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作文五步法 写详细(优秀20篇)

我们生活到现在肯定有很多的事情在我们的脑海中很难忘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写作文五步法 写详细,欢迎来参考!

浏览

5889

作文

783

详细解释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 破碎 pòsuì

(1) [smash sth. to pieces;fragmentate]∶破成碎片,尤指被炸碎

用机器破碎矿石

(2) [destory]∶毁坏;破损碎裂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cut apart;dismember]∶割裂;肢解

群经破碎,后学迷误

(4) [ruin;evaporate]∶毁灭;破灭

少爷的梦破碎了。——巴金《秋》

(1).毁坏;破损碎裂。《荀子·法行》:“《诗》曰:‘涓涓源水,不雝不塞。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河》:“ 中山夫人祠 南,有 仲山甫 冢,冢西有石庙,羊虎倾低,破碎畧尽。” 宋 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鲁迅 《野草·过客》:“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着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

(2).溃散。《墨子·兼爱中》:“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餘。”

(3).割裂;肢解。《汉书·夏侯胜传》:“ 建 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隋书·经籍志三》:“小人为之,则坏大为小,削远为近,是以道术破碎而难知。” 宋 范仲淹 《尹师鲁序》:“其间甚者专事藻饰,破碎大雅,反谓古道不适於用,废而弗学者久之。” 清 恽敬 《驳朱锡鬯书后》:“检讨生平多颠倒旧闻,以就己説。然此风盖 宋 汉 大儒所不免,以致羣经破碎,后学迷误。”

(4).零碎残缺。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中国小说史稿》第三章:“大多数作品只是粗陈梗概,甚至显得破碎支离。”

(5).毁灭;破灭。《史记·酷吏列传》:“ 义纵 自 河内 迁为 南阳 太守,闻 寧成 家居 南阳 ……至郡,遂案 寧氏 ,尽破碎其家。”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姦悉破碎, 羽窟 无底幽黄能。” 巴金 《秋》四:“还是这一个现实的世界, 觉新 和 枚少爷 的梦破碎了。”

(6).破成碎块;使成为零碎的。如:这台破碎机一天可以破碎几吨矿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详细解释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亦作“伫立”。1.久立。《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唐 孟浩然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诗:“衡门犹未掩,佇立望夫君。”

(2).泛指站立。《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计 河南 诸军,朝夕北向, 恒 魏 之亡,可佇立而须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倾耳佇立,若有听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愫芳 佇立发痴。” 柯云路 《三千万》:“ 丁猛 凝视着窗外伫立了一会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详细解释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 寒冷 hánlěng

[cold] 发冷的感觉

寒冷的气候

温度低;感觉温度低。 唐太宗 《初秋夜坐》诗:“寒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水浒传》第二二回:“那廊下有一个大汉,因害疟疾,当不住那寒冷,把一锨火在那里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 汤阿英 跨进 朱 家的门,迎接她的是饥饿和寒冷。” 徐迟 《真迹》:“我又看了几件玉器和一把放在白缎子上的铜斧。后者有虎形图案,色泽寒冷,布满斑斓的铜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详细解释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 凝望 níngwàng

[gaze] 注目远望

(1).注目远望。 南朝 梁 江淹 《步桐台》诗:“寂听积空意,凝望信长怀。” 唐 元稹 《莺莺传》:“正是断肠凝望际,云心捧得 嫦娥 至。”《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范式 去后, 劭 凝望堕泪, 式 亦回顾泪下。”

(2).注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女学生凝望着他黝黑多皱的脸,等待着他的回答。”

(3).期望;盼望。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催试》:“你着鞭须及早,行迈好徜徉,但愿一举成名,慰人凝望。” 明 李东阳 《次韵答邵国贤提学》之二:“累月君闻讣,经年我得书,传疑终作信,凝望摠成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详细解释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 逼近 bījìn

(1) [close in on]∶向前靠近;接近

逼近山寨

(2) [approximate] [数]∶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而获取一个虽不是完全准确,但与精确值足够接近的结果

接近;迫近。《后汉书·朱儁传》:“ 燕 后渐寇 河内 ,逼近京师。”《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当时羣鹿止吟林,逼近清潭望海头。” 巴金 《秋》六:“船逼近了湖心亭和曲折的桥,那里没有灯光。”

