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精准扶贫工作民情日记精选精彩20篇

浏览

1321

作文

472

下乡驻村民情日记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莲池村熊家、拴田坳两个村民组及村委所在地因水源不足造成饮水非常困难,每3天只能供水1个小时。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到岗后,决定将解决饮水困难作为办理的第一件实事。

吃过午饭后,省党建扶贫工作队(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全体队员与村干部张召政、王东、徐照兵一起到熊家村民组再次寻找水源,终于找到了2个取水点。并现场讨论出方案:将2个水源与原水源一同引到蓄水池。经测算,需水管近700米、建1立方米的蓄水池2个,仅物资就需要资金6500元。

我们同村干部商量:我们出资购买物资,群众投工投劳建设。村干部召开群众会说了我们的想法后,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同。

驻村感言:要实现减贫摘帽、同步小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如果这件事办好了,不仅解了村民的渴,而且甜了我们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走访党员民情日记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全体村干部值班日,经驻村工作组与村支两委负责人商定,下午两点召开村支两委扩大会议,召集村支两委成员、小组长、村民代表32人,专门就平滩村目前的工作情况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商量。

会上,通过交流讨论,一致认为平滩村目前急需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全村人畜饮水。目前已经在用的从烂沟水库安设的管道由于使用年限已10多年了,加上管理不善、水源点水量小而沿线各村的用水量大导致平滩村经常没有水用。二是从三组接小水路的1公里多的机耕道目前毛路已打通,可以实施修建,但项目没有立项,缺少资金建设。三是如何加强猕猴桃园管理,提升水果品质,保证水果畅销。

经大家商议,关于自来水的问题,准备采取两种方法解决。一是由驻村工作组与县水利局或市一级水利部门联系,调阅查看村的范围内水系走向,可否采取钻井打水,二是从大塘村的老虎洞内查看水源情况,采取两次提升抽水的方式解决。关于三组机耕道的建设,计划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拟写报告和项目书,争取列入乡一事一议项目解决。三是加强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提高村民果园管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2月4日,陈圩乡何邵村村支书及村民反映说,村部前面的臭水沟很远就能闻到臭味,需要清理。幼儿园又在村部里面,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那里,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以及村容村貌。前来帮扶的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朱志昂同志当即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一定要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在县委政法委的牵头组织下,政法委拿出8万余元,请来了施工队,随着挖机的轰鸣鸣声,一个个的下水管道铺在地下,长达400多米的下水管道铺好了,为了绿化环境,又买来绿化树苗,栽在下水管道上面,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美化绿化的村容村貌。

2月18日,政法委工作人员再次来到何邵村,看到村容村貌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大家都感到很高兴,孩子们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再也不用捂着鼻子了,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民情日记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社区社保养老金认证今年五一过后就开始认证了。我想起了我负责的网格楼栋里72栋122号的陆春芬老人。老人今年85岁了,身体不好,走路不方便,又是高龄独居老人。上月入户跟老人聊天时老人问我什么时候开始养老金认证,我告诉她快了。因前阵子老人心脏不好住院了,这才刚出院身体很虚弱,不能来社区认证,于是我便到她家拿了她的认证本带到社区帮她认证了。给老人送回认证本时老人高兴地说:“谢谢!谢谢啦!”为居民送去方便,我心里也很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扶贫工作队民情日记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8月21日星期日阴有阵雨

今天上午9:00我和驻村干部xxx同志一起来到了驻点xx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变臭了,有的提出个别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建设道路征地补偿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57岁的老党员xxx是个敦厚、质朴的老人,由于在2014年积极响应土地挂钩工作,成为第一个搬迁户,但由于当时工作的失误造成了老人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村组干部几经协调都未能解决。我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与老人沟通,了解他的心声,并与相关对象户和村组干部一起会商这件事,在协调多方利益之后拿出了一个双赢的意见,既解决了老人多年来宅基地的困扰,又最大程度了降低其他对象户的损失。事后,老人紧紧的握住我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看着他真诚的面孔、中肯的表情、积极的态度,听着亲切、热情、纯朴的话语,愈加觉得基层党员、群众的可亲可敬,也看到了一个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动力所在。

xx组xx片的变电所由于一直以来的管理不善造成了原有变压器被盗,有党员代表反映近期的接连下雨会让已有的变压器受潮损坏,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立即联系镇供电所协调解决变

压器的问题,并且组织劳力将变压器转移到安全干燥的地方,为村集体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再次到秣陵镇西陈行政村走访,主要是看看西陈村文化广场建设情况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了解群众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前期工作,西陈村文化广场建设已经结束,新安装篮球架2个、乒乓球台2个,添置图书500册。当看到部分群众或在广场上打球锻炼身体、或在图书馆内看书、或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深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农民素质和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性。

针对西陈村从事建筑行业的传统,我与村“三委”干部酝酿,提出“成立协会、能人带动、规范发展、共同致富”的思路;针对西陈村群众民间文艺活跃的特点,要求有关部门加大文化资金、器材等投入力度,深入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通过此次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干部下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群众所需,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用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受温暖,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社区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4775 字

+ 加入清单

在霍城县清水河镇最艰苦偏远的地方,有一所村级小学。由于地处两条大沟之间,取名叫双沟小学。在这里有一位朴实无华的教师,他的教龄与学校同龄,他的名字叫刘俊杰。有着30年教龄的他,在今年第32个教师表彰会上,获得霍城县第二届“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

1980年6月,双沟小学刚建好,学校非常简陋,没有围墙,在空荡荡的一座土坡上,盖几间房,就算是一所学校,办公桌是从外校要来的旧课桌,学生只能趴在土台搭的木板上学习。由于条件十分艰苦,学校又偏远,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任教。刚刚高中毕业的刘俊杰,听到这一消息后,出于对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向往和教学工作的热爱,毅然来到双沟小学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因为缺少老师,他一个人就要带好几个班的课,还要带领学生参加繁重的建校劳动,这一干就是三十三年。三十多年来,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论任务有多重,条件有多艰苦,困难有多大,他都坚守在这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学生身上,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崇高精神和模范行动诠释了自己的神圣职责,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家长师生的普遍赞誉。

