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高考作文过渡的六大技巧【经典19篇】

处处留心皆学问,世事洞明即文章。。小编收集了也是一堂语文课作文,欢迎阅读。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浏览

1835

作文

1000

2024年高考作文指导:高考段技巧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作文考察的是学生综合语文运用能力,有些考生会比较害怕作文,今天就和那些作文比较差的、害怕写作文的同学们分享一个高考作文的小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五段技巧,欢迎阅读。

第1段150字左右:写出中心论点,首选单句形式,且是判断句或肯定句。绝对不用复句(复句容易走题,影响得分),点出写作的由头,作文题中含有的提示性文字材料,一定要有所涉及。

第2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一,如第一节的内容是几个分论点的简单组合,则“分论点一”适宜放在段尾。这样和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的位置区别开来,使行文有变化。“分论点一”论证不许举例,采用纯分析的说理论据展开。

第3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二,采用举例论证,首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时也可辅助一个自己举的例子,自己举的例子要比前例文字少。如没有作文题提示中的例子,则自己举个典型的例子来分析论证,同样要求叙写例子的文字一定要比分析论证的文字少。否则对文体特征会产生重创,影响得分。

第4段200字左右:段首讲述分论点三。采用联系实际举例。这是写作本文的时代意义所在。联系的实际可以是学习、生活、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目的是或提高思想认识,或明确是非正邪,或提出解决的方法途径,或揭示某种疑难迷惑,总之要给人以启发。

第5段150字左右:要再现中心论点,扣住中心论点写出作用、意义、号召、展望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跨越再跨越高考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总是在挫折和打击中坚强;思想,总是在残酷和历练中成熟。接受苦难,不为别的,只因你来到了这世上。跨越苦难,不为别的,只为一生不白活一回。

张海迪,因儿时所患病而高位截瘫,可仍身残志坚疾病和残缺没有让她自卑萎靡,一蹶不振,面对人生的艰途,她选择坚强,选择与苦难抗衡。所以她才能自学大学课程,获得博士学位,掌握并精通英、法、德等多种语言,甚至翻译、创作文学作品。内心的强大力量战胜了恐惧,她才得以踏实稳固地向人生目标前进,为我们树立跨越苦难的典型和标杆。

贺捷生,为贺龙之女。她的出生伴随着幸运和不幸。幸的是她在当时平型关大捷胜利之时出生,这也是她名字的由来;不幸的是小小年纪她就要跟随父母登上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征途。一路上爬雪山、过沼泽草地不说,新生的婴儿连起码的食物供应都没有。平时贺龙骑马行进,就将襁褓中的小捷生放在怀里带在身边。而小捷生两岁时,腿骨还是软的,无法站立,因为营养不良太严重。一个小孩尚且在长征中忍受如此巨大的苦难,而那些小红军,年轻士兵们得不到他人的照料,更是何等艰苦?可后来长征的胜利,不也象征着我们征服苦难的成功吗?没有当初每一个人一步一脚印的攀爬、行进,就不会有长征的胜利。

放眼古时,我们也能发现:越王勾践破吴归,源于卧薪尝胆二十年;范仲淹伤情贬谪之苦,却仍吟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苏轼屡次在仕途上受挫,却一直保持乐观豁达可见,跨越苦难是多么难能可贵。

生命中处处有磨难,好比一座高桥下满是滚烫的岩浆。此时只有保持心平气和,踏实稳固,方能成就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全国新高考I卷“本手、妙手、俗手”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成长之路步步艰辛,向高处努力攀岩,走好每一步。——题记

每一座山都是经过无数天的日积月累才逐步变得巍峨;每一棵树都是经过无数天的成长才逐渐拥有铜枝铁干;每一朵花都是经过无数天的悉心培育才开出娇艳的花。每一个生物,每一件事,都是经过脚踏实地才成长的。

达芬奇画出的鸡蛋不是一次次的胡乱涂鸦,在他经历失败时,他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练习,努力练习基本功,无数个日日夜夜,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画家。越王勾践在遭遇失败后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成功不是一步就到位,而是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吴王阖闾败就败在没有勾践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

古人尚且知道脚踏实地的重要性,如今的我们又怎会不知,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我们要用脚踏实地的精神做好生活和学习上的每一件的平凡之事,让每一件事都成为我们成长的见证。

如果没有李时珍的多年翻山越岭的整理收集,又怎么会有中药巨著〈本草纲目〉;如果没有曹雪芹十年来的呕心沥血的整理修改,又怎么会有如今名扬中外的巨著〈红楼梦〉;如果没有爱迪生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又怎么会有电灯的产生。个人的飞翔,同样的需要脚踏实地。

由此可见,成长不是一步就到,而是需要经过一步一步的跨越成长,路途虽然可能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是,只要不退缩,只要一步又一步走好每一步,那么,什么困难不是都可以战胜吗?

我相信,脚踏实地的人定会踏破贺兰,定会在平凡中创造非凡,定会收获梦想的种子结出的硕果。我要说:“贴在地面步行的人,定会在云端跳舞!”

风从水上走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时间从树旁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雨从大地间走过,留下成片雨滴。我们从时代走过,该留下什么呢?该留下的是一步又一步成长的印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高考的作文700字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六月,一年一轮回的“有人欢喜有人忧”。野花开的正盛,全世界充斥着胜利的欢呼和喜悦的背影,这便是高考了。而现在,我正隔着280天的苦海遥望着欢闹的彼岸。我,便是高三党了。

高三的日子昏天黑地,枯燥乏闷,复制粘贴,日日重复。我心中微弱的梦想,也被这黑暗渐渐掩埋。人人都打了鸡血,怀抱着“我心一片磁针石,不上清北终不休”的凌云壮志,手不停地演算,脑中闪过条条公式;有时夜里做题做的直想往外冒眼泪,仿佛体会到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们却咬紧了牙关,任凭汗水雨落,因为心中燃烧着梦想的火苗,而死不放手;我们也许真的会累到憔悴,苦到不能自已,可当我们望向窗外那片沉默、永恒的星空,想到自己坚守着心中的梦想,便再次燃起了梦想的花火。

这日复一日的脑力与体力的透支注定是暂时的,高考过后的朝阳会温暖空乏的躯体,微风会唤醒沉睡的灵魂,而被高三的黑暗所埋葬的梦想,也会在那一刻,以另一种方式复活!

