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些爱国的名人故事(通用20篇)

导语: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演绎着大大小小的道德故事,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道德的故事,欢迎阅读。

浏览

2752

作文

1000

名人励志小故事大全

全文共 212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当人生路上遇到一些坎坷,难免会沮丧萎靡,这个时候请多想想那些成功人士的曲折之路,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成功必须冲破障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名人励志故事大全,欢迎大家参考!

《廖昌永》(篇一)

廖昌永——这一响铛铛的名字,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你可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的儿子。

廖昌永7岁那年,父亲病故了,这对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廖昌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上学后,廖昌永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他对音乐的最初了解,来自于农村的大喇叭,每天清晨村头电线杆的喇叭里传出的歌声,如同细雨一样,滋润着他那颗热爱音乐的心。

从此,廖昌永不放弃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虽然他也曾失败过,但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湿了他枯干的心灵,最终他从阴影中走出来了,成为一个着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坚持》(篇二)

坚持到底的最佳实例可能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你想知道有谁从末放弃,那就不必再寻寻觅觅了!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竞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林肯在竞选参议员落败后如是说。

《创造奇迹》(篇三)

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篇四)

3岁那年,她的父母离婚了。因为家庭的贫困,加上血统的原因,一家人备受歧视。母亲带着她过着四处漂泊的生活,她们因无法支付租金而寄宿在朋友家的地板上。

即使是这样,她却从未掉过眼泪。因为母亲曾是一名歌剧演唱家,小小年纪的她受母亲影响,4岁时,就迷恋上了音乐,常常跟在母亲身后学唱歌。

上学后的她,学习成绩并不优秀。一次测试,她的数学得了6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责备了她,但她却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说:“数学对于我没用,以后我要当歌星。”此语一出,立刻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在同学的嘲笑声中,她紧紧地握紧了拳头。

13岁起,她开始了音乐创作,14岁,她找到了几个录音棚,担任他们的后备试音歌手。高中毕业,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带着稚嫩的梦想,到了纽约。

刚到纽约时,她只能在酒吧里做招待,与人合租狭小的房子,自己常常在客厅地板上铺一张床垫过夜;她每周常常只能靠一包干酪通心粉艰难度日,在经济极为拮据的几个月,她甚至只能靠附近熟食店老板施舍的硬面包和冰水填饱肚子。

然而她没屈服,在昏暗的灯光下,她不停地写歌,写到手发麻,累得趴在桌上睡着了。她热切地盼望着有一份合约,出一张唱片。然而她跑遍了纽约街头所有的唱片公司,都被拒绝在门外。

18岁时,她终于在一家热门的俱乐部获得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她的完美的嗓音和创作才华渐渐为人注意,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以35万美元的合约成功将她揽入旗下。35万美元,对于她是一个天价,那一刻,她热泪盈眶。

她很快在公司崭露头角,为公司创下排行榜的十大热门歌曲。她的歌曲也越来越成熟,而形象也变得性感自信,她频频出现在各大杂志的封面。这些杂志认为她在音乐和形象上的转变带动了整个乐坛的潮流,并将此种潮流命名为“蝴蝶效应”。20岁,她就获得了格莱美音乐大奖最佳女歌手,此后的10年间,她在世界音乐大奖、全美音乐奖、灵魂列车音乐奖、美国作曲家协会奖、欧洲音乐白金奖等大奖上收获颇丰。

然而,就在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30岁时,她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分道扬镳,只得寻找新的公司,但不幸的是,两年后,新公司也决定终止她的合约。原因是他们认为她失恋后,精神上出现了问题。

那时的她备受争议,然而在低谷中的她没有放弃音乐,她坚信,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

一年后,她与环球唱片公司旗下的Island唱片签下合约。在新公司,她很受赏识,两年后,她凭借新专辑重新回归到乐坛的巅峰。这张专辑的销售量位居当年全球销量第二位,国内冠军。此后她的歌曲一直在各大音乐榜单上排名第一,她的歌曲受到全世界各地乐迷的喜爱,她因此被称为流行乐坛天后。

蝴蝶有一个特点,它的翅膀上布满了鳞片,鳞片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仿佛给蝴蝶穿上了一件“防水雨衣”。她一直相信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雨再大都不会打湿为梦想而飞的翅膀。终于,她成功了,迎来了自己绚丽的春天,她就是玛丽亚·凯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经典古代名人故事8:齐桓公管仲与鲍叔牙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齐襄公被手下将士杀死,他的弟弟公孙无知被立为齐王。没几个月,公孙无知又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己继承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回国。

管仲是公子纠的军师,他提醒公子纠说:“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很近,如果他抢先一步回到齐国,我们就没戏了。”于是,管仲先带一队快马去拦截公子小白,让鲁国大将曹沫带另一队人马赶往齐国。

管仲带着人马赶到莒国和齐国的交界处,正碰上鲍叔牙从莒国带了一队人马,护送着公子小白而来。

管仲上前拦住去路,问道:“敢问公子要去哪里?”公子小白回答说:“我回国办丧事去啊!”管仲撒谎说:“您的哥哥公子纠已回到齐国操办此事了!”