条件虽然艰苦,但他感到很快乐,也许他天生性格就是勤奋朴实,吃苦耐劳。从他第一次真正站在讲台那天起,就下定决心,要在自己所钟爱的岗位上用心耕耘,无悔奉献。他一面认真教学,一面积极投入到建校劳动中。学校建设初期,百业待兴,全校师生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无论什么时候,何时何地,学校安排的劳动,他都带领学生认真超量完成,学生小,他怕累着孩子,就自己动手干,一节课干不完,他就利用下午放学或早到学校自己干,无论干什么事情,他总是干得最出色,每次教师会议上他总是受到表扬,让其他人有些嫉妒,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操心,学校校园哪里该平整,怎样规划,有啥活他都积极向校长建议。有一年八月份,教育局送来了一车煤,当时正值放假,学校没人,几天后,他看到煤有些风化了,刘俊杰就找到校长说要赶快将煤摸一层麦草泥,校长正苦于找不到人干,刘俊杰就说:“这点活,我干吧!”就这样,他从早一直干到天黑,十吨煤完全用麦草泥抹得严严实实,校长看后非常高兴,赞不绝口,而他拖着沾满泥巴和疲惫的身子悄悄地离开了校园,像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几经磨难不改初衷

他在教学工作方面更是认真负责,教育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非常好学,喜欢读书,钻研业务,他所教的班每次抽考成绩在全镇都是名列前茅,他每次参加代课教师考试成绩都在前列,由于工作认真,踏实肯干,文化素质较高,教学成绩显著,1984年9月,他被清水教管会调到清水四校教初三数学并兼班主任,清水四校也是一所比较偏远的村级学校,既是民汉合校,又是中小学合校,他调到清水四校工作的几年里,是他教学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光,他所教的数学连续三年在全县中考中名列第一,他的名声也从此大振,他之所以能教出这么好的成绩,原因就是他的责任心极强,教学抓得非常严。他曾说过:“四校点名要我,上级把我调到四校教初中数学,这是对我多么大的信任和厚望,如果教不好学生,出不了成绩,我无颜面对寄我于希望的人,也无颜面对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有人要他介绍经验时问:你是如何教出这么好的成绩来的,他笑笑说:“其实没什么,只要方法得当,功夫下到,责任尽到就行。还有不少人向他问着同样一个问题:你当代课教师快十年了吧?干出了这么好的成绩,工资还是‘四十四’,你这么出力卖命干,究竟图个啥?刘俊杰只是笑笑说:不图啥,只要看到学生出成绩,我就满足了。他们哪里知道,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学生的成绩才是他最高的追求和心理准则。

老师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是懂得感恩的。1989年的一天上午,教育局到四校检查教学工作,听完刘俊杰的一节数学课后,这个班的学生一起找到检查组,对检查组说,刘老师工作太认真负责了,数学教得那么好,班级管理的那么好,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回家,年年都被评为先进教师,可每月的工资还是44元,为什么不给他转正或长工资?教育局领导听后感到很吃惊,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在向学生解释后,还心生疑惑,后来经过了解才得知,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望和真切的请求,他们对当前代课老师生活处境和低微待遇深感同情,更为刘俊杰老师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教育有方而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关心深深感动。

1989年,当了近十年代课教师的刘俊杰,终于有了一次带指标进修的机会,这个机会来的确实不易,当初和他一起代课的教师都不干了,而他却坚持了下来。这一次,他在全县300多名代课教师考试中以第三名优异成绩考上了伊犁二师范,199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清水镇一中教学,当学校将一个初三班的班主任和数学课安排给他时,有几位教师纷纷表示要将子女转入他所教的班级里,可见他教学水平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信赖。镇一中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很多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人想进都进不去,而他一年后却积极响应镇党委和教管会“扎根边远学校,投身村小教育事业”的号召,毅然向镇党委和教管会提出到当时条件最艰苦的双沟小学去任教的请求,镇党委和教管会立即同意了他的意愿,将他调到了清水双沟小学任教。当时,有多少人对他这一举动都很不理解,说什么话的都有,至今还都有人提及这事,可他却不以为然。他说:“我将一辈子坚持当初的选择。村小也需教师,而且更需尽职尽责的教师,村小也有大事可做,大事可为。只有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才能催人进步,才能体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艰苦创业的实干家

来到双沟小学后,刘俊杰由于敬业精神强,政治思想觉悟高,1998年被镇党委任命为校长职务。他上任的那天,镇党委书记徐杰领着一班人来到学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说:“我来清水听很多人说,在清水教育上干工作最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刘俊杰,一个是乔世军,我说,难道这么大的清水只能是他们两个人。”双沟小学属霍城县一类艰苦边远学校,经费非常紧张,校舍都是80年代初修建的,已破烂不堪,面临着修修补补的重任。而根据”两基“达标要求,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可以说,他担任校长可谓受任与艰难之际。一些好心人劝过他:“一个小学校长有啥当头,看你成天忙的,出力不讨好。”也有人说:“你看人家调出去的老师,混的都比你好,你现在还在村里住着平房。”还有人在观望:“看他有多大本事,能干出什么名堂,不挨批评就是好事了。”刘俊杰却说:“我是一名党员,我有我的追求,既然选择了,我要尽心尽力的干好。”于是他日夜奔走于各部门,找领导找工头,出去一天没有吃饭是常事,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建设任务。

学校大大小小的维修活很多,他凭着多年的摸索实践,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活,他会些木工,从家中找来锯、刨、锤、钉子,自己修理,修理时一面给学生做示范,一面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他会些泥瓦工,学校修房顶修围墙,他带领男教师干,校园四周地面坑洼不平,他带领师生平整,节假日里他跑村委会,找村干部要砖,然后带领师生再拉沙铺地,教师铺,学生搬,校长当师傅,那个场面真是热火朝天,师生干劲十足,看到自己铺的砖地又平又整,一点也不比专业工人铺的差,他们脸上都笑开了花,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现在,双沟小学近1000平米的砖地都是他带着老师和学生铺的。其它如种草、种花、修树、打药、浇水、粉刷、上房泥、平整校园操场、拆房、装煤等都是自己干,为的是给学校节省资金,干些大事。另外,学校还有十五亩勤工俭学基地,说起这十五亩地,刘俊杰感人的故事真是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他为了这块地不知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付出了多少汗水,吃了多少苦。值班老师都说,我们什么时候在学校都能看到校长独自忙碌的影子,真是勤奋的人,但他的爱人却说:“所有的家务事他全然不顾,是家事懒,外事勤。”