毋庸置疑,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高考之前的人生是线性的,像是流水线上的大批量生产,人人一个模子,限制个性,愚化思想,以考试为尊,认分数为王,走在别人的思想道路之中。可幸,高考之后,终于可以为自己活一次了!也许会沉醉于阅读,逐步远离思想垃圾,不再随波逐流,转而洗涤心灵,积累沉淀,有着自己的一套思想,不再羡慕谁,不再想着要去成为谁;也许回去做兼职,逐步开启自己的事业,体味人生的五味陈杂,创业,拥有自己的公司,做自己的老大;也许会在转角处偶遇真爱,疯狂的燃烧自己,点亮心灯,点亮TA。

梦想总会在远处闪光,照亮我们高三黑暗曲折的道路;梦醒总会在美好的彼岸向着我们用力挥手,为我们加油鼓劲;梦想总会在我们精疲力竭时鞭挞我们,提醒我们:你还不能倒下。以梦为马,我们定会策马奔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优秀作文:以本为本,方得其妙

全文共 1061 字

+ 加入清单

围棋是源于中国的一项高智商活动,在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上,涌现过诸多名手。在现实的高水平围棋赛事中,最后摘得桂冠的一般是那些基础扎实、功力深厚,下棋堂堂正正,不会出昏招、缓手,而能在关键时刻弈出妙手的棋手。然而为了这一招妙手,棋手往往需要付出十年以上的努力。因为,妙手是一种创造,一步妙手,可能需要千万步正手的训练作为铺垫,同时需要规避成千上万次的俗手。

事实上,不仅是围棋的初学者需要从本手开始入门,将“本手”视为学习的基本和根本,那些叱咤一时的名手乃至世界冠军,同样需要以本为本,不间断地勤加练习,夯实基础,这样才可能使自己的棋艺得到升华,最终得到“妙手”的青睐。反之,往往妙手不可得,正手会出错,俗手随时有,从而一败涂地。近两年国际棋战,中国的国手们面对韩国顶尖棋士申真谞战绩不佳,一冠难求,平心论之,世界冠军柯洁们上大学后热衷一些文娱活动而荒废棋艺,难辞其咎。

不止棋也。一切需要创造力的活动莫不如此。以文学创作言,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乃至一个好句,都来自经年累月的写作实践。贾岛自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实乃“两句三年得”,曹雪芹自言《红楼梦》的写作是“十年辛苦不寻常”,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要达到出语惊人的效果,没有十年之功恐非易事。鲁迅一生常写旧体诗自娱,他自评早年所写的“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奇绝妙绝”,晚年所写“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是“偷得半联,凑成一律”,如此妙句的得来,当然和他自幼熟读旧诗并持续创作密不可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名家陆游的“凡尔赛”,实际上,在“天成”“偶得”之前,有多少人想过他曾有巨大的付出?

不止此也。以翰墨丹青言,“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洗黑一池碧水,方得几个好字。以学术研究言,“读书破万卷”是学者的基本功,清代国学大家俞樾遍读群书,才能写出《古书疑义举例》,解决了许多千百年来的书中难题。以中华武术言,历来门派林立,然而功夫精湛、屹立不倒、引人膜拜者,非武当、少林这样的名门正派莫属。有些习武者追求速成,剑走偏锋,投入邪派,甚至苦练“葵花宝典”这样的邪术,最终却落得个“虽已自宫,不能成功”的悲惨结局……

“妙手”的本质,是长年累月坚持“本手”练习后灵感的迸发,是量变后的质变,是必然中的偶然,是超出常规而仍不离规则的创新。坚持以本为本,表面看见效慢,进展缓,长远看则似缓实速,因为它埋下了创造的因子,暗含了“妙手”的萌芽。无论为学还是为人,都宜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戒除浮躁,远离速成,以“正手”呼唤“妙手”,由小成而至大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画出最好的自己高考满分

全文共 155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成不了优秀的别人,却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我曾经觉得演员是个神奇物种,他们天生多才多艺,一个会演戏的人,似乎唱歌、跳舞、曲艺、小品、乐器、相声,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行,随便搁在哪种镁光灯下,站着不动都起范儿。

直到听王珞丹说起自己学舞舞蹈的经历,我才暗爽地发现,除了那些生下来就为了气我们的“别人家的孩子”,实际上,各行各业中更多的都是缺少天赋的“笨人”。

她说,“我6岁第一次站在舞蹈室中央,我妈送我进门,很用力地看了我一眼,这一眼信息非常庞大,包括了——孩子啊,你从小到大撒野撒得我本来都麻木了,但很快要上小学了,还是希望你最后一搏,做个知书达理跳舞棒棒的好姑娘,妈妈爱你,你要是不好好跳,今天晚上你就跟你爸一块吃素菜,看完新闻联播就去睡觉,懂了吗?”

“我懂了,所以脚步特别沉重。老师教我们平转,所有小朋友都能按照轨迹旋转,只有我转得跟没头苍蝇一样,满教室十来个同学,快笑弯了腰,这个‘笑声’一下子就砸碎了我对天赋的幻想。于是,从6岁起,我很清楚自己一旦舞蹈,就会听到鼓掌似的嘲笑声,当时我放弃了学习跳舞。”

我问她,“你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难道不要艺考展示吗?”

她有点小得意,“我17岁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艺考展示环节,确实绝大部分女同学都选择了舞蹈,芭蕾、民族、古典,甚至爵士、街舞,只有我偏执地唱了一首摇滚,当时觉得自己酷毙了。后来,学校里的汇报演出,学姐在舞台上跳了一段双人舞《牛背摇篮》,我的羡慕贯穿了整个青春期。”

她的话让我想起自己高中时代艳羡的那些数学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也倾慕得成为青春里最深刻的烙印,可能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榜样,曾经是我们做梦都想成为的那个人。

我好奇,“你现在应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和角色,会不会跳舞并不重要了吧?”

