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家乡的风俗作文可以写清明节吗(最新20篇)

七夕节即将来临,我们在这样美丽甜蜜的日子欣赏着诗歌的美,别有一番诗意。现在开学吧为同学们整理推荐了一些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可以写清明节吗优秀作文,欢迎参考借鉴,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2459

作文

536

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四月的一天,我和爸爸回老家做清明。一路上,阳光灿烂,万物复苏,树枝緑了,花儿开了 ,有红色的、黄色的、緑色的……万紫千红,这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啊!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是我们祭祀祖先的日子。我们的祖坟在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的地方。一眼看去,那些大大小小尖耸的群峰,有的像二月间的春笋,有的像从容漫步的老人,有的像婀娜妩媚的少女。山路窄得像一根羊肠,弯弯曲曲,铺满了落叶。时不时遇到漫流的山泉,湿漉漉的,脚底下直打滑,我和哥哥、姐姐在前面带路,大人们跟在我们的后面。走了很长的路,我们终于到达祖先的坟地,爷爷和爸爸拿铲子除草,约过了半个小时才把草除干净,除完了草,爷爷和爸爸都满头大汗,真辛苦啊!然后我和哥哥在坟墓前摆上水果、鲜花、肉,接着,姐姐和二叔把酒和茶倒在杯中。

摆好贡品后,爷爷一本正经地请祖先慢慢享用,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我们站成一排,合起双手,跪拜三下。然后,我们一个接着一个许愿,先是爷爷,他祝我们全家平安,快快乐乐。轮到我了,我祝我自己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给祖先敬完酒和茶,我们就高高兴兴地下山回家。

晚上,我们吃完晚饭,大人们在谈家常,我和哥哥、姐姐在谈学习的感受,这样拉近了我和老家的哥哥、姐姐之间的距离。

这一次做清明真快乐!明年我还会回老家扫墓的,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家乡春节的风俗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打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折洗被褥,窗帘,舒疏明渠暗沟。到处洋溢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的欢乐气氛。打扫干净后又开始贴对联了。对联有很多种叫法。如:门对、春贴、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写时代的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式。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家都会精挑细选的选上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重庆人也不例外。

重庆是一座青山环绕,绿水相间的秀城。重庆人也是非常讲究,像过年时都必须按照祖上定下的规矩做事,比如:初一不出门,初二初三走亲戚。初一不能打扫,还有过年时要吃汤圆,代表家庭团团圆圆,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吃火锅,火锅可是重庆人的最爱了。火锅越红,代表着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想到火锅一定不能忘掉鱼了,代表着年年有余。本来是年年有鱼,“鱼”与“余”读音相同,所以就是年年有余的意思。

说道火锅你知道是怎样做成的吗?做火锅其实也不难。制作火锅的主料就是毛肚、牛肝、牛肉、瘦肉,还有一些蔬菜和佐料。佐料有:大葱、辣椒、姜末、花椒、盐等等。还有一种专门做火锅用的火锅底料。把他们炒一会,可见油是红的,烟也很呛人的程度时就放入牛肉汤,等到汤开了以后,你喜欢吃什么就放什么到锅里,熟了之后就可以吃了。

看着火锅一层又一层的油,花椒浮在上面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吃,仅管它是那么的辣,那么的滚烫。吃起重庆火锅是多么的爽口,麻辣鲜烫,口感丰富,自烹自食,乐在其中了!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放起了自家的鞭炮,大街小巷都热闹极了。地上小孩舞着彩灯,在抬头向天空一看,烟花布满整个天空多么美呀!你要是在一定会忍不住想许个愿望。到了半晚12点时,鞭炮声更大了,让人无法安睡。

过年过完后,就要去拜年了,一般都是晚辈给长辈拜年,去时买上拜年的礼物。则长辈们煮好了一桌香喷喷的菜。大人们举着酒杯大口大口的喝着,小孩们就大口大口的吃菜,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开开心心!

