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20篇】

小蝌蚪找妈妈的童话故事是有趣的,那么这个故事是怎样的呢。开学吧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7288

作文

1000

盘马弯弓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paacute;n mǎ wān gōng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从小失去父母的韩愈在嫂子扶养下,刻苦好学,25岁考中进士,当时不能安排做大官,只能在武军节度使张建手下做推官,他随张建去打野鸡,即兴作《雉带箭》诗:“原头火猎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弯弓惜不发。”

【出处】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唐·韩愈《雉带箭》诗

【解释】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故做姿态

【近义词】故作姿态

【反义词】立竿见影、不得不发

【示例】不知道袁世凯这种盘马弯弓,适可而止,就是对民军一打一拉。  李六如《六十年代的变迁》第六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马的成语故事汇总

全文共 6191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非常高呢!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马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1. 九方皋相马

秦国国君穆公问伯乐:你的家族有能相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我的后辈都是下等的才能.于是推荐了九方皋.穆公召见了他,让他出去找马,三个月后他回来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回答说是黄色的母马。结果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马的时候发现是黑色的公马。

穆公很不高兴,对伯乐说:您推荐的相马人连颜色公母都分不清,还能知道什么马啊?

伯乐喟然叹息道:九方皋相马的技艺已经是我所不能比拟的了。他发现马的精髓而不管其它,关注马的内在而忘记了马的外表;看见应该看的方面,忽略了不重要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人,比最好的马都还要宝贵啊。

马到了后,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2. 王亥驯马的故事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3. 赵高指鹿为马

秦二世的时候,赵高权倾朝野,想要检验朝官是否俯首听命,便在朝会时献上一只鹿,并指着它说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搞错了,指鹿为马!”又问左右群臣是鹿是马,有人沉默不语;有人害怕赵高而回答是马;也有人则据实而言。事后赵高阴谋杀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贬黜了不说话的人,将回答是马的人都升了高官.从此,人人自危,没有人再敢说赵高有错.

4. 燕昭王以千金买千里骨马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5. 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的好朋友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主意,再次和齐威王比试的时候,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第二场比赛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还将以前输给齐威王的钱都赢回来了.

6. 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连素以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都仔细寻访,辛苦倍至,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7. 老马识途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 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后人有诗云:

蚁能知水马知途,异类能将危困扶。

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谟。

8. 老骥服盐车而上太行

有匹千里马老了,拉着盐车来到太行山。它吃力地伸着蹄子,弯着膝盖向前走,尾巴下垂,脚掌也烂了,涎水洒在地上,浑身汗水直流,拉到半山坡便走不动了,驾着车辕不能继续上山。

正巧伯乐遇到了,他赶忙下了车,抚着这匹马心疼地哭起来,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它身上。

这时,千里马低着头喷着鼻子,仰起头长鸣了一阵,宏亮的声音直达天际,好像是从钟磐之类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感到伯乐是它的知己呀!

9. 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10. 秦琼卖马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膘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膘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秦叔宝早 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王伯当。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随后二人在推翻隋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唐朝兴起后,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始终如故。《说唐》中的“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走到跟前,头已落地。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报恩祠”,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11. 马马虎虎

人们都喜欢用“马虎”来形容某人办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这个俗语的背后,原来有一个血泪斑斑的故事。形容想马和虎一样,没有人的机制头脑。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此,“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12. 汗马功劳

古时作战多用马。战马疾驰疆场,冲锋陷阵,每战都要出很多汗。战斗次数越多,战况越激烈,出汗当然也越多。因此,形容有战功,就叫“汗马”。

13. 天马行空

相传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很多匹小马。据说这种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十分高兴,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汉武帝十分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终于得到了一匹小马。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14. 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叙述一段春季相亲过程,在花开的季节,男子瘸子骑马,女子豁嘴口馅鲜花,双方相遇,相互产生爱慕,成亲后懊悔不及。

指鹿为马: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15. 马齿徒增

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吞并虢国,苦于没有路到达。大夫荀息建议用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换取虞国借道。晋献公忍痛割爱拿出骏马和美玉。晋国轻而易举灭了虢国,荀息于是马上建议灭掉虞国,夺回了美玉和骏马,玉还是原来的玉只是骏马多长了几颗牙齿而矣。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有志竟成成语故事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ǒu zhì jìng chéng

