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寒衣节的由来(精选20篇)

浏览

6097

作文

52

寒衣节之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总是在这样的日子

让灵魂相见

寒气从树梢而来

深入我们的内心

直至脚下的土地

踩着枯叶的脆响

在如水的夜凉里行走

我们的亲人在寒风里

衣衫单薄形容枯槁

他们的天堂干净而冷

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我们只能在梦里伸手

与他们相握

在若有如无中寄托我们

的爱和忧伤

他们含辛茹苦

留下我们在这个世界

延续梦想留下我们

在寒冷到来的时候

为他们送上御寒的衣裳

我们的亲人付出生命

付出大爱

我们的亲人索取简单

简单的一些纸张

然后是纸张的火苗

在火苗里教育我们

怎样把亲情

温习铺张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十月一送寒衣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 ,又称?祭祖节? 。为送寒衣节。

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 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 大?鬼节? 。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 焚烧五色纸, 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 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

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 的悲悯。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 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缘何烧寒衣 《洛阳市志》第十七卷载:农历十月一俗称‘鬼节’又称寒 衣节。

一年四季,往复循环,农历十月,秋去冬来。十月初一,冷 空气来袭,人们在裹上厚棉袄的同时,想起死去的亲人也该添加 衣裳了,于是买来五色纸糊制成寒衣,焚烧后送往阴曹地府,供 那里的鬼魂御寒,名曰?十月一,烧寒衣?——在洛阳,此话得 强调一个?儿?话音,叫?十月一儿,烧寒衣儿? 。

给死人送衣服这个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相传,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 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面向全国?招聘?务工人员(工资是不够糊口的,生路是基本没 有的) ,修筑万里长城。所有青年男子,只要有胳膊有腿儿,一 律免试上岗。实在不愿上岗者,可选择自杀或被杀罢工。

孟姜女的老公范杞梁年轻力壮,不幸也被抽中壮丁。当时, 两人才成婚不久, 正是如胶似漆的好光景, 闻此噩耗, 如雷轰顶。

奈何王命难违,夫妻俩只得抱头痛哭一场,依依分别。

范杞梁被征调走后,孟姜女的公婆思儿心切,积郁成疾,双 双亡故。撇下孟姜女一人,孤苦伶仃,举目无亲,于是决定去找 丈夫。她不知道范杞梁具体在何处,只知道他在北方修长城,便 抱上为他缝制的一套棉衣,一路向北走。

这样连走了几个月,干粮吃完了,盘缠也花完了,孟姜女沿 街乞讨,终于在农历十月初一来到了长城脚下。可是眼前除了新 修的长城,就是荒草中堆积的累累白骨,哪有半个人影?此情此 景, 令孟姜女心灰意冷。

她明白, 自己的丈夫十有八九已经死了, 于是瘫坐在地,对着长城大哭起来。那哭声感天动地,竟把长城 震塌了一大段。塌下来的城墙中,赫然有成堆的白骨。孟姜女认 定,丈夫的尸首肯定就在这些白骨之中,便把给丈夫做的那套棉 衣摆在地上,想焚烧了祭奠亡夫。正待点火,忽又想起地下那么 多的冤魂,若要把丈夫的棉衣抢走就麻烦了。于是,她抓了一把 灰土,在棉衣周围撒了个圆圈,以警告那些孤魂野鬼:这是俺老 公的领地,你们且莫来抢。

圈好领地,孟姜女点着棉衣,边哭边祷告

?老公呀,你死 得好惨!天冷了,你把这身儿衣裳换上吧! ?她的泪已经流干了, 眼里流出的是血。

这血滴在别的白骨上一滑而过, 落到离她最近、 最完整的一具白骨上,却像是不愿意走了,径直渗入骨中。孟姜 女心想,这肯定是俺夫君的遗骨,于是就将它与灰烬一起掩埋, 之后抚坟痛哭,晕厥在地,终与其夫死在了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一:寒衣节祭奶奶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祭奠死去的亲人并送去过冬用的纸剪成的衣服和裤子鞋、袜等。

今年是我奶奶的的第四个寒衣节。早上十点半,我、哥哥、妈妈、爸爸、姑姑、姑父一起去灞陵祭奠奶奶,很快我们来到了奶奶的墓碑前,妈妈和姑姑先把墓碑清扫干净之后,爸爸把买的塑料花挂在奶奶的墓碑上,显得格外漂亮。

祭奠仪式开始了,我和哥哥献上了鲜花,妈妈和姑姑献上了水果和蛋糕,这时姑夫和爸爸点燃一炷清香插进香炉里,大家都显的格外庄严。

三鞠躬之后,爸爸和姑姑念叨地说:“妈妈,我们过的很好,放心吧!我们给您送去了衣服和钱,请您享用吧!”

