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以走向远方为题的作文(精彩20篇)

浏览

3676

作文

373

告别幼稚,走向成熟作文600字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这几乎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每个小学总会有几个“低智商”的学生。以前,在我们班就有一个。叫叶小月吧,她也总把自己的名字写错。

模糊的记得是三年级,叶小月怎么都不会写除法竖式,数学老师恼了,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冲着她大喊道:“叶小月!你说,谁讲课你能听懂?”叶小月站在讲台上,左手紧攥着一个红叉满页的旧本子,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说出几个字。我还以为是谁呢,原来,是我。“好,你不把她讲个一清二楚,就不要回家了!”老师的圣旨一下,我倒霉了,她自己都教不会的学生,我又能怎样?我也不记得自己是如何教会她的,只知道那夜的月色很美,那晚的月光如水。转眼到了五年级的一天,我等倍受老师宠爱的学生被她霸占了美好的体育课,而困在办公室帮她改卷子。看到叶小月的卷子,我狂喜,因为她更本不会写几个字。不过,这次可不一样喔,叶小月用铅笔写道:老师,请不要把我的成绩告诉别的同学。

我们把她的卷子上交老师,老师就三令五申不许将这件事告诉别人。我们还真就没说,多半是因为忘了吧。没过多久,班里的所有女生都收到了叶小月的礼物和一行所要我们大头贴的字。可,谁会给她呢?我们将她好心赠送我们作为留念的礼物肆意取乐,丝毫不在乎叶小月的感受。就在那个学期临近期末的时候,老师突然告诉我们——叶小月转回老家念书了。之后,眼见她背着她的旧书包从讲台穿过,一转身,一个不舍的转身,一个不舍到让所有人能感到她在微微抽泣的转身,走出教室,与我们永别了。在叶小月转身的刹那间,我忽然明白了这一切看似符合常理,却被我们这些自诩聪明的人忽略的事情。

善良的叶小月无非是想得到一份怀念,一份属于她曾经生活五年城市的怀念。可,一切都晚了,叶小月是永远的消失在我们的世界中,我们永远不会都有赎罪的机会了。那种对童年幼稚无知的负罪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深,像冷空气一样把我的身子紧紧包裹,让我发抖,让我的心在颤。穿越风雨沧桑,人情冷暖,蓦然回首,时光已经老去,来时的路没有了痕迹。生命原来就如彗星,不经意间,就和地球擦肩而过,来不及挥一挥手,已然变成永别!

一双脚,年复一年,行走在断裂的季节里。忽然明白,原来童年幼稚无知的转身是对老去时光成熟的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居功自傲走向堕落

全文共 1475 字

+ 加入清单

不过,由于连连负伤,又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肖玉璧的身体已经彻底垮掉了,时不时会晕倒,甚至长时间昏迷不醒。1940年秋,他不得不住进了延安中央医院。也就在这期间,毛泽东来到医院看望住院的干部和战士。

毛主席走进最北面的一个窑洞时,见到了久病缠身的肖玉璧。毛主席问身边的医生:“我们这位老战士患的是什么病?”医生撩开肖玉璧的被子,指着他肚子上的几处伤疤,对主席说:“他的这种病是由于几处贯穿伤没处理好,造成消化功能弱化,再加上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致使身体过度虚弱形成的重度昏迷。”

毛主席关切地问:“这可好治愈?”

医生郑重地说:“其实非常好治,只要给他吃一个月好饭就行了。”

毛主席再次撩开了肖玉璧的被子,看到密布在肖玉璧身上那疙疙瘩瘩的伤疤,几十处枪伤、刀伤,主席的眼睛也潮湿了。半个月后,毛主席再次走进医院,专程看望了这位给他留下极深印象的老红军。这时早已苏醒过来的肖玉璧,这么近距离见到毛主席,激动得立刻要挣扎着坐起来,可身上仍虚弱得没有丁点力气。倒是毛主席又一次急步向前,轻轻摁住了他,示意让他别动。几句问询过后,又嘱咐医院的同志一定要照顾好肖玉璧的生活。

不用说,毛主席的两次看望,对病中的肖玉璧无疑是莫大鼓舞。出院后,肖玉璧立即要求工作,组织上为照顾他,决定安排他到家乡清涧县任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便于家人照顾他的生活。谁知肖玉璧却无论如何都想不通。他想不到自己这样一个被公认的打仗不要命、干地方工作也相当出色、毛主席都高看一眼的革命功臣,竟会被安排到张家畔那样一个小地方去当一个小小的税务分局局长。

肖玉璧质问组织部门为什么这样安排,回答是:担心他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住更繁重的工作了。肖玉璧一听,立刻暴跳如雷,他拍着胸脯说:“我这身体当年四捆手榴弹都没能把他炸烂,七八把剌刀都没被捅翻,如今又不是上战场厮杀,怎么承受不了?”他见组织部门的人一时没有表态,便气愤地说:“你们不答应,那我就直接去找毛主席。”

肖玉璧找到毛主席去评理,并扯开衣服,让主席看他为革命而落下的满身伤疤时,主席告诉他:要服从组织分配。就这样,肖玉璧带着满肚子委屈走马上任了。工作中,时常暴躁不安,动不动就对下属同志发脾气,总是以功臣自居,同志们对他颇有怨言。

也就在这年冬天的一个傍晚,肖玉璧刚从张家畔回到他在马家村的家,就见一个人紧随其后跟了进来,来人姓张,是肖玉璧儿时的玩伴儿,因他弟弟在国民党军队当师长,这几年一直往国民党统治区跑,弄一些边区紧缺的物资过来,挣了不少钱。肖玉璧在贸易局时几次到国统区换油换粮,还是他帮的忙,不过肖玉璧清楚自己的身份,不想与这种人有更多来往。

来人则笑笑说:“如今从外面搞来一批土布,想脱手给边区贸易部门。”

肖玉璧一听,急忙摇手说:“可我已不在贸易局干了。”

来人又笑笑说:“这我知道,只要你给下面打声招呼就行。”

肖玉璧一想,打声招呼也无妨,便按来人说的做了。没料想半月之后,这人竟送来100块大洋,说是酬金,死活要肖玉璧收下。

肖玉璧起初不肯收。可这100块大洋不是一个小数,大得足以让他心动。肖玉璧心想,这人几年来做生意,都已富得流油了,而自己出生入死许多年,到现在还是穷光蛋一个,肖玉璧心里闪现出不平衡的念头。他,还是收下了这100块大洋。

