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精选20篇)

很多人一提起盂兰盆节就会想到日本,其实,这个节日发源于我国,在道教中也称之为中元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元节是什么意思,欢迎参考!

浏览

2253

作文

542

中元节重“孝”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人不知道,“中元节”其实是中国道教的叫法,佛教则称之为“盂兰盆节”。相传,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尊者在未得道前,父母双亡,十分思念自己的母亲。修成正果后,他用天眼通察看地狱,发现母亲已堕入饿鬼道,食物入口,便化为熊熊烈火,苦不堪言。经师尊释迦牟尼训示,目连尊者历尽艰辛,广集僧众比丘,于七月十五日做了一场盛大的法会,超度地狱亡魂,终于使母亲脱离苦海。刚好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这一天,于是盂兰盆会的故事与中元相融合,并加入许多中国化的元素,比如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结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元节。

中元节又称孝子节,因为佛家的目连救母,本来就是个孝子故事,巧的是道教的中元地官舜帝也是一个大孝子,加上儒家一向注重孝道,百德孝为先,所以使中元节蒙上了浓浓的孝教色彩。自唐宋以后,七月十五还被一些地方政府和家族借用,作为集体祭祀先烈和忠孝大德之人的节日,这就是说,中国历史上,中元节又是个祭祀国家和地方的忠孝大德之人的日子。这里说的忠孝大德之人,并不仅仅是指家庭伦理范畴中的忠孝之人,还指那些曾经为国家、集体、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地方安全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

从这点上,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元节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现在,民间的中元节,已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400字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败”这个字代表失败,但它又是成功之母,是人类成长必不可少的。只要每次失败后反思错误,汲取教训就会获得成功。

试卷发下来了,只有89分,离目标95分相距甚远,浏览错误发现不是看错就是算错,因粗心而扣了11分,我沮丧地回到了家,妈妈安慰我说:“别伤心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结合自己的错误,下次多注意一点成绩自然就好了!”果然如此,下次考试时仔细检查得了98分,我欣喜若狂,放学立马回家报喜得到了父母的赞扬。

败还代表打败,但被打败后又不放弃,咬紧牙关努力追赶,成功往往会青睐于你,因为有时候失败也是一种激励。

每每运动会,100米的万年老四的我十分不甘心,每次体育课我都奋力训练,争取夺得100米的桂冠。终于今年的运动会开始了,一声令下,我们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向终点,我一下子,甩掉四人,还剩最后一个了,我奋起直追,终于夺得了第二名,一下子把排名拉上两位,我喜出望外,在操场上欢呼着,飞驰着,与同学拥抱着。领奖时我眼中闪烁着颗颗珍珠。所以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你没有奋起直追。

你可以失败,但一定不能被人打败,要乐观面对失败并挑战他,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元节禁忌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俗称“鬼月”,鬼节当天是阴气最重的一天,也特别多,来看看万万不能触犯的。鬼节禁忌: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一、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二、夜游。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三、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四、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五、晚上晒衣服。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六、喊名字。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七、游泳。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八、乱看。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九、榕树放在家门口。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十、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十一、靠墙。好兄弟平时喜欢依附在冰凉的墙上休息,此举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十二、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十三、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好兄弟。

十四、不能随地勾肩搭背。人的身上有3把火,头顶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灭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十五、拖鞋头朝床的方向。好兄弟会看鞋头的方向来判断生人在哪里,如果鞋头朝床头摆,那麽好兄弟就会上床和你一起睡。

十六、筷子插在饭中央。这是祭拜的模式,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此举只会招来好兄弟来与你分享食物…

十七、一个人。一个人容易引起好兄弟的觊觎,是真的。

十八、晚上拍照。此举动容易将灵界的朋友一起拍进来,然后带回家。

十九、玩碟仙。平常时刻玩碟仙就很容易发生事情,更何况在这鬼节时分。

二十、拖鞋整齐的放床边。在外旅行时,拖鞋整齐的放在床边,会招来灵界朋友的好奇,造成他们的闹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由于词语有哪些意思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

拼音yóu yú

注音ㄧㄡ? ㄩ?

