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参考人教版(热门20篇)

浏览

4983

作文

76

高中军训作文参考模板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题记

炎炎夏日,什么是凉爽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吃着冰棍,吹着空调,大概是非常惬意的事。尔对我来说,穿着迷彩服,站在烈日下喊着“一二三四”就是惬意无比的事。

坐着车来到军训基地,入目的是青山环绕。训练场上时不时走过的军官,无不彰显着大气。我的心情也因此澎湃。接下来就是分寝室,整理内务,换军服……后来站在训练场上,接受总军长的训话,然后开始分教官。我们的教官姓尚,很年轻,有点矮,看起来不太严肃。

现实总是比想象要残酷的多。迎着烈日,强烈的紫外线无情的射在我的皮肤上,汗水从头顶流过额头,眼睛,脸颊,下巴,又顺着脖颈流入衣内,眼睛被刺得睁不开,可我们必须得坚持,因为教官正站在我们的正面监督着我们:“那个男生,不要乱动,再动就让你们都站十分钟。”大概过了五分钟,脚后跟传来了刺痛,我们不禁有些左摇右晃,“不要晃,站直,再多站十分钟。”心中得苦水顿时漫了出来,我听见了旁边的女生低声地咒骂,我抿抿唇,汗水流入口内,酸酸的,咸咸的,这种滋味似乎会永远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军训中虽然很艰苦,也有让我们快乐的事。当老师过来对我们说下午要出去参观,我们是神采飞扬,高兴的跳了起来。

下午乘车来到海滨乘游轮观海。排了很长时间的队,终于轮到我们啦。踏上甲板,船启动了,离岸越来越远,大有一种壮士不回头的气概。轮船慢悠悠地在海面上晃着,发出“轰轰”的声响。船身与海面激起白白的水花,向远处蔓延,变成一层层涟漪。靠着围栏,看着不远处的码头,高高的架子,不断来往的集装箱,左右移动的吊车,看起来是那么的宏伟。回去的途中飞来了几只海鸥,它们一会儿扑打着海面,一会飞向空中,那么的自由。淡淡的,含着咸味的海风拂过,吹去了我们心中的烦躁。

时光如白驹过隙,短短的四天时间结束了。夕阳懒懒地挂在天边,我的心情也逐渐放松。坐在车里,这里的一切,也随着车子的行驶而消失在我的眼中。

军训犹如一股清泉,在炎炎夏日中,滋润着我的心房;军训犹如一绺清风,在炎炎夏日中拂去我心中的焦躁;军训犹如一抹彩虹,在炎炎夏日中,给人种种不一样的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高中作文教学目标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01.写议论文不是“为写作”而写作,是为‘解决真正问题”而写作,要对现实的针对性。

02.用“以景结情”的方式改写一篇文章的结尾。

03.写作文至少有一处超常联想。

04.每个议论的话题,都有“反面”存在;能从写这样的反面内容进行说理,通过对比论证正面的观点。

05.思路打不开的时候,能接着作文题中的材料往下写,从而帮助自己打开思路。

06.在议论说理时(通常在开头),写“但是文”(“尽管”“同样”)展开议论。

07.在“一般论证”的基础上,写“选点论证”的文章。

08.像拉橡皮筋那样拉长句子,扩展议论文。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世界上发现美的眼睛实在不少,但热爱美与珍惜美的心灵就非常罕见。要爱美,但更要珍惜美。

09.在“理性”的文章中加入“水词”,既使本来抽象的议论说理生动活泼起来,也使本来内容不多的文章丰富起来。

10.论说一个观点时,尽可能分出几个小点(原因、做法)来。

11.就任何一个观点,快速写一段前后连贯且紧扣中心的“四句文”。

一切“理解”都要落实到“运用”上;“学进去”“说出来”“做熟练”;“懂了”远远不够,还要“会做”;人,需要展示,更需要充分展示;展示是表达,充分展示是完善的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高中生记叙文参考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带我去爬山,

我高兴极了。不知不觉我们到了山脚下,我抬头望,啊!峰顶那么高!石级那么陡直,我能爬得上去吗?我从心底发出了疑问,妈妈看出了我的畏难情绪,就说:“孩子,上山得靠坚强和毅力,如果知难而退多不好呀!”听了妈妈的话,我决心要爬上去!。

行进的步子很艰难,但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一步一步地向上爬,虽然步子迈得很慢,但我坚持着,汗水浸湿了衣服,我也丝毫没有懈怠,看着脚下缭绕的白云,更增添了我走下去的决心,终于到了山顶。放眼了望去,粉红的桃花金黄色的油菜花,碧绿的麦苗,就像一幅泼墨的山水画,成群结队的鸟儿卖弄着歌喉,似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和妈妈都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住了,妈妈说:“看见了吧,还是山上美吧,要是你不上山,你能发现它的美吗?”我点了点头,此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不经历风雨又怎见彩虹”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在山上吃了香喷喷的螃蟹串,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下山了,这次爬山收获可真不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中语文必修三文学常识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1. 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水浒传》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

2.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3. 沈从文(1902-1988)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边城》。

4.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田园诗人。

5. 王勃(约650—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6. 骈文,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语言的特点:语句方面,骈偶和“四六”;语音方面,平仄相对;用词方面,用典和藻饰。

7.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8.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9.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初散文家。代表作《陈情表》。

10. 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1.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家、作家,先生学贯中西,被文界誉为“文化昆仑”,代表作《围城》《谈艺录》《管锥篇》。

12.梁思成(1901-1972),梁启超之子,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全文共 159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我给学生上来开学后第一次作文课,一说作文学生总有畏难情绪,有学生一节课写不了几个字,上完这节作文课后我对我的作文教学进行了反思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1、今后我将尝试作文课写作样式的调整。今天这节作文课我提前一天命题,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出了两个题目让课代表选,选好后给我反馈,并把作文题写在黑板上,让同学构思选材。今天上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间由原先的两节课减为一节课,并尝试模拟考试情景,增加写作紧迫感,加快写作速度,增强学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够字数,再慢慢训练其文采,下课铃一响就收卷,不交者登记姓名,课后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说不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不收其作文。节省下的一节课作为点评作文之用。我会尽量缩短评作文的周期,增加面批的几率,遇到佳作要进行表扬,或在教室张贴,或在班内宣读,或往学校投稿,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积极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明白自己不是写作文而是写作品。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老师,而是要努力写出让人称赞和欣赏的佳作。写之前就要有写这篇是用来发表的意识。观念一变品味就变,对自己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往往会精心构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并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个反复揣摩的过程,那真是“吟定一个字,捻断数颈须”。可以尝试有作文修改课,上一节学生写好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觉得不好的地方就进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写一遍,让学生对比前后两篇文章,这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因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实这一个修改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

