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磨练的材料作文汇集20篇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你跋涉千山万水历尽挫折磨难时,蓦然回首,你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微不足道,一切都是如此多姿多彩,让我们勇敢的迎接挫折,迎接美好的未来吧!看看下面的范文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浏览

3720

作文

721

一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写作文的方法。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帐,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如果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

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

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有人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长路上的磨练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成长,是每个人在自我完善、自我成熟前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这条路上,我们将经历许多奇特的事情,但最终少不了磨练。在成长路上的磨练中,一次成功的考验,使我受益匪浅。

小学六年级的一个下午,天空乌云密布,坐在教室里的我惴惴不安,因为一种不祥的预感让我有点害怕……上课了,只见老师手捧着一沓试卷,一如既往地走进教室,随后便说:

“前几天数学测验的结果出来了,下面由我来公布成绩。”

老师在念着每个同学的成绩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那种不祥的预感,使我的心情愈发紧张。无意间,我听见老师念了我的名字,紧接着报了分数:82分,顿时我懵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晚上,我看着自己的试卷,在想:为什么现实是残酷的?为什么我这么粗心?一个个质疑的问号萦绕在我脑前,我的心里十分失望。但静心想了一会儿,我发现,这次失败没关系,重要的是它将让我面临新的考验,所以我不能在懒惰下去了,应该勤奋,积极向上地对待新的考验。

为此,我每天都认真听课,晚上及时巩固知识,还多做了不少的练习。一天、两天……两个星期过去了,我觉得自己的知识面充实了不少。于是,在新的一次考试中,我信心满满地答起了题。自己虽用功了很多,但等待分数的心情还是很忐忑的。漫长的几天过去了,老师终于改好了试卷……终于,我听到自己的名字,接着看到了我的分数——98分。我乐了,第一时间想到:我经受了考验,我成功了。

成功的背后总有汗水的付出,我在经历了失败时,才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如何去面对成功的考验,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我得到了磨练,在收获满满时,我会记住,记住这成长路上的磨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孝道预测材料作文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个人,因为是独子,所以受到母亲的娇惯。他由娇惯到顶嘴,由顶嘴到骂母亲,最后竟打起母亲来。其母被打得鼻青脸肿,还依然爱他,邻居们都感到气愤。有一天,这儿子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议论,他也挤了进去,只见一头母牛的乳头鲜血淋淋的,原来是被小牛用角触伤了。有人大声说:“把这没良心的小牛杀了算了,它竟这样对待妈妈。”又有人说:“谚语讲‘孤犊触乳,骄子骂母’,牛是畜生嘛,可是有的人比畜生还不如。”这儿子觉得大家好像全看着他,且眼中充满了鄙夷。他又羞又怕,天良发现,从此改过,成为受人尊敬的孝子。

读了上面的故事,也许你想起了自己或他人孝顺父母的故事,也许你想对孝或不孝的人说点什么,也许你还想对教育孩子的问题发表点自己的看法……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材料指引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油画——《南京大屠杀》(中国旅美画家李自健)。它展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2米、高2。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左侧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右侧一联为“佛”:一位佛家弟子正拖起一位惨死的老人。整座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

这幅油画在海外巡展时曾引起巨大轰动,常常见到西方的观众在画前默默伫立,久久不愿离去,许多人都泪流满面。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人对展览的成功感到不舒服。一些日本人也来参观。他们走后不久,就有人打电话来,要求主办者撤下《南京大屠杀》。随后,主办方又接到了日本大使馆打来的电话,再次提出撤画的请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浅谈磨练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雪白的玉石不破玉雕琢,哪能在为贵重的玉器呢?同样道理,如果我们没有经过磨练又怎能成为一名有用之才呢?人的一生充满着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困难,而这些困难正是阻碍我们成才的绊脚石,所以我们要想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勇于面对困难,把这些困难看成是一块磨练出人才的试金石,而决不能畏手缩脚,担惊受怕。

同样是孩子跌倒了,其中一位母亲慌忙地走过去并抱起孩子,不停地自我责备,并叫孩子打她几下以讨得小孩不哭;而另外一位母亲的态度则截然相反,她却没抱起孩子,而是站在孩子的身边,并鼓励孩子在他跌倒的地方站起来,虽然小孩子在哭,在撒娇,但最后还是自己站起来。这两位母亲的不同做法,必然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一些不同的影响。相对后一位母亲来说,第位一母亲的目光就比较短浅了。她应该明确地知道,今天是由昨天发展而来的,必须向明天发展而去。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的困难挑战,如果连这么小的困难也应付不来,那么将来面对稍微大一些的困难时又怎能“站”起来呢?

从前人驯养了一只虎皮鹦鹉。约半个月后它逃出了笼子。主人痛心,惋惜,但又想,鸟归林,鱼入水,正是“得其所哉”,便也心境安然。谁料十多天后,在山坡上的树林子里,找到的却是它的僵硬尸体。看林老人说:“家养的鸟儿,用不着找吃找喝,慢慢地便失去觅食的本领。一旦飞出笼子,难免会饿死?quot;主人半信半疑,拿回来一解剖,可不是,肠胃空空,没有一点食物渣子。可悲啊,天底下竟有这种鸟儿,飞到广阔的世界,饿死在果实累累的林子里。人总是在长大的。换一个角度说,人是会变老的。那位母亲究竟还有多少天可以照顾自己的孩子呢?如果不让他从小经过一番磨炼,让他的意志坚强起来,那么长大后遇到挫折时就会一蹶不振,最终成为社会的废弃品。

“举世人生何所依,不求自己更求谁。”忠告所有的家长大人们,孩子长大后靠的还是他们自己,如果你不让他们经过一定的磨炼,那么他们长大后经受不起挫折,必然遭到失败。我看你们还是像第二位母亲一样,培养你的孩子成为一个可以在高空飞翔的雄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示例二:磨练小学作文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我羡慕军人的英姿飒爽,羡慕军人的英勇顽强,羡慕军人的勇往直前……可是“军训”——多么可怕呀,令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对军训产生了恐惧感。然而军训对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小孩也是有好处的。有人说:“为什么要军训?军训有什么好处呢?”军训能使我们养成不畏困难的精神;使我们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并有时间培养一技之长,创造新的财富,只有这样,我们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是中国的未来不致落空。

军训又像一个神奇的四味瓶,酸、甜、苦、辣四味俱全,犹如一条滔滔不绝的小河不断地向我们涌来 ……大家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有着与众不同的收获,令我们心有余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长城的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长城在中国历史的长久岁月中,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次修筑;我国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它贡献了智慧,流尽了血汗,使它成为世界一大奇迹。不论是巨龙似的城垣,还是扼居咽喉的关隘,都体现了当时设防的战争思想,而且也标志着当时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例如,明朝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筑业也体现了规模巨大的生产流程和比较科学的烧制砖瓦作坊。因此砖的制品产量大增,砖瓦已不再是珍贵的建筑材料,所以明长城不少地方的城墙内外檐墙都以巨砖砌筑。在当时全靠手工施工,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的情况下,采用重量不大,尺寸大小一样的砖砌筑城墙,不仅施工方便,而且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建筑水平。其次,许多关隘的大门,多用青砖砌筑成大跨度的拱门,这些青砖有的已严重风化,但整个城门仍威严峙立,表现出当时砌筑拱门的高超技能。从关隘的城楼上的建筑装饰看,许多石雕砖刻的制作技术都极其复杂精细,反映了当时工匠匠心独运的艺术才华。

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为七点八米,有些地段高达十四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六点五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五点八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外檐墙是指外皮墙向城外的一面。构筑时,有明显的收分,收分一般为墙高百分之二十五。墙身的收分,能增加墙体下部的宽度,增强墙身的稳定度,加强它的防御性能,而且使外墙雄伟壮观。内檐墙是指外皮墙城内的一面,构筑时一般没有明显的收分,构筑成垂直的墙体,关于外檐墙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处的墙体厚度为准,这里的厚度一般为一砖半宽,根据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砖的砌筑方法以扁砌为主。

墙的结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定的,总观万里长城的构筑方法,有如下几种类型:

(1)版筑夯土墙

(2)土坯垒砌墙

(3)青砖砌墙

(4)石砌墙

(5)砖石混合砌筑

用砖砌、石砌、砖石混合砌的方法砌筑城墙,在地势坡度较小时,砌筑的砖块或条石与地势平行,而当地势坡度较大时,则用水平跌落的方法来砌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磨练给人勇气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怎么样?没人要读了吗?”语文老师脸上有一种莫名的严肃,语文书被她放在了讲台上,清清楚楚的看见那四个醒目的字:中华少年。

我们都把头低得不能再低,尽管我知道这样下去,又会让老师失望,可是我已经朗诵过了,要把磨练的机会让给别人了吧?我紧紧地咬着下嘴唇,目光四处游历着,期望看见一只手,哪怕是一只也好……

终于,一只手坚定地举了起来,我们大家都吃了一惊,再把目光投向老师时,那脸上是花一般的笑容,她向我前面的举起手的男生轻轻点头,他便心领神会的站了起来。

窗外的一束阳光悄悄地射了进来,光束中,无数小精灵在舞蹈,将男生包围起来。

他,叫徐雨冰,平时成绩并不怎么好,读课文时,甚至连句子都读不通顺,可是他挺爱朗诵的……

我的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失败又怎样?这本来就是一场练习……

徐雨冰举起的手个同学们开了一个头,又有几只小手悄悄举起,都是平时很调皮的同学,但他们都是万分自信,万分坚定。

好听的女音响起,像是合唱团的领唱,*三个同学也大声朗读起来。虽然没有前面几个同学朗读得好,但那声音,好特别。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激情、澎湃的结尾赢来了更加激情,更加澎湃的掌声,我清楚地看见,老师美丽的眼角边分明有——亮晶晶的东西……

勇气是什么?这个,就是勇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长需要磨练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成长需要磨练!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其实,我们就像梅花一样从苞中慢慢成长,在严寒中经受困难的阻隔,在困难中锤炼意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开出鲜艳夺目的花朵。