词性连词、介词

基本解释

◎ 由于 yóuyú

[thanks to;due to;because of;as a result of] 因为

由于有雾,所以我们花了两三天时间才到达那里

引证解释

亦作“ 由于 ”。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孔丛子?记问》:“ 子思 问於夫子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子曰:‘非不欲也,所以官人失能者,由於不明也。’” 汉 班昭 《女诫?敬慎》:“此由于不知止足者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然将帅之不用命,实由於朝廷驾御操纵之无法。”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由于自己养自己的理想实现了,她的心情逐渐安静下来。”见“ 由於 ”。

由于相关词语

关于、对于、终于、于是、自由、属于、理由、位于、处于、至于、在于、基于、将于、不由、过于、等于、善于、不由得、便于、鉴于、不至于、不由自主、多于、敢于、以至于、易于、于此、急于、勇于、由来、经由、乐于、莫过于、自由自在、仅次于、由衷、归于、无动于衷、利于、甚至于、难于、居于、自由贸易、介于、缘由、身不由己、陷于、自由人、苦于、无济于事、同归于尽、见于、自由主义、于是乎、耿耿于怀、不绝于耳、不由分说、事由、原由、长于

由于相关成语

毁于一旦、安于现状、必由之路、冰寒于水、不由分说、不由自主、耿耿于心、供过于求、耿耿于怀、急于事功、急于求成、嫁祸于人、假手于人、咎由自取、聊胜于无、立于不败之地、老于世故、疲于奔命、怒形于色、轻于鸿毛、迁怒于人、青出于蓝、取信于民、人浮于事、死于非命、身不由己、事实胜于雄辩、听天由命、同归于尽、无敌于天下、问道于盲、无济于事、无动于中、喜形于色、信马由缰、业精于勤、囿于成见、于心何忍、由衷之言、寓情于景、政由己出、自由放任、重于泰山、自由自在、自由泛滥、败于垂成、病由口入、出于无奈、出于意外、公之于众、流言止于智者、千里之堤,溃于蚁、千里之行,始于足、强加于人、求过于供、取信于人、人浮于食、熔于一炉、示贬于褒、受制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甜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真正的甜

只有在苦中品出甜,那才是真正的甜。——题记

“耶,放假啦,每天都可以睡懒觉啦!”糖果高兴的跑回家,兴奋的蹦着叫着。

糖果为什么这么高兴?原来今年他已经六年级了,今天期末考试结束后,就意味着他从小学毕业了。

刚考完试,糖果就兴奋的一路小跑回家,他把书包往房间里重重一丢,一溜烟的就跑出去找同学去玩了。

难道他不用做暑假作业吗?平常的假期他都是回家先闷头写完作业,再轻松的去玩的。哦对了!这个暑假,小学不管,中学不顾,没有作业,那就意味着可以疯玩两个月了。

一连几天,糖果每天都玩到筋疲力尽才着家。一天早上,糖果睡到自然醒后,却没有出门,妈妈好奇的来询问。“没意思,大家都赶着写作业去了,玩伴越来越少了,”糖果埋怨道,“而且整天这样玩,也挺没意思的。”妈妈抿嘴笑笑,没说话,“暑假干点儿什么好呢?”糖果自言自语的说。

这时妈妈说话了,“糖果,你知道妈妈为什么给你取名叫‘糖果’啊?”糖果笑说着,“我知道,那是妈妈想让我生活甜甜蜜蜜,”说完又补充道,“现在我无忧无虑,就很甜蜜啊!”“是啊!”妈妈笑答,“可你知道吗?真正的甜,是苦后的甘甜啊!”糖果挠挠头,有些不明所以。

“呼……呼……”第二天清晨,糖果还在梦中呢!糖果的妈妈就把糖果拉了起来。“干什么嘛,妈妈,我好不容易放假了,干吗起这么早?”糖果略带生气的说。“糖果你想体会甘甜吗?”妈妈温柔的问到。“想啊”糖果一下来了精神,妈妈笑着说道,“你奶奶的餐馆最近缺人手,你去帮忙吧”,“啊!怎么是这事啊!”妈妈神秘的笑笑,“你去了就知道了……”当天,糖果兴冲冲地跑到餐馆去了。