吃完后,大孩们与小孩们都猜起了谜语。看吧!重庆的春节多么的热闹啊!长辈又纷纷给小孩们发了他们渴望的压岁钱,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跳。

我爱重庆的过节,特别是春节。多么的热闹啊!我爱重庆的人,我爱重庆人的热情,我更爱重庆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我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的前一天,爸爸到学校接我回老家做清明,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开车回老家。

清早我们到姑奶家,她家是小卖部,我们在她家买了清明用的纸钱人民币仿佛像真的一样。串钱是圆圆的如同一个个小卡片。我们还买了很多鞭炮,买好了东西我们就去吃午饭。

吃过午饭我们回到了村子爸爸把纸钱一张一张的讯开,奶奶和姑奶用箩筐把串钱全抖开,装在了竹篮子里,我跑过去看了一眼可真多啊!

我们穿上靴子小心翼翼地走在田埂上,乡下那田埂可小了,走在上面一摇一晃的好像一只鸭子在跳舞。我们终于走到了坟墓前。

爸爸拿了彩带一样的东西出来,挂在坟墓上,爸爸把各种各样的纸钱堆在一起好像一座小山系的。弟弟把火点燃了,那烟冉冉上升。我们看着一张张纸钱快要烧完了。我们就嗑了三个响头,姑奶说:“这时只要在心里许愿,就一定会实现。”我在心里默默许愿要好好读书,越来越聪明。然后爸爸把鞭炮挂在树枝上,点燃了、霹雳劈啪,烟花五彩缤纷的在空中散开仿佛仙女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们又来到了另外一座山上,来的坟墓前,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爸爸叫我快拿彩带一样的东西,挂在上面。爸爸把那一堆堆纸钱点燃了,我们急忙做完了。还是照样嗑了三个响头,我还是在心里默默许愿,这次我想让自己越来越漂亮。然后看着弟弟也在默默的念叨,大概也是在想让自己学习有进步吧!

爸爸走过来说:“清明节是我们后辈纪念祖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传统的节日。”

这一天下来我忙的既开心又累。在一串串的鞭炮声中我们做完了清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带我到爷爷家玩耍。一进门,我就看见了一个个挂在桌角的粽子。看着爷爷细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问爷爷:“爷爷,我能包粽子吗?”爷爷笑哈哈的说:“当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动地跑到爷爷身旁,模仿着爷爷的样子,拿起两张用水泡过的粽叶,围着手指转了几圈,粽叶就变成了一个像三角形圆筒的形状,爷爷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着爷爷的方法做。可是我怎么也装不满糯米,我急忙问爷爷:“爷爷,你怎么轻轻松松的就装满了呢?我为什么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着爷爷。爷爷告诉我:“傻孙女,你的粽叶下有一个洞,你一装米,它往外漏,当然装不满。”我往下一看,让我大吃一惊,真的有一个洞!爷爷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叶包紧一点,再装一勺米进去,然后把多余粽叶盖过来,这样粽子两边就有两个三角形的尖角,把两个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后用线把盖过来的尖角和粽叶系好。这样就完成了一个粽子。我按爷爷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几个粽子,虽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状,但我却如获至宝,心里高兴极了,因为我学会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爷爷把粽子放入锅里煮,我耐心地等待着,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几个粽子,发现已经煮爆开了,但是我依然开心地把它们捞出来。粽香扑鼻而来,让人口水直流。这天我吃了好多个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家乡众多风俗中的一种,我的家乡还有好多好多别的风俗,比如中秋节吃糍粑,大年初一吃汤圆,清明节上坟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热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以家乡风俗为话题的作文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农村造新房子还留着这样一个习俗,造房子上栋梁那天,吉时一到就会爆竹齐鸣,接着将披着两幅红布的正梁喜盈盈升上屋顶,木匠就势将馒头往下抛,左邻右舍都赶来抢馒头,寓意这户人家吉利,兴旺发达。

我很幸运,赶上了阿姨家上梁的好日子。得知此事的当晚,我兴奋不已。从来都没有见识过这样的阵势,心里还有些紧张。是怎么个抢法呢?我能抢到吗?……带着这些问题进人了梦乡。第二天早上5点40分我就来到阿姨家。

时辰还未到,但师傅们已经整装待发。我和妹妹一起参观了新房子。睡眼朦胧的妹妹,还吵着让我带她上三楼看看。忽然,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在我们的头顶响起,我拉着妹妹赶紧往下跑。没想到,吓得妹妹腿一软,打个趔趄,瘫倒在了地上。