【典故】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后汉书·耿弇传》

【释义】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有志者事竟成

【同韵词】老虎头上打苍蝇、畅叙幽情、四海飘零、蚌鹬争衡、法有定论,兵无常形、以狸致鼠、以冰致绳、世道人情、荼毒生灵、老朽无能、天纵多能。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大将耿渰奉光武帝刘秀的命令去平定张步的叛乱,在战斗中不小心中了对方一箭。他咬紧牙关,带伤继续战斗,士兵们深受鼓舞,最终打败了张步。刘秀称赞他说:“你取得最终胜利,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成语举例】改日须醵公分,畅谈一日,以贺素兄有志竟成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六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管鲍之交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uǎn bào zhī jiāo

【典故】生我者也,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列子·力命》

【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用法】作宾语;用于好朋友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生死之交、管鲍之好

【相反词】点头之交、孙庞之隙

【#25276;韵词】薰香自烧、得人为枭、玉碎花消、逃之夭夭、玉人吹箫、误认颜标、杀鸡焉用牛刀、驽马铅刀、忿火中烧、笑处藏刀、......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与鲍叔牙关系特别好,他们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总是多出本钱少分利,乐意帮助贫寒的管仲。管仲率军打仗兵败,只有鲍叔牙了解他的苦衷。小白执政齐国后,鲍叔牙把相国的位子让给管仲,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成语举例】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感戴二天少儿成语故事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苏章是东汉时扶风人。

他当冀州刺史时,与属下清河郡太守是同窗好友。有一次,苏章巡察到了清河郡,查知郡守贪赃枉法,而且证据确凿。晚上苏章请清河郡守来吃晚饭。席间,郡守见苏章和他叙述往日的情谊,渐渐地将紧张的心情放下了,说:“人人头上都只有一个青天,而我却有两个。”苏章说:“今天喝酒,全是私交;明天办案,却是公事,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第二天在公堂上,苏章在历数了清河郡守的罪行后,依法将他免职了。

“感戴二天”比喻对他人的帮助感激不尽。

(出自《后汉书·苏章传》)

感戴二天的意思是: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艰难、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盛气凌人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盛气凌人是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下面整理了关于盛气凌人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

成语释义

骄横傲慢,气势逼人。盛气:嚣张的气焰。凌:欺侮、侵犯。

故事出处

《战国策·赵策四》:“左师触龙愿见,太后盛气而胥之……”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派出军队攻打赵国,这时赵太后执掌赵国的军政大权。赵太后见势不妙,就向齐国请求救援,但齐国提出,要想让他们出兵,除非让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去当人质。赵太后心疼长安君,不愿意答应齐国的要求。大臣们觉得,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赵国就有覆亡的危险,于是纷纷劝谏。赵太后执意不肯。

老臣触龙知道这种情况,也来见赵太后。赵太后何等聪明,知道触龙肯定是来劝自己的,因此心中非常厌恶,露出恼怒的神色,骄傲蛮横,气势逼人。没想到,触龙并没有提长安君的事,只是和她说起了家常话。太后找不到发泄点,又想到触龙毕竟是个老臣,语气便慢慢和缓起来。

触龙见到气氛不那么紧张了,便向太后提出要求,要把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在王宫卫队。而且表示,因为自己对小儿子非常疼爱,所以请太后照顾一下。赵太后一听,以为触龙此来只是为了拉关系,就对他不再设防了。太后还笑嘻嘻地问,你是不是也喜欢最小的儿子,并说自己向来都是如此。

触龙却严肃地说道,太后一定是喜欢女儿比喜欢小儿子更多一点儿,并仔细给她分析:“你喜欢你的女儿,所以把她嫁到燕国做皇后,还整日向上天虔诚祈祷,希望她生个儿子成为燕国的太子。这样看来,你是在为女儿的长远利益考虑。可是你又是怎么对待长安君的呢?尽管你给了他大量的钱财,却不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以后他在众人心中必定一点儿威望、一点儿地位也没有!这样看来,你处处考虑燕后的前途,却处处不考虑长安君的前途,所以说你更喜欢女儿一些。”

赵太后听了这番理直词正的话,觉得应该让长安君吃点苦,接受一些锻炼了。于是,她接受众人的意见,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齐国果不食言,真的发来了大队人马相助赵国。众百姓都知道齐军来援是长安君做人质换来的,心中对长安君非常感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文言文的成语故事1:曾子杀彘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翻译: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

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饮犊上流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ǐn dú shàng liú

