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精彩20篇】

很多人一提起盂兰盆节就会想到日本,其实,这个节日发源于我国,在道教中也称之为中元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元节是什么意思,欢迎参考!

浏览

2074

作文

542

exclaim的意思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不及物动词解释有以下几种:(由于强烈的情感或痛苦而)惊叫,呼喊

【同义词】:cry,cry out,call out,outcry,shout;proclaim,promulgate。

这些动词的共同含义是“喊”或“叫”。

cry:一般指因恐惧、痛苦、惊奇等而喊叫。

shout:指有意识地高声喊叫,常用于提出警告、发命令或唤起注意等。

exclaim:多指因高兴、愤怒、痛苦、惊讶等突发感情而高声喊叫。

roar:指发出大而深沉的声音、吼叫或咆哮。

scream:指因恐具、快乐或痛苦而发出的尖叫声。

shriek:指因惊恐、痛苦等或其它感情而发出比scream更为尖锐、刺耳的叫声。

yell:多指求援、鼓励时的呼叫。也可指因外界因素刺激而发出尖厉声音。

call:指大声说话或喊叫,以引起某人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人们都相信人具有三魂七魄,人死之后,七魄分离,只剩下三魂就叫做鬼了。有德之人,死后有人祭祀,不会伤害人类;但那些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就不一样了。相传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阎王大开鬼门关,阴间鬼魂悉回阳间,探视自己的亲友及子孙.故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在这段日子里,民间人们为保持生活的平安,婚丧喜庆皆不敢轻举妄动。

七月十五这天,民间家家祭祀祖先。有的在家中或祠堂为祖先烧香,合家叩拜;有的到祖先坟墓上添土、上供、炔香等。天黑之后,携带爆竹、纸钱、香烛,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届时,每户人家都要供奉瓜果菜饭等,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地官保佑,对“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也给予关照;要设酸坛.有僧道诵经,烧煞神钱,打发施服。这种活动在七月十五日达到最高潮。因此,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俗称“鬼节”。现在民间的七月十五,大多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莫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国的中元节习俗可以说与中国上古的天人观有直接关系。在中国古代习俗中,人们认为人升天为仙,下地为鬼。按照西方文化习惯中的思维理念,鬼神是绝对对立的,天人关系也是彼此不可转换和彼此绝对对立的,现实中的人类无法作用于天地另一时空。但是,在中国古代宗教观中,天地可以互相转换,鬼神位且也可以转换,现实中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为去改变另一时空的关系。在我国先民们看来,天神和地鬼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功德作为去进行转换的。鬼魅、神仙和人类都有善恶之分,这种善恶是可以彼此互相影响作用和转换位皿的。天神没有功德,也可能重新下地狱,地狱中的鬼魅如果有功德,也可以脱胎换骨上天成神。人们相信,人间的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为,去改变另一个世界时空中的先人和后人的境遇。比如,当世人可以通过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贡献、功德去拯救自己先人的亡灵,也可以因此而给后人带来善果。

因此,中元节逐步转变成为祭祀祖先和祈福后人的节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介绍中元节知识的作文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 ,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 鬼节 。按照习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已故的亲人敬上一品香然后烧烧纸钱,用以表示后人对先人的孝敬。

离过节还差几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们中元节这天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刚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礼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带我走进一个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着爷爷、太公、太奶的肖像。相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头发白了,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我和爸爸在香炉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几跪,就离开了。

午休以后没什么事,我正在菜园里摘油菜花,远远就听见大伯在喊我: 聿坤,过来帮忙,要烧贡品(纸钱)。 我赶紧过去,大伯先报把火砖垒起来。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机一点,那些贡品不一会儿就烧起来了。

之后,我同妈妈和大婶就把它用桶装好,提到不远的小河边,倒入河里,这时听旁边也在倒纸钱的人喃喃自语:太公、太奶会在这条河的某一处等着收。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字都有它独特的含义,而在这众多汉字里,唯有一字令我印象格外深刻,那便是——愁。

愁,愁,愁,愁白了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时的我怎一个愁字了得!

记得有一次,我忘记带告家长书了。老师说今天必须上交,这可着实令人发愁。

我暗暗沉思:让家长送过来吧,无法联系,因此不能实行;向老师再讨一张吧,家长签名又难以冒充……如此想来,应当如何是好?

