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电影飞夺泸定桥观后感【汇编20篇】

这篇观后感是我在心理课上观看完电影后写的,就像读书笔记一样的性质,一部经典的电影拥有太多的精华,让人感悟深刻。其实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了,每一次看都让我有不同的收获。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电影飞夺泸定桥观后感,欢迎参考!

浏览

7386

作文

1000

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我没有看过《战狼2》也没有看过《湄公河行动》,但当我看完《红海行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之前的中国人会对前2部评价如此之高,以至于在微博刷屏,称赞不止。

作为一部爱国的电影,电影中也有很多的冲击,国外,被绑架的中国人还有其他外国人,我们是否只救那一个中国人就可以了。我们要是三观正常,一定会说不能见死不救,只救中国人怎么行?的确,但当局面是8对150,面对众多被绑架的人,没有资源,一位军人面对上级的命令—救出那个中国人,不允许失败。其实你没得选。我理解他们作为军人的选择。这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尊重。如果说电影到这里就结束,我想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这些战士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我以前其实没啥国家意识,但是看完以后,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佩服。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好,我想是那中途的转折,“我不仅想救出那个中国人,我还想救出所有人,你们安排一下计划。”当队长说完这句话,他其实心里一定明白,本不必要的冲突一定会爆发,8对150,自己的队员一定会有牺牲。加上之前电影中的各种伏笔,队长他是一个很爱队员的人。其实这应该应该也是众所周知,军人,特别是一个队伍中,一起执行任务的,必然是像兄弟一样,一家人。但队长尊重每一个生命,不单单作为一个中国军人,更是作为一个军人—世界的卫士。他选择不只保护本国人,他选择保护别国的人。在激烈的打斗后,看着他望向自己战友的尸体,然后毅然决然的决定继续任务的时候,我已无言。心中只有尊重,敬佩之情。

总而言之,这算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作为春节期间,也让我们了解了那些无时无刻不在保护我们的军人。这话其实谁都知道。但是有时还是真看了以后,才能体会,一句话的重量,无法计量的责任的使命的重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电影《罗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天闲来无事,看起了老电影。其中之一,《罗生门》,1950年日本导演黑泽明的作品。知其名年久,却是第一次看。影片开始的场景,沉闷迟缓,两个男人木呆呆地坐在座破庙前发愣,直到路人好奇搭讪后,情节慢慢地展开,却是一场对人性的不带血光的彻底揭露。一个强盗垂涎于路过山林中的武士之妻,在制服武士后强暴了武士之妻,武士随后身亡,目击的人有樵夫,道士。很简单的案件,在官大人面前却各有说辞,包括武士妻,武士借女巫还魂后的说法,也和别人的描述不一样。每个人都把自己描述得近乎正面,几乎每一个人都将自身置于最利于自身的境地。然而一定有人说谎了,可电影并不去揭示说谎的人是谁,影片的着重点的是人们替自身开脱的这一事实,这一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

注意,这部电影里唯一一个坦然承认自己杀了武士的人是那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在他的描述中,他是被武士妻迷住了,但他认为他是经过和武士决斗后因武士落败而取得了占有其妻的权利,之后当武士对被玷污的妻子表现出鄙夷和唾弃的态度后,他还挺怜香惜玉地请求其妻跟他走。后面的两句描述与别人的有很大出入,但前面他居然不怕被官办地承认他杀了人,令人忽然不能完全恨他起来。特别是当看到影片将镜头一个个对准其他人,从他们口中说出的完全是替自己开脱的另一种当时情境时。我忽然想说一句话:无耻有时候比虚伪还可爱点。

看完这电影我有很深的悲哀,这部1950年的电影引起六十二年后的我的共鸣,是因为这里揭示的人性之丑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比比皆是。更悲哀的是,相比当时,如今的日本显然国民素质,诚信度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可我们这里呢?

国民教育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文盲比例越来越少,可是国民素质中的劣根性却越来越重。

成人世界里充斥着谎言,无论做得多么荒唐的事情都会想尽办法自圆其说,掩饰真相,掩耳盗铃地美化自身,言不由衷,言不及意地打呵呵,这些影片里的人物都还活在当今的我们周围啊。

如果说影片中各角色的诸多表现是为了逃脱官责,如今我们周围的现象的产生动机源自哪里呢,是利吧?

看来利真是把刀,可以把人身上的骨气剔出去,让人的内心变成软骨头,可以随时哈下腰来。为掌握了利益大权的所谓贵人作揖嗑头。嗑就嗑了,还不敢让人看见,甚至还自己骗自己说没嗑,也是种罪恶。

但我也不认为不为利而不折腰的人最可敬,因为饱肚之人不懂饿汉之饥。置于死地还能硬抗着死撑到底的,因为真实坦然,是真汉子。

所以我最祟敬的是宁死不食周粟的那类。最恨的是虚伪虚荣的货色。可惜后者在现世丛生。只希望这类人能离我远点再远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祝福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祥林嫂,一个勤劳又善良的女人,却因为旧社会的封建思想而惨遭迫害。对于电影祝福》中祥林嫂捐了门槛,却依然被禁止参加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看到这个不禁深思,它反映了祥林嫂思想的觉悟。

在旧社会里,一向都是女子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封建思想包裹下妇女的写照。在浓厚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变得麻木不仁,如同行尸走肉般循规蹈矩,一步步走向没落,走向深渊。那些违反当时伦理的人,便成为了无辜的牺牲品,成为时代的祭祀品,回顾祥林嫂的一生,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她青年丧夫,又被婆家卖到山坳里,幸好再嫁的贺老六还算好,而且生下了儿子阿毛,本以为生活就这样安下来了,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先是第二任丈夫贺老六病死,后来儿子又被狼吃了,大伯还把房子给收走,走投无路的他再次回到鲁镇。原以为别别人会同情她,可怜她,可得到的却是嘲讽,玩弄,把她当做’白虎星’,认为她是克夫命,是不吉祥的不贞之女,就这样在一系列的打击之下,原本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祥林嫂不见了,换来的是毫无生机,绝望落魄的祥林嫂。最后连她最后一点希望也被鲁四老爷四嫂剥削了,在身心遭受各种打击之下,祥林嫂麻木了,她“脸上瘦削不干,黄中带黑,而且消失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一伦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是旧社会的缩影,这不仅是祥林嫂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那个时代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影我盛大的希腊婚礼观后感英文版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My Big Fat Greek Wedding My Big Fat Greek Wedding is a movie about the heroin , Toula , who is a Greek woman and failed to marry a Greek boy ,falls in love with a non-Greek men .Despite the fact that her family ,especially her father , disagrees, they make every effort and manage to fight for their love, which is what true love should be ----without boundaries , regardless of age ,nation ,race, or whatever…

In the movie ,Toula is expected to marry Greek boy ,make Greek babies , and feed everyone until the day she dies ,which makes me think about women’s status in our old China .Greek women have the role in common with our traditional Chinese women in their family ---they do the cleaning ,cooking ,washing and so on.