她笑起来,“我克服不了对舞蹈的渴望,虽然没有天赋,但是又去了舞蹈排练厅,再试。哈哈,果然还是不行,比想象中更难。我坚持跳了一个月,动作依旧不标准,协调性差,还经常跟不上节奏,我确认自己永远没有机会达到专业舞蹈演员的标准,但是,我和队友一起笑,在舞群里一起秀,这是最大的快乐。”

“我确实没有天赋,但是,我也能更好呀,我就是这么个笨笨的很努力的自己。甚至,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别人,但是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这句话很戳我。

我们当下的流行文化特别容不得“笨笨的自己”和“优秀的别人”,特别不待见一个活得不怎么出众还挺开心的人。自古以来,我们的审美取向都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我们的生存哲学里,带有太多强者思维,甚至,在成功学的思考模式中,连“努力”这个词的意义也被曲解了——努力并不意味着竭尽全力做最好的自己,而代表着超越他人,成为某个领域中最拔尖的强人,把别人都比下去。

所以,我们信奉“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没有干不成的事,只有干不成事的人”,我们的“努力”,胜负心和输赢欲都太强。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的理想都是成为卓越的人,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强者——天才和优秀的家伙,永远是生活的限量版,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拼尽全力也只能做个“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那个虽然难看却比前两个好一些的手工作品。这个脑容量最大的智者,也没有全方位天赋秉异,他还是有短板,而他的可爱之处并不是铆足了劲儿弥补弱点活成全身无痛点的完人,而是,他依旧保持着自己的稚拙,想做出个稍微好看点的小板凳,比前面两个都强点。

这才是努力真正的意义。

哪怕一朵最不起眼的牵牛花,开放的时候也有自己独特的好看,它永远不会成为众人瞩目的牡丹,却依旧享受盛开的过程。

不是每个人的梦想都是住大房子、挣很多钱、出人头地,很多人都在享受着自己的小幸福,平静地当个快乐的普通人。

那些尽力却并不耀眼,拼力却并不成功的人,仍然值得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高考作文提分技巧

全文共 5193 字

+ 加入清单

网上阅卷简便快捷,但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小编收集了高考作文提分技巧,欢迎阅读。

一、了解网评,顺应时势

网上阅卷简便快捷,但阅卷老师的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那些“语言低幼化、构思平板化、立意谜语化、内容庸俗化、书写随意化”的“五化”作文,会大大败坏老师的阅卷情绪,这类作文不会得到40分以上的成绩。另外,与传统阅卷相比,网上阅卷的回视率低,看一篇文章需要三四屏幕,在屏幕的右边还要输入至少4个分值,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观点鲜明、扣题紧密、表达干练晓畅、过渡紧凑、书写工整清晰、凤头猪肚豹尾的作文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所以知彼知己,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二、学会审题,准确立意

首先加强审题立意训练。立意准是得到内容分的基本前提,“题好一半文,题跑一半分”。若审题失误、角度失当、立意失明,即“跑题”,那你的文章最多得到基本分,即使你的语言再有文采,事例再丰富新颖等,也成了绣花枕头了。而审题立意训练的最好材料是最近两三年的全国各地市高考作文题,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异同,在“同”的方面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摸出普遍性的东西在“异”的方面深入分析,摸准特点与方向。

随着更多的省市自行命题,别具特色的高考作文题呈现出多样性、特色性。命题指向多体现出现实意识、作文的自由意识和引导意识。其总体走向就是: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发展个性,突出人本,鼓励合理的创新。概括总结近几年出现的作文类型,抓住“类”的特征,解构材料或话题。有的话题看似很容易,但要把握住重点,弄清隐含的真正含义,必须费番脑筋,像2007年山东的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重点核心应是“记忆”,而记忆是虚的,它要以人、物、事、话等为载体,且这些载体的背后都有价值和意义,值得去铭记。这个记忆可以是过去的,也可是现在相对于未来的。

时间是一个过程,它和记忆是双向关系,它能使记忆淡化或强化,对记忆进行提炼与升华。“不会风化”是明确地限定“记忆”不是瞬时的而是历时的,历时的结果必须是得到强化。这就隐含地告诉考生在表述中不能没有对事物内涵、价值、意义的揭示,叙写事件一定要明晰深刻,阐述观点一定要追因究果,简单地罗列现象材料。而事实证明2007年的考生多数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概括地说要做到析题三步骤:析题围(对象、范围),析题穴(题目深透的要害处,析题眉(题目蕴涵的观点态度)。

对于给材料型作文,要特别给予重视,务必要加强审题立意训练,对所给材料要认真分析,准确抓住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主旨和规定话题立意。如果材料只是对话题的提示和引出,帮助考生打开思路,便于考生类推,或只是引出一个话题,那么可以不扣材料;如果材料是对话题的限定,那就非扣不可了,话题虽然广阔无边,但只能按材料限定的范围来写。高考这类作文试题结构目前大致定型为四个部分——背景语、启示语(漫画中的注释语)、限制语、强调语。审题立意要做到:

1.从背景语入手,审清思维模式——解决好“怎么想”的问题。

2.从限制语入手,审清文章主旨——解决好“是什么”的问题。

3.从启发语入手,审清写作重点——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

4.从强调语入手,审清写作要求——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对于出现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也要作一些相应的训练。力求在5到10分钟内就能准确、全面地读懂题目,吃透命题意图,明确写作范围,总之,做到“一个中心,三字法则”“一个中心”是指虚(喻意、弦外音)入实(生活、社会)出;“三字法则”是指“精”“准”“深”。要并据此确定自己的作文的主旨和和主要材料,列写作提纲,确立写作体裁与思路,由此才能写出“适销对路”的高分之作来。

总之,审题立意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题意理解准确,表述明确,立意深刻。而立意时务必要跳出四个小圈子。一是跳出物质性的小圈子,进入精神世界的理性思考,使思想有高度;二是跳出个人圈子,从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视角上换位思考,分辩是非,权衡利弊,使观点有高度;三是跳出眼前的小圈子,适当进入历史的昨天与前天,以古谏今,使见解有深度:四是跳出生活现象的小圈子,进入文化层面透视社会文明,使思维走出简单肤浅,进入哲思睿语。

当然,审题入题训练还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如,不少学生审题时用一目十行的速度,用不到一分钟,一叶障目,顾此失彼,断章取义:或读材料时心猿意马,注意力不在理解材料上,而是一味想投机取巧,在关注背好的材料和文章怎样与题意套联,结果理解歪曲了材料和话题的本意;或者一边读材料一边就急于构思自己的应试文章,心有旁骛,从而也造成了选不准角度,中心散乱不清。冷静、客观、全面理解材料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很重要,这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基本点。比如以“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为话题作文,有些不认真仔细地审题,搭眼一看就认为,写小事,立意为:“做小事很重要”“平凡与伟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细节决定成败”等,结果都偏离题意了,根本没有考虑“手上”何意,自己的而非别人的,为什么必须做好。