教室吵吵闹闹,听着令人格外浮躁;一眼望去,走廊空荡荡的,看着愈发迷茫。我像无头苍蝇似的走来走去,烦躁不堪地抬起头看了眼窗外,上面映着的是我焦虑不耐的神态。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究竟怎样才能交上告家长书呢?我一个头简直两个大。

等等,学校到家的距离不是很短吗?我放学后回家取了告家长书再交给老师不就行了吗?我灵机一动,将打算告诉了老师。过了许久,老师无奈地点了点头,说:“以后不要再忘带了。”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愁,是自己造的,如果我们能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能够样样完美,愁又从何而来?想要不愁,就要把一切做到最好,不要留下遗憾,否则必然会愁怨满目,身心疲惫。

静下心来,回想往事。我不禁莞然一笑,我也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其实,这不过是芝麻绿豆般无足齿挂的小事,有何愁哉?漫漫人生,让我们披荆斩“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暑节气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汉族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冬至是什么意思及由来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 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 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月半中元节幽默短信贺词

全文共 193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是中国的鬼节,有着许多的传说和习俗,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快送贺词给你的朋友吧,表达你的祝福。看看下面的范文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1.中元节,特派牛头马面两位心腹送送祝福,牛头祝你事业牛气冲天,好运多如牛毛,爱情牛郎织女;马面祝你做事马到功成,事业一马平川,出行香车宝马。

2.淡淡的,静静的,思念先人轻轻的。凉凉的,中元节,凭吊先人一香火。心虔诚,重传统,祈求先人保兴隆。感恩情,温旧梦,感恩先人有高风。中元节,不忘先人,不忘传统,保你幸福一生!

3.七月中旬是月半,欢度中元,家家虔诚烧纸钱。户户祭祖先。祭祖先,追根源,宗功祖德广无边。广无边,但愿人长久,列祖列宗默垂佑,发财升官福绵绵。

4.人人都说你是鬼,你就承认了吧!朋友叫你“开心鬼”,老板叫你“机灵鬼”,长辈叫你“小鬼”,回家开门,老婆迎出来喊“死鬼”!既然你是鬼,祝你鬼节快乐!

5.买一把香,买几张纸,为你点燃,让它们捎去我对你的思念,脸庞泪,诉说着咱俩阴阳相隔的痛苦,磕一个头,是我对你的祝福,中元节我来扫墓,你是我梦里的牵挂,我想你,你安息吧

6.中元节已是橙色的世界,秋天的景象迷人风光,绵绵细雨的凉意袭上心头,摆放供品寄托对故人的哀思。忆往昔思绪万千泣声泪面。燃纸焚香烧冥票,洒酒抛供祭亲人。中元节,祝福故去的亲人阴间开开心心。

7."七月中旬是月半,百姓纷纷敬祖先。敬祖先,话根源。皆从谱牒得的端。修谱攀附古成风,遂使人敬假祖宗。假祖宗,无血缘,安肯慷慨将你怜?值此中元佳节,愿天下所敬皆真祖实宗,赐福无穷。"

8.中元凝露夜初凉,幽思寂寞共彷徨。佳节在,与君觞。莫言生死两茫茫。点心香,话沧桑。祝福逝者在天堂安享晚年!来世在人间顺心如意!

9.时间如流水,又到中元节,梦里来提醒,不忘故祖先。带着思与念,过来焚纸钱,泪送带祝福,天堂做故里,逝者长安息。愿逝者天堂安好!

10.很想你,可是又害怕见到你,也许你正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默默地注视着我,我想抚摸你那没有下巴的脸蛋,啊,鬼啊!

11.不论你今天晚上会看到什么...记住千万不要大叫,因为他会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哈哈!鬼节快乐!

12.早睡,心无旁鹫,勿想男女之事,否则色鬼缠身,非常日子,切记!洗浴宜用热水,河中冷水今夜冤气冲天。

13.中元节“鬼”誓词:一定不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鬼”节快乐!

14.今天是中元节,俗称鬼节,我代表十殿阎罗黑白无常及一众大鬼小鬼冤鬼死鬼欠债鬼还情鬼影子鬼上身鬼讨厌鬼机灵鬼祝你:鬼节快乐!

15.过节如过关,鬼节要过鬼门关。先饮一杯忘忧水,世间烦恼全忘掉。再喝一碗迷魂汤,所有郁闷都泡汤。再赶一趟城隍庙,欢欢喜喜领红包。鬼节快乐!

16.今夜不宜外出,不宜处暗室,暗处有声不宜回头,任何人在窗外叫你名字不宜回答,睡觉不宜关灯。今日七月半

17.切记不可侧身而睡,否则地下冤气声入耳,致心神不定,走火入魔!(七月半,鬼节,天机不可泄漏)

18.原谅我在鬼节之夜把你的手机号码告诉了一个陌生人,他叫钟馗,他说你有什么事,都可以帮你实现

19.厕所后面喝过水,火车道上压过腿,裹上床单装过鬼!呵呵,祝你鬼节快乐!

20.风吹过街上的落叶,迎来一群步伐轻盈的小鬼,让我们在今夜群魔乱舞鬼话连篇吧!鬼节快乐!