奶奶开着一个小餐馆,事事都亲力亲为,顾客不多,但事情可真不少!奶奶对糖果嘱咐了几句,就让糖果开始工作了。中午,糖果一刻都没有休息,忙的团团转。下午好一些,妈妈也来帮忙。但这一天下来,还是把糖果累的精疲力尽。

回到家,妈妈问糖果今天的感受,糖果如实回答:“就一个字——累”。于是妈妈启发道:“累是肯定的,但是帮到了奶奶,心理还是很欣慰吧!”糖果乖巧的点点头。“还有,看到客人们很满意你的服务,很多人夸你懂事,能帮奶奶干活,你心里面是不是甜丝丝的?”糖果眼神里放光,重重的点点头。“最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你今天的报酬”,妈妈说着,把50元的钞票放到我手中,“这是给你的,你可以自由支配。”

糖果咧开嘴笑了,她这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甜”了。

一连几天,糖果都去奶奶的店里帮忙。在这几天内,糖果一直都在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几天后,她突然跟妈妈说,以后每天只去奶奶店里帮忙半天,另外半天要复习功课了。接着还说出了一番道理。

“我开学后就是中学生了,学习就是我的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取得佳绩就是我最大的报酬”。妈妈听了,抚着糖果的头说,“糖果真的懂事了”。

看来,糖果真的体会到了——

只有在苦中品出甜,那才是真正的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围绕中心意思写甜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甜的东西有很多,如棒棒糖、奶糖……,而我所说的这个“甜”,则是我小时候的一件事。

记得在一个富有勃勃生机的春天,妈妈给了我几颗迎春花的种子,她说这个季节种这个花是十分合适的。我接下了这几颗种子。

于是,我拿起我的小铁锹,带着花种出门种花了。当时正值阳春三月,小草开始疯狂长起来。我漫无目的地在田野中寻找。终于,我找到了一片空地,可这里的草却非常多,为了我的迎春花能茁壮的生长,我不得不把这些草清除掉。我用吃奶的力气去拔草,才能勉强将草连根拔起来,但这并不能让我放弃种花的欲望。我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才几乎将草拔完。当时虽然是春天,但也有些凉,不一会儿,我的后背就凉凉的,手心里还多出了几道紫痕,我赶快把种子埋在坑里,并用土填平、浇水。我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之后的几天,迎春花种子长出了幼苗,它迫不及待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高兴的看着它们。又浇了一些水、除了草,让它们吸收更多的养分。

又过了几天,迎春花又长大了一点点,我仍不忘帮它们除草、浇水,终于有一天……

我又来到这里,发现迎春花的种子已经长成为几束真正的迎春花了!我开心地躺在花的旁边,闭着眼睛,我感受到了甜的美好,甚至我的每一次呼吸,都感受到了香甜!睁开眼睛,蓝的空,花的艳,面对这一片美丽的风景,倾听鸟儿们甜蜜的交响乐,我终于感受到了什么是甜,光是味觉,这还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颗努力的心。

劳动最光荣!通过努力换来的劳动成果是最好的。因为在迎春花中,有我的汗水和我的希望,用努力换回来的成果,是世界上最甘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传统节日之中元节作文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元节又称鬼节,记得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据说是地藏菩萨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饿鬼来寻觅食物,我们家乡习惯做一些叫“什么钱”的东西(具体怎么叫我也忘了)。

它是这样做的:首先,用糯米粉沾水,然后把沾水后的糯米粉揉均匀,捏出一块,像揉橡皮泥一样揉出一个圆,压扁,在中间按一下,最后下锅煮,等到浮上来后,放在薄塑料片上,就完成了。

奶奶说,这天的阴魂会在街道游行,所以不能出去。

因为这样,我们这一天就整天的闷在家里,不能出门,很不爽――啊――

传说,在这天出生的人,会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像孤魂野鬼之类的东西,长大后就慢慢的看不见了。

相传目犍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犍连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盆节(中元节)这一节日

可见中元节的传说还真不少呢,你们知道这些传说吗?