在成长旅途中,我们感受“百川东到海”的人生哲理:百川由小河汇集而成,小河又是条条山涧溪流聚拢而成,小溪则是潭潭清泉融合而成……其实,海是由一小滴露水积聚着生命的能量,经过它不断磨练而成就生命的辉煌。小水滴在成长过程中,是很艰难的,因为它从叶上滴落,曾被地上的石板“砸”得粉身碎骨,但它面对石板的坚硬阻挡毫不退缩,年复一年,终于水滴石穿。于是,在石板上长成了小潭,小潭成为溪流后,从山涧奔流而至。面对卷起的石尖,它毫不畏惧,从不绕道而行,而是迎面而上,最后将石尖移为平地,长成了河流,小水滴就是这样从困难中得到磨练。

蝴蝶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生命的历练:当蝴蝶幼虫还在坚硬的壳中,幼虫一次次不断撞击,这对于一个柔弱的生命来说,是块钢铁般坚硬的蛹壳。可想而知,幼虫一定会被撞得遍体鳞伤,但幼虫却从不放弃,不停地经受着撞击,最终在困难中磨练了自己,长成天仙般的身体,在空中尽情飞舞,这是历经磨练后展现出来的生命光彩。

对于我们来说,更应该接受人生的磨练,不应该在困难面前低头,而以积极进取的面貌迎接挑战,勇敢地面对困难,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磨练自己。我们只有经历“困于心衡于虑”的磨练,才能不在挫折与创伤面前一蹶不振,因为成长需要磨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长总在磨练后作文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磨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乐章。任何缺少磨练的人生都是缺憾的。——题记

镜头一

早晨,妈妈总是很早起来叫醒我,可我总是赖在被窝里,迟迟不肯起来。就这样,在自责和抱怨中,我虚度了很多美好的晨光。

镜头二

从小,我就对大海有一种向往,但在游池中呛过水之后,便对水产生了一种畏惧感。

今年的暑假,怀着对大海的向往,我和妈妈来到了北戴河。

海天是苍茫的一色,分不清那里是海,那里是天。海浪翻滚着,以千军万马之势向我奔来,我被大海征服了,震撼了。猛然间,心中的恐惧感占据了我的身心,我想下海的想法仿佛瞬间全无。

不断地有人下海,他们欢呼着,雀跃着。

难道我只是要做一个看客,默默地就这样欣赏着吗?难道我来到这不是为了征服大海吗?

我鼓起勇气,缓慢地移动着脚步,投入了大海的怀抱。带着泳圈,我渐渐地伏下身子,漂游其中。逐渐,紧张的神经放松了下来,慢慢地双手又漂浮在水面上,身体显得格外的轻盈。有了这样小小的进步,我放心大胆的将双手挥动起来,在水中游动着,体验着大海带给我的自由与快乐。

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那种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懒惰、自卑和怯懦,像茧子一样牢牢束缚了我们的身心。只有在遇到困难时,逆流而上,不断地磨励自己,战胜自己,才能使我们变得勇敢、自信和坚强。

我愿化茧成蝶,书写精彩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作文:2024中考新材料作文复习

全文共 11156 字

+ 加入清单

材料作文

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

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

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这不是新材料作文是什么?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06年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1、重庆市

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感悟作文。

一天,父亲同我去公园,他指着园内的两棵树问我:“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树吗?”我一看,高大的是白杨,显得十分矮小的是银杏。父亲说:“这两棵树是同时栽下的,栽下时都一样高。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到后来,为什么白杨长得高大,而银杏却生得矮小呢?”父亲见我回答不上来,接着说:“孩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这诗一般的语言,像一道阳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心。

要求:1、自拟题目,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与本人有关的人名和校名。

2、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试题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父亲与儿子在林间散步。

突然,父亲停下来问儿子:“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

儿子仔细地听了听,说:“我还听到远处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两辆马车。”

儿子问:“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两辆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的分辨出一辆是载物马车,一辆是空马车。载物马车发出一种和谐的声音,而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未等父亲说完,儿子便恍然大悟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字数在600字以上

3、北京市中考试题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60分)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英国媒体有这样一则报道:在几十米高的海浪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女孩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将有威力强大的海啸发生。她立即让父母发出警报,疏散了诲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

这则报道唤起了你的哪些回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从沉着、自信、关爱、知识的力量中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物的真实姓名。

4、安徽省中考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朱女儿的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边就是左!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

(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5、广东省中考试题

按下面要求作文。(50分)

许多诗句会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请你自拟题目,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否则扣分。

7、宁波

材料: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5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1、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2、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3、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4、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5、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要求:从5句话中任选一个角度构思立意,写一篇文章。

——五个以上的立意角度:

(1)“自由需要约束”

(2)“成功必然经历挫折”,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

(3)(4)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取向:“知错就改”和“人的美关键是内在而非外在”;

(5)自由发挥的空间稍大些,可把其中的一句话----“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作为话题。

这五个角度都不是近年常见的那种独词或短语的表述形式,角度的具体内容需要考生去理解和概括。比如第五个角度,可供学生发挥的空间看似较大,但在审题过程中须对关键词“永远”认真咀嚼,不能理解成“生活不会毫无意义”、“ 生活是充满意义的”等等,正确的理解是目前正遭遇困难,不要消极,应正视挫折、乐观期待、积极进取。

飞翔,哪怕翅膀断了

宁波考生

孩子,你即将离开我,面对这个世界。作为母亲,我只想对你说一句话,那就是:飞翔,哪怕翅膀断了!

人生之路,必有坎坷,一路走来,你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总是赢家。但是,你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梦,无论遭遇到什么。因为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你自己的英雄。

还记得桑兰吗?那个瘫痪不哭,用微笑征服世界的女孩儿。面对人生中最大的不幸,她坦然地看待这一切。当时,你说你要成为像她一样坚强的人,孩子,我希望你能始终记住你曾经说过的这句话:成为一个坚强的人!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你的人生之路还很长,一路上,也许你会被绊倒,会被欺骗,会被蔑视……但是,请你自信乐观,甚至学会着去感激这一切: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加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抛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感激一切值得你感激的人或事。孩子,你应随时记住,痛苦是必须的,你应当以一颗乐观之心面对一切,以你的微笑征服这个世界。

孩子,坚持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也许你会遭遇不幸,它们使你难过、懊丧、甚至想逼你放弃理想。但是,请你记住:心若在,梦就在。还记得那句广告词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希望你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展现自己亮丽的风采。

孩子,拼搏才会成功。长路漫漫,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想象一下,假如铅笔不经历刀削般的疼痛,怎能写出美丽的文字?种子不经历破壳的疼痛,怎能绽放出甘美的笑容?蛹儿不经历破茧挣扎的疼痛,怎能化作蝴蝶,翩翩于天空轻扇羽翼?

孩子,请不要害怕痛苦,因为挣扎过后,你便能破茧而出,凌羽飞翔。

孩子,请记住:飞翔,哪怕翅膀断了。

最后,用心祝愿你成为真正的英雄,绽放属于你的光彩。

点评:这是一篇巧用比拟方式写就的独白式散文,考生以独特的视角将文题的寓意,在虚设的抒情主人公——“母亲”娓娓的内心独白中,作了最好的诠释,这无疑是文章博得阅卷老师青睐的最高明的亮点。行文过程中,考生摒弃了惯常的思维方式,将大量的概括性材料以抒情的笔调和酣畅的排比句式淋漓呈现,让人在赞叹其飞扬文采的同时,亦为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材料融合能力拍案。

阳光总在风雨后

宁波考生

人生就如茶叶一般,只有经过了沸水的浸泡,才能展现出它生命的本色;人生就如鹰一般,只有经过了无数次的跌落,才能练就强硬的翅膀搏击蓝天……是的,人生中少不了暴雨的侵蚀,冰霜的摧残,狂风的袭击。然而,经过了这种种之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获得了更新的生命,会由衷地感叹,阳光总在风雨后。

曾几何时,看透了天边云卷云舒,听熟了耳畔潮起潮落,赏惯了庭院花开花花谢,于是,当望见那只竭力换气要破茧而出的蛾时,心中不觉升起怜悯之情,剪破了茧,让蛾能够“顺利”飞出,可是我错了,破茧而出的蛾死了,静静地躺在那里,永远安息了。它是由于我的不忍而没能经受刀削般的疼痛,没有经历过磨难。我内疚,我自责,我想像着蛾儿化作美丽的蝴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如此美好的生命啊!不觉眼眶湿润了,万千思绪在脑海中浮现:蛾是要经过挫折与磨难的啊,只有在那时丰富了翅膀的承载力,磨练了蛾的意志,才能化身美的象征,获得更新的生命啊!

哦,懂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夕阳渐渐陨落,只留下一片余晖化作天边的晚霞,洒落片片金光沉落在碧波之间,微风吹指湖现,泛起层层涟漪。我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看见湖岸一丛郁郁葱葱的小草,在微风下摇晃着小脑袋,不觉心旷神怡:如此充满生机的生命啊,透过它们的美好,我看到了种子在阴暗潮湿中拼搏,尽管浑身伤痕累累,但它们仍不放弃,执着追逐自己的梦,在百般的疼痛煎熬下,它们才冲破了土层,生机勃发!

哦,懂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曾读过一句话:你可能会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是必须是,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这是制造者对铅笔的劝勉。的确,人生总会遇到挫折与磨难,但这是必须的,我们要从容面对,凭着自己的勇敢去获得更新的生命。

阳光总在风雨后!