“抢馒头喽,后面小院子也抛一些!”人群中爆出一句激动人心的话。我拉着妹妹跑出屋外。天还蒙蒙亮,抬头隐隐约约看见顶楼有人。屋外的人群拥来挨去地在抢馒头。我们都已经错过一波了。楼上师傅又先后扔下了四、五个馒头,一大波人群就像www.99zuowen.com着了魔似得向目标跑去。有的抢这边,有的抢那边,手忙脚乱,我一个也没抢到,还挨了个屁股蹲。妈妈把我拉到一旁,让我站到一个地方别动,扔在我这里了再去捡。我听了跑到一个宽阔的地方等待馒头的“大驾光临”。嘿,这个方法还挺管用,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捡到了六七个。笨手笨脚的妹妹跑来跑去,却只抢到一个。我看她可怜巴巴的样子,让她加入了我的地盘。很快她原地不动地也抢到了好几个。啊!抢糖了,我不顾一切地涌向撒落在地的糖,全然忘了妈妈对我说过不能吃糖的话……

人群也渐渐退去,我提着我们的战利品,数了数,居然有37个,堆在桌上就如一座小山。我笑了,妹妹也笑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六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寒冷的冬季,人们都喜欢吃热乎乎的美食。但在我们延边地区却不是这样,越是三九天,人们越爱吃冰凉的辣白菜、各种泡菜、凉拌菜、带着冰碴儿的冷面,特别是小孩子更喜欢冰箱里的冰棍、雪糕。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室内有地暖、屋里又干燥,人的体内火气大,所以喜欢吃冰凉的食物降噪。

一到冬天,我就特馋冷面。每天都盼着家人带我去吃它,终于有一天,爸爸、妈妈有空能带我去吃冷面了。

冷面,通常指延边朝鲜族冷面。在我国北方地区也有为符合当地口味而进行改良的冷面,但那些只能算是荞麦凉面罢了。唯有我们延边地区朝鲜族冷面才是最正宗、最美味的。冷面是以荞麦面为主要食材,把牛肉以文火熬制数小时之后的汤汁,放冰箱冷却至零摄氏度为汤;再加入适量的大头菜、牛肉片、鸡蛋、黄瓜丝、鸡肉丸子、苹果梨、松子等延边特产食材为辅料;再加上一大匙特制的灵魂辣椒酱。一碗地道的延边冷面带着冰碴儿喷着清香上桌了。

你别急着吃面,先尝一口汤汁。“吱——咕咚”嗯,就是这个味,酸甜、冰凉、清新、微辣。再欣赏一下碗中的食材,火红的辣椒酱、翠绿的黄瓜丝、雪白的鸡蛋、深棕的荞麦面、晶莹的冰块、再加上大片大片的牛肉。“快吃吧,再不吃爸爸就会抢你的面了。”我被爸爸的催促声音叫醒了。拿起筷子一顿吸,一顿夹。其间也不忘另一道美食——锅包肉。吃冷面不配上锅包肉,那你就外行了。滚烫的锅包肉沾上冰凉的冷面汁,咬上一口,简直是人间美味、绝佳吃法。

“便得一年生计足,与君美食复甘眠。”我最喜欢这种摸着圆鼓鼓的肚子,拉着爸爸、妈妈的手的感觉。冷面中的酸甜冰辣、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唯有家庭团聚的温暖才是我最爱冷面的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描写家乡的风俗习惯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过春节时有很多习俗,此刻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好吗?每年到了要过年的这一个月,就成为腊月。到了腊月就要过年了,遇到的任何一个节气都和过年有关系。

腊月初八的这一天,就是喝腊八粥的日子了。这一天每家都要做一种粥,并且都要在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江米、麦仁、黑米、莲子和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熬出来的粥稠稠的、甜甜的,好吃极了!不但要喝粥,每家还要泡腊八蒜呢!听奶奶说,喝了腊八粥就要花钱准备年货了。

还有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要贴红红的对联和放长长的`鞭炮。明白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这有一个传说故事。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怪兽,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捣乱,夺走了很多人的性命。当它最害怕声、光和红颜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他在一家人门口看见这家人正在用竹子搭起的火堆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给吓跑了,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呼起来。这就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时趣味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明节风俗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插柳,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清明节踏青,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特别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习俗,相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我的家乡在春节期间,有一项习俗就是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今年的腊月二十四,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妈妈就喊我起床。我慢慢地睁开疲劳不堪的眼睛,因为小年夜实在玩得太开心了,导致睡觉时,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妈妈说:“我可不管你这么多,今天按规定是要扫尘的,赶紧起来帮忙。”被逼无奈,我只好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立马加入到除尘的队伍中。