不知你们家乡会怎么过这个节日呢,如果你知道,请你告诉我,让我多学点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围绕中心意思写六年级作文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糖。软糖、硬糖、棉花糖、棒棒糖、巧克力…….我都喜欢。它伴过我童年甜蜜的回忆。不开心的时候,是糖融化我内心的苦涩。和朋友在一起时,给粒糖,分享友谊之间的甜蜜。我爱吃巧克力糖,更爱吃橄榄糖吃,橄榄糖多了不会觉得太甜腻,它还含有一段属于我的温馨记忆。

橄榄枝象征着国家之间的和平。而在我这,橄榄象征着着外婆,象征着温馨和幸福。

小时候家人有事,有段日子我一直住在外婆家。外婆是个素食节俭主义者。她善良,舍不得杀生残害生灵。最重要的是,她很关心我。外婆有个习惯,饭后爱吃橄榄。我有时看外婆吃得津津有味的,也忍不住拿了一颗含在嘴里。虽然我早知道橄榄是酸苦的,但吃完后嘴巴会有一股自然的甘甜。外婆常会说:先苦后甜。似有一番老人家的意味深长。外婆爱吃橄榄,也常带着橄榄糖。橄榄糖不会太酸也不会太甜,很好吃。外婆每天会抓一把橄榄糖给我带到学校里吃。我觉得蛮好吃的,向外婆嚷嚷多给些,可外婆不,她说吃多了对牙齿不好,还会上火,每天只要那固定的几粒。有一次,我翻遍了柜子想找糖吃,可是就是没有。于是我趁外婆不在,潜入外婆的房间。我还记的,外婆的床是很古老的那种柜子桌床。我翻找了一个个柜子,终于找到了。是放在一个漂亮的盒子里。上次亲戚结婚送的喜糖,可是里面的糖早已经被我吃光了。原来外婆还留着这盒子,还放了橄榄糖。外婆老了,很少会吃糖。她那个盒子是专门为我放糖的吧。我把那放糖的盒子定义为甜蜜罐,属于我的甜蜜罐。

在外婆家的那段日子了,每天我的书包都会有固定的几粒糖。现在回想起来,外婆注入的爱,比糖果甜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元节是农历哪一天

全文共 167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七月节”、“盂兰盆节”、民间也叫“鬼节”。在这一天举办祭祀活动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都是中国传统祭祖的四大节日。

中元节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产物。起源于祖先祭祀土地,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意思是说,在中元节,你不管是贫还是富,必须祭祖,祭祖必须要有祭品,在这些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缺少的。

关于中元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说是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的目莲救母的故事。目莲历经千辛万苦才到阴府,见到死去的母亲被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母亲,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经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饿鬼再也不敢来抢夺了。为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都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道教也在这一天举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让无主孤魂饱吃一顿。

另一说是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灵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古时中元节只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是用素筵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后来从素食发展为荤食,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孤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称为“鬼月”,需要祭奠, “七月半”也就演变成“送鬼节”。

来看看古代中元节都有哪些习俗吧!

中元节习俗: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中元节习俗: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中元节习俗: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节习俗: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有关于中元节的作文:节日文化

全文共 1426 字

+ 加入清单

一、“鬼月”

汉民族自古就有迎四时之气的风俗,先秦时就有“迎秋于西郊”的记载。”郑玄解为,“迎秋者,祭白帝白招拒于西郊之兆也”。所谓白帝即是秋神,主杀伐,为死神。汉族又有四时荐享祖先、秋尝之祭的风俗,此俗一直传至近代。先秦楚文化中,春秋二祭是鬼神之祭的最重要时间,迎秋、秋尝与秋祭之俗逐渐在民间形成了七月为神鬼之月的俗信。

盂兰盆节花灯

在汉民族传统的阴阳五行观念中,春夏秋冬分别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寒季是阴,暑季是阳。南是阳,北是阴。纯阴之鬼与冬、寒、北之阴相对应。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即七月。水气,于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第二年三月消亡。相应地,纯阴之鬼正是在七月开始活跃,十一月达极盛,次年三月沉寂。反应在民俗上即是三大鬼节的出现:七月鬼节,十一月寒衣节,次年三月清明节。故俗语云,“三月七月鬼旺月”。

七月,鬼如何旺的呢?