点评:有不少同学都喜欢用“阳光总在风雨后”做自己文章的标题,然而,能像本文的作者这样把一句老歌唱新唱活的却不多见。文章最突出的亮点在于,考生借用诗般的意象来诠释主题。茶、鹰、云、潮、花、飞蛾、小草……都被赋予了鲜活的性格或品质,它们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文章主题就是在这样的合力作用下得到彰显的。同时,“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数次反复,巧妙地体现了文章的抒情层次,使文章脉络异常清晰。

蜗牛·痕迹·我

余姚考生

看着蜗牛在阳台上缓缓爬过,我的视线就被它吸引住了。不是因为讨厌它,而是对它身后那条长长的“线”产生了兴趣。我不清楚小小的蜗牛要到哪儿去,但它分泌的粘液却告诉我它已经到过了这里。这是它留下的痕迹,对于它,我的心里竟产生了一丝敬佩。

我在学习的道路上缓缓前进着,我知道前方困难随处可见,讨厌的绊脚石也会越来越多。身边的朋友已经没有时间再来帮助我了,我只拥有一份信念,打垮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终点的信念。我要将我的脚印留在探究的路上。

蜗牛已爬过了阳台,它正在向屋顶出发。缓慢的它显得更慢了,小心翼翼地,勇敢地向上爬行,它身后的痕迹依旧存在,让人联想到了它前进的艰辛。我很想帮它一把,刚想伸出手却又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脑中蹦出了一个想法:如果没有经历艰难的过程,胜利的终点对于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沉浸在一片茫茫题海中,想空闲一下,手中的笔却迟迟不肯放下。休息之余,想到两点一线的生活,想到堆积如山的作业,心中一阵乏闷,怪自己太笨,不懂得“复制”别人的作业,让自己轻松一下,可这个念头才一出世,就被理智给抹杀了。是啊!我要的是成绩,并不是那纸上的答案。

夕阳西下,柔和的金色光芒洒满了大地,魄的墙也变成了金色。小小的蜗牛还在努力地向上爬着。我几乎已经不能找到那小小的一点了。但我知道,它一定会到达屋顶的。它身后那条长长的痕迹见证了它的努力,也让我明白了,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时光飞逝,中考的日子转眼已经到了。以前的艰辛已化作了动力,我心中那不变的信念让我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我的终点似乎也一片光明。

蜗牛如我,在不懈地努力着。

我似蜗牛,为小小的梦不断拼搏着……

蜗牛告诉我,当你在梦想的途中脚踏实地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未来才能绽放光彩。

点评:这是一篇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散文小品,我们发现考生驾驭文体和结构文章的能力很强,巧妙地将让“蜗牛”与“我”两条线索并行,并以“痕迹”作为全文行文的线索,恰到好处而不着痕迹地与命题紧紧联结,十分高明。考生特别关注营造气氛,“夕阳西下”一段像一抹亮彩缀在文中,在渲染蜗牛品格的同时,也巧妙地展示考生的语言功底。同时,短句短段,更使全文文风清新,

痛苦绽放美丽

宁波考生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永远的享受,而在于痛苦的经历后,那绽放的永恒的美丽。

——题记

鹰是天空中的帝王,振翅飞翔,让人肃然起敬。可又有谁知道,鹰承受了多少的痛苦与折磨!雏鹰在巢穴里刚可以自己探出头的时候,它们的母亲就把它们放在悬崖边上,然后推下去,羽毛还未长满的雏鹰使尽全力往上飞,当然,不能飞的鹰将被活活摔死。这仅仅是一道工序,更让雏鹰痛苦的还在后面,母鹰把它们的翅膀折断,然后再次推下悬崖,当最后一只鹰从悬崖上飞上来的时候,它将拥有丰满的羽毛和更加强硬的翅膀。它将是浩瀚天空中的霸主,长鸣一声,气吞山河!

鹰的前半生承受了无尽的痛苦,但它的后半生,使人无不惊羡它的魄力和逼人的气势。

是的!痛苦绽放美丽!

我看过《感动中国》的电视节目,里面的人物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人间的美,我甚至被感动得落下了眼泪。魏青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邰丽华于无声中体现人性的壮美;黄伯云“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他们都是在无数的痛苦后,人性所表现出来的高潮与美丽。记得洪战辉说过:“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搏得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他之所以能从一个无人抚养的孩子成为一个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相信他一定经历了别人无法想像的痛苦。

他们之所以感动了我们,不是因为他们现实的成就与名声,而是他们那让人潸然泪下的痛苦经历。

是的!痛苦绽放美丽!

在生活中,在学习中,不敢下面去迎接痛苦,避开它。那么你将不仅是一个很脆弱的人,更是一个被社会淘汰的人,你的生命将永远暗淡无光,将在黑色中结束。

记住!痛苦绽放美丽,或许,你人生的痛苦越多,你的人生就会更加美丽。

点评: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议论文,考生善用类比,引“鹰”入文,并由“鹰”而人,写那些“大写”的人,写那些感动过每一个国人的当代英雄。真实、典型、时代气息浓郁,考生的选材闪耀智慧的光芒;排比、类比、对比,精练周密而不失华美的语句极显考生的写作功底;在“痛苦绽放美丽”不断的间隔反复中螺旋上升展开论证,鞭辟的论证展现考生严密的逻辑。

任尔东西南北风

宁波一考生

六月的午后,风很大,窗外的小树被没有方向的狂风吹得东倒西歪,我清晰地感受到它的苦楚,因为我几星期前的伤痛在一片迷茫的风雨中拉开了内幕:参加数学竞赛的失利,参加重高保送生考试的失常,坐在教室里等待中考的最后裁决,却因长年做竞赛题忽略了基础,怎么也补不上。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生活就将这样毫无意义地进行下去吗?而如今,看着风雨中命运不能自主的小树,我更疑惑了。

恍惚间,我想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那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在仕途失意时,在与家人分隔两地只能对月怀远时,他仍不忘送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这是何等的旷达胸襟!我知道,接踵而来的磨难让东坡品尝到“寂寞沙洲冷”的酸楚,让他不禁洒下“点点离人泪”,而最终,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理想,游遍祖国山川,留下“大江东去”的豪迈,留下“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慨,留下“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志。他始终记得自己的使命,不管处于什么状况都不曾放弃。执着的东坡,你为华夏文化留下了多少令人惊羡的词章!

又想到“人比黄花瘦”的易安——我最敬佩的女词人。你坎坷的人生,向来让人唏嘘不已;你的晚年,战事不断、丈夫亡故、书画财产被扫荡一空,一下子就跌入到贫困的深渊。在那么多的挫折面前,易安没有逃避,或许她的词中还有“最难将息”的时候,有舴艋舟载不动的“许多愁”,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可是你活下来了,如此顽强地活了下来。偶尔地,你也做绰约多姿的江南女子,挥动蝉翼般的衣袖,捧一缕黄昏后的暗香。坚强的易安,你执着的思考和不畏艰辛的精神,为中国婉约派词人留下了多少永恒的印记!

温柔的阳光把我拉回到现实,抬头看窗外,那棵小树虽被折断了不少枝丫,但仍挺立着,唱响自己的生命之歌,为生命留下痕迹。此时的我已不再叹息,亦不想逃避,只想坚强地面对一切,不管怎样都不再动摇。板桥有诗云:“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的,“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会永远铭记!

〔名师点评〕

作为满分作文,本文有以下亮点:

一、切入自然。

作者先描绘风雨飘摇中的小树,据此引出联想,提出疑问:“生活就将这样毫无意义地进行下去吗?”这一问,紧扣文章内容,又切合作文题的要求。这种由物及人、人物同理的写法使文章洋溢着理趣和情趣。由风雨中的小树到屡试不爽的自己,不由得发出疑问,很自然地想到了与自己同命运的苏轼和李清照,通过对他们人生道路的追寻,不难找到问题的最终答案-------“面对一切”“不再叹气”“不再动摇”,“唱响生命之歌”,“为生命留下痕迹”。切入角度自然,全文脉络清晰。

二、以“情”感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最难得也是最动人之处,就在于真情凝聚笔端,是在说理,更像在抒情,作者对古人的“惊羡”和“敬仰”,跃然纸上,很好地体现了“凡文皆情语”的特点。

三、积累丰富。

积累包括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只有平时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才可能在考场中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从本文可以看出该考生对古典文学的 “偏爱”,体现了“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古诗词名句信手拈来,准确又恰当;“寂寞沙洲冷” (流行歌曲)等时尚元素的巧妙运用,不得不为小作者的大手笔所惊叹。这点尤其值得借鉴。

宝剑·梅花·我

宁波一考生

宝剑

隆冬腊月,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一个铁匠正在专心地铸造着炉中的剑,一记一记地打在剑上。铁匠的儿子问:“爹,剑不疼吗?”铁匠随手拿起一块布擦了擦脸上不断往下滴的汗水:“只有这样,爹才可以完成英雄所托,为民除害。”小儿子看了看铁匠,又看了看通红的剑,似懂非懂的样子。耳边又响起那一下下重重的打击声。

第二天,英雄来了,取走了剑,也结束了剑的苦难日子。该是剑的光辉时期了。乡里人都相信这把剑会帮助英雄除去作恶多端的少霸。雪地里,剑发出了耀眼的寒光,那么与众不同。

一个月后,英雄回来了,带着少霸的头颅。乡里人高兴极了,把宝剑供奉起来,像对待神灵一样。

没有那一记记痛彻心扉的敲打,宝剑还是一滩铁水吧。可如今——

梅花

寒风夹带着雪迎面扑来,街上很少有行人,人们都躲在屋里围着火炉。

随风,淡淡清香阵阵而来。王安石走出门外,试图寻找香气的来源。寒风瑟瑟,可王安石心中却有一股温暖的血液在流淌。不经意的一瞥,使王安石为之动容。墙角,零星的几朵梅花正高傲地开放,似乎天地间只有它们,而全然不顾这刺骨的寒冷。

缕缕芳香,触动了这位诗人的心,一首《咏梅》就是最好的见证。

在这冰天雪地,恐怕也只有梅花自己知道,不傲霜斗雪,怎会有这沁人心脾的香味,更不会有妇孺皆知的《咏梅》。

如今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所以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没有灵魂的空囊。

学习上的压力有时让我想要逃避,想要放弃,然而我又深知没有锻造,没有冰雪,不会有宝剑,不会有梅花。那么没有苦难,就不会有成功的我。

我处在一片荒芜人烟的沙漠,为了生存,我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寻找绿洲。不经历这种痛苦的煎熬,我怎么可以保住性命。迷茫中,我确定了方向。

苦难将是我人生的催化剂。苦难过后就是甘甜,就像阴天过后定会放晴一样,我坚定地相信,我会绘出一个七彩人生。

【误区警示】

考生的习作思维值得称道,文章取材于人们熟知的“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句,并巧妙地化用到考场习作中,让“宝剑与英雄”、“梅花与王安石”等形象为自己创设的情境增添了光彩,并使他们与“我”并列起来,使读者从中感悟到的这一并列产生的强大精神内核:在磨难中,也让自己的人生像他们一样大放异彩!应该说,本文的立意是紧扣住铅笔的第二条原则而来的。

但细读文章我们会发现存在不少应该引起警示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是段落之间的内部联系不紧密。

其一,文章一开头就出现小标题,这就使行文显得太唐突。它就像一间房子进门就看见楼梯一样,让人感觉非常突兀。如果在小标题之前加上一段引言,使这段引言,它一方面能缓解小标题对眼球的冲击,另一方面又能在意义上提挈全篇,当然会使文章在丰富内涵的基础上,结构也变得更严谨。