他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也是出了名的,他常说:“学校经费这么困难,要搞建设,改变校园育人环境,改善办学条件,不开源节流能行吗?”所以,自己能干的不找人,自己能做的不请人,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在他担任校长的十五年中,通过节约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达30余万元。这对一所不足百人的村级小学校来说,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质量兴校的奋斗者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为了这份荣誉和责任感,刘俊杰爱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他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看到有些教师大声训斥学生,没有耐心,他经常教育教师说,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很不容易。孩子他们太弱小,我们要倍加爱护,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爱。在教育工作中,他注重将情感融入教学当中,以“情”字架起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一直以来,他把每个学生的性格、年龄、爱好和身体状况,父母的年龄、性格、职业,甚至家里有几间房子、学生喜欢吃什么,全装在脑子里。他常对老师说:“什么是爱生,爱生就是了解孩子的一切”。以此拉近师生的距离,与学生形成亲密、和谐的关系。

2006年的秋天,三年级有一学生得了过敏性紫癜,这个学生是回族,由于家庭困难,拖了几天,结果病情加重,已危及到生命,刘俊杰校长听说后立即骑车去看望该生,劝孩子家长赶快到州友谊医院看病,并给他1000元钱。第二天刘俊杰仍不放心孩子情况,一早就打电话询问,孩子家长接到电话后感动的泣不成声,连声说谢谢,并说:“医生说了如果再晚来一天,孩子就不行了。”

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每到暑假开学后,经常有个别学生不来报到。刘俊杰总是同班主任一次次劝学,到家里了解情况,得知是因家庭困难,刘俊杰当即表示,孩子的一切费用由学校解决,家里只供应吃的穿的就行。使即将失学的孩子转悲为喜又回到学校。

在刘俊杰的办公室显眼处,记录着全校学生的各种信息,午休时,老师大都午睡了,刘俊杰却在校园到处转,看不回家的学生在干什么?回家的学生有没有晚回早到,滞留在校园。在上放学的路上他又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骑车走路遵守交通情况,最感人的是有一年初冬的早晨,路非常滑,三年级有一个女生在路上很吃力地推车走着,刘俊杰来到跟前,下车陪着这个学生一直走到学校,结果迟到了。后来他在会上向老师说明原由,虽然当时已告诉学生不要再骑了,迟到了不要紧,校长会给班主任说一声,但他还是不放心,生怕校长走远了,该生还会骑,当时路上不时有各种机动车来往,路又很窄,多危险啊!可见,刘俊杰对学生的爱是多细微深刻啊!

他不但是一名好教师,更是一名好校长。“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刘俊杰的口头禅。他经常告诫老师们,咱们的家长勒紧裤带建学校,目的是为了培养子女,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为此,学校建好了,我们只有努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培育更多更好的人才,才能回报群众。

多年来刘俊杰呕心沥血抓学校管理,明确了办学思想,规范了教学行为,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学校相继被评为:县级先进学校、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镇级“先进学校、先进党支部、平安学校、优秀体育学校”等荣誉称号。他个人也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和三育人先进管理者、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管理者。

在他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双小学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如今的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安全稳定;教师勤于工作、乐于奉献;学生有礼貌、爱学习,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每一次成功都是新的起点,每一次挫折都是过去的结束。30余年峥嵘岁月,30余年的不平凡历程。作为一名长期在艰苦边远学校工作的老教师和老校长,作为一名党员,他将继续在这块沃土上扎根下去,像一条无限延伸的直线,努力工作,顽强拼搏,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姿态,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事业大发展的热潮中,认真践行不悔的理想和选择,争取为边远学校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选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春节慰问群众民情日记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天气晴朗,我和村书记、主任约好,上午下村,我们希望能多走访几家贫困户,所以早点出发了。

作为包村干部要经常开展“我和百姓拉家常”活动,通过与村民拉家常,才能深入了解村情、民情,为驻村工作扎实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首先走访了村里贫困户马祥林家。到他家的时候,他一家人正准备吃早饭,村里人由于常年忙于农活,已经形成了午饭早饭一起吃的习惯。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在与他的交谈中,我了解到马祥林一家5口人,他今年已经65岁,自己身体也不是很好,而且妻子、长子都有残疾,次子大学毕业待业在家,家里劳力不多。老人为了一家生计依然在种那4.2亩地。听他说今年种了药材,由于没经验、投本高,今年亏损较大。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感激地说:“现在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慰问,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今年还享受到了棚户区改造项目,我家也盖了新房,改善了居住条件,如果没有共产党,我家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听到老人的这些话,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我问村主任他家是否申报了低保户,村主任说他家是我们村自有低保以来最先享受的第一批,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就他儿子的就业问题,我向老人建议让他儿子趁着年轻最好去学一门手艺,现在就业门路广泛,拥有一技之长也是一大优势,这样也可以增加家庭收入。

临别时,我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老人有什么困难或事情,可以联系我们包村干部。老人连声说谢谢,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和蔼的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干部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3月7日 小雨