鲍叔牙喝斥管仲:“如果公子纠真的回到齐国,你干嘛还带人来拦截我的主公呢?”命令部队火速前进。

管仲见状,搭弓取箭,朝公子小白射去。小白大叫一声,栽倒在车上。管仲带着人马飞逃而去。

没想到,管仲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带钩上,没伤到人,公子小白是装死。这个公子小白,史称齐桓公,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首。

管仲自以为射死了公子小白,回到公子纠身边,与曹沫一起护送公子纠继续向齐国进发。到齐鲁边界时,齐国使者拦住了他们的车马,说:“齐国新君公子小白已登基,请你们离开齐国。”

管仲一听,才知自己没把事情办好。他杀了齐国使者,公子纠命令大将曹沫攻打齐国,结果大败,公子纠和管仲又逃回了鲁国。

公子小白命鲍叔牙领兵30万攻打鲁国,鲁国连连败北,鲁庄公派人与齐国讲和。公子纠与齐桓公本是一母同胞,齐桓公不便亲自杀掉公子纠,就请鲁国代为执行。公子纠的辅臣管仲和召忽是齐桓公的仇人,要带回齐国处置。鲁国于是杀掉了公子纠,将管仲、召忽二人交给鲍叔牙。召忽不愿返齐受罪,自杀身亡。管仲作为囚犯随鲍叔牙返齐。

到达齐鲁边境时,鲍叔牙放了管仲。回国后,鲍叔牙对齐桓公说:“管仲乃天下奇才,您不可不得,我可以助您治理齐国,然而管仲可助您称霸天下。”齐桓公不计前仇,亲自出城迎接管仲,任命他为相国,从此齐国走上了称霸之路。

管仲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二人的友情,为千古称颂,而这其中又与鲍叔牙知人善谏、齐桓公胸怀大度是分不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名人成功励志故事汪涵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1996年,他从湖南电视播音专科学校毕业。一个中专生要想在电视台找到立足之地谈何容易?刚进湖南卫视时,他什么都做不了。

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被安排去做剧务。所谓剧务,说难听点就是台里的打杂工。一次,编导让他搬200多张椅子。那是什么样的椅子呢?不是折叠的,也不是塑料的,清一色的粗笨木制高背椅子。一次只能搬动两张,这样要来回走上百趟,既费时,又辛苦。他累得满头大汗,也没一句怨言。

搬椅子扛凳,这种活儿干多了,谁都觉得没意思。他却能苦中找乐,给自己减压!一次,现场来了256个观众,台里还给每个观众准备50多件礼品。礼品多得让人看了就头痛,什么卤蛋粉,电灯泡,面条,酱油……好像把超市搬进来一样,林林总总地摆了一大堆。这么多椅子要搬进现场,还有如此多礼品要一一地分拣出来,送到观众的面前,有的剧务开始有意见了。他却乐乐哈哈地说:“没准!今天我扛的椅子,有可能会是毛宁坐的。”

当有人抱怨时,机会终于来到他身边。这一天距他进台时间仅一年。

一次,台里搞大型活动,搬椅子扛凳的事总是少不了的。忙活了一天,大家都很辛苦,想早一点回去休息。可是,台领导觉得东西摆好了,应该派人看着,别让人破坏现场,就点名叫他和另一个剧务留下。另一个剧务却说:“累了一天,总该让休息下吧!再说,这样的事应该由保安来做。”可他没有推辞,赶紧圆场:“没关系,我一人就行了,你回去休息。”

就这样,他泡了一碗方便面就算是晚饭,然后一直守在那里。台长半夜巡视,见到桌上的方便面碗,心疼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他照实回答了。台长很赏识眼前这个不怕吃苦的小伙子,就提拔他为“现场导演”。

现场导演也不是什么光鲜的职位,可他干得很认真。由于观众人多,又没经过培训,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现场气氛。他就抓紧时间给观众培训,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要鼓掌,什么时候要举牌,什么时候起哄,什么时候保持静默。搞一场活动,录一次节目,他都要讲得口干舌燥。在现场录制时,他会随时根据节目的进展情况,带动观众配合,一时站起,一时鼓掌,一时举牌,成了场上最活跃的一个人,也是最累的一个人。

本来他鼓掌只是象征性的,自己也不一定要鼓,他却自己带头鼓,而且是很用力地鼓。有次演出结束后,台长让他过来,说:“把俩手伸出来。”他伸出拍得发红的双手,台长说:“你们看,这个现场导演多么的投入,连鼓掌都这么卖力。”

1998年,湖南卫视《真情对对碰》节目缺一位男主持,台长想到了他。

就这样,汪涵做起了主持人。近20年的主持生涯中,他获得过许多荣耀。从做剧务到节目主持人,汪涵只用了两年时间。对此,他感触颇深:“要学会承受!就是用心地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上天抛给你的东西,用自己的双肩去承受,不管抛多少先扛着,扛着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身体更加坚强,双臂更加有力。这样的话,有一天它馈赠给你更大礼物的时候,你能接得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爱国名人冼夫人的故事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洗(在这里读xiǎn)夫人是南北朝到隋朝时期岭南俚人的领袖。岭南是指南岭到大海的那一大片土地。洗夫人嫁给太守冯宝,成为在岭南很有影响的人物。她顾全大局,忠于国家的统一。南朝的梁、陈两代,岭南的一些地方官都发动过叛乱,不听朝廷命令,想把岭南变成独立王国。但是,他们的行为遭到冯家和洗夫人的坚决反对。每次叛乱发生,洗夫人都亲自率军平叛,配合朝廷重新安定了岭南。她立了大功,被封为女将军。