21.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好好想想......你的节日啊......鬼节快乐!

22.七月十五正值中元,辟邪短到你身边,让开心鬼陪你一整天,好运鬼彩票帮你选,调皮鬼令你笑开颜,健康鬼保你体康健,可爱鬼让你落鱼燕,滑头鬼使你幸福连,机灵鬼祝你好梦圆。祝:中元节快乐如愿!

23.今天中元节,送你一条非常恐怖的短信,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坚持要看可千万别后悔!我要让你请我吃饭,狠狠地宰你一顿,够恐怖吧!

24.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去买祭品,看到居然有纸糊的苹果手机,便问老板:烧苹果手机,怕老祖宗不会用吧?老板白了他一眼说:乔布斯已经下去教了,你还操什么心呀?那人便买了一个,老板提醒:买个充电器吧,别忘了烧充电器,回头祖宗找你要就不好了,找你要还是小事,叫你送去就麻烦了!

25.中元节,大鬼小鬼一起来送福。开心鬼打头阵,让你一生微笑永不休;小魔鬼祝你身材如魔鬼,容颜更比花儿俏;穷鬼小气鬼大头鬼和病鬼,统统往边靠,从此无悲伤无烦恼,开心美丽伴着你。

26.中元节到了,愿你微笑常在做个快乐鬼,好运常在做个幸运鬼,事业高升做个机灵鬼,事事如意做个幸福鬼。愿你一生富贵,开心相随!

27.收到我的短信,烦恼小鬼远离你,幸福精灵缠绕你;收到我的短信,忧愁小鬼远离你,吉祥精灵围绕你;收到我的短信,寂寞小鬼远离你,开心精灵伴着你;收到我的短信,妖魔鬼怪远离你,福运神灵靠近你。中元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快乐的中元节参考作文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的编辑为您准备了关于《以中元节为话题的作文:快乐的中元节》的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在这天大家都会放孔明灯,在道路旁放着蜡烛。

记的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在街道上看孔明灯。但是我们左看右看都没看道大孔明灯,只有小小的孔明灯,于是我便向小卖部的老板问问,一打听原来还在作呢!没办发,于是我们便在路边等啦!终于做好了大孔明灯,那孔明灯依就像重前那样,在孔明灯旁边装这许多的烟花,当它升空时瞬见烟花飞贱落道许多的地方吓的人们鸟兽散。虽然在连续放了许多的大孔明灯,但是我以经看腻了。我们走着走着,在路旁发现了许多的孔明灯,我都看的眼红了。于是我便问妈妈要钱买孔明灯,没想道妈妈竟然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买了两个一红一黄的孔明灯在校园放。一开使我们放个红色的,但是我们不懂怎么放在没有充满热气时就放飞,结果烧的孔明灯黑晡溜羞的。我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们等道充满气时才把孔明灯放飞,我就像一个成功的小孩子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还大叫着“成功了,成功了”。

这个中元节我过的很快乐。

[快乐的中元节参考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五彩缤纷的意思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成语是汉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五彩缤纷意思,欢迎大家阅读!

发音:wǔ cǎi bīn fēn

五 彩 缤 纷释义: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成语典故: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峻青《地下水晶宫》:“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

1.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的光芒,就好像是彩虹织成似的。(峻青《地下水晶宫》)

2.天大亮了,多云的天空,布满了~的朝霞。 ★袁静《伏虎记》第13回 。

近义词:五颜六色、姹紫嫣红。

反义词:决然无色、黯然无色、黯淡无光。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颜色繁多。

造句:

(1) 新年这天,我们把教室装饰得五彩缤纷。

(2) 夏天的首都,繁花似锦,五彩缤纷。

(3) 多种口味,五彩缤纷的手工小馒头,阳明山吃得到。

(4) 小区里的话很多,花五彩缤纷,让我眼花缭乱。

(5) 节日的公园花团锦簇,五彩缤纷。

(6) 公园里的花儿五彩缤纷,使人流连忘返。

(7) 节日的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五彩缤纷。

(8) 眼前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

(9) 小女孩沿着街道漫步,五彩缤纷的广告使她感到新奇。

(10) 夜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格外耀眼,城市里热闹非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司机词语的意思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司机

拼音sī jī

注音ㄙ ㄐㄧ

词性名词

基本解释

◎ 司机 sījī

[driver] 机动车驾驶员

引证解释

1. 管理机器。引申为驾驭、操纵。《向导》第35期:“何以这 北洋 军阀又有这么大的恶势力呢?那就要知道 英 美 资本帝国主义者在其中司机,教 北洋 军阀来惨杀我们,和抢夺我们的衣食哟!”