今天天气有点寒冷,淅淅的小雨依旧下个不停。我们早早地就起床了,因为今天的任务很重,我们第一批队员的任务是察民情,摸清村里的基本情况,了解群众疾苦。 匆匆地吃完早餐,我们就在振衡副局长的带领下出发了。村里在家的人不多,大多都出去打工或做农活去了。我们走访的第一户是十组的邹学富。我们到他家的时候,他刚从外面回来。看到我们的到来,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振衡局长向老人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后,老人连忙招呼我们进屋坐。屋子很小,也很乱,因为老人的老伴患有先天性精神病,老人除了忙农活,还要照顾老伴的饮食起居,生活很不容易。在交谈中,我们得知老人有二个女儿,均已出嫁。老人自己的房子已经倒塌,现在住的是老人叔叔的房子。老人现在主要收入靠种一亩田,生活非常困难。幸运的是老人目前已经办理了农村养老保险。 离开老人家后,村书记带着我们查看了村里需要修的两条马路、村部地址等。振衡局长承诺一定会尽全力为村里做点实事。接着我们又访问了老支书邹高亮、军属成汉生、困难户邹学卫、邹德宝等。在走访中,听取了许多群众呼声,我们都一一记录了下来,我们知道,走访的这段时间的经历,将是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联村联户民情活动日记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更好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我在姚山村和滨河社区,分别召开了村(社区)干部和村民(居民)座谈会,针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就业就医、养老保障、农民增收等方面,大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我逐一进行了答复,对6件群众比较关注、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进行现场查看,分别给灵璧县政府和供电、民政、教育、卫生、农机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通了电话,并就有关具体事宜作了详细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关于农村安全用电问题,建议供电部门尽快提供整修方案,增大电容,抓紧施工。二是关于村卫生室条件差问题,建议由卫生部门协调解决,帮助姚山村建一所标准的卫生室,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问题。三是关于建立完小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尽快研究规划,争取帮助姚山村建一所完全小学,解决孩子们上学难问题;四是关于五保户集中供养问题,建议民政部门纳入工作计划,帮助姚山村建一所敬老院,解决全村21个五保户集中养老问题。五是关于建立农机服务场地问题,建议农机部门牵头指导,协调解决。六是关于失地农民生计保障问题,建议县镇两级政府尽快制定规划,积极推进滨河社区农贸市场建设,分派摊位给失地农民,扩大他们收入来源。六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实事的现场答复和解决,使镇村(社区)干部精神受到振奋,广大群众较为满意。

近年来,虽然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民生普惠程度还很不够,群众呼声依然很高。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民生就是老百姓最大的实际。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才能抓住做好群众工作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民生指标,切实把改善民生工作具体化、责任化、制度化,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文化生活更加充实,不断增强社会和谐度、公众满意度和百姓幸福感,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年年都有新变化,一年更比一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扶贫干部驻村日记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张江年自今年4月中旬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以来,每走访一户贫困户,都认真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并拿出随身携带民情日记把贫困户的情况一一记下。在核实清理"四有人员"工作中,他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用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予耐心的解释和沟通,得到了"四有人员"的支持和拥护,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桃古坪村位于松桃盘石镇东北角,地处松吉公路边共309户1563人,贫困户42户176人。低保贫困户32户176人;五保户4户4人;重保户为18户48人。

在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等工作后,针对桃古坪村贫困人口基数大、缺技术、缺技术人员多的具体情况后,张江年积极对接县畜牧中心、盘石政府、梵净牧业、绿丰公司等部门和企业,经过不断努力,为桃古坪村2016年脱贫工作开良方,一是贫困户加入绿丰公司种植高产牧草,绿丰公司订单回收,确保每亩高产牧草产值达2000元以上。二是争取县畜牧中心资金扶持,贫困户加入"20+1"山羊养殖扶持模式。三是加入梵净牧业养牛分红,每户贫困户贷款15万元入股梵净牧业养殖肉牛,梵净牧业负责担保和银行本金偿还,政府实行贴息扶持,确保每贫困户年终分红1.5万元。四是发挥"精扶贷"和"三社一中心"融资平台帮扶作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四剂良方正在有序实施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帮扶民情日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3月2日 晴

一早,读高三的女儿便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帮她把准备的衣物送给古春霞小妹妹。我来到古家拿出女儿精心准备的衣服给古春霞试,发现很合身。

我已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古家了,但记得是刚参加“三送”活动时,和寻乌县晨光镇镇党委书记赖学洪在新群村走访时与她家结缘的。她父亲古文胜前年开始行走不便,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在去年不幸被雷电击中身亡;她17岁的哥哥古运鹏去年以高分考上寻乌中学,因无钱缴纳学杂费一度辍学,经学校减免学杂费后才得以继续上学,全家已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赖书记当场与民政部门联系为她家办理了低保,我则当即拿出1000元作为她哥哥今年的助学金,并实行结对帮助,今后每年资助1000元直至她哥哥完成高中学业。在家过春节时,和家里聊起这事,立马得到了爱人和女儿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女儿更是表示要帮助古春霞小朋友。更让我高兴的是,寻乌县法院院长万勇在走访中得知古家的情况后,与古春霞实行结对帮扶,每年资助她1000元直到完成高中学业。

参加“三送”活动以来,我学会了与群众交朋友,找到服务群众的平台,增强了群众观念,提高了做群众工作、基层工作的能力,我深深地体会到开展“三送”活动与其说是帮助他人,不如说更多是快乐自己、提高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双挂双联民情日记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已经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第11 次去宁县新庄镇沟圈村了。昨天接到帮联户赵会宁媳妇的电话说:”最近怎么不下来?再不来,西瓜就败了。“我说:”明儿就来。“

车在新修的高速公路上跑的飞快,只一个小时,我们就已经到了。赵会宁和媳妇早早就等着了,见我们进了门,接过我带给他们的白糖和茶叶,就赶快就去切西瓜。会宁媳妇一边拉着我的手一边嗔怪的说”来就来,又带东西。“我呵呵的笑着。

会宁说他刚把砖拉回来,准备这两天把手头活干完,就准备盖猪圈,捉几头猪,争取年底出栏,卖个好价钱。又说今年西瓜收成比往年好,他这两天都卖了6000 多元了。听了这话,我心里由衷的替他们高兴。

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开展之初,我们单位就按照方案要求,将沟圈村180 户人家走了个遍,最终确定了13 户贫穷且有致富愿望的农户为帮联户,赵会宁也就成了我的帮联对象。

回想第一次入户,我就发现这小两口虽然住的是窑洞,但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门前的一亩地规划的整整齐齐,他们还告诉我今年想买新农村的住宅。一问年龄,两口子又是我的同龄人,也许是缘分,我就决定帮联他们。