Many people say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a big melting pot for the reason that after immigrants were there for some time, they may become Americanized, and differences gradually melt down .But in the movie My Big Fat Greek Wedding, the Greek family keep their own customs and identities. We can conclude that each country has its own culture.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cultures in the world, and they are different but equal .So it is wrong for the racists to think their culture is superior to other cultures, because all cultures have both strengths and weakness .And since the cross-cultural marriage between Toula and Ian Miller is reached, we ought to accept and respect foreign cultures with an open minds and develop our awareness of globalization when we are confronted with the multicultural world.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正能量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02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看的《烈火英雄》让我对70周年的院线电影彻底失望了,通过它的质量我已经可以猜到博纳中国骄傲三部曲是什么成色了。我的政治立场一直都是很稳固的,不反对意识形态输出,但你也不能把观众当傻叉呀。拍电影就该拍出一部电影而不是一块垃圾。当然,不是所有观众都可以看得出来,毕竟这里是大天朝。

影片的开头第一场戏,火场救人,还是熟悉的黄教主式的装逼演技,还学了拯救大兵瑞恩的声音处理,几乎是换了场景原样复制,分镜都一毛一样呀。但是这场戏被快而乱的剪辑玩坏了,而且机位很迷,疯狂的慢镜。而本片疯狂地切镜只是为了掩盖自己单一镜头缺乏足够的张力和真实性,掩盖自己不能拍出人物的运动感,尝试用视觉轰炸的方式让观众不感到重复和乏味。在我面前不管用,别以为盖了遮羞布我就看不出你是太监,你只是在--我已经高度近视的眼睛罢了。

人物众多,但是完全没有必要,每一个人物的精神内核都是空洞而重复,不合逻辑的,这些人物都只是为了输出爱国的价值观念而存在。比如黄晓明的家庭线目的有二:配合黄晓明的牺牲来煽情和体现中国群众在灾难中不忘互相帮助的觉悟。用手机录遗言那一段我仿佛看到了毕志飞惊世骇俗之作逐梦演艺圈里的试镜练习,导演加油,在努力点就超越毕志飞了。当然这一段也是为了煽情。人物的动机很怪,很多可以很魔幻现实主义的点没有深挖。比如说港口负责人,一开始是个怕担责的官员,被黄晓明按在墙角后就忽然来到指挥部化身央视播音员解说情况,他真的是用播音腔来说。还有那个怕死的电工,在衬托完黄晓明之后,就没了下文了......最鸡肋的人物是在指挥部的书记政委.........

煽情不节制,如果画面打动不了你,就用配乐轰炸你。艹,真tm吵。每一帧都在告诉你消防官兵有多伟岸,多无谓,多壮烈,不好意思,看到黄晓明被炸我很开心。三分之一的人物都是煽情工具,消防官兵哭出来的泪水可以直接去灭火了。

每个消防官兵面对大火时说的都是什么话“新兵蛋子”“打他个攻坚战”,不去当发言人就浪费了,这个临场能力.......

严重注水,举个例子就好了。一个爆炸,导演调动了海陆空全方位无死角机位疯狂切,疯狂的慢镜,把一个几秒钟的爆炸拍了一分多钟,最后书记一声“发起总攻”,几十秒就把火灭了。艹

大火逼近,没有水了,消防官兵手挽手筑成人墙保护储油罐。等等,这不是抗洪才会出现的场面吗,对火灾真的有用吗。造成失误的永远是外国鬼子,中国人民永远不怕困难团结一心。

两颗星,一星给储油罐,因为它炸死了黄晓明,一星给坚持党的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电影我是证人观后感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十一长假,中秋节,不回家。在自己的租来的小房子里,足足看了四天电视剧和电影。今天是第五天。

四天的时间,有两天半是看姜伟的《我是证人》那个电视剧,因为《潜伏》的关系,那是第一部让我从下午五点一直看到早上五点的电视剧。我是非常爱惜身体的人,这些年来从不为了些声色犬马的娱乐毁掉自己养气血的睡眠时间,但那一次,《潜伏》让我破了例。

我以为是孙红雷的原因,潜伏结束后就又去找了《刀锋》,觉得不太是味儿,再找了当时热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不料几乎要吐血。柯蓝的矫情,太多演员的扭捏做态,孙红雷也全无发挥空间。于是明白了,《潜伏》的成功,不只在演员。寻了导演姜伟的评价和作品,明白原来可能更重要是因为姜伟。

所以去看《我是证人》,那部片子并不能说有多么的好,可以和《潜伏》相比较的,不过看到了姜伟的发展轨迹。自己是纯属无聊,希望长假里有若干天的时间,什么也不干,不想工作,只看电影,被人家带着去思考,被娱乐一下而已。所以连续地看着,从早到晚。国产片的好处是可以听声音,不一定需要盯住屏幕看字幕,所以可以一边叠叠衣服,用灰尘刷粘掉刚洗过的衣服上遗留的洗衣机带来的灰尘和线头,擦擦地板,擦擦家里的所以落了灰的地方,一边听电视剧,关键的部分抬起头来看一看就OK了。打发时光的好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过年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喜剧的内核都是一个悲剧———陈佩斯

整部电影悲喜交加,或许导演想极力的表达悲来营造喜剧的效果,但是悲与喜的比例没有把握好,悲的篇幅过大且流于表面。真正的好表达是故事结束之后,观众思考回味后觉得任务的可悲和无奈,不是选秀场上选手们那样天天哭着喊着说自己有多惨。故事叙述上或许导演的预期是想达到紧张的效果,但是导演并没有控制好,该好好讲故事的时候一味的加快节奏。有些段落出现的太突然,让人无法理解,特别是最后的歌舞,实在是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是想把最后的悲情强行拉到happy

ending?还是答应了太多的朋友可以参加最后角色不够了让他们强行露脸?

导演或许不是好导演,但是演员的表现可圈可点功力深厚。在最近的烂片潮里还是推荐大家去看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电影老师好的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时光,请允许我暂借一段你的温柔,执笔而写,以致我那还未逝去的青春。

──题记

青春,是一条奔腾的河,而哭过笑过痛过,才是青春该有的记忆。幸运的是,你不孤单,有这样的一群朋友,陪你走过这段轻狂岁月。而你能做的,只有珍惜。

“有的时候,一首歌突然就勾起一段回忆,无论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都是最好的旋律。因为歌声中,有我,也有你。”这句话久久在我耳边响起。昨天看的电影仍令我历历在目。

一群充满活力、斗志倔强的少男少女,一位苦心孤诣、心急如焚的老师,在南宿一中开始了一场“青春保卫战”。

老师苗宛秋自己也曾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学生,却因“文化大革命”当了一名“平凡”的老师,但他不气馁,用尽自己的心血,去教育学生。却没想到刚到高一(3)班,噩梦即将来临。

学生在课堂上涂口红,卷发,抽烟,看闲书……行为都令老师不满,而洛小乙更是明目张胆地拿着斧头上学并且迟到。但是,老师毕竟是神圣的,他尽管心里不愿,也只能乖乖交出东西并做出相应的体罚。

学生们却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竟去拆老师的自行车,使老师在全村上出洋相。面对这些熊孩子,老师无可奈何,却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每一位学生。

当学生生病时,他毫不吝啬地捐出他一个月的工资,当洛小乙爷爷摔倒时,他竭力去帮助,即使自己的自行车丢了……

从中,我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爱学生的。而我们却不懂得珍惜、理解,反而与老师作对。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常常因为犯低级错误被老师批评,以前我总认为老师对我有偏见。现在,茅塞顿开,老师不正是想让我变得更优秀吗?

