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作文五步法 写详细(精选20篇)

我们生活到现在肯定有很多的事情在我们的脑海中很难忘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作文五步法 写详细,欢迎来参考!

浏览

5788

作文

783

详细解释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勉励人做难为之事。《孟子·离娄上》:“责难於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赵岐 注:“人臣之道,当进君於善,责难为之事,使君勉之。” 宋 苏轼 《祭范蜀公文》:“责难之忠,爱莫助之。”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衡 在朝二十餘岁,进退不恒,一代度制,略出其议,奏事亦数以古义责难。”

指责,非难。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自从西医割掉了 梁启超 的一个腰子以后,责难之声就风起云涌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详细解释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 避难 bìnàn

(1) [take refuge]∶逃离战争或动乱不安的地方

(2) [seek asylum]∶寻求庇护所

谓躲避灾难或迫害。《韩非子·说林上》:“ 庆封 为乱於 齐 而欲走 越 ,其族人曰:‘ 晋 近,奚不之 晋 ?’ 庆封 曰:‘ 越 远,利以避难。’”《三国志·魏志·袁涣传》:“遭天下乱,避难 交州 。”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三折:“这的是我避难的机谋,趓灾的见识。” 机灵 《香雪海·感激与祝愿》:“我正在 香港 政治避难,并参与筹备 香港 《文汇报》的创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详细解释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裁定;断定。《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主司指堂上匾额道:‘此堂既名为 至公堂 ,岂可以老少而私爱憎乎?自古龙头属於老成,也好把天下读书人的志气鼓舞一番。’遂不肯更换,判定了第五名正魁。” 鲁迅 《南腔北调集·“蜜蜂”与“蜜”》:“看了《涛声》上批评《蜜蜂》的文章后,发生了两个意见,要写出来,听听专家的判定。”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三章:“可是现在他沿着村南头走了一遭儿,却不能判定哪个是自己的家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详细解释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周到细密。《荀子·儒效》:“其知虑多当矣,而未周密也。” 杨倞 注:“周密,谓尽善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原来 钱鏐 已知此是吉讖,合应在自己身上,只恐声扬於外,故意不信,乃见他心机周密之处。” 巴金 《秋》十七:“他的信仰更坚定,思想也比较周密。”

犹周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如此庶无不白之寃,而我二兄之恩威并行,赏罚更为週密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详细解释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非常放肆,一点都没有顾忌。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庄公曰:‘寡人筹之熟矣。段虽不道,尚未显然叛逆,我若加诛,姜氏必从中阻挠,徒惹外人议论,不惟说我不友,又说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为,彼恃宠得志,肆无忌惮。待其造逆,那时明正其罪,则国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无辞矣!’”

郭沫若《黄河与扬子江对话》:“她们都是横冲直撞sb,真是肆无忌惮。 ”

周恩来《反对扩大内战与政治暗杀的严正声明》:“这完全是有计划的,而且是肆无忌惮的政治暗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四年级必备的植树节主要详细日记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伴着春风,迎着朝阳,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啦!春天的公园,风景如画。一片片新绿的树林,一簇簇鲜艳的花朵,小桥流水,水中的鱼儿更是生机勃勃,在清澈见底的流水里活蹦乱跳的,别有一番风趣。

爸爸满面笑容地说道:“我们马上去植树吧!”听到这句话,我们一蹦三尺高。我们几个选好了地方,可以开工了。

可是有一个问题:谁来挖坑呢?大家争先恐后地嚷着要挖坑,经过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之后,大家一致同意由我来挖。我吃力地拿起一把大铲子,用尽全身力气,重重地向地上一砸,土壤松软了许多。我再用脚一蹬,狠狠一刨,一些土被刨出来了。大家都站在一旁,开心地叫道:“加油,加油!”

我二话不说,一连挖了两三下,突然,我怎么挖也挖不动了,大家奇怪极了!向下仔细一看,哦!原来有一块石头,大家齐心协力,把石头搬出来了。就这样,我一直刨,刨出一个巨大的洞。

我们把树苗种进土中,再把土刨回原处,一棵树苗就种好了。

比起栽土,浇水简单多了,我把水提到树旁,正要浇,只见用手捧起水,洒了上去,水被树吸收完了。树种完了,我看着那棵树苗,欢喜起来。

时间就像流水,我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我看着树,拿起一块石头,在树苗上刻上了:健康成长四个字。我希望,我种的那棵树,不怕风吹雨打,健康成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它的树叶为人们遮日避风,让他们也健健康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详细解释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 接近 jiējìn

