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优秀20篇)

民俗民风是我国的传统习俗,那么不同地方的民俗民风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民风民俗作文怎么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

1975

作文

1000

台州春节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各地过年的风俗各式各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年俗。我的外婆家台州春节风俗非常隆重和有趣。

在腊月二十三那天,大家就开始忙碌了,家家户户要进行大扫除,连最角落里的一小颗灰尘都不放过。搞好卫生后,接下来的几天大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吃的东西,杀鸡买肉,做冻米糖、做年糕、磨豆腐到了二十九,就算是正式过年了,在那一天,每人都要吃大圆子,表示团团圆圆。大圆子和包子很像,不过外皮是糯米粉做的,上面还开了一个口子,便于蒸熟得快一点。除夕那天,一吃过中饭,各家各户就忙着祭祀了,先摆好台子,放上猪头、整只的褪好毛的公鸡、年糕、碗筷,酒倒得满满的,两边还点上红蜡烛。首先谢年、祭天,感恩能平安健康地过完一年。再烧一大桌菜,祭祀祖先,对他们表示怀念和感谢。吃过晚饭以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零食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还可以拿到压岁钱。

第二天,就是新的一年了,天还没亮,鞭炮声就响得让人睡不着觉。大家先放开门炮,又摆起台子,摆放上清水、米饭、水果,点上香和蜡烛,进行新年祝福、祈祷。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跑来跑去互相串门,热闹极了。

台州的年俗真是隆重有趣!同学们,大家都来说说,你们老家的春节风俗是怎么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民风民俗初中作文600字:广东民风民俗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别的艺术特色,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地方是——广东

广东人爱喝凉茶是出了名的,他们认为凉茶的营养很高,他们几天不喝一口凉茶就会觉得身体不适,别说大人了,就连小孩也这样,所以可见凉茶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如果广东人出去出差,但车上没有凉茶,一两天没事,三四天如果还没有一口凉茶,那这个广东人可能就会有下车的冲动。喝过广东特有的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而对广东人来说,喝这种凉茶就是一种享受!

广州还美称“花城”,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以为世人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花,特别是除夕先三天,各街搭起彩桥,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外地人如果有幸看到这一幕,可真是永身难忘啊。

广州已种花为业,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早在五代南汉,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关于素馨花田的故事,南汉王刘帐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那时候有些东西都象征着什么:金桔象征着“大吉大利”,与其类似的的还有很多,他们都象征着好的一面,都象征着美好的希望。

当然,广东还有很多民俗,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每个地方都有他们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他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各种各样的民风民俗,如长阳的巴山舞,蒙古族的赛马……但我最感兴趣的要数北京的了。

想必去过北京的人肯定都吃过北京烤鸭吧!“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北京烤鸭有“天下第一美食”之称,又有外国人的“到北京,两件事,游长城,吃烤鸭”之说,可见北京烤鸭是举世闻名的。吃烤鸭的最佳去处是王井府的“全聚德烤鸭店。”这家店创于130年前。北京城还有一个大店子,便是位于崇文门外的便宜坊。便宜坊开业于1885年,比全聚德还早9年。全聚德烤鸭店以挂炉烤鸭闻名,便宜坊以焖炉烤鸭闻名。尽管两者风味大不一样,但是都在“烤”字上下功夫,所以被叫做北京烤鸭。

北京还有一个风俗,那便是满汉全席。夏天的北海公园里,35价中外游者身着皇、后、妃和朝臣的服装,依次进入彷膳饭庄。他们是这家御膳馆成立70年来的第五批品尝满汉全席的客人。重礼仪,讲排场的皇家气氛在身边缭绕。摆上桌面的共有130道,客人们分三个晚宴和一个午宴才能吃完。满汉全席最多可以达到134道热菜和34道冷荤,分六次才能吃完。满汉全席取材之广泛可谓是登峰造极。具体包括“山八珍”、“水八珍”、“陆八珍”三种。“山八珍”是熊掌、猴头、罕达堪、飞龙、虎肾、麋鹿、人参等;“陆八珍”为什蟆、驼峰、口蘑、玉皇蘑、凤爪蘑、玉米珍、沙丰鸡、松鸡等;“海八珍”即鲨鱼翅、刺参、鲜贝、紫鲍、乌鱼蛋、鳖肚、鱼皮等。从材料上来看,不仅广泛,而且珍贵,其中许多在今天已经成为保护动物,永远也吃不到了。满汉全席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可谓是独一无二的了。当然,除了满汉全席之外,仿膳也是宫廷菜肴。