此后,肖玉璧从帮助姓张的从中捞取好处起,到后来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克扣公款,并投资与姓张的合伙做生意,甚至把根据地奇缺的粮、油卖给国民党军队……后经查实,在肖玉璧担任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期间,共贪污公款达3050块大洋。事发后,肖玉璧逃往盐池,企图从那里穿过长城逃往蒙古叛变革命,最终在盐池被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走向成熟作文850字篇

全文共 876 字

+ 加入清单

笔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音,出现四个字“面临高考”,继而信手画上一个句号。这个句号大而不实,好像一个黑洞,而我置身其中。

看着学校排名表,仿佛一个滑梯,我坐在滑梯上,向下划出了一道苍白的弧线。这一刻,恍惚间,我看到了一群或前或后不知疲倦的人,都在奋力向上爬着,形成一股潮流,而我却被这股潮流淹没了,没有了一丝痕迹。看着聚集在排名表前的一群人,我躲在一旁,很惊恐,很落寞,不知所措。

我期盼,期盼夜的降临,只有黑漆漆的夜,才能容纳我的脆弱的灵魂。看着别人的笑容,似乎笑得很甜,甜甜的蜜汁蜇破了我的苦胆,胆汁一股股地流了出来,很苦很苦。脑子里不停地闪现四个字:面临高考。以这种姿态面临高考吗?我用手遮住我的视野,我不想,不敢看到别人的幸福与满足。头耷拉了下来,很重,抬不起来,似乎周围的一切都听不到了,被我屏蔽了。

夜,终于来了,我躲在漆黑的一隅,这里没有排名,没有高考,没有别人的欢乐,可是这里又有什么呢?

起床,上学,低头,回家。又是一天,不被人打扰的一天,只有我歇斯底里地狂歌。月光倾落,洒在一朵花上,惨白。

一天,二天……,日子就这样拖着我渐渐走远,走出每个人的视野。又是一个黑夜,我像往常一样,蒙着头入睡时,“叮咚”一声将我吸引。这是来自外界的声音,已经很久没听到,没在意了。打开手机,署名“大饼”的一则信息映入眼帘:白菜,加油!两次没看到你上榜,我很着急,我也考过200多名,你不要着急,一心一意读书就行。还有,大家并不因此冷漠你,大家还是很爱你的……泪不争气地将我的视线模糊,心里顿时被注入了勇气与温暖。

原来还有人在我身边,就像以前一样。突然,门动了一下,我赶紧装睡,妈妈蹑手蹑脚地走进来,往我抽屉里塞了什么东西,又帮我盖好被子,轻轻地离开了。

我赶紧下床,打开抽屉,里面竟有几张纸条,每张纸条上都写满了字,抽出一张来读: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我们大家和你一起面对高考,战胜高考……这一夜,未眠。

早晨,打开窗户,往坪里望去,那朵惨白的花儿不见了,留下一颗成熟的果实。阳光射进屋角,让人舒畅温暖。笔落纸上,划出清晰的痕迹“笑对高考”,然后画上一点,小而充实的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走向理性思维的人类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就在昨天,我的手机被病毒入侵,病毒用我社交软件的账号瞬间给我的百余位联系人发出了借钱的请求。我看着病毒发的十分逼真的消息,心中感到很惊慌,立即向大家申明说这并不是我本人发的,请大家不要相信。不一会儿,不少人向我发出消息,表示让我放心,他们都知道这是骗子,不会上当的。

我很感激理性思维能让大家在遇到这种特殊情况时保持一种冷静和理智的状态。可是,这样的理性思维真的很好吗?假如这次真的是我自己急需用钱而去向我的朋友借,大家同样认为这是骗子发的消息而置之不理,那么我恐怕就不会认为这样的理性思维很好了吧!

在现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其实是不得不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要保持理性、客观思考,这样才能保护我们自己不在这大千世界中受到伤害。人类的思考方式越来越向计算机靠近,用客观的数据、公式和程序去思考,把感性思维藏在内心的最深处,用理性思维去包裹好、保护好。

导致人类一步步走向理性思维的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外界的因素,一方面是内在的因素。

外界的因素主要是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人心险恶的人。他们随时可能利用你对他的信任去欺骗你,不正当地从你身上谋取好处,由于我们需要提防这类人,我们便只好把自己的内心封锁起来,以免被这些伤害攻击得措手不及。

内在的因素则是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把自己看得太重了,我们太害怕受到伤害了;我们太多疑了,我们把别人想了太不单纯了。现在的人们总喜欢置自己于自我的正中心,仿佛自己是恒星,而别人都只是围绕着自己转的行星。我们再小心翼翼不过地呵护着自己,不让任何人有机会接近并伤害自己。同时,我们还把每个人都看作会伤害到我们的人,刻意地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样久而久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了,人情味也淡了不少。人际关系被人类的大脑转换成了数据与信息存储起来,此后便再也不管不顾。

还记得我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那些拉琴的盲人乞丐们,他们面前供行人放置钱币的碗或琴盒中总是放满了硬币与一些五元、十元的纸币。而后来时常有报道说一些人为了能够不劳而获而行乞后,大多数人在路上看到乞丐时,甚至都不愿瞥他们一眼,同情心也逐渐被理性而取代。

正如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所认为的,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更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我们在拥有理性思维的同时,也不该丢失感性思维,这是我们的价值,我们存在的意义。

我们是人类,有血有肉的人类,人性与感性是我们与众不同之处,我们又怎能随意丢弃呢?对世界保持一份单纯,其实你会发现世界比你想象得更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走向自立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都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孩子们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惟其如此孩子长大后才能自立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修理摩托车,到外面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出外谋生。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儿子失业后,不依靠父亲的权势,而是自己谋生,自己找工作。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学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路;另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起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大人就给她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的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上学后,许多学生要在业余时间参加劳动挣钱。大学中勤工俭学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弟子也不例外。他们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走向成熟

全文共 1307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有幼稚走向成熟、由愚昧走向文明的历程正是历史发展的历程。千年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成熟和理性是人一生的最佳状态。多少丰功伟绩在中年的沉稳和冷静中铸就,米开朗琪罗的《大卫》、贝多芬的《命运》、梵高的《向日葵》……成熟,恰似一朵娇艳的花绽放出生命最鲜活的色彩。冰心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美丽,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走向成熟,是一个在不断探索中完善自我的过程。