[approach] 离得近;靠近

我们接近那个城市了

一次接近于以零为限度的误差

(1).谓所见不远。《吕氏春秋·知接》:“智者其所能接远也,愚者其所能接近也。” 高诱 注:“愚者蔽於明,祸至而不知,故曰接近。”

(2).靠近,相距不远。《后汉书·西域传·车师》:“帝以 车师 六国接近北虏,为 西域 蔽扞。” 晋 向秀 《序》:“余少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 唐 杜甫 《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诗:“朝廷偏注意,接近与名藩。” 谢觉哉 《长征中的艰苦与快乐》:“他们不是受失败的威胁,而是为日益接近胜利所鼓舞。”

(3).谓与人亲近。 老舍 《四世同堂》九:“她深恨 大赤包 的设尽方法想接近 日本 人。” 赵树理 《老定额》:“和我接近的同志们常劝我在写人物的时候少给人物起外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正月十五过元宵节小学生详细描写日记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班组织了猜灯谜活动。同学们十分开心。

下午两点半,活动正式开始,我们有序的进入了会议室。啊!同学们人还没进去,就被会议室里的灯笼惊呆了。只见原来排满桌椅的会议室,这个时候已被腾空。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灯笼挂满了会议室。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条金色的长龙,长龙两边是两个可爱的大头娃娃。再往里看,有用卡纸做的几只可爱的猫头鹰;有用气球做的小丑娃娃;还有用毛线做的小羊。还有同学们自己动手画的梅,兰,竹,菊。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还有很多用废品做出来的漂亮灯笼。比如:用辣椒,卫生纸,塑料套组合成的三羊开泰;用柚子皮做的八爪鱼;用西瓜做的喜洋洋灯笼等等。同学们看的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欣赏完美丽的灯笼,接下来开始猜灯谜了。李老师的开始声还没落下,同学们就象小鸟一样飞到各个灯笼下,去找灯谜猜。我拿起一个谜语:河不浅。打一人名。我想:河不浅,那就是指河很深啊。河深,何坤。我迫不急待的找到组长说出了我想的答案。组长说正确。我开心极了。这可是今年我猜出的第一个谜语啊。这可是开门红啊。太开心了。接下来我就又找到一个谜语:有盼头。打一字。这个可不好猜,我想了好一会也不知道是什么。我环顾四周,想找个帮手。突然,马一鸣出现在我的视线内。她拿着一个谜语,头侧在一边,好象在认真思考。过了一会,她摇了摇头,把谜语放开了。她转过头,正好看到我在看她。问我:“猜出来了吗?”我摇了摇头说:“没有,你帮我看看。”她看了一会说:“百姓是不是人民的意思啊?盼头取前面的部首,这样加在一起不就是一个眠字吗?”我俩不太确定的去问了组长,答案是正确的。太棒了。我们又猜出来一个。

今年的灯谜会与往年不同的是,李老师给我们出了好几个自创谜语。同学们围在李老师身边,一个个抓耳挠腮,愁眉紧锁,苦思冥想。一个接一个的攻破了李老师的难题。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

这次灯谜会也是我们小学时期的最后一次猜灯谜了。同学们做的灯笼比往年的都漂亮,猜的谜语也比往年的都难,奖品也是空前的丰盛。这一切,都将是我们小学生活的一个最美好的回忆。一定让我们十分珍惜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详细解释

全文共 1664 字

+ 加入清单

(1).佛教语。谓以灵活方式因人施教,使悟佛法真义。《维摩经·法供养品》:“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説,显示分明。”《坛经·般若品》:“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唐 姚合 《秋夜寄默然上人》诗:“赖师方便语,渐得识真如。”《五灯会元·章敬晖禅师法嗣·荐福弘辩禅师》:“方便者,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被接中下,曲施诱迪,谓之方便。”

(2).随机乘便。《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季龙 ﹞所为酷虐。军中有勇榦策略与己侔者,輒方便害之,前后所杀甚众。”《北史·魏东阳王丕传》:“若有姦邪方便谗毁者,即加斩戮。”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 中宗 尝游 兴庆池 ,侍宴者……方便以求官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 鶯鶯 ﹞九曲柔肠,似万口尖刀搅。那 红娘 方便地劝道:‘远道的消息,姐姐休荣怀抱。’”

(3).指便宜行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 综 形貌举止甚似 昏主 ,其母告之,令自方便。 综 遂……始为 寳卷 追服三年丧。”

(4).便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团扇郎》:“动摇郎玉手,因风托方便。” 明 刘兑 《娇红记》:“感承你美意儿把尊堂相劝!那的是知心腹,与人、与人方便。”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草站搬到合作社,办事防空都方便。”