接近;迫近。《管子·任法》:“近者以偪近亲爱,有求其主,主因离法而听之,此谓而听之也。”《花月痕》第五回:“始而传闻逆贼窜入 建昌 ,偪近东 越 。”偪,一本作“ 逼 ”。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详细解释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 控制 kòngzhì

[control;command] 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

控制羊毛市场

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1).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魏书·太祖道武帝纪》:“昔朕远祖,总御 幽都 ,控制遐国。” 宋 苏洵 《衡论上·重远》:“其地控制东南夷、 氐 、蛮最为要害,土之所产又极富。” 清 毛世楷 《武昌》诗:“枝梧 蜀 汉 争持角,控制东南欲建瓴。”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五章:“他咬着牙控制着自己的感情,终于没掉下一滴眼泪。”

(2).指把持。《北齐书·祖珽传》:“ 士开 、 文遥 、 彦深 等专弄威权,控制朝廷,与吏部尚书 尉瑾 内外交通,共为表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详细释义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解释】博:广博;才:才能。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郄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1]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赞扬别人

【示例】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贯忠~,也好武艺,有肝胆。”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此人博学多才,事母至孝。」

清·钱采《说岳全传》第46回:“我久闻你丈夫~,正要请他做个参谋。

【反义词】胸无点墨、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辨音】才;不能读作“chái”。

【辨形]】才;不能写作“材”。

【用法】]用于赞扬别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

【辨析】见“博古通今”。

【例句】(1)他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好后生。(2)宋代李清照是一位~的女词人。

【英译】 be of great learning and great ability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详细解释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1).剥落;磨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石字沦落,无復在者。”《隶续·魏三体石经遗字》附文:“ 庆歷 中, 夏 文庄公 集古文四声韵所载石经数十字,盖有此碑所无者,而碑中古文亦有韵所不收者,则沦落之餘,两家所得自不同耳。”

(2).流落;漂泊。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我今沦落至此,不觉放声大哭。” 清 陈维崧 《画堂春·春景和少游原韵》词:“十载流连蜂蝶,半生沦落 湖 湘 。” 郁达夫 《过去》:“更想想我自家的沦落的半生,也被她的哀泣所感动。”

(3).指物件散落。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古器﹞散亡殆尽,沦落人间者能有几。”

(4).衰败。 唐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诗:“家本 紫云山 ,道风未沦落。” 宋 司马光 《论衙前札子》:“选物力最高者差充衙前,如此则有物力人户,常充重役,自非家计沦落,则永无休息之期矣。”

(5).亡故。 宋 陆游 《寓言》诗之三:“故交沦落尽,至理与谁论。”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话》:“ 明妃 和亲,行至 黑龙江 ,投江而死,良由惜其沦落,故创此説。” 宁调元 《唐守楩蹈江死以此哭之》诗:“国士无多沦落尽,青磷遥夜起山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详细解释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 瑰丽 guīlì

[magnificent;elegant;be surprisingly beautiful] 风姿奇丽;辉煌

俯视水练冲泻到深谷的涧石上,溅起密密的飞沫,在日中的阳光下,形成蒙蒙的瑰丽的彩色水雾。——碧野《天山景物记》

亦作“瓌丽”。1.奇特绚丽。《文选·张衡》:“攒珍宝之玩好,纷瑰丽以奓靡。” 薛综 注:“瑰,奇也。丽,美也。”《新唐书·班宏传》:“每制旨有所营建,必极瓌丽。”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龙宫嵑瑰丽,鮫室閟幽玄。” 秦牧 《艺海拾贝·譬喻之花》:“美妙的譬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

(2).形容姿容或资质美好。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锦香囊》:“寳冠珠翘,瑶环玉珥。奇衣袨服,仪状瓌丽。” 元 王沂 《放山鸡赋》:“抱耿介之贞性,表瑰丽之妍姿。” 明 王世贞 《序》:“ 何子 虽稍晚出,其材质敏秀瑰丽。”

