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伟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实用20篇)

大年初六的夜晚,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那么关于感动中国的观后感心得大家都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4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欢迎大家查阅!

浏览

1791

作文

1000

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期待以久的年度人物颁奖活动,共有11人获奖,其中有老人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我怀惴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电视。

第一位获奖者叫黄旭华,三十多年来,黄旭华没回过几次家,家里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因为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后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核潜艇之父”。他那时心里肯定很纠结也很无奈。

最让我感动的是91岁的老人刘盛兰,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一刻开始,73岁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捐了出去,有时候,他竟然同时损助了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他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出去捡废品。这么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个蓝布袋,里面装满了给学生的汇款单和学生的回信……老人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即使住进了医院,还不忘给同学们汇款,怕他们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还有一对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一开始,乡亲们都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对于这些嘲笑,沈克泉并没有气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了吃油难的问题。后来,沈克泉叫来了儿子沈昌建带着买车钱与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种。沈克泉去世前说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经过父子俩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种都获得了认可。父子俩的心灵就像油菜花一样美丽。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好人我没发现,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3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总体战阻击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 中国担当。

应当说,这次抗疫斗争,检验了我们党的组织力 领导力,检视了党员干部的向心力 战斗力,证明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力 凝聚力,抗疫斗争让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更加熠熠生辉 炫彩夺目。

中国精神,彰显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

强国之魄。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我们当今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的抗疫斗争所展现的中国精神,充分蕴含了民族团结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包含了攻坚克难

砥砺前进的时代精神。应当说,中国精神是在这次突发重大疫情中迸发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民族集聚动员与感召效应的精神及其气象,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显示了重要的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力量,体现中国速度

中国效率,是胜利之源活力之泉。“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体现的是党领导的力量人民团结的力量,是上下同欲

团结一心的力量,是白衣执甲

各业驰援的力量,集体中展示的中国人民的力量。拥有上千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仅用十几天就建成,三个星期内建成16家方舱医院,大量医务人员

医疗设备防疫物资源源不断地集中到武汉和湖北,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疫情防控彰显我国的制度优势行动能力,真正体现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如此,形成全社会的团结一致 协同高效,才有了抗击疫情的中国速度 中国规模 中国效率。应当说,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党员干部的英勇奋战

中国各族人民的英雄气概,共同汇成了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是我们取得胜利 战胜困难的胜利之源 活力之泉。

中国担当,折射大国风范 大国情怀,是应有之义

无疆之爱。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大道不孤,大爱无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毫不犹豫投入抗疫国际合作,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

扬正义 守道义”的大国形象 大国担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本着公开 透明

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最大能力将医疗物资运往全球各地,有力支持援助了全球疫情防控。人类是相互依存普遍联系

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以大国风范

大国情怀,彰显大国担当,为世界抗疫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让中国精神

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发扬光大,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各种危险困难和挑战,强化斗争意识

增强斗争精神,百折不挠激流勇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不懈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吾乃一凡尘俗子,一袭“黄”衣,蕴千年古国,双瞳黑白并间,涵太极柔情似骨;四肢体付躯体之劳创华夏文明。给我一把长剑,我仗义江湖;给我一支羌笛,吹彻黄金沙场;给我一双梦的翅膀,将毕生精力奉献给它,他便是中国梦。

我们炎黄子孙在这华夏大地,繁衍生息,以其特有的民族精神,经受五千年历史长河的洗礼。1840年,西方列强用一炮打醒这条“东方睡狮”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中国在经受多派系,多军阀,多敌国入侵的情况,毅然发起最后攻击。在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心系百姓,一切都为百姓所着想。东方太阳毛泽东领导伟大的共产党携百姓共同奔赴新中国曙光的方向。1949年十月一日这一神圣之日,向世界宣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条觉醒的东方巨狮,正一步一步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社会有着非凡的优越性。抓住历史机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既不照搬他国发展历程,也不失去本身的优势,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源远流长,繁衍生息。因其独特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这一精神支柱在民族融合发展与抵御外敌之际,让中华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奋进。无论是曾经,现在,未来我们都离不开民族精神这一精神支柱,这一中国精神支柱,这一中国精神支柱让炎黄子孙在华夏大地茁壮成长,繁衍生息。

如今的中国,国力大幅提高,经济实力也不断雄厚起来,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份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今中国所倡导的亚投行备受世界各国关注,也有许多国家和地区踊跃参加,这体现出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中国的信任以及肯定,同时,这也彰显出中国力量。近几年来,中国派遣大量维和部队到动乱地区维护当地民众的人身安全和基本保障。没有强大的中国力量做后盾,怎敢以大国的责任心去维护世界的和平安宁。这样无形的中国力量,是由我国的知识分子,劳动人民所组建起来的。我们作为一名高中生,应心系国家,用你我的青春热血奉献我们伟大的祖国,只有每位公民个人的文化素质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才有保障。中国力量是由每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公民所组建起来的,让你我共同努力,共赴美好新生活。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们的梦想有千种万种,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便是中国梦。你我日夜辛勤劳动便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这也是你我为中国梦筑梦的过程,中国梦实现会让每一位中国公民受益。天穹之下,各处都洋溢着中国梦。

在这里是机遇的重要时刻,我们祖国的希望,国家的栋梁,在努力文化知识,为早日实现百年潮中国梦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辉煌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五年来,紧紧围绕以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中国已经在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等众多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创造出了多个世界第一,给国人带来了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由内向外辐射出中国正能量,发出了强有力的中国声音,奠定了大国基础。

天堑变通途,构筑闪耀经济增长极。近五年来,中国用勤奋的双手,创新的想法铸造了一座座世界大桥的丰碑。无论是世界第一长的丹昆特大桥、全球第一座六线铁路的大胜关大桥、还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港珠澳跨海大桥都为世界桥梁的建设树立了新标志。大桥的建设不仅仅是沟通了桥两岸的人们,更是打通了两岸的经济通道。促进城市群的建设,辐射区域性经济发展,缩短地域结构性的贫富差距;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发展,带动就业、拉动内需,激发中国市场活力;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方向转变,突破创新、印发中国新技术靓丽名片,提升国际影响力。一张张由钢筋混泥土编制的中国城市群网,打通了区域性经济结构的屏障,构建了经济版图上闪耀的经济增长极。

