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年级端午节优秀作文(精品20篇)

PeaceandloveforyouatNewYearfromallyourstudents.祝老师新年充满平安和爱……小编带你了解更多有趣的内容,接下来要给大家提供的是:英语封信,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3852

作文

74

小学二年级过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洒白糖……”在端午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当你经过别人家门口时,总会看见一些大人用糯米、粽叶、苇草做出一个个结实的粽子,有圆的,有枕形的,好可爱啊!再把它们放进一口大锅里蒸,整间屋子都弥漫一种清香味,让人不禁口水直流。一些贪吃的小孩还时不时到厨房里转一转,一个劲问粽子熟了没有。到了端午节这一天,把粽子扎成一份,一份的,每一份五个。有一个最大,另外四个比较小,好像是一只母鸡在呵护着小鸡,象征着孩子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咬一口,嫩滑爽口,味道有甜的,有咸的。

洒雄黄

吃完粽子,到外面活动活动,咦?他们在看什么,一位长辈在洒一种黄黄的东西,还在小孩子的额头上写着什么字,一问才知道,这种东西叫雄黄酒,专门用来驱虫的。因为正值夏天虫子繁殖季节,难免一些虫子、毒蛇会钻进家里,但洒这种酒,它们闻到酒的气味就不敢来了,这是有科学道理的。把这种酒在孩子们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也含有避邪的意思,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龙舟竟渡

“咚咚咚,”从沿河边传来一阵阵锣鼓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信江河里正在举行每年一度的龙舟赛,每艘船上坐着二、三十个人。他们穿着颜色一致的队服,红的、黄的、白的都有,还有的干脆光着膀子。大家动作一致,船桨上下挥动,激起阵阵浪花,船尾鼓手拼命击鼓,两岸观众呐喊助阵,那场面异常热闹。

据史料记载,我们家乡龙舟赛前船员们先做龙头的。龙头做好以后由船员们抬着挨家挨户暮集一些钱,人们会把大门敞开,用清水浇洒龙头,乞求今年能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端午节午饭后正式开赛,在船头放一只鸭子,哪只船先抓住鸭子就算获胜。

家乡的端午风俗很多,也很独特,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的话,就来我家乡找我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二年级作文端午节怎么写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从补习班回家,一个人底着头,漫不经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断的彩绳。据分析判断,这里前一阵子应该是一个小水凼。(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绳摘下来,扔到水凼里。算是一种习俗吧!)这才突然反应过来。端午节已经过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时孤零零的彩绳,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学生活大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那时的自己那么无邪,那时的日子那么温暖。

那时,在端午节的前一个晚上,奶奶都会把我搂在怀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体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爱意。我静静的听着奶奶轻微的喘息声,看她变魔术般的将普通的彩绳,拧在一起,编成好看的结。然后她会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认真而小心的将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脚踝上。清楚的记得她的那双大手那么温暖,却那么粗糙。当时的我还会天真的问奶奶,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的双手。而奶奶只是莞尔一笑,不予回答。现在想起,才晓得,那是岁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经历无数风雨坎坷的见证。系好后,奶奶总是会端详一番,似乎在欣赏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啊!

宛若三月中微风对嫩柳的抚弄;秋日里月光对修竹的依恋。又似晨曦中露水对小草的滋润;暮霭时夕阳与水面的辉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满满的,都是对我的宠爱。

至今,那种感觉依旧十分真切。仿佛还能感觉到奶奶的体温和目光。

只是后来,我回到大连,回到妈妈身边。她的工作总是那么忙,忙到无暇顾及节日的到来,更不要说为我系彩绳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过了好几个。竟也习惯了没有彩绳的节日。只是当看到同学手上带着五颜六色的彩绳时,我虽然会不屑一顾,说那是小孩子的东西罢了。但心中,还是会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爱编织的端午的彩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二年级作文端午节精选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啊,好香是什么味道。”我跟随着香味寻找,我来到了厨房,原来是妈妈在切腊肉和蛋黄我一拍脑袋,“对了,过两天不就是五月初五端午节了吗?”