2. 火车、汽车和电车等交通工具上的驾驶员。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一位叫 张阿二 ……轮船的司机。” 杨朔 《用生命建设祖国的人们》:“我们有这样的汽车司机,也有这样的火车司机。”

司机相关词语

公司、有限公司、手机、机构、机会、计算机、机械、机关、机制、机器、商机、飞机、股份有限公司、机场、主机、危机、有限责任公司、数码相机、相机、耳机、司法、发动机、打印机、有机、机电、时机、随机、机遇、电机、开机、机器人、摄像机、关机、机身、待机、机组、电视机、机动车、交换机、生机、机房、动机、洗衣机、机床、子公司、金融机构、上司、机密、机子、司马、战机、投机、直升机、机动、契机、机体、官司、收音机、跨国公司、死机

司机相关成语

机不可失、机不可失,时不再、笔墨官司、不失时机、当机立断、费尽心机、话不投机、机关用尽、见机而行、机关算尽、见机行事、可乘之机、灵机一动、面授机宜、日理万机、神机妙算、随机应变、司马青衫、司马昭之心,路人、司空见惯、枉费心机、投机倒把、投机取巧、相机行事、相机行事、无机可乘、相机而动、有机可乘、用尽心机、自出机杼、坐失良机、乘机打劫、各司其事、煞费心机、生机勃勃、司马昭之心、危机四伏、文君司马、泄漏天机、泄露天机、贻误军机、一线生机、应机立断、天机不可泄漏、暗藏杀机、白费心机、错过时机、顶头上司、光杆司令、天赐良机、用尽机关、生机盎然、决胜之机、机会主义、话不投机半句多、相机而行、神机莫测、喘息之机、别出机杼、参透机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元节有哪些习俗

全文共 1468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其余两个是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和阴间过鬼节的传说。

据说,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农历七月十五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食物,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届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习俗

烧纸钱送祝福、捧雏菊寄哀思、放河灯。不管哪种形式,都是今天我们活着的人思念已经逝去的先辈们的一种方式,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习俗:

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晚上,各家还要在自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活动,所谓水灯,就是在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说法,水灯是用来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七月半做普度

中元节七月半做普度,主要活动虽在七月十五日,但在泉州鲤城区地界即有三十六个铺境,如果都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举行,买菜办筵席、演戏酬神、请客饮宴等等方面都十分不方便,所以经耆老绅士公议,三十六个铺境的普度,分别从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举行,所以旧鲤城区在七月这一个月是无日不普,天天演戏酬神宴客,整个七月都在忙于做普度。经过协商安排,七月初一日由后城做普度,以后各铺境轮流。直到七月三十日为止。

中元节祀先祭祖

农历七月十五日乃是传统的中元节,也是祭祖祀先的重要节日。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中元节祭祖祀先活动一般在当天中午进行,家家备办丰盛的菜肴酒饭,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摆满24味全席,摆上七双筷子、一壶酒七个爵杯,正中又摆上果盒馔盘,果盒一般为六棱柱型坚木雕刻花饰,馔盘也用坚木雕成长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黄花菜、干笋丝和红枣等六味素菜,俗称“六味斋”。前述东石玉记船行就为祭祖祀先特地打造一整套由白锡铸成的筵碗、酒瓶爵杯等等祭器,以示对祭祖祀先之虔诚、重视。筵席摆好,主人点了三条炷香,点了大红双烛、拈香跪拜如仪,请祖宗来享祭宴,并希保庇儿孙一家康健平安、家景发达等等,稍停方卜杯讨得允准,才焚烧金银冥币,待金纸焚烧殆尽才可以撤筵。

放河灯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 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 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美不胜收的意思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美不胜收意思,欢迎大家查看。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

成语解释:胜:尽;收:接收;领略。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见其鸿富,美不胜收。”

成语繁体:美不勝収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辨析:~和“琳琅满目”;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但~偏重“来不及看”;“琳琅满目”侧重在“满眼都是”。

近 义 词:琳琅满目

反 义 词:不堪入目

成语例子: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元节“普度众生”的习俗介绍

全文共 3678 字

+ 加入清单

早在汉代之前,中国就有“上元”、“中元”、“下元”三个节日,中元在七月十五,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迅速发展,佛教中的“目连救母”的故事传播开来。由于目连救母的传说与中国传统的孝道精神和祖先崇拜不谋而合,故很快被人们所接受。经南朝梁武帝的提倡,以目连救母故事为中心的佛教盂兰盆会与中元节合而为一,并逐渐取而代之。乾隆版《泉州府志》载:“中元祀先,寺观作盂兰会,俗名普渡。南国风俗,中元夜,家户各具斋供,罗于门外或垌衢,祝祀伤亡野鬼”。