其二,文章段落之间的内部联系不紧密,需要必要的过渡语言将三个相对独立的片段联缀成文。短短几百字的文章,在运用小标题行文时要特别注意榫接,让榫接的语句能含蓄地联系上下文,使文章行文流畅,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作者清晰的思维脉络。考生在“宝剑”这一小标题下末尾所写到的“可如今——”一句明显与下文衔接不自然。

第三,文章没能寻找到标题与片段之间的联系,以致于全文结构变得颇松散。行文时,寻找主标题与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使全文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否则就会变成“一文多题”的“怪胎”,进而被阅卷老师打入“死牢”。这篇文章以“宝剑·梅花·我”为题,只注重了标题和小标题之间的“字”联,却忽略了它们之间的“意”联,是颇为勉强而不精当的。

第四,三个小标题之间的节奏不和谐。小标题的运用很能显示习作者的语言才华,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小标题的文采,尤其是各个标题之间的和谐,如有可能,最好能运用字数相当、结构相似的短语作为小标题,在概括内容或展示中心的同时,也体现作者高超的炼句功夫。当然,要使文章产生更强的感染力,语言上的润色和情感上的超越也需要加强。

《坚强的疤》

“高中毕业后,我跟着父亲做起了木匠。由于没有考上大学,我的情绪十分低落,感到前途渺茫。

一天,我学刨木板,刨子在一个木结处被卡住,再使劲也刨不动它。“这木结怎么这么硬?”我不由自言自语。“因为它受过伤。”在一旁的父亲插了一句。“受过伤?”我不明白父亲话里的含义。“这些木结,都曾是树受过伤的部位,结疤之后,它们往往变得最硬。”父亲说,“人也一样,只有受过伤后,才会变得坚强起来。”

父亲的话让我心头一亮。是啊,人生正是因为有了伤痛,才会在伤痛的刺激下变得清醒起来;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苦难,才会在苦难的磨练下变得坚强起来。

第二天,我放下了刨子,继续回到学校参加了补习,去迎接人生的又一次挑战。”

《内在美与外形美》

“一九一五年,名扬画坛的老画家列宾和崭露头角的青年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同住在俄国库俄喀拉。一次,列宾去会见一位朋友,恰巧这时马雅可夫斯基正在那里朗诵自己的新作。那是一首控诉法国统治者镇压巴黎公社起义的诗篇,列宾被深深打动了。青年诗人一朗诵完,老画家立即站起来叫道:‘好极了!’并破格地给年轻人一个珍贵的荣誉,就是为他画一张肖像,并且特别声称,在画上要很好地表现他那‘灵感的头发’。因为当时欧洲美术界认为,最富于表现灵感的光彩就是头发。所以艺术界的名流都留着长发,以表示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风度。马雅可夫斯基也有一头非常漂亮的长发。

可是,当年轻的诗人按约定的日子来到老画家的画室门口时,列宾惊讶地发现,原来诗人那一头浓密而漂亮的金褐色头发不见了,只是一个光头!列宾为此惋惜不已。马雅可夫斯基却对列宾说:‘表现一个人内在的美比之外形的美更为重要得多,我剃了光头,就是为了要您更鲜明突出地刻画自己内在的感情气质。’”

《创造》

创造,是孕育,是新生。

创造,是用血汗铸炼时代和历史的闪光点。

人,创造着一切。一切创造都是为了人。创造美的生活,创造美的环境,创造美的人生。

一切能提升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层次的成果,都是创造性成果,都是创造。

模仿不是创造。但踩着模仿向前跨进一步,这一步就是创造。

重复不是创造。但踩着重复向前跨进一步,这一步就是创造。

宇宙飞船,是凝结了前人与当代多少人创造的成果的伟大创造!

创造,闪烁着人性的真、善、美。

灵感,引爆创造的火花。

每一个人的心灵里都拥有一块珍贵的石头,这块石头其实是块通灵宝玉。

有的人,慵懒地让这块珍贵的石头在心灵里默默地沉睡,从未将它唤醒,让它睡成一块平庸的普通石头,从未绽放过创造的火花。

有的人,对创造充满激情,对世界充满童贞的好奇,心灵的那块石头总是清醒着,清醒成一块真正的通灵宝玉,只要外部世界奇特的现象与它一碰撞,就立即绽放灵感的火花,引爆创造的惊雷!

有多少人看着炉火上壶中的开水吐出的热气冲得壶盖上下跳动而无动于衷呢?可是,这壶盖跳动的声音撞在瓦特心灵的那块清醒的石头上,立刻飞出灵感的火花,引爆了蒸汽机的创造,引爆了一场工业大革命。

是啊,有时一个灵感就是一部史诗,一个灵感就是一场革命。

而灵感,永远属于创造者!”

15、江苏连云港

花园里有朵玫瑰花,边上有只青蛙,玫瑰认为青蛙很丑陋,就把它赶走了。可过了几天,青蛙再来到花园发现玫瑰花已经枯萎了。原来没有了青蛙吞食害虫,玫瑰花也就失去了保护。以“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为话题写篇文章。

《海边荒石》

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撼: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水光中轮转着石头们含蓄而神秘的色彩,有的莹绿如玉,有的深红似霞,有的暗黄如湿金,有的粉白如冰雪。它们多得数不清,坦坦荡荡气度不凡地占据了海滩,简直像一座散发着灵异之光的宝藏,拦截了我眺望大海的目光。

我深深地被诱惑了,赤足涉入清澈的水中。左一块右一块,犹如贪婪的盗墓者,我挑着拣着,手里捧不下了,我就把第一批收获排放在岸边,转身又去掏摸。我决心要带一批石头回去,它们的美勾起了我的占有欲。

那些海水中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有独特的形状和花纹,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俯身其中,令人沉醉。

不知过了多久,我捧着又一批宝贝回到岸上,眼前的景像令我大吃一惊。我手中的美石劈劈啪啪落下去,险些砸痛自己的脚。

那些“首批中选”的石头呢?它们怎么都消失了?我只迷惑了两秒钟,就发现它们依然不动呆在原处,只是,岸上的石头不再美丽。我看见一些普通的石头别扭地排成整齐的一列,灰头灰脑,怪模怪样。有的带点儿灰乎乎的红或者绿,有的干脆灰不溜秋或色如沙土。我不敢相信它们就是令我一见倾心的宝贝。呆视之间,我脑中竟跳出那样一个字眼:死亡。

比起海中的美态,这些石头分明全死了。死去的原因,只是来了我——一个倾慕者,对之爱不释手,想把它们带回家去占为己有。就是这点小小的贪婪,无可厚非的欲望,令它们离开长久熟稔而亲密的海水,孤独地承受夏天的烈日,而奇妙的大自然,早已让它们与大海之间此呼彼应,难舍难分。面对倾心或喜爱的东西,我们多么容易犯傻。

我把石头放回海中。在海滩盘桓良久,我竟想到一个时空远隔的人——“昆虫之父”法布尔。这个一生在清贫中与虫交谈的人,在晚年得到一小片废墟。“一块偏僻的不毛之地,被太阳烤得滚烫。但却是刺菊科植物和膜翅目昆虫的好去处。”法布尔把它称做“钟情宝地”。与有些昆虫学家不同的是,别人剖开虫的肚子,把它们制成标本,他却是活着研究它们,“在蓝天之下,听着蝉鸣音乐从事观察”。法布尔把这块“宝地”命名为“荒石园”,听来凄冷,但荒石园的故事却充满了尊重和温暖的感情,每块石头、每只虫子,都有自己的地方,自然自在,荒得其所。

比照我们习惯的一些方式,这才是真正令人起敬的爱。

人文感悟:大地用博爱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也都是充满灵性的,即使是“海水中的石头”也焕发着它们含蓄而神秘的生命光彩!文章描写了海边的石头由“美丽”到“不再美丽”的过程,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依存关系,展现了大自然的柔弱、善良和美丽。透过文字,我们仿佛听到爱的呼唤,呼唤人类关爱自然,关爱大地的万物生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磨练与成长作文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在生活之中,我们只有经历一个个磨练,才能更好的成长起来。

磨练才会使我们更好的成长。像唐僧一样,假如他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能走到西天,取回真经吗?能成佛吗?如果他整天就是吃了睡,睡够了起来念经,饿了再去吃饭,困了就去睡觉,他可能有出息吗?磨练然人更好的去成长,因为磨练锻炼我们的心智,增强我们的体魄,而这些却不就是成长起来的表现吗。所以,我们成长中需要磨练。

不经历磨练,怎样才能成长?成长之中,是需要磨练的,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受过风雨的洗礼,再好看,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根本没有成长起来。从前有一个渔夫,他的捕鱼技术是最高超的,无人能比。他有一个儿子,这个渔夫为了让他的儿子少走弯路,把自己所有的经验一股脑的全部教给了他。可是那个儿子长大了后,技术连最为普通的渔民都不如。他很费解,这时来了一个外乡人,问清楚原因后问他:“你让孩子自己捕过鱼吗?你让他独自出海实践过吗?渔夫摇了摇头。外乡人告诉他,正是因为这样,你才害了他,要大胆的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他只懂得道理而不去实践,又有什么用?