民间认为,整个七月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此月,鬼经过春夏的沉寂,又可以出来活动,所以叫做鬼门开。民间以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以免它们连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无法出行而在原地为非作歹,当然,点灯引路等办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够“远走他乡”。七月时,鬼门初开群鬼纷出,一时“群鬼乱窜”,由于鬼刚刚经历一夏的墓居煎熬,饥肠辘辘,所以给饿鬼施食就成为要紧之事。由于此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动,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后代子孙的家中,祖先之灵便可饱餐祭品。

二、道教中元节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我们熟悉的元宵节即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它们法力无边,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记》云,“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是日殿上设“太上中元七气赦罪洞灵清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的神位,广陈供养。卯刻,道众闻鼓上殿,经师们加披五彩云鹤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头戴五老冠,金莲盖顶,身披天仙法衣,手执朝简,在钟鼓齐鸣中拈香、宣表,称“庆贺朝科”,便拉开了法会序幕。法会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诵 《玄门功课经》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晚间唪诵《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

三、佛教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佛典《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六年级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灿烂的阳光从窗户里溜了出来。

随着一阵阵清脆的起床铃声,我们陆陆续续地睁开眼,开启了忙碌的一天。

我坐了起来,只觉得脑袋迷迷糊糊地,四肢无力。下床准备去洗漱,一个踉跄,只觉得胃里翻江倒海,刚走出门,就碰到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姐姐,你的脸红红的,没有发烧吧?”我只觉得晕晕的,便没有回应。

用凉水洗了一把脸,感觉清醒多了,也好多了。吃完饭后,一群人聚在一起玩游戏,这时小红走了过来发现了我的异样,摸了摸自己的脑门又摸了摸我的脑门,问我是不是发烧了。这话音刚落,人就围了过来。

小丽从书包里翻了一会儿,拿出了一支体温计给我夹上,“你还随身携带体温计呀!”不知是谁随口说了一句。

五分钟过去了,我把体温计拿了出来,把体温计举得高高的对着阳光看了看,体温计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了白色的光,一群小脑袋攒在一起,七嘴八舌的问多少,她并没有理他们,看了看赶紧拉我去医务室,说38摄氏度,我松开她的手说:“没事明天就放假了,一天挺挺就过去了。”

她看我态度坚决,便没有再说什么,从口袋里翻了一会,拿出一袋安瑞克,找老师接了一些水给我冲上了,搅拌均匀后递给了我。我看了看这些不明白色物体问这是什么,“安瑞克呀!你烧傻了吧,你以前发烧不吃呀。”她答道,我看了一眼拿过来一饮而尽。

果然,不过一会儿头上便冒出了汗,精气神也好多了,头也不晕了,感觉病好了,一量体温,36度,我十分感谢她,感觉心里暖暖的。

有时,一件小事,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举动,正在无形中温暖着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完成的意思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完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án chéng,是指为事情按预定目标做成。

中文名 完成

拼音 wán chéng

释义 为事情按预定目标做成。

出处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注音 ㄨㄢˊ ㄔㄥˊ

解释

英译 finish;Accomplish;Fulfil;Completes;Be through;Finish with;Get through;Done

基本解释事情按预定目标做成。

帮助一个人完成他的使命

助予完成。——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指完婚。

2.保全;救护。

3.成就。按照预定的目的结束事情。

出处:

1.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 石府尹 云)兄弟,您两口儿完成了么?( 韩辅成 云)若完成了时,这蚤晚正好睡哩,也不到你衙门里来了。” 元 无名氏 《云窗梦》第四折:“人间天上,方便第一,就着这筵席,与状元两口儿今日完成,夫妇团圆,您意下如何?”

示例:《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你这馋样的新郎,明日是中秋佳节,我撺掇孺人完成了罢,等甚么日子!”