祭奠活动很快就过去了,寒衣节让我明白了要孝顺爸爸妈妈,对他们要有感恩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一;寒衣节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汉族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寒衣节英语介绍带翻译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To lunar calendar in October the first, "October", also called "ancestor worship festival". For sending woolies section. Which is also called ghost cloudy day, this day, with a special focus on memorial wu, first of woolies. Hungry ghost festival tomb-sweeping day with spring, autumn, and known as one of three big "ghost festival". To avoid people first in the land of the dead was cold cold, on this day, people will burn colored paper, sent for its warm clothing, and combined with to send warm ghosts. October, burn woolies, repose the present to the memory of the fallen, is bearing the weight of the compassion of the living to the dead. At the same time, the day also marks the arrival of winter, so also is to care about people such as parents love to send clothes for days.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 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寒衣节是什么节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2016年寒衣节是10月31日,也就是农历的十月一日。

阴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但和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不同的是,除以烧的形式为死去的亡灵送纸钱外,因为正逢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所以传统的寒衣节还要送去五色纸做的寒衣,以表达后人对祖先的纪念。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寒衣节祭双亲帖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文/黄治文

当季节枯萎最后一朵野菊花的时候

还有哪种形式的祭祀超越这样的庄重

立冬后的第一场风扬起的黄土

揭开了思念中,一张张亲人的脸谱

我以一颗奔跑的心跪在父母的坟前

点燃亲手拓印的纸钱和泪笔写就的祭文

空中掠过的一只乌鸦,我已无法用

苍白的语言描述它凄凉的呼喊

墓地里野草凄凄,只有西风呜咽

眼前火苗忧伤,乌鸦依旧哀鸣

我被置于世间最孤独的境地

突然间,我想亮开嗓子喊爹,喊娘

此时,化为灰烬的寒衣

爹娘还能御寒吗?

尘封多年的记忆,隔世的温暖

突然间,我想肆无忌惮地大哭一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寒衣节的习俗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据《礼记·月令》,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在《礼记·月令》中,同时还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不过,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下诏(《唐大诏令集》卷77),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稍嫌早,所以,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了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不过,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寒衣节:“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在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中,则记载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关于寒衣节的英语作文及翻译

全文共 1247 字

+ 加入清单

Woolies section, is one of Chinas traditional festival, on this day people memorial of dead loved ones and send it for the winter with the paper cut into clothes pants and shoes, socks, etc.

This is my grandmas fourth section woolies. At 10:30 in the morning, my brother and I go, mother, father, aunt, uncle BaLing festivals, grandma soon we came to the grandmothers grave, my mother and aunt after the tombstone clean first, dad to buy plastic flowers hung on grandmas grave, looks very beautiful.

Memorial ceremonies began, my brother and I offer the flowers, mother and aunt fruit and cake, then dad and uncle lit a wick scent inserted into the incense burner, everybody show particularly solemn.

After three bows, missing father and aunt said: "mother, weve really had a good, dont worry! We sent you clothes and money, please enjoy it!"

Memorial activities soon passed, and let me know the woolies section filial piety parents, be thankful to them!

寒衣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祭奠死去的亲人并送去过冬用的纸剪成的衣服和裤子鞋、袜等。

今年是我奶奶的的第四个寒衣节。早上十点半,我、哥哥、妈妈、爸爸、姑姑、姑父一起去灞陵祭奠奶奶,很快我们来到了奶奶的墓碑前,妈妈和姑姑先把墓碑清扫干净之后,爸爸把买的塑料花挂在奶奶的墓碑上,显得格外漂亮。

祭奠仪式开始了,我和哥哥献上了鲜花,妈妈和姑姑献上了水果和蛋糕,这时姑夫和爸爸点燃一炷清香插进香炉里,大家都显的格外庄严。

三鞠躬之后,爸爸和姑姑念叨地说:“妈妈,我们过的很好,放心吧!我们给您送去了衣服和钱,请您享用吧!”