4、要尝试上阅读课,因为读和写是不可分割的,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道理的,教学反思《高中作文教学反思》。不读书、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要想下笔千言,一挥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断探索阅读课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参观时,发现他们的阅读课是很有特色的,他们的阅读课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衔接,让学生读书时,必须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灵思维的火花,如果灵感来了可当场进行自由创作,阅读课的时间一般是两节课联排,上完课本子要马上交给老师。这期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写文章是练出来的,熟能生巧,越写越快,越写越能写,如果一个月还不写篇文章,别说写好文章,可能连字数都凑不够了,这是我有深刻体会的,在华东师大学习时,老师总是逼着你写,我们也可借鉴,逼着我们的学生写,写不出我就进图书馆,在图书馆读书,读书是享受,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我现在还怀念华东师大图书馆的摇铃声,那是说要关门了,当从图书馆出来,看看天上的星斗,你会觉得收获很多,那也算是幸福的感觉吧。看书看到有了想法,就写出了,坚持写,越写越多,从刚开始的无从下笔到后来的几千字一挥而就,这是练出来的,写出了还要反复修改,当听说有杂志社给自己汇款时,心里是兴奋的。这也就是学语文的过程,自己读书,自己感悟,有了想法,抓紧形成文字,反复修改,周而复始,语文素养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平时应加强学生练习写作的量,只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如日记、周记等,并鼓励学生多参加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6、老师要经常下水写作,和学生分享创作的乐趣,这样老师就不是光说不练了,也就容易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就不是隔靴搔痒,空洞无物。而是和学生去进行共同创作。

7、要探索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平时做好档案整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作文训练,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杂乱无章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不过刚开始可进行研究的准备阶段,比如这一学期,作文教学都做了些什么,效果如何,都有哪些作文题目,学生习作范文,平时教学反思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对其进行研究,这将是一篇很好的硕士论文。

[关于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高中英语作文的教学反思

全文共 420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高中学生的想象更趋于现实化,创造想象也日益占优势地位。表现 出更大的主动性和有意性,能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解决新的问题。

由于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阅读经验以及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使他们已初步具备了将心中所思转化为英语文字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如果通过影像、音乐、语言等多种手段,在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大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那么,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将会成为可能。

一、利用表象,丰富想象

观察图画和实物作文符合英语作文起步阶段需要有一定的情景要求,也符合高中学生有意想象占优势的特点,同时避免了文字情节作文易使学生中译英的缺点,但若每一次训练都是刻板的再现材料,创造想象则难以增长。如果在教学设计时,在图中留有空白,或对实物设置悬念,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英语作文的兴趣,减轻他们的惧怕心理,而且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去填补空白,解决悬念。

如Senior BookⅠ,Unit 3 中的“Help! Help!”,可按发展顺序设计几幅救落水儿童的图,但只给学生展示第一、二两幅图,图画的内容大致与课文内容相同,但是后几幅的空白,使学生必须通过创造性的想象才能填补材料的空白。学生可以引用课文中的材料,也可以自由发挥。有学生这样写到:

Last week, we had a picnic in Forest Park. We found a shady place by the river. As soon as we had sat down, Tom suddenly got up and shouted, “Someone has fallen into the river!" It was true. A boy was struggling in the water, and the children in a boat looked hopeless. Tom and Jack took off their shoes while running to wards the water. They swam very quickly towards the boy who was sinking fast. Tom and Jack got hold of the boy by the arms and lifted his head above the water. Together they pulled the boy to the shore.

之后,再给学生展示其中一幅图,或一句话的情景:……,a man/a woman/a child, etc. has fallen into the river/the lake, etc.……。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有的根据曾在报上看到的新闻,称颂一身怀六甲的妇女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也有的谴责那些对落水者无动于衷的旁观者。学生的作文体裁记叙文、议论文不限。这样,既训练了他们书面的表达能力,又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思维表达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思索了做人的道理。

二、精选图画,激发想象

处于英语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的想象具有直观性,片面性和模仿性的特点,为其提供的观察材料越具体、越完整、越详实,他们的这些特点往往表现得越明显,有时甚至强化了他们的这些特点。换个方式,为他们提供一些抽象的图画,他们的创造想象反而被激活,因为他们必须在原有的图画上进行创造才可能有新的形象产生。而“抽象画作品所表现的物象与参照物相差甚远,它最大限度地把形与色对视觉作用的潜力发挥出来,直观效果非常强烈。它经过夸张、简化、分解、组合等变化手段,将客观事物的表象创造成为富于想象力。”如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表达百老汇街道的嘈杂与热闹的《百老汇爵士》(Jazz in Broadway)是一幅看上去比较抽象的图画,学生通过观察、运用合理的想象,写出了内容各异的作品。

有学生这样写到:

It is the downtown of Shanghai. The streets, such as Nanjing Road and Huaihai Road, etc are busy. Cars, buses and trucks with all kinds of advertisements are running. People dressed in their best are walking happily or hurrying to work on their bikes. Beautifully decorated stores are crowded with people shopping. They all look in high spirits. The traffic policemen at the crossings are directing the traffic attentively and seriously. Everything is in good order. Such is our city. I love our city.

而另有学生在他们的作文中认为这是一个“排污系统”(drain outlet system )或电路板(circuit board)或房屋平面图(a plane figure of a house)等等。

可见,由抽象的图画到生动画面的产生,到一篇作文的写作成功,是创造想象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

三、借助音乐,拓宽想象

音乐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健康成长,能给学生提供想象和联想的广阔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促进人的全脑开发,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各方面的延伸乃至终身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英语写作训练中有时借助音乐等艺术形式,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如Senior Book Ⅵ ,Unit 7中的“The Waltz king ”这一课文,根据内容,可设计让学生听一首Beethoven的“命运”(Fate),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作文,一位学生这样写到:

I am a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and I will enter for the Colla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hether I will be admitted to a collage, I will work harder than before , since our country is still poor and weak.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借助音乐,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拓展。“音乐艺术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四、灵活方法,发展想象

“创造想象是严格的构思过程,它是由思维调节的。”想象会产生全新的物象与情景、独特的认识和感悟。一段文字、一篇文章,给不同的读者,就有不同的想象余地。正如:A thousand readers, a thousand Hamlets.(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英语作文教学中根据一定的线索或情节,提供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进行想象描述(创造性的描述),会收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例如 “After Twenty Years" (Senior Book Ⅵ,Unit 5) 这一课,可要求学生在学完之后, 简单续写一个结尾。这是一篇根据O. Henry 同名原作改写的文章。文章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很能挖掘、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学生这样写到:

As soon as the police officer wanted to catch Bob by the arm, he took out a gun, aimed at the officer and said, “I knew I was wanted, but I dont want to be arrested anyway. Tell Jim Wells I will come to visit him one day." Just at that time, the police officer found himself surrounded by some strong men, gun in hand, pointing to him. Bob then walked into the street and got into a car parking there, followed by those strong men. The car soon disappeared.

另有学生这样写到:

The moment the officer caught Bob by the arm, he got rid of it and ran away at once. He was running down the street as fast as he could, when he was shot on the right shoulder. He turned round. To his great surprise, it was Jim Wells, his o ld friend. He fell on the ground and fainted.