“中国制造”创造中国标准。当我看到“振华30”的时候我震惊了,这一艘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最大起重船在给港珠澳大桥接头时相差不到3mm的误差实现完美接头,实现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的华丽转变,用中国标准展示了中国制造综合实力。当第一组用中国标准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落地时,打破了欧美等发到国家对牵引器的IGBT技术的垄断,研发中国标准的芯片。中国经历了技术引进、吸收模仿、自主研发的艰辛历程,不仅体现出了中国技术的进步,有了参与国际项目竞争的资本,更是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编制互联网,全球是一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便捷,缩短了人们交流的距离,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的有效武器。互联网的建设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突破了区域性经济瓶颈。加大互联网的建设,中国着力从铺设光缆共计3041万公里,覆盖域从重点城市到全面覆盖;网络技术从2G跟随、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技术革新等方面加大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紧把时代脉搏,把中国建设成顶富有的国家,更有自信、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这段时间学校组织的对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学习,同是一名人民教师,我自感羞愧。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她工作30余年来,爱生如子,对待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即使被病魔纠缠也没有一丝懈怠,仍然带病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站在讲台,就算倒下也放不下她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心中仍然牵挂着她最热爱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很多无法做到的在张桂梅看来像是举手投足的小事,其实不然,正因为对她来说是小事,是她心系学生,心系她的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她始终一直坚守,不但自己做好,还要树立榜样,带动同事一起做好教育。从她教学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她对教育事业的衷心。

尽管现实残酷,她先是丧夫,然后自己几经病魔折磨,但她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将自己的一生为教育事业作奉献,她忘我的精神,爱学生如子,爱教育事业胜过爱自己生命的精神让我十分崇敬。作为一名党员的教师,尽管我一直以来也在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但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很渺小。

今后的工作,我会继续努力,像张桂梅同志,学习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学习她无论何时何地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在教育岗位,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为学校的教育尽一份力,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966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出人意料地激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风头力压各种电视连续剧,成为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话题榜榜首,这些热议正自然而然地朝着每一个方向迅速发散……

一部纪录片掀起千层浪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播出后,《舌尖上的中国》便成了微博热门关键词,这几天的风头更是力压美剧《绝望主妇》、韩剧《屋塔房王世子》等热播剧,成为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高居话题榜,甚至让那些“不看电视很多年”的80后,纷纷锁定每晚22:30的央视一套,坐等这部传说中的“吃货指南”。

更夸张的是,这部纪录片引发的“吃货效应”。来自淘宝的数据显示:5月14日开播至今,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高达400万次,片中出现的毛豆腐搜索量甚至增长了48倍。有人在微博上爆料:第一集介绍云南火腿之后,某淘宝店产生33笔订单,其中32笔是在节目播出当晚。据说,有不少吃货是按图索骥,边看电视边下订单。

被《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光是荧屏前的垂涎三尺,更有流泪的冲动。“味道是骨子里绕不开的乡愁。看到和家乡有关的部分,真的会哭。”一位网友在微博里的这段发言得到热烈响应。《舌尖上的中国》涵盖全国美食,让不少观众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和“妈妈做的饭”。

也有在海外的留学生写道:“有无数好心人友情提醒,千万别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观赏此片。可纵使饱腹,当那些你再熟悉不过的食物被放大得犹如一种理想时,徘徊他乡,逗留异国的游子们,不可避免地被一种乡愁击中了要害。”[

《舌尖上的中国》热映,不少人自然开始点评或怀念起“舌尖上的母校”……于是,《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北大》、《舌尖上的人大》拍摄应运而生。

美食背后是文化传承 一颗颗黄豆,经过手推石磨的碾压,雪白的汁液汩汩而出,再经过发酵等一系列时间的转化,最终才能成为豆腐……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是《舌尖上的中国》最寻常的叙述方式:寻找这些食物的源头,在这部纪录片中,讲述的不仅是食物,而是大自然的馈赠,植物、动物甚至是阳光、空气、风、水,还有最重要的:时间。

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这个纪录片。这是对于《舌尖上的中国》最初也是最终的定位。

在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父亲每周做一桌大餐只是为了能让女儿们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种建筑在柴盐酱醋之上的儒家哲学理念成了电影的灵魂。这与《舌尖上的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原有的大家族也在发生变化。通过吃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舌尖上的中国》因此有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感。

引发共鸣是纪录片最常应用的手法,《舌尖上的中国》将其应用到了极致。对于每个观众来说,都能在这部纪录片中找到感情的寄托,比如那些熟悉的家乡味道,比如饭桌上和乐融融的家庭气氛,也比如那些美好的旧时时光。

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这也是《舌尖上的中国》要表达的。《舌尖上的中国》更关心的正是人和食物的关系,要把挖掘到的深层次的文化信息传递给观众。

写吃,更是在写人 对中国人而言,吃,大概是最能把所有中国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了。

“看着笋挖出来,火腿吊起来,渔网里闪闪发亮,揭开蒸笼,冒着白花花的蒸气的馒头,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驮着黄馍馍的大伯朴素的笑,都让人激动得落泪,多可爱的中国!”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陕北的饽饽商贩、查干湖的捕鱼老者、云南的火腿匠人、兰州的拉面师傅……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片子里那些辛勤劳动、有着质朴笑容的人们,才是组成这个国家最重要最真实的存在。其实这部片子讲的不是美食,而是深入美食背后,讲文化传承。

《舌尖上的中国》聚焦在烹饪上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画面是在展现如何捕猎、采掘、加工、制作自然馈赠的食材,整个过程看上充满神秘气息,夹杂着为生活、为生存而流下的汗与泪。镜头里,他们笑得很满足,从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对生活的热情,知足常乐。有时候我们是不是想要的太多,反而忘了简单生活的真谛?”