春节是中国的头等重要的节日。被称为“中国人的圣诞节”,一般在每年的公历一、二月份左右。如同圣诞节一样热闹。在北京,商店张灯结彩,延长营业时间,供应大量年货。最具代表性的是彩灯和各种食品。1993年,为了保障安全,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使放爆竹这一传统习俗成为历史。

我真想去一次北京,去吃吃那里的北京烤鸭,在那里过一个快乐的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民风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华夏,浩浩中华,绽放着五十六朵耀眼的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让我们走进民族大观园,一起去了解一下各具不同的民风民俗吧!

首先让我们走进哈萨克族,认真了解一下哈萨克族的民风民俗。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在牧区,春、夏、秋三季他们都住在可以拆卸携带的圆形毡房,冬天住平顶土房。哈萨克族饮食很丰富,他们爱吃用牛、羊、山羊奶制成的奶皮子、酥油、奶酪,爱喝马奶、骆驼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区,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鲜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并喜欢吃马肠子。肉煮好后,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葱、大葱、胡椒,便成为哈萨克族最爱吃的“纳仁”。另外,哈萨克族人还吃用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杰尼提”、馕、“包尔沙克”、抓饭等食物。

然后让我们走进塔吉克族,详细了解一下塔吉克族的民风民俗。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每年春天播种青稞、豌豆、小麦等耐寒作物,初夏赶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后回村收获、过冬,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适应生活环境的特色。男子穿无领对襟长外套,系腰带,寒冷时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圆高筒帽,以黑绒为面,上绣数道花边,帽沿下翻时,掩住双耳和面颊,可御风雪,已婚女子系后身围裙,所戴圆顶绣花棉帽缀有后帘可保暖,外出时在帽上系方形白色头巾,新嫁娘则系红色头巾。男女都穿毡袜,穿野羊皮软靴,用耗牛皮作靴底,轻柔坚实,适于攀缘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制品,饮奶茶,以肉食为上好食品。各具不同的民风民俗,就像鲜艳的花朵,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这赤县神州,上下五千年之中,盛放着五十六朵鲜艳的民族之花。不一样的菜肴,不一样的习俗,不一样的服饰,不一样的风景,无不让我们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民族民俗的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海南岛上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黎族。我们听导游说黎族有一个关于他们祖先是谁的传说:“传说上古时代炎帝时代,其诸侯部落之一的蚩尤部落是东部、南部各族部落的统称,各族部落众多,以后又称“南蛮”、“百越”、“九黎”、“三苗”,是黎族、苗族、壮族等现今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蚩尤”部落因为经常叛乱,被黄帝、尧、舜、禹以及以后朝代兼并、驱敢,逐渐向南躲避于山岭,以至其中一支古骆越人(后称“俚人”),人口大量减少,部分人从大陆两广和越南北部一带乘独木舟、竹筏登上海南岛,成为海南最早的居民,这就是黎族的祖先。到了南北朝时,大陆两广一带的“俚人”跟随首领冼夫人,大规模迁移海南岛,并归附冼夫人统治。海南岛的“俚人”在宋朝以后始称"黎"至今。

我到黎族居民区的时候看到不是房子,而是一个个看着就像大船一样的房子。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内为竹架或木架、外铺茅草的架空高脚船形屋。

到了中午我们就在黎族居民区那里吃饭,我们吃的是那里的特色菜----竹筒饭。我们刚一掀开竹筒盖子就闻到了一股肉香。黎族一游真是让我们回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六年级下册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风俗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一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可以在家里打开VCD,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十五过后,到了十六,就开学了,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民风民俗的作文400字左右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天气很好,万里无云,我们一家来到儿童乐园逛庙会。

刚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串串红灯笼,充满着过春节那喜悦的气氛。红灯笼边还有三匹骏马的雕像,栩栩如生。