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对一定的语言材料进行不同方式的处理,确实是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学生对当前的语言材料进行阅读、处理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比较,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其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散。

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发散思维对个体的创造性有着重要影响,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注意这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并创造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技术。可以说,续写结尾、续写故事、改写、扩写等,都是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手段。

[关于高中英语作文的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父亲的抽屉_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作文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在家里,父亲有一个没有上锁的抽屉。我从来没想过要看看里面放了些什么。我想,大多是父亲比较重要的东西吧?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打开了父亲的抽屉。

那天我独自在家,正给朋友写信,信写到一半,笔没墨水了。我翻了半天,也没找到一支好用的笔,忽然记起父亲的抽屉里有笔,便拉开了父亲的抽屉。

抽屉里整理得很干净,父亲常用的一支笔很显眼地摆放在角落里,但我没有马上拿出来。虽然心里有一丝愧疚,但我还是翻起了父亲的东西:备忘录、笔记本、名片盒……

在抽屉最深处,我看见了一人精致的纸盒,觉得很眼熟,半晌才想起是母亲给父亲买的那副手套的礼盒。手套早用旧了,可这盒子还那么新。

很自然地,我打开了盒盖,里面就放了一张卡片。我忍不住笑了,我还以为父亲在里面放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

卡片很普通,街上到处都买得到的那种,不过,卡片上图案很美:一支静静燃烧的蜡烛,一杯热气袅袅的咖啡。我的心动了一下。我觉得这张卡片我在哪里见过,一定见过。我慢慢拿起卡片,又慢慢地打开。洁白的卡片上,写着几个稚嫩的字:“爸爸,新年快乐?”旁边有一幅钢笔卡通画: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牵着一个快乐的小女孩,向前迈着大步,身后留下一串串清晰的脚印……

我认出来了,这张卡片是我送给父亲的。那还是上小学的事情,具体时间也记不清了。

有那么一阵子,学校流行送贺卡。我买了一摞,也顺便送了一张给父亲。但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父亲还一直珍藏着这张我早已忘却的卡片。上面的卡通画显然是父亲后来加上去的,我当时只在卡上写了几个字。

眼前的卡片变得模糊起来,泪水不知不觉涌出了眼眶。给父亲送张卡片并非一件难事,我却一直认为那只是儿时的浪漫,从没放在心里。这么多年,我再没有送过什么东西给父亲,不管是父亲的生日还是其它重要节日。然而,我又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父亲送我的礼物,可我却很少打开橱门看看它们,也没感到它们的分量。

泪水,“啪”地一声滴落了,在卡片上溢开了一个圆圆的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人物作文教学设计参考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人物作文是一个必学的部分,那么,小学人物作文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人物作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导、练写与评讲让学生掌握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及以事表人的方法,激发习作的成功感。

2 通过回忆、描述、赞美爸爸的优秀品质,懂得欣赏爸爸、感受亲情。

二、 教学准备

作文纸、彩笔、课件

三、 教学过程

1)高声赞美: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心里话?在家里,你最爱的是谁?

母亲是生我养我的最亲切最温柔的亲人,她对我们无私的爱也许还能摸得着、看得见。但是,据科学研究的报道说,在一个家庭里,父亲的形象与品格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我想,今天我们就以“爸爸真——”为题,走进爸爸的世界,为即将到来的父亲节送上一份心灵的礼物。

老师先作一项心理调查:认为爸爸是一位好父亲的举手;爸爸让你自豪的举手;老师带个头,赞一赞自己的爸爸;(幻灯)谁敢响亮地赞美爸爸。(用爸爸真——说题)

2)范文引路:赞美爸爸不能空喊口号,要把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地方——也就是人物的特点抓住,(板书)才会赞得理有据,有事有实。究竟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呢?——先看这篇作文(教师朗诵,学生思考:爸爸是怎样一个人?哪些地方写出爸爸的特点?(点出特点)(表扬老师)

学会欣赏:由此可见,一个人物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必须抓住人物在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①你爸形象如何?谁来说一说。②你爸是怎样一个人,你能用以下的句式说说爸爸吗?——句型练习(任选一种)

深情回忆:过渡:刚才,我们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说爸爸,你这篇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但人物性格特点的表现并不是像外貌那样作几句精要的描写,必须通过真实具体的事才能表现一个人,这叫着——以事表人。(板书)特别是这件事关键时候爸爸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尤其重要。让我们深情回忆自己的爸爸,值得自豪的爸爸。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边画边在脑海中说爸爸。麦老师教作文说得好可以加分。

真情表述:学生说事,教师评。(投影展示成果)

情系笔尖:学生练写,教师评奖。

总结语: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母亲以温柔女性的形象给我们以无微不至的爱,这份无私的爱像涓涓细流,温暖着我们的心田,烙在我们的心坎上;但父亲,在社会家庭的角色负担心理压力尤重的父亲,一个有苦自己尝,有泪不轻弹的父亲往往对家庭的对子女的爱表现得更为严肃与深沉,让我们在生活中更注意观察和研读自己的父亲,从父亲和其他亲人的身上汲取更多的人生营养,这是老师在这两节课后交给大家一辈子的功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高中语文作文与阅读教学

全文共 2604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教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既能丰富词汇发展语言,又能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作文与阅读教学,欢迎阅读。

摘要:作文与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两大重点模块,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这两个模块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必查知识,对这两部分的教学,我们可以根据新课标进行一定的创新尝试。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阅读教学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作文和阅读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模块,这两部分知识是高中教学的两大主要任务,由于这两部分知识都存在很大的抽象性,教师的教学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作文和阅读这两部分占了语文试卷很大的比重,在实行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为主,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考考查的要求进行高效的教学。对于作文模块,考虑到作文的完成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教师可以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的调整,提高学生在作文学习上的效率;而阅读方面,教师主要采用灵活的方法来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内在的阅读赏析能力。

一、作文批改以学生为主体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学生在写作上还是存在明显的个人差异的,写作能力与学生个人的兴趣、个人的阅读量、创作灵感以及对个人的语文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学生本身对写作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在日常学习中都会善于动笔写作,有的学生喜欢阅读,长期的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自然地应用所读作品的写作手法或语言,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就高中阶段的大环境来考虑,学生面临着众多学科的学习,繁重的学习任务加上高考的压力,学生没有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写作训练,而且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作文批改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的教学环节,如果学生的作文都是通过教师先进行批改,然后进行讲解,那前后的时间就会特别长,最终可能导致教师在讲解时学生的听讲效率不是很高。

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写作训练,也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刚写完一篇作文的情况下就进行作文学习,保持新鲜感,教师可以在作文批改上进行一定的创新批改作文方式的尝试。首先,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进行互批的形式,教师拿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然后教师可以大体的找几份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解,然后让学生进行互批,高中阶段的学生也都是有好奇心的,学生也都会对其他同学的观点感兴趣。高中阶段的作文一般都是话题作文,都是给出一段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互批作文,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使学生通过阅读批阅其他同学的作文,了解其他学生的看法,从而拓展自己的写作思维。为了防止学生流于形式,教师可以挑选几位同学对自己所批阅的作文进行分享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除了互批,还可以进行自批自改,这种形式的作文批改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作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所以,教师训练学生在写完一篇作文之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复阅读,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全局的把握,然后进行修改。最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公正的评价,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讲解。

学生自主批改或是互相批改作文,都是为了训练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但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还是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的,因此,在学生批改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二次批改,然后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和批改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指导写作方法和修改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除了统一的写作训练,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形成写作监督小组,每个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写作训练,教师定期收集学生的作文进行监督促进。通过这种小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进行作文话题的写作,从而有效的培养写作能力,也能够使得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加契合创新教育的原则。

