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给莫言的一封信作文(优秀19篇)

浏览

847

作文

48

《关于莫言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3111 字

+ 加入清单

Mo Yan, whose primitive name is Guan Moye, has been the crispy fried chicken among China after he was awarded the 2012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The 57-year-old is the first Chinese resident to win the prize, who is a novelist and a short story writer, born on 17thFebruary 1955, in Gaomi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which becomes a tourist attraction because of his popularity. For his award, Chinese media overwhelming report this exciting news. As a result,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jump out and say that Mo Yan is their most favorite writer, although some of them did not know who Mo Yan is. Moreover, Mo Yans novels are put in the best seller bookshelf in the bookstores and some are even out of stock.

As a famous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 Mo Yan is a prolific author, having published dozens of short stories, most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countryside that full filled of complex emotion of nostalgia and complain. His works are deeply impacted by the magic realism that he creates unique subject feeling world by fantastical narration in his novels, bring his works the color of “Pioneer”。

The Swedish Academy praised his work which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The Swedish Academy praised his work which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Some people may not know who Mo Yan is before, but they must know some of his works. For example, a famous film directed by Zhang Yimou that won the Golden Bear at the Berlin Film Festival in 1988 was adapted from his novel Red Sorghum which was a tale of the brutal violence in the eastern China countryside, where he grew up, during the 1920s and 1930s.

Generally speaking, his awarded means a lot to China, especially Chinese literature.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s a dream of Chinese literary field and all Chinese people. However, as a large cultural country that owns countless classic works, China had no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which had become a great pity. Therefore, this prize finishes a pile wish of Chines people. In addition, although we have a great number of great works, very few people are willing read a book carefully and tranquilly in the impetuous society. I think this exciting news will renew peoples enthusiasm towards literature, which is a great motiv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This is what we are happy to see.

莫言,原名管谟业,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名字在中国广为人知。这个57岁的人是获得该奖项的中国第一人。他是一名小说家和短片故事家,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由于他的知名度,该地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对于他获的奖,中国媒体大量报道这则令人振奋的消息。结果,成千上万的人跳出来说,莫言是他们最喜欢的作家,尽管有的人并不知道莫言是谁。而且,莫言的小说被放到书店最畅销书架上,有的甚至缺货了。

作为中国当代着名的作家,莫言拥有很多作品,曾出版了数十篇短篇故事,大部分都是与充满复杂怀旧情感和抱怨的乡村生活有关。他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他通过小说中奇幻的叙事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主观感觉色彩,使他的作品成为了色彩“先锋”。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赞他的作品是“历史和当代幻觉现实主义融合的民间神话”。有的人以前可能不知道莫言是谁,但是他们必须知道他的一些作品。比如说,由张艺谋导演,获得了1988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着名电影《红高粱》就是由他的小说改编而来的。这是一个关于中国东部乡村地区的残酷暴力的故事,那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他在那里长大的地方。

一般来说,他获奖对中国意味着很多,尤其是对中国文学。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界以及所有中国人的梦想。然而,作为拥有无数经典作品的文化大国,中国还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成为了一大遗憾。因此,这个奖完成了许多中国人的愿望。另外,尽管我们有很多伟大的作品,但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少有人愿意仔细安静的读一本书。我认为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会重新点燃人们对文学的激情,这对文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我们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考作文素材:关于莫言

全文共 3963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1、酷爱阅读。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为了换取别人的书看,莫言就去给别人家推磨,有时候整整推一天的磨才能换来一本书。一天下来,莫言脸色煞青,但只要能捧着书回来,他都是满脸春风.

2、书架上只剩经典。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一些学校,现在把书架清理得就剩100多本书,都是经典。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因为每次拿起一本书来,还没有读一半就被别的事情打断了,等你下一次拿起另外一本书来,又把前面的书忘掉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3、孤独是一种财富。莫言在很多地方重复过一句话:“海明威曾经说过:‘不幸的童年是作家创作的摇篮’。”莫言这话多少有些冤枉双亲,因为比起从小失去父母的川端康成和有一个酒鬼父亲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来说,莫言的那点不幸实在可以忽略不计。莫言常说,饥饿与孤独是他创作的财富,其实莫言童年时候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饿得面黄肌瘦、痛苦不堪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最后能饿成作家,特别是像莫言这样有名的作家,屈指可数。他的不幸,也是他的财富,在于他的孤独。

4、面向苍生背对文坛。莫言曾说:“背对文坛是我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提醒。不要被这些文坛上的名和利控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应该知道作家最神圣的东西是什么?作家应该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并不代表一种行为。”。也许正是背对文坛的“莫言姿态”,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更自由的空间沉浸到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去。

5、写作源于生活。《蛙》是莫言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6、媒体上很少露面。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出来,其他获奖者接受采访的时候,莫言正悄悄地待在山东高密老家的村子里,记者们几乎找不到他。他说自己不是低调,也不是不看重茅盾文学奖,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作家来说,写作是最难的,但也是可控的,写完了之后读者买不买,能不能得奖,就不是作家能决定的了。”

7、当今为何没伟大作品?莫言:作家应从自身找原因。

莫言表示,关于“伟大的时代没有伟大的作品”,这是近些年反复提到的话题。

我们这个时代到底是什么时代?莫言说,狄更斯在《双城记》,阿斯塔菲耶夫在《鱼王》中都曾罗列一些对立、矛盾的话语,来描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们关于时代的矛盾的描述,“也完全可以移植到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 莫言认为,在今天这个对立矛盾现象比比皆是的社会,“我们还要发现这个社会的主流”。什么是这个社会的本质?对于作家来讲,社会上的各种现象,确实会令人眼花缭乱。但记录这些眼花缭乱的现象并不是一个作家的职责,记录这个社会发生的各种怪现状也不是作家的职责。莫言说,这个时代到底是不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答案。但是总而言之确实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空前绝后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面作家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因为这样的时代为作家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因为在这样的时代里面人的丰富性得到了最强烈、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说这个时代具备了产生伟大作品的物质基础或者资源基础,剩下的就是作家的胸襟、气度和才华。

8、谦虚。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谦和又自信的胸怀。莫言曾说“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9、获奖不能代表什么,将会继续努力创作。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表示,“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会继续努力。”

莫言语录

1.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 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2.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六个年头。

3.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4.我把你们的故事收入我的音筒 放在生活之上我的记忆之下

5.提笔伏案之年。窗边。是心灵奔向青春的黑色河流。突兀的世界。

6.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7.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8.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录永生。

9.黄昏是青春短暂的悲伤。

10.所以。兵荒马乱也要轻装简从。

11.回首。才看见我们是以快乐的心情写悲伤的青春。

12.满腹经纶是黔驴之技。易于迁延与迟滞。

13.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14.在年生里。我们因无知荒唐而美丽。

15.年月里。五味杂陈。

16.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的守候。

17.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愈陈愈香。

18.安然的在被窝中躺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19.极度的顺从是悖逆。

20.呆坐在眼睛里的空洞和茫然,凝结成氤氲的哀伤,在青春的天空渐渐延伸和漫散。

21.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狈。

22.我在河之彼岸 守望曾经归来 归来无望。

23.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24.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25.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生日快乐!

瑞典翻译家陈安娜:莫言获奖背后的外国女人

莫言获奖,将莫言作品带到瑞典的瑞典翻译家陈安娜也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不少网友在网上向陈安娜表达感谢,称“译者功不可没”。昨日,陈安娜在网上发微博表示谦逊:感谢大家!你们的支持真让我感动,也让我不好意思。请注意: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研究一个作家的时候会收集各种译本。他们看的不光是我翻译的莫言的作品,还有德文版、英文版、法文版等。他们看了这些不同版本以后才会开始讨论。所以不能说没有我的翻译莫言就不会获奖。这样的说法对其他翻译家不公平。

11日晚7时30分,陈安娜在瑞典文学院宣布莫言问鼎后,仅仅在微博上发了两个表情,一个太阳和一只蛋糕,以对莫言的获奖表示祝贺和晒心情之美好。

陈安娜翻译莫言的作品事出偶然,她本来也只是一个兼职的中文翻译。有一天,她在购物时有出版商找到她问她是否愿意翻译中文小说,那是她第一次读到《红高粱家族》,这也是她将之翻译成瑞典语的第一本书,她称自己非常幸运,因为在瑞典,每年只有一两本中国图书出版。在过去的20年里,陈安娜翻译了20部中文小说,其中有王安忆、莫言和余华的作品,都是翻译成了瑞典文。她嫁给了来自中国的翻译家万之先生,随夫取了个中国姓氏“陈”。

陈安娜如是表达了她对于莫言本人及其作品的看法。“他的笔名是莫言,跟他见面的时候他确实没有说那么多话,但是说话的时候他总是很幽默,很有意思。作为一个外国的读者,读他的东西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虽然很中国化,但同时他里面讲的那个爱和恨我们都可以接受。”

张艺谋为老友莫言高兴:25年前哪里想过今天?

记者前日连线张艺谋导演,张艺谋感言:“得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惊喜不已!25年前跟他在山东高密一起赤膊种高粱时,哪里想过今天?网友在微博上翻出我们以前的老照片,我看了非常感慨。这是个天大的好事,老朋友由衷地为他高兴!”

巩俐也通过经纪人回应莫言获奖一事,经纪人说:“巩俐小姐已经知道莫言先生得奖的消息,她表示很高兴,也很荣幸,因为《红高粱》是她的第一部戏。巩俐小姐也想过向他道贺,很自然大家都会有这个想法,不过莫先生目前应该还在忙,也许稍后再联络吧。不过巩俐的心情肯定同样兴奋。”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和张艺谋、姜文的赤膊旧照这几天在网上疯传,还有人感慨万分配上文字:“当年莫言32岁,张艺谋比他还大些,巩俐大二……如果来一老道说,你,将来拿戛纳奖,你,将来拿威尼斯奖,你拿金熊奖,至于你,诺贝尔文学奖。估计谁都会以为是天方夜谭吧……”这段文字也颇引起共鸣。的确,照片上神采飞扬的这四个人都先后拿了国际大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于莫言的英语莫言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In my mind,Mo Ya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China,because he is from Weifang but also good at writing.

Mo Yan was born in 1955.Now he is a 57-year-old writer.His real name is Guan Moye.Mo Yan is his pen name.It means "no speaking".He began writing in 1981 and in 2011 his novel The Frog won the Mao Dun Prize in Literature.Since then,he has won lots of prizes.