外婆是这次除尘的总指挥官,外婆命令爸爸去擦玻璃,命令妈妈去整理储物间。命令姐姐去擦鞋架,终于轮到我了:“外婆,我要干什么呢?”我兴奋地问道。外婆思考了一会说:“要不然你去扫地吧?”我惊叫了一声:“啊?”外婆说:“你可不要小看扫地,地板相当于一个家的脸面,如果地板干净了,那说明这个家也干净了。”我兴奋地说:“原来扫地这么重要啊!”随即,我飞奔到门外去拿扫把。开始认认真真地扫地。不知过了多久,家里终于打扫得一尘不染。我们看着干干净净的家,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这就是我们家乡扫尘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么,小伙伴们,你们家乡的习俗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08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虽然我们大中华地区幅员辽阔,有成千上万的习俗,但我最喜欢的是春节,这是一个让家人团聚的好节日。这是我们家乡最传统的习俗,也是成千上万中国人继承的一个好节日。

春节期间,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开开心心贴春联,放鞭炮,开开心心吃年夜饭。

传说每年大年初一,山上有个妖怪叫年,会从山上下来吃村里的牲畜。不仅如此,就连人也不会放过。所以大家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许多勇敢的人去与年战斗,但他们永远离开了。有一次,一个人躲在家里用竹子取暖。突然,竹子爆裂,发出很大的声音,惊动了外面的一年。人们看到后,纷纷点起竹子,终于成功地把它吓跑了。后来发现年兽怕吵,每年元旦都放鞭炮。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被过年攻击过。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放鞭炮,贴春联,人们称之为中国新年和春节。

除夕,春节的前一天,成年人贴春联和灯笼。他们买了对联贴在.的门口。妇女们在家打扫卫生,扫除一年的灰尘。在孩子们帮助成年人的那天,每个人都很忙。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在外打拼的爸爸妈妈回来了,在外读书的孩子回来了,还有一些一年没见面的`亲戚回来了,就为了这一天吃顿团圆饭,抱怨家里一年的相思。今天晚上,看春晚成了不可或缺的节目。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旁,时而笑,时而动。

星星跟着月亮,终于迎来了我们最期待的一天。春节的早上,孩子们给大人拜年,说了一些吉利的话。大人们给了孩子们压岁钱,孩子们欣喜若狂。这一天,鞭炮声不断,非常热闹。中午,家家户户聚在一起吃饭,谈笑风生,分享一年的一切成果和收获。下午,老人聚在一起打牌,大人陪孩子玩

春节是最热闹、最快乐的节日。虽然这一年只是一个传说,但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无限的温暖、无限的期望和无限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风俗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按我们家乡的习俗,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才算春节,春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但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我呀就当一回“小广播员”,给大家“解说”一下我们家乡的春节吧!

除夕可以算得上是春节最忙碌最重要的一天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伯大娘一大早就忙活开了:有的去摘菜,有的去炒菜,有的去包饺子;反正忙忙活活地就干了一天。到了晚上,大人们更忙了,无暇照顾我们这些小孩。天还没黑,性急的哥哥就拿出了一个“二踢脚”,把它“送”上了天,这一声响犹如黎明前的鸡鸣,方圆几十里以内的鞭炮全响了。因为我们这里有一种认为“老祖宗”存在的迷信习俗,所以,爸爸提着鞭炮去放了,这可能是一种欢迎“老祖宗”的仪式,不一会,鞭炮点响了,“噼里啪啦”的声音震耳欲聋,而我们家的小狗却惊恐地躲在床底下,可能是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吃了晚饭,爸爸提着一筒烟花去院子里放了,“轰”的一声震天响,烟花弹从烟花筒中射出,飞上蓝天“啪”烟花在天空绽放了,顿时,天空如一页画纸,五彩缤纷。而年夜饭更加丰盛了:鸡、鸭、鱼、肉样样都有,什么饺子,什么年糕;真是太多了。

大年初一,大家都要去串门,家家户户的门框边,都贴着一幅幅对联,我看着火红的春联,看见了这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我看着火红的春联,仿佛看见这家来年红红火火的日子,那春联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千纸鹤,带着这家人的向往飞向了远方;因为这一天最重要的就要数拜年了,所以我和哥哥姐姐们一大早就出门拜年了,拜年其实也蛮好的:磕个头,拜个年,临走时再抓把糖,拿把瓜子,多好啊!