我跟随着奶奶的脚步来到了市场,市场上到处是卖粽叶和卖艾草和野菊的之类的草药的人,我和奶奶随着人流来到了一个小摊边,好香的草药和粽叶的香气,左手一袋,右手一包,收获满满的,回到了家中,把粽叶洗净,草药入锅,开始包粽子了。

奶奶熟练地包起了粽子,左手把粽叶卷成漏斗状,右手拿起一把米,再舀一点腊肉丁放进去,用筷子搅拌一下,再把两边多余的往里一按,又拿出一根线把粽子五花大绑,成了一个尖尖的三角状。我看着挺简单的,可包起来不是这样的,我把粽叶卷成漏斗状,没想到这粽叶真成漏斗了,从下面的角下就漏了出来,沙沙沙就漏了一地,我立马把他抵住,重新紧了紧,放上了几个蛋黄和腊肉,把粽子绑住,左绑一圈,右绑一圈,就好了,可以了,可已经开了一个大口子,我又包了几个,妈妈把它们放进了锅里开煮了,我在这个时候就跑出去看赛龙舟了。

龙舟赛还没有开始,周围的小贩就开始摆摊了,一个人正在那儿讲关于龙舟的故事,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国家被楚国占领了屈原投江自刎。客人们却打捞不到他的尸体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尸体就把饭团包成菱形,画着龙形的船来投放,棕香四处飘香着,看开始了开始了,好大的江面上有二十条龙舟准备出发,长长的龙舟上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龙舟上做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前面鼓手,指挥着整条龙舟的前行,发出咚咚的上响声水面上荡起波纹,如同一条条龙围绕着龙舟,“看,一号超过了三号是第二了,五号是第一,一号发出了呐喊与五号并驾齐驱……”主持人精彩的解说着。观众席上的我们呐喊助威,声势震天。“五号与一号并列冠军。”我开心地跳起来……回到家,淡淡地竹叶和糯米的香气,清淡,弥漫在整个房间里,我迫不及待地包开了一个粽子,吃了一口,又黏又甜,一股清香在口腔中回荡着,淡淡的竹叶味异常清香。

端午节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的舌尖却时时萦绕着粽子的清香,耳边回荡着赛龙舟锣鼓的声响和人们的喧嚣。真是让人留恋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二年级作文端午节怎么写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家乡的大人小孩总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

今年六月二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时节,那香香的三角粽子,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美美地吃上几个。这粽子馅儿有荤的,也有素的;有甜的,也有咸的,花样多着呢!

奶奶说,端午节正值农忙时节,以前,乡亲们不是忙着收麦子就是忙着种玉米,根本没有空包粽子,大多是煮几个自家腌的咸蛋,再炒一些独头蒜,全家吃了可以排毒不生病。家家户户还把艾叶插在房门两边,这是无论多忙都要插的,传说这样可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这天,长辈们不仅在小孩的手腕、脚腕上系红、黄、蓝、白、黑的五色线,还会把缝好的香包用五彩线拴好,挂在小孩的脖子上,祈求好运。孩子们的口袋里则装着煮鸡蛋或煮鸭蛋,高兴地聚在一起比蛋的大小和坚固性,并分享美味。

现在好了,收麦子有了收割机,种玉米有了播种机,再多的麦子用不了两三天就收完了,再多的玉米用不了一两天就种完了。人们有空闲时间过节了,除了煮咸蛋,还要做上几个家人喜欢吃的菜,想省事的就买些粽子,勤快的就自己包粽子。奶奶说,集市上卖的粽子她吃不惯,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来没味儿,不如自家包的好,想吃什么馅就包什么馅。所以每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奶奶和妈妈会到村外的池塘边采摘苇叶,并准备好第二天早上包粽子用的食材。