In 2012,Mo Yan w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Im proud of him,because I come from Weifang as well.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莫言小说丰乳肥臀读后感

全文共 1312 字

+ 加入清单

未读过莫言小说,选取这一本或许只是它的名字吸引了我。

那时,我正在天津打工,闲班无聊,便去租书。在一个书摊前,我看到了这本,那是莫言的小说选,以前听说过这本,一看又是当代学生的推荐书目,可作者又怎会用丰乳肥臀作为书名呢,于是迫切的拿回家里。

一开始,便一下子吸引了我,令我非一口气读完不可。故事的背景是山东高密东北乡的残酷的抗战史,故事的梗概是一个母亲在这样的恶劣的,近乎绝境的条件下带大九个孩子,不,是十一个孩子的故事。她的以前那样丰满的乳房被一点一点的吸干,那是母爱在流淌啊。她的以前俏丽的容颜被岁月无情的摧毁。她带着孩子,先是经历了家庭的折磨,后又经历了残酷的乡匪之间的战争,又经历了国共两党的之间的战争。这期间,她眼看着一个一个女儿的背叛,目睹了,一个一个亲人的离去,尝尽了生活的一个一个坎坷……

这本书,令我看到了旧社会的母凭子贵的封建思想,和残酷的革命战争,还有一个母亲的大于天的伟大的母爱。

我想,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在岁月的不断流逝里能够留给读者的或许只是一段文字,或只是一个场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况且好书已经越来越少,读书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那一段文字作者写的最美,是被作者单列出来的。母亲的最后一对儿女是一对双胞胎,取名金童玉女,玉女因为难产,从小眼盲,她一步也离不开母亲,也只有她留在了母亲的身边。从小就被金童剥夺了吃奶的权利,她的存活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她那样的漂亮,仿佛一个天使降临在人间。

她的世界是黑暗的,但是她的心灵却是最美里的,最洁净的。她明白自己,是母亲最大的负累,虽然她看不见,可她感觉的到。每当夜里她听到母亲呕吐的声音,她的心便如刀割一样的痛,她的眼泪如泉一样的流下来。她不敢被母亲看到,她怕母亲悲哀……她明白,是她离开的时候了……

读到这,我在奇怪,母亲病了每日呕吐?之后才知,原先母亲给别人做长工,家里的孩子还要吃饭啊。开始她往自己的口袋里偷回一些玉米,芸豆啊什么的,但是渐渐的被人发现,之后无论藏在哪里都被人找出来。之后无奈之下,她就将一些东西吞到胃里,到家里在吐出来,洗尽,做成面饼……多么伟大的母爱,我流泪了……

没有人明白,之后他的失散的儿子金童回来的时候,母子俩抱头痛哭之后,母亲说我要为儿子做饭了,但是家里没有一粒米啊,母亲说,我出去给你做,,金童感到奇怪,当母亲将手指塞进喉咙时,当母亲把芸豆用纱布捻成面饼端到儿子面前时,金童一下子跪倒在母亲的怀里……

就在那天夜里,玉女决定走了,她还是第一次单独外出,她摸索着走上了通向江边的道路上,不知为何,她的情绪那样的愉快,她一路走来甚至哼着母亲总唱的那首歌谣。她一点没有犹豫,慢慢的走向江心,走向前方。那天,她那样的美丽,她穿上了母亲亲手缝制的嫁衣,母亲曾说过,只有你最听话,又最漂亮,她必须要亲自看她找到自己的幸福……

就在那个夜晚,星空出奇的耀眼,月亮出奇的皎洁。就在江水吞没的一刹那,玉女的眼前出现了奇迹,她竟然能够看见,那是一个菩萨。她说,是该回到我身边的时候了……

作者,显然很喜欢这个人物,不期望她就这样夭亡。

作者以其磅礴的气势,委婉幽默的口气,读后令我浮想连篇,甚至多年以后仍不能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热点论据素材:关于莫言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火爆

“今年是农历鸡年,莫言旧居春节游客特别多。从大年初一到初六这几天,我每天早上9点不到,就早早来到莫言旧居开门,迎接游客。春节期间,尽管天气比较寒冷,但是前来莫言旧居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还是比较多。许多人是带着准备参加2017年6月高考的孩子来参观。希望借莫言的好运。”

自著名作家莫言先生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近5年来,位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的莫言旧居,成为了全国的文化旅游热点

2月2日大年初六,记者,电话釆访了莫言的二哥管谟欣。管谟欣高兴地告诉记者说:“今年莫言旧居旅游很火爆,不仅比平时游客多。而且许多人是带着准备参加2017年6月高考的孩子,前来参观的。”

从初一到初六 ,大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争相参观莫言曾经生活过的旧宅,在老屋前或争相照相,或购买莫言的书籍。

其旧居是1912年建成的,后来翻修过两次,1955年到1976年,莫言从出生到从军离开,在这里生活了约22年,后来在当兵期间,回乡探亲,也断断续续地住过。1988年,莫言在高密县(现在的高密市)买了房,和妻子杜勤兰及独生女儿管笑笑从旧屋迁出。1990年,父母也从这里搬出,这座老宅自此闲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莫言陪女儿高考的故事

全文共 3006 字

+ 加入清单

那天晚上,带着书、衣服、药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搭出租车去赶考。我们运气很好,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内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这样既是熟悉的环境,又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信佛的妻子说这是佛祖的保佑啊!我也说,是的,这是佛祖的保佑。

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车过了三环路,看到一些学生和家长背包提篮地向几家为高考学生开了特价房间的大饭店拥去。虽说是特价,但每天还是要400元,而我们租的房间只要120元。在这样的时刻,钱是小事,关键的是这些大饭店距考场还有一段搭车不值、步行又嫌远的尴尬距离,而我们的房间距考场只有一百米!我心中蛮是感动,为了这好运气。

安顿好行李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说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劝她看看电视或者到校园里转转,她不肯。一直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劝说下才熄灯上床。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作家。我索性装睡不搭她的话,心中暗暗盘算,要不要给她吃安定片。不给她吃怕折腾一夜不睡,给她吃又怕影响了脑子。

终于听到她打起了轻微的鼾,不敢开灯看表,估计已是零点多了。

凌晨,窗外的杨树上,成群的麻雀齐声噪叫,然后便是喜鹊喳喳地大叫。我生怕鸟叫声把她吵醒,但她已经醒了。看看表才四点多钟。这孩子平时特别贪睡,别说几声鸟叫,就是在她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常常是她妈搬着她的脖子把她搬起来,一松手,她随即躺下又睡过去了,但现在几声鸟叫就把她惊醒了。拉开窗帘看到外边天已大亮,麻雀不叫了,喜鹊还在叫。我心中欢喜,因为喜鹊叫是个好兆头。

女儿洗了一把脸又开始复习,我知道劝也没用,干脆就不说什么了。离考试还有四个半小时,我很担心到上考场时她已经很疲倦了,心中十分着急。

早饭就在学校食堂里吃,这个平时胃口很好的孩子此时一点胃口也没有。饭后劝她在校园里转转,刚转了几分钟,她说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然后又匆匆上楼去复习。从七点开始她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

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当年闹日本的时候,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奶奶就往厕所跑。解放后许多年了,我们恶作剧,大喊一声:鬼子来了!我奶奶马上就脸色苍白,把提着裤子往厕所跑去。唉,这高考竟然像日本鬼子一样可怕了。

终于熬到了八点二十分,学校里的大喇叭开始广播考生须知。我送女儿去考场,看到从培训中心到考场的路上拉起了一条红线,家长只许送到线外。

女儿过了线,去向她学校的带队老师报到。

八点三十分,考生开始入场。我远远地看到穿着红裙子的女儿随着成群的考生涌进大楼,终于消失了。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内已经安静了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一位穿着黄军裤的家长仰脸望望,说:北京啥时候有了这玩意儿?另一位戴眼镜的家长说:应该让学校把它们赶走。又有人说:没那么悬乎,考起来他们什么也听不到的。

正说着蝉的事,看到一个手提着考试袋的小胖子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人们几乎是一起看表,发现离开考还有不到十分钟了。几个带队的老师迎着那小胖子跑过来,好像是责怪他来得太晚了。但那小胖子抬腕看看表,依然是不慌不忙地、大摇大摆地向考场走。家长们都被这个小子从容不迫的气度所折服。有的说,这孩子,如果不是个最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最坏的学生。穿黄裤子的家长说,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他的心理素质绝对好,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可以当军队的指挥官。

大家正议论着,就听到从学校大门外传来一阵低声的喧哗。于是都把身体探过红线,歪头往大门口望去,只见两个汉子架着一个身体瘦弱的男生,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那男生的腿就像没了骨头似的在地上拖拉着,脖子歪到一边,似乎支撑不了脑袋的重量。一个中年妇女(显然是母亲)紧跟在男孩的身后,手里拿着考试袋,还有毛巾药品之类的东西,一边小跑着,一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水与泪水。

一群老师从考试大楼里跑出来把男孩从那两个男人手里接应过去,那位母亲也被拦挡在考试大楼外。红线外的我们一个个都很感慨很同情的样子,有的叹气有的低声咕哝着什么。我的觉悟不高,心中有对这个带病参加考试的男生的同情,但更多的是暗自庆幸,不管怎么说我的女儿已经平平安安地坐在考场里,现在已经拿起笔来开始答题了吧。

考试正式地开始了,蝉声使校园里显得格外安静。我们这些住在培训中心的幸运家长,站在树阴里,看到那些聚集在大门外强烈阳光里的家长们,心中又是一番感慨。因为我们事先知道了培训中心对外营业的消息,因为我们花了每天120元钱,我们就可以站在树阴里看着那些站在烈日下的与我们身份一样的人,可见世界上的事情,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譬如这高考,本身也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但它比当年的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是公平的多了。对广大的老百姓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不经过考试的方式,譬如保送,譬如推荐,譬如各种加分,都存在着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有的家长回房间里去了,但大多数的家长还站在那里说话,话题飘忽不定,一会儿说天气,说北京成了非洲了,成了印度了,一会儿又说当年的高考是如何的随便,不像现在的如临大敌。学校的保安过来干涉,让家长们不要在校园内说话,家长们很顺从地散开了。

将近十一点半时,家长们都把着红线眼巴巴地望着考试大楼。大喇叭响起来说时间到了,请考生立即停止书写,把卷子整理好放在桌子上。女儿的年级主任跑过来兴奋地对我说:莫先生,有一道18分的题与我们海淀区二模卷子上的题几乎一样!家长们也随着兴奋起来。一位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带队老师说:明年海淀区的教参书又要大卖了。