(5).给予便利或帮助。 宋 王明清 《春娘传》:“若得姐姐为我方便,得脱此一门路,也是一段阴德事。”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解子哥,怎生可怜见,方便一二。”《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争奈急难之中,只得求妈妈方便,容学生暂息半宵。”

(6).机会;时机。《北史·循吏传·孟业》:“ 业 为典籤。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止患无方便耳。” 唐 李德裕 《请密诏塞上事宜状》:“望密詔 刘沔 与忠顺守志,每有使去,即令将密意,看方便,説諭公主知。”《前汉书平话》卷上:“ 吕后 送 高皇 回来,常思斩 韩信 之计,中无方便。”《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明霞 来报道:‘姐姐可要寄书与 周姐夫 么?’ 娇鸞 道:‘那得有这方便?’”《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回:“二人辞了 宋公 ,覷个方便,縋城而出。”

(7).合适;适宜。 元 乔吉 《小桃红·僧房以太湖石支足》曲:“海棠花影月明,约那人相见,掩雨遮云忒方便。”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一:“有了这个聚餐会,比在同业公会里交换意见方便些。”

(8).容易。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九城八条大街,可有哪儿能像这里挣钱这么方便?” 巴金 《关于》:“那个时候去 日本 非常方便,不用办护照,买船票很容易,随时可以买。”

(9).灵便;舒适。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老阿爹耳朵不大方便,听不出你的话。” 老舍 《四世同堂》二八:“她说这两天有点伤风,嗓子不方便。”

(10).指钱财宽裕。 曹禺 《雷雨》第一幕:“现在你手下方便,随便匀给我七块八块的好么?”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四:“‘说个准数,别含糊着。亲是亲,财是财!’‘老师,我们要是说了,父亲遇上一时不方便呢’几个大学生说。”

(11).计谋;算计。《百喻经·牧羊人喻》:“﹝牧羊人﹞乃有(羊)千万,极大慳贪,不肯外用。时有一人,善於巧诈,便作方便,往共亲友……便大与羊,及诸财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将军败,有机变,不合追赶;赶上落便宜,输他方便。”

(12).方法;诀窍。《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新鬼》:“有新死鬼,形疲瘦顿。忽见生时友人死及二十年,肥健,相问讯曰:‘卿那尔?’曰:‘吾飢饿殆不自任,卿知诸方便,故当以见教。’”《百喻经·小儿得大龟喻》:“﹝小儿﹞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

(13).解手,排泄大、小便。《西游记》第五三回:“他两个腹中绞痛……那婆婆即取两个净桶来,教他两个方便。” 峻青 《海啸》第四章:“我不爱上厕所,我要到外面方便去。”

1.大概的近义词

2.特别的近义词是什么

3.非常的近义词是什么

4.巨大的近义词是什么

5.首次的近义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详细解释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犹导致。《后汉书·郎顗传》:“其当迁者,竞相荐謁,各遣子弟,充塞道路,开长姦门,兴致浮伪,非所谓率由旧章也。”

兴趣。 唐 孙棨 《序》:“予频随计吏,久寓京华,时亦偷游其中,固非兴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妾自谓兴致不凡,不图先有同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我自从入了仕途,许久不作诗了;你有兴致,我们多早晚多约两个人,唱和唱和也好。”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期刊﹞索性暂时不出,待大家有兴致做的时候再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详细解释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 轻蔑 qīngmiè

[scornful;disdaintful] 藐视、小看、鄙弃

轻蔑的态度

轻蔑的微笑

亦作“ 轻衊 ”。轻看,蔑视。 宋 苏辙 《历代论一·三宗》:“矜己自圣,轻蔑臣下,至於失国,直矣。” 林纾 《送大学文科毕业诸学士序》:“敝在俗士以古文为朽败,后生争袭其説,遂轻衊 左 、 马 、 韩 、 欧 之作,谓之陈秽,文始辗转日趣於敝。”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 汤富海 站在大厅里没动,轻蔑地望了 朱暮堂 一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记叙文详细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4938 字

+ 加入清单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属于散文文体中的一类基本文体。由于应用广泛,写作形式灵活多样,在高考写作中受到考生的青睐。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多种多样,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记叙文详细的写作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 记事的文章

1   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   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   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 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   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   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   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 要注意多次点题。

7   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   叙事文章不要平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    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   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   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 写人的文章

1  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  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  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  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  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  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  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平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  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 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  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  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 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 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详细解释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 交往 jiāowǎng