隋朝灭陈之后,南北分裂局面结束了。因为岭南离中央太远,岭南人一时不明真相,就拥70高龄的洗夫人为圣母,仍然忠于陈朝,不让隋军进入岭南。隋朝送信向洗夫人说明了情况。洗夫人十分高兴,立刻派孙子冯魂去迎接隋军开进岭南,隋朝名副其实地统一了全国。

不久,岭南又发生叛乱,洗夫人当机立断,派孙子冯盈杀了叛军首领。她又不顾高龄,陪同隋朝大臣走遍各地,召见参加叛乱的首领,让他们服从朝廷,不要分裂国家。到了晚年,洗夫人经常教育后代要维护统一,不可分疆裂土,做对不起百姓和祖宗的事。洗夫人一生经历三朝,始终维护国家统一和岭南的安定。直到今天,广东广西海南人民还在纪念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孟母的故事孟母三迁择邻处教儿苦学成亚圣名人故事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孟母三迁,择邻处教儿苦学成“亚圣”: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讽刺小傻瓜马克思的名人故事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十二岁进了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所中学。

有一次,受人尊敬的老校长来给大家讲课,正讲得津津有味,有个外号叫“小傻瓜”的葡萄园主的儿子在下面吃起糖果来。老校长生气了,突然提出了问题,让“小傻瓜”回答。“小傻瓜”慌了神,不断地暗使眼色,恳求同学们提示,可谁也不理他。最后,他把目光投向了马克思。

马克思瞅着“小傻瓜”那副可怜相,心中一阵好笑。他麻利地写了个纸条,卷成团儿,暗暗递给了“小傻瓜”。

“小傻瓜”以为是答案,趁老校长低头翻书的空儿,慌忙打开纸团,一看,竟是一首讽刺诗。诗中挖苦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傻瓜”,胖得像头小猪娃,不动脑筋光贪玩,浑身都是臭泥巴。

这下子,可把“小傻瓜”惹恼了。下课后,他拦住马克思就要报复。马克思面无惧色,理直气壮地说:“你办了没理的事,还想找别人的事吗?”

随即又编了一首讽刺诗,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打这以后,那些不守规矩的贵族子弟都很害怕马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古代名人王羲之的小故事

全文共 1680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 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吃饺子

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幅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

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

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

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象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名人故事之华罗庚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华罗庚(1910~1985)-中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金坛人。

华罗庚的父亲是经营杂货店的小业主,由于经营惨淡,家境每况愈下,致使上中学不久的华罗庚辍学,当了杂货店的记账员。在繁琐、单调的劳作中,他并没有放弃最大的嗜好--数学研究。

正在他发奋自学时,灾难从天而降--他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症,被医生判了死刑。然而,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但左腿却落下了终生残疾。他常挂在嘴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这位没有大学文凭的数学家,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刻苦自学,于1930年,以《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而使中国数学界刮目相看。后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任助教。在这里,他得益于熊庆来、杨武之的指导,学术上得以长足进步,并逐渐树立起他在世界数学界的地位。

1948年应美国一所大学骋请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携妻儿回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后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十分重视和倡导把数学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亲自组织和推广优选法、统筹法,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他一生勤奋耕耘,共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着。作为数学教育家,他培养出陈景润、王元、陆启铿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并形成了中国数学学派,有的人已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家。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日本讲学时,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去世,终年75岁。一生以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勉的华罗庚,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发明家名人故事:贝尔发明电话的故事

全文共 2088 字

+ 加入清单

1847年3月3日,亚历山大·贝尔出生在英国的爱丁堡。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颇有名气的语言学家。

受家庭的影响,贝尔小时候就对语言很感兴趣。他喜欢养麻雀、老鼠之类的小动物。他觉得动物的叫声美妙动听。上小学时,他的书本里,除了装课本书外,还经常装有昆虫、小老鼠等。有一次,老师正在讲《圣经》的故事,忽然他书包里的老鼠窜了出来,同学们躲的躲,叫的叫,弄得教室内大乱。老师怒不可遏,觉得这样的学生不可教。

不久,贝尔的父亲就将贝尔送到伦敦祖父那儿。这位慈祥的老人虽然很疼爱孙子,但对孙子的管教十分严厉。祖父深谙少年的学习心理,他不采用填鸭式的方法,硬逼贝尔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从培养贝尔的学习兴趣入手。渐渐地,贝尔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成绩也上去了,成了优等生。贝尔后来回忆道:“祖父使我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应该懂得的普通功课,我却不知道,这是一种耻辱。他唤起我努力学习的愿望。”

一年之后,贝尔又回到了故乡爱丁堡。在他家附近,有一座磨坊。贝尔觉得这种老式水磨太费劲了,要改进改进。于是,他查阅各种图书资料,设计出一幅改良水磨的草图。这图虽然画得不规范,但构想却十分巧妙。经过工匠的加工,水磨果然变得十分灵活,比原来省力多了。从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发明家”。