学生们从大楼里拥出来。我发现了女儿,远远地看到她走得很昂扬,心中感到有了一点底。看清了她脸上的笑意,心中更加欣慰。

迎住她,听她说:感觉好极了,一进考场就感到心中十分宁静,作文写得很好,题目是《天上一轮绿月亮》。

下午考化学,散场时大多数孩子都是喜笑颜开,都说今年的化学题出得比较容易,女儿自觉考得也不错。第一天大获全胜,赶快打电话往家报告喜讯。晚饭后女儿开始复习数学,直至十一点。临睡前她突然说:爸爸,下午的化学考卷上,有一道题,说“原未溶解……”我审题时,以为卷子印错,在“原未”的“未”字上用铅笔写了一个“来”字,忘记擦去了。我说这有什么关系?她突然紧张起来,说监考老师说,不许在卷子上做任何记号,做了记号的就当作弊卷处理,得零分。她听不进我的劝,心情越来越坏,说,我完了,化学要得零分了。我说,我说了你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问你的老师,听听她怎么说。她给老师打通了电话,一边诉说一边哭。老师也说没有事。但她还是不放心。

无奈我又给山东老家在中学当校长的大哥打电话,让他劝说。我说:退一万步说他们把我们的卷子当成了作弊卷,给了零分,我们一定要上诉,跟他们打官司。爸爸认识不少报社的人,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把官司打赢……

凌晨一点钟女儿心事重重地睡着了……

我躺在床上暗暗地祷告佛祖保佑,让孩子一觉睡到八点,但愿她把化学的事忘记,全身心投入到明天的考试中去。明天上午考数学,下午物理,这都是她的弱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崇拜的莫言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莫言,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他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写了很多作品,如《春夜雨霏霏》、《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天下太平》、《生死疲劳》。在他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生死疲劳》这本书了。这本书以人物的命运作突破口,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悲颂。

我最崇拜莫言的文笔,他善于找到语言和情节,展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同见解,就算是一个别人认为没有什么可写的,在莫言的笔下,都可以变成一本著作。你说,他厉不厉害?值不值得我崇拜他呢?

我最崇拜莫言的怀乡,他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他写了一系列的怀乡作品,如《红高梁》、《丰乳肥臀》,再如《蛙》,都非常感人,要么是把母爱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要么就是读后充满正能量。

莫言是继鲁迅之后的又一个公认的文学巨匠,他从小就开始试着写小说,他的经历激励着我们每个有着文学梦的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言,崇敬莫言,学习他的写作方式,崇敬他的写作文笔,学习他的写作精神,崇敬他的怀乡的复杂的情感吧!

莫言是我崇拜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莫言也是我的老师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莫言,一个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莫言,一个刚刚震惊中国甚至世界的作家。

莫言,一个出生在山东高密的一个普通人。

他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他的成功是中国取得成就的开始。

三十年前,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兵,一个在保定易县的一个小小的兵。他只是爱文学、爱写作,他坚信自己会成功,便一次次往保定《莲池》周刊投稿。寄过去又退回来。但他咬定坚持就是胜利。他为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坚持不放弃,一直往自己梦想的一步一步你迈进,他报了很多次,可编辑部总说不好,退回去让他从写,当他改好时,编辑部的人又说还没上次好呢,但这并没有打倒他,他只是更努力了,他知道编辑部一人喜爱石头,便扛着两块八十斤的石头,坐着长途汽车来到保定,扛到了他家楼上,那人很感动也很佩服他对自己梦想的执着追求,那人便看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春夜雨霏霏》,他说他当时又想哭,又想笑,高兴的一夜没合眼,后来,他又写了好多好的作品,《蛙》《丰乳肥臀》等,都获得了国家的奖项,他很谦虚,他说过几年可能还会回到山东老家,种地过普通人的生活。

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又有一个不普通的人生。

莫言,他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执着追求,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

莫言,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

只要为了自己的梦想,再苦再累也不痛苦,虽然没有天生一样的,但在地球上我们是一样的,别人能做到我们也能。哪有一路走来都是顺风的,总会受到挫折、困难,微笑面对,没有追求和付出,哪来的成功,谁说我们一定走别人的路,谁说辉煌背后没有痛苦,只要为了梦想不服说,再苦也不停止脚步。

这是莫言告诉我的,这是他教会我的,他的成功之路也为别人树立了榜样。

莫言,为了梦想不服输;我,也可以。

莫言,也是我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中国名人故事:莫言陪女儿高考

全文共 3016 字

+ 加入清单

带着书、衣服、药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搭出租车去赶考。我们很运气,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内 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这样既是熟悉的环境,又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信佛的妻子说这是佛祖的保佑啊!我也说,是的,这是佛祖的保佑。

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车过了三环路,看到一些学生和家长背包提篮地向几家为高考学生开了特价房间的 大饭店拥去。虽说是特价,但每天还是要400元,而我们租的房间只要120元。在这样的时刻,钱是小事,关键的是这些大饭店距考场还有一段搭车不值的步行 又嫌远的尴尬距离,而我们的房间距考场只有一百米!我心中蛮是感动,为了这好运气。

安顿好行李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说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劝她看看电视或者到校园里转转,她不肯。一直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 劝说下才熄灯上床。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作家。我索性装睡不搭她的话,心中 暗暗盘算,要不要给她吃安定片。不给她吃怕折腾一夜不睡,给她吃又怕影响了脑子。

终于听到她打起了轻微的鼾,不敢开灯看表,估计已是零点多了。

凌晨,窗外的杨树上,成群的麻雀齐声噪叫,然后便是喜鹊喳喳地大叫。我生怕鸟叫声把她吵醒,但她已经醒了。看看表才四点多钟。这孩子平时特别贪睡,别说几声鸟叫,就是在她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常常是她妈搬着她的脖子把她搬起来,一松手,她随即躺下又睡过去了,但现在几声鸟叫就把她惊醒了。拉开窗帘看到外边天已大亮,麻雀不叫了,喜鹊还在叫。我心中欢喜,因为喜鹊叫是个好兆头。

女儿洗了一把脸又开始复习,我知道劝也没用,干脆就不说什么了。离考试还有四个半小时,我很担心到上考场时她已经很疲倦了,心中十分着急。

早饭就在学校食堂里吃,这个平时胃口很好的孩子此时一点胃口也没有。饭后劝她在校园里转转,刚转了几分钟,她说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然后又匆匆上楼去复习。从七点开始她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

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当年闹日本的时候,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奶奶就往厕所跑。解放后许多年了,我们恶作剧,大喊一声:鬼子来了!我奶奶马上就脸色苍白,把提着裤子往厕所跑去。唉,这高考竟然像日本鬼子一样可怕了。

终于熬到了八点二十分,学校里的大喇叭开始广播考生须知。我送女儿去考场,看到从培训中心到考场的路上拉起了一条红线,家长只许送到线外。

女儿过了线,去向她学校的带队老师报到。

八点三十分,考生开始入场。我远远地看到穿着红裙子的女儿随着成群的考生涌进大楼,终于消失了。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 校园内已经安静了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一位穿着黄军裤的家长仰脸望望,说:北京啥时候有了这玩意儿?另一位戴眼镜的家长说:应该让学校把它们 赶走。又有人说:没那么悬乎,考起来他们什么也听不到的。正说着蝉的事,看到一个手提着考试袋的小胖子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人们几乎是一起看表,发现离开 考还有不到十分钟了。几个带队的老师迎着那小胖子跑过来,好像是责怪他来得太晚了。但那小胖子抬腕看看表,依然是不慌不忙地、大摇大摆地向考场走。家长们 都被这个小子从容不迫的气度所折服。有的说,这孩子,如果不是个最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最坏的学生。穿黄裤子的家长说,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他的心理素质绝对好,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可以当军队的指挥官。

大家正议论着,就听到从学校大门外传来一阵低声的喧哗。于是都把身体探过红线,歪头往大门口望去,只见两个汉子架着一个身体瘦弱的男生,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那男生的腿就像没了骨头似的在地上拖拉着,脖子歪到一边,似乎支撑不了脑袋的重量。一个中年妇女(显然是母亲)紧跟在男孩的身后,手里拿着考试袋,还有毛巾药品之类的东西,一边小跑着,一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水与泪水。

一群老师从考试大楼里跑出来把男孩从那两个男人手里接应过去,那位母亲也被拦挡在考试大楼外。红线外的我们一个个都很感慨很同情的样子,有的叹 气有的低声咕哝着什么。我的觉悟不高,心中有对这个带病参加考试的男生的同情,但更多的是暗自庆幸,不管怎么说我的女儿已经平平安安地坐在考场里,现在已 经拿起笔来开始答题了吧。

考试正式地开始了,蝉声使校园里显得格外安静。我们这些住在培训中心的幸运家长,站在树阴里,看到那些聚集在大门外强烈阳光里的家长们,心中又是一番感慨。因为我们事先知道了培训中心对外营业的消息,因为我们花了每天120元钱,我们就可以站在树阴里看着那些站在烈日下的与我们身份一样的人,可见世界上的事情,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譬如这高考,本身也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但它比当年的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是公平的多了。对广大的老百姓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不经过考试的方式,譬如保送,譬如推荐,譬如各种加分,都存在着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有的家长回房间里去了,但大多数的家长还站在那里说话,话题飘忽不定,一会儿说天气,说北京成了非洲了,成了印度了,一会儿又说当年的高考是如何的随便,不像现在的如临大敌。学校的保安过来干涉,让家长们不要在校园内说话,家长们很顺从地散开了。

将近十一点半时,家长们都把着红线眼巴巴地望着考试大楼。大喇叭响起来说时间到了,请考生立即停止书写,把卷子整理好放在桌子上。女儿的年级主 任跑过来兴奋地对我说:莫先生,有一道18分的题与我们海淀区二模卷子上的题几乎一样!家长们也随着兴奋起来。一位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带队老师说:明年海淀 区的教参书又要大卖了。