[association] 互相走动、拜访、来往

交往密切

互相来往。《尉缭子·分塞令》:“中军左右前后军,皆有分地,方之以行垣,而无通其交往。”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我女大圣,死经二十三年,犹能与生人交往。”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 李太伯 虽前辈,不相交往。”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几十年来, 汉 人与他的交往,朝廷对他的信义和帮助,使他看清了 长安 对 匈奴 和好的不变之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详细解释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 实施 shíshī

[carry out;apply;enforce;implement] 实际施行

实施新的大纲

付诸实施

(1).实际的行为;实践。 明 李贽 《序》:“有德行而后有政事、文学,非德行则政事、文学亦不成矣。是德行者,虚位也;言语、政事、文学者,实施也。”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

(2).实际施行。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这些本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施时却有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幼稚详细解释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1、年纪小;未成熟。

《汉书·王莽传上》:“君年幼稚,必有寄托而居摄焉。”

《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十五年》:“诸王幼穉,早离顾复。”

毛泽东《的序言和跋》:“一般地说, 中国 幼稚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来得及也永远不可能替我们预备关于社会情况的较完备的甚至起码的材料。”

2、指幼孩。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音“ping2”,同“瓶”)无储粟。”

宋苏轼《黄州上文潞公书》:“ 轼 始就逮赴狱,有一子稍长,徒步相随。其馀守舍,皆妇女幼稚。”

元耶律楚材《又索六经》诗:“莫教幼穉空相忆,日月求书到鲤庭。”

《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妇女幼稚,号啼道路,殊甚惨也。”

3、谓缺乏经验或智能薄弱。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夸布服粝食,加以幼稚愚惑,不明义理,幸得免离茅屋之下,备后宫埽除。”

鲁迅《坟·未有天才之前》:“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

4、还有所谓的心灵幼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详细解释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 衰败 shuāibài

[decline;wane] 衰落;衰弱

现在这深秋的傍晚,更是处处显得零落衰败的样子。——曹禺《北京人》

衰落败坏。 唐 卢纶 《早春游樊川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诗:“韶光偏不待,衰败巧相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也先夸国宝》:“自昔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主天下,岂有此宝?如必以此为宝,则 元氏 当永保天位,何至衰败如此!” 巴金 《秋》十五:“我活一天就不忍看着 高 家衰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详细解释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 莽撞 mǎngzhuàng

[crude and impetuous;rash] 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莽撞的小孩

言语、行动轻率鲁莽。 元 周文质 《时新乐》曲:“ 张飞 莽撞,大闹 卧龙冈 。” 明 王玉峰 《焚香记·军情》:“虽不諳兵家这几行精密机,也恰有莽撞来一团麄胆气。”《红楼梦》第十七回:“﹝ 黛玉 ﹞自悔莽撞,剪了香袋,低着头一言不发。” 茅盾 《锻炼》二一:“四面都骚动了,都咒骂这莽撞的冒失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详细解释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 冷落 lěngluò

(1) [deserted;desolate;unfrequented]∶冷清;不热闹

狭窄冷落的胡同

门前冷落鞍马稀。——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2) [leave out in the cold; snub; cold-shoulder]∶冷待

(1).冷清;不热闹。 唐 钱起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诗:“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宋 苏轼 《喜刘景文至》诗:“过 江 西来二百日,冷落山水愁 吴 姝。”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我去的半月其程,怎么门前的地也没人扫,一剗的长起青苔来,这般样冷落了也?”《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桂员外 自得了这个异梦,心绪如狂,从京师赶回家来,只见门庭冷落,寂无一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汤文正》:“ 仁皇帝 初南巡,公引驾自 盘门 入,以为 吴郡 中最冷落者。曰:‘无得使上知 吴 奢荡,有损圣德。’” 杨朔 《蓬莱仙境》:“在我的记忆当中, 蓬莱 是个古老的小城,街道狭窄,市面冷落,现时竟这样繁华,我怎能认识它呢?”

(2).冷淡;冷淡地对待。 唐 卢仝 《萧二十三赴歙州婚期》诗:“ 淮 上客情殊冷落,蛮方春早客何如。”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你不肯冷落了杯中物,我怎肯生疏了絃上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你向来有了心上人,把我冷落了多时。”《红楼梦》第二三回:“﹝ 元妃 ﹞却又想 寳玉 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不比别的兄弟,若不命他进去,又怕冷落了他,恐 贾母 、 王夫人 心上不喜,须得也命他进去居住方妥。” 叶圣陶 《膈膜》:“那主人最是烦劳了:他要轮流和客人谈话,不欲冷落了一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难忘的一件事详细作文

全文共 1005 字

+ 加入清单

年年有寒假,每每皆不一样。以往,在寒假我都只忙着吃喝玩乐,可这次不一样,然后不但我没玩成,还差点关禁闭。问我如何落的如此下场,哎,都是贪玩惹的祸呀!