二、阅读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阅读作为一项技能,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阅读则是一项语文技能,是需要教师进行格外培训的一项技能。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课外阅读量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上存在很大的误区,很多教师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而进行的阅读模块的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使教学立足于学生,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在阅读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品,然后通过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拿到课堂上,通过泛读、精读或是寻读等方式,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作品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阅读方式,泛读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教师给出学生自由的阅读时间,结合文章内容给出一定的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由阅读,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表达。泛读主要是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而精读则是为了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灵活的主观性的题目,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共同讨论,关注学生的问题,

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讨论。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需要摆脱试题类型的禁锢,使教学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在阅读方面的奇思异想。这种精读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文章内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熟悉掌握,学生可以逐步培养出对文章内容的赏析能力,这是创新教育大环境下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阅读理解是一种主观性非常大的题目,教师在閱卷时,也都是根据参考答案来进行评分的,只要学生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所以,教师不能把阅读教学限制在应试上,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

除了不同形式的阅读形式,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主要以中外文学著作为主,使学生多接触一些西方著名的文学作品,对不同的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阅读赏析时,以更加全面的思维去考虑,从而提高学生在文学作品上的赏析能力。总之,对于阅读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阅读教学能够真正的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学科在作文和阅读方面的教学都应该进行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尝试,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应试教育下语文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养成阅读和写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优秀的教学论读书笔记参考

全文共 5146 字

+ 加入清单

一、苏霍姆林斯基及其教学

1、人物简介: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等教育专著。

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论: 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关于智育。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

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并响亮地喊出了“健康、健康,再一个还是健康”的口号。

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紧美育的实施。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提出了进行美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如通过观赏大自然感受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美,通过

动手劳动创造美等,甚至要求儿童重视衣着美和仪表美。总之,在整个美育过程中,美育应随时、随处进行。

关于劳动教育。他明确指出:“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他认为,如果一个学生进行十年制教育,仅仅教给他科学基础知识,从不让他接受劳动训练,而在他毕业时把一把铲子交给他开始劳动,那么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悲剧”。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论述,既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的,又提出了具体的五育任务。在论述五育时,既强调了各育的“相对独立职能”,又阐明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论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既有关于教学基本理论的论述,又有各个教学环节的体经验介绍和建议,基本上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论。他从智育的基本任务出发,要求正确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两对矛盾,即教学——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在促进矛盾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完成目的,实现和谐发展的总任务。

关于教学—发展的统一。首先他强调师生通过教学有效地传授和获取知识认为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其次,他坚决反对那种只给知识,不重视发展智力的教学。因此,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

关于“两套教学大纲”的论述。在他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忠实执行国家制订的教学大纲,但不能过于机械,心目中同时装有“第二大

纲”,借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他还阐述了诸如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问题。

论学校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自1948年至1970年一直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他认为校长不能陷入事务的漩涡,也不能官腔官调的行政命令来领导。他说:“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他指出,一个好校长必先是一个好教师。

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抓住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主要杠杆”,认为这是一非常实际又迫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他和他的同事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结合语文教学,模索出一套符合教学过程逻辑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基本技能体系”听、说、读、写12项基本功。

关于教师管理。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

关于学年总结。他把总结工作这件人们习以为常的事当作把握教育规律的一个要环节。提倡校长亲自动手,每天每周都要记事,及时整理,不断分析研究,并征求大家的建议或意见。他认为,总结不应刻板公式化,年复一年一个模式,好的总结应该既是全体教师一年创造性劳动的概括,又是下一年工作的方向和借鉴。

3、简要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教师;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他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这就使得他能从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理论与实践中的片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宝库。

苏霍姆林斯是具有执著的教育信念和顽强的工作作风。自从1948年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后,他的教育才华就愈益明显地展示出来。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他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育家,活跃在原苏联教育界。他的工作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新精神,从不拘泥于传统的陋习,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如他敢公开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共中央发动的对“儿童学的批判有过火之处,批判的结果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了”,从而导致原苏联20世纪30至40年代直至凯洛夫教育学的严重错误;又如,1955年以前的一段时间内,原苏联普通学校一度完全取消了劳动课,而他主持的帕夫雷什中学却从未间断过。不仅如此,学生毕业时,既领取毕业证书,还领取职业证书。

苏霍姆林斯基伟大、光辉的一生给后人的最大启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论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

二、维果茨基及其“最近发展区理论”

1、人物简介: 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维果斯基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并在1925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1934年维果斯基因患肺结核逝世,年仅38岁。维果斯基一生留下180多种著作,其心理学思想至今仍有很大影响。1931年撰写重要代表作《思维和言语》,详细论述了他对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与中介结构的理论观点,同时还对皮亚杰关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做了详细评述。此外,还写有多篇论文阐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等观点。

2、“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维果茨基依据一系列实验的结果,指出了学龄期的教学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的观念——“最近发展区”。 研究这一思想对于如何进行新课程改革是非常有益的,也利于我们的教学面对全体,使学生各有所得。 他指出,儿童发展任何时候不是仅仅由成熟的部分决定的。他说,至少可以确定儿童有两个发展的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任何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则为“最近发展区”。

在维果茨基看来,“最近发展区”对智力发展和成功的进程,比现有水平有更直接的意义。他强调,教学不应该指望于儿童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因为它使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最佳期限”。即,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教学应根据“最近发展”。“如果只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现有水平来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组织教学,就是指望于儿童发展的

昨天,面向已经完成的发展程”。这样的教学,从发展意义上说是消极的。它不会促进儿童发展。教学过程只有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才能产生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可引起儿童心理机能间的矛盾,从而推动了儿童的发展。例如,初中一年级负数的教学,学生过去未认识负数。教师可以举一些具体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可用温度计测温度的例子,在零摄氏度以上与在零摄氏度以下的时候的温度怎样表示,以吸引学生,使他们渴望找到表示这些量的数。从而解决他们想解决未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而引起的心理机能的矛盾,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负数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依据“最近发展区”教学也应采取适应的手段。教师借助教学 方法 、手段,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要实现这一目的关键在“最近发展”区域,因此,教学方法、手段应考虑“最近发展区”。如,在初中二年级相似三角形教学,可先带学生做教学实验,让学生 应用 已有知识测量学校校园内国旗旗杆的高,这样学生感到兴趣,旗杆不能爬,怎样测量呢?心里感到纳闷,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学校的资源,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得到一些数据。怎样处理这些数据,当然学生未学相似三角形知识是不懂的。这样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心理机能的矛盾,再顺水推舟,然后回到课堂。这样比单一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从而达到培养他们注意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根据“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整体而言,比如一个班,教学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使教学的深度为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这就得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他们整体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学生整体的“最近发展区”。如遇到较难的章节时,教师可以添加一些为大多数学生所能接受的例题,不一定全部按照课本的照搬,防止“本本主义”,以便各有所获。对于个体学生来说,有的学生认识能力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他们不满足按部就班的 学习 ,迫切希望教师传授给他们未知的知识,要求更有深度的广延。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教学。例如,有的学校办“提高班”,给他们开“小灶”是较好的做法。而有的学生成为学困生,是因为教学不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这一批学生 。例如,讲,求证: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一例题时的教学过程中,对于 理论 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绝对听不懂,为了使学生各有所得,教师可以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比如;对部分学生只要求能按照题目要求画出等腰梯形的图形就可以了,进而降低了要求。也充分顾及个体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学有所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有所收获,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作多层次的要求,避免个别学生交不上作业的局面,使得学生在作业中各有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高中语文必修文学常识精选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1、《雨巷》戴望舒: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领袖。因成名作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2、《再别康桥》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人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现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