走向成熟,是走向一条不悔的远方的路。依稀记得曹文轩《前方》中的照片,拥挤的车厢、攒动的人头、壮观的迁徙。那是对离家和归家的深思,却也是通向未来的唯一的路。人要发展、要进步、要成熟,就必然要选择远方。徐大染说:“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限的远方,而远方依然微笑,英雄却一个个倒下。圣海伦岛永远是年轻的拿破仑的远方,却也是老迈英雄倒下的孤岛。你,人生旅途上的英雄,有一天也会在远方的微笑里倒下——那不是悲剧,那是命运。”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选择远方,并永不后悔的坚持走下去,是通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走向成熟,是走向一条学会变通的路。著名的爱因斯坦与助手之间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爱因斯坦学历不高,使助手十分不服。一次研究中,他随手拿起一个灯泡让助手算出它的容积。不到助手,他一丝不苟地绘图、测量、计算。等到爱因斯坦需要数据时,他依然大汗淋漓地计算。这时爱因斯坦说:“你为什么不把灯泡注满水然后再量出水的体积呢?”助手猛然醒悟,从此谦虚的配合爱因斯坦。无独有偶,跳高女王伊辛巴耶娃在黄金站上一次又一次的跳出生命的弧线,然而,这辉煌的成就是建立在她体操场黯然落泪的痛苦上的。面对体重和身形的变化,她不得不放弃热爱的体操,转而将热血洒在室外跳的撑杆上,最终22次刷新由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成熟异于幼稚,它教会人们如何抉择、如何变通、如何少走弯路。

走向成熟,需要面对逆境的坦然。人生不会像电影一样上演一次又一次属于主角的美好。“挂印隐居”的陶渊明,面对不得己志的政治局面,毅然选择南山悠然的采菊生活,开创田园诗派的典范。“赐金放还”的李白,面对朝廷的反势力和压力,狂笑着放养白鹿于青崖之中,于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好河山的画卷一一铺展在眼前,浪漫多情的诗人留下万世芳名。“千秋太史公”司马迁面对“士可杀不可辱”的思想观念,面对残酷的宫刑,将自己的鲜血洒在笨重的竹木简上,于是留下《史记》绝唱“死得重如泰山。”拿破仑曾将妄想用武力征服世界,滑铁卢战役宣布他的失败;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海伦凯勒用自己的笔杆征服了全世界。他们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背后不懈的坚实努力,但更重要的一点是面对苦难的心态。

成熟写在“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的字里行间,成熟谱成《命运》的不屈旋律,是面对坎坷与磨难的从容不迫。

走向不悔、走向变通、走向坚持,纵使那微妙的成功与辉煌也许只是生命的昙花一现,纵使有一天终究会倒在前进的路上,那义无反顾的前行不是悲剧,而是人性的成熟!

[走向成熟作文4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自信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作文500字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比城市的孩子多了几份坚强和自信,也正是拥有了自信,才使我变得更加成熟。

小时候,我总喜欢站在家里的围墙上看外面的世界,总免不了从墙上摔下来,每次我都是在父母的帮助下站起来的,我相信,我可以自己站起来,是的,我可以。

直到有一次,我忍着痛几次三番,几次三番的拼命,才爬了起来,没有哭泣,毅然拍去了身上的泥土,缓缓地朝家里走去,当然,心中多了一份倔强,脸上多了一份笑容!

上了中学,同学们的成绩都呱呱地叫,可我呢?唉!甭提了。但是我决不气馁,因为我并不比别人差。

于是,我下定决心,每天起早贪黑,画单词、背课文、记公式,为了心中的信念经过一番彻骨寒的努力,可是老天“负了有心人”成绩毅然徘徊在低谷,我好想、好想站在高峰上望这个大千世界,但是,事与愿违,我失望了。

在成长的路上,依然是风雨为伴,依然是荆棘丛生,好几次真的想放弃,失败已把我自信的锋芒磨钝,我第一次为自己流下了泪。

“不”我朝天呐喊,“我不能放弃,不能。”于是,我反思自己,究竟哪儿不对,问题出在哪儿?经过检点,我重新制定计划,课前坚持预习,上课认真思考,课后及时复习仔细品味,琢磨。

时间在紧张有序中又到了一个考试的日子,我胸有成竹的走进了考场。“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终于走上了最高领奖台,双手捧上了渴慕已久的奖状,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是啊,是自信给予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自信让我有了与困难斗争的勇气,是自信铺就了我通向成功的道路。我坚信:一路有自信为伴,生活的舞台会更加广阔.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纪录片走向海洋观后感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走向海洋》坚持以精确的文献、专家的发言作为叙事基础,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风帆在指南针引航下曾经独占鳌头的历史篇章,说到北宋海外贸易已经“被赋予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中国第一个航海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巨大的中国商船,往来于广阔的海洋之上,由此而来的巨额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入南宋国库”;“在元朝,隋唐以来利用大运河运送漕粮的方式,改由海运完成”等等,真让人眼前不断发亮。而像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写道:“他们在潮汐理论方面一直比欧洲人先进”;像“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有幸目睹了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像“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发现"仅广州一地,旅居于此的阿拉伯商人就超过了12万"等等,以多视角调度观察和展示近代化进程的基本样貌时,就不能不让人心头发热了。

《走向海洋》在画面风格上强调与历史相吻合的厚重品质,在远去历史情景的复原中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努力使叙事接近典籍的记载又不刻板。譬如说“公元1405年,三宝太监郑和命令船队在距离卡里卡特5海哩的洋面上抛锚”时,动画用了一个空中俯瞰的角度,来表现“这个截止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最大舰队”的气势,“依靠旗语和钟鼓,抛锚的命令被迅速地传递到317条大船上。868名文官,442名将校,35名通事、180名医生以及1万多士卒、水手、工匠……有条不紊地做着登陆前的准备”,文献数据在这里变得生动起来。而当说到当地国王“小心翼翼地询问使节来访的目的”时,动画则采用了只见身形而不见容貌的手法,把人物神态“活化”的很入情理。