学生们从大楼里拥出来。我发现了女儿,远远地看到她走得很昂扬,心中感到有了一点底。看清了她脸上的笑意,心中更加欣慰。

迎住她,听她说:感觉好极了,一进考场就感到心中十分宁静,作文写得很好,题目是《天上一轮绿月亮》。

下午考化学,散场时大多数孩子都是喜笑颜开,都说今年的化学题出得比较容易,女儿自觉考得也不错。第一天大获全胜,赶快打电话往家报告喜讯。晚 饭后女儿开始复习数学,直至十一点。临睡前她突然说:爸爸,下午的化学考卷上,有一道题,说“原未溶解……”我审题时,以为卷子印错,在“原未”的“未” 字上用铅笔写了一个“来”字,忘记擦去了。我说这有什么关系?她突然紧张起来,说监考老师说,不许在卷子上做任何记号,做了记号的就当作弊卷处理,得零 分。她听不进我的劝,心情越来越坏,说,我完了,化学要得零分了。我说,我说了你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问你的老师,听听她怎么说。她给老师打通了电话,一边诉说一边哭。老师也说没有事。但她还是不放心。

无奈我又给山东老家在中学当校长的大哥打电话,让他劝说。我说:退一万步说他们把我们的卷子当成了作弊卷,给了零分,我们一定要上诉,跟他们打官司。爸爸认识不少报社的人,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把官司打赢……

凌晨一点钟女儿心事重重地睡着了……

我躺在床上暗暗地祷告佛祖保佑,让孩子一觉睡到八点,但愿她把化学的事忘记,全身心投入到明天的考试中去。明天上午考数学,下午物理,这都是她的弱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写给莫言的一封信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莫言叔叔:

您好!首先我祝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给您写是因为我非常想学习您那种写作方法,想让我的写作有所提高。

由于我只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积累的词语以及看过的书籍并不多。不过我很喜欢阅读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虽然我知道我的阅读范围不是很广阔,但我不会灰心,我依然会坚持读书。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跟您说,那就是您的那些作品真是太有意义了,由其是您写的那本《变》,看完之后使我受益匪浅。所以,我以后不光会读一些对我有益的书籍,而且还会大量积累好词好句,使我的写作水平提高,知识更丰富。

好了,就谈到这吧!您将会是我学习中的一个榜样。

最后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莫言的故事

全文共 3422 字

+ 加入清单

莫言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1955年,莫言出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偏僻小村落里。村里有习俗,产妇分娩时,身子下面垫着一层浮土,婴儿呱呱坠地时,就落在那层浮土上,应和“万物土中生”的道理。

浮土是父亲从大街上扫回来的,它是莫父与这个世界交流的第一种物质,混同着浮土里牛羊粪便、野草种子等等味道,充满了养分,似乎这浮土也滋养了莫言的笔端,滋养了他文字的繁茂生长,让他这一作家当得挺靠谱!

儿时的莫言不遭人待见,在新书《聆听宇宙的歌唱》里,他对自己总结很不客气:丑、懒、馋,不遭一大家子人待见。儿时经历混在一场国家的运动中,让家中长辈行事说话都小心翼翼,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也是:别在外面给我惹麻烦。

十二岁那边,莫言因为拔了生产队的一个红萝卜,被罚跪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回家后被父亲用蘸了盐水的绳子抽打。至于么?有着些许世外仙人气质的爷爷也是这么说的:“不就是拔了个萝卜吗!还用得着这样打?”但终究,“中农”出生的家庭让每个人在这场运动中都得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才能苟且偷安。

莫言的童年是压抑的,压抑的童年让人想逃离。所以在选了四年兵之后,莫言终于在1976年爬上了装运新兵的车,别家孩子都与亲人流泪告别,他则雀跃如同飞出牢笼的鸟,满脑子想的都是新疆西藏、天涯海角……只是车在开了三百华里之后,停了。从高密到黄县,一路上的欣喜瞬间变成失望。雪花覆盖,来路无影。

莫言记得当时新兵连设置在黄县县城西北角一座叫丁家大院的豪宅里,那座豪宅在胶东半岛都赫赫有名。进去时,首先看见的是一座高大的影壁,上面刻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数十个新兵站在影壁前听一个干部点名。“管谟业。”“到”。“跟着班长进去。”“是”。他随着一个老兵进到一栋雕梁画栋的大房子里,把背包一放,好了,莫言的军旅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虽说未能实现“天涯海角”的愿望,可“树挪死,人挪活”的古话还是在莫言身上有了些许的应验。在家里吃不饱穿不暖,整天吃一种口感差到要命的杂交高粱,到了这里,托后方基地农场的福,他不仅每顿都能吃得饱饱的,还是那种用小麦磨成的精粉!

他觉得,当兵还是蛮靠谱的。

两年匆匆而过。

从第三年开始,莫言开始给战友们上课,学习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

这事儿看起来蛮不靠谱!莫言没有上过多长时间的学,因为历史原因,少年时期的他不仅没有圆了大学梦,就连初中都没上完。但他的学识是有的。莫言的父亲上过私塾,因此全家人对知识文化都很重视,莫言也继承了父亲极强的自学能力,他还“自动升级”成了现在的现学现卖!

因为授课认真,莫言被调到上级机关工作。说是工作,其实就是等待提干。可一位领导觉得莫言刚过来,直接提干不太合适,就说要考察一年,结果考察完一年,关于战士提干有的新要求“必须进过考学,或者……”失望是当然,莫言倒是没闹什么脾气,那个年代,包括童年的记忆让他成了内敛的人,也有压抑的成分。

两年后,郑州工程学院在莫言所在的部队开了一个学习点,问莫言能不能当老师给学员们授课。莫言也不客气,揽下活就开始研究教材,他从三角函数老师,自己给自己换科目成了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照样有领导来听课,一位颇为惜才的副主任在听完莫言的讲课后还提了要求如“不要背书,要口语化”等。当时莫言已经在《莲池》等杂志有发表作品。那位副主任拿着莫言的作品就到北京总部“推荐贤良”。莫言也因此得到了去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的机会。

“这段时间”的人物经历是混乱的,局促的,可以一带而过的,但关于莫言的写作,“这段时间”又是不可或缺,使莫言得到宝贵的关于自己的反面教材并最终确定写作方向,从此,中国文坛上竖起了一面新旗,号:高密东北乡。

当时,他提笔想写很多东西,因为固执的认为童年是酸涩到不堪的,他在文字有意“去高密”化。“我努力抵制着故乡的声色犬马对我的诱惑,去写海洋、山峦、军营,虽然也发表了几篇这样的小说,但一看就是假货……”为了让小说道德高尚,他给主人公的手里塞一本《列宁选集》,为了让小说有贵族气息,他让主人公日弹钢琴三百曲,等等等等,脱不了泥腿子的附庸风雅,满鼻子牛屎味儿的胡编乱造!

莫言的这些“评价”完全出自他的《聆》,他总是喜欢把他自己逼到绝境,退无可退之时,好好修理一把,用严重的自虐倾向得到最敲打人心的语句。只是“这段时间”他完全做不到这一点,直到《白狗秋千架》的诞生,“这段时间”才被终结。

有一位作家说:莫言的小说都是从高密东北乡这条破麻袋里摸出来的。他本是讥讽莫言,但莫言把这话当成是对自己的最高嘉奖。他扛着“高密东北乡”的旗号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在自己的文字天地里当起了开天辟地的圣者,发号施令的皇帝,先前的那些钢琴、面包、原子弹、臭狗屎、摩登女郎、皇亲国戚、假洋鬼子……统统被他塞到高粱地里去了。“我认为文学是吹牛的事业但不是拍马的事业,骂一位小说家是吹牛大王,无疑等于拍了他一记响亮的马屁。”莫言对自己身上能绑上一条高密东北乡的“破麻袋”相当高兴,“在这条破麻袋里,狠狠一摸,摸出一部长篇,轻轻一摸,摸出一部中篇,伸进一个指头,拈处几个短篇。”

这么一条“破麻袋”是莫言独此一家的Logo,让他的文字有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晃晃荡荡,走到1984年,莫言圆了他的大学梦。那一年,解放军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军艺)恢复招生。

莫言的大哥在60年代初期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在那个闭塞的小地方,别说是大学生,就是大学生的家人,也是受到格外的尊敬,当然也不乏嫉恨,小时的莫言就经常在自家的院子里,听见有人压低了嗓子议论“别看这家房子破,可是出了一个大学生”、“这家是中农,竟然出了一个大学生”。他不管听了多刺耳的话,心里也是相当的受用,有一次趁着大哥睡着了,他还偷偷把大哥的校徽摘下来别在自己胸前,小伙伴讽刺说:“是你哥考上大学,又不是你上,烧包什么!”莫言因此按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考上大学。但最终,因为历史原因,他的大学梦被击碎了。

得到消息后,莫言很兴奋,没想到37岁“高龄”的他居然有机会重圆自己的大学梦。拿着几篇作品,他就跑到军艺,一打听,人家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了好一段时间。幸运的是,他的小说《民间音乐》让时任文学系主任的徐怀中先生看到了,徐先生大赞:“这个学生,即便文化考试不及格我们也要了。”

补了名字进考生表里,莫言一颗心放了下来,他这些年的老师不是白当的,文化考试里虽然有点点小插曲,但最终考得第二名,伙同作文最高分,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军艺文学系,成了一名年近三十的大专生。

当时军艺正大修大建,四处都是泥浆黄土,相当的接地气。莫言接着地气,在学习期写出了诸多精品之作,《透明的红萝卜》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初冬的一个早晨,莫言在宿舍里做了一个梦,身穿红衣的丰满姑娘手持一柄鱼叉,从地里叉起一个红萝卜,高举着,迎着太阳……从起床号响起,他就沉浸在这个辉煌的梦境里,上课时,他一边听课,一边把整个梦境用笔头“勾”出来,两周后,稿子出来。他拿不定主意,甚至连算不算小说都说不上来。他把稿子拿给系里一位干事看,干事看完后很兴奋:“这不仅是一篇小说,还是一首长诗。”徐怀中看完后还拿给自己的夫人看,结果得到女性角度的评价:“小说里那个黑孩子让我很感动。”系里更是召集几个同学座谈了这篇小说。

1985年3月,刚创刊不久的《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了这篇小说和座谈纪要,主编冯牧先生在华侨大厦主持召开了小说研讨会,汪曾祺、史铁生、李陀、雷达、曾镇南等名家参加了会议……自此,《透明的红萝卜》成了莫言的“成名作”。

“前年,因为编文集,我又重读了这篇小说,虽然能从中看出许多笨句和败笔,但我也知道,我再也写不出这样的小说了。”莫言的话明显有惆怅,看来不管是名家还是俗者,谈及过去,都有惆怅味道。那时的自己,可能青涩单纯、可能幼稚可笑,但满满的,都是青春!