过“七月半”的习俗流行于整个汉文化地区,时间不限于一天,犹如清明前后上坟都算过清明一样,七月十五前后,祭祖宴客都是过“七月半”。江浙一带过“七月半”的热闹程度不亚于过春节,一般人家都要事先备好鸡鸭鱼肉等各种吃喝,摆上供桌,举行祭祖仪式,过后宴请亲朋好友,吃喝一番。备办的食品不仅要够吃,还要分送左邻右舍,并让亲朋好友带走一些。晚上,酒足饭饱之后,一家人到河边溪旁放荷花灯、烛火莹莹的小纸船,目送亡灵“往生”而去。北方相对比较冷清一些,过“七月半”仅限于祭祖,一家人会宴,并不呼朋招友。

在闽南文化由过“七月半”到过普度,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宋代,闽南“七月半”是由地方最高长官——知州主持。据《真西山文集》卷49记载,举行祭祀时必须“洁斋行事,毋得出谒、宴饮、贾贩及诸烦扰”。此时,“中元三五夜之临,环诸里数百人之众,并斋心而洁虑,冀赦过以除愆,或以士农工商祈安生业,或为祖先亲属追拔冥途”。绍定五年(1232年),农民起义军攻陷德化、永春两县,知州谴责县官僚佐“相先自作全躯之计,委群氓于锋镝之下,举二邑为煨烬之余”,使将士、百姓“游魂荡于太空,枯骨曝于旷野”。知州亲自主持普度,为死去的百姓和将士祝愿“无复久淹之系,西方净土举为极乐之游”。普度是由知州主持,十分严肃地为祖先亲属、牺牲将士、百姓“追拔冥途”和为士农工商祈安的祭祀仪式。可见宋代中元节与盂兰盆节已合为一体,重点由祭祀祖先演变为普度众生。所以,宋代普度是顺应民意,缓和社会矛盾的一种行政措施,是有积极意义的。嘉靖《惠安县志·典祀》记载,至明代,普度祭祀权力下放至里社,由里社“每岁轮一户为会首”、“其轮流会首,及祭毕,会饮”。于是改变了宋代“洁斋行事,毋得出谒、宴饮、贾贩及诸烦扰”的严肃规定,成为一种摆阔气、竞豪奢的习俗。

过“七月半”的延续时间,一般是三五天,而闽南的普度,则延续为一个月。农历七月,初一谓之“开巷口”,即“开地狱门”;三十谓之“关巷口”,即“关地狱门”。各街道里巷以及农村,从初一到三十日,每天都有一方百姓做普度,称“普度日”。有些地方百姓过“普度日”三十天还轮不过来,于是将“开巷口”提前一天,到六月三十日,“关巷口”推迟一天,到八月一日,共三十二天。日本东京都立大学walzz《闽南文化与周边文化比较谈——从普度。中元节习俗看闽南文化》,用田野调查和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泉州的普度有很好的描述,引述如下:

“现在旧历十五祭祖先、旧历七月里以‘铺境’为单位逐日轮流做普度。据老人们的记忆,36个铺轮流做普度是清末才开始的。据一些后地的文字资料以及老人们的口头讲述,轮流普度乃起自清朝,因为祭祀行为集中,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场供求紧张。人们常为买东西打架。清乾隆年间,由地方乡绅出面呈请由抽签决定城厢三十六铺的轮流普度日期,而七月半节依旧家家祭祀祖先。从那时起,鲤城区以及相关联的部分乡村都以‘铺境’为单位轮流做普度。而现在的泉州,在整个旧七月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角落轮到做普度,但任何角落的住户在七月十五这天都不做普度而要祭祖先。

城区旧式住房的普度和乡村类似,都是在天井或靠大门的里面或大门外面摆桌子、放酒菜祭品、烧金。随着高层多户杂居式楼房的增加,产生了一个普度祭祀地点的问题。从个案看到的楼房住户的普度方式现有三种:

1.在自家大门内面向楼道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2.在楼道内自家大门外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3.下到一楼露天处摆祭并烧金。这是居民们在新的居住方式与传统祭祀行为之间调节的结果。

三种类型做法里,烧金行为都要在楼房外面做,这不单单是出于安全或通风的考虑,而是人们对传统意识的承袭。

祭祀仪式一般在下午四五点点开始。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左邻右舍总要前后呼应地开始做普度仪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户的酒菜“供不应求”,引得普度公生气对自己家人不利。

祭祀后邀亲唤友来“吃普度”也是泉州城乡共同的特点,祭祀仪式结束后的晚饭,队(作者按:原文误,应为除)亲戚外还广邀朋友来喝酒,人们常常吃了这家又赶到那家去吃,这里刚吃着,那里的催促电话就打来了。不拘城乡,热闹的“吃普度”成为泉州地区普度全过程的一个高峰。有人说,各家各户请很多客人是为了显示自己,也有人说是怕普度公吃完祭不走,叫来很多人壮胆,可以吓走普度公。我想,后者的理由也许是比较原始的,前者则是派生出来的一种客观效果。