正是这样,在生活里我们需要磨练,而不是畏畏缩缩,只有磨练才会成长,不经历磨练,最终会是一事无成。

在我们的成长中需要磨练,通过磨练,锻炼了我们的体质,增强了心智。只有在磨练中,我们才能会更好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富兰克林的时间表——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问富兰克林:“你怎么能做那么多的事呢 ? ”“您看看我的时间表就知道了。”他的作息时间表是什么样子呢 ?5 点起床,规划一天事务,并自问:“我这一天要做些什么事 ? ”上午 8 点至 11 点,下午 2 点至 5 点,工作;中午 12 点至 1 点,阅读,吃午饭;晚 6 点至 9 点,用晚饭、谈话、娱乐、考查一天的工作,并自问:“我今天做了什么事 ? ”

朋友劝富兰克林说:“天天如此,是不是过于……”“你热爱生命吗 ? ”富兰克林摆摆手,打断朋友的话,“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全文共 7784 字

+ 加入清单

高考作文在经历了近几年话题作文的鼎盛与热闹后开始回归,考察2006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开始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两套全国卷和山东卷就是采用的材料作文,其中全国卷对今后高考的导引作用不容忽视。

现在的材料作文并不是传统材料作文的简单回归,而是一种更加开放的回归,是一种介于给材料话题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之间的作文形式。它比给材料话题作文有更多的限制但在选材、立意上又比传统的材料作文更具开放性。

比如2006年全国ⅰ卷作文: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作文提示语中,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样的要求,不像传统的材料作文那样主旨是唯一性的,而考生就要去准确把握唯一性的主旨,把握不好就会导致偏离正确立意,导致全盘皆输;但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所写内容只要与话题相关就行,而是对主旨的提炼需要从材料中来,较好地预防了话题作文中穿靴戴帽的宿构现象。这种新的材料作文形式既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实际理解分析能力,又能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应该说又是一种进步。

材料作文和给材料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

①审题上:话题作文强调的是“相关”,不故意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只要或隐或显和话题有关就可以;而供材作文的立意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虽然可以从不同角度立意,但不管哪个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来的,因而角度往往也是有限的,不像话题作文那样发散度大。

②材料的使用上:供材作文中的“材料”是必须使用的,所有的立意角度都是从材料中来的,当然在具体的行文中,也可以不写所给材料,只取其立意也可;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读者一个角度,一个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话题,话题范围要远大于材料所提供的范围,所以材料完全可以不用,学生重点是审视所给话题,由话题展开思维,寻找角度。

③思维方式上:供材作文多为“扇型直线思维”,一般是从不同人物、不容侧面对内容进行审视;而话题作文则多是“圆形发散思维”,一般可以从话题的本义、比喻义及文化内涵等多方面思考,离话题可以较近较浅,也可以较远较深。

如:材料作文

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

树叶把自己的绿荫撒向谷地。

在树枝上,他们高谈阔论,

极力夸耀自己。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

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

“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

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

地底下的声音回答,

“是深深埋在黑土中的——树根。”

审题过程:

客观内容: 树叶 树根 树叶与树根的关系 树叶对树根的态度.。

主观倾向: 夸耀 吵吵嚷嚷 对树根“发脾气”,树根则是“温和的”

多角度立意: 树根可以象征什么?树叶可以象征什么?树根对树叶有哪些作用?树根具有奉献精神,树叶要理解树根,树根也要理解树叶。

观照审题: 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家庭与成员,甚至祖国 民族 人民 组织与个人都具有这种关系.

确定最佳立意: 数典不可忘祖 饮水要思源 功成莫忘本 树高千尺莫忘根

创新立意: 有了成就,得意忘形不好,但兴奋一下,自豪一回还是可以的.

再如:话题作文

生活中我见过各种形状、各样色彩、各种质地的绳,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绳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假如此时在你面前放着一根绳,你会想到什么?请以“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体裁。

审题过程:

本义: 纤绳——三峡的纤夫

绞刑架上的绳——受难者

拉风筝的绳——田野里的孩子

挂在悬崖上的绳——登山者

比喻义: “绳”往往具有“束缚”或暗含着“某种关系纽带”的意思。由此可以进一步引申出如:在没有爱情的婚姻里,婚姻是根绳索;

溺爱,有时使母爱成为一根绳索;

在喜欢记恨人的心里,恨是一根绳索;

有时,思维定势也是一根绳索。甚至,自责与自卑也会成为一根束缚心灵的绳索。

一、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审题

“材料作文”因其在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兼考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思维能力,而备受高考青睐。就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轶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如何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一)审题的二原则

1、整体性原则

要视文题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审题,明确题目、材料及其要求中的限制部分和未限制部分。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充分利用所给的条件。不能只抓其只言片语,以偏概全。

(1)把握材料实质。

提供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相比,看起来像是给考生提供了方便,其实是增加了难度。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文题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隐性的信息如言下之意、比喻之意。对此,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比如有这样一个材料:

一位父亲在冬天砍掉了一棵枯树,但到了春天却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发出了一圈绿绿的嫩芽。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现在才知道,它确实还活着。孩子,千万别忘了这个教训——别在冬天砍树。”

按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审视这则材料,可以从父亲和树两个角度来立意。从父亲的角度,可以从“不能轻易否定一个人,尤其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要相信他、肯定他,鼓励他”;从树的角度,可以从“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最困难的时候,切不可丧失信心,黑暗过去就是光明”立意。同时要注意隐含条件“严冬”指“人所处的逆境或人生事业的低谷”。

如果不能整体把握材料,从“不要被假像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甚至仅仅从父亲砍树这一行为出发就得出“树是我们的朋友,不应砍掉它们”就更偏离材料了。

再如:《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

寓言诗中,无论是麻雀说燕子,还是燕子说喜鹊,都有个共同点:每种鸟都只看到别的鸟的缺点而彼此攻击,或把别人的优点当作缺点而互相诋毁,或亦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由此可以联想到生活中有些人对他人品头论足,或出于私利、嫉妒而信口雌黄、颠倒黑白,所以可以确定这样的观点:看人不能只看缺点,不看优点,或看人不能只看缺点甚至把别人的优点看成缺点,或不能抓住别人的缺点而搞攻击,应加强团结,或正人先正己,等等。总之,这则材料是考查考生全面、正确、辩证地看别人或自己。

如果不从总体去概括这个材料的“寓意”,而只是抓住“只字片语”,常常容易陷入误区。“鹦鹉学舌”,确实有些“无原则”;燕子,确实有些“怕冷”,甚至是“怕艰苦”,“见异思迁”。如果这样断章取义来展开议论,势必离题很远。

(2)把握写作范围。

准确把握材料涉及的范围,有利于考生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以“自信”为例,“自信”就是“相信自己”,那么“自己”是不是只包括考生个人呢?不是,小而言之,可以指考生本人,也可以指考生熟悉的另外一个人;大而言之,可以指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考生既可以叙写自己或别人有关“相信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写基于“相信自己”的生活感悟,也可以表达自己对“相信自己”的意见、看法等等。想使文章获得高分,还要把你对“相信自己”之于生命存在方式的意义,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命价值攀升的理性认识,蕴含在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深刻的议论之中,不宜在青少年是否应该有“自信”的层面上发肤浅的议论。

(3)辨明材料关系。

高考作文提供的材料可分为单项材料和多项材料两类。单项材料的审题相对单纯。而对于多项材料,审题时要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关键是要找出它们的最佳结合点,即“共性”的东西,综合考虑,这样才符合命题者的意图。当然最佳结合点未必就是立意,议论的角度可结合论题的现实意义去考虑,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针对性强,有时代气息,也会有一定的深度。

多项材料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同义关系

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相同。如2004全国卷所提供的材料中的这两则:

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达•芬奇)

类义关系

指材料表面看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深入内里,却能发现,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具有相类似之处。如2004年天津作文题:

有一个木匠到山里选木材,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根,觉得没用就走了。后有一位根雕艺术家发现这些树根后,如获至宝,将这些树根雕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

分析: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放弃树根;艺术家从审美观出发,以树根为“至宝”。理解这层意义,对于作文“立意”十分要紧。讨论的重点可以突出实用性,可以突出审美性,也可以两者兼容。

反义关系

指材料的性质、蕴含的意义、体现的观点是截然对立的。例如:

(材料1)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2)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1”和“材料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注意把“材料1”和“材料2”结合起来思考。

这两则材料所含的意义是相反的,反映了青年人中一部分人对人对己不同的道德标准。作文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对立点,深刻剖析这种不同所反映的问题实质。

2、多角度的原则

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原材料,从不同侧面或不同人物、事物出发,列出多个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写。

多角度的原则可理解为一种“实效性原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使你的文章发挥得更好,你就写哪个角度。前提是,一定要扣紧原材料,有思考,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以故。

(二)材料作文审题类型

1、材料的含义明显

如:球王贝利在比赛中共射进1千多个球,有一次,当记者问他哪一个球最精彩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下一个”。

这样的具体文字材料或画面,不需要怎么分析,一看就明白其主旨,那就是:一个人在功成名就后,不能被鲜花和荣誉所陶醉,应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2、材料零碎,但有联系

这类材料,少则二则,多则五六则,或互为对立,或互为关联,或互为相铺,或互为统一,但总有其组合在一起的共同性或联系点。这就需要审题时要辨析材料的异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材料蕴涵的意义。

如: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从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到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腿,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③人们只要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刘白羽《长江三峡》)

这三则材料表面上看各自独立,毫无关系,但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观点就会水到渠成。材料①,是讲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材料②,是讲登山的艰辛;而材料③的中心是掌握规律。至此,中心论点就瓜熟蒂落了,那就是——立志•攀登•规律。

3、材料观点隐晦,但要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

这类材料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

有位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而且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大家问他什么,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他活了六十多岁,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留下来,被人们称为“书橱”。

这样的材料虽好懂,但观点很隐晦,只要通观上下文,认真细致地阅读或观察材料、寻找、抓住关键性字眼或重要的细节,就会挖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观点。

1.“杂乱地排列着各种图书七万多卷”、“被人们称为‘书橱’”,说明主人兴趣很广,但读书没有选择。

2.“每卷书上都有他的手迹”,可问他“他总是七扯八拉答不清楚”、“读了一辈子书,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来”,亚克敦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只博览群书而不能精读,晴蜒点水,因而学而不成。这样抓住关键字眼或细节一分析,观点就水落石出。

依据上述分析,分别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

①学有目的,读有选择;②学之道贵以专。

4、材料是非不清,要求评理

这种类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清是非的辩证能力。如:

针对校园罚款问题,学校和社会上都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学生是消费者;另一种意见认为不但可以罚,还要重重地罚,罚得他心疼才会吸取教训。对此,你有何看法。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要将两种观点分别进行分析、比较、辨别,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分清是非。

诚然,教育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且思想教育并非万能,当然,作为学校除了思想教育外,还可以采取组织的、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法律的方法,其中对于与经济有关的劣行,如偷盗、扒窃、赌博、损坏公物等,罚款不仅是应该的,还是必要的,不罚不足以补损失、儆效尤。因此,第一种意见认为不能罚,未免绝对。而第二种认为罚款可以说是对的,但主张重罚未免过分,其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罚款必须适度。由此可见,两种意见都存在片面性。其正确的观点应是: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适当罚款是必要的。

5、材料角度的多面性,要确定最佳观点

苏轼曾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所说的“见仁见智”。如:

一次,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了故障,技术人员修理了两个月,也未找到毛病。这时,一位瘸腿驼背的德国移民在电机旁仔细进行观测、记录、计算,时间不长,他用粉笔在电机外壳上画了一条线,很有把握地说:“打开电机,把划线处里面的线圈减少十六匝就好了。”许多人半信半疑,但按他的话做了以后,电机果真修好了。公司非常满意,经理问他要多少报酬,这人毫不客气地说:“划一条线一美元,知道在哪里划线,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周围的人听了深感吃惊,但精明的公司经理不但照付一万美元,而且还重金聘请了他做公司的顾问。他就是从小被人讪笑,而在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登上科学高峰的卡尔•斯坦门茨。

这种材料,可以从不同的人物和主旨上分析、研究,列出不同的观点,然后比较,鉴别出最佳观点。

从卡尔•斯坦门茨角度考虑

①逆境可以锻炼人

②成功来自长期的刻苦钻研

从经理的角度考虑

③慧眼识英雄

④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明天的太阳

从“周围的人”,取笑斯坦门茨的人来考虑

⑤人不可貌相

从主旨上考虑

⑥知识的价值是巨大的(或知识就是金钱)

以上的观点都可据以成文,当然前提是能自圆其说。但写作的角度有优劣,文章的立意有深浅。比较一下六个观点,不难看出第②、⑥为最佳。

6、材料属比喻性,需挖掘引伸

这类材料一般有针对性、社会性,实践、思想,尤其具有异向的功能性,如为人处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甚至传统的教育意义。对这类“比喻类比型”材料作文题,一定要细审材料,理解比喻义、找准类比点后,才能进入作文的构思。

如:

有个人曾对茧破茧时的痛苦挣扎而于心不忍,于是用剪刀剪破茧壳使之早点出来,结果帮了倒忙,因为蛾只能爬一会儿就不寿而终了。

对这样的材料,首先最关键的是弄清材料的本意,再理清材料的喻意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点,由此及彼地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与之相关的问题,然后引伸阐发。就这则材料而言,“茧”只有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生命才能发出辉煌,由此推之,一个人欲想成才,就必须经过一番跌打滚爬,经得起暴风骤雨的洗礼,经得起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否则永远不能成为事业的成功者。正如古人所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材料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成才观的教育。另外,还有一个观点: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凭感情意气办事,否则会事与愿违,严重地受到规律的惩罚。

二、范文赏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 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有一条道路,两旁景物极美,路旁插着一块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它劝告那些过客不要因无暇欣赏而留下遗憾。

(二) 有一句格言这样说:“朋友,快快走,请不要为眼前美丽的风光而驻足。”

的确,对这个话题,人们总有不同的看法。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任选其中一则材料,也可以两者结合进行构思。

②作文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例文:慢慢走,快步走

天很蓝,海很清澈,而他在赶路。他的终点还很远,想停歇,却别无选择,他只能一直走,为了执着,顾不得奔走的狼狈,更无暇留意身边的风景——他期待太阳能远一些,海风小一些,就让他安静地继续奔忙。

他终于到了下一个驿站,疲惫、压抑,他只能静静地坐在窗前,感受着片刻的闲适——很快他又要上路。

宁静中,他闻到了海风送来的潮湿而又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丝丝的清凉让他惬意极了。远处传来渔夫满载而归的歌声,海鸟的啼鸣和着波涛,壮美而又悠扬。他看到的是一副风景画,听到的则是绝美的交响乐——原来路途中有这么多风景!他感叹到。

待他再次上路时变轻松多了,他感谢阳光让一切生机勃勃,把一切染得金黄;他感谢海风送来了幸福的音调。在快乐的饱览中,他终于到达了向往已久的山谷。“慢慢走,欣赏啊!”一个标语牌上写道。是啊!路途中有太多的坎坷,但不要被它们遮住心灵的望眼,用心灵去旅行,不是苦中作乐,而是不要将美好遗失。

还要上路吗?是的。饱览了幽幽的林阴,潺潺的流水,聆听了飞鸟欢呼雀跃和鹰击长空时划破苍穹的叫声。他把白帘般的瀑布挂在心里,连绵的山留在脑海中,收拾好行装,再一次上路。他何尝不想留下,而他是执着的,他的目标在更远、更壮丽的地方,而不是为眼前的风景驻足。

斜晖中又见他赶路的身影。体会着路途中的风景,心儿想往着远方,他是快乐的。

是的,每个人都在拼搏,奋斗。有人很累有人却很快乐,为何?在于追逐梦想的心情。抱怨、咒骂,困阻只会使人疲惫不堪,有一天他也许会被压倒在地,绝望中,他是否看到同行的人,歌声载道,继续奔向远方——因为他们感激生命的一切给予,纵使受挫也依然安详,因为他们能发现美,他们心中的天空永远的晴朗。

不沉溺于所拥有的,才会创造出更深微的世界。面对风景,有人驻足;有人则将其当作新的起点——因为向往所以选择远方,面对成功,有志者毅然选择了更高点,鸿鹄之志在乎千里之外,他们一生的风景都在路上。

慢慢走,留心路旁的风景!

加快脚步,收获更多精彩!

简评:这是一篇记叙类文章,用人物赶路过程中既有不懈目标追求,又能懂得欣赏路边的鸟语花香,从中获得力量,减轻路途中的疲劳来形象化的阐述材料所揭示的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长需要磨练的作文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是从古至今民间的一句俗话,确实,每个人都要具有这种精神。是人,就要有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只有吃尽苦,受尽艰辛,才能取得成功,成为上等人物。

这段时间以来,我的成绩犹如踩了油似的,一直往下滑。这次数学考试有只考了89。5分而已,当我把试卷交给妈妈签名时,妈妈就若无其事的给我签上名字,并且大略地看了一下内容,一言不发的。我觉的奇怪极了,这不是妈妈平时的作风啊?随后,我背着书包,到了房间写作业,写好了作业,我伸了下懒腰,咦。那是什么东西啊,是张小纸条耶,我打开来看: 孩子,你的成绩一直在下降,相信你自己也知道。看见了吗?桌上的那杯咖啡,你尝尝看,味道这样? 我朝桌子上看了下,确实有杯咖啡,我喝了,没什么啊,和平时一样,先是苦苦的,随后是甜的。我在接着看下去 对,先是苦苦的,随后是甜的,人生就是这样,先要吃苦,以后才会吃甜。妈妈知道,你其实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道理上迷失了方向。你现在觉得很快乐,也没怎么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不过你想过吗,你现在要下功夫,长大后才会有更好的生活。

顿时我呆住了,原来妈妈不是不在乎我的学习,而是她想要用别的方式来教育我。对,生活中,都是苦尽甘来的,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方为人上人。像我这样,单纯的想:爸爸妈妈会养我,而且只要一长大,什么事都是甜蜜,现在只要躺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吃着爸爸妈妈给我的 蜜 长大,不需要吃苦,也不需用劳动的,顺其自然就行。

天不是永远都是蔚蓝的,云不是永远都是雪白的,花儿也不是永远都是绽开的。我还真的错了,从现在开始,我要弘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精神,不断的积极向上,以后才能吃到蜜。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句话使我终身受益。

[成长需要磨练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人的成长需要磨练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蹒跚学步的时候,每次跌倒,我像别的孩子撒娇一样总哭着、叫着。希望妈妈能扶起我,轻轻地抚摸我,柔声的安慰我。可是,记忆中每次妈妈总是平静的说:“自己爬起来吧”。

当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妈妈有一天让我每顿饭后开始洗锅。可我当时只有六岁多,怎么也够不着锅台,妈妈在一旁只是冷冷的说:“你就不会想想办法?”于是,我端来凳子,爬上去洗锅。

当我进入初中的时候,每当学习中遇到难题,我多么希望妈妈能像别的同学父母一样,在我的身旁旁耐心讲解。可我刚要张嘴,妈妈在一旁淡淡的说:“不会了吧,多看看书呀!”

我有时甚至怀疑我是不是妈妈亲生的,只不过这个奇怪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我多么想坐下来,真诚地和妈妈谈谈心。有时,我发现妈妈也在默默地注视着我,可是和我的目光一接触,迅即就离开了,妈妈在回避什么呢?

时间在飞速的流逝,转眼间,我已经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了。

最近,我们班上的刘莹同学的父亲车祸中受伤,住进了医院。她妈妈忙于照顾她爸爸,父母掌上明珠的刘莹可大变样了了。过去衣着鲜亮,打扮漂亮刘莹,让我们惊奇的发现,现在衣服皱了,头发偶尔也会散乱。

那天是星期天,我和我们班几个女生到刘莹看望她。她哭哭啼啼向我们诉苦,父亲住院,她的吃饭睡觉无人过问,衣服没人洗,房间乱成一团糟。我当时陪她流了不少的泪,但我很想不通,她都那么大了,怎么可能不会洗衣、做饭呢?