祭奠活动很快就过去了,寒衣节让我明白了要孝顺爸爸妈妈,对他们要有感恩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寒衣节祭祖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我们回老家的第三天了,爸爸和妈妈一早就叫我起床,说是回乡下祭拜。

我们到街上买了很多一合一合的纸、香、大蜡烛、鞭炮和烟(爸爸说烟是给乡下的邻居们)后,就坐上摩的回乡下了(到乡下没有通公交车哟)。 到了老家的房子前,只看见一座十分破旧的房子在我的面前。进了屋,就看见祖祖(也就是我们这儿叫的老爷)们和奶奶的照片了,看见奶奶的照片,就使我想了奶奶对我的照顾,心里就感到特别难受。往四周一看,摆放的简单的家具还算整齐,但抬头一看,房子上的瓦片有些已经掉了。爸爸说老家已经有十几年没人住了,我们走了以后,大伯、三爸和我们就准备凑钱修老家的房子,下次回来就能看见新房子了。

接着,爸爸就带着我、妈妈和三姐一块到祖坟了。我帮着把香、蜡烛点着,分别在祖祖、奶奶的坟前插好,又帮忙把合纸一张一张分好,爸爸和妈妈在点合纸时对祖祖和奶奶说了好多话,什么每年都会来看他们、保佑我的身体和成绩好、让全家每个人平安等等。其实,我最想对奶奶说:“我想您,我也会回来年您的!”烧完纸后,爸爸和我在每个坟上都放了鞭炮。

在坟前,我的身上被蚊子咬了好多疙瘩,但我没有叫,也没有嚷,我知道,对祖先,除了尊敬,还有他们的爱!

奶奶,我还会回来看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寒衣节的四大禁忌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1、不要在床头挂风铃,即便是从前就挂着的也要在寒衣节这一天摘下来。因为风铃是容易招来鬼怪的器物,人们在睡觉的时候又往往是最容易招来鬼怪入侵的时刻。

2、不要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自古以来就是烧给好兄弟的,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容易招来更多的好兄弟。(这里的好兄弟指的是鬼怪)

3、不要在晚上将衣服晒在外面,因为如果晚上你将衣服晒出去,鬼怪觉得你的衣服好看,就会借去穿,这样子衣服上就会留下他的味道,导致你的流年不利。

4、不要在夜晚轻易的回头,因为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尤其是荒郊野外,很容易就招引来鬼魂,而这时候四下就你一个人,如果出现有人叫你而你又毫无戒备的回头了,那么叫唤你的人毫无疑问就是鬼魂。毕竟,寒衣节是鬼节之一,是鬼魂在人间活动最为频繁的日子。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二;寒衣节风俗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亡人送冬衣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生者习俗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面条是我国最大众化的传统食品之一,历史久远。最早的“面条”很难称之为“条”,人们只是将面块擀成饼状,即下锅去煮,故称为“煮饼”、“水溲饼”,又叫“汤玉”。由于它在烹制方法和配料上,同今天的过水面、热汤面类似,所以我们仍将它视作面条的前身。晋代,“煮饼”又名“汤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三大鬼节之寒衣节的来历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 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二寒衣节祭祖的作文精选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

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据史料记载这个节日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 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 ……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 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 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 教,感游衣于 汉纪,成献报 于礼文,宣 示 庶 僚 ,令 知 朕 意 。 ”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 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一般在上午进行。供品张罗好后,家人打发小孩到街上买一些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五色纸乃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薄薄的,有的中间还夹有棉花。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这就可以上坟烧寒衣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有关于寒衣节的诗句集锦

全文共 1631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词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1) 白露催寒衣唐李白 李白 《秋夕旅怀》

2) 霜叶是寒衣唐包何 包何 《江上田家》

3) 衣寒衣湿披短蓑唐王建 王建 《水夫谣》

4) 夜寒衣袂薄宋叶梦得 叶梦得 《临江仙·不与群芳争绝艳》

5) 送寒衣时节宋朱敦儒 朱敦儒 《十二时/忆少年》

6) 宽尽寒衣销旧香宋曾觌 曾觌 《沁园春·更漏迢迢》

7) 到家恰好整寒衣宋吴潜 吴潜 《鹧鸪天·去日春山淡翠眉》

8) 寒衣俟蚕缲唐柳宗元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9) 坐索寒衣托孟光唐白居易 白居易 《冬至夜》