我最爱吃的是奶奶包的糯米红枣粽,不过,这刚刚出锅的可不好吃,要放凉了才美味。每次煮好粽子,妈妈都会挑些不同馅的装成好几袋,催我给邻里乡亲送去,让他们也尝尝鲜,而我总会多拿两个边走边吃。

香香的粽子见证着美好生活,甜甜的粽子滋润着邻里亲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二年级怎样过好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跟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跟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跟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一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时,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像一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二年级下册小作文端午节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很跟谐的童谣,又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跟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跟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这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端午节这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学二年级怎样过好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湖北,时至五月,家乡的空气里弥漫着粽子的香味。是啊,端午节到了!端午节在湖北俗称端阳,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喝黄酒,龙舟下水喜洋洋!正如这首民谣所唱,在每年的端午节,湖北各地均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黄酒、悬艾草的习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归县端午龙舟竞渡,非常隆重,还有祭祀、招魂等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活动。

查看史书,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纪念直言敢谏的伍子胥之说、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说、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说。而在家乡,千百年来,尤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占据主流地位。

据史书记载,屈原为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天的湖北宜昌市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去职与流放,却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国家被侵略,含恨报石投江,楚国百姓闻讯奋起驾舟营救,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鱼吃屈原的身体,就纷纷拿米团投入江中,后来便有了包粽子的习俗。每年的端午节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祭拜习俗,体现了百姓对爱国诗人的敬佩与思念。

我国将端午节规定为法定节假日,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

千山万水粽是情,千秋犹怜屈子心,诗人仰天出门去,世间难觅离骚人!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文化源远流长,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是中华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气质和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

又是一年端午节,随着知识的增长,我对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风俗习惯及文化传承,增强了我们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学二年级学生端午节的作文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端午节“儿子,儿子。吃粽子了。”“来了,来了。”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猜对了,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有吃粽子、吃蚕豆、插艾叶、洒端阳水、洗端阳澡和喝雄黄酒的风俗,部分地区还有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前一天的下午,各家各户要在门窗上插艾叶和菖蒲。知道为什么要插艾叶吗?因为到端午节的`时候,正是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把艾叶插在门窗上,利用其挥发的芳香气味洁净空气,驱赶蚊蝇,驱瘟除邪,以达到防病目的。端午节除了插艾叶,还要吃粽子。关于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

这一天,我妈妈从超市里买来了各种各样美味的粽子。有鲜肉板栗味的、原味的、八宝的、蜜枣的……当妈妈把粽子从电饭煲里拿出来,放在我的盘子里时。我闻到了一股清香。我剥开粽子的叶,吃了一口。感觉糯米和各种各样的豆在我的口中跳舞,口感好极了。吃这粽子,就像来到了竹林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望着蔚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地。。。。。。吃饭时,大人还会用雄黄掺在小孩子的额头上写个“王”字,为的是驱魔辟邪,还可以防虫叮蛇咬。洒端阳水也是端阳节的一种风俗,把艾叶、菖蒲、柏树枝等有芳香的植物放进水桶里。在外面露天放一夜。

第二天,用艾叶和菖蒲蘸一点端阳水,在房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洒上。洒完之后,在水里放几个鸡蛋或者鸭蛋,然后把水烧开,等水凉后,用这些端阳水洗澡,洗澡时,把在端阳水里煮过的鸡蛋或鸭蛋在全身滚来滚去,奶奶说洗过端阳澡,夏天就不会长痱子了。因为端阳水有驱邪、杀菌的作用。在有些地方,端午节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赛龙舟。几个参赛选手拿着长长的浆,坐在雕琢精致的龙舟上。两只手有节奏地左划右划。而旁边的观众则为参赛选手呐喊助威。而参赛选手驾驭着自己的龙舟,征服风浪、迎难而上。这就是我们家乡快乐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年级及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端午的清晨在小孩子们欢快清亮的曲调中到来,脆生生的歌声唤醒了宁静祥和的村庄。