三、研读样文,分清良莠

研读、借鉴优秀范文是一个学生在冲刺阶段应对高考作文的捷径。尤其是对那些写作水平一般作文成绩在46分以下的学生来说,效果极为明显。“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选一些高考优秀作文进行评析、归纳,可以较为便捷地从中理出一些新思路,运用一些增文采的技巧,从而写出美文佳作来。故此,在熟知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的前提下,对照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逐项学习,明白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切合题意的、健康充实的、明确完整的、真挚丰满的、深刻有力的、文采灵动的、构思新巧的、扣题严谨的、个性突出的。失误的作文各有各的原因,优秀的作文却都有共同的因素,即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完美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选取二十篇,反复读,模仿写,定会受益匪浅。

当然研读样文要建立在有自知之明,正确分析自己的写作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的。否则就成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了。研读时一定要选那些和自己常写常练的熟悉的文体文章,效果才会明显,否则你在时间短、把握难的情况下可能会舍本逐末。精选范文,一定要目标明确,重点突破,别一味的求新求奇求异,实际上,没有高超的手笔,阅卷老师是很难接受此类文章的。为研读好高考作文,选一种好的高考作文指导资料是至关重要的。

找准目标,反复研读,深入思考。另外研读优秀范文就要明白它优在哪里,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对照,感悟到范文观点之正确、立意之深刻、内容之充实、结构之完整、头尾之虎豹,修辞之多样、感情之真挚、细节之感人、手法之变化、句式之灵活、创意之新颖等。古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识器。”即为此理。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学生缺少规范作文的意识,不少文章漫天撒网、不知所云,低幼的语言漫卷飘,无规范,无思想,无素养,无能力。这除了写作的基本能力差以外,也与复习过程中忽视对优秀范文的学习与借鉴有很大关系。当然所谓范文借鉴,并不是机械地照抄照搬,而是模仿其谋篇布局、表达技巧、入题扣题的方式方法、材料的选用与表述等方面的规范与独到之处,使之与考试的命题与要求相符合。

比如能打动阅卷老师的记叙文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式、故事导引式、先声夺人式、特写镜头式、悬念式、烘托渲染式、对比式、欲仰先抑式、倒叙式等等,对照范文一一体味它们的妙处,然后选三两种反复模仿训练,达到纯熟,就再也不十白作文开头难了。

四、扬长增亮,升格训练

加强作文升格训练是必经之途,可不少师生作文训练盲目,身在文山中,云深不知处,作文成绩难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明了本人作文的缺陷,更看不到本人作文的长处,找不到扬长补短有效办法。作文训练要有序列性,不能太随心所欲。比如先按文体,然后按文体的各项要求,一项一项训练,像是起题目的艺术、开头结尾的艺术、比喻排比的妙用、过渡衔接的方法、记叙文中的议论、议论文中的记叙、结构形式的艺术、细节描写、烘托渲染悬念扬抑之法的使用、点题的方法技巧、巧用诗词歌赋显文采显底蕴、文章的煽情艺术、同一材料的多角度叙写、铺排艺术、小标题的艺术、以小见大平中见奇的艺术等,通过研究,能发现哪些技巧方法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哪些经常用但还没用好,需要特别训练,哪一种手法用于哪一种文体和哪一种情况等,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训练有素,烂熟于心,在反复的磨练中提高了技能,真到了考场上,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写出合题切理、文采飞扬、亮点迭出的佳作来。

当然,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想以全篇滴水不漏、完美无缺取胜相当困难,但要做到局部流光溢彩、珠圆玉润、锦上添花还是可以做到的。例如,“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亚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诚信。”(《守卫精神火种》)“她静静地伫立在风中,风很大,裙脚翻飞,一如她飘摇的心旌。不知是因为怕风,还是因为怕冷,天空中只有几颗隐隐闪烁的星星。远处,万家灯火连成密密浅浅的一片,朦胧却很温暖。”(《顶风的女孩》)

练熟几种常用模式,以供选用,但并不主张写作的机械的“模式化”和“八股腔”,而是说在高考作文的应试训练中,设计若干套路,精选巧练,以备高考之需时灵活运用。如:深入思考方法: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

特别注意的是,“规矩文”的写作训练也不可忽视。由于许多考生“规矩观念”淡薄,一下笔便是“哲理”,便是“抒情”:到正文便信马由缰,不伦不类;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顾此失彼,颠三倒四;选材散漫,乱扯乱侃;罗哩罗嗦,空洞杂乱。阅卷老师及其讨厌这类文章以及那些内容庸俗化、语言低幼化、书写混乱不清的文章。要严格遵循各种文体(特别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序列(比如议论类中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系统地逐一训练,而不是以考代练,大部分考题作文跟上一年有所相同,更有所不同,因此,亦步亦趋地只练一种题型,用一种死板的模式去不知变通地练,会误入歧途的。练写考场作文,做到像模像样、规规矩矩,尤其是对那些写作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这更是“基本建设”,可以受用无穷。

五、积累素材,关注生活

仔细研究一下2007年各地的高考,不难发现,主题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个人心灵、素质、思想、学习、生命、责任方面的,有社会、国家、民族的历史、现实、未来发展与文化方面的,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决然写不出内容充实、主题深刻的佳作来的。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分类整理识记一些能体现“时代性、人文性、理性”的材料,尽量做到新颖独特。具体来说,可以按照社会人生(热点聚焦、人生哲言、战胜挫折等)、美德素养(尊贤尚能、关爱互助、知能修养等)、文化教育(民族传统、创新精神、人文情怀等)、情感思维(亲情友情、民风民情、辩证求异、价值取向等)、理想实践(立志成才、爱国为民、知行统一等)、山川文物(美景佳境、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科技发展等等方面,系统地梳理教材(不仅是语文课本)中的古今文化知识、人物事迹、哲理名言。同时有意识地搜集相关出版物(影视报刊、经典著作、名人传记、鲜活时文、睿智心语、文化散文)中的时政要闻、科技动态、热点话题等,并在作文训练中应用。

此外还要注意具备政治课本中训练过的10个方面的认知能力:①实践论;②矛盾论;③方法论;④联系的观点;⑤发展的观点;⑥一分为二的观点⑦存在与意识的关系⑧外因与内因的关系;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⑩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另外,对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交往等还要注意观察,毕竟这是活生生的、最容易激发人的灵感的材料。近一两年作文命题取材视域广阔,拓宽了材料的来源。