《走向海洋》用一组观战者拍摄的历史照片反映“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的覆灭,令人触目惊心。作品通过类比手法,表现中日两国面对海权时代到来所不同的表现令人深思,日方是特别命令,将《海权论》包括魏源的《海国图志》“译本分发给陆、海军、政治领袖和学校”,“要求每位舰长都随身携带”;而在另一方的中国,却被束之高阁。在这样落后的海洋观念、腐败的政治体制下,即使“师得夷之长技”又能何如?因为此,苦心经营了20年的北洋舰队,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寿庆声中走向失败,主创者特别引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给丁汝昌的劝降书,观众的感受已经不是苦涩所能包含得了的了。

《走向海洋》揭示了新中国海洋事业起步、发展与进步的种种轶闻秘事,展示了人民海军虽举步维艰却步步雄健的历史步伐,如海风浩荡展开壮丽画卷,使人不能不为领袖们的智慧胆识而击掌叫绝,不能不为先驱者的献身勇气而感怀动容。《走向海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各国争夺海上权益,强国维护海上霸权的现世状况,看得让人惊心动魄;用数据调查反映国人麻木的状况,让人扼腕沉痛;讲到邓小平有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钓鱼岛问题中,“主权属我”的前提被长期忽略甚至有意删去,更让人贲张而坐不住了。《走向海洋》重点分析了国家迅速发展对海洋资源越来越高的依存度及窘迫状态,把海上安全严峻的问题尖锐地挑了出来,带着人们登临“经略海洋”的战略高地,临海凭风、长线思考、催人觉醒,这实际才是主创者的真正用意!因为“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永远保持一帆风顺”,这种警策在当下娱乐成风的中国荧屏上实在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走向成功之路作文450字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的东西很多,有游泳,唱歌,壁球……其中,我最拿手的就是双排电子琴(电子管风琴)。

我原本是学电子琴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双排电子琴。因为我有电子琴的基础,所以老师让我插到高级班。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渐渐地跟上了其他同学的进度,有一次还超越了他们呢!

一开始,我的手脚并不协调,不是这儿弹错就是那儿弹错了。我很难过,心想:“本以为我一次就能弹好的,可是我弹了这么多遍却都没有成功,我不开心!”

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说:“没有一个人一次就能成功的,老师想你一样大的时候,连单排电子琴都弹不好,更别提双排了。”

老师的话给了我很大鼓舞,当我弹琴遇到挫折时我会再想到不放弃。每次,我都是先读熟乐谱,然后又把手指一个一个的放在键盘上,接着加上脚部和弦。慢慢地弹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有一遍是弹对的。我高兴的手舞足蹈。经过反复的练习,我现在弹得又准又对。

弹双排电子琴不但让我感受到音乐的乐趣,还让我明白了:遇到挫折不能放弃。我会加倍努力,向成功之路走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远方》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要看得最远的地方,和你手舞足蹈聊梦想;哪怕路很漫长,情更凄凉,我也将迎难而上……年幼的我,追诉着童年的记忆,曾在心里默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才能叫做远方;长大后,我用尚未成熟的笔尖在心里刻下两个字:梦想。

时间总是如此匆匆,正如是:我轻轻地来,不带走一片云彩。我就像一只途中的犟龟,磨蹭着不肯下车,想要爬到那有梦的地方,虽然,路途艰辛。但只要心中有梦,便已足惜!

才真正理解,远方的代名词,还真是梦想。

如今的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初中生,我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三年的汗水与努力只会在那一刻而爆发,我的梦想也只在那一刻才会绚烂绽放!年少无知的我曾经傻想:梦想真是一个极其神奇的东西。是它,成就霍金的科学奥秘;是它,成就邓亚萍的乒乓皇后。而我,虽然只是这大千世界中渺小的一员。但是,我还是要用最热烈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布:我是一个有梦的人,我会去到那个遥远的地方,怀揣着梦想,它的名字便是——远方。

生活就像一杯咖啡,香甜中带着苦涩,待你细细品味之时,才会发现苦涩中的美好。所以,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我定会整装待发,为了理想的中学而奋斗,不让家长操心,不让老师失望,更为了心中的梦想。在成功之时,斟上一杯清茶,细细品尝;才发现,远方,那遥远的远方,因为有了汗水和热血,因为有了拼搏和努力,也不过只在咫尺之间!

世界上有一种无可抵挡的力量——拼搏!当记忆翻飞,桃红柳绿之际,便是我笑容绽放的那一刻,时间会冲淡回忆,但却抹不掉记忆。

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才拥有远方。待到风景都看透,我还会陪你静听海涛闲话,细水长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走向成熟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经历过多次分离,才知道过去的时光有多珍贵;面对过如此多的选择,才尝到贪心的果实有多苦涩;尝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已从稚嫩走向成熟

翻开被我忽略已久的纪念册,不经意间发现了几篇潦草的涂鸦,像孩子眼中的天空,广阔又多变——

今天好伤心,生平最冤的就是今天了。我只是秉公办事而已,为什么却落得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处境,他们怎么不想想我的苦衷呢!现在知道了,当个班干部绝对不是好差事,又累又苦,还被人骂,分明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以后给倒贴的,我都不干!

然而不知不觉中,我已顶着这个“乌纱帽”走过了4年的时光。是什么时候,我们已不再去计较那些小事,学会为他人着想;是什么时候,我们已不再痛哭流涕,学会为自己披上“坚强”的外套。

合上册子,我感到有一种心痛流过心脉——再过几个星期,我们就要分别了,不是吗?四年前的昔日,我对中考的概念仅仅只是一场升学考试,没有负担、没有挂心;四年后的现在,我对中考的概念已是一个分水岭,决定我今后的道路,隔开人与人之间的层次。

曾经以为自己可以漫不经心地假装平静,曾经以为分道扬镳后还能像以前一样谈笑,曾经以为天花乱坠的幻想能融入现实,可是当那一切选择和无奈摆在眼前,才愕然发现,现在所有的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的可贵,绽放的友情早已刻进了我的心底流淌在我的血液里,融为一体。面对远方的歧路,我们懂得去珍惜现在的一切,学会去为一个目标和幸福拼搏,我们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前进。

看着文字中的我们,红了的是眼眶,明了的是心思。伴随着时光,我们已渐渐走向成熟;面临着中考,我们多了追求和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努力走向成功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一块石头想到天空去飞翔,有一天,庄子告诉它先长成一座大山,它便努力地长成了一座山。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使其炸开,终于那块儿石头飞向天空,实现了它的梦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懈的努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础。