事实上“吃普度”表现出今日的普度活动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于轮流做普度,使人们有更多互访机会以及参加的自由度高,普度时节的社交圈大于春节,这是普度的一大特点。

普度的祭祀对象是“普度公”,它是一种没有具体传说、没有具体形象和神像的存在。对于“‘普度公’长什么样、他平时在哪”之类的询问,人们的回答是“具体样子不知道,他到处有”、“也许是一个也许有很多个”、“是孤魂野鬼的头头,是管理孤魂野鬼的”、“是孤魂野鬼,有很多是被杀了头的人,在地狱里很饿”等等。很少看到讲述普度公的文字资料,没有听到流传什么普度公的传说,也没有听说有谁不做普度就受到“普度公”什么惩罚了,但是大家很怕它给自己家带来什么麻烦。认真地做普度,邻里相邀同时开始做仪式、“金”要放到露天烧并且要完全烧尽等等的行为,表明普度公对人们是一种带威胁性的存在。

调查个案表明普度亦开始产生变化,许多年轻人不直接参与做普度仪式,往往只参加“吃普度”;一些结婚后独立居住的儿女们普度时则依附于父母家,离开旧街道搬入新楼房的住户的一部分不做普度了。这些现象提示了这个传统活动也许正处于一个新的过渡期,抑或可以说是正在开始一个新的变容时期。

王铭铭《宗族、社会与国家——对弗里德曼理论的再思考(中)》说:“中元节普度在安溪县是分里进行,属于地方性的轮祭,七月二十四日轮到溪村举行普度时,村民们便在每个房头的公用祖厅前摆上献祭品,供孤魂野鬼食用,献祭之后,在家中举行宴会,宴请从村外来的亲戚。祭鬼是一种驱除外来危害的行为,表现溪村各房头各自的边界和内部认同,同时表现全家族共同合作处理外来危害的态势,但在祭鬼之后举行的宴会,则反映不同宗族之间的密切联系。”

闽南地区的厦门、漳州两地普度的习俗,与泉州大同小异。需要补充的是,旧时过普度,闽南风俗家家户户门口要挂一盏灯,从初一一直长明到三十才熄,谓之“普度灯”,现在多数人已不挂了;普度祭品中有一纸马。普度的一些习俗,源自佛教“盂兰盆”节“施食”祀饿鬼的法事,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习俗,祭祀的主人也由僧侣演变成了百姓。

佛教认为七月为“欢喜之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三十日是地藏菩萨生日。现在很多寺院从初一至三十,天天念《地藏菩萨本愿经》,超度亡灵和孤魂野鬼。佛经有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说语,佛教徒以为七月念经超度亡灵是崇祖、尽孝的行为。现在很多人、特别是有钱人花钱到寺院作法事,超度亲人的亡灵,已成为一种新的普度习俗。很多人既到寺院请僧侣作法事,又过“普度日”大宴宾客,二者并行不悖。

安溪普渡祭祀活动 在农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牲礼、饭菜、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安溪俗语 “天公鸡,普渡鸭。七月半鸭毋知死?”农历七月十五就是普渡鬼节正日,闽南称“七月半”。每年的农历七月,就是闽南传统习俗中的‘鬼月’了。‘鬼月’在闽南又称为‘普渡月’老话说“傍神祝福”,首先是口福。即使再穷,每家也尽量这个月都宰鸡宰鸭来祭拜,这就叫“再穷不能穷七月,再苦不能苦普渡”。较为隆重者,在初一会举行竖普渡旗仪式,普渡时会请来僧、道法师诵经作普施法会,除了祭品,还有准备硬币、纸钱、糖果、衣物鞋等等来普施众生,作法结束后由法师将这些物品以扔、抛形式分给参加祭祀活动的信众,场面亦是隆重壮观,还有些趣味。

安溪各乡里普渡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安溪县城七个街头经过历史变革,现在统一定为七月廿九日,举行全城普渡。例如湖头镇区则是按角落地区分别从七月十五日到七月三十日举行普渡:

十五普万仓,十六普上关帝庙,十七普伽楠和新桥,十八普船巷,十九普溪后渡,廿十普横山,廿一普坝头桥,廿二铲前普,廿三溪尾酥,廿四宗城普,廿五路元跟外铺,廿六翰林都,廿七店尾路,廿八普新路,廿九普大埔,三十普五路。