作文取材十分广泛,以2006年、2007年为例,有的是名言警旬,有的是寓言故事,有的是现实镜头,有的是网络调查,考生写作的自主性更强了,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宽广的平台使之有一显身手的余地,思考角度与现实距离更近、更和谐。所有的情景材料都非常注重激活学生生活情趣和写作能力的积淀,这既有利于考生的才情展现,并将作文生命植于生活的源头,赋予新鲜气息,又有利于增强人文底蕴,扣紧时代脉搏而抒发真情实感。各地作文命题又特别关注考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直面人生,感悟人生。人情味更浓,生活性更强,涵盖理性,看重思辨,呼唤“理性”,关注培养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追求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关注心灵的自我修养。以感悟为手段,以理性思辨为目的,发掘考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思辨能力,同时,回避热点又暗合时代主题。

当然,真要备好生活素材。还得把上述活动的内容写进日记或练笔中。特别是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要及时地记下来:到临考前,翻出来整理一番,记住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细节,强化素材积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应考时再有积极的心态,规范的考试技巧,程序化的考试规律,过硬的考试策略,就一定会考出个好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高考人物素材

全文共 2810 字

+ 加入清单

1、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2、一枝一叶一世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放射出悲天悯人的光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一排短松,守候着生死离别的深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杯浊酒,凝结着壮志难酬的感慨;“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片沙洲,见证了孤苦无依的飘零;“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只小舟,带走了蝇营狗苟的烦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袭蓑衣,织就了风吹雨打后的宁静……一枝一叶一世界,一词一句总关情。

3、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4、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5、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6、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很狭小,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之中。入宋以后,柳永开始将词境延利到都邑市井和千里关河、苇村山驿等自然空间,张先则向日常官场生活环境靠近。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青年有担当青春正飞扬高考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脚步-紧张急促

青春的少年,处处洋溢的生机与活力。前方总是美好的,未来总是憧憬的。即使是在梦中,也依旧会梦到那繁花似锦的未来。

青春的脚步是红色的,醒目而又耀眼,心中的脚步使脚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敢于和时间赛跑。即使道路泥泞,即使风大雨大,也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总是在挥洒汗水,挥洒青春。

总想做一个行者,却又担心旅途的艰辛,生机勃勃而又脚步匆匆,就这样矛盾着前进,矛盾着成熟,矛盾着长大。

青春运动-热血激情

青春是追梦的年纪,那种能在阳光下肆意奔腾的豪爽,那种不顾一切的飞扬,都在篮球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喜欢看少年在操场上打球,那会让我有久违的感动。阳光的感觉是熟悉的,温暖而又明朗。午后的阳光亮的刺眼,汗水滴答滴答的落在地上,雷鸣的欢呼还响在耳边,视线执着的盯着那颗在不断跳动的篮球,汗水滴落的同时,折射出太阳的七彩光芒。

青春生活-繁忙充实

少年在不断长大,尽管依旧青春,却不再那么悠闲散漫,他要学会习惯高三生活。于是,繁忙成了他生活的主打歌,每天都在书海里遨游,习惯了早起,习惯了忙里偷闲的小憩,习惯了淡定的面对试卷。

生活在不断充实,偶尔和朋友聊天时也会冒出句课本上的话,然后一群人在哪里哈哈大笑。体育课上也会偷偷懒,从中间横穿,可卫生值日时,却不肯留下丝毫污垢。

他执着,他会赢:他相信,他会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平衡高考作文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平衡的生活?

是大儒名家的持平中庸?是遁世隐者的明哲保身?还是市井滑头的世故圆滑?都不是。

南怀瑾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这不正是平衡的生活吗?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弥勒菩萨的大肚,就是大度。其实,就是一个人在遇到心理不平衡时,自己劝自己,自己安慰自己,来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使自己心理平衡起来。说白了,就是像佛家那样想得开,像道家那样看得淡。司马懿被孔明骂为妇人,他想得开,心平气和,依旧过着他的平衡生活,最终逼退了蜀军。而周瑜为何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其实就是想不开,心理不平衡,最终被活活气死。一同辅佐勾践的范蠡和文种,其人生结局迥然不同。范蠡把名利看得淡,功成身退,泛舟江湖,平衡生活;文种放不下功名利禄,继续为官做相,其平衡的生活很快被打破,被勾践赐剑自裁。

姜育恒唱道:“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淡了,静了,从容了,你的生活才会听你的安排,平衡的生活才会随之而来。诸葛亮坐守空城,内心肯定翻江倒海不平衡,但他从容抚琴,镇定自若,正如孔明所愿,虎狼之师最终引兵而去。从容应对的底气,一定是“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孔明退敌,那是有“技”有“能”有“思”的。谢安战苻坚,他不上战场与人厮杀,却在棋盘上与人对弈。为何能如此从容安然?是因为成竹在胸。“敌军围困万千重”,凭什么“岿然不动”?也是因为胜券在握。

南怀瑾所指出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的,也就是说,这种平衡的生活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红尘中人,哪能说看淡就能看得淡?哪能说想开就想得开?《红楼梦》不是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吗?尤其是身处市场经济时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凡俗肉身,哪能说镇定就能镇定的?哪能说从容就能从容?所以,仅仅大度看世界,平衡的生活还不一定会来。要充实底气,修炼从容,这样才有可能过上平衡生活。

然而,是不是这个最高境界就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呢?也不是!有思想做武器,有伟人为榜样,有行动打基础,路途虽遥远,但平衡的生活不是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高考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5大技巧

全文共 3542 字

+ 加入清单

一、话题作文的表述篇──记叙经历

记叙经历,除非命题中有特殊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既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别人的经历;既可也写自己的亲身体验,也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甚至可以编述故事。如果没有特殊规定,选材时就不要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把思路仅仅局限在“我”上,而一旦突破“我”的限制,选材的天地就广阔的多了。

首先,要学会描写。①学会观察对象。描写是把事物的状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所以描写之前必须细致观察对象。②学会选择细节。描写再现事物的状态,不是把一切感受到的东西都写出来,而是要有选择地描写,作者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最具表现力的细节,以此再现事物特征。③学会安排结构。写作时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合理地、有序地安排文字,一层层写来,最终形成一个整体形象。④学会修饰语言。讲究修饰的最好手段是多用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拟人、夸张、对比等。

其次,避平铺直叙。①在材料组合上:可以用三处地点,或三个时段,或三个镜头,或三张照片,或三件物品,或三段经历……来组织全文,并配上小标题,如“童年”“少年”“青年”、“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等等,以避免平铺直叙;②在结构安排上,可用设置悬念或运用倒叙来增加曲折;③在人称使用上,可以第一人称为主、兼用第二人称;④在表达方式上,可用日记或书信去代替一般化的记叙。