贝尔从这里看到了发明创造的意义。每一项的发明,都将使很大一部分人受益,都是人类向前迈进的一块基石。

1869年,22岁的贝尔受聘美国波土顿大学,成为这所大学的语音学教授。贝尔在教学之余,还研究教学器材。

有一次,贝尔在做聋哑人用的“可视语言”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电流流通和截止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声,就像电报机发送莫尔斯电码时发出的“嘀答”声一样。

“电可以发出声音!思维敏捷的贝尔马上想到,“如果能够使电流的强度变化,模拟出人在讲话时的声波变化,那么,电流将不仅可像电报机那样输送信号,还能输送人发出的声音,这也就是说,人类可以用电传送声音。”

贝尔越想越激动。他想:“这一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想法。”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电学界的朋友,希望从他们那里得到有益的建议。然而,当这些电学专家听到这个奇怪的设想后,有的不以为然,有的付之一笑,甚至有一位不客气地说:“只要你多读几本《电学常识》之类的书,就不会有这种幻想了。”

贝尔碰了一鼻子灰,但并不沮丧。他决定向电磁学泰斗亨利先生请教。

亨利听了贝尔的一五一十的介绍后,微笑着说:“这是一个好主意!我想你会成功的!”

“尊敬的先生,可我是学语音的,不懂电磁学。”贝尔怯怯地说,“恐怕很难变成现实。”“那你就学会它吧。”亨利斩钉截铁地说。

得到亨利的肯定和鼓励,贝尔觉得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了,决心也更大了。他暗暗打定主意:“我一定要发明电话。”

此后,贝尔便一头扎进图书馆,从阅读《电学常识》开始,直至掌握了最新的电磁研究动态。

有了坚实的电磁学理论知识,贝尔便开始筹备试验。他请来18岁的电器技师沃特森做试验助手。

接着,贝尔和沃特森开始试验。他们终日关在试验室里,反复设计方案、加工制作,可一次次都失败了。“我想你会成功的”,亨利的话时时回荡在贝尔的耳边,激励着贝尔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研制工作中去。

光阴如流水,两个春秋过去了。

1875年5月,贝尔和沃特森研制出两台粗糙的样机。这两台样机是在一个圆筒底部蒙上一张薄膜,薄膜中央垂直连接一根炭杆,插在硫酸液里。这样,人对着它讲话时,薄膜受到振动,炭杆与硫酸接触的地方电阻发生变化,随之电流也发生变化;接收时,因电流变化,也就产生变化的声波。由此实现了声音的传送。

可是,经过验证,这两台样机还是不能通话。试验再次失败。

经反复研究、检查,贝尔确认样机设计、制作没有什么问题。“可为什么失败了呢?”贝尔苦苦思索着。

一天夜晚,贝尔站在窗前,锁眉沉思。忽然,从远处传来了悠扬的吉他声。那声音清脆而又深沉,美妙极了!

“对了,沃特森,我们应该制作一个音箱,提高声音的灵敏度。”贝尔从吉他声中得到启迪。

于是,两人马上设计了一个制作方案。一时没有材料,他们把床板拆了。几个小时奋战之后,音箱制成了。

1875年6月2日,他们又对带音箱的样机进行试验。贝尔在实验室里,沃特森在隔着几个房间的另一头。贝尔一面在调整机器,一面对着送话器呼唤起来。

忽然,贝尔在操作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腿上,他情不自禁地喊道:“沃特森先生,快来呀,我需要你!”

“我听到了,我听到了。”沃特森高兴地从那一头冲过来。他顾不上看贝尔受伤的地方,把贝尔紧紧拥抱住。贝尔此时也忘了疼痛,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天夜里,贝尔怎么也睡不着。他半夜爬起来,给母亲写一封信。信中他写道:

“今天对我来说,是个重大的日子。我们的理想终于实现了!未来,电话将像自来水和煤气一样进入家庭。人们各自在家里,不用出门,也可以进行交谈了。”

可是,人们对这新生事物的诞生反应冷漠,觉得它只能用来做做游戏,没什么实用价值。

贝尔一方面对样机进行完善,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电话的使用价值。

两年之后的1878年,贝尔在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首次长途电话试验(两地相距300公里),结果也获得成功。在这以后,电话很快在北美各大城市盛行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名人故事竺可桢精神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小名叫阿熊。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小可桢1岁半,父亲就教他认字。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走。竺可桢3岁时,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而且会背诵好多唐诗。竺可桢5岁进了学堂。学习可用心了,门门功课都是成绩优良。他的哥哥是乡里的秀才,平时经常指导竺可桢写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学造句,一直到天亮,鸡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觉。这么肯学的孩子,还真不多。小竺可桢身体瘦弱矮小,有的同学嘲讽他:好一个寒酸小矮子,准活不过20岁这几句话刺痛了竺可桢,他发誓要锻炼身体。连夜订了个锻炼计划,每天早晨鸡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增强。同学们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小学毕业后,竺可桢进入上海澄衷学堂。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这个学堂的老师都是英国人,从教材到上课全是英文,不准说中国话。英国老师叫学生,不喊名字,只喊编号,根本不把我们中国人当人看待,竺可桢气愤万分。他深深感到,中国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于是发奋读书,加倍用功,发誓要为中国人争气。