军艺毕业后,他被分到一个部队,直到1997年离开部队,这些日子,他生活围绕着笔尖穿行……

简介:莫言,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着名作家,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酒国》、《檀香刑》、《生死疲倦》、《蛙》等十一部,中篇小说《爆炸》、《透明的红萝卜》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还创作有《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话剧,电影文学剧本,获国内外多种奖项,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外文一百多种版本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莫言的名言警句大全

全文共 2373 字

+ 加入清单

1) 什么叫快乐?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

2) 不要仗着我对你的好向我使坏。

3)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4) 我真的爱你,闭上眼,以为我能忘记,但流下的眼泪,却没有骗到自己。

5) 不要依赖别人,是你还有人可以依赖的时候才说的出来的。

6) 总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十六个年头。

7) 所谓最难忘的,就是从来不曾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

8) 我赢了所有人,但却输掉了你。

9) 等待、……也许并不容易;伤害……却轻而易举。

10) 痛过之后就不会觉得痛了,有的只会是一颗冷漠的心。

11) 不要骗我,你知道即使你的谎话我都会相信。

12)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13) 喜欢一个人没有错,错就错在喜欢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

14) 黄昏是青春短暂的悲伤。

15) 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

16) 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17) 极度的顺从是悖逆。

18) 上一次微笑着入睡是什么时候?

19) 我在怀念,你不再怀念的。

20) 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的守候。

21) 因了命途中的你们,我才没有荒芜了青春。

22) 幸福,就是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

23) 听悲伤的歌,看幸福的戏。

24) 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记曾来过这里。

25) 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

26) 这个冬天没有给我惊喜……

27) 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经归来,归来无望。

28) 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我怀念过去的我们。

29) 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生日快乐!

30) 回首,才看见我们是以快乐的心情写悲伤的青春。

31) 爱的最高境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32)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33) 不幸的人才要更坚强。

34) 要离开,就请,永远别再回来。

35) 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36) 生不对,死不起。

37) 在年生里。我们因无知荒唐而美丽。

38) 祈求天地放过一双恋人,怕发生的永远别发生。

39) 一个人只要不再想要,就什么都可以放下。

40) 真心离伤心最近。

41) 所以,兵荒马乱也要轻装简从。

42) 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

43) 不被理解的弱小只好一直坚强。

44) 你走的那天,我决定不掉泪,迎着风撑着眼帘用力不眨眼。

45)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46) 我把你们的故事收入我的音筒,放在生活之上,我的记忆之下。

47) 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也是另一种明白。

48) 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愈陈愈香。

49) 走完同一条街,回到两个世界。

50) 最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

51) 想你的时候有些幸福,幸福得有些难过。

52) 我怀旧,因为我看不到你和未来。

53) 寞覆我华裳,谁的华裳覆我肩膀。

54) 原来地久天长,只是误会一场。

55) 无法拒绝的是开始,无法抗拒的是结束。

56) 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忘。

57) 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58) 我总喜欢逆着时光,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59) 感情的戏,我没演技。

60) 不是不死心,是死不了心。

61) 安然的在被窝中躺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62) 你是我猜不到的不知所措,我是你想不到的无关痛痒。

63) 不要轻易说爱,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

64) 谁把谁真的当真,谁为谁心疼。

65) 哀莫过于心不死。

66) 我放下了尊严,放下了个性,放下了固执,都只是因为放不下你。

67) 满腹经纶是黔驴之技。易于迁延与迟滞。

68) 离开后,别说祝我幸福,你有什么资格祝我幸福?

69) 在原谅与绝望之间游荡,唯一的感觉是伤!伤!!伤!!!

70) 年轻时我们放弃,以为那只是一段感情,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一生。

71) 谁的寂幸福对我说,你还太小。

72) 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73) 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狈。

74) 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75) 他的心早已变换了季节,而你还站在他许下诺言的那一天。

76) 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

77) 鱼上钩了,那是因为鱼爱上了渔夫,它愿用生命来博渔夫一笑。

78) 淋过雨的空气,疲倦了的伤心,我记忆里的童话已经慢慢的融化。

79) 有些事一转身就一辈子。

80) 呆坐在眼睛里的空洞和茫然,凝结成氤氲的哀伤,在青春的天空渐渐延伸和漫散。

81) 一个人,一座城,一生心疼。

82) 当你做对的时候,没有人会记得;当你做错的时候,连呼吸都是错。

83) 年月里,五味杂陈。

84) 也许走得太远的代价就是寂寞。

85) 提笔伏案之年。窗边。是心灵奔向青春的黑色河流。突兀的世界。

86) 等待你的关心,等到我关上了心。

87) 彼年豆蔻,谁许谁地老天荒。

88) 我很好,不吵不闹不炫耀,不要委屈不要嘲笑,也不需要别人知道。

89) 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象是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一滴一滴凝成热泪。

90) 有些事一转身就一辈子。

91) 和爱的人吵架,和陌生人讲心里话。

92) 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录永生。

93) 你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

94) 童话已经结束,遗忘就是幸福。

95) 最初不相识,最终不相认。

96) 我想哭,可是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流泪了。

97)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98) 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换回来。

99) 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100) 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

[莫言名言警句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文革中莫言因偷生产队萝卜,被罚跪在毛/泽东像前请罪

全文共 4512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岁那年,莫言因拔了生产队一个红萝卜,被罚跪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回家后被父亲用蘸了盐水的绳子抽打。爷爷说:“不就是拔了个萝卜吗!还用得着这样打?”“中农”出生的家庭让每个人在这场运动中都得小心翼翼,苟且偷安。 莫言回忆小时候向老师告密一位同学在参观苦难展览时没有哭,导致那位同学获得警告处分。多年后他忏悔悟到一个道理:"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关于宽恕的故事---莫言小时候跟随母亲去地里捡麦穗,被守麦田的人捉住,搧了母亲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多年后, 那个看守麦田的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逢, 对方已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莫言冲上去想报仇,母亲拉住了他,平静地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流泪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一、《邓亚萍》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二、欧尔·布里

在巴黎举办的一场大型音乐会上,人们正如痴如醉地倾听着名的小提琴家欧尔·布里美妙绝伦的演奏。突然,正全神贯注的布里心一颤——它发现小提琴的一根弦断了。但迟疑没有超过两秒,他便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继续面带微笑地一曲接一曲地演奏。观众们和布里一起沉浸在那些优美的旋律当中,整场音乐会非常成功。

终场时,欧尔·布里兴奋地高高举起小提琴谢幕,那根断掉的琴弦在半空中很醒目地飘荡着。全场观众惊讶而钦佩地报以更为热烈的掌声,向这位处变不惊、技艺高超的音乐家致以深深的敬意。面对记者的“何以能够保持如此镇定”的提问,欧尔·布里一脸轻松道:“其实那也没什么,只不过是断了一根琴弦,我还可以用剩下的琴弦继续演奏啊。这就是我们熟悉的许多遭受不幸的人生,依然可以是美丽无憾的。”

布里睿智的回答与他卓然的表演一样精彩——“只不过是断了一根琴弦”,向世人传递的是从容,是乐观,是洒脱,是心头不肯失落的信念,是命运在握的强者充满自信的宣言,是坦然前行的智者面对岁月中那些风雷电雨自豪的回应。

三、何飞鹏

著名财经记者何飞鹏曾有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就是在3个月之内,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记者,变成一个对所有财经政策、商场动态、产业知识都了如指掌的老记者。

1978年,中国台湾的《工商时报》创刊,何飞鹏成为新记者,没有任何经验。当时,竞争对手《经济日报》已创刊10多年。在采访过程中,受访对象三言两语,《经济日报》的记者已了然于心,何飞鹏却因为知识缺乏,经常抓瞎,痛苦不堪。面对这种情况,他想出一种最笨的方法,就是每天把《经济日报》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不只是内容,还包括广告。这是一个无聊、无趣、痛苦的过程。报纸上印着大量的人名、公司名、产业名、产品名,再加上数字、专业知识、专有名词……第一个星期,他看懂不到一半。怎么办?看三遍,先背下来再说。

这个极笨的方法,效果却极佳。过了一个月,何飞鹏大致把当时商界主要的人名、公司名、产业名都弄清楚了,也大致掌握了当时正在发生的焦点事件。等到《工商时报》正式创刊时,他所了解的经济基本知识和社会动态,与《经济日报》的老记者已不分上下。他只用3个月追赶老记者10年工作经验的方法,就是勤奋工作。

四、林肇泽

林肇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却在不断创造“神话”:他45岁开始自学绘画,无师自通,短短几年时间,其炭精画作品在国内外“走红”;他到过100多所大专院校,开办讲座;如今虽年逾古稀,但壮志不减,立誓把自己创作的励志歌曲在全国唱响。

林肇泽今年已经72岁。1957年,年仅17岁的他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了升学的机会,在家务农。他曾拉过船、抬过石头,还干过两年灶匠、8年木工、5年机修工……一次偶然的出差机会,林肇泽接触到了绘画。

1985年,林肇泽出差路过自贡,看见街边画摊上有人画炭精像,被深深吸引。回到南充后,他买了大量专业书籍,潜心研究。刚开始学画时,因为市面上买不到专门绘制炭精画的画笔,林肇泽就琢磨着做画笔。把毛笔涂上胶水,等自然风干后,用剪刀剪出大大小小的笔尖。没有大面积涂抹阴影的材料,他就在空笔杆里面塞上棉花,做成涂抹工具,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改进自己的绘画工具。

他无师自通,却很快创造出奇迹:1989年,林肇泽带着他的作品《肖像》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个体劳动者“光彩杯”书画摄影展,并获得了省级三等奖,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肖像》的特写。2000年,四川民间艺术协会授予他“一级民间艺术家(炭精画)”证书。随后,他在南充市街头摆起了画摊,专为别人画像,这一画就是8年。(短文学网 )

林肇泽在巡回讲学和演讲中,从来不收讲义费。他和家人花费的车旅费、资料费、房租费等,将近20万元,全部是自费。他不仅把摆摊画画挣的钱全部用光了,而且连子女给他的生活费也几乎耗尽。如今,他和老伴依然生活在祖辈留下的小青瓦房里,几间小青瓦房又破又潮湿,与周边村民的“小洋楼”形成巨大反差。在他家里,简单的几样家具还是二三十年前的“老古董”,他的书桌也是两口木箱重叠而成,他的当家衣服还是在10多年前别人送给他的。