最令我难忘的也就是苗宛秋老师找洛小乙时,当所有人都放弃了这个小混混时,他却没有,而是坚信他一定会重新振作起来。于是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单枪匹马的去找学生。当那些人威胁他时,甚至是自己的学生拿酒杯砸自己时,他也毫不畏惧,告诫他“悬崖勒马,回头是岸”。那坚定的眼神似锋利的刀子直刺入我的内心,泪,悄然落下。好在,洛小乙也似乎醒悟,而是将酒杯砸向了自己。“真好,我没有去打搅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没有戳穿我的暗自坚强……”

学生们最终也领悟了老师的用心,不再淘气,设身处地的为老苗着想。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学生们的懂事总是那么的迟,逝去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谁知最后,老苗竟来了一场不辞而别。青春就是这样,泪水和欢笑同行,这才最值得留恋。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遇,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们,而是遇见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两年的时光如流水般转瞬即逝,与老师相处的时光也开始着倒计时,所以,对于仍处于青春的我们,应不负光阴,勤奋学习,努力为老师为同学着想,在人生路上砥砺前行!

流年如水易逝,我坚信青春不会消亡,我们要懂得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懂得感激老师的辛勤教育,不负韶华。携着远方的梦,去彼岸,去追逐,无怨无悔,永不回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电影《奇迹男孩》观后感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我一直认为,奇迹,一定特别伟大,且惊天动地。然而我想,我错了,在《奇迹男孩》这部电影中,奇迹,是平凡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奇迹,又十分宝贵。

电影中的主人公奥吉,天生面部有缺陷,他一直没有上学,直到 五年级时,他第一次走进了学校,同学们都笑话他,欺负他,但他的爸爸、妈妈、姐姐一直鼓励他,从未放弃过他。奥吉渐渐找到了朋友,获得了自信。最终在期末获得了学校独一无二的荣誉。

其实电影中,还有许多人遇到过困惑、迷茫、孤独、无助,奥吉的妈妈、爸爸、姐姐,他们也曾想过要放弃,可他们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一个个美好的结局如圣诞节的钟声,在倒计时,随之迎来的是一朵朵绽放的烟花,

奥吉的成功,有一大部分来源于他的家人,他们一次又一次安抚着奥吉脆弱的心灵。当然,也有更大一部分来源于奥吉的人格魅力,他其实很擅长交流,他与朋友的打闹、玩耍,都是那么自然、纯真;他勇敢,面对初中生敢于斗争……这一切都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使他们抛掉了内心的恶,变得纯真、简单。

当电影中的说自己真的想要和奥吉做朋友时,我的内心感动了,一滴热泪涌出我的眼眶,沿我鼻子旁的一侧鼻翼流下,我愣住了。当奥吉同意继续做杰克·威尔的朋友时,杰克·威尔开心的笑了。我的内心感慨道:这也许就是世界上最纯真的友谊吧!

朱利安,在他与爸爸妈妈在办公室里和校长谈完话,他依依不舍地回了好几次头,我想:他的内心应该是善良的,他应该后悔了。这都是嫉妒造成的,他曾经的朋友竟做了奥吉的朋友。其实每个人都原本是善良的,只不过被嫉恨冲昏了头脑。有句话说得好:“恨,有时是误用了爱的力量。”

切忌放弃!即使条件极度恶劣,但是只要不放弃,向着那个目标努力,奇迹就会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熊出没之夺宝熊兵大电影》观后感作文450字_小学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1675 字

+ 加入清单

早就听说,《熊出没之夺宝熊兵》这部电影很好看,我经不住诱惑,就叫爸爸买了几张电影票。

星期一,爸爸带我和哥哥到电影院看电影。我们刚到电影院门口,就看见一个巨大的屏幕在播放预告片。那屏幕似乎有我身体的五十倍大。我们拿着票来到指定的位置上坐好,等待电影的开场。这时,我想要是能来一杯爆米花那就更好了。正想着,电影开始了。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嘟嘟被绑架了,就关在一个箱子里。光头强正好也有个一模一样的箱子,一不小心两个箱子放在一起了。于是,光头强拿错了。他回到家,才发现拿错了。嘟嘟逃了出来,在房子里跑来跑去。光头强听到了脚步声,就以为是狗熊来了。他就拿着扫帚,在屋里寻找狗熊,找呀找,没找到狗熊,但他找到了嘟嘟。

嘟嘟很爱玩,光头强常常和它玩到深夜。有一天光头强带它出去玩,结果嘟嘟又被抓走了。于是光头强和狗熊兄弟一起去就嘟嘟,终于把嘟嘟给就回来了。

最后,嘟嘟和他们过了一个美好的新年。

六年级:天天灬

为生命树一座不朽的丰碑——电影《最后一课》观后作文1200字_初中初一作文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看完这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后,无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都会为电影中这位伟大而无私的教师——谭千秋感动,都会为他那一刻定格的影像而伤怀。

这部电影讲的是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汶川大地震爆发那一刻,汉旺镇中学的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四名学生,而被强大的地震夺去了宝贵的生命的感人事迹!

这一天下午的第一节课,谭老师还像以往一样,走进教室,在黑板上书写本节课的课题《人生的价值》,“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谭老师问。“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不损害人民的人;一个有损于人民的人。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谭老师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清晰地记得谭老师说的那句话: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谭千秋,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生命谱写了一个传奇。他原本可以在省城大学教书,可是毕业回家和村长的一席话,让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机会。他只想让家乡贫困的的孩子们有一个读书的机会。于是,他不抱怨家乡条件的艰苦、不抱怨教学条件的简陋、不埋怨待遇的不如意,带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走进了汉旺中学,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

谭千秋,一个为人子、为人父的简简单单的人,为了所教的孩子们的身心和学习的有益成长,几十年如一日,经过了不知多少不眠之夜,承受了不知多少家庭及生活的重压,一心只想着所教的学生们。刚端起饭碗,就匆匆离家去处理学生的问题;刚刚走进办公室想休息,就为了班级的突发问题奔波劳碌。一件衣服补缀十几次,仍旧不舍得买一件新衣,可是学生有了困难,他却慷慨拿出自己的衣物资助。在学校里,师生们给他一个外号“谭抠门”,他却说:相信自己的付出,总有一天会让孩子们理解!