2.《水浒传》第十四回:“我着甚来由,苦恼这遭!多亏 晁盖 完成,解脱了这件事。”

3.《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 女娲氏 ﹞炼成三百六十五块半五色石,补好了青天,便完成了浩刼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的覆载。”

示例: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九章:“有什么任务,我一定保证完成。”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三十章:“一切革命事业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暑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北半球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南半球在每年1月20-21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汉族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初中中元节作文:中元节常见的习俗

全文共 1613 字

+ 加入清单

放水灯

是港口边特有的活动,目的是普渡水中的孤魂野鬼,因为靠海边,常会有人戏水溺毙或船员出船遭遇不幸的情形,所以除了陆地上的孤魂野鬼,也照顾水中的。台湾以基隆中元祭的放水灯活动最有名,每年中元节都吸引大批民众前往参观。

“放河灯”的民俗起源甚早。原始社会,限于对大自然认识的局限,较长时间,人们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成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吉祥温暖的象征,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又因为民间的悼念亲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汉晋以后,宗教影响日益扩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导办水陆法会,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灯。唐肃宗于759年诏天下设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诞日为放生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届时举灯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养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规定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济孤魂、放焰口、演目莲戏,不少诗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灯欢腾的诗篇。此后,放河灯在七月半举行并随道教、佛教传播而流行全国。这一天,人们在家设酒馔、烧纸钱祭祖,到寺庙、道观参加放河灯等法事或道场活动。如清代皇宫放灯:“每岁中元建盂兰道场,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以数千计。又用琉璃作荷花灯数千盏,随波上下。中流驾龙舟,奏梵乐,作禅诵,自瀛台南过金鳌玉蝀桥,绕万岁山至五龙亭而回。河汉微凉,秋蟾正洁,至今传为胜事。”

北京竹枝词有“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这样的词句。旧时京城的“斗灯会”从七月十三至十七日晚上(尤以十五日为最),各家儿童呼伴结群,执灯遨游于天街、经坛、灯月之下,孩子们众口喊道:“莲花莲花灯啊,今儿点了明儿扔啊!” 但也有其他书中提到:“莲花灯”必须在七月十五晚12点前焚毁,如果放在第二天则视为不吉祥的事情。

旧时这个时节近山人家往山野或岔路口去插纸灯、焚纸、撒羹饭,称“放路灯”;近水人家用竹蔑和纸精制法船,亭台楼阁俱全,且装金刚罗汉等纸像并贴“慈航普波”等楹联,入夜,于河沿,海边,点上油烛,放入水中,焚上冥纸,随水飘流,直至烧尽沉没,称之“放水灯”。

人们认为,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民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比如说,山东 德州的中元河灯场面就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莲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夜,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胶东沿海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德州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滕州也有放河灯的习俗,形式与德州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放河灯前,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长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它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黯然神伤的意思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黯然神伤意思,欢迎大家查看。

【成语解释】

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成语造句】

1.每当这位老人回忆起旧社会的日日夜夜,都不禁黯然神伤。

2.谁捧起花的脸庞,让岁月美的黯然神伤。那焉

3.他望着被大火烧过的废墟,黯然神伤。

4.我们之间的感情已付之流水,你又何必再为往事而黯然神伤呢?

5.班婕妤黯然神伤,低声说道“:只怕花容一谢,秋扇见捐,就不能再侍侯在陛下左右了。”。

6.他望着遭劫后的家园,黯然神伤。

7.她总爱对着流水落花黯然神伤。

8.看着未满六十分的考卷我黯然神伤。

9.举家搬迁难免令人黯然神伤,看着国旗从美国南极站老基地上缓缓移下,即使潸然泪下也是情有可原。

10.索然无味,黯然神伤,小顽固变老顽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霜降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连续的意思及词语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lián xù

注音ㄧ? ㄒㄩ?

词性形容词

基本解释

连续liánxù

[successive;continuous; consecutive; running serial; right(straight) on end] 相连接续

可以测量连续各点之间的角度

引证解释

一个接一个;一次连一次。《释名?释亲属》:“属,续也,恩相连续也。” 晋 潘岳 《悼亡赋》:“听辙人之唱筹,来声叫以连续。”《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犯属车” 唐 颜师古 注:“属者,言相连续不?也。” 浩然 《艳阳天》第十六章:“入团以后,她的工作越发积极,连续当选班主席。”

连续相关词语

继续、连接、持续、手续、连载、连忙、连锁、延续、陆续、连连、连续剧、可持续发展、连结、相连、后续、一连串、连线、连带、接连、连同、一连、连环、连锁店、续集、连夜、连声、连着、断断续续、连绵、牵连、电视连续剧、连长、连累、待续、续约、流连、连衣裙、连年、连任、连发、接二连三、连天、连贯、连通、连珠、连络、连队、连击、连篇、永续、连环画、连日、流连忘返、接续、续航、续续、连体、价值连城、连用、黄连