五、杨佳

她是一位漂亮而又富有才华的女孩。她15岁考上大学;19岁成为大学教师:22岁考入中科院研究生班;24岁在中科院教研究生。接着,她恋爱、结婚、生子。一切都顺风顺水,处处布满了鲜花和掌声。可是,在她29岁那年,上帝却突然关闭了那条通往幸福的大门,一下子把她推入到黑暗的深渊里。她的视神经发生了病变,双目失明。与光明一同失去的,还有她的丈夫和孩子。

她要学习盲文,她要回到自己的知识领域里去。可是,这一年,她已经30岁。30岁的女人当然不能再上盲人学校啦。因此,她只好自学。她开始“看”盲文。当然,她是用手指“看”的。她只能用手指摸来替代眼睛看。她摸的第一个英文单词是大白菜,字母为

c-a-b-b-a-g-e,这7个英文字母,她用手足足摸了一个小时,可是,她到底还是没有弄明白这个单词就是“大白菜”。当父亲告诉她答案的时候,她哭了。她为自己的笨拙而流泪。她是中科院的英语教授,居然不认识“大白菜”这个英文单词。而在此之前,她可是一目十行啊! 她不相信自己就这么被一棵“大白菜”给绊倒了。她要活下去,她要站起来,她要做一棵能够飞翔的大白菜,重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里。她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她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里,一遍遍地练习,一遍遍地摸字,一遍遍地默记。然后,她再把学会的东西背诵给父亲听。一次,父亲在听取她背诵的时候,发现盲文字块儿上满是殷红的血。等她背完,父亲一把拉过她的手,这才发现她的十指都已经磨破。父亲把她的双手攥在自己的手里,禁不住号啕大哭。父亲说:“女儿呀,咱不学了。爸爸有工资,爸爸可以养活你一辈子。”她没有哭。她反而笑着安慰父亲说:“爸爸,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女儿,我能行!”

一天晚上,她一个人偷偷地跑出了家。父亲很着急,四处寻找。最后,父亲在她工作过的教室里找到了她。学生已经放学。教室的灯光已经熄灭。她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反复地用手丈量着黑板。她终于重返讲台。一切都与生病前没有什么两样,以至于上了两个星期的课,同学们还不知道他们的老师已经双目失明了。终于,有同学发现她拄着盲杖在校园里行走,同学们这才知道了她的不幸,这才知道她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同学们感动得哭了,而她却笑了。她笑着讲述一棵大白菜的奋斗历程,鼓励同学们珍惜时光。

她的名字叫杨佳。杨佳学会盲文后,利用电脑盲文软件,踏上了事业的快车道。她以盲人的身份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并获得了哈佛mpa学位。现在,杨佳任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协副主席。

六、克利斯帝·布朗

他生长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刚出生时四肢健全,但严重瘫痪,让他无法移动。他患了非常严重的脑性麻痹,发音不准,全身上下只有左脚能动。7岁那年,他坐着轮椅,和家人到公园玩。几个小朋友正在比赛画画,他用羡慕的眼光盯着他们,“啊啊”地叫着,不肯离开。一个小朋友似乎看懂了他的意思,大声笑道:“你连话都说不清楚,谅你也画不出好东西来!不要吵着我们啦!”

他伤心地离开了,回到家,为了让姐姐了解自己的意思,他用左脚从她那里抓来一支粉笔,试着画呀画,可就是画不好。姐姐陪在他身边,鼓励他说:“我相信你能画好,上帝只不过暂时解除了你的武装,让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画画,但只要肯花工夫练习,一定可以画出精彩的画来。只要敢梦想,什么都做得到。”

他渐渐长大了,一直很勤奋地学习用左脚画画、写字。他的家人坚信他的智力没有障碍,只

是无法与人沟通。家人下定决心要让他尽可能过正常的生活,于是把他放在推车里,拉着他到处跑,让他多认识外面的世界。他的左脚练得越来越灵活,他竟然学会了游泳。在家时,他总是全神贯注地练习画画,也开始学写作。他的脚趾常常被磨破,但他忍着疼痛继续练;他写的稿子退稿很多,但他没有灰心。他从一个失败前进到另一个失败,但他的热情不减。他告诉自己再多撑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再多撑一年吧,慢慢地,他发现他又有了极大的热情。当他的画作在全市获奖,处女作《我的左脚》经历多次修改也得以发表时,他感觉眼界被打开了,原来,人生充满了可能性,他相信,前方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日子。

他品尝到了写作和画画的乐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虽然每画一幅画,每写一篇文章,他都很吃力,脚被磨出了血泡不说,他还常常收到退稿,但他从来不肯放弃,他要拥抱每一个机会。

他的妈妈通过一位医生的协助,将他送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他获得了很好的治疗。他特别尊敬这位了不起的医生,这位医生后来不仅为他和其他脑性麻痹人士创办了一家医院,而且把他引入文坛。几位爱尔兰知名作家鼓励他创作,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27岁时,他花了很多心血写了小说《那些低潮的日子》。令人兴奋的是,小说一经发表就荣登畅销小说榜第一名,并被改编成电影,由丹尼尔·戴·路易斯主演,戴·路易斯也因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他后来又出版了六本书,另外,他也是一位积极创作的画家。

他的名字叫克利斯帝·布朗,听说只有左脚能动、只能发出几个声音的他成了知名作家、诗人和画家,很多人非常惊讶。克利斯帝在日记中写道:“正像姐姐曾教我的那样,只要功夫深,没有什么事做不到!在风雨中,要勇敢坚定;在黑暗中,要咬紧牙关前行;面对沙漠,心中要充满绿洲。只要像蝉一样,经历苦痛,决不放弃,一定能一飞冲天!轮椅上的孩子都应该去尝试每一件事!”

[中国现代名人故事六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由莫言获奖想到的初三作文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莫言小时候家里不富裕,但是他喜欢看书,于是他会到村里的人家帮人干活,然后换来书看,他小时候就怀揣梦想,努力学习。

莫言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把他所经历的精彩的故事都写下来,写成一本又一本的酸甜苦辣。

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也是可以“文”的国家。他为祖国获得了荣誉,为祖国争了光,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确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值得高兴和庆祝,但获奖只是一个符号,无论什么奖项,代表的是作家过去的水平,是某一部作品的水平,因此,我们不能沉浸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自我陶醉中,再次冲击诺贝尔文学奖,再次出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才能显示中国作家的实力,也才能代表中国文学的水平。

人生在世,不仅需要朋友,同样也需要对手。莫言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无从激发斗志,潜能很难得到挖掘,也难以达到他的人生高度。

莫言为了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坚持创作,从不懈怠。18岁时,他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菜河回到家,火热的生活使他拿起笔,写下《胶菜河畔》第一章。23岁时,他参军入伍在黄县站岗时,写下小说《妈妈的故事》。

我领悟到,一个人不论他的出身如何贫穷,如何卑微,只要他怀揣梦想。越是成功的人,越会伴随坎坷的历程,但奋斗均能自强。

莫言获得诺贝文学奖,我们应该淡然看待,而不是狂热的追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莫言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MoYan is the first Chinese writer to win the Nobel Prize. He is a great writer.

He is so successful that I really admire him.

He was born in an ordinary family. He worked hard at his lessons, especially at Chinese because he loved writing very much. He loved nature and observed people around him carefully. He spent more time on writing than other students. His success came frimily his diligent and hard work for so many years.

As a student, I will learn from him and spend more time focusing on my lessons.

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作家。

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是如此的成功,我真的很佩服他,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他努力工作,在他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中国,因为他非常喜欢写。他热爱自然,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他花了更多的时间比其他学生写。他的成功地来到FRIM这么多年。

一个学生佩服他的勤奋和努力工作,我会向他学习,并花更多的时间专注于我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莫言《丰乳肥臀》读后感

全文共 1362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抽空看完了莫言的《丰乳肥臀》,很深刻的一本书,浓缩了一个时代变迁的精华,交织着人性、历史、奇幻。这是正式阅读的莫言的第一本书,感觉还是比较够劲的。

文中以上官家唯一的独子金童对母乳的绝对依恋贯彻了主题名称,以上官鲁氏及其9个子女(8金花1金童)的生活历程为主干描述着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故事。从上官鲁氏开始就是一个小脚时代消退的历史转折,当人们不在以小脚为美,上官鲁氏本应大户所抢的称心媳妇不得不烦恼嫁娶并不得已嫁给了铁匠家庭。一个历史的转折人们观念的转折就是那么快,匆匆的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可惜上官鲁氏的生活并不是很顺意,在上官家的厚望下她几乎就是一个生男孩延续香火的机器,无奈家里男人不争气不能生育,为了生出众望所归的男娃缓解家里人的不待见甚至辱骂虐打,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挺而走险和周遭有交集的许多男人交欢,其中这第一次打破她成规蹈矩的还是她的亲姑夫,无奈一直生了7个女儿还没有见一星半点带把儿的痕迹。这些男人中还有和尚、郎中??不管怎样,就是一拼为了男孩。也许这就是女人的命运,历史让女人承担了延续生命的重任,封建又让人们对女人有了生儿为尊的偏见,似乎没有儿子女人终究是没有本事的、被鄙视的。想到这,我想到了外婆,一生生了4个女儿,到现在她80多岁的时候还一再叨唠以前没有生出个儿子周围人如何笑话她、欺负她。所幸上官鲁氏最后让她生育的男人,一个外国神父,总算让他生下了一儿一女,即使生产过程中屡遭解难——难产、日本鬼子来了砍杀了公公和丈夫、孩子生下后疑似死胎、大出血等等,她仍旧是挺过来了,孩子也被偶然的良心救回来了。