那一刻,瞬间的地动山摇,他走在了最后。本可以冲出即将崩塌的教学楼,本可以续写自己的生命,可是看到四个没有来得及冲出教室的孩子,他毫不犹疑地冲上去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孩子们生命的天空!坍塌的教学楼的石块无情地砸在他身上,长长的钢筋残忍地刺穿他的手臂,他却只重复着一句话:孩子们,别怕!别喊!保存体力!我们一定能获救!曾经一度调皮、不懂事的孩子们在这一刻明白了谭老师的良苦用心,懂得了自己对谭老师的种种错误的做法!这一刻,师生对以往的一切都释然了!这一刻,师生情感动了天地!“大爱无疆!”谭千秋用“爱”收获了“爱”!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谭千秋用自己生命最后一刻的定格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的不朽师魂!谭老师走了,课桌下的孩子们承接了谭老师的期望和寄托,将“爱”延续!

“谭老师一路走好!”一座雕塑矗立在汉旺中学的校园里,倔强的身躯呵护着课桌下的四个可爱的生命,让这一刻成为了永恒!一座伟大精神的雕塑将永远矗立在活着的人们的心中,我们有信心把谭千秋老师的“爱”在我们中间延续!

我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一定永记谭老师的精神,用自己的努力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并将自己的成功奉献于整个社会,用心成就一个辉煌的人生!

(辅导教师:李冠超)

河南省义马市第二初级中学初一:52平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电影《暖春》高中观后感

全文共 968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中,一部让人男女老少都感到到流泪的电视剧《暖春》又在各家媒体中重新播放,我有幸观看了此部电视剧,这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多次流泪的影片,真的是一部好的作品。7岁的小花生活经历,很真实,演员表演功力很深,恰如其分,入情入理。看起来自然不做作,剧情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 剧中人物表演的是入情入理,感人至深,形形色色的人物扮演者表演的真的是入木三分。观后我的灵魂好象得到了一次人生洗礼,大爱也我心中冉冉升起。

在观看此电视剧中,让我边看边被剧中情节所感动的泪流满面。近些年来看过的影片不少,很少能让我感动的多次流泪的故事,但这部电视剧却让我这个中年人感到了人间是多么需要爱呀,只有人间最普普通通的爱才能让人感动一生。

看过《暖春》这部电视剧后,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幸的小女孩,她没有记恨那些给她带来伤痛的人们,只记住了人们对她的好。在小花大学毕业时,在人生决择中最后还是选择回到了她有血有泪童年的故乡,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正是她不忘养她育她的家乡,才成就了这个小女孩的人生取向,这也是我本部电视剧升华所在,让爱在一代一代人的传递发扬光大。

剧中小花7岁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她被一个好心的宝柱爹收养。但老大爷的儿子(宝柱)、儿媳他们并不喜欢她。剧中小花所成长的家,生活中的一个个小镜头都让我记在心上。如她辛苦地去捉蚱蜢的故事,只为一个理由:她认为继母吃了蚱蜢,便会生出小弟弟,生下小弟弟后,继父继母会喜欢她,爱她。再比如,只为继父宝柱能跟自己说上一句话,就高兴的急急地跑去告诉她的爷爷,连自己膝盖都咯破流血了都感不到疼,看到这里,我觉得心好酸,她的继父母虽然对她不好,但是小女孩却一点也不怨恨他们,这就是这个小女孩的善良所在,而且还千方百计地为爷爷分担生活的困难,自己偷偷地夜里学习,就为了一个目标,只要学习好了,可以跳级爷爷就可以少交一年学费,多么懂事的孩子呀,最后小花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继父继母的爱,在温情的感召下,故事中的小花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爱。

剧中小花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世人少有的胸怀,很值得我们学习,当然宝柱爹为了给“不是亲生的儿孙”留下美好的童年,一生都没有再娶,宝柱爹能让宝柱有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环境,宝柱爹所散发出来的爱是人世间最最简单而又最真诚的爱,真的是伟大。

这部电视剧不仅弘扬了大爱无疆的精神更把人间最真的爱放大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切都好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周末陪母亲去看一部亲情电影《一切都好》,由张猛执导,张国立、姚晨、窦骁、叶一云主演,陈赫特别出演的暖冬贺岁片。现场观众的反映非常强烈,很多人都是红着眼圈走出影院。有影迷这样说:"《一切都好》是一部非常温润的电影。所谓温润就是:心中温暖,眼里温润。"有的的影迷则说:"真是一部戳心窝子的电影,节奏虽然平缓,但平淡的外表之下暗流涌动,是一部让人越琢磨越有味道的电影。"还有年轻观众表示:"看完影片,非常想爸妈,想回家。"而很多已经为人父母的影迷的感受都跟戏里的张国立一样,"养孩子,在一块待着烦,分开了又想"。我看完并不像其他主打感情牌的电影一样落泪,但是母亲却非常认可剧情的真实感,她说,这是我请她看的最暖心窝的电影,非常符合她这样长辈的心情。

对于父母来说来说,一面希望孩子早日长大,另一方面却又永远希望我们活在他们的身边。这太矛盾了,这种矛盾就像剧中那场雪地的戏。孩子们坐在雪地里,在老管眼里还是孩子。但孩子们坐在雪地里,说起话来确是大人的语气。老管希望孩子们靠进点躲一躲雪,但孩子们却执意坐在雪里,骄傲地迎接挑战。孩子长大,父母变老都是自然的规律,但好在血融于水的亲情让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有父母的关爱,在父母变老的过程里有我们的陪伴。影片里老管每见一个孩子,不管境况和自己预期相距多大,不管吵架与否,他都会拿出一把钥匙给孩子,并说:"我把家里的锁换了,这是钥匙。"他多希望,这几把钥匙,那几个孩子都能用上一次。父辈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敞开家门,而我们即便做不到彻底的坦诚相待,也该给他们留一扇感情的门,一把钥匙,不为所谓生养之恩的回报,只因他们爱你。还有儿子匆忙遗落的扩音器,被父亲捡起悄悄送还,大雨中遭遇打劫后散落一地的,不值钱的小物件:女儿的水晶球,儿子创业的传单,与外孙在游戏厅娃娃机抓的小玩偶……父亲想用年迈的身体守护属于孩子的点点滴滴。

最后一场戏是年夜饭,老管即兴赋诗。说即兴其实是老管的嘴硬罢了,从鹩哥嘴里说出诗的最后一句已经温馨地暴露了老管为了这首诗练了无数遍。就如同这样团圆的场景,他也期盼了很多次。鲜明的合家欢氛围在一众闹腾的电影中显得风格独特,成为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国歌》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观看了《国歌》。在回去的路上,电影里的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在我的脑中闪过,田汉因提倡抗日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荒谬政策被捕入狱!聂耳为>谱曲留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奋战梅香为拍好电影倒在了日本飞机的轰炸中! 这些可亲可敬,可歌可泣的战士们为抗日战争,为解放战争呕?有的甚至奉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 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我们,应继承革命战士们坚忍不拔的传统;应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终将实现的坚定信念;应学习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他们是永垂不朽的! 愿共产党员的本色,永远延续下去!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每天在中国肆无忌惮的屠杀我们国家的 子民,引起全国人民的憎恨和反抗。而那些人却从来不打算抵抗,任由他们胡乱的杀人。这使中华人民遭到了无辜的伤害,大好河山陷入敌人的手里,怎能完好无缺呢?因此,中国人民更加受到了耻辱。就在这生死关头,田汗、聂耳认为必须创造出一首能够激发人们斗志,增加我国气势的歌曲来唤醒人们的爱国精神,也鼓舞人们不畏流血牺牲的精神。于是《义勇军进行曲》从此诞生了。