【出处】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

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

【解释】指蔑视爵禄名位,风操高洁。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结构】补充式

【相近词】许由洗耳

【同韵词】晏婴之狐裘、一蛇两头、不忮不求、供过于求、雨恨云愁、牙签万轴、鼠目獐头、诒阙之谋、马上墙头、隔山买老牛、......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远古时期,尧听说德高望重的贤士许由很有本事,就想让他当九州长。许由坚决不从,觉得耳朵被弄脏就跑到河边反复冲洗耳朵,他的好友巢父牵牛到河边饮水,问他为什么要洗耳,许由告诉了他,巢父怕污染了牛的口就牵到上游去饮水

【示例】饮犊上流奔轶者,何年来此结茆堂。

元·张简《破山涧上听水》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疾风扫落叶的故事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í fēng sǎo luò yè

【出处】以明公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弊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

【解释】疾:猛烈。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用法】作宾语;比喻力量强大,进展迅速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疾风劲草、疾风扫秋叶

【押韵词】险陂倾侧、献计献策、盐香风色、喜见于色、水光山色、时时刻刻、风驰电掣、辄作数日恶、如泉赴壑、人心难测、......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前秦皇帝苻坚实行严厉统治,加强前秦的军事实力,先后消灭了前燕、前凉、代国,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并占领东晋的部分土地。383年,他不顾文武百官的反对,认为打东晋是疾风扫落叶一般,亲率90万大军进攻东晋,结果惨败身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钻木取火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291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远古蛮荒时期,人们还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如何用火。到了晚上,一片漆黑,野兽的吼叫声时断时续,人们蜷缩在一起,又冷又怕。由于没有火,人们只能吃生的食物,经常生病,寿命也不长。

有个叫伏羲的天神,他看到人间生活得这样艰难,心里很难过,他想帮助人们意识到火的用处。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场雷雨。随着“咔嚓”一声巨响,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不一会就燃成了熊熊大火。人们被雷电和前所未见的大火吓得四处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临,雨后的大地更加湿冷。逃散的人们又聚到一起互相取暖,他们惊恐地看着燃烧的树木。

有个年轻人突然察觉到,之前经常在周围出现的野兽的吼叫声没有了,他想:“难道野兽怕这个发亮的东西吗?”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边,他发现身上顿时暖和了好多。他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呀,这发亮的东西一点不可怕,还能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与此同时,还有人发现不远处烧死的野兽,散发出阵阵香味。人们试探性地聚到火边,分吃烧过的野兽肉,觉得自己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

就这样,人们感觉到了火的可贵,他们捡来树枝,点燃,并将其作为火种保留起来。每天都有人轮流守着火种,不让它熄灭。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着了,火燃尽了树枝,熄灭了。人们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痛苦至极。

天神伏羲看到了人世间这一切,便托梦给那个最先发现火的用处的年轻人,告诉他:“在遥远的西方有个遂明国,那里有火种,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种取回来。”年轻人醒了,想起梦里天神说的话,决心到遂明国去寻找火种。

年轻人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条条大河,穿过一片片树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没有气馁,又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喜极而泣。

后来,年轻人重返故地,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韩非子·五蠹》

【求解驿站】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活学活用】原始人类曾经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妙语点拨】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自从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人们也延年益寿了。据此传说,燧人氏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燧人氏发明取火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坎坷。如果当初他忍受不了跋山涉水的辛苦,忍受不了漆黑一片的恶劣自然环境,没有见此思彼的创新思维,没有锲而不舍的反复实践,就不会成为受人尊崇的燧人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包含哲理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

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朝三暮四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理解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画蛇添足成语故事新编作文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听说过《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吧?讲的是楚国的几个人得到了一壶酒,几个人一起喝这壶酒有点不够,于是他们就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这壶酒就归谁。有一个人画好后,端起酒杯正要喝,看到别人都没有画好,心想,我给蛇画几条腿再喝也不迟。于是,他开始给蛇画腿,可他还没画完,另一个人就画好了,一把抢过酒壶说:“蛇根本没有腿,你怎么能画腿呢?”说完就把酒一饮而尽。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犯这种错误。我就是一个例子,前几天在作文培训班上课,老师布置好作文题目后,我用很快的速度就写完了。交给老师批改后,老师表扬我写得不错。回到座位上,我看到身边的同学还在写,心里有点扬扬自得,就想在作文本上再写两段。等到下课铃响了,最后班里同学都写完了,我还没收住尾,只好带回家再写。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把上次写的文章又拿给老师看,老师看到后,摇了摇头。对我说:“本来很不错,你这后两段可真是“画蛇添足”呀!文章不是写得多就是写得好,而是写得精彩才是写得好!”。听了老师的批评,我羞愧地低下了头,为自己“画蛇添足”的行为而暗暗后悔!大家可不要像我那样,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百丈竿头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作答起来。