(3).形容文辞华丽。 唐 韦应物 《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诗:“为文颇瑰丽,秉度自贞醇。” 元 赵文 《溪山胜处记》:“ 景翔 诗笔瑰丽,吾所敬服。” 清 龚自珍 《杭大宗逸事状》:“叶系以诗,或纪程,纪月日琐语,语汗漫而瑰丽。”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天竺 古有《韦陀》四种,瑰丽幽夐,称世界大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详细解释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1).迟缓;缓慢。《易·困》:“来徐徐,困於金车。” 高亨 注:“徐徐,迟缓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夫辩国家之政事,论执政之得失,何不徐徐道理相喻,何至切切如此乎?” 前蜀 李珣 《女冠子》词:“对花情脉脉,望月步徐徐。 刘 阮 今何处,絶来书。” 杨朔 《泰山极顶》:“如果说 泰山 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这幅画到现在才完全展开,露出画卷最精彩的部分。”

(2).安稳貌;宽舒貌。《庄子·应帝王》:“ 泰 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云:“徐徐,安稳貌。” 成玄英 疏:“徐徐,宽缓之貌。” 唐 萧颖士 《江有枫》诗之五:“君子居焉,惟以宴醑,其乐徐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详细解释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汉书·刑法志》:“﹝ 高祖 ﹞总擥英雄,以诛 秦 项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 曹公 从容谓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数也。’” 唐 杜甫 《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毛泽东 《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羆。”

(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 唐 高适 《辟阳城》诗:“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刘知远 见 史弘肇 生得英雄,遂留在手下为牙将。” 太平天囯 杨秀清 《果然忠勇》诗:“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 天京 最英雄。”

(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 毛泽东 《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董必武 《邯郸烈士塔》诗:“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 袁静 《伏虎记》第三一回:“伟大的祖国关怀着,惦记着抗 美 援 朝 前线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详细解释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1).以不实之辞毁人。《韩非子·难言》:“大王若以此不信,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 唐 元稹 《同州刺史谢上表》:“然臣益遭诽谤,日夜忧危,唯陛下圣鉴照临。” 巴金 《“最后的时刻”》:“诽谤中伤,血口喷人。”

(2).怨望。《吕氏春秋·不屈》:“国家空虚,天子之兵四至,众庶诽谤,诸侯不誉。” 高诱 注:“怨望多也。”《韩诗外传》卷三:“无使贤人伏匿,则痺不作。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 明 归有光 《送摄令蒲君还府序》:“民俛首不敢出气,而閭巷诽谤之言,或不能无。”

(3).进谏。《汉书·贾山传》:“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养老之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諫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杀直諫之士。”《周书·柳虯传》:“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讜之言。” 宋 宋祁 《绝禁忌篇》:“ 秦 暴 汉 杂,禁忌始兴,诽谤坐诛,妖言有法。”参见“ 诽谤之木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详细解释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 渐渐 jiànjiàn

(1) [gradually;increasingly;slowly;by degrees;by little and little;step by step] 程度或数量逐步地;慢慢地

渐渐透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

渐渐落吾杖底。

路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了

逐渐。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 广 伪死,渐渐腾而上马,抱胡儿而鞭马南驰。” 唐 张籍 《早春病中》诗:“更怜晴日色,渐渐暖贫居。”《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却説 先主 在 永安宫 ,染病不起,渐渐沉重。”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往东入了 长安街 ,人马渐渐稀少起来。”

(1).植物吐穗或吐絮貌。《史记·宋微子世家》:“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司马贞 索隐:“渐渐,麦芒之状。音子廉反,又依字读。”《文选·潘岳》:“麦渐渐以擢芒,雉鷕鷕而朝鴝。” 徐爰 注:“渐渐,含秀之貌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2).流淌貌。 汉 刘向 《九叹·远逝》:“肠纷紜以繚转兮,涕渐渐其若屑。” 唐 韩愈 《苦寒》诗:“中宵倚墙立,淫泪何渐渐。” 清 黄鷟来 《戊辰冬与张四明分手即事纪别》诗之七:“渐渐清溪沚,其下多鸳鳧。”