孩子生下,历史中抗日战争时代的到来。战乱终究让民不聊生、流离失所,伴随死亡、饥荒,于是鲁氏的女儿们陆续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大女儿嫁给了抗日又降日的土匪头子,二女儿嫁给了封建旧势力代表后来的国民党,三女儿钟情民间艺人鸟儿韩终究摆不脱命运捉弄委身于抗战英雄哑巴共产党,四女儿抗战灾荒期间自己卖给了青楼,五女儿跟着了人民部队抗战领导共产党,六女儿钟情并嫁给了美国青年,七女儿在四女儿卖给青楼前卖给了一俄罗斯女人。这是她们的婚嫁和成长,虽然老七和老八还没有摊上能嫁的男人就去了,每一个都深深烙印着历史的印签。土匪头子是直接横行杀抢,江湖快意恩仇,没有正义、友爱的识别,只有活的好,所以先抗日后投日,最终被国民党的五女婿枪杀;二女婿典型封建残余,满脑子男盗女娼,多个老婆但个个都爱,抗日、当国民党、被共产党枪杀;五女婿道貌岸然的共产党官,也许曾经有信仰有理想有抱负,但敌不过党内派系之争勾心斗角,被历史湮没;三女婿也许还是大女婿哑巴,只能说也是个历史的悲剧,终究在历史的操刀下凄惨的结束;六女儿和那个美国人也许在炸弹中一起步入了天堂。

历史总是那么深刻,剖析回忆时,他是那么赤裸裸,有太多真小人、伪君子、有太多借理想之名坑杀无辜,借果腹之机骗奸少女,无耻败坏,男盗女娼,是那么赤裸裸存在,无法遮掩无处遮掩。即使战争结束开放了,仍旧如此,势力、资源、野心、胆识,诠释着弱肉强食的天道,也许少有的公平,但那也许是强者为了制衡强者,维持平衡的权术。如萎者上官金童,唯一男丁,一生大数时间都挂在了女人的奶上,可惜也仅限奶上,只能这么的活着。

很好的一本书,引发了太多的思考、回味,深刻,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味道,也有现实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年中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关于莫言

全文共 2180 字

+ 加入清单

人物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着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莫言成为首个获此奖的中国人。

1、酷爱阅读。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文革”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2、书架上只剩经典。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我这两年一直在书房里做减法,每年会清理出一批书来送给一些学校,现在把书架清理得就剩100多本书,都是经典。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因为每次拿起一本书来,还没有读一半就被别的事情打断了,等你下一次拿起另外一本书来,又把前面的书忘掉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3、孤独是一种财富。莫言在很多地方重复过一句话:“海明威曾经说过:不幸的童年是作家创作的摇篮’。”莫言这话多少有些冤枉双亲,因为比起从小失去父母的川端康成和有一个酒鬼父亲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来说,莫言的那点不幸实在可以忽略不计。莫言常说,饥饿与孤独是他创作的财富,其实莫言童年时候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期,饿得面黄肌瘦、痛苦不堪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最后能饿成作家,特别是像莫言这样有名的作家,屈指可数。他的不幸,也是他的财富,在于他的孤独。

4、面向苍生背对文坛。莫言曾说:“背对文坛是我对自己精神上的一种提醒。不要被这些文坛上的名和利控制了自己、左右了自己。应该知道作家最神圣的东西是什么?作家应该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并不代表一种行为。”。也许正是背对文坛的“莫言姿态”,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更自由的空间沉浸到自己的文学世界中去。

5、写作源于生活。《蛙》是莫言的代表作,小说通过讲述一位乡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既反映了乡土中国六十年的生育史,也揭示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尴尬与矛盾。这部作品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长篇力作。他说,触发自己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因并非因为其敏感,而是人物:“生活中一些人物感动了我,触动了我的心灵,引发了我的创作冲动。我是先被人物感动,然后才去关注事件的。”这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姑姑”的人物原型,是莫言大爷爷的女儿。想以姑姑为原型写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以前莫言也在一些中短篇里写到过一些,而这次的出手,莫言称之为“算总账”。

6、媒体上很少露面。2011年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出来,其他获奖者接受采访的时候,莫言正悄悄地待在山东高密老家的村子里,记者们几乎找不到他。他说自己不是低调,也不是不看重茅盾文学奖,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对作家来说,写作是最难的,但也是可控的,写完了之后读者买不买,能不能得奖,就不是作家能决定的了。”

7、当今为何没伟大作品?莫言:作家应从自身找原因。

莫言表示,关于“伟大的时代没有伟大的作品”,这是近些年反复提到的话题。

我们这个时代到底是什么时代?莫言说,狄更斯在《双城记》,阿斯塔菲耶夫在《鱼王》中都曾罗列一些对立、矛盾的话语,来描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们关于时代的矛盾的描述,“也完全可以移植到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莫言认为,在今天这个对立矛盾现象比比皆是的社会,“我们还要发现这个社会的主流”。什么是这个社会的本质?对于作家来讲,社会上的各种现象,确实会令人眼花缭乱。但记录这些眼花缭乱的现象并不是一个作家的职责,记录这个社会发生的各种怪现状也不是作家的职责。莫言说,这个时代到底是不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答案。但是总而言之确实是一个波澜壮阔的、空前绝后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面作家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因为这样的时代为作家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因为在这样的时代里面人的丰富性得到了最强烈、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说这个时代具备了产生伟大作品的物质基础或者资源基础,剩下的就是作家的胸襟、气度和才华。

8、谦虚。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他的谦虚不是表象更非伪装,只有对自己、对他人有充分认识和了解的作家才会有这样谦和又自信的胸怀。莫言曾说“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9、获奖不能代表什么,将会继续努力创作。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表示,“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会继续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莫言《丰乳肥臀》读后感

全文共 1936 字

+ 加入清单

-生死一线天之地,莫言赤身祼体、扯开喉咙、不知羞耻、极尽所能地张扬着、吆喝着……

因了那独具风格的书名,这部书给我的印象很深。

记忆中,几年前,这书这火过一把了,那个时候我应该还在上大学,酷爱收书藏书却不喜欢读书的我,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莫言喜欢深挖此类原因,描写此类现象的细节直批灵魂根底儿,我是个懒鬼,又加上因刚刚读完他的书,被他那神鬼惊悚的文字折磨的正心力衰竭,头昏脑胀的时候,因此,更不愿难为自己),打死也不愿意买这本书,更不用提读了。

终究缘份来了挡不住,最近因为手头签了一部名编的百集乡村题材剧本正筹备着打算明年开机,为了能找到一些“土味”加“乡村感”,便订了一堆相关“农民”“乡村”“乡土”“民工”“村庄”等字眼儿了的书籍。

自然而然,此类文章搜索在网络上大量的联系到了莫言新版的《丰乳肥臀》,小说经历过作者四次修订,我拿到手的这一部是20XX年修订的。

看完了,终究是看完了,忍受着一种恶心、欲呕不能的痛苦,读完之后,竟似活吞了千百剂中草药,又似泡了一回醇酒澡,腥臭油腻、烟熏火燎,肚肠里翻江倒海般的绞心难受,让人欲哭无泪,欲笑无容,哭笑不得,只想干嚎。

这人太缺德了,有这么着写书的吗?如果那张胖脸此刻突然出现在面前,直恨不得冲上去搧他两个大嘴巴,然后再搂着这个狗娘养的猛啃几口,吮着他嘴里的味道,好好感受一下来自高密东北乡的奶腥味儿。

人不可以这样活,人不是万物之灵吗?可在莫言的笔下,人往哪里逃,在这个充满腥风血雨、病痛饥饿、生死离合,又污秽不堪、屎尿不绝、阴森恐怖、魑魅横行的世界上,你往哪里逃。

人不可以这样死,那么多的冤孽未清,那么多的纠缠不明,那么多的不甘与悔恨,即便是死也难安生啊。莫言,你真是太残忍了。然而,莫言,你也真是太悲壮了呵。生死一线天之地,你赤身祼体、扯开喉咙、不知羞耻、极尽所能地张扬着、吆喝着:

活着啊,不如个死,死了的啊,回头说不定还得活,

生生死死你就别犹豫、别后悔、别后退啊,

生生死死你就别厌烦、别啰嗦、别认真啊。

死啊,不就是个死嘛,

看看吧,看看吧,有这么着死的,那么着死的,

死出来的意义竟然还是那么的简单,

所以,要活的那么复杂干什么?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收起你们虚伪冰冷的面具,卑鄙下流的心肠,好好的去死吧。

于是,听者无不动容落泪,

于是人们收获着恶魔般的力量,

无视前后左右虎狼当道、神鬼设劫,

被感动着、被激励着,

朝着那人生那最后一站勇往直前、奋起而行。

莫言笔下的爱变态畸型却刻骨铭心,他煽风点火地勾引着人类最原始的欲望,不惺焚身碎骨,也要让人们在爱的地窖里闻到腐臭流油却香溢百里的骚味儿。

莫言笔下的恨被默默的掩埋了,亦或是被我的读感掩埋了。

我竟然在文章中感觉不到恨意,只有莫名的悲凉,抑郁,痛心,无奈。

原来,人们的心是爱着的,原来人们的良心是被鬼吃掉才作恶的。

醒醒吧,看看我们的同胞兄弟姐妹,历史在前进、国家此兴彼亡、世道苍海桑田,你们、他(她)们、我们,哪一个不是赤条条来去世间,哪一个能钻出天地之外,要什么爱恨情仇耍什么阴谋诡计,造物者看着它的玩具在发笑,可怜的人们却在像狗抢骨头一样争夺不休。

东北乡的母亲是伟大的,上官鲁氏的一生是壮观无比。

上官司马家族的儿女是悲惨世界的缩影,他们人性的善与恶、劣与美,顺着他们的血脉流进每个活人的血脉里,隐现在你你我我的背后,躲藏在冰冰冷冷的面具下,时不时的燃起诡异无比的莹火。

当上官金童象只小猫喵喵叫着活过来时,我乐了; 当金童玉女的名字如血一样的渗透我的心时,我无语;当马洛亚神父象鸟儿一样降落时,我哭了。

当大姐上官来弟(投降日本人的沙月亮之妻)、二姐上官招弟(国民党司马库之妻)、五姐上官盼弟(共产党鲁立人之妻)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你来我往,不遗余力地互相倾轧时,三姐上官领弟疯了化作鸟仙从悬崖飞身而下;四姐被卖进了窖子里,学着那杜十娘,怀抱着卖一次也是卖,卖十次也是卖,还不如卖个够,贱到家也要挣个万贯家财不再让亲人挨饿受冻的远大理想,最终挣来了满琵琶肚子的宝贝无数,却被无耻的公社干部没收,终至疯狂而终;六姐被炸死、七姐被胀死、八姐因眼盲不忍拖累母亲而自尽,金童一辈子没活出女人的乳房外。母亲呀,你这一辈子为了给那个脾气古怪恶毒的婆婆生个孙子,四处借种生来的子女,让你操碎了心,也伤透的肝肠,然后谁都没你腰杆挺直,谁都没你活得认真,谁都没你看得明白,管你天皇老子当家作主,谁来问百姓苦难,命运的手不紧不松、不轻不重地拎着众生,善恶到头终有报。

这样的作品,我想骂,却忍不住肠子里的赞扬之声;我想撕了,却只能望书兴叹,最终保有一本藏在书架某处。

别让我轻易碰到它,否则打翻了酸甜苦辣,呕得肝肠寸断。

然后,无论如何,它不会被看过的人忘记,因为它的使命,是让生命之歌谐奏光明颂曲,传扬千里,以饕世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有关莫言的英语作文

全文共 143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英语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Mo Yan,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 In2012, he became Chinas first writer who won the Nobel Literature Prize. As is known to all, graduated from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Mo Yan has won several awards. For example,in 1997, his full-length novel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 won the Da Jia Literature Prize, a money prize of 100,000 Yuan. As a matter of fact, Mo Yan won the Nobel Literature prize, can be said to be Chinas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ttained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world recognized. His works not only carries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lso refer to the foreign culture , not only reflects the folk characteristics, also has a distinctive modernity. Nowadays, Mo Yans work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more than 20 languages, 100 kinds of version, released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It reflect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ay attention to Chinese literary greatl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a as well. Generally speaking, I believe that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art will have a better tomorrow.