10) 忆酒典寒衣唐姚合 姚合 《秋日闲居二首》

11) 卖尽寒衣典尽书唐林宽 林宽 《献同年孔郎中》

12) 家人犹自寄寒衣唐沈彬 沈彬 《吊边人》

13) 旋收岩叶毳寒衣宋释智愚 释智愚 《韬光室》

14) 典尽寒衣未得归宋王镃 王镃 《冬暮客中》

15) 欲送寒衣未敢裁宋王镃 王镃 《征妇词》

16) 寒衣暑服镇相随宋杨万里 杨万里 《二月将半寒暄不常》

17) 寒衣补硬针宋张耒 张耒 《夏日十二首》

18) 寒衣未曾絮明蔡羽 蔡羽 《捣衣篇》

19) 寒衣泪落秦关雪明顾璘 顾璘 《伤歌行》

20) 寒衣剪就金刀冷明郭武 郭武 《闺中曲》

21) 早已授寒衣明皇甫涍 皇甫涍 《病中杂言四首》

22) 滴尽冒寒衣李中 李中 《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

23) 月高何处捣寒衣李中 李中 《杪秋夕吟怀寄宋维先辈》

24) 天庭驿骑赐寒衣宋刘兼 刘兼 《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

25) 捣寒衣元吴景奎 吴景奎 《最高楼 寄谢国芳》

26) 梦短寒衣长宋仇远 仇远 《续梦》

27) 身瘦寒衣觉渐宽宋方回 方回 《八月三十日晓晴》

28) 五月着寒衣宋方回 方回 《十七十八日犹雨》

29) 寒衣饥茹宋富弼 富弼 《定州阅古堂》

30) 春寒衣上苔宋林景熙 林景熙 《寄怀》

31) 天庭驿骑赐寒衣宋刘兼 刘兼 《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

32) 家寄寒衣少宋刘克庄 刘克庄 《客中作》

33) 寒衣始卸绒宋龙辅 龙辅 《春日》

34) 寒衣艾当绵宋释文珦 释文珦 《閒居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

35) 又还无处寄寒衣宋释文珦 释文珦 《思还人四方四首》

36) 坐间斗寒衣可增宋司马光 司马光 《和复古大雨》

37) 战士送寒衣宋苏泂 苏泂 《边头叹》

38) 象床素手熨寒衣宋苏轼 苏轼 《四时词四首》

39) 一天风露寒衣袂宋喻良能 喻良能 《己酉中秋》

40) 不堪织寒衣唐贾岛 贾岛 《客喜》

41) 发寒衣湿曲初罢唐刘沧 刘沧 《江楼月夜闻笛》

42) 尽室未寒衣唐皮日休 皮日休 《贫居秋日》

43) 至今犹自著寒衣唐卢汝弼 卢汝弼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44) 先脱寒衣送酒家唐崔道融 崔道融 《对早梅寄友人二首》

45) 年年辛苦寄寒衣唐陈陶 陈陶 《水调词十首》

46) 月明人自捣寒衣唐冯延巳 冯延巳 《酒泉子·庭下花飞》

47) 寒衣欲谁待魏晋陶渊明 陶渊明 《拟古 其九》

48) 当暑厌寒衣魏晋陶渊明 陶渊明 《有会而作》

49) 象床素手熨寒衣宋苏轼 苏轼 《四时词》

50) 寒衣待橘洲宋苏轼 苏轼 《虔守霍大夫监郡许朝奉见和此诗复次前韵》

51) 远寄寒衣想张郎元关汉卿 关汉卿 《【中吕】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十六首)》