外婆踏著一地细碎的露珠,在清凉的晨风中唤我起床。起初我舍不得柔软的被窝,但端午的香气已从厨房飘出,瞌睡便随着这芳香散去了。

最先跑出来的端午的香,便是粽叶的香。修长的叶片晕染了一片青绿,散发着艾草的清香。外婆将几片粽叶铺开放在铁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热水。丝丝缕缕的清香被袅袅水雾携着,弥散在小院上空,树梢的鸟儿似乎都被香气吸引,忘记了歌唱,探头探脑地向院里窥视。

外婆再将那一颗颗雪白透亮的糯米放入淘箩,糯米们你挤我我挤你,欢快地“咯咯”笑着,在清水中惬意地游来游去。

我最着迷的是外婆包粽子的过程。外婆将三片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抹平,然后,变魔术一般,双手随意一弯,便折出一个小小的漏斗来。再将那鼓鼓囊囊的糯米添一些在尖角里,捏几颗红枣盖在米上,最后把另一撮米压在红枣上。外婆不会让红枣露出米外,这样,红枣香香甜甜的汁液全部浸在米中,不放糖,却更加甜蜜。外婆紧紧捏着盛满馅儿的粽叶,将粽叶往下一折,随手拽过绳紧紧缠两圈,便将粽叶裹住,最后打上一个精巧的结,一个精致的三角粽子就制作完工啦。我赶紧接过粽子,满心满眼的喜欢。

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唱着歌,应和着端午的歌谣,香气从厨房中争先恐后地跑出,和在窗外扒望的我撞了个满怀。我不住地吸着鼻子,吞咽着口水,恨不得把香气全部吃进肚子里。外婆看我这馋样,笑道:“不急,外婆的粽子啊,越煮越香。”

终于,粽子出锅了,我顾不得烫,一把拉开绳子,三片粽叶便应势而开,露出里面微黄透亮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咬下一大口,唇齿间立即溢满了端午的气息,这是叶的清香,米的软糯,枣的甜蜜,更是几千年来人们对自己身边亲人们喜乐安康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二年级端午节作文怎么写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除了春节,我喜欢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因为粽子是我最爱的食物之一。

听说别的地方端午节都有赛龙舟的,可我的家乡却没有。也许是有的只是我没见过罢了。不过吃粽子还是有的。

一大早起来,就见外婆在准备食材,妈妈在洗粽叶。我过去帮妈妈洗粽叶,我边洗边问妈妈:“妈妈,粽叶用的是那种叶子呢?”

”有的是用箬叶,还有的是用苇叶。”妈妈回答

“哦!”虽然我嘴上说“哦”,但是不知道箬叶和苇叶是哪种叶子

说着说着粽叶就洗好了同时,外婆也把食材准备好了。食材有糯米、红豆、香姑、肉等等。所有准备本工作都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首先把粽卷成一个有盖子的三角体,放入食材,不要多也不要少,盖上盖子,最后再裹一层粽叶,用绳子捆着,蒸一蒸,接着就是等待了。

午饭时间,粽子蒸好了,我顾不上烫,挑了一个最大的粽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个吃完再来一个,百吃不腻,要不是吃得肚子像个皮球,我还要接着吃。

这一天的食物几乎是粽子,因为粽子想既可当主食,又可当甜点,这就是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吃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有关小学二年级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甜甜的童声将我带回到三千多年前的汨罗江边。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走在江边,滔滔的江水更增添了他的忧愁,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屈原低着头想着自己悲惨的遭遇:受到小人的排挤,使他满腔的报国激情无法施展。此时的赵国,已是风中之烛,只要秦国出兵,它将面临灭亡的悲剧------,而自己,贬官至此,对强大的秦国只能望而止步。想着想着,他渐盟死意,一句“世人皆浊唯我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将他的愁思抒发得得淋漓尽致,他,毅然投入江中!