4、《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5、《战国策》:西汉学者刘向所编辑、校订的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共526500字。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原名周树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8、《小狗包弟》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灭亡》等,中篇小说《寒夜》等,以及散文集《随想录》等。他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现代著名散文家。

10、《包身工》夏衍: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话剧剧本。

11、《荷塘月色》朱自清:现代作家、学者。主要作品:散文集《背影》《踪迹》《欧游杂记》

12、《故都的秋》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13、《囚绿记》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1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305篇,也叫《诗三百》。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赋:铺陈其事。

比:以彼物喻此物,即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

15、《楚辞》:汉代刘向编辑,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16、《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17、《短歌行》曹操:汉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建安诗人的代表。

18、《归园田居》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伟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19、《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2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参考

全文共 3616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语文期末复习中,语文课本的文学常识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希望大家喜欢。

1、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2、《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3、《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4、诗词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又叫长短句,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5、《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的,共33篇,属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6、《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与司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司马迁另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其坚毅之品质为历代传颂。

7、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和散文诗集《野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等多部杂文集。《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8、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家》是新文学第一部畅销小说。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晚年所作的散文集《随想录》是其真诚反思“文革”的最重要的作品。《小狗包弟》选自《随想录》。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梁实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0、《包身工》作者夏衍,浙江杭县人,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1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12、《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誉世界的英国小说家,一生共创作十四部半长篇小说和大量其他作品,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

古文常识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故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3、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国君、诸侯别称: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

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

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

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楚侯。

5、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6、《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7、祖:临行记录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8、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9、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10、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11、《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人。起兵反秦后于刘邦争天下,交战五年,终于失败自杀。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项羽进入函谷关滞后于刘邦的一场斗争。鸿门,地名,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

12、参乘sheng,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13、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

14、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新闻体裁知识

新闻体裁有信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信息一般报道 实情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 实情,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通讯是一种比信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 实情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故、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故、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故、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故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故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新闻“六要素”:WHEN时间、WHERE地点、WHAT事故、WHO人物、WHY原因、HOW结果。

新闻结构:标题(引题、正题、副题)、导语(第一段或开头第一句话)、主体(展开新闻 实情的叙述)、结尾(结语)  (有的新闻还有背景,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浅谈提高高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全文共 2427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作文课有效性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学生们写作的能力能否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作文课的模式桎梏着学生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放开学生的手脚,给他们自由放飞的空间。本文从学生的发展空间、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等方面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几点拙见,以此来为学生提高作文能力增添一份理论指导。

【关键词】

作文 课堂教学 策略

作文教学不是老师的包办教学,很大程度上,目前的作文课堂都存在着老师主导整个课堂的现象,这种作文课堂模式无疑将我们的学生思维桎梏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阻碍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高中作文教学而言,学生如果一直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渗透,那么就很难在将来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作文分数,不能不说,在汉语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更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作文课上,让学生们放开自己的手脚,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大干世界中去,而不是拘泥于一个小小的课堂。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是一个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的更高的艺术修养,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让高中生关注社会生活,再对这样的真实的材料进行一定的理性思考,得到认知上的升华,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语言特点,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使自己的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这是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我觉得,要将作文课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的程度,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放开学生写作的时间和空间

写作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文字体现,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随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将写作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摒弃只有上作文课才写作的陋习,老师也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让我们的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写作状态中,经常写作,随时写作。在应试教育中,一篇800字的作文往往要限定时间写出来,虽然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审题、构思以及成篇的能力,但是却很难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所以,在作文课上我们应该给学生时间来进行资料的整理、揣摩和语言的润色。这样的文章质量应该是要高于我们限时要求学生完成的文章的质量。这样的文章也会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此外,作文的课堂也不应该拘泥于上课的几十分钟,它应该是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除了学生们经常活动的室外,家庭、社会等各个空间也都可以为学生创作提供广阔空间,也只有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里,学生才能获得真实丰富的材料,才能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故而,走出课堂,经过自己的观察、访问、游览等多种方式接触自己不熟悉的社会生活,才能是课堂的一个有利的补充,才能使学生在上课时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才能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课上要把握学生的共性问题加以指导

学生作文最难的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有的学生读了不少书,背了一些写作技法,但写作时无法联系、运用。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写作指导不到位。我认为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面对任何一道题都能迅速打开思路、选好切题的角度。

高中阶段的作文一般以命题作文为主,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学生的立意不明确、不知道如何分析材料、从何处入手写作的问题,针对这样的学生的共性问题,()我觉得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综合性的指导,可以从关键语句来分析材料蕴含的主旨,也可以通过因果分析方法或者辩证分析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写本质的思维模式,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上印证观点的例子尽量来自教材及学生自己的习作,做到好懂易学。在具体的课堂操作过程中。教师肯定是要举一部分实例的,在这里我要建议老师们尽量不要采用一些陌生、陈旧的实例,这样不仅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而且也浪费了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最好就是选取一些比较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在备课的时候把相关材料的有效资料准备充分,最好就是选取课本当中的例子,学生能够迅速的明白,也能够对资料进行全新的审视,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这些曾经被搁置的实例。

三、培养学生课堂上的主人公意识和勇于发言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我们老师要还课堂给学生,所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才是最关键的环节,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我们学生的勇于发言的热情。

1.比较阅读讨论

课堂上抽取两篇学生的佳作,教师就作文的某一个方面或全方位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根据作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给予鼓励,在讨论的时候强调简明、得体,在讨论中,提倡进行过细的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尤其是分析文章的异同点。

2.自由辩论

针对一篇文章或者是多篇文章的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进行辩论,可以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辩论小组,每个小组经过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跟对手进行辩驳,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就提供的文章发表不同的意见,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引以为戒。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表达与众不同的意见,它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使思维和讨论活跃起来。这样,这个讨论就总是尝试性的,它迫使学生进行反省性的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和经验。胡适曾经这样说: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和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可见,发现问题是多么重要。

3.现身说法

课堂上请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在班里朗诵,并请他将写作的经过、体会介绍给其他同学,再请他自改作文,说出这样改的原因。以此为基础再请其他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和评价体会。在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体味写作的乐趣。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方法。

【结语】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倍感艰难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引自己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鼓励学生在写作课上积极的发言,以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为基础进行多层面的鼓励教学,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的提升。

[浅谈提高高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全文共 3797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高考命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04年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全国卷与部分省市自主命题相结合的命题模式。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各省自主命题的推广与深入,高考语文试题的式样越来越新颖,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高考语文试卷的重量级版块—作文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自1998年起,高考作文开始摆脱一般材料作文的束缚。

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旦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的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要求:

⑴把不选的题目划去;也可两个都划去,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

⑵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⑶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的文学体裁。