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要有远大的梦想,要有真实的本事。学习固然很重要,但不能仅仅局限于“主科”,而忽略了课外知识的精华,更不能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否则,就会成为一名“正宗”的书呆子。我们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花朵”。特别要敢于探索,也更深地去游览知识的海洋。

“……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让雄伟的国歌,鼓舞我们为祖国飞翔,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以后的伟大振兴而努力奋斗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影天那边观后感

全文共 1902 字

+ 加入清单

在课堂上看完一部电影《天那边》,刚开始听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只是单纯的被这个电影名字所吸引,觉得这么电影名很有意境,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主人公罗老师支教过程中的酸甜苦乐并不单调乏味,剧情中也没有豪言壮语激情澎湃的造作,也没有条件艰苦主人翁死命坚守的虚伪,只是通过轻松幽默的情节展现了支教生活平常经历的故事,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若有所思……

剧中江可可是个三分钟热度的形象,典型的反映着城市里长大的这代人中很多独生子女吃不得苦做不来事的性格缺陷。最初出于对校花的爱情,他义无反顾信誓旦旦一路豪言壮语,与许小萌一起远道而来。可是,在没有KTV没有酒吧没有互联网的乡村,这位典型的城市男孩显得无所适从……最终所谓的爱情再也无法接受现实的检验三个月没到就半途落荒而逃。“你别再逼我了行吗?我在这呆不下去,我要回家我想我的爸妈……你去实现你所谓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吧,你别再把我牵扯进来……这个地方不属于我,今天我必须要走,谁也别想拦着我……”许小萌再三挽留无果,只能苦苦问道:“那我们的爱情呢?”江可可没有答案。

许小萌用勤恳踏实的现实表现坚守着最初的理想信念,让我们看到一个现代青年放弃华美的都市生活致力于改变边远山村落后教育现状的无悔奉献的正面形象,她外表清纯美丽意志坚定执着行动干练果敢不事张扬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嫌,这可以看做是徐本禹们现实支教生的完美塑造。他们原本不追求什么报答,孩子们的深情接纳大概就能让他们感动不已。

“破罗”老师所代表的土教师,舍不得那些小屁股们放弃了自己走出大山的机会把青春和人生全部交付给了贫瘠的山村,其朴实无华与无私奉献更值得敬佩。 我不由得想到自己在暑假期间和朋友们一起到新化上横溪村支教的情形。这个暑假让我难以忘怀,以前听老师说我们学校有哪些老师到偏远的地方去支教怎么伟大的时候当时的感受没那么强烈,因为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就不能感同深受!而这个暑假,第一次走进贫困的上横溪村,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总结我们这次的旅程的话,那是:变化、走访、独立、倾听、忙碌、感动、心酸。

当我们回首曾经时,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幼稚。我们最初抱着很简单的想法来支教。觉得很好,很喜欢。我们好几个是学社工的,所以觉得很有意义。但是随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好累,好繁琐。也因此我们的想法在不断地成熟。

渐渐地,我才明白,实践的作用,是让我们能够走出大学这座象牙塔的庇护,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也是了解自己。在这途中,尽可能的锻炼自己,而不是去体验生活。

在这次支教中,我们懂得了在一个活动中重在我们付出了什么,给孩子们带去了什么,我们自己收获了什么。感动,并不是刻意去寻求,而是那么自然而然的、不经意间的就被孩子们感动了,一辈子不能忘记的。

当孩子们知道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依旧认认真真在课堂上听着课,却在课下的时候偷偷地递给我们一只好多层的纸船,里面有他们想说的话。最后一天的典礼上,有几个孩子唱了《祝你一路顺风》。我在孩子们的纸上写下:“请留住你们灿烂的笑脸,让我们带走这个夏天最美好的回忆”……眼眶有些重……

如今再想起自己离开的时候那些舍不得我们的孩子们,想起他们那一张张充满稚气又可爱的笑脸,在那里所有受过的委屈都变的那么的渺小,留在记忆中的都是那温馨的一幕幕!记得有个人说过,生活绝对是不公平的,你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不要把生活当成志在必得的竞赛,并非所有的努力都有收获,向往未来,始于现在——当热情归于平淡,生活中剩下的是责任,不要试图生活在别处,你只能面对生活的现实。“如果没有爱,谁来分享成功的喜悦;如果没有爱,谁来分担失败的痛苦。付出真心,还来真情。”这是那个人,也许应该也是我们这群支教生的心里话吧。

天的那一边,原来并不远。今天我们这群还在校园里的,但是又在不久之后要走上社会的学生来说,不论以后是和罗老师一样走向支教的路,亦或是走上其他的工作岗位,我们都迈出了走向天那边的一步,面对一个不同于学校和家庭也许远离喧闹的新的环境,我们就是现实中的江可可或许小萌……

“享受寂寞,品味孤独。”当激情和光环渐渐褪去,平淡成为生活的常态,这样一种生活,我们经历其中的艰辛,体会其中的快乐,感悟其中的纯粹。在这个征途上,我们应该选择什么主题以及如何去坚持,这个用华美空洞的词汇未必可以回答的问题,应该不是多余的思考。江可可坚持不下去最终一走了之,许小萌大雨中身心交瘁昏倒在泥路上……

看到这一幕,我感觉到理想和爱情总在现实中苍白无力,守望与坚持往往最难以做到。如果江可可能够执着一点,或者如果许小萌没有最终坚持住,是不是他们的人生轨迹就会从此不同……

青春旋律基调如何,我想在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主题,在于做出了怎样的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电影《孔子》观后感

全文共 242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中华文化名家选讲》课中,我们对孔子以及儒家思想有了较深的了解。接着,我们又观看了商业电影《孔子》,我们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产生了许多感想。其中,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两点。

首先,我认为,孔子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导师。在孔子的那个年代,屹立了数百年的周室王朝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战争,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而孔子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尽管他被愚民们误解和嘲讽,他被权贵们妒忌和排挤,他被君王们猜忌和放逐……在电影《孔子》里,在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陈蔡被围、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这几个最具有戏剧性的被进行过改编的孔子的重要经历片段中,可以听到,他对鲁定公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面对公山狃对他的拉拢而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在冬祭大典之前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与齐国会盟时对齐景公说的“君子无戏言,言必信,行必果”;孔子对鲁君的劝说“志士仁人,宁杀身,以成仁,不可以求生而害仁”;孔子对南子说自己的信念“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些都体现了孔子的精神理念。就算是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熟悉孔子的这些名言,这些名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平时日常的言论、行为和思想。而经过孔子及其弟子学生、历代儒家的倡导与发展的儒家思想更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深刻,在过去的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其他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因此,孔子一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

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孔子仍然会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社会又掀起了一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重视继承和发展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建立中国的思想道德体系和进行诚信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就需要我们从本土的、传统的文化入手。即使是在更现代化、网络化的社会里,我们及其后代们仍旧需要仁,需要义,需要礼,需要智,需要信,需要忠,需要孝,需要礼仪廉耻……我们仍然需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倡导和发展,在以后的日子里,孔子仍然会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孔子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导师!