正月十五又是一个春节的高潮,超市里挤满了人,真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啊。当然了,元宵节最不能少的就是元宵,煮好的元宵,放进嘴里,软绵绵的,轻轻咬一口,元宵中的馅便溢到嘴里,甜滋滋的,不知有多好吃!

春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让我们一起欢度春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格尔木市河西农场,我们这里的风景虽称不上秀丽壮美,但也是四季明朗,各具千秋。

春天,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微笑着窥探辛勤耕耘的人们;夏天,金灿灿的油菜花,满树的沙枣花,香味弥漫着整个村子,仿佛置身与花的海洋;秋天,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饱满的麦粒、小红灯笼似的枸杞是这里最美丽的风景;冬天的这里到处一片白茫茫的,下雪的时候,银色的冬装更加增添了这里的宁静与和谐。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时候清明节也就到了,沉睡的大地也唤醒了人们心底最深沉的思念。从我记事开始,母亲每年的清明节这天都要带着我,拿着黄色的纸钱,备上好多好吃的给爷爷上坟,说是去看望爷爷,给他老人家送些好吃的,送些钱去。虽然我不太懂这样做爷爷会不会收到,这样的钱管不管用,但我愿意这样做。

爷爷的坟在山那边,离家有些距离,妈妈舅舅们总是聚在一起开着拖拉机去,坐在车上的我起初满心欢喜,好像赶集一样,看到妈妈的脸上比较凝重,我便再没有了高兴的感觉。颠簸了一会儿,到了爷爷的坟了,妈妈舅舅们便拿出带着的铁锹往爷爷的坟上添土,嘴里还不停的说着一些我听不太懂得话,这时我发现远处山上也有人像我们一样,来上坟祭奠的人家。山上多处飘着的青烟,夹杂着浓浓的柏香味,也让我随着风飘到了爷爷的记忆中,想着爷爷小时候对我的疼爱,爷爷的慈祥、和顺,一种说不上的难过涌了上来,跪在爷爷的坟前,听着妈妈对爷爷的叨念:爸,你在的时候没吃上啥好的,一辈子省吃俭用,现在好了我给你做了好多好吃的,你慢慢吃,还给你捎去了好多钱,别省着缺啥买上,买点高档的烟抽着,那样不伤肺,……此时的妈妈的眼里沁满了泪花。我也好想哭,我也好想念爷爷啊。

风吹大了,像是知道了我们的哀思,伴着下起了点点的雨滴,我的心里在呐喊:爷爷啊,你在那边要过的好好地,我会想念你的,我会好好学习,我会把对您的想念全部写进心里,好好的爱护妈妈爸爸,成为您的骄傲。不知不觉天下起了大雨,真的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家乡的清明节习俗

全文共 898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起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但在起初,清明并不具有这种意味,而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

清明时节,正是四月,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耕种的最佳时间,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农民忙碌的身影,春天的时候,天气很难把握,刚刚还是晴天,一会儿就下起了雨来。所以农民下田的时候,经常被雨淋湿。于是就有了在清明那日吃一种用艾草拌和制成的食品,如糕、饺等可保一年不被雨淋坏这样的说法。

我的家乡在绍兴。绍兴人过清明节也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过法。

每到清明,奶奶就会做很多艾饺,蒸在笼里,热气腾腾,使人垂涎欲滴。我们有时做的很考究,不仅吃起来让人赞不绝口,连看上去都十分漂亮,绿色的外衣,形状美观。

清明的时候还要上坟,也就是要去“看望”一下死去的亲人。上坟的时候,我们会带很多水果,和一些“活口”,就是将鸡鸭鹅要等到用的时候才杀死。比如说“上坟鹅”。“上坟鹅”因为饲养精,饲养时间短,又是春季,所以它的肉又嫩又肥,实在是上品。不过绍兴农家上坟用鹅,倒不是单单为了它的味道,而是另有寄托。“鹅”谐音“我”,列祖列宗、已故的亲人看到之后不是很高兴吗?