刚来到庙会,我一下子就闻到了美食香喷喷的气味。这里的美食可真不少:台湾蚵仔煎、日本秋刀鱼、绍兴臭豆腐、老北京驴打滚、北京臭豆腐、北京糖葫芦、北京茶汤……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逛庙会的人很多,到处都是买吃的、散步的,我们也买了许多好吃的,有台湾蚵仔煎、有北京臭豆腐、还有北京梨糖汤等。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美食,在人山人海中行走。

再往里走,是各种小游戏的店面:有用小皮球投奖品;有用小球在细小的木棒丛中掉下去,只要五个球都落到偶数就有奖品,而奖品的大小由你落到偶数几次定……虽然我自己没玩过,但是看着别人玩也很有意思。

我们又往回走,到大门的红灯笼边拍照。

坐在汽车上,我吮着糖葫芦,心里也和这糖葫芦一样甜滋滋的。吃完了糖葫芦,我舔了舔嘴角,有糖葫芦甜蜜蜜的味道,有蚵仔煎麻辣的味道,也有梨糖汤淡淡的甜味和清香。我下次一定会再去逛庙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民风民俗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国35%以上的壮族人居住在广西。壮族人的传统民居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这点与侗、瑶、苗民族有异曲同工。但是壮族人的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又是壮族人特有的方式。

壮族人服饰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女子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上衣是左衽无领阑干衣,腰部扎有紧身带,下身穿长裤,裤角稍宽,裤脚有兰、红、绿色的丝织和棉质阑干镶边。裤外套短裙,裙也有镶边。头上包黑毛巾,穿绣花鞋,戴耳环、手镯和项圈,裤腰左边悬挂一个彩穗筒。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花纹的头巾,穿布鞋。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香港春节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252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面对着两个方面的讨钱重压。不过按惯例,讨帐、讨债只讨到除夕为止,新年里是不能讨的,否责自讨“晦气”,于已不吉利。因此对躲帐、躲债者来说,除夕是最后一关,如逃过此关,明年又当别论。于是他们一直与讨帐、讨债者周旋,千方百计度过这除夕之关:“百孔千疮债主来,毫无打算又难回。我今只好登台避,躲过今晓就甩开。”

不过除了上述那样的贫困者之外,从总体来说,新年来临,大家不免都异常的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在经过前述的种种准备以后,天天盼望的除夕终于来到眼前,新年的庆祝也就进入了高潮。

除夕之美在日落。是晚,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即使是远出在外者,也要尽量在此前归家与家人一起过年。大家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边吃边喝,说说笑笑,这顿饭时间延续较长。这是一年辛苦到头的尽享天伦之乐,故名曰“合家欢”。

此夜紧接新年,所以许多家庭之长者,在年夜饭后,不去就寝,围炉守岁。也是边说边笑,边吃杂食。大家不会觉此夜夜深更长。到子夜时,有一些人还会往城内庙中争烧“头香”。

守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这是小孩们念叨已久的盼望,至此总算欢天喜地地到手入袋。接着开门放爆炸迎新,邻里相见互道新禧。

自初一以后各日,便是亲戚朋友往还拜年之期。客来多携礼品,待客必请喝“元宝茶”,是为茶内放上青果或茶盖顶置青果一枚。还用金漆盘装果品献客,口中则说“恭喜多如意”。又必请吃酒饭。其时长辈凡见幼辈皆要送压岁钱,这对经济拮据者来说,不免是不小的负担。不过此类拜年之风,至清末上海已见简化。交往多者出外拜年,往往不进门内,仅投一名刺,权作已来贺年,这样便可省却应酬和开销:“换得桃符样色新,衣袍短套到门前。何人最怕腰频折,投刺匆忙当贺年。”

新年中除相互走动各表贺年外,其余时间就是以各种各样的行游、娱乐活动来“欢度”了。有外出游逛的,最多去的地方是城隍庙以及相连的西园(即豫园):“新年无事快逍遥,行过园中九曲桥。忽听儿童齐拍手,谁家鹞子半天摇。”不过自近代租界辟设后,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场魅力无限,也成了新年的一个游乐好去处,特别是对住在洋场外面的人:“城中人爱洋场去,城外人争入庙园。同时一般看乐意,大家相喻在无言”;又有出外看戏、听书、喝茶的。开埠后上海洋场内外淫风很盛,还有一些人便借此期作艳游,于是忙坏了各处的烟花场:“新年气象镜新磨,掷得金钱疾似梭。楚馆秦楼千百所,果盘开处笑声多”;当然,的人常逗留家中,室内之乐自可寻得,如邀亲招友大筑“方城”,击鼓弹琴、自拉自唱等:“美食鲜衣乐岁更,倩人投刺藉通名。各家闭户停三日(指商家),不是牌声即鼓声。”