然而,孔子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悲剧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孔子的一生之中,孔子是孤独的。我们知道,人是渴望能够被别人理解的,因而孔子也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希望能在人群中找到知音。“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都说明知音难觅,被别人理解是很难的。更何况孔子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其理想之高远,境界之宏大,更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孔子不能被别人理解,他感到了孤独,说:“莫我知也夫!”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与!”这里的“知”就是“理解”的意思。“没有人理解我啊!”茫茫人海,知我者谁?这是何等的孤独。在影片《孔子》中,颜回爱孔子的大道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为了那几捆竹简而被冻死。颜回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更是孔子的知己,颜回一死,孔子便觉得是天将丧他,可见,孔子的知己是多么的稀少啊!以致于他的知己一死,就如“天丧予”!从南子的话语当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世人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却不能理解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就更进一步地说明,孔子要找到一个能“理解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的人难啊!这也注定了孔子的一生是孤独的。并且,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对孔子的误解是没有中断的。在电影《孔子》的最后,孔子吩咐弟子将整理好的《春秋》呈送鲁公,便面向着夕阳,溘然长逝。在他死前,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世人理解我,是由于这部书;误解我,也是由于这部书。”可知,直到孔子去逝前,孔子还是难寻知己的。孔子给后世的是一个仁者形象,心胸旷达。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极为孤独的人。可见,在当时的社会里,千里马是有的,但缺少伯乐;志同道合的人是有的,但难遇知己,这注定了孔子孤独的悲剧形象。在当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伯乐,需要知己,不然,我们同样会注定生活在孤独的自我圈圈里。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和满足其奢侈私欲,残酷地压迫人民,横征暴敛,社会极为动荡不安。而孔子反暴政,其志向是想救世,他的理想社会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立”。由于现实的缺憾,孔子萌生了理想,但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与现实是矛盾的,现实越是令人失望,理想越是完美,则它们之间的矛盾越大。孔子正是这样,他的“理想国”在当时战乱纷争不已,各国都谋求强权的社会中是不可能被理解和接受的。现实是那样糟糕,他的理想是那样高远,而他又始终坚持理想,不愿向现实低头,因此他到处碰壁是很自然的事情。到处碰壁直至老病而死却又壮志未酬这便是孔子政治悲剧的主旋律。就例如电影《孔子》中的堕三都,当时孔子为削弱季孙、叔孙、孟孙三家世卿的势力,提出了堕三都(即拆毁三家所建城堡)的举措。但堕三都的行动由于种种阴谋阻挠而半途而废,随后鲁定公和季桓氏又开始迷恋于齐国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并且在郊祭时没有送给孔子祭肉,鲁君反过来劝说孔子:“你应该学学寡人,装点呆,卖点傻。你的师尊老子不是说过嘛:无为,方能无不为。”从这我们又看到,当整个社会都几乎沉溺于利益、权利、昏庸和迷惑中,高尚和智慧的圣人反而会受到冷漠、排挤、妒忌和攻击陷害。同样地,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不要再让我们身边社会上的圣人再受到冷漠、排挤、妒忌和攻击陷害了。

当然,商业电影《孔子》给我带来的感想还有很多,这只是我个人感受最深刻的感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孔子及其儒学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相信,只要我们理性探讨、学习和倡导发展孔子及其儒学思想,孔子会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同时,我们也应该吸取由于当时社会的局限性给孔子带来悲剧的历史经验教训,使我们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夺冠》电影感悟_中国女排夺冠观后感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女排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们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

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没有私心杂念、敢于牺牲的人,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在各种困难挑战面前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集中精力迎难而上、勇闯难关。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这种为实现国家、民族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女排精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郎平巧妙运用团队协作的法宝:用老队员稳军心,用新队员打拼杀,12名队员轮番上场,人人都是主力。女排背后的大团队也形成了支持女排的强大正能量,各种专业人才形成了托举女排高峰的巍巍高原。推进民族复兴,我们更要万众一心,人尽其力,凝聚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中国女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从白手起家到铸就辉煌,靠的是艰苦创业;从低谷再到巅峰,靠的仍然是艰苦创业。这样的艰苦创业精神,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新长征中永不过时!

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30多年来,中国女排前进的道路上有辉煌也有挫折,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中国女排一直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处顺境就自强不息增创更大优势,处逆境则自强不息化劣势为优势,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以顽强拼搏精神带给人们感动与鼓舞。在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尤其需要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也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保证我们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接力赛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高粱电影观后感

全文共 1349 字

+ 加入清单

一部好的电影首先应当有一个好的剧本,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获得国际A级电影节-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红高粱》改编自著名作家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小说《红高粱》正是当时80年代初期流行文学的产物,是一部混合了“寻根文学”与拉丁美洲“魔幻文学”表现手法的小说。作者用艺术的手法,讲述了三四十年代我爷爷和我奶奶的传奇故事,赞扬了敢爱敢恨和洋溢着活力的生命。

随着越来越多的无厘头的搞笑片和毫无思想的商业片的流行,反过头来再看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早期代表作《红高粱》,发现影片的艺术贡献是十分突出的,紧凑的故事情节以及富于视觉冲击力的色彩和造型还有豪放粗野的音乐,总让人感到一股强烈的原始的冲击力。

我奶奶被逼无奈为了换一头骡子嫁给麻风病地主李大头,在出嫁的路上遭遇了轿夫们的“颠轿”,一群光着背的粗野汉子抬着个漂亮的小媳妇,再加上几段俏皮粗野的歌词儿,片头的这段“荒野狂欢”震傻了所有观众。认识了作为轿夫的我爷爷余占鳌;三天后,我奶奶回门走过高粱地,蒙面的余占鳌将她拉进高粱地里,波澜壮阔的红高粱地代替了帷帐,在倒塌的红高粱上,两人活力迸发,诠释了人类最原始的情欲和生命力。从此,余占鳌成了我爷爷。我爷爷杀死了李大头,我奶奶撑起李家的烧酒作坊。我爷爷在一坛刚酿好的酒里撒了一泡尿,之后这酒成了好酒。奶奶给它取名叫十八里红。我爹九岁那年,日本鬼子来了。他们为了修路,用刀逼着乡亲们踩倒高梁,又将我罗汉大叔吊在树上,逼着狗肉铺的伙计剥他的皮。我奶奶让伙计们喝下埋了九年的十八里红,大家唱着《酒神曲》去埋雷炸日本鬼子,我奶奶挑着担子去送饭,被日本军车上的鬼子用机枪打死。高梁地里发出怒吼声,我爷爷和众伙计冲向了日本军车。