与其说《舌尖上的中国》抓住了电视机前观众舌尖的味蕾,不如它说正在悄悄地唤起每一位观众心中的文化热忱。“民以食为天”是这个农耕文明的最高政治箴言。画面里的天、地、阳光、森林、河流、海洋是真正的生命源头,它所唤起的是一种“怀乡感”。它对这个已变形的社会和心理具有某种疗伤式的平复作用。

其实,《舌尖上的中国》挑动的何止是舌尖,更是中国人内心深处那一根心弦。在快节奏、高速度的现代都市生活中,这根充满着情感的心弦已然布满灰尘,而社会和心理也被外来的压力不断地挤压变形。但是,《舌尖上的中国》所传递的温情、平和、从容,悄然拨动了这根几乎被遗忘的心弦,那从心底涌起的,汹涌澎湃的感情,将美好于记忆和梦想中迸发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部队支援武汉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专家,他自除夕夜出征以来,就奔波在武汉市多个收治新冠肺炎的医院,救治危重症患者,指导院内感染防护。在与病毒较量的过程当中,他不断地为患者打气,和他们一起共渡难关。

正在查房的人是火神山医院综合科主任毛青,走到每个病床时,他都会习惯性地俯下身子与患者交流。作为参加过抗击非典和埃博拉,阻击过禽流感,与高危污染物、烈性病毒打了x多年交道的医生,毛青深知越是严重的传染病,医生就越是要靠近与倾听,让患者感觉到,医生在与他一起战斗。

这位聋哑患者刚住院时由于交流困难,情绪一直不太稳定,毛青自学了这些幽默诙谐的动作,让他慢慢平静下来。

患者离不开他,队员们也把他当成主心骨。身为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所长,他除了治病救人,还承担了防控感染指导工作。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感染科,到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病房,再到火神山医院,一个多月时间里,患有严重髋关节炎症的毛青却一直步履匆匆。

现在,毛青每天还要和战友们一起讨论患者的病情,制定诊疗方案,时刻关注患者的点滴变化。

在毛青和战友们的努力下,截至今天(2月29日)下午2点,火神山医院已治愈出院x名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教师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烈士冉绪碧和陈曾吉的家人是幸运的,他们珍藏着烈士留下的遗物,可以睹物思人,寄托哀思。

一个木制算盘,一盏桐油灯,一个简易木制书箱,3件由家人捐赠的冉绪碧烈士的遗物,如今静静地“躺”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展柜中。

家住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龙兴村的冉方章,是冉绪碧的侄子。“家里老人都说,如果叔叔活着,一定是家里最有文化的人。爷爷早就有交代,一定要保管好叔叔的这3件遗物。”冉方章说,听父辈讲,叔叔冉绪碧从小就展现出很高的天资和学习热情。为支持他读书,在那个节衣缩食的年代,爷爷冉启基只好让其他3个孩子辍学,全力供小儿子冉绪碧读到了五年级,并为他购置了学算数用的算盘。为了读书,冉绪碧早出晚归,每天都要跋涉四五里山路。为了让冉绪碧好好学习,冉启基还咬牙用12斤玉米换了一盏桐油灯,供冉绪碧晚上学习使用。

渐渐地,私塾教育已经满足不了冉绪碧对知识的渴望。冉启基又用60斤玉米当学费为冉绪碧请了一位教书先生。为了便于保存学习书籍和用品,冉启基特意请木匠师傅为小儿子手工制作了一个书箱。

3件学习用品,浓缩了父亲为支持冉绪碧读书改变命运的希冀,也见证了这个乡村少年的思想启蒙。为了追寻革命理想,冉绪碧放下书箱,扛起钢枪,并奉献了自己的全部。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第20军60师180团战士冉绪碧,光荣牺牲。

陈曾吉烈士留给家人的遗物,是他的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小战士身着军装,手握钢枪,英姿飒爽。

1930年5月,陈曾吉出生于吉林省延吉市长安镇磨盘村,兄弟四人中,他排行老大。1947年,时年17岁的陈曾吉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军。1950年,陈曾吉随部队入朝作战。那年7月,身为班长的陈曾吉在朝鲜江原道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0岁。家人得知这一消息、收到陈曾吉的烈士证时,已是1955年。和烈士证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张陈曾吉的军装照片,这也是他留下来的影像。

在父辈们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感召下,陈家后代也不甘落后,陈寿山的两个儿子和陈虎山的两儿一女,也相继参军报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第八集观后感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纳斯的湖水映着晚霞泛着瑕光,塔里木湖在沙漠中流淌,广阔无边的新疆;风雨磨砺的新疆,神秘玄奇的新疆,热情好客的新疆,载歌载舞的新疆,不可分割的新疆谁也拉不开新疆同祖国的臂膀,谁也擦不去新疆同祖国的历史,历史在流长,新疆在成长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08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新疆人民在为人民生活奋斗,新疆人民在为国际和平尽力!

从公元前60年到公元2008年,从西域都护府到新疆人民政府,从匈奴帝国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13个民则大杂居到55个民族小聚居,从一条古丝绸之路到8个国际通商口岸,从不可能变为可能……新疆人民在为人民生活奋斗,新疆人民在为国际和平尽力!