那天,我自告奋勇帮刘莹家整理房间,洗净了她家攒的三大盆脏衣服,顺便捎带了她的床单、被套。最后,我给刘莹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荷包蛋面条,递到她的手上,看着她的眼睛瞪的大大的,嘴里嘟囔着:“这怎么可能……”看着她的样子,我心里暗自好笑。

过了几天,刘莹的妈妈回到了家。听说她逢人就夸我能干懂事,一时间我成了我们附近的名人了。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

以前,是我错怪妈妈了!妈妈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只不过她是用另一种方式爱我。我应该感谢妈妈,是她从小就在生活中磨砺我,教我学会自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长需要磨练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在漫长的成长旅程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信心,就能勇敢地跨越它们,战胜它们,绕过它们,就能够展示出一个更好的自我。

有这样一种说法,做笛子的竹子的好坏是看它们的“年龄”,说白了,就是看它经历过多少的风霜雨雪。有些漂亮的竹子无法做出好的竹笛,是因为它们是“新芽”,没有经历过磨练,容易被损毁;反之,坚硬的竹子,即使不太好看,它们经历过、磨练过、蜕变过,这样才能做出好的竹笛。

我没有吹过竹笛,分辨不出它们的好坏,但我依然能够理解它们的艰辛和困难。不过这儿是南方,没有那么多的风霜雨雪来让我经历,我所说的,是我换乐器的那段时光。

我原本吹的是萨克斯,但因为种种原因,妈妈让我换现在的这个乐器——双簧管。双簧管很难,这是众所周知的。因此,这是个冷门乐器,相对的,这也是个热门。在面临抉择的时候,我选择了后者——毫不犹豫的。不过没几天就后悔了。双簧管很难学,甚至很难吹响。“啪——”当我吹了半个小时的哨片竟一声也没吹响时,我懊恼地把哨片摔在地上。那段时间,我不愿碰它,不愿提起它,甚至一听到“双簧管”这三个字也会掀桌子撂凳子。但当我完全冷静下来时,我知道我错了。我应该有耐心,我能做到的!我拿了一片新的。十几分钟后,我终于吹出来了。再半小时后,我已经掌握了吹响的技巧。当然,这还不够,我坚持到现在,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一段时间。

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因为不是每根竹子都愿意经历严冬酷寒、风霜雨雪,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够一次而质地坚硬、品格贵重,于无声处顽强蜕变,与血肉筋骨内丝丝缕缕全部升华。

在磨练中成长,成长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磨练中成长800字作文

全文共 1188 字

+ 加入清单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只有不断地磨炼自己,挑战自己,才能攀上人生的最高峰。

那天,黄老师出其不意的来到教室,告诉了我们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明日当小警察。一下课,教室里便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而我就在一旁暗暗自喜:“太好了。

第二天,我们“燃烧”的心久久不能平复。就这样,度过了“漫长”的上午,如愿以偿我们迎来了美好的下午。我们换好了衣服——呵!一身黑色的警服,一定引人注目的警帽,还真像一名严肃的小警察。

我们迅速地排好了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过了一会儿,便开始走了。我们威风凛凛地走在大街上,路人们向我们投来疑惑而又羡慕的目光,不时一阵阵赞叹的话语涌入耳畔,我在一旁偷笑着,脸红得像一个红苹果。我搔搔后脑勺:“他们会听我的吗?他们会说我吗?他们会怎么看待我呢?”“想什么呢?”一位同学拍了拍我。我打了一个颤:“呦,明城百货前的十字路口到了。”作文

宋老师把我跟一位女同学带到明城百货前的十字路口。我顿时不知所措,眼睛东瞅瞅,西瞧瞧。偶然发现蔚蓝的天空上挂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洁白的云朵就像美丽的鲜花点缀在碧蓝的天空中,我感觉到暖暖的太阳光照射这世间万物同时也照着我,让我心旷神怡。“哎呀,他们都劝导了一个了,我可不能落后啊!”突然,我眼前一亮,一个老爷爷正推着自行车闯红灯。我慌了:“去?他会听我的吗?不去?那我岂不是成摆设了?算了,豁出去了!”离我越来越近了,越来越近了,我的心“砰砰砰”直跳,我的脚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慢吞吞地走过去,严肃中带有胆怯地说:“爷爷,为了您的安全,请您下次不要再闯红绿灯了。”他听后,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我错了,错了。”“谢谢”随后,我往回走,如释负重,心里那块千斤重的石头终于落下了地。于是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太好了,终于解决了。”便又站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一阵微风吹来,一阵若有若无的“沙沙”声萦绕在我的耳旁,温暖的太阳光照在身上十分舒服。2秒,1秒,红灯。这时一位年轻人火急火燎地冲过斑马线,那个女同学自告奋勇,大步走上前去。那位年轻人对她视而不见,使劲一撞,她便连退三步,一眨眼的工夫那人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那同学一撇眉毛,垂着脑袋,无可奈何而有气愤,可能在想:“现在的人怎么这样啊!”就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文

这件事情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思索吗?欲速则不达,有一些人急于想干好一下事情,反而弄巧成拙,就像刚才那件事情,那人可能为了一件重要或普通的事情竟闯红灯,真是拿自己的性命在开玩笑啊!

过了一会儿,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汗珠止不住地往下流,真想休息一下啊!可警察叔叔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寒风凛凛还是烈日当空,不论大雨倾盆还是阳光明媚,他们毫无怨言,从不轻言放弃,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想到这里,我便挺直了腰,坚持到了最后。

人生就像一条坎坷的道路,只有不断挑战,考验自我,才能走到彼岸的“世外桃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副局长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全文共 4206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按照市委活动办的统一部署以及督导组的要求,对照党章,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双八条》的具体表现,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集体改等方式,深入查摆了“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特别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深刻进行了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联系自身思想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了自己在思想、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和根源,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请领导和同志们点评帮助。

一、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转变作风方面:

我是2004年4月被调到粮食局任副局长的,至今已十多年的时间,之前担任过中学教员、乡镇干部。在乡镇先后分管过司法、计生、农业等工作,其中担任教师和计生委主任及任现职时间最长。

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能够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按照党的政治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按照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对照自己的言行,转变工作作风,特别是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转变工作作风,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试金石,也是一个党员是否先进的显著标志。因此,在遵守起来,更自觉更主动,本人没有“三公”经费支出、职务消费、人情消费,办公用房不超标,没有公车私用现象。房产一处,妻子为小学教师,独生女儿为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就职于中科院天津工生所,没有秘书,没有出入过私人会所,本人承诺,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自己查找,和征求到的各方面的意见,我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的有以下现象:

1、政治学习走形式,为完成任务而学习。主要表现在没有制定系统科学的学习计划,学习多为被动学,缺乏自觉性和刻苦精神。总以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上级文件都学习过,认为不需要在理论学习上花费太多精力在业务学习上,总以为自己工作年限长,经验多,自我满足,自以为是。例如:我市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网上在线学习,不少于100小时,为完成任务,学习不求深解、不认真,不管学懂没学懂,只为了计时,虽然已经完成五、六拾个学时,但质量不高,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起不到指导工作的作用,效果不佳,以至于经常遇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

2、热衷于闭门造车,沉下身子下基层少、到群众中搞调研少。例如:今年春季,我局为实现存粮于民的构想,决定为农户购置一部分小粮仓,以进价的20%售给农户,结果农户不买账,当时我还挺纳闷,心想如今百姓真算不清帐,后来通过下基层,在农村蹲点时才弄明白,此物在农村没有任何用处,就是花再少的钱,也是白扔,这时才知道犯了官僚主义。

3、工作积极性减退,得过且过。只求过的去,不求过得硬,脑子懒、腿脚懒。例如:今年麦收期间,粮农特别是一些种粮大户有要求,为了减少一些可避免的中间环节,不再晾晒和重新入库,希望粮食购销企业提前介入,随收割,随收购,对这个要求,我没有俯下身子,发扬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精神,为粮农和企业积极的出谋划策,而是提供了一串电话号码了之。

工作怕越位,怕费力不讨好。例如:我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前,纪律涣散问题较普遍,我不是没发现,而是不愿管、懒得管,只是建议管,自己不动手。

4、缺乏艰苦奋斗作风。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没必要那么艰苦了,吃点喝点不算什么,主要表现在,每完成一项大的工作就想庆贺庆贺,年届月满,节假日也想轻松轻松,殊不知,一个人的蜕变,正是从一些生活小节开始的,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就得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永保艰苦风斗的作风,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5、在工作方法上缺少艺术性,犯急躁情绪,工作方法简单生硬。对下层的情况分析不够、了解不多,不能够巧妙的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因为自己是当教师出身,因而说教多,启发少,不管是什么对象,总是像个教师似的,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结果效果不佳,影响了同志之间的感情,实际上每一个同志都有自己的长处,做为领导应该熟悉他们,扬长避短,只要用对了地方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例如在驻村蹲点工作中和我一起工作的一名同志,由于文化较低,整理档案、撰写材料较差,我总嫌人家做的不好,不是批评就是说教,殊不知这个同志已经50多岁了,要补上文化课、文秘课已经不现实,然而这个同志心灵手巧,电活、瓦活、理发样样精通,在解决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我们在了解村情民意工作中,为使老百姓打不开话匣子而犯愁时,这个同志出了一个好点子,他利用会理发这个特长,通过义务为群众理发的方式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消除了与群众的隔阂,同时也节约了群众的时间,终于打开了群众的话匣子,终于使我们得到不少珍贵的东西。事后我反思,对这个同志的批评实在是太不应该了,相反应该受批评的是我自己。

6、精神状态不好,慵懒散漫,不思进取,满足于当“太平官”安于现状。工作没目标、干事没动力、发展没激情,自我感觉良好,上班不用心,在岗位不在状态,做一些与工作不相干的事,干事怕困难,思想不解放,强调客观,怕犯错误等等。没有创新意识和开拓意识,对新情况、新问题不研究、不探索,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虽然有时也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思路,但只停留在心动状态,而没有实际行动,因而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多年,始终不见起色。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仔细分析起来,个人存在问题不是很少,而是非常之多。其中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客观的因素,更多的是主观的因素造成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想信念严重不足,党性修养不到位,这些年来放松学习,信念淡薄,思想跑偏。表现出自己有时候就是等待、观望和质疑。平时不注意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知之甚少,理解不透,从而导致党性修养少了,声色犬马的应付多了,在言行举止上有好多方面不符合领导干部的条件和标准。

二是没有把政治学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缺乏对政治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没有深刻的重视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影响关系,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不注重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没有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导致工作上职工群众观念淡薄,主观意志成分多、形式主义成分多,服务职工群众少。

三是自身免疫力低,对社会上产生的一些不良现象不能够自觉的抵制,而是发牢骚,说风凉话,看似耿直正义,实是心里不平衡,归根结底是世界观、荣辱观出了问题,不然的话为什么我党有那么多的像焦裕禄、杨善洲那样的好干部,我们身边也有那么多兢兢业业、一心为公的好干部却视而不见,眼里只有几个腐化堕落的蛀虫。真是不查不摆不知道,仔细剖析吓一跳,惊起了一身冷汗,通过剖析对习总书记提出的“洗洗澡、治治病”教诲,体会颇深,深感不进行一次思想上的大扫除真是后患无穷,危险至极。