经过我们认真分析,制定了今年的致富计划,种些西瓜、药材,会宁利用闲暇时帮人拉砖挣些运费,我再帮忙贷2 万元,盖一所猪圈,养几头猪,粗略一算,一年能挣3 万元。这小两口人勤快踏实,说干就干,我也尽已所能在春耕时送去化肥、农忙时送去补贴、炎夏时送去消暑用品。每次来,他们都会告诉我这段时间都在干什么,有什么成效,我也会为他们鼓劲,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这一来二往,我也与会宁一家建立了感情,认了一门亲戚。

吃完西瓜,来到门外,我拿出提前绘制好的猪圈施工图,与会宁商量着如何建。我们研究了地形,量了面积,决定先盖四间,留出一块空地,等年底如果效益好,明年再加盖几间。随后,就用什么做柱子,用什么做顶子,怎么保暖等细节问题进行了沟通。

这时,吹过一股清凉的风,看着准备盖猪圈的砖码放的整整齐齐,地里的蔬菜长的郁郁葱葱,我相信,天道酬勤,我这亲戚家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驻村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9月11日,霍城县民政局的领导及干部,还有清水河镇的民政干事找到工作组,落实李得海老人军人生活补贴的事,由我带路,我们一同来到李得海老人家。

现住清水河光明路2巷的李得海,1934年10月10日出生,回族,丧偶,农业户口,户口在宁夏泾源县香水镇,现在靠捡拾垃圾为生。1951年2月由平凉参加抗美援朝人民志愿军,被分配在平凉自立团独立营四连二排当兵,后调往宁夏泾源县公安队工作,1987年前往新疆至今。1998年5月,李得海在原宝地对面住的两间砖木房屋,因规划要求搬迁。2011年李得海居住的房屋因失火不能居住,经社区、镇民政办协调区镇党委,通过抗震安居资金新盖一间20平米砖木房,居住至今,老人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工作组先后两次进行了慰问,在入户走访时,李得海老人向我们反映了他生活补贴的事,老人说:“生活补贴我一直都没有领,你们工作组能否帮助解决?”

问老人:“老家有亲戚吗?是否他们在领?”

老人却始终回避老家宁夏的亲戚不谈,说起三宫及大西沟亲戚的事,但工作组却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向县民政局咨询了这方面的知识,并经协调,由县民政局向宁夏泾源县民政局发函同意将老人的老军人生活补贴(每月525元)转至霍城县发放。今天县民政局到老人家来,主要是落实老人是否前面领取生活补贴,如果没有领取,将协调宁夏泾源县纪委帮助协查。

说话间,这时旁边的一位邻居走了过来,告诉我们:听父辈说起过,钱一直由他老家得智障的儿子在领取。于是给老人讲:“我们已经调查了,是您的儿子在领取您的生活补贴,对吗?”。最后老人终于承认是老家的儿子在领生活补贴的事。

问老人:“从您儿子那里把补贴追回给您,好不好?”

老人说:“钱都花了,我不要。”

问:“现在把您的补贴转到霍城县清水发放可以吗?”

老人说:“这好得很!”

告诉老人:“您是否愿意回宁夏老家,民政局有救助站可以免费送您回家的。”

老人说:“我不回去,我喜欢新疆这个地方!”

几经周折,李得海老人享受老军人生活补贴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工作组帮助老人办理了农村信用卡,并写了申请,并由县民政局将其身份及申请有关资料邮寄至宁夏泾源县民政局,相信不久,老人就会尽快享受到生活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访三化活动民情日记

全文共 2148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三月份,我被单位党组派驻在民情直达点存粮村。今天又是一个民情直达工作日,到存粮村工作室已有三个月了。虽然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理解农村生活的艰苦,领会当农民的难处,却没有体会过做村干部难做,尤其是想要做一名好村干部。作为一名政工股长,我对待工作是非常认真的,在组织部领到民情手册后,我仔细阅读一遍,对执行任务的原则、要求和服务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我们服务的宗旨和服务目的有了深刻的理解。我在政工股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三年,从最初的一张白纸进步到对各工作环节了解掌握,体会到了服务是一个艰难的命题。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做到了热心接待前来办事人员,耐心受理人家各方面的诉求,细心承办各项业务,真心为单位及同事们服务。

八点半到达存粮村,三元支书正在村办公楼等我。他说今天要带我去看一位86岁的困难户,并且给我定了个任务,请我把李迪花老人家的农村低保办好。三元支书对村上的工作很热情,为人也相当坦率。我只能说尽力,得按照民政局救助的程序办理才行。李迪花老人的家算不上家,两间木房子在年复一年的梅雨季节中腐蚀得歪歪斜斜,仿佛要倒架子。老人家眼神不好,听力也坏了。看到我和支书去了,老泪纵横,直叹自己命运不好。她说虽说三个儿子,可没有一个人愿意养她。村上的干部曾做过说服教育工作,无奈没有成效。我一抬头,居然发现她家的房顶有好大一处没了瓦片。支书说前不久的一场风把她家的盖揭了去,并且把电线也弄断了,至今都是黑灯瞎火的。支书说原本可以进行危房改造,可只有7000元的改造资金,她自己没有一分钱,儿子又不管,改造房子便行不通了。听着这些,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感叹这位老母亲晚年这么悲苦的命运,同时又为不能帮她做些什么特别惭愧。心里只是默默地想着,等有着合适的机会我会去帮她老人家搞好农村低保。

从李迪花老人家里出来,三元支书又带我去看了原陕溪村和存粮村交界处的塌方情况。几个月来,三元支书为这处塌方忧心忡忡,生怕出事。虽然国土局,益阳地质局来看了几次,并说出了其中的危险(可能造成五户村民民房被毁)。只是苦于村级无财政承担费用,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作为工作室的主任,我做到的也只能是向上汇报,并不能一时解决什么。三元支书也理解这种处境,但他希望早日得到妥当的解决,一旦出现事故就不安稳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在思考,如果我不经常的深入基层,又怎么能及时了解各种情况。我身为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我身上绝对不能成为一句空话,要踏踏实实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让基层农村广大老百姓长期感受到党和政府送给他们的温暖。