纵观新疆地方史,是一个灿烂而且神秘的足迹它记录着新疆人民的历史进程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由古老的塞人、月氏、乌孙、羌人、汉人及匈奴人等各大小部落他们在战争中成长,在和平中发展是他们建立了古老的西域随着中原地带对新疆的发展与管辖,历代皇帝在新疆特派使者设立军事机构及驻军他们认为,只要控制新疆的治安就能保证天下的苍生,就能维护边疆的稳定至今,我国任然将保卫新疆的安全稳定作为首要问题,维护祖国边疆的稳定就是维护民族的发展,就是国家前进的前提,所以,新疆不容任何分-裂势力的干扰,新疆肩负着和平事业的重担

早在隋唐时期,新疆人民就已经形成了多种宗教并存的形式其中以伊斯兰教最为广泛人民在宗教的教诲下进行着和睦的发展,没有暴-力和背叛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新疆后,党中央为了尊重少数民族的权益,根据其深远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特制定出了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其中以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独立自主自办的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策,以及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团结教育的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为新疆少数民族团结一心、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揭开神秘的面纱,大漠的孤烟连通着天地四周一片荒芜远方传来一阵舒缓的驼铃声,楼兰古城那神秘的钟声载着历史厚重的车轮向前,蹒跚而行古兰经的奥义孕育着信仰伊斯兰的圣徒们在新疆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成长是宗教教会他们待人,是宗教哺育他们思维

时间在指尖跳荡,转眼间将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楼兰古城是谁,手持戈戟在为新疆而战,又是谁,淋漓的鲜血,为了民族的荣誉而战多少年的血雨腥风,多少次的刀剑相交,不灭的是新疆民族精神,不熄的是中国历代王朝与新疆民族地深切友情!新疆,祖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古至今,恒古不变谁也撼动不了,谁也改变不了

对《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的学习,教会了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把解决民族、宗教问题同推进现代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同西部大开发结合在一起同新疆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做自信的中国人观后感

全文共 1365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看了微友推荐的视频《国人,你要自信》,忍不住要说几句。我能接受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言语方式也能接受他的看法,但我想说的却是别的内容。

首先是对题目的理解。“国人,你要自信”这个题目能够被理解吗?我的看法是不能。“不能”不是指看不懂这句简单的汉语,而是不能领会其中的含义。这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知识的传递。对这个问题,我经常会注意到,但估计从来都没说清楚过。看完这个视频,观众心中留下什么印象?有人说,美国、民主并非那么好。作为国人,我要自信。问题是,仅仅如此我真的能变得自信起来吗?每一个人都可以试一试,例如把这个视频看上10遍、100遍,甚至做到倒背如流,再去和老外接触看看自己是否真的会变得自信起来。没有机会接触老外的人,可以看看电影、新闻中的老外,然后再对比一下自己心里看到老外的心态的不同,看看自己是否变得自信起。我可以肯定地说,不可能。也就是说,国人自信,这件事情只能发生在他们真实地接触并了解了老外之后,而不是看完某个视频或者听完某个演讲之后。间接知识是否真的可能,我深表怀疑。基于这个理由,我说,题目不能被理解。当然,对老外的了解这件事情一定会发生,或迟或早,或多或少。

面对老外,在检查一下自己心里的感受,这样的事情我做过。不仅检查过自己的心里感受,还观察过他人的感受。我个人对西方的接触,应该是80年代开始的,除了西方制造的产品,还有西方人的著作、影视作品等。当然,不能忽视的还有周围人关于西方的评价。刚刚出过国的人向还没有出过国的人介绍起他们见到的花花世界时,手握洋货和没有洋货的人介绍自己的洋货时,心态或许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导致信息传递的失真现象。这样的失真,也是要考虑在内的。

后来,我还专门学习了英语,能够自己阅读一些西方的资料、书籍。但无论如何,这些了解都是通过媒体完成的。这里所谓的媒介是指信息传递的介质,存在于我和真实的西方世界的影视导演、书籍的作者、产品的制造者等等都是媒介。因为有了媒介,所以媒介可能导致的失真就需要考虑。更为重要的,媒介是一种了解的渠道,同时也是了解的一种阻碍。刚开始没有直接了解的机会的时候是一种渠道,之后就是直接接触、阻碍了解的阻碍。后来,有机会和老外在一起工作,约4年时间。尽管也有一些生活上的接触,但依然不够深入。无论如何,有一个明显的心理感受是,看到老外我心里依然会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个异样感,可以理解为不自在不放松,也可以用张教授的话表达为不能“平视”,这样的感受当然不会出现在我见到某个亚洲人的时候。或许是我个人对于神情过于敏感,才产生这样的异样感。不过,根据我对他人的观察,这样的异样感绝非只出现在我一个人身上,应当很是普遍。老外和国人是有明显差别的,不仅在外貌上,神情也是。看到新鲜的不一样的人就会有感受,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一点都不稀奇。来到深圳2年多,我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更多的老外,因为在管理层,应该说也更深入。可以说,到今天,10年前产生于我心里的异样感差不多逐渐消失了。前两天,看到电视的,突然意识到自己看他的目光有些怪异,之前笼罩在他周围的幻影或者气场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要异样感尚存,就没有“平视”,这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说了这么多,只是想以我亲身的经历来证明一件事:平视、自信,是不可能在听完讲座看完视频之后发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录片《同心战疫》个人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疫情肆虐的日子里,我们感受到了疫情之痛。在跟疫魔作斗争的日子里,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谱写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我们应该学习医护人员面对病毒毅然逆行的精神,应该学习爱心人士乐于奉献的精神,应该学习社会各界人士为了隔离病毒夜以继日工作的精神。当疫情退去以后,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生命,爱护自然,懂得跟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疫情初发之时,张敬轩医生最先诊断并坚持上报,李医生在各个网站提醒他人,是他们吹响了防护的第一哨。疫情蔓延之际,84岁的钟南山院士铁肩扛重任毅然走进武汉,拉响了人传人的预警。

人群恐慌之中,医务工作者宵衣旰食,分离出第一柱新型冠状病毒,获得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图,为战疫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学们崇尚知识,崇尚科学,崇尚英雄应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也是见证“知识就是力量”的时候。因此,年少的我们更应该勤学苦读,黑发能知勤学早,白首不悔读书迟,学好知识和本领不但是立身之本,也是展现自我价值,赢得众人尊敬的必由之路。