⑷不少于600字。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立意上对考生的限制不再那么严格了,可以从提供的两个文题中任意选用一个,也可以“两个都划去,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文体也由原来的单一议论文文体放开为“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让考生可以更大程度上摆脱材料作文的束缚,“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写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 。一种话题作文模式开始出现了。话题式作文要求的普遍出现使得考生可以在作文里涉及的范围更广了,“除诗歌之外,其他文体不限”文体的选择空间更大了。考生在立意上可以在话题允许的范围内张扬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文体的选择上可以扬长避短,不需要害怕再在考场上“戴着镣铐跳舞”了。

发展到各省自主命题,高考作文命题出现了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新命题作文多样化趋势。高考作文命题虽然多元化了,但是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注意到作文命题的要求中“题目自拟”“自定立意”“文体不限” 等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应该说,这样的变化发展趋势,使得考生不管是在选材,立意上,还是在构思,语言运用上,都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作文的难度是降低了,但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使得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状

一、 现状

(一)、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过松

很多高中生,甚至一些高中语文老师都觉得既然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部分对考生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了,题目可以自己拟订,立意可以自己确定,连文体都可以不受限制,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没必要去强化训练了。于是有些高中语文老师根本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表现在不把作文教学安排在正课时间里进行,而是随便布置一篇,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完成。随便找篇材料来,或随便弄个话题。也学高考作文的要求,只要不少于800字,除了诗歌以外,随便怎么写都行。甚至有时连材料和话题都不给,因为学校要求一个学期必须写6到8篇作文,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只好叫学生按时交几篇作文过来。因为不够重视作文教学,所以作文是收起来了,但是在作文后面简单地写个“阅”字,或者批个日期,或者干脆借用某位语文特级教师或某某语文教育专家的为了防止千人一面的缺点,干脆把收上来的作文又发给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改完了就写下一篇,也不利用课堂时间评讲。这种情况下,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前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学生作文后又不去认真批阅,自然也就谈不上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了。有些高中语文老师认为既然高考语文作文对学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学生在作文这一块又不能失分过多,还是要突出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上的主导性作用,于是便帮助学生走“捷径”,“指导”学生选取诸如《优秀作文选》《高考满分作文》上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范文拿来背诵。然后“教”学生如何通过“合法”的途径将别人的作文变成自己的作文。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肯定有学生活用得好,有些学生活用的能力差些,但等学生走上“正途”了,自己就不用再为学生作文拿不到高分而担忧了。

高中生都会察言观色,都能判断出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看到老师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自己也随便在作文书上“借用”一篇,交上去,帮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看到自己能拿出“量多,质优”的作文,必定很高兴,又何必再花时间去苦思冥想呢?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花些时间放在数理化的学习上。鉴于老师教导自己背几篇好文章就可以了,所以平时也不在对其他的优秀文章感兴趣,更不用说花大大量的时间去啃那些大部头著作了。有些认真写作的学生想写出一些自己的东西,又因为缺少老师的指导而导致作文出现偏题,中心不突出,文体不明等问题,或者因为自己的平时积累少,见识面过于狭窄,写作时候感觉内容空洞。导致“散文”“杂文”大量产生。

(二)教师对学生限制过多

与上面情况相反,有些高中语文老师,特别是教龄比较长的一些老师,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作文教学模式,感觉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有套路,能够得心应手,最能够写出一些有深刻思想的文章来。而对记叙文,散文嗤之以鼻,感觉那太肤浅了,是小学生,初中生捣鼓的玩意儿,高中生不能停留在那个初级阶段。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比指导学生写散文要方便些,实用些。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写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帮他们搜集相关可以作为论据的好材料,好诗词,名言警句。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专攻议论文,而对其他文体的训练相对来说少之又少,甚至禁止高中生写其他文体的作文。稍微放松一点也只是要求高中学生写叙议结合的作文,并强调必须把重点放在议论上。写作步骤,写作体裁,甚至连作为论据的材料都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自己提供的来运用。这样一来,老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就把立意,文体箍死了,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导致“制造”出大量的大同小异的作文“产品”的结果。

二、对策

1、转变观念

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高考模式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意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不是说要考倒考生,也不是要放任自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搬用原来的一套来训练学生专攻一种文体。也不要只重分析,轻写作。对学生限制过多就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感到作文枯燥无味。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每样能力都不可或缺,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人为地把这四个方面割裂开来,不能偏重哪一项而不顾其他。所谓“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与表现的机会,不是说考生可以随便写,胡乱写,也不是说可以准备几篇范文就可以随便套用,不确定的因素实际上要求学生的基本功更扎实才行,是指学生在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文体,可以确定几种立意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种自己最好把握,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一种方案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写作文这一块上做到各种文体都能写,又有写某种文体的特长,做到“一专多能”。

2、科学指导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训练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尽量不做;学生还不会做或做不好的,老师要指导但尽量少做。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命题开始,就要采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变高中学生写作时无兴趣为有兴趣,变暂时兴趣为长期兴趣,变教师要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具体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阅读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启发他们下笔前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写出初稿后要认真思考如何修改、如何加工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自习时间为学生推荐美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自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在同学们之间交流,从而扩充学生的视野,积累素材。

3、细心批阅

学生作文完成后,就象一个工人生产出一种产品后希望得知自己产品的质量如何一样,很希望知道老师对自己的作文是个什么评价。教师的批阅能够对他们的成功之处加以赞赏,对不足之处委婉地提出建议,那么学生从教师评语里能够得到写作的信心和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如果教师只布置作文任务,而不仔细批阅,那么学生就感到老师对作文不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在哪方面努力,作文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自然对往后老师布置的作文不感兴趣。当然,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批阅,可以把全批全改,部分批改,学生相互批改等批阅方法综合运用。总之,要对学生作文认真批阅。

4、适当点评

作文批阅完成之后还要注意利用课堂时间适当对学生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可以就全班此次作文普遍在哪些方面很成功,哪些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并可选取写的比较好的作文作为范文,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很成功,同学们要多加学习。选取中等水平的作文让同学们去分析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师生共同的点评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这样一来全班的作文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对作文教学重视,要抱科学的态度对待不断变化的高考作文发展趋势。在平时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做到学生写作前的科学指导,写作后的细心批阅和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能力。真正让高中生经过三年的科学作文训练,能够在高考考场上在作文这一块上能做到“游刃有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物教学日记

全文共 1921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具有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推理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那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强化学生思维意识和动手操作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目标。下面就一下几方面谈一下关于生物实验及创新的认识。

一、认真备课,掌握步骤和要领

教师在备课时应先做好实验,分析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例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操作时用左眼观察时,同时右眼睁开,转动物镜时,应扳动转换器。这样学生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象。用完显微镜擦干净外表。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两旁,放回镜箱原处。

再如,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将实验步骤概括为擦→滴→取→展→盖→染。然后强调注意事项。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现气泡。取材薄而透明透光易观察,展平防重叠,轻盖防气泡。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呈圆形,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很快掌握步骤、要领,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镜下看不见),然后绘出细胞结构图。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二、指导实验,及时反馈和调控

在实验中,教师通过巡视,随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而且准确的学生这是实验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与调控。例如,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急于观察,但未按课本的有要求操作,他们或用高倍镜对光,或光圈反光镜未调好,就急于调整粗准焦螺旋,眯着眼睛看目镜。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对照课本的操作要求,检查自己的操作错误并纠正。学生在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时,往往心理负担较重,动作技能还没有熟练,出现一些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耐心的支出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实验结束后,对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对普遍存在的失误应给予分析和纠正。让学生吃一鉴,长一智。整个过程要处分发挥学生的整体作用,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正确处理规范与创新的关系