顿时,江面溅起几多浪花——,当人们知道后竞相划船去找寻屈原,希望能将他救起,人们一路追到洞庭湖,但还是没能留住屈原。他走了,但他的灵魂将会坚守着赵国,坚守着他热爱的那片土地。

也就是从那时起,端午节时便有了赛龙舟的风俗。之后,人们每逢五月初五,就把祭米洒入江中,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东汉时,又有传说,屈原托梦给一个人说:“人们投入江中的祭米都被蛟龙夺走了,今后若是再祭我,就用竹筒包住祭米,再系上彩带,蛟龙最怕彩丝!”于是,人们使用艾叶裹祭米,做成粽子,虽然不再投入江中,但是五月初五用五色彩线纪念屈原,这种寓意,千百年长留人间。

但端午节过得多了,讲究也就多了,粽子也有了更多的含义,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我想,这也许就是对屈原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吧!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风俗也很多,让我们带着对端午节无限遐想,期盼端午的来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二年级下册小作文端午节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悄然走来,端午节早上,我们开始了包粽子,家中环绕着温馨的味道,我与端午节的故事在欢声笑语中拉开了帷幕。

我自信满满的笑着拿起粽子叶,学着妈妈折成的样子,再放进一把糯米,封上口。眼见就要成功,可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突然粽子叶裂开了……糯米却逃脱了粽子叶的束缚,纷纷滑回盆里,我还没反应过来,粽子却已经只剩几粒糯米了,我只好重新包。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对挑选粽子叶也上了心。妈妈的粽子叶里,有去年用过的,比较软和,也有今年新买的,很硬。我想:大概硬的比较容易裂开吧,于是就选用了去年的粽子叶。可是由于太软,已经没有了韧劲,轻轻一碰便裂开了口子,我又一次失败了。是我判断失误?我半信半疑的拿起了新粽子叶,可是因为太硬,使劲一折——断了。面对眼前的事实,我无语了。这时,沉默半天的妈妈笑了,妈妈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傻孩子,你不会两样搭配着用吗?”我照妈妈的话去做,果然好了许多。

可谁曾想,“刚出狼穴,又入虎口”,在加糯米的问题上,我又遇到了困难,粽子叶折成的筒下面有一个小洞,总是会漏出少许糯米。我正焦头烂额,忽然瞥见妈妈总是先用一小点糯米严严实实堵住那个口,再添糯米,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做,果然不再漏米了。

虽然主要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些小问题,我慢慢克服,终于弄出了粽子形状的一个东西。接下来该捆绳了。我在捆的过程中,由于太用力,粽子叶又再次裂开了。我赶忙又贴了一张粽子叶,当“补丁”,然后重新捆上绳子。生怕它会漏米,于是给我的小粽子来了个“五花大绑”。

粽子入锅了。怀着期待和忐忑的心情,过了一段时间,从厨房中是不时传来粽叶与糯米的香甜味,环绕在家中,有说不出的温馨感。说期待,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粽子,说忐忑,就是害怕我的小粽子在几个小时的过程中熬不住,变成一锅粥。

在焦急的等待中,我似乎度“秒”如年的感觉等待着粽子的出锅,迫不及待的我直勾勾的盯着锅,白色的热气一直在锅盖上方窜起。突然一个声音传来:“好啦,可以出锅啦。”我便兴奋的站起来,打开锅盖,一团白色的热气涌出。香气扑鼻而来,我要开始享受这顿美餐……

这就是我与端午节的故事,平凡而又美好,简单却又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学二年级写端午节怎么过作文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是端午,今年六九是端午,端午节就快到了,是个普天同乐的日子呀!小孩放假,大人放假,还有各种各样的好事情。让我们一起看看端午节的那些事。