疫殇也是国殇,在全国人民齐心抗疫的同时,令我们欣慰的是,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得到我们身边的人被感染的消息。

也许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蛰伏在家里,可以深入思考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比如说我们一直都以为岁月静好,这一次疫情的突然降临,让我们发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比如说当考验和变故突然来临的时候,顺风顺水的我们如何学会站稳脚跟沉着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459 字

+ 加入清单

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后,我几乎可以泪流满面了,一个个感动人物,一件件感动的事都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95岁的张富清是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获大军区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退伍后,他自愿申请转业到当时条件坚苦的来凤县工作。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深藏功名64载。20__年底,在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工作人员发现老人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才知道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因为信仰,所以伟岸

“共产党处处都是为人民办事的,为国家昌盛办事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进一步受党的教育,使自己为党、为人民做点工作。”

今年95岁的老革命、老党员、老干部张富清,这样讲述着自己的入党初心。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张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队一有突击任务,就报名参加。翻城墙、缴机枪、炸碉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敌人的子弹和弹片,掀起过他的头皮,灼烧过他的腋下,撞碎过他的牙齿,但击不穿他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么都不说,祖国知道我。

在看不见硝烟的建设和改革年代,张富清公忠体国,响应组织号召,脱下军装,收起奖章,直奔当时湖北最艰苦、最边远的恩施来凤,一干就是三十年。

时局艰难时,他以身垂范,动员妻子下岗;忠孝两难全时,他坚守岗位,没奔母丧成为毕生遗憾;改革开放时,他殚精竭虑,破除陈规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劳肯干,任劳任怨,不矜不伐。

或许在一般人看来,为国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应该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离休了的张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没有离休。他时刻铭记着自己老党员的身份。

当他认为自己不能再为国家贡献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岁截肢的他,拒绝在轮椅上被照料,靠着一条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来;白内障手术期间,明明可以给自己安一个好的晶体,他却选了的一款;明明没人会动他的药,但他每次都将药瓶锁上,生怕别人挪用他全额报销的一粒药。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张富清的伟岸,不止在少年从戎时屡立战功,也在中年转业后恪尽职守,还在晚年离休间奋进不息。

张富清曾说,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的确,在人生的征途上,因为信仰,他也一往无前。

71年党龄,见证“绝对忠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位党龄71年的老战士、老党员,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

在张富清老人眼里,在战场上,共产党员应做到“党指到哪儿,就打到哪儿”,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在祖国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应做到“党让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艰苦就去哪儿”,不讲条件、不计得失,那才是对党“绝对忠诚”。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认为,做这些,只是共产党员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显摆”。军功章,他压进了箱底,就连对至亲好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难和委屈,想想牺牲的老战友,他什么都释然了。

新中国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张富清老人的岗位、身份也一再改变;不变的,是他对党的“绝对忠诚”。从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不改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克己奉公”,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70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烧的共产党人,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缔造了新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共产党人以同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样不畏任何艰险的豪情,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搏格达峰遮不住金波银浪,塔里木的石油新城灯火辉煌,亚欧彩虹伸向那天空海洋,一块宝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正如这首歌中所说的,我觉得新疆是最美的地方。新疆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山川壮丽。既有一泄千里的河流、万顷碧波的草原,又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测的沙漠奇观,其中最美最神秘的要数“人间仙境”的喀纳斯湖了。

喀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喀纳斯湖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那里碧波万顷,群峰倒影,与雪山、草原、白桦林组成的一幅美丽的画卷,犹如“人间净土”。喀纳斯湖水的颜色很丰富:有深绿的、淡青的、乳白的。湖水颜色非常多变,一年四季不同时间的湖水的颜色也不一样。

早晨山里的气温很低,山里笼罩着一层薄雾,看起来朦朦胧胧。山上有很多毡房,牧民正在做早餐。薄雾和炊烟萦绕,草地、远山及一幢幢房屋,犹如置身在“仙境”的感觉,美轮美奂。

乘区间车前行,来到了“卧龙湾”,因为湖水中间的小岛酷似恐龙,所以叫卧龙湾。卧龙湾水很清,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湖水四周的山上森林茂密,有白桦,云杉,红松,听说还有许多珍贵的动物,有:雪豹、雪兔、棕熊。

从“卧龙湾”继续走,你会在峡谷中看到一蓝色月牙形湖湾,那就是美丽静谧月亮湾。月亮湾会随喀纳斯湖水变化而变化,是镶在喀纳斯河的一颗明珠。

这里天空湛蓝,绿草茵茵,湖水、雪山,好像一副美丽的油画。

我爱美丽的喀纳斯,我爱美丽的新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297 字

+ 加入清单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决定抗美援朝。付雁作为一名机要干部,向东北军区报到,随后作为第一批赴朝鲜人员去朝鲜,在志愿军总部担任一名话务员。

这时候,他才16岁。

抗美援朝,志愿军官兵牺牲很大。但是,付雁因在志愿军总部,没有上前线,加上又是话务员,个人的安全基本上是有保障的。但是,他也经历了好几次的惊险时刻。

首先是在赴朝路上,他与22名机要干部乘坐汽车进入朝鲜。一次,汽车行驶在公路一个拐弯处时,突然前面一颗炸弹爆炸,冲击波很大,汽车颠簸了几下,除司机受了一点轻伤外,其他的人虚惊一场,毫发无伤。

为什么?