到正月初五日,为财神(俗称“路头神”)诞辰,各地都有“接财神”、接“五路财神(取东西南北中五路之意)”、“接路头神”之举。财神统“财”,人人有关,尤商家开业为财,故他们的庆祝最为起劲。上海早就是东南繁华的大商邑,商肆随处可见,初五庆祝之特别闹猛也就可想而知的了。商家接财神多供三牲:生猪头、鲤鱼、雄鸡。鲤鱼者,谐音“利余”,特别受到。早在街巷 巷中来自农村的乡人,向各家兜卖新鲜鲤鱼,鲤鱼又被称为“元宝鱼”,故被称为“送元宝。”

初五子时,商家堂上正中挂起赵公元帅的新像,除三牲外,其余供品极为丰盛。香烛燃起,光耀满堂。接着在户内外大放爆竹,此起彼伏,阖城轰响,声震百里。且连续不断,其声、势之烈竟过于初一正日的天明:“爆竹相连不住声,财神忙煞共争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

终于到了十五元宵。十五月满,正好合团团圆圆之意,是为大吉大利。此日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但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是日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日落后万灯齐放,连片连城,红光耀天。灯彩造型五花八门,有各色花灯,各种植物灯、动物灯、人物灯、故事灯等,沪地最常见的有兔子灯、元宝灯、走马灯,最大、最精彩者为“龙灯”:龙身有首有尾,鳞片闪烁,共长9节,下承以长柄,由舞龙者操持。又由专人持大珠般的“滚灯”,与龙身周旋、追逐,甚至打斗,它们共舞行于沪城的大街小巷中。

届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出外观灯。城隍庙及西园又是一个活动的中心点。是处亭台楼阁遍饰灯彩,内外通明。园中大假山高岩处,还燃放花筒烟火,最为吸引人。来此的观众摩肩接踵,个个笑逐颜开。这灯节除看灯外,领略的还是一种特别的“人气”:所谓“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便是那种独特的意境。元宵夜之闹猛一直要延至夜深,待灯阑兴尽,众人始慢慢步回家。一种说法,这天正好还是灶神归来之日,那么回家正好将这位灶老爷接住。

在即将到来的黎明晨曦中,这一年的春节之庆到此落下帷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明节的民俗风俗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在持续数日的绵绵细雨中,清明悄无声息地降临了。它降临到了广西,降临到了我们这个僻静的小乡村。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日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第二日出发了,一路上遇到了一家,竹子做的屋子,我想:难道是没改革开放之前都有的?可是到现在都还有人住真是太奇怪了!据我爸爸分析,他们是因为没工作没钱才住在这的,当我们到的时候,我爸爸他们摆上贡品时,我想到了一首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后来黄昏的时候终于做完了清明,我真希望下一年的清明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四年级过年民俗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每一个人的家乡过春节时都有不同的习俗,例如:放鞭炮、拜年、吃汤圆等,我也向大家介绍介绍我的家乡的习俗吧!

我的家乡在浙江省淳安县汾口镇,他们那里过年可热闹啦!过年前,大人们早早地就准备好鞭炮,而孩子们就在不亦乐乎地玩着鞭炮。到除夕那天早上,大人们要清理房屋,贴对联,还要在门上贴门神。清理房屋时,要把不用的东西统统扔掉,以示“辞旧迎新”。

除夕傍晚,要先去拜祭已逝的亲人,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团圆饭。这天晚上,除了比较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当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时,就要放烟花,放鞭炮,表示新的一年已经来到。

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钟,大家又要早早起来放鞭炮。吃过早餐,就要去别人家里拜年,一般去别人家都是带两瓶酒。而主人就要拿出糖果、酒、小菜,和客人喝两杯。

到了初六初七,就会有戏班子来村里唱戏、舞竹马,精彩的很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的习俗,你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六年级春节民风民俗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在这一天里,  亲朋好友都尽量从各地赶回来,齐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

到了春节,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摆满了菜,还没有开始吃,小孩子早已忍不住了,“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特有哪些菜呢?有煎的两面金黄的食饼筒,有白花花的水饺和圆圆的汤圆,还有平时吃不到的诱人的小零食……大人也仿佛看见了我们的心事,也会让我们吃。一听这话,我们就会像饿狼扑食一样,大口大口地吃,让我们期盼再次大饱口福吧!