提到端午,你脑中想的不是龙舟,不是雄黄酒,应该是粽子。粽子差不多是一个端午的吉祥物,像我小时候记不住端午这个名字,我就记成了粽子节。粽子形状好看,又好吃。但包粽子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首先材料要全,光只有一坨肥肉那根本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粽子,八宝粥里面的料,粽子里面起码要有六种,最常见的有红豆、花生等,主要是让粽子更甜。荤类也要有,一般有叉烧、瘦肉、少量肥肉等。主要是为了添加营养和香味。粽子其实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接着说完粽子,是不是该说一说别的习俗了呢?哎呦,我不禁发现呀,住在城市里的小伙伴应该也知道,我们周围好像已经没有什么传统的习俗了。赛龙舟,连一条河都没有,怎么赛呀?雄黄酒,还有谁喝,现在都有二锅头和红的了,也不用放蛇,喝什么雄黄。不过其实在一些农村里面,还是有不少这样那样的习俗,但一对比我们发现,虽然都保留着文化。但是我们城市留着更多的是屈原的诗和名字,而农村流的更多则是那些古老的习俗。我的爸爸妈妈给我讲到过他们小时候,可热闹了,家家户户都有亲人来访,大家围个大圆桌,一起吃吃喝喝。红光满面的,别提多高兴了。虽然习俗不是很正宗,但是团圆留下了。我们城市每当到端午时,可能连一个电话都没有给身在老家的爷爷奶奶打,他们二老心里说不定也是一次绝望又燃起希望,盯着大门口和村口那样望呢!但是希望也麻木了,现在就是不回来,可能也习惯了。探口气,自己吃顿饭,端午就算过了。我们这一辈也好不到哪里去,当我们也有我们的小孩,我们又有什么可以跟小孩讲呢,难道是讲小时候端午玩电脑和看电视的情景吗!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都很憧憬未来美好发达的样子,不过我有时候会在想,到未来我们的子子孙孙那一辈时,还会有人听说过端午和粽子这些名字吗?当我们这一辈记忆在流逝时,到他们那一辈,连碎片可能都不在了吧。趁现在还有时间,再想一想,想一想,找回老祖宗传给我们的那些珍贵的东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小学二年级学生端午节的作文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记一件难忘的事作文,端午节作文:难忘的端午节。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涯中,发生过许多令我难忘的事情,最让我难忘的要属四年级的那次端午节了。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每当到了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写“王”字,这是为什么呢?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国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小学生作文《端午节作文:难忘的端午节》。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身体,只吃他们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那在家门口挂艾草和菖蒲,还有挂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和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挂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虫子来咬。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黄酒是为了让蛇不来咬,就又有这个习俗了。

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呢!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欢粽子呀!可是当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种辛酸。

这个端午节我知道了屈原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将来未国家做贡献的人!真是一个令我难忘的端午节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二年级作文端午节怎么写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小懒虫!快起床,这天是端午节,妈妈和你一齐包粽子,你怎样还在睡觉?”妈妈兴致勃勃地叫着。难得的假期,我还真想好好地睡一觉呢,都被妈妈搅和了,可是我昨日答应妈妈和她一齐包粽子的啊,想想能够吃到美味的粽子,我还是很快地起床,跟妈妈学着包粽子。

妈妈拿出泡在水里的粽叶,还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们两个准备“操作”了。首先妈妈教我包粽子四大步骤:①选料,选取好适宜的粽叶;②把糯米放在折叠好的粽叶里,包好;③把五花肉放进有糯米的粽子里;④用线把包好的粽子缠紧,打结。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心里暗想原先包粽子还有学问呢。