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丈竿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故事中说到一个大财主大摆酒宴。席间划拳行令喧闹如潮,一个老头因牛肉没嚼烂而卡住喉咙,顿时大汗淋漓,翻白眼,众人纷纷为他想办法处理,把老汉左右折腾,老头儿气得大喊而吐出牛肉,财主见状要各位回家说:“有了前车之鉴,要想不再发生这样的灾祸,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想起了爷爷跟我讲小时候学走路的事。当时我刚学会了走路,没走几步就会摔倒,但是当时自己都站不起来,然后爷爷把我抱起来放在地上让我接着走,现在想想自己不想站起来,可能是再也不想学走路了,但是我并没有因为摔倒而放弃了学走路。

因噎废食,故事中的财主,因为老头儿被噎着,而放弃了三餐时,我意识到不能因为受到挫折而放弃做这件事情,虽然老头儿因为吃牛肉噎着了。但是是老头儿急于说话所造成的,所以财主因此放弃三餐是不对的,而是要找到事情的原因。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知道两个道理,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是不对的可以在请别人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说话,还有要是想说话就等到嘴里没有东西在说话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完璧归赵成语故事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完璧归赵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例 句

1. 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请你放心。

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美女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

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宾馆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

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就叫作“完璧归赵”。直到今天,人们谈起这段故事来,还对蔺相如的英勇行为翘大拇指哩。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开心成语幼儿故事

全文共 1053 字

+ 加入清单

“喂,你们想不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大脑?”放学回家时小猴跟几个好朋友走在一起提议说道。听到他这样说,大家都异口同声应道:“好啊,好啊!”

“20除以3打一个成语。”

山羊就想了:三七是二十一,又超过了二十,而三六十八又余下2,到底哪个成语中用到这些数字呢?想了一会没想出来。

小猪本来就不大爱动脑,只是碍于跟大家在一起要面子。现在想想这个成语还真的实在想不出来。

看着大家的冥思苦想的样子,小猴就提醒道:“20除以3得到多少?”这次小猪很快算出“6.666666……,后面是无数个6呀!”

“对呀,就从这里想开去。”

六连续不断的,用哪个成语呢?突然一个成语闯入山羊的脑袋,对就叫陆续不断。

“不错嘛!”小猴轻轻轻轻地捣了一下山羊,“来再猜一个,12345690猜一个成语。”

小猪再搜肠刮肚,突然脑子一灵光,记得早上出门时自己落下了书在家的,妈妈拿着追出来,说自己做事丢三落四的。问题是这里是丢了7和8,总不能说丢七丢八呀!突然小猪一蹦老高叫道:“叫七零八落。”

“真有你的啊,还有两下子的么!”小猴冲着小猪赞道。

“不要以为只有你有猜成语的谜语,我也有的。”因为平时大家都觉得小猪懒,整天就是吃睡、睡吃,不晓得动脑子思考。小猪说道,“昨晚我爸还给我猜一个数字成语的,我也让你们来猜猜。喏,13579猜一个成语。”

噢哟,这下可难倒了山羊和小猴。这时一直在一边没说话的小牛突然开口说道:“不就是没有双数嘛!就叫天下无双。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也来考考大家。”小牛接着说道,“24680又是什么成语呢?”

“这呀,额,就叫无独有偶,就跟天下无双相对应啊!”小猴想了一会就想出来了,这可是归功于他平时喜欢看课外书的功劳啊!小猴想着自己曾看到过的有关猜成语的谜语就说了:“333555 3.5 023456789知道分别是什么吗?”

“就是三五成群,不三不四,缺衣少食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山羊想起以前曾看过这些成语谜语的,“你们能用千和万说成语吗?”

小牛一口气就说了好几个“千山万水、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真万确、千言万语、千秋万代。小牛一下就像个饱读诗书的人,让大家对他都刮目相看了。这可是多大的光荣啊,平时都是默默无闻的。

他们一路走着,一路猜着成语,不知不觉快到家了。大家准备分头回家时,小猴提议:“请大家开动脑子用数字七八想想可以有哪些成语?明天上学时来说啊,看谁说得多哦!”