【参考译文】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在2012年,他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众所周知,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莫言曾多次获奖。例如,在1997,他的长篇小说《大胸脯宽臀》获大嘉文学奖,奖金为100000元。事实上,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获得了世界公认的重要标志。他的作品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也借鉴了外来文化,不仅体现了民俗特色,也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如今,莫言的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100种版本,发布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它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我相信中国当代文艺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莫言的故事:成名前不为人知的故事

全文共 3166 字

+ 加入清单

1955年,莫言出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个偏僻小村落里。村里有习俗,产妇分娩时,身子下面垫着一层浮土,婴儿呱呱坠地时,就落在那层浮土上,应和“万物土中生”的道理。

浮土是父亲从大街上扫回来的,它是莫父与这个世界交流的第一种物质,混同着浮土里牛羊粪便、野草种子等等味道,充满了养分,似乎这浮土也滋养了莫言的笔端,滋养了他文字的繁茂生长,让他这一作家当得挺靠谱!

儿时的莫言不遭人待见,在新书《聆听宇宙的歌唱》里,他对自己总结很不客气:丑、懒、馋,不遭一大家子人待见。儿时经历混在一场国家的运动中,让家中长辈行事说话都小心翼翼,对孩子说的最多的也是:别在外面给我惹麻烦。

十二岁那边,莫言因为拔了生产队的一个红萝卜,被罚跪在毛主席像前请罪,回家后被父亲用蘸了盐水的绳子抽打。至于么?有着些许世外仙人气质的爷爷也是这么说的:“不就是拔了个萝卜吗!还用得着这样打?”但终究,“中农”出生的家庭让每个人在这场运动中都得小心翼翼,老老实实,才能苟且偷安。

莫言的童年是压抑的,压抑的童年让人想逃离。所以在选了四年兵之后,莫言终于在1976年爬上了装运新兵的车,别家孩子都与亲人流泪告别,他则雀跃如同飞出牢笼的鸟,满脑子想的都是新疆西藏、天涯海角……只是车在开了三百华里之后,停了。从高密到黄县,一路上的欣喜瞬间变成失望。雪花覆盖,来路无影。

莫言记得当时新兵连设置在黄县县城西北角一座叫丁家大院的豪宅里,那座豪宅在胶东半岛都赫赫有名。进去时,首先看见的是一座高大的影壁,上面刻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数十个新兵站在影壁前听一个干部点名。“管谟业。”“到”。“跟着班长进去。”“是”。他随着一个老兵进到一栋雕梁画栋的大房子里,把背包一放,好了,莫言的军旅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虽说未能实现“天涯海角”的愿望,可“树挪死,人挪活”的古话还是在莫言身上有了些许的应验。在家里吃不饱穿不暖,整天吃一种口感差到要命的杂交高粱,到了这里,托后方基地农场的福,他不仅每顿都能吃得饱饱的,还是那种用小麦磨成的精粉!

他觉得,当兵还是蛮靠谱的。

两年匆匆而过。

从第三年开始,莫言开始给战友们上课,学习内容是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

这事儿看起来蛮不靠谱!莫言没有上过多长时间的学,因为历史原因,少年时期的他不仅没有圆了大学梦,就连初中都没上完。但他的学识是有的。莫言的父亲上过私塾,因此全家人对知识文化都很重视,莫言也继承了父亲极强的自学能力,他还“自动升级”成了现在的现学现卖!

因为授课认真,莫言被调到上级机关工作。说是工作,其实就是等待提干。可一位领导觉得莫言刚过来,直接提干不太合适,就说要考察一年,结果考察完一年,关于战士提干有的新要求“必须进过考学,或者……”失望是当然,莫言倒是没闹什么脾气,那个年代,包括童年的记忆让他成了内敛的人,也有压抑的成分。

两年后,郑州工程学院在莫言所在的部队开了一个学习点,问莫言能不能当老师给学员们授课。莫言也不客气,揽下活就开始研究教材,他从三角函数老师,自己给自己换科目成了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照样有领导来听课,一位颇为惜才的副主任在听完莫言的讲课后还提了要求如“不要背书,要口语化”等。当时莫言已经在《莲池》等杂志有发表作品。那位副主任拿着莫言的作品就到北京总部“推荐贤良”。莫言也因此得到了去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的机会。

“这段时间”的人物经历是混乱的,局促的,可以一带而过的,但关于莫言的写作,“这段时间”又是不可或缺,使莫言得到宝贵的关于自己的反面教材并最终确定写作方向,从此,中国文坛上竖起了一面新旗,号:高密东北乡。

当时,他提笔想写很多东西,因为固执的认为童年是酸涩到不堪的,他在文字有意“去高密”化。“我努力抵制着故乡的声色犬马对我的诱惑,去写海洋、山峦、军营,虽然也发表了几篇这样的小说,但一看就是假货……”为了让小说道德高尚,他给主人公的手里塞一本《列宁选集》,为了让小说有贵族气息,他让主人公日弹钢琴三百曲,等等等等,脱不了泥腿子的附庸风雅,满鼻子牛屎味儿的胡编乱造!

莫言的这些“评价”完全出自他的《聆》,他总是喜欢把他自己逼到绝境,退无可退之时,好好修理一把,用严重的自虐倾向得到最敲打人心的语句。只是“这段时间”他完全做不到这一点,直到《白狗秋千架》的诞生,“这段时间”才被终结。

有一位作家说:莫言的小说都是从高密东北乡这条破麻袋里摸出来的。他本是讥讽莫言,但莫言把这话当成是对自己的最高嘉奖。他扛着“高密东北乡”的旗号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在自己的文字天地里当起了开天辟地的圣者,发号施令的皇帝,先前的那些钢琴、面包、原子弹、臭狗屎、摩登女郎、皇亲国戚、假洋鬼子……统统被他塞到高粱地里去了。“我认为文学是吹牛的事业但不是拍马的事业,骂一位小说家是吹牛大王,无疑等于拍了他一记响亮的马屁。”莫言对自己身上能绑上一条高密东北乡的“破麻袋”相当高兴,“在这条破麻袋里,狠狠一摸,摸出一部长篇,轻轻一摸,摸出一部中篇,伸进一个指头,拈处几个短篇。”

这么一条“破麻袋”是莫言独此一家的Logo,让他的文字有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时间晃晃荡荡,走到1984年,莫言圆了他的大学梦。那一年,解放军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军艺)恢复招生。

莫言的大哥在60年代初期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在那个闭塞的小地方,别说是大学生,就是大学生的家人,也是受到格外的尊敬,当然也不乏嫉恨,小时的莫言就经常在自家的院子里,听见有人压低了嗓子议论“别看这家房子破,可是出了一个大学生”、“这家是中农,竟然出了一个大学生”。他不管听了多刺耳的话,心里也是相当的受用,有一次趁着大哥睡着了,他还偷偷把大哥的校徽摘下来别在自己胸前,小伙伴讽刺说:“是你哥考上大学,又不是你上,烧包什么!”莫言因此按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考上大学。但最终,因为历史原因,他的大学梦被击碎了。

得到消息后,莫言很兴奋,没想到37岁“高龄”的他居然有机会重圆自己的大学梦。拿着几篇作品,他就跑到军艺,一打听,人家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了好一段时间。幸运的是,他的小说《民间音乐》让时任文学系主任的徐怀中先生看到了,徐先生大赞:“这个学生,即便文化考试不及格我们也要了。”

补了名字进考生表里,莫言一颗心放了下来,他这些年的老师不是白当的,文化考试里虽然有点点小插曲,但最终考得第二名,伙同作文最高分,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军艺文学系,成了一名年近三十的大专生。

当时军艺正大修大建,四处都是泥浆黄土,相当的接地气。莫言接着地气,在学习期写出了诸多精品之作,《透明的红萝卜》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初冬的一个早晨,莫言在宿舍里做了一个梦,身穿红衣的丰满姑娘手持一柄鱼叉,从地里叉起一个红萝卜,高举着,迎着太阳……从起床号响起,他就沉浸在这个辉煌的梦境里,上课时,他一边听课,一边把整个梦境用笔头“勾”出来,两周后,稿子出来。他拿不定主意,甚至连算不算小说都说不上来。他把稿子拿给系里一位干事看,干事看完后很兴奋:“这不仅是一篇小说,还是一首长诗。”徐怀中看完后还拿给自己的夫人看,结果得到女性角度的评价:“小说里那个黑孩子让我很感动。”系里更是召集几个同学座谈了这篇小说。

1985年3月,刚创刊不久的《中国作家》第二期发表了这篇小说和座谈纪要,主编冯牧先生在华侨大厦主持召开了小说研讨会,汪曾祺、史铁生、李陀、雷达、曾镇南等名家参加了会议……自此,《透明的红萝卜》成了莫言的“成名作”。

“前年,因为编文集,我又重读了这篇小说,虽然能从中看出许多笨句和败笔,但我也知道,我再也写不出这样的小说了。”莫言的话明显有惆怅,看来不管是名家还是俗者,谈及过去,都有惆怅味道。那时的自己,可能青涩单纯、可能幼稚可笑,但满满的,都是青春!

军艺毕业后,他被分到一个部队,直到1997年离开部队,这些日子,他生活围绕着笔尖穿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