我国著名的天路——青藏铁路要建成需要克服缺氧、生态脆弱、长期冻土这三大世界级难题。而冻土这一难题是最难解决的。我国冻土科学家——张鲁新是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的唯一首席专家,他带领他的科研小组,克服了所有难题,甚至九死一生,经过他不懈的努力,青藏铁路终于建成。

张鲁新经过40余载终于建成长达550公里的青藏铁路,因此,我们说成功的基础是不懈的努力。

我国古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儿时写字也很好,但是跟他父亲相比还是差很多。有一天他写了很多个“大”字,让他父亲看,但他父亲只是笑了笑,并用笔在“大”字上添了一点儿,成了“太”,并叫他去给他母亲看,他母亲看后说:“就是这一点写的最像你父亲。”他听后懊悔不已,于是努力练字,写尽了18大缸水,最后成为了大书法家。由此可见:成功的前提是不懈努力。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但当他大三时却主动退学,搞起了微软,经过他日日夜夜不懈的努力,终于走向了成功,他并没有因为家庭条件的优越不去努力,反而更加努力地研究,才使他走向成功,这不也说明了不懈努力是成功的基础这一道理吗?

水滴石穿是水滴不懈努力的结果;鹰击长空是鹰不懈努力的结果;红艳当头是花朵不懈努力的结果,让我们努力的去实现梦想,走向成功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走向成功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不需要远,不需要高,只要会飞就是鸟。

有人说,不需要快,不需要深,只要会游就是鱼。

我却疑惑不解。如若是鸟,为何不做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如若是鱼,为何不做一只遨游深海的猛鲨?

我们为何要宽容一幕蹩脚的戏,原谅一幅拙劣的画,谅解一首差劲的诗?生命的不完美需要一颗理解的心,但绝非是一些浅薄的安慰,绝非是对平庸的迁就,应为迁就平庸就是毁灭成功!

如果一只鸟仅仅安于平稳的飞行,那么它永远只是一只平凡的鸟而已。如果一条鱼仅仅安于浅水的游弋,那么它永远看不到深海醉人的湛蓝。

人,生来便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正因为个性与棱角与众不同,当生活得溪流冲刷着我们时,棱角被磨得圆滑,我们就会成为众多沉默、平凡的鹅卵石中的一员。

生于平庸,死于平庸,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我们需要对平庸说“不”。成功的桂冠,从来只钟情于那些不安于平庸的勇者。

我终于明白古人创造夸父追日道渴而死的神话的意义了。从未有人想过去摘取天空中那可望而不可即、光热无限的太阳,而夸父正是不安于平庸的一个。虽然他倒在追日的途中,但谁又能说,他不是成功者呢?他临死前抛出的手杖,化为邓林为后来的追日者庇荫,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神话。

如若是土,为什么不能是山岗?

如若是水,为什么不能是海洋?

如若是树,为什么不能是白杨?

如若为风景,为什么不能暗淡所有风光?

世界不是完美的,正因为这样,才有无数为追求完美、逃离平庸的先人。

每个人脚下都有一方土,但并非每个人脚下都有一条路。

走向成功,从拒绝平庸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走向春天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在北极圈附近生活着一种群居的驯鹿,每年它们要在生活区内南北穿越几百里,以此选择它们生存的栖息地。当北极圈一带的冬天到来,冰雪封山时,它们就要穿越生活区南边一条近百米宽的冰河,忍着时刻被冻死或饿死的危险越过河去。但河水不结出厚厚的冰它们是过不去的。它们要在寒风中等待着河上结出厚冰。在这期间,驯鹿们相互依偎在枯草或山岩的缝隙中藏身。但总有一些驯鹿被冻死在河的北岸。只有那部分幸存者们踩着冰河,在河的南岸上找到它们的越冬栖息地。当春天再来,河北岸上它们原来的生活区里又泛出绿色时,它们又得重回故里。并不完全因为它们思念这山或草,而是因为另一种更残酷的命运在等待它们。

春天一到,驯鹿们暂时寄居越冬的稀疏草地上,各种猛兽都纷纷从更远的南方北迁,重回到它们原来的生活区。所以驯鹿们又不得不穿越冰河,重返自己的家园。这是一种近乎残酷的回归。

这条冰河成了驯鹿们生命旅途中惟一逃命的跳板。冲不过冰河,它们就会被那些南回的猛兽们吃掉,那片草地仅仅是驯鹿们临时的寄居地。然而,刚解冻的冰河水流湍急,它们只有踩着漂浮在水流上的一个个大冰块,顺着水流返回家园。有的在河岸上挨不住冷被冻死,有的从冰块上滑进水中被淹死,场面非常惨烈。

面对这残酷至极的求生之境,驯鹿们却坚忍地站立在风中;面对凛凛冰河,遥望家园,静待远山那一抹淡淡的希望绿色。这是多么顽强的一种求生。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有时也会遇上这种生死存亡的大遭遇。那么,你有驯鹿一样的勇敢吗?敢像驯鹿一样,直面现实,迈向坎坷,向一切艰难或不幸,作最决绝的挑战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走向细节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是有许许多多细节构成的,细节决定人的成败。

重视一些细节,也就是获得了成功大门的金钥匙,这样才能迈向成功。

比如:卢XX他是个优秀的学生,上课一丝不苟地专心听讲,老师同学见了都赞不绝口。丘XX,他是一个“差”生,做什么都敷衍了事,上课听讲不专心致志,谁见了都指责他。为什么卢XX学习优秀,而丘XX学习不优秀?我终于知到卢XX很注意细节,丘XX就相形见绌,这个两人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说明了优等生和差等生相差最小的是智商,相差最大的是在对待细节上的态度和做法。

我们不能荒废细节,但是我们要想把生活这张大网织得更加完美无缺,就必须着重这些细节,细节是对成功的一种支持。

讲求细节是一种艺术,它的价值也和时间一样,是无价的,无法转述的。留心细节是由普通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注重细节,成功之树才能万古长青。

细节,就是这微苦沙砾的细节!它决定人的成败!细节的竞争是最高和最终的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走向成熟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总会有那么多风风雨雨,艰难坎坷。然而走过之后,我们终会看到彩虹。正是这些困难,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带我们走向成熟

从小就被家人送到私立学校上学,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现在长大了,我也终于明白了。