山石高峻貌。渐,通“ 巉 ”。《诗·小雅·渐渐之石》:“渐渐之石,维其高矣。” 毛 传:“渐渐,山石高峻。” 孔颖达 疏:“以渐渐文连之石为山石之状,又以维其高矣,故知为高峻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详细解释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1).特立;耸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 唐 杜甫 《白盐山》诗:“卓立羣峰外,蟠根积水边。”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钞上》:“ 南京 国子祭酒 陈敬宗 ,师道卓立,名重一时。”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顾使往昔以来,不事闭关,能与世界大势相接,思想为作,日趣于新,则今日方卓立宇内,无所愧逊於他邦。”

(2).独立,自立。 明 邵璨 《香囊记·逼试》:“勉以诗书,教育二子,如今幸得他卓立成人,但不知前程之事如何。” 明 杨柔胜 《玉环记·范张别皋》:“非痴非呆,不哑不聋,今当改过卓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中国大阅兵时间及看点详细解读

全文共 1908 字

+ 加入清单

2015中国阅兵时间:2015年9月3日

2015中国大阅兵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2015中国大阅兵我们看什么?:亮点详解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在北京举行。

中国阅兵安排

1949年-1959年

我国每年国庆都有阅兵。

1960年9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1964年

国防部颁布的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阅兵条款。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国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

1981年

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恢复阅兵。

1984年

国庆35周年时,举行了恢复阅兵后第一次大型的国庆阅兵。再接下来就重新回到了逢10年一次阅兵的规律,1999年建国50周年阅兵一次,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一次。如果按照10年一大庆的规律,那么下次阅兵应该是在2019年举行。

中国今年大阅兵的消息终获确认。

昨日晚间,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援引“占豪”微信文章称,早前,有日本媒体报道称,中国将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时举行阅兵式。对这一传言,当时有些半信半疑。最终,这一消息在北京“两会”上获得确认。据香港媒体1月24日报道,在北京“两会”22日晚的政务咨询会上,公安部副部长、北京公安局局长傅政华透露,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将在北京举行。据报,这是第一次有外国首脑出席的阅兵仪式。根据中国之前的声明,中俄领导人将参加彼此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所以这次阅兵普京估计将出席。

而在25日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中方今年将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上述活动将在何时举行?将邀请哪些国家领导人出席?是否会举行阅兵仪式?外交部发言人当时回应称,中方将举行庆祝和纪念活动,目的是要让人们更好地牢记历史、珍爱和平。至于庆祝和纪念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形式,包括邀请范围,目前没有消息可以发布。

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援引“占豪”微信文章还分析道,从过去大阅兵的安排上看,这次大阅兵或是临时安排的一次阅兵,或是阅兵的相关制度有所改变。但不管是哪一种,这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大规模阅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

文章指出今年举行大阅兵目的有四点:

一、展示中国军事实力。

军事实力是现代国家竞争的最后的硬实力,所有的国家博弈、经济竞争,终归需要军事实力作为支撑,否则就无法进行大国博弈,就只能当大国博弈的配角。

当前,大国博弈已经到深水区,大国之间可以妥协和腾挪的空间已越来越小。体现在具体的国际事件上,如美俄、欧俄因乌克兰问题撕破脸,再如在货币战层面各国互不相让等。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世界大棋局上的最重要棋手之一,是到了展示军事实力的时候了。

二、震慑日本,向世界宣示中国维持战后世界秩序的坚定决心。

近些年,在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战略的支撑下,日本对华越来越猖狂,不但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国有化”,还试图否认历史,否认对华侵略,并有再次走向军国主义道路迹象。对于日本的猖狂表现,近几年美国采取了默认和支持的态度,美国甚至帮助日本解禁了集体自卫权。如果不出意外,日本将会进一步修改和平宪法,推动国家正常化。

这些动作表明,日本是在试图颠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试图改变日本的战败国地位。

如何遏制这些疯狂企图?只能通过展示自己的军事能力,来向日本表明中国的态度和决心,让日本知道事关中国的战后秩序绝不容许改变,谁挑战事关中国的战后秩序,谁就是动中国的核心利益,谁就是中国的敌人,谁就要有心理准备接受中国的强烈反击。