1910年,竺可桢到美国留学,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学院学农业。后来,他发现农业跟气象关系密切。1913年秋,他在农学院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研究院的地学系,攻读气象学。1918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现代名人的励志故事_名人故事作文3600字

全文共 3441 字

+ 加入清单

名人励志优秀经典故事:三大富豪的财富观

洛克菲勒到饭店住宿,只开普通间。侍者不解,说:“您儿子每次来都要最好的房间,您为何这样?”洛克菲勒说:“因为他有一个百万富翁的爸爸,而我却没有。”

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开车去希尔顿饭店,发现饭店前停了很多车,车位很紧张,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着。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那儿。

“噢,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盖茨说。

“我来付。”朋友道。

“那可不是个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盖茨说。

在盖茨的坚持下,他们最终还是找了个普通车位。

一次,李嘉诚上车前掏手绢擦脸,带出一元钱的硬币掉到地上。天下着雨,李嘉诚执意要从车下把钱捡出来。后来还是旁边的侍者为他捡回了这一元钱,李嘉诚付给他100元的小费。他说:“那一元钱如果不捡起来,被水冲走可能就浪费了,这100元却不会被浪费,钱是社会创造的财富,不应被浪费。”

这三个大富豪都喜欢财富,因为热爱并珍视财富是获得财富的前提条件,他们从来不乱花钱,很重视财富应有的价值,这可以说是他们对财富的基本态度和良好习惯。但他们又不为财富所羁绊,不困于财富,为慈善事业所做的捐献是数以亿计的,他们让财富充分体现它自身的价值,也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名人励志优秀经典故事:崔永元的第一课

名嘴崔永元从央视辞职后,任教于母校中国传媒大学。为了上好第一堂课,他提前三个多月就开始备课,泡图书馆,查阅资料,制作教案,可谓精益求精。开课前一天,他想在网上再淘点资料以完善教案,没想到,输入关键词后,他当时就崩溃了,因为他发现网上各种观点比他想要告诉给学生的还要全面。

重新备课已来不及,崔永元只得硬着头皮走进课堂。大概讲了十来分钟,就有学生站起来提问,那是个在学术界都没有定论的问题。怎么办?是装腔作势地谈出一二三点,还是应付一句“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次课谈及”?显然,这都不是好办法,崔永元知道,如今那个“只有你知道,学生不知道”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蒙混是过不了关的。相较于主持人,老师的要求高得多,主持人可以说这样的话:“上个世纪有这样一件事。”但大学老师则不能,他们必须说:“一九几几年,几月几日如何如何,某某报纸怎么报道。”也就是说,主持人能够含糊其辞,而大学老师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

不过,崔永元反应很快,也很冷静,在那学生提问后,没有再按教案讲课,而是对全班学生说:“刚才,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好。一件事在历史上说法很多,哪个才是真相呢?下面,大家可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开始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十分钟很快过去,这堂课在大家意犹未尽中顺利结束。

从备课到授课,崔永元的第一课其实更像一种历险,他之所以能最终涉险过关,关键在于他没有用“著名主持人”的名头去唬学生,而是把自己摆在“新手”的位置上,对教学环节做过较为充分的准备,以至于面对难以解答的学生提问时,能够选择最为恰当的探究式教学法,最终成功完成教学任务。

这就给人们一个启示:一个人,不管他(她)曾经有多么“牛”,在跨界之后,都应该先老老实实地做一只“羊”。

名人励志优秀经典故事:张国立的幽默妙语

2019年,央视春晚主持“新人”张国立的幽默妙语多次赢得满堂喝彩,比如,他戏谑毕福剑时说:“一提到女演员,你的脸上就必浮贱!”仅仅是巧用谐音,即“一语中的”,让人乐不可支。张国立是大型影视颁奖典礼的主持常客,他的幽默风采早已练就。

虚实结合,回避难题

2019年1月7日下午,“把乐带回家2019年暨快乐送”启动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品牌代言人张国立、蔡依林等明星悉数出席。由于张国立是春晚团队主要成员,因此,在记者提问环节,张国立便成了焦点。看到一位事先准备好问题的记者拿出字条,张国立先发制人道:“一看你就是主办方的托,提个问还照着字条念,一点都不专业。”哄堂大笑之后,这名记者问:“有消息说,您将担任春晚主持人,是真的吗?”闻言,他先是拿出手机做打电话状,随即又放下手机说:“现在打好像不好,等一会儿我问问冯小刚,看能不能说。”逗得现场一片笑声。又有记者问他会不会在春晚上演小品,对此,他又故技重演道:“我还没有接到确切消息,不过对网上的各种说法,我现在不能去回应。我一会儿给你冯小刚的电话,你直接打给他吧!”于是,又引来阵阵笑声。

由于张国立是冯小刚的铁哥们,既是春晚团队成员,又是主持和表演大家,因此,网上关于他的传闻铺天盖地,记者们又怎会轻易放过?但惯于幽默的张国立,练就了一副绝好的“太极”功夫,面对“主持人”之问,他虚虚实实、假痴不癫,谈笑间便将难题化解;对于“演小品”之问,他在直言“现在不能去回应”后,再次祭出挡箭牌春晚导演冯小刚,于是,难题又一次“灰飞烟灭”。