在艺术色彩上,整部电影富于红和黄两种色调。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美满,也代表革命、激进。从红高粱酿的红色德高粱酒到我奶奶的红色袄裤到我奶奶死后出现日食时铺天盖地的红,这种浓烈的色彩是肆意和张扬的。在中国不管是黄河还是黄土高原还有炎黄子孙仿佛黄色就是代表中国的一种颜色。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导演会把故事的发生地点从山东高密改为大西北的黄土高原,我奶奶出嫁的路上经过了一片尘土飞扬的黄土地,我奶奶的酿酒房前是广阔的黄土地。在红和黄两种主色调里又糅合了绿色和蓝色,高粱地里是满眼透可是气的绿色;在月圆的夜晚,天空是宁静高远的宝蓝色。

影片中的音乐处理也是十分到位的,在我看来唢呐是表现大喜大悲的最适宜的乐器之一,在广阔的黄土高原上,震天的唢呐声是孤独而又充满力量的,影片有多次情节中的配乐都使用了唢呐。还有影片中的两次出现的两首歌曲,没有丝毫的矫情和做作。第一首是我奶奶和爷爷在高粱地里野合之后,我爷爷用自我粗犷嗓音送自我女人的情歌:“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头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哎——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头从此后你,搭起那红绣楼哇抛撒着红绣球哇,正打中我的头哇与你喝一壶哇,红红的高粱酒哎,呀嘿——。”还有就是九月初九敬酒神时候豪放野性的《酒神曲》。《酒神曲》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其一是刘罗汉和伙计们唱的,其二是刘罗汉死后,我爷爷和伙计们唱的。同样的歌曲在两次情节中表达的感情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次的歌表现的是一种喜悦,第二次出现就是要表现一种悲愤和坚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电影观后感大全摘抄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专题节目的播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指明了前进的导向。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节目开篇的话被观众铭记,七双手印讲述的时代故事,入党宣誓时的铮铮誓言,各界青年恪守初心,追随榜样砥砺前行。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人民群众富起来,不辜负党对我的期望,80岁的退休老干部罗官章,一生坚守信念;不要编制,不要报酬,义务干活的苗振水,为的是报答党的恩情和父老乡亲对我的恩情;入党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94岁还奋战在手术台前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传承的不仅是情感,更是一种不灭的信念。

《榜样》中的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在平凡的岗位,可是无论岗位有多么平凡,他们都有不灭的信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支月英老师的一句话,“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了,才有希望。”很多人,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的过程中都缺少毅力,不能持之以恒,只有看到希望的时候,才有动力,面对希望很小,或是渺茫的事情,即使是对百姓有利,也很难坚持下去,急功近利,是多数干部的弊病。支月英老师给了我们最完美的阐释“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守,只有坚守了,才有希望9月28专题片《榜样》观后感12篇9月28专题片《榜样》观后感12篇。”

作为刚入职不久的基层公务员,看完《榜样》之后,我倍受鼓舞,精神上有所震撼。“榜样是一种力量,是一面旗帜,有榜样的地方就有进步的力量!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但把每一件平凡的事都做好,就能成就不平凡。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真正的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好人民的公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电影万物理论观后感

全文共 2875 字

+ 加入清单

我对真实的霍金、他的学术和生活都不了解,所以这篇万物理论观后感只针对电影里所呈现的霍金和他的生活。

影片的花絮中有对Eddie的采访,他说自己以前从来不知道霍金年轻时是很健康、很强壮的。影片里,青年霍金骑车、划艇,意气风发,像所有真正的物理学家一样,有孩子般纯真而自信的笑容:那是对科学的执着,对自己天赋的信心,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投身研究宇宙万物奥秘的虔诚。

剑桥真美啊!礼堂里,“Science”,“arts”的邂逅,各怀骄傲矜持,还有心照不宣的默契,让人想起费曼自传《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中费曼与阿莲的相遇。科学与文学本就是理性与感性的两级,学科学的男生与学文学的女生邂逅相恋便也带些天定的浪漫。之后,小酒馆中直接又笨拙的追求,舞会上的星光灿烂,康河边充满柔情的旋转,他们像一对普通恋人一样约会、接吻与热恋。

Eddie对没生病前霍金的精气神的把握是极好的。除却外形的相像,他只需一个斜睨的眼神、动一动嘴角,或是眼珠狡黠地一转,就能演绎出年轻霍金的自信、自负、纯真和专注。那是物理学家独有的纯粹而动人的气质。他站在那里,脑袋一偏,嘴角一扬,就是一幅又学院又不驯的模样。

当疾病的征兆开始愈来愈多地显现,当霍金终于重重地摔倒在地,他的世界里,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他坐在浴缸里,看着自己慢慢僵硬的手;看到他故作镇定地笑着对不知情的室友说:“我得病了,医生说我还有两年寿命”,看着他决绝地推开来看望的简,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学生休息室里看电视,此时,无需刻意渲染,你也能感受到他刻骨的孤独和难过。看到他僵硬又颤抖地提着球杆草坪上打球,赌气一般咬着牙把一个个球努力推进小门里面,旁边的简咬着嘴唇发抖,我终于忍不住在影院黑暗的角落默默流泪。很难想象霍金面临的是怎样一种痛苦与绝望:慢慢失所有的活动能力,头脑却异常清醒。苦难可以预见,自己却别无选择。后来他们结了婚,孩子接连出生,霍金丧失了越来越多的行为能力,生活中有更多尴尬和不堪。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那天,他和简宴请朋友们来家里聚餐,本该是值得庆祝的开心一天,他却发现自己的手已经不听使唤,以后再无法做到自己喂自己吃饭了。朋友们说说笑笑,屋里的灯光温暖明亮,霍金强颜欢笑,礼貌地离开餐厅。他试着爬上楼,却卡在楼梯上不能动弹,孩子在顶楼透过隔离网看他,霍金哭了。泪水从脸上无声地划过,他的面部肌肉抽动,眼神里都是委屈、无奈和辛酸,这个片刻Eddie诠释得太到位了,我坐在黑暗的角落里,也只觉得一阵阵心疼。

还有一幕,霍金坐在桌前,背驼得像虾米,低头艰难地从杯中喝水,那场面,很像一只低头饮水的骆驼。而长桌对面,简坐得笔直,端庄,优雅,坚韧。这残酷的对比看得人心中刺痛。后来简遇到Johnson,霍金一定也感觉到了那种危险的暧昧,可是他什么都不能要求,因为Johnson所能带给孩子和简的欢乐,他都做不到。看着自己的妻子与另一个男人带着孩子和自己一起其乐融融地玩耍,这对心高气傲的霍金来说,也一定很难接受吧。可是他表现出的只是平静与克制。霍金也曾玉树临风,也曾风度翩翩,如果没有生病,他会继续着自己的骄傲,毫无拘束地挥洒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也会坐姿笔挺,和简在一起,如同一对金童玉女;他也许会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丈夫和父亲,为妻子分担家务,带孩子奔跑划船……如果不是因为生病,他本可以拥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一段完美的人生。