最开心的是收压岁钱了,看着大笔大笔的钱在我们的手上,十分开心,自然会想到怎么花。我呢,交给妈妈,每年还可以得到99元的利息呢!我猜测:每一个小孩收到了压岁钱,此时,他们应该也是开心的吧!

大过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简单的鞭炮就是摔炮。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响,而且响声很大。趁别人不注意,摔在脚下,看到别人吓了一跳,就特别地开心。最特别是水炮,这种鞭炮在水里也能响,棒炮很好玩,用火点燃,会烧出火焰。火焰还有好几种颜色,有绿色、有黄色、还有红色。鞭炮让我们的玩耍更增添了几丝乐趣。

新年是欢快的,人们对新年充满了憧憬,寄托了新的希望。让我们平平安安,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范例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民俗文化村生活着无数个少数民俗,他们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整天沉浸在欢笑之间……

在清明节这天,我来到“传说”中和谐的民俗文化村,作文网《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的布达拉宫,哦!不应该是缩小版的布达拉宫。

虽小,却与真的一模一样:一样的房顶,一样的颜色,伴着香气甜甜的花儿,是那样美丽!那样宏伟!我深深地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着琢磨着:西藏是美妙的,拉萨是神奇的,那布达拉宫呢?是伟大的!

北京的长城是独立一地无二的,举世地双的。

可现在却有了一个特小版!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一直伴随着我的步伐与我同行。

走了好久,一直不见长城的尽头,分明就是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我的心头怦然一震:我的天啊!这可是特小版啊,连这么小的长城都无边无际,那真正的长城到底是它的几倍呢?

秦兵马俑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它规模宏大。

一个个将士们右手持刀,左手持弓,侧卧马背,大喊着:“为国家做殊死拼搏,冲啊!”沙地上尘土飞扬,喊叫声如五雷轰顶。

这个缩小版生动地再现了秦军昂首挺胸,雄兵百万的气势。

我大吃一惊:没想到秦军十万,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也不惧怕,反为秦王做殊死搏!

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一会儿去了“西藏”,一会儿去了“北京”,一会儿又去了“西安”……真是忙碌的一天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传统民俗的作文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最降重的节日。年三十吃过丰盛的晚餐,人们便围着火塘守岁。子时一到,人们立即焚香点烛,在神台上供满了猪肉、整鸡、粽子、汤圆、米酒等祭品。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壮族妇女马上提着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边打“新水”,讨个吉利。男人则提着灯笼奔向庙社烧香化纸。有的地方把大门洞开,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朝东方拜揖,祝福道:“东方大利,一年万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这一天,多数地方壮人是不串门的。人们白天吃汤圆,晚餐才吃荤菜,认为这样可以消灾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这一天一律禁说不吉利的话。禁动剪刀,怕新的一年里家人巧嘴利舌,吵嘴骂人;不得扫地,怕破财。也不得把东西拿到干栏外,更不借东西给别人,怕家财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锣打鼓,怕惊动鬼神,但有些地方则可以敲打一种齐人高的牛皮大鼓,四周几十里清楚可闻。不少地方从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灭,表示子孙绵长,烟火不断。这天也不得杀生,猪、鸡、鸭都必须在年前几天收拾干净,以备祭奠和食用。

壮人没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见面礼,而是通过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充分表达自己的节日问侯,人们在村里或路上相见,便互相道贺“恭喜发财。”

从初二起,亲朋开始来往拜年。非凡是已经出嫁的女儿。要带几斤肉或鸡鸭等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时机聚会,共叙别情。

按通常观念,整个正月都属于节日。故云南文山的壮人要打一月铜鼓,跳一个月舞。另一些则在风景秀丽的河边、山谷,青年们举行歌圩或舞狮、打舂堂,听壮戏,等等。文娱活动五彩缤纷,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民风民俗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在山腰看美丽的风拂过成千上万的绿,在山顶看梦幻的云飘过数以万计的竹,在山脚看纯朴的人走过阡陌纵横的田。这是安吉的山。