再次,要合理虚构。在记叙经历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质,更好地表现主题,在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下,应该进行合理虚构。①移花接木法。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改造、拼接、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于一个人,或将几件事的情节剪辑组合为一件事,或将发生在不同时段性质相同甚至相反的事剪辑到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使人物与事件更具典型性。②添枝加叶法。真实的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只是一个轮廓、梗概,可以此为基本框架,展开想象,补充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

二、话题作文的创新篇──语言求美

作文语言首先要通顺。“语言通顺”就是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不能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语言行文;遣词造句时,句式选用要贴切,努力克服用词不当,修辞不妥,不合语法、逻辑等毛病;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要上下衔接,一脉贯通,不要尚未理清思路就急于动笔,信口开河,凑字凑句,信手写来;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目的和交际的场合、对象的差异,把语言表达得准确、清晰、连贯、得体。

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要让高考作文的语言亮起来,语言鲜活有文采,是每个考生都十分渴求的。那么,语言鲜活从何而来?有的是顺手拈来,有的是冥思苦索,但是,最根本的在于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语言修养。不读书,不看报,不实践,不思考,不研究新事物,不学习新鲜语言,不锻炼思维的敏锐,腹内空空,思想僵化,那么只能人云亦云,毫无鲜活可言。平日坚持学习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不断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心应手,写出鲜活的语言来。为此,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①在词语上下功夫。高考作文要力求词汇丰富,特别要恰当选用最有表现力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语。②在句式上下功夫。要在文中善于变换多种句式,主要包括长短结合、整散结合、恰当使用变式句等。③在修辞上下功夫。充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④在引用上下功夫。在高考作文中要注意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语俗语、优美的诗句、歌词、广告语等,就更加能够增加文采。当然,鲜活语言总是以不同形式显示出力量,这种力量主要来自情感(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的力量。

三、话题作文的立意篇──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宽泛政策,使有的学生“天马行空”,有的学生有“无从下手”。前者在一个话题中信手走笔,穿梭于几个话题中,什么都写了,什么都不可能写好、写细;后者却只能望话题兴叹。因此,要写好话题作文,在理解话题的基础上还要树立“化大为小”的观念。

化大为小,就是作者通过对话题的整体思考,从宽泛的话题中演绎成一个小角度,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联想生发,洞隐烛幽,深入发掘,大题小做,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在叙事写景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非常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笼而统之去写文章,势必出现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选择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如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一个大范围“化大为小”,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如生活态度、辨明是非、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教育改革、道德教养、人物评价、历史反思、职业选择、个性发展等等方面的都可以写。再如,请以“压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善于“以问领写”:“什么可以构成压力?”“有没有压力?”“压力来自何方?”“压力带来什么?”“怎样对待压力?”等等,然后自己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二来写文章,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可以写压力来自过重负担,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责任感;可以写压力从无到有,也可以写压力从有到无;可以写压力来自外界,也可以写压力来自自身;可以写在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也可以写变压力为动力;可以写要善于自我减压,也可以写“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等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这样“化大为小”,文章才会“出彩”。

总之,写话题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笼统而缺乏具体内容,那就只会大而化之,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写法只能列入“基本符合题意”的一档,最高得42分;如果大话、套话太多,文句也不够通顺,则很可能只拿个及格分(即36分),甚至更低。

四、话题作文的思路篇──时空联想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变化、发展着,在一定的空间存在、运动着。而反映客观现实的作文当然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范畴。要拓展话题作文的思路也可以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角度进行联想。

时间,即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中叙事,也可以将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如2000年全国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将计划经济的一元化时代与市场经济的多元化时代相比较,也可以将封建时代的一人独尊与现在的民主政治比较,等等。

空间,包括领域、地点、场合等,往往不同的空间背景会赋予话题不同的内容。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领域方面进行拓展:在文学创作上,要提倡百花齐放;在科学探索上,要寻求多种可能性;在哲学界,百家争鸣;在艺术界,流行着各种风格;在教育界,要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等等。

五、话题作文的创新篇──构思求巧

构思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所以要善于动脑筋。同时构思并没有一个死的条条框框,它所涉及的种种问题,都是灵活多变,因而构思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文章各有常见的思路模式,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有明显的轨迹可循,如记叙文的“总—分—总”式,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一般材料议论文和读(观)后感的“引—议—联—结”式等等。构思的意义在于能合理利用材料,充分表现中心思想,构思创新就必须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适当变通,制造波澜。

记叙类文章的构思创新。①角度求巧。如果大家都从正面切入,你不妨从反面或侧面切入;大家都着眼整体,你不妨着眼局部;大家都从大处落笔,你不妨来个以小见大,等等。由于立意的独到新颖,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强烈的感染力和振聋发聩的作用,从而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顺序求变。如果大家都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的顺序组材,你不妨采用倒叙或插叙;大家都先写主后写宾,以突出主的地位,你不妨先宾后主,这同样突出主的地位,等等。③方式求异。如果大家都用第三人称叙述,你不妨用第一人称甚至第二人称;大家以叙述性语言为主,你不妨以描述性语言为主,等等。④结构求活。记叙文结构要灵活多变,一波三折,曲径通幽。激起文章波澜的技法常见的有:一是抑扬法。是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意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二是悬念法。构成文章悬念的技巧一般为“起悬──垫悬──释悬”。可以用三处地点,或三个时段,或三个镜头,或三张照片,或三件物品,或三段经历……来组织全文,并配上小标题,如“童年”“少年”“青年”、“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等等,以避免平铺直叙。此外,还可以运用“误会法”“巧合法”等,以引起矛盾,增加波澜,从而深化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画出最好的自己高考满分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还记得,有次我和同学一起去学校操场玩,当时寒风刺骨,地上有许多凹凹凸凸的水坑,同学一不小心就滑倒了,而身上的衣服都变得脏兮兮的,我赶紧带她到保健室,所幸只是受了轻伤,而且护士阿姨还有备用的衣服可以给她穿,那时我才松了一口气。

这学期,我时常被老师留下来,原本我以为是因为自己没写功课的缘故,后来老师轻声细语的对我说,要请我代替她去找别的老师,或是帮她拿列印好的纸张。这时我才发现被老师留下来,不一定是坏事,也不一定是好事,总之是无法预测的。

有一次,我们全班都被老师在快要下课时罚站,那时,我一直说是因为男生在教室大声喧哗、嬉戏游玩,才会变成现在这样。“噹!噹!噹!”下课钟声响了,班长突然对我说:“妳刚刚的言行举止是不正确的,这是全班的错,不是只有他们,如果当初我们有提醒他们,现在也不会这样。”