52) 微醉当寒衣宋方回 方回 《老而健贫而诗自志其喜八首》

53) 典尽寒衣未觉贫宋方回 方回 《晚春》

54) 急雨迫寒衣宋方回 方回 《重至秀山售屋将归十首》

55) 呼童熨帖旧寒衣宋刘克庄 刘克庄 《初冬》

56) 夜呵刀尺制寒衣宋刘克庄 刘克庄 《寄衣曲》

57) 连营回首望寒衣宋刘克庄 刘克庄 《戌妇词三首》

58) 寒衣补毳袍宋释文珦 释文珦 《山中吟》

59) 貂敝早寒衣宋张耒 张耒 《秋晚》

60) 一灯明灭补寒衣宋朱继芳 朱继芳 《和颜长官百咏·贫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寒衣节

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父亲已离开我二十余载,那年我19岁。之后的几年里老是做同样的梦,梦到父亲只是出了远门,似乎是回广东老家去了。回去了好长一阵子,回来后一如既往的清瘦戴着那厚厚的眼镜,还是坐在书桌前编字典。于是我放心了,爸爸没有驾鹤西去。是梦总归要醒的,醒来之后的明白让我泪湿衣襟。

父亲是广东人,别看教书育人这么多年,但还是说的不是普通话,带有浓浓的乡音,我戏称“广普”。母亲当时在北京上大学是父亲的学生,母亲是山东人,性格外向、开朗。有时母亲因为哥哥调皮、闯祸大发雷霆,父亲在一旁不说话。母亲矛头一转指向父亲“老何,你也不管管孩子 !”父亲慢条斯理的说“又不是原则上的问题”母亲顿时无话。所以现在母亲还跟我有时唠叨“跟你爸一辈子没吵过架,吵不起来,就像一拳打到棉花上”。

六十年代,知识分子一、支援贫下中农,二、接受再教育。所以下放到了青阳。妈妈一人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农村,而爸爸因工作到处去考古。后又调至贵池数年。一九七九年父亲进入合肥高校汉语大辞典编写组。先把我一人带上,妈妈和两个哥哥八一年才调来。我记忆的一个片段——那个夏天的夜晚,我与父亲坐在屋外的石凳上,爸爸轻摇着蒲扇,我趴在爸爸的膝盖上。听他说在哪一年在哪个地方发现了哪个朝代的遗址。根据遗留的蛛丝马迹判断是什么年代的,是出自帝王将相之家还是一介平民之冢。给我讲青铜器、玉器、瓷器。最让我惊奇的是父亲说一开棺看到完整的遗骸瞬间风化。当时的我在深邃的夜晚心中一丝好奇、一丝忐忑。转而父亲慢慢的咏出了——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父亲是非常严谨的,讲究出入、典故。于是 从这首诗的平仄到韵脚,再到诗眼在何处。诗作者的身份、背景。从七九年到八一年父亲基本上每晚以聊天的方式大量的教我古诗词。我也沐浴在古诗词的意境之中!

父亲平日里言语不多,用外人的话——木讷、内向、迂腐、老夫子。父亲在贵池的时候,北京文管局下函,父亲认为不适合,多高的待遇也不去。安徽博物馆邀请也放弃,就要编词典!为什么不去?主要父亲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他的脑海里除了搞研究,搞人际关系是万万不能的,所以一辈子就是个老学究!一辈子不闻窗外事。就这样一位如此淡薄的父亲早早地离我远去。让我没想到的是送别的那天,来的人很多、很多!不是以往与人走动不多吗?不是只专心书里乾坤吗?一位我不熟悉的伯伯说你父亲是我们尊敬的人。一句话说的我释然!是呀,一次在青岛的新华书店,看到《汉语大辞典》,里面有您的名字,我不由自主的颤抖,涕泗纵横!您的那《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证书我会永远保留的,父亲!

父亲,您走了,留下的是满屋泛黄的古书籍、那研的磨还散发着淡淡的磨香、那厚厚的放大镜静静的放在书桌之上!满目的忧伤呀!耳旁仿佛听到父亲柔柔的声音: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今天是农历10月初一,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称之送寒衣。以慰父亲在天之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寒衣节话伤悲

全文共 1107 字

+ 加入清单

人只有活在精神的层面上,才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无法与过去进行残忍的分割!

但是,今年的寒衣节让我有了太深的悲伤:如果另一个世界的季节和我们一样紧紧相连,我的亲人们就要受冻挨饿了!有多少在另一个世界的人们没有收到御寒的衣物呢?那么,我们还有必要为我们的后人们无私地做些什么吗?如果怀念已经被喧嚣的浮世情怀完全替代,我们就不必去抱怨父母的“怠慢”,因为,我们怠慢他们的时间会更长更长!