立在街头,任车水马龙在眼前出现消失;坐在河滨,凭水波粼粼由这岸拍打铺开;走在老街,听古色古香在窗外轻轻飘散。这是安吉的街。

我生在安吉,安吉进入我的记忆是从老人们那沧桑的口吻。那是一个纯朴的安吉,在美丽的浙江北部恬静的演绎着自己的魅力。被竹子拥抱着升起的太阳,映在一张张如此纯净的脸庞上,永远透着万般的活力。安吉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一种独特的文的气息。居于安吉。感受着文的气息,有时会忘了时间,忘了一种叫做生活的东西。

雨,尤其是细细的缠绵的雨,喜欢在安吉落下,落在竹叶上,若秋露般凝结晶莹剔透,落在灰瓦上,似深秋的雾蒙着面颊,柔的让人心醉。雨在飘散,行人的伞如花般绽放,雨就爱嬉戏,在空隙间穿梭,惹得人不由得拍打衣袖。印象中,落雨的季节里总是有嘀嗒的美妙声响在老屋里回荡,我们年少,总爱用手在种着荷花的水缸里拨弄起涟漪,和雨的一起慢慢晕开。老人们总是唤着我们的乳名,在走廊上蹒跚得追着我们。呼唤声和嘻笑声在这里和褪了漆的古老的记忆一起飘荡。

竹,这是随处可见的,与宣纸上的一样,充满了韵味。与风的舞蹈中,竹那般沙沙声是少不了的,自然的声音,总是那么容易地打动人心。如今的竹乐,时而如细雨绵绵,时而如轻风沙沙,时而又是大雨滂沱……竹,与生活,安吉人完美结合了安逸与恬静,没有任何的冲突,天生的默契,溢在农人的憨厚的笑容中,浮在微笑的双眼中。

茶,站在种满白茶的山坡上,嫩绿的,深绿的,一层层的,采摘的女孩的巧手在茶叶上飞舞,好像一个个身姿妖娆的精灵在茶叶上,舞动着四溢的茶香。悠久的茶文化,在半山腰的古寺里依旧可以找得到。桥下流过的潺潺水声,携着山顶落下的阵阵寒意,和水珠一起在前额的发梢,垂在眼前。踩着长满了青苔的石板,慢慢前行。难得的这个季节的风吹开了望下山去的遮住视线的雾霭,人家正错落有致的落在这万顷竹山中。悠悠的,还有几丝淡淡的炊烟在灰瓦上升腾。安吉的农家如此悠闲。

居于安吉,人似乎变得慢了一拍,生活似乎不再如此紧张。去过北方的人说,那里才是慢节奏的生活。居于安吉,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想起了那种生活。此时的安吉美丽的也有着这文人的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节的民俗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天一大早,奶奶和妈妈就开始包粽子了,她们先把粽叶卷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然后把糯米装进去,再放进去蜜枣、花生,用粽叶把它 们整个包好,最后拿来一条绳子把它捆绑起来,这样一个粽子就完成了。粽子煮好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起了粽子,妈妈还给我讲了端午节的来历:楚国时,有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 原,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连续几次写出改革朝纲的奏折呈给皇帝,但是昏庸的皇帝不但没有采纳屈原的正确主张,还把他拘禁起来……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屈原以死抗争,毅然跳下汨罗 河。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人们,人们纷纷赶来用苇子叶卷成一个尖尖的小筒往里面装上糯米,包成一个个粽子,丢进河里喂鱼儿,希望鱼儿们不吃屈原的尸体,为了世代纪念屈原,人们就把每年的五月 初五,也就是屈原跳河的日子作为端午节,以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的方式永远纪念屈原,听了端午节的来历,我不禁流下了晶莹的泪……

这个端午节,我过得很有意义,因为我不仅吃到了粽子,还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民风作文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艾饺是我们绍兴当地清明节前后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饺,能驱邪排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之说。

清明未到,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做了一些鲜美的艾饺。我们在田间地头采来一些艾叶,挑去老叶、艾梗,清洗干净。接着是煮艾叶,待锅中的水沸腾后,倒入这鲜嫩碧绿的艾叶,煮艾叶时不能盖锅,还要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它颜色发黄。煮到艾叶软嫩,汤水碧绿,就关火,等到水有些凉了,就来和粉。先准备一个盆子,将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叶和汤水,周围顿时清香四溢,一边用手使劲和着面粉,一边根据面团的湿软程度添加汤水或面粉。