公路拐弯处前的一个山头,挡住了飞舞的弹片。

三天三夜后,他们抵达志愿军机关所在地——大榆洞,随后,再被安排乘坐汽车去前勤指挥部报到。一路上,飞机不停地轰炸。晚上,大家昏昏欲睡时,突然又一声巨响,一颗炸弹在不远处爆炸,驾驶员头部和胸部受重伤。

而其余的八人个个完好,其中也包括付雁。

以后,付雁又两次历险。

那是在第五次战役前夕,因为前方一直在激战,话务员每天只能睡二三个小时。经常是敌机在头上盘旋,他们照常工作。一天,大家正在吃晚饭,敌机突然出现,狂轰滥炸,付雁和大家立即往山沟转移。

结果,在途中,通讯员小韩不幸中弹牺牲,年仅18岁。

其他人安全无恙。

因为工作太忙,睡眠不足。付雁等话务员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多睡上三四个小时。一次,他在烛光下带着棉帽工作,不知不觉睡着了。结果,烛火把棉帽右边的护耳烧着了,把他右边的头发和眉毛烤焦了一大块。

这是付雁在朝鲜唯一的一次受伤。

付雁是丹东人,自幼丧父,家中有四兄妹,他是老五,母亲最喜欢他。1953年朝鲜停战了。因为他离家较近,领导照顾他,给他批了10天假期回国探亲。

付雁是三年前被东北军区到学校挑选机要员,被选中参军的。当时母亲知道后,舍不得他走,心里难受,但没反对。

1950年元旦前四天,付雁离家正式去学校了。在离家前的那个晚上,母亲彻夜未眠,一面流泪,一面为他准备了几件衣服。第二日,她冒着寒风,踏着白雪,满含热泪,把儿子送上了火车。

这一次请假回家,可以见到自己的母亲了,付雁很高兴,带上了立功喜报,还从战友那里借了一些钱,准备孝敬母亲。

可是,他回到家后,哥哥和姐姐们虽然很高兴,却表情异常,似乎都在躲避什么。付雁突然预感一种不祥之兆,便追问:“母亲呢?”

“母亲已经病故两年了。”大哥说。

接着,大哥告诉他:“你走后,她就一反常态,情绪始终不好。后来,听说你上前线去了朝鲜,整天坐卧不安,神魂恍惚,天天念叨你,见到当兵的就问:‘我家春子(付雁的小名)呢?’她还说要去沈阳看你。三个月后,1951年初,她发展到不吃不喝,最后经医院抢救无效于2月10日逝世。你在朝鲜打仗,我们也无法告诉你。”

这真是晴天一声大霹雳!付雁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第二天,他在母亲的墓前整整坐了三个小时。

随后,假期还没结束,他就带着终生的愧疚返回了朝鲜。后来,付雁在部队中干了一辈子,也成为了一名解放军干部。

70年后,付雁还忘记不了自己的母亲。在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时,他含泪向人们讲述了母亲当年不吃不喝而死的往事。但是,他坚定地说: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不能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圆梦中国德耀中华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883 字

+ 加入清单

华丽的舞台伴着激扬的旋律,当代“雷锋”郭明义走上舞台,敲响了善的古钟,主持人庄严宣布:“第四届道德模范颁奖仪式现在开始”,在一段振奋人心的开场白过后,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平凡而又神圣的名字从我耳边飘过,使我的神经紧绷。

郭明义、林俊德、尼玛拉木……他们是多么平凡,可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的伟大,或舍身取义,或无私奉献,或坚守岗位,或善及他人,或见义勇为,或孝亲敬长……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奉行善的原则,阐述了爱的真谛,他们让中华民族的仁义道德达到传承,他们虽没有超人般的能力,却有着超人般的灵魂,他们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

人生的意义在那里?不是在于沙子能够随风飘扬,也不在于泉水能够自由流淌,更不在于人生路上一帆风顺,而是在于沙子混入水泥能够垒起城堡,泉水流入水井能够供人饮用。是的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做出贡献,做出一些意义,过得良心的事,只有那样,生命才能算得上完美,人生才会更加多彩……

何玥,一个在平凡不过的人,在面临死亡之际,毅然作出捐献器官的决定,虽然她只是一个小学生,虽然她比我小得多,可那一刻,她足以让我仰望;罗阳,我国辽宁号航母总指挥,身负病痛,仍不离岗位,坚持指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更是中华人民心中的英雄;张丽莉,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为人献出了自己的双腿,她就是那群花中最美的茉莉……

我不知道,当他们(或他们的家人)站在颁奖台上时,是应该悲伤还是应该高兴,是应该流泪还是应该微笑,他们失去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甚至是生命。可最后,我还是看见他们笑了,我想,我知道那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擦出了生命中最炫丽的火花,很美,很美!

可他们为何要这样做?难道正如有些人所说,他们是傻,是求名?我想并非如此,他们舍己为人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正直、责任感,善良使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就是这个社会的正能量,只有有了正能量,人与人才能和谐相处,增进感情,只有有了正能量,社会才会稳定,国家才会富强,生活才会更精彩。

面对他们我无言以对,剩下的只有感动和泪水。我想说,我也想做和他们一样的人,我要向他们致敬,是的——我向你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上个学期,我们语文课学了《圆明园的毁灭》课文。文章讲述了美丽辉煌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侵略。让我感到了侵略者的贪婪和残暴。今天,我又一次看了关于这段历史的纪录片《圆明园》,感受到不仅是侵略者的残暴,更是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

圆明园由康熙、雍正、和乾隆精心设计,着手打造,用了151年的时间建造了一个好比人间仙境,漂亮精美的圆明园。并藏有无数奇珍异宝。圆明园内有数不尽的宫殿和令人陶醉的景点。只忙着建筑园林的皇帝不知道,世界以及功能变了,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业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蒸蒸日上!西方列强开始侵入中国,大清陷入风雨摇曳之中。1860年,英法联军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圆明园就在魔爪下毁于一旦。这帮强盗不但毁了我们中国的文化历史,还毁了我们中国璀璨的文明。

我看完片子后,心里对当时为对抗侵略者的军人表示深深的惋惜。他们并不是懦夫。数万勇士英勇地朝着侵略者冲锋,冲锋,以求保全皇帝,保全圆明园,保全中华民族的尊严!但是,再勇猛的铁骑,再锋利的战刀,也无法与先进的来福qiāng,远程炮相抗衡,可敬可怜的勇士们,举着大万长矛还没有来得及接近敌人,就被远程炮炸了个粉碎,可悲啊!被炸了个粉碎,同时被炸碎的还有大清帝国的防线。他们不知道,当他们还在使用着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大刀长矛时,当他们还在使用着两个世纪以来丝毫没有改进的炮时,敌人已经拥有了发达的机器,拥有了强于大刀长矛数百数千数万倍的qiāng炮!清政府没有让先进的科技进入国门,没有让他们拥有同敌人相同的武器,因为皇上认为“天朝”无所不能,无所不有!