几天前下了一场大雪,在农历十月初一的清晨我上坟为逝去的亲人祭典的时候,一眼望去,一切都笼罩在白茫茫的雾霭中,初升的太阳就像一盏红色的灯笼默默地挂在东南方的天际,和厚厚的雪一样隐隐地透出逼人的寒意——今年的寒衣节赶不上季节的变换了!

在我们这儿,一年之中有三个重要的祭典先人的节日: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这些节日基本上与天气的冷暖相关联,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在季节变换的时候不至于忘记了我们已经逝去的亲人们,不至于忘记曾经给予我们最无私关爱的亲人们,不至于忘记了我们的故乡,我们深深的根。每年的这些节日,我都要上坟去祭典他们,我想让这些在现代人看起来有些“愚昧”和“作秀”的仪式能给予我什么启示,能在我逐渐迟钝和略显麻木的神经上不断注入新的思考:我们为什么活着?人生真的有另一个世界吗?那一个世界也和我们的世界一样有季节的轮回吗?那些季节和我们的季节真的相对应吗?那些逝去的亲人们在那个世界还是亲人吗?我觉得我得不到哪怕一点真实的印证,除了偶尔在梦中会见到逝去的亲人,但是大多时候都在醒来以后模糊掉了。许多时候我又嘲笑自己的天真:这些问题不是有人已经回答过了吗?不是无法去验证吗?有谁能够行走于生和死之间呢?常常感怀那首日本歌曲《北国之春》:“城里不知季节变换,不知季节已变换,妈妈犹在寄来包裹,送来寒衣御严冬……”但是,在这个早来的冬天,我们及时为逝去的亲人们送去寒衣了吗?

我来了,但是有些太迟了!

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的故乡呢?有多少人还会怀念已经逝去的亲人呢?有谁还会在这样的寒冷中为逝去的亲人们做些什么呢?也许,我们太过于平凡,我们逝去的亲人们活着的时候也和我们一样默默无闻,可能有人会想:做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是的,现实中没有意义的事情很多很多,可是为什么他们还会乐此不疲呢?虽然亲人们逝去了,但是他对我们的爱没有消失,他对我们的期待没有消失,他的精神没有消失。如果说为逝去的亲人的祭典真的是一种无谓的仪式,那么,你为还健在的父母做了些什么吗?哪怕也只是简单的思念!由此我想到白居易的《慈乌夜啼》:“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寒衣节来源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1、寒衣节源起于古代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

古代,秋天新收后,为缅怀先人,祈求来年丰收,民间有祭祀祖宗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秋天的很多民俗节日均有联系。古人在十月初一,用黍等农作物祭祀祖先,后演变为家祭、墓祭等多种形式。现今江南部分地区,犹存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烧送寒衣,祭祀亲人的风俗,现多见于北方民间。

2、寒衣节为传统节日——“下元水官节”的前移。

“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五杂俎》载:“道经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元节”为道教的传统节日:上元节称“上元天官节”,系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称“中元地官节”,系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称“下元水官节”,系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水官生日,作为节庆,是为了求取水官保佑,能够解脱无法预料的厄运。始于汉代的“下元水官节”,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清代,此节被前移到十月初一,成为寒衣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寒衣节为孟姜女传说衍生的节日。

“十月里,十月一,家家户户缝寒衣,人人都把寒衣换,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千百年来,孟姜女寻夫送寒衣、哭倒八百里长城的歌谣,唱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凄婉的歌词,悲伤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着一代代男女老少的心,长城内外的父老乡亲,约定成俗,把农历十月一日孟姜女寻夫送寒衣的日子,称为“寒衣节”,孟姜女的传说也成为华夏久盛不衰的经典传说。

一个凄美动人的传说,竟衍生了一个中国民俗节日——寒衣节!这不是神话,这是一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寒衣节有什么讲究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常常在这一天祭奠祖先,除了常见的祭拜供品之外,还会给他们送去“寒衣”,那么在这个祭拜祖先的日子里,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1、送寒衣的祭奠,家祭、墓祭都是可以的,家祭可以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但需要注意天气干燥,谨防火灾。一般来说,今年新丧之人,最好采取墓祭。墓祭时,最好选择中午之前,本来这时节阴气就比较重,适当规避,特别是老人、孩子以及身弱之人要更为注意。