妈妈开始包了,她神色严肃,十分细心。一层又一层,一道又一道,此时两只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练地上下翻飞,这不,不一会一只胖乎乎的肉粽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显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妈妈这个包粽子的好手,已经包了几十个粽子了,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我的进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妈妈有说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认真操练着,此时可是这粽子似乎看我是个孩子,非闹点小脾气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个粽子都没爆好那小粽子似乎在嘲笑地说:“哎呀……就你……还想把我给驯服……那可比登天还难。”我可“不服气”了,这小小的粽子就能难倒我吗,这也太小看自我了吧。妈妈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带着些虚荣心努力的学着。果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茅塞顿开,真棒!我最后包好了第一个粽子。看着手中的这个小粽子,虽然没有妈妈包的那么好看,但在我眼里就像是手上捧着一颗闪闪发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贵,那种喜悦与兴奋难以言表。

粽子包好了,开始煮粽子。妈妈往锅里加了许多的水,然后开始煮,煮了好一会儿,粽子就好了,此时家里到处都弥漫着棕子的香味,最后能够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

这天我不但与妈妈学到包粽子的“手艺”,还尝试了包粽子其中的快乐,真实一个难忘而愉快的一天,让这样的快乐与大家共同分享,“端午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二年级端午节精选作文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初五,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活开了,插艾草、包粽子,共同欢度这一中华传统佳节。

唐代诗人文秀曾作《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相传端午节是因纪念屈原而传于世的。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空怀一腔报国理想,却遭馋去职。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满目疮痍,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为了寄托哀思,荡舟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渡。百姓们又怕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赛龙舟、包粽子、插艾草等习俗流传至今,成了人们在端午这一天的主要活动。

在我们家,每年的这一天,奶奶都会亲自动手包一篮粽子,有蛋黄肉馅的,有蜜枣莲子馅的,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红豆沙馅的。看到奶奶包粽子,我也跃跃欲试。看完奶奶的示范,我也撸起袖子,自信满满地说:“这完全难不倒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我首先将两片粽叶折叠在一起,卷成一个漏斗状;然后在漏斗中放入少许糯米,加入一勺红豆沙,再盖上一层糯米;接着再拿一片粽叶,将漏斗没有封口的地方整个包起来,多出来的叶子,向两边折一下,这时漏斗就完全封闭了;最后用一根细细的绳子,将刚包好的粽子“五花大绑”,再系上一个活结,就这样,一个可爱的、三角形的粽子便包好了。

粽子包好后,奶奶就放到笼屉里蒸上,不一会儿,糯米混合着粽叶清香的味道,飘散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听奶奶说着古老的故事,别提心里有多美了!

我想,端午节的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二年级优秀作文端午节粽子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大街小巷都传来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来了。

今天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我早早的起来,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问妈妈这是什么香味啊?妈妈说:这是门口的艾叶的气味。我又好奇的问:为什么要挂艾草呢?妈妈摸摸我的头说:端午节在门口或者窗户上插上艾叶,有为家中招来福气,带给家人身体健康的意思。而且艾草还有一种的药理作用,夏天蚊虫特别多,艾草还可以驱蚊子。原来古人挂艾叶,还有这么多寓意。这时我看见奶奶在厨房忙活半天,还没有出来,我就走进厨房看见奶奶,把一大盆糯米放入水中浸泡,然后奶奶从袋子里拿出一把长长尖尖的粽叶,把粽叶头和尾用剪刀剪掉,用清水洗干净,放入锅中用清水煮。我跑过去问奶奶,为什么要把粽叶放入锅里煮呢?奶奶微笑地说:放在锅里是因为怕粽叶上有我们看不见的细菌,粽叶是在水边长大的,用水煮是杀掉上面的细菌。