这个悲剧告诉我,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不断地进步,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是一名学生,我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强身健体,长大了和千千万万同胞共同用自己的力量去创建自己的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是中国人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我中华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从《诗经》中“坎坎伐檀”的江边,到《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我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的祖国。

金秋十月,国旗招展,举国同庆。今天全国各族人民满怀喜悦,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大江南北的中华儿女都在尽情高歌,为古老而年轻的祖国深深祝福!可我们深知,这一切的来之不易:革命先烈用鲜血、生命换来了祖国的未来。《我是中国人》就是抗日的写照,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一个爱国主义将领吉鸿昌以“我是中国人”这句响当当的话语,喊出了中国人的气势,喊出了中国人的尊严。因为当时日本正在侵略我们的祖国,很多人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卑,可是,勇敢的吉鸿昌没有退缩。他逢人就说自己是中国人,可总是遭到那些人的嘲笑和侮辱。而这些带有讽刺的话,却让吉鸿昌有了一个念头——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吉鸿昌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随后,他就写了一个牌子每天出门都戴着,牌子上的字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吧——“我是中国人”!这一声呐喊吓退了许多人,也惊醒了许多人。吉鸿昌没有因为祖国的贫穷而嫌弃它,这就是一个爱国者的伟大胸怀。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詹天佑不顾他人的嘲笑讥讽,一心为国,日夜工作,终于造出京张铁路。革命英雄刘胡兰为了保护国家机密,宁死也不出卖祖国。

遥望未来,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许我们不能像先烈们一样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只要怀有一颗爱国的心,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报答祖国大地对我们的哺育之恩。

悠悠中华,数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梁,千斤重的大石压不跨你有力的肩膀。你孕育了高山的巍峨,大河的奔腾,和那长江底蕴的灿烂辉煌!我们正是这些辉煌的守护者,祖国需要我们一起守护。看奔腾的江水,浩荡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看翻滚的浪花,惊涛骇浪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看着从落后走向富强的祖国,我们也要时刻记住:我爱我中华,我是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网络主题直播观后感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四十年砥砺奋进,七十年长歌未央,一百年精神永存,时至今日,在五四爱国旗帜的引领下,中国人进步图存、科学救国。中国梦以一丝微光到今日的无限光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传承,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之重任,科学兴国,吾辈担当。

科学兴国,是历史的启迪。那时我们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而不自知,殊不知,工业革命后科技发展迅速的西方文明已逐渐将我们甩在身后。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紧锁已久的大门,这片繁华千年的大地上留下了无尽的血泪与伤痕。近百年屈辱史,凝聚了中华民族无力的抗争与挣扎,终将沉睡的民族唤醒。鲁迅说:“我们将火药制成了烟花炮竹,可西方却将其制成火炮。”科学的停滞与落后,是造成我国国力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救国的旗帜,将中国唤醒。

科学兴国,是时代的感召。我们关注今日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跃居世界前列。林达曾言:“刺破水面的锐利冰封,它也许只露出一角。”我们不仅仅要看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更要看到速度之下,能源驱动型产业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面临着人口红利衰退,增长乏力;高科技产业核心科技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窘境。无论经济之花多么繁荣美丽,若没有科技作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之梦的实现又何以为继?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个时代,这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在无数实践中被证明,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国之兴盛当以科学兴国、科学创新为先。

科学兴国,是吾辈之担当。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说过:“社会如同一条船,每个人都要做好掌舵的准备。”而我们要做的,则是要做好接力传承中华科学兴国之使命。我们可以看到,先辈们已为我们迈出了坚实一步,从五四科学救国的大旗,到“八六三”计划,科教兴国战略,再到神舟系列飞船升天,杂交水稻亩产再度突破。我看到,从邓稼先的隐姓埋名,到屠呦呦永不放弃,再到南仁东的一生坚守,无数前辈的努力,造就了今日蓬勃发展之中国。而我辈当承其志,将中国梦以高铁般速度持续推进。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国度,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代,领袖在新年贺词中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愿当代青年同胞们用科学力量武装自己,接力传承中华复兴之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儿童被拐卖或走失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走失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走失儿童事件的发生,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事情呢?201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引起了我久久的思索。

张宝艳、秦艳友夫妇,是吉林省通化市人。自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能感同身受的体会到走失孩子的父母内心焦虑的情感。此后他们便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

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在张宝艳与丈夫的悉心维护下,网站逐渐发展起来。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人多,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志愿者们在张宝艳的带领下,积极核实搜集信息,对家长进行防骗指导,及时向公安部门反馈情况,提供线索千余条。多起积压多年的拐卖案件告破,不少儿童结束流浪乞讨生活,回到亲人身边。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事感动着我们,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让我们用最纯净的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航拍中国的主题观后感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你也许已经去过很多地方,看过不少美景,但这次《航拍中国》以全新的视角,带你领略不一样的绝美风光,有的你可能早已去过,却会让你欣赏到它不同角度的美,那些原本熟悉的景致,竟有这般令你意料之外的想象;有的你还未踏足,甚至未曾听说,它一定会让你忍不住惊叹,原来这个地方还有如此美到令人一下子呼吸舒畅的风景。

在我看过的为数不少如BBC、NHK、美国国家地理、Discovery介绍中国美景的纪录片里,《航拍中国》确实带给我一种全新的感受,刷新了我对孕育中华文明这块土地的认识,那些人文地理就像是第一次看见,让我看得心潮澎湃,每一帧都是最美的壁纸,每一幅如画的风景都想珍藏。