今年三月份,我被单位党组派驻在民情直达点存粮村。今天又是一个民情直达工作日,到存粮村工作室已有三个月了。虽然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理解农村生活的艰苦,领会当农民的难处,却没有体会过做村干部难做,尤其是想要做一名好村干部。作为一名政工股长,我对待工作是非常认真的,在组织部领到民情手册后,我仔细阅读一遍,对执行任务的原则、要求和服务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我们服务的宗旨和服务目的有了深刻的理解。我在政工股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三年,从最初的一张白纸进步到对各工作环节了解掌握,体会到了服务是一个艰难的命题。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做到了热心接待前来办事人员,耐心受理人家各方面的诉求,细心承办各项业务,真心为单位及同事们服务。

八点半到达存粮村,三元支书正在村办公楼等我。他说今天要带我去看一位86岁的困难户,并且给我定了个任务,请我把李迪花老人家的农村低保办好。三元支书对村上的工作很热情,为人也相当坦率。我只能说尽力,得按照民政局救助的程序办理才行。李迪花老人的家算不上家,两间木房子在年复一年的梅雨季节中腐蚀得歪歪斜斜,仿佛要倒架子。老人家眼神不好,听力也坏了。看到我和支书去了,老泪纵横,直叹自己命运不好。她说虽说三个儿子,可没有一个人愿意养她。村上的干部曾做过说服教育工作,无奈没有成效。我一抬头,居然发现她家的房顶有好大一处没了瓦片。支书说前不久的一场风把她家的盖揭了去,并且把电线也弄断了,至今都是黑灯瞎火的。支书说原本可以进行危房改造,可只有7000元的改造资金,她自己没有一分钱,儿子又不管,改造房子便行不通了。听着这些,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感叹这位老母亲晚年这么悲苦的命运,同时又为不能帮她做些什么特别惭愧。心里只是默默地想着,等有着合适的机会我会去帮她老人家搞好农村低保。

从李迪花老人家里出来,三元支书又带我去看了原陕溪村和存粮村交界处的塌方情况。几个月来,三元支书为这处塌方忧心忡忡,生怕出事。虽然国土局,益阳地质局来看了几次,并说出了其中的危险(可能造成五户村民民房被毁)。只是苦于村级无财政承担费用,这个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作为工作室的主任,我做到的也只能是向上汇报,并不能一时解决什么。三元支书也理解这种处境,但他希望早日得到妥当的解决,一旦出现事故就不安稳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在思考,如果我不经常的深入基层,又怎么能及时了解各种情况。我身为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我身上绝对不能成为一句空话,要踏踏实实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让基层农村广大老百姓长期感受到党和政府送给他们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全文共 13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的任务,本是完成本村最远5个村民组的扶贫户精准识别。晚上7点,正准备进行询问登记最后一户人家时,同行的村支书李林荣接到了街道党政办公室值班人员打来的电话,电话称有村民反映,之前裸底组重晶石矿场作业期间留下的污泥形成了一个泥潭,由于连续几日的大雨,泥水已经溢出,且水位不断上涨,不但淹没了道路,还对下游居住的村民造成安全威胁。

情况紧急,来不及想多,我立马收放登记表,迅速拨通了裸底组村民组长陈顺友的电话,请他尽快就近组织人员到现场处理,尽快疏导转移存在安全隐患的村民。接着借了两根手电筒,和支书、主任、包村干部一起马不停蹄地赶回裸底,边走边打电话了解受灾点的灾情情况。

天又下起了大雨,为尽快赶到裸底,我们选择抄近路,可一路的坑洼泥泞和陡坡石梯让我们步履维艰。途中高烧的母亲多次打来了电话,一直叮嘱我要注意安全,让我感动的同时,又为自己未敬其孝道深感惭愧。

经过1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到了裸底,看到情况十分危急,雨水已经冲进部分群众家中,群众情绪十分不稳定,险情随时发生。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迅速进行分工,由村支书带领部分村干部对泥潭周围进行封锁,防止村民靠近发生危险。由村民组长带领4位村民实时监测水位情况,由我带领剩下的村干部疏导受灾群众及时转移。

灾情最为危险的是泥潭下游的村民,随时可能发生险情。我们迅速行动,当疏导到凉水井组时,村民谢华家房屋一层已经被淹,一家三口被困在了二楼。但谢华心痛家里财产,一手拉着护栏,一手不停地在水中打捞,甚至还直接下到水里,不停地抢捞东西。我急忙上前劝阻,可能是因为家里财务的损失让他失去理智,任谁劝阻就是不听。我看情况危急,不自主地发了脾气,冲到他面前大声喊道“只要有口气在,什么都会再有的,钱没了可以再赚,东西没了也可以再买,可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你不顾自己,也要想想你妻子儿女。”

这时,谢华才回过神来,眼神呆滞地看着我,眼中充满不甘和委屈。在我和其他村干部的强行劝阻下,终于把谢华一家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们继续走访排查,像谢华这种情况的还有好几家,都在我和村干部的极力劝阻下放弃了抢捞。大家就这样不停地大声喊、全力劝、动手拉、合力帮,不停地重复着一样的话,经过大半夜的努力,终于把受困人员全部转移安置完毕。

回到支书家,已是凌晨三点,老支书60多岁了,身体吃不消,我赶紧劝他去休息。自己也草草地洗了把脸躺下了床,这时才感到咽喉肿痛、全身发烫、头晕目眩。看看手机,犹豫不决,但依然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我知道,即使再晚,如果没给她报一声平安,她是不可能安心入睡的。

电话接通,我便没了说话的机会,只听母亲一个劲地问:“儿子,你回去没有?被雨淋了没有?一定要小心不要感冒啊,下雨路滑,有没有摔到哪里?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注意安全啊!”等她说完,我才插上一句话“妈,我没事的,回到支书家睡觉了,不要担心,你还发着高烧呢,要早点休息。”

放下手机,眼眶已然湿润。作为一个子女我是不称职的,不但没有照顾好母亲,还让她担心受怕。可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啊,是组织选派到河坝村的“第一书记”,我最大的职责就是保障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天灾人祸面前,我必须冲锋在前,战斗在第一线,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辜负组织的重托。