四是由于年龄问题总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激情不够,敷衍了事的现象严重,从而导致了工作积极性减退,得过且过,过一天说一天,主动做事少,被动应付多。归根结底是对群众的感情不深、对社会主义事业感情不深,对构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责任心不够。殊不知,要想实现我们美丽的中国梦需要千百万个共产党员的不懈努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作为具有先进性的共产党员,尤其是自己做为党的基层干部,不懂得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不懂得与人民群众换位思考,不牢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言,就会脱离群众、就会损坏党的形象、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五是由于自己身体健康状况问题,特别是做了两次开胸手术后,活命哲学、享乐主义占了上风,图安逸、好清闲,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观看了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使我充分认识到,身体方面的原因是次要的,主要的是思想出现了偏差,自身的党性修养出现了偏差,和焦裕禄同志相比,自己的这点病还算得了什么,习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摆脱了消沉低迷情绪,重新振作了精神,鼓足了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一切的干劲。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通过开展诚恳的谈心交流,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找出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感触颇深,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纠正过往偏差,真正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像焦裕禄那样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的好干部。具体整改措施如下:

1、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的政治素养,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党员身份,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做到真学、真改、学以致用。

2、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用好群众监督这面镜子,经常照,随时改,不留后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树立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常温入党誓词,永葆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旺盛斗志、忘我精神,努力追求精神上的追求,最大限度的脱离庸俗、低级需求。

4、以我党的优秀党员为榜样。经常用他们的事迹,他们的道德情操来对照自己。

5、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忠实地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成效为落脚点,深入到基层,时刻把职工的需求和冷暖挂在心上,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决事、做好事、把下基层,联系群众制度化,不论工作多忙,坚持每周至少到基层一次。

6、要始终坚定“热爱党、服从党”的政治信仰,将政治生命置于自己的人身首位。要始终如一的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的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从工作到生活都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定期和身边同志交换意见,从而使自己的政治素质不断加强,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7、克服过关思想,树立转变作风永远在路上的意识。继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群众路线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针对总书记提出的反对“四风”倡导群众路线的要求,努力整改,不断的加强和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8、不断巩固和发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通过抓作风建设,促进工作,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个飞跃,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高三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做精神富足的人

全文共 1357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人说:“我们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这些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你有什么看法或感受?请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审题立意】

这则材料由三个人说的话组成,说话的内容则成了我们审题立意的关键。把这三句话联系在一起,综合分析,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有共同点,即“整个印度”“所有的科技”“科学”是在说物质层面的内容;而“莎士比亚”“苏格拉底”“文学作用”是在说精神层面的内容。三个人对待物质和精神的态度也非常明确,都轻物质享受而重精神修养,享受精神的富足。审题至此,立意自明。

写作构思】

开头部分(是什么):以帕斯卡尔的名言开篇,提出“精神富足于人而言特别重要”这一论点。

主体部分(为什么):正例——陶潜、苏轼注重内在精神的修养,其影响延续至今,终将名垂千古;反例——周永康、徐才厚等身居要位,贪污腐化,没有守住自己的精神领地,最终锒铛入狱。

结尾部分(怎么样):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引子,再次点题。

【例文展示】

愿做苇草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非常欣赏这句富含哲理的话。人与自然相比,何其脆弱而渺小,但人又是自然界最伟大的生灵。因为,人能思想、有精神,能在精神的富足中获得最最幸福的享受。

“久在樊笼里”的陶潜终于“复得返自然”了,他“采菊东篱下”,他“悠然见南山”,像鱼儿回归了大海,像鸟儿飞回了山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陶潜是一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不愿,他不为,他活出了一个真正的自己。虽然“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虽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他的精神是自由的,富足的。

林语堂先生称苏轼为“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是的,他就是这么一位精神充实的巨人。在被贬黄州后,他政治生命到了人生的谷底,物质极度馈乏。作为曾经的朝庭要员,走到了此等地步,一般人心理上都会有很大的落差;而面对这些,他毫不在意,他与“江上之青风,山间之明月”为伴,我们发现,他并不孤独。“一蓑烟雨任平生”成了他一生最生动的写照。在这被贬之地,他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超越了自己,穿越了千古……

历史走到了今天,物质生活已远远超越了古人,但在精神层面上呢?

周永康、徐才厚多么响当当的名字,如今呢?还不是败在了“物欲和权势”的手中。我想他们当父母官之始,何尝不想做一位百姓拥护的清官呢!他们走到这一步,是不是和没注重平时的精神修养有关呢?是不是太看重物质权势而忽视了精神力量呢?还有的官员上午还在主召开反腐倡廉大会,下午则被组织带走接受审查,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啊!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这不是矫情,也不是作秀,这是在向精神的富足迈进;而时刻在意精神修养的人,就是到了天堂,也是最幸福的人。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是独属海子的美好的精神归宿,我向往,可我做不到。但我可以做一颗苇草,一颗有思想的、精神富足的、昂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那颗苇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哲理思辨类新材料作文

全文共 2845 字

+ 加入清单

【命题规律】 高考作文注重哲理思辨,这一特色在2010年新课标卷作文命题中体现得格外鲜明。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则材料启示考生把蕴藏在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的哲理揭示出来,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人生。①热带观赏鱼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状态,启示人们注意环境对人生的影响;②狼的顽强生命力告诫人类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③心理学家的随机试验,暗示教师要用积极向上的眼光看待学生。2012年的作文命题对哲理思辨也有所体现,船工的善举和船主的酬报蕴含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哲理思辨。

【命题趋势】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生活哲理,引导考生以思辨的眼光审视自然和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展示哲理思维,凸现文化底蕴,是高考作文的重要导向。2013年新课标高考作文仍会坚持这一命题趋势,材料的哲理思辨色彩将更加浓郁。自然是辩证法的一面镜子,和人类的生活有着某种对应关系;社会是哲理思维的集散地,许多现象可以引发人们哲理的思考。高考作文将进一步引领考生对一些典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热点现象进行哲理思辨的解读。

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半”,相对于完整而言,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相对于传统而言,是一种失落的缺憾,例如,“半途而废”,“半壁江山”等。但是,“半”,往往又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例如,“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一种羞涩、朦胧之美,“行百里者半九十”赞扬一种坚持、执着之美,“事半功倍”展示一种技巧、功力之美生活中,因“半”而产生的美非常多,请你展开想象和联想,说说你所发现的生活中的“半”之美。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分析】这道试题,是典型的哲理思辨类作文命题,符合近年全国新课标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具有较强的哲学内涵。命题者力图引领考生跳出传统的审美视角,对“半”的审美价值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这种命题意向,对培养考生辩证的审美观具有重要意义。受传统的审美观念的影响,考生普遍对“半”的缺憾印

象较深,而对“半”的美学价值知之甚少,因此思路一时难以畅通。破解此症的技巧是:充分利用材料中所列举的“半”之美的实例,沿着这一思路向自然和社会领域拓展思维,“半”之美就会纷至沓来;如果思路仍然堵塞,可以“急中生智”,干脆就拿材料中的示例做文章,具体解说那些“半”美在何处,有何哲理,这样写,也基本符合要求。

【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富有哲理,闪烁着思辨的光彩,而且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倘能用“半”所蕴含的哲理指导自己的人生,将受益匪浅。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说说你所发现的生活中的‘半’之美”这一限制条件。如果审题不严,就会有跑题的风险。行文时,要么只写“半”之美,对“半”之丑只字不提;要么以美为主,以丑为宾,千万不可平分秋色,更不可喧宾夺主。对于“半”之美,考生大多比较生疏,如能充分利用材料中示例的引导作用,展开想象和联想,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半”之美,几乎随处可见,列举难以穷尽。思路畅通后,要精心选材,可集中笔墨专写一种“半”之美,对自己体验最深的事理尽情阐述;也可展开笔墨写多种“半”之美,通过多角度的论述使“半”之美多姿多彩。不论写“一种”还是写“多种”,都要把其蕴含的哲理揭示出来,这样才符合哲理思辨类文章的特点。

【例文】 帆张半扇免翻倾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人们都喜欢圆满,把它当做最好的结局。可不是吗?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空中,怎能不牵动文人们的诗兴?一次亲人的团圆,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然而,圆满固然美好,“半”也有其独特之美。

半,让人体味含蓄之美。国画大师齐白石说:“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这位受人景仰的画家,深刻地道出了绘画之道——妙在“半”似“半”不似,不能“太似”,太直白。同样的道理,话也不能说得太直露,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韵味。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含蓄之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人只说了诗意的一半,另一半却深藏不露。透过诗意的一半,读者把另一半品味出来了,深深的愁绪溢满心头,多含蓄,多美妙。这种含蓄和美妙就在半虚半实之间,让你自己去揣摩,去联想,去体验。一旦悟出其精妙,那些文字顷刻间就像活了一样,在你心里演绎出妙不可言的画面,这样的艺术欣赏,让你心领神会,多么富有情趣!相反,那些把话说得满满当当的,直白的文字就显得苍白单调了,就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

半,让人领略缺憾之美。一块玲珑剔透的美玉,没有一点瑕疵。你也许会为它的完美而惊叹,可是惊叹过后,你却没有一点思索、玩味的余地。但是,玉上若有如丝如缕的纹路,你就会好奇地鉴赏,把那些纹路与诸多事物联系起来,奇妙的遐想联翩而至。人生如玉。人们总是向往完美的人生,殊不知,那样的人生枯燥乏味。人生有一点波澜,一丝缺憾,你才有奋斗的动力,并且享受到奋斗的乐趣。真正的人生就应该是这样,苦乐各一半,得失各一半,希望和失望各一半,满意和失落各一半,交织出生活的酸甜苦辣,折射出人生的五彩缤纷。

半,让人体会谦逊之美。“满招损,谦受益”,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太满,而要看到自己方方面面的“半”,这样才能不断成就人生的“满”。清代诗人李密庵诗云:“帆张半扇免翻倾。”拥有谦逊品质的人,如秋菊,不炫耀美丽的色彩,不卖弄馥郁的芬芳,却让人格外景仰。他们懂得“半”的道理,深谙“半”的艺术,达到了“半”的修养,为我们树立了“半”

的榜样。

【点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多角度地写“半”之美,主题突出,联想丰富,内容充实,其中,“半”的谦逊之美,视角较为独特,颇有新意,作者揭示的生活哲理对人生的成长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论证手法多样:对比鲜明,每种“半”之美,都通过正反对比手法揭示其哲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例证精当,依事说理,把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人生的道理结合起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引证贴切,旁征博引,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篇末引用清代诗人李密庵的著名诗句“帆张半扇免翻倾”点明题旨,生动形象,既使文章首尾圆合,又涵盖了全文,“免翻倾”,不仅针对人生成长而言,也适用于艺术创作等领域。结尾意味隽永,用一组优美的排比句收束全文,凸显了“半”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发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