同时,我边看心中边弥漫着略微悲伤的情绪,脑袋胀得难受,内心想要呐喊,这么多美妙的地方,我却还不曾身体力行地去丈量它,亲身感受它对我身心的冲击。

第一季总共6集,每一集50分钟的震撼,我几乎一口气就想把它看完

海南比我想象的还要美;

陕西比我想象的还要雄奇;

新疆比我想象的还要多彩;

黑龙江比我想象的还要富饶;

江西比我想象的还要秀美;

上海比我所见的还要丰富;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 960 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 300 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当你像鸟儿一样离开地面,冲上云霄,前往平时无法到达的空中,看见专属于高空的奇观。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幅模样。从身边的世界,到远方的家园,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历史,50 分钟的空中旅程,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从现在开始,和我们一起,天际遨游!”,这是每一集片头的解说词,听一听,都能让人热血沸腾,该系列片共34集,每集50分钟,覆盖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分五季制作播出,每年推出一季,每季6到7集,第一季豆瓣评分高达9.3,看过的人都惊呼:再次爱上这片土地。

中国这么大,我真的很想去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全文共 1862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被中华儿女铭记的一年,当新年的钟声敲响,辞旧迎新之际,人们争相祝贺,共同欢度佳节,却从未想到,灾难正在逼近。

继“非典”之后,中华民族再次迎来了新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病魔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特别是湖北省武汉市,被病魔紧紧地握在魔爪之中,全国感染人数急剧攀升,神州大陆一片灰暗。

面对疫情坐视不管可不是祖国母亲的做法,采取积极有力的行动才是她的选择,将湖北省封省,禁止客车、公共汽车运行,在各个道路关卡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点,以及加强防疫知识宣传教育……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伟大的祖国和人民始终心连心,并肩抗击疫情。

在抗击疫情的先锋军中,身着白衣的他们最引人注目,他们是生命的守护者,与死神较量的勇士——医护人员。当病毒来临,人人自危之时,忘记自身的安危,丢下自己的家人,舍弃了小家只为捍卫大家的是他们;为了挽回一条条生命而与死亡奋战无数个日夜的也是他们。八十高龄、曾抗击“非典”的英雄钟南山院士再次扛起抗疫的战旗,引领着这些白衣天使,身披密不透风的防护衣,终日徘徊在那布满死亡气息的病房,去驱散“新冠”的阴霾。在少得可怜的休息时间内,为自己鼓劲,为武汉加油,他们早已习以为常。当记者来到他们的身边,他们的防护服胸前满是“武汉加油!”的字样,后背上书写着他们对亲人的思念,对战胜疫情的信心。

医者仁心,所有医护人员舍身忘己、奉献一切的决心和勇气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信、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即使在转瞬即逝的“生死瞬间”,他们依然用温暖和关怀淡化着恐惧,当感染者绝望地问道:“医生,我是不是快不行了?”那透过口罩的满情希望的声音坚定地说:“不会的,我们一定会战胜死神的!”面对病魔的肆虐,他们不假思索地写下“请战书”,在亲人的注视下去投入这场殊死的决斗。口罩能遮住他们的面庞,却遮不住他们救死扶伤的赤诚之心。

冲锋在抗疫前线的还有那些为过往车辆做防控检查的警察和护士,热火朝天地上街消毒的志愿者们,为开学作准备而彻夜未眠的老师,自愿接送医生上下班的司机和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用行动向世界诠释“中国奇迹”的工人……还记得在疫情检查点工作的警察叔叔们,看着他们一脸疲倦,我忍不住问他们“叔叔累吗?”“当然累了,但是如果临阵脱逃,那就害了老百姓呀!”说完,他们羞涩地笑了。我想让那位因“洁癖”而斥责护士的官员看看这样的笑容,让他明白:虽然平凡的他们做着平凡的工作,但人民的安全便由平凡的他们守护,拦住病毒的万里长城也由这群逆行者铸就。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迫使病毒放慢了脚步。胜利的曙光刚刚泛起,一些人就沉不住气,组织聚餐、多人外出等现象在某些地方又严重了起来。疫情又出现反弹,之前的努力很可能因现在的松懈而功亏一篑。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四) Touching Chinese Character Awards Ceremony (Four )

这次疫情里,有太多感人的故事,太多可爱的人。医生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冲在前线给病人治病,警察叔叔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欢乐,主动站出来坚持岗位,工人们不畏艰辛紧急建造医院,人民群众有钱的捐钱,有菜的捐菜,有口罩的捐口罩,有力的出力,做医疗物资的连夜加班,懂健康知识的走村串寨做防范知识宣传……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多么的了不起!

如果不是这场灾难,我们也许很难知道,平平无奇的人群中,原来藏着这么多闪亮的灵魂。他们特别普通,特别朴实,但也特别不平凡!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让我们温暖,安定,心中充满力量,眼前满是希望。

作为一名中学生,国家危难当头,我们上不了战场,又能为祖国些什么呢?我想目前最该做的就是呆在家里,不外出,不聚会,不访友,出门必须戴口罩,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听从专家的安排。这几天,天气好转,我们社区有人总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免疫力强,出来闲逛,这种情况非常令人担忧,要是每个人都这样想,那我们这场“战争”还要被拖延多久,国家还要付出多少!所以我还打算在社区做一些宣传工作,给社区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以及小朋友们讲解一些新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性有多强,这场“战疫”的严重性,一些防护知识等。除此而外,我想更重要的是,时刻不忘祖国的恩情,不忘每一次的灾难中,那些抛家别子不顾个人安危为我们付出的人,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的学习生活,从现在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效祖国,报答那些为我们护佑生命健康的“恩人”。

最后,我呼吁大家不要恐慌,不要害怕。我坚信,在全中国、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很快的打赢这场战“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