2、祭拜送寒衣,首先需要的是香蜡纸烛、供果、供品、酒水、纸做的衣服、布匹,还有讲究的找烧活铺里做的房子、柜子等等。

3、这是一个传承中华民族孝道孝行的好时机,可以借此机会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宣讲家族传承、先人的故事,让自己行孝的行为给子孙后代做一个好的表率,一个推崇孝道的家庭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家庭。

4、祭拜送寒衣之时,大家要心怀感恩与缅怀之情,不要睹物伤情,忧伤悲痛,因为这个时间正是阴气旺盛的时间,你的伤心难过,容易招来阴邪之气上身,影响身心健康,不得不防。反而应开开心心,让冥界先人也感受到你生活的很开心快乐,这种和谐的气氛是最好的。

5、送寒衣的步骤:如果到墓地去,首先要清理墓碑和附近的灰尘、杂草及不洁之物,然后选好地方画个大圈,摆上贡品、点上香烛,焚烧纸钱、寒衣,边烧边祷告,汇报一下家里的喜事与好事,让先人在那边安享太平。烧完寒衣后,鞠躬,静默给先人致哀,灭掉香火,一起回家(烧的时间别忘记在圈的外面也要适当的烧上一点,送给附近的灵异一些,希望他们和你的先人们能和平相处)。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寒衣节的习俗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寒衣节,俗称“十月一”、又叫“腊冥阴节”、“烧衣节”等,这一天,是合葬、迁坟、烧纸等祭奠的节日,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中国民俗节日中的三大鬼节。寒衣节里,人们要为亡人烧寒衣,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家人试穿;男人们则在这一天整理火炉。寒衣节吃什么?人们吃饺子、面条等食物来度过寒衣节。

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平时应酬较多的人,喝酒后最宜吃碗阳春面,不仅解酒,还能起到养胃补身的功效。

冬天是吃兰州拉面最好的季节。炸酱面是几种风味面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刀削面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别,面较硬且不易消化,所以青年人可以多尝试,而老年人就不该多吃了。吃面条应该多搭配一些蔬菜、蛋类食品。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红豆的表皮致密而坚实,需要提前浸泡处理一下,否则蒸出来会很硬。传统的红豆饭做法是将红豆事先泡水数小时,让其喝饱水后,有时候还需要提前煮一下红豆,然后再与大米一起蒸煮。现在可以稍微提前泡一下红豆(也可不泡),然后用高压锅直接蒸煮,半个小时,软糯香甜的红豆饭就可以出锅了。

逆糍

在惠州传统的风俗中,“十月朝”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传统的祭牛节。在这一天,惠州人要吃一种叫“逆糍”的传统食品。惠州人认为,牛为人类辛勤劳动了一年,要慰劳慰劳牛。

除了做些逆糍供奉牛神外,还有一些农户将菜叶包裹着逆糍来喂牛,祈求它身强体健。剩下的逆糍除了自己吃外,还会送给亲朋好友。久而久之,这逆糍就成了惠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食品之一。

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这是一句客家俗语,说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毕,勤劳的客家人会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以糯米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做成应节食物糍粑,以慰劳一家老少,庆贺丰收。

吃糍粑最过瘾的吃法就是吃烤糍粑,冬日的山区阴寒潮湿,为了取暖,一般人家都会燃起火炉,大伙围坐一团。将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炭火中渐渐鼓胀,叽叽作响,表皮微微隆起后像个大包子。此时将表皮弄破,会有一股白气腾出,用口撕咬外酥内软外黄里白,似一个“金包银”的糍粑拿在手里软乎乎的,但千万要注意避免烫了口舌。

饺子

洛阳有话云:“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馅食”祭祖。

民间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通常饺子馅料有荤有素,这种合理营养搭配,能起到进补养生的作用。除了必须的肉类和蔬菜,大蒜等调味料也能起到提高肌体抵抗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十月一送寒衣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初一送寒衣农历十月初一,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的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装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农历十月为孟冬。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焚烧,只有烧得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初一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农历十月初一进行。

民间在十月初一,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十月初一这一天,我省部分地区妇女忌出行。大部分地区民间要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展开阅读全文