此时大阅兵,中国就是向日本展示中国有这样的能力。中国是绝不会允许日本挑战关于中国的战后秩序。

三、向国人展示我军的军容、军貌、军心、军备,凝聚国人信心,增加自豪感。

反腐两年多,成果丰硕;整风两年多,成效显著。过去两三年,国家面貌有了一新的感觉,老百姓对政府的信心有了不小的提高。在这种背景下,需要一些提振人心的事件发生,来提升国人的凝聚力,增加自豪感。

四、向腐败分子展示,除了纪委、政法系统这两个“刀把子”外,解放军这个“刀把子”也牢牢地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有了纪委这个党的“刀把子”,政法系统、军队这两把国家的“刀把子”,三把刀就能形成合力,就能稳住国家大局,扫除国家蛀虫,震慑腐败分子,就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

YJBYS作文

2015年北京大阅兵放假通知

2015年9月3日大阅兵放假安排通知

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日阅兵安排时间表

2015年中秋节放假安排:9月26日9月27日放假两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详细解释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 愁闷 chóumèn

[feel gloomy] 忧愁苦闷;忧虑烦闷

亦作“ 愁惛 ”。忧虑烦闷。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序:“ 孝武皇帝 陈皇后 ,时得幸,颇妒,别在 长门宫 ,愁闷悲思。”《南史·刘述传》:“ 述 又尝有緦惨,或诣之,问其母安否。 述 曰:‘惟有愁惛。’” 宋 朱淑真 《菩萨蛮》词:“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顰。”《东周列国志》第三一回:“ 重耳 已失窠巢,又没盘费,此时情绪,好不愁闷!” 峻青 《秋色赋·爆炸远征队五》:“看到这种情况,队长愁闷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详细解释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 机密 jīmì

(1) [secret classified;confidential]

(2) 只能少数人知道的秘密

(3) 重要而须严守秘密的事情

使参机密。——明· 黄宗羲《柳敬亭传》

(4) (不得泄漏国家机密)

(1).掌管机要大事的部门、职务。《后汉书·郑兴传》:“窃见 河南 郑兴 ……有 公孙侨 、 观射父 之德,宜侍帷幄,典职机密。”《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 重诲 自为中门使,已见亲信,而以佐命功臣,处机密之任,事无大小,皆以参决。” 宋 洪迈 《容斋五笔·贡禹朱晖晚达》:“﹝ 朱暉 ﹞曰:‘行年八十,得在机密,当以死报。’遂闭口不復言。帝意解,迁为中书令。”

(2).重要而秘密的事。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入管机密,朝政以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昔 元符 间, 向宗良 兄弟止缘交通宾客,漏泄机密, 陈瓘 抗章劾之。” 清 李渔 《玉搔头·讲武》:“明白了这点毫釐,纔许你看兵书同商机密。” 孟伟哉 《一座雕像的诞生》:“为了保守机密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和 朝鲜 人民军穿着同样的服装。”

(3).犹保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老弟,你千万要机密,这是我贴身的姬妾都不知道的。”

(4).重要而秘密。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间小花厅当年是作为一个谈机密话的地方。”

(5).指古代县衙中管机密房的人。《水浒传》第二三回:“小弟在 清河县 ,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

(6).方言。停当,完毕。 华纯 等秧歌剧《大家好》:“人家 张七 统拾夺机密啦,看咱们甚会才能拾夺完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详细解释

全文共 598 字

+ 加入清单

◎ 积累 jīlěi

(1) [accumulation;lay up;stockpile;amass]∶积聚起来的事物

多年的积累

(2) [roll up]∶逐渐聚集

积累起大笔财富

(1).亦作“ 积絫 ”。逐渐聚集。《汉书·叙传上》:“帝王之祚,必有明圣显懿之德,丰功厚利积絫之业,然后精诚通於神明,流泽加於生民。” 颜师古 注:“絫,古累字。” 宋 陈亮 《何茂宏墓志铭》:“公之父必欲其二子由科举自奋,公独以其餘力助理家事,积累至巨万。” 明 桂衡 《序》:“盖 宗吉 以褒善贬恶之学,训导之间,游其耳目於词翰之场,闻见既多,积累益富。”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我看人活一辈子,不能像小家雀似地给自己造一个小窝窝就算了事,更不是积累点资本好爬上去出人头地。”