这就是清明节,这就是绍兴人的清明节。

作文3:清明节的春卷

提起春卷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清明节,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有包春卷的风俗习惯。

事先要准备春卷皮、豆芽、笋、豆干、韭菜、蛋、胡萝卜、猪肉、海苔炒白糖等等,春节皮是用烤制而成的,圆圆的、淡黄色的。事先准备的菜都炒熟了,美味的菜肴一盘一盘地摆在桌面上。接下来,要动手包春卷了,妈妈包春卷的手艺很高超,用筷子把菜夹到春卷皮上,卷成一个圆柱形、一个春卷就诞生了,我看着看着直流口水,我伸手拿了一个,咬上一口,春卷里的菜五花八门、又香又甜、又嫩有脆,特别是放到油锅里炸一炸就更好吃了,内嫩外脆,我一下子可以吃三至四个,我津津有味地吃着。

听了我的价绍,你一定也很想吃吧。那就来我的家乡,一起动手包一包,做一做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们喜欢的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温暖的屋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象征着团团圆圆的年夜饭;一家人在门口前贴着春联、贴福字、贴年画;屋外,噼噼啪啪的炮竹声、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的声音、小孩玩闹的欢言笑语声。哪里不充斥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我的家乡泉州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称“过年”,等过了正月十五这年就算过去了。你可别小瞧这十六天,“过年”的习俗细的吃什么、干什么都要遵守习俗做。这习俗虽多,可热闹也从未间断。

家乡在过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是最为热闹的。在除夕夜晚要敬天公,零点一到,四处烟花炮竹响成一片,我们既要在家中万堂中设堂,摆上三牲(鸡、鱼、猪)、果子、清茶等贡品,并且燃上三柱清香、点烛拜天公。除夕这天晚上,不仅要守岁还要开正,开正就是除夕之夜守岁到十二点迎新年,祭拜天公的同时,放烟花炮竹,以表庆贺,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正月初一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了的新衣服,开始了新一年的第一天。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忌吃粥,否则传说,第一天出远门都会天降大雨,被雨淋湿。早餐后,人人四处走访朋友亲戚,见面都要互道“恭喜、恭喜”。

正月初九,又是一个热闹的日子!这一天是天诞日,也就是天公(玉皇大帝)的诞辰生日。这一天人们要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这一天的清晨前必须准备好许许多多的贡品,一家老小都要跪拜天公。一来感谢天公对全家这一年来的庇佑,二来祈福新一年的平安如意。年,就在这忙碌中过去,在这欢乐中过去,在这热闹非凡的习俗中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乡的清明节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清明的时候,人们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慕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这几天的天气很是不错,不知道清明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

清明节那天,我早早地起床了,我洗好脸,刷好牙……坐上车。

车子飞奔了几个小时,终于来到了妈妈的家乡“金秀瑶族自治县”。

车子又盘旋而行,来到了一座山下,山旁的风景多么美丽,有绿色的山岗,幽静的森林、摆动的草儿……简直就是一幅画,可以让人毫无杂念。

开始爬山了。我踏上了山路,山路是多么陡峭,可是,我依然努力向上爬,我想:只要我爬,就一定会登上山顶的。过了不久,我果然登上了山顶,山顶上有许多人在太祖母的墓碑前,他们是妈妈的亲戚,他们说让我许个愿,我答应了。我拿起香,就喃喃地说:“请你保佑我们全家人平平安安。”许完愿了,我发现了一些冥币和一个火堆,我灵机一动,将一张100元的币扔进了火堆,霎时,冥币变成了小碎渣。我想:现在,在阴间有太祖母也有钱用了!

这是一个难忘的清明节,现在,我虽然离开了家乡,但我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还绵绵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知道的家乡风俗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过年,父母亲就会带着我和妹妹回到我们的老家——云浮。印象中,爸爸经常回老家,对家乡的种种事,他都娓娓道来。在爸爸的耳目濡染下,我开始对云浮的风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今年过年,我们又一次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程。往年的回家途中,我都是在车上睡觉。今年没有,因为我想看看家乡有没有变。到家后,我找了个机会,问问爷爷奶奶家乡的种种。奶奶告诉我,以前的房子没有现在的现代,是老式的四房一厅,靠门的两间房一间做厨房和饭厅,另一间做浴室,一间做杂物房,最后一间是房间。中间是客厅,厅的地上有个四四方方的槽。屋顶上开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口,为的是让阳光投射进来,而雨天则用槽把雨水接进去排到地下。外墙是用青砖砌的,耐用又好看,则屋顶是用瓦铺的,整栋小屋温暖又结实。