这次我的月考成绩是第六名,可是我却不高兴,因为我的数学只考九十分,若妈妈看到这张考卷,我一定会被挨骂的,我觉得应该是考试前没有认真複习,草草了事的缘故,现在我终于明白没有努力,一定不可能得到好成绩的道理。

希望之后成绩可以名列前茅,凡事勿怪别人。也希望帮助别人的心可以一直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学习今说高考作文素材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端正学习态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先贤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只有真正热爱学习并且为它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所以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天职,我们不仅不能厌烦,而且还要主动学习。但事实上,有不少同学学习是被动的,在家被养着父母压着学,到学校则是老师压着学,都不是主动学习。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学习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因为对待学习的态度如何,直接决定着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除了主动学习,我们还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地求取知识。我国自古就有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表现了古人对读书的渴望和对知识的向往,这是一种读书态度,一种不畏艰难困苦、始终热爱知识的学习态度,非常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未来。爱因斯坦曾说:“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卡莱尔更是激励我们:“天才就是无止境的刻苦勤奋的努力。”

同学们,趁现在,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冲向我们的成功之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担当为话题的高考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突破黑暗,给天下带来光明,是太阳的担当;默默凝聚,给万物带来生机,是春雨的担当。天下万物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人更应如此,所以我们应该不畏困难,勇敢的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其位,谋其政”是一种担当。这一种担当使我们人生与天地间就基本的担当。作为学生,我们需要女里学习;作为子女,我们需要孝敬老人;作为医生,我们需要救死扶伤;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教书育人。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的担当。

然后担当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勇于接受急难险重的任务。那些轻而易举的担当相信很多人都会做到,只有那些弄不好就会出现严重后果的任务才可以真正体现一个人的担当。陈亦帆曾骑电动车装上宝马车,肇事后他没有一走了之,而是留下道歉信,其中里面有他身上全部的现金。相信他的所作所为大部分人都做不了,所以他的做法感动了车主,车主资助他钱去上学。

古往今来,有很多优秀的人他们不惧怕担当责任,甚至愿意为了集体付出生命。曾国藩曾说“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1865年阿古柏在英国的支持下,率兵攻入南疆,建立伪政权。俄国趁机争夺了伊犁地区。在边疆日已垂危的情况下,年老的左宗棠将生死置之度外,亲自率兵出征。他用车拉上一口棺材,准备一敌人决一死战。我们国家每次在外敌入侵时保持屹立不倒,就是我们国家总有一些人不顾自身的安危,挑起救国救民的重担。

我们要有“知难而为之”的精神,用于承担责任。让我们拥有担当精神,让身边的人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考作文怎么写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1.文章开头亮出主题

高考作文,阅卷老师不会花太多时间去看你整篇文章,所以开头的第一段就显得非常重要,第一段一定要写的漂亮,如何写第一段需要你平时多积累多背诵一些好的句子,通过华丽的辞藻来引出你要议论的主题,这样会引导你的文章不出现跑题的现象。

2.引用正例

可以举出一个正面的例子,可以写古圣人,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岳飞精忠报国等等,也可以写现代的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用他们的情怀来烘托你的主题。

3.引用反例

举一个违背主题的真实的事例,然后分析违法主题的不良影响,这样更加突出你主题的正确性。

4.自我实践

接下来就要写你亲身经历与你要议论主题相关的事情,通过你实践的证明,来证明你主题的更具有说服力。

5.表述观点

经过前面三个事例的证明,接下来你要表达出你的观点,观点要与你第一段的主题契合。

最后,需要通篇检查,检查错别字还有使用不当的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青年有担当青春正飞扬高考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百岁之前,青年无悔,揭竿而起,爱国壮举洒遍九州大地;百年之后,青年担当,科学强国,爱国热情滋润海内之土,。如今,国际形势变化莫测,国内机遇挑战并存,正是青年人摩拳擦掌的大好时机。吾等青年,当以青年奋斗,兴科技强国。

时代在召唤,青年应立鸿鹄之志,做奋斗强者。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已然成为国际舞台竞争不可或缺的部分,想强国富国就需注重科技研发。令人捶胸顿足,受制于人的中国芯事件、中兴事件,引发国内企业哗然。这些都是我国的短板痛处,如若不补齐,后果将不堪设想。而青年一代,正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奋斗强国正是急不可待也。

回首成就,皆可寻觅青年身影。忆当初,长征7号与天宫2号对接的科研团队,随处可见青年大展身手;想当时,核聚变装置小太阳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不过而立之年;念当时,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的研发队伍多由青年组成。不胜枚举的青年,正不遗余力的为祖国添砖加瓦,谱写富强辉煌的赞歌。“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正是描绘青年如朝日,如猛虎之不凡力量。青年是祖国新鲜的血液,不计其数的中国成就有青年的贡献。过去和未来,正如催化剂一般,加速着科学的发展,国家的繁荣。

细看进步,都可发现年轻名册。改革开放以来,尽有青年彪炳史册。昔有陈独秀等青年,致力祖国。创办《新青年》,以科学民主先进的思想救国救民;今有林鸣等青年,用奋斗与汗水建成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推动了三地的沟通与发展。许许多多的青年人都怀有一腔热血:尽一腹才智,强一方中国。正如梁树莫先生所言:“一个人一生都有他的英雄时代,此即吾人的青年期”。是的,在这豪情满怀的青年的英雄时代,吾等应加倍努力。扬科学旗帜,强崛起祖国。

于行为,青年须克服万阻,用奋斗,以科学强国。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不免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来无数诱惑。网络原住民,草莓族,垮掉的一代等等标签也被贴于青年一代身上。然而我们要做的,便是克服诱惑,不断完善自我。匡正自我。以奋斗,以行动说话,以创新精神推动科学进步,国家发展。

青年正与祖国繁荣联系在一起,以传承与弘扬五四精神,来让我们共同兴科学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青年有担当青春正飞扬高考

全文共 873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应该以花一样的青春来绽放希望之光,因为相信蝴蝶煽动着翅膀能带来风暴,水滴也能折射出太阳光的灿烂,所以青年人将我以不一样的体态,书写不凡的青春。