那一天晴空万里,太阳格外的明媚,我兴冲冲的跑到外婆家,爸爸妈妈和亲友们好久不见了,所以分外激动。吃完午饭闲聊一会后,他们就兴致勃勃的打起了扑克。我一个人闲着无事,就一个人出去转转,并随身带了一只打火机、几十根爆竹;然后转了一圈也没见什么搞笑的东西,于是我就一个人在院子上放起了炮仗。但是那天风特大,我本想丢在地上的爆竹却偏偏和我做对,乘风而去飞到了旁边的草堆上,一爆炸,竟窜出丈高的火焰把草堆给引燃了,我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慌忙用竹竿抽打,可草堆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已完全脱水,再加上那风在一旁为虎作伥,火苗霎时间窜得老高,我顿时慌了神,忽然灵机一动发现井边有一个水盆,赶忙用水灭火,刚浇了一盆,那压水机也压不上水了,真要命,这老天好像在有意和我作对似的,我急的眼泪都掉下来了,想放开喉咙喊,可怎样也喊不出声;碰巧妹妹出来找我玩,然后她赶忙把人都叫了来,顿时大家都忙开了,一桶桶一盆盆的水直往上浇。本来这水是能够压制火的,可这火和风成了盟友,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情形越来越不妙了。虽然这时大火烧的是草垛但却像是烧着我的心,从四面八方赶来救火的村民也到了,他们不知从哪里抬来了一台小型抽水机,最后,这抽水机抽上来的水都供应了过来,眼看着这火就要被浇灭了,可不知怎样的,然后水突然断了。我们跑去一看,原先水源远,那拼接起来的管子接头处散架了,水正汩汩地向外冒,流了一地。当我们修好管子时,这快被浇灭的火又死灰复燃了起来。不好了,此时的风又大起来了,再不采取措施,不但这个草堆不保了,连边上的草堆和房子都要遭难的。在这紧急关头,然后只见姨夫拿起管子,冲上了正在燃烧的草堆,他不顾阵阵浓烟努力灭掉了外部的火,又让外公用锄头扒开草堆,用水向有火星的地方浇去,而最紧张的当然是我了,我一边抢着灭火,一边不断地口念“阿门”,真是病急乱投医了。但是,这一招好像还挺奏效的,不久,风真的停了下来,这火也自然而然地灭了。我长嘘一口气,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虽然火灭了,但是我的职责怕是跑不了了,我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不一会,然后老妈怒气冲冲地走了进来,老远我就闻到了火药味,但是还好,老妈还没动手,不然我还能在这写作文吗?唉,我此刻真后悔,我干嘛要放那尽给我招惹是非的爆竹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详细解释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 晦气 huìqì

[unlucky] 坏运气;使别人倒霉;找别扭

却把别人来晦气。——《荡寇志》

(1).不吉利;倒霉。《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我恁地晦气!没来由和那小娘子同走一程,却做了干连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更有那不识气的小二哥,不曾沾得半点滋味,也被别人弄了一番手脚……还晦气哩。” 梁斌 《红旗谱》五三:“ 严知孝 嘴里一股劲地说:‘今天真是晦气!’”

(2).指青黄脸色。《西游记》第四三回:“外面有一个晦气色脸的和尚,打着门前駡,要人哩。”《西游记》第四三回:“还有一个徒弟,唤做 沙和尚 ,乃是一条黑汉子,晦气色脸,使一根宝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详细解释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 俗气 súqì

[vulgar] 世俗间的恶浊气息;庸俗;粗俗

俗气的避暑旅馆

这块布的花色太俗气了

他这个人太俗气了

(1).风气;习尚。《魏书·司马叡传》:“俗气轻急,不识礼教,盛饰子女以招游客,此其土风也。”

(2).庸俗不高雅的情趣、格调。 宋 苏轼 《答子勉》诗之二:“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四折:“则他这行装特整齐,书舍无俗气。瑶琴壁上悬,宝剑牀头立。”

(3).粗俗,庸俗,不高雅。《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嫌这些人俗气,每日坐在书房里做诗看书,又喜欢画几笔画。”《红楼梦》第二七回:“你拣那有意思儿又不俗气的东西,你多替我带几件来。”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问你,你刚才为什么偏要看那个女人?有什么美?又粗,又胖,又俗气,又没有一点教育。”

(4).世俗间的恶浊气息。《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復又诬陷 秋公 ,谋吞此地。”

(5).厌烦,腻烦。如:颠来倒去老一套,我都听俗气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