中学生物实验大部分属于验证性实验。而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除了掌握课本结论外,还应提高学生的创新与探索意识。教师在实验过程城中,既要要求学生严格规范实验操作,又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练习和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有些学生会对显微镜感兴趣,除了完成教师规定的操作外,还会放一根头发或一张纸在显微镜下观察,这种做法是对显微镜无损的,。却反映出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不但不应制止,还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说说实验结果,引导学去理解“所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在这一实验中,一些学生会转转目镜、物镜等,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何判断视野中的污点在哪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将某些验证性试验改为探究性试验

探究性试验与验证性实验相比,更能发挥学生的整体作用,克服思维定式的束缚,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例如在“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时,我就鼓励学生把它变成探究性实验。人体呼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吗?人呼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吗?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相同吗?提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这一实验中可将打气筒变为吸耳球,考虑到学生没有使用过吸耳球,在实验前向学生出示洗耳球并简单介绍他的作用。然后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制定了下列实验步骤:①取甲乙丙三只试管,分别注入10毫升澄清的石灰水;②用玻璃管向甲试管中吹气,重复几次,一段时间后,发现甲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③取一只玻璃管插入乙试管中,不断用吸耳球向玻璃管内压气,与向甲试管中吹气的时间相同,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④以丙试管作对照,比较甲乙两支试管,发现甲试管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深;⑤得出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实验的成功与失败都会引起学生注意,进而探索实验材料的选择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验创新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一定能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高中必修四文学常识

全文共 2902 字

+ 加入清单

1.《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

2.《雨巷》作者戴望舒,现代诗人。

3.《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4.《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现代诗人。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司左丘明所在。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辑整理,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

7.《鸿门宴》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8.《记念刘和珍君》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9.《小狗包弟》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 《秋》。

10.《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作者梁实秋。

1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罗森塔尔,美国记者。

12.《包身工》作者夏衍,现代著名剧作家。

13.《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据说经他整理的典籍有《诗》《书》等。他还将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4.《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查尔·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这是一种自传体的小说,读这部小说应当把握小说的主线,那就是大卫的成长史。

15.《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

16.《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7.《囚绿记》的作者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18.《氓》《采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史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19.《离骚》的作者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定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了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20.《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作者不详。

21.《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22.《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他的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3.《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开创了田园诗一体。

24.《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字逸少,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25.《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是“唐宋八大家”成员。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坛豪放派的代表(另有南宋辛弃疾)。

26.《游褒禅山记》的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27.《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作者蔡元培,现代教育家。

28.《我有一个梦想》的作者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29.《在马克思基前的讲话》的作者是恩格斯。

30.现代文学研究界有一种习惯的说法,叫“鲁郭茅,巴老曹”,不一不定是排座次,但把巴金和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等重量级的大师并称,可见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他写的《家》《春》《秋》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家》,它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畅销小说,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家》里还刻画了敢于以死抗挣的纯洁的丫环鸣凤。《家》的艺术结构类似《红楼梦》,以觉慧等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和生活追求为情节链条,全面展示一个大家族的衰亡过程。

31.《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黎圣母院》的描写具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抒情的特色。该小说也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的原则,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敲钟人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

32.《祝福》选自《仿徨》,作者鲁迅。

33.《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的主人公是桑地亚哥。

34.《蜀道难》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诗人,有“诗仙”之称,艺术上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5.《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的作者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亦称杜工部,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也被

后世尊称为“诗圣”。诗的风格沉郁顿挫。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史》。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6.《琵琶行(有序)》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7.《锦瑟》《马嵬》的作者是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38.《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孔子三传弟-子。《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

39.《劝学》选自《荀子》。《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荀子,名况字卿,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避汉宣帝刘洵的讳称孙卿。

40.《过秦论》的作者贾谊,西汉洛阳人,文学家。

41.《师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42.《运动游戏之谜》的作者是周立明。

43.《宇宙的边疆》的作者是卡尔·萨根,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44.《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作者是加来道雄,日裔美国物理学家。

45.〈红楼梦〉是清代乾隆时期问世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雪芹是他的号。现在人们说起《红楼梦》,往往指的是曹雪芹的前80回和高鹗的后40回续书的总称。《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班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

46.马尔扎克,法国作家,19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大师大之一。他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篇)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长篇小说《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在《人间喜剧》出现的一些重要人物都是在《高老头》中第一次出场,《高老头》的主要人物有面条商高老头,穷大学生拉斯蒂涅,江洋大盗伏脱冷。

47.《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

48.《雷雨》的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现代剧作家。《雷雨》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丝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雷雨》中的主要人物有周朴园、侍萍、周萍、鲁大海、周冲、鲁贵、四凤、繁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高中语文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以及文学修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作文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而且在高考中,作文在整张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对其高考成绩有很大影响,因此如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是重中之重。下面是笔者自己的几点教学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感受母爱体验真情》作文教学案例与反思事例参考

全文共 2946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诸如:1 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2 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改,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图纸”砌砖,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3说写脱节。学生作文光写不说,取缔了“说”这一必要的训练形式,割断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这一密切相关的统一体。

新课程标准的启动要求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注重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考、表现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帮助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但学生的情感体验之浅,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可多见,如要求学生写感人的事,学生就会写“奶奶雨中送伞”、“父母送子就医”、“教师挑灯备课”,等等。甚至更令人怀疑的是,这些事例的描写,也许是家长小时候教给学生的。总之,一句话,“学生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为什么学生一碰到作文就无从下笔呢?读了那么多年书,经历了那么多事,为什么还是“没什么东西可写”呢?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书本,对于生活,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用心去体验过。“体验的缺失”是学生作文空洞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校在2007年承担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省级立项课题,需要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体验教学”,处处让学生有所“体验”,在“体验”中更好的成长。

[实践呈现]

(一)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主页,展示本课的教学内容、过程和有关的图片,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跟着唱。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和美的画面开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拉近师生的距离。图片内容是母亲与孩子的温馨画面,小时候母亲抚养教育我们,母亲老了,我们应该赡养她,给她擦脸洗脚。

(二)新课导入:

1、上课后问学生《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转入“新课导入”页面,展示《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剧情简介和视频片段。

2、观看后探究问题:

(1)大雨天妈妈找不到儿子,有怎样的表现?

(2)找到儿子,看到奄奄一息的儿子,妈妈又有怎样的表现?

(3)当儿子被他的爸爸抱走去看病时,母亲又有怎样的行动?

(4)你觉得电影中的妈妈对儿子怎样?我们有没有被感动?

3、教师导入:应该说,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母亲和电影中小强的母亲一样无私地深爱着我们,他们也同样的伟大。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以“感受母爱,体验真情”为主题进行一次心灵之旅。母亲是我们最亲密的人,也是最爱我们的人,我们写文章首先应该写写母亲。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对母亲的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好不好?

[设计说明]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妈妈对儿子爱的表现,在观看中感动起来,唤起他们热爱妈妈的情感,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三)范文引导:

打开“范文引导”页面。

1、例文一。

(1)阅读例文《妈妈的唠叨之歌》。

(2)探究问题。

①文中的妈妈有怎样的特点?