思绪万千,记下今天的这篇民情日记,希望织金大灾消退、群众安康!希望天下母亲身体健康、一生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个人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雨季的到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酷热气氛得到了消减,连日的阴雨天气似乎重新焕发了大地的生机,成片的香蕉林又换上了嫩绿的新衣。驱车前往田头小组的路上,透过车窗,看着窗外环绕群山的茫茫白雾,感受着微风吹动枝条的动静之美,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凉爽,人也感觉特别的轻松。

目前,瑶山乡太阳寨村委会田头小组正在实施异地搬迁项目,房屋地基已经平整完毕,尽管连续的阴雨天气阻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但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并没有随天气变化而递减。随着工程施工的开展,田头小组的村民已经搬到村子附近临时搭建的地棚中居住,一头头透着灵气的“扶贫猪”也跟着换了“新家”。通过上周系统的治疗,加上农户精心的喂养,总算是颇有成效了。

在王荣刚队长的带领下,工作队员黄健能、郑红锐三人多次深入田头小组农户家中,走访查看猪崽的病情恢复情况,由于道路阻断,农户临时居住点又相对分散,走访耗时较长。截止目前,除个别还需继续治疗外,生病的猪崽已经全部恢复健康。王荣刚队长在查看了猪崽的饲料、喂食以及猪圈的卫生环境后,与农户进行深入交谈,就猪崽的喂养、管理和生病时的治疗等方面交流经验。王荣刚说,一是从饲料上保障,选用新鲜、干净,不生虫霉变的饲料,防止猪崽中毒或引起不良反应;二是在喂食上要细化、要合理搭配,充分保障喂食的时间和数量,根据猪崽的吃食情况,合理搭配饲料,必要时可以把饲料煮熟后再喂;三是要保持猪圈内的环境卫生,经常打扫清理猪粪、猪尿,天气炎热时可以适当冲洗猪圈地面,保持猪圈通风,提高猪崽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乡镇干部民情日记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因工作需要,去钱家窑村拍摄设施农业照片,沿安高公路往下走,眼前白茫茫一片,映入眼帘。沿途,全是农民群众开着三马子拉水浇苗的忙碌景象,但他们脸上都是微笑,显得很有精神。在蔬菜交易市场的附近,看到了一位大叔坐在自家大棚口的地梗上,悠闲地抽着香烟,精神很是自若。这时我走过去问大叔,棚里苗子定植了吗?长势如何?家里共有几个大棚?大叔微笑着对我说:“现在辣椒苗子已定植一周了,成活率很高,去年我们建了两个棚收入很高,但现在发展大棚最大的问题还是缺水。如果能再建几个塘坝就再好不过了”。从大叔的说话中我看到了他的满足,也看到了他的希望,农民群众只有真正得到实惠脸上才会有微笑。

办法:水是我乡发展设施农业的最大制约因素,近几年虽然全乡建了12座大棚,但离设施农业大发展的供水要求还远远不够,因此建议上级部门加大对我乡塘坝的建设力度,以满足发展设施农业供水,以便引导更多的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农村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社区民情日记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住社区工作已有三个多月了,回想这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感觉还像发生在昨天,还在眼前。2016年2月底我来到塔什科瑞克乡新路街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有22名,少数民族干部100%。社区虽然办公阵地小,没有警务室,在这样最基层的社区工作,就要求我们工作组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社区干部一起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为辖区的平安和谐,团结进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新路街社区住村工作组是由市卫计委的4名干部和市教育局的3名干部组成,其中5位汉族同事,2位维族同事,初来乍到,大家互相不认识,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接触和了解,大家逐步地熟悉起来,从非常的客气到互开玩笑到坦诚相待,大家的感情升温的很快。工作也由刚开始的一头雾水到渐渐熟悉到提出办法和措施,工作的认知度提高的也很快,这几个月里7名干部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团结融洽。

在工作组当中,我是联络员和信息员,主要任务是上报各类材料、工作情况、撰写信息,在办公室呆的时间较多,不像其他队员经常入户,摸排,但流动人口大清查,走访慰问贫困户、重点人员,我是一定会去的,在入户走访时有些组员负责与居民交谈了解民情,有些组员负责记录谈话情况,有些组员负责语言翻译,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工作组通过走访详细了解了社区的情况,为我们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这里,值得让我学习的是,工作组在配合社区开展工作,发挥每个成员的长处优势,大家互相团结方面做的滴水不漏,让我从中得到学习和感悟,从他们身上我也不断的反省、改进和提升自己。

离访惠聚工作结束还有8个多月的时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认为还是要从点点滴滴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大事上积极锻炼自己,加强自身素质,通过不断的学习,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虚心向社区干部学习,向工作组成员学习,加强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区服务,更好的辖区居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精准扶贫个人简短日记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第42天,按照日程,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叫龙尾头村。

一路上,我们说笑着,讨论着这些村名的由来。到了村口,车停了下来,因为进村得经过一段坡路,由于刚下过一场大雪,路面几乎没有一个脚印。怎么办?看着早已等候在村口的老农,客户经理武强说:“车上不去,我们爬上去。”短短的一个小坡,我们足足爬了十几分钟,一路上,你滑倒,我扶起来,我爬不动, 他拉着我。等爬上去,我们一行四人已是累的满头大汗。稍作休息后,经了解,村里没有村委会,而老农住的房子又很暗,我们决定就在老农的打谷场上办公。老农为我们铺开一些秸秆并给我们从家里拿出暖壶。这时候我才发现,大部分贫困户都在50岁以上,共17户35人,认识字的没有几个,我们只好代他们在信息对接表上签上名字,让他们摁了手印。我们发现时间还早,就和老农们聊了起来,一个中年人告诉我:“由于照顾有病的母亲,不能出去打工挣钱,没有收入,老婆前年就走了,我一个人要供孩子上学,还得种点地糊口度日,这回有咱信用社扶持,我想养两头牛,闲的时候再去县城卖点小杂粮,也能增加点收入”。中年人说话的时候情绪很激动,眼里噙着泪花。到中午的时候,老农们看见我们要走,拉住我们的手说:“孩子们,辛苦了,就在家里吃口热乎饭吧,年饭还有呢。”