巧思妙解,表达情意

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电影《私人订制》“优质刚材”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张国立应邀担任该场发布会主持人。一开场,张国立便给多年的好友冯小刚和葛优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青花瓷瓶,待对方询问原因,他含笑解释说:“在得知要来这次发布会当主持人的时候,我就在想,既然冯小刚‘订制’我做主持人,那我也得礼尚往来,给二位‘订制’一份礼物啊!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小小的瓷质瓶子。”“这里面肯定有什么说头!”葛优忙不迭地插话道。“当然有说头啦!你和冯小刚相交20年了吧?20年在婚姻里叫什么婚?瓷婚!”就在观众都报以掌声时,他笑着制止道,“别急啊,还有呢!要是套用北京话,‘瓷’还能讲成什么?瓷实,也就是铁哥们!现在可以鼓掌了!”于是笑声一片,掌声四起。

此中,张国立从两个层面回答了问题。对“送礼原因”,他援引“礼尚往来”之熟语,巧取《私人订制》之“订制”,既理据充分又契合,自给人以智慧风趣之感。至于“送瓷瓶原因”,解说则更为高妙,“婚姻”之比,可见友情之深。20年“瓷婚”之际,送上一个“瓷实”的瓷瓶,岂不是意义非凡?而张是二位共同的朋友,可谓人所共知。如此,观众便能从礼物中感受到他对友情的珍视,进而由衷地为其巧思妙解而喝彩。

生拉硬扯,营造氛围

冯小刚电影作品音乐会在北京工人体育馆隆重举行。演出串场时,主持人张国立则对冯小刚及到场嘉宾葛优等人极尽调侃之能事。在说葛优时,他先回忆起1988年:“那时候我们一起拍《顽主》,我是男一号,葛优是男二号。结果男一号没火,他却火了。我就开始研究他,发现光头的男演员容易火,我就也光头了。”一片笑声中,他又一本正经道:“拍了《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热门电视后,我还是不如他火呀!于是就继续研究,原来我还在拍电视剧,葛优都演电影了。但对这个研究结果,很多人不认可,理由是真不长头发的光头才能火呢!于是我特地研究了一番他的光头,确实不长头发。摄影机快拍他头顶!”就在笑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时,他又自嘲道:“不过,我最近脱发,很可能要火。”随之更是爆笑不止。

不长的几句话,即赢得多次笑声和掌声,其原因则是成功地运用了生拉硬扯之术。众所周知,“光头”与“火”根本没有必然联系,但张国立却一本正经地说“光头容易火”是自己研究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又假借他人之口研究出“真不长头发的光头才能火”,而葛优又恰恰是个真光头。如此出人意料的生拉硬扯,能不让人乐而开怀?再加之他在说话时亦庄亦谐,赢得笑声和掌声自属情理之中。

寓庄于谐,给人教益

由南方电视台主办的“南方盛典颁奖礼”在广州东方宾馆举行,现场揭晓的“‘剧’变50年·十大经典电视剧”中,《西游记》《红楼梦》《亮剑》《金婚》《士兵突击》《上海滩》等赫然在列。由于张国立在《金婚》中饰演的是男一号佟志,其妻邓婕在《红楼梦》众成功地塑造了王熙凤的形象,于是,夫妻二人便代表两个剧组登台领奖。

二人携手上台时,观众则狂呼“张国立,张国立”,考虑到邓婕或有些许难堪,张国立先是风趣地回应:“哎,这么老了还有人叫啊!”惹来全场大笑后,他又高声说道:“恭喜邓婕,‘十大经典’,咱家就占了两个。邓婕老师平时老问我,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那么爱拍电视剧?现在我可以当众回答她了,爱拍,就是为了喜欢我们的观众啊!”此言一出,台下掌声如潮。

作为丈夫,不能让妻子受到委屈,无疑是一种责任。于是,面对粉丝只喊自己的姓名,张国立先是以“老了”自嘲,引发笑声后,又极为机智地将观众的目光聚焦到夫人身上。如此一来,不仅赢得了夫人的欢心,而且还能借助于这番诙谐妙语向观众表白——我们的努力都是为了你们!而这种职业操守,难道不是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极为需要的吗?于是,人们在深受感动和教益的同时,自然会回报以更加热烈的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二年级名人故事

全文共 1571 字

+ 加入清单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儿时的张衡天资聪明,态度谦虚,特别喜欢思考问题。他对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兴趣。早上带着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悬天空的太阳,晚上天空中皎洁的月亮、一闪一闪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联想。他总是跟在父母身后问这问那。

有一次,他和母亲一起到田野中挖野菜。出去的时候,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红艳艳的,煞是可爱。他不经意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是那么长。他想,我要是长得像影子那样高大多好哇。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母亲挖了满满一篮子野菜。他跟在母亲后面,一蹦一跳地走着。“咦!影子哪里去了呢?”他惊奇地叫道。低头一看,影子缩成了一团,踩在脚底下。张衡赶忙问母亲这是怎么回事,母亲说这是由于中午到了,太阳升得最高,影子就会变短缩成一团,到了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影子还会变长的。