②作者通过什么来表现妈妈这一特点的?

③常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3)得出结论:我们要善于观察母亲,发现母爱,把观察、发现到的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出来。

2、例文二。

(1)阅读例文《母爱》。

(2)探究问题。

本文作者在什么时候感受到母亲是非常爱她的,从而被母爱深深地震撼着?

(3)得出结论: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通过细致地描写,真切地加以表现。

3、例文三。

(1)阅读例文:《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2)探究问题。

①同学们找找看,你认为什么地方最感人?

②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最深切的体会到母爱,从而值得她为母亲感动一生?

③想一想,如果这位小作者不善于感受生活,听到姑姑的话仍然漠然置之,根本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能写出这样感人的文章吗?

④这段文字也运用了一些描写,但为何更为感人呢?

(3)得出结论:我们要从平凡小事中感受、体验母爱,把自己深切体验过的感情,如实地表现出来。

4、总结归纳三篇例文的启示。

[设计说明]这部分设计了三篇例文,让学生在欣赏、阅读、探究、思考别人亲情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明确写出对母亲亲情的三种方法。注重可操作性教学,整个过程教师只作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四)联系自身:

1、进入“联系自身”页面,欣赏歌词《母亲》,了解在生活中母亲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

2、教师总结: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那寻常的小事却饱含着深爱。汪国真在《母亲的爱》这首诗中写到: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的很远很远/却总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是的,母亲的爱已渗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而我们总是在母亲的心里被牵挂和惦记。看来,母爱需要提醒,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当然更需要表达。每一位母亲都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回味绵长的华章。同学们,回忆一下吧,打开你尘封已久的记忆,翻开你成长的历程,想想妈妈曾经为你所做的一些事情,你就会感到幸福,你就会心存感激的,你就会有写作的激情和渴望,你就能抒写出对母亲的真情。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吧!

3、学生当堂练笔。学生快速思考母亲对自己的爱并在网上进行交流。

4、跟老师立下爱母亲的誓言。

教师总结:希望我们今后无论干什么工作,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今天在这里立下的誓言,也无论我们的母亲是多么的衰老,多么的体弱,她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丽的人。

[设计说明]在欣赏了别人的亲情之后马上抓住灵感进行自我感悟,当堂训练。网上交流便于信息的反馈,能更好地检测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生最动情的时候,让他们立下爱母亲的誓言,表表爱母亲的决心。

(五)作业布置:

[设计说明]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把作业留到课后,让学生通过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进一步去阅读、感悟和写作,既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又更利于他们写出真正的真情作文。另外,母爱是需要一个人用一生去感悟的,只有在生活中真正理解、关心、热爱母亲,才是对母爱最好的表达。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教学生学语文,还要教学生学做人,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六)课堂尾声:

1、进入“课堂尾声”页面,播放满文军表达母爱亲情的歌曲《懂你》。

2、教师结束语:这次和同学们一起重温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发现你们突然长大了,懂事了,你们懂得了母亲。就让我们从感受母爱,爱母亲开始,去感受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爱,从而爱我们身边的人,爱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吧!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在生活中学做真人。

[设计说明]在表达母爱亲情的歌声中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结尾点明本课教学的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参考文章二:高中误会作文800字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误会是人与人最容易发生的,它就像一个万丈深渊,可以让你和朋友们反目为仇,一个误会就此拉开帷幕,你说,这样是不是很不公平啊?

叮铃零,上课铃声有在我儿耳边响起了,外面又从欢声如海的竞技场变得鸦雀无声了,同学们都纷纷回到教室,似乎口头还埋怨着:“这十分钟怎么这么短。”

刚回到教室看见老师早已在讲台上站着,我慢步走向坐位,现在的教室犹如蜂圈一样发出“嗡嗡的声响”,老师在讲台上火冒三丈,把有几个同学站着,这时教室讲话声才停了下来,开始讲课了,老师让我们自己剪自己的小盒子别发出声音。我正在剪时突然发现没带剪刀,心想:“这算不算是没到学习工具呀”我惊慌失措,转到曹笙那里,借了把剪刀,开始做自己的手工了,做着做着,我又转过头去看看曹笙是怎么做的,几分钟后我终于知道怎么做了,我自己在方位上做着,突然我闲得没事看看了看旁边的吕小昔也在那里细心的剪着,我就没怎么打扰她,我和她开了个玩笑我拿起剪刀绕着吕小昔头上转了一圈把右脑下面的多出来的一根圈在剪刀上成了螺旋形了,我看起来还可以,她也没说什么,后来我又自己在那里剪着盒子,突然只听见“啪”的一声遭了是不是笔断了,我连忙蹲在桌子地下去看,啊!

果然断了,这也怪我谁让我这么不小心,我又回到了坐位上,我转身一看,啊!吕小昔怎么变得像“花猫”似的,我也不知怎么的拍了拍他的脸蛋,就在这时王振宇有刚好转了过来看见了,王振宇似乎抓住了我的把柄举手告我,吕小昔也用手拖着王振宇,可谁料知王振宇把这件事可真告了,居然把他说成“情骚扰”黄老师让我趴在桌子上,我真像他们解释时黄老师这双贼亮的眼睛还是看见了我把名字写在了黑板上面,这真叫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我在下面恨不得找一人挡沙袋打上几拳解除心头之恨,可下课铃声打破了我“心中的宁静”怎么?还没有擦我的名字我十万火急的冲向老师那里解释可说了半天老师也不肯原谅我。

这真是一次误会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中军训作文参考模板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就算是一整天都待在这个学校里。新高一来到学校第一件事那当然是军训了,所以我想用笔和纸记录这几天军训的感受和心得。

第一天,我们早早起了床,在大操场上等待校领导发布指令。但新来到这个学校的人不是很熟悉校规,迟到了,校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狠狠地批评了我们一顿,这也使我们知道,应当遵守校规,不应迟到是铁的纪律。

我们吃完早饭就去到大操场上军训了。来磨练我们意志品质的教官很幽默,总能给大家最疲惫的时候带来欢笑。但教官是教官,严格起来连打个喷嚏都要喊报告。不,应该说,他一直很严格,但严格中夹杂着幽默。

到下午,在大家最累的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教官仍然没有松懈,仍以最严格的要求训练我们。就在练警姿的时候,我一动不动,一只蜜蜂飞到了我的镜片上,正当我想直接用手打的时候,我想起教官说的:“有事就打报告,没有命令不许动。”于是我等教官检查我们这组站姿时我打了报告,并向他示意我镜片上的蜜蜂。教官明白了我的意思,对我严格遵守要求露出了笑脸,我相信这会是我军训坚持下去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中英语参考作文:我的考试经验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高一英语作文 我的考试经验

My Experience In Examination

In my opinion, examination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ities in school life. I have gone through all sorts of examinations since my primary school. I have tasted the flavor of happiness and sadness.

Before examinations I always have a hard time and dont know what to do.During examinations I feel nervous and sometimes my mind becomes blank Only after examinations does the world seem to be bright again and am I brimming with vigor. We often complain that our teachers make trouble for us on purpose. But it is not true. The fact is that examinations are just a way to-help us do better in our study.( 110 words)

[高中英语参考作文: 我的考试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