(2).指逐渐积聚起来的成绩、经验、知识等。 巴金 《随想录·病中》:“他五十几年的工作积累、文学成就,人所共睹。” 张志民 《北疆见闻》:“像我这样曾有过一点生活积累,业已‘人过中年’的人,也该常下来走走。”

(3).指国民收入中用在扩大再生产的部分。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一:“要注重农业轻工业,使粮食和轻工业原料更多些,积累更多些,投到重工业方面的资金将来也会更多些。”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三:“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难忘的一件事详细作文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每一天身边都会发生许多事情,大多数都如行云流水般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但是,有些人和事却令你久久不能忘却。

郑云龙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两道浓黑的眉毛下扇动着两颗宝石般的大眼睛,他是我最好的小伙伴。我们俩是邻居,小时候整天在一齐玩,上学了又是同班同桌。然后他不仅仅学习好,而且心地善良,爱帮忙同学,做人诚实,做事情果断大方。我们俩之间发生过许多故事,但有一件事情值得我一生回忆。那是一天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自习,有的画画,有的读书,有的玩耍,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快学习,快学习,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时,我和郑云龙在教室外面踢足球,你一脚我一脚,玩得很快活。郑云龙忽然给我传了一个半高球,我脚下一滑,膝盖碰到了球,球变线直奔教室的玻璃窗而去,然后只听见“啪”一声,玻璃被打碎了。我和郑云龙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声:“不好!”这时上课铃响了,我们匆匆捡起球回到教室。

老师上课来了,脸上挂着微笑。她扫了一眼教室,立刻晴转多云“变天”了。老师生气地说:“谁打碎的玻璃,自动站出来!”我脸直发热,不敢抬头看老师。老师又问了一遍,我仍然没有动静,这时,我身边的郑云龙从容地站了起来说:“老师,是我不留意踢球碰坏了玻璃。”老师点了点头说:“好孩子,你很诚实,坐下吧,下次玩的时候注意点。”我在旁边满脸通红,害羞地看了看郑云龙,只见他大大方方地坐在那,向我微笑地眨了一下眼,然后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了。下课后,我立刻拥抱住郑云龙亲了他一大口说:“老朋友,你太伟大了。”郑云龙也开心地说:“没什么,我们是好朋友吗。”

郑云龙的勇敢、豁达、开朗性格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从此,我便以诚实、勇敢、豁达作为自我做人的标准,我和郑云龙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这件事在人生中算不了什么,但是它却成了我一生完美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详细解释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 接受 jiēshòu

(1) [accept]∶承受

接受演说的邀请

(2) [take up]∶采纳

接受新思想

(1).收受。《元典章·刑部十·回钱》:“若拟全科,终是未曾接受文状,即与 兰溪州 知州 贾也先 所犯无异。”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三》:“后数日, 涇泉 来举奠……凡酒与汤饭之类,皆 涇泉 执奠,其子 于善 接受,捧置灵几前,不用从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正以其钱粮款项繁多,头绪极难清理,故思蒙混新官,以希接受。”

(2).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 张天翼 《华威先生》:“我想你们诸位青年同志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 魏巍 《挤垮它》一:“那个洪亮的声音着重地说,一定要接受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详细解释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亦作“ 显箸 ”。

1.显扬昭著。《史记·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 唐 韩愈 《复志赋》:“甘潜伏以老死兮,不显著其名誉。”《元史·儒学传序》:“ 元 兴百年,上自朝廷内外名宦之臣,下及山林布衣之士,以通经能文显著当世者,彬彬焉众矣。”

非常明显。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上》:“其事皆始於纤微,终於显著。”《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受 苗青 夜赂之金,曲为掩饰,而赃跡显著。”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 天津 报馆不断给我们写信,说我们的东西登出后,捐款怎样显著地踊跃起来。”

显露;炫耀。

宋 储泳 《祛疑说》:“夫鬼神者,本无形迹之可见,声臭之可求,谓之有则不可,至于寒暑之代谢,日星之运行,雷电风雨之倏变倏化,非鬼神之显著者乎?” 宋 无名氏 《李师师外传》:“帝亦不懌,諭姥今后悉如前,无矜张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