而有的则是会以宗族地区集合共同普渡,人们俗称为“大普”,例如龙门桂湖沈氏大普、官桥赤岭林氏大普等较为出名的普渡,亦或蓬莱龙居龙显堂普渡更是集庵堂派下各角落一起做普渡,范围广泛,场面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中元节是哪一天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中元节是08月28日,农历七月十五,星期五。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七月十五中元节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引---传说中道教供祀的神灵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称“三官”,又称“三元”,一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 盂兰节,又称中元节、麻姑节。

传说中的中元节是阎王打开地狱之门的一天,让人间和地狱合二为一,让所有的冤魂野鬼也会出来游荡。

南通风俗的寓意传说七月半乃鬼节,用自己的方式拜祭祖先怀念故人。

小时候我三爷爷说过鬼节到来前后阎王放出的鬼魂会找替身,晚上不能出去,听起来很慎人,每次听完了故事,不要说出去玩、就是睡觉都要蒙着被子,脑子里想象的鬼魂比讲的还可怕,懵懂间流着冷汗战战兢兢睡着,等到天明睁开眼睛,窗外艳阳天把梦中的恐惧逸散而光,所有鬼魂在阳光下化为乌有,心灵深处的魅影随之消散。

今年的七月鬼节比往年有所不同,真正感觉三爷爷每个故事情节都索隐真理。

昨天婆婆的电话打来时,我还以为是通知我们回去过节,那知是老公的远房哥哥给车撞死了,生前是一个信访局的干部,优秀党员,功勋磊磊,在路边检查自己车尾灯时给后面喝醉的司机碾死在车轮下,惨不忍睹,一个极其优秀的人无辜伤逝,把断肠的痛留给至亲的后人,骤然间生死两重天,何人不为之动容,鬼节不一定是撞到鬼,而是怕撞到鬼一样的人,那才是最可怕的,所以万事小心,虽然现在宽敞的路面能更快的通罗马,也会让忽视安全的人闯进地府。

鬼门关大开之日,阎王点招无规律可言,生老病死者无怨天地,可为何让人间多无辜,地狱添冤魂呢。如我有大圣之勇,如来之法,定直闯天宫禀玉帝重选中元 ,让阴阳都成净土,人间好汉者,阴间做鬼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佛道两家出于传道需要,都有中元节的相关解释,不同的是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早在梁武帝时期已经出现,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在唐代得到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至宋代定型成熟。近代早起被归结为迷信而被打压,文革时期遭到废除,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倒春寒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倒(dào)春寒(英文late springcoldness),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极易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坚强的意思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1)坚固,不可摧毁,不动摇;果断不犹豫。

(2) 使坚强

引证解释

1、亦作“ 坚彊 ”。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①《左传·成公九年》:“勤以抚之,宽以待之,坚强以御之。”

②晋·葛洪《神仙传·彭祖》:“骨节坚彊,颜色和泽,老而不衰。”

③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虽坚强之辩,不能为执事解也。”

④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二章:“ 郭祥 是一个无比高大坚强的英雄。”

2、使坚强。

《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尔时远人既受勅已,坚强其意,向师子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由于词语有哪些意思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

拼音yóu yú

注音ㄧㄡ? ㄩ?

词性连词、介词

基本解释

◎ 由于 yóuyú

[thanks to;due to;because of;as a result of] 因为

由于有雾,所以我们花了两三天时间才到达那里

引证解释

亦作“ 由于 ”。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孔丛子?记问》:“ 子思 问於夫子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子曰:‘非不欲也,所以官人失能者,由於不明也。’” 汉 班昭 《女诫?敬慎》:“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然将帅之不用命,实由於朝廷驾御操纵之无法。”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由于自己养自己的理想实现了,她的心情逐渐安静下来。”见“ 由於 ”。

由于相关词语

关于、对于、终于、于是、自由、属于、理由、位于、处于、至于、在于、基于、将于、不由、过于、等于、善于、不由得、便于、鉴于、不至于、不由自主、多于、敢于、以至于、易于、于此、急于、勇于、由来、经由、乐于、莫过于、自由自在、仅次于、由衷、归于、无动于衷、利于、甚至于、难于、居于、自由贸易、介于、缘由、身不由己、陷于、自由人、苦于、无济于事、同归于尽、见于、自由主义、于是乎、耿耿于怀、不绝于耳、不由分说、事由、原由、长于