奶奶开始包粽子了,我也加入了进来。在奶奶的指导下,我先把粽叶折成一只绿色的小三角形,然后我用勺子挑了一勺糯米,再拿一颗红枣放入糯米里包裹好,再把它折成一个大三角形,不好,糯米从一个角里面漏了出来,第一次失败了,可我没有放弃,我又重新包了一个,这次我终于包好了,我又连续包了几个。我们一边包着粽子,奶奶还给我讲了有关端午节故事。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可后来楚王听信小人的谗言,疏远了屈原,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后来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了,屈原伤心欲绝,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驾着船打捞屈原的遗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又怕鱼虾吃掉去了遗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最后,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里煮,煮了没一会儿,满屋子都是粽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的想吃粽子,在这慢慢的等在当中,美味的粽子终于出锅了,我拿起一个粽子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红红的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电视,吃着粽子,其乐融融的过着端午节。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我爱这个有趣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二年级优秀作文端午节粽子

全文共 82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一年一次的端午节又到了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的楚国诗人——屈原。除此之外,也有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人的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叫做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具有赛龙舟、挂艾草与菖蒲、端午食粽等习俗。

传说,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但却被奸人所害,惨遭流放。随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始终不忍舍弃祖国的屈原选择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却没能将其救起。为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了“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这是为了让鱼虾吃饱,而不会啃食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而且在端午节的时候不能和别人说“端午节快乐”,只能说“端午节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一个祭祀的节日,并且五月五在古时候是一个恶日,因此用“快乐”来作为端午节的祝福是不恰当的。

周三晚上我写完作业,妈妈就带着我和妹妹去超市买包粽子的材料。晚上妈妈拌好了馅,准备早上在包粽子。

一大早我就听见了外面有脚步声,我出去一看,所有人都在包粽子。我收拾好了,就让妈妈教我包粽子,妈妈对我说:“首先,要选两片大小像同的粽叶,把粽叶折成一个圆锥形;放进淘好的糯米,再放进调好的料,再盖上糯米。再用凸出来的竹叶向下折盖住糯米,用手捏住中间。然后用麻绳扎起来,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完妈妈包粽子我也逐渐的摸索中熟练,我包了8个粽子。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馅子,甜而不腻。它既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每逢端午节,人们用吃粽子的形式来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传颂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学二年级怎样过好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的。这一天有许多风俗习惯。

悬菖蒲艾叶。吃粽子,人们把摘来的菖蒲艾叶挂到了门上。我很好奇,就问奶奶,奶奶告诉我,这是为了驱瘴,艾叶有药用功能,驱蚊子、苍蝇,净化空气。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些习俗呀!这下我知道了。

在我们这里每到端午节时,家家忙着打扫房屋,采来新鲜的苇叶调好粽子馅,各种各样的,有咸肉的,蛋黄的,红豆的,松仁的,蜜枣的,真是馋死我们这些小孩子了。

今年的端午又会有什么好玩的事呢?其实节日都是用来祈福的,人们都会借节日的机会祈祷国家,小家,家人们平安幸福,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学二年级端午节作文周记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榴花妖艳拱,欲养花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这不正是浓郁温馨的端午节场景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大街上到处中野飘香,粽子的腥味扑鼻而来。到了家里,我看到奶奶准备了一大盆香嫩糯米,还没开始包,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吃。奶奶一手拿着粽叶,一手拿着勺子,匙了一大口糯米,放进一个卷成三角体的棕叶里,再用手指压一压,用绳子一绑,一个完美的粽子包好了,我没想到男人的双手是那么的灵巧。

等到粽子蒸好了,打开锅盖,一个又大又秀的粽子呈现在我的眼前。我迫不及待的剪开,猛地咬了一大口,味道好极了,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

吃完了粽子,我们去看划龙舟。河边人山人海,人声鼎沸,还没有看到龙舟,就震撼到了我。我挤进人群,鼓声地动山摇,划龙舟的人乐在其中,船桨在水里整齐的划着,翻起洁白的浪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穿着雪白的连衣裙在河上跳舞,是那样的婀娜多姿,那样华丽无比。

黄昏时分,划龙舟的人上岸了,紫色的星云悬挂在天空,让人不禁联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杀的情景,让人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和赞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二年级过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故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故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故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故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正因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故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