第二天,我们一家人去了我们家乡以前的小屋拜祭老祖宗。我发现老屋也有个槽在中央。抬头望去,刚好与屋顶上的口一线连上。此外,我还听了奶奶说的其他风俗习惯。比如说端午节,在广州的端午节,人们都会包粽子,云浮也不例外,亲朋好友互送粽子,家家大扫除,把艾叶,菖蒲挂在门边,可以驱邪并驱杀蚊虫。

云浮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佛事大会,这是为了纪念禅宗六祖惠能。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三举行大型纪念活动。“为什么一定是这两天呢?”我问奶奶。奶奶笑着回答我:“二月初八子时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生诞日,而八月初三子时就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圆寂日。”听了奶奶的话,我恍然大悟。

爷爷奶奶说了很多很多云浮的故事和风俗习惯,我越听越感兴趣。在感叹云浮变化的同时,我也感受到家乡的乡亲们正在努力维护着自己的文化遗产,大家都自觉地遵守着家乡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明节的风俗200字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终于来到了,我听妈妈说:“清明节开始于周代,清明节不但是一个好的节日,也是一个很好的节气,人们可以种瓜种豆。清明一到气温就升高了,这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固有清明前后可以种瓜种豆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和寒食的日子非常接近,而寒食是民间扫墓的日子,所以,渐渐地寒食和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除了妈妈说的呀,我还知道一个习俗。那就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可是,这个清明节真特殊啊!今天连一滴雨也没下,是个大晴天!不过我观察了一下,清明节快要来到的前几天,下了毛毛细雨。虽然清明是个小长假,但是在这个小长假里面我没出去玩。但是我还是有收获的,我的爸爸妈妈专门凑时间,他们今天刚好都没有事所以就陪我去买衣服了!买了一件亮亮的底色是蓝色的外衣呢!

我希望让更多的农民叔叔们都记住这个节日,让我们的粮食越来越充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东西。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飘亮的新衣服,出门在外的人赶紧回家团圆。到了晚上,人们都要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人们都要互相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新年快乐,全家平安幸福。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都非常开心,因为他们都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到处都张灯结彩的,整条街道都挂满了灯笼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们都高兴地唱起来跳起来,高兴极了,家家户户也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吃着汤圆。这都寓意着我们大家都团团圆圆。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着美丽的烟花,有的在放许愿灯,美丽极了。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这样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我们也开始认真的学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乡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不好意思哦,大家。我昨天有事情去了,没有时间写博客了!感谢朋友们的支持!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家乡集会的高峰期。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都是我们村里集会的开始。从三月初一到初四的集会!从初二开始唱戏,一共有三天唱戏的时间。当然不光光是唱戏那么简单,还有集会,马路两边都是摆地摊的。有卖衣服的,鞋子的。还有一些是专门赚小孩子钱的,像一些油炸的东西啦,玩具啦。五花八门的东西全出来了。为了这几天的集会,一些做生意的人是起早贪黑的去站个好地方。这些做生意的想破了脑袋都是为了这几天的集会。

今年的集会我感觉和往年很不一样,往年的时候,听到说家里面有集会就高兴的不得了了,最近几年似乎没有了那种激情。对像这样的集会也不怎么感兴趣了。但是今年我感觉还是蛮不一样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感觉到了往年没有过的兴奋,也许是今年的朋友多了吧。今年我那些往年不回来参加集会的朋友都回来了。以前我们都在外地上学,没时间回家玩。但是今年我们大部分都毕业了,工作了。向老板请个假就可以回家痛痛快快的玩玩了。还是像这种家里的集会最好了,逢年过节嘛?大家都有着自己的事情,像这样的机会还是很少的,人多才好玩嘛!人生中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聚集这么多的好朋友在一起玩啊?以后大家可能都要忙于自己的事业了,那么像这样的机会就更少了。

这是我的快乐,也是我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感受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着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每一种节日,在各地都有着不同的习俗,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节日,还是宁波的元宵节。

妈妈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宁波人,从骨子里喜欢吃各式糯米做的点心。而元宵节的汤圆,更是不容错过的。与现代化生产的速食汤圆不同的是,在宁波,传统的汤圆连糯米粉都是自己做的。