由于相关成语

毁于一旦、安于现状、必由之路、冰寒于水、不由分说、不由自主、耿耿于心、供过于求、耿耿于怀、急于事功、急于求成、嫁祸于人、假手于人、咎由自取、聊胜于无、立于不败之地、老于世故、疲于奔命、怒形于色、轻于鸿毛、迁怒于人、青出于蓝、取信于民、人浮于事、死于非命、身不由己、事实胜于雄辩、听天由命、同归于尽、无敌于天下、问道于盲、无济于事、无动于中、喜形于色、信马由缰、业精于勤、囿于成见、于心何忍、由衷之言、寓情于景、政由己出、自由放任、重于泰山、自由自在、自由泛滥、败于垂成、病由口入、出于无奈、出于意外、公之于众、流言止于智者、千里之堤,溃于蚁、千里之行,始于足、强加于人、求过于供、取信于人、人浮于食、熔于一炉、示贬于褒、受制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六年级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伴》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有一把很老旧的锄头。我儿时,爷爷在一旁用锄头给树松土,我就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笑。久而久之,我不禁对锄头产生了一种好感,唯有它能像我一样,时时刻刻陪在爷爷身边,享受爷爷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和它接触久了,渐渐也会使用它了,在一起一落之间,土壤便豁开了一道大口。

后来,我们家住进了城里,但我每周都会去看望留守老家的爷爷,每次,爷爷总是与我一起给娇嫩的小树松土,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与锄头的合作默契丝毫不减,轻轻地抬,慢慢地落,如此利落的动作,让我看到爷爷年轻的样子,夕阳西下,爷爷正为小树松土,他看着那棵小树,以看了看那把锄头,嘴角洋溢着满足的笑……

那周末我们去看望爷爷。天空一直洒着小雨丝,汽车行驶在小路上,看不见任何东西,也听不到任何声音,到达目的地后,进入那间熟悉又稍有点陌生的房子,爷爷正在暖炉边烤着火,见了我们,他立即相迎,只是步履似乎有些蹒跚。我向门外望了望,锄头并没有搁在原来的位置,我感到些许疑惑

我们在老家住了一夜,第二天一睁眼,四周静悄悄的,太阳从窗户的缝隙洒下一片光晖,我走出卧室,迎接新的一天。

出门时,我偶然发现锄头被抛弃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它浑身布满灰尘,似乎很久没有使用过,它柄上赫然一道豁口,好像在向我祈求,倾诉……

下午,我扛起锄头,央求爷爷一起给树松土。

“可……我不是松过了吗?”他的目光躲闪,好像也猜道了我的心思。

“走吧……走吧!”我一手扛起锄头,一手拽着他来到后院。

“就像您教我的。”我放下锄头,“一起,一落,一起,一落……”我念这话时,爷爷的眼眶湿润了。“您也来试试?”我把锄头交给爷爷。他双手使劲,紧咬牙关,但只抬起来一点点,他又弯下腰用力,但还是失败了……

我看着爷爷,心里一阵酸楚。猛然,锄头逐渐升起,爷爷使劲一抬,又用力一放,就这样重复了好几次,就算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他仍然卖力地坚持着,终于艰难地松完了土。“这可能是爷爷最后一次为树松土了。”我十分惋惜。我又想起了儿时我们松土时的情景:我一锄,他一锄,我一锄,他一锄……

爷爷默默地把锄头小心翼翼地放进了杂物箱里。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不断地延伸到老家,我慢慢来到这里,在这里,我依然可以看到那个健壮的身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立秋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5113 字

+ 加入清单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8日或9日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节气概述

立秋(autumn begins):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来历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仍是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常识介绍

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以保家卫国。另外,不论朝廷还是民间,在立秋收成之后,会挑选一个黄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谢上苍与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则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山药、扁豆等。秋季出现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气候,应选用滋养润燥、益中补气的食品,这类食品有银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补益作用。

还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于“立秋”时,一般可种植下列蔬果:

1.北部:高丽菜、花椰菜、茄子、芹菜、乌豆、白豆、葱。

2.中部:番茄、茄子、芹菜、芥蓝菜。

3.南部:高丽菜、长年菜、番薯。

可捕获下列鱼类:

目吼、卓鲲、鲟鱼、龙尖、沙鱼等。

历史记载

1、描述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2、标志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3、气象学标准

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4、国内各地入秋时间段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5、入秋自然现象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习俗

1、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2、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流传在民间。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中秋节夜里,孩子们在月亮还未出来时,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摸一样东西回家。如果摸到葱,父母就认为这孩子长大后很聪明;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认为孩子将来不愁吃喝,事事顺利。人们视“摸秋”为游戏,不作偷盗行为论处。过了这一天,家长要约束孩子,不准到瓜田里拿人家的一枝一叶。商南县的居民,在中秋节的晚上,吃罢月饼后,不肯长高的小孩去摸高梁;没有男孩的人家去摸茄子;没有女孩的人家去摸辣子;小孩不聪明的人家去摸葱。

3、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4、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5、秋田娱乐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做戏的场所。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禾,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他们还上树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锅里,烧制出来。有荤有素,百味俱全。他们还把打来的柿子,弄来的红苕,放在土窑洞里,温烧一个时辰,就会变成香甜的柿子。这种秋田里的乐趣,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6、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7、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1]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8、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