回到家里,张衡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影子的长度。他发现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傍晚时分,自己的影子又变得像早晨时那样长。他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点新知识,高兴极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父母带着小张衡一起到打谷场上纳凉。这是人们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大人们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海阔天空地聊天;孩子们则叽叽喳喳地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过家家。只有张衡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呆在旁边,望着茫茫夜空,嘴里还小声默念着“一个,两个……”母亲以为他白天跟自己出去累着了,就说:“衡儿,你要是累了就自己回屋里歇着吧,不要愣在那里,丢了魂似的。”张衡好像没听见,依然站在那里,目不转睛地望着苍穹。

父母见他没吱声,也就不再管他。又过了好一会儿,大人们都困倦了,接二连三地回家睡觉了,他还在那里望着天空。这时,一个大点儿的孩子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咳!傻了,老瞅着天上干什么,那上边又不会掉金豆子。”张衡这才回过神来,揉一揉酸痛的脖子说:“谁指望天上掉金豆子了,我在数星星。”此语一出,大家都愣住了。“什么,什么,数星星,真新鲜,还有数星星的傻瓜。那我问你,数清了吗?”那位大哥哥问。“我还没有数完呢,不过现在己经数到一千多颗了。”

旁边的一位老爷爷插话道:“孩子呀,别数了,天上的星星是数不完的。这些星星无穷无尽,飘忽不定……”张衡却打断老爷爷的话:“才不是呢,那一片天空就只有一千多颗,只要我坚持数下去,肯定会数完的。”老爷爷被张衡的执著精神打动了,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

张衡的父亲赶紧过来打圆场:“不许这样跟老爷爷说话。”张衡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连忙向老爷爷道歉。但他回过头来,还是想跟父亲辩解一番。父亲早看出他的心思,就说:“衡儿,我知道你的想法,但你这样挨个数是不行的。天上的星星分布是有规律的,你要按照这些规律,把它们分成一个个星座。这样才会把它们弄清、记牢。”

小张衡点了点头,按照父亲说的去做,果然又认识了许多新的星星。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衡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当时,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地发生,地震带来的灾难尤为严重。它来无影去无踪,一旦发生却极具破坏力。这引起了张衡的思考。他想,能不能制造一种在地震发生后准确测定其方位的仪器,以便及时调拨物资进行救援。定下目标以后,他查阅了大量关于地震的资料,并且多次实地勘测。

有时,张衡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亲自来到刚刚发生地震的地方,测量大地的震感。有一次,他把测震仪插入大地,刚要读取数据,一波剧烈的余震袭来,离他不远处的一道土墙轰然坍塌。幸亏他眼疾手快,往旁边一跳,才躲过一劫,不然肯定要被砸成肉泥。他拍拍身上的灰土,继续看仪器上的数据。远处的老百姓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简直是发疯了。但张衡不为所动,仍然夜以继日地研究地动仪。

不久,地动仪成功间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富贵面前不动心名人故事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以“药王”美称载入史册的孙思邈,是唐朝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少年时代,本来酷爱文学,立志写出流芳百世的文章。可后来突然发生的一场天灾人祸,使他改变了志向。

这一年,华原一带大旱,井水干涸,庄稼枯死,接着又瘟疫流行,许多村庄成了“无人乡”。孙思邈也染上了疫症,幸亏一位云游郎中路过此处,用几剂良药救了他的性命。这件事引起了孙思邈的深思。他想,在猖獗的瘟疫面前,自己的满腹诗书一点用也没有;两榜进士出身的华原县令也逃之夭夭,把十几万黎民百姓丢给了张着血盆大口的瘟神。相比之下,那云游郎中就显得高尚多了。于是,他决心抛却功名,做一个为天下黎民百姓赐药治病的好医生。

可时过不久,朝廷突然传下圣旨,急宣孙思邈进京,授官国子监博士。乡亲中有的暗暗替孙思邈高兴,说他进京当了大官,就能享一辈子富贵荣华了。谁知孙思邈却根本不把高官厚禄看在眼里。他向钦差施了一礼,辞谢道:“请钦差大人回复圣上,思邈不才,且弃文习医多时,不能应诏赴京……”

钦差笑着劝说道:“圣上知你能诗善赋,特命下官前来诏请。请不要过谦,马上随下官进京吧!”孙思邈还是再三推辞。钦差“刷”地变了脸,怒喝道:“不必多说。限你三日内进京面君,违了期限,以欺君论罪。”说罢,催马而去。

当天晚上,孙思邈辗转反侧,冥思苦想:三天之后我若还不赴京,朝廷必定不肯罢休。看来,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只有远走高飞、浪迹天涯了。

就这样,孙思邈毅然告辞慈母,离开了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名人四字成语故事3:破釜沉舟的故事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复国后的赵国。赵军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包围。被项梁、项羽叔侄等各路义军拥立的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让他们带领j队前去援救赵国。但是,宋义把兵带到安阳就不再前进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项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与赵军里应外合,一举打败秦军。而宋义则希望赵、秦两军打得精疲力尽之时再发兵,以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严令军中不准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宋义又宴请宾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实在忍不下去,便杀死了宋义,将士们马上拥戴项羽为上将军。之后,项羽立即派出两名将军,率两万人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胜后,项羽下令全军渡河救援赵军。在全军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行动:把所有船只凿沉,把煮饭的锅都打破,把营房都烧掉,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此表示决一死战的决心,不给士兵留一点儿退路。项羽领军到达巨鹿外围,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天激战,最终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名人哲理故事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周总理的幽默》