等我们下了坡准备上车的时候,发现全村的老农还在村口远远的望着我们。是啊,在这个一年都见不着个生人的地方,看得出,老农们很想留我们吃顿饭与我们唠唠家常、说说心里话。细想一下,老农岂止是想留我们吃顿饭呢,在他们眼里,我们就是他们强烈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村干部双联双创民情日记

全文共 22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4月16日,星期六。这是省委开展“三万”活动以来,我第五次进村入户。与前四次相同的是不打招呼、不要陪同,走进农村、进入农户访民情;不同的是前四次都是坐小车进乡村,这次则是坐公共汽车先到红安县城,再转乘中巴车去七里坪镇郑必高村。兹将所见所闻所思记录如下。

公共汽车里的对话

我在长途汽车站买了今天下午2:30由黄州开往红安的车票,票价40元。我提前10分钟上车,找到座位后将行李放在旅行架上。司机韩师傅和售票员吴女士都是红安人,韩师傅是个热心肠的人,也是一个快言快语的人。在开车前的间隙,韩师傅一边吆喝去红安的旅客赶快上车,一边不时地打量着我,并对我说,好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我。我们的对话由此开始,有时我问他答,有时他问我答。售票员吴女士也不时插插话。

我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跑长途的?”

他说:“我是从1995年开始跑长途客运的。”

我又问:“跑长途客运年收入多少?”

他没有直接告诉我,而是说:“小本生意,养家糊口。” “买一辆车要花25万元,要跑4年多才能回本,再跑三四年后,又要换新车,一辆车只能跑8年时间,到手的钱没捂热又要全投进去,手头紧、压力大。” 接着他又说:“现在跑长途客运有两难,客源很少难赚钱,油价上涨难赚钱。”

到了2:30,韩师傅准时发车。车出黄州城没有走高速公路,而是走老路。

我不解地问:“为啥不走高速?”

他答道:“走高速要收费,成本太高,要赔本。在平时淡季里,有时一趟车只拉一两个人,就是走老路也根本顾不到成本;有时为了多拉一个客人,常常转到新洲城里去找旅客。”

我前边坐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在我与韩师傅的对话中,她认出了我是市委书记。韩师傅一听说我是市委书记,便说:“难怪哟,我怎么觉得这么面熟,原来是在电视里经常见到你。”我和韩师傅的对话从油价谈到票价,从撤除公路收费站谈到为民谋利。虽然他知道我的真实身份,也不显拘谨。在我和韩师傅的对话中,不时穿插着我与年轻姑娘的对话。

我问她:“你们学校怎么样?”

她回答道:“还行。就是缺少音乐老师和运动场所。”她接着说:“我们学校初中还没有开音乐课,全校有1400多名学生,还没有学生活动的操场。希望刘书记多关心二程中学。”

交谈中得知,她也姓刘,和我是本家,是红安二程中学的英语老师,毕业于华科大武昌分院,充满着朝气。尽管学校当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她总是一脸的笑容,似乎擅长用笑声说话。我从她的笑声中,看到了80后的生机与活力,看到了黄冈老区的希望与未来。

车子一路前行,我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沉思。这是我当上市级领导干部以后第一次坐公汽下乡,我似乎找到了年轻时代骑自行车、坐“狗跳”下乡的感觉。坐公汽的感觉真好!在欢笑中了解民情,在平等对话中掌握民意,直截了当,没有“向您汇报”、“向领导汇报”之类的粉饰与拘谨。如果不是有今天乘公汽下乡的经历,我怎么知道跑长途客运有“两难”?我又怎么知道像二程中学这样的学校还缺乏音乐老师和运动场所?这次公共汽车里的对话,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真话在老百姓的心中。一句“在电视里经常见到你”,让我反思。这说明我平日与老百姓面对面接触的时间少了,如果能把这句话变成“在田间地头、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经常见到你”,该多给力啊!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农户袁桂满家中唠家常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行程后,下午6时许,我来到了重点贫困村郑必高村。

郑必高村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东部,全村1517人,331户,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60元,被列为全省贫困村整村推进的重点村。

进入郑必高村,落日的晚霞浸染着袅袅炊烟,村前的池塘倒映着农家院舍,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几分动感美。

我沿着“回”字型池塘走进了村民袁桂满家中,她正在收拾桌子,等老伴回来吃饭,大儿媳在厨房忙着做饭。

“老乡,咱俩唠唠家常!”我拉着袁桂满的手,与她一起坐在一条长板凳上。

袁桂满老人今年62岁,满头的白发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我问袁桂满老人:“您的孩子多大?”

袁桂满老人答道:“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长大成人了。大儿子和儿媳在东莞开了一家美容美发院,小儿子在县城打工,小儿媳在县城照顾孙子上学,女儿和女婿都在县城打工。”

我又问袁桂满老人:“您的身体怎样?”

袁桂满老人答道:“我的身体不好,患有多种病,得了糖尿病、冠心病和肾积水,经常头晕,做不了事。”接着她又说:“我的身体不好,我怕拖累孩子,就扛扛算了,不去住院。”“我不能给孩子们有什么帮助,但我不能拖累孩子呀,孩子们找一分钱都难啊!大儿子虽然好点,但那也是他们的辛苦钱。小儿子生活有点困难,女儿的生活就更加困难了,至今还没有自己的房子,是靠租屋结婚过日子。我又怎么忍心花他们的钱诊病呢。”

我说:“不是有新型合作医疗吗?”

她说:“合作医疗报一部分,自己住院还要出一部分。我没有什么给子女的,就不忍心用他们的辛苦钱。用他们的辛苦钱,哪怕是用一分钱,都是割我的心头肉呀!这不,大儿媳听说我生病了,专门从东莞回来照顾我。我帮不了他们,反而拖累了他们,心不甘啦!”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伟大的母爱!

我听后一阵酸楚,连忙从荷包里掏出500元钱送到袁桂满老人的手中,并告诉她为响应这次全省开展“三万”活动,市中心医院派来了最好的医生为村民义诊,免费检查,免费送药。袁桂满老人高兴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我在广播里听到了,明天就去看医生。”

接着我又问:“您当前在生活上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袁桂满老人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水。我们村最缺水,吃水要到2里以外的河里去挑。现在孩子们都外出了,家里只剩下两个老人,到外挑水吃很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