新时代我们的姿态是有更坚强的集体意识与担当,何谓担当,就是说别人不能做的事情我来做,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无论在什么时代逐梦的路上都有寒冬,但青年人若能够明白这一重任,格局将有所大的不同,当然我们也明白,这是非一己之力,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唯有融入了集体,才能干出更宏伟的事业,新青年我们会集体勇于担当复兴的重任,新时代,我们应该用我们的姿态来奋斗,青春的底色永远都是奋斗的,唯有奋斗奉献的青春也才能留下温暖充实的回忆。古人云周邦虽久其命为心。古人,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也,这句话向我们陈述了,做事要做到极致,而当下的我们不正是需要这种追求极致的行动吗?北斗卫星系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5G技术传达着中国速度和中国的质量。蛟龙号与嫦娥系列的卫星,全市拉尚可飞天,揽月下可五羊捉鳖,这些不都是中国工匠追求极致的表现吗?而李大钊先生也有说的凡事都要脚踏实地的去做,不要局限于空想,不要只说不做,唯有以求真的态度去下功夫,所以我们才会带着稳健而不平凡的有力的脚步去迎接新时代的洗礼。

新时代我们的姿态是有家国情怀和理性的爱国主义,国家是我们的一个大家唯有帮土稳固,才能过上更加平稳更加幸福的生活,同时我们也相信无数的人,无数的远方,无数的背后都和我们有关,让理想的清风拂遍神州大地,新时代的我们或许不需要为壮丽的革命事业奔波战场一些,但我们需要永远铭记向江姐和无数长征路上的烈士他们那样的崇高素养和精神无私奉献的意识和牺牲精神,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就是最好的行为,最纯真的情感永远是在背后默默付出,默默的洒下自己的汗水,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

鲁迅先生曾经寄望青年一代都能摆脱冷气,只是面上说者不必听自暴自弃的流言蜚语,今天的我们会用青春为名为前辈们献出一张漂亮的答卷,用我们自己的心血,用我们自己的汗水,主宰这一个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考作文段落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荀子天论》中的一句话。它道出了一个真理、世界有其特定的内在的规律,它不为人的意志改变。古今中外,无数的事实也告诉我们客观世界规律的客观性。适应,就是摸清这种规律,利用这种规律,做生活的强者。(《勇当适者》)

2.真理无须打扮,哪怕写在枯黄的纸张上,描摹在贫瘠的沙土中,甚至变成粗俗的谚语,它也会生辉。谬俣,即使被刻上佛的银盘,铸入宫殿的金鼎,甚至冒充神的启示,也是黯然无光的。(《真理与谬误》)

3.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英雄与光明》)

高考作文段落篇6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onclusion 6

1、恼人的雨冲刷下的绿叶,也会变得单纯仙灵,灰灰的天也会透过几线分外金黄的阳光。同一种处境,不同的角度,便是不同的看法。在困难时,我们与否应该乐观地去面对呢?

2、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跨越再跨越全国乙卷高考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紧张的中考即将来临,为了方便大家进行有效的复习,准备了20__年中考满分作文,快拿起笔杆子来进行天马行空的写作吧!

跨越是短短的一瞬,是三年沉淀的爆发,是超越障碍的必需。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经历过这一过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思想的跨越,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心境的跨越,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对事物认知的跨越。每个人都会有跨越,跨越一个阶梯,自己就会变得更优秀。

跨越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从小学的任性无知到现在的体贴他人,从小时依赖父母洗衣做饭到现在的独立自主,从小时不敢走夜路到现在独自一人睡觉……不再依赖着父母,不再遇事就麻烦父母,不再遇到困难就退缩。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并想方设法去解决它。战胜困难是对自我的认可,这是思想的跨越,从思想上跨越,一步步地成长。

思想的跨越必定带动心境的跨越。

一层连着一层,心境的放开,不再拘泥于家境的比较,不再拘泥于吃、穿不如他人,不再拘泥于每次成绩的公布,微笑着面对每一件事,用知识来填充自己的大脑,像宋濂一样为自己所想的去奋斗,“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心平气和地去面对每次的困难,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对自己说:“尽自己所能,无怨无悔。”

心境的改变给自己带来的是对事物认知的跨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事物总有正反两面,不要只是一味的悲伤,自己考试失利了,就一直消沉失落,无心去学习,总是念念不忘曾经的成绩。对事物认知的改变让我化悲痛为动力,勇敢地向前,努力地积累力量,为今后更大的挑战而准备着。

一次的成功会让自己得意,一次的失败则会让自己警醒,更加努力去为理想而奋斗。事物总有它的长处,总有它生存的理由,对事物认知的改变是一次跨越。

三年的时间,三年的成长,让我跨越了多少的绊脚石!跨越让我成长,让我成熟。思想的跨越,心境的跨越,对事物认知的跨越,让我从任性女孩变成了冷静、沉着的少女,跨越让我更加优秀,让我更加自信,让我有勇气去面对以后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烟火气2024高考主题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味道:烤鱼散发诱人的香味,小草吐露泥土的.芳芳,烟仓里冒出的人间烟火气……

去年秋天,我来到了乡下,探寻乡村的味道。站在田埂上放眼远眺,大片的麦田在眼前翻滚起伏,绵延至天边。此时正值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秆支撑着土黄的麦穗,麦粒闪烁着金黄的光泽,如同一张笑脸上泛起喜悦,似乎在喊:我们成熟了,我们多美啊!

置身无边无际的麦田,仿佛置身浩瀚无垠的大海,只不过此刻的大海是金色的,在阳光照耀下,它显得格外耀眼靓丽,一阵风吹过,海洋卷起了镶着金边的浪花,拍打在“海面”上,别有一番情趣。

咦,怎么闻到了阵阵清香?原来是风把麦穗香搅动起来,那混合着泥土味的气息在身旁袅袅萦绕,这香气里除了包含田野中青草的味道,还交织着一丝丝太阳的味道,以及大自然本身的芬芳。

风还没停,沙沙沙,是谁在歌唱?哦,是麦田!小鸟们听到了这歌声,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它们侧着脑袋一动不动,似乎在想:世上竟然有这么好听的歌,我也要加入。于是,鸟儿们开始伴奏。身后荷塘里的小鱼和青蛙听到了,也加入其中。青蛙敲鼓,小鱼欢快地游来游去,把水弄得哗啦哗啦响,似乎在打三角铁。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迷人的乐团,共同演奏一首田园交响曲,那乐声仿佛来自天籁,让人听了心旷神怡,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夕阳西沉,晚霞将麦田染成了橙色,周围的世界变得安静和谐,仿佛一个进入梦乡的孩子。我想:乡村的味道,不就是植物与动物,以及自然界的万物带来的美的感受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