“没问题!”大家愉快地答应着一蹦一跳各自回家了。小朋友你会想到哪些含有数字七八的成语呢?脑子越用越灵活哦,赶快开动你的脑子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划粥割齑成语故事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拼音]    huà  zhōu  gē  jīu

[成语解释]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成语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牐牱吨傺椭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牐牱吨傺偷淖婕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牐犚惶欤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牐牴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牐牱吨傺托α诵λ担骸袄闲治蠼饬耍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牐犚淮危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合浦珠还儿童成语故事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合浦珠还

【拼音】: hé pǔ zhū huán

【解释】: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成语故事】: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寓言类的成语故事:口蜜腹剑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说是唐玄宗天宝时代,宰相李林甫主持朝政,他是靠玩弄权术起家的文盲宰相,以前是和文学大诗人张九龄同朝为相,以张九龄为首、李林甫为辅的政权格局,后来他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张九龄扳倒后,同时还把一位执政大臣严廷之贬到地方当刺史去了,扫除了异己,李林甫顺顺当当地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大员。

虽说唐玄宗当时比较昏聩荒淫,但是在掌握大局方面还是有自己的见解的,忽然有一天,唐玄宗想起严廷之的好处来,在朝堂之上不禁赞叹道:“严廷之的文学才华还是一流的呀,不知道他现在干的怎么样?我很想知道他的一些情况。”宰相李林甫看到皇上怀念起他原来的死对头严廷之了,感觉有些不妙。退朝以后,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把严廷之的弟弟召到自己的府上来,装作非常关心严廷之的样子说道:“今xx上想起你哥哥在朝为官的好处来了,得想办法让你哥哥来京城一趟,但是什么办法最好呢?”严廷之的弟弟听到当朝宰相如此挂念自己的哥哥,亲自帮忙操办哥哥面见皇帝的事,看来原来他们之间的怨恨情仇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烟消云散了,那种感激之情无法形容。由于一时兴奋,他也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借口来京城,因为地方官不经允许擅自来京城是要治罪的。李林甫看到严廷之的弟弟抓耳挠腮,面露难色的样子,和颜悦色地说:“我倒是有一个主意,不知道是否可行,就让你哥哥上书给皇上,说自己得了偏瘫的病,在地方久治不愈,希望皇上答应在京城医治疾病,这样一来就可以见到皇上了。

严廷之的弟弟一听,这可是个好主意,马上点头应允。并以最快速度通知了远在地方的哥哥,哥哥得到信息之后,不敢怠慢,遵照李林甫的嘱咐写了一封信函给皇上,这封信函很快就传到李林甫手里,他拿着这封信函找到了唐玄宗,心平气和地对皇上说:“您上次提到有关严廷之的事,现在他来信了,说是患了瘫痪,可能是年纪大了,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您看是不是给他在京城找一个闲职干干,一来可以治病,二来可以养老算了,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皇上一听他已经瘫痪了,不能走路了,还有什么用途?就按照李宰相的安排,让他到洛阳干个闲差事算了。于是一纸诏书把严廷之安排到洛阳任职去了,一直到老死也没有见到唐玄宗的面。后来严廷之才知道这是宰相李林甫精心策划的陷阱让他往里面跳,后悔晚矣!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口蜜腹剑的来历。看来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是多么的险恶和复杂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话里有话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话里有话

【汉语拼音】huà lǐ yǒu huà

【近义词】:话中有话、话外之音

【反义词】:直言不讳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第一百十回:“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

【成语解释】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话里有话造句】他说的不是很明白,似乎话里有话,没听明白只能去猜了。

【话里有话的成语故事

《红楼梦》第第一百十回:邢夫人素知凤姐手脚大,贾琏的闹鬼,所以死拿住不放松.鸳鸯只道已将这项银两交了出去了,故见凤姐掣肘如此,便疑为不肯用心,便在贾母灵前唠唠叨叨哭个不了.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王夫人到了晚上叫了凤姐过来说:“咱们家虽说不济,外头的体面是要的.这两三日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是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躁点心儿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寓言故事的成语和道理:鞭长莫及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申舟说:“如果不借路,宋国人会杀我。”

“宋国要是杀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们。”楚庄王说。

果然,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气得暴跳如雷,立即发兵攻打宋国,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

双方相持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没有取胜。第二年春天,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国大夫伯宗说:“大王,我们不能出兵,古人有话说:‘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现在楚国强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们不能和楚相争。晋国虽然强大,可是能违反天意吗?俗话说:‘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晋国忍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您还是忍一忍吧。”

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停止发兵,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叫宋国不要投降,就说援兵已经出发,很快就要到了。

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楚军攻打不下,最后同意宋国求和,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