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霍金是什么样的,但影片里的霍金是一个绅士。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他的自由(至少是身体上的自由)与尊严,可是因着他的善良、体面与教养,他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当简身心交瘁、情绪崩坏时,霍金转过头对孩子说:“Your mother is very angry with me.”眼神像做错了事的小孩。看到这里,我很心疼这对夫妻。简的苦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霍金其实也很有理由感到委屈,疾病带给他的改变,他自己也无能为力。在这样压抑的时刻,他也可以选择愤怒,可他却选择了抱歉。自始至终,在影片里,他都没有抱怨过。他只是默默地承受,默默地努力适应因为疾病的进展而带来的身体上的改变。生病后他最大的一次情绪爆发,大概是做了喉管手术后再也说不出话来的时候,简拿来拼字板教他时,他的倔强与伤心伴着泪水喷涌出来。每次看到他哭泣,我都跟着心碎,那不是一个弱者面对病痛的呻吟,而是一个战士面对命运悲壮的泪水。

即便后来,他们生活里又各自有了别人,不再那么相爱了,他们也都没有刻意伤害彼此。其实他们本不是一对普通的夫妻,他们的结合也一开始就不被人看好,就像霍金的父亲说的:“This is not a battle. This is a defeat.”霍金对简在起初是爱情,到后来,因为生活起居的依赖,也许慢慢转化为孩子对母亲般的依恋;而简对霍金也从热恋升华为沉重的责任。即使是多年平凡的生活也足以磨蚀最深挚的爱情,何况是多年非同常人的艰难生活。当简的身心需要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被满足,当简在最无助的时候无法感应到来自霍金的帮助与支持(即使他并非无意,而是有心无力),当简甚至都无法与霍金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当霍金不得不把自己最尴尬最脆弱的一面暴露在爱人面前,当霍金不得不在生活里大大小小的事中一次次被伤及尊严,当霍金不得不接受简的外遇,却又无从责备,也许这段感情就注定会走到尽头。

后来看到霍金搬出他和简一起生活的住所,心里还是有点难受。可是当简流着泪说出:“I have loved you. I have done the best I can”,我便释然了。我猜,在说出和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他们大概也都释然了吧。不是没有爱过,只是再伟大的爱,都被命运的车轮碾碎,消逝在琐碎、尴尬、乃至不堪的小事中。如果不是生病,他何尝不是个万人仰慕的翩翩少年,尽到一个丈夫的义务,成为妻子儿女的骄傲和保护伞。他们不是输给了彼此,也不是输给了自己,只是输给命运。而当他们被女王授勋归来,坐在自家庭院里,看着眼前三个孩子笑闹着跑过的时候,霍金说:“Look at the things we produced”,语气里仍然饱含幸福,这是与命运的和解,与相濡以沫的爱人的和解。

命运待他如此残酷,可是他却依旧善良温柔如初。

不爱了又有什么要紧,爱上别人又有什么关系,谁说爱一定要完美。就算眼前柔情蜜意不再,过的美好并没有消逝,他们人性中的美好都没有消散。经过这一切,他们彼此成就,也彼此成全,很难讲,他们有没有真正分开,因为过几十年的生活里,他们都把自己刻进了对方的生命,就算分开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乃至思维方式,都带着对方的烙印。如果能各自怀着对对方美好的回忆与感激,开始一段新的旅途,又何尝不是美好的结局,说不定,更胜过继续在生活的一地鸡毛里撕扯和彼此伤害。

最后分开的时候,霍金问简:“How many years?”简说:“The doctor said you had two, but now we had so many…”。

我想,这一刻,面对死亡,他们都是胜利者。这是爱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电影《红海行动》观后感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片子是硬货,燃到爆!不需要什么文戏,直接抄家伙开打!没有战狼2一般的煽情,只有小分队的协同作战。补给有,但是总是不多。交通工具有,但是好的没几部。很像高级版本的吃鸡游戏。但是命只有一条,没得重来。防弹背心不能全面防护,光学瞄准镜也不能做到一枪爆头。这是战场,不是游戏!是血肉横飞,黄沙漫天的死亡公路。埋在沙土里头不及时挖出来人就没了!林超贤导演在真实性方面可以给高分了。

电影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了中国国家安全的来之不易,告诉了我们身边的和平有多么的难得。也告诉了我们战场的残酷。谁想打仗?谁想谁怕不是蠢就是坏!一场撤侨引发的小型特种作战都导致了这样惨重的伤亡,如果是大战,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境况?影片也在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我们虽然不能主动想着发动战争,但我们也绝不能不想战争!

红海行动,一个字!抄家伙干他们!能动手绝对不要废话!不要有压力!不要犹豫!不要瞎逼逼!更不要扯犊子!!!面对凶残的**分子,削他们!肛死他们!打丫挺的!谁敢挡解放军的路就坚决做掉他!!!哪里那么多废话啊!直接瞄准扣扳机!!!

就这些。向解放军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把黑暗势力挡在了我们这些老百姓看不到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电影《活着》观后感

全文共 1789 字

+ 加入清单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徐富贵,妻子家珍。纨绔子弟福贵由于嗜赌如命从解放前的富家子弟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经历解放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革一家人的经历。

说实话,电影一开始,看着家珍的眼泪和富贵的嗜赌的鲜明对比,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我是恨富贵的,心里一直在祈祷他转身离开那个喧闹的赌场,可他没有,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国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我在看到家珍流泪时心就开始痛,手牵着小孩,肚子还怀着小孩,在那里苦苦的哀劝那个不珍惜自己的所谓的丈夫,希望她转身离开那个爱她还不如赌博、不顾家的富贵,希望她遇到一个上进的、疼她、惜她的男人…那也是只是我的"希望",她兵没有这样。家珍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

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情节是富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影片中的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给富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呀!多少人能承受住孩子死去的打击而不丧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气啊,可富贵和家珍他们却能面对现实,承受苦难,顽强地活着!

令我感动的是福贵的妻子家珍对福贵的真诚的生死与共的爱情,在福贵家庭没落时,不离不弃,同呼吸共患难,以及对老人和孩子真诚的爱,有福同享,有难同担,这看似伟大的爱情其实同我们的父辈所经历过的和所拥有的爱情没有区别。想想今天,生活富足了,可能一起吃苦一起奋斗的年轻夫妻有多少。我在一个婚姻节目里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妻子(年轻貌美)因为与丈夫吵架离开,丈夫没有追出去而要求离婚,原因是因为觉得丈夫不够在乎自己。对比的多么鲜明,讽刺的多么有力。可笑,可悲!

余华是这样解释"活着"的: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盲目的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嗯,忍受,只是两个字,可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之重啊。现在这个社会,不说远处,就拿身边的故事说事吧。才在这不久前,重庆大学的一女博士就这样从高楼上从身一跃结束了她的"痛苦",结束了她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国家和她家里人拿重金培养出来的人。她懂得道理和知识不比一般的百姓少吧。她还尚且这样轻生,不能承受生活压力之重,那还有的芸芸众生呢?悲啊,叹啊!

故事平淡真实,福贵两口子悲凄的大半生,伴随着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场景。但不知不觉地被他们的"悲惨"命运感动了,品味到了什么叫人生,人为什么要活着…不能说这部作品多么伟大,只说他真切地告诉了什么叫活着…命运如此,福贵有得选择吗?人在命运面前显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累,悦纳!

苦,接受!

痛,生并努力幸福!

活着就是幸福!

活着就是修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