妈妈双手不停地和着面粉,最后揉成了一个均匀的绿色团子,软乎乎如气球,绿莹莹如翠玉,还散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开始包艾饺了,我洗净手从面团上扯下一个小团子来,,把它揉成一个小圆团,再用手一压,变成了一块小圆饼,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捏四周,小圆饼成了一个碗状大小的圆片,中间厚四周薄。接着把馅料裹进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当然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馅料,如咸菜竹笋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边开口捏紧,这样一只艾饺就包好了。

我和妈妈忙碌了两小时,包了四十多只艾饺,看着这一只只千姿百态的艾饺:有的像枝头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跃动的海豚,有的似林间觅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妈妈把这些可爱的的艾饺被放进了锅中蒸,二十分钟后,当锅盖被掀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觉地流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壮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民风民俗作文作文小学生版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温州迎灯三月三,湗村抬猪十五六”农历二月十六是湗村一年一度的抢“排殿猪”的日子,天似乎作美,一扫了前几天的阴霾,突然变得晴空万里,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洁白的云儿,似乎也想要来当个拉拉队呢!

今天中午11点15分左右,学校宽阔的大操场,去变得分外热闹起来。从四面八方前来观看抢殿猪的大人和外地专程赶来的游客,记者,摄影爱好者们陆陆续续集中在这儿。同学们一吃完饭就直奔操场上,就连好学生也不会例外,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作业,早就抛在脑后了,一心只想观看着精彩无比的比赛呢!大大小小的观众们挤满在操场上,大家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真是特别给力啊!论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几头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殿猪”了,恐怕大姑娘出嫁时,也没法与之’媲美”啊。比赛还未开始呢,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便围着这几只漂亮的大花猪绕来绕去,心里肯定在想:打扮这么漂亮的猪儿,肯定是上辈子做猪时修来的福分吧!11点半,比赛正式开始,排殿猪的人各就各位,主家举着一对红蜡烛,在队伍的前面引路。这次的活动,共有18组参与,其中有15个村民小组和3个老人组(人老心不老哦!)比赛分为每三组一次,进过层层选拔,才会选出最后获胜的一组。

一声枪响之后,人声鼎沸,人群攒动,有的观众为自己中意的小组呐喊加油;有的观众去耐不住性子,就跟在旁边或者身后一起跑,为的是能更快的获得更多的小细节,一睹为快,看的更清楚一写。只见每组四位力大如牛的参赛选手,齐心协力地扛着“有福气”的小猪,向前冲去每个人都想跑的最快,但不可乱了脚步,之间某组的队员或许是一时心急,乱了步伐,一个不小心,摔在了塑胶跑道上,但更可悲的是,肩上那“重如泰山”的殿猪已是压在了他的身上。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有些胆小的同学不忍心看,便捂上了双眼;有的大人则发出善意的微笑,鼓励他们赶紧站起来,继续比赛。

摔倒得人很快调整了一下,又站了起来,重整旗鼓,抱着’比赛第一,重在参与”的心态,又冲刺向了终点……最后的结果,我并没有在意,只是默默觉得,这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带个大家的并不只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有那一份难得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风民俗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我相信,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来,咱们废话少说,接下来就让我讲一讲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吧!

你知道咱们的传统节日春节都要有那些东西呢?嘿嘿,没错,春节咱们要准备:鱼、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买鞭炮、对联和福字。下面,就让我讲讲我这一次过年的经历吧!

早上(当然,不是过年的那天早上),妈妈带我出去买鞭炮、对联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摆满了买年货的摊子。我对妈妈说:“妈妈,咱们先期买鞭炮吧!”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走进了一家买鞭炮的店铺,我相中了几盒小鞭,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这些。”“没问题。”妈妈爽快的说妈妈也买了些挂鞭。

买完鞭炮,妈妈又带我走进了卖福字合买对联的地方买了一些福字、对联等回到家贴在窗上、门上和墙上。买完了东西,我们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对联堆在了门上和墙上。

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妈妈每年货的经历(以前都在爷爷家玩,没空去),怎么样?

民风民俗作文3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