每一个人都有幽默的时候,只是在不好同的地方。就算是周总理,只是在不一样的地方。

一位记者问总理:“中国有没有妓  女?”不少人纳闷:怎们问这种问题?大家关注着周总理,周总理肯定的说:“有!”之后“中国的妓  女在台湾!”这一答,记者哑口无言。其实这是一个圈套,只要总理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之后说“台湾有妓  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位记者说:“中国人很喜爱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个性。正因我们中国人喜爱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爱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又不能在外交场合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哲理:有时候的幽默,能够用来玩,也能够用来维护尊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名人故事大全500字示例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罗杰·培根RogerBacon(约1214—1293),另翻译为罗吉尔·培根,英国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着名的唯名论者,实验科学的前驱。具有广博的知识,素有“奇异的博士”之称。

据说在十三世纪中期,英国学者罗吉尔·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这种镜片后来经过不断改进,成了现在人们戴的眼镜。光是矫正视力的,就有青少年用的近视镜与老年人戴的老花镜,还有其他各种用途的眼镜,人们学习、工作就更方便了。培根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名人成长中的小故事

全文共 2735 字

+ 加入清单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土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雨来把书放在腿上,翻开书。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课文。可是背不到一半,他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出外卖席子回来了。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根长长的步枪。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

爸爸对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雨来问爸爸说:“爸爸,远不远?”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背,说:“这哪儿有准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爸爸又转过脸对妈妈说:“明天你到东庄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诉他舅舅,就说区上说的,叫他赶快把村里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妈妈问:“区上在哪儿?”爸爸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抽着,说:“叫他们在河北一带村里打听。”

雨来还想说什么,可是门哐啷响了一下,就听见爸爸走出去的脚步声。不大一会儿,什么也听不见了,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就到东庄去,临走说晚上才能回来。过了晌午,雨来吃了点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

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是区上的交通员,常在雨来家落脚。

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唔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雨来两眼楞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李大叔跳进洞里,说:“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喀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

屋子里也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给刺刀挑破了。炕沿上坐着个鬼子軍官,两眼红红的,用中国话问雨来,说:“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他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

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膊发麻发痛,扁鼻子軍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軍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望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扁鼻子軍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軍官摇摇头。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軍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軍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軍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走。他试探着推开洞口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处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豆腐啦!卖豆腐啦!”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雨来怎么还不见呢?他跑到街上,看见许多人往河沿跑,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儿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

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励志名人经典故事:齐白石晚年的感悟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齐白石是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艾青走后,齐白石一直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起来上厕所,发现父亲没在房间,正要四处寻找时,却发现书房里的灯是亮着的,走进一看,原来父亲正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儿子不解,便问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了,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要描红,而且还描这般初级的东西?”

谁知齐白石却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回答道:“现在我的声望高,很多人说我画得好,觉得我随便抹一笔都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有些飘飘然了,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前几天,我看见年轻时画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那些不实之词蒙蔽了,所以还要重新认真练习,要自己管住自己。”

此后,即便是年龄越来越大,齐白石依然坚持每天必画画,从不敢慢怠,甚至有时为了画一幅画,往往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

不被赞誉冲昏头脑,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也许正是这位书画大师成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周恩来小时候的故事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 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 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周恩来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地说。

“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周恩来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周恩来说服了陈妈妈,连忙

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周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

“不!”周恩来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周恩来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名人的故事二:母亲的耐心让“白痴”成为发明家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有一次算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却发问:“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就这样,爱问问题的爱迪生经常让老师很恼火,因此,老师有时候训他,甚至打他。一时间,好奇的爱迪生却成了学校中的一个白痴典型,被老师和同学嘲笑。

后来,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找来,当面数落她的儿子:“他脑子太笨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总是爱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真教不好你这样的儿子。”爱迪生的妈妈听了,觉得是老师不理解儿子,问题多是因为孩子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她相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比别人的孩子还要聪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对老师说:“既然这样,我就把我儿子带回家吧,我自己来教他。”

从此,爱迪生的母亲就当起儿子的家庭教师。对于儿子的稀奇古怪的问题,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让儿子去看书。当她发现儿子对物理、化学很感兴趣后,就给儿子买了本《派克科学读本》,她还劝丈夫把家里的小阁楼改造成儿子的小小实验室。

就这样,在这个不怕被问“为什么”的母亲的教育下,爱迪生虽然没有在学校读过几年书,却搞出许多伟大的发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名人故事:刘胡兰,鲁迅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为国弃医从文及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一位10岁参加抗日儿童团、14岁参加共产党的小姑娘。解放战争时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为掩护革命同志转移而被捕。她坚贞不屈,神情镇定,从容地卧倒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牺牲,年仅15岁。毛泽东亲自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分析:女性一直是弱小者的代名词,但有谁敢说刘胡兰弱小?因为有了理想,弱小的身躯里也装着无限大的勇气。

话题:生命的价值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