定,再向前走去。

来到小茅屋前。桃树,细细的叶子,尽情的舒展着,绿油油的,像刚洗过一样;高大的柳树,它纤长纤长的柳枝,倒立下来,一直垂到屋檐上,像一个纯朴的农人……对了!这是“桃李罗堂前。”

心里高兴得不得了,便大步地向朝阳开的那扇窗子走去。

来到窗前:一位长胡须,衣着朴素,头遮巴蕉叶,手持长杆笔,正在全神贯注地写着什么,口里还吟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他神情闲适愉悦,悠然自得,屋子清淡无具,闲适宁静……

“对了,他就是陶渊明,五柳先生。”抑不住内心的激情,正要伸手向他问好,可看到他紧握笔杆,急促地写着,肯定是又在写千古名篇。以免又断送了一篇名文,就又把手缩了回来,我呆立在窗边许久。

天色以晚,该到了回家的时候了,为了让他(陶渊明)知道是我这个无礼之人打扰了他的宁静,便留了一张纸条:

“遠平凡到此一游”

而后,我登上小船,掉转船头,踏上回家的路,身后,一轮圆圆的明月倒映在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陶渊明与菊花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迷上了菊花,在东园辟了个花圃,专门用来栽培菊花。凡经过渊明亲手莳弄过的菊花,株株壮健,枝枝挺拨,花色艳丽,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长,秋季开花,而渊明的菊圃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开,一茬接着一茬,可以说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每当秋风一起,东园中的菊花竞相开放,花朵黄白相间,青红错杂,引得满园蜂蝶纷飞。一些倾慕者又给渊明加了一个雅号,尊称他为“菊仙”,也有人暗地里称他为“菊痴”。

大诗人陶渊明酷爱菊花,菊花是经得起秋后风霜摧折的花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的乱世,不满当时的政治倾轧和官吏的腐败,也有高洁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他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柴桑隐居,在宅旁东篱边种了许多菊花,朝夕观赏。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为人传颂。陶渊明喜欢喝酒,可是因为家贫,时常缺酒。那年重阳,陶渊明在篱边赏菊,却没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为遣。然而菊花毕竟不能代酒,陶渊明正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远处来了一个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差人,特地送酒来给陶渊明的。陶渊明喜出望外,立即打开酒瓮,对着菊花开怀畅饮,尽醉方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