连续相关成语

璧合珠连、价值连城、流连忘反、连编累牍、连根带梢、连绵不断、连绵起伏、连日连夜、连锁反应、连枝共冢、连中三元、妙语连珠、比翼连枝、兵连祸结、存亡绝续、兜肚连肠、废话连篇、烽火连天、狗尾续貂、骨肉相连、祸结兵连、接连不断、祸绝福连、接二连三、叫苦连天、空话连篇、里勾外连、累牍连篇、连天烽火、连篇累牍、连绵不绝、流连忘返、藕断丝连、炮火连天、诺诺连声、山水相连、十指连心、同气连枝、唯唯连声、哑子吃黄连、血肉相连、一字连城、喏喏连声、绝长续短、连蹦带跳、连滚带爬、连理分枝、连日带夜、首尾相连、株连蔓引、烽火相连、鬼话连篇、呵欠连天、时断时续、屁话连篇、陆陆续续、连珠炮、连蒙带骗、连理枝、连锅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由来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人们都相信人具有三魂七魄,人死之后,七魄分离,只剩下三魂就叫做鬼了。有德之人,死后有人祭祀,不会伤害人类;但那些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就不一样了。相传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阎王大开鬼门关,阴间鬼魂悉回阳间,探视自己的亲友及子孙.故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在这段日子里,民间人们为保持生活的平安,婚丧喜庆皆不敢轻举妄动。

七月十五这天,民间家家祭祀祖先。有的在家中或祠堂为祖先烧香,合家叩拜;有的到祖先坟墓上添土、上供、炔香等。天黑之后,携带爆竹、纸钱、香烛,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届时,每户人家都要供奉瓜果菜饭等,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地官保佑,对“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也给予关照;要设酸坛.有僧道诵经,烧煞神钱,打发施服。这种活动在七月十五日达到最高潮。因此,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俗称“鬼节”。现在民间的七月十五,大多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莫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国的中元节习俗可以说与中国上古的天人观有直接关系。在中国古代习俗中,人们认为人升天为仙,下地为鬼。按照西方文化习惯中的思维理念,鬼神是绝对对立的,天人关系也是彼此不可转换和彼此绝对对立的,现实中的人类无法作用于天地另一时空。但是,在中国古代宗教观中,天地可以互相转换,鬼神位且也可以转换,现实中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为去改变另一时空的关系。在我国先民们看来,天神和地鬼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根据当事人的功德作为去进行转换的。鬼魅、神仙和人类都有善恶之分,这种善恶是可以彼此互相影响作用和转换位皿的。天神没有功德,也可能重新下地狱,地狱中的鬼魅如果有功德,也可以脱胎换骨上天成神。人们相信,人间的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作为,去改变另一个世界时空中的先人和后人的境遇。比如,当世人可以通过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贡献、功德去拯救自己先人的亡灵,也可以因此而给后人带来善果。

因此,中元节逐步转变成为祭祀祖先和祈福后人的节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除夕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大年三十。除夕这一天对全球华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当晚往往通宵不眠,称之为守岁。有关守岁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元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就是商业区还就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就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就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就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15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3.15的意思是: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7年9月加入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后,每年的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都组织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举办大规模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声势大,影响大,效果好。

1962年3月15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肯尼迪提出这这四项权利,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

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选择这一天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是为了扩大宣传,促进国际范围内保护消费者的活动。正如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主席帕金女士所说:"人民的交往,产品的交换,技术和通信的活动等等,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考虑并行动。当这种斗争每天继续下去的时候,我们每年选择一天,让各方面都能听到我们为消费者而发出的声音,并且获得为未来的任务而努力的精神动力"。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纪念活动包括:举行记者招待会或发布新闻公报,向公众介绍消费者组织的活动情况,公布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告诉人们消费者组织将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做哪些工作;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传单或消费者刊物、电视节目、咨询和多种形式的展览等活动介绍"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内容,努力提高一般消费者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