提前一天,将上好的糯米清洗干净,并浸泡好。到了元宵那天,家家就都开工了。磨米,拌馅儿,忙得不亦乐乎。磨米时,一手推动水磨上的把手,另一只手往水磨里加米,磨出来的米浆沿着水槽,流入放好的桶中。接下来用干净的纱布把米浆包起来,让米浆中的水流干,便形成了一个个糯米块,再将这些糯米块反复揉搓,就变成了柔软的糯米坯子。

圆子的馅儿也非同一般。将干芝麻炒熟后捣碎,加入绵白糖和小块的猪板油搅拌,不一会儿,便散发出阵阵香味儿,就算是吃饱的人,闻到这香味,恐怕也按捺不住,想再尝个鲜儿吧!拌着拌着,这芝麻馅儿就变得油亮油亮的了,顺滑无比,煞是好看!

开始包汤圆了!这时,灶边总是有小孩子候着,等着吃汤圆。他们一个个张大了嘴,伸长了脖子,想第一个吃到汤圆。但大人们可被这帮“小馋猫”给惹急了——这样围着还怎么干活儿啊!

“都出去,谁先出去,吃的汤圆就多!”

听了大人的这句话,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跑了出去,大人们也就能安心地包汤圆了。

大人们包汤圆的手法娴熟,双手就像蝴蝶一样上下舞动,不一会儿,就包好了。这包好的汤圆一个个圆滚滚的,挺着小肚腩,站在那儿,好不可爱!

把它们放入煮沸的水中,看着白白胖胖的它们一个个在锅中上下浮动,颇为有趣。等熟了,将汤圆盛入碗中,轻轻咬上一口,那馅儿便会流出来,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催促着你赶紧吃了它——这种催促又有谁会不听呢?吹一吹,放入口中,能感到芝麻白糖猪油馅遍布口腔的感觉;咬一咬,能吃到滑嫩清香的糯米皮儿,这种口感,不禁让人想多吃几个。小孩子们可忍不住,不听父母的劝告,吃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摸着成了一只小皮球的肚子,瘫在椅子上才肯罢嘴,可眼睛还依旧盯着那碗中“白胖小子”呢!看着一脸满足的孩子,父母也奈何不了他啊!

这就是我的家乡——宁波的元宵节。与家人团聚,吃着汤圆,便是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八年级家乡的风俗议论文作文大全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在我的老家山东,年年春节都要蒸花糕。

为什么蒸花糕,这可大有来历。从春秋战国起,临近三十年,百姓们都会“蒸壮”,也就是蒸面食,这些面食可不是拿来吃的,而是用来祭祖和去孔府祭拜孔子的。而今,“蒸壮”早已不再祭祖,而是寓意着“过日子蒸蒸日上,年年高升,好运节节高”。因此,蒸花糕也成为了我们家乡特有的风俗。

今年,我们家中也蒸了花糕,腊月二十三,阵阵面香从厨房中飘出。我知道,面发好了,要开始蒸花糕了,案板备好,擀面杖拿来,待一切准备好后,花糕便从揉面开始了。

爷爷将他的双手伸入面盆中,柔软的面团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只能屈服于手掌下,任人摆布。面团在一次次拉伸,捏揉的作用下,逐渐变得像纸一样苍白又像个球样,圆圆滚滚,让人禁不住的喜欢。可再好看的面团也只是面团,不能够吃,终究还是要做成糕点。这时,擀面杖就派上了用场,刚刚揉好的面团现在又要上了“绞刑架”。面团中,拿刀来在面团里剖出一部分,再在案板上搓成条,最后用擀面杖均匀地在面上轻轻滚动,压出一道流畅的纹案。

最后,面团便开始了“整容”。两条面团两手夹中间一捏,拿枣子放中心做点缀,身似蝴蝶的糕点便做成了;纤长的面团在手指尖上灵动地舞动,长长地卷在一起,周围围上一圈的红枣做装饰,一个圆形糕点便从中诞生了。

待这些糕点完成后还要放入屉笼里蒸,满屋子中都是面香和枣香。年,便从这一花糕味中开始了。

无论身在故乡,还是身处他乡,记忆中,家人们总会在这个时候做一做家乡的风俗特色。蒸花糕即是我家乡的风俗,且如雕刻般深深在我脑海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