一年级的时候,仅仅5岁的我离开了爸爸妈妈去学校了,依稀记得那时候的我很不坚强,总是哭着想家,想我狠心的爸爸妈妈。

每当晚上妈妈来电话时我都高兴得不得了,只有接完电话后才肯乖乖睡觉。也许是那时年龄太小了,我每天自己端着盆和妈妈买的牙刷牙膏跑到校园的水池那里去洗漱,身高不够的我还要艰难地爬到水池上去洗,冬天也是如此。宿舍里既没有空调又没有暖气,只有一个小小的火炉,偶尔还有同学中煤毒回家。那时我甚至于很羡慕同学中煤毒,即便知道很痛苦,因为我实在太想家了。

大雪天里,不小心滑倒了,也没有人扶我起来,生病了自己去医务室看病,自己洗碗,自己洗衣服,自己做每一件事。每天都在等待2周后的那个星期天。终于等到了那天,没有人来接我,自己坐校车回去,纵然如此,我依然很高兴,终于可以回家了。

一点一点长大,独立也早已经成为习惯,不再抱怨什么,什么事都比以前做的好了,但是童年没有了。小时候的独立让我变得坚强,变得成熟,我比同龄孩子们都要坚强。正是在孤单中我学会了独立,虽然经历过许多坎坷,但我已经走过了,爸爸妈妈没有见证我的成长,我的成熟,但母校与困难见证了,见证我从天真稚嫩走向成熟独立。

生活永远不会一帆风顺,关键靠自己去争取。我知道,走过了坎坷,困难,也就到达了成熟与独立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失望中见希望失败中走向成功议论文

全文共 1873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等待我们去挑战。而挑战的结果,无非就是失败成功

或许成功能使人得到荣耀,或许成功能使人充满力量,或许成功能使人奋发向上;但是,并不意味着失败就是暗淡无光的。失败后有两种人,一种是从此缺乏信心或者是畏惧而退缩的人;而另一种则是失败了却不气馁,仍然勇往直前的人。后者其实也是一种成功。因为他们学会如何在摔倒后重新站起来,重新面对挑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人的故事里去吧。看看他们是如何从失败迈向成功的呢?

“孟爷爷”一词相信在广大人群中是很受欢迎的。但是孟爷爷的主持人之路并不是顺风顺水。孟非出生于重庆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高考落榜后,先是南下淘金,四处碰壁一个多月后才终于谋到了一份搬运工差事,那种搬运工是临时的,哪里有活干去哪里。不仅累,报酬也少,而且时常还得忍受工头的责难与训斥,受工伤差点夹断手指。之后为谋生计,他回到南京迅速做了报社印刷小工,随后更做过送水工、在商场卖过洗发水。然后碰上偶然的机会,终于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接待员,端茶倒水接电话,再成为临时记者、编导、再到广大网友熟悉的一级主持人。他主持的节目《非诚勿扰》在全国同时段电视率居首,能让资深财经评论员“废寝忘食”。

当你坐在电视机前羡慕着孟爷爷在舞台上的光芒万丈时,却不知道他在背后默默付出多少汗水,每次录节目要反复彩排很多遍,有时候忙起来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他们也很辛苦,跟你一样吃盒饭,熬夜和加班。这世界是很公平的,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就要承受怎样的磨难,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你有什么资格想不勤劳。想要人前的光鲜亮丽,就要在背后付出比别人多十倍的努力!

大学里有阅读过一本书叫《老人与海》这本书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84天没捕到鱼,被别的渔夫看做失败者,可是他坚持不懈,终于在84天之后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的劲非常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再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历经一番艰辛,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和一身的伤,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还是得到了人们的赞赏。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纵使老人一次次失败,但他从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他的那份淡定,平息了一切波涛。老人,虽然老了,倒霉,失败;但他仍旧坚持努力,从而在失败的风度上赢得胜利。

我们不能欲知自己的未来,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因为工作,爱情,家庭的缘故,每个人都可能有困惑、迷惘、失意而不能自拔的时候,一种颓丧、空虚、落寞的情绪有如阴如雨连绵,久下不停。然而作为一个不被击败的人,就应该知道太阳总是要落下去的,但是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而失败却随时会有,否则,那些“发明家”、“文学巨人”的美名岂不轻易地落到每个人的头上去了?综观历史,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教益,从而踢开失败这块绊脚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

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以爱迪生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论证“不会一直失败,只是暂时没成功罢了”一生的成功不计其数,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个浪费,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就连他的助手也灰心了。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前做的种种试验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这种竹丝电灯继续了好多年。直到一九0八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爱迪生在这以后开始研制的碱性蓄电池,困难很大,他的钻研精神,更是十分惊人。他每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一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明成果。失败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获;它既向我们指出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又启发我们逐步走向成功。失败既是针对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有一种失败叫成功。” 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才能从失望中看见希望,从失败走向成功。

不管现实有多惨不忍睹,你都要固执地相信,这只是黎明前暂时的黑暗而已。So, 趁着还年轻,别再为成功找借口,只为失败找方法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从一株白玉兰走向春天的深处

全文共 2680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次,那座教堂在我的潜意识里,仅仅只是我每天必须行进的道路上,一个庸常的标记。在这条两点一线的路途上,它正好坐落在我的家和单位的中点之间。像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迟暮之人,寂然地蹲在那些参差不齐的高楼中间,似是有意无意地提醒着我,你已不在年轻,不必匆忙赶路。

每一次无论是上班还是回家,过了教堂之后,我匆忙的步履像是受到了冥冥中的暗示,突然间会在不经意中慢下来。因为不用急着去追赶稍纵即逝的时间,当我惬意或漠然地一边浏览着教堂对面的早点摊,或者把目光投向那个在教堂前面,那一片开阔的空地上爆玉米花的老人身上时,在城市的芜杂声中,我的嗅觉和春天的风,会同时带着无数粒金黄的玉米,经过高压爆破后植物原始的清香,在不慌不忙的行走之后,目的地便到了。不管是悬在县城边缘顶楼那个叫单位的地方,还是回到摆满各种从未开过花的,那些盆栽绿植的家中,我都从未想过,我每天都要经过至少两次的这座教堂,那紧闭的褐红色大门后面,究竟深锁着怎样的风景。因为宗教之地,我偶尔投向教堂的目光,也近乎带着一种神秘的敬畏。然而像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初遇,不在早一时也不在晚一天,就在那个特定的、下着细雨的初春的早晨,在我无意间的回目中,一株高大的白玉兰,突然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那一树婆娑而又繁盛的白花,似是刚刚在昨夜的雨声里突然长出来。它的出现是那样的突兀,似是旧年的烟花在初春略显凉薄的杏花雨里,无声而又寂然地腾空而起。哪一种生命盛大出尘的爆发力,不觉使我的双脚突然间就停顿了下来。隔着那两扇褐红色的木门,我看不见它的树身,只看见它一如处子般圣洁的白花。被一株无形的枝干举着,一如华盖般举过了它身旁那两座低矮的瓦屋。

因为围墙的阻隔,我看到的仅仅只是它树冠上,那耀眼的白。它的繁盛几乎遮盖了它树冠后面那些鱼鳞似的灰瓦。我从它花枝的缝隙里,看见了两座拔地而起的红色高楼,那两座高楼像是两个年轻的新贵,带着一种时尚的媚俗和空洞,漠视着眼前的一切,也因此而衬托出了玉兰的高洁与清冽。此时春天的气象还很贫弱,像一个单薄的少年,显得寂寥而又局促。而这树玉兰却像是从圣经里走出来的天使,无声地向我眼前的这个世界宣告着:“春天确实已经来了!” 哦,我感觉到我心中那一声一如春草破土般潮湿的疼痛。在我心头一如流水那样漫漶开来。在流水的冲刷下,我感到了我的身心,一如被流水激活的水磨,先前的空旷已经不复存在,我的内心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美好填得满满当当。

叮铃铃叮铃铃……教堂对面的一所中学里响起了急促的上课铃声,我所有的关于春天美好的幻象,又有如流水般隐遁而去。那悠扬的铃声也似在催促着我,该去上班了。我有些不情愿地把目光从花朵间移了回来,我的眼前又一次恢复了初春的寂然与柏油马路上的人来车往。我又一次回了一下头,像是用目光和一个穿着白衣的女子作了一个拜别拥抱,才迈开步子前向单位赶去。

坐在办公桌前,那株洁白的玉兰,时不时地从我的脑海里跳出来,它虚无而又隐秘的气息似在引诱着我,让我走进那座教堂里去,去寻访春天的内核。我被这种气息撩拨着,我的内心突然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这些冲动使我无法投身到办公桌上的那些表格中。我抓起包,做贼似的躲开同事的目光,悄悄地下了楼。此时我内心的情景像是时光逆回到了20多年前的那个下午,在教堂对面那一所中学的一间高二年级的教室里,我和两个要好的女生,乘着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上,同学们郎朗书声的掩护,蹑手蹑脚地从教室的后门里溜出来,避开老师的眼睛。快速地从操场边的那一截缺了口的围墙里,跑出来一下子就扑进了那一片黄得眩人眼目的油菜地里。此情此景是多么地相同,也许我们时时都像青涩少女那样,羞涩而又隐秘地渴望者自由的心性、季节的美好。其实却忽视了春天的花朵,就在我们每天必经的路上。而我们却埋怨着春风的迟缓。季节的滞后。

出了楼梯我才发现,此时,雨也停了。天空似乎也比先前高远开阔了许多。眼前的景致也似有了一种让人无法言说的亲切感。包括街上的那些行人,他们的眉梢间似乎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喜悦。虽然都在匆忙地赶路但心中却象怀带着一个美好的秘密。我站在人行道上仰头凝视了一下渐渐变蓝的天空。便迈着轻快的步履向教堂的方向走去。街道右边的一家面包作坊里,飘过来王筝的歌曲《春风》:花儿在轻轻睡/是什么在向窗外轻轻飞/蓝玫瑰/和咖啡的香味/是爱情正在抚过我耳垂/为我偷偷撒下幸福/不要叫醒我/谁在风中轻轻摇晃/花瓣飘荡/推开门窗/听你轻唱……这轻柔舒缓的旋律,在街道上飘散着,像从春天的某一个角落里突然飘散出来的春天特有的味道,蓝玫瑰、爱情、咖啡,犹如远年我青葱岁月里的一个图景。引领者我向着一株春天的白玉兰,一点点靠近。

过了那个卖水果的摊点,那株白玉兰终于又一次出现在了我的视野里。经过雨水的洗礼,它的花朵显得更加洁白、盈润。那满树的繁华也似在又一次向我作着热切的召唤,我下意识地把两只手从衣袋里取了出来。像一个来这座教堂里朝圣的基督那样,我整了整我敞开的衣襟,才庄重地向那两扇褐红色的木门走去。当我离大门还有两三步远的时候,我发现那通往教堂的门其实是锁着的,它银色的锁孔像一只圆睁的独眼。我不觉愣在了那里,这只锁孔又像是一颗致命的纽扣,它把一株美丽的玉兰用一件陈旧的褐红色罩衫,紧紧地包围在了里面,只露出了它纯洁美丽的脸庞。

我有些不死心地又向前走了几步。我想通过两扇门之间的缝隙去看一看,玉兰树的树干,当我的一只手刚刚扶上右边的门扇,我的身体突然像被谁从背上推了一把,我一个趔趄,一只脚已经被突然而来的力量推进了门里。原来教堂的大门有一扇是开着的,只有左边的一扇被固定在,已经被踩踏得凸凹不平的门槛上。我惊喜地站在教堂前面青砖铺成的院子里。当我把目光虔诚地投向那些洁白的花朵时,我意外地发现这株白玉兰,它的树杆是两股强大的支杆,在半空交汇而成的一个硕大的伞盖。它最初的树杆是在离地面两尺高的地方,分成了两支粗瓷碗一样的两股,随着树杆的增高,这两个支杆也在一点点拉开着彼此的间距,然而在高处的树冠上,它们却像奕生姐妹样,把相互的枝杆又亲密地交织在了一起。因为两股强大力量的交汇,才使它一树的繁华,那样富有强大的生命诱惑力。

我像被一只温暖而又虚无的大手牵引着,向它的树身走去,仿佛是走向春天的内心。我把手放在它光滑的树身上,仿佛是抚摸着春天的皮肤,它树身上那些细微的纹路,像是春天的脉络,通过一株植物传递到我的掌心,春天的体温和我手上的温度相互温暖着,我情不自禁地把整个身体靠上去,靠在白玉兰的两个树干上。春风吹过来,沿着我发丝的方向,我感觉在在潮湿的风中,我已经被我头顶的一树繁花一点点带进了春天的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走向春天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小路边有许多橘子树。橘子树的枝杆上发了许多嫩芽,嫩嫩的,绿绿的,像刚出生的婴儿,介已从母亲怀抱钻出来,享受看在眼里明媚的阳光。

前面有一大堆麦苗。远远望去,麦苗像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大地毯。再望,麦苗上顶着晶莹的露珠,非常明亮,像一颗“夜明珠”。麦苗尽情地受着阳光的温暖,好像在说:“是谁把我叫醒了。春天太温暖了。”

你看一个断了枝的小槐树的一个小枝断了一大半,只剩树披联着,但那个枝头上还发了些嫩芽。这真让人不敢相信,这真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你瞧,那儿有一片表菜,叶子嫩绿嫩绿的。那些表菜的“队伍”真整齐,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庄稼。

再看那边,有个像磨菇一样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小黄杨树,被人修剪成磨菇形。它的叶子有绿有黄。那些“磨菇”竖竖排着,“队伍”非常整齐,像是正在演习的陆军。这真是让人百看不厌。

小路边有许多野菜、野花、野草。里面杂草丛生。最引人注目的要算得上是那黄黄的蒲公英了。有的在“睡觉”,有的在打“哈欠”,准备“起床”,有的已“起了床”,正在“吃饭”,享受着阳光的温暖,你走近它,拔上它一朵,在鼻子上闻一闻,你就会觉得很香。

春天真美,我们已走向了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纪录片走向海洋观后感

全文共 1498 字

+ 加入清单

自马汉提出“海权论”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意识日趋强烈。海洋,这个国际纪录片创作的永动主题,曾经催生出《海豚湾》,《蓝色星球》和雅克。贝汉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经典纪录片,它们是西方人对海洋几百年来的重视的结晶。而我们,作为一个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最发达的海洋经济线的泱泱大国,有关海洋的纪录片却屈指可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国的悲哀。追本溯源,这不是纪录片本身的问题,这是整个民族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说的,我们“把海洋当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走向海洋,我希望大家不仅仅是以以一种娱乐的态度观看,他首先应该是一部唤醒民族海洋意识的教育片,尤其是对在海南岛学习的莘莘学子来说,没有现代的海洋意识,不仅仅是可悲的,更加的可怜的。以下是我在观看走向海洋以后的一些感想。

不同于其他海洋纪录片,走向海洋并不是以海洋奇观作为纪录片的主旋律,而是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历史进程的讲述,国家之间的对比,各类专家的评论,从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经济、生存多个角度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副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海洋画卷。

从走向海洋得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海洋历史,这个历史出人意料的久远。有根据的推测,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很有可能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即殷商时代就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在以后的几千年当中,海洋的气息一直飘荡在中华民族的身边,若即若离,变幻不定。

从始皇东巡,兵马俑目视东方,徐福东渡,到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空前,从元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再到到明代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光荣和自豪。然而从朱元璋的一纸禁令,到宝船遗骸的霉烂腐朽,从清末的仓皇海防,到北洋舰队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寿庆声中走向败亡……一桩桩,一件件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与屈辱。但正如电视片所说:“历史没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选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今天,中华民族面对海洋向我们展开的怀抱,转变观念,走向深蓝海洋既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契机。

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虽有所极端,但这句话所体现的对于海洋的重视态度,却不论过多少岁月都不会过时,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

黄岩岛的争议刚刚降温不久,钓鱼岛的争端就甚嚣尘上,中国海外航道刚刚畅通,中国渔民就在海上被人射杀,而渔民,渔船被扣等外国恶劣行径就更是永未停止。在国家迅猛崛起的同时,国家正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形势,战舰远航,拥有航母,蛟龙下水……一个个在海洋上取得的耀眼成绩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掩饰不了的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之外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下面涌动着的黑色洪流。可惜的是许多国人甚至是海南的同学尚未意识到海洋对于未来中国的意义之重要。

“从1840年已降,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保持一帆风顺。我们不应该再去责备祖先的保守,因为封闭的大陆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样我们也大可不去计较他人的冷眼,因为幽暗的大海曾经是全人类的梦魇。睡狮正在梦醒——因为我们正在凝视着海上升起的太阳!”作为一名海大的学子,我们所做的不应该是静等雄狮的梦醒,而是在雄狮梦醒的过程中临海凭风,远眺目光,立足海天之际,毅然投入到祖国发展海洋的大战略之中。我相信未来的中国的疆域不再是一只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是中华文明重新焕发耀眼光芒的不朽源泉。我相信未来的朝阳必将从中国海的海平面上升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走向成熟的艺术家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30年代初的奥地利,右翼势力已经很强。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掌握政权。1934年1月,奥地利的右翼应声而起。天性自由的弗利德无法容忍纳粹对犹太人的敌意,对艺术自由的扼杀。36岁的她帮助朋友们在画室藏匿了一些私人文件。当工作室被搜查出一些假护照后,她马上被逮捕了。最后,法庭没有定罪,她被释放。一出监狱,她随即离开维也纳,前往布拉格。这在她后来的绘画《审讯》中,被记录了下来。

走进布拉格,弗利德热忱地投入了对难民儿童的艺术教育。弗利德和孩子们是如此融洽。有一次,一个孩子问弗利德,教堂是什么呀?弗利德回答说,教堂是上帝的家。孩子想了想说,您说错啦,上帝的家是在天堂,教堂是他的工作室。

她联系上了住在维也纳的父亲,得知姨妈和她最小的儿子巴维尔·布朗德斯,也住在布拉格。弗利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亲情的抚慰。她喜出望外,通过布拉格的犹太人中心找到了他们的地址。这个偶然相会,为她的生命带来了一个新阶段。她和巴维尔相爱了。1936年4月29日,38岁的弗利德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纳粹在欧洲开始公开迫害犹太人。可是,恶讯对弗利德几乎没有影响。她仍然在忙着她的绘画和儿童艺术教育。她的老朋友安妮和她丈夫,给她寄来了移民巴勒斯坦的证书;而她手里也持有随时可以离开的护照。她不走的原因只有一个:逃亡对她的丈夫巴维尔已经太晚,她要和深爱着的丈夫生活在一起。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对犹太人的迫害,开始随着纳粹侵略的脚步,遍及整个欧洲。从1938年到1942年,弗利德和丈夫巴维尔离开布拉格往乡间躲避。

美术界依然在关注着弗利德。1940年,伦敦的美术中介人提出要展出弗利德作品,并且把她带到伦敦去。那年8月,“弗利德画展”在伦敦的圆拱